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048-026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约存卷十礼部侍郎胡煦撰
原古

卷十 第 1b 页 WYG0048-0260d.png
煦按图宜重二十一卦乃今所重止二十卦必有应重而不重不应出而出者夫乾既重矣而坤不之重何耶既除坎离震兑之四正而兑卦犹存必误也或
卷十 第 2a 页 WYG0048-0261a.png
故出兑以足八十一数亦未可知然巳与立图之本意不合
扬雄字子云焦弱侯曰雄孝平时卒胡正甫简绍芳张
平子韩退之司马君实曾子固皆重之
一元生三方用三乘一三方生九州用三乘三九州生
二十七部用三乘九二十七部生八十一家用三乘二
十七八十一家生二百四十三表用三乘八十一二百
四十三表生七百二十九赞用三乘二百四十三七百
卷十 第 2b 页 WYG0048-0261b.png
二十九赞生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四策用三十六乘七
百二十九凡一元为一岁七十二策为一日起十一月
始于中之中孚次及周复而左旋一周终于养颐复颐
卦名也周养首名也一如大圆图坤复颐左旋而一周

煦按雄固问奇字者也汉之博学以雄为最然观首之拟卦如上干拟升羡差拟小过增拟益达交拟泰从拟随进拟晋释拟解乐拟豫争拟讼事务拟蛊更
卷十 第 3a 页 WYG0048-0261c.png
拟革如此之类止可谓易卦中一字注耳至以八十一数与六十四卦相配所多者二十一因不得不重然止是子云之历法耳不当作卦爻看也若其逐首准易而拟辞则其失为不少矣潜虚以春夏秋冬生长收藏之义类衍为五十有五亦与此相似
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曰首犹卦也圜之应
天中首冬至日在牵牛初乃汉历也王荐以卦气著论
曰求其故千岁日至可坐定也一动一静之间复见天
卷十 第 3b 页 WYG0048-0261d.png
地之心数往知来数起于此是易理也即岁法也雄立
踦赢原非牵凑世无知者乃多议之邵子曰雄知历理
伯温曰子云知易之本外有太玄准易卦气圆图其中
首始于子北之冬至入牛一度起分列宿之度而周其
天至养而终于斗之二十二度焉其度数多寡与今法
不同而冬至之日又在牛初亦与今时异盖岁差亦已
久矣故不录
李氏曰玄固京法也(京在玄前)止庵曰雄以六日七分为法
卷十 第 4a 页 WYG0048-0262a.png
则是房以之为七日来复则非潜老曰类是谋稽览图
言之纬非圣传然阴阳家言原有所自三统法以八十
一为日法京房藏一岂无谓耶子云盖知易合参两而
两显参幽卦蓍皆立恒法其密率则在盈虚损益追差
之事故玄特以三法衍之明图之用书也每首九赞直
四日半九十赞为四十五日八其洛书为通期(三百六十)
一首为四日半益踦之半日为五日(踦准半日也)又益盈为
半日之半(盈准三时也)则四方度一也方围四则齐圆围三
卷十 第 4b 页 WYG0048-0262b.png
则踦赢矣世非任数失理者即谈虚冒之理而遗数者
谁研极而通变乎子瞻喜浅爽以玄艰深而迁怒耳朱
子以为拙可也若病其三彼不服也以除四之六十卦
而重二十一卦配之中具虚一之旨即具四用三之旨
方虚谷谓何故子中至辰中为天辰中至申中为地申
中至子中为人(煦曰此三语不与囫合又曰乾凿度之部首亦中子辰也)夫岂知三
四为十二何异四三为十二乎知其故而仍藏参于两
寓其盈虚者邵子也石斋更欲密率推之可谓攻苦研
卷十 第 5a 页 WYG0048-0262c.png
极后人因前人之攻苦研极而引触会通何为不善
煦按周易参两之书也所由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阳参而阴两如缺其一安有化育即如周易三爻为卦是参也乃重而为六则两矣六固两也而其中含有三极则又参矣三极参也而其中又各有阴阳刚柔则又两矣又凡考阴数者必于阳考阳数者必于阴如升阳之三候必验于昏降阴之三候必验于晨如阴之始终必交至于阳阳之始终必交至于阴是也
卷十 第 5b 页 WYG0048-0262d.png
又九之用必用于六六之用必用于九盖非阳则阴不可见非阴则阳不可见也此皆参两二者两不相离之妙所由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夫阳之为用健行不息若不得阴则无驻足托迹之地止是善动而不已者耳今子云之数全从奇起有参而无两是善动而不止者也动而不止则无定形安得有定卦之可指故谓子云之书以其踦赢推衍岁序可也谓为知易则未也夫古今之尊玄重玄因得至今存而不废
卷十 第 6a 页 WYG0048-0263a.png
者大抵皆为艰深奥晦之辞所愚未尝即其书而深考之耳今观每首管四日半八十首共管三百六十所馀之一首又复管四日半是五日四分度之一而今止得四日四分度之二矣又其所立之图既与六十卦相配自不得不重二十一卦乃今所重止二十卦何也既以六十卦相配则自应除去四卦乃除后天之四正而仍存兑之一卦何也既已多此一卦则其所重不得不为二十卦既取八十一数立之踦赢
卷十 第 6b 页 WYG0048-0263b.png
