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56-01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讲义卷三      宋 史浩 撰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矢陈也谟嘉言也禹以功皋陶以谟列于帝尧之朝
 舜因而申之宜矣而必附以益稷者史之意也盖益
 稷亦禹皋陶之俦也惟此四人舜之同僚而能推腹
 心露诚实移所以事尧者事舜则舜必有以服其心
 者矣得此四人之心舜之所以有天下也文王作兴
卷三 第 1b 页 WYG0056-0188b.png
 二老归之说者谓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汉高叙
 三杰曰吾能用之所以得天下也然则帝舜申之而
 附以益稷意可见矣
大禹谟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
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
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
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卷三 第 2a 页 WYG0056-0188c.png
 粤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文命禹之号若尧曰放勋舜
 曰重华是也放勋者荡荡乎民无能名巍巍乎其有
 成功也重华者袭尧之爵行尧之道是尧而已矣文
 命者奉尧之声教而敷于四海也禹贡告功成而归美
 于帝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即
 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也舜所以申禹之成功始
 见于是其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禹言为君难
 而为臣不易也政乃作乂黎民易于归德者禹所以
卷三 第 2b 页 WYG0056-0188d.png
 戒舜也舜曰俞允若兹信其为然也嘉言罔攸伏者
 无言不听也野无遗贤者无德不用也万邦咸宁者
 敏德之实也稽于众舍己从人者无善不好也不虐
 无告不废困穷者无一夫不被其泽也舜于此备言
 为治之效不自以为德而归德于尧故曰惟帝时克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
四海为天下君
 都美也彼都者彼美也甚都者甚美也益闻禹赞敏
卷三 第 3a 页 WYG0056-0189a.png
 德又闻舜之归德乃推广其意又有广运之言焉以
 谓尧之治以道化也广运如天之无为四时行焉百
 物生焉天未尝有为也其所以敏德与夫惟帝时克
 皆道之见于事业者故皆曰德也而尧德广运冥然
 不见其迹者进乎道矣圣神文武随所应而彰非可
 以一德名也神耶圣耶文耶武耶不可得而指名矣
 荡荡乎巍巍乎皇天眷命而使奄有四海者所谓大
 哉尧之为君也
卷三 第 3b 页 WYG0056-0189b.png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
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
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
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道降而有德非降也道之见于事业也是故谓之德
 盖道无对也孔子所谓巍巍乎颜子所谓卓尔孟子
 所谓跃如也𤼵而为德则道生一矣生一则有两端
 是有对矣是故有吉必有凶吉凶由人所召顾所修
卷三 第 4a 页 WYG0056-0189c.png
 之德如何耳禹所谓惠迪吉从逆凶者思顺其一而
 无二三其德也所谓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
 不凶也天之降灾祥在德而已矣舜于此盖优为之
 益乃因禹之戒赞曰戒哉儆戒无虞圣人不畏多难
 而畏无难也罔失法度无作聪明乱旧章也罔游于
 逸罔淫于乐无佚游荒亡之事也任贤勿贰谮愬不
 行也去邪勿疑无依违牵制也疑谋勿成无敢尝试
 为之而侥倖其或成也百志安得不光明乎百姓之
卷三 第 4b 页 WYG0056-0189d.png
 誉人所欲得也违道而干毁必随之矣何补乎百姓
 之欲虽天必从咈其情而从吾之欲则背叛而不可
 救矣何补乎此皆昏乱之世所有益事尧舜之君上
 接洪荒断无此事何自而知之耶盖以理推也舜固
 无是矣而益乃谆谆言之盖举其害德者以坚舜修
 德之心爱君之道也舜不以为忤无怠无荒勤而行
 之四夷安得不归往乎舜之德所以如天之无不覆
 帱如地之无不持载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者实得
卷三 第 5a 页 WYG0056-0190a.png
 禹益之规戒故进而不已而至于道也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
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
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
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舜重尧之华所以行尧之所未行皆盛德事也而益
 尚戒之禹闻益之戒叹曰于欲帝念此言而无忽然
 且指其治要以告之谓凡为君必主于德以德为政
卷三 第 5b 页 WYG0056-0190b.png
 斯为善政善政之实专在养民民之所以有养以谷
 为重谷者养民之大本五材得是而能聚是故谓之
 六府无则五材为虚器虽有不能为用也三德得是
 而能宣是故谓之三事无是则三事为虚名虽有不
 能为用也用五材三事者名也陶冶械器则非粟不
 易仓廪不实则礼节不知禹之胼胝荒度者意有在
 于烝民乃粒而彝伦可叙也故箕子述洪范九畴之
 要首言五行次言五事五行六府之本五事三事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0056-0190c.png
 资也而继之以八政一曰食盖明九功非谷不能叙
 也然则谷者实五材三事之精神脉络也六府惟修
 三事惟和非君有食以养斯民安得九功惟叙而斯
 民歌舞以乐其生乎戒之用休洪范之五福也董之
 用威洪范之六极也民知避凶而趋吉矣劝之以九
 歌者以咏歌作起人心之向德也俾勿坏者仁声入
 人有日新之德而彝伦不斁也然则德惟善政果在
 于不违农时务农重谷也后有人君今年下诏曰农
卷三 第 6b 页 WYG0056-0190d.png
 者天下之大本也明年下诏曰农者天下之大本也
 卒使海内富庶兴于礼义史臣赞其德曰务在养民
