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49-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笺卷一
直隶大名道陈法撰
  上经

乾元亨 大哉乾元万 初九潜龙勿 潜龙勿用阳
利贞  物资始乃统 用 九二见 在下(后五叶)
(他经叶)天云行 龙在田利见 见龙在田德
卷一 第 1b 页 WYG0049-0002d.png
雨施品物流 大人 九三 施普也终日形大明终始 君子终日乾 乾乾反复道六位时成时 乾夕惕若厉 (他口叶)也或跃乘六龙以御 无咎 九四 在渊进无咎天乾道变化 或跃在渊无 (其久切)也飞龙各正性命(弥兵) 咎 九五飞 在天大人造(叶)保合太和 龙在天利见 (此苟叶)也亢龙乃利贞首出 大人 上九 有悔盈不可
卷一 第 2a 页 WYG0049-0003a.png
庶物万国咸 亢龙有悔  久也用九天宁 用九见群龙 德不可为首
无首吉也
 伏羲作易上古无文字只有图象连山归藏既已无
 传自文王演易乃序而名之以乾坤为众卦之父母
 故首乾而次之以坤六画纯阳名之为乾说卦象之
 以天程子曰乾者天之性情若文周系辞只言健顺
 不言天地八卦皆言卦德推之诸卦皆然盖易所言
卷一 第 2b 页 WYG0049-0003b.png
 者人事凡言象者皆以况人事也纯阳之象刚而健
 天德也人有是德则刚而无欲健而不息以之进德
 修业酬酢万变何所不顺遂何所不感通卜筮而遇
 此卦所为旡不咸宜故系之词曰元亨然刚贵乎中
 正人之行已故当如是占者亦惟贞乃利也此大亨
 而利于正文王因卦系词教人玩词玩占之意也夫
 子以乾为天象周易首乾画卦本之河图河图化育
 之流行易言人事而人事本于天道故推本天道以
卷一 第 3a 页 WYG0049-0003c.png
 明之所以明天人之一理也元者天道生物之仁故
 为万物所资始统天云者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云
 行雨施和气之流行物品不同而气至形生所谓亨
 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元者
 万物统体一太极各正性命者万物各具一太极也
 继之者善也太和元气也保合理气形之合一也利
 者自然而然犹孟子所谓以利为本也乃利贞成之
 者性也言万物至是乃利于性命之各正而成其形
卷一 第 3b 页 WYG0049-0003d.png
 质也正即贞也是孔子非有意与文王异也缘其就
 天道而言故其言如此然利字亦只带说而非实德
 惟文言引穆姜之言乃分四德言之耳自书言降衷
 诗言秉彝夫子于乾卦又发明品物之流形本于一
 元之资始性命之各正由于乾道之变化子思孟子
 乃得本之以言性然后人知性之本于天圣人与人
 同此性而不敢于自弃此夫子所以为万世道学之
 宗也夫阴统于阳造化之功用主于阳而阴辅之是
卷一 第 4a 页 WYG0049-0004a.png
 夫子之释元亨利贞已该乾阳之终始而包全图之
 大义不惟推广文王之意且会通羲文之合岂如后
 世之注书者寻章摘句于行墨之间哉天道如是人
 能体天之撰则亦协元亨利贞之占矣而与天合德
 者惟圣人故又即圣人以明之彖只浑言一卦而各
 爻之义已在其中故夫子取爻义龙象括以始终二
 字以见易贵于知时也易言时位故于此首发之有
 卦之时有爻之时此言爻之时也初之位时当潜二
卷一 第 4b 页 WYG0049-0004b.png
 之位时当见馀爻皆然故曰六位时成六龙六阳爻
 也圣人与人同此性而察之无不明由之无不尽大
 明乾道之终始而知六位之各以时成其潜见飞跃
 皆与天道之盈虚消息相准处三则惕居上不亢秉
 乾刚之德而随时处中以求合乎天理或奉若弗违
 而申昭事之虔或裁成辅相而宏参赞之业皆乘龙
 御天也是圣人亦天也如是则履天位而济群生如
 品物之流形非即元亨乎万物各得其所如性命之
卷一 第 5a 页 WYG0049-0004c.png
 各正非利贞乎此圣人之乾道也言道则以天为本
 言人则以圣为极此乾之义为至大而易首揭之亦
 以见人之与天地参也天道圣人言之似乎高远然
 天道之元亨利贞非即吾之性命乎圣人刚健中正
 之德非即吾所同具之理乎亦在乎自强不息而已
 大明终始三句宜在乃利贞之下误在前
 文王系词只以全卦之象而言自周公逐爻分晰遂
 觉一爻各有一爻之位又各有其时与义此圣人之
卷一 第 5b 页 WYG0049-0004d.png
 作述所以各不相蒙而亦未尝不互相发明也龙以
 象乾道之变化初九阳气潜藏于下或德之未成或
 有其德而时之未可皆宜潜而勿用见则不潜矣果
 为龙未有不见者也虽其时未可跃未可飞而其德
 行文章令闻广誉著于当时者自不可得而掩如孔
 孟是也虽不见用于世而友教四方著述六经垂训
 后世守先待后其德施亦普矣利见大人以爻而言
 则为利见九五之大人有其德则宜行其道也用之
卷一 第 6a 页 WYG0049-0005a.png
 占筮则随占者之德之时之位以其所占之事率而
 揆之未有一定也九三其位有未当故曰因其时而
 惕君子平日亦何尝不终日乾乾有时所处之位非
 同安常处顺则其心愈加乾惕是以虽危无咎所谓
 敬慎不败也若字属上句读凡易中若字如字皆形
 容之词反复言周而复始无有间断乾乾连两乾如
 坎坎蹇蹇或重坎或互重坎也龙潜在渊跃则出于
 渊高于田而近乎天矣文言上下进退只解或字言
卷一 第 6b 页 WYG0049-0005b.png
 其不必于进也爻传则主进而言盖四之位已在上
 矣在渊言其所自耳渊龙之所安也有时或自渊而
 跃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圣贤何容心焉常人之进
 进也潜龙之进跃也正如伊傅耕筑荒野若将终身
 一旦形求币聘则尧舜君民为雨为霖矣九五天位
 乾为天德五又阳刚中正盖与天合德之大人故以
 飞龙在天拟之其曰飞龙云行雨施健行而不息也
 其曰在天首出庶物高而不危也传曰大人造也惟
卷一 第 7a 页 WYG0049-0005c.png
 阳刚中正之大人然后履帝位而不疚又以见圣人
 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
 故能纯一不已与天合德也上九德与位皆过于亢
 而时又处其盈是以有悔知其亢而处之以谦则悔
 亡矣易言吉凶非一定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故曰盈不可久六爻者趋时者也然刚健者其体而
 变化者其用苟吾心不能不溺于物欲则龙德有亏
 乂何时之可乘各正保合人各有至健之体亦勉为
卷一 第 7b 页 WYG0049-0005d.png
 龙而已矣王昭素言九五善矣然潜见飞跃随其所
 处之时与位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或惕或亢皆可以
 自考验占法亦随人未可执一而论易之所以不穷
 也又见飞跃者龙之用而其本在于潜潜虽勿用而
 大用存焉非潜则无由而见而跃而飞也果其为龙
 则亦未有不由潜而见而或跃或飞也若龙之由潜
 而见而跃而飞而亢正如河图之阳由微而长而盛
 至于九则老而消天道人事一也卦之不变有彖辞
卷一 第 8a 页 WYG0049-0006a.png
 矣皆变者只占之卦周公以乾变而坤有乾之体非
 同纯坤坤变而乾有坤之体非同纯乾与他卦不同
 故又发用九用六之例而系之词刚为天德以其不
 屈于欲皆反而自治者也若外见其刚用罔用壮则
 凶矣六阳爻皆变则体刚而用柔如龙之不见其首
 刚在其中所以吉也传曰不可为首如太立崖岸露
 圭角也六画三才也五言天三曰君子人也二曰田
 地也地下曰渊龙之潜见飞跃象阳气之升降消息
卷一 第 8b 页 WYG0049-0006b.png
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彖爻皆言卦德大象乃实以象言行健天命之不已
 也人则人欲间之故不能不息在自彊而已终日乾
 乾可也

坤元亨 至哉坤元万 初六履霜坚 履霜坚冰阴
利牝马 物资生乃顺 冰至 六二 始凝也驯致
之贞君 承天(他经叶)坤 直方大不习 其道至坚冰
卷一 第 9a 页 WYG0049-0006c.png
子有攸 厚载物德合 无不利 六 也六二之动
往先迷 无疆含弘光 三含章可贞 直以方也不
后得主 大品物咸亨 或从王事无 习无不利地
利西南 (火刚叶)牝马地 成有终 六 道光也含章
得朋东 类行地无疆 四括囊无咎 可贞以时发
北丧朋 柔顺利贞君 无誉 六五 (叶废)也或从王
安贞吉 子攸行先迷 黄裳元吉  事知光大也
失道后顺得 上六龙战于 括囊无咎慎
卷一 第 9b 页 WYG0049-0006d.png
常西南得朋 野其血玄黄 不害也黄裳乃与类行东  用六利永 元吉文在中北丧朋乃终 贞 也龙战于野有庆(虚羊叶)安   其道穷也用贞之吉应地   六永贞以大无疆  终也
 六画纯阴名之为坤乾德刚健故君子法天自强不
 息坤则似与乾相反不知阴阳二者有相需之义盖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49-0007a.png
 天施地生有乾不可无坤拟之人事如有君不可旡
 臣有夫不可无妇推之上下尊卑万事万物莫不有
 乾坤之义焉故圣人又即坤卦以明阴承阳之义夫
 子于文言又发明之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则其
 义愈分明矣坤顺也顺乎理之自然而无所矫拂所
 以大亨其取象于牝马传所谓柔顺利贞所谓行地
 无疆也牝马驯服从良马而行其柔顺之性久而不
 渝阳明阴暗其有所往宜处后而不宜争先阴以辅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49-0007b.png
 阳也宜丧去其阴之朋类而一心从阳西南阴方东
 北阳方文图入用之位也安贞吉安于阴之分而不
 敢先又自守以正则吉文王彖词只以人事言夫子
 既以天道释乾故亦以地道释坤天施地生地之元
 亨与天之元亨无以异也凡天之阳气所施地无不
 一一顺承于下而生长之故曰顺承天高地厚天覆
 地载天之所至地亦至之德合天之无疆惟其与天
 合德故天道云行雨施地受之而含弘光大在天则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49-0007c.png
 品物流形在地则品物咸亨拟之人事则君令臣其
 夫唱妇随皆无成而代有终也承乾而动亦如天之
 元亨矣在天地与在人非有二理也乾为良马故坤
 为牝马牝马地类凡阴之承阳者皆地类也非如牝
 马之行地无疆岂能有终乎柔顺利贞柔而动刚也
 故能承天而时行惟是臣无专制之义妇戒司晨之
 凶故先迷失阴之道后顺乃合坤之常其与同类相
 合未必即凶惟从阳乃终有庆安于在下之分柔顺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49-0007d.png
 也而又自守以贞夫坤所顺承者刚健中正之乾也
 非贞则安能与之合德朝有謇谔之臣则乐其弼违
 家有贞淑之妇则得其内助若一于柔顺则谐臣媚
 子皆得假之以行其私矣惟安贞乃合乎地道之柔
 而动刚静而德方故能含弘光大也阴极故戒之以
 安阴柔故戒之以贞此圣人发明坤道著阴阳之大
 义尊卑上下之常理立万世之大防也主利二字衍
 文故传无释诸家或以先迷后得主利为一句或以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49-0008a.png
 利字为一句或以主利二字分属上下但易言利皆
 曰利某无空言利者此彖已言利牝马之贞矣不再
 言利也若分属上下则当利与不利兼言如蹇之彖
 是也若东西南北皆利则利字为剩语矣君子攸行
 即君子有攸往叶韵属上句而意联下二句诗中如
 此者多
 阴阳二者在天地则造化之自然非秋之收敛则夏
 之长养者不能成实非冬之归藏则春亦无由发生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49-0008b.png
 皆相需而不可无而凡阴皆助阳以成化育之功者
 也惟是阳舒阴惨阳生阴杀阳明阴暗在人事则阳
 为天理阴为人欲阳为君子阴为小人阳为德化阴
 为刑诛在天地则二气之流行不失其常而阴常助
 阳在人事则人欲易滋天理易微小人易进君子易
 退刑罚易逞德化难施凡阴之类其长而盛无有不
 害阳者故圣人作易著扶阳抑阴之义不使其盛而
 害阳因卦画之奇偶上下内外多寡之间以著其象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49-0008c.png
 于剥于复于遁于困于否泰三致意焉而周公于坤
 之爻词首发其义初阴之凝也四阴之盛也六盛之
 极也所以戒也惟二五有中正之德三有含章之美
 有利贞元吉之占阴阳之分著矣凡善恶皆有其几
 由是而驯致之遂至于不可救而几之动也甚微常
 人为物欲所昏蔽故几虽动而忽之及其彰著悔之
 晚矣履霜坚冰至示人以知几谨始之义也文言备
 矣其忧深其思远其词危人能凛履霜之戒防微杜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49-0008d.png
 渐不溺于晏安不牵于情欲则女子小人何由酿宫
 闱之祸乱臣贼子何由窃太阿之柄以至士庶人之
 守身保家者亦无不忧勤惕厉思患豫防亦何有内
 忧外侮之虞乎霜初阴之象初在下故曰履霜冰上
 数阴也积阴曰坚履霜冰至天道之自然假之以喻
 人事见其不可与长也六二直方文言所谓至柔而
 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也刚则直矣坤至静而中虚静
 虚则动直心无私主则无所屈挠所谓敬以直内也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49-0009a.png
 遇事皆有定理即义之裁制处直方则自大无有屈
 挠无有邪曲岂不大乎文言所谓敬义立而德不孤
 即大也不习无不利坤之顺也言顺其自然而毫无
 造作不习犹言不学不虑皆以人事言寂然不动而
 直方之体自具然不可见故于动处言之地道犹言
 坤道言人能体坤之德则亦形其光大也诸家多以
 地道释之则不习无不利不可以言地道又或以上
 句言地道下句属人事皆于文义不合爻之义盖以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49-0009b.png
 中虚为直卦画之上下钧匀整齐为方二之中正实
 备坤德故于此爻言之以形容人之有是德耳非言
 地也六三以阴居阳坤中虚虚则明坤又为文三不
 中有自炫其文之意故戒之以含章含章易露故戒
 之以可贞或有时而从王事则可发矣然事之是非
 可否或行或止待上之命而不专其成承命而终之
 坤之道也古人进不隐贤含章不发缄默自全王事
 何赖焉但发之须以其时耳传又发爻外之意知之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49-0009c.png
 光大阴之不迷于所往也三在下卦之上故以从王
 事而言四以至顺之德处重阴之地时当闭藏顺时
 而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坤中虚四重阴括囊
 之象六五之义文言备矣坤为裳黄亦坤之色凡物
 虚则明黄中通理坤之上下皆虚故坤为文皆以坤
 之全象而言以六五能备其德故于此爻言之黄裳
 只言美在其中耳传曰正位盖以阴阳之大分言坤
 为臣道以道言则乾坤健顺易简之知能久大之德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49-0009d.png
 业备于一人之身易中柔居尊位以柔中为君德者
 多矣易道屡迁不可拘泥凡有是德者皆应是占矣
 龙战于野蔡氏以为生理不息如以十月为阳月不
 惟于爻义毫无关涉且十月嫌于无阳故称阳阴之
 疑阳岂犹为嫌于无阳乎郑氏谓阴犯阳而龙战以
 讨阴之义予阳亦非文言故称龙焉是以龙称阴非
 以龙称阳也阳之称龙又岂得为异乎文言已明言
 曰阴疑于阳疑读如拟僭也比也汉书远方之能疑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49-0010a.png
 者并举而争起嫌似也如嫌名之嫌疑于阳则目中
 无阳嫌于无阳矣此其字指坤阳称龙阴疑阳故亦
 称龙非谓人嫌阴之无阳也所以著其抗阳之罪也
 野坤之象虽称龙犹未离其类也此其字亦指坤以
 龙称阴其血亦阴之血也阴为阳所戕也阴之血黄
 而杂之玄者疑于阳也其不轨之阴谋至是而始败
 露也言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固阴之罪也而有所
 由也则驭之失其道也初所以著履霜之戒也阴而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49-0010b.png
 抗阳自取祸败阴道之穷若以玄黄之血为两败俱
 伤夫人臣无将将而必诛况于战乎是宜正其疑阳
 之罪以昭鉴戒也凡卦皆利贞而坤为甚臣道也妻
 道也牝马之贞以承乾也安贞之吉全坤之体用六
 永贞以要其终坤之之乾尤所当戒以大终也明其
 始终从阳也阴之盛则疑阳而战其变则从阳而终
 代阳而终其事则阳之功成而阴亦有终矣故曰以
 大终也夫乾坤其体则天地其道则阴阳其用则刚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49-0010c.png
 柔其分则尊卑而其德则健顺其在圣人至诚无息
 飞龙之在天也顺帝之则牝马之行地也其在学者
 终日乾乾则圣人可学而至终身行恕则邦家可以
 无怨故健顺众卦之德之首也六爻之义皆若对勘
 初九潜龙初六履霜九二文明六二直方九三乾惕
 六三含章九四或跃六四括囊乾阳居阴或跃在渊
 坤阴居阳或出从王九五飞龙六五黄裳上九亢龙
 上六疑阳用九称龙自阳之阴用六永贞始终从阳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49-0010d.png
 阴阳之义乾坤著明健顺刚柔大易之纲审厥权舆
 众卦可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形圆倾东南物之宽广者多薄而圆者更厚惟其
 厚则高下相因但见其广不见其倾势如言形势君
 子博厚载物所以配地也