以与岁差相配则不必更与易卦相配可也乃每首所系之辞又拟周公之象而为之则已成易外之易矣读书穷理其尚知所辨正乎况阳生子半阴生午半此万古不易者也乃子云以为卦气起中孚夫周易之理不离阴阳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今中孚二阴在内四阳在外有何道理而以为卦气所起若无道理便可以为卦气所起则任起一卦而为首奚不可者甚矣昧来复之义而不之察背圣人之经而未
卷十 第 7a 页 WYG0048-0263c.png
之考皆圣经之蠹也
晁说之谓羡不当准临夷不当准大壮(煦)按𤕠准临羡
准小过者也
黄宗羲曰扬子云太玄以两赞当一日七百二十九赞
以当一岁三百六十四日半于岁法三百六十有五日
四分日之一尚不及四分日之三也立踦赢二赞以补
之例以两赞一日则过四分日之一矣故苏明允谓四
分而加一是四岁而加一日千载之后恐大冬之为大
卷十 第 7b 页 WYG0048-0263d.png
夏也欲以一百八分为日率四分之每分得二十七三
之为八十一每首加一尽八十一首而四分日之三者
无过不及之患矣然余以为玄之所以准日者赞也加
一分于首赞之不及如故是失所以立赞之意既以踦
赢名赞仍与他赞为伍则亦不援两赞一日之例即以
四分之三当之无不可矣第踦以虚而言赢以盈而言
犹之所谓气盈朔虚也合气盈朔虚十日有奇则踦赢
当得二十馀赞今以二赞仅寄其名馀皆浑于七百二
卷十 第 8a 页 WYG0048-0264a.png
十九赞之中此则不可谓之合于日也明允言圣人以
六日七分言易而卦爻未尝及之雄以三百六十五日
四之一言玄而首赞拟之失其所以为书之意余以为
易未尝有六日七分之说加之起于后世子云准此以
作玄苟不相似则又何以为书是故子云之短不在局
岁法以失玄而在牵玄以入岁法也推步以一定之法
禦其至变然后可以传之久远苟不得其至变即不可
谓之定法也玄之中首起牛一度今未二千年冬至在
卷十 第 8b 页 WYG0048-0264b.png
箕四度星之属水者巳属木矣其从违亦异此玄失之
较然者也明允加一分以合四分之一不知四分之一
者亦有消长则不如踦赢之以不齐齐之也
煦按子云太玄之作其卦气起中孚六日七分之说取京房其分爻配卦之法取诸周易其踦赢之法取之于气盈朔虚盖合三家之长而自为一书用以推步者也至于逐首拟易爻辞则赘而赘矣据黄宗羲所说子云于推步犹疏而况于易乎予非有恶于子
卷十 第 9a 页 WYG0048-0264c.png
云恶其不知而作导之于前后来拟易而妄作者不一而足耳
太玄蓍法
玄蓍三十六策虚三挂一在小指中分馀以三数之并
馀于艻数其馀七为一八为二九为三六算也(按此六除而数)
(之也范叔明曰十取除一名以为艻盖虚者三挂者三实用三十策也解玄者宋衷陆绩范望王涯宋惟干徐)
(庸张察陈渐张揆郭元亨吴秘司马温公合为集注许浣作玄纪晁说之作一元星纪图)
煦按三十六数每十取去一而虚之则所用止三十
卷十 第 9b 页 WYG0048-0264d.png
三策矣虚之云者若大衍之反一于椟也又按变圣人之蓍法亦自玄始盖蓍法之传惟启蒙独得正传故节节次次悉与易合莫不有至精之妙他人取大衍之数而稍变易其挂扐犹不克占而有验况尽易其数与法乎甚矣子云之好奇也而后此之洞极元包潜虚洪范变乱周易遂由此始矣说卦曰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易之有蓍法经伏羲创之三圣人守之而卒不敢易太玄元包潜虚洪范未
卷十 第 10a 页 WYG0048-0265a.png
闻有幽赞之说率凭臆见妄自立法其亦不自谅矣
令曰假太玄假太玄孚贞爰质所疑于神于灵休则逢
阳星时数辞从咎则逢阴星时数辞违(以上命筮之辞)
凡筮有道不精不筮不疑不筮不轨不筮革不以其占
不若不筮神灵之神灵之曜会越卓(去此四者而筮则神听之矣此言为)
(筮之道双湖胡氏连上文非也)
三十有六而筴视焉(蓍之数三十有六)
天以三分终于六成故十有八策(以下明蓍三十六之故三分者参天之数)
卷十 第 10b 页 WYG0048-0265b.png
(六成者一二三之积数十有八者三六之乘数)
天不施地不成因而倍之(天施地成故地数亦十有八合之为三十六)
地则虚三以扮天十八也(阳饶阴乏地则虚三故揲用三十三)
别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指(三十三策之中取一以挂挂而后分也)
中分其馀以三搜之并馀于艻(苏氏作扐分为二刻三搜左刻置其馀或一或)
(二或三次三搜右刻置其馀如前数其馀数不二即五挂策在外)
左二则右必三左三则右必二左一则右必一
卷十 第 11a 页 WYG0048-0265c.png
以上初揲在易为再扐在玄为一艻之半次除前馀数复合其见存之策或三十或二十七不挂分搜如前法其馀数不三即六
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亦三以上为再揲再揲之馀并之于艻是为一艻艻即所挂之一也王制祭用数之仂郑注十一挂先别于正数故名艻盖再揲未竟馀数未并再揲竟则馀数并
卷十 第 11b 页 WYG0048-0265d.png
入挂内此所谓馀乃不用之数与上下分数之馀异
