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48-00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约存卷二礼部侍郎胡煦撰
原图(先天后天)
总义
天赋物以形而其妙在性天显道以图而其妙在理天
别图以数而其妙在分合连断圣人则天为图而其妙
在中此彰往察来微显阐幽之奥府当名辨物正言决
辞之所自来也
卷二 第 1b 页 WYG0048-0092b.png
伏羲述天文王周公述伏羲孔子表章图书经理卦爻
述三圣以述天标至道之大原明天人之致一也河图
洛书天地自然之易昭于象数而已比而观之各有妙
义存焉河图静而洛书动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
而洛书后天河图其蕴含洛书其布散也河图配未发
之中洛书配已发之和伏羲则以画卦故先天八卦圆
图亦内静而外动内合而外分内则图外则书也因此
一图兼则河洛而先天后天之旨备具无遗故有先天
卷二 第 2a 页 WYG0048-0092c.png
图不烦更立后天图也因知先天八卦一图是动与静
同实内与外同归分与合同原而执中一贯之道遂由
此出盖天地之气周流不息有舒有敛有聚有散有隐
有彰皆未始出天地之外一动一静一阖一辟尽之矣
此所由引外于内贯显于微究不得岐为二道职是故
耳其藏诸用也有藏藏者虽至静之中渺无可窥而万
理静涵浑沦无欠逮及御天之六龙乘时而奋旋出旋
给而莫之或穷孔子所由有察来微显之说此河图中
卷二 第 2b 页 WYG0048-0092d.png
央所具之妙伏羲则之而存为虚中者是也其显诸仁
者有显显者其呈露之象非可名状而性命各正保合
太和资始之一元幽潜无眹莫载莫破而植之根也孔
子所由有彰往阐幽之说此洛书四方所具之妙而每
加一倍者是也其内至精其外至变浑内外而一之流
通不测而又且至神先天一图实兼有之故此四图必
以小圆为主大圆则小圆之重也小横大横则东西拆
之明始终之序别多寡之数以显加一倍之法者也阴
卷二 第 3a 页 WYG0048-0093a.png
阳之生悉由中起方图圆图莫不如是入方图于圆图
中明圆图中天地定位原具相交之义故寓其象于方
图以明万物之生俱由天地相交而始然此犹在方交
时非若既交而其体已成故亦附于先天而圆图之可
拆为卦巳于此肇矣何也是已将六十四卦裁为八段
比诸八卦小圆图固已开为八卦此不分之分伏羲之
用意远矣
河洛二图已见卷首
卷二 第 3b 页 WYG0048-0093b.png
先天河图无拆法
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则之者则此二图蕴
含之妙用以画卦作易也当河图初出时尚未有奇偶
之画安所得八卦而比象其数以拆之河图既属先天
正在浑沦无眹合而未分之际非如后天洛书生成之
数既已相离遂有定位可指若河图可拆便成后天安
得仍称为先天乎彼洛书之数固拆河图而始有者也
既分图为先天书为后天经四圣人考订从无拆图之
卷二 第 4a 页 WYG0048-0093c.png
说乃欲别创一说以拆河图俾成散布之形不且成两
洛书乎恐圣人考订时不应独遗此一法俟后人之拆
而补也想其初拆时或因洛书之数实与文王八卦相
符而六乾一坎八艮之数施之于占用之于术又且各
有奇验谓河图之数不得与先天卦位相配决无是理
及观羲图艮居西北坤居正北此所以有拆一居西北
为艮拆六居正北为坤之说又见洛书一仍本位而拆
去其六故此则六仍本位而拆去其一使不与洛书犯
卷二 第 4b 页 WYG0048-0093d.png
重乃又曲为之说以附之因欲比象洛书故不惮异其
数而拆之夫河图之数生内而成外者盖为天下之物
皆所生之理在内而既成之形始在外也今将生数拆
而移之猥云达生理者乎内无生理彼外焉之所成资
何具乎不知后天八卦比象洛书其于洛书本象原未
尝移易丝毫今欲以河图团聚之象比拟洛书则不能
无待于拆是河图之本象合而未分今则分而不合犹
得为本来之河图乎即其指一为艮必一实具艮卦之
卷二 第 5a 页 WYG0048-0094a.png
理乃可不然亦必有艮之理验于人事乃可指六为坤
必六实具坤卦之义乃可不然亦必有坤之理验于人
事乃可乃皆不其然安在一为艮而六为坤乎夫一在
羲图固乾数也六在羲图固坎数也既已比合羲图而
拆之乃又与羲图之数卦卦相违可乎不可且一固数
首也太极之象万理之聚也今用以配艮安在艮卦遂
足以总诸数象太极该万理乎至若先天八卦原系伏
羲熟玩河洛二图知其义理蕴蓄无穷因奇耦而画出
卷二 第 5b 页 WYG0048-0094b.png
两仪因四方而画出四象因四方所合而画出八卦因
生内而成外而别为先天后天其左右上下之位始终
微盛之几无妙不与河洛二图相准顾乃徒向数中纠
缠不几采糟粕而弃精华乎乌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其理其象自具河图原非一数
可尽谓拆之者是乎非乎玩河图者须向合处留心观
