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49-04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翼说卷二
湖北巡抚晏斯盛撰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也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象
 也六十四卦重也兼三而两六位时成爻也此全经
 卦象爻象之体段也
卷二 第 1b 页 WYG0049-0490d.png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孟喜作明)之动在其中

 七九刚六八柔彼此迭乘即阴阳之变系辞所以明
 变化之理爻变为动而事应之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
时者也
 吉凶悔吝辞也必动而后见所谓系辞而动在其中
 也刚柔变通之体故曰立本变通刚柔之用故曰趣
卷二 第 2a 页 WYG0049-0491a.png
 时所谓刚柔相推而变在其中此全经卦爻之运用
吉凶者贞胜(姚信作称)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
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明吉凶悔吝之生乎动而举天地日月以例之见爻
 象之动卦象之体也不言悔吝省文也贞常也胜如
 胜负之胜爻变之中非刚胜柔则柔胜刚故吉凶无
 两可之理以天下之动一理也如天地之垂象日月
 之著明皆常理也
卷二 第 2b 页 WYG0049-0491b.png
夫乾确(说文作鹤)然示人(句)易矣(句)夫坤隤(孟喜作退陆绩姚信作妥)
示人(句)简矣
 申天地之贞观不言日月省文也示观也确然者不
 贰故易隤然者不烦故简此天地之常理也卦象此
 理则爻象亦此理下文遂总言之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即卦象之爻故兼言之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
卷二 第 3a 页 WYG0049-0491c.png

 爻动即象动小象亦大象之分见以变为动因动系
 辞张子曰因爻象之既动明吉凶于未形故曰爻象
 动乎内吉凶见乎外随爻象之变以通其利故功业
 见也圣人之情存乎教人而已吴氏澄曰圣人与民
 同患之情皆于易而著见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孟喜作保)曰位何以守位曰
(仁陆德明作人吕氏本亦作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
卷二 第 3b 页 WYG0049-0491d.png
曰义
 承上文圣人之情见乎辞而言以起下生人之道理
 财正辞禁非之义圣人崇高富贵吉凶与民同患聪
 明睿知神武而不杀即天地生生之德也审于吉凶
 贞胜之理使舍非取是而趋吉避凶则义也正所以
 行其生生之德生生之德即仁中间仁字仍古本作
 人正与生意贯
古者包牺(包本宓字读作庖古作包牺孟京作伏戏云服戏化也马融作虙羲)氏之王天
卷二 第 4a 页 WYG0049-0492a.png
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汉书作察)法于地观(汉书作睹)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乾凿度引孔子曰观万物之宜王昭素谓与地之宜多作与天地之宜然司马)
(贞史记补引此无天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自包牺以下皆圣人有生生之德大宝之位而义以
 生人者象天法地如健顺高卑日月风雷水火山泽
 鸟兽之文如乾马坤牛巽鸡离雉地宜如乾之木果
 震稼之反生坎木之坚多心近取诸身如乾首坤腹
卷二 第 4b 页 WYG0049-0492b.png
 坎耳离目远取诸物如乾圜坤布震之玄黄巽之绳
 直皆是虽未有辞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象无所
 不该通德八卦形上之蕴类情八卦爻象之变此生
 生之大者
作结绳而为网(石经作罔)罟以佃(古作田)以渔(古作䱷)盖取诸离
 离丽也中虚网罟似之网以佃罟以渔佃渔可以养
 生财之属也取诸云者言有此象非因物作卦亦非
 因卦造物
卷二 第 5a 页 WYG0049-0492c.png
包牺氏没神农(虞作农)氏作斲木为耜揉(食货志作煣)木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益象震动巽入二体皆木耒耨似之养生之大者财
 之属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盖取诸噬嗑
 噬嗑之象离明震动日中营为似之谋生之事财之
 属
卷二 第 5b 页 WYG0049-0492d.png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古一本无此三字)通则久是以自
天祐(祐古作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
取诸乾坤
 乾坤易简可久可大黄帝尧舜之治似之通鉴前编
 曰帝作冕垂旒充纩为玄衣黄裳世纪曰帝尧黄收
 纯衣书帝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
 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垂衣裳者文
卷二 第 6a 页 WYG0049-0493a.png
 治之象授时画野作乐制服自黄帝始至尧舜而大
 备穷变通久立教之事前后多言养此专言教教之
 生人尤大故独详王氏申子曰神农以上民用未滋
 所急者食货而已此聚人之本也及黄帝尧舜之世
 民用日滋若复守其朴略则非变而通之之道故黄
 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由之而不倦神其化使民
 宜之而不知凡此者非圣人之喜新也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易之道然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049-0493b.png
(陆德明作桍)木为舟剡(陆作掞)木为楫(郑玄作楫)舟楫之利以济
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涣彖传曰乘木有功大象曰风行水上正舟楫利济
 之意亦生人之一财之属
(说文作)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一本无此四字)盖取诸随
