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篝灯约旨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a 页 WYG0048-10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别集卷十四  礼部侍郎胡煦撰
篝灯约旨
泛论易派
朱子曰后世之解经者有三一儒者之经一文人之经
一禅者之经煦按今之解经者止可云举业经耳并不
可为文人之经而况儒乎
天地无二易圣人无二道经世书全明易理非明易数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b 页 WYG0048-1027b.png
其以周易为占卜之书则沦于数而不之觉耳元包犹
不离乎易至于太玄洪范洞极潜虚皆易外之易也政
恐圣人不能有易外之道
太玄唯易辞之似耳所蕴之理非易蕴也文中子唯论
语之似耳然其雕语凿句刻划形似其圭角亦显然呈
露矣若圣人之言则温如而蔼吉矣
太玄准洛书之数拟易而别立筮法洞极亦准洛书之
数亦学太玄而别立筮法洪范亦准洛书之数兼仿太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a 页 WYG0048-1027c.png
玄洞极而又别立筮法此皆全与易背者也然九九之
数可仿而变易其制独八八之卦无有仿而变易其制
者以圣圣相传之道即象而存卦爻寓义之精不易窥
测故也甚矣易道之精深也
潜虚拟河图之数而为之者也然止名数而不名易当
与俨然自命为易者殊矣洪范但取洛书九数耳他何
取也元包因圣人之卦特其自立筮法不合圣人之道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b 页 WYG0048-1027d.png
皇极经世书全论易理故与伪作者迥别至以声音起
卦则邵子独契之妙也然三十六母从喉中出以次而
达于唇至并明而止此亦由中达外之义也盖声音之
清浊高下既有阴阳而阴阳之中又有刚柔太少如见
溪等为少刚知彻等为少柔清精等为太刚晓霞等为
太柔之类邵子分别声音终不能离此四等后世有因
鼓声而知人语者要亦本声音之母而藉数以识之也
易之理无所不包故凡物苟具阴阳之义则皆可以起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3a 页 WYG0048-1028a.png
卦三易之传用蓍蓍具四象者也南蒯之叛季氏枚卜
之矣枚与蓍无异也及火珠林用钱矣钱亦具有四象
者也苟存其义则镜卜骨卜紫姑卜结羊肠莫不克与
前知之妙总不离阴阳四象而已
焦京者易外之别传有数而无理是全乎究占者也然
而纳干纳支之妙皆有至理存焉解其义者即识干支
之所自起盖羲轩传授虽无干支之名当必有干支之
义寓于卦中故大挠师其遗意遂定为干支二十二字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3b 页 WYG0048-1028b.png
文王周易尚存甲庚乙巳之词或亦开创圣人虑执精
者忘粗故寄细微曲折之理于至粗至浅之中俾得藉
占而永其传乎要之精粗本末在圣人原自不分观于
易而可以见矣
刘牧以下如李觏张行成朱震悉以为河图之数九洛
书之数十是皆未能深知图书之奥也图书之说当以
邵子之言为正以其揆诸易理无往不合故耳
易卦之支干行于六爻而旺相休囚全凭日月后世术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4a 页 WYG0048-1028c.png
家衍而为壬乙禽遁其五行生尅之理皆由易卦出也
然而支离甚矣惟六壬全凭日月而推精其义者犹可
以知目前之事
后之儒者唯从周易得入始能参到圣人秘密处攧扑
不破宋唯康节先生近之汉之董江都从中庸得入者
也宋之伊川先生得力于论语者也煦得孟子性善之
说参之六经四子书无往不合然后知圣人无二道
改过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4b 页 WYG0048-1028d.png
学如颜子夫子以不贰过称之则颜子之有过可知过
何损于人乎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凡人学力未到邪妄伪欲无日无之要在换了种子培
植嘉禾斯为得耳桃仁不能生杏杏仁不能生桃皆自
其中之含蕴者定之逮及发生遂不可易矣人生绝大
事业俱从人心而起而善恶不能均一皆由其含蕴者
殊也且心体至灵耳闻目见最易染著故人生不能无
过若朝培暮养不知刬除不知换了种子流为桀蹠亦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5a 页 WYG0048-1029a.png
复何难故人迁善改过必追寻到无极中戒惧慎独换
过种子方始得益若使刬除不尽见闻触动终须有萌
蘖发生之时故程子有见猎心喜之说
今人惮于改过谓从前之积累已多圣贤未必许我此
甚非也善恶无两立之势譬如行路人差了路途一向
直去便至差错到底忽然觉得才回转一步便绝非从
前差错之路
善分大小无两善也恶分大小无两恶也故善恶二端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5b 页 WYG0048-1029b.png
