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 第 1a 页 WYG0058-05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精义卷四十一    宋 黄伦 撰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
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
 无垢曰天之所以寿中宗高宗祖甲者以有和平感
 格之德也何以明之有殷之君大抵嗣天心以除虐
 耳除去虐民之事则民安矣灭威者除虐之谓也使
 人君有此和平感格之德非得贤臣辅相之可乎
卷四十一 第 1b 页 WYG0058-0590b.png
 又曰今汝召公长念人主当有平格之德尽心以辅
 相之则天命坚固不至涣散其为治也郁乎焕然足
 以明我周家新造之天下矣夫人臣事君动欲上合
 天心其敢以私意杂其间乎此三代之臣所以为纯
 臣也
 张氏曰武丁之类皆有商平格之君也伊尹甘盘之
 徒皆保乂有商之臣也平者言其德不偏也格者言
 其道之有所至也惠足以辅其君者保也才足以治
卷四十一 第 2a 页 WYG0058-0591a.png
 其事者乂也天相平格之君与夫保乂有殷之臣皆
 降之以永年而不中绝其命故曰天寿 又曰乱我
 新造邦者所以治之而使不乱明我新造邦者所以
 明之而使不昏也
 吕氏曰商家君臣之盛天之所寿者是至公极尽道
 理商家君臣至公无私既极其至所以寿之扶持辅
 相保乂有商前许多圣贤维持方到天寿平格保乂有
 商地位今嗣子纣不能到天便灭绝而加之以威以
卷四十一 第 2b 页 WYG0058-0591b.png
 是知果然天命之不易天难谌今命不在天只在召
 公永念与不永念便是天命固处若知无常而能时
 时保护则有固命天命亦从而固其治焕然一新而能
 显明于我新造之邦使亿万斯年而不坠若不永念
 目下便以为安时岂不知必到覆亡地位盖天命之
 固不固只在召公之念永不永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
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
卷四十一 第 3a 页 WYG0058-0591c.png
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无垢曰东坡曰宁王武王也天降割丧文王申劝武
 王而集大命也盖天劝文王修德久矣诗曰维天之
 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文王之德之纯
 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王也纯一不已文王不已处
 即天劝之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是天重劝武王
 之德也以其有德故集大命于厥躬而身为天子富
 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也有夏中国也中
卷四十一 第 3b 页 WYG0058-0591d.png
 国遭纣之乱其败坏不修乖离不和也久矣文王于
 此时独能修其败坏和其乖离此所以三分天下有
 其二也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
 泰颠有若南宫括言文王修和有夏亦惟此五人之
 力耳孔安国谓虢国叔字文王弟闳氏夭名又曰散
 泰南宫皆氏宜生颠括皆名文王有此五人亦犹成
 汤太甲之有伊尹太戍祖乙高宗之有伊陟巫贤辈
 也是则成王左右其可一日无周召乎然而不及太
卷四十一 第 4a 页 WYG0058-0592a.png
 公者以太公主兵事非文王本心也
 吕氏曰周公前既说商家圣贤之君六七作所以致
 如此功业者皆赖相之人此又举迫切本家事说与
 他盖古人相训告自远及近其情渐至其语渐切故
 前面说商家后面说本家事所以使召公听之切也
 割裁正之意申申重之意劝劝相之意当时天祐周
