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篝灯约旨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a 页 WYG0048-09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别集卷八  礼部侍郎胡煦撰
篝灯约旨
性习
得于天为性成于人为习性者天理之凝定习者人欲
之因循因谓缘感循谓渐至也
性镇于其中而为主习迁于其外而易流易曰彰往而
察来其来处即性也由此而往愈差愈别者皆习也其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b 页 WYG0048-0913b.png
习而为圣贤君子则本天率性而本末一如者也其习
而为凡庸愚贱则循情纵欲而未知守正者也故曰性
相近也习相远也
欲非性也昵于闻见蓄之于心渐次发生者耳不知戒
慎恐惧禁之于将然未然之先逮于沿而为习将不知
何所底止故曰习相远也
习也者性之发也道之行也其人有圣有愚其事有
正有不正故曰相远若性则各正者也不可因相近二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a 页 WYG0048-0913c.png
字便说有些子差别相近对相远而言犹云不远
云尔
性如良木习如削斲大用之可为梁栋精用之可成
器物亵用之则为柴而已矣非良木之性然也斲削
之蠹也告子杞柳之喻谓仁义非性中所有故孟子
据性而是正之今以栋梁斲削为喻则谓其本为栋梁
之具也又系据习而论之耳性如宝璞习如斲工贵用
之则可为瑚琏贱用之则簪珥器用之具耳璞非不贵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b 页 WYG0048-0913d.png
重也斲削之蠹也故君子慎习
不知大木可为栋梁宝璞可为瑚琏乃因追琢之故而
归其咎于木与璞也则木与璞不任受故孔子曰习相

一艺之微习之而渐非其故愈习则愈远于故矣原非
生性便能如此穷其未习之先与不曾学艺者相去无
几故曰性相近也
性习不分则以习为性者遂谓有气质之性而灭没天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a 页 WYG0048-0914a.png
命之实将裁成辅相范围曲成之功可无庸以性为习
者遂谓圣贤悉皆天赋而渐废学修之实将升堂入室
希圣希天之事可无庸均不可也
问惩忿窒欲曰快心极美之事当其过后则索然无味
忆予少时遇可欲之事此心安得不动但存过后之想
然亦颇有得力处惟忿之一念动于偶然须平日涵养
始得故颜子亦有不迁怒之事既曰不迁则亦当有怒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b 页 WYG0048-0914b.png
上智与下愚不移既分知愚知愚中又分上下性本虚
静之体安得有此种分别观孔子乾卦之文言元说体
仁亨说合礼利说和义到了贞字宜乎说智而独不言
智何也人心之明德虽人人各具其为智为愚则必因
事而始见体仁节全说心中所蕴至此节方始说到行
上故此止曰事干犹云作事之具耳性中既不可以知
愚分则说到知愚便是说习上知下愚不移是谓上知
习于上而不移于上若君子上达之说下愚习于下而
卷八篝灯约旨 第 4a 页 WYG0048-0914c.png
不移于下若天下之恶皆归焉之义知此莭只是言习
则上节性习之说是专为习而言可知子贡曰夫子之
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岂论语一书独此专露一性字
而不详言所性之真只取相近二字便谓孔子谆谆为
性言乎
致知笃行主敬之说先儒谆谆言之独习之一说隐于
四子书中先儒未尝摘出今特标而出之盖天下无一
日骤得之学今夕学之明旦置之一年之后消归乌有
卷八篝灯约旨 第 4b 页 WYG0048-0914d.png
此习之不可自已也一父之子一为圣贤一为盗蹠童
而习之老而不能自返此习之不可不严也今试按诗
书中圣贤教人之语何一非切切言习者乎
记曰良弓之子必善为箕良冶之子必善为裘习也蛾
子时术之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者习也如见大宾如承
大祭不欲勿施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曾子之三省
均非一日之检点一事之持循亦习也屡空者心有所
习而于此忘焉者也屡中者徵于所习而发不及觉者
卷八篝灯约旨 第 5a 页 WYG0048-0915a.png
也三月不违习之既纯者也日月至焉习之生疏者也
孔子自志学至不踰矩习之入化而神乎其神者也故
论语首章便曰学而时习之但言学而不言习宜乎其
未竟厥美也
问生人之道曰学而已矣乌乎学曰端其趋慎其习而
已矣不学则无事不惫趋不端则入圣无阶习不慎则
下流而不止矣程朱学孔孟者也予亦学孔孟者也读
孔孟之书求其至是者而可矣程朱之所是予固不敢
卷八篝灯约旨 第 5b 页 WYG0048-0915b.png
违程朱之所是非孔孟之所是则当是孔孟而非程朱
圣贤何等事业而可以情面论乎颜渊曰舜何人也予
何人也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
