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51-04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丰川易说卷三
             鄠县王心敬撰
  上经
履䷉(兑下/乾上)
 小畜而受之以履何也序卦传曰物畜然后有礼故
 受之以履
履虎尾不咥人亨(咥直/结反)
卷三 第 1b 页 WYG0051-0458d.png
 文王之彖履云云何也曰履以兑说履乾刚有履虎
 尾不咥人象履虎尾而不咥人亨可知矣故占有亨
 象呜呼惟礼免患其当文王与纣之事乎
 履虎以履尾亨乾龙以无首吉圣人所以处后不处
 先也读易者宜于此着眼
 智崇礼卑即履义故曰履者德之基也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说音/悦)
卷三 第 2a 页 WYG0051-0459a.png
 孔子之系彖履云云何也言履是以兑柔履乾刚
 也兑说而上应乎乾以说而履是以虽履虎尾不
 咥人而亨也又乾九五以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兑敢以一阴自骄于九五之前乎是亦有阳道光
 明履帝位而无疚义呜呼天王圣明兮臣罪当诛
 文王惟以如此之心遇纣是以说而应履虎尾而不
 咥也至德哉不惟大患终以礼免即千古君臣冠
 履之分亦正于此矣故履卦以君臣作解当以文
卷三 第 2b 页 WYG0051-0459b.png
 王为大象又即谓文王系此卦原本自占者明义
 可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孔子之传履大象云云何也言乾天在上兑泽在下
 所以成履而君子体之则用以辨上下之分而定斯
 民之志如上天下泽之截然不紊耳程传最为分明
 的当矣但亦须知辨上下而定民志在上则为化民
 成俗之明主在下则为俗移风易之顺民必在上者
卷三 第 3a 页 WYG0051-0459c.png
 如乾刚之中正光明以履于上则分始辨而民志定
 在下者亦必如兑说之说而应乎乾则民志定而分
 益辨故乾刚兑说上下相应之义亦不容略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周公之象履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以阳刚质直之
 德居初地履历之始有素履象素履则虽欠少节文
 而诚质可尚何咎之有故占有无咎象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卷三 第 3b 页 WYG0051-0459d.png
 孔子之传履初九云云何也言素履之所以无咎者
 以其诚质自将独行所愿也然并连兑说之义亦发
 出矣盖独行所愿是所说而应耳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周公之象履九二云云何也九二刚中说体上无正
 应而履地之上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呜呼其伊
 尹耕萃乐道嚣嚣自命颜子陋巷箪瓢不改其乐之
 时乎他不足拟也
卷三 第 4a 页 WYG0051-0460a.png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孔子之传履九二云云何也言九二幽人贞吉者刚
 中说体履道出于本心中不自乱耳即孔子之系可
 知信非伊尹颜子不足当之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跛/波)
(我/反)
 周公之彖履六三云云何也曰三以柔履刚不中不
 正且逼近乎乾有眇视跛履履虎尾象履而如此凶
卷三 第 4b 页 WYG0051-0460b.png
 岂待言故占有咥人凶象而又为武人为于大君象
 也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
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孔子之传履六三云云何也言眇而视终不足有明
 跛而履终不足与行咥人之凶言其履位不当必且
 致凶而武人为于大君言如武夫为君志气刚暴者
 耳呜呼武人为君周公孔子虽不言吉凶然始皇项
卷三 第 5a 页 WYG0051-0460c.png
 羽岂视履元吉者乎读者占者亦可识其旨矣
 视则宜明履则宜行而眇者终不足有明跛者终不
 足与行然则其能视能履者亦只是眇者不自知其
 眇而自谓能视跛者不自知其跛而自谓能履耳世
 之本无实具而高自标许徒贻自知不明之羞者皆
 此类也
 彖言履虎尾不咥人亨而六三则言履虎尾咥人凶
 者盖全卦是以悦履刚故得吉而六三则履乎外柔
卷三 第 5b 页 WYG0051-0460d.png
 内刚逼近乾刚之位故凶也可见履以当位为吉凡
 不当位而履者皆自取噬齧耳千古履非其正之戒
 皆可于此取鉴
 大君之道取于神武而武人为于大君又同于眇视
 跛履之凶者君道取于刚柔相济无取志尚其刚也
 盖大君而志一尚刚即贤明之君尚有必折之凶况
 武人徒刚无识者乎故与眇视跛履同一致咥之凶
 耳唐文皇征辽之师颇类之然则刚非其戒而志刚
卷三 第 6a 页 WYG0051-0461a.png
 则履道之至戒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愬山革/反音色)
 周公之象履九四云云何也盖九四虽以不中不正
 履九五之刚然以九刚居四柔则济刚以柔有能戒
 惧而终得吉之义故象占特取于此
 六三以柔居刚则必凶九四以刚居柔则终吉可见
 履道莫凶于志刚然天下一切居上居下待人接物
 何事不凶于志刚者呜呼可戒哉
卷三 第 6b 页 WYG0051-0461b.png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孔子之传履九四云云何也曰凡爻以位之本情为
 志六三以阴而居阳位是志于刚者故不足以与行
 九四以阳而居阴位愬愬戒惧则其志真可有行矣
 噫其即乾乾朝乾夕惕而在上不骄在下不忧之义
 乎
九五夬履贞厉(夬古/快反)
 周公之象履九五云云何也言九五以刚中正履帝
卷三 第 7a 页 WYG0051-0461c.png
 位下以兑应之凡事必行无所违碍此君道之正也
 故有夬履贞象然阳刚中正而自信一切阻挠不行
 则亦自处于乾乾之厉矣故占又有厉象也此亦与
 赞乾三之厉同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孔子之传履九五云云何也言夬履自是九五刚中
 之正位厉正是其履而当位之道非为过也盖孔子
 释周公爻义至此恐人错认厉字为不美之危词故
卷三 第 7b 页 WYG0051-0461d.png
 特以位正当释之以明君道自当以刚中直达权不
 旁挠为正耳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周公之象履上九云云何也言上九履道之终视其
 履以考其祥时故有视履考祥象处刚履悦当履之
 终履皆得宜自无致咥人之凶有其旋元吉之义故
 占亦有其旋元吉象也此一爻可括一卦之义亦可
 当一部迪吉录读圣人之忧患天下后世至矣哉
卷三 第 8a 页 WYG0051-0462a.png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孔子之传履上九云云何也言其旋元吉者视履一
 一合乎规矩自然大有庆耳然亦可知必其旋而后