屯元亨 屯刚柔始交 初九磐桓利 虽磐桓志行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49-0011a.png
利贞勿 而难生动乎 居贞利建侯 正(征)也以贵
用有攸 险中大亨贞  六二屯如 下贱大得民
往利建 雷雨之动满 邅如乘马班 也六二之难
侯   盈天造草昧 如匪寇婚媾 乘刚也十年
宜建侯而不 女子贞不字 乃字反常也宁 十年乃字  即鹿无虞以
六三即鹿无从禽(渠容叶)
虞惟入于林君子舍之往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49-0011b.png
中君子几不吝穷也求而
如舍往吝往明(忙)也屯
六四乘马班其膏施未光
如求婚媾往也泣血涟如
吉无不利何可长也
九五屯其膏
小贞吉大贞
凶上六乘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49-0011c.png
马班如泣血
涟如
 文王观此卦有屯之象故名之为屯而所以处屯之
 道亦即具于是卦六爻之中物之始生阳气未舒无
 不郁结而艰难乾交于坤而为震震动在下而险在
 前郁而未舒故为屯屯未即亨而初以阳刚之才动
 乎险中能济屯者也有必亨之势利贞初九之居得
 其正也勿用有攸往险在前也震为长子春秋传震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49-0011d.png
 为侯故屯豫皆言建侯天造犹云气运使然草昧者
 杂乱晦冥之时非命世之才安能廓清宇内康济群
 生阴掩乎阳坎为隐伏草昧之象建侯不宁震动在
 下也卦惟二阳一阳陷于上有就消之势一阳动于
 下有必伸之理彖之元亨利贞皆为初言既曰元亨
 利贞又曰勿用有攸往不往何以亨传亦曰动乎险
 中动非不往也盖当屯之时坎险在前不可妄有所
 往以从人而宜自建侯以济屯也故爻亦以居贞建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49-0012a.png
 侯并言
 九五既为君位又以初之建侯为利六四近君之大
 臣而以求而往为明二有正应于上乃比初而终与
 之合皆非所以为训也程传以此为嫌故谓二为字
 于五四求辅于初但彖明言建侯传又曰雷雨之动
 满盈天造草昧是以世变之大者言也易常举大以
 包小也盖所谓屯者天下未统于一名分未定如战
 国楚汉之世士皆择主而仕于此不合则去而之彼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49-0012b.png
 出疆载质世固未有以事二主责之者故二不必在
 位四非必大臣以其相近耳如伊尹百里奚孔明窦
 融皆处屯之时而择其所从者也事变无常未可执
 一而论明乎此乃可以观诸爻之义矣初九震体在
 下而为众阴所归有阳刚之才以济屯而得民者也
 故彖言建侯而爻以初当之磐桓险在前审时观变
 徘徊而不遽进也当屯之时惟怀仁辅义不嗜杀人
 者能绥靖之往往遵时养晦不肯遽动若志在子女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49-0012c.png
 玉帛徒事战争岂能有济初阳刚得正故曰利居贞
 传曰虽磐桓志行正也言虽有规画当世之意而其
 志行在解天下之纷难非为利也非初之才不足以
 济屯非建侯不能集天下之势阴贱阳贵阴从阳五
 虽在上而陷于阴初虽在下而动体居贞为众所归
 互坤为众民之象得民心则天命归之矣互艮止故
 初言磐桓二言邅如初之一爻已尽彖之义上五爻
 各以其位而言六二当屯之时遭时之穷正应在上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49-0012d.png
 而下乘初刚若为所牵制邅回而不能进既曰女子
 则非委质从王者也故去就之间得以从容审处五
 虽正应而初之志行正匪相凌逼也求为婚媾以共
 济时艰耳二有中正之德故高不字之贞久而乃合
 如其不可终当不字如其宜字何待十年盖十年者
 数过时可之期程子谓字于五不苟合于初但匪寇
 婚媾四字相连传曰乘刚指初也则字亦字于求婚
 媾者矣坎为寇而在外屯之时寇亦多矣初之居贞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49-0013a.png
 与二同体匪寇也又易中凡言女言妇只以一阴爻
 言言婚媾只以阴阳二爻或相比或相应言非拘于
 男女之卦象也十年乃字朱子引耿氏说以字为许
 嫁笄而字与婚媾合毛际可极诋之谓为字育不知
 人固有嫁而不字者未有不嫁而字者未可以嫁而
 不字为贞也阴阳相偶其常也非终不字当屯之时
 不肯苟合迟之十年之久乃反其常班列则非一马
 震坎马也互坤亦马也四马则行三马则虽班列而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49-0013b.png
 难行如者形容之辞亦全卦之象以二四上三爻有
 其义故取其象六三当屯之时逼近于险尤不宜有
 往而才弱志刚不中不正上无应而妄动如即鹿者
 无虞人为之导引惟陷入于林中耳传曰以从禽也
 以其贪而逐利也当屯之时人之希冀非分者多矣
 惟君子为能审几常人则利令智昏矣周礼以禽概
 兽易凡言禽皆坎象鹿亦禽也离为网罟卦有大离
 之象卦之诸爻皆与阳为比应惟六三承乘皆阴互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49-0013c.png
 坤迷而失道又互艮为山震木亦林中之象艮止震
 动三在动静之间几也又震为震悔临之六三豫之
 上六或震或互震皆有震悔之意当屯之时有济天
 下之志者无不延揽英雄良臣亦择主而仕九五虽
 在上而处险陷初九得民于下有勃兴之势四比五
 而应初若其屈已求贤往而有合泽被生民此亦士
 君子得志行道之时也易凡言婚媾以爻之阴阳而
 言阳求于阴故初求而四往也卦虽以自内之外为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49-0013d.png
 往然据初之求者而言故以四为往为明故传曰求
 而往初为卦主得民于下彖曰勿用有攸往爻曰居
 贞无反往而应四也管仲事桓公孔子称其仁百里
 奚去虞之秦孟子称其智卦贵于知时也坎在下为
 水在上为云为雨膏坎象也九五一阳陷于二阴之
 中非无膏也阳气陷于内而不能发散于外故曰屯
 膏人君驭世之大权恩威也当屯之时恩威之权已
 去惟宜正之以渐若不度德量力欲骤有更张以振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49-0014a.png
 积弱之势谗人徼倖倾险邀功徒激祸端不亦凶乎
 物不能两大下之一阳兴则上之一阳消势之极重
 不可反而圣人之心未遽已也故著小贞之义其实
 不能大贞何由出险故于上爻言屯之穷上之乘马
 班如思恋故主呼天而无可如何此亦忠臣义士致
 命遂志之秋也传曰何可长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坎
 为血卦又离之反闭目而泣三阴下垂涟如之象处
 屯之终同为坎陷不能去不忍去有乘马班如之象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49-0014b.png
 世运如此凶可知矣故不言凶也以屯之六爻言之
 初济屯者也五屯之位也六屯之穷也于二曰贞于
 三言几于四言明贞而不妄合几而不妄求明而不
 昧于所往处屯之道尽矣此圣人示人观象玩词之
 要也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水气蒸而为云云雷混合故不言上下阴阳之气郁
 结不舒势将散而为雨君子解天下之纷难运筹谋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49-0014c.png
 略往复绸缪如理乱丝而使之就绪云雷之郁结将
 化而为膏泽之霈也

