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048-03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约存卷十四礼部侍郎胡煦撰
原古(冒道分派)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048-0346b.png
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相去各一角与徵羽与宫相去
各二则音节不和故角徵间收一律近徵比徵少下曰
变徵羽宫间收一律少高于宫曰变宫自宫九寸三分
损一为徵六寸徵三分益一为商八寸而不可分故止
三统乃析七十二分生羽四十八至角六十四则三分
馀一故止五音乃析一为九釐为五百七十六三分损
一得三百八十四生变宫三分益一得五百十二生变
徵三分馀二此变声所以止二也曰和曰缪故不为调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048-0346c.png
约以寸法则黄林太得全寸约以分法则南姑得全分
约以釐法则应蕤得全釐约以毫法则大夷得全毫约
以丝法则夹无得全丝至中吕之实十三万一千七十
二分三馀二律之终也变则旋起凡数始于一成于三
此后则两而一变
煦按初九初六之类即所纳之爻也其图本复南而姤北取其合阴吕所居取冲之妙也予谓宜倒之取其于乾坤纳甲之义合也易冒天下之道万事万物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048-0346d.png
无出阴阳则乾坤二者其既包之矣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夫奋之云者一阳之动用也雷之云者一阳初奋之声也阳与阴遇搏击而声出故易于雷霆谓之为鼓凡两物相击皆能出声势使然也巽之初阴遇阳亦振而为声兑之末阴居上亦象口而出言易谓雷风相薄皆阴阳之初遇耳丝静也手抚之而成韵竹静也气嘘之而成音金石之无知搏拊之而应节皆两物之击也声有永短始之终之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048-0347a.png
则其中有渐矣损之益之所以应律也圣人之德何遽不昭于韶夏乎
通曰六律居子寅辰午申戌不动六吕皆取冲位未居
丑为十二月酉居卯为二月之类是也凡阳生阴谓之
下生用三分损一求之凡阴生阳谓之上生用三分益
一求之盖相生则以子午分阴阳不以律吕分阴阳也
详后
煦按五音六律度量权衡皆以黄钟为之根本则求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048-0347b.png
其故者必先定黄钟之积固已然积黍以求之而黍有大小历代之所考其数各各不同是黍之不可以为准也葭灰候气之说出于司马历代因之然皆信耳之过夫地之厚不知其几万里矣阳生地中一日之运量亦不知其几千里矣今以数寸之管或长或短候于地面七八九寸之间欲其气应无违是冬至初复之气仅在此地面数寸之间至极深极远之下必无有初复之气矣且又欲于大寒雨水逐节之气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048-0347c.png
各当其管而胥为之应是天地间之阳气终岁之间仅在此地面数寸中其何以处夫数寸以上而至于无上数寸以下而至于无下者其亦不思之甚也夫候之于管而遂能动荡其灰亦谓气之能力然耳若然则阳气初至虽曰甚微既能动荡其灰则必有隐隐欲动吹之如风者存也始阳初复彼其风力既能如此逮于极盛彼其风力当亦从之而极盛矣乃后乎冬至何未闻风气之运邪岂初至之风力可徵而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048-0347d.png
极盛之风力反微而不可徵邪岂极盛之阳非此初复之阳渐进而趋盛者邪夫阴阳之气行于天地间者寒暖止耳非谓气行皆必有风力存也譬若花之有香人皆谓为香气岂非风力推送使然况在冬至初复之阳尤极微极微者邪尝闻古人以炭与灰各适其均而平悬之逮及冬至后则炭重于灰夏至后则灰重于炭何也阳暖则熯能使灰轻阴凝则湿能使灰重至炭之坚实则阴阳皆不易入故仍其重耳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048-0348a.png
此冬至后所由炭重夏至后所由灰重也知灰之或轻或重由于阳之熯阴之湿则但于春秋二分以物包灰约其分两之轻重空悬室中逮于冬夏二至察其重轻当必有较然可辨者此气之能力使然非气之风力使然也不徵其气之能力而但以为气之风力至于候之不验则从而咎灰于是乎求其至轻至妙者而至于葭逮于葭灰候之而又不验也则又归其咎于壮风之摇撼而以为其室不密于是乎又以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048-0348b.png