必无并立之势
换过种子之法必如颜子非礼勿视四语方是履实工

既知换了种子又须知有涵养之说则孟子之集义是

物之善变者皆在形质未成之先打从无极中走过一
遍如已死复生然后旧习方尽始能变化新机如螟蛉
之土窠蚕蛹之作茧神龙之潜渊道人之炼已盖此皆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6a 页 WYG0048-1029c.png
浑沌时也故孔子于习说不移若既习矣将欲移之必
且拖泥带水故有见猎心喜之事根本未尽刬除故耳
未言习远先言性近蒙以养正作圣之功正在此时故
人之改过迁善必追寻到无极中换了种子与蒙童之
浑沌相似所由谓道为率之于性也夫无极中何能转
换必如孟子集义之说逐渐集去集之既久满腔中全
是太和充溢到不知不觉发出来绝非旧种全是新机
庶几可耳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6b 页 WYG0048-1029d.png
论语曰过则勿惮改又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又曰君
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小人之过也必文若不为君
子之见而为小人之文耻于师人而不耻不若人究为
小人之归也悲乎
人之有过或幼失教诲而误于不知或随俗委靡而失
于不察或交不择人而渍而渐深或心未熟思而率尔
任意逮其既觉则必将善悔悔而改斯善悔而不改是
吝也故周易善悔而恶吝悔则改过之先资吝则遂恶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7a 页 WYG0048-1030a.png
之胎媒也
过有不知其为过者曾子之受杖是也过有不得不自
任者孔子之于昭公是也过有知为过而即改者颜子
之不贰是也过有知为过而不即改者此以待来年然
后己之说也然知而能改者为过知而不改则为恶矣
泛论学者
圣人之学诚明合德体用兼该者也体之不立则无以
探天人合一之原而用非其用用之不具则无以广经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7b 页 WYG0048-1030b.png
纶参赞之能而体非其体故有孔子之圣乃始有孔子
之作用有孔子之作用乃实以成孔子之圣后儒终日
学圣一当可为之时但以偏长小节自见恐于体用两
字未能全具也
颜子未尝用世而尝问为邦孟子亦曰禹稷颜子易地
则皆然圣道之贵作用亦可知矣圣人岂有无用之学

道贵于艺偏全之不同等也行重于文虚实之不同伦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8a 页 WYG0048-1030c.png
也君子贵其所贵不贵其所不贵重其所重不重其所
不重
文字何益于实学功名急则文字重矣浮伪最足损真
修虚名胜则浮伪起矣
举业盛而经学浅至于专家充塞宇宙则日下之势难
返浮伪盛而实行衰至于矫情浪得声誉则热中之情
难消
何以去浮伪曰敦实行而已何以抑奔竞曰无使有倖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8b 页 WYG0048-1030d.png
致之功名而已
席富厚之实而责人以贫贱自甘非平恕之论也况聚
衣鹑食粝之锱铢用益朝欢暮宴之泥沙乎故君子贵
自平其情
治家之道耕付奴织付婢而已总揽家政细至饮食缝
纫皆务亲焉惧力弗给也且非所以遗教
暴长之木不祥踰分而骤超恐非所以善后
竞进者未必得谦退者未必失也与人争胜人亦得而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9a 页 WYG0048-1031a.png
胜之不与人争胜人亦卒莫之胜矣
风俗之敝始于六朝今观晋人惟尚清谭大约皆巧捷
轻浮无当情事者也曾有一语有益于身心性命乎曾
有一语有益于家国天下乎君子宜知所自择矣
宁过宽无过刻宁过厚无过薄皆所以养此心之生气
也在一身则期颐昌炽之徵在天下则太和盈溢之量

匠氏之程材也宁大无小大而小用之去其有馀而已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9b 页 WYG0048-1031b.png
既斲而小之欲增益丝毫不得矣其斗榫而开之隙也
宁小无大小而开扩之去其有馀而已既凿而大矣欲
敛束丝毫不能矣庖人之于味也亦莫不然故君子贵
留其有馀
人用竭而困敝斯不免矣马力竭而踣覆斯不免矣故
宁过俭无过奢
事不可满弓满则力不能支欹器满则倾矣故满者速
败之道也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0a 页 WYG0048-1031c.png
小人之于财利虽盈千累万常见其歉持此以励学则
何学不进
谦卦六爻皆吉损亦六爻皆吉谦以接人损以自修圣
人之情可见矣
谦之一卦夫子以为尊而光是忠恕之能事人己之两
利者也今试两人遇于狭途如使彼此皆不相让匪惟
不便于人即我亦停滞逼仄而莫由自舒如或彼此稍
让则彼此俱达岂惟人之便乎即我亦宽然有馀而莫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0b 页 WYG0048-1031d.png