于成数各附所生之数而不移是即人心未发之中后
来无穷作用所能成者早于静涵之地蕴此生机浑然
卷二 第 6a 页 WYG0048-0094c.png
全具之矣其生数各附所成之数是即万物各得所资
而胥保各正之太和也能成之妙即能生之理所由行
能生之几即能成之用所由著故合而不分也又其四
成在外四生在内与中五相附仍是全体未发喜怒哀
乐浑然悉备之象所以邵子指为先天若先天而可拆
也将未发之中而亦可拆为喜怒哀乐乎甚矣其陋也
王氏无异曰洪荒之世楮墨未具何有黑白之分以白
为阳黑为阴昉自朱子盖因周子太极图黑白成章而
卷二 第 6b 页 WYG0048-0094d.png
然也陈季立画羲图兼有朱墨画文图纯用奇偶谓羲
画不联不可为图文画不断不可为卦图联其浑款卦
显其对待故画文图以奇偶便于断而画羲图必用朱
墨便于联也(煦)按羲连而文断其说最当其黑白之分
当即始于伏羲盖因伏羲初画圆图本未拆而为卦其
最先所画原以两画象两仪其阴阳之画未尝断而为
三非别以二色何由有两仪之辨至后三易开图为卦
止用铅椠刻于简策仍未有楮墨也特欲以一色分别
卷二 第 7a 页 WYG0048-0095a.png
阴阳则非联断不可联昉于数之奇断昉于数之偶也
今人得见羲图因有文王周易在也然周易之图实文
王作易之图非伏羲本图也是文王开图作易而别立
一法者也故予有拆先天图乃文王作易之图联先天
图则伏羲初画之本图其说详下
何由知开而为卦为文王之图也下系第六章云其称
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耶既常稽考义
类知称名为衰世之意则伏羲时卦未有名槩可识矣
卷二 第 7b 页 WYG0048-0095b.png
下节彰往八字便是说先天图彰往者言图之在外者
也外卦为往彰之为言即其上易知之说易知故以为
彰察来者言图之在内者也内卦为来察之为言即其
初难知之说难知故有待于察微显则引外而入内而
欲其来之察也阐幽则推内而出外而示其往之彰也
上四字劈分内外见内外之各不相侔故中用而字一
转下四字合言内外见内外之彼此相资因一言合一
言分故上又用而字一转总因先天四图便为伏羲之
卷二 第 8a 页 WYG0048-0095c.png
易而其中大圆又具内合外分中外流通之旨则是四
图之妙总具大圆故非如此形容不能极尽此图之妙
下曰开而当名辨物开谓开羲图而为卦此方是说文
王之易其当名下八字则周易中所有之妙全具而无
缺矣所以谓之为备当名者当其阴阳纯杂上下微盛
之体而命之以名辨物者辨其阴阳纯杂内外多寡之
体而象之以物正其言则元亨利贞之辞是也决其辞
则利害吉凶之说是也因彰往八字全说浑沦未动之
卷二 第 8b 页 WYG0048-0095d.png
图当名八字全说周易之妙故其中用开字一转便知
开之一字止是开图因知文王易卦非文王所画特本
伏羲大圆开而为卦亦断可识矣因开图之后方始说
到当名则伏羲之图原未曾开并未有名亦断可识矣
既不知上八字为是言图则易中之卦何由知是先天
易中卦辞爻辞何由知是解先天者乎今观彖辞往来
内外进退上下均为图言也乃不知者直目为卦变今
观系传其上易知其初难知均为图言也乃不知者直
卷二 第 9a 页 WYG0048-0096a.png
以为论爻不知伏羲开天明道小图止一十四画大图
止一百二十八画约四图共得二百八十四画而先天
所蕴经后圣极力推求终难尽阐可知开图作易乃后
圣之事安得遽谓伏羲所画为既开既名者乎因开图
之后方始当名乃即其所称之名稽其称名之类安得
竟谓伏羲为衰世乎知称名之必属衰世则知开而当
名必非伏羲观于系传庖牺始作八卦不云始作六十
四卦则以大圆之未开故也或曰既云始作八卦则小
卷二 第 9b 页 WYG0048-0096b.png
圆亦巳开矣而必谓大圆之未开何也曰小圆之开即
见于横图之八象比较大圆中方图之八层是也乃小
圆图虽止八象而万事万物之理已备然天地不交其
蕴不可得而阐也因又上下倒置列为方图纳于圆图
中示人以相交之旨当其始画时尚无铅椠笔墨之具
又且未有文字特设四图以阐天人之妙契传圣人之
心法其精微全在合处即令小圆为伏羲所开要其初
画时毕竟两仪止于两画四象止于四画八卦止于八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48-0096c.png
画者为最初所画所由谓伏羲之图文王之卦万万不
可混淆者此也孔子以称名为衰世之意自非论世以
稽类乌得而辨之
其补伏羲之大小二圆图及连拆先天诸图悉见卷首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48-0096d.png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48-0097a.png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48-0097b.png
方圆形气