一扐之后而数其馀七为一八为二九为三(再揲止一挂故曰一)
(艻七其三为一画一八其三为二画九其三为三画以成一方之位如是每再揲而成位自家而方)
四位通计八揲然后首名定也(老泉苏氏曰一挂一扐之多不过乎六既六而其馀二十七者可以为)
(九而不可以为七八况夫不至于六哉于是改为再扐而三数其馀八扐而四位成羲按易再扐后挂之义揲左手竟而扐之揲右手竟而又扐谓之再扐苏氏以初揲为一扐故加一扐于玄不知玄之以挂为艻也若准易之例四位凡十六扐焉煦按七八九皆除两三而算其数故七为一八为二九为三)
六算以策道穷也(一艻止于再揲可以为七八九而不可以为六)范注曰谓馀得七则下
卷十 第 12a 页 WYG0048-0266a.png
(一算得八则下二算得九则下三算一二三凡六揲三十三止得六算故言穷也穷则揲以成四位不出七八九也)
卷十 第 12b 页 WYG0048-0266b.png
玄图曰泰积之要始于十有八策终于二十有四(天地人各)
(十八并之五十四)并始于策数半之为泰中(并五十四于十八为七十二)
泰中之数三十有六策以律七百二十九赞凡二万六
千二百二十四策为太积(犹易二篇之策也每赞三十有六乘之得太积策数)
七十二策为一日凡三百六十四日有半踦满焉以合
卷十 第 13a 页 WYG0048-0266c.png
岁之日而律历行(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七十二策二赞昼夜之数也太积策数)
(于岁日不及四分日之三应增五十四策此踦赢所由作也)
王涯揲蓍法
三十六策虚三挂一中分左右以三数左置馀以三数右置馀合左右正策数之为三者九而后一一数之及八以为二及九以为三不及八不及九从三三之数而以三七为一老泉苏氏曰是苟以牵合乎一扐之言而不知夫八者须挂一扐三而后成而扐
卷十 第 13b 页 WYG0048-0266d.png
终不可以三也羲按左右一揲之馀其挂扐之数不三即六三者得三十策三七之馀为九六者得二十七策三七之馀为六更无得二十九策可以为八也然王氏虽谬不以馀策而论犹为未失其传也煦按三十六数虚三挂一则所揲者三十二数耳方州部家凡四层每二揲而得一所馀之数非七则八非八则九也凡七八九皆除去两个三故七为一八为二九为三也如首得一次得二三得三四得一初
卷十 第 14a 页 WYG0048-0267a.png
得一则在天元次得二则在天元之二州三得三则在二州之三部四复得一则在二州三部之一家所列交阳七火上下者泰是也
胡双湖揲蓍法
三揲有馀一馀二馀三而无馀七馀八馀九之理解者甚多皆不通意者子云之法以馀一准七馀二准八馀三准九只馀一二三则七八九自定矣故曰馀七为一八为二九为三只倒用一字故难解若作馀
卷十 第 14b 页 WYG0048-0267b.png
一为七二为八三为九人无不晓矣羲按胡氏舍正策而论馀数失之远矣南宋以后揲蓍者皆尚简便而置正策不独太玄也然易之馀数与正策相合故论之不为失太玄馀数直置之不用者无可推之理使如胡氏所言一刻有馀一馀二馀三连挂则不得有馀一而有馀四二刻连挂则有馀三馀六而不得有馀一馀二然则三固准九六亦准九玄之四位皆三而已岂可通哉煦按此未知揲法者也既分二
卷十 第 15a 页 WYG0048-0268a.png
以揲之当必有两数存焉安得有馀一之事
季彭山揲蓍法
太玄揲法注家多不能通其说老泉以为传之失者得其意矣盖玄之虚三地之所以配天也而挂一于左手之策则天之所以运行乎地也其曰挂一非谓所用三十三策之中挂其一也所用三十三策之中而挂其一则归馀者与七八九之数不合矣故挂一者十策之中而挂其一也是三十三策之中分之为
卷十 第 15b 页 WYG0048-0268b.png
三而各挂一策所用实止三十策也范叔明曰十取出一名以为艻谓之艻者盖以识三十蓍之数也如此则当其中分左右也正揲左策以其所馀者或一或二或三以合于所虚之三所挂之三则得一者为七得二者为八得三者为九而右策亦不必揲矣故不再扐也意其传之者失此法耳所幸范注略发此意尚得以寻其绪焉羲按季氏牵合馀数故转展愈误也扬子之虚三老泉尚议之又从而挂其三乎
卷十 第 16a 页 WYG0048-0268c.png
据所引者范注而范云艻犹成也合之为十取一以识之为艻中分其馀于左手之二以三搜之其所馀者并之于左手两指间以识揲蓍之数也凡一挂再艻以成一方之位然则范之所谓艻者馀数也为从馀数可以识正策之数李氏用之证挂不亦疏乎玄数曰别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指中分其馀以三搜之并馀于艻季氏曰挂三止搜左策不亦尽背之乎此上皆未知揲法
卷十 第 16b 页 WYG0048-0268d.png
洞极
洞极唐赵蕤注李邯郸曰洞极经关朗家藏亲受说于
李崆峒者晁氏曰魏太和中王虬言于魏孝文召之著
成筮论
(一四七天)生☰焕(育乘共一)(育乘二)(育乘三)(资乘其一)
(育乘二)(育乘三)(育一资二)(育二资一)
(二五八地)育 (后分)(生乘其一)(生乘二)(生乘三)(资乘其一)
(资乘二)(资乘三)(生一资二)(生一资二)
卷十 第 17a 页 WYG0048-0269a.png
(三六九人)资 抑(生乘其一)(生乘二)(生乘三)(育乘其一)
(育乘二)(育乘三)(生一育二)(生二育一)
