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057-07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絜斋家塾书钞卷五    宋 袁燮 撰
商书
汤誓(案袁氏汤誓篇解/永乐大典原阙)
仲虺之诰(案袁氏仲虺之诰篇/解永乐大典原阙)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谓之黜夏命则既革夏命而为商矣汤于此遂践天
 子位可也而且复归于亳何哉此可见三代之得天
卷五 第 1b 页 WYG0057-0737b.png
 下与后世不同其所以得天下盖天下环向而归之
 吾无一毫利心焉使吾退归于亳而人心皆归吾不
 得已而践其位不然虽终处于亳吾又何求焉后世
 所谓受禅者皆是诛其君而便居其宫恐恐然惟惧
 天下之不己有也只复归于亳四字便见是三代得
 天下处
汤诰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
卷五 第 2a 页 WYG0057-0738a.png
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
猷惟后
 衷之义与中同皆只是人心天下之至中者人心也
 是中也天得之而为天人得之而为人初非是两个
 谓之降衷则是在天者降而在民下民之衷即上帝
 之衷也以此观之人之性如何不是善天道降而在
 人初不曾分孟子所以谓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谓
 人之性善只缘见得这个道理分明成汤诞告之首
卷五 第 2b 页 WYG0057-0738b.png
 发为此言所以使万方有众咸知良心善性吾所固
 有咸知吾心之衷与上帝一般其警人也切矣然民
 虽有此衷而所以顺其常性使之安厥道者则有赖
 于君若有常性其中煞有事此心荒怠则不能顺贤
 知隐伏则不能顺朝廷无善政良法美意不达于天
 下皆莫能顺其常性要须尽此数者而后能司牧斯
 民使不失其性人主之职业于是无亏焉尧舜三代
 治天下皆所以顺天下之常性也后世人主知其职
卷五 第 3a 页 WYG0057-0738c.png
 业者甚寡不知尊居九重之上备享四海九州之奉
 极天下之富贵者果为何事哉无非欲以保养天下
 之性而已矣故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是乃人主之职
 业所谓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所谓天生民
 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人主职事舍此无有
 大焉者成汤诞告万方之言首及于此正以人主别
 无职事也学者读此数句当知人主职业在此
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
卷五 第 3b 页 WYG0057-0738d.png
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祸
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
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
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案/袁)
(氏此条解永/乐大典原阙)
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
 天命弗僭差显然如草木焉草木之栽者天从而培
 之其倾者天从而覆之人事为本天命特因人事如
卷五 第 4a 页 WYG0057-0739a.png
 何尔独以草木言者其理显然可见故谓之贲贲者
 昭然分明之谓也既以草木形容天命又以兆民形
 容草木惟天惠民惟辟奉天人主无职事能安民者
 是乃人主之职事也人主能封殖兆民犹草木之栽
 者也天命亦予之不能封殖兆民犹草木之倾者也
 天命虽欲予之而不可得桀不能封殖兆民所以天
 覆亡之汤能封殖兆民所以天眷佑之天民之理贯
 通知民则知天矣曰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观俾之
卷五 第 4b 页 WYG0057-0739b.png
 一字则知成汤能封殖兆民是以天使之辑宁尔邦
 家也
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今日之举虽因乎天命人心然亦未知获戾乎上下
 乎否乎方且慄慄危惧何敢自以为是此可以观圣
 人之心
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谓之凡我造邦则非独自谓也天下诸侯昔夏而今
卷五 第 5a 页 WYG0057-0739c.png
 商则造邦自此始矣邦家新造其可从匪彝而即慆
 淫乎匪彝者不常也慆淫者淫荒淫虐之类是也其
 道可以万世常行者谓之典所谓各守尔典不必外
 求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即所谓典也且如匪彝是不
 常既是不常可谓之典乎荒淫肆虐可谓之典乎若
 能不从匪彝不即慆淫所谓万世常行之道又岂外
 是何者不善者去则善者自存既无过失则所谓天
 然好者固无恙也故人欲为善不必外求无许多不
卷五 第 5b 页 WYG0057-0739d.png
 好处有这许多好处即是善无偏无党无党无偏即
 王道荡荡平平也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即所谓典也
 外此尚何求所谓典者哉能各守尔典便能承天休
 欲知此理分明但以此心体之方其有常之时此心
 为如何方其不常之时此心又如何有常之时则其
 心安其体泰仰无愧俯无作所谓坦荡荡者是也天
 休有加于此者乎不常之时其心则不安其体则不
 泰仰有愧于天俯有怍于人所谓长戚戚者是也天
卷五 第 6a 页 WYG0057-0740a.png
 休安在哉却不但是得其位得其禄得其名得其寿
 方谓之天休天休固不外此但亦先尽此心之休天
 方能与之休也所谓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即此理尔
 无从匪彝无即慆淫这便是典各守尔典这便是天
 休
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
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卷五 第 6b 页 WYG0057-0740b.png
 论语尧曰一篇将尧舜禹汤文武至精至要处叙在
 前面数语此是二帝三王精微蕴奥叙之于尧曰篇
 以为论语之终其记尧舜禹不过执中一语成汤则
 取其朕躬有罪无以尔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数
 句武王亦取其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之言此盖是二
