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易解辨异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a 页 WYG0048-08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别集卷四   礼部侍郎胡煦撰
易解辨异
圣人以经学传心六经皆孔子所定此外皆支离旁杂
鲜能探本穷源理归一致矣故舍六经而求道则已无
道舍孔子而释经则已无经况周易者固圣人之大本
所存孔子假年学之韦编犹尚三绝此岂粗浮剽窃略
观大意所能悬揣而臆解者乎乃注释孔子之书而不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b 页 WYG0048-0840b.png
折衷孔子之论至采洛书作范之说于向歆而不察系
传则图之语取卦变之说于虞荀而不察彖传往来之
几袭分爻占验之说于汉魏而不察穷理尽性之秘旨
宗乾化而坤刚化而柔之论于蔡墨而不察乾元用九
之深机以圣人传心传学天人合一之精微仅目为究
卜究占进退趋避之作用网百家不经之绪论而示之
博违先圣一贯之妙义而莫之非将谓言外不传之秘
由此而明窃恐言中无尽之藏隐而不宣者亦已多矣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a 页 WYG0048-0840c.png
安能尽合纂修本意哉夫圣人以六经垂教固非谓经
中尚有遗义经外尚待旁搜也则经中之义理衷诸经
而可矣学者传授圣经岂谓后人之聪明上同乎圣别
出之义理远逾于经乎则圣人之明论衷诸圣而可矣
然则今日解经之失不在经外不能推求剩义而在经
内不能殚究精深不在终身一书不能搜剔详明而在
拘守一家不能旁搜博采今执本义比之诸儒易传特
一人之书耳我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b 页 WYG0048-0840d.png
圣祖仁皇帝修明经学所定周易折中本义而外搜罗纂集
不下数十百家悉由
睿虑斟酌裁定增损而去取之用能上发先圣不传之秘下
垂后世无疆之教安在一人之见一家之言遂足泄经
文未宣之蕴表列圣不传之心乎(煦)幸得见周易折中
之书又获恭聆
圣训其于易理斯能略识大意诚不愿徒守一家言自隘自
画至负我
卷四易解辨异 第 3a 页 WYG0048-0841a.png
圣祖仁皇帝教育人才佑启百代之深衷也馆课之暇爰取
旧解之不合于经者标而出之作易解辨异一书以究
周易之义倘天下之不欲从同兢兢自守者因之溯流
穷源以不背于经则孔子传经翼易之深心昭然可见
而朱子释经继圣之雅意当必有陶然其大快者矣用
依经传之序详辨于后
河洛先天图象
孔子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既说在易经中便是
卷四易解辨异 第 3b 页 WYG0048-0841b.png
说则而画卦孔子又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
八卦则是画卦之圣人断为伏羲明矣则是伏羲之画
卦兼则图书明矣可知洛书皆画卦之资也自向歆父
子及孔安国有大禹则书作范之说后儒因有取于洪
范皇极遂以洛书为作范之具不取正于经文而取正
于先儒无稽之论与孔子异矣
画卦圣人既指伏羲伏羲又尝兼则图书则图书二者
必同出于伏羲时而伏羲必兼见此洛书又无疑矣乃
卷四易解辨异 第 4a 页 WYG0048-0841c.png
后儒守向歆之说以为大禹时神龟出洛今考尚书洪
范篇实无此语此其异于孔子者也或曰孔子十翼并
未有龟书出于伏羲之说乃顾确以为然何也曰孔子
亦未有龙马出于伏羲之说然既以为庖牺画卦又以
河图洛书说入周易岂伏羲时神龟犹未之出乎岂伏
羲犹未见洛书之图乎岂孔子犹未考洛书之自而漫
入诸周易乎岂文王本洛书而为后天图武王独未闻
家教乎孔子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
卷四易解辨异 第 4b 页 WYG0048-0841d.png
相射此释先天图也细玩相字通字俱在流行圆转处
说独天地定位一语似言对待耳然而上天下地其閒
化育流行实无一息不克相通即在先天图中虽若分
天上地下之象然阳之始终必交于坤阴之始终必交
于乾是位虽定而气则通原在流行处立之象矣又其
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何非圆转不息流行活
泼之机耶观下文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忽用此往来字
面岂其不相流通而有此往来之顺逆耶今以为先天
卷四易解辨异 第 5a 页 WYG0048-0842a.png
对待不移夫先天则未发之中活泼泼地有何对待之
可拘乎此其异于孔子者也