 家一个委曲裁成辅相如此故我宁王所以至于动
 无过则皆是上帝裁割申重劝相委曲之至如此见
卷四十一 第 4b 页 WYG0058-0592b.png
 得武王天人无间处所以能集天下之大命于其身
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亦惟纯
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
时受有殷命哉
 无垢曰此言修和有夏文王全赖此五人也使文王
 无此五人往来中外导此彝常之教于下民则文王
 无从有德意降于国人矣其败坏乖离何时而已乎
 以文王之圣尚不可无人为之助况于成王乃能独
卷四十一 第 5a 页 WYG0058-0592c.png
 为之而周召不在朝廷乎盖周召天下善类之宗也
 周召去则善类去善类去其谁与共治天下乎 又
 曰纯佑即前天惟纯佑命之意秉德即百姓王人罔
 不秉德之意其详已前陈于商家矣故此以亦惟一
 语该之使召公自会也夫五人昭文王之德意使文
 王之德行显然著见覆冒西土下合民心民心即天
 帝也故闻于上帝而文王受此殷家之天下也然则
 文王有此五人故得有天命成王无周召在朝廷天
卷四十一 第 5b 页 WYG0058-0592d.png
 意未可知也周公深知天意所在故为召公别白而
 言之
 张氏曰君任道臣任事任道者常逸任事者常劳彝
 教虽出于文王往来而迪之使其德降于国人者实
 赖五臣而已故周公又以谓若无此五人奔走往来
 以为文王之助则文王虽有彝教其谁迪之此文王
 所以蔑有德而降于国人也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
卷四十一 第 6a 页 WYG0058-0593a.png
敌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
 无垢曰此四人后与武王大举天威皆刘厥敌谓诛
 纣伐奄之类也言四人暨武王岂以四人主伐纣之
 谋与惟尹躬暨汤之意同乎四人在文王时修和有
 夏在武王时咸刘厥敌为将为相无不可者其亦天
 下之英杰矣 又曰此四人所以刘厥敌者去恶除
 害而昭布武王之德意覆冒天下也天下尽被武王
 之德故无小无大尽称颂武王之德而无异辞四人
卷四十一 第 6b 页 WYG0058-0593b.png
 之功为如何哉呜呼朝廷不可阙人如此周公与召
 公岂忍以脱去为高而使文武之德不克终乎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小子同未
在位诞无我责收罔勖不及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
闻矧曰其有能格
 无垢曰今我观朝廷之势如游大川中向非我与公
 左右协力辅赞成王以济此艰难成王在位如未即
 政天下安平时则我与召公无大责矣其自任如此
卷四十一 第 7a 页 WYG0058-0593c.png
 可见周公之忠圣夫以周公之圣召公之贤辅弼成
 王疑若无难危事矣而有大川之喻者何也盖天下
 之事以易自处则百事皆忽而祸起于谈笑以难自
 处则思患豫防而功可成于不日 又曰周公之意
 必欲辅成王如商家诸人之格于皇天上帝使成王
 有不勉不及之心则周召当左右检束收敛之使必
 如商家诸贤君可也傥老成有德如召公者以引去
 为高不降意以辅成成王以缵文武之业虽前有凤
卷四十一 第 7b 页 WYG0058-0593d.png
 鸣岐山之瑞我且不得与闻矣况能格于皇天上帝
 乎
 张氏曰易以涉大川喻济大难高宗之命傅说若济
 巨川用汝作舟楫然则游大川者非得臣以为之助
 则莫之或济矣周公自谓予小子旦当周家艰难之
 事若游大川然故自今已往暨汝君奭其济小子助
 成王是也若游大川者必期于济然后可以无沉溺
 之患今我暨汝同心协力以济成王同成王未在位
卷四十一 第 8a 页 WYG0058-0594a.png
 之时庶几乎可以无大责也且成王未在位未有所
 知已得周公召公为之左右为之训导遂至于奄有
 天下而承文武莫大之基绪今既在位矣复遭周家
 之大难而成王有所不堪而二公济之同未在位之
 时则其所以辅于成王者终始之道尽矣此大臣之
