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中
卷首中 第 1a 页 WYG0048-004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约存卷首中礼部侍郎胡煦撰
原卦约
体卦
乾坤为大父母诸卦俱由乾坤而生莫不各具乾坤之
体所以有体卦之设谓诸卦之刚柔皆止交得一爻而
乾坤本体固未尽没也即如震卦本坤体也乾初之一
爻来一交之遂尔成震故坤之初爻虽伏而坤之半体
卷首中 第 1b 页 WYG0048-0041d.png
犹存则震遂以坤为体卦体内而用外体静而用动而
震之往来流动在此初阳其中末之两阴固静体也其
力又足以相抗因遂以初阳为主而定之为男无妄曰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是也自来以外字为指外卦到
此等处所其说不通矣乃不得其解者又将外字鹘突
混过得为知易者乎
乾坤体也六子用也体之一交而用斯出矣乾索于坤
则用其九于坤而坤之体固在也坤索于乾则用其六
卷首中 第 2a 页 WYG0048-0042a.png
于乾而乾之体固在也因六子之成皆各得乾坤之一
体所以谓为体卦因其来交者止于一爻止能变却一
爻而本然之体犹未尽没所以又谓为伏卦如巽之伏
震而言庚孔子谓为巽伏是也重卦具内外两象然自
乾坤而外凡其往来上下者非九用于坤则六用于乾
矣只缘六子皆系乾坤相交而成而本然之体三爻原
自相等今忽变此一爻是所存之两爻为体而主静而
所变之一爻为用而主动周公于乾坤两卦特著用九
卷首中 第 2b 页 WYG0048-0042b.png
用六之说明此往来上下者皆为动用之爻也又因体
卦三爻相等今所存之两爻亦相等势均力敌莫适为
主因择其往来流动所变易之一爻以为之用故三男
三女皆有独异之一爻即其主爻其在合体之两卦除
与乾坤相合者止有独异之一爻而三男三女交并为
卦亦必有上下卦独异之一爻孔子彖辞所由有往来
上下之说无非示人观象之法用以审择主爻而已系
传中一索再索三索凡皆指其动用之机而言之彖中
卷首中 第 3a 页 WYG0048-0043a.png
之往来内外上下凡皆指其动用之机而言之彼不用
之体卦置而不论者体立于内而主静用交于外而称
来体言其形之似用言其气之通也故全部周易成卦
之妙全在用九用六两节此义不明自汉以来周易全
无真解职是故也即如屯为序卦之首便曰刚柔始交
刚柔者九六也交之为言用也始之为言该六十四卦
之辞也因当天一生水一阳初萌于下故孔子指其用
处而言之今但知以二体释卦名义夫二体皆男何刚
卷首中 第 3b 页 WYG0048-0043b.png
柔之可分乎又曰始交谓震难生谓坎全不知刚柔始
交即九六之初用以此解易宜其无周易也
今立体用二图于后

卷首中 第 4a 页 WYG0048-0044a.png

卷首中 第 4b 页 WYG0048-0044b.png
(体立于此而不动用交于外而忽来则以能动者为用故三男之用皆二阴静而一阳动三女之用皆二阳静而一阴动易爻称九六俱傱动变处言也易彖指说往来上下进退内外俱自动用之一爻指其为主于卦中者言也不知二用之妙则彖传之辞全不得解而卦变卦综遂致支离之远矣其以二色别阴阳者伏羲之法也不如此则无由称为两仪四象其以连断别阴阳者周易之法也不如此则既开之图不可以一色辨也其以虚实别阴阳者函书之法也与伏羲之法相似不如此则二用之象难明其用必由体出故二用之图皆连体卦以为法)
内外卦
卷首中 第 5a 页 WYG0048-0044c.png
卦中六爻不能爻爻皆主其事因人事之吉凶得失皆
从动作有为处分别见之故卦中之吉凶得失亦即于
往来动用处隐隐微露其机缄圣人见其由然所由于
卦中方用之九六而或称为往或称为来或称为上或
称为下吉凶得失亦遂由此而定此之故也然称往称
上者必在外卦称来称下者必在内卦所以又有内外
之分唯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此内字固指内卦而此
外字则谓坤体本立于内而此一刚原非坤之所有故
卷首中 第 5b 页 WYG0048-0044d.png