 元吉也舍其旋言元吉祥从何至哉
 观于其旋元吉可见考祥不在于天之庆而在人之
 履又可见庆不在大有之日而在视履之时且可见
 考祥正不必在他人视履之时而在吾身自履之心
 呜呼舍履言祥祥何可得舍心言履履于何本乎故
卷三 第 8b 页 WYG0051-0462b.png
 君子省身存心之学谨于日用云为之间也
泰䷊(乾下/坤上)
 履而受之以泰何也序卦传曰履而泰然后安故受
 之以泰泰者通也
泰小往大来吉亨
 文王之彖泰云云何也曰其在造化天高地下分位
 原相悬绝一旦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则是小往大来
 天地交而泰矣泰则万物通达其在人事即君尊臣
卷三 第 9a 页 WYG0051-0462c.png
 卑体统原自隔绝一旦君志下交臣志上交即君臣
 交泰而四海安和时也吉而且亨自不待言故泰之
 占有吉而且亨之象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长丁丈反/否卦同)
 孔子之系彖泰云云何也曰易藉造化以明人事之书
 也孔子心企泰和之时梦寐慇切故系天地交泰之
卷三 第 9b 页 WYG0051-0462d.png
 义只一语赞过而其反覆推明尽在君臣交泰之义
 其实泰就君臣言则必内阳外阴内健外顺内君子
 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而后成且取义亦卦中
 自有之义也独其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则圣人扶
 阳抑阴之意固昭然可见矣
 又天地之泰一岁一交世道之泰屡世不逢圣人于
 泰所以津津叹羡赞美之不置乎顾其语意于君子
 道长小人道消之意尤若慨乎其有馀慕焉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51-0463a.png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财裁同相息亮反/左音佐右音佑)
 孔子之象泰云云何也曰谓天地交而后成泰王后
 体此以经纶民物必于天地之生成以供斯民用者
 或裁成以损其过或辅相以补其不及左右维持务
 令皆得成就其用以登斯民于泰和如地天之交泰
 耳然此言王后体泰之意云然其实这泰匪关气运
 之适盛也正由朝廷之上君臣同心为斯民裁成辅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51-0463b.png
 相令各得所而后世道昌隆天下泰和耳则谓此象
 为孔子象君子体泰之义即孔子为万世指成泰之
 由示保泰之道可也义固在人自取耳
 观后以财成辅相以左右民呜呼王者之于民如保
 赤子不啻也圣天子入赤心于小民之腹万姓焉得
 不输赤诚于圣主之前乎上下交泰此亦其义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茹人余反汇于位/反音胃否卦同)
 周公之象泰初九云云何也曰三阳并进于泰交之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51-0463c.png
 时拔茅连茹以其汇象以此而往吉也可知故占有
 征吉象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孔子之传泰初九云云何也曰言拔茅征吉者士在
 草莽正逢世主下贤亨泰之会故弹冠相庆志在于
 偕出耳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冯音/凭)
 周公之象泰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刚中而与五为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51-0463d.png
 正应此乃六五之圣主推心委任以成泰亦即九二之
 大臣竭诚进忠以报圣主者也求之古大臣其惟商
 之伊尹汉之诸葛忠武乎故象义取于既能包荒又
 能冯河既能不遐遗又能朋亡以得尚于中行也其
 不言吉凶者当泰之世五降心以相下二一德以孚
 上征吉自不待言惟惕厉或所不免然履中应上亦
 自尚其中道之行厉又何足道乎故征吉惕厉皆不
 必言也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51-0464a.png
 包荒四者皆大臣之中行而于泰九二必一一数出
 者盖泰之九二乃王佐之地致泰之由于是乎系必
 仁智义勇诸德之备优然后世道之太平可几圣主
 之付托不负而上下之交孚益固耳故必兼这包荒
 度量冯河刚勇不遐遗弘智朋亡公义乃足满中行
 相尚之心也
 又曰伊尹之行世远书残不能尽得然即书与孟子
 之言亦可得其大略武侯时近史存尚论其世而细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51-0464b.png
 观其行乃见此爻之德信非此二公不足当之呜呼
 寥寥宇宙不知几千百年中间只此二三人中行二
 字固可易言欤
 大臣无包荒之量则不能容物需时无冯河之勇则
 亦必有迟滞因循之弊无不遐遗之智则不能远虑
 兼综无朋亡之义则亦必有比党徇私之弊皆非中
 行之道故九二致泰之大臣一一备之
 包荒易于迟滞废弛不遐遗易于朋党比昵故四德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51-0464c.png
 虽以兼尽为中行而尤以相济相尚而行始中也
 大臣必有这等中行然后可以乘时致泰然亦必人
 主推心信任然后得尚于此等中行故泰之九二以
 遇九五下交之主而后行得自尚也看来泰是君臣
 相交而成实以君能下交而成志泰者须知之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孔子之传泰九二云云何也曰言包荒得尚于中行
 者以君下交于臣如天下交于地之含弘光大也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51-0464d.png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周公之象泰九三爻义云云何也曰周公其借此爻
 示以保泰之至戒乎盖九三下乾终而与坤接其在
 造化则天地相接之际在世道则泰极而否之始故
 周公特取九三所处之义象之又不拘他卦爻象而区
 区仅从爻位明象也其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者若
 曰莫谓泰可常恃如九三即接乎坤四无有平而不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51-0465a.png
 陂往而不复者又勿谓泰可常通必于今未艰之日
 自处艰贞乃得无咎耳又勿以小人于我逢迎慇勤
 遂信而任之也必勿恤其孚拒之不应然后泰可常
 保而于食有福耳呜呼艰贞乃无咎勿恤乃有福圣
 人之为泰虑者皆泰必至之情理乎
 观周公象泰九三爻义可见保泰全以不侈然自恣
 远绝小人为至戒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51-0465b.png
 孔子之传泰九三爻义云云何也曰周公之爻义本
 明传特释无往不复者若曰所谓无往不复者上天
 下地相接之际往复必然之理耳其艰贞勿恤固至