 得是道也舜俞其言而举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
 万世永赖为禹之功所谓禹成厥功帝舜申之此其
 实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
不怠总朕师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
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
卷三 第 7a 页 WYG0056-0191a.png
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
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
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
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
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
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
惟乃之休
 尧曰格汝舜舜曰格汝禹尧以道治舜德升闻故以
卷三 第 7b 页 WYG0056-0191b.png
 禅舜舜逊于德弗嗣已而嗣位德足以堪之故也是
 以禹谟所叙罔匪以德至是帝尧大学之道得所付
 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舜得是道所言所行罔非明
 德史谓明德是虞帝始盖以此也今舜告老复欲禅
 禹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此亦舜逊于德弗嗣之意
 也舜弗逊其人而禹逊皋陶且曰皋陶迈种德夫德
 贵于根深而柢固也皋陶种德如农者之深耕易耨
 固其根本所以能穫盖大学之道以正心诚意为本
卷三 第 8a 页 WYG0056-0191c.png
 所以能明明德于天下也正心诚意可谓种之德也
 进而至于平天下可谓远也盖一年之计莫如种谷
 十年之计莫如种木百年之计莫如种德种德及远
 故曰迈也皋陶之德既下于民民怀其德素望已著
 禹自以为不足是以逊之盖知其德可以平天下也
 帝念哉者欲舜念念不忘皋陶之德禹所以为皋陶
 地者至矣念者心不暂舍造次颠沛必于是念之在
 兹德也释之在兹亦德也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
卷三 第 8b 页 WYG0056-0191d.png
 亦德也出而见于事业亦德也惟帝念功念皋陶种
 德之功也其亦可以付托矣舜因其言故曰皋陶惟
 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是其下皆正也汝作士以刑辅
 教而吾彝伦得叙也期于予治而民协于中刑乃措
 而不用是皋陶懋此大德而教中于民之功不可不念
 也而皋陶不自以为德归德于舜谓刑之所以不用
 者帝以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而其所致之实本于帝
 德之罔愆也罔愆者无过不及能执其两端而用其
卷三 第 9a 页 WYG0056-0192a.png
 中于民也故凡所赞皆舜之用中也夫简以临下有
 不紊之纲至其御众则有宽和之恩中也罚弗及嗣
 而赏则延之宽厚也宥过者赦其诖误刑故者罪其
 有心宽厚也罪疑惟轻罚则从恕功疑惟重赏则从
 予宽厚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宽厚之极也舜之
 用中济以宽厚此好生之德所以使民沦肌浃髓而
 不可忘故能置刑罚于无用之地也舜不自以为德
 而复归德于皋陶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
卷三 第 9b 页 WYG0056-0192b.png
 之休盖舜明刑弼教之本心于此得矣故曰从欲以
 治然舜赞皋陶如此而禹之所以逊皋陶之意舜无
 一言及之者盖舜之心已属禹久矣不可以一时之
 逊而易吾之心其曰朕志先定岂虚言哉
帝曰来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
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
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
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56-0192c.png
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
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
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
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帝曰禹官占惟先蔽
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
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惟汝谐正月朔旦
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舜虽念皋陶之功而属禹之意愈笃乃曰洚水儆予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56-0192d.png
 洚水洪水也天降灾祥所以儆戒予而地平天成之
 功他人不能办也故曰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若所谓无间然者而又不敢自溢自大此又他人不
 能及也故曰惟汝贤不矜不伐而天下之功能悉归
 焉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其德其功果在皋陶之上是
 天之历数在汝躬无疑矣我老汝摄终当陟元后盖
 天命已定不可辞也于是告之以历代圣人所傅之
 道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惟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56-0193a.png
 皇上帝降衷于下民是以历代圣人执其两端而用
 其中于民民既受中以生非天作之君作之师以辅
 翼之则其中安保不迷而失之耶然则中者君天下
 之纲领而历代帝王受命之符也舜命禹之言尧盖
 尝以语舜矣鲁语所谓尧曰咨尔舜是也且喜怒哀
 乐之未𤼵谓之中既曰未𤼵何时而见此道心也岂
 不微乎惟其𤼵而中节人始知其自中出也不从中