 随以阳随阴以驯而致服牛乘马似之亦养生所需
 财之属
重门击柝(说文作柝)以待暴(郑玄作干宝作暴古文)客盖取诸豫
卷二 第 7a 页 WYG0049-0493c.png
 豫坤顺固于内而震警动于外关门夜禁似之卫生
 之道禁非之一守财之事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小过震木动于上而艮石承于下臼杵之利似之养
 生之一财之属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暌
 暌离兵戈而兑附决又武事以暌而后用故弧矢似
 之亦卫生之道禁非之一守财之属
卷二 第 7b 页 WYG0049-0493d.png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说文作代)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
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大壮上震下乾刚大而正栋宇之壮似之养生之一
 财之属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汉书作藏)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
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大过泽中有木四阳居阴之中过于厚者送死宜之
 亦生人之道
卷二 第 8a 页 WYG0049-0494a.png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白虎通作)
(理)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夬兑说于外乾健于内主于决断彖曰扬于王庭书
 契之治察有之生人之道禁非之一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孟京虞董姚俱作象)也彖者材也爻也
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上文皆因象有取而爻之变与天下之动在其中言
 此以结十二卦之意而应篇首爻象二字之义材者
卷二 第 8b 页 WYG0049-0494b.png
 卦之质吉凶悔吝者爻之效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
何也阳一君而二民(仲长统传引民作臣)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
一民小人之道也
 申明彖者材也之意应篇首八卦成列卦字震坎艮
 阳卦皆一阳二阴巽离兑阴卦皆一阴二阳阳卦主
 奇阴卦主耦也乾奇之宗也乾道成男震长男坎中
 男艮少男皆乾道也坤耦之宗也坤道成女巽长女
卷二 第 9a 页 WYG0049-0494c.png
 离中女兑少女皆坤道也阴恶其专专则小人之道
 吴氏慎曰阳卦固主阳而阴亦主阳可见阳有常尊
 也阴之为小人为其二君而一民若其能助阳则亦
 非二君也凡阴皆以助阳为善为民者本皆以民自
 处也如巽之入下阳也离之明丽阳也推之六十四
 卦如同人之二大有之五不为小人者以其居中一
 能同乎阳一能有乎阳也其非一阴一阳之卦凡阳
 为主于内者治阴为主于内者乱泰否损益是也阳
卷二 第 9b 页 WYG0049-0494d.png
 居内而先阴者正阴居内而先阳者邪随蛊渐归妹
 是也或以上下为贵贱或以尊卑为倡随皆臣道妇
 道以助阳为善也
 右第一段
 前言卦象爻辞之别中言圣人生生之情未言卦象
 之材而爻之效动俱见
易曰憧憧(京作𢝆)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
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49-0495a.png
 因咸四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未光大以其爻在两
 感之交下感于初而九三六二又若为之间也感不
 二于人心人自纷于百感不二者理也憧憧朋从者
 私也私未融故未光大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
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
(韦昭云古伸字)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往来者感也日月往来而明生寒暑往来而岁成其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49-0495b.png
 屈与信感于自然故利利者自然之用也此所为同
 归一致者无所容其憧憧也张子曰屈信相感而利
 生感以诚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杂之伪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虞陆作蛇)之蛰以存(陆董姚作全)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同归一致之功所以息憧憧之扰尺蠖无不屈之
 信龙蛇无不存之蛰学者无无用之体则亦无无体
 之用张子曰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49-0495c.png
 安身素豫吾外致养吾内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用功既极自无憧扰湛然之心与天同运矣精义入
 神之初即为穷神之路利用安身之际即为知化之
 门穷神者极过化不测之妙知化者契天地自然之
 机张子曰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其在人也知义利用则神化之事备矣德盛者穷神
 则知不足道知化则义不足云又曰穷神知化乃养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49-0495d.png
 盛自致非思勉之所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
 知也○合下总十一爻皆以发明爻者效天下之动
 吉凶生而悔吝著之意各自为义先儒专以本爻贯
 十爻又或牵合上篇俱未协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期陆德明作其)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因困三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49-0496a.png