 戒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周公之象泰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携三阴顺下而
 交乾此小人之愿交逢时大臣也有翩翩不富以其
 邻象并有不戒以孚象呜呼亦画出小人趋权附势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51-0465c.png
 之情形矣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孔子之传泰六四云云何也曰阴虚阳实翩翩不富
 言三阴皆失其实常情戒尚不孚不戒以孚乃其中
 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周公之象泰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居尊为泰主下
 应九二之刚中是虚中泰交乎臣者也有帝乙归妹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51-0465d.png
 象人君而交臣如此不特人臣之福天下苍生之祉
 实是人主之大祉故占又有以祉元吉象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孔子之传泰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谓以祉元
 吉者以其出于中心之诚自行其愿耳然则下交不
 出于中心之诚大臣虽欲尚于中行以致泰无由也
 吁宜戒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复房六/反下同)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51-0466a.png
 周公之象泰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阴柔居泰终浸
 与否邻是泰极而君臣上下一切颓唐时也有城复
 于隍象当是时也纲纪不肃人心不振可用师乎
 命令已乱虽令不从则亦徒自告于邑耳颁之天
 下则臣工不实遵黎庶不相信虽正而吝亦不免
 矣呜呼当泰之极时即有此象是则人主方自谓
 其泰而不知否即已伏于此矣可畏哉而周公之
 系此爻重重致意其启告世主之保泰者亦深也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51-0466b.png
 坤为地有师象邑象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孔子之传泰上六云云何也曰所谓城复于隍云云
 者谓其自恃世泰颓然无振励精明之意其命已乱
 耳呜呼明主固以振励精明成泰保泰也夫
否䷋(坤下/乾上)
 泰而受之以否何也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通故受
 之以否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51-0466c.png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文王之彖否云云何也曰否天自上而地自下否塞
 不通之义其在人事则用事者皆匪其人也如是则
 上下不交君子中行之正道将何施乎故其占为不
 利君子贞又泰原以小往大来成而否则正与泰反
 大往而小来矣此否之所由匪人而不利君子贞乎
 故文王又取以明否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51-0466d.png
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
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孔子之传否彖云云何也曰言否往来内外尽与泰
 反故泰上下交而万物通否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耳呜呼上下不交则虽有邦而无邦孟子不信仁贤
 则国空虚之言岂其过哉故休否之道莫要于反否
 之行行泰之行令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辟音/避难)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51-0467a.png
(去/声)
 孔子之象否云云何也曰言天地不交而否以成君
 子观否之象自己俭敛其德以辟时之难而不可以
 禄荣其心而使之动者亦如天地之不交耳盖当否
 之时而荣禄之心不能已则必不能俭德德不能俭
 难宁能辟耶呜呼荀慈明蔡伯喈可见也
 不可荣以禄是言君子俭德自守人不得以禄羁縻
 非戒君子之词也而戒即在其中矣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51-0467b.png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周公之传否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三阴上行亦有
 拔茅茹以其汇象然以阴柔居否初阴柔易邪否世
 难吉故占即戒以得正则吉贞吉则其道亨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君也
 孔子之传否初九云云何也曰言拔茅贞吉者谓志
 在得君行义故变泰初之征言贞也呜呼否初之所
 以吉亨者吉亨以贞耳固不似泰初之汇征即吉也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51-0467c.png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周公之象否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当否之时以阴
 居柔而上承九五有包承象夫志不相反而但以承
 顺为事此乃小人之吉君子正以守中持志与时同
 否为其道之亨也故占为小人吉大人否亨
 此爻之义先儒多解包承小人为君子之吉愚意断
 以程朱之言为正盖这是天下无道以道殉身之正
 义若如以包承小人为君子之吉则元祐之覆辙耳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51-0467d.png
 且下君子否亨句亦觉难通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孔子之传否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大人否而反亨者
 大人不杂乱小人之群乃其道之所以亨也
六三包羞
 周公之传否六三云云何也曰言三当否之世以阴
 柔处刚位而上与乾接无德无才之小人而切近朝
 贵否而包羞者耳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51-0468a.png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孔子之传否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之包羞者位