 节可以无大责也
 吕氏曰周公说文王武王得天之佑又得许多人方能
 济王业今尽付与小子旦如何独自做得且如文武
卷四十一 第 8b 页 WYG0058-0594b.png
 之时比至如涉大川一般正要召公同济此大险周
 公说前时如此今日却自教我一人担当此大事一
 人划船如何划得过岸也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
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无垢曰有无疆之休必有无疆之恤得其人则有无疆
 之休美非其人则有无穷之艰难矣召公视此其可
 不留在朝廷乎以此知周公之留未尝有一毫为人
卷四十一 第 9a 页 WYG0058-0594c.png
 谋也为天下国家而已矣 又曰周公以谓为召公
 计当谋以宽裕为心以宽裕为心而不以引去为高
 则周公之心已宽裕矣岂特周公宽裕贤者举动必
 为世法事君以宽裕为心期以岁月致君于尧舜之
 上不当急迫以引去为高则后世之为人臣者皆显
 然知宽裕为臣子之道也使召公以引去为高则后
 人皆迷于事君之义矣
 张氏曰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则我之周家受命可谓
卷四十一 第 9b 页 WYG0058-0594d.png
 有无疆之休矣然而不钦厥德则早坠厥命不常厥
 德则九有以亡故曰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
 后人迷者周公告召公使之长虑却顾当谋所以裕
 我者使我绰绰然而有裕也召公之所以谋裕周公
 者岂有他哉盖亦启迪成王而引之以当道使之不
 失为持盈守成之君此周公所以裕也
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极曰汝明勖偶王
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卷四十一 第 10a 页 WYG0058-0595a.png
 无垢曰偶左右之义也亶诚信也盖诚信则能行天
 命不信不诚此鬼蜮中人也其何以行天命乎明勖
 谓昭然见左右成王之道不可不勉也无穷之忧其
 何以堪承之欲大承无穷之忧而不失其道者止法
 文王之德而已文王之德何德也即任贤图治之德
 也君德在任贤今周召皆去成王何以为君乎武王
 顾命如此召公其可不念诸
 张氏曰阳奇而阴偶偶者二之谓也妇者夫之偶也
卷四十一 第 10b 页 WYG0058-0595b.png
 臣者君之偶也臣虽为君之偶当明勖其所以偶王
 之道也明所以偶王之道而不至于昏昧勖所以偶
 王之道而不至于怠弃明勖偶王之道在亶乘兹大
 命而已盖有德者必为天之所命能惟文王之德以
 丕承无疆之恤则天命固可以永保之也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
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兹诰
 无垢曰允信也周公所信者朝廷有人则治无人则
卷四十一 第 11a 页 WYG0058-0595c.png
 乱远观商室近观文武莫不若是故今所告召公者
 无非周公所信者非道听涂说之比也然而周公如
 此岂非大贤乎曰不然也世已衰矣事亦急矣周公
 傥如召公之去朝廷则存亡未可知也故上称君言
 我之所告无非我之所深信者今称保称奭又言汝
 当克敬我之所言夫何故以我亲见殷纣之丧亡大
 乱及念我周家仗天威以伐纣以纣不道朝廷无贤
 者也故召公不可不敬我言而轻言去国也
卷四十一 第 11b 页 WYG0058-0595d.png
 张氏曰否者泰之反也否之时阳消而阴长大往而
 小来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然则殷丧大否在召公
 不可不让周公而监之也以殷丧大否之如此故今
 我天威不可不念之也予不允则是在我者不能克
 敬也不能克敬则丧亡无日故亦如此告之所言丧
 大否也
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天休滋至