蒙亨匪 蒙山下有险 初六发蒙利 利用刑人以
我求童 险而止蒙蒙 用刑人用说 正法也子克
蒙童蒙 亨以亨行时 桎梏以往吝 家刚柔接也
求我初 中也匪我求  九二包蒙 勿用取女行
筮告再 童蒙童蒙求 吉纳妇吉子 不顺也困蒙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49-0014d.png
三渎渎 我志应(叶雍)也 克家 六三 之吝独远实
则不告 初筮告以刚 勿用取女见 (叶慎)也童蒙之
利贞  中也再三渎 金夫不有躬 吉顺以巽也
渎则不告渎 无攸利 六 利用禦寇上蒙也蒙以养 四困蒙吝  下顺也正圣功也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
不利为寇利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49-0015a.png
禦寇
 山下有险险而止以卦象卦德言也凡人行乎周道
 则途明行乎山蹊之间则昧于所之故为蒙也蹇险
 在外为见险而止蒙险在内则入于险而不能行必
 问途于已经也而即此蒙之六爻以言治蒙之道则
 又有亨之理九二以刚中之德为治蒙之主彖词指
 治蒙者而言我即九二也如屯之初九为济屯之主
 故传皆为初而发传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不亨故蒙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49-0015b.png
 教者以亨蒙之道行时中之教当其可之谓时故亨
 也亦为治蒙者言也皆指二也朱子以蒙者治蒙者
 两意兼举占法随人彖之本意只一气说下蒙者之
 宜求而不宜渎亦于言外及之矣夫性者非我之所
 得私故立必俱立成不独成然礼有来学不闻往教
 今二以刚中为主于内而五自外虚中以应之是求
 我而与我之志应而中道得行也蒙者之求明如疑
 者之决筮筮以诚感而后应二既有刚中之德则必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49-0015c.png
 待其诚心而后应之谓之初筮者童蒙志之专一犹
 初筮之诚意感孚初之用刑人三之勿用四之困蒙
 上之击蒙皆再三之渎也非终弃之而不教不能如
 五之志应能继其志而有起予之乐也渎字承上说
 作一读不必另作告者之渎蒙既已告矣而犹渎是
 其蒙依然所以不告也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谓
 以亨行时中也如是则蒙亨蒙亨即治蒙者之亨也
 以刚中表九二之为蒙主也利贞利以正养之也蒙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49-0015d.png
 之天性纯全止而未发如山泉之源清而静以中正
 养之使不失其赤子之心作圣之功也横渠曰自幼
 子常视母诳以上便是教以圣人事程子曰洒扫应
 对上便可到圣人事理无有二也
 文王彖词以童蒙为蒙指六五也周公又分各爻言
 之卦之初爻于位为最下于事为方始下民之愚治
 蒙之始也已蒙矣欲开发之非用严则人玩传所谓
 正法非必逞其刑威也示以法之不可犯而已桎梏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49-0016a.png
 非必桎梏之也束以规矩准绳之不可易而已易虚
 象也说桎梏以往则荡然无所忌惮矣治人不治以
 宽失之吝道也圣人立教以身先之以宽敷之未有
 先之以刑者此为蒙言也卦象为止其险互震为刑
 威坎为桎梏九二有刚中之德阳明阴暗群阴之所
 归附以斯道觉斯民有教无类天下所以无弃人也
 包蒙如包荒之包以九二一阳爻对众阴爻而言也
 圣人虽乐育为怀而人之才知不齐惟五之虚中能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49-0016b.png
 与九二之志相应声应气求如琴瑟之和鸣此纳妇
 之吉以二五相应言也阴阳之义取象于夫妇阳明
 阴暗暗者求明敷教而得英才如治家而得妇顺皆
 可不孤矣子克家即承上二句言夫此包蒙纳妇之
 吉于治家之道为更宜盖他人之蒙或发之或击之
 甚则斥绝之惟家人之蒙未可过严以伤恩义故惟
 一切包含从容调剂以俟其自化卦互震为长子刚
 而得中则闺门雍睦上下赖之矣传曰刚柔接也言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49-0016c.png
 刚柔之情相交接也泰之三曰天地际也解与坎皆
 曰刚柔际坎蒙皆互解然曰际犹遇也接则情相洽
 矣九二为治蒙之主虽曰包蒙又非无所分别也六
 三正应在上而昵比于二不中不正此倾险之小人
 利欲薰心昏蒙已甚如女之失身而不顾也咸之彖
 曰取女吉以其感之专也若三则二三而不可测矣
 取是人而教之不惟臭味之差池方圆枘凿之不相
 入而见利忘义将无所不至如邢七之于伊川胡纮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49-0016d.png
 之于考亭是也上九处无位之地九二阳刚刚中为
 乾爻阳贵阴贱故曰金夫二于本爻为蒙主自六三
 而言则应外比内如屯初为居贞豫四为由豫自二
 五而言皆为乘刚只以本爻而论不以为嫌所谓不
 可为典要易中如此者甚多屯蒙反对六二六三皆
 比下应上屯得中得正遂高不字之贞蒙不中不正
 遂有失身之丑易于刚柔之爻多取婚媾夫妇之象
 盖君臣朋友之间二心之臣子见利忘义之鄙夫皆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49-0017a.png
 在斥绝之伦矣是二三两爻皆言蒙也未有诸爻皆
 言蒙二首言包蒙忽言纳妇三又言取女如是其支
 离不蒙也且不独此也凡卦爻皆当作如是解传曰
 行不顺谓其拂乎常理也人性皆善惟囿于习俗则
 迷而不反六四以阴柔之质处重阴之地居群阴之
 中未奉教于君子所习见习闻者无非庸鄙陋劣反
 足以蔽锢其心思卦之群阴或比于阳或应乎阳而
 惟四不相比亦不相应传故曰独远实也阳实阴虚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49-0017b.png
 四不近二虚而无所得也然则父兄之于子弟不令
 其出门有功求贤师友之益是弃之也若夫赋质昏
 庸困而不学见圣而不克由圣亦近而远矣艮为小
 子童蒙之象然易虚象也非果童之蒙也凡人之质
 性醇笃向道专一者皆是也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
 之心颜子之愚非愚也如童蒙之天真未漓故曰童
 蒙下应九二则与教者相说以解彖所谓志应也传
 曰顺以巽巽入也顺从乎循循之善诱而言之易入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49-0017c.png
 也上九亢阳独在卦外此梗化之顽民蒙之极而为
 寇者也不但刑之而且宜击之以治蒙而言阳刚在
 上亦击蒙之象圣人之于颛蒙初则发之中则包容
 之至于终不可化诲则击之而已然穷治之太过是
 彼固寇而我之戕贼无已亦为寇也彼险而在下或
 负固不服或挺而走险为患滋大君子之治小人服
 而舍之诗云薄伐书欲并生以人治人改而止也张
 汤杜周秦皇汉武皆为寇者也上九过刚虑其猛也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49-0017d.png
 故戒之坎为盗寇之象传曰上下顺也凡卦之上爻
 多举全卦以取象上止下险而中互坤顺自下而言
 为险而止不利为寇也自上而言为止其险利禦寇
 也观周公爻辞盖尽乎天下之蒙而处之各当所谓
 曲成而不遗也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源泉有本流而不息君子以之果行而无间童蒙天
 真未漓如泉之清君子养之以正保其良知良能以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49-0018a.png
 育其德

需有孚 需须也险在 初九需于郊 需于郊不犯
光亨贞 前也刚健而 利用恒无咎 难行(杭)也利
吉利涉 不陷其义不  九二需于 用恒无咎未
大川  困穷矣需有 沙小有言终 失常也需于
孚光亨贞吉 吉 九三需 沙衍在中也位乎天位以 于泥致寇至 虽小有言以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49-0018b.png
正中也利涉  六四需于 吉终也需于大川往有功 血出自穴  泥灾在外也也 九五需于酒 自我致寇敬
食贞吉上慎不败也需
六入于穴有于血顺以听
不速之客三(平声)也酒食贞
人来敬之终吉以中正(征)
吉也不速之客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49-0018c.png
来敬之终吉
虽不当位未
大失也
 需之为卦圣人示人以义命自安之学也夫人之所
 以不能需者躁进也其所以于沙于泥于血明知有
 险而冒进犯难而不知止者其亦必有所为矣夫坎
 之在外也传以为险而爻以为穴险则陷也穴则所
 安也相反者也不知天下至险之中有穴焉人以为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49-0018d.png
 穴而不知其险是以争入焉而不需也所以陷也夫
 子以刚健而不陷释之夫刚健则勇于进而易陷乃
 曰不陷何也盖天下惟阴柔者动于欲而易陷刚健
 则不屈于物欲而以刚制之不轻于进所以不陷也
 以二卦之象言则坎为险在前以处需之道言则坎
 之阳刚为中实传曰位乎天位是以坎中之一阳为
 有孚为正中也凡人所以不能需者妄也有妄念则
 妄动有孚则诚信中存以义命自安刚而正中无畔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49-0019a.png
 援歆羡之私物不得而蔽之亦不得而累之此中光
 明磊落无入而不自得不亦光而且亨乎或曰光亦
 元字之误位乎天位以九五言也盖其所处者高明
 峻绝与天为徒矣凡言贞吉有贞而始吉者此则贞
 而且吉利涉大川传以往有功释之盖需非不往也
 需而往则健而不陷矣以涉大川言尤贵于需也馀
 见要略
 卦以险在前为需郊沙泥血皆以渐近乎险而言郊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49-0019b.png
 最远于险初以阳处阳虑其躁也则曰利用恒二虽
 小有言以刚中而不遽进故得终吉三不中而冒进
 污秽之区寇所据也贪而近之故足以致寇四柔而
 得正故知难而退血非见伤所处险地耳上六为穴
 则四有在穴外之象乾为郊近水有沙坎为沟渎为
 盗为血卦有其象初之传曰未失常无恒则失常矣
 二曰衍在中盖虽近险而胸中绰然宽裕徘徊而不
 遽进也三曰自我致寇言其轻进也敬慎不败所以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49-0019c.png
 戒也四曰顺以听以出自穴而言触险而知惧穴人
 所安也出而不与之争安于命者也四之柔而得正
 也九五之阳刚中正所谓有孚光亨贞吉也人之有
 所需不能遽如其愿也往往焦劳急迫饮食居处皆
 不得所安五之中正无将迎无意必安其日用饮食
 之常自适其适而已坎之维心亨也需有饮食之道
 故曰酒食穴所安也程子之言是也需之终故不言
 需而言入需之久而得所安也小过五六公弋取彼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49-0019d.png
 在穴是穴为栖息之所便安之地人之所欲也若据
 之而专己自肆安能终得所安乎三人下之三阳也
 上与三应阳性上进而急亦若需之久故不待速牵
 连而来客虽不速亦非无因凡客之突如其来者多
 讶之而三阳之刚非阴柔所能胜故敬之终吉九五
 当位其需也终当有为上无位入于穴则退处于隐
 僻之处而已无位之人易见欺凌敬则不大失易所
 为设卦以尽情伪也坎为隐伏故曰穴卦言需非陷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49-0020a.png
 于险也故彖言亨吉爻言无咎言贞吉言终吉此卦
 义也若如坎之入于坎窞则其辞必危安得终吉乎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能为雨必待阴阳之和无所为也凡人于时之当
 需或欲速躁进而不安饮食宴乐安之也不然则君
 子之志荒矣

讼有孚 讼上刚下险 初六不永所 不永所事讼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49-0020b.png
窒惕中 险而健讼讼 事小有言终 不可长也虽
吉终凶 有孚窒惕中 吉 九二不 小有言其辩
利见大 吉刚来而得 克讼归而逋 明(忙)也不克
人不利 中(叶征)也终凶 其邑人三百 讼归逋窜也
涉大川 讼不可成也 户无青 六 自下讼上患
利见大人尚 三食旧德贞 至掇(叶近断)也中正(征)也不 厉终吉或从 食旧德从上利涉大川入 王事无成  吉也复即命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49-0020c.png
于渊也   九四不克讼 渝安贞不失
复即命渝安也讼元吉以
贞吉九五中正(征)也以
讼元吉上讼受服亦不
九或锡之鞶足敬(居卿叶)
带终朝三褫