 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爻义已明而此更申言之
 非义之求辱也非分之得危也名身俱失死矣凶也
 困三阴柔不中不正有之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
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

 因解上六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以解悖也此更申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49-0496b.png
 言之韩氏康伯曰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阂
 之意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举正作动)不威
不惩(说苑作不威小不惩大)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
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因噬嗑初九辞而言其意象传曰不行也此更申言
 之能见小人之情有驭小人之道冯氏椅曰不以不
 仁为耻故见利而后劝于为仁不以不义为畏故畏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49-0496c.png
 威而后惩于不义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
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
不可掩(石经作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因噬嗑上九辞而言其意象传曰聪不明也此更申
 言之恶莫大于积积之初起于小推见至隐董氏仲
 舒曰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
 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49-0496d.png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
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因否九五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大人之吉位正当
 也此更申言之五有刚中之德而当否之几倾未亡
 一线所以保之者微矣其亡其亡心常惕也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陆作鲜)
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马作粥)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49-0497a.png

 因鼎四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信如何也此更显言
 之张氏浚曰居台鼎之任德力知三者一有缺则弗
 能胜其事而况俱不足者乎有德无知不足以应变
 有知无力不足以镇浮若夫德之不立虽有知力亦
 无以感格天人而措天下于治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几者动之微吉(汉书引此有凶字)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49-0497b.png
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
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因豫二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以中正也居中得正
 不溺于豫断也实其明也项氏安世曰谄者本以求
 福而祸常基于谄渎者本以交欢而怨常起于渎易
 言知几而孔子以不谄不渎明之此真所谓知几者
 矣欲进此道唯存察之密疆界素明者能之此所以
 必归之介如石者与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49-0497c.png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因复初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此借颜子修身之事以明之居复之初几最明决虞
 氏翻曰复以自知自知者明谓颜子不迁怒不贰过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
天地絪缊(虞翻姚信作氤氲说文作壹㚃班氏典引作烟煴李鼎祚缊作纭)万物化醇
男女构(郑作觏徐作媾)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49-0497d.png
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因损三之辞而言其意象传曰一人行三则疑也此
 此更明言之絪缊化醇言气化构精化生言形化也
 侯氏行果曰此明物情相感当上法絪缊化醇致一
 之道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举正作辅)也惧
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49-0498a.png
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因益上辞而言其意象传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
 自外来也此更申言之益之上无可益则将击之矣
 总由立心之不恒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惟恒以立
 心者能之郭氏鹏海曰事不顺理从欲惟危为危以
 动心知非理自觉惶恐为惧以语恩非素结信非素
 孚为无交而求
 右第二段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49-0498b.png