以为自外来也
九六即刚柔之义也曰刚柔始交即九六之用也然在
屯卦上下二男皆为用九顾必兼柔而言之凡刚之所
施非柔之能受则九之为用不可见也且柔之为体止
于能受故坤之用六其辞不过利永贞而诸卦之阳莫
非乾九之施用故用九遂有群龙之见不观此四图则
乾坤二用及坎之时用皆未易明了
彖中往来上下不言于相等之爻而言于独异之爻明
卷首中 第 6a 页 WYG0048-0045a.png
此为九六之用也然又有交与生之两仪不可不知今
试即震卦观之如以乾坤两卦相比则震初一阳实由
乾来自坤体本无者视之便若得之自外而要皆乾九
之大用所成故以为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传之一索
正谓乾之初交于坤此交之说也如但论坤卦则此一
阳倏而变却坤初若自其中生出者然也故又有生之
说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盖言交也体用之说也
复见天地之心盖言生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
卷首中 第 6b 页 WYG0048-0045b.png
说也
传中索字全在动用处说索者求也有求于彼而即获
助于彼故惟索字为能兼有交字生字两义交为与而
生为取所谓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也万物之机缄相触
其势自然如此此即日往月来寒往暑来之义阴阳之
妙先有交而后有生亦如索债者先有与而后有取也
此圣人寓义极精极微处详见原爻
之卦
卷首中 第 7a 页 WYG0048-0045c.png
古人动用之爻名为之卦之者往也是方从此处发脚
非竟到地头之说若云乾化而坤刚化而柔是竟到地
头全然灭却本卦了岂知用九一节只是将元亨交界
处划清使人知先为一静后为一动耳又以明一动之
实由一静故于文言便曰乾元用九也
名卦
周易卦名在文王开图之后非伏羲时所有见下系第
六章
卷首中 第 7b 页 WYG0048-0045d.png
重卦
重卦非文王也始于伏羲大圆图
元亨利贞
乾元一亨六十四卦悉从此出而万物之全象具焉故
曰万物资始乾惟一元在静正之时涵而未发是乾所
独有者万物虽得而资之资其元之既亨非资其元之
未亨者也故莫有得乾之元者然亨由元来故曰资始
无极之妙正在此中既亨以后惟震得乾之最初在乾
卷首中 第 8a 页 WYG0048-0046a.png
元方亨之始为能克见天心所以有震亨复亨之说是
为得乾之亨者坎得于中则但曰维心亨矣艮得其末
而在乾元既亨之最后故不言亨然遁之阳在三爻内
卦为艮则亦曰遁亨矣此外则或得其利或得其贞者
比比皆是莫不由乾元一亨而始故元亨利贞四字为
六十四卦从出大原而亨利贞三字又皆因元而始有
所以孔子谓为资始又曰统天御天又曰大明终始又
曰首出庶物无非明此乾元一亨之妙耳元静也亨动
卷首中 第 8b 页 WYG0048-0046b.png
也利贞皆动中之妙用所以周公特著用九一节无非
明乾元一亨之大用耳此岂大通而利于正遂足以尽
其义乎今略释之
元天也亨命也利性也贞则天命之既成而各正其位
者也其在人也则性元也情亨也率之而为道则利贞
也元未发之中也亨发也利则发而皆中贞则喜怒哀
乐之节也元者一贯之一也即无穷尽无方体虚灵不
昩肆应不穷者也未亨以前乌乎睹也乌乎闻也可言
卷首中 第 9a 页 WYG0048-0046c.png
者将亨之元也故中庸以为自诚明不亨则其元不著
故周易自乾坤而外其可言者皆亨利贞而已矣
乾道流行不息故止考之以时坤道一定不移故可正
之以位六爻之位皆坤有也乾阳以时进退其间乃始
有爻位之可指故利贞在既亨以后而遂以为六位时
成各正性命也六十二卦乾阳所到虽分位多寡不同
莫非九之用于坤者故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乾之所有唯元而已亨利贞非元也而非元不亨非元
卷首中 第 9b 页 WYG0048-0046d.png
不利非元不贞故独以大哉赞乾元也其在圆图则中
之所虚者元也两仪之初来者亨也亨而能周乎六爻
