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58-01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精义卷四     宋 黄伦 撰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

 无垢曰夫天下之情多乐因循而安怠惰所以祸每
 藏于细微而变或起于肘腋非特有以耸动之则不
 足以兴天下之治也舜历试而先黜四凶摄位而先
 巡守即位而先询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者是
卷四 第 1b 页 WYG0058-0177d.png
 皆耸动天下之道也不如是治必不兴祸必不弭周
 官曰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
 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乃知自古圣
 王未有不为此举而后能成天下之治也询于四岳
 谓舜与四岳谋所以耸动天下之道也辟四门明四
 目达四聪此与四岳所谋之事也四门尝辟矣何待
 于即位乎曰所谓辟者谓不为深闭固拒尊严捍卫
 凡四方有郁结之事素不快于心者于即位之时使
卷四 第 2a 页 WYG0058-0178a.png
 四面皆至尽得以上达也所谓明四目达四聪者谓
 舜不自用其明用四方之视以为明不自用其聪用
 四方之听以为聪庶几端拱于一堂而天下之事洪
 纤曲折至闾巷之态小人妇女之情无不坐列于目
 前也后世置御史以为朝廷耳目之官置外台以为
 天下耳目之官使内自宫阃廉陛之间外达四方万
 里之外无不尽见其底蕴者此盖得舜之遗意也
 张氏曰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卷四 第 2b 页 WYG0058-0178b.png
 至于朝觐讼狱讴歌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不得已
 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方其践位也必格庙所以受
 命于祖也盖舜之未践位天下无政则即是月而后
 有正此所以不谓之正月而谓之月正也元日者日
 之吉也舜之始盖尝受命至是复之中国践天子位
 故其格庙不必朔旦特用元日而已又曰遍而问之
 之谓询开而通之之谓辟询四岳所以谋之于迩而
 迩臣之虑得以上闻矣辟四门所以求之于远而远
卷四 第 3a 页 WYG0058-0178c.png
 人之志得以内达矣墙之外目所不见矣明四目然
 后足以广览里之前耳所不闻也达四聪然后足以
 兼听目欲其照察者也故曰明听欲其疏通者也故
 曰达
 吕氏曰舜典一篇自此以前舜之于治甚详自此以
 后舜之于治甚略盖当尧在上舜虽受位犹臣道也
 自尧崩始行君道焉观书者于此以前当知坤作成
 物于此以后当知乾知大始自正月元日舜即位而
卷四 第 3b 页 WYG0058-0178d.png
 至文祖之庙始然舜之继尧非有积蔽而不通下情
 者盖圣人初兴自当如此譬如日之朝升日日如此
 当阴雨之后日出固如此当晴时日出亦如此舜之
 通下情虽首于治天下然不无其序四岳累朝之耆
 老旧德故先询之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
人蛮夷率服
 荆公曰古人皆以治远自近始至于言柔远能迩则
卷四 第 4a 页 WYG0058-0179a.png
 先言柔远者何也不柔远则远者将为己患而近者
 不得安矣虽欲善近不可得也欲善近者以柔远为
 始乃若治之则自身至于家自家至于国自国至于
 天下四海之外未有不始乎近而后及乎远也
 无垢曰舜既即位十有二牧皆来朝舜既与四岳谋
 天下大务矣又咨于十二牧以治国之道夫侯服之
 外绥服也绥服之外则要荒矣密迩蛮夷易以生患
 然外患常起于内扰内扰常迫于衣食使十二牧知
卷四 第 4b 页 WYG0058-0179b.png
 务农重榖春耕秋敛境内之民仰事俯育各得其所
 外患何从而至乎此告十二牧所以首以食哉惟时
 也 又曰来则以礼接之去则以宽待之不责以细
 故不扰其封疆使忿无自而作衅无自而成者此柔
 之之术也至于待吾境内则当有以作成之能者作
 成之也夫人各有能非有以耸动之则皆置于腐烂
 朽蠹之地其作成之道何自而入哉曰有德者有善
 者吾则惇之信之使境内知所慕外若有得中实奸
卷四 第 5a 页 WYG0058-0179c.png
 邪外若向善中实凶恶如任人者吾则防闲钤束不
 为艰难使境内知所畏夫耸动境内之民其道如此
 是所谓折冲尊俎运筹帷幄之几也蛮夷乌能而不
 服乎所谓服者其心诚有所不敢也以为刚乎而宽
 厚之道每有以注其心以为柔乎而耸动之风每有
 以慑其势此其所以率服也借使鸟兽其行豺虎其
 心故犯吾圉而干吾威者吾用所以耸动之术以应
 对之将见触之者碎婴之者断矣
卷四 第 5b 页 WYG0058-0179d.png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