惟时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
卷四十一 第 12a 页 WYG0058-0596a.png

 无垢曰召公言曰成王业诚在吾二人然而文武以
 积德天之休美杂沓而至顾我与周公其何以当之
 则召公之忧畏小心亦可见矣予观周公之心一以
 天下国家为重而召公之心以慎守名节为重二人
 之在朝廷周公经纶造化召公弥缝赞襄天下安得
 不治人主安得有过乎无周公则几务不理无召公
 则过恶必滋
卷四十一 第 12b 页 WYG0058-0596b.png
 张氏曰在已者能钦德则内足以尽己在人者能明
 俊民而让之则外足以德人明俊民则无蔽贤之实
 在让则有不争之德人臣之善无大于此后人所以
 于汝而大之也
呜呼笃棐时工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咸成文王功
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公曰君予不惠若兹
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案此条经解永/乐大典原缺)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祗若
卷四十一 第 13a 页 WYG0058-0596c.png
兹往敬用治
 无垢曰民之为德多锐于始而怠于终以言召公初
 辅成王尽心朝廷几锐于始矣成王虽即政文武之
 业未广乃欲洁身求去是几于不能终也惟当与周
 公尽心以辅成王使为周家贤君则可以逃责矣傥
 知以去为高是不善其终也
 张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常人之情也祗若兹往
 敬用治所以克慎厥终而已能慎厥终者将以成民
卷四十一 第 13b 页 WYG0058-0596d.png
 之德故也虽然慎始非难而慎终为尤难周公之告
 召公使之相成王以克成厥终故其言有及于此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
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
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
 无垢曰伊尹放太甲于桐宫取天下而自为之当时
卷四十一 第 14a 页 WYG0058-0597a.png
 卿士庶人不疑其有篡君之心周公以叔父之亲圣
 人之德负成王于黼扆三叔皆其兄弟也而反流言
 以惑成王岂周公之德不及伊尹哉盖风俗浸薄无
 夏商忠厚敦朴之气也蔡仲克庸祗德岂周礼所谓
 中和祗庸孝友六德欤蔡仲有是二德矣故周公举
 而用之傥使周公疑忌群叔而并及其子是周公亦
 可疑矣周公不疑群叔而群叔流言是管叔自取其
 诛蔡叔自取其囚霍叔自取其降非周公有意也三
卷四十一 第 14b 页 WYG0058-0597b.png
 叔既自取其罪而周公举用其子观其至诚不疑之
 心其肯无罪而诛囚兄弟乎则三叔之罪又可见矣
 东坡曰蔡叔之罪至是已赦之故言既没又封蔡仲
 必于叔卒之后
 林氏曰天下之道二仁义而已仁者所以爱亲亲为
 先义者所以制尊尊为尚圣人之心未尝不欲两存
 不幸时有以害吾之仁义吾则舍其一存其一既存
 则事之大者必举而小者有所不恤也非不足恤也
卷四十一 第 15a 页 WYG0058-0597c.png
 事不能以兼全在圣人亦不可得而恤也圣人之心
 惟示以公事一定而天下无可疑者矣夫武王老而
 成王未生管叔已有继武王之心奈何迫于周公之圣
 而阴怀不平之心迨成王嗣位尚幼而周公代之是
 以向日不平之心倡为流言不已又纵之以叛则商
 民之乱愈炽矣下之惑愈甚周室未能保其有国也
 故周公去亲亲之仁而存尊尊之义不忍舍尊尊之
 义而自顾其小节也宁在已有自愧之德而措天下
卷四十一 第 15b 页 WYG0058-0597d.png
 之安宁不忍使王室之危而为天下之害也此所谓
 不幸不获于两全舍其小而存其大者矣 又曰周
 公相武王而定天下武王疾而作代死之书相成王