者利也能成六十四卦而各正其位者贞也以元配春
以贞配冬非也元为无极在未亨未复之前冬十月之
象也亨则春而利则夏也贞正也成也万物秋成之象

读周易者须知乾不是天坤不是地观统天御天而可
知矣又所统所御者则必有统之御之者也又须知乾
卷首中 第 10a 页 WYG0048-0047a.png
用用于坤坤用用于乾观六位时成可知矣有位可指
在既成之后则非位可定者在未成之先矣故乾必兼
坤之位而后可以考时坤必得乾之时而后可以成位
不然则流行不息者有何上之可言一定不移者有何
初之可溯乎
乾彖
资始者未尝有始者也其候则果粒之未布生生之理
全具而无缺也故元者乾之静也静则渺无可睹因即
卷首中 第 10b 页 WYG0048-0047b.png
万物之所共仰者而以取给之义命之为资有其始之
则乾之动矣其候则晨户之方辟可以出而有为时也
故谓之亨亨通而巳矣尚非有所著也始而通必有所
著有所著无所挠斯健之至矣是利刃之辟易而莫予
云阻也奚所往而不利利而有成斯各正其位矣所以
为贞若匠氏焉斧凿刀钻具而梁柱斗栱方员长短之
各一其质也元静而亨动元无而亨有是未交之乾也
元亨乾而利贞坤元亨神而利贞形也是已交之乾也
卷首中 第 11a 页 WYG0048-0047c.png
亨言其施利言其受也一施一受斯交矣利言其始贞
言其成也元者神始利者形始也资始统天者元也天
尚为其所统而况于庶物已乎形之成也各有定分而
犹以为流也则方亨之候也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言元
之不穷于亨以见元之大也乘龙御天则乾元之广大
精微虽属方亨而一元之理已全赋而无所歉也宁谓
圣人然耶变化而各正性命利之贞也首出庶物言利
贞之由于元以见元之大也乾元一始万物皆得而资
卷首中 第 11b 页 WYG0048-0047d.png
之故以为首出庶物万国者庶物流形之地即时成之
六位也咸宁者利而既贞之象即各正之性命也非元
不得而有之故以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也是合上四
德而总结其旨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公此义最深最妙自蔡墨至今误解已久其原皆由
误认为占周易岂尝有一字言占者乎其言占也皆欲
人因占以穷理耳周公特设此节正为乾元一亨其源
卷首中 第 12a 页 WYG0048-0048a.png
头微妙深隐其大用周遍流通天行于穆之妙谛千圣
精一之心传悉由此出不识主理而言圣学者何乃尽
向占卦中理会仅作不用其刚乾化而坤刚化而柔说
也何其于用九二字绝不理会何其于孔子文言乾元
用九亦绝不理会也夫九固乾阳之名也用则当权得
令之说也既云用九必须在九之用处著想留神庶得
真解今曰不用其刚竟成九之不用了不识圣人何忽
标用九二字于其上耶夫乾龙也坤马也必曰乾化而
卷首中 第 12b 页 WYG0048-0048b.png
坤则是乾龙悉已变去何得尚有群龙之可见耶至云
乾化而坤看之卦之彖辞则是止知有占而不知有理
也将使周公特设此节竟成赘文即并其辞而去之亦
未为缺也周易本言道之书以理为主乃卦卦爻爻徒
向占卜上打点则亦数学而已世犹左程而右邵以为
程理而邵数也何悖谬之甚耶岂知主理而言占者沦
于数而不觉主数而言象者造乎理而更醇耶欲明此
旨必须将元亨利贞四者逐字体察到极精极微方为
卷首中 第 13a 页 WYG0048-0048c.png
得解盖元者乾之静也是不竭之府浑然在中而未发
者也亨则乾之动也是乾元之呈露天心之肇见而已
发者也九之得用正由乾元既亨而出所以文言便曰
乾元用九也诚以乾坤为大父母六十二卦所有阳爻
虽上下多寡不同要皆得诸乾父故于乾卦特添用九
一段以见乾元一亨为用最大万物莫不资之所以谓
为群龙不必六爻俱动龙也诸爻分得之阳皆龙如初
二五上逐爻皆各言龙是也不必乾卦六爻龙也诸卦
卷首中 第 13b 页 WYG0048-0048d.png
所得之阳皆龙如屯之初五蒙之二上是也不必独动
之爻龙也即静而为少阳者亦龙如一百九十二阳爻
是也然皆悉由乾元一亨有此大用所以谓为用九见