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无垢曰夫尧之事盖皆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中
 出也岂因循苟简卤莽阘茸者所能广大其事哉必
 须奋然自励实有功名之心者昼思夜虑日参月考
 及事与心对几随事来吾求所以应之之计而未得
 焉及见尧之施为真有合天下之理而遏未然之祸
卷四 第 6a 页 WYG0058-0180a.png
 者此所以言熙帝之载而必曰奋庸也诚能如此使
 居宰相则能明天下之事顺众人之心矣百揆者宰
 相之职也在廷之臣其可以当此任而合公论者非
 禹不可故众皆同声而举曰伯禹作司空舜之心亦
 谓非禹不可也然而退藏聪明必待众人举之者盖
 宰相之职居百僚之上非众心归服其可以吾一己
 之见以盖众人哉第观其所举者如何耳所举不当
 吾则引尧故事曰吁曰嚚讼可乎曰静言庸违曰方
卷四 第 6b 页 WYG0058-0180b.png
 命圯族有何不可而阿党比周如驩兜者吾方斥逐
 之矣其谁敢为此乎是其所举者无非公论也所举
 诚当吾正当顺众人公心而用之天下之人见吾之
 不可欺如此则虽在幽荒僻陋之间常若有执法御
 史在其前后而不敢为欺罔也今举伯禹此舜所以
 不复疑难而称禹曰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张氏曰为而起之谓之奋广而明之谓之熙有能奋
 庸言民功也熙帝之载言君事也下能致力于民功
卷四 第 7a 页 WYG0058-0180c.png
 上能广明于君事人臣之大也故可使之居百揆之
 任百揆者统率百官而以道揆之者也 又曰亮采
 者明其事也惠畴者惠其畴也亮采则其智足以有
 察而百工之事获其治矣惠畴则其仁足以有爱而
 百工之众赖其福矣既仁且智则百揆之任得其人
 可知矣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榖
 无垢曰因禹让百揆之职于稷契皋陶故舜历称三
卷四 第 7b 页 WYG0058-0180d.png
 人之功而慰安之此意未易言也称弃之功曰黎民
 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者当洪水之作也怀山襄陵
 岂复有耕稼之地乎观益稷之篇曰予决九川距四
 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谓民以洪水
 艰于粒食而皆阻饥也禹既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
 距川则水复故道昔时为水所浸没者今皆可耕矣
 稷于是时随地可耕处而为之播种百谷挈饥困之
 民于饱足之地其心不已勤乎 又曰夫黎民阻饥
卷四 第 8a 页 WYG0058-0181a.png
 弃乃有功蛮夷猾夏皋陶乃有功洪水滔天禹乃有
 功使不遇大变则贤者亦安常守分与众人同耳岂
 肯表表自将求异于人哉商鞅不知此义尽变先王
 之法以求功宇文融不知此义尽括天下之田以求
 功此在先王之世皆为可诛也谓予不信请观禹稷
 契皋陶所以为功者岂若鞅融辈生事要功哉亦遇
 大变不得已而有功尔由是知大人君子所为古今
 一揆也
卷四 第 8b 页 WYG0058-0181b.png
 张氏曰弃以名命之也稷以官称之也因其生而有
 是名因其事而有是官此所以谓之弃而又谓之后
 稷洚水方平之初民尚艰食则黎民固阻饥矣弃为
 后稷之官播时百谷则烝民乃粒而民食足矣吕刑
 曰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孟子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
 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则稷之有功于民大矣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无垢曰因禹之让契舜因称契之功以安慰之也夫
卷四 第 9a 页 WYG0058-0181c.png
 衣食足而后知礼节仓廪足而后知荣辱无常产者
 无常心此百姓自然之道也民遭洪水其日既久艰
 于粒食煎熬迫逐之态日攒于心其发于外也躁急
 暴慢不亲不逊于亲戚乡党之间者固不足怪禹治
 水稷播种已有生意矣契于是乃因其自然之性乘
 閒暇时启发其亲逊之心使之还其所固有岂不美
 哉夫所以启发之者亦优而柔之使自趣之餍而饫
 之使自得之若江河之润膏泽之浸油然而不自知
卷四 第 9b 页 WYG0058-0181d.png
 也傥惟督迫之驱逐之则斯民将惊苦无聊方昼思
 夜梦之不宁何暇乐于从善乎此孟子养气所以有
 揠苗之喻而契之敷教所以有在宽之义也
 张氏曰不亲者以不能相亲也不逊者言其不能屈
 己以相与也夫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不能