有迟误之悔
学问之道多取焉而人不之怨藏之于虚而劫夺之无
术也财利之事多取焉而人以为贪显之于实而美利
之可艳也故君子多文以为富人莫与之争也德充以
为贵人莫与之分也
无一日骤得之富集斯美矣无一日骤成之德集斯聚
矣富之得也得诸外德之得也得诸己孟子谓为集义
集也者得之渐也富则可去可来之事学则一得而终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1a 页 WYG0048-1032a.png
身不复失矣
伺人之短摘人之瑕有伤于圣人之恕孟子曰强恕而
行求仁莫近焉恕也者适于仁之路也恕伤则求仁无
路而生机以残故残刻寡恩多不利于其后
大不如意之事一触于前必有甚难解释之时然天下
无难了之事但作过去想则何不释然子思曰君子以
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
致知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1b 页 WYG0048-1032b.png
问阳明致知格物之学然乎曰此阳明天资高迈独得
之妙学者不必尽然曰致知之学何如曰极力读书细
心穷理久久自有会通此驯致之事非偶然之事也若
其聪明有限虽以游夏亲炙孔子亦断无可以直指之
知亦断无可以捷得之知
知不可以假借知之至则旁通四达无往不可倘未遽
能然且须向理上穷究
穷理是入手工夫穷者尽也穷无弗穷然后能探本穷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2a 页 WYG0048-1032c.png
源引伸触类故说卦篇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理之不
穷则知之不致故致知穷理之说断当守朱子之道问
学为正如阳明之高超此颜子不违之时曾子既唯以
后之事非可妄冀者也
问阳明良知之说何如曰此说极妙穷其究竟则致知
之极功溯其源头则曾子之唯在是矣盖凡人之知通
古今极天壤而融会贯通无所不解初非有外于赤子
之知也如初生之婴孩二日二日便知饮乳便知视听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2b 页 WYG0048-1032d.png
孰教之而使然哉后此博之于诗书益之以闻见以广
其识仍非加于饮乳闻见之知也譬之火种初止星星
一点耳从而发之可以烹饫可以焚木可以燎原可以
烧山亦肆而烈矣乃溯其源头从星星之火种而起使
无星星之火种安得有燎原烧山之事哉故圣贤之知
不加于童子之知特圣贤牖而启之愚夫窒而塞之故
阳明以为良知而大学亦遂以致知格物为进学之始
功也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3a 页 WYG0048-1033a.png
人之心共此良知圣人之知非有加于赤子之知也而
广狭不同者格致之功也譬诸人生不见不闻之事不
可以知知非其知之所本有也及见之闻之而知一进
矣圣人者不待见之闻之而无不通晓者道理之融会
皆良知为主此固无所资于外也故仍无加于赤子之
知也譬诸日光无微不烛此圣人之知也阖其户则罅
隙之中未始无日光相及开其户则满室皆日光所及
矣夫阖户之不如开户也开户之不若太虚也此广狭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3b 页 WYG0048-1033b.png
之异也然要非格致不为功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力行
力行之说四子书言之详矣孔子之言最平易如谨言
慎行忠信笃敬仁智与勇乡党一章皆其事也曾子之
言最切实如格致诚正脩齐治平皆其事也子思之言
最高明如戒惧慎独脩道致中和子臣弟友行远登高
学问思辨笃行皆其事也孟子之言最紧要如集义养
气推恩扩充皆其事也终身为学得圣贤之一二语极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4a 页 WYG0048-1033c.png
力行之毕生尚不能尽徒奉为虚语亦何益乎资性纯
笃好学而企前脩如宋之周程张朱邵陆诸儒明之阳
明敬轩整庵固自迥别其有因循懈惰偶而感触则当
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又如孟子之集义扩充庶有冀乎
其后也前学习一说当亦足以表力行之义
凡事必见得极明行得极断然后方能有成故智者谓
之不惑勇者谓之不惧然见得明行得决如止是趋势
利便私曲此小人之尤踰分冒险必枉费心机故必仁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4b 页 WYG0048-1033d.png
者然后能不忧圣人参赞位育绝大经济皆从仁字中
做出此三语彻上彻下的人品皆是如此故孔子以为
君子之道而朱子则以为学者之事也然三者虽若相
资学者苟不至于圣人不能不各有所重故遂分出三
等人品如颜子之仁子贡之智子路之勇可以观矣
读书
凡读一种书读过一遍便须回头著想此篇之前面如
何后面如何前后如何贯串中间如何承接如何转折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5a 页 WYG0048-1034a.png