 险而健卦德也以二体言一险一健两相遇未有不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49-0020d.png
 讼者也以一卦而言内阴险而外刚狠亦好讼者也
 故名之曰讼所谓设卦以尽情伪也有孚讼之本也
 若无孚信而徒逞其虚诞之词是诪张为幻奸民之
 尤其能免于刑戮乎惟有孚在我之理实可以自信
 而后可讼以求伸然即我之理直亦宜窒其忿激之
 念存警惕之心寅畏周慎平心和气为之辩理以听
 上之申断若以理直而忿争或触在上之怒或生意
 外之患皆足以败事中吉者得其情理之平而止不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49-0021a.png
 可过也此处讼之道也夫子以刚来而得中释之盖
 论成卦之义则坎为险论处讼之道则中实为有孚
 需阳在上则位乎天位为光亨坎阳在下陷于阴为
 窒坎为加忧为惕九二为得中终凶以上之已亢也
 利见大人以九五之中正也不利涉大川以实乘险
 健而陷也讼而行险以侥倖自败之术也卦皆有其
 象故系之词夫圣人所以为讼计者如此乎反复详
 尽也夫子于发传又发明作事谋始之义人未有卜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49-0021b.png
 讼而即遇讼者也苟有观象玩词之功则不必卜而
 于讼也吉矣且可以无讼矣刚来已见易论
 初才弱位卑不好讼者也处讼之时不能无讼而不
 敢终讼凡好讼者或贪利或刚狠其始不慎遂牵连
 而不可解经年累月失业耗财后虽欲已而不可得
 传故曰讼不可长也所以谨始也至于讼则自不能
 无是非争辩然初不好讼而比二应四或即平于乡
 里或见直于有司其辩易明是以终吉也九二与九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49-0021c.png
 五相值以刚敌刚当讼之时为讼上之象上下天下
 之名分也而或干之罪之大者宜其不克也归而窜
 伏于其邑盖亦自知其罪之不可逭矣然负讼上之
 罪而逋逋而免非法也盖犹有后患之随至焉凡人
 之好讼者未有不丧其所有者也况讼上乎其邑人
 三百户非寡约自守也盖讼上而受削夺之祸所馀
 者仅此是自干罪也传故曰患至掇也若其罔有悛
 心不至尽丧其邑不止以其刚而居柔与四之不克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49-0021d.png
 讼复即命同其归而逋必能悔悟不敢终讼以抗其
 上故曰无青周礼有削邑之罚所谓夺以驭其贫也
 坎本坤体又为隐伏一阳自外来处其中有逋窜之
 象大有之三言公则二亦卿大夫之有采邑者坤为
 邑其数十井地之法以里为率𤱔以百计皆坤之数
 大田之诗倬彼甫田岁取十千王制方十里者为田
 九万𤱔以田计户为九百户坤又为虚邑阳实阴虚
 今曰三百户盖削三分之二而馀一存一阳于二阴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49-0022a.png
 之中是于坤数之中而得三百户也王嗣辅之说传
 义因之诸家或谓既窜则不株累其邑人因文解义
 虽若可通然不得卦之情与象之意则何以必言其
 邑人而且曰三百户是词为赘设矣且逋而无患传
 何以云患至又爻为敌刚故传有自下讼上之解其
 馀诸爻当各以其位而言解者拘泥遂谓初与四讼
 二与五讼三与上讼是天下无不讼上之民而无等
 夷之讼矣六三柔不好讼食旧德德犹泽也坎之中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49-0022b.png
 实于需于困皆为酒食于井为寒泉于节为甘泉源
 深流远三据其上如公卿之苗裔守其先世之井疆
 馀泽安分自餋于物无争而乘承皆刚时见侵凌贞
 而亦厉盖不讼人而为人所讼者然柔而不争正如
 温饱之家畏威寡罪听从上命不敢深较故终吉贞
 厉终吉各自为句爻辞如此者多不必以贞厉二字
 分属上下传曰从上吉与上应也敌刚者有患则应
 上者言矣或从王事二句坤爻辞重出九四位高刚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49-0022c.png
 而不中亦好讼者也居上凌下于义弗克以刚居柔
 亦不敢终讼又密比于九五中正之大人则亦不能
 自逞故始讼而仍顺命但既刚而不中乾体又健则
 其即命也亦迫于不得已强制于一时而其刚愎倔
 强之心终不能自克故又为之戒曰宜变易其好讼
 之初心化其险狠之故智而以义制之以安其素分
 又贞固守之不易勿惑于人言而致后悔如是则吉
 矣甚矣忿之难惩而圣人之劝戒深也讼获吉幸矣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49-0022d.png
 未可以言元吉也九五位尊听讼者也有阳刚中正
 之德公与明兼之淑问如皋陶吉孰大焉周礼有诸
 侯卿大夫之讼上九在上而讼以讼受服讼之大者
 或者未定之词刚而终讼无论不克即或克而受服
 其辱更甚指顾失之甚言讼之不可终也夫命服者
 所以彰有德故可敬以讼受服尚足敬乎传以服释
 鞶带乾为衣为圆离有文明之象在腰腹之间带之
 华美者也故困亦言赤绂鞶带虽贵重之物而临险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49-0023a.png
 陷陨堕不远矣故有终朝三禠之象上爻统全卦而
 取象也三一阳爻之数易于讼之一事彖之词繁而
 不杀爻已尽乎讼之情状初下民之讼二犯上之讼
 三外侮之讼四凌下之讼上在位之讼爻于初则示
 之以讼不可永也二则戒之以上不可犯也三则示
 之以守旧之宜也四则示之以上命之不可违也上
 则戒之以讼不可终也谆谆戒谕无有师保如临父
 母吉凶同患之意千百世犹将见之而讼之情伪无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49-0023b.png
 不曲尽作易者其知盗乎传所以叹也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左旋水东注原不相合所以讼也盖其始之不慎
 也君子谋之于始所以绝其源也

师贞丈 师众也贞正 初六师出以 师出以律失
人吉无 也能以众正 律否臧凶  律凶也在师
咎   可以王矣刚 九二在师中 中吉承天宠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49-0023c.png
中而应行险 吉无咎王三 (冲)也王三锡而顺以此毒 锡命 六三 命怀万邦也天下而民从 师或舆尸凶 师或舆尸大之吉又何咎  六四师左 无功也左次矣 次无咎 六 无咎未失常
五田有禽利也长子帅师
执言无咎长以中行也弟
子帅师弟子子舆尸使不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49-0023d.png
舆尸贞凶当也大君有
上六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必
小人勿用乱邦也
 以一阳统众阴于上为君之象以一阳统众阴于内
 为师之象地中有水井地也古以田赋出兵车亦师
 之象师所以征不服必己之正然后能正人之不正
 不正则为贪为忿为骄为黩武其凶可知故莫要于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49-0024a.png
 贞三军之命悬于将军之手则任将要矣新进者轻
 而寡谋非如尚父之鹰扬方叔之壮猷安能胜任师
 行不无杀戮吊民伐罪则无咎不然虽吉而其咎大
 矣只此数字而千古行师之道尽矣传曰以众正众
 不可恃也以之以正则王者之师矣刚中而应以九
 二言所谓丈人也刚则威克爱中则宽济猛五应之
 则任之专群阴应之则服者众行险而顺以卦德言
 如汤武之师东征西怨南征北怨虽不无诛戮而民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49-0024b.png
 从之矣吉又何咎乎九二为卦主彖皆为九二发也
 然反之则如诸爻之凶故彖包爻义诸卦皆然
 初六师之始出也师出以律程子兼兴师行师两义
 言为尽师以义动而有纪律则吉反是则凶于其出
 师之始观之不待两军相接而后胜负可决也卦之
 初上有只以其事言者初师之始上师之终又多就
 全卦以取象有行险而顺之象又有众陷于险之象
 惟视乎以律不以律而已人主之兴师命将与将之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49-0024c.png
 行军皆在乎慎之于其始也九二一阳处群阴之中
 军帅之象阳刚中正知勇全而恩威并济彖之吉而
 无咎皆兼之矣处内卦之中亦运筹帏幄之象传曰
 承天宠也五为天位二上应六五君宠之为将克胜
 其任行师而吉也王三锡命五下应于二于其有功
 不待行赏之时于其师中即有锡命之荣也传以怀
 万邦释之明其所以锡命之故征不庭而万国享王
 厥功大矣卦之所谓王与大君即指六五王不在师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49-0024d.png
 中无其象有其位虽不中制恩威之命自天子出将
 将者也且大有之尊位临之大君离之王六五之为
 君者多矣六三师或舆尸程传训众主为合盖此爻
 又须与六五参看弟子舆尸与长子帅师对言非任
 弟子何以致凶且辞皆豫戒若以舆尸为败绩则凶
 字为复矣自古行师凡大将之在军中偏裨皆其统
 属无有敢违其节制者六三一爻与二同处内卦而
 踞其上复密比之盖出于人君之所使如后世监军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49-0025a.png
 观军容使之类所以能掣其肘观于六五之弟子舆
 尸而传曰使不当也则知弟子其所亲匿之人出于
 君之所使即六三也然其才柔而志刚才柔则不胜
 军旅之任志刚则自用以不中不正之人而逞其意
 见参谋帏幄一国三公不败何待此其义也所以凶
 也凡行师兵权不一者往往致败师任丈人则吉矣
 舆尸者意外也卦有是象故或之疑之也讶之也四
 以柔处柔为得位坤体又顺故左次无咎右为先左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49-0025b.png
 为后乾为先坤为后左次非奔北也非退缩也盖持
 重而不敢轻进所以无咎行师之道与其冒进而丧
 师母宁详审而后发六五君位总六师而将将者也
 易凡言田皆田猎以田为田中盖沿王氏之误恒九
 四言无禽此言有禽言田而当有获也柔而得中非
 恃强以凌人师直为壮可以有功如田而有获奉辞
 伐罪师出有名利执言也然必得其人而任之专乃
 可成功二五相应长子已帅师若又用弟子舆尸师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49-0025c.png
 虽贞亦凶盖用长子而以弟子牵制之鲜有不败者
 任长子者君任弟子者亦君也六五阴柔故戒之卦
 凡坤震或互坤震多言田言行师征伐车马震动之
 象又卦凡言禽皆坎象一阳为身二阴附之为足言
 或作之又诗有执讯或遗偏旁也上六师之终饮至
 凯旋论功行赏之时功大者剖符分封功小者食邑
 承家无功者不得冒滥故曰以正功也小人勿用非
 即有功之臣也亦非封之而不用也夫古之将帅即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49-0025d.png
 命卿也其简任之久矣小人之不可用长国家者之
 至戒何为于师言之又于师之终言之盖此小人即
 舆尸之弟子也不惟行师之时不可用即论功之时
 亦不可用此等小人善于忌人之功如东汉之诸常
 侍是也若听其言则轻重倒置且贼害忠良功臣解
 体若使之冒功倖进则为害更不可言传曰必乱邦
 也其为天下后世虑至深远矣五为君位而命在卦
 终坤为开国互震为长子为承家阴陷阳小人用事之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49-0026a.png
 象师之一卦始之出师终之振旅君之任将将之行
 军莫不详尽盖行师之龟鉴而戎行之韬略也彖爻
 之吉皆以九二言卦象阴多阳陷兵凶战危故爻屡
 戒其凶圣人之情见乎辞矣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比皆言井地有沟洫浍川而水有所容旱潦有备
 有非地而民有里居各有以为养矣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49-0026b.png
比吉原 比吉也比辅 初六有孚比 比之初六有
筮元永 也下顺从也 之无咎有孚 他吉也比之
贞无咎 原筮元永贞 盈缶终来有 自内不自失
不宁方 无咎以刚中 他吉 六二 也比之匪人
来后夫 也不宁方来 比之自内贞 不亦伤乎外
凶   上下应(雍)也 吉 六三比 比于贤以从
后夫凶其道 之匪人 六 上(叶常)也显比穷也四外比之贞 之吉位正中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49-0026c.png
吉九五显也舍逆取顺
比王用三驱失前禽(叶常)
失前禽邑人邑人不诫上
不诫吉上使中也比之
六比之无首无首无所终
凶也
 九五一阳得位为上下五阴之所亲比故曰比原初
 也孔成子筮立君亦以初筮为解五为比主比吉为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49-0026d.png
 所比者固吉比之者亦吉也原筮元永贞无咎言比
 之所以吉也凡比人者未有不审所从者也如筮焉
 元大也人之才德出众足以长人者元也九五以一
 阳首出于群阴之中有刚中之德位乎天位人谁不
 依归之卦惟一阳舍比无可比者不待再计而决也
 若于初所审度见为元者而比之且专一永久贞固
 而不二如是不特吉而且无咎也如高光之时群雄
 僭窃识者知帝王之自有真故能垂名竹帛图画丹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49-0027a.png
 青且又不特我之以为宜从也凡天下之不宁者方
 来而后焉者且凶也阴若无阳为之主未有能宁者
 也上下应殊方异域之君长莫不率从非但下顺从
 也以阴阳之爻言阴从阳也后夫凶以爻位言上六
 处卦外又险之终有负固之象后夫如云不来者耳
 圣人于人之悔过自新者未有不容纳者也必不以
 其后也而拒绝之人之来也听之不来也听之非必
 兼并之也然圣人应天顺人万国来同不来而自为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49-0027b.png
 雄长势必即于慆淫残虐一方亦王法之所必诛也
 如密如崇如奄是也凡人臣之昧于择主者皆后夫
 也萃与比相似萃有二阳故萃之情不专而五为萃
 主必有元永贞之德乃得悔亡虑其有未孚也故不
 言筮而直言元永贞若比惟一阳正而且中已有长
 人之德显比而不求比而上下自应之人之比我与
 否何假于筮故吉无咎凶皆他人筮所比之占辞是
 萃之元永贞为致萃者言也比之元永贞为筮萃者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49-0027c.png
 言也辞同而义异卦中如此者多比吉也比字衍比
 吉当在辅也之下
 五为主爻初六最远于五而其比也最先凡人于其
 初时相从之人未有不加意待之也凡人之初从于
 人者亦未有不输其诚以结主知者也故曰有孚阴
 以应阳为孚如是则无咎传曰比之初六非但举其
 爻初六二字即与自内外比显比同义盖惟其初所
 以吉也有他吉自其始而要其终也言果能即其初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49-0027d.png
 之有孚而充积之事事无欺始终不二则终有他吉
 之来耳自外而来不期然而然意外之喜也初以全
 卦取象坤为土为腹中虚有缶之象虚中信之本卦
 之中虚直通于五积诚感通有盈缶之象五献之尊
 缶在门外下也为堂上所挹注积其诚以供上之任
 使也比者亲厚之意况比之自内乎如椒房肺腑之
 亲是也则愈为亲匿而易流于洽比矣六二上应于
 五有中正之德则贞而不自失矣三不中不正承乘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49-0028a.png
 皆阴而又应上故曰比之匪人终流为小人之归矣
 不亦伤乎二应五而四比五故二内比而四外比四
 柔得正故曰贞比易邻于私九五以一阳为群阴所
 依归有阳刚中正之德开诚心布公道而人自顺从
 之非邀结也其以禽取象与师同天子之田不合围
 前一面不合入者往后出者向前入者从人而顺出
 者背人而逆王者至公无私人之从者抚之不从者
 不强如田之于禽顺而入者取之逆而出者舍之也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49-0028b.png
 此言其远者也若其附近之邑人见上之人有中正
 之德亦皆被无偏无陂之化而协于中不待告诫而
 自顺之是其比上也不但革面且革心矣武王所谓
 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比之至也传故曰上使中也坤
 为邑为众为顺师禽在前比禽在后有其象上六独
 在卦外反乘乎五是不比于五而亦欲为人所比者
 所谓后夫也然以阴柔居上无无之德不足以长人
 如此人而比之其后必有载胥及溺之患岂能有好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49-0028c.png
 结局乎故爻言无首而传以无终释之所以凶也彖
 之后夫凶为上六言也以其不比于五也比之无首
 为比后夫者言也阴比于阳阳为首凡比人者皆阴
 也以阴比阴为无首比之者无终为所比者亦无终
 同归于凶而已爻惟九五为比主为人所比者故曰
 显比馀五爻比人者也故皆曰比之萃之上从五说
 体也比之上为后夫险体也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49-0028d.png
 井地区分邱甸同成先王以封建方伯连帅大小相
 维而诸侯亲睦矣