 屈己以相与此其所以不亲也百姓之所以不亲五
 品之所以不逊则天与我之民彝日将泯乱此司徒
 之教所以不可缓也教之所行自其贵近者始故特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58-0182a.png
 言百姓盖百姓者天下之所视效而听从者也敷教
 之道在夫率之以身待之以久率之以身故戒之以
 敬敷待之以久故戒之以在宽记曰师严然后道尊
 敬敷之谓也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在宽之谓也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无垢曰孔安国谓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在外曰
 奸在内曰宄且梼杌饕餮浑沌穷奇乃在朝廷而蛮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58-0182b.png
 夷乃来乱中华之地攻劫者杀人者为不正于内外
 者又杂然四起乱舜之治是虽盛时不免有小人也
 皋陶之作士也乃能处之使终不能为吾患郑玄曰
 士察也孔安国曰士理官也理官以按狱为职也处
 之如何为墨劓剕宫大辟之刑以俟之所谓五刑有
 服也五刑所用各有所犯之事而定其罪服事也然
 罪有轻重则有陈于原野者有刑于朝者有刑于市
 者所谓五服三就也孔安国曰大罪于原野大夫于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58-0182c.png
 朝士于市意或然矣事在五刑而其情轻未忍寘之
 于死者则有五流之法屏之远方以宥其罪焉所谓
 五流有宅是也流有轻重有居四裔者有居九州之
 外者有居千里之外者所谓五宅三居也观五刑有
 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之法其亦深体物
 情曲尽人意使奸无所逃情无所隐非明见幽隐信
 及豚鱼何以能处之如此哉夫伯禹让稷契皋陶舜
 乃因禹之言人人而称奖之深玩其意呜呼舜之仁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58-0182d.png
 厚温晏如此使人有悦而忘劳忘死之心矣夫稷契
 皋陶尽心职事而舜乃深知其细微乐见其功效当
 朝廷之上群臣在列之时乃分别其事条列其人举
 其难以嗟咨之称其功以慰勉之千世之下读其遗
 书尚使人感慨不已则当时稷契皋陶之乐于见知
 其忻喜之情又为何如也
 陈氏曰居是官者不明则不足以尽人心不允则不
 足以当人罪故戒皋陶曰惟明克允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58-0183a.png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
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无垢曰舜求百揆则曰有能奋庸而求共工则曰畴
 若予工者意谓谁能顺我考工之事以周官考之有
 攻木之工攻金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以下皆工
 也是工之为职器械之所自出也其曰予工者圣人
 在上则器械有法一或不然器械失度即器械可以
 上溯圣人之心其曰予工又何疑哉观象箸可以知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58-0183b.png
 桀观玉杯可以知纣观金人可以知始皇观锦帆可
 以知炀帝以至鹬冠成而子臧亡鉴车美而庆封奔
 四载可以见禹之勤五弦可以咏舜之德而工匠器
 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可以见宣帝励精政事也
 工曰予工何疑之有其曰若者欲其顺器械之理也
 夫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乃有涣之象断木为杵掘地
 为臼乃有小过之象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乃有睽之
 象以至网罟取诸离宫室取诸大壮棺椁以易衣薪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58-0183c.png
 之野书契以代结绳之陋莫非仰观俯察远取近取
 因万物自然之理而为之制作岂可乱天之经逆物
 之情为奇技淫巧以荡上心而悦妇人哉此又若之
 意也 又曰夫举不当而许之乱也举当其人而不
 许亦乱也一吁一俞之间天下治乱之几自此而起
 其可轻也哉
 张氏曰记曰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木工石工兽