 不当故耳然则位不当而居其位皆包羞者也
 六三象传虽皆不言凶咎然使即无咎凶包羞亦奚
 可忍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周公之象否九四云云何也曰四居阳刚近君之位
 是以济否之才而得高位者也然当方否之时必使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51-0468b.png
 动皆出于君命则不至功成取忌在己既可免咎而
 同类亦得并进以受福矣故象占如此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孔子之传否九四云云何也曰言有君命则可无咎
 而志乃得行耳呜呼郭汾阳亦其人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与包同/古易作包)
 周公之象否九五云云何也曰五以阳刚居天位休
 否之大人也刚中乾惕以济否否自可济有休否大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51-0468c.png
 人吉象三阳在上交惕互励时时以泰之难成否之
 难济为惧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呜呼亡乃所以
 保其存乱乃所以有其治大人有如此之忧勤天下
 岂有常否不泰之理乎故否之九五为大人吉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孔子之传否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大人之吉者正以
 其位之刚中得正有刚健乾惕之德故能休否而吉
 耳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51-0468d.png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周公之传否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否极则泰理数之
 自然阳刚居上倾否之才具故有顷否先否后喜之
 象也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孔子之传否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否终则自宜倾否
 何可长乎非否之不可长谓人当泰极则必肆否极
 则必奋所谓穷变通久之必然未有否而终否者也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51-0469a.png
 然亦上九有阳刚之德故能倾耳若阴柔则听其城
 复于隍矣否安得倾乎
同人䷌(乾上/离下)
 否而受之以同人何也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否故
 受之以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文王之彖同人云云何也曰言下离六二上应上乾
 九五故谓之同人六二以一阴同上下五阳而五阳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51-0469b.png
 皆欲同二阴有同人于野利涉大川象下离上健二
 五阴阳皆得其中故占为利君子贞象然曰于野亨
 利君子贞则知人不可以苟同曰同人利涉大川则
 知独力非济险之道呜呼于野利贞二语尽人世事
 人用人交人之理利涉一语尽古今成功建事进德
 亨屯之理圣言真如龟鉴千百人皆待照于此千百
 事举待决于此师卦等彖亦然故曰智者观其彖辞
 则思过半矣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51-0469c.png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
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
也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孔子之系彖同人云云何也曰言同人者六二柔得
 位而应乎乾曰同人也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者
 谓五阳皆欲同二乾之志行也曰利君子贞者离文
 明而乾刚健二五皆中正而志相应是乃君子体同
 人之道而得其正故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而同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51-0469d.png
 乎人也呜呼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乃为同人是同人
 者周而不比之义也信乎惟君子乃能为之
 程子曰圣人视亿兆之心犹一心者通于理而已文
 明则能烛理而明大同之理刚健则能克己而尽大
 同之理惟君子能文明中正故惟君子能通天下之
 志也噫嘻至哉大学之致知诚意而后能治国平天
 下其即此物此志乎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51-0470a.png
 孔子之系同人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天在上而火在
 下光明普照而相通无间故象取诸同人君子体同
 人之义以类族之宜辨物之用审异致同如天火之
 异体而同照也彖取同人于野而象取类族辨物则
 是同人之道固取其公普而又取其分明亦明矣不
 然以君子用小人而亦曰吾同人于野也可乎故惟
 君子有类族辨物见理之明乃能通天下之志乃真
 为同人于野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51-0470b.png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周公之系同人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居同人之初本
 与二比又非正应而与之同有出门即同象如此而
 同又何咎乎故占有无咎象也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孔子之系同人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出门即同非有
 私昵又谁咎乎
六二同人于宗吝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51-0470c.png
 周公之象同人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与五正应未
 免有系而同故占有同人于宗之吝象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孔子之传同人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同人取于野之
 公而于宗则有比而同矣比而同人此吝道也然二