 前言爻者效天下之动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此因
 举十一爻而发挥之使知爻之效动者意深远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桓虞下有户字)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
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此言卦之所由起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故曰门
 六十四卦成于八卦八卦成于乾坤乾坤阴阳之宗
 也一阴一阳互根互宅德性相交而刚柔之体质以
 立爻象纷错皆具造化所谓撰也化裁通变存乎其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49-0498c.png
 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所谓德也伏羲之画已备六
 十四卦而未有名然易之全体已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说文作䢕)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此言卦之所为名伏羲虽已重卦而八卦总名之外
 五十六卦未尝有名文王序卦时始从而名之九家
 易曰名谓卦名阴阳虽错而卦象各有次序不相踰
 越侯氏果行曰易象考其事类但以吉凶得失为主
 则非淳古之时也故云衰世之意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49-0498d.png
夫易彰往而察来(句)而微显阐(句)幽开(句)而当名辨物
正言断辞(句)则备矣
 此言辞之所由系易知来藏往故彰往察来如卦序
 之反易对待往来见义是也微者显而阐之幽者开
 而明之彰察之理也卦名当而卦象之物杂因有彖
 爻正言其理系之以辞断其吉凶彰察之事也备也
 者无遗蕴也郭氏雍曰当名卦也辨物象也正言彖
 辞也断辞系之以吉凶者也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49-0499a.png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此申当名辨物正言断辞之意名卦名类物象小者
 名之分大者象之用当名故称名也小辨物故取类
 也大旨言之意辞彖之文远者言不尽意文者因象
 尽言正言则旨远断辞则辞文旨远则多隐约故曲
 辞文则有条理故中名小则事物之细微无不具故
 肆类大则仪象之阴阳无不涵故隐贰疑也吉凶者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49-0499b.png
 失得之象此言占也圣人吉凶与民同患之事故为
 衰世之意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申言上文衰世之意圣人吉凶与民同患而文王之
 世身罹忧患则吉凶同民之心益深且切周易所为
 重卦命名而系彖也于其名之杂而不越即可以见
 其心下遂陈九卦而反覆之以见例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49-0499c.png
也损德之修(马融作循)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
地也巽德之制也
 处忧患之道在乎反身脩德九卦其最切者履上天
 下泽定分秩然而不可乱德以履为质若筑室者之
 有基谦坤顺艮止卑以自牧而不可踰德以谦自持
 若执物者之有柄复阴极阳生见天地之心而元善
 日长德以仁为体若树木之有本恒刚柔皆应立不
 易方而久于其道德安固而不摇损山止泽丽惩忿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49-0499d.png
 窒欲而私日去德以勤脩而不已益风行雷动迁善
 改过而理日积德以优裕而有成德贵明辨困则险
 以说而不失其所德贵厚养井则畜之深而不穷于
 给德贵时宜巽则顺乎理而不乖其度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
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
称而隐
 申九德之实履定体也上下之分定则不争然皆天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49-0500a.png
 理之极则故和而至所以为德之基谦自下也自下
 则人敬之是以卑而不可踰故尊而光所以为德之
 柄一阳最为小矣然审几明而欲不能乱故辨于物
 复之为也所以为德之本阴阳相错杂矣然守之固
 而能久于其道恒之为也所以为德之固损克己之
 事故先难然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则后易矣故为德
 之脩益集义之功故长裕然益非袭取而自得之则
 不设矣故为德之裕穷患其不通而困有心亨之效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49-0500b.png
 此所以为德之辨也失所居者不能迁而井则养而
 不穷此所以为德之地也称适均也然潜隐而不露
 巽顺而入故兼有之此所以为德之制也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
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申九德之用所谓和而至者行事之不可离也惟履
 能定分故有以和之尊而光者礼节之不可踰也惟
 谦能撙节故因而制之小而辨于物者心体之本然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49-0500c.png
 也惟复则善端之萌不自掩蔽故能自知杂而不厌者
 专壹之心为之也惟恒则理存于心贞固不摇故能一
 德先难而后易者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也害之所由远
 也惟损有之长裕而不设者集义所生不谋其利也利
 之所由兴也惟益有之困唯心亨穷而能通者自反也
 故无怨尤井养不穷居其所而能迁者取汲也故能辨
 义巽顺以入其称而隐者适宜也故能行权
 右第三段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49-0500d.png
 此段由卦之所缘起原卦之所由名因及其辞义之
 精微后四节又因其名之称历陈九卦以见作易者
 之志前后意义相承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句)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