煦按茂当为资乘二达当为资乘三紊下当为生二资一传写之误也
关子明易所传有两种一为易传一为洞极真经陈师
道言关子明易传阮逸所著而不及洞经岂当时合为
一书耶即不然洞极远出易传之下其为伪书者更不
及逸矣洞极以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
卷十 第 17b 页 WYG0048-0269b.png
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故立生三以象天育☷以象地
资☷以象人一为生之一四为生之二七为生之三二
为育之一五为育之二八为育之三三为资之一六为
资之二九为资之三三象变而各九以成二十七象以
准彖一二三以准三爻翼以准彖传则以准大象传以
准小象首生次萌☳息☳华☵茂☲止☷安☶燠☳实
☲继之以资次用☷达☱兴☱紊☵悖☷静☷平☷序
☴继之以育次和☶塞☶作☶涣☴几☵抑☳冥☷通
卷十 第 18a 页 WYG0048-0269c.png
(煦曰息与止同必有一误)十一论以发明大意则准易之系辞焉
其言生也曰形而上者谓之天日月星辰皆天也其言
育也曰形而下者谓之地山水草木皆地也其言资也
曰命于中者谓之人凡有血气皆人也割裂昌黎原人
以为巳有与易传不出一手亦明矣独怪宋儒既知其
伪而又引以證图十书九何也
关子明易传曰兆于一生于二成于三此天地人所以
立也衍于五成于六偶于十此五行六爻十日(支统于干)
卷十 第 18b 页 WYG0048-0269d.png
以错综也天一数之兆也虽平其兆未可用也地二数
之生也有生则滋乃可推也天三数之极也极乎中则
反乎始兼两之义三极之道也独阳不生独阴不成故
生必待成五行皆然其体虽五而成必六六者天地生
成之谓也五者参天两地之谓也地二天三合而为五
其一不用者六来则一去也既成则无生也有生于无
终必有始
五者生数之终六者成数之始
卷十 第 19a 页 WYG0048-0270a.png
既有则无去矣
煦按去来之说与既成则无生既有则无去之说是即周易乾称无首蛊卦无初有终之义也火珠林有飞有伏亦是此旨中庸之言费隐皆此义也煦于用九节言用九则不用六于用六节言用六则不用九又于四通之爻发明见伏之义皆周易之至理也子明具如是之见乃不以之注易而顾支离于洞极之数也惜哉
卷十 第 19b 页 WYG0048-0270b.png
故大衍五十用四十九者入有去无之谓也
智按天地未分之无即在天地已分之有中阴阳相转实不可离即二是一者也煦曰是即隐显同揆中外一致之妙也揲蓍之数以四为用也而四象之成乃在不数之馀数是用者不用而不用者为用皆此之义也西洋三角形算法所裁之角不算而算未裁之角即得所裁之角又因乘之法不用因乘但以所馀之数改用除法而即得所乘之数此皆不用而用
卷十 第 20a 页 WYG0048-0270c.png
用而不用之妙隐显同原之奥旨也
天生于阳成于阴阴成则阳去地生于阴成于阳阳成
则阴去六爻初上无位者阴阳相去者也天数以三兼
二地数以二兼三奇耦虽分错综各等五位皆十衍之
极也问一将不用乎曰物有两大必曰盈虚日往夜来
昼极则夜进盈于此则虚于彼盈于小必虚于大此用
所以不穷也蓍以五行运于中焉大偶而言则五十也
小奇而言则五也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奇偶小大具
卷十 第 20b 页 WYG0048-0270d.png
言之耳若举大而去小盈奇而虚偶则小奇之五大偶
之一皆盈而不用也
共去其一故每岁减六日也
问策曰参天两地举生成而六之也三六而又二之
二者倍也即六六也
故三十六策为乾二六而又二之故二十四策为坤三
其二十四与二其三十六皆得七十二焉三其七十二
乾策也二其七十二坤策也
卷十 第 21a 页 WYG0048-0271a.png
阳三阴二相参成五煦曰阴阳未有不交而能发用者也阴数之用也成于阳阳数之用也成于阴凡三皆奇凡二皆偶阴阳之义也
每一五而变七十二候二五而变三十六旬三五而变
二十四气凡三百六十五周而复始日月轨度积于馀
(谓分度之一也)六十出六以六五行所以成闰三百六十六
者岁功之用也
出六者气盈奇六者朔虚
卷十 第 21b 页 WYG0048-0271b.png
虚一之义也夫生于一成于六一六相虚三五为用自
然之道也圣人立策数必举其三两于六行于五合于
一推万而变无出于此爻所以著象策所以推数象以
数五参天两地先三十而六之得一百八十又二而六
之得一十有二合百九十二阳每爻三十六策六爻二
百十六先三十其六凡百八十爻得六千四百八十又
二其六凡十二爻得四百三十二共六千九百一十二
阴每爻二十四策六爻百四十四先三之(一本作三十三)凡一
卷十 第 22a 页 WYG0048-0271c.png
百八十爻犹四千三百二十又二之凡十二爻得二百
八十八共四千六百八合万一千五百二十盖举盈数
而溢之也万溢千千溢百百溢十十溢一溢过算也谓
过虚也凡过盈为溢不及为虚问何为盈虚曰当期之
数过者谓之气盈不及者谓之朔虚故七十二为经五
之为期五行六气推而连也七百二十为起法七千二
百为统法七十二万为通法气朔之下收分必全尽为
率七千二百万(此万字一本无)为大率谓之元纪岁月日时皆