 帝三王心地事今试涵咏讽诵因其遗言以求圣人
 之心他人有罪则以为我实致之所以责人之轻如
 此予一人有罪则不敢以咎人所以自责之重如此
卷五 第 7a 页 WYG0057-0740c.png
 其心为何如哉天下事未有不在我者爱人不亲反
 其仁治人不治反其知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
 者皆反求诸己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
 朕之愆万方有罪皆上无以感化之故而岂可不自
 责乎曰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不敢自赦此告
 诸侯也下言万方则合天下而告之其意则一尔惟
 简在上帝之心听天心之所择也吾之所言皆理之
 不可易者汝能时忱则于此有终夫成汤方革夏为
卷五 第 7b 页 WYG0057-0740d.png
 商天下诸侯皆于此新造邦天下民庶皆于此更始
 苟能信成汤之言岂惟今日有始而已于是乎可以
 有终也读此一篇书须当合仲虺之诰看方成汤之
 有惭德也深悔前日之举以为非是岂敢出来承当
 仲虺深知此心之不可一日有所以归至大坰中涂
 作书称赞成汤盛德以为此乃天命人心之所在非
 吾一人之私意也于是成汤之惭方始释然方敢出
 来承当此事方敢自以前日之举为当然故作书诞
卷五 第 8a 页 WYG0057-0741a.png
 告万方历言夏桀之无道以为天命弗僣差我能封
 殖兆民所以上天俾我一人辑宁尔邦家今日之心
 非前日有惭德之心矣若非仲虺能解释其惭疑汤
 方自悔其不当为而岂敢明告天下以吾之所当为
 乎然仲虺当时作书虽所以解其惭而亦不忘于告
 戒曰志自满九族乃离曰谓人莫己若者亡曰自用
 则小直是警之以危亡之言谓吾君若以为人莫己
 若则宗庙社稷必至绝灭其严厉切直如此所以成
卷五 第 8b 页 WYG0057-0741b.png
 汤诞告万方虽出来承当此事而方且以为兹朕未
 知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其心如此
 是自满乎是谓人莫己若者乎是自用乎此可以识
 圣人心术之精微矣若诞告万方之后而泰然自足
 自以为是便是满假更非圣人之心玩味兹朕未知
 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之言想像成汤之心为何如
 哉仲虺称赞成汤盛德之后戒其自用自满成汤诞
 告万方之后有慄慄危惧之言二书本末实相表里
卷五 第 9a 页 WYG0057-0741c.png
 读此二书既可以见古王佐格心之业又可以见古
 哲王存心之道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太甲太丁之子汤之嫡孙也太丁未立而死仲壬外
 丙其年尚幼故二人不立而立太甲所谓外丙二年
 仲壬四年特岁数尔二人寔未尝立也天下正统当
 传于嫡按檀弓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子游问诸孔
 子子曰否立孙盖子死而传之嫡孙此正统也河南
卷五 第 9b 页 WYG0057-0741d.png
 邵氏叙历代纪年无所谓外丙仲壬者以其非嫡故
 不立而二年四年特岁数耳
伊训(案袁氏伊训篇解/永乐大典原阙)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
作太甲三篇
 太甲其初亦非不明曰既立不明则其初固自明也
 要之人之本心何尝不明有以昏之耳太甲之初未
 履崇高富贵之位未有物以昏蔽其心其本然之明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57-0742a.png
 固自若也及既为天子一旦享崇高富贵之极与前
 日大不同矣斯其所以不明也伊尹使太甲居于桐
 宫本非是放盖其意以为居于深宫之中日与妇人
 女子相处凡所以荧惑其耳目感移其心志者要非
 一端而止虽欲悔过亦不可得迁之桐宫远纷华靡
 丽之习而密迩先王其训庶乎恶念消释而善心易
 生伊尹之意盖深矣然桐宫在国都之外臣子而摈
 君于远不可以为训故圣人笔之曰放所以著伊尹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57-0742b.png
 之过也
太甲上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
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

 阿训倚衡训平尊伊尹之称也自成汤以来尊敬伊
 尹故称为阿衡盖言我之所倚也不专以臣下待之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57-0742c.png
 武王得太公亦谓之尚父分明待之如父母也曰阿
 衡曰尚父皆是三代时事在后世则不闻矣虽或有
 之亦未必出于中心之诚然諟是也顾諟者常常顾
 省也着精彩勤省察如所谓言顾行行顾言如所谓
 顾乃德人主于天命须当常常顾省稍有失德天命
 去之是岂可顷刻不顾省乎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苟
 不自修德天虽欲与之休命亦不可得此其所以贵
 于顾諟也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奉祭祀也人主之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57-0742d.png
 职莫大于奉祀能奉祭祀便是有道之君何者当其
 奉祭祀之时此心祗肃无一毫邪念无一毫驰散岂
 非是有道之君乎书称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
 恤祀成王亦言予冲子夙夜毖祀而召公之诰亦谓
 毖祀于上下盖此是人君第一件事敬承祭祀乃所
 以存吾心读此一句须当知君道之最大者此也成
 汤之心又不但正当奉祀时为然祭祀特其间一事
 尔成汤之心盖常如在上下神祇社稷宗庙之左右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57-0743a.png
 常见上下神祇社稷宗庙在吾目前所谓立则见其
 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所谓文王陟降在帝左
 右夫何敢有一毫不敬之心乎这个罔不祗肃便是
 顾諟天命处罔不者无所处而不敬也左右厥辟宅
 师伊尹言我常在成汤之左右辅翼赞襄所以能宅
 天下之众肆者遂也伊尹说嗣王丕承基绪一句最
 是警太甲深切处盖言今日坐享此治安无事之天
 下不可不念其所从来也惟成汤顾諟天命如此罔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57-0743b.png
 不祗肃如此我克左右厥辟宅师如此我与成汤艰
 难辛苦以基王业是以王遂得丕承基绪王可不念
 其所从来乎成王告康叔所谓乃寡兄勖肆汝小子
 封在兹东土即此意也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