缇素密帷候于室中木架之上凡此皆意以为然从无实据而未知阴阳之妙各有真机非气也亦必非风力之所能显也以风力而论阳气此溺于气之一偏而未察夫天地间真阴真阳升降之至理也夫风力者使之然而然也能力者物之才具然也火之自然而热水之自然而寒日月自然而照自然而温皆能力也今将认能力为风力然则日光之照灼冲和其亦将有风力推运而使之然邪不知微阳复于地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048-0348c.png
中之说非真谓地之中此阳从何处始也特以阴阳之理原自相须非阴则阳无以显非阳则阴无以显故阴阳二者皆以一分为微六分为极卦之必定以六爻此也当纯阴极盛时忽觉此极阴之稍减一分而不极其盛也此便是微阳之复天纯阳而地纯阴故遂谓微阳复于地中耳其在先天图中微阴之或始或终皆附于乾微阳之或始或终皆附于坤此之义也又以阳之生也必根于阴阴之生也必根于阳故以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048-0348d.png
为阳自地中复其实阳气才复得一分尽天地间所有之气无上无下无高无卑无往不具此一分之阳固不独地面三寸二寸间然也盖阳气之微盛止有浅深厚薄而已浅谓阳气之尚薄深谓阳气之巳厚也冬至阳气初萌薄而未舒其在乾卦正潜龙勿用之爻岂遂独出能力鼓而为风而独于此刻此时验于兹管邪况既为冬至之时令则半月之中何非冬至倘再入灰于此管当亦无不有然者矣而又奚拘于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048-0349a.png
此时邪且其阳生之厚薄既统上下高卑而莫不胥然固宜无拘乎此管之长短大小而此气之均当无不然者矣岂能于数寸管中分别长短有应有不应邪夫后儒讲求圣学但当以孔子为正闻韶而忘肉味此其契乐亦已精矣孔子未之言必有难以言传者矣从而置之可也夫积黍不可候气不可然则黄钟为万事根本将遂无术以取衷乎曰乐律虽曰失传其先要必以中声为本以其吹之于管长一寸者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048-0349b.png
其声便清一分短一寸者其声便浊一分清浊不能以不分则管不能无长短管不能无长短则分寸不能以不定所由有损之益之之说凡皆因音而损益之以求中声非因数而损益之以至于不可纪也中声者黄钟也凡乐皆自有之凡曲调皆自有之故韶有韶之中声武有武之中声高有高之中声下有下之中声中声既定然后从而察之高于中声者为高卑于中声者为卑由其本具之中声而渐杀渐申以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048-0349c.png
损益之虽五音七调十二律以及六十律八十四调三百六十无不缘此中声之清浊高下而五音六律胥由以叶矣夫人之声音或大或细要各有中声存焉鸟雀之声微牛马之声高要亦各有中声存焉激之则亢过其分缓之则抑过其分别其亢抑审其性情辨其喜怒鸟兽之音犹将可识况于度量权衡乎哉夫尽善之韶尽美之武溯其中声当是韶之优柔平中而武则不免于发扬蹈厉耳自来言律者详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048-0349d.png
于数而略于音与言易者详于数而略于理同弊是皆未精求乎音而得夫中声之说也
补笔谈曰琴瑟弦皆有应声宫弦则应少宫商弦则应
少商其馀皆隔四相应今曲中有声者须依此用之欲
知其应者先于诸弦令声和乃剪𥿄人加弦上鼓其应
弦则𥿄人跃他弦则不动声律高下苟同虽在他琴鼓
之应弦亦震此之谓正声
等韵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048-0350a.png
煦曰了羲之三十六母以腭舌唇齿喉分定部位此即宫商角徵羽五音之所自起也音出于喉与宫音相配今不首喉而以配角之腭音居首此即一阳之生始于冬至子半而春令所始则岁建首寅是也徵夏而商秋至冬而为闭藏之令然声阳类也声之动也莫不托始于静以始之者终之即以终之者始之也至其一阴一阳上下相配以成翻切虽亦具有阴阳荡摩之妙如见之一母倡于东通韵则为古红之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048-0350b.png
公倡于支齐韵则为居宜之基倡于鱼模韵则为古胡之姑是见之一音三十六母皆可以遍倡也如红之一音和于鱼模之古而为公和于鱼模之苦而为空和于登丁之德而为东和于歌罗之他而为东是红之一音未尝不可以遍和也然其所重止在一上一下一夫一妇以叶一字之音耳顾其三十六母既足以摄天下之音而无所遗而二音所叶又足以定一字之音而无所误此所以相沿而未之有易也至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048-0350c.png
于邵子以翕辟清浊开发收闭括尽天下之万声万音而有声无声有字无字无不该错其中要其上下交错之妙亦止是八卦之荡摩而已故其开发收闭比于腭舌唇齿未之易也其翕辟清浊依然三十六母中刚上而柔下清上而浊下之义至其所以能然之故则仍不离夫卦爻阴阳刚柔太少之旨耳煦因立图于后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048-0350d.png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048-0351a.png