水火始于气而木金土终于形雷风始于气而山泽终
于形凡形之所成悉由气始生数居成数之先水火居
五行之先皆气始而形终先天方图纳诸圆图中者圆
图示能交之理方图示已交之象圆图浑沦周匝无所
倚著方图坤上乾下示交象也其施化布散止而不动
明生生之理于此一交托始耳震巽居中全以气用象
人心之虚也坎离半气半形者次之象血气之周流也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48-0097c.png
艮兑在外全以形用以象手足背腹此与圆图太极居
中两仪附之四象八卦以次而外出莫非中虚外实中
气外形之理故皆命为先天而纳诸圆图中先儒或欲
取而出之未知方图之注脚与圆图同义矣阴阳既已
相交则必形为四象而有刚柔太少之殊故方之而四
正四隅则所以象之也予天根诗云里面包含天有首
外边营固地无疆皆气中形外之旨今观野狐常有更
灵于人者皆气固于中不随形灭之妙天地间万事万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48-0097d.png
物悉由天地而生而地实包于天中今方纳圆中即其
象也圣人立法即此位置方圆何非两间至理然此图
犹在方交之始虽已具有形象不可竟作有形象看故
必纳诸圆图明其为先天耳亦如天地絪缊既为生阴
生阳之太极而男女搆精遂为含生有觉各禀阴阳之
太极也
十散五不散
河图五十居中洛书独缺十数非缺也明十为成数之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48-0098a.png
总今已散处四方故对待取之合成四十以见其各有
所成耳曰洛书既为后天十数既已散矣五数何为不
散曰五者生气之静涵者也万物之成必有能生者以
为之根如所云保合之太和是也生机若散先已无主
何由有成故生数必无可散之理亦如河图既为先天
万物胥资以始安复有可拆之法耶洛书对待莫非十
数亦犹伏羲先天八卦对待莫非乾坤莫非十数皆所
以明相交相合相成相益之旨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48-0098b.png
则图正义
或问河图与周易相合本旨何如黄葵峰曰河图者阴
阳运行消息之分限节度也圣人之画横图不过以象
阴阳消息两端而已故河图自东而北而南属阳而各
有一阴一阳相合自南而西而北属阴而各有一阴一
阳相配故圣人画卦左为阳仪而每各生一阴一阳右
为阴仪亦每各生一阴一阳是正则河图以作易也又
八卦既成规而圆之左起震而历离兑而至乾即一阳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48-0098c.png
生于北方水而盛于南方火右起巽而历坎艮而至坤
即一阴生于南方火而盛于北方水盖河图阴阳运行
之妙尽于此矣
(煦)按此方明则图作易之法盖河图四面所列者四象
也四方与中五则五行也四方必乘有阴阳则八卦之
象也夫南北者天地之正位其阴阳之往来升降莫不
经由东西二道故坎离二卦遂具乾坤合体之象至于
生数之外附以成数则以其各具中五之生理也中五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48-0098d.png
具镇静之性与土同德故术家以五土居中缘四象之
成莫不各由生数而起到得其象既成莫不各含生理
所谓保合太和一物各具一太极是也所以成象之后
皆能各有所生以生成二义原相合而不相离当生之
之时而成之之数已全赋焉所由谓为时乘六龙以御
天也然皆不离五土以为用是即生机静涵之地也故
万物莫不生于土而死于土离卦所由曰已曰乃孚未
有卦象先有图书卦象所以明流行之气与对待之位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48-0099a.png
图书所列之象则所以定阴阳之位著生成之理明水
火之用昭静涵之体隐以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与五
行生剋之义耳其实洛书火南水北即在河图亦止是
火南水北非以二七即为太阳一六即为太阴也北阴
方也而一数居之南阳方也而二数居之是即根阴根
阳之理阳生于子由一左上而得三数是即阳之生而
盛也阴生于午由二右下而得四数是即阴之生而盛
也先天圆图其阳之生而盛盛而极阴之生而盛盛而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48-0099b.png
极莫不如是观置坎离于东西不在盛衰进退之列盖
以东西为乾坤交际之道乃以坎离司之则坎离止为
乾坤之交象明矣葵峰所谓一阳生于北方水而盛于
南方火一阴生于南方火而盛于北方水是确见奇偶
相联之义也至于洛书之序次一坎始之九离终之除
中五与卦无属而中包六象皆坎离之用与先天横图
乾始坤终以乾坤包六子相似故文王圆图准之亦止