 与五正应而亦有吝道则同人之贵公益明矣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莽莫/荡反)
 周公之象同人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三以刚居刚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51-0470d.png
 踞二之上欲与二同而非其正应又惧为九五刚中
 之君所阻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象处明之终五不
 可敌有三岁不兴象盖离为甲胄为戈兵故象取伏
 戎三居二上故象取升高陵凡象多以一卦三画取
 义如三人三百户之类而卦本同人又有终同之义
 故象取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孔子之传同人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伏戎于莽欲与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51-0471a.png
 三同恐九五正应之阳刚见阻而欲敌之耳三岁不
 兴则又知同之宜正不可凭刚恃气而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墉音/庸)
 周公之象同人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亦欲同二而
 居二之上又隔以三故有乘墉象居柔比五既无凭
 刚之失又知九五之尊故又有弗克攻象不宜动而
 安于静此吉道也故占有吉象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51-0471b.png
 孔子之传同人九四云云何也曰乘其墉而弗攻者
 义原弗克也其吉者则困而知自反于正道也呜呼
 天下何事不以反则而吉乎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号户羔反咷道/刀反旅卦音同)
 周公之象同人九五云云何也曰五与二为正应本
 可同者也而间以伏莽乘墉之三四有未能即同而
 终同之义故有先号咷而后笑象又越三四而究与
 之同有大师克相遇象且乾取刚克故云大师克也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51-0471c.png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孔子之传同人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九五刚中与二
 正应同人之中正诚直者也大师相遇言以此而同
 终必克三四之间而同之耳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周公之象同人上九云公何也曰言上九亦欲同二
 而相去悬远且处阴柔之地有需时待同之义故象
 取于郊夫同人而于郊虽不即同然伏戍乘墉号咷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51-0471d.png
 之咎亦免矣故其占象特取无咎也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孔子之传同人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同人于郊虽无
 大悔志亦岂得乎盖同人必以于野为贵也
大有䷍(乾下/离上)
 同人而受之以大有何也序卦传曰与人同者物必
 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大有元亨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51-0472a.png
 文王之彖大有以元亨何也曰言六五柔中居位上
 下五阳皆应又为乾健离明居尊应天有元亨象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
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孔子传大有之象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以柔居尊位
 本自大中而上下五阳应之故曰大有也下乾上离
 五二相应其德刚健文明应天时行是以元亨耳然
 则无此德而欲常有其大亦难矣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51-0472b.png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孔子传大有之象云云何也曰言火在天上无所不
 照所以谓之大有君子则体此以遏绝恶类明扬善
 人顺天大有之美命如火在天上耳盖天命不常故
 泰运大有皆上天休命之独厚乎我者也特厚乎我
 而无以顺之其能保乎然顺非听顺之谓亦非敬顺
 之谓善乃天之所以特命而恶乃人之所以违天故
 天道福善祸淫昭昭不爽盖天心之所注也顺之者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51-0472c.png
 必深体天心遏绝恶类明扬善人以顺其休命而答
 其厚我之意乃为当也然能如是而大有者常大有
 矣则是保大者又即在此顺天者乎
 大有大象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是言尊贵者大有之
 道观于尊位之道如是而卿大夫乘高履富之道士
 庶人履丰处盈之道即从可知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周公之象大有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九当大有之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51-0472d.png
 初上无正应大有之尚无交者也无交则无害而匪
 过矣故有无交害匪咎象然亦必艰以处之则无咎
 耳故占又有艰则无咎象呜呼大有之初即戒以艰
 则无咎此与师初之即戒以师出以律讼初之即戒
 以不永所事皆同一慎始之旨圣人之忧患天下后
 世亦至矣而其谓无交害匪咎则又示以大有之不
 可滥交尔
 大有则愿交者多居初尚未广交又无正应故象取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51-0473a.png
 无交害匪咎之义然二圣人于世情经历亦熟悉洞
 彻矣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孔子之传大有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大有初九之所
 以匪咎者以其尚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周公之象大有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当大有之
 时而居乎乾阳之中乾三阳并进而二居中以行有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51-0473b.png