横渠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
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按知觉便是性之虚
而灵处如何说得与性合凡言合者皆两不相同之称
也便是气亦由虚而生说不得合虚与气此是张子语
病学者辨之
卷八篝灯约旨 第 6a 页 WYG0048-0915c.png
又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进修君子宜
深别焉天理人欲安有同体同行之理皆程子气质之
性误之而气质之性一说又周子几善恶之一说误之
也夫论语虽未尝言性而周易全部则全言性学者也
其推性之本原则命于天而有保合之说其穷性之所
蕴则有体仁长人四德全具之说其究性之大用则有
裁成辅相范围曲成弥纶易简之说其八卦中阴阳之
摩荡爻位之得失无非畅发此太和充裕之机皆缘此
卷八篝灯约旨 第 6b 页 WYG0048-0915d.png
性禀于天命之初具于身心之内深隐精微难以名状
故本于天命之初而标继善成性之秘其卦爻中阴阳
之摩荡何非时乘六龙以御之而乃成此六子乎向来
不得其解乃曰止是卜筮之书其误天下后世不浅矣
今观系传易简备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
乎中矣为卜筮言乎抑非为卜筮言乎先儒谓性无善恶心
无死生天理人欲同体异用此等说话皆与孔孟大悖
中庸深得其旨所由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孟子
卷八篝灯约旨 第 7a 页 WYG0048-0916a.png
深得其旨所由有性善之说此皆孔子一脉相传丝毫
不走作者学性学而不先学易则未知周易为言性之
书矣通书正蒙经世书虽皆发明周易然于文周卦词
爻词皆未尝注释一字此所以韦编三绝之旨后人达
之者鲜也
薛敬轩曰圣人言性与天道惟于赞易极言之耳平日
与门人言者极少(煦)按此方是真知周易者
学习
卷八篝灯约旨 第 7b 页 WYG0048-0916b.png
人之性命于天则道心实居人心之先尽人可以达天
则人心即为道心之伏求道心于人心之中则几之察
也贵严返人心于道心之始则极之建也不二君子分
以察几合以建极分则穷其相反之情而得其相通之
故合则究其不一之理而要其至一之归在中之保合
每淆于在外之闻见故察几而分人为之当然皆天命
之自然故建极而合学必奉圣贤以为之师非其师则
非其学学必奉圣贤之道以为之的非其道则非其学
卷八篝灯约旨 第 8a 页 WYG0048-0916c.png
习也者学之不已者也此圣学圣功之所由起也
屯坎困不一其形屯坎困各亨其道其中惟心亨者为
能行有尚习焉故也水流无止时故坎独言习然而不
习不亨安于愚蠢者比比皆是矣
习之移人甚矣哉譬诸长途初则三里五里犹难乃日
习而日非其故久则必将万里而遥譬诸匠作初则操
斧运斤犹难乃渐多而渐臻于熟久则必将通神而化
故凡畏难而不习者皆未尝身习者也
卷八篝灯约旨 第 8b 页 WYG0048-0916d.png
读六经四子书学制艺取功名将以为学问尽是岂知
其上有经史子集淹通博雅富材而鸿词者乎岂知其
上有专精一艺极妙穷神实茂而名彰者乎岂知其上
更有嘉言懿行准今酌古取诸其怀而善世宜民者乎
岂知其上更有穷理尽性至命一以贯之达天而入化
承先而启后者乎未获升堂妄测室中之美富徒信耳
以论古人甚矣其陋也
常在圣学中磨鍊自应克成圣学常在圣道中钻研
卷八篝灯约旨 第 9a 页 WYG0048-0917a.png
自应终达圣道故无一日可以浅涉之学无一蹴可以
骤至之道特不一托足终焉茅塞耳
无日不向存诚主敬致知守静中打点是无日不行乎
其途者也非至道者也若至道者但取径于此耳
格物穷理存诚主敬致虚守静学也而非道也修齐治
平位育参赞道也而非学也学所以适乎道之路道所
以要乎学之归也掘之浅而冀其深行之渐而欲其远
入之易而求其难万无是理
卷八篝灯约旨 第 9b 页 WYG0048-0917b.png
后儒详言学而略言道亦如论语详言学而略言性是
达道之径路也学则日用常行皆有之道则性天之精
蕴寓矣如但认学为道则圣门之能学者岂伊无人乃
一贯之传何为独曾子一人哉然圣人不轻语人以一
贯亦俟诸积学者之自得耳
达得一贯之旨方传得圣人之道故曾子之后便有子
思孟子濂洛关闽之学学圣者也后儒之学学儒而已
其去圣也远矣谚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行半至之途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0a 页 WYG0048-0917c.png
乌能造域故立志不厌其高用功不厌其猛
读书而不能变化气质非好学者也读书而不能条列
浅深鉴别真赝无实得者也
少成若天性植基早则累积也易琢磨待师友扶翼众
则熏习也深
信而好毋自欺唯此六字是进学实功
和璞本圭璋之具乃或混于顽石之目未之凿也匹夫
具圣贤之才乃或终为庸众之归未之学也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0b 页 WYG0048-0917d.png
一艺之微有终身习焉不竟旨趣者矣况圣学乎一艺
之微有穷神造妙不可言说者矣况圣道乎
犬马于人犹能自效其力羊豕之属知有食焉止耳饱
食暖衣无所用心是羊豕自为也故君子贵自强
智慧以用而开学问以勤而积上智下愚不移者绝少