小畜亨 小畜柔得位 初九复自道 复自道其义
密云不 而上下应之 何其咎吉  吉也牵复在
雨自我 曰小畜健而 九二牵复吉 中亦不自失
西郊  巽刚中而志  九三舆说 也夫妻反目
行乃亨(火刚叶) 辐夫妻反目 不能正室也
卷一 第 54a 页 WYG0049-0029a.png
密云不雨尚  六四有孚 有孚惕出上往也自我西 血去惕出无 合志也有孚郊施未行(杭) 咎 九五有 挛如不独富也 孚挛如富以 (叶废)也既雨既
其邻上九处德积载也
既雨既处尚君子征凶有
德载妇贞厉所疑(鱼记叶)
月几望君子
卷一 第 54b 页 WYG0049-0029b.png
征凶
 畜止也乾在下健而上进巽在上以巽顺畜止之如
 畜君之畜六四以柔居柔为得位阴为小阳为大艮
 刚卦止体以刚畜刚故曰大畜巽柔卦顺体以柔畜
 刚故曰小畜此名卦之义也健而不巽则不能入刚
 而不中则与物多忤志岂得行健而巽刚而得中如
 是则志得行畜之久而必亨矣小畜尚柔刚健以卦
 德爻位言然爻辞曰复自道则畜之者为以道非刚
卷一 第 55a 页 WYG0049-0029c.png
 健则顺从矣四之志行正也但健而巽刚而得中耳
 以卦之才要其终而言则有必亨之理而有不然者
 时不同也盖阴阳二气之交感必阳气下降而后阴
 气上升阴气上升则阳复降而为雨东为阳方西为
 阴方云皆乘风而升自东方则阳气挟阴而上故阴
 阳和而雨自西方则阴气徒升而不雨又泰之三阴
 则天地交小畜一阴则不能畜阳阳气上升而散不
 能降而为雨拟之人事人主虚心求贤然后贤才登
卷一 第 55b 页 WYG0049-0029d.png
 进諌行言听膏泽乃下于民若不量可而进未信而
 諌安能感通而有膏泽之施乎易之兴也其于中古
 乎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如此卦是也自我二字文
 王盖自叹其诚意之未孚不能使其君之一悟而一
 改也夫子释之曰密云不雨尚往也凡将雨之时多
 燥热阳气之下坠也今云虽密而尚往则畜之未盛
 故阳气散而不雨也自我西郊则阴唱而阳不和雨
 之施未行也阴云之密布太虚者山泽之气故曰山
卷一 第 56a 页 WYG0049-0030a.png
 泽通气屯之坎为云需之坎为云此卦互兑亦为云
 一阴得位而上下应之为密云之象巽为风互兑为
 西乾为郊风起自西方而云亦升自西郊也
 初九阳刚锐进者也而上应于四为所畜而不进故
 曰复四柔而得正以巽顺之道畜止乾健而初以阳
 刚得正亦能以道自制而即乎义理之安此不自用
 而舍己从人自胜之为强也又何咎乎九二刚中亦
 能安于所畜又与初同体若牵连而复不致自失其
卷一 第 56b 页 WYG0049-0030b.png
 中也三不中正近比于四勇于进而不顾其安者也
 而四不强制但以柔顺畜之如说舆之辐使自不得
 行至于反目相争而不合则畜之难矣乾为大车为
 轮辐宜作輹车中伏兔衔轴运转行则驾之止则说
 之阴爻中虚如輹空悬故曰说四为畜主故主四而
 言夫妻爻之阴阳也互离为目巽多白眼互兑亦仰
 巽若两人之反目三之躁进不安于畜反目而争然
 而非四之罪也三不中而四正身不行道不行于妻
卷一 第 57a 页 WYG0049-0030c.png
 子三之谓矣传故曰不能正室也夫妻亦虚象传就
 而释之以明咎之在三耳六四以巽顺之道止阳之
 刚健者也以阴畜阳危道也正言谠论未必相从惟
 积诚感之从容讽谕婉而善入庶可转移不致见伤
 所忧者可释而已亦可告无咎矣所谓畜君者何尤
 也四居大臣之位上承九五四正而五中传故曰上
 合志也互离下伏坎坎为血卦离为乾卦故曰血去
 互兑为说故曰惕出五为君位阳刚中正故乐有四
卷一 第 57b 页 WYG0049-0030d.png
 之弼违不惟有孚而且挛如交孚而无间也富以其
 噒忘其势分之隆尊德乐义愈有以奖臣子之忠顺
 上卦以巽顺畜下卦之刚健似不应反上畜九五然
 传曰上下应爻辞则多本卦名如履则六爻皆履临
 则六爻皆临遁则六爻皆遁此卦又以六四为主爻
 传之上合志已有明文矣故诸爻皆本六四而言其
 位不同故畜之有难易畜又为畜聚巽为近利市故
 曰富上九畜极而通不雨者雨矣尚往者处矣夫以
卷一 第 58a 页 WYG0049-0031a.png
 柔顺畜阳之刚健此非知力之所能也惟尚德者能
 任之也所谓德至公而无私至诚而无妄方能承载
 而畜之也然以阴而畜阳此危道也虽正亦厉况既
 雨既处则是畜道已成虽以伊周之圣任则阿衡亲
 则叔父或惊心于宠利或慨想乎明农而况馀人乎
 若忘乎盛满之戒遂侵威福之权则阴之盛必疑于
 阳祸患将至君子于此时而往是昧于盈虚消息之
 常必贾祸矣此古之明哲之士畏名势而远引也故
卷一 第 58b 页 WYG0049-0031b.png
 曰有所疑也博陆江陵终身秉政卒遗身后之祸皆
 不明于此爻之义者也一阴不能畜众阳至于上九
 则畜之极阴入于阳得阴阳之和故曰既雨互兑也
 小畜互中孚中孚互归妹故此三卦言月几望而小
 畜凶归妹吉中孚无咎何也盖月有盈亏日无盈亏
 象悬乎日而义规乎月此卦与中孚皆互离有日丽
 中天之象卦位坎离相对月自下望之不退让则为
 日所蚀小畜上九亢而不正征则凶矣中孚得正惟
卷一 第 59a 页 WYG0049-0031c.png
 绝类而比上乃得无咎善补过者也归妹见坎互既
 济月借日光有交光之象故吉辞同而义异也巽阴
 卦为妇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巽风披拂烟云变化星日光华君子和顺积中英华
 发外自有威仪文辞之美

履虎尾 履柔履刚也 初九素履往 素履之往独
卷一 第 59b 页 WYG0049-0031d.png
不咥人 说而应乎乾 无咎 九二 行愿也幽人
亨   是以履虎尾 履道坦坦幽 贞吉中不自
不咥人亨刚 人贞吉 六 乱也眇能视中正履帝位 三眇能视跛 不足以有明而不疚光明 能履履虎尾 也跛能履不也 咥人凶武人 足以与行也
为于大君咥人之凶位
九四履虎尾不当也武人
卷一 第 60a 页 WYG0049-0032a.png
愬愬终吉为于大君志
九五夬履贞刚也愬愬终
厉上九视吉志行也夬
履考祥其旋履贞厉位正
元吉当也元吉在
上大有庆也
  文王名卦之义以象而言古人之履前后皆护其
  足卦有履象故曰象犹乎鼎井也柔履刚以二体
卷一 第 60b 页 WYG0049-0032b.png
  言大传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而忧危之词至履
  虎尾而极然以和说履之虽刚猛如虎亦不至咥
  人则世无不可历之险矣夫易以阳为君子阳刚
  者君子之道而以柔应刚徒免于祸何也曰所谓
  阳刚者以其不屈于物欲故君子以自胜为强未
  有以暴虎冯河为刚者也夫所履者虎也有未可
  以常理论者孔子之于阳虎桓魋是也文王当纣
  之时亦内文明而外柔顺刚中正以九五而言以
卷一 第 61a 页 WYG0049-0032c.png
 二体言之天至高泽至卑尊卑之分也有君臣之
 象焉故传又发此义大象亦以辨上下而言亦如
 他卦之推说时义也九五阳刚中正德之至善者
 也以此履至尊之位下皆说而应之又何疚焉此
 所以立千古为君之极也乾之刚健为龙亦为虎
 必以艮为虎而言兑错艮反谬解卦义此来氏之
 妄也
 履行也故爻皆以行为义素如素位而行之素处下
卷一 第 61b 页 WYG0049-0032d.png
 位卑率其现在所居之位而行不躁进不僭越如是
 则虽遇刚狠之人而亦不遭其忌刻又何咎乎初刚
 而得正也夫人之所以失其素履者随俗波靡焉耳
 故传以独行愿也释之九二刚而得中盖其胸中广
 大宽平无偏陂反侧之私如履乎周道之坦夷无入
 而不自得其气象最为可味其曰幽人二在下卦萧
 然物外不撄世患贞而吉也传曰中不自乱盖由迹
 以推其心也六三之义至为难明盖爻传一一释之
卷一 第 62a 页 WYG0049-0033a.png
 今亦惟以传释之母庸作别解也三以柔居刚才弱
 志刚如眇能视而实不足以有明跛能履而实不足
 以与行强不知以为知强不能以为能冒进犯难以
 是人而履乎危险之途徒触强暴之怒而贾祸鲜不
 及矣以一卦而论为说以应乾以一爻而论则以柔
 处刚而不中不正互巽为覆兑适当口位乾为首履
 其尾则首应有咥人之象故曰位不当然三在下卦
 之上说以应乾有从王之象以常时而论不宜犯强
卷一 第 62b 页 WYG0049-0033b.png
 暴之锋以当官而论则患有不避或虎贲之臣急君
 父之难或介胄之士奋死绥之节效命捐躯岂避咥
 人之凶而临难苟免乎爻固有兼两义者言亦非一
 端也传曰志刚以柔居刚外柔而内刚其志不屈也
 离为目在上半互在下眸子不中不正眇也互巽为
 股兑为毁折股伤则行跛也以一阴而进犯三阳说
 以犯难忘其死也离为甲胃为弋兵武人之象三志
 刚故为武人之为四以刚居柔志柔故为愬愬之行
卷一 第 63a 页 WYG0049-0033c.png
 愬愬恐惧貌不撄其锋也故终吉九五彖传以中正
 言则为履帝位而不疚爻以履之位言则五在履前
 前行蹴物多见损伤传故曰位正当也夬决也圣人
 之于事也熟思审处惟恐有失虽唐虞之廷不废吁
 咈五以刚居刚事惟独断轻于自用冯权藉势一于
 用刚则所遇无不摧陷而下以说承之故虽贞亦厉
 上九旧说皆以为履道之成以视履考祥为一句其
 旋元吉为一句今按视履与素履夬履一例为一句
卷一 第 63b 页 WYG0049-0033d.png
 考祥其旋作一句读元吉作占辞与诸卦同旋如环
 之旋转一周也视履者迟回审顾若人之行路自上
 视下择地而蹈周旋蚁封庶无失足若任意冥行鲜
 不蹶矣上九履之终慎终如始不敢疏忽考察其行
 自始至终一一周尽事理无不安祥妥协如是则所
 行完美无有缺失不亦元吉而大有庆乎不然则亦
 安能无悔吝也是视履二字甚为着力爻辞意存警
 戒非言履道之成也乾为首离在下有俯视之象
卷一 第 64a 页 WYG0049-0034a.png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传备矣上下之分之夐绝未有若天泽者如是而
 后民志可定也