是天一生水坎得代坤而言用之旨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48-0099c.png
阳极则变
刘云庄曰图之一三五七九皆奇数阳也而七九之位
独易者正以天地之间阳动主变故也然阳于北东则
不动于西南则互迁者盖北东阳始生之方西南阳极
盛之方阳主进数又必进于极而后变也
(煦)按阴阳之义进退相循进因退见退因进见如其不
退何由能进故一进一退即具阴阳之义所以能穷变
通久进至极处则反而易位是即周易中穷则必变极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48-0099d.png
则必反之义若使不退乌能得久孔子曰尺蠖之屈以
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不有屈者安有伸者予先
天图诗所云退象转来还是进偶爻劈破复成奇正谓
是也
阴阳生成
阳主生阴主成然生数亦有阴(二四也)成数亦有阳者(七九)
(也)所以象阴阳之交也生数阳多阴少而阳包阴于中
象阴之交于阳而为阳所裹故象天成数阴多阳少而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48-0100a.png
阴包阳于中象阳之交于阴而为阴所含故象地凡天
下有形有体之物虽云质之具也成于地莫不各含保
合之太和以自有其生若所得之生气既尽则其物亦
归于无有凡皆阳附于阴为阴所钳而始成其体故于
成数象之卦之论爻但称九六亦言其爻之成体者而
已若所由以生之始其形未肇亦乌得而言之象天故
生之始终皆阳(一五也)而阴不先阳以生象地故成之始
终皆阴(六十也)而阳不先阴以成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48-0100b.png
图书与周易相关说
河出图洛出书二图若或相背是天地有二道矣今谓
伏羲先天四图原本则图所画未有不以为然者及其
注释先天四图曾无一语通于图书竟似伏羲之图分
外杜撰出来则是并未闻圣人则之之说则是并未将
此四图关会图书一一勘合过也今谓文王作易之卦
原本伏羲所画未有不以为然者及其解释卦辞彖辞
曾无一语回顾羲图竟似周易之卦皆属文王杜撰出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48-0100c.png
来则是并未知先天诸图之妙则是并未知文王卦辞
孔子彖辞莫非阐发羲图者也今谓周公之爻即出于
文王之卦未有不以为然者及其注释爻象即卦而解
之者半离卦而解之者亦复有半即如坎之六四解为
臣之遇君因其明而导之此等道理与坎何涉夫坎之
彖传象传固未有君臣之象也岂知此爻之位实居内
坎之外外坎之初正属两坎相接故孔子有刚柔际也
之语总缘水性外阴其体似柔而水性内刚原具流通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48-0100d.png
四达之理但得丝毫罅隙便可以渐引渐阔若蚁穴溃
堤者然也所以有纳约自牖之象此小象所由曰刚柔
际也夫酒食礼乐固交接之具也情所可通原不在礼
文极盛故有纳约之象樽之酒簋之贰缶之用皆纳约
象也然一言之契如水乳交融而生平缔好由此而定
故又有自牖之象牖也者通之至也约言少牖言大也
总缘两坎相隔本有界限业至两坎相接则所以相通
之故原不在多故以纳约自牖象之方显出刚柔相际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48-0101a.png
之妙孔子深达其旨故以坎之本义释之其曰维心亨
以刚中者正在此爻今谓君臣之交为刚柔之际则刚
者何属柔者何指乎岂反谓导君之臣为刚而君为柔
乎爻之命辞真理具在象中务必参合卦情始为得解
若但全言人事竟置卦体不论则何爻不可以臆说而
必定为某卦之某爻又何为乎如此而释爻象则是并
未知周公之爻原未尝离文王之卦也若知爻本于卦
卦本于图图本于河图洛书则自图书以讫卦爻一以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48-0101b.png
贯之不难矣此予所由谓全部周易皆属先天职此之
故也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48-0101c.png
右四象阳下交于柔柔上交于阳而成乾坤(天地定位)艮兑
(山泽通气)刚上交于阴阴下交于刚而成震巽(雷风相薄)坎离(水火不相)
(射)天秉阳垂日星(离为日兑为星)在天者仰而反观故乾兑离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48-0101d.png
震天之四象自上而下生地秉阴窍山川(艮为山坎为川)在地
者俯而顺察故坤艮坎巽地之四象自下而上生八卦
交错上者交左下者交右则乾南坤北离东坎西而先
天八卦圆图之象著矣震艮互观反震为艮反艮为震
则乾坤艮巽居隅坎离震兑居中而后天八卦方图之