群龙也本卦六位固曰时乘六龙矣今不谓为六龙而
谓为群龙六者本卦之定位群者不一之泛称以乾元
一亨六十二卦咸得所资而各成其体故特设此一象
以明乾之为大父云尔坤之用六则以六十二卦所有
阴爻皆由坤出故也乾曰见群龙坤不曰见群阴者阳
卷首中 第 14a 页 WYG0048-0049a.png
明有可见之道阴迷无可见之理也又以坤道无成代
终悉归其功于乾元此周易贵阳之义也孔子文言用
九之上特添乾元二字固已指明九阳大用从出源头
说向将亨之际必如化坤之说竟与乾元绝无干涉矣
岂知添出乾元正要发明大用所从出也其曰天下治
也便是说群龙之见其曰乃见天则便是说能亨之元
安得不向用字打点而竟可曰不用乎哉然用九见群
龙而仍谓为无首者是又将动静分界处截然划清盖
卷首中 第 14b 页 WYG0048-0049b.png
首者元也明此为亨之时非元之时也是则孔子添出
乾元务合元而言亨说亨之所由来周公说出无首务
离元而言亨说亨之所由定亦即四者各为一德之故
也谓此用九已属元之既亨非如静涵可比然自乾元
而论只是已到发用之时与元之静涵绝无干涉而已
无首而曰吉者乾元一亨万物各得所资各正性命安
得不吉因此在乾元既亨以后故曰无首吉也是明以
元之一德予乾而以亨之一机为资始之万物幸也盖
卷首中 第 15a 页 WYG0048-0049c.png
利贞在既亨以后要皆亨中之妙用流行所以均谓为
用九也第乾德之亨必从元出此即两仪资始于无极
之义逮至万物咸得所资各正性命回思性命从出源
头已在杳冥惝恍摸索不著之际安得不谓为无首此
如子在母腹资气于母及其既生各正性命而已与母
各分一体不复资气于母者然也凡皆周易最精最微
最深最妙之理圣学圣道所从出而周子之无极所由
起也不究理而究占谓为乾化而坤刚化而柔为得解
卷首中 第 15b 页 WYG0048-0049d.png
者乎
无首二字就本卦之元亨而论则是亨之不同于元即
元静亨动之说以太极论之则无首即无极之说以两
仪既肇则在可见之地而太极未形则无可见之实也
无首二字最难体贴譬之人受天地之气以生而耳聪
目明最为灵妙然目之所由明明之所由生有立乎其
先者不可得而知也耳之所由聪聪之所由起有立乎
其先者不可得而知也人心知见倏然而来其本然之
卷首中 第 16a 页 WYG0048-0050a.png
故有立乎其先者不可得而溯也由其后起溯其最初
安得竟谓之有乎此圣道最紧关处所以不可不辨又
如蜣螂转丸而生蜣然蜣生于夏及秋脱蜕又化为蝉
宁知最初之转丸者又何物转之也此皆无首之义也
周公阐扬道妙孰有如此节之粹精者乎
无首者首之潜也到得各正性命遂各有保合之太和
焉人之形体外具而性命则不可得而窥矣

卷首中 第 16b 页 WYG0048-0050b.png
圣人因卦辞彖辞不足以尽此卦之性情故更立为象
上句即天道以为之象下句即人事以为之象无非欲
人晓然于此卦之真云尔孔子惧人拘天道人事而莫
由通于卦德故于其上特标象字若曰此其象也非卦
之德也会象中之神则卦德自在其中又以圣人作易
无非发明天人合一之道故遂合天道人事而两拟其
象使知上下二语果能见得相通道理果能通于卦德
果能不执于卦德则天人合一之旨当即在是然非将
卷首中 第 17a 页 WYG0048-0050c.png
此二语频频回顾卦德比量而斟酌之犹不可得而合
也即如乾卦因真阳之流行布濩时出不穷有似于健
行之天故以天之行健为象则天其象也非即乾也所
以彖辞便曰乾元统天其在人事有似于君子之自强
不息故又以君子为之象则自强之君子其象也非即
乾也若但以君子句谓为法天而竟置乾德于不问犹
得为乾之象乎若使乾之真理既明然后仰而观天而
天此理也俯而观人而人此理也则天人合一之妙自
卷首中 第 17b 页 WYG0048-0050d.png
在其中故必合天人而为之象既欲发明卦德又欲合
明天人之故而已
诸卦皆有卦辞彖象今举乾以为例而他可推矣
六十四卦无能出元亨利贞四德之外者则乾卦之有
关于周易大矣故略举数则以正之其各卦各爻之误
并详订于约注中
大衍
大衍之数五十河图生成之总数也洛书半隐半见之
卷首中 第 18a 页 WYG0048-0051a.png
几也半隐所以微显半见所以阐幽也微显则来者察
阐幽则往者彰矣