孔子于先天图止有天地定位数语未尝取其图而改
易之也河图洛书是天地自然之易一为先天一为后
天确不可乱者也文王后天之卦仿象洛书是方位之
一定所配则发皆中节之和伏羲先天之卦仿象河图
是内合而外分所配则未发之中洛书在有象之后故
有定向故可纪以卦位河图在无声无臭之内有何卦
卷四易解辨异 第 5b 页 WYG0048-0842b.png
之可执况此时河图虽出伏羲尚未画卦有何卦之可
配又况河图所寓止有画卦道理亦必非卦所能配又
况伏羲画出先天止有图象以内合外分之机象生成
比附之妙此时尚未开而为卦亦复有何卦之可配乃
后儒解说河图顾以文王所开之卦拆而补之强与先
天之数相配先天而可拆也犹得为先天乎卦而可配
先天也不成两后天乎失先天之旨昩后天之序与孔
子异矣
卷四易解辨异 第 6a 页 WYG0048-0842c.png
帝出乎震一节言后天图也其必始震终艮而贯帝字
于上所以明乾阳之布濩即大明终始之义也周易贵
阳于此可见然不能移离于震前移兑于乾后是则时
位之一定而不可易者即寓此图中今反以为流行不
息与孔子异矣
孔子于先天图则但言其相通相薄初未尝分卦而言
之明未发之无可分也于后天图则各就其卦中所置
之位与位中所得之卦一一分别言之明已发之无可
卷四易解辨异 第 6b 页 WYG0048-0842d.png
合也而今顾反其说谓先天一定而不移后天流行而
不息与孔子异矣
阴阳太少之说是伏羲熟玩图书因取其中所蕴道理
则以画卦知二图之数不踰奇偶而天下万事之理不
越阴阳因画两仪以象之又玩内生外成之理爰复各
加两仪遂成四象自此至于六爻无非两仪之加而千
变万化由此殊矣因四象各具两仪于是乎有太少之
别是则阴阳太少乃画卦时初加再加所定之名目也
卷四易解辨异 第 7a 页 WYG0048-0843a.png
乃后儒不以四象为画卦所定执阴阳老少之说以解
河图生成之数岂知河图所具止有此理可为取则之
资而实未有此名可配生成之数也今乃欲取而配之
与孔子异矣
凡有一图必有一图之妙故不宜移动丝毫孔子曰太
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先天小圆图言
也既有生者必有成者是即则图本旨是即与河图相
配之故今执拆补之说而不究内生外成之妙与孔子
卷四易解辨异 第 7b 页 WYG0048-0843b.png
异矣
先天配未发之中后天配已发之和孔子曰易无思也
无为也先天之静体也乾之元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后天之动用也乾之亨也先天在无思无为之地有何
可拆必如拆补之说是未发之中而亦可拆为喜怒哀
乐也与孔子异矣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此处孔子不言太极非
无故也盖太极无形非可言说今既有蓍则有形矣既
卷四易解辨异 第 8a 页 WYG0048-0843c.png
云五十则有数矣有形有数故不云太极直从两仪说
起而曰分而为二以象两也且伏羲之图由两仪而起
未有太极也文王之卦由乾坤而起亦是两仪边事未
有太极也周公之爻由初之九六而起亦是两仪边事
未有太极也皆为太极无可言说故从可言者起也今
必添说除一以象太极太极何形而亦可象乎与孔子
异矣
孔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则阴
卷四易解辨异 第 8b 页 WYG0048-0843d.png
阳为形上之道可知今曰卦之阴阳皆形而下者其理
则道也是直以阴阳为形器之具而未知阴阳在太极
初亨之会有理而无质故孔子谓为太极生两仪至两
之生四乃始云象象谓有象之可指耳即乾彖之释亨
指出流形之义非形器也即至后来生出八卦亦不过
刚柔太少之再重耳亦非形器也圣人作为连断之形
画出重交单拆之象亦不过仿象阴阳变动之理究非
有形器也夫由两仪之生而至于八卦六十四卦尚非
卷四易解辨异 第 9a 页 WYG0048-0844a.png
形器安得执两仪而遂谓形器乎形器可见者也阴阳
之在天地间可形见乎今谓阴阳为形器与孔子异矣
详见篝灯约旨
孔子韦编三绝假年学易若止因占卜之事便费如许
苦心则占卦固如是之难乎且孔子终身学之止成得
一卜筮人犹得为孔子之学乎今曰周易止是占卜之
书异矣
周易传道之书也孔子曰易冒天下之道又曰道义之
卷四易解辨异 第 9b 页 WYG0048-0844b.png
门又曰其道甚大又曰和顺于道德又曰三极之道又
曰易有圣人之道又曰弥纶天地之道又曰形而上者
谓之道又曰为道也屡迁又曰立天道立地道立人道
是周易为传道之书何等精深何等奥妙皆由伏羲
圆图之虚中与文王之乾元周公以初命爻及乾元无首
之旨而出今谓周易止是占卜之书竟使学者视之与
术数无别亦异于孔子矣夫占卜亦周易所有特周易
之支流而非传心之正旨也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0a 页 WYG0048-0844c.png