卷十 第 22b 页 WYG0048-0271d.png
甲子日月五行在子位之宿当盈缩先后之中焉
煦曰诸家易派唯此论最达易理
智按子明曰象以数五参天两地先三十而六之得一
百八十又二而六之得一十有二合百九十二盖三十
者五其六也十二者二其六也共四十二用七其六于
卷十 第 23a 页 WYG0048-0272a.png
四十八策中馀六焉百九十二者三十二其六也全爻
六十四其六也九则四十二其九则仍馀六也益知六
为参两之会元洞虚畴不若此之适矣观此七六与八
六之盈虚三十益一六为老阳二六益二六为老阴半
六为三倍半为九
煦按六与九皆从卦立三爻而起
何适而不臧乎邵子取诸年月日时以为元会运世何
谓不同符耶隐老曰蓍法六居五后七前为升降进退
卷十 第 23b 页 WYG0048-0272b.png
之交也
煦按此上二段即成蓍论
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圣人以画八卦全七之
三以为离奇以为巽
兼三才而两之故以三为易之用言三犹言一也奇馀也
全八之三以为震奇以为艮全六之三以为坎奇以为
乾全九之三以为兑奇以为坤正者全其位偶者尽其画
卷十 第 24a 页 WYG0048-0272c.png
此犹未见先天图也
稽洛书为三象一生之一也四生之二也七生之三也
二育之一也五育之二也八育之三也三资之一也六
资之二也九资之三也天地人三极各九变为二十七
有本有变有序此其变也
极数篇曰天一地二人三天四地五人六天七地八人
九三极之数四十五天有十二地有十五人有十八
即洛书数也天一地二人三天四地五人六天七地
卷十 第 24b 页 WYG0048-0272d.png
八人九故合一四七为天十二合二五八为地十五合三六九为人十八
审其数而画之三十有九则一
除天地人六数外有三十九归之于天盖为三者十三也
四十有二则二
除人三数外有四十二归之于地盖为三者十四也
四十有五则三
卷十 第 25a 页 WYG0048-0273a.png
洛书全数归之于人盖为三者十五
生之策百一十七
凡三画三其三十九也
育之策百二十六
三其四十二也
资之策百三十五
三其四十五也按百之为一日之息
遗其馀则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卷十 第 25b 页 WYG0048-0273b.png
遗其七六五也共十八而三除为六正应气朔犹三百八十四爻以廿四爻纳虚折半以应气朔邵子四分用三通期用二百七十而阴阳相侵或六或十八亦此故也此书不必关子明而理自得易中一端之精处惜不知先天八卦以二四八六立体则亦何以明洛之维正耶子明易传曰一不可用二生可推三极中而兼两六来则一去以三十与十二明蓍开百原之端故知洞极非子明手季氏以其八卦九宫遂
卷十 第 26a 页 WYG0048-0273c.png
实宋咸之言以为壬遁夫壬遁何尝不在易中特衍者以占验取资而不知其故耳
显冥之道尽矣此蓍法也胡廷芳云三策之数本甚不
合遗其馀七六五然后合三百六十之数未敢以为然
杨止庵云意其揲当用四十九策而虚三如扬雄之法
而挂一不用以九揲左手之策视其所得之策而定画
焉右则不揲自三十有九至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其
说多牵强不可通某按后人不得其解而洞极之蓍法
卷十 第 26b 页 WYG0048-0273d.png
亡矣间尝推之而复得用四十五策分为三刻不挂每
刻以三揲之不满三为馀若三刻各馀二者为三十九
则一画一若三刻各馀一者若一刻馀一一刻馀二一
刻无馀者为四十二则二画□若三刻各无馀者为四
十五则三画□是为初画复合全策如前法者二是为
二画三画而极成矣三极之数四十五者即策数也天
有十二(一四七)地有十五(二五八)人有十八(三六九)者合天地
人得四十五以明策数之故三十有九则一者三刻各
卷十 第 27a 页 WYG0048-0274a.png
馀二四十五除六为三十有九于画得生也四十有二
则二者或三刻各馀一或三刻馀一馀二无馀四十五
除三为四十有二于画得育也四十有五则三者三刻
各无馀四十五不除于画得资也生之策百一十七者
三合策而成极三其三十九为百一十七育之策百二
十六者三其四十二资之策百三十五者三其四十五
遗其馀则三百六十者去七六五以当期之数犹二篇
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无碍于当万物之数也盖诸
卷十 第 27b 页 WYG0048-0274b.png
家蓍法大略分二此独分三大略揲四则馀四揲三则
馀三此独揲三而不馀三推寻者槩以常法故辗转而
不能得也
煦按此上蓍法最明
元包
元包崇文目唐卫元嵩撰盖后周人武功苏源明传赵
郡李江注包以坤为首因八纯之宫以生变极于六十
四自系其辞言外卦体不列爻位以为易首乾尚文包
卷十 第 28a 页 WYG0048-0274c.png
首坤尚质夏连山商归藏周易唐包其实一也张行成
曰苏李未达数也理生数而论理遗数譬作乐而弃音
律也张氏曰卫元嵩作元包义取于归藏 元包祖京
氏以为书八纯卦为八宫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