 大车以载有攸往象大车坚固而以此运载世之处
 大有而能稳重浑坚者也咎何有乎故占为无咎象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孔子之传大有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居乾中实
 之地而与三阳并进此如大车以载之积中既实而
 攸往不败者也呜呼积中不败而大有乃可长久矣
 不然者积不厚而行辄败今日之大有即他日之小
 无也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51-0473c.png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周公之象大有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居人之上公
 侯象以刚处刚中无阴险之私而上应于六五公用
 亨于天子象然惟君子之刚正则能之若小人阴险
 履刚则弗克耳此又即其爻而示之以情之必至所
 以明大有之长享于君子而必堕于小人欲处大有
 者反身以自审而知戒也夫程注精当之至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51-0473d.png
 孔子之传大有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弗克者小人大有则生非分之想萌犯上之志
 作威作福而玉食是享在家必凶于家在国必凶于
 国宁有利乎然其实是大有之害小人耳呜呼大有
 乃上天之休命即小人得之亦以为天休之滋至而
 不知适所以自贻其患害为小人者亦何苦必求大
 有乎
 大有亦费多少经营而适以自害然则小人生平得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51-0474a.png
 意之事皆自害之媒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彭蒲光/反音旁)
 周公之象大有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处大有之
 时而履柔近五大有之知自戒盈满而顺以承君者
 也有匪其彭象人臣如此咎斯免矣故占有无咎象
 也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孔子之传大有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以阳处阴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51-0474b.png
 独能悉所有为君之有而毫釐不以自有是真有过
 人之识又明又辨又晰者耳呜呼君之灵社稷之福
 臣何功之与有乃所以善全其功也有大者何必自
 有其大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周公之象大有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乃大有之
 主而居尊处中文明而健之圣君也虚中以有五阳
 五阳亦颙颙以为其所有柔中则有厥孚之交离中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51-0474c.png
 则有烜赫之威有厥孚交如威如象君而如此真善
 处大有之尊位者也故占又有吉象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易/以)
(豉/反)
 孔子之传大有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厥孚交如者六
 五之诚信所以发五阳之诚信而上下相交也威如
 之吉者则大有之时人心易侈易纵亦且易肆若一
 于柔交则下慢易而无恭畏备上之道矣故又取乎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51-0474d.png
 威如也然据周公孔子之系辞而王者处大有之道
 其不可执于一偏使恩威有偏胜之失断可知矣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周公之象大有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处大有之终
 居柔顺之地而履六五之上是履信思顺尚贤者也
 如此则自然得天之祐吉无不利矣故象占如此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孔子之传大有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大有之上九吉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51-0475a.png
 无不利者为其上得天心天自祐之以吉无不利之
 福耳刘用相氏曰六五一爻备言六五所以大有之
 德上九一爻备言上九所以大有之福福德兼备是
 为大有六五上九合为一人呜呼得之矣然亦惟其
 有六五之德是以有上九之福则即谓上九之天即
 六五自具之天可也
 即孔子之言仔细寻味上九踞五之上五上惟天居
 离之顶离照通乾处大有之终而为高明之至其斯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51-0475b.png
 为大有上吉自天祐之者乎然要之天祐大有之上
 九只为能履信思顺尚贤耳故孔子文言所以又于
 此爻详释而备言之有大者欲得天祐亦图所以履
 信思顺尚贤之道而已
谦䷎(艮下/坤上)
 大有而受之以谦何也序卦传曰有大者不可以盈
 故受之以谦
谦亨君子有终吉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51-0475c.png
 文王之彖谦云云何也曰于物象为山高地卑而山
 屈地下于义则内止外顺有而不居故占有亨道顺
 以止止而顺惟君子能之故占取于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
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
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上时掌反/恶乌路反)
(好呼/报反)
 孔子之彖谦云云何也曰言谦卦之取于亨者以谦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51-0475d.png
 乃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也君子之所以
 有终者天地鬼神人情无不顺谦止盈惟君子为能
 穷理而见道之明尽性而守谦以诚故其道尊大而
 光显自处虽若卑屈而其德自不可加尚谦惟君子
 能终故惟君子有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蒲侯/反称尺)
(证反施/始䜴反)
 孔子之象谦云云何也曰地卑山高地中有山则山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51-0476a.png