其用四十有九明有不用者在其外也除四十八数以
象八卦六爻之总数此外所馀一用一不用则一阴一
阳之体一形一神之妙一动一静之几也
返一以象太极也分而为二象两仪也挂一以象三也
三也者一奇一偶之合阴阳之交也阳性流动往则交
阴阴体静正而止疑不可以交阳故不挂左而挂右于
卷首中 第 18b 页 WYG0048-0051b.png
左明阴之动而交也
揲之以四象四时也卦爻之义无出阴阳爻之未成正
四象混合未分之际故合四以象之也况阴阳无截然
更换之理故大寒不即交大暑而必转而为春大暑不
即交大寒而必转而为秋则四象之机寓焉矣蓍之揲
也千变万化究其所成止有阴阳太少四种则万事万
物孰得而踰之先天河图之外具四象后天洛书之四
正四隅皆其义也缺一不可也增一不可也所由揲之
卷首中 第 19a 页 WYG0048-0051c.png
以四也
除挂一者不算得四者十二耳十二者二六也二六皆
阴数也不用奇而用偶由其有形求其形形者也阴之
体静而形著故有二六之可稽阳之德流行而不息故
以揲四之善变善迁者象之则有形而形形之理存矣
况十二之中以三分之则三四寓焉亦参天而混合于
两地之妙也
归奇于扐者奇馀也四象之外犹有馀义存焉故谓为
卷首中 第 19b 页 WYG0048-0051d.png
奇乃四象之外遂谓为馀明四象之设兼卦义爻义而
已悉该之也四时之馀气有似于闰故以为象闰闰也
者日月之交馀于四时者也故周易者所以明寒暑之
迭更日月之错代者也寒暑亦阴阳日月亦阴阳也
归四于二则太少亦阴阳也四时虽不同气无出于寒
暑之递嬗甲庚虽不同位无出于日月之流行是两地
之义也
每三变而成爻则参天之义也
卷首中 第 20a 页 WYG0048-0052a.png
合四而为一奇则河图之四象而合为先天也洛书之
四正四隅而合为后天也河图洛书之神流行于大衍
之数则乘六御天全体而全用之也
合四为一者奇也四而又四者偶也阴阳之义也
用者不用而不用者用由其显推其隐由其动推其静
由其流行推其主宰乎流行者也故谓易为逆数也
揲四而至于三变成爻体阴而用阳也挂一而揲四体
阳而用阴也此阴阳相倚之义也
卷首中 第 20b 页 WYG0048-0052b.png
十八变而成爻十八者三六也三少阳六太阴也亦二
九也二少阴九太阳也凡皆阴阳相倚之义也知阴阳
之两不相离则纯用奇数而作为太玄者为是耶为非

三变而成爻则初中末之象具矣三奇者老阳而象乾
也三偶者老阴而象坤也偶之见于初中末则巽离兑
之所分奇之见于初中末则震坎艮之所寓是一爻而
八卦之义具也
卷首中 第 21a 页 WYG0048-0052c.png
老阳之状十二老阴之状四少阳之状二十少阴之状
二十八合之则六十四以配六十四卦此至神至精至
变之几不可多不可少也
乾兑离震各得十二状巽坎艮坤各得四状盖减阴仪
之四以益阳仪之四阳饶阴乏之义也取六十四而四
分之每分各得十六乾十二合坤四为十六长男震十
二合长女巽四为十六中男坎四合中女离十二为十
六少男艮四合少女兑十二为十六皆成爻之时自然
卷首中 第 21b 页 WYG0048-0052d.png
之妙与易卦相合者也邵子每事打为四断与四分用
三之说皆是义也添出方圆二象以言参两则孔子系
说未之言也以上所言八卦皆揲四之时逐爻所得之
象也
首挂之一不入算而再挂三挂始入算者亦如五十中
不用之一虚以象太极有其数而无其用者也周公之
用九既以为见群龙又以为无首此之义也周公命爻
在两仪之列者始以为初此之义也此所由初挂不入
卷首中 第 22a 页 WYG0048-0053a.png
算也至二挂三挂已在两仪四象之列此所以入于算

变占
古法一爻变则占本卦变爻辞以本卦之动爻为贞之
卦之变爻为悔二爻变则占本卦二变爻以上爻为主
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
悔前十卦主贞所占主本卦彖为重后十卦主悔所占
主之卦彖为重是其动又在本卦及之卦全体而三变
卷首中 第 22b 页 WYG0048-0053b.png
爻与三不变爻皆不动矣(煦)按既有三爻动于卦中何
得忽有不动之说此误也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