象著矣由动静相资先后互体圆方变用而天地造化
之义不可胜既矣邵子曰乾坤为大父母复姤为小父
母夫易根于乾坤而生于姤复盖刚交柔而为复柔交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48-0102a.png
刚而为姤自兹而无穷矣
又曰八卦之象不易者四(乾坤坎离)反易者二(震反为艮兑反为巽)
六变而成八也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48-0102b.png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48-0102c.png
右本四象生八卦图阳仪上者交于左阴仪下者交于
右而成此图康节先生云坤北乾南离东坎西震东北
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者指此而言其中○者太极也
者二仪也前象奇偶定上下之位由天地四象八卦
总之而会于中所谓敛之不盈一握万殊而一本也此
图阴阳列左右之门由动静四时八方推之而达于外
所谓放之则弥六合一本而万殊也煦曰此即子内分
外合之说然止是伏羲先天小图邵子两仪四象八卦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48-0102d.png
以次而倍加之说也
煦曰邵子云天有四象地有四象前图上下合之以象天地定位此图左右列之以象坎离交姤而中存太极所以象由中出外之妙也太极生两仪不必两其太极也两仪生四象不必两其两仪也四象生八卦不必两其四象也此图仿之故即以太极入两仪之中而成八卦之初爻以两仪入四象之中而成卦之二爻以四象入八卦之中而成卦之三爻人见其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48-0103a.png
借用之奇未免惊心眩目不知止是伏羲小圆图中加一倍法特将两仪四象缩而小之遂有如是之妙耳周易之理若果贯通纵横直竖无往不可都缘学易者以伏羲小圆图仅作八卦看遂不解此图之妙宁谓周邵之外无人乎若或未然拆之补之适见纷扰耳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48-0103b.png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48-0103c.png
张仲纯曰右十中交九宫之叙即洛书之数也一三
九七天数也天数奇奇之象圆参于三其数左旋始于
一居于正北一三如三故三次于正东三三如九故九
次于正南三九二十七故七次于正西三七二十一而
复于一二四八六地数也地数偶偶之象方两于二其
数右转起于西南二二如四故四次于东南二四如八
故八次于东北二八十六故六次于西北二六十二而
归于二此阴阳左右运行自然之妙而二七四九易位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48-0103d.png
与河图不同者也内经曰天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
天二者地三者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
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正北曰冀州(今大都燕南河间平阳等)
(路)正东曰青州(今益都沂密登莱等州)正南曰扬州(今两淮两浙江东江西瓯)
(闽等处)正西曰梁州(今川属云姚等处)正中曰豫州(今河南襄阳等处)
北曰兖州(今济南东平东昌济宁等处)东南曰徐州(今徐邳宿毫等州)西南
曰荆州(今荆潭湖广等处)西北曰雍州(今陜西甘肃等处)是故神禹别
之而作贡箕子衍之而叙畴他如运气太乙阴阳医家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48-0104a.png
者流虽纯驳不同要皆不出此九宫之数也
右图一三五七九而两仪四象八卦在其中矣阳唱而阴和阳实而阴虚仪虽两而实三象虽四而实五卦虽八而实九于以见天地间非阳不生非阴不成造化自然之本原也煦按此图深契洛书之旨奇圆而偶方奇外而偶内与伏羲大圆图内合外分内静外动者相同奇以三乘参天之义也偶以二乘两地之义也阳之奇数顺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48-0104b.png
而顺生自一而三是也阳之成数顺而逆生自九而七是也阴之生数逆而顺生自二而四是也阴之成数逆而逆生自八而六是也洛书之合于天道皆自然而然不容勉强者也如以阳数逆而乘之则三之除也为七便自七而始七七四十九故九居南七九六十三故三居东三七二十一故一居北一七如七故七居西如以阴数顺而乘之则二之除也为八便自八而始八八六十四故四居东南四八三十二故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48-0104c.png