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
 周如孟子所谓周于德者纯全无亏之谓也为山九
 仞功亏一篑做得九分一分未尽非所谓周也惟周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57-0743c.png
 则能有终如太甲其初有明德既立而不明可以谓
 之周乎为善不周是有始而无终也可以谓之终乎
 君有终则臣有终君罔终则臣亦罔终天下惟君与
 相尔然为人臣者未尝不视其君主信则臣忠元首
 明则股肱良端本澄源盖在上也夫忠臣事君固不
 以君罔终而遂不克终然人君苟有失德则人臣亦
 不能以自全盖君臣之义自不终尔如太甲不明使
 伊尹有放君之过所以有罔终之虑也
卷五 第 13b 页 WYG0057-0743d.png
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王惟庸罔念闻
 伊尹言此是警太甲最深切处谓王今为君矣不与
 前日相似前日处于宫中不过是一王者之子孙尔
 今为天下君此岂小事唐太宗谓朕昔为秦王为一
 府之主今为天子为四海之主既为四海之主如何
 与在下时同此是伊尹告太甲以君道周公告成王
 曰告嗣天子王矣又曰孺子王矣皆所以深警之也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57-0744a.png
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昧暗也爽明也昧爽者天将明而未明之时也当昧
 爽之时此心洞然大明见得成汤之心夙夜清明如
 此所谓平旦之气所谓存其夜气坐以待旦欲出而
 治天下也盖念念天下虽寝寐亦不忘也伊尹言昧
 爽二字极有深意若使沉湎于酒亲近女色当昧爽
 之时方且昏蔽何能丕显太甲欲败度纵败礼料度
 昧爽之时必不能丕显成汤所以如此亦不是自然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57-0744b.png
 而然这个大段有工夫只观不迩声色岂有一毫物
 欲得以昏蔽其心乎这便是成汤朝夕工夫处旁求
 者无所往而不求也观旁求二字想见成汤之朝允
 布列在位无非俊乂之才也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
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俭德两字是伊尹说太甲病处太甲欲败度纵败礼
 其不俭甚矣故伊尹使之收敛慎乃俭德思古明王
卷五 第 15a 页 WYG0057-0744c.png
 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人主所以自奉养者
 岂可不节俭人主又不与常人同彼其享四海九州
 之奉意之所欲无不可者往往易得适情纵意苟不
 自为检束严其防闲则恣其心之所欲何所不至大
 抵创业之君躬履艰难所以能恭俭守成之主坐享
 治安往往易得侈靡伊尹告太甲以俭德既切中太
 甲之病矣又于上加一慎字盖使之常怀临深履薄
 之念保护此俭德也惟怀永图言其所图谋处当为
卷五 第 15b 页 WYG0057-0744d.png
 深长计不可只理会区区目前大抵人多只是理会
 目前不曾为悠久之计虑且如人主享崇高富贵之
 极适情纵欲何所不可欲声色则声色在前欲货利
 则货利便有所以欲无不遂求无不得其一时间亦
 可以为乐矣然不思后日之事吾之心术因此而蛊
 惑朝廷纲纪由此而废坏天下将日趋于乱亡此岂
 所以为永图也哉太甲欲败度纵败礼只缘求目前
 之快活不曾思量后来自古淫荒之君皆只是求快
卷五 第 16a 页 WYG0057-0745a.png
 活于目前且如唐明皇使其思后日有覆亡之祸则
 何至此极哉今观伊尹告太甲不可轻看他如良医
 察脉灼见其病源一句是一服药若虞机张往省括
 于度则释此两句犹更亲切省之一字其义甚深太
 甲欲败度纵败礼只缘念虑之起不曾省察观欲败
 度纵败礼两句想见如近女色好游畋私喜怒妄赏
 赐亲用便僻侧媚之人似此类皆有之使其念虑之
 萌从而省察女色果可近乎赏赐果可妄乎便僻侧
卷五 第 16b 页 WYG0057-0745b.png
 媚果可亲用乎是数者果合于法度乎合于法度则
 可为既不合于法度却岂可冒而为之虞人张机省
 括于度而释则可以必中不然百发而百败矣止者
 人顿放此身之处也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
 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人莫不有所止这个所止不可
 不钦钦则得其所止矣太甲置其身于欲纵之中欲
卷五 第 17a 页 WYG0057-0745c.png
 与纵岂所止之处乎此无他不钦故也人之所止岂
 可不审在止于至善善则其所止也仁人之安宅义
 人之正路仁与义则其所止也太甲欲钦厥止亦不
 必他求率乃祖攸行足矣乃祖昧爽丕显今吾乃如
 此昏迷乃祖不迩声色今吾乃以欲而败度岂所谓
 率乃祖之攸行乎能率循成汤之所行则得其所止
 者矣王若能钦厥止率乃祖之攸行则我之心庶乎
 怿怿之一字见得伊尹忧国爱君之心深切如此彼
卷五 第 17b 页 WYG0057-0745d.png
 见太甲欲败度纵败礼汤之典刑己自颠覆啇家基
 绪盖岌岌然其心之忧顷刻不能以自安惟得太甲
 悔过迁善伊尹之心始怿观此一句便见得伊尹之
 心予弗克俾厥后为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此伊
 尹之心也万世有辞者其声闻之远直至万世之下
 称赞无穷也古人事业不但只了目前直是要到万
 世之下莫不称赞周公告成王曰惇大成裕汝永有
 辞康王命毕公亦曰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
卷五 第 18a 页 WYG0057-0746a.png
 有无穷之闻声闻至于万世这方才是且如伊尹当
 时辅导太甲功烈巍巍如此故其至今日皆称颂之
 若使有些少建立一时之称誉亦有之矣何以能久
 读惟朕以怿一句见得古人忧国爱君之忠如此读
 万世有辞一句又见得古人所期远大如此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
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
终允德
卷五 第 18b 页 WYG0057-0746b.png
 王未克变又不与王惟庸罔念闻同王惟庸罔念闻是
 漠然若无所闻也王未克变则亦省矣彼闻伊尹之训
 自反诸心先王昧爽丕显而我乃如此昏荒先王旁求
 俊彦而我乃亲近小人俭德所当谨也而我乃适情纵
 意法度不可失也而我乃以欲败度言中其病安得
 不省但天理不足以胜其私欲两者交战欲为善乎则
 人欲炽盛不能尽克欲为不善乎则闻伊尹之训如此
 知善之不可不为既不肯为不善又未能决意为善此
卷五 第 19a 页 WYG0057-0746c.png
 所谓王未克变正交战之时也伊尹谓事至此亦别
 无所处只得处于岑寂孤静之地使之远去耳目之
 纷华所谓无俾世迷盖尘世中最能迷惑得人今人
 自有生来为尘世所汨直斲丧至今日伊尹见得太
 甲为世所迷所以迁于桐宫使之与世俗相远故王