中人之资比比皆是故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两
人共学一人理深则理日以益其一不能入理独于百
工技艺奇巧之事见无不知知无不能也非此两人智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1a 页 WYG0048-0918a.png
慧殊也其用心之径路殊耳譬两人同入一山一人循
此路熟一人循彼路熟则各造其域耳使两人而互易
其径则沿途皆荆棘矣然入理既深到融会通贯后百
工技艺不难通晓而䁥于技艺者终为技艺人耳智慧
之用业殊于初成就之广狭自殊于后一父之子其智
慧同也其教诫同也乃一勤一惰则所得亦殊故颜子
好学孔子独有取焉
后儒详言性而略言习学者苦无入手处不如且专言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1b 页 WYG0048-0918b.png
学习留尽性以为上达之事可耳孔子固曰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
好奕者梦奕好猎者梦猎笃于习也心所不暂释者行
乎道途而张为手势形于语言徵于梦寐者有之君子
之学不使耳闻目见无非是物得为笃于习乎
男子职外置诸室中禁锢三日几若囹圄女子职内行
诸户外出门三里或至迷道七日之婴授之乳母一岁
而或疏其生母三尺之童育诸他省十年而尽易其乡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2a 页 WYG0048-0918c.png
音习之移人若此君子之于学也不到转移性情变化
气质其于习也亦已疏矣
人之于学知易而行难文易而实难孔子居周末已有
文盛之感惧人之乐趋于易而忘所返也
汉时取士如贤良方正孝廉之科皆为近古故其得士
视后来为最盛风俗之敝始于六朝文之厚则行之薄
矣伪之至则诚之衰矣名之重则实之轻矣不崇圣人
之学屈文而尊行乌得而返诸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2b 页 WYG0048-0918d.png
胸无确见徒剿袭陈言割裂补缀取悦时好以博名高
皆无本之学也有本之学融通贯彻触著磕著总归一
致而已故曰一以贯之然非由博文而致之恐未见未
习之书一触于目尽成荆棘
学必师承皆好名者附骥之见耳孔子无常师三人行
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可耳
好名之心过甚则必狂诞唯反诸实学可以己之修文
之心过甚则必虚浮唯敦诸实行可以己之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3a 页 WYG0048-0919a.png
气运之迁流成于人心之所重孔子曰习相远孟子曰
我亦欲正人心浅言之则转移之妙术深言之则位育
之极功也
士知修文之可以得名而不知实行之久益光昌官知
自荣之方为得体而不知居尊之为民父母则实德之
教未修也
好名而不务实学不修实行便做诚字不出博学而不
约之以礼不贯之于一便做明字不出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3b 页 WYG0048-0919b.png
书不足以传道则圣贤之著述皆虚诞者也读书不足
以明道则学人之诵习皆惘然者也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六经皆文之博也而礼则莫要于
周易浅而观之为五行精而求之为四象又约之为终
始为内外为上下为往来为动静皆阴阳之义也摄之
以阴阳而条理井然无妙不贯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虽圣人之道原在未有两仪之先可心喻而不可言说
到得约礼时已几几乎近之故颜子欲罢不能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4a 页 WYG0048-0919c.png
古人之书全系抄誊故得之甚难今人之书版刻盛行
故得之甚易然细经手录者字字打心上过又不肯轻
易置去故入之必深藏诸高阁者日日在眼中看又不
能从头遍阅故得之反浅此古今读书人难易浅深之
大较也
学贵端始后此之积累多因其已知者而增益之始学
之不正欲其返而归正难之难矣故周易著蒙以养正
之辞孔子有入孝出弟之训而朱子亦遂有小学之作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4b 页 WYG0048-0919d.png

说苑宁越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
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
十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
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
而百舍不止矣
圣贤之学内而天命性道格致诚正外而修齐治平经
纶参赞此非可以浅尝得也故为品之最上其次则为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5a 页 WYG0048-0920a.png