占仍以下爻为主则动又在之卦二不变爻而四爻反
为静矣(煦)按以动为静以静为动既未解阴阳摩荡之
妙而使动用之爻与不动者同观彼四爻之动要他何
用此误也皆未解用九用六二节之旨也五爻变则以
之卦不变爻占是其动又在一不变爻而五爻之变者
皆为静矣(煦)按五爻变当占本卦不变爻而此云以之
卷首中 第 23a 页 WYG0048-0053c.png
卦不动爻占则本卦之不动爻置于何地而本卦之五
爻悉皆妄动无益者矣此误也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
然其实乾之用九群龙无首即坤牝马之贞之意坤之
用六永贞即乾利贞之意(煦)按乾坤占二用之说是皆
未明乾坤二用两节原非为占而设也是皆误信左传
乾之坤坤之乾二语耳故于乾之用九直训曰不用其
刚是皆与周公本旨相违者也既曰用九便属九阳当
权得令之时岂可曰不用其刚耶于乾之用九而曰不
卷首中 第 23b 页 WYG0048-0053d.png
用其刚于坤之用六亦可曰不用其柔乎坤而不用其
柔犹得为利永贞者乎今曰利永贞即乾利贞之意虽
截去了元亨二字犹之可也盖利贞虽分见于乾坤要
其旨归本同一义至以用九群龙无首为即牝马之贞
何处见得群龙即牝马之贞也学者守圣人之易玩圣
人之卦习圣人之占但当以文周之经孔子之传为之
主耳果有如是占法孔子系说诸传言变言占者详矣
何未闻一言及此占法耶不知先天摩荡之妙原本太
卷首中 第 24a 页 WYG0048-0054a.png
极大中而出必无妄动之爻故凡爻之动于卦中无论
一爻二爻以及六爻其于所占之事必历历皆可徵验
故变动之爻断宜合所动之爻而一一占之不宜轻置
本卦即如卦变之说其初止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推
极于四千九百六十以穷极数知来之变太极无形无
可言说既亨以后不越阴阳而其间之交多交少交上
交下总属乾坤之二用所亨乃遂有六十四卦之别汉
儒不解变化之妙又不解彖辞中往来上下字面创为
卷首中 第 24b 页 WYG0048-0054b.png
卦变以释彖辞相沿既久其流益差遂不问其中道理
与经文何涉矣夫孔子不言而汉儒言之汉儒言之而
后儒因之显与经传相违而绝不之顾则亦好奇作聪
明之过也若谓孔子系说诸传所言变化皆指卦变而
言亦愈支离不可救矣盖变化云者皆谓太极一生两
仪之后而千变万化不可纪极者也即所云筮中之变
化凡皆拟议卦爻之变化欲其与感通互换之机默相
符合而用以求卦云耳若卦爻之成则至变而不可摹
卷首中 第 25a 页 WYG0048-0054c.png
拟者也且一卦既成则无卦不成岂有一卦在此卦先
须彼卦之变来而后成耶若于卦体既成拘为卦变以
释经文又谓已成卦象之乾坤遂无能生诸卦之理则
未知乾坤二卦止是阴阳两象天下万事万物无一不
资阴阳以有其始则无一不资乾坤二用亦以明矣今
谓乾坤无能生卦岂圣人画卦之心岂周公二用之旨
哉缘其讹误之故止缘看乾坤两卦为实有三连三断
之象耳不知全部周易皆是先天皆是活泼泼地皆是
卷首中 第 25b 页 WYG0048-0054d.png
说伏羲之图实无一卦一爻可以形体拘也汉儒不解
周易精微又不察假年学易韦编三绝之故自谓一见
便可了然于是好奇立异创为新说或作为太玄或推
为卦变相沿既久圣人之真渐就泯晦则解经而适以
亡经耳夫周易而无可考证于天时无可徵验于人事
当不至今日而早已绝矣今观火珠林所传占法流衍
既久无有轻改其术者非为其取验于天时人事确有
證据耶今观一爻动则占本卦之动爻而贞悔之义自
卷首中 第 26a 页 WYG0048-0055a.png
在其中原非谓此爻之变为悔而必向所变之爻专求
其所以为悔者也则以周公之辞贞在其中悔亦在其
中也一爻静则占本卦之静爻此皆揆诸天道考诸人
事而一一有其不爽者也正如一阳之卦称男一阴之
卦称女凡以所少为之主耳且无爻不动而此爻独静
则亦必有独静之故故遂以静爻为之主耳今曰占之
卦之静爻不惟于所动之五爻绝无干涉竟与所动之
卦绝无干涉矣夫易固天人合一之道也夫易固至神
卷首中 第 26b 页 WYG0048-0055b.png
至变至精者也若果宜占之卦之静爻则何不即于之