泰小往 泰小往大来 初九拔茅茹 拔茅征吉志
大来吉 吉亨则是天 以其汇征吉 在外也包荒
亨   地交而万物  九二包荒 得尚于中行
通也上下交 用冯河不遐 以光大(徒盖切)
卷一 第 64b 页 WYG0049-0034b.png
而其志同也 遗朋亡得尚 也无往不复内阳而外阴 于中行 九 天地际也翩内健而外顺 三无平不陂 翩不富皆失内君子而外 无往不复艰 实也不戒以小人君子道 贞无咎勿恤 孚中心愿也长小人道消 其孚于食有 以祉元吉中也 福 六四翩 以行愿也城
翩不富以其复于隍其命
卷一 第 65a 页 WYG0049-0034c.png
邻不戒以孚乱也
六五帝乙
归妹以祉元
吉上六城
复于隍勿用
师自邑告命
贞吝
 泰之义彖传已明夫天尊地卑者形也而其气则上
卷一 第 65b 页 WYG0049-0034d.png
 升下降而始泰君尊臣卑者分也而其志则君礼臣
 忠而始交不交则否天地万物之情莫不如是矣又
 周系辞只言人事而否泰亦天地之气运天道人事
 一也故传兼言之此彖传诸卦上下往来之义所自
 仿也
 初九泰之初君子进用之时而曰拔茅者茅阴物小
 人之象上之三阴是也传曰阴外否曰柔内皆指小
 人也茅一物也在泰指君子在否又指小人者泰之
卷一 第 66a 页 WYG0049-0035a.png
 时小人在外如茅之闭塞正路者皆拔而去之除其
 根尽其汇内卦纯阳而无阴此君子可以有为之时
 故征吉夫圣世之于小人亦非必深恶而痛疾之一
 一讨而诛之锄而去之务尽其类也举一仁而不仁
 者远矣传曰志在外也即外之小人也泰之时小人
 在外则君子弹冠而相庆也昔桓帝徵魏桓乡人劝
 之行桓曰左右权豪其可去乎此物此志也九二刚
 而得中为泰之主故于此备言保泰之道包荒荒者
卷一 第 66b 页 WYG0049-0035b.png
 茅之象也小人虽在外亦皆使之各安其分各遂其
 生不苛求不穷治刚而得中也治小人过刻而被其
 反噬者多矣用冯河泰易溺于晏安忧盛危明夙夜
 匪懈不敢自暇自逸冯河者手足不稍休然后可济
 稍休则溺矣故取以为象乾之健而不息也人以为
 泰而君子之忧危若涉深渊乾之惕也互兑为泽互
 震为动震动于泽之中有冯河之象不遐遗泰之时
 所统者众所治者广易于遗忘坤为众而处外地之
卷一 第 67a 页 WYG0049-0035c.png
 远而人之众也刚健之精神有以周之庶事皆得其
 叙远方皆从其化然后可以无虑二为卦主居中而
 运于外之象朋亡三阳在内同德相济而非朋党也
 阳刚之中正也中得兼正此四句只形容一个阳刚
 中正自治有不息之强而处事有精详之美于异己
 者有包荒之量而同己者无朋党之嫌是不亦光大
 己乎以此保泰可以长治而久安矣爻传举首尾以
 该全爻此例甚多无平不陂刚之自易而险也无往
卷一 第 67b 页 WYG0049-0035d.png
 不复柔之自外而内也三在上下之间故传曰天地
 际也泰久则人心安肆声色货利将启怠荒之渐小
 人得假之为倖进之阶人事驳故天运亦驳亦惟尽
 人事以维持之艰则忧勤惕厉而不敢康也贞则自
 始至终而不敢怠也庶乎可以无咎矣天运循环乱
 极则治治极则乱治之机常开于极乱之时乱之萌
 常伏于极治之世平陂往复此理势之必然而不爽
 者所谓孚也苟自恃其已治已安骄泰日生不恤其
卷一 第 68a 页 WYG0049-0036a.png
 孚若曰是无足忧如是则平者陂而往者复矣安能
 坐享泰之福乎此圣人所以深致其戒于否泰之间
 也勿字是设词又易勿字多作不字解如勿药有喜
 勿问元吉立心勿恒是也皆非禁止之词语意正与
 有周不显天命不佑行以哉同反诘之以决其无福
 若如旧说则为赘词且圣人未有教人以勿忧而食
 其福者六四赵氏彦肃何氏楷皆以阴下交于阳为
 交泰为与传义异卦象既以阴上升为交泰而爻义
卷一 第 68b 页 WYG0049-0036b.png
 又取阴下交为交泰则错杂矣且不于此言小人之
 进则上六之城复于隍者谁阶之厉乎爻传曰皆失
 实也明指阴虚而言否泰以阴阳分君子小人但传
 义以为自上而下不如本彖传以内外而言为小人
 自外而复于内则得矣邻指上五二阴也小人嗜利
 当道消之时失势处外阴虚不富之象夫否泰二卦
 三四两爻治乱之机也否可转而为泰泰将流而为
 否故三戒以勿恤其孚而此爻亦即所谓孚也盖世
卷一 第 69a 页 WYG0049-0036c.png
 之治乱视乎君子小人进退之间而已一君子进则
 众正盈廷一小人进则群小得志泰至于四如丰所
 谓日中则昃也朝廷有晏安偷惰之渐而小人有可
 乘之机其久处穷约窥伺閒隙飞扬跋扈欲逞其志
 盖未尝一日而忘亦不约而同一朝得志则飞腾而
 入相继而起殆反复之间耳甚可畏也岂可不思患
 而豫防之乎翩翩轻儇之态小人之情状也六五以
 位而言是宜与九二同心一德以保泰持盈者也何
卷一 第 69b 页 WYG0049-0036d.png
 以保泰亦曰任君子而已何以任之亦曰不以小人
 问之使柔之顺乎刚不使阴之抗阳而顺助乎阳而
 已矣故假帝乙归妹以言之若以帝乙当九五之尊
 位而以归妹为下应九二之象使柔之顺乎刚也云
 尔如阴顺乎阳不惟不害乎阳而且助阳以成造化
 之功天之所助者顺也国家无疆之庆也何吉如之
 此爻正与三反不恤其孚则难食其福归妹则受祉
 元吉不然帝乙归妹已往之事圣人何取焉然则曷
卷一 第 70a 页 WYG0049-0037a.png
 为不言去小人也曰卦有其时词因乎象泰非夬也
 乾坤有阴阳之义泰有相交之情二五有相应之志
 卦有互归妹之象故因而系之词焉耳且泰之时小
 人之迹未著不长之而已矣六五在三阴之中亲昵
 于群小降而下之使顺事乎阳非其秉心之无偏孰
 能强其所不欲传故曰中以行愿也言六五之得中
 也是归妹之取象犹剥之贯鱼焉耳皆阴类也而说
 者乃以为帝女后妃之尊则固矣王姬下嫁其礼久
卷一 第 70b 页 WYG0049-0037b.png
 矣但下嫁亦于诸侯帝乙或独以贤如尧之釐降故
 重以训诫之词后世因传其事不然何以独称帝乙
 如是则尤与卦象合其辞则已亡矣京房传所载亦
 属傅会或曰他卦六五柔得中以应在下九二之贤
 卦之如此而言者多矣况泰岂非上下志同明良遇
 合乎曰如是则必著交孚之美曷为以归妹言之盖
 卦有其义之不可易而爻有其序之不可紊故曰初
 词拟之卒成之终卦之乾坤已交不待至六五而后
卷一 第 71a 页 WYG0049-0037c.png
 交也彖合二体而言爻分内外始终之位与序而言
 故泰之初小人退而君子进二则治泰者也三则泰
 之极而因为之戒者也四则泰之将否而小人之将
 进也上则泰之极而为否也不应于五忽著泰交之
 盛也故蒙六四之意而言以为当此小人之势欲张
 之时而能抑之使顺乎阳使君子之道常长小人之
 道常消则庶乎泰可长保耳此文之序也夫平陂往
 复者天道扶阳抑阴者人事极重不可反在识其重
卷一 第 71b 页 WYG0049-0037d.png
 而亟反之其所谓元吉亦云如是则吉耳乃泰久则
 骄侈生骄侈生则小人日亲而难退君子日疏而难
 进必至城复于隍而不可返是可慨矣上九处泰之
 终由一阴积而至三阴废弛之久积弱之势如城之
 复于隍堕坏而不可振师以一阳为主三阳在下一
 国三公其命乱矣岂可背城借一以图侥倖若下罪
 己之诏号呼求援或可再集其势如后世徵勤王之
 师是也虽贞亦吝矣圣人于丧乱之馀犹为之画救
卷一 第 72a 页 WYG0049-0038a.png
 败之术甚矣其仁也城所以自固也复于隍则宗社
 为墟矣前人艰难拮据积累而成而后人覆败之忘
 未雨绸缪之戒也爻于三戒之于四戒之终则噬脐
 何及以全卦而论为阳内阴外以爻位而论则阴上
 阳下以阳始而以阴终泰之所由以否也隍阴象城
 阳象阳在阴下为复坤为众为师为邑有其象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

卷一 第 72b 页 WYG0049-0038b.png
 天地交则天施地生天地之道尽矣然阳常苦亢阴
 常苦伏圣人赞化育裁其过辅其不及使之常泰则
 阴阳和百物生而民生遂矣此天地之不能为而有
 待于人者也

否之匪 否之匪人不 初六拔茅茹 拔茅贞吉志
人不利 利君子贞大 以其汇贞吉 在君也大人
君子贞 往小来则是 亨 六二包 否亨不乱群
卷一 第 73a 页 WYG0049-0038c.png
大往小 天地不交而 承小人吉大 也包羞位不
来   万物不通也 人否亨 六 当也有命无
上下不交而 三包羞九  咎志行也大天下无邦也 四有命无咎 人之吉位正内阴而外阳 畴离祉 九 当也否终则内柔而外刚 五休否大人 倾何可长也内小人而外 吉其亡其亡君子小人道 系于苞桑
卷一 第 73b 页 WYG0049-0038d.png
长君子道消 上九倾否先也 否后喜
 否之义彖传已明上下不交其志不同其为害遂至
 于天下无邦天地之生物者皆阴阳二气然必阳气
 下降而后阴气上腾阴上则阳复下故地至卑也天
 至高也势甚悬绝而二气升降于中阴阳交则为和
 风甘雨而成生物之功人事亦然君至尊也臣至卑
 也君降心以求贤臣输诚而无隐然后民情上达朝
卷一 第 74a 页 WYG0049-0039a.png
 廷之膏泽下逮否之时君骄臣謟小人间之朝无启
 沃之益下情无由上达阴阳不交则造化之理息君
 臣不交则治化之理乖圣人于否泰二卦特揭君子
 小人道之消长此世之所由以否泰也乱非降自天
 生自小人人君亦何乐乎小人而用之乎彖之匪人
 比爻辞重出
 初六取象与泰同盖犹是在外之小人也向也拔去
 之而在外今也拔引而在内耳非夫翩翩不富以其
卷一 第 74b 页 WYG0049-0039b.png
 邻者耶向也往而今也复则勿恤其孚者有以致之
 也小人之在外也君子以征为吉小人之在内也君
 子以贞为吉自守其正时虽否而道则亨也否则疑
 于不亨矣故曰吉亨易未有以贞吉亨许小人者或
 曰拔茅为小人贞何以指君子曰拔茅茹以其汇者
 否之象贞者君子之所以处否也二亦大人小人并
 言当否之初犹可为也传故曰志在君也小人植私
 树党假君之威权以自私忘君者也君子之贞不苟
卷一 第 75a 页 WYG0049-0039c.png
 同于小人虑君之为小人炀也呜呼人主莫不以阿
 谀者为爱我而弼违者为拂我也亦孰知其志之惓
 惓乎君子小人之进退乃否泰之由故皆于初爻言
 之且爻有其序若不于此爻言小人之进二之包承
 者何以突如其来也泰之九二所以保泰也否之六
 二所以酿否也包承者无论是非曲直而一味阿谀
 顺从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小人之所由以吉也
 大人不然是非之数必分剖焉而不敢包也可否之
卷一 第 75b 页 WYG0049-0039d.png
 间必以其道焉而不敢承也则与众忤矣此其所以
 否也然而其道亨矣不愧不怍胸中浩然直气常伸
 而不屈不亦亨乎彼小人者枉之生耳是故吉者君
 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富贵显荣之途有君子焉有小
 人焉若夫吉而元吉而无咎而亨则君子所独也否
 泰者时也君子小人所共处焉者初之贞吉二之否
 亨君子之所以处否也初之时君子之贞犹有吉也
 至于包承则君日骄而臣日謟吉在小人不利君子
卷一 第 76a 页 WYG0049-0040a.png
 贞矣将委蛇以从时乎抑亡身而贾祸乎从时丧道
 亡身无益时既否则君子之道亦否俭德避难否乃
 亨也不否则不亨矣传曰不乱群也洁身远引不乱
 群于小人也他卦二五相应为吉否之时不相交故
 大人否小人则曲意顺承乎上故吉而非其道之相
 交也故并言之包承者犹知有耻也至于包羞则辱
 身贱行可羞可辱之事无不包而受之吮痈舐痔无
 所不为盖至是而廉耻道丧世事至此尚可问乎包
卷一 第 76b 页 WYG0049-0040b.png
 承指其外包羞斥其内六三当否之时阴柔不中不
 正小人之尤更甚于二故曰位不当也初与二犹君
 子小人杂处故言贞吉言否亨至三则皆小人矣皆
 附于小人矣故只言包羞初之吉亨也二之否亨也
 位在下也四在大臣之位无可去之理欲转否而为泰
 非去小人不可然是小人也已据乎其内城狐社鼠
 猝去为难若一于用刚此萧刘所以见制于小人
 也夫大臣之道以格君心为本四以刚处柔密比于
卷一 第 77a 页 WYG0049-0040c.png
 五居得为之地其潜孚默运沈几观变亦必有道矣
 故能开悟君心使晓然于邪正之分而申彰瘅之令
 夫威福之权操之自上而或干之鲜有能终者矣有
 命则除奸去邪皆将顺其美而无偪上之嫌不惟在
 己无咎同类者亦皆蒙其福畴以三阳而言泰之以
 其邻群小思逞也否之畴离祉众正获安也传曰志
 行也进贤退不肖四之志也以刚居柔而后志得行
 也命命令否泰虽气运而挽回则在人事委之天命
卷一 第 77b 页 WYG0049-0040d.png
 则无赖乎人事之维持矣夫人臣而欲转否为泰则
 有幸不幸焉若人主以阳刚中正之德拨乱反正则
 为所得为诛元恶斥群小反乱政民安而身亦安否
 可休而吉可知也非阳刚中正之大人其孰能之然
 当转否为泰之时前此之覆辙不远目前之侈泰易
 生故其忧勤惕厉日廑危亡之虑所以能基命宥密
 挽回气数固结人心也乾为乾惕互巽为木桑又柔
 木苞本也当否之时小人残贼之馀如桑之枝叶已
卷一 第 78a 页 WYG0049-0041a.png
 被蚕食惟固其根本则天命人心永赖之矣巽木入
 土苞桑永固有其象上九统全卦之象而言五曰休
 否否之方休也至上则否之终小人皆远迹稗政尽
 革除上纯阳而下纯阴如自上而倾之以卦而言则
 阴内阳外以爻而言则阳上阴下倾否也先阴后阳
 先否后喜也以阴始以阳终否之所由以泰也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否塞之时小人道长阴内则阳外君子安于贫贱韬
卷一 第 78b 页 WYG0049-0041b.png
 光养晦以避难也岂爵禄之荣可能诱致乎