 徂桐宫居忧却能克终允德向也王未克变至迁于
 桐宫于是乎变矣孟子形容得好曰自怨自艾于桐
 处仁迁义怨者怨此身也艾者常如灼艾也其所以
卷五 第 19b 页 WYG0057-0746d.png
 怨艾又不因他人皆是自如此处仁迁义则得其所
 止矣只看居处二字他之居忧直是居忧古人居忧
 不与后世同古人居忧直是不易所以孟子谓养生
 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今天子之礼
 虽不可得而见以仪礼士丧礼推之岂易事也哉谓
 之王徂桐宫居忧则是真实尽得居丧之礼也允德
 二字未易轻看允者实也朴实头是有所得也所谓
 惟天下至诚是也太甲当时虽败度败礼然外面亦
卷五 第 20a 页 WYG0057-0747a.png
 自缘饰者非允德也今焉悔过迁善方才真实是有
 德故谓之允德自古人主有允德者极少虽曰为善
 而或出于好名或出于矫伪皆不可谓之允德习与
 性成人之所习最不可不谨盖习之既熟却与性一
 般此岂不利害太甲之欲败度纵败礼非性也习也
 人性本善欲与纵岂人之性也哉但太甲习得熟了
 欲变而不能则与性无异何谓性不可磨灭者是也
 穷天地亘古今此性只如此何尝磨灭着是性到得
卷五 第 20b 页 WYG0057-0747b.png
 为恶既深亦磨灭不得则与性同此所谓习与性成
 者也且如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不待
 思量计较是心倏然而起这个是性至于见淫声美
 色此心便喜为人所犯此心便怒亦不待思量计较
 而发可以谓之性乎此所谓习与性成者也由此观
 之人之所习岂可不谨后世霍光废昌邑王欲比伊
 尹不知此岂可同日语哉伊尹辅导太甲能使克终
 允德霍光则便从而废之岂可与伊尹并光所以犹
卷五 第 21a 页 WYG0057-0747c.png
 可恕者其本心忠义也若论君臣之大义君岂可废
 也哉三代王佐干甚么事太甲坏得狼狈如此后来
 终始为商家之贤君此岂易及也后世莫说霍光且
 如诸葛孔明非不贤也辅相蜀主只能终其身孔明
 一死刘禅至于见擒此无他只缘渠工夫未到伊尹
 力量是甚次第
太甲中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
卷五 第 21b 页 WYG0057-0747d.png
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
 君民一体也民固不可无君君亦不可无民天下之
 民所以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果谁之力乎人君
 为之也是民无君固不能相养也然民惟邦本本固
 邦宁君而无民岂能独立于上耶太甲前日所以欲
 败度纵败礼为其不知此理而已彼自处于崇高富
 贵意之所欲无有不遂惟见民不可以无我而我何
 赖于民也是以适情纵欲无复畏忌使其深知此理
卷五 第 22a 页 WYG0057-0748a.png
 其敢自肆乎何者一人自肆于上则人心必离人心
 既离则人主势不能以独立苟念及此岂能荒于声
 色岂敢盘于游畋岂敢亲近小人岂敢沉湎于酒三
 代圣王所以兢兢业业不敢有一毫自肆正以深见
 此理以为吾稍不戒惧而民心去矣民心既去而吾
 何以辟四方耶太甲前日不见此理所以敢于自恣
 今既悔过良心复矣然伊尹犹惧其未坚故告之以
 此使太甲知君民一体之义则虽欲自恣亦岂敢乎
卷五 第 22b 页 WYG0057-0748b.png
 斯言也所以固太甲已复之良心也如此等句皆是
 三代时节言语在后世不如此说后世以崇高富贵
 自处但见生杀予夺操制在我惟曰民不可无君而
 孰知君不可无民三代圣王但见君民一体忘其君
 之为尊民之为卑岂敢自处于崇高富贵下视斯民
 为可忽也夫是之谓三代圣人之心
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伊尹谓王今日所以悔过乃成汤之德在民未泯皇
卷五 第 23a 页 WYG0057-0748c.png
 天眷佑我商家故使嗣王克终厥德是乃天意也今
 幸而克终厥德可不愈知勉乎哉皆是惧太甲此心
 始复尚未坚固所以此书无非坚固太甲之心使其
 前日之欲纵更不复再起玩其辞气盖可见也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
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
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予小子不明于德此太甲自言其过失之由也人有
卷五 第 23b 页 WYG0057-0748d.png
 过失皆只是昏此心常明何缘有过且当过失之起
 试自省察是心果明乎果不明乎知过生于不明则
 知太甲所以欲败度纵败礼者由其昏也人皆有此
 礼度礼度者规矩绳墨是也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凡
 所为合于法度者此度也有绳约而不可踰越者此
 礼也一身之礼度岂可不谨守欲纵之心日滋则礼
 度败矣目之欲色耳之欲声口之欲味四肢之欲安
 逸此皆欲也既是有欲则适情纵意不当为者皆为
卷五 第 24a 页 WYG0057-0749a.png
 之矣何以能合法度纵是恣纵此心既要放肆纵逸
 何以能遵于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如此而后礼度不失太甲用功至深所以见得
 前日之过皆在于欲纵也天作孽犹可违如日月薄
 蚀星辰失行之类皆在天者也吾能修德则天变可
 消故犹可逃避自作孽不可逭若自作了不善如物
 为污秽所染湔洗不去虽后改悔自新而前日不善
 之名其可泯没乎此其所以不可逭也此是太甲悔
卷五 第 24b 页 WYG0057-0749b.png
 过之切知前日之过皆是自为之今既无可柰何矣
 幸而今日之悔尚赖尔匡救之德庶其有终矣大抵
 人虽能悔过然往往工夫便住了太甲既悔过之后
 其心进进不已惟终之是图观尚赖二字可见其无
 穷之心也呜呼若太甲之悔过真所谓悔过者欤王
 拜手稽首以人君之尊而下拜其臣且自言予小子
 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
 又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又言既往背师
卷五 第 25a 页 WYG0057-0749c.png
 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维厥终欲识
 三代哲王之心观此处可见今人何曾如太甲之悔
 过彼其怨艾之切辞旨甚哀而本心之良卓然分明
 矣向也居于桐宫虽已克终允德犹惧其未坚固也
 故伊尹告以君民一体之义告以皇天眷佑有商俾
 嗣王克终厥德使太甲既复之心坚固不拔今焉太
 甲尚赖匡救图惟厥终则果能不负伊尹之所望也
伊尹拜手稽首曰脩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
卷五 第 25b 页 WYG0057-0749d.png
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