实行仁义礼智孝弟忠信是也其次则为曲艺苟擅一
长皆得称焉如纪昌飞卫王良造父师旷奕秋钟王闫
本立之流下及农圃医卜莫不各有穷神通化之妙又
其次则为远稽近考淹通博雅之学而其派亦异有援
古证今修身慎行理社稷经人民者上也徒饰博雅润
色词章者次也
词章之学唯据事直书者为当若词之厚则理之薄矣
诗赋之学专以性情沉质音律调谐者为上三百篇与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5b 页 WYG0048-0920b.png
离骚皆发乎情止乎礼义者也性情非言可尽则托诸
比兴以尽之唐宋以后景话多而情语少矣比兴之体
尤为极少故不古人若也至其有取于音律唯以平仄
论之而字之刚柔太少不加详辨故其音律未尽和平
此亦推敲家不可不知者也然平仄易知而音律难谐
唯多读古人诗赋取精绘神者别有领会而已
一贯
一贯者内外一如显微无间体用之流通也无体非用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6a 页 WYG0048-0920c.png
则不沦于虚无用非体则不至于偏而不举
圣学原有悟境亦莫难于悟境如以为无难则一贯之
传何仅两人而喟然叹兴者胡不多觏哉
宋儒唯程子体用一原显微无间是实从妙悟得也从
前节节次次俱有障碍到此忽然打通全不费力所以
为难
一贯之说曾子唯而门人疑是悟者少而疑者多也今
时粗浅训诂便人人信为得解至穷其所得之解不过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6b 页 WYG0048-0920d.png
曰一理而贯通万事岂谓今人率皆超越门人上同曾
子乎何悟者之多也岂谓当时门人尽皆不能作如此
解说乎何悟者之少也岂谓曾子尚不能作如此解说
以晓谕门人乎何易辞以相质也若犹未也政恐后人
之能信不逮门人之能疑远甚盖能疑者犹向此中打
点不肯轻易置去而能信者遂人人自认为得解绝不
知有妙悟一境矣
后儒详于言学拨去悟境间有及之者指为释家之顿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7a 页 WYG0048-0921a.png
教至穷其所学不过格物穷理道问学尽之矣果尔则
夫子之告子贡女以予为多学而识其语非矣甚矣是
行乎半至之途而自谓到岸者也
孔颜之乐只是道理融通浑而为一无逆于心耳颜子
之好好此者也若但执博闻强记为学终堕子贡多识
一边但走颜子博文一路恐时习而说之境界尚未易
到何云孔颜之乐盖孔颜之乐即一贯之妙也
一以贯之只是道理融通浑而为一外无所隔内无所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7b 页 WYG0048-0921b.png
窒而已今曰一理而贯通万事既有理事之分又有一
万之别乌能贯而为一况用而字一转是又将内外前
后分作两截贯而不一乌云贯乎
学圣人者未易知孔子之一贯且先识孔颜之乐未易
知孔颜之乐且先学颜子之好未易知颜子之好且先
学孔子之时习但能造到悦的时候便臻于好与乐也
不难然后人之学求知而已逮于略观大意便谓已解
甚矣好与乐之难也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8a 页 WYG0048-0921c.png
子思曰率性之谓道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又曰仁者
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又曰形色天性也此皆内外一贯
之妙也
子思由中和说到位育孟子好辩章将欲挽回天时人
事而但曰正人心此亦天人一贯之妙也要非孟子不
能辨此
子贡曰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然则论语亦有言性者乎
曰有一以贯之天下归仁是也性不可言故止言性中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8b 页 WYG0048-0921d.png
之大用而曰吾道礼乐刑政圣人之参赞位育道也谨
言慎行戒慎恐惧一身之参赞位育道也要必有大本
存焉故曰一以贯也至一而不可言矣宫墙之美富一
之敦其化原者不可言也天下归仁一中能贯之妙也
功力可加在将发已发之际未发之中非功之所可至
也故夫子之教回也教以勿视勿听去其外干者以养
其中存者而已孔子释乾元但云万物资始其为所资
者不可得而言也时乘六龙则能贯之妙各正性命保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9a 页 WYG0048-0922a.png
合太和则已贯之妙也因性命各正之后所保者止此
太和故曰一以贯也今将执一理而贯通万事之说推
之如但向口头念过一与不一贯与不贯何待问哉如
克向自己心上体贴一番先执此一理以周于事事则
拘理以观事而实则一事各有一理已非此一理之所
能贯执一事各有一理之说则又逐事以分理不可谓
贯之出于一是此一言先有语病其病在理字耳不知
此政夫子之道也夫子不能添说一语谓非实由妙悟
卷八篝灯约旨 第 19b 页 WYG0048-0922b.png
不易得解后来解此者唯程子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二