卦动此一爻宁不省事耶乃于此卦一动再动之不已
且动至五爻六爻何若是之不惮烦耶岂至神至精至
变者乃顾无此简术耶当知一爻以至六爻同动皆当
以本卦为主但兼众动之爻辞而合以断之如今之火
珠林莫不然矣周公不别立爻辞便是此旨若使其辞
不可合断则周公释爻之日既已逐爻系之辞矣宁顾
不能如易林之详且备耶宜乎详备而顾犹缺焉宁非
卷首中 第 27a 页 WYG0048-0055c.png
周公不全之书耶总缘后人学易以数爻之辞难于合
断遂欲专择一爻以为之主至于尽弃本卦全凭之卦
凡皆妄求简约未达易理者也今观左传俱动之爻未
尝不可合以占也本卦与之卦未尝不可合以占也如
屯之比曰屯固比入固谓屯入谓比也大有之暌曰大
有去暌而复去谓大有之既违复谓大有之如故也是
一爻动合本卦之卦断也贞屯悔豫皆入是三爻同动
合本卦之卦断也艮之八曰艮之随亦随之艮既由本
卷首中 第 27b 页 WYG0048-0055d.png
卦而合论之卦又由之卦而合论本卦是五爻动合本
卦之卦断也未有轻置本卦专看之卦之静爻者也总
缘以之卦为变卦谓其截然变化而去不知之者往也
只是心有定向方从此处发足不是竟到地头之说若
是专看之卦岂不是竟到地头与发足之地绝无干涉
乎程沙随考古占法辨之详矣今卦变图固朱子之自
订者也三阴三阳之卦合得二十亦朱子自订者也其
曰三变爻与三不变爻俱不动而其动又在本卦及之
卷首中 第 28a 页 WYG0048-0056a.png
卦之全体无论爻之动者以为不动其理必有所不可
而顾以两卦之静体当之则至神至精至变者何不即
现为两静之卦体宁不省事耶且其言曰前十卦主贞
后十卦主悔则是卦变固自立而占法亦自立者也曷
由知占法为朱子自立者也盖前此之卦变图如虞仲
翔所传王辅嗣所定犹甚简约未有三阴三阳变卦二
十之说安得有前十卦后十卦之分今既分前后各十
而定之占则其占法非前所有亦明甚矣卦变非前所
卷首中 第 28b 页 WYG0048-0056b.png
有占法非前所有参诸人事而绝无可验固其宜也夫
无所考验于人事而以为占法确乎如是又安见占法
之必应尔耶火珠林率论五行亦甚浅显而人莫之易
为其验也圣人之易所以相沿至于今者皆其考诸天
时推诸人事而实有可验所由神明奉之而莫敢违也
若其不必考诸天时验诸人事但曰今日风明日雨要
知他做甚犹复谆谆谓周易为占卜之书岂不自相悖
戾乎岂谓易冒天下之道其皆块然不灵者乎夫占其
卷首中 第 29a 页 WYG0048-0056c.png
粗焉者耳粗者无当于易其精焉者又安可问乎既以
今日风明日雨为不须理会犹复分别占法为自信者
乎为教人者乎至圣莫如孔子乃于文周之经未尝轻
易一字今自立之变自立之占欲以教天下传后世为
允当者乎缘其讹误之由总由分理数而二之故至此
也夫易冒天下之道固精粗不遗本末兼该巨细必备
者也所由谓其道甚大百物不废也有所遗不可以为
大有所择不可以为大也若谓如上所说方为言理说
卷首中 第 29b 页 WYG0048-0056d.png
入知来便尔为数而犹谓周易为止是占卜之书安用
此不切道理之书而谆谆乎究心耶然而元亨利贞与
用九一段皆至道之所寓极精之所存乃其释之也全
以为占抑又何耶岂知离理则数无可呈离数则理无
所附此显仁藏用之真机而圣人之一贯所自来也噫
难言之矣
卦变
古卦变图虞仲翔所传其法自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
卷首中 第 30a 页 WYG0048-0057a.png
阴三阳四阴四阳而外以中孚小过为变例其下复注
之曰凡变皆从乾坤来惟此一语方见得圣人传卦之
始未尝有卦变之说也盖乾坤即阴阳之名二用之所
自出六十四卦之所由成也
变卦反对图邵子得于李挺之挺之得于希夷其首题
曰乾坤二卦为易之门万物之祖图第一此处不言变
而下之所列方始言变便可识用九用六之机而诸卦
所变悉由乾坤出矣其下所列俱以乾坤二字居首此
卷首中 第 30b 页 WYG0048-0057b.png
大父大母所由归于乾坤必无杂卦复从杂卦变来之
理也至六十四卦相生之图则又题曰乾坤一交再交
三交如上二图皆不离乾坤二象方足明彖中往来之
旨然犹取所变之卦而立之图是溺于习说未能尽数
扫除未能深探本原者也