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
 三代王佐格心之业与汉唐以来宰相不同且看太
 甲既悔过之后伊尹又如何告以修厥身谓尔之一
 身不可不常常修治大抵心不待修身不可不修盖
 身是一物也器之阙坏须修治之其器始全身有不
 善修则其善全矣伊尹谓尔之心虽是已复尔之身
 有病痛处更当修之下一修字分明如器之坏补之
卷五 第 26a 页 WYG0057-0750a.png
 使全允德协于下允德者实有所得也凡人之德若
 是外面缘饰作些好事有所为而然者皆不可言允
 允是确实真个自得太甲之悔过可谓允德矣既非
 因他人而然又非有所为而然真实自有所得伊尹
 谓此诚尔之允德也然须至协于下方可为明后协
 者合也翕然皆合天下之心天下皆称颂之如此而
 后谓之允德矣若未能协于下何以为允德此是伊
 尹又进太甲一步于是即先王所以协于下者告之
卷五 第 26b 页 WYG0057-0750b.png
 谓先王视困穷之人爱之分明如子民服其教命无
 有不悦者有邦厥邻皆徯望之即孟子所谓汤一征
 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
 怨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四海之内
 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孟子说一遍
 仲虺亦曾说一遍且一个方伯出来用兵宜天下皆
 疑之今而惟恐其来之后天下之于汤是信耶是不
 信耶孟子推明其本只是一个信字到得天下信之
卷五 第 27a 页 WYG0057-0750c.png
 如此方才是允德协于下处王其可不自勉乎懋如
 所谓方懋厥德视乃厥祖不可顷刻豫怠豫是逸豫
 怠是怠惰人须常常勤勉岂可有一毫豫怠召公告
 武王夙夜罔或不勤诗称文王既勤止太甲前日之
 过豫怠之故也今既履至尊之位苟豫怠之念一萌
 则前日欲纵之心便起可不惧哉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
卷五 第 27b 页 WYG0057-0750d.png
 色思温言思忠似此之类思者心也心之官则思盖
 此心常存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此告太甲以真聪明也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
 母人君之德莫大于聪明后世之君察乎簿书期会
 之细揣度人之所难知如汉明帝唐宣宗之徒自以
 为聪明矣然吾观其人知识不远闇于大体果可谓
 之明乎忠言善教诲之谆谆听之藐藐便佞之言则
卷五 第 28a 页 WYG0057-0751a.png
 悦而欲闻之如是者果可谓之聪乎所以视远听德
 始可以为聪明扬子云敢问大聪明曰惟天惟聪惟
 天惟明聪明自有大小视远听德此大聪明也王进
 德之心无斁则吾承王之休亦无斁矣所谓在彼无
 恶在此无斁二字更当玩味
太甲下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唯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
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卷五 第 28b 页 WYG0057-0751b.png
 自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是伊尹答太甲之言然伊尹
 犹恐其既复之良心未甚牢固故又从而申诰之当
 太甲悔过之后事天必敬抚民必仁奉鬼神必诚方
 是时天亦亲之民亦怀之鬼神亦享之矣此心一有
 懈怠天即不亲民即不怀鬼神即不享所以谓之无
 亲谓之罔常谓之无常欲其深明此理常存此心也
 敬仁诚此三字当仔细思索伊川言主一之谓敬无
 适之谓一方其此心无一毫之驰散无一毫之夹杂
卷五 第 29a 页 WYG0057-0751c.png
 既不思量此又不思量彼此是主一此是无适此所
 谓敬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临深履薄
 之时此心有一毫之驰散乎以此观之则敬之道见
 矣才是能敬天即亲之盖方其致敬此心即天心也
 天安得而不亲仁是识痛痒处前辈所谓痒痾疾痛
 举切吾身此两句论仁最亲切孟子以乍见孺子入
 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为仁之端自此而充之举天
 下皆与吾为一体则仁道尽矣后世人主所以赋敛
卷五 第 29b 页 WYG0057-0751d.png
 重刑罚峻抚民不仁者岂有他哉不能与天下为一
 体而已若是痒痾疾痛举切吾身则仁政自然达于
 天下吾抚民以仁而民有不爱戴依归者乎诚即成
 也中庸所谓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至
 诚不杂纯全无亏是谓之诚诚则与鬼神为一所以
 鬼神享之中庸曰鬼神之为德其至矣乎视之而不
 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斋明盛
 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夫既不
卷五 第 30a 页 WYG0057-0752a.png
 可得而闻见而能使天下敬之如此正以其德之盛
 也谓之无物而有物谓之有物而实无物是谓体物
 而不可遗人至于诚则此心即鬼神之心也安得而
 不我享鬼神是天地间至精之气易曰精气为物游
 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记曰气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
 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
 于上为昭明焄蒿悽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
卷五 第 30b 页 WYG0057-0752b.png
 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
 万民以服熟味此语而所谓鬼神者可识矣事天以
 敬为主故言敬抚民以仁为主故言仁奉鬼神以诚
 为主故言诚民与鬼神岂不当敬各随所主而言尔
 然义亦相通
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
 仁敬诚是三者即所谓德也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居
 天位者岂易事乎古之人君所以不以位为乐知其
卷五 第 31a 页 WYG0057-0752c.png
 艰故也不明之君但见履崇高富贵之极享四海九
 州之奉耳听备声目视备色口尝备味遂以位为可
 乐不知有德则居其位而天下治否德则天下由之
 而乱岂不甚可畏也哉太甲良心虽已复稍有懈怠
 天民鬼神之心去之易治为乱如反覆手如之何而
 可以位为乐乎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