语耳天下无二道率性之谓道即此道也推中之所由
发则和为达道究和之所由起则中为大本是费而能
隐造端夫妇察乎天地者也一乎二乎贯与不贯盖可
知矣曾子以忠恕解之如但将忠认作忠恕认作恕何
由能贯乃穷忠字之究竟原不以人而隔也穷恕字之
原头又不以我而塞也是忠恕亦借来字面其妙则人
已流通于无间而已第道字所该甚广今但就人已最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0a 页 WYG0048-0922c.png
关切处指明之故遂以为浅言之也然非博学于文约
之以礼到底不能得一又乌得而谓为贯乎况既添出
万字万矣而谓为一乎自非达道未易辨此
莫问如何能贯只此一字可该六经之旨可括周易之
蕴可显图书之秘可达性命之原但止逐字分疏便属
差别不知此一何由能贯不知此一亦并不是贯此岂
一理字所能明了理之为言在逐事逐物条理分疏处
见得者也观穷理尽性至命之说则理之一字止是初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0b 页 WYG0048-0922d.png
地下手工夫耳
见得无穷尽故子悦漆雕开见得无方体故夫子与曾
点合此六字方成一贯方是夫子之道回兼有之颜氏
之子其庶乎故不待语以一也
无穷尽无方体浑而一之方是夫子之道而开与点各
见其一半故程子谓二子已见大意
无穷尽者虚也无方体者灵也若将虚灵二字打合一
片则杳不可得其解矣圣人之一乌可言说乎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1a 页 WYG0048-0923a.png
有散钱而无索子是博而未能约也有索子而无散钱
是约而未能博也夫博约二端是初学者一边事以此
为一贯则误矣若使一屋散钱用数百丈索子只这一
条索子便教他担持不起何也博约之见未忘何由能
一子思说出未发随便说出发字若非中之所有便是
外面袭取来的何由能发何由能发而中节若将中和
分作二者便不解大本达道流通之故便不解发而中
节之妙便不知子思于中和之上止用一致字之旨何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1b 页 WYG0048-0923b.png
由知孔子之一
颜子去圣人一间是据三十时说也然颜子卒时年止
三十二岁若云三十时便与圣人之神化相去一间设
颜子而至七十比诸从心不踰之夫子不大超越乎须
知夫子三十而立颜子三十而如有所立此其相去一
间者也
孟子之性善即子思率性之谓道其善也则发皆中节
之旨也盖人喜怒哀乐之性原根于无思无为之天本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2a 页 WYG0048-0923c.png
皆大中至正无少偏倚感以外缘投之物欲而汨其本
矣如见美食而悦之见粗粝而恶之见章采而悦之见
敝缊而恶之其初止感于见闻动于可悦可恶已耳愈
积愈多愈积愈久盘根固蒂触处发生罔非恶缘胥成
邪妄与根心无异缘其所由皆外感闻见留其根蒂者
也故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视听不可绝绝其所由视
听者故曰克己不见之色不闻之声绝不入其梦想未
常视听故也遗腹之子不梦父彼于视听未有所缘耳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2b 页 WYG0048-0923d.png
见闻之伏而隐隐而见其几危矣故克己者慎之
人之生也直朱子曰生理本直理本直三字只是一个
生字耳盖静专动直者乾元之亨而利也乾之直在动
处见人之直正在生处见以人之资始资生皆资乾元
之动直而始所以曰率性之谓道到得在人虽穷凶极
恶莫不有平旦之气存焉中庸所由曰诚者自成也若
罔之生也幸而免则所谓不诚无物者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3a 页 WYG0048-0924a.png
闻也者不可得闻而闻之者也圣人之言性言天言道
见于四子六经盖亦多矣今人得其言而解之便以为
闻道者乎便皆如圣人之所谓可乎若犹未也则闻之
为说必有不可解说不可得闻之妙在其中矣既曰朝
闻又曰夕死则必有倏然转移之一境也不云数十年
之积累而但取必于一朝是悟非悟当自了然后来学
者不一提掇道字终日言学皆未闻道者耳甚至举起
朝闻夕死之说便指为佛氏放下屠刀噫宫墙外望之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3b 页 WYG0048-0924b.png
人其不可与言圣人之美富亦已久矣
圣人之道实有悟境此境一触则万理皆融全不费力
今试观人同此心人同此知智者之知愚者之知皆无
异心也譬之愚者一事未达逢智者解说之而不觉其
豁然则此一事之明了即一事之悟境也夫未明之先
与既明之后其境在倏然之内忽而改观人之悟境亦
复如是然止可为知者道耳又如学者读书因一二字
未解其义遂使全章皆不得其旨若得明者解之不觉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4a 页 WYG0048-0924c.png
其豁然通透矣此一字之明了即通章之妙悟也圣人
之道天地之大万物之广身心性命之精微天下国家
之远大罄天地所有之书解说所不能尽兹欲于一心
之中穷其原而竟其委非由妙悟曷克几此如但执为