以类分之则五以轻重清浊分之则八以刚桑太少分
之则四如专论刚柔则阴阳阖辟而已矣煦所著韵函
一书以阴阳分之为第一层阴先而阳后者凡音皆由
静起也其次皆别以刚柔太少刚前而柔后者阳倡而
阴和之义也先少刚而后太刚先少柔而后太柔亦律
吕先黄钟诸律以中声为主之义也其少刚之类则由
见端帮始太刚之类则由精清始少柔之类则由知照
始太柔之类则由晓匣始疑之少柔宜付娘禅之后而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048-0351b.png
夹于群端之中少刚中之少柔也来之少刚宜付并明
之后而夹于喻日之中少柔中之少刚也此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之义也亦其本来部位自然如此不可紊也
盖论位则疑在群后来在日前论音则疑为少柔来为
少刚也四象之下别以三十六母故见仍居前而日仍
居后下列各标所领之韵于首一字即以翻切定之故
可以知为某标之韵又可知列于刚柔太少为某声又
可以知列于阴阳者为某音于此而别以翕辟辨以开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048-0351c.png
发收闭亦在人之自领而已矣
煦按古立切韵之法以两字合而得音此即地天交泰之义也位一定而不移坤德之定分也音变迁而各异乾道之变化也今以上一字定位天道之下交也下一字得音地德之上承也位之一定腭舌齿唇喉是也音之变易宫商角徵羽是也如德红切东德为腭位之见标其所切之东亦腭位之见标也红为宫音东亦宫音也然德为少刚故所切之东亦少刚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048-0351d.png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048-0352a.png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048-0352b.png
五藏(肝心脾肺肾)阴也六府(胆胃三焦膀胱大小肠)阳也首阳身阴而
水阳下火阴上负阴抱阳而背阴腹阳(阳中阳心也阳中阴肺也阴中)
(阴肾也阴中阳肝也阴中至阴脾也)形藏四(一头二耳目三口齿四胸)神藏五(心藏神肺藏魄)
(肝藏魂脾藏意肾藏智又曰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谓七神)是曰九藏(手阳足阴腰以上阳以下)
(阴)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048-0352c.png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048-0352d.png
五运六气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
主戊癸岐伯曰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048-0353a.png
女戊分(牛女在子癸火气自子癸至戊分故火主戊癸)天之气经于心尾巳
(心尾在甲土气自甲至已分故土主甲巳)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危室在壬)
(柳鬼在丁故木主丁壬)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亢氐在乙昴毕在庚故金主乙)
(庚)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张翼在丙娄胃在辛故水主丙辛)是曰五
(主运甲为干首故先土运其运行自首丁壬木每年木火土水金各七十二日零五刻运位相次万年不)
(易也客运如甲巳年土运土为初运金为二运水为三运木为四运火为五运以相生序乙庚年金则金初水)
(二木三火四土五各七十二日零五刻周流每年一迁者也○五阳干之年太过也五阴干之年不及也太过)
(以大寒前十三日交曰先天不及于大寒后十三日交曰后天平年之气正大寒日交曰齐天○天以六为节地)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048-0353b.png
(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名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
(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煦按甲已土运则土为司天之运其气居三)
(今谓为初运非也天之节节于地故六地之制制于天故五盖五者天之阳六者地之阴此天地交泰之妙也)
主气
(子午)岁少阴君火司天三 左太阴四(五阳少右右厥阴二)初阳太左 六泉在金燥明阳
(丑未)岁太阴湿土司天 左阳明  (明阳右右少阴)  阴厥左 泉在水寒阳太