 工草工典制六材则六工皆天子之工也供是职者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58-0183d.png
 在若之而已守其法信其度因圣人所以创作之制
 而持循之此之谓若 又曰帝于伯禹之让则曰汝
 往哉于垂益之让则曰往哉汝谐者禹之于百揆可
 以优为之矣故使往而无所戒可也至于伯夷之典
 礼非特使之往而又曰钦哉者盖礼以钦为主谓之
 往钦哉则又使之往而加钦也共工治之末朕虞职
 之卑故戒之以汝谐而已盖以事之不可咈众之不
 可违此其所以贵于谐也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58-0184a.png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
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无垢曰圣人以万物为一体者也故曰予上下草木
 鸟兽曾子知此意乃曰断一木杀一禽不以其时非
 孝也故暴殄天物纣所以致讨而有血气之类弗身
 践者所以为君子欤若之者岂一切生之而不杀欤
 曰非然也先王之世山泽之间为之厉禁食之以时
 用之以礼故獭祭鱼然后渔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58-0184b.png
 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不麛不卵不杀胎不夭夭不覆巢此皆若之之术也
 夫圣人在上万物各得其所则以为之厉禁人不得
 非时非礼以戕贼之也至于牛羊犬豕之类亦有品
 节犯分干时皆在所禁如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
 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
 木春献鳖蜃秋献龟鱼之类皆所以安万物使乐其
 生也故鸟兽鱼鳖咸若所以为夏后而麀鹿攸伏白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58-0184c.png
 鸟翯翯于牣鱼跃所以为文王也然草木鸟兽当在
 山泽傥或草木鬯茂禽兽繁殖以害吾中国则益有
 烈山泽之法周公有驱猛兽驱龙蛇之法是所谓若
 之也若者顺也居于山泽顺也交于中国逆也此又
 圣人之深意岂得以姑息为若哉
 张氏曰先王之政非特亲亲仁民而已其微至于草
 木鸟兽皆有以及之是故取之有时用之有礼不伤
 其生不咈其性则其爱物之心可谓勤且至矣此舜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58-0184d.png
 所以命官作朕虞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
俞往钦哉
 无垢曰三礼即周官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也言人鬼
 则吉凶军宾嘉皆在所掌矣夫其数可陈也其义可
 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得天下也故曰
 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伯夷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58-0185a.png
 之典礼岂特为祝史之事有司之职哉其亦当知义
 之所存矣其义安在舜戒以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是
 也夫夙夜匪懈而不知寅敬其心则亦徒劳而已矣
 办职事则在夙夜而所以感格神人者则在寅也正
 义直指而不知洁清其身则亦徒讦而已矣通幽明
 则在直而所以感格神人者亦在清也
 张氏曰夫礼将以交神人者也交神人之道不可以
 怠慢故戒之以惟寅不可以邪枉故戒之以直哉不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58-0185b.png
 可以浊秽故戒之以惟清传曰礼者敬而已矣此所
 以欲其寅也神之听之好是正直此所以欲其直也
 孟子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此所以
 欲其清也舜之巡守则曰修五礼至此则曰典三礼
 者盖三礼者五礼之体五礼者三礼之用礼之体则
 常而不变故命伯夷典之伯夷者臣也有法守焉故
 也礼之用则因时而为之损益此舜于巡守所以修
 之修之者君道也此其言所以不同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58-0185c.png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
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王氏当曰夫声起于气而气生于心盖心者乐之本
