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上
卷首上 第 1a 页 WYG0048-001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约存卷首上礼部侍郎胡煦撰
原图约
总义
周易传道之书也道理显于文字文字肇于图书图也
者数之聚象之设而理之寓也河图洛书天以图示也
先天八卦圣人以图教也无数不行无象不定无理不
灵行之定之灵之是无辞之周易而有言之伏羲也顾
卷首上 第 1b 页 WYG0048-0012d.png
文字浩繁而图象简约文字显易而图象隐深藏万于
一纳须弥于芥子穷幽测奥实费且难舍其隐务其显
守其易置其难是逐浩渺于洪流而未探泉源之不匮
矣宁能彻周易之大原而一以贯之哉
道原于天开于圣创之者伏羲继之者文周孔子始之
者河图洛书也盖图书为天地自然之易则图画卦之
理具其中而天人妙契之精微历圣相传之心法遂无
不悉具其中矣圣人之道尽在易象春秋易象其大本
卷首上 第 2a 页 WYG0048-0013a.png
也春秋其大用也易象所阐乃天人合一之旨春秋所
著乃天人感应之机故言圣道者未有不体用流通而
无间天人合一而不分而可谓一以贯之者也自夫以
周易为占卜之书学者宗之各各向卦爻中究心人事
遂使图自图卦自卦四圣之易不复相通于是乎先天
四图不能比合图书而则图之义渺然拆图之说纷然
矣于是乎文王之卦不能比合先天四图而来往之旨
不明卦变之说纷然矣于是乎周公之爻不能原本文
卷首上 第 2b 页 WYG0048-0013b.png
王之卦与伏羲之图而初上九六八字命爻之义来往
上下观象论爻之法亦复茫然无据矣不知文王无卦
周公奚所本而有爻则爻之必本于卦审矣先天无图
文王奚所凭而有卦则卦之胥出于图审矣河无图洛
无书伏羲奚所凭而画卦则先天之必则乎图书审矣
夫自图书以及先天自先天以及卦爻全是一个道理
则是天之与人非有岐旨而开天之图书与穷理尽性
之周易非有二道矣故欲明周易者断自图书始
卷首上 第 3a 页 WYG0048-0013c.png
河洛
孔子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今画卦止伏羲一
人则此圣人断指伏羲无疑矣伏羲既为画卦之圣人
则是河图洛书同出于伏羲时又无疑矣河洛二图既
同出于伏羲则神龟非出于大禹亦非作范之具又无
疑矣今将河图洛书比而较之看其中有何道理可以
则而画卦又看伏羲所画之图如何取则于图书当不
似拆补之说徒向莫可如何处理会也
卷首上 第 3b 页 WYG0048-0013d.png
河图之象不独生成合也而奇耦悉合洛书之象不独
生成分也而奇耦亦分藉令当日或止出一洛书或止
出一河图伏羲即徇齐天纵恐必无以窥天地之奥明
分合之机察体用之微而用以为画卦之资也何也无
卷首上 第 4a 页 WYG0048-0014a.png
洛书之分则无以显河图之合无河图之合则无以显
洛书之分伏羲于此二图看出一合一分之妙则一体
一用一先天一后天判如矣圣人之道体用一如显微
无间皆此二图各具之妙相形而互见者也故四圣继
天开道率本此而莫之外也
世有疑图书为怪妄者总因分合之旨未明对待与流
行之说既误而图书之正义未定故也
河图既为先天先天所配既属未发之中则看图之法
卷首上 第 4b 页 WYG0048-0014b.png
但当玩其浑沦周匝万理静涵合而未分全无倚著与
未发相似然后可耳岂宜动著丝毫如拆补之说耶今
观河图不过自一至十之数耳然数一也而奇耦殊矣
奇耦易察也而多寡辨矣多寡易详也而奇耦所列各
各相因内外相钳各各不同矣又且生成之数各有合
而不分生成之象各有居而无缺矣此则河图自具之
妙即象而存而其蕴无穷者也然非从合处留神乌得
而审诸
卷首上 第 5a 页 WYG0048-0014c.png
既知河图为先天便须向先天二字留神详察盖此时
之天地尚且未有朕兆故以先天名之比之于人则未
发之中是也若天地有可指名便属万物化醇之会则
称为后天而已未发则喜怒哀乐之理虽全具而无缺
必无一焉可以指名故孔子以为寂然不动周子命为
无极而子思亦止目之为中中也者指其所在之地而
證之云尔故十数之必全四方之象备亦如未发而即
言喜怒哀乐者然也所以象浑沦之中包涵无尽也此
卷首上 第 5b 页 WYG0048-0014d.png
时欲于喜怒哀乐四者择一象而名之便属已发之后
矣故言其合而全备则可言其分而各居如对待拆补
之说则不可也此生成之相附而各不相离奇耦之务
连而各不相间无非浑合无间流通活泼之机岂有定
体定象俾人拆而补之乎河图而如可拆也将未发之
中亦可拆而为喜怒拆而为哀乐乎甚矣其陋也
河图既为先天则看图之法有二道焉
其一须知成数各各附于生数故伏羲之画图也两仪