如何照应应有者如何不应有者如何生枝如此回顾
数番自然道理融贯此书自然可久
凡读史鉴一段必先将古人相似者比之若令某古人
适当此时其经济何如又将古人不相似者比之若令
某某当此其经济又复何如然后将自身放在事中若
我适当其时其经济措施克如古人否然后古人之浅
深皆可断自己心即我他时遇事亦可措置无难
古人之学由虚心而入故其德日进今人不肯虚心只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5b 页 WYG0048-1034b.png
是不能虚心耳虚心犹且不能望进德难矣煦无日不
翻阅诗书皆务求立言本旨从不偏执已见故于周易卦
爻凡具坎离之象者悉发虚中实中二义当知此个实
中便是虚中
读书不从能疑而入所得必不深
读书不知参互考正之法纵然有得必有趄不能贯

初读书不必求博守定一经追求甚深甚奥之理到得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6a 页 WYG0048-1034c.png
有入手处然后参阅他经当无有不合者矣
登仕
既为亲民之官则当视民如子凡风土之所宜人情之
所重闾里闺阃愚妇赤子饥渴寒暖极鄙极亵至纤至
细之事皆所当知故曰知县知州知府必先知之然后
能周详而调剂之如但知势分崇高尊荣安富而止何
云父母
凡有一官必有一官之利弊知其弊矣而彼此相沿未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6b 页 WYG0048-1034d.png
之决去者因循二字误之也又或以官为传舍全仗因
任为自全之计而上无察考为之奈何
亲民之官无若府州县然皆称曰知非偶然也凡所管
辖其中天时地理人情风俗一应利弊兴革迁转变动
之故有一不知可谓知府知州知县乎如但以知字作
主字解过然则今之据崇高势分以为官者其皆无沗
于知府知州知县乎他若显图厚实又不足论已
不知而犹谓为官也是为溺职不知而使人旁窃之是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7a 页 WYG0048-1035a.png
之谓愚知之而无以调剂之是之谓旷知之而故缓之
是之谓慢溺职而愚而旷而慢也与不知何异
天时如北地多风江湖间春夏水长而秋冬涸云南风
贵州雨广东多湿近海多飓风之类地理如东西南北
之方远近多少之数之类风土如北地多车南地多舟
之类人情有此之所重彼之所轻此之所贵彼之所贱
者尤当因地因时随宜觉察皆不可不知也礼曰礼从
宜使从俗又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7b 页 WYG0048-1035b.png
凡事豫则立将欲登仕便须打点所做何官宜何如设
施然亦不可太执曲礼云礼从宜使从俗因利乘便其
效最易观也尝有生长于此土目睹此土之弊以为如
此方可革除逮于易地而施乃多龃龉胶柱鼓瑟固难
可语权也
凡初莅任必想到离任后此地之人相待作何光景然
后能为好官凡离任之官必更荣于初任之官然后始
不愧为好官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8a 页 WYG0048-1035c.png
凡作一官非徒以此一方之民听我驱使是将以我一
人之身听此一方之民指挥者也
今人惮于求言吝于改过岂知集众思广众益有无穷
妙处如阳明之求通民情愿闻已过非圣贤中人不能
乃今人耻于效人渺小之见人情风土贸然罔辨是耻
于师人而不耻不若人者也
有不可不循之例有不可不更之弊必事事循例则才
干可知必事事更张则妄诞可知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8b 页 WYG0048-1035d.png
文公曰今人言事欲论一事一人皆先探上意如何方
进文字(煦)按刑名如此则必屈人万一上司贪污则贻
害不浅
钱榖刑名之外必须有一点至性流通雨旸寒燠之时
必须用一番至诚体察
终岁纺织才成得一疋布终岁舂碾才养得一口猪将
以备惟正之供也一经官差呼唤举而奉之差役尤恨
其少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9a 页 WYG0048-1036a.png
常入衙门作证见此奸民也言辞可听则是非淆乱矣
故周礼特详五听
常赴公堂言是非此猾士也奔竞太甚则正业荒芜矣
故子游独取澹台
治去其太甚者而已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于傩之
一节可以观矣杂记中一张一弛亦是此义
孔孟之栖栖皇皇有所以栖栖皇皇者也今之栖栖皇
皇者未得则卑躬屈节既得则倨傲自矜唯安富尊荣之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19b 页 WYG0048-1036b.png
图唯势利显赫之贵居可以有为之地曾无些子建白
诚不知向之栖栖皇皇果何为也
人生天地间食天地生物以养其生于人无所济于物
无所利虽生于天地犹虚也韩子之论佩膺久矣
苏琼之对曹芝也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夫有官而不
得其人衡才者之过也不安其分而奔竞以求之未必
能得即得矣始进不正能以正终乎