明后
卷五 第 31b 页 WYG0057-0752d.png
 乱不可以言道故谓之事如荒于声色盘于游畋皆
 事也治乱只观其所与如何这个所与须当致谨且
 如人主谁不知与治同道则兴与乱同事则亡然每
 至于失其所与者不知谨故也周宣王三代之贤君
 也观诗所载始而美宣王未几而规宣王未几而刺
 宣王矣唐明皇与宪宗初皆英明之主一时功烈岂
 不赫然其后明皇有播迁之变宪宗有篡弑之祸只
 以此三君观之所与岂可不谨其初以为我纵有些
卷五 第 32a 页 WYG0057-0753a.png
 少逸乐宴安亦未害事不知此即与乱同事也卒至
 于狼狈不可收拾此皆不谨之故能终始慎厥与则
 明而又明故曰惟明明后不特为明后而已彻头彻
 后更无遗憾所以谓之明明若其初为善后不克终
 则不可谓之明明矣古人多说明明二字明明天子
 令闻不已百官脩辅厥后惟明明皆明而又明也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

卷五 第 32b 页 WYG0057-0753b.png
 自强不息之谓懋兢兢业业之谓敬能懋敬厥德则
 此心即上帝之心也我与上帝为一故谓之克配上
 帝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举四海九州之人此心皆
 天心也然人与天如此其相远何哉不能懋敬故也
 此心虽本来与上帝同不能懋敬则与上帝不啻有
 千万里之远矣读书至此岂可不知我之心便是上
 帝之心我能懋敬厥德便与天为一天人岂有二理
 也哉
卷五 第 33a 页 WYG0057-0753c.png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此告太甲以真实做工夫处且当从下与迩处做不
 要弃卑近而慕高远自一身言之则心为近身为远
 未能正心何以修身自家言之则身为近家为远未
 能修身何以齐家推而上之未能齐家何以治国何
 以平天下二帝三王其道德其功业所以巍巍若此
 且看他从那里做去克明俊德然后始能亲九族九
 族既睦然后平章百姓百姓昭明然后协和万邦至
卷五 第 33b 页 WYG0057-0753d.png
 于黎民于变时雍此不易之序也齐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非无功也然所以止于霸者只为不从下
 与迩处做去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只此一事其荒淫
 如此而徒夸耀于外果何益哉所以桓公一死五公
 子争立齐国大乱汉武帝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所慕
 非不高也然骄奢从欲巫蛊之祸至父子不相保唐
 太宗冠带百蛮不可谓无功然闺门之内惭德多矣
 再传而后唐室中绝此皆是无根之潢潦朝满而夕
卷五 第 34a 页 WYG0057-0754a.png
 除要须盈科而后进方是岂可猎等也此是伊尹告
 太甲治道之大本自下而上一级升一级不患不高
 自迩而去一步远一步不患不远不然徒慕高远果
 可以高远也哉王伯之所以异三代汉唐之所以不
 同皆在此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
 太甲悔过之后欲纵消尽良心著明前日为昏昏之
 君今日为聪明之君矣然方其前日昏昏则是非利
卷五 第 34b 页 WYG0057-0754b.png
 害罔或识别而已今日之聪明却恐恃此而有轻忽
 天下之意伊尹惧其有轻心也故告之以无轻民事
 惟难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所以立君专为民
 事既欲富之又欲教之其中多少事岂可轻也抚我
 则后虐我则雠其心至无常又岂可轻也古者献民
 数于王王拜而受之其不轻而重也如此学者须当
 识得如何是民事则知其所以不轻者矣无安厥位
 惟危亦恐太甲谓悔过之后位己安矣所以警之以
卷五 第 35a 页 WYG0057-0754c.png
 惟危之言前日欲败度纵败礼则为伊尹所放今日
 虽既复厥辟稍或怠慢则天位亦未可保如之何而
 可以位为安也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
 曰位所以名其位为大宝盖以言其重如此后世人
 主皆不识得这位不知处四海九州之上极其尊崇
 此岂易居也哉前曰天位艰哉咸有一德之书又言
 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伊尹拳拳之意
 惟恐太甲以位为既安故言其危而难保如此夫以
卷五 第 35b 页 WYG0057-0754d.png
 太甲悔过之后惧其恃聪明之资而忽民事也则告
 之以无轻民事惟难惧其以既安而不知戒惧也则
 告之以无安厥位惟危味此二句以求伊尹之深意
 三代王佐格心之业夫岂后世所能及哉
慎终于始
 言慎厥终当常如其始又言欲终之谨须自始而谨
 之可也大意彻头彻后皆当致谨尔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卷五 第 36a 页 WYG0057-0755a.png
 有言逆于汝心亦有非道者但大槩合道理者多故
 当求之道有言逊于汝志亦有合道者但大概拂道
 理者多故当求之非道大凡人主不与常人同彼其
 操富贵生杀之柄天下之人谁肯舍富贵而就刑戮
 以骨鲠之言犯人主之怒者所以言逊吾志者常多
 言逆吾志者常少人主听言之际有逆吾耳者其心
 必不悦当其不悦之时试反而以道观之果合于道
 岂可以其逆耳而不受也有逊吾志者其心必喜当
卷五 第 36b 页 WYG0057-0755b.png
 其喜时试以非道观之果不合于道岂可以逊志而
 受也伊尹之意大槩言人主不可一日听信逊志之
 言一日疏远忠谠之论谓之必求诸道言其不可不
 求诸道也谓之必求诸非道言其不可不求诸非道
 也当其闻逆耳之言不暇思之曰其亦有非道者乎
 当便去道理中寻当其闻逊志之言亦不暇思之曰
 其亦有合于道者乎便当去非道中寻须看两个必
 字甚有力伊尹断而言之欲使太甲知巽顺之言决
卷五 第 37a 页 WYG0057-0755c.png
 不可听此最是听言之要法
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太甲今日悔过思虑之功也想其居于桐宫日夜以
 思之自知底于罪戾而为伊尹所放自知其不足以
 继成汤之德反覆思虑以为此身将如之何也思之
 既切所以能有所得观其悔过之言前日骄矜虚大
 之气一毫无有而温恭谦抑之意粹然可掬非本心
 之复卓然有所得者岂能如是乎然太甲之所得固
卷五 第 37b 页 WYG0057-0755d.png
 深矣前日因思虑之切而得其本然之心今日又须
 用力去做方能有成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
 而无其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知至至之可与
 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得之于心须当体之于
 身为者朴实头去做这事躬行践履之谓也太甲前
 日非思虑之切何以能获今日非力行之功何以有