(寅申)岁少阳相火司天(左阳明阳太右右太阴)阳少左  泉在木风阴厥
(卯酉)岁阳明燥金司天 左太阳  (阴厥右右少阳)  阴太左 泉左火君阴少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048-0353c.png
(辰戌)岁太阳寒水司天 左厥阴  (阴少右右阳明)  阳少左 泉左土湿阴太
(巳亥)岁厥阴风木司天 左少阴  (阴太右右太阳)  明阳左 泉在火相阳少
主岁者纪岁在天三年一降五年迁正司泉泉而天亦
然间气者纪步以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有奇为一步也
如子年君火天金地则地左间太阳水为初气天右间
厥阴木为二气司天君火为三气天左间太阴土为四
气地右间少阴相火为五气司泉金为六气左升而上
右行下施而复于中六气风初热二暑三湿四燥五寒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048-0353d.png
六此每年六十度有奇者万年不易之主气也年支定
司而左右纪步者每年一迁之客气也
岐伯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地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
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天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地为下乎曰
地人之下太虚之中也冯乎曰大气举之也风寒在下燥暑
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交焉故虚而生化先天者
太过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命曰气淫后天者不及已所
不胜则侮而乘之已所胜则轻而侮之侮反受邪命曰气迫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048-0354a.png
平气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傋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滥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048-0354b.png
天符为执法岁直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气生运
曰顺化○气克运曰天刑○运生气曰小逆曰相得则
微○运克气曰不和曰不相得则甚运同四孟月曰支
得符○太过运加司地之气曰同天符○不及运加司
地之气曰岁会○各以气运加临为胜负之差○亢则
害承则制(五运相克为承)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
制形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
中而常先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六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048-0354c.png
气之胜乘其至也感于邪而病乘年之虚则邪甚失时
之和亦邪甚遇月之空亦邪甚重感于邪则病危○时
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
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则否复
已而胜胜至则复无常数衰乃主耳○复至则不以天
地异名皆以复气为法
医方
医之为道以元气为太极以血气为阴阳立方制药皆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048-0354d.png
本元气以折衷其有馀不足之故有馀者阳之饶不足
者阴之乏也其有馀者剥之削之不足者补之益之而
元气之中涵则未有能动者也此太极静涵之象也脉
以胃气为主亦谓元气之中存也若无胃气则非药之
所能及矣人禀天地之阴阳以有其血气故气阳而血
阴气无形故阳血有形故阴也阴阳以相竭故能相循
而不息如使血气或有饶乏则饶者用其有馀必为怯
弱者之梗阻乏者从之不及亦必有难齐之势此病之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048-0355a.png
所由生也于是乎汗之吐之下之发之解之泄之以损
其有馀温之补之滋之寒之以益其不足而医方之制
于是乎起然亦有寒症似热热症似寒者此阳极生阴
阴极生阳之理乾上之悔坤六之龙即此义也然亦有