同人于 同人柔得位 初九同人于 出门同人又
野亨利 得中而应乎 门无咎 六 谁咎也同人
涉大川 乾曰同人同 二同人于宗 于宗吝道(叶透)
利君子 人曰同人于 吝 九三伏 也伏戎于莽
贞   野亨利涉大 戎于莽升其 敌刚也三岁
川乾行也文 高陵三岁不 不兴安行也
卷一 第 79a 页 WYG0049-0041c.png
明以健中正 兴 九四乘 乘其墉义弗而应君子正 其墉弗克攻 克也其吉则(征)也惟君子 吉 九五同 困而反则也为能通天下 人先号咷而 同人之先以之志后笑大师克 中直也大师
相遇上九相遇言相克
同人于郊无也同人于郊
悔志未得也
卷一 第 79b 页 WYG0049-0041d.png
 同人之义传以柔得位得中释之非谓五阳争同一
 阴也如是则淫滥之媒争夺之祸而亦岂所以为训
 乎传不曰上下应而曰应乎乾盖同人不取私应六
 二得中得正上应九五乾爻如人心之虚明具大中
 至正之理而合乎天理之公者也南海北海之异此
 心此理之同公则一私则万殊舍理而言同未见其
 能同也或情好意见之相合同于一二人不能同于
 千万人若夫天理之公荡荡平平正直毫无委曲蔽
卷一 第 80a 页 WYG0049-0042a.png
 匿之私如天日之光明洞彻万物皆相见所谓同人
 于野也如是则开诚布公人谁不乐与我相同岂不
 亨乎以此而济险难同心共济又何不利之有盖得
 道者多助也传曰乾行也乾健也义理人心所同具
 亦人心所同然惟其蔽于有我之私便分畛域行多
 阻滞若天理之公亦安往而不亨不利乎易以知险
 流行无滞天日之行一日一周天行之健而利涉之
 象也同人之时公道昭明君子之道见信于天下也
卷一 第 80b 页 WYG0049-0042b.png
 否受之以同人否则不利君子贞同人则天下之志
 通矣故利君子贞传以卦德释之文明则不蔽于私
 人情物理无不洞悉健则不累于欲欲立欲达取怀
 而予中正则无过不及而人易知易从备是德者其
 惟君子乎夫人己之间有间隔则不通不通则不同
 君子无我君子之志即天下之志天下之志即君子
 之志如夫子之老安友信少怀岂不谓之大同乎此
 君子之贞所以利也非小人之苟同也惟君子为能
卷一 第 81a 页 WYG0049-0042c.png
 通天下之志忠之所以能恕也同人曰衍文同人于
 野亨下有阙文
 卦名同人而爻言于门于宗伏莽乘墉大师相克相
 矛操戈党同伐异若是其不同者何也盖此心此理
 无有不同而人多蔽于一己之私或执意见而不化
 或好胜而不能自克相倾相轧而未有己人世之所
 以多故也圣人出而整齐化道之则亦非易易也故
 极其不同而卒归于同理之所以无二也初阳刚得
卷一 第 81b 页 WYG0049-0042d.png
 正然不可溺于卑近惟出门同人则合乎人心之公
 而非一人一家之私见又谁得而咎之六二同人于
 宗而初密比之离中虚于丰为家在困为宫于暌为
 巷初在内卦之下故教之以出门同人二与五为正
 应而下系于初上比于三不能出门而上同于九五
 之中正吝道也以其同体故曰宗睽取其合故噬肤
 而无咎同人贵无私故于宗而有吝也三重刚不中
 刚愎自用而不乐与人同者也二之同人于宗者私
卷一 第 82a 页 WYG0049-0043a.png
 也密比之而与上为敌而欲攻之以下傲上不敢显
 攻而戎心伏于隐微未尝一日而忘人情苦不自知
 故每恃己之长以攻人之短三之不中不正不胜其
 忿疾者意见之偏识趣之卑也然上之位高俯而临
 之三之伏戎如见其肺肝然登高而呼以觉其迷然
 后知前此之非其心安焉客气潜消隐恨亦平而伏
 焉者不兴矣盖意见之偏化而实理见矣三岁不兴
 则久而自化安于在下之分也互巽为高离下伏坎
卷一 第 82b 页 WYG0049-0043b.png
 为盗为隐伏伏戎也象不取伏而此爻辞言伏羲图
 天地定位文图离上坎下故惟此四卦偶取此象不
 例他卦他爻乾为郊互巽为茅郊原草莽之象四刚
 而不中与下为敌据在上之势攻之如乘其墉人不
 敢不畏从然以上凌下强人从己于义为有亏矣四
 以刚居柔义能自克始虽愤其异己终觉公正之理
 不可易攻之非义也困而自反于天则之安则以义
 服人人亦终服之是以吉也盖去其好胜之念而人
卷一 第 83a 页 WYG0049-0043c.png
 己之界浑矣离中虚有墉象解互离亦曰墉盖三四
 两爻之于初上刚与刚相敌故其象如此九五以刚
 中之德觉世牖民如皇极之敷言如圣贤之立教一
 道德而同风俗有同人之责者也若任其偏党反侧
 则人自为说国异政家殊俗安得谓之大同乎然人
 方溺于偏见之私二之吝也三之伏莽也四之乘墉
 也各逞其臆见而不相下九五以中直觉之其私吝
 蔽锢反拂逆而悲叹然义理人心之所同然及其一
卷一 第 83b 页 WYG0049-0043d.png
 旦憬悟乃恍然有得不胜欣喜如徐方之来同徐子
 之怃然是也所谓先号咷而后笑也大师克相遇明
 所以先号咷后笑之故此中直之理自古圣贤所垂
 之大训贤人君子所共遵一人之私见岂能敌众正
 之公论盖理到之言不得不服也相遇言相合也传
 曰言相克也克而服之然后遇也孟子之于杨墨许
 行周公之于多士多方皆用大师也圣人非必强人
 之同己在我者天理之公在彼者邪僻之私不忍其
卷一 第 84a 页 WYG0049-0044a.png
 陷溺欲同即乎天理之安且明其道于天下万世也
 先号咷而后笑与旅爻辞相反旅人先乐后忧同人
 先异后同旅互兑又互巽巽亦覆兑凡笑者多仰其
 口号咷者多俯其口故旅为先仰而笑后俯而号咷
 之象同人互巽先俯而号咷也然有应于上应上则
 仰如人之在下者自上呼之则仰而应如鼎初之应
 上亦为颠趾故为先号咷而后笑之象大师之克号
 咷也相遇后笑也此亦全卦之象五位尊处大同之
卷一 第 84b 页 WYG0049-0044b.png
 世会极归极出门者来同伏戎者不兴乘墉者弗克
 无往不同不独同宗者相应也只以二五言同反私
 而隘矣卦伏师阳大阴小师以众同人以德故曰大
 师爻辞言大师故偶取伏象与伏戎同天地日月相
 对故坤不伏乾坎不伏离上下之位也非如来氏之
 言错卦也上九高而无位孔孟之立教邹鲁不见知
 而不悔也圣人之心欲与天下贤人君子同心同德
 以斯道觉斯民不得已而与其门弟子明其道于宽
卷一 第 85a 页 WYG0049-0044c.png
 閒寂寞之滨非其志也传故曰志未得也乾为郊夫
 同人圣人无我之学也孟子所谓善与人同程子所
 谓廓然而大公也不于宗而于门宜舍己从人兼听
 并观也又宜去其隐微忌刻之私所谓伏戎也并去
 其好胜之念所谓乘墉也然后有以化其偏党反侧
 之私而即乎荡平正直之王道所谓同人于野也此
 爻之序也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卷一 第 85b 页 WYG0049-0044d.png
 火光上同于天其明相烛于同之中可见其不同同
 一人也而族姓不一同一物也而材质各殊君子类
 之辨之使各得其所各适其用而已无不同矣

大有元 大有柔得尊 初九无交害 大有初九无
亨   位大中而上 匪咎艰则无 交害也大车
下应之曰大 咎 九二大 以载积中不有其德刚健 车以载有攸 败也公用亨
卷一 第 86a 页 WYG0049-0045a.png
而文明应乎 往无咎 九 于天子小人天而时行是 三公用亨于 害也匪其彭以元亨   天子小人弗 无咎明辩晰
克九四匪也厥孚交如
其彭无咎信以发志也
六五厥孚交威如之吉易
如威如吉而无备也大
上九自天祐有上吉自天
卷一 第 86b 页 WYG0049-0045b.png
之吉无不利祐也(亨与享同)
 五阳一阴之卦在上下者为姤为夬在三者取履在
 四者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在二者曰柔得位得中
 而应乎乾在五者则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明乎一阴之卦其最善者莫过于大有也比虽刚中
 而上下应然所有者群阴也大有所有者阳也故曰
 大有应天时行则天日之象也日丽天而寒暑昼夜
 顺天时行圣人之上律天时亦犹是也释所以元亨
卷一 第 87a 页 WYG0049-0045c.png
 之故
 初九无交害传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语意与比之
 初六同惟其初也未曾交涉世事所以无害凡有之
 初有得其正原非其咎若满而溢若骄而奢则有咎
 耳惟小心敬慎庶可守而勿失故曰艰则无咎戒之
 于其始也大车以载能任其所有也乾与坤相配之
 卦也乾为艮马坤为牝马坤为车则乾为大车矣坤
 之为车虚中之象乾之为车积中之象离为牛任载
卷一 第 87b 页 WYG0049-0045d.png
 而行有攸往也有攸往积而能散也所有者不于室
 而于车不畜于内而往于外所以无咎也所以不败
 也二中实故于二言之九三处下卦之上积其所有
 不可自私凡人臣之输其所有于上非惧其盈也分
 也义也礼也九三以其位言在下卦之上公也当大
 有之时输所有于上乃其位之当然以其爻之德而
 言则重刚而不中当大有之时自恃其所有为贪戻
 之小人矣如是则愆于礼义而不循其分其能免于
卷一 第 88a 页 WYG0049-0046a.png
 不庭之罚乎故传曰小人害也离为王五在尊位二
 应之上与四比之三在下卦之上处应比之外故又
 有此象彭程传引诗训为盛大是也九四近君刚而
 居柔有明体故不敢自居其有夫人臣之高爵厚糈
 何一非天家之赐而乃以为己有拥之以自私利令
 智昏岂能终保其所有乎传故曰明辩晰也六五柔
 得尊位虚中而上下应之故曰厥孚交如柔顺中正
 至虚至明故能兼得群贤之辅契合无间传曰信以
卷一 第 88b 页 WYG0049-0046b.png
 发志中虚信之本信存于中则诚意所孚自交合而
 志同上开诚布公以待下则下亦精白一心以奉上
 上发下之志也丰之六二积诚感孚下发上之志也
 五离明得中其非一于柔而不足于威可知矣居尊
 位而明不必用威而人自畏之故威其所自有也凡
 曰如者皆形容之词夫子恐人误以为作威也故曰
 易而无备易如易简之易盖虚明柔中之德中怀洞
 彻毫无城府坦率平易推心置腹无所疑忌而人自
卷一 第 89a 页 WYG0049-0046c.png
 畏服非虑人之欺慢而故为威以惕之也有意为威
 则流于猛矣天下有文明之主而人有不畏之者乎
 不然虽威亦慢矣凡卦之上爻多变如大有之极恐
 不能终其有然如此者多属阴爻而卦德有未善大
 有至上九而离体全以人心之虚明合乎天理之公
 则自天祐之乃能终保其有岂人之智力所能强据
 者乎合全卦以取象也诸卦上爻统一卦之全象而
 言者甚多不独大有也大有一卦皆不私其有初即
卷一 第 89b 页 WYG0049-0046d.png
 思其艰三则享于上四则匪其彭二之大车以载虽
 积中而有攸往非积之以自封也圣人之意可知矣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火在天上无微不烛惟天聪明福善祸淫天命弗僭
 君子德明惟明天命天讨凡以顺天休命而已