二居西南二八一十六故六居西北六八四十八故八居东北一顺一逆无数不合此洛书之所以妙也岂独对待成十与纵横十五哉如以四隅之数但各配以中之五数而转矣如以四正之数接转四隅之数但以八乘而转矣
河洛合而观象之法立图书合而先天之四图成矣
图书者天地自然之道也须全看先天四图伏羲开天
之道也须内外分看又须内外合看元亨利贞文王之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48-0104d.png
道也须分四德看又须连四德看用九无首周公之道
也须在既亨以后看又须在未亨以前看十翼之传孔
子之道也须识用之何以藏仁之何以显不可只作蓍
法看不可只作占卜看但知天人合一显微无间之妙
方知为圣人传道之书
伏羲既有先天一图而独少后天一图缘此四图内合
而外分体立而用行而洛书之理已具也观后天所用
之卦仍取资于先天之图是卦象之在先天固已兼后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48-0105a.png
天而有之矣曰若是则后天之图可以不立而文王何
复有后天小图也因伏羲之图原从合处起每加一倍
渐推渐远渐扩渐大而至于不可胜穷皆此体立用行
由中达外之妙故未开之图方为伏羲之真易至于文
王开图而为卦象若不设立后天则无以显先天图中
内外浑融分合互藏之妙孔子十翼要皆发明此旨而
已故欲存伏羲之真图断当连而属之以仍其旧若执
开而作易之卦认为伏羲之图便非本图而伏羲之易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48-0105b.png
亡矣至于后天为先天之既交而后天又全用先天之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48-0105c.png
张仲纯曰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则者法其象
与数也数始于一小衍之而成 大衍之而成十 十
者数之结括而图书者倚数之大原卦画之准则也此
卦纵横十有 数正则河图中宫天 乘地十之象其
中○者易也即图书中 之中动而阳上同乎天其象
为○静而阴下同乎地其象为 天○下生 为阴阳
地 上生 为柔刚即图书中 之上下左右
煦按后以八卦配言河洛便非则图画卦之义今去之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48-0105d.png
右图天之阴阳分而为乾兑离震地之柔刚分而为坤
艮坎巽人当其气交之中头圆居上得之乾腹虚有容
得之坤股肱动作得之震巽离目主视坎耳善听兑口
能言艮鼻处默(目口阳也得天之气故动耳鼻阴也得地之气故静)所谓得是气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48-0106a.png
而为是形也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48-0106b.png
张仲纯曰郑氏云古先天图扬雄太玄关子明洞极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而已惜乎雄之太玄子明之洞极仿易为书泥于文字后世忽之以为屋上架屋头上安头也伯阳之参同契意在锻鍊而入于术于圣人之道又为异端也尧夫摆去文字小衍而著书天下又不顾之但以为律历之用难矣哉四家之学皆出于古先天图先天图其易之原乎复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今煦作方圆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48-0106c.png
图注脚比之四家为最简最易而四家之意不出于吾图之中于易之学为最要
洛书后天
洛书为河图之交象乾坤一交而无穷之化源具焉由
先天生后天由无形生有形皆此一图之妙藉非此图
之分何自而显河图之合非此图之布散有定而为后
天何自显河图之凝聚浑成而为先天知后天洛书即
出于先天河图则知天地自然之易体用一如相须而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48-0106d.png
不悖矣
洛书者河图既分之象如图中一六合书中一六分是
也分则各居其位各司其职与浑沦圆转者不同此天
地之大体大用不烦卦画自然之周易也人心之中和
莫不如是伏羲拟之画出先天图兼天与人而一以贯
之矣文王拟而作易则人心中河图洛书也故曰周易
为天人合一之书
交象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48-0107a.png