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者此相敌之情难于骤合资其乡
导容易得达之义也先天图中相亲之卦复得会为一
卦乃始言遇此之义也医而不知阴阳有馀者补之是
益之以贼也不足者泻之必将亏损元气暗促人寿医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048-0355b.png
可易言乎哉
今之言补药者拘守本草遂以为某药补气某药补血其神
奇灵妙实难言述矣极其好诞之心且有以长生不难立致
者是未知气血之在人为何等物事药之治病为何等道理
矣夫人之血气本于一元受气之初其强弱原自不同今以
草木朽枯之质谓于人之真气能增益之有是理乎若使益
而可益设从而减之不且可并呼吸而去之乎朽木之质煎
而为水谓能变而为血乎抑存之于肠胃中乎抑循肠胃而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048-0355c.png
过之而为大小解乎其理之易明不待辨矣第外感之疾每
有奇验者邪感于外犹未入于甚深之地发之解之吐之下
之驱其外邪其病即已而补气补血亦或间有所验则水火
阴阳之妙用非即谓此为气之补血之补也盖因人之身中
原自有火于是乎因其有而发之火盛则气必上达遂以此
为气之补耳因人之身中原自有水于是乎因其有而寒之
寒之为气与水同体遂以此为血之补耳若使人身之水火
一或无根必无再能扶助之理李东垣曰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048-0355d.png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他药之假不能融物之真也知言哉
燕人极喜而癫百疗罔效医忽悟曰我能医之乃语之
曰若趣办具复何医为其人乃更忧怖及月而愈
越医治久痢者而术穷入室见水滴焉窒其中孔而水
不下滴遂针其百会而愈
人之一身唯此阴阳相资叠运乃始有其生然阴质非
阳则无由以运故人之生唯阳为贵此气周于一身达
于肢体目视耳听手握足行其温和而暖者是其徵也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048-0356a.png
真阳一尽则无生理阳之见于脉也为浮大动滑 阴
之见于脉也为沉伏弦细 阳病必见阳脉阴病必见
阴脉反是者必危然阴病见阳脉者必生此周易贵阳
之义也
凡病必有本證有标證本證必有脏腑经络之分而标
證则每形见于肢体庸医但治其标不治其本又且不
审脏腑经络之所在此所以外症虽云暂去而本病之
根仍未亡也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048-0356b.png
药之为用无过气味两端气属阳而味属阴然气有清
浊则清者上而浊者下也味有甘苦辛涩之分所以各
行脏腑不能相兼也
地理
地之体方而静而天气出入其中故亦有理气可言然
而刚柔之中原具阴阳之妙杨廖之说虽不同其旨一
也谓山为阳而水为阴者是谓上者阳而下者阴也据
位而别之者也谓水为阳而山为阴者是谓动者阳而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048-0356c.png
静者阴也据气而别之者也今观山水之势如山自左
转而来则水之出于元辰者必右转以合之如山自右
转而来则水之出于元辰者必左转以合之与煦所画
循环太极图相似至于水之行也亦必依山而行水之
住也亦必依山而住是皆阴阳两不相离相依互根之
理也
地以镇静为德故喜支聚包裹而不喜支离散漫然寻
龙之法必察其动然后能审其来点穴之法必察其动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048-0356d.png
然后能审其住此又静中之动也
水之为德流而不止而有情之水匪特弯回环抱也必
将渊沈停蓄此又动中之静也
穴之窝钳者来龙过峡处必隆起穴之乳突者来龙过
峡处必洼凹此阴阳相配之理也
龟策传宋元王占龟
元王乃召博士卫平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丈夫延
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来见梦于寡人曰我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048-0357a.png
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
身在患中莫可告语王有德义故来告诉是何物也卫
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视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
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已定八卦相望视其吉凶介
虫先见乃对元王曰今昔壬子宿在牵牛河水大会鬼