程子专以乾坤言卦变此程子卓识极有体认处与汉
儒执泰否以言卦变者相似均未失孔子观象之法也
然亦止据两体互易而言未见各卦皆具乾坤之体是
卷首中 第 31a 页 WYG0048-0057c.png
达于用而未达于体也章氏斗津谓凡曰往曰来曰上
曰下之类皆自成卦之后观之似有此往来升降之象
耳此亦深知卦变之非者盖六十二卦无有一卦不从
乾坤二用而生则无一卦不具乾坤二体正以卦止三
爻其二爻相同者本来之体一爻独异者往来之用也
凡卦爻之辞变占之义无有不以独异之一爻为之主
者如三女皆乾体而所交之一阴则坤用其六自外来
交者也因其用在阴爻故遂谓之为女如三男皆坤体
卷首中 第 31b 页 WYG0048-0057d.png
而所交之一阳则乾用其九自外来交者也因其用在
阳爻故遂谓之为男是则三女三男悉皆乾坤二用则
三女三男自应先具乾坤二体孔子于卦体既成后教
人以观象之法故以往来上下内外等字分别言之欲
人之审择用爻定为卦主耳程子深契此妙故独以乾
坤言之今曰两体变者可通一体变者则不通则未知
诸卦之体皆出乾坤并未知周公特著用九用六两节
其旨归何所在矣若知体静而用动体内而用外体先
卷首中 第 32a 页 WYG0048-0058a.png
而用后则分上下二体而各言其用其乾坤之二用可
徵也合上下二体而交言其用如泰否之说彼此互易
亦无不可也盖泰否二象均未有离乾坤二体者也然
必向未成卦时活泼泼地审定乾坤二用始为得耳后
人未解用九用六两节之义总为蔡墨乾之坤坤之乾
二语所误耳不知周公设此两节是理之最精最切而
周易之最紧最要者也蔡墨之说论占非论理也夫文
王所有之卦悉出先天一图孔子彖辞往来内外上下
卷首中 第 32b 页 WYG0048-0058b.png
终始皆是解说先天一图用九用六凡皆说打初成卦
时先天摩荡之妙也若将一卦兼乾坤二用以说往来
上下必在三阴三阳之卦以此等之卦上下两体非乾
之似则坤之似矣故可以兼说乾坤既可以兼说乾坤
则以为泰否之互易奚不可者若一阴一阳之卦先除
上下纯象者不论其阳九之用则必于坤体中见之其
阴六之用则必于乾体中见之矣若二阴二阳分居上
下二卦非上下皆乾体则上下皆坤体也若或二阴二
卷首中 第 33a 页 WYG0048-0058c.png
阳合居一卦亦先除纯象者不论则又以二阳之合居
者为乾体二阴之合居者为坤体也其乾体所挟之一
阴坤体所挟之一阳则又乾坤二用所往来上下于内
外两体者也孔子彖辞教人观象以审择主爻从未有
于两同之爻指说道理者也盖往来即上下之说而上
下有内外之分如曰某爻下某爻内则必此下而内之
一爻为之主也如曰某爻上某爻外则必此上而外之
一爻为之主也因此爻之动用而特标其能故遂谓为
卷首中 第 33b 页 WYG0048-0058d.png
彖者材也圣人作彖宁独三阴三阳有往来上下内外
之说哉一阴一阳亦有之二阴二阳亦有之如执卦变
中一上一下之说则三阴三阳可以上下两体彼此互
易至一阴二阴一阳二阳必且无爻可换矣如晋之柔
进而上行内之柔未尝动也此柔从何处上乎无妄之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外之刚未尝动也此刚来于何
处而又执何地而谓为外乎既执互换之说以为确然
逮于互换之说必不可通则又别易一法游移其说以
卷首中 第 34a 页 WYG0048-0059a.png
此注易可乎夫周易中往来字面率皆据图而言之本
为一义非此一义而彼又一义非彖中一义而系说又
一义也乃于数往知来二语谓往如今日追思昨日来
如今日逆推后日昧顺逆之旨倒往来之说是徒在时
上留心而未能兼位而精求其妙宜其无解于彖也夫
内为来而外为往此诸卦之通解未有不确信以为然
者今于无妄一卦云自讼之九二移下去不惟二居内
卦不可言外竟将外字抛置一边全不追寻著落将使
卷首中 第 34b 页 WYG0048-0059b.png
周易最简最贵之文一字而具无穷之妙者竟有閒文
不须解说矣且閒文之在他书容或有之不应外字之
在周易而亦可以閒文视也欲明此旨非深究用九用
六两节之义分别乾坤二卦之体未易得其解也
周易函书约存卷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