放下屠刀之说而不知圣学实有悟境则是四书六经
以外之学非四书六经以内之学也
论语为圣人传道之书精及于一贯之微粗及于饮食
衣服语言起居之细何非道之散见然非有论语显易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4b 页 WYG0048-0924d.png
明白可以探本穷源则周易之旨终不可得而达也
朝闻道者是由博返约贯万于一之大几也即颜子之
高坚前后如有所立参赐一以贯之之候也故下曰夕
死可矣
阳明谓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本有何
枝叶可发此言亦未当一本也万枝叶也贯则其中之
精脉彻上彻下而不少欠缺者也故此一句唯贯字最
妙指出一字直提掇源头耳其文原未及万故不可以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5a 页 WYG0048-0925a.png
万字对此一字万字小对一字不过圣人但曰贯之不
曰贯万如云只是这个充塞于天地间耳
孔孟之道实非一蹴可至深积力久由博反约实有颖
悟存焉只为此等境界非粗浅者所能遽达故一贯之
旨唯曾子子贡始得而闻后之儒者止据一人之眇见
存为论说拘而守之不肯阔开一步其于陆王则指为
顿悟指为放下屠刀夫圣门而无悟境则一贯之理亦
何人不可解说当不独参赐两人而朝闻夕死之说亦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5b 页 WYG0048-0925b.png
圣人之赘语矣且但如后儒所解则人谁不知然而人
皆可以夕死乎若犹未也则室中之美富恐非宫墙外
望者所能测也
夫子之语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解之者悉
知其为曾子之悟不知后儒何忽谓悟为顿教然则曾
子之在圣门亦止可为顿教乎据后儒之意不过谓人
之于道当以积学为要耳所以有深积力久之说然则
陆子之与阳明竟是不曾读书字即不识义即可解者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6a 页 WYG0048-0925c.png
乎且但以积学为主吾不知学而不思又当为何如人
也况自周秦迄今其间博物洽闻者盖亦不乏果尽为
知道者乎果尔则圣人之门身通六艺者盖亦有人何
未闻孔子之以一贯告也且孔子之语子贡也曰汝以
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则多学而识其不足以尽圣道
也亦已审矣孔子而后幸有子静阳明其超悟逾量其
事功卓绝逾量曾未有纤毫与圣教相违顾乃不满于
后儒之心即其不满此两人者究其读书之精超悟之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6b 页 WYG0048-0925d.png
妙行事之当又未能尽逾此两人亦见其妄矣当知学
悟两途皆圣人所属望于人者特学易而悟难耳学且
不悟者比比皆然学而悟则绝少矣子思之言曰尊德
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而不致于广大
道学问而不尽其精微恐皆为半至之学也行半至之
途幸毋轻诋升堂入室者也
周易者博文约礼之书也其天地人物精粗巨细罔不
具载则文之博也故君子之格物当由周易而始周易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7a 页 WYG0048-0926a.png
之物不格何物之能格乎合四圣之易而论之爻归于
卦卦归于图则礼之约也伏羲由外之六十四象而归
于两仪由两仪而归于太极是显微阐幽之妙也则礼
之约也文王之元亨利贞七日来复维心亨则礼之约
也周公于始成之爻命之为初而乾坤两卦特添用九
用六两节则礼之约也至于孔子乾坤彖传文言以及
穷理尽性至命继善成性显仁藏用诸传皆礼之约也
不博固无以为约徒博亦必不能约故必兼是二者然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7b 页 WYG0048-0926b.png
后可几圣人之一贯博文非一家之文徒资腐陈之糟
粕而人人咂其旨甘究复何味约礼非拘固之理未悉
众妙之本原而空空存此静寂亦复何贯
子思孟子皆孔子一脉相传深于一贯者也故克与颜
曾二子并称大贤列为四配子思曰天命之谓性率性
之谓道此是一贯话头只一性字便该之矣天则性中
最初之命赋道则性中推行之作用也子贡之言性也
亦兼言天道天所以原其始道所以究其终也此子思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8a 页 WYG0048-0926c.png
之一贯也梁襄王问曰天下乌乎定孟子曰定于一孰
能一之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只此不嗜杀三字各正
之太和原是如此长善之仁便是如此仁民爱物推恩
之广全是如此此所由断断乎谓性为善也又曰仁也
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又曰形色天性也唯圣人然后
可以践形又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此孟子之一贯也