神相谋汉正南北江河固期南风新至江使先来白云
拥汉万物尽留斗柄指日使者当囚玄服而乘辎车其
名为龟王其使人问而求之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048-0357b.png
煦按古人占法原不必一途之拘也前知而先觉者推为圣人之明乃圣人之所由以前知先觉实乾元各正后分天地至灵之寓也顾至明之在天地莫若三光倘天地无日月则万古冥冥如长夜矣此法依三光以为明而实取最初之所见以徵吉凶故知者人也而所以借明者实为三光故能无幽不烛无微不著向在都城见有挟术以干人者先令人立于日下面己而立却以两目直视日光令己目昏眩然后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048-0357c.png
举首观人头上之气以五色分吉凶而祸福徵验毫无差忒当亦卫平之遗法也其五色以红黄白者为吉青黑为凶今之镜听与听谶者皆本最初之一语取为证验无不恊合此即所谓几者动之微也诚之至也见乎蓍龟动乎四体故昭昭其不爽也道士符箓亦取最初之气木匠作材亦于最初观之唯其诚而已矣
纳音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048-0357d.png
六十甲子纳音亦从纳甲而生一律纳五音十二律纳
六十音也纳音虽同而立法有三其本之内经者五音
始于金传火传木传水传土其序也(乾纳甲坤纳癸为之始终故纳始于)
(乾金终于坤土)同位娶妻隔八生子甲子金之仲(三元首仲次孟次季)
乙丑下生壬申金之孟(申在子下故曰下生)娶癸酉上生庚辰金
之季(辰在申上故曰上生)娶辛巳下生戊子火自戊子已丑转丙
申丁酉转甲辰乙巳火之仲孟季毕焉自壬子癸丑转
庚申辛酉转戊辰己巳木之仲孟季毕焉自丙子丁丑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048-0358a.png
转甲申乙酉转壬辰癸巳水之仲孟季毕焉自庚子辛
丑转戊申已酉转丙辰丁巳土之仲孟季毕焉以上为
阳律起甲午乙未转壬寅癸卯转庚戌辛亥皆金也戊
午已未转丙寅丁卯转甲戌乙亥皆火也壬午癸未转
庚寅辛卯转戊戌己亥皆木也丙午丁未转甲寅乙卯
转壬戌癸亥皆水也庚午辛未转戊寅己卯转丙戌丁
亥皆土也以上为阳吕此一法也(此法出于律吕)葛稚川曰子
午属庚(纳音震初爻庚子庚午)丑未属辛(巽初爻纳辛丑辛未)寅申属戊(坎初)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048-0358b.png
(爻纳戊寅戊申)卯酉属已(离初爻纳己卯己酉)辰戌属丙(艮初爻纳丙辰丙戌)己亥
属丁(兑初爻纳丁巳丁亥)一言得之者(先看支后看干)宫与土(所属者即是一言而)
(得)三言得之者徵与火(如戊子戊午戊之去庚数之有三也馀仿此)五言得
之者羽与水(如丙子丙午丙之去庚为数五也)七言得之者商与金(如甲)
(子甲午甲之去庚为数七)九言得之者角与木(如壬子壬午壬之去庚为数九)此一
法也(此法出于支于)子午之数九(九者黄钟之数子为十一之月其律黄钟午为子冲故其)
(数同)丑未八(丑十二月故杀于九)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已亥四甲
已之数九(甲为子干子为甲妃其数同)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048-0358c.png
五扬子云太玄之数其推纳音以火土木金水为序(煦曰)
(前稚川纳甲之法用土火水金木与此火土木金水盖一顺一逆者也)甲子乙丑金者甲
九子九乙八丑八积三十四以五除之馀四故为金丙
寅丁卯火者丙七寅七丁六卯六积二十六以五除之
馀一故为火馀准此此一法也(一说所积之数以五加五至不满四十九者而)
(止视其数之所到以河图之数加之视四十九之五行为何行其所生者即是也如数至四十四则四十九为)
(土土生金故甲子乙丑属金如数至四十六则四十九之五行为木所生必火也)按律书同位
娶妻如黄钟大吕同位为妻隔八生子黄钟三分损一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048-0358d.png
隔八生林钟为子今甲子黄钟与乙丑大吕同位谓之
娶妻是矣而甲子之隔八为辛未林钟何以甲子不能
生之也蔡邕曰阳生阴为下生阴生阳为上生今阳不能
生是但有上生而无下生也以甲子为上癸亥为下则
又皆下生而上生无十之一二也内经之法与律书不
能尽合矣稚川言中央总黄天之气一南方丹天之气
二北方玄天之气五西方素天之气七东方苍天之气
九皆奇数而无偶数而一之属土三之属火五之属水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048-0359a.png
七之属金九之属木亦不知其何义也扬子云谓子之
数九从黄钟之管则丑当从林钟而六寅当从太蔟而
八十二月各有其律何以有从有不从邪是故必欲定
纳音之法当以京房六十律与甲子分配以之上生下
生始无弊耳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048-0359b.png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048-0359c.png