已荒而谋赈之莫若请之于朝动正顼钱粮委才干之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0a 页 WYG0048-1036c.png
员行至丰收之地酌买之以车船运至荒地即以所买
之价为所卖之价是荒地之粮与熟地之粮其价同矣
所卖之价仍可还帑要其所耗不过车船之价及往来
盘费耳夫普天之下固未有千里二千里之外胥荒者

欲知临荒转移调剂之法则各省之雨旸皆宜按日月
呈报然后知某省苦雨某省苦旱可以为未雨之绸缪
秋成之后米谷之贵贱亦宜按省及时呈报则某省荒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0b 页 WYG0048-1036d.png
歉某省收成亦可以施转移之妙术预备之法莫若该
州该县各各设立农官俾得专司仓粮及省耕省敛之
法在州县则以佐贰兼之在府则以佐贰总之在省则
以道员统领之或每岁遣御史一员分省而查或三年
遣御史一员通省而查之庶乎可也
词讼在州县或谓多差干员自可了当此事不知倾家
荡产者实多而官犹懵懵也且有雀角鼠牙每迟至数
月而不能归结者矣且有无故牵连多人而不能开释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1a 页 WYG0048-1037a.png
者矣至縻累无辜之众虚耗有用之民财为官长者独
无意乎抑疏而不及察乎

孔子摄行相事三月而鲁国大治治效也而治法可想
矣然此其略也若使之期月三年其治效当复何如约
其大端不越教养二途详其节目不越礼乐刑政要皆
帝王之大法恐社仓之行于一乡者渺乎小也
颜子论东野毕之善御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谓求马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1b 页 WYG0048-1037b.png
不已定公善之曰可少进乎颜子曰臣闻鸟穷则啄兽
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迄今未有能穷其下
而能无危者也(煦)按此与为邦之问则颜子之政可知
鲁有父子讼者孔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孔
子赦之(煦)按后人亦有学此法而用于兄弟者
张南轩先生知江陵安抚本路捕斩奸民之舍贼者令
其党得相捕告以除罪群盗皆遁去(煦)按除盗止有此
法为良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2a 页 WYG0048-1037c.png
程明道先生初政辨藏钱废放光之石佛均田税塞塘
堤处舟卒之病者脯茅山之龙禁竿黏飞鸟其在晋邑
设立五保之政度乡村远近为五保使之力役相助患
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
使无失所行旅出入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诸乡皆有
校暇时亲至召父老而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
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俗始甚野不知学先生择子弟
之秀者聚而教之在位三年去邑才十年而服儒服者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2b 页 WYG0048-1037d.png
盖数百人矣时河东财赋窘迫官所料买岁为民患虽
至贱之物至官取之则其价翔涌先生常度所需使富
家预储定其价而出之富室不失倍息而贫民亦免苦
累邑税常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先生择富
民之可任者预使购粟边郡而民费大省农隙讲武晋
城之民遂为精兵晋俗尚焚尸教谕禁止民皆信之欲入
辩事者不待持牒竟至庭下陈其所以河清卒本不当
役役而乱先生开城门纳之以其事上闻得不复遣至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3a 页 WYG0048-1038a.png
于河决曹村先以小绳徐引大绳然后济众以塞之又
广济蔡河出县境濒河不逞之民不复治生业专以胁
取舟人物为事岁必焚舟十数以立威先生始至捕得
一人使引其类得数十人不复根治旧恶分地而处之
使以挽舟为业且察为恶者自是邑无焚舟之患畿邑
田赋重常蠲除以为惠然畏法先输者皆良善逋负获
除者皆顽民先生为约前科获免者今必如期而足如
是惠泽始均邻邑有冤诉府愿得先生决之者前后五
卷十四篝灯约旨 第 23b 页 WYG0048-1038b.png
六有犯小盗者先生谓曰汝能改行吾薄汝罪盗叩首
愿自新后数月复穿窬捕吏及门盗告其妻曰我与大
丞约不复为盗今何面目见之耶遂自经(煦)按此等政
事几与孔子摄相事时无异真宋儒中仅见者然止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故人便之耳
周易函书别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