悟也者倏然之事非积累之事也夫积累云者穷理格
物之学求适乎悟之一途者也此但搜剔字义求明章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8b 页 WYG0048-0926d.png
句而已然非渐而积之则事物之理不能毕达逮于穷
理而理明格物而物格有以探本归原则倏然之境矣
譬如今人作文一题入手若有些子不能透辟则或终
岁终月不能置笔苟得旁人一发明之或因自心之触
悟而心地倏然澄彻此非暂时骤通之事乎圣人之学
穷理格物者在平日则积累之事也偶然感触者在当
机则倏然之事也夫子以一贯语曾子而曾子曰唯非
其积累既深转为倏然之机乎若颜子之不违则无所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9a 页 WYG0048-0927a.png
容其悟矣所由高于曾子一等也如仅执穷理格物为
是顿悟为非则行乎其途而未达地头者耳然而一贯
之妙非其人不易领会所由非顿而是渐欤
一而不一则不沦于拘墟贯而有所以贯则不病于纷

圣与儒何分孔子之于周易也如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复见天地之心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穷理尽性以至于
命易冒天下之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至精至变至神
卷八篝灯约旨 第 29b 页 WYG0048-0927b.png
皆说向精深沉细一边后儒教人但教以穷理格物道
问学第说向粗浅显易一边是为学者言之可知精深
沉细一边后儒尚未言及
一以贯之与天下归仁止是一义仁即所贯之一天下
归则能贯之妙也不待既贯乃始知之也
圣人之学无过知行二端其知难而行易者必事事察
识详明然后能委曲周详而无误也不然则疑畏而不
能前矣其知易而行难者必事事身亲历过然后能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0a 页 WYG0048-0927c.png
穷理而至命也不然则虚悬而无所得矣故人之有德
者谓之德行谓有行而后能得之于已圣人之道贯于
参赞位育一边乃始谓之为道是即德行之充也
一贯之说参赐虽同而实异曾子由力行而入故一点
便知子贡由多识而入其行尚在后面故有不欲勿加
之说夫子曰非尔所及
元亨利贞乾之一贯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人之一贯也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搆精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0b 页 WYG0048-0927d.png
万物化生天之一贯也
学人终身驰骛于名利场中闻人所闻充口便言性学
此执樵夫之斧柯而妄拟海舟之篷桨也静中之妙不
曾体贴一月半月执古人片言只字而胸无确见皆隔
膜者耳
一之云者无可分别之名也贯之云者是有可分别而
仍无可分别之名也至曾子之告门人是专说人已相
接之事宜乎确有分别而却专为恕字留神何也谓人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1a 页 WYG0048-0928a.png
知忠为尽己之事恕为及人之事判然各别而不知恕
之及于人也皆忠内事也故曰忠恕而已矣如云恕亦
莫非忠耳观孔子之告樊迟以忠为与人之事则恕可
知矣如此则朱子尽己推己二解亦有半是半非其曰
尽者亦己推者亦己是也其于忠则曰尽于恕则曰推
非也当知所推之己仍然是自尽之己也
曾子告门人举出忠恕原因门人皆知忠恕本是两事
却要使他知其中一脉相通之故如云人知忠为自己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1b 页 WYG0048-0928b.png
一身之事第及人而不如其为己则不可以为忠人知
恕为及人之事为人而不能实尽其在己者则不可以
为恕故及人之事皆自尽之事此方是一贯之旨天下
归仁是颜子之一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是子思之一
贯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是子贡之一贯仁也者人也合
而言之道也是孟子之一贯
曹月川曰一是仁之体贯是仁之用
薛敬轩曰夫子所谓一即统体之太极也所谓贯即各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2a 页 WYG0048-0928c.png
具之太极也(煦)按此解便与以仁分体用者迥别天下
何尝无解人可知敬轩造道之深
一贯八喻及咏易图诸诗附后
一贯八喻
分疏理事太支离贯了方为得一时试看梅花春信到
一齐分付上南枝
本非第二可安排不是融通贯不来大似室中端正坐
千门万户一时开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2b 页 WYG0048-0928d.png
千蹊百径渺难任贯后宁烦著意寻譬若火镕铜铁锡
总来销作一提金
天根秘密少将迎用处何妨有异名肯把真金镕在釜
方模圆板逐时成