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言易之用在乎爻位也不可远言崇德广业者所当
 居安而乐玩也道者一阴一阳两在不测者也变动
 不居者卦爻之发用也六虚六位也六位言虚孔氏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49-0501a.png
 颖达所谓位本无体因爻始见是也外三爻为上内
 三爻为下无常者即六虚之变动不居也刚柔相易
 乃指其实而言之易道虽大不过一刚一柔于各卦
 反覆对待之间九六二用或刚易而柔或柔易而刚
 所以周流乎六位之间而无常也是谓神无方而易
 无体者故不可执以为典要唯其变之所趋而已变
 者易之用也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49-0501b.png
 承上文而言以起下文出入以上下卦之往来言外
 内以上下卦之成象言言其上下无常者虽不可为
 典要而其出入于上下之间者则有一定之度如天
 文之有躔次也出者为外入者为内两体取用吉凶
 分明使人戒惧
又明于忧患与故无(一本无无字)有师保如临父母
 此言系辞明吉凶之事圣人吉凶与民同患故系之
 以辞明于民之忧患与其致忧患之故虽无有师保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49-0501c.png
 之训戒而如父母之临于其上言其知惧之至不由
 教勉动于自然也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此言学易之事由辞而入而体之者又不仅以其辞
 也圣人之情见乎辞而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所谓方
 也吉凶之所在也初学之始既学之中由辞而知其
 方则出入之度显然可据易之上下无常不可为典
 要者至此而有典常矣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默而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49-0501d.png
 成之不言而信则存乎德行道之屡迁者不虚行也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易本无方体又当由所谓有典
 常者而知道之唯变所适也
 右第四段
 约言易道之变与辞之用学者玩其辞又当观其象
 而默成之也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49-0502a.png
 言系彖系爻理相因也质体也彖辞言一卦之体段
 推原其始而要于其终所以为六爻之纲也物位也
 爻辞言各爻之细节即其时与物而分晰之所以为
 一卦之目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
杂物撰(郑作算)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申言爻义初爻其旨微而难知上爻其义显而易知
 凡卦自下而上初之时与物若探其本上之时与物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49-0502b.png
 如循其末所以有难易之分所系之辞于初爻多拟
 议于未然如潜龙勿用履霜坚冰至之类是也卒末
 也上爻之辞据成之于终而言其已然如亢龙有悔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之类是也中四爻有承有乘有
 应其时与位各不同错杂于爻位贵贱上下之间撰
 合乎卦德健顺刚柔之际于中德位分而是非以见
 此时物之大备也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徐作智)者观其彖辞则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49-0502c.png
思过半矣
 结上文之意言爻辞亦发明彖辞也亦要云者约而
 言之也爻之所以为存亡吉凶槩可知也何也彖辞
 为六爻之大纲如屯以初为侯蒙则以二为子师则
 以二为将比则以五为君彖先发之而爻随申之也
 苏氏轼所谓彖者常论其用事之爻故观其彖则其
 馀皆其爻之所用者是也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郭京)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49-0502d.png
(本无近也二字谓王弼注惧近也后误将近也二字作经毛氏奇龄曰按所据韩康伯王弼原注今王注已无)
(惧近也句而康伯乃有位逼于君故多惧之语则直是经文不得妄诞)柔之为道不利远
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此合下段复论中四爻以申杂物撰德之意二四皆
 中爻也其功同而内外之位各异故其善因之不同
 是以二则多誉辞四则多惧辞夫二之所以多誉者
 何也以其在内卦之中也近也刚柔处之而皆善者
 也若夫四则远矣刚柔处之皆惧也然而柔更不利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49-0503a.png
 焉盖柔无致远之才惟资刚以济之则柔而不过无
 咎者善补过也柔中而已故曰其要无咎其用柔中
 也柔居四而顺乎刚亦柔中矣
 旧解以近也属四多惧遂以为近君非也如其说四
 近君而多惧则二以远故多誉矣二远君而多誉何
 以下文又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乎不知二在内为
 近四在外为远二多誉以其近也刚柔之所同四多
 惧以其远而柔尤不利焉无咎而用柔中则柔之所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49-0503b.png
 独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
危其刚胜邪
 三五皆亦中爻也其功同而尊卑之位各异惟其位
 之异也故三则多凶五则多功何也五位尊贵也三
 位卑贱也自具之等也刚柔皆有之者也然就多凶
 而论之则柔尤危刚较胜也三偏暗非刚明不能居
 也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49-0503c.png
 旧说以二四为柔三五为刚于是四多惧近也之下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格碍不可解三五皆刚以刚处
 之又曰刚胜皆不合义理且上下节文体亦不合也
 右第五段
 此因前段率辞揆方而详言彖辞爻辞所系吉凶悔
 吝之理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石经作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49-0503d.png