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但更其次
序先阴而后阳则归藏之旨也首坤宫八卦为太阴次
乾宫八卦为太阳兑宫八卦为少阴艮宫八卦为少阳
离宫八卦为仲阴坎宫八卦为仲阳巽宫八卦为孟阴
卷十 第 28b 页 WYG0048-0274d.png
震宫八卦为孟阳蓍用三十六策太阴之数也两手分
之先取左手之策以三数之满四三(共十二策)则置之左右
馀一馀二馀三皆为归奇数馀四馀五馀六其三为爻
(是亦除三也)一与二与三为归奇数馀七馀八馀九其两
三为爻数(除两三也)一与二与三为归奇数馀十馀十一其
三三为爻数(除三三也)一与二为归奇数次取左右之策以
三数之满四三则置之右左馀一则右馀十一左馀二
则右馀十其三三为爻数其二其一为归奇数左馀三
卷十 第 29a 页 WYG0048-0275a.png
则右馀九左馀四则右馀八左馀五则右馀七其两三
为爻数其三其二其一为归奇数左馀六则右馀六左
馀七则右馀五左馀八则右馀四其一三为爻数其三
其二其一为归奇数左馀九则右馀三左馀十则右馀
二左馀十一则右馀一皆为归奇数于是合两手之馀
策爻数不九即六归奇数不六即三爻数得九者阳画
也归奇数则三矣爻数得六者阴画也归奇数则六矣
两手各存十二策者体数也爻数归奇数相消长亦十
卷十 第 29b 页 WYG0048-0275b.png
二策者用数也凡六合十二揲而卦体定矣其书因卦
两体诂以僻字义识庸浅何所用蓍而好事者为之张
皇也宋杨楫谓卫元嵩益州成都人明阴阳历算献策
周武帝赐爵持节蜀郡公武帝不敢臣之有传在北史
今按北史周易皆无元嵩之传惟唐书艺文志列元包
十卷不知楫何所据也
(八八)(八四)(八二)(八大四一壮一)(二一)(六一)(六八)各七
(二二)(二六)(二八)(二七)(六七)(八小四归四七过七妹二)十六
卷十 第 30a 页 WYG0048-0275c.png
(一一)(一五)(一七)(一八)(五八)(七八)(三大三八有一)各六
(七七)(七大七三畜一)(七二)(三二)(一中五二孚二)(五七)十八
(三三)(三七)(三未三五济六)(七六)(五六)(一同一六人三)各六
(五小五家五五畜一人三)(五无一噬三四妄四嗑四)(七四)(七五)十八
(六六)(六二)(六既六四济三)(二三)(四明八三夷三)(八六)各七 共五百
(四四)(四八)(四六)(四五)(八五)(六大二五过五)(二四)十六 七十六
本以坤乾少仲孟为序此双列也八卦上为不变之世
七变而归魂十四变而复本卦百二十八者八之十六
卷十 第 30b 页 WYG0048-0275d.png
也甲子百二十者八之十五也十五为运行之数十六
为生物之数六爻皆变者气之用也上爻不变者形之
用也是为归藏包卦六十四包蓍三十六共百坤数也
煦按中所列如八八八四之类先天八卦之数也下所列数如六十八七十六之类各卦之合数也
三十六蓍
六用成一卦合乾策六十四卦计万三千八百二十四蓍得先天生物数十之一智按此先天数以具策
卷十 第 31a 页 WYG0048-0276a.png
乘十二即三统法五星会终数
存本数
一揲成一爻每揲先存二十四蓍一卦计百四十四蓍通六十四卦计九千二百十六蓍每卦于乾策中存坤策数盖三分用一也先天存四卦九千二百十六而开物数九万二千一百六十者六十四卦皆为用也包存数亦九千二百十六而用策二千二百八十者止用乾坤二卦也智按四千六百八之半为二
卷十 第 31b 页 WYG0048-0276b.png
千三百有四以六十卦乘之为十二乘具策之数是除四卦也开物九万二千一百六十者即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除四万六千八十也
归奇数
三画卦老阳九三女十二三男十五老阴十八六画卦以此交而重之六十四卦总一千七百二十八为六者二百八十八用策十之为二千二百八十通四千六百有八折而十之得四万六千八十则易轨所
卷十 第 32a 页 WYG0048-0276c.png
用四会万物之数也泰积之要始于十八策终五十四包归奇起十八而用数终五十四
卦策数
三画老阴十八三男二十一三女二十四老阳二十七六卦以此重之六十四卦总二千八百八十则坤策偶之而又十折之者也智按阴阳爻各百九十二以九乘为一千七百二十八以六乘为千一百五十二亦合二千八百八十倍之则五千七百六十为通
卷十 第 32b 页 WYG0048-0276d.png
期具爻甲子之会数也四万六千八十者四其具策也煦按通志云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藏四十五策周易四十九策今之揲蓍与周易并传四十九策者也连山归藏其书不传故其蓍法亦已无考圣人立法各有精义存焉务期上合天道下验人事妙契无违然后其法始可以久大衍数用五十业经四圣釐定是合河洛总数而折半取用者也至其立法尤必拟议
卷十 第 33a 页 WYG0048-0277a.png
乎太极阴阳四象闰馀之妙故能使一爻既成而阴阳太少之理即流行于三变之中而其体以定此所以能与天地之气机合德用以知来藏往裕如也后儒不求理而求数只一初爻用一初字便是离有形有体之数追寻入无声无臭之理窟中矣乃自汉迄今竞无一人能言其所以然者大约皆究数者多而究理者少也夫理原不待数而存而数则必依理而住则其轻重广狭亦断可识矣文周所系之词亦复