周易言性之书也河图未发之中洛书已发之和也圆
图之内合则其中也外分则其和也文王之元亨利贞
由未发之前而推及于已发之后者也周公之爻已在
既亨以后而始成之一爻命名为初九之既用又以为
无首是皆欲人由已发之后而追寻乎未发之初耳故
于系说诸传既以为尽性达天又以为察来也其乾之
彖传由资始之元说到保合太和却止是天命之谓性
也其文言传由长善之元说到贞固干事却止是率性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0b 页 WYG0048-0844d.png
之谓道也凡皆已发未发之真诠也后面于始亨之利
贞说出性情两字于得朋之坤说出美在其中何非性
善之的旨子思孟子盖有所本矣今曰周易止是占卜
之书异矣
周易穷理格物之书也今观其中所引天地日月风雨
雷电山川水火草木禽鱼马牛羊豕之类无所不备至
其分见于各卦各爻其象亦各各不同即有偶同者亦
不必皆同一义彖象文言格其物穷其理莫非有益于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1a 页 WYG0048-0845a.png
身心性命之事今但以为占卜之书异矣
周易博文约礼之书也经之与传约二万馀字乃上而
仰观天文下而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而人事之悉备远
取诸物而巨细之不遗其文亦已博矣而要其旨归莫
不有大本存焉晰至精至变之象而归诸爻合至变至
精之爻而归诸卦合至纷不齐之卦而归诸四象两仪
合四象两仪而归诸虚中之太极则达道在是大本在
是矣孔子曰显诸仁是彰往而极博者也又曰藏诸用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1b 页 WYG0048-0845b.png
是察来而反约者也然博易而约难故曰其上易知其
初难知也今但以为占卜之书异矣
周易天人合一之书也孔子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
天地之道又曰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又
曰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是参赞位育之妙在
易中矣又曰与天地合其德又曰成位乎其中是天人
合一之旨在易中矣即在卦爻取象非据天道则援人
事谓天人合一而已今但以为占卜之书徒向趋避进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2a 页 WYG0048-0845c.png
退周旋交接上留神曾未察天人合一至精至微之道
即在其中与孔子异矣
圣人寄占卜于周易非徒欲天下后世有前知之道也
亦谓占卜之妙析于几本于太极通于神明非达性天
而明于几者不能此便是教人最深最妙之旨今但以
为占卜之书异矣
大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则是
孔子明谓阴阳为形上之道矣盖太极为大道之本体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2b 页 WYG0048-0845d.png
其中含蕴非图可画非言可说而流行之中隐隐有此
二端往来进退盘旋干济于中其所生之物有形无形
莫不具是实不可以形迹拘也圣人目之为道盖以其
方出于太极有理而无质故察其流行活泼之妙用而
命为阴阳云耳所由既谓为形而上者而又谓为道也
既谓为形上则非形器之重浊者可比既谓为道则又
散见于万物本义曰卦之阴阳皆形而下者其理则道
也是以理为形上之道而以阴阳为形下之器矣与孔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3a 页 WYG0048-0846a.png
子异矣无论太极之体至灵至虚其出不穷原非理之
可言即此阴阳方从太极而出唯其至灵至虚运化太
极之大用然后能流行变化充塞两间生成万物而不
有其能变化万汇而仍无其质今谓阴阳为形下之器
夫器则有形可观而阴阳何形之可观器则有体可据
而阴阳何体之可据陆子辨之至连用四十字如寒暑
上下昼夜晦明之类皆无形之阴阳尚未能察识其不
详察人言中之意亦已甚矣至陆子谓朱子昩于道器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3b 页 WYG0048-0846b.png
之分朱子答曰若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则形而下者复
是何物据此看来则并未知物之所以为物矣中庸鬼
神章固孔子之言也其曰体物而不可遗物即形下之
器也其体之者则阴阳也朱子尝注为集注亦以所体
之鬼神为阴阳不闻以所体之物为阴阳也其下又云