 而致太平成王壮而有复辟之请此为己乎为天下
 乎蔡叔叛而囚之其子仲贤而复封之此为己乎其
 心不在于一己而在天下也必矣
 张氏曰德出于所性庸之祗之在人而已克庸德则
 能常厥德者也克祗德则能钦厥德者也以其克庸
卷四十一 第 16a 页 WYG0058-0598a.png
 祗德此周公所以用之为卿士盖位以德序故也
 吕氏曰象之于舜使之完廪使之浚井其所以杀舜
 者亦多而舜终不杀象者盖象之害舜止于舜之一
 身故舜不以一身而杀兄弟至于周公乃天下准的
 三叔动摇周公是摇动周之社稷管叔罪尤重故不
 得不杀之蔡叔霍叔之罪轻故不得不囚之降之囚
 蔡叔以车七乘所以使其徒众之少教他自反自怨
 自艾降霍叔待三年犹封大抵周公分付处蔡叔于
卷四十一 第 16b 页 WYG0058-0598b.png
 郭邻之地盖尝日日望蔡叔于三年间终身不改而
 周公许多恩意无所分付幸而其子能用敬德则周
 公之心自少慰故命之以为卿士如鲧之为恶舜殛
 之禹乃嗣兴抑彼取此父罪子贤而任用之矣
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
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
 无垢曰文武之德为世标准为子孙者岂可不率乎
 蔡仲能改父之行率祖宗之德此资质之美者周公
卷四十一 第 17a 页 WYG0058-0598c.png
 所以命诸王而复封之也 又曰蔡仲能率德改行
 质固美矣复戒之以敬者以蔡仲年尚少执德未坚
 恐其自满也譬之张弓矢未及镞而发之则所及不
 远矣故戒之以敬使之进而不已谚曰百尺竿头更
 须进步此言虽质其理有可取者
 孔氏曰率德者率文武之德改行者改父之行
 吕氏曰周公以成王之命告蔡仲尔得侯于东土缘
 尔能克用敬德汝今往就乃封不可不敬此德
卷四十一 第 17b 页 WYG0058-0598d.png
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
以垂宪乃后
 无垢曰蔡叔之恶在于不忠不孝欲盖其愆者无他
 忠孝而已此周公庶几蔡仲盖其父之愆也忠则不
 欺其君孝则能事其亲夫能以忠孝事君亲则无不
 可矣 又曰蔡仲生群叔之间而能脱身自立于善
 日克勤于秪庸之德而无怠惰之心其质美矣此其
 所以能垂宪于后欤
卷四十一 第 18a 页 WYG0058-0599a.png
 林氏曰无以慰君亲之心则无以尽躬行之实无以
 尽躬行之实则无以为后人之法自古圣人所以命
 人臣而形告戒之辞者非有他也忠孝必贵于两全
 是以对君亲而无愧踪迹必冀其可验是以善躬行
 而无忽然后上焉可以显其亲虽前人之有过得以
 掩而盖之也下焉可以贻其法在后世之子孙得以
 视而式之也 又曰蔡叔协商人以叛则不忠莫甚
 焉弃文王而党武庚则不孝莫甚焉
卷四十一 第 18b 页 WYG0058-0599b.png
 张氏曰夫蔡叔之过以君臣言之则为不忠以亲亲
 言之则为不孝然则前人之愆在于不忠不孝为之
 子孙者将欲立身扬名以掩其父之过恶故在于忠
 孝而已 又曰有可述之道者则其子不得不述有
 可继之迹者则其子不可不继蔡叔之不忠不孝非
 所可述也非所可继也然则为之子者故当迈迹自
 身克勤则外不惰于事无怠则内不懈于心能迈迹
 自身克勤无怠则其道可传于后世
卷四十一 第 19a 页 WYG0058-0599c.png
 吕氏曰周公亲兄弟为一体见得蔡叔得罪于天下
 周公常若身犯之日日愧悚无个道理遏绝遮蔽得
 幸而得仲改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盖得蔡叔之愆
 故告蔡仲尔如今庶几可以盖得前人之愆须当尽
 其忠与孝永远其踪迹自其身始克勤无怠使步武
 可以观以垂法于后
率乃祖文王之彝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
 无垢曰率乃祖之彝训即率德也无若尔考之违王
卷四十一 第 19b 页 WYG0058-0599d.png
 命即改行也
 林氏曰人子之心惟欲法父之所行所为者也然继
 其父之可法者人子之幸也继其父之有过者人子
 之不幸也人子于此宜如何耶其父不善而其祖善