卷十 第 33b 页 WYG0048-0277b.png
何卦何爻为谆谆言数者哉孔子所翼之传亦复何彖何象为谆谆言数者哉元包之与太玄皆因前此有三十六蓍之臆说便欲索隐搜奇自成一代著作之手无论三十六策原具通灵之妙而其法无传已难臆度政恐与道相违用以知来当亦必无可验盖彼所意为之老阴老阳未必即与老阴老阳合德意为之少阴少阳未必即与少阴少阳合德也将欲以此上掩周易而圣圣传心最灵最妙处必不可掩则
卷十 第 34a 页 WYG0048-0277c.png
徒以惑庸众而博名高巳耳夫周易本传道之书乃必附占卜于中并行而不悖者诚惧后人之颠倒悖乱欲其取验于人事而因以存周易之真谛故火珠林之术亦遂得附易流传不废今徒向数中留心不问所用之验否将多于三十六少于三十六苟与图书之数偶然相合因而自立一说奚不可之有哉故吾于火珠林犹有取也
潜虚
卷十 第 34b 页 WYG0048-0277d.png
潜虚司马君实作张敦实释虚曰温公三十年集注
太玄又为潜虚其心学也朱子曰温公未竟而卒今以
范仲彪家藏本补成之

卷十 第 35a 页 WYG0048-0278a.png
凡性之序先列十纯十纯既浃其次降一其次降二其次降三其次降四最后五配而性备矣始于纯终于配天地之道也(谓之性图者人性在此性图中况之以齐无其位也)
始十纯不改其次降一降二降三降四最后五行生成
各自为配五行各五为二十五存十纯为四十五两之
九十合纯为百生成相乘各六百天地自乘各七百五
十生成积数三千二十五
泯造隆散馀元裒柔刚雍昩(十一)在北(水)容言虑聆觌繇
卷十 第 35b 页 WYG0048-0278b.png
懠得罹耽前(十一)在东(本)蠢认宜忱哲戛特偶䁥续考(十一)
在南(火)徒丑隶林禋准资宾𢦦敩乂(十一)在西(金)昭一土
处报德之维王丑郤庸妥三土处常阳之维王辰范一
土处背阳之维王未续育声兴痛五土处号通之维王
戌齐处其中焉(按虚有五十五名齐有名而无位冬至起元转而周天以馀终之除齐元馀无)
(变所用自裒至散五十二名每名七变犹七爻也共三百六十四变以元馀当一变四分度之一蓍则虚五潜)
(老曰温公以艮坤丑未土之本位也故各分其一辰为角起以三子巽合西南与东南即四也戍以步岁人用)
(起寅终戍交于天门故以五泰乾合东北与西北即六也七变法律正以明蓍之用七也五十二两之为百四)
卷十 第 36a 页 WYG0048-0278c.png
(七七两之为九十八盈四缩二寓之矣温公常云圆径七而围三加一故以馀象之五五二十五又五之为百)
(二十五每变百分是适一度与四分度之一也京房之百抑一度四分度之二也通期之外以四为大馀以一)
(与四分之一为小馀不亦当乎先儒多有执自有反无为虚悬者犹未知六十四卦即大潜大虚也苟明寂历)
(同时万法源委则杂而不越旁行不流作述又何分乎如实未明万法源委而但倡言知本无知依然执一是不)
(知而作也)
黄宗羲曰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变性
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此数言者潜虚之大纲
也以五行生成图为气图而变一为丨二为三为川
卷十 第 36b 页 WYG0048-0278d.png
四为五为㐅六为下七为丌八为九为十为十
结之以原荧本丱基委焱末刃冢将谓虚能生气堕老
氏有生于无之说体分十等王公岳牧率侯卿大夫士
庶此十等者位也而非体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乃所谓体性专生克先列十纯其次降
一水与火配其次降二水与木配其次降三水与金配
其次降四水与土配其下皆降次以配以生成自配终
焉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以生克言
卷十 第 37a 页 WYG0048-0279a.png
性则杂矣不可谓之恒也温公从来不知性曰性者人
之所受于天以生者也善与恶兼有之虽圣人不能无
恶虽愚人不能无善其所受多少之间则殊耳其论性
如此犹之杂生克而为言也其名五十有五万物始于
元著于裒存于齐消于散讫于馀五者形之运也柔刚
雍昩昭性之分也容言虑聆觌动之官也繇懠得厉耽
情之訹(恤)也前郤庸妥蠢事之变也认宜忱诘戛德之
涂也特偶䁥续考家之纲也范徒丑隶林国之纪也禋
卷十 第 37b 页 WYG0048-0279b.png
准资宾𢦦政之务也敩理积育声功之具也兴痛泯造
隆业之著也有性而后有情有情而后有视听言动有
德而后有事以动先于情以事先于德失其次矣元馀
齐三名无变五十二名之变三百六十四谓之行以其
有辞之可见也吉臧平否凶五者谓之命以其为时之
所遇也观辞之善者命必吉次善者命必臧辞之恶者
命必凶次恶者命必否辞之善恶半者命必平所谓尽
人以合天也而阴用其幽则是善者必凶恶者必吉次
卷十 第 38a 页 WYG0048-0279c.png
善次凶次恶次吉天道与人事相反其于劝惩之道又
何居焉既云初上者事之终始不占则得名之后揲当
五以求变其揲以七使得初上将焉用之是故玄以准