潜老曰五行本位西方属金五行有声而最清者金故纳音首金所以甲子乙丑海中金也五声角徵羽既轮之后回轮以应天地之生数则起于西方羽与宫相接而乾居于前为金故纳音之理起于西而支干始甲子则仍起于北乾统之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木传火火传土土传金金传水也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金传火火传木木传水水传土也沈存中谓纳音纳甲皆乾始而坤终也音始西方起金西左旋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048-0359d.png
故金三无终左行传南方火火三无终(阙)
左行传东方木也自子至已为阳故自黄钟至中
吕皆下生自午至亥为阴故自林钟至应钟皆上生以六十支干应六十律犹之旋相为宫法也按支位隔八相生分三合三原依序排列观天气倚乎地则十干顺布用地支六气尊六甲以为头逐地而右转察地位负乎天则十二支逆排用天干五运列五子以为首随天而左旋凡三十名名当二律当十日与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048-0360a.png
七十二卦同旋直日卦影用之非仅堪舆家所用遁演也盖气从右行而声从左应时以运转而律以音中皆以徵自然相应之理也王逵曰同位娶妻嗝八生子此律吕相生法也五行先仲而后孟季此遁甲三元纪也甲子金之仲为黄钟商甲子同位娶乙丑为太吕商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为夷则商壬申同位娶癸酉为南吕商隔八位生庚辰金之季为姑洗商此金之三元终也庚辰同位娶辛巳为仲吕商隔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048-0360b.png
八下生戊子火之仲为黄钟徵戊子娶巳丑为大吕徵生丙申火之孟为夷则徵丙申娶丁酉为南吕徵生甲辰火之季为姑洗徵甲辰娶乙巳仲吕徵生壬子木之仲为黄钟角如是左行至丁巳仲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元法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生太蔟之类
内经纳音图
阳律      阴吕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048-0360c.png
甲子乙丑金丙寅丁卯火戊辰己巳木庚午辛未土壬申癸酉金甲戌乙亥火丙子丁丑水戊寅己卯土庚辰辛巳金壬午癸未木甲申乙酉水丙戌丁亥土戊子己丑火庚寅辛卯木壬辰癸巳水甲午乙未金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048-0360d.png
丙申丁酉火戊戌己亥木庚子辛丑土壬寅癸卯金甲辰乙巳火丙午丁未水戊申己酉土庚戌辛亥金壬子癸丑木甲寅乙卯水丙辰丁巳土戊午己未火庚申辛酉木壬戌癸亥水
葛稚川纳音图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048-0361a.png
一言宫属土 庚子庚午 辛丑辛未 戊寅戊申
己卯己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
三言徵属火 戊子戊午 己丑已未 丙寅丙申
丁卯丁酉甲辰甲戌乙巳乙亥
五言羽属水 丙子丙午 丁丑丁未 甲寅甲申
乙卯乙酉壬辰壬戌癸巳癸亥
七言商属金 甲子甲午 乙丑乙未 壬寅壬申
癸卯癸酉庚辰庚戌辛巳辛亥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048-0361b.png
九言角属木 壬子壬午 癸丑癸未 庚寅庚申
辛卯辛酉戊辰戊戌己巳己亥
扬子云积数纳音图
甲子乙丑三十四 甲申乙酉三十 甲辰乙巳二十六
丙寅丁卯二十六 丙戌丁亥(二十)二 丙午丁未三十
戊辰己巳二十三 戊子己丑(三十)一 戊申己酉二十七
庚午辛未三十二 庚寅辛卯(二十)八 庚戌辛亥二十四
壬申癸酉二十四 壬辰癸巳二十 壬子癸丑二十八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048-0361c.png
甲戌乙亥二十六 甲午乙未(三十)四 甲寅乙卯三十一
丙子丁丑三十  丙申丁酉(二十)六 丙辰丁巳二十二
戊寅己卯二十七 戊戌己亥(二十)三 戊午己未三十一
庚辰辛巳二十四 庚子辛丑(三十)二 庚申辛酉二十八
壬午癸未二十八 壬寅癸卯(二十)四 壬戌癸亥二十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048-0361d.png
周易函书约存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