来书所谓始终晦明奇耦之属皆阴阳所以谓之器夫
始终何形乎晦明何形乎而谓为器乎此皆异于孔子
阴阳为道之说也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4a 页 WYG0048-0846c.png
周易之首乾坤以六十二卦皆由乾坤生出故谓乾坤
为大父母周公所由于乾坤两卦特设用九用六两节此
之义也今曰已成卦象之乾坤遂无能生诸卦之理然
则周易之乾坤皆不能生卦何易有六十四卦乎且乾
道变化各正性命与见群龙之说特标于乾坤何谓乎
异矣
孔子天地定位一节本言小圆图下面数往者顺知来
者逆是言图中圆转活泼之机往字不重只要人追寻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4b 页 WYG0048-0846d.png
来处推求到太极里面知圣道之大原所由起耳此与
立爻之法用一初字相似圣学极精极微莫妙于此故
下面遂不复言顺往而但承之曰易逆数也便见得难
察在来处矣若其既有所往明明有形有器显露出来
有何难知故以为顺后儒不知反而溯诸始者之为逆
但以未来者为方来夫方来则有形有器顺去而前趋
者也何得谓为逆乎孔子言图而后儒言时孔子逆推
而后儒顺求孔子溯厥最初在未有形质之先而后儒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5a 页 WYG0048-0847a.png
徵诸流衍在已有形器之后与孔子异矣来往之义未
详此卦变卦综所由纷纷无己也
孔子之说圆图有察来之说又有阐幽之说是来之一字便
说向最初之地了然最初之地虽属已过必不可作已往说
为是言图非言时也今以来为方来是说向将然之后是言
时而非言图矣如以时而论往谓如今日追溯往日之
事明白而易见则是以顺字止作易字解了以时而论
来谓如今日逆计未来之事幽隐而难知则是以逆字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5b 页 WYG0048-0847b.png
止作难字解了非顺逆之旨也是徒知逆而迎者之为
逆而不知退而反者之为逆也夫人之行路也未有不
以前进为顺退归为逆者也未有不以前进为往发足
之地为来处者也因前进之地而顺趋以为往因由来
之处而逆反以徵来此孔子传道之妙旨也而后儒异

来之为义阴阳二者皆有之盖阳位本上今由在下之
天根而来自位乎上者视之则逆矣阴位本下今由在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6a 页 WYG0048-0848a.png
上之月窟而来自位乎下者视之则逆矣后儒但言阳
来而不言阴来异矣
兼来往而言者是说图中圆转之机专言逆数者是反
而追寻到太极初生之始今但认作占卜说入极数知
来作前知看了竟使后人止目为占卜书全不知有圣
人之道与孔子异矣
刚来柔来之来察来之来知来之来皆是一义皆指明
从出源头说向太极里面后儒或以为由彼卦而来或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6b 页 WYG0048-0848b.png
以为未来之来或但作往来之来将来字分作几等与
孔子异矣
先天兼则图书故内合而外分合者河图之秘分者洛
书之奥也故先天大小圆图不惟仿像河图而洛书之
妙已全具于此所以不待更立后天图也伏羲圆图本
具无穷妙理故能开天而明道即至文王开而为卦无
非表章圆图而已孔子因文王之卦原本先天先天原
本图书故于系传有彰往察来微显阐幽之说皆所以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7a 页 WYG0048-0848c.png
阐图中之妙也又于彖传每有往来内外上下终始之
说亦皆所以阐图中之妙也今不知诸卦俱托始于先
天圆图顾乃作为卦变且立之图与孔子异矣
孔子未尝有卦变为此说者始于汉儒然虞仲翔古卦
变图于诸变既毕之后补立一条云诸变俱自乾坤而
来自是以下或谓自泰来或谓自否来者有之至宋李
挺之传希夷之学所立卦变图每变俱标乾坤二字于
首已非圣人本旨犹幸未离乾坤两象则是用九用六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7b 页 WYG0048-0848d.png
之机六位时成之妙六子各得乾坤之一体其义犹未
尽没也虞荀而后渐就支离矣迨卦变之流传既盛创
而为图且谓变得极自然逮于释经又复与图相左亦
异于孔子矣既未知卦体之成悉出先天原本太极阴阳初
非形体可拘何有一卦之可名又不知易中所有诸卦不离
乾父坤母二体交索而成又未知卦体将成原是活泼泼地
所以有往来内外之说又未知诸卦既成莫不各为一体必
不可以相易今谓此卦实托始于彼卦其异于孔子宜矣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8a 页 WYG0048-0849a.png
圣人所立卦爻如但直言一事则止能曲畅此一事之