 遵其祖常行之道而盖其父不善之愆则向之所幸
 者乃所以为深不幸也
 临川曰命公义之大者也讳私恩之小者也私恩之
 小不可以废公义之大且名之幽厉虽孝子慈孙百
卷四十一 第 20a 页 WYG0058-0600a.png
 世不能改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尚不能得以改也而
 况于人臣乎夫惟如此故人莫敢以私恩废公义为
 善者知有所恃为恶者知有所惧而天下国家可得
 而理
 吕氏曰当时三叔如此殷民伤动已多了周公于此
 又怕有一人如此来犯天命以伤骨肉之亲故谓幸
 而有文王之训可学不可如前人之违王命何者一
 人违王命尚不可而今三叔皆如此此外又岂可添
卷四十一 第 20b 页 WYG0058-0600b.png
 人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
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
 无垢曰所谓天者不必他求在我而已我无失德则
 心逸日休是天辅我傥惟失德则心劳日拙是天绝
 之矣天岂有亲疏哉惟德是辅耳惠之所在民心之
 所在也无惠则民心去矣民亦岂有常心哉此虽成
 王命蔡仲实周公之言也 又曰孟子曰诚身有道
卷四十一 第 21a 页 WYG0058-0600c.png
 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夫所谓善者果何物哉天理
 常明无一毫之私欲其遇事而见或谓之仁义礼智
 或谓之诚或谓之浩然之气名虽不同其为善则一
 而已盖发于恻隐则为仁发于羞恶则为义发于辞
 让则为礼发于是非则为智事亲则为孝事君则为
 忠治民则为惠善虽不同皆足以致治傥不仁不义
 无礼无智事亲则不孝事君则不忠治民则无惠或
 溺于声色或溺于货利恶虽不同皆足以致乱可不
卷四十一 第 21b 页 WYG0058-0600d.png
 慎欤
 林氏曰善恶非止于一端而治乱无过于两涂勤于
 为善非必以我之善如彼之善而后可以成其治凡
 举措而得其善者无有不入于治也勤于为恶非必
 以我之恶如彼之恶而后乃至于乱凡举措而陷于
 恶者无有不入于乱也善恶虽殊而治乱则一为诸
 侯者岂可忽哉
 张氏曰顺之者存逆之者亡则天故无私亲也所辅
卷四十一 第 22a 页 WYG0058-0601a.png
 者德而已抚之则后虐之则雠则民故无常怀也所
 怀者惠而已诗曰皇天亲有德则德为天所辅可知
 矣经曰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则惠为民所怀可知矣
 可欲之谓善可恶之谓恶天下所可欲之事虽不同
 也要其所同归则归于治而已天下所可恶之事虽
 不同也要其所同归则归于乱而已为诸侯者上必
 欲为天所辅下必欲为民所怀为善之效既如彼为
 恶之应又如此则蔡仲者其可不戒之哉
卷四十一 第 22b 页 WYG0058-0601b.png
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
 无垢曰孔子云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召公
 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古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
 此言终之难也齐侯其初任用贤臣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葵丘之会微有骄色叛者九国唐太宗勤劳忧
 畏身致太平末年浸弛于嫡庶之分不明欲引佩刀
 自刺唐明皇即位之初励精求治末年惑于李林甫
 播迁西蜀唐宪宗即位之初亦慨然图治淮西既平
卷四十一 第 23a 页 WYG0058-0601c.png
 志意骄惰服方士之药以至忿躁为宦官所弑此数
 君者其初非不美也而执志不坚中道而废以至困
 穷信乎终之之难也此周公之戒所以反覆于终之
 之说欤岂以感激者多锐于初而怠于终乎蔡仲始