太一分明贯里居打成两截欲何如若言尚待推移力
天籁凭谁撮合欤
果然贯了方成一函盖浑如天地般造化虽然殊万类
陶镕都在此中间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3a 页 WYG0048-0929a.png
内外凭谁区别之也无前后待思维百川总向归墟合
消息盈虚水不知
三十年来被热瞒止将太极作图看蓦从领得羲皇旨
凡百咀来作一九
改正循环太极图
混沌前边一画无此时万象总含糊徵文细补先天易
按候匀铺太极图日往月来通窍妙坤终乾始定规模
只须近向身中取造化于人有异乎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3b 页 WYG0048-0929b.png
先天八卦图
易卦开天天不违元之亨处露希夷乾坤终始刚三画
日月回旋当一期退象转来还是进耦爻劈破复成奇
得知妙自天心出莫漫慇勤问伏羲
先天六十四卦图
画前有易妙无如画后泥爻祗自疏龙马负来原是数
天根见了不关书追寻虚白通无极轮转贞元起太初
若只但从图象会北溟何自识鲲鱼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4a 页 WYG0048-0929c.png
卦象图
阴阳何处立胞胎太极中间两曜来四象更须加一倍
六爻从此定三才鬼神到易输情状天地归图自往回
都只厌渠滋味淡不曾亲见地中雷
岁令图
四序循环逐渐移打从何处露端倪闭关欲识真冬至
复命先寻活子时向后推迁成岁令从前窍妙出坤维
此时正是开天日七曜同宫也大奇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4b 页 WYG0048-0929d.png
月窟图
皎月当天万古清不知何自起贞明打从东北趋坤乙
旋向西南走兑丁乾甲己周三画备巽辛初感一爻生
无边造化资毫末莫待雷轰第二声
天根图
生长何能不敛藏几人从此作商量螟蛉未化封泥库
蚕蛹将飞秘茧房里面包含天有首外边营固地无疆
祇缘未识归根妙常到坚冰怪履霜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5a 页 WYG0048-0930a.png
总脉七图
真人原自息深深莫向成爻以后寻月窟搜罗新月魄
天根培养旧天心恰临坤位含终始一到阳生彻古今
不信但看雷起处许多爻象立森森
又咏先天大圆图
一百二十单六画后先天已备于斯内中打合师龙马
外面分疏仿洛龟攒拢百川归巨海栽培独干长繁枝
伏羲图与文王卦体用同原知未知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5b 页 WYG0048-0930b.png
咏文王开图作易
劈破羲图八八全易中何卦不先天情知卦画图中出
便合图心卦里传合处藏分为妙谛用时含体是真诠
但从内外观来往圣道根源已卓然
赋得三十六宫都是春
羲皇三画最分明收拾刚柔造化精月窟转来棱角
露天心起处卦爻生始终数具阴阳足上下经分序杂
成品物得资乾用九太和元气各充盈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6a 页 WYG0048-0930c.png
冬至
子半贞元会天心肇见时葭灰初验气宫绣始添丝管
籥黄钟律郊坛赤羽旗音希滋味淡阳德是亨期
周易
易自乾坤二用来天人妙义此中该不知谁把乾坤用
九六方能逞异才
四圣传心
图里精微讵易论图中秘密更难言解从未画前头看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6b 页 WYG0048-0930d.png
卜度无能是道源
天视
暗室从来不问天宁知天眼最幽悬偶然觉得回头看
便是天光朗照然
安分
春是春来秋是秋难将绤葛易貂裘人生合有苍天在
肯以閒心分外求
浩然吟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7a 页 WYG0048-0931a.png
造物陶镕信有真行吟坐笑见全身尧夫卷里分明说
不蹑天根不识人
宇宙中间有大音等閒收拾入清琴从教霁月光风内
领略乾坤万古心
大璞生居造化圈混沌抱养不知年凿开文彩光芒甚
照彻乾坤日月天
造物于人隔阂乎太和元气本来俱天心见后安閒甚
何处春风不是吾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7b 页 WYG0048-0931b.png
纪梦
閒披书卷夜灯煌梦到尼山入讲堂明月朗然天似水
虚庭依约起宫商
联拆先天八卦图
一爻初画两仪生从此三加卦体成尽解断连看卦象
谁将分合辨爻情拟爻须向连时会逐卦方于断处明
但识图成十四画先天无恙是羲经
河图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8a 页 WYG0048-0931c.png
龙马初生迥不群开天妙道具旋纹生成数衍团圞体
奇偶形连活泼文位置乾坤藏浩漠包含造化在氛氲
若还未解河图秘请与龟书较合分
洛书
试把龙图辨异同独将九数演宗风尽疑体段多藏伏
谁解方隅识会通合处既无分处有存时虽少用时
穷若言书数终于九请看周围对待中

卷八篝灯约旨 第 38b 页 WYG0048-0931d.png
周易函书别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