 也故心和而气和气和而声和和之所在物无不应
 故舜之命夔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
 而无傲而周公之教国子曰中和祗庸孝友未有不
 本于心也彼其素所养者无非其和则在阳无刚暴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58-0185d.png
 难制之声在阴无忧愁不乐之气大足以动天地幽
 足以感鬼神微足以致鸟兽盖不足怪也
 史氏曰典乐而先乎中则所化者博作乐而极乎和
 则所格者大
 胡氏曰金尚羽石尚角土丝尚宫匏竹尚徵革木尚
 商此所以声律相依而皆和故曰八音克谐谐者和
 之谓也
 张氏曰乐所以象成功者也以舜之治如此所以致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58-0186a.png
 众乐之和由石声而依永也
 顾氏曰夔既命而自赞之何也是所以归美于君也
 然则九官众矣而归美止乎夔者夔之于乐也辨其
 器而调其音也舜之于乐也修其理而致其应者也
 属乎器与音者艺也属乎理与应者德也神人之和
 与夫鸟兽之舞其皆艺之所能及耶非也德之所感
 也此夔之所以自赞而异于他者若夫去乐而为功
 则皆一人之能其又何赞之耶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58-0186b.png
 吴氏曰乐本人心也人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声和声
 和则写之金石被之管弦无不和矣其在易雷出地
 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言雷一奋地而万物以之鼓
 舞如圣人乐作而天下无不和悦舜之时可谓和悦
 矣遂作韶故命夔典之观其时若此之盛意谓使我
 击石拊石当可使百兽率舞则舜之治可知矣夫鸟
 兽有知而无情圣人在上德被者远虽无情者尚可
 使之率舞况其他者乎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58-0186c.png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无垢曰垂让龙舜乃因其让而命龙为纳言专以谗
 说为念也夫谗说之生专害君子变乱黑白诗人以
 比青蝇腾播无实诗人以比南箕比之㚟兔者逐之
 善走也比之贝锦者即之可观也非大圣明其孰能
 不惑于此哉夫其生也因刑而入乘间而出其入也
 则足以摇动君子其出也则足以摇动朝廷之心震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58-0186d.png
 惊朕师岂欺我哉昔东汉出纳帝命乃在宦官其擅
 诛陈蕃也出帝命则曰陈蕃谋反诛者有赏使听者
 惑焉纳帝命则又曰陈蕃谋反臣等已诛之使人主
 惑焉灵帝竟莫知陈蕃为忠正也以此观之出纳君
 命其可以不谨而使宦官如王甫辈为之乎
 史氏曰人君不以去邪为急而以建官为急人臣不
 以承命为勤而以立功为勤何哉谗邪之说虽大圣
 之世有所不能免也殄绝君子之行义震惊天下之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58-0187a.png
 耳目其为患盖亦甚矣圣人不汲汲于去邪而汲汲
 于建官谓典言者苟得其人则夙夜忧勤出吾之命
 而将有所受纳吾之命而将有所报虽上下异势内
 外异情而能一之以信如是则谗邪之说当不绝自
 去矣
 吕氏曰谗人点白成黑殄行自绝其行此等人出易
 得惊怖人故命纳言之官以通上下之情人君之治
 天下最患下情不通上下之情相隔塞中间无一人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58-0187b.png
 为之居职则谗邪便得以相蔽纳言之职便是通下
 情之枢舜之时虽无此弊盖亦不得不堤防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无垢曰夫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天也食哉惟时柔
 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天也亮采惠畴天也播
 百谷敷五教明五刑天也若予工若予上下草木鸟
 兽天也典礼以为秩宗典乐以教胄子夙夜出纳帝
 命亦天也是皆天所当为舜不敢起一毫私意以乱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58-0187c.png
 之也二十有二人诚知事事皆天而时时不忘其钦
 是乃所以弼亮天功也夫天自有功惟钦其事以弼
 亮之者天功乃见焉如毛羽之文草木之华皆浑然
 天成非人力所能加损者二十有二人所职之事事
 中自有天功特在时时致钦尽心于所职以相辅之
 耳