 不显高地不见卑而就于平等故为谦也君子体此
 裒多如山之崇高止于地下益寡如地之卑顺居于
 山上损过就中称物多寡使施得其平也呜呼王者
 治天下之道裁成辅相义至弘矣而特取义于平其
 即此旨乎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周公之象谦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以柔止居一卦
 之下谦而又谦者也有谦谦君子象以此道涉世何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51-0476b.png
 所不济有用涉大川而吉象故象占取之
 谦以下为本故初三皆称君子
 同人无坎泽而象取利涉大川谦卦亦无坎泽而彖
 取用涉大川象固有以义取者不必尽物也由此以
 推凡诸卦爻之象有难通者正当以义取之固不必
 尽执本卦本爻之物象为解亦不必穿凿附会如互
 卦错综之凌乱繁杂从可知矣盖象以象义之难显
 义得而象正在其中也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51-0476c.png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孔子之传谦初六云云何也曰言谦谦君子者君子
 道高而心下卑以自牧耳
六二鸣谦贞吉
 周公之象谦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处谦之时得止
 于中谦而实见诸待人接物之间人亦共明其谦者
 也有鸣谦象以此处世自然得正而吉故占为贞吉
 象鸣呼周公之吐哺握发以之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51-0476d.png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孔子之传谦六二云云何也曰言鸣谦之贞吉者二
 居止中中心原自安于谦鸣谦贞吉则中心得遂耳
 不然伪为于声音笑貌之间而曰吾谦即谦岂能得
 正而吉乎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周公之象谦九三云云何也曰卦惟九三一阳是九
 三乃成卦之主有大功于时者也有劳谦象三居止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51-0477a.png
 之终处顺之下止而能顺正君子功而不矜能而不
 伐者也有君子有终象君子自立如是百祥俱集矣
 故又有贞吉象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孔子之传谦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君子能劳而谦则
 虽不矜其功而天下无与争功虽不伐其能而天下
 无与争能自然德盛礼恭万民共服所谓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者其在此乎求之古人大禹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51-0477b.png
 之不矜伐颜子之无伐施庶足当之其次则宋之曹
 彬庶几焉
六四无不利撝谦(撝呼回反/与挥同)
 周公之象谦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由山出地是
 已居山之上者也居山上则过盈矣而四以阴处柔
 又为坤体是履盈能撝下者也履盈能下有何不利
 故象占特取于无不利撝谦耳呜呼无不利居上之
 心期也而撝谦则无不利谦亦何负于人而又岂难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51-0477c.png
 撝者乎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孔子之传谦六四云云何也曰无不利撝谦者谦乃
 人生立身制行之则也故系辞九德曰谦以制礼礼
 正所谓天则耳撝谦则能谦以制礼循为德柄而不
 违天则矣安得不尊而光乎尊而光尚何不利之有
 然亦以六居四体顺履止爻内原有不违则义在故
 孔子特发之也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51-0477d.png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周公之象谦六五云云何也曰六坤中阴虚不富象
 三阴同体顺以止下有以其邻侵伐象顺而止安有
 不利故又有利用侵伐无不利象
 六五柔中处顺既曰利用侵伐又曰无不利者固以
 象中原备此义然亦以过谦而威不振则坤顺为颓
 唐艮止为委靡即非王莽之撝谦亦元成之因循退
 懦耳但五上二爻皆以利用侵伐行师为谦之利而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51-0478a.png
 于五则两言利者此谦道变易从道之介恐执谦者
 以为不利故言利用又言无不利耳所以然者当履
 谦顺止之时侵伐行师正王者裒多乎盈之道君子
 之所劳者劳以此万民之所服者亦正服以此初不
 同恃众侵凌邑国之为也易乃变易从道之理不谦
 者宜变而之谦执谦者又宜知所以善用其谦故于
 谦卦上五二爻重重申之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51-0478b.png
 孔子之传谦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利用侵伐者非不
 谦也不服则宜伐既属谦道顺止之义亦属谦道裒
 多益寡之平施也呜呼孔子之传利用侵伐亦明矣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周公之象谦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居谦之上亦有
 鸣之之象居顺极处止上是顺止之得正者也以此
 彰明较著声大义以征不服天下其孰敢不顺不止
 者故占又有利用行师征邑国象也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51-0478c.png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孔子之传谦上六云云何也曰六二之鸣谦贞吉为
 中心得者以其居中得正而得耳上六之鸣谦志未
 得者以上踞顺之极而下尽安于止故志未得耳盖
 居高原以下服为得道故亦以下服为志得也
 谦六爻非吉即利于艮体言吉坤体言利者止则吉
 顺则利也然要之吉无不利利亦自吉而皆根于一
 念之谦呜呼谦之一字其生人善身善世之灵符乎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51-0478d.png
豫䷏(坤下/震上)
 谦而受之以豫何也序卦传曰有大而能谦必豫故
 受之以豫
豫利建侯行师
 文王之彖豫云云何也曰豫上震为动下坤为顺是
 动而顺者也又上震为长子而居地之上下坤为师
 众而为长子所临有利建侯行师象故取以为象也
 然彖即卦明象耳其实顺动何事不利乎故孔子于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51-0479a.png