 成伊尹既美其能有所得复勉其见于躬行也人若
 欲有所得须当致思思曰睿睿作圣管子曰思之又
卷五 第 38a 页 WYG0057-0756a.png
 思反覆致思自然是通犹驾扁舟于江湖之间鼓棹
 不已终至于岸念兹在兹日夜思之则吾之本心昭
 乎其分明矣虽然躬行践履之功不加虽有所得何
 以有成孟子曰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又
 曰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何以异于是
 亦为之而已矣熟味孟子之所谓为者则得伊尹之
 意矣自古人主有所见者亦有之然往往不见于有
 为如汉武帝嘉唐虞乐商周虽不如太甲所得之深
卷五 第 38b 页 WYG0057-0756b.png
 然亦岂无所见者但却不曾真实做此事所以董仲
 舒劝之以尊所闻行所知皆勉其有为也
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元者善之长也是万善之宗春秋谓一为元人之首
 亦谓之元首皆取其第一之义也人主之名与位为
 天下之宗主位与德俱极其尊是之谓元召公告成
 王其惟王位在德元易中亦多要说这元字其位至无
 敌于天下其德亦足以先天下此所以为元也才是
卷五 第 39a 页 WYG0057-0756c.png
 元自是良一人元良则万邦以贞所谓一正君而国
 定矣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

 利口覆邦家古今之通患盖利口辩舌其言若有理
 是以人主多为所惑变乱旧章常必由之莫论其他
 只如王荆公当时谓之贤人君子然亦只是口辩前
 辈谓其议论人主之前出入古今贯穿经史是以神
卷五 第 39b 页 WYG0057-0756d.png
 宗听信之卒至于尽改祖宗法度可见辩言之足以
 乱政也太甲今日悔过之后不患其为淫辞邪说所
 汨乱而所谓辩言巧言之若有理者却恐为其所惑
 伊尹虑之于未然所以告之以此既言君罔以辩言
 乱旧政继之以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君臣之道也伊
 尹将告归是以有此语大抵人臣功成之后最不可
 贪宠利而不知退况是伊尹是做了甚么事今既复
 辟岂可一朝居所以急用去不特伊尹人臣成功之
卷五 第 40a 页 WYG0057-0757a.png
 后自是不可居后世如范蠡平吴霸越之后即泛舟
 五湖张子房佐汉高帝定天下之后即从赤松子游
 如李泌当肃宗时才成功便引身而退陈五不可而
 曰杀臣者非陛下乃五不可也如此等人皆是识道
 理者盖以宠利居成功非所以自全不能自全亦非
 所以全其君韩信成功不退既不能自保其首领又
 使高帝有杀戮功臣之名霍光功成不退既自取赤
 族之祸又使宣帝有少恩之失所谓非所以自全亦
卷五 第 40b 页 WYG0057-0757b.png
 非所以全其君也君既不以辩言乱旧政臣又不以
 宠利居成功邦家之休信乎其永久而无穷也此皆
 伊尹虑太甲有许多病故先以告之
伊尹作咸有一德
 此书是伊尹将告归恐太甲进德之心不能始终如
 一故留此书以遗之欲其有所持循也人皆有此一
 德论其本然之初纯一不杂何二三之有自耳目有
 知以来日就斲丧所以纷纷乎其二三且如太甲未
卷五 第 41a 页 WYG0057-0757c.png
 败度败礼之前此心只如此而已所谓一也此心本
 何曾有欲与纵而太甲乃以欲而败度以纵而败礼
 则此心不一矣后来既悔过前日之一于是乎复观
 其悔过之辞当是时安有一毫之他念哉孟子极本
 穷源以为人之性善人性之无不善犹水之无不下
 也今夫有事于此是者人皆知其为是非者人皆知
 其为非不特贤人君子为然虽愚鄙小人亦莫不然
 所以知此是非善恶者谁欤由吾心之本一也此心
卷五 第 41b 页 WYG0057-0757d.png
 本一于善本无不善者介乎其间才有不善便是二
 三所谓二三一固未尝亡也惟既有善又有不善故
 谓之二三尔一者谓之德未至于一而二三焉非所
 以为德也孟子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
 之心至纯一而不杂也有之为言实有诸已之谓也
 记曰德者得于身者也未能有已何以为德君臣皆
 有此一德是之谓咸
咸有一德
卷五 第 42a 页 WYG0057-0758a.png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
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常厥德者常即一也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
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
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
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
 弗克庸德则不能有一德者也监于万方如诗所谓
卷五 第 42b 页 WYG0057-0758b.png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之意惟尹躬暨汤咸有此一德
 欲知伊尹之德但观其在畎亩之中一介不以与人
 一介不以取诸人于取与之间毫釐有所必计其为
 一如何东征西怨南征北怨若非汤与伊尹咸有一
 德天下何以信之如此咸有一德则此心即天心也
 与天为一一物不留是以享天下之至乐故谓之克
 享人皆有此天心而不能享之君子坦荡荡则享者
 也小人长戚戚则不能享者也古之人是甚次第自
卷五 第 43a 页 WYG0057-0758c.png
 得其乐不特尧舜禹汤文武得志行乎中国方得其
 乐只如颜子穷而在下天下之至乐无以加焉苟能
 有此一德则居于穷阎屋漏之下而有王公大人之
 贵其所谓享者孰大于是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
 宁人得一以灵天之所以为天一而已矣吾德既一
 则此心即天心也所以天亦佑之天视自我民视天
 听自我民听天下之至灵而不可欺者人心也吾德
 既一则此心有以合人之心故民亦归之使其欲败
卷五 第 43b 页 WYG0057-0758d.png
 度纵败礼此心不一如是天心其有不去人心其有
 不离者哉
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
惟天降灾祥在德
 未动之先有此一德则凡所施无有不善者上合于
 天心下合于人心天归之人归之何往而不吉哉罔
 不吉如所谓罔不休言其无一事之不吉也苟惟二
 三其德何所为而不凶乎
卷五 第 44a 页 WYG0057-0759a.png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德之新如物之新德之不新如物之弊者人之德须
 当使之常新惟一则新矣今须先识得这一则新自
 在其中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此心不
 期而发此之谓一才是内交于孺子之父母要誉于
 乡党朋友恶其声而然这便二三一是天理二三是