易虚以准玄亦犹文章递相模仿无关大道论者至谓
由虚以晓玄由玄以究易斯无躐等之患使有人言曰
由三都以晓两京由剧秦以究封禅当无信者不知何
以异于是朱子云潜虚后截是张行成续不押韵见得
今后截未尝不押韵似亦不可辨也
卷十 第 38b 页 WYG0048-0279d.png
煦按诸家易派除邵子全明先天四图温公全明图书之数此外则皆易外之易而洪范之谬误尤甚以其附范而不附易也岂知河图者周易之大原所从出天人合一之旨圣圣传心之道所由肇乎诸家所著或兢兢焉向卦爻中分别或沾沾焉向蓍数上留心而图书分合之秘不能逐节打通则肤窃之语貌其形似转就支离今潜虚立法全用河图之数始于纯者本数与本数相配是虽配而非配者也如水与
卷十 第 39a 页 WYG0048-0280a.png
水火与火安云配乎由此而降一降二降三降四是杂配者也如水与火与木是也至五转之后而生成之本数适会又当河图四正之位数故以为终于配其法全用河图以降等之法循之而左转五周而河图之象以定其中全是流行之气全仿周易重卦之法曾无一语粘著卦爻而卦爻摩荡之妙即此而在曾无一语摹仿蓍数而蓍数显藏之神即此而在向疑龟卜更灵于蓍观其燋墨不越五行夫此五行亦
卷十 第 39b 页 WYG0048-0280b.png
奚足尽天下之变哉然由五行而杂互以配之亦如重卦之摩荡乃适有五十五象之可稽夫六十四卦而万事之理悉备岂五十五象尚不足以周天下万事万物之变乎且支干之设要不越此阴阳五行而火珠林所传亦皆率论五行然而时日支干每有奇验则此五行固阴阳之寓卦爻之所自起而河图四象所显然昭示者也拟易而但拟其卦爻之象蓍策之数则又不如全论五行者为尚不悖乎图书之奥
卷十 第 40a 页 WYG0048-0280c.png
也汉儒分图书而二之谓禹则书而作范乃九峰先生遂有洪范皇极之作然按之于书其相合者九数而已至五行五事各得九数之一比于图书中四象匀布者绝不相类是五行之不一其性者竟欲其性之一五事之不同其旨者竟欲其旨之同矣温公深有会于图书因见天下之事物无能踰此五性故性名形体政事功德悉与洪范之五行五事相准如易貌言视听思而为容言虑聆觌易肃乂哲谋圣而为
卷十 第 40b 页 WYG0048-0280d.png
认宜忱诘戛则谓潜虚为温公之解图书可也不必谆谆言易其所推求皆周易从出之原视范之暗窃龟书而自为易外之易不径庭哉龟卜之法汉已失传得潜虚而五行之理明即谓龟卜犹存亦无不可予于龟卜考证于古今因有卜法详考四册已见别集中诚惧圣人之道久而尽失其传也夫温公与邵子同时又尝师事之讨论切磋二三十年固宜妙契图书有若是耳独惜未见全书后世递相传写于所
卷十 第 41a 页 WYG0048-0281a.png
立名图之数讹误甚多未能一一改定耳图书拟卦之法当以五行配之则木金土皆有重象便可束六十四卦而归于五十有五以合乎河图之数矣今以意拟而配之如乾乾为重金坎坎为重水是也然四柔而九刚则四兑而九乾三刚而八柔则三震而八巽五刚而十柔则五艮而十坤也坎之一六离之二七二行皆专两数若以数之阳者配阴卦数之阴者配阳卦其亦可矣
卷十 第 41b 页 WYG0048-0281b.png
吉凶臧否平因所得之变观乎命图阳则吉凶不易阴则图之言吉者反凶言凶者反吉
欲知始中终者以所筮之时占之先体为始后体为中
所得之变者为终变已主其大矣又有吉凶臧否平者
于变之中复细别也
先体左也后体右也筮虚凡三揲以为始中终之时
不信不筮不疑不筮不正不筮不顺不筮不蠲不筮不
诚不筮必蠲必诚神灵是听
卷十 第 42a 页 WYG0048-0281c.png
张敦实曰七十五策以占五十五名衍而积之凡三千八百五十策以成变化之用
潜虚蓍法
五行相乘得二十五又以三才乘之得七十五以为策
蓍之数七十有五
虚五用七十分为二取左一挂于右揲左以十观其馀
扐之
中分七十策取左一策挂于右十数左策观其馀而
卷十 第 42b 页 WYG0048-0281d.png
而画丨乂下丌十之数于左方煦曰是右不揲也
复合为一再分之挂揲右如左法
揲左毕置右不揲复合七十策分为二取右一策挂于左揲右观其馀画数于右方置左不揲曷为不左右皆揲乃需复合哉虚之左右各备五行之性若一挂而毕嫌乎所以授性者不全也故必需七十而成左七十而成右虽曰左右实分先后也
卷十 第 43a 页 WYG0048-0282a.png
左主右客先主后客者阳先客后主者阴
左主位右客位行图之中左右原有定位先后所得与其左右相符是为先主后客者阳先后所得左者乃图之右右者乃图之左是为先客后主者阴虚合二数为名非如易之上下互换则为他卦其左右之分止辨阴阳名固不易也煦按主客之解未当譬如四五五四三六六三固左右皆具两象也亦孰阳而孰阴哉
卷十 第 43b 页 WYG0048-0282b.png
观其所合以名命之
左右合而虚名定
既得其名又合蓍分之阳则置右而揲左阴则置左而
揲右生纯置右成纯置左
左右同者为纯在生数者元客徒齐为阳在成数者造考前乂绩为阴故揲与之准
揲以七所揲之馀为所得之变
卷十 第 44a 页 WYG0048-0282c.png
虚之变七故不复以十揲之
观吉凶臧否平而决之阳用其显阴用其幽幽者吉凶
臧否与显戾也

卷十 第 44b 页 WYG0048-0282d.png
周易函书约存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