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尚书精义 提要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1a 页 WYG0058-01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尚书精义       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尚书精义五十卷宋黄伦撰宋史
    艺文志载有是书十六卷陈振孙书录解题
    亦著于录称为三山黄伦彝卿所编知其闽
    人此本有余氏万卷堂刋行小序称为释褐
    黄君则又尝举进士然闽书及福建通志已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1b 页 WYG0058-0141b.png
    均不载其仕履则莫能详矣其刋书之余氏
    亦不知何时人案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称
    世所传九经本以兴国于氏及建安余仁仲
    本为最善又林之奇尚书全解亦惟建安余
    氏刋本独得其真见之奇孙耕所作跋语中
    此编所称余氏当即其人是在宋时坊刻中
    犹为善本也其书荟萃诸说依经胪载不加
    论断间有同异亦两存之其所徵引自汉迄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2a 页 WYG0058-0142a.png
    宋亦极赅博惟编次不依时代每条皆首列
    张九成之说似即本九成所著尚书详说而
    推广之故陈振孙颇疑其出于伪托然九成
    详说之目仅见宋志久经湮晦即使果相沿
    袭亦未尝不可藉是书以传九成书也其他
    如杨氏绘顾氏临周氏范李氏定司马氏光
    张氏沂上官氏公裕王氏日休王氏当黄氏
    君俞颜氏复胡氏伸王氏安石王氏雱张氏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2b 页 WYG0058-0142b.png
    纲孔氏武仲孔氏文仲陈氏鹏飞孙氏觉朱
    氏震苏氏洵吴氏孜朱氏正大苏氏子才等
    当时著述并已散佚遗章剩句犹得存什一
    于是编体裁虽稍涉汜滥其裒辑之功要亦
    未可尽没其书传本久绝朱彝尊经义考亦
    曰已佚今从永乐大典各韵中采撮编缀梗
    槩尚存惟永乐大典之例凡诸解已见前条
    者他书再相援引则仅注某氏曰见前字其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3a 页 WYG0058-0142c.png
    为全录摘录无由参校今亦不复补录姑就
    所现存者釐订成帙分为五十卷存宋人书
    说之梗概备援證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
    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4a 页 WYG0058-0143a.png
原序
理学昭融周历千古于胸次不踰辰刻之顷傥翳障弗
屏彻虽一瞬之境恍迷其真视千载而上之圣贤心传
于典谟训诰誓命中若之何剖其秘析其微哉古书百
篇嬴秦酷以虐焰仇之特甚先汉力追探之收拾散逸
仅得孔安国所传为正会巫蛊事旋复泯遏繇魏晋以
降篇帙缺亡未备而精真之理晦蚀又不止此白鱼赤
乌之伪箕子荄滋之蔽禺铁柳谷之讹在所不论然党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4b 页 WYG0058-0143b.png
护于专门名家增倍师说至百万言传注训诂之纷纭
累三万言只解稽古二字眩乱世人耳目而指意为之
诬蔑殆与厄于秦同科理学曀蔽绵历云久阐而明之
盖若有待时属皇朝祖宗全盛之际关洛有二张二程
之学崇索理致根乎圣贤心法以发明千载不传之秘
而福后学俾天下之士毕宗向夫理学之指南一洗汉
唐注疏旧习岂第踸踔藩篱咀嘬馀胾者哉又有宗工
硕儒落落复相望乎其间各出意表所见理根于心而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5a 页 WYG0058-0143c.png
心会于理更与启其未悟者编检纷如亦戛戛乎难槩
以目力也噫十指之形必有巨擘翘错之中当刈其楚
粤自启贤关升俊造以来有黄君伦素定规绳于方寸
所谓疏通知远不诬而深于书者萃古今议论而裁之
其发挥五代帝王遗书之奥皆指中之擘翘中之楚者
信精而又精其于理学殆无馀蕴矣昔人有泳圆流者
采珠而捐蚌登荆岭者拾玉而弃石今所抄存犹摘翡
翠之藻羽脱犀象之牙角宜乎称此书为精义也览者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5b 页 WYG0058-0143d.png
亦宜以余言为然淳熙庚子长至龙溪张凤从道叙
书解数百家或泛而不切或略而未备或得此而失彼
或互见而叠出学者病之释褐黄公以是应举尝取古
今传注及文集语录研精而剪截之片言只字有得乎
经旨者纂辑无遗类为成书博而不繁约而有要实造
浑灏噩之三昧非胸中衡鉴之明焉能去取若是志于
经学者倘能嚅哜是书不必他求矣余得之不敢以私
敬锓木与天下共之所载诸儒姓氏混以今古余不暇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6a 页 WYG0058-0144a.png
次其先后观者自能辨之淳熙庚子腊月朔旦建安余
氏万卷堂谨书
尚书精义 提要 第 7a 页 WYG0058-0144c.png
尚书精义原序考證
第一页前八行 案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汉书儒
 林传蜀人赵宾为易饰易文以为箕子明夷万物方
 荄滋也晋邹氏家讳云训箕为荄诂子为滋漫衍无
 经不可致诘以讥荀爽据此乃易中传讹之字序文
 上下二句皆就本经而言似此句可节今姑仍原文
 谨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