 传特发天地亦如之之旨明义也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
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
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孔子之传豫彖云云何也曰豫以九四一阳为群阴
 所应是动而上下顺从其志得行者也故义取于豫
 豫既取于顺动即天地尚且如之而弗违况建侯行
 师岂有不顺乎且此顺动之道天地固以此日月不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51-0479b.png
 过而四时不忒即古之圣人亦以此刑罚清明而人
 民顺服是豫之一字建侯行师而利天地圣人亦无
 不利豫之时义真大矣哉呜呼观文王孔子明豫之
 旨可知世之动而不利者皆不顺其理耳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祖考
 孔子之象豫云云何也曰言雷出地而奋动则为豫
 盖始闭郁及奋发则通畅也先王体此故象祖考之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51-0479c.png
 德作之声乐以褒崇其德美而盛荐之上帝以配之
 如雷之出于地奋也盖作乐崇德荐帝配亲则祖德
 奋扬神人幽明无不和畅是乃王者之和气协于上
 下以成豫之大者故于豫象之耳
初六鸣豫凶
 周公之象豫初六云云何也曰初为豫始六居坤下
 而与四豫主正应阴柔凡材得志而便叫噪欢哗者
 其常耳凶可立俟也故有鸣豫凶象然于豫初即戒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51-0479d.png
 其戒深矣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孔子之传豫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之鸣豫凶者
 先忧后乐犹虑罔终始豫即鸣终将何极如是之人
 始志已穷极而不可复加凶不待言也
六二介于后不终日贞吉
 周公之象豫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居中处顺上无
 应与有介然特立如石之象如此则清静宁一自然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51-0480a.png
 见几而作不染鸣豫之凶矣故有不终日贞吉象
 介于石不终日皆系义象不关卦象亦不关互变错
 综盖二居坤中而特立有安贞如石之义有此定力
 自然明识独运见几即作有不终日象也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孔子之传豫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之不终日贞
 吉者居中得正又无系应凡初三呜盱之病一切无
 之贞固而吉岂待言乎至其旨之发挥明透则文言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51-0480b.png
 又为尽之学者读此传更能细读文言则可以知读
 易之法亦可知解易之法更可得体易用易之道矣
 介于石不终日大学之定静安而能虑中庸之诚则
 自明无非此旨然要之只是主静自明耳近来学者
 往往讥弹主静呜呼讥弹主静则不知主静矣安知
 介石之吉乎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盱况/于反)
 周公之象豫六三云云何也曰三处顺之极将动之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51-0480c.png
 交以阴居阳而上比于四有盱而视四之象四由豫
 者也而盱焉心动于纷华矣可悔之道也故有盱豫
 悔象然当悔即便速悔庶悔可免但一迟则仍有悔
 也故又有迟有悔象盖周公系象至此见得此乃人
 情之必至遂即据此爻以明教所以忧患后世者如
 此耳二语皆是即象为占即占亦象三百八十四爻
 中往往如此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51-0480d.png
 孔子之传豫六三云云何也曰盱豫有悔者惟其居
 位不正中耳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簪侧/林反)
 周公之象豫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一阳为豫主豫
 之所由成者也有由豫象一阳起于地上群阴响应
 是大有得象一阳通孚五阴五阴共应一阳有勿疑
 象以一阳直贯五阴于一气畅悦之中有朋盍簪象
 然曰勿疑则示以处豫之道当推诚布公为当耳所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51-0481a.png
 以喜四之豫亦所以教四之豫也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孔子之传豫九四云云何也曰言由豫大有得者良
 以豫由四成四能得上下五阴之应而志乃大行耳
六五贞疾恒不死
 周公之象豫六五云云何也曰五以阴柔居尊而豫
 由四致业已得众行志当此时也五其能豫悦畅遂
 乎有贞疾象然得中居正亦尚无凶故又有不死象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51-0481b.png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孔子之传豫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贞疾者以
 其乘九四之刚也恒不死者则以其居中履正而中
 未亡耳呜呼六二以中正而吉六五以中未亡而不
 死则是中之一字固上下贵贱起死回生之良药避
 凶趋吉之坦途也故千古圣贤皆以一中之传为兢
 兢耳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渝以/朱反)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51-0481c.png
 周公之象豫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动之终豫之极
 而以阴柔不正之六居之沉冥于豫者也有冥豫象
 然冥虽已成若能变而从正则是穷而知反也亦尚
 可以无咎故有成有渝无咎象然曰成有渝无咎则
 是又教以过而能改迷而使悟之道矣天下无穷而
 不变变而不通之理故否终则倾豫终则渝圣人皆
 示以变通之旨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51-0481d.png
 孔子之象豫上六云云何也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事之必然上六居豫之终视初之鸣豫三之盱豫
 咎有甚焉故速宜渝变而不可长也昔人云富贵不
 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读
 上六之冥豫可以憬然悟矣
 
 
 丰川易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