 出则喜怒哀乐四者之动吉凶悔吝生焉此人心也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56-0193b.png
 岂不危乎夫心一而已自其静者言之则道心不可
 见自其动者言之则人心多妄作惟能心悟而自得
 得其中于喜怒哀乐未𤼵之前则𤼵而皆中节矣孰
 不为喜圣人之喜则天下鼓舞于春风和气中矣孰
 不为怒圣人之怒则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矣以至哀
 则为礼以防万民之伪乐则为乐以防万民之情以
 其中节故也然则何以知之惟精惟一而已精者杳
 兮冥兮不专心致志则不得道心之静也一者为物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56-0193c.png
 不贰一之所起人心之动也有一则两端具矣两端
 具则可中取矣不于一而中取则二三其德而动罔
 不凶矣舜执其两端而用中于民以其得一也得一
 者心有所得于喜怒哀乐未𤼵之前所谓心悟也通
 于一则万事毕矣自道而出惟一可以见中道生一
 故也尧舜禹三圣相授以一道中而已矣圣人既已
 得是道𤼵而无不中节者不失其道心也本于道心
 则不可以人心间之而世之人岂能皆知道心乎无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56-0193d.png
 稽之言弗询之谋非奸则佞此人心也岂可信乎抚
 我则后虐我则雠可爱可畏此人心也岂可恃乎汝
 其钦哉修其可愿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而况君乎使
 鳏寡孤独困穷之民罔不获所为君之职尽矣则于
 万斯年永绥尔禄宜也此天禄永终也夫口者祸福
 之门既能出好兴戎吾言一出祸福所系汝岂可不
 从吾命乎禹之不愿为君出于诚实舜之所以属禹
 坚确不移禹乃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使舜取在廷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56-0194a.png
 之功臣若皋陶益稷辈人人卜之也卜之而吉则予
 之夫举天下以予人不由于心而独付之卜筮何容
 易哉此乃禹惊惧之际迫切之辞也于此可以深知
 其不敢当也洪范稽疑之畴凡卜筮皆本于汝则从
 然后谋之龟筮卿士庶民也今使舜汎然卜之龟筮
 可乎故舜告之曰官占惟先蔽志此汝则从而方谋
 之龟筮也日官之占必先蔽自朕志然后求卜今朕
 志先定然后询谋于人而佥同卜之龟筮而协从质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56-0194b.png
 之鬼神而无疑矣我其已卜岂可再乎习再也若习
 坎之习傥再卜之渎则不告矣禹至是何言乎惟拜
 而坚辞也舜曰毋毋者勿复辞也他人无以当朕意
 者故曰惟汝谐也月正元日受命于神宗有虞氏祖
 颛顼而宗尧告于尧庙也凡即庙之礼悉如舜之初
 受命也抑尝论舜禹之相受如此而孔子叹道之巍
 巍乃曰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何哉盖以尧之治
 纯于道舜禹之治自道而向于德民有德以名之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56-0194c.png
 故舜典禹谟无非阐扬其德之见于事功者也非若
 尧荡荡而民无能名焉向非舜剖露危微之心精一
 之学后世何以知舜禹得尧之傅乎孔子正惧学者
 之于典谟止求事功之迹而不求舜禹精一之妙故
 于洙泗之教𤼵是警策也然则舜禹之圣不在于得
 尧之天下而在于傅尧之道明矣呜呼盛哉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誓于师
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56-0194d.png
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
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三旬
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
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
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济慄瞽亦允若至諴
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
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征苗之举当载在禹未受命之前盖舜初居摄已窜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56-0195a.png
 三苗于三危于时弗率禹乃奉辞而伐罪也逮禹治
 水三危既宅三苗已丕叙矣若以禹受命之后弗率
 岂苗再叛乎况舜既已倦勤禹有天下远人不服禹
 当召六卿而恭行天讨若后世所谓亲征也乃会群
 后奉辞而罚罪岂禹自知不能服苗尚仗舜之馀威
 乎抑口授之笔录屋壁之断简失其次乎所不敢知
 也禹宅百揆能使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
 赖绍位之后闻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之言是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56-0195b.png
 欲修德以待天时也禹当自修文德以来远人而尚
 以烦舜乎恐无是理也其曰帝乃诞敷文德必在禹
 未绍位之前明矣盖尝论帝王之臣出行所学以辅
 人主了无他法一言以蔽曰德而已矣苗民逆命是
 不可以兵取而当以德化也是故益之赞禹言舜之
 德可以化顽嚚于闺门之内使之底豫非德动皇天
 皇天降佑父母之衷其能丕变如此耶是以人主当
 以修德为先务德既格天岂有人而不能化乎三代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56-0195c.png
 而下士不知学置德于无用之地或以兵武导其君
 或以财利蛊其君或以谗谄面谀逢其君使其君从
 事于征伐从事于聚敛不信忠良吝于改过者皆伯
 益之罪人也此无他不学故也伊尹在有莘所以欲
 尧舜其君者德也卒能格于皇天而受天明命傅说
 相高宗高宗专欲纳诲以辅其德鬼方三年乃克者
 修德以待其自服也孔子罪由求之不能相季氏以
 其远人不服不能修文德以来之而谋动干戈于邦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56-0195d.png
 内也呜呼伯益惟德动天之一语实万世人臣事君
 之定法圣人复起不易其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