 也发愤为善欲盖前人之愆诚恐为日滋久怠心乘
 之则终归于殆而已其可不戒耶
 林氏曰有国者莫难于为可继之道何则人之立事
 无不锐于始而工于初至其中而稍怠卒则漫澶而
卷四十一 第 23b 页 WYG0058-0601d.png
 不振盖不思其可继之道故其未必至于斯也惟能
 尽戒慎于其始而又思其所以为可继之道则自初
 及终行之不倦用之有常其效又岂止于旦暮之暂
 而不可延于岁月之久哉苟惟图于始而不图于终
 是虽有一时之功而非所以为善后之计其入于困
 穷之害也必矣
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无垢曰在己则当尽其职事在四邻则当致其辑睦
卷四十一 第 24a 页 WYG0058-0602a.png
 在王室则当屏蕃在同姓则当协和故戒之懋攸绩
 睦四邻蕃王室和兄弟其事之多如此可谓难矣惟
 知有难然后能戒慎则必有以处之懋乃攸绩者谓
 事事当有成功也睦乃四邻以蕃王室者谓有叛国
 则率诸侯以伐之也以和兄弟者谓同姓之国有未
 睦者为睦之也然聪明才智则能事事有功曲尽人
 情则能睦四邻蕃王室和兄弟矣要非戒谨不能也
 史氏曰懋勉所立之功则德近乎忠亲睦所交之邻
卷四十一 第 24b 页 WYG0058-0602b.png
 国则德近乎厚列五等之封环千里之寄孜孜为是
 者岂有他哉亦曰尊亲而已以蕃王室则至尊者无
 忧以和兄弟则至亲者有赖尊尊而亲亲则所谓诸
 侯之小心者无过于此矣
 张氏曰积功之成谓之绩则绩者非一朝一夕之所
 积不能懋之则或至几成而废者有矣则绩不可不
 懋也能懋乃攸绩则国治矣然而于其四邻又不可
 不与之睦也小大相比内外相维聘问以时往来以
卷四十一 第 25a 页 WYG0058-0602c.png
 礼此所以睦四邻之道在我者能懋乃攸绩在外者
 能睦乃四邻然后可以同力协德以为中国之捍蔽
 而中国赖之以安矣故继之以蕃王室盖王室以诸
 侯为蕃为诸侯而不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则中国
 无所恃赖而其蕃缺矣睦乃四邻则睦之而已至于
 和兄弟则又相与作为兄弟而无或乖戾者也
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
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
卷四十一 第 25b 页 WYG0058-0602d.png
荒弃朕命
 无垢曰康济小民无他以我之情自度之足矣我欲
 安佚民岂可使之劳我欲饱煖民岂可使之饥寒如
 是则能康济之矣率自中谓取度于我中心也一决
 于我中怀又恐其任聪明以乱先王之典法也故曰
 无作聪明乱旧章先王以公道治天下不以私意违
 人情故为典法以遗后人傥任私意则乱其法矣大
 率聪明绝人者好兴事功而易宪度盖恃其聪明以
卷四十一 第 26a 页 WYG0058-0603a.png
 为前无古人后无作者此周公所以戒也
 东坡曰以一偏之言而改其常度非其本心也生于
 视听之不审耳故患常在速不在缓缓则视听审而
 事无不中矣
 林氏曰不循中道之行则矜恃之心易起则未免有
 非古之失不致视听之审则一偏之言易入则未免
 有败常之愆何则中道不可不循也惟循中道则内有
 所守而外无所恃聪明虽自我有而未尝有妄作之
卷四十一 第 26b 页 WYG0058-0603b.png
 意孰肯非古是今而乱先王之典章者乎视听不可
 不审也惟审视听则公心益持而私意不夺妄言虽
 欲惑我而未尝有轻用之失孰肯厌常弃故而更其
 常行之度者乎为诸侯者苟能尽心于此则其称职
 足以慰天下之所望也天子得不深嘉而褒扬之哉
 张氏曰民劳而未息必推吾仁以康之民难之未释
 必推吾义以济之然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则康济小
 民之道又在乎率自中也率中者言其所循者中道
卷四十一 第 27a 页 WYG0058-0603c.png
 也自中者言其所用者中道也为人上者能率自中
 则天下之人不期而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