谦亨君 谦亨天道下 初六谦谦君 谦谦君子卑
子有终 济而光明地 子用涉大川 以自牧也鸣
卷一 第 90a 页 WYG0049-0047a.png
道卑而上行 吉 六二鸣 谦贞吉中心天道亏盈而 谦贞吉 九 得也劳谦君益谦地道变 三劳谦君子 子万民服也盈而流谦鬼 有终吉 六 无不利撝谦神害盈而福 四无不利撝 不违则也利谦人道恶盈 谦 六五不 用侵伐征不而好谦谦尊 富以其邻利 服也鸣谦志而光卑而不 用侵伐无不 未得也可用
卷一 第 90b 页 WYG0049-0047b.png
可踰君子之 利 上六鸣 行师征邑国终(诸良叶)也  谦利用行师 也
征邑国
 一阳五阴之卦在上下者为剥为复在二五者为师
 为比在中二爻则一阳出于上为豫一阳止于下为
 谦此成卦之由也谦亨言谦有亨之道也凡满则招
 损久而盈则亏惟君子能体谦之道故有终也传曰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言谦之所以亨也
卷一 第 91a 页 WYG0049-0047c.png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阳在下卦
 入于地中天道之下济也一阳在下卦之下为复阳
 气之自下而上也一阳在下卦之上为谦阳气之自
 上而下也三四两爻天地之际也故曰下济坤在上
 卦地道之上行也地之在上非以其形以其道也山
 泽通气地之气驾山而上以通于天天道不下济地
 道不上行则上下不交而为否一阳下济然后三阴
 上行下济谦也上行亨也下济上行泰之象也故泰
卷一 第 91b 页 WYG0049-0047d.png
 亨而谦亦亨也阳明而阴暗一阳在五阴之中则愈
 显其光明天道下济则为和风甘雨而发育万物岂
 不光明此天理之自然天地所不能外而况于人乎
 天道地道鬼神人道皆推言谦之必亨也尊而光卑
 而不可踰皆指九三一爻而言一阳在三阴之下谦
 也而其道则甚尊而光虽卑而实天则之不可易人
 孰不仰其盛德乎此君子之所以有终也
 谦谦处下卦之下虑以下人虚以受益君子之行也
卷一 第 92a 页 WYG0049-0048a.png
 涉川者竞渡君子处后而不争凡事如此吉之道也
 谦义者若以险难言则为需矣牧养也矜躁悉平涵
 养其德性也艮互坎有其义亦有其象六二鸣谦柔
 得中得正和顺积中而见于容貌词气之间自不可
 得而掩其谦也无过不及贞而且吉者也夫谦未有
 不见于外者也二由中以达外则非声音笑貌也传
 故曰中心得也九三独言劳谦者盖一阳为众阴之
 所归依天道下济然后阴得以成岁功溥美利于不
卷一 第 92b 页 WYG0049-0048b.png
 言其劳大矣而在下卦故曰劳谦谦难有劳而谦更
 难有劳而伐不惟丧厥功且未有能终者惟不伐而
 天下莫与争功此彖传所谓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者
 也彖言君子有终而爻归之九三有以也夫传曰万
 民服也亦以一阳为众阴之所顺从也六四处得其
 位上承六五柔顺之君下乘九三劳谦之臣皆相孚
 无间界乎上下之际发舒其谦如手之挥散乎物周
 旋而无失所以无不利也撝谦与鸣谦劳谦一例无
卷一 第 93a 页 WYG0049-0048c.png
 不利在撝谦之下误在前九五不富以其邻与泰之
 六四同彼言于四为群阴欲复之象此言于五为柔
 顺虚中人心顺从之象彼之不富失实也此之不富
 有若无实若虚也彼之以其邻同恶相济也此之以
 其邻懿德同好也五在高位而不富高而不骄也其
 以侵伐言如以射明君子之无争也谦之为道处后
 而不争天下之至争者莫如征伐而亦利于用谦行
 师而不用谦则为忿兵骄兵故益以赞禹如汤文之
卷一 第 93b 页 WYG0049-0048d.png
 以大事小汉文帝之于尉陀晋文公之于原皆得谦
 道者也行三军者临事而惧暴虎冯河鲜不败矣夫
 至于征伐而犹利用谦则亦无往而不利矣其曰侵
 伐一阳行于众阴之中坎为隐伏有其象亦聊以示
 薄伐焉耳亦谦意也卦互师坤互震卦于此多言征
 伐传曰征不服也不富以其邻非利其有也征不服
 耳圣人非强人之服我天道恶盈彼其淫用匪彝正
 天讨之所必加我之征伐亦以顺天休命彖传所谓
卷一 第 94a 页 WYG0049-0049a.png
 谦尊而光可知不是一味谦谨以博长厚之名也上
 六位高而易亢以全卦之象而言地之卑反据乎山
 之上高虑其危益鸣其不安传故曰志未得也与六
 二辞同而义异东坡以阳唱阴和为鸣于义无取谦
 不言应比盖凡物虚则鸣六二虚中而鸣发之于内
 也上六居高而鸣扬之于外也其曰利用行师征邑
 国非谓志有未得而行师以泄其忿也邑者私邑国
 亦属国如文王为西方诸侯之长大畏小怀是也故
卷一 第 94b 页 WYG0049-0049b.png
 皆得而治之夫我之自处以谦可告无罪而其私属
 或即慆淫或为患友邦亦我之责岂得已哉征之欲
 其同归于正也邑国与征不服有广狭之分爻位异
 也他人只侵伐所属则明正其罪矣其以行师言易
 往往举其大者以包小常人有常人之用如子弟奴
 仆之得罪乡党邻里者与之大杕则其事立平夫不
 惟自治而兼戢其下此谦之极亦谦之终也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卷一 第 95a 页 WYG0049-0049c.png
 地中有山裒聚其多之象积而能散将以益寡使如
 地之平也皆以象言也

豫利建 豫刚应而志 初六鸣豫凶 初六鸣豫志
侯行师 行顺以动豫  六二介于 穷凶也不终
豫顺以动故 石不终日贞 日贞吉以中天地如之而 吉 六三旴 正也盱豫有况建侯行师 豫悔迟有悔 悔位不当也
卷一 第 95b 页 WYG0049-0049d.png
乎天地以顺  九四由豫 由豫大有得动故日月不 大有得勿疑 志大行也六过而四时不 朋盍簪 六 五贞疾乘刚忒圣人以顺 五贞疾恒不 也恒不死中动则刑罚清 死 上六冥 未亡也冥豫而民服豫之 豫成有渝无 在上何可长时义大矣哉 咎 也
 刚应而志行顺以动卦之所由名也惟其顺动故利
卷一 第 96a 页 WYG0049-0050a.png
 建侯行师词之所由系也顺乎天理合乎人情亦何
 事不利建侯行师以其大者言也五阴皆应一阳震
 为长子主器帅师坤为邑国为众有其象故建侯行
 师兼而言之一阳之动而众阴应之雷始声而众蛰
 骇阳气之舒也雷之出于地亦顺时而动不能违也
 日月四时皆顺也刑罚民之所悲伤也顺则各当其
 理各得其情而民心服矣见顺动之无往不宜也卦
 凡震多言刑狱动顺乎时为豫故曰时义
卷一 第 96b 页 WYG0049-0050b.png
 卦取顺动之义言所由以豫也故其词吉爻以乐豫
 而言爻位有当不当则豫之有正不正故词有凶有
 吉初六位处卑微与四悬隔处豫之时而相应小人
 得志趾高气扬狐假虎威鲜不及矣传故曰志穷凶
 也谦虚则鸣豫虚而应实亦鸣鸣谦则吉鸣豫则凶
 人之于豫惟耽乐之从不能自守以正则流俗波靡
 日相徵逐遂流荡亡返六二得中得正介然独立坚
 确之操如石之硁硁不可移易其在诗曰好乐无荒
卷一 第 97a 页 WYG0049-0050c.png
 良士瞿瞿六二有焉所以贞而吉也互艮为止为石
 晏安鸩毒人至于自图安逸则已为从欲之危况又
 希冀非分乎四为豫主三密比于四不中不正有望
 恩幸泽之想故曰盱豫夫人惟勤苦所得可以安享
 故颐惟求自养若仰鼻息于他人我之自失已多有
 悔必矣惟速悔乃可悔迟则将自取辱矣凡盱者皆
 半闭其目互半离白眼在上盱之象九四为动主上
 动而下顺之刚动而柔应之故曰由豫四以一阳而
卷一 第 97b 页 WYG0049-0050d.png
 众阴应之人心归附大有得也居大臣之位当由豫
 之任有偪上之嫌所以不能无疑也然人臣之义惟
 干权市恩有邪心焉则罪之大者若承流宣化通达
 下情使上之恩膏下逮而人心悦豫则正大臣之所
 有事此伊周之任也武侯之于蜀亦然又岂可以邀
 结为嫌而孤众人之望乎故戒之以勿疑朋指众阴
 而言阳实阴虚阴有求于阳阴无阳则无所附丽统
 属如发无簪则无总摄当豫之时六五既贞疾而不
卷一 第 98a 页 WYG0049-0051a.png
 能有为正赖为大臣者镇抚国家总摄政务有以固
 结人心若又以邀结为嫌委蛇屯膏则人心解体矣
 四以阳居阴故戒之朋盍簪朋者众也以簪拟一阳
 则众阴为朋而应乎阳矣传曰志大行也君子得志
 使万物各得其所所以为由豫也卦一阳居四上下
 皆阴柔附于刚有簪在髻中之象阴附阳以安非同
 类相辅也六五一爻传义已明夫晏安逸乐在常人
 已为深害位高则声色货利蛊惑愈多五以阴柔居
卷一 第 98b 页 WYG0049-0051b.png
 之鲜不溺焉传以为乘刚或疑四为豫主不宜乘之
 而反致疾不知易之取象有合上下爻论者有各据
 一爻论者故九四以一卦而论为由豫据五而言则
 势处其偪人主有臣民之众而志有他属则孤危甚
 矣亦由其耽于逸乐故近臣得以窃其柄心常抑郁
 不舒冯氏以贞疾为痼疾是也言其衰危不振也传
 言中有以中正言者有以爻位言者衍在中其位在
 中皆以位言此言中未亡犹共主寄生之君耳上六
卷一 第 99a 页 WYG0049-0051c.png
 一爻即承六五而言上处豫之终淫乐沉湎民瘼国
 是皆罔闻知故为冥豫如书言酣身即贞疾之甚昏
 暗沉溺也卦为震体震无咎者存乎悔人即沉溺至
 于贞疾若其夜气清明之时果能惕然悔悟未有不
 可振之志气不可除之积习在乎一念之自克而已
 又何咎乎圣人不绝人以改过易之所以不穷也豫
 之一卦惟九四一爻为阳之动与彖义合馀爻皆言
 逸豫盖动而使人心之豫者上之事能动而使人心
卷一 第 99b 页 WYG0049-0051d.png
 之说者阳之才则惟九四一爻足以当之而其义备
 矣故诸阴爻皆以逸豫为言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盖虽常人亦然故惟二贞吉初之鸣豫也三之
 盱豫也上之冥豫也无之而可也而处在上之势则
 其欲易遂其志易逞故世惟由逸豫而得之疾多缠
 绵不愈亦惟酣豢于富贵者有之而贫贱劳苦之人
 不与焉呜呼可以戒矣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卷一 第 100a 页 WYG0049-0052a.png
 雷出于地阳气宣畅启闭蛰达勾萌天地之气乃益
 和同先王法之六管浮灰重阴候气以定元声以调
 律吕用之郊庙格神人而和上下声音之道微矣

卷一 第 100b 页 WYG0049-0052b.png
 易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