 林氏曰周官有三公六卿有侯伯而顾命乃同召太
 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以人言之则六人而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58-0187d.png
 以职言之则不止于六人也盖有以三公为六卿者
 有以侯伯入居公卿之位者虽数止六人而实兼数
 职也此四岳九官十二牧当有二十五人但言二十
 二人者盖或有兼居岳牧之任者或有在州牧之中
 而又居九官之列者世之辽绝不得而知也钦者是
 使四岳十二牧九官各敬其事也所以必在于敬事
 者以其所亮者莫非天功也亮有辅相之义与亮采
 惠畴之亮同皋陶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58-0188a.png
 庶官天工人其代之盖所谓设官分职者凡以代天
 工则四岳九官十二牧莫非所以代天工者故以亮
 天工言之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无垢曰夫人之情放之则怠策之则励虽大人君子
 尽心职事初无意于功赏亦不待于警策也然圣人
 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使尽以大人君子待
 天下而不为之检约万一有如四凶者始以才进后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58-0188b.png
 以奸济此风一行天下事去也必矣故虽二十二人
 之贤舜所以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也然考课
 之法急之则诈伪生宽之则功实见汉宣求治太急
 所以有伪增户口以求赏如王成者出焉子产为政
 一年而民欲杀之三年而民歌颂之使如汉宣之太
 急一年之外子产受诛久矣安得有三年而成效乎
 三载而一考之三考而乃黜陟之则所以待之者一
 何宽也待之以宽则在职者不求耳目之功而为千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58-0188c.png
 百载之计其间利害曲折设施开辟有出人意表者
 有使人惊叹者吾得安心肆志展其四体而无惧浮
 言谗说焉
 张氏曰孔子曰三年有成此唐虞考绩之法必以三
 载者也虽然圣人犹以为未也故积之之久待之之
 尽至于三考然后为之黜陟是故为善积久而为明
 所以陟之为不善积久而为幽所以黜之善者阳之
 类也积之既久则浸之以明不有以陟之则无以劝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58-0188d.png
 君子不善阴之类也积之既久则浸之以幽不有以
 黜之则无以惩小人既有以黜陟幽明则人皆知赏
 之可慕罚之可畏于是乎乐事劝功此庶绩所以咸
 熙也尧典言庶绩咸熙在允釐百工之后则庶绩之
 熙由于百工之允釐故也此言庶绩咸熙在于黜陟
 幽明之后则庶绩之熙由于幽明之黜陟故也分北
 三苗者所以黜幽也北者阴阳分背之地苗顽弗即
 工于是分北之则小人与君子异趣矣夫黜幽止于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58-0189a.png
 分北三苗者尧舜之世比屋可封君子多而小人少
 所可黜者三苗一人而已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司马温公曰舜在帝位治天下五十载升于至道然
 后死尔非谓巡狩为陟方也
 东坡曰舜生三十谓为民三十载也徵庸三十谓历
 试三十载摄位二十八载也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谓尧崩服丧三年然后即位盖其年六十二矣在位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58-0189b.png
 五十载而崩寿一百有十二
 孔氏曰孟子云舜服三年丧毕避尧之子故服丧三
 年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其一年即在三十在位
 之数惟有二年是舜年六十二为天子五十年是舜
 寿凡百一十二岁也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稿饫
 上官氏曰昔舜理诸侯之事方置其官各居方而统
 治之又别之生而异其类使各相从故序之曰帝釐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58-0189c.png
 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汨谓之治作谓之
 兴言其治功之兴也九共九篇则其义亡矣凡师枯
 槁则为赐酒食以饫之故作稿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