 广大者体统之浑含悉备者条理之详密易之为道
 阴阳两象耳因阴阳之所值而三之则三其两矣初
 为地二为人三为天是为八卦因而重之止此八卦
 之三画耳再加八卦是兼三才而两之则两其三矣
 是为六爻六爻则六十四卦也六爻之间皆天地人
 之布列统天地人则广大兼而两之为六则悉备此
 前篇所谓三极之道也申言之以引起下文六爻之
 动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49-0504a.png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
当故吉凶生焉
 此言六爻之动亦因以明前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之
 义陆氏绩曰天道有昼夜日月之变地道有刚柔燥
 湿之变人道有行止动静吉凶善恶之变圣人设爻
 以效三者之动故谓之爻吴氏慎曰以时义之得为
 当时义之失为不当不以位论汪氏咸池曰文即相
 杂岂能皆当故有以刚居柔以柔居刚而位不当者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49-0504b.png
 亦有以柔居柔以刚居刚而位不皆当者则吉凶于
 是而生矣何氏楷曰不当者非专指阳居阴位阴居
 阳位也卦情若淑则以不当为吉卦情若慝则以当
 位为凶要在随时变易得其当而已按吴说胜
 右第六段
 此申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以终前节六爻相杂之意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49-0504c.png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圣人吉凶与民同患又当忧患之世故辞危忧世之
 意也凡人操心危则能使之平若视之易则必至于
 倾此辞之所以危也道大关乎世也物事也废坏也
 不废即不倾之谓彖辞原始要终以为质而外内使
 知惧则惕于危矣无咎则危者平此易之大旨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49-0504d.png
 承上文而言易之危而使平者本易简之理也六十
 四卦不外八卦八卦不外乾坤乾坤之理不外易简
 而健顺则其性也刚柔之德也险阻即上文所谓危
 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则有以平之天下以险测险以
 阻防阻人心之危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天理之安圣
 人作易全体乾坤故屡发明之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虞翻云坎为心虑乾一之坤为震为诸侯杨易云侯当作民周易观)
(彖云诸为侯之反或古音释误入)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49-0505a.png

 说诸心契易简之理研诸虑审险阻之几定天下之
 吉凶知之深所以开物成天下之亹亹平险阻所以
 成务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变化云为即乾坤之交错吉事有祥者动几之先见
 不言凶者因易简之善也象事知器以制器者尚其
 象也占事知来以卜筮者尚其占也此言以易简而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49-0505b.png
 知险阻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
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承上文而言圣人作易之事天尊地卑而乾坤定易
 简理得而成位乎中因乾坤而圣人之能事起谋及
 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人谋也谋及卜筮鬼谋也
 易道兴而百姓日用之亦可与能何也天地设位而
 易立乎其中八卦成列而象在其中作易者由乾坤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49-0505c.png
 生六子而有八卦有八卦则六十四卦之象已具象
 事知器者此也故曰八卦以象告言象则爻在其中
 彖辞爻辞于是系焉而圣人之情见乎辞占事知来
 者此也故曰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者八卦之象吉
 凶可见者爻彖之情蔡氏清曰八卦以象告则刚柔
 杂居矣爻彖以情言则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
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49-0505d.png
不相得则凶(句)或害之(句)悔且吝
 明爻彖以情言系辞之大凡也刚柔杂居则有变动
 变动以趋时故以利言趋时之利在辨吉凶而吉凶
 因乎爻彖之情圣人之情即见乎辞故以情迁二句
 为一节之纲吉凶悔吝利害辞也爱恶之相攻远近
 之相取情伪之相感情也相因而生此系辞之以情
 迁也末又约而言之凡系辞之情爱恶情伪皆统于
 远近一卦六爻中有乘承比爻彼此相附者也有应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49-0506a.png
 爻彼此相关者也有主爻彼此成体者也皆近也情
 不相得则恶矣伪矣甚者凶浅者害又浅则悔且吝
 远则反是爱恶情伪远近天下之险阻圣人以易简
 之理知之而立象以尽变系辞焉以断吉凶使之趋
 时之利则有平而无倾矣故曰圣人之情见乎辞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杨易作诎)
 叛背也惭恧忍疑贰也枝支离吉人善也寡不烦躁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49-0506b.png
 人迫也多不择诬善之人妄也游浮诞不实失其守
 者弱也屈巽懦不伸此辞之因乎情者彖爻之辞盖
 能尽其情者圣人当忧患之世其辞危知天下之险
 阻而使之平也
 右第七段
 极言圣人之情见乎辞推言设卦之本与彖爻之用
 以见全篇系辞之要
 七段通为一章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49-0506c.png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49-0506d.png
 易翼说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