 人欲大抵天理自是纯一终始能保守此一则亦终
 始常如此之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卷五 第 44b 页 WYG0057-0759b.png
 者无时不新也
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
其慎惟和惟一
 自时乃日新以上此告太甲自一其德也自任官惟
 贤才以下此告太甲择一德之人也既自一其德而
 又择其人此所谓咸有一德也有一德之君而无一
 德之臣则辅成君德者阙其任矣成汤既有此德又
 得伊尹为之辅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所以能克享
卷五 第 45a 页 WYG0057-0759c.png
 天心受天明命今太甲可不自求一德之人惟其人
 盖又重于贤才朝夕在人主左右涵养气质薰陶德
 性非卓然是一个人不可也然大约皆是有一德者
 欲求一德之人但观其此心所为如何此心在上则
 欲辅成君德在下则欲泽及下民所为者不过欲使
 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自致君泽民
 之外更无他念此心如此其一乎其二三乎若既欲
 致君泽民又欲贪恋爵禄又欲沽取名誉又欲为一
卷五 第 45b 页 WYG0057-0759d.png
 身一家计所谓二三其德用是人而置之人主左右
 岂不反为君心之蛊哉其难其慎言择其人当难之
 谨之十分仔细伊尹着力说此几句此乃人主观人
 最要之法惟和惟一和非迎顺其君之谓迎顺其君
 是同也非和也君臣同德精神交孚无有间隔此之
 谓和若其德不同如何得和唐虞三代君臣之际可
 谓和矣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卷五 第 46a 页 WYG0057-0760a.png
 凡得于心者皆德也何者不是德伊尹恐只说德而
 太甲泛然无所适从故谓德无常师主善者惟师善
 亦无常主何者不是善协于克一真所谓善也鸡鸣
 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
 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前
 辈谓利与善之间言其相去甚微盖亦有为善而出
 于利者故善无常主须是协于克一所谓一者所谓
 乍见孺子入井怵惕恻隐之心不期而起是也是一
卷五 第 46b 页 WYG0057-0760b.png
 也非专一之谓荀子多要说这一字然只说得专一
 专一则是有终始这个一字是本根之一识得本根
 之一方才下得专一工夫未得我之本心徒然有意
 为善仡仡专一以守之亦未必是也人之本心有一
 而无二又安得有三
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
永厎烝民之生
 王言之大本乎王心之一也人主号令天下其言要
卷五 第 47a 页 WYG0057-0760c.png
 须极于广大欲知大小之不同但将秦汉以来诏令
 与典谟训诰誓命之书观之则可见矣只如汉家诏
 令自是与三代时不同此无他圣人之言发于此心
 后世之言皆逐于末流则其广狭大小固自不同也
 大抵人之言语其发必有本于心虽外欲为广大亦
 不可得是故惟其此心之一则其中不杂言语自是
 广大心有二三则其中纷然言语必有不当于理者
 既不当理而岂能大乎至于万姓皆因王言之大见
卷五 第 47b 页 WYG0057-0760d.png
 吾心之一则先王之禄可以常安而不危矣烝民之
 生可以永久而无穷矣言之大本乎此心之一也克
 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亦以此心之一也盖先
 王所以有此禄一而已矣斯民所以有此生一而已
 矣生非特其形生此是伊尹告太甲以一德效验处
 须到得万姓之众皆称颂之又须至于克绥先王之
 禄永厎烝民之生方见吾之所以为一者未至于此
 必吾德之有二三也易曰观我生观民也观其在彼
卷五 第 48a 页 WYG0057-0761a.png
 可以验其在此至于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
 一德之效顾不大欤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此告太甲泛观博取以益其德大抵人之进德处固
 自不一观乎七世之庙见其有功有德宗庙享之也
 可以进德观乎万夫之长其为政无一毫之不善也
 可以进德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无非是我进德处
 如此则吾德之进其可量哉读咸有一德之书须看
卷五 第 48b 页 WYG0057-0761b.png
 伊尹说这一德方才见得分明且伊尹既说惟尹躬
 暨汤咸有一德是言君臣之间须当有此一德也又
 言终始惟一时乃日新是惟一然后新也又说任官
 惟贤才左右惟其人是人君左右前后当无非一德
 之人也然又惧其所谓一者未分晓故自德而推之
 于善自善而推之于一则所谓一者可知矣又极其
 效验必使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至于
 克绥先王之禄永底烝民之生方是吾德一处又使
卷五 第 49a 页 WYG0057-0761c.png
 之泛观博览无所往不致其观以进厥德伊尹之为
 太甲虑何其详且尽欤
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
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君民本一体相须之义初无尊卑之殊苟见己之为
 尊民之为卑便是此心不一处何者当其见己之为
 尊民之为卑其心必侈然自大吾之本心初未尝有
 侈然自大也本心未尝有而外加益焉非不一乎太
卷五 第 49b 页 WYG0057-0761d.png
 甲今日既悔过迁善之后在我者已光明广大却恐
 有自广而狭人之心才有此心便是二三故伊尹拳
 拳于此所以使君民一体之义不可以侈然自大也
 大抵人之好处便是病处民主罔与成厥功与者与
 民也人主欲成功须与民共之天下匹夫匹妇不得
 自尽则谁与成功乎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沃丁太甲子伊尹既死咎单遂即伊尹之事所以事
卷五 第 50a 页 WYG0057-0762a.png
 成汤事太甲者作为一书欲使沃丁常不忘伊尹之
 事也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
咸乂四篇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朝廷天子临涖百官百官尊事天子之处而桑谷生
 焉宫室将空之兆也有此大异宜必有危亡之变然
 其君臣之间交相警如此故虽有其象而无其应此
 商家之兴所以未艾也赞如益赞于禹伊陟赞于巫
卷五 第 50b 页 WYG0057-0762b.png
 咸臣下自相警戒也太戊赞于伊陟君臣交相警戒
 也伊陟伊尹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