后天者先天既交之象如乾因坤交虚而为离坤因乾
交实而成坎左离之上爻交于坎下为兑右坎之下爻
交于离上为震震兑之上下两爻阴阳互交艮巽之两
阴交于两阳是也交则上下左右相感而互易比于先
天八卦另成一象此图书分合之故先后天不同之由
也然震不与巽交艮不与兑交者周易具阴阳相循之
妙故两始必不能骤交两终必不能骤交也若兑之与
震则阴终与阳始得相交巽之与艮阴始与阳终得相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48-0107b.png
交矣易为身心性命之书凡言交者皆有人力存焉
中交
先天乾南坤北后天离南坎北是乾坤中交也后天之
离外象犹乾而中巳易矣是坤来交乾而阴居中也后
天之坎外象犹坤而中巳易矣是乾来交坤而阳居中
也交于初末则偏交于中则含胎包孕为化育所自起
所由坤卦有含章括囊美在其中之说乾坤二用后坎
卦所由独言用也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48-0107c.png
先天离东坎西后天震东兑西者是坎离之逆交也离
性炎上上者不下不可以交今抑其在上者而使下坎
性润下下者不上不可以交今举其在下者而使上则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48-0107d.png
离变为震坎变为兑矣故震有半离兑有半坎之形所
由谓为坎水而塞其下流也若使顺其炎上之性而以
离下交于坎上顺其润下之性而以坎上交于离下则
为艮巽艮巽之卦不能有为故先后天皆居四隅不得
如后天之震兑司日月往来之门户也
火雷水泽之变
离火而变为震雷者爆之发也先火而后声也坎水而
变为兑泽者水之流也遇污下之地则必潴而为泽也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48-0108a.png
四正之交止变一爻四隅之交则变两爻如巽艮交而
为乾坤是巽之上二爻变却艮之下二爻而为乾艮之
下二爻变却巽之上二爻而为坤也震兑交而为艮巽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48-0108b.png
是震之下一爻变却兑之上一爻震之上一爻变却兑
之下一爻而使兑变为巽兑之下一爻变却震之上一
爻兑之上一爻变却震之下一爻而使震变为艮也其
震巽不交艮兑不交震乃与兑交艮乃与巽交者以阴
阳之两始两终本无相接之理盖阴终阴始其中必间
以阳不然不知阴之始终阳终阳始其中必间以阴不
然不知阳之始终此阴阳之始终所以不自交也至阴
终阳始阳终阴始本有更迭相续之义故皆得相交伏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48-0108c.png
羲所画小图虽止八卦而无穷之妙义具焉故相亲有
相亲之义如遇巽逢乾后卷所图之缝卦是也其见于
卦爻不言邻则言遇矣相间之卦见于卦爻必无一卦
一爻言邻言遇者也终始有终始之义内外有内外之
义上下有上下之义非细心体察那易辨此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48-0108d.png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48-0109a.png
坎离代乾坤
乾坤一交即退处西南西北无为之地所以明天开地
辟以后皆男女搆精之作用其天地絪缊之始已不可
得而悬拟之所以命为先天而乾之用九遂以为无首
殆于坎离用事六象胥由以成矣其在易曰天地絪缊
万物化醇便是天地相交之始便是河图之妙男女搆
精万物化生男女即阴阳坎离即阴阳之交搆精正阴
阳相交之事便是洛书之妙此后有形有象何一非水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48-0109b.png
火交错而成故全归功于坎离而谓为搆精生万物也
后天所配洛书全是化醇以后之事其在周易乾坤二
用后直至坎彖始言时用岂为无因当知代天地而宣
化者日月即天地之阴阳代乾坤而宣化者坎离即乾
坤之男女
文王无后天大图
伏羲则图画卦有先天大图小图顾独少后天一图以
后天之理即具先天如外分而象洛书是也文王法洛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48-0109c.png
书安置后天卦位然有后天小图无后天大图可知文
王未尝画卦周易所有卦爻皆开羲图而有之故文周
孔子所系之辞均解释先天者也其连拆先天诸图及
新立二方图并六卦图巳见卷首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48-0109d.png
周易函书约存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