颠末而此外皆无可旁通唯示之以象则其义蕴包罗
无尽孔子见文周卦爻之辞莫非是象故于彖标曰大
象于爻标曰小象皆述而不作之事也后儒注易确然
指定一桩人事绝不顾文周孔子所言止是此卦此爻
自具之蕴然后会神取精设象以尽意藉有非此人非
此事而占得此卦此爻其说必不能以相通亦异于孔
子立象之旨矣象也者旁引而曲肖之谓也孔子解文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8b 页 WYG0048-0849b.png
周卦爻而标之为象可知文周卦爻原无实义
孔子大象上句言天下句言人所以释卦者也一卦之
义何所不通故上句象之以天道下句象之以人事象
此卦也若非天道则以物理代之其必以天人物理象
之者举其最远最近最幽最显者而该之所以明卦德
之包含无尽亦以见天人之合也后儒释象每以下句
原本上句偏说入人事一边谓为法天之学至于上句
尝不照管且不知天人二者悉皆是象与孔子异矣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9a 页 WYG0048-0849c.png
系传言索止于一爻盖欲明所索之一爻为卦主而已
彖辞中或谓刚来下柔或谓柔来文刚或谓刚自外来
而为主于内或谓柔进而上行皆指为主之一爻示人
以观象之法也今不详乾坤一索再索用九用六之义
妄执往来为卦变以讹传讹遗误后人与孔子异矣
周易六十四卦既出自先天一图则三百八十四爻安
有一爻非先天者乎又况揲蓍求卦无非探讨太极中
间将兆未兆之气机所以止有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之
卷四易解辨异 第 19b 页 WYG0048-0849d.png
目夫阴阳老少有形体乎亦可画乎而谓卦爻之成有
形体之可拘乎即其所设重交单拆亦是圣人虚拟其
妙不得已而设之象象也者非其实之谓也所以但谓
为四象文周所立卦爻之辞而孔子目之为象者亦如
羲皇之有图象揲蓍之有四象为其机缄原在不睹
不闻中非言可说故四圣所设莫非是象今曰某卦自某
卦来则已在卦体既成之后认卦为真有形体者矣与
孔子异矣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0a 页 WYG0048-0850a.png
周易既出自先天正属乾元将亨之际故凡变动之爻
悉具流通不拘旁行四达之妙周公命爻称为九六即
指老阴老阳之变动而言然皆谓现在之爻将有所往
者也故先儒命为之卦之者往也指发迹之初非竟到
地头之说孔子文言曰乾元用九提出元字说在亨前
便是说发迹之初今曰乾化而坤便是说在既亨以后
全解作利贞之事又曰看之卦之彖辞竟说得与乾卦
绝不相干而用九以下之辞俱归无用竟忘此节在乾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0b 页 WYG0048-0850b.png
卦之中止是发挥乾德竟忘用九以下之辞皆是说方
用九之事与孔子异矣
凡卦之来悉由太极故周公于两仪始定之爻不名一
不名下而命名为初欲人于初之所由以成爻者著意
精察即孔子察来之意此圣学绝大关系羲文相授极
精极微之旨也故孔子曰其初难知岂非见得来之难
察而幽之难阐乎不审来字本义但云自某卦变来夫
此卦之来既由彼卦而彼卦又何自来乎如使天地有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1a 页 WYG0048-0850c.png
自然生成之卦体则其体既定彼此乌可相通如使天
地无自然生成之卦体则彼卦之成亦必先有变来之
卦体而后可也即令彼卦亦有变来之卦体而一爻之
变既尽亦必不能通于二爻二爻之变既尽亦必不能
通于三爻其最初所变之一卦必有穷时且专向有形
之卦体推求则太极两仪几于无用而用九用六六位
时成及一索再索乾坤为大父母之说俱可废矣亦异
于孔子矣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1b 页 WYG0048-0850d.png
伏羲则图画卦文王开图作易周公拆卦命爻是述而
不作相因而一贯者也伏羲述天者也文王述伏羲者
也周公述文王者也孔子述三圣以述天者也故以彖
象释文王以小象释周公以彖中之往来内外释伏羲
之图明文周之卦爻非文周之自画皆出自先天者也
故系说两传或释图书或释先天或释后天凡皆上述
往古相因为一贯而已后儒释先天图似不知有图书
则圣人则之之说非矣释文王之卦似不知有先天诸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2a 页 WYG0048-0851a.png
图则开而当名之说非矣释周公之爻似不知有文王
之卦则因而重之爻在其中之说非矣与孔子异矣

卷四易解辨异 第 22b 页 WYG0048-0851b.png
周易函书别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