卷首上 第 6a 页 WYG0048-0015a.png
附于太极而遂居其外盖两仪由太极而成太极则所
以生两仪者也故孔子曰太极生两仪四象附于两仪
而遂居其外盖四象由两仪而成两仪则所以生四象
者也故孔子曰两仪生四象八卦附于四象而遂居其
外盖八卦由四象而成四象则所以生八卦者也故孔
子曰四象生八卦今观揲蓍所成虽有六十四卦之异
而命爻之法无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是则六十
四卦均未有离此四象者也其单拆交重则所以拟议
卷首上 第 6b 页 WYG0048-0015b.png
四象者耳盖六十四卦莫非八卦之所重故孔子遂无
八生十六之说试看伏羲所画生者在内成者在外是
即内为生数外为成数而体用殊时内外异等之象也
两仪不离太极四象不离两仪八卦不离四象是即成
数必附于生生数即含成数之象也故后有联拆先天
图而内之与外皆可爻爻分别观之
其一须知奇耦各各相连盖一奇生于北内三奇长于
东内七奇盛而出于南外九奇尽于西外二耦生于南
卷首上 第 7a 页 WYG0048-0015c.png
内四耦长于西内六耦盛而出于北外八耦尽于东外
凡生而未盛者皆在内已盛而就终者皆在外是亦生
数在内成数在外之义也其中有奇耦相连之妙有内
外微盛之象有上下定位之秘有根阴根阳之旨有循
环不息之机故伏羲所画悉则其图而为之而今新订
循环太极一图实兼二图之蕴而用以显则图之妙者
也不知其为先天不知其妙在合安得不认为有体有
象而倡为拆补之说乎
卷首上 第 7b 页 WYG0048-0015d.png
洛书中阳数居正而阴数居隅以万物生于阳而成于阴
也其生成相间而各居则内外之体别矣其奇耦亦相间
而各居则阴阳之体又别矣凡皆于分处示之象也然非
有浑沦相合之河图立乎其先亦何由而知为既分者乎
先天四图以小圆为主而大圆实生于小圆其小横大横
则由小圆大圆而拆之用以明加一倍之法显终始之序
别多寡之数著乾坤包六子之义也其体用分合天人一
贯之妙悉归于小圆大圆至后文王开而作易乃始有八
卷首上 第 8a 页 WYG0048-0016a.png
卦及六十四卦之象今之周易所有图象则文王开而作
易之图非伏羲本图也伏羲之图本为伏羲之易用以
开天明道启圣传心初不待开而为卦当即有无穷之秘
妙存焉故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皆自从一元未亨之前
推至化醇化生以后所以两仪止于两画四象止于四
画所以有东阳西阴南阳北阴之说孔子所由有彰往
察来微显阐幽之论也既未开而为卦则非如今之周
易所有卦象以连断为文矣想其时当止以二色别之
卷首上 第 8b 页 WYG0048-0016b.png
而已若非别以二色安得有东阳西阴之辨哉必如后
来之卦以连断为文则两仪当为三画安得仍命为两
仪哉故知两仪相连别以二色者伏羲初画之本图所
以定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体逮于文王开而为卦欲
以一色分别阴阳则非一连一断而阴阳两象无由剖
判矣此羲图文卦二易分别关头不可不辨者也
世有疑伏羲四图为伪作者因目此为邵子先天之学
此甚非也孔子系传先后天图各有明训矣其始当与
卷首上 第 9a 页 WYG0048-0016c.png
周易并传止缘后人乐读文字义理之书而不能窥图
象隐深之秘因致卦之与图不能相通始以诞妄而分
之旋复置之旋复失之汉魏诸儒尽有未见者矣何待
宋明以下人方疑为伪作哉然皆不善读经未能穷理
之故耳今试问文王作易之卦为文王自画者乎抑亦
有所本乎如属文王自画则文王时当亦有龟龙之出
矣如不待龟龙之出便能率意作为卦画则圣人则之
一语不为赘乎然而系传固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于
卷首上 第 9b 页 WYG0048-0016d.png
是始作八卦则是卦画之设自伏羲始也如谓庖牺所
画止是零零星星六十四个卦体则是初画之时已先
无一定之法已先无甚深之意而孔子系传彰往察来
亦何所指哉其于彖传何忽有往来上下之说哉其于
说卦何忽有往顺来逆之语哉夫以疑传疑而不能考
正得失则亦徒矜博雅而究无心得者耳不知伏羲所
画之图即伏羲传心之道即至文王既开其图逐卦表
扬无非表扬伏羲之图与伏羲之心而已汉儒解经至
卷首上 第 10a 页 WYG0048-0017a.png
有疑说卦一篇为伪作者存其说足以疑天下误后世
有馀是则吾道之异端亟宜摈斥者也读圣人之经但

卷首上 第 10b 页 WYG0048-0017b.png
卷首上 第 11a 页 WYG0048-0017c.png
看先天圆图有三道焉伏羲既则图书画出先天四图
便当领会图中之旨不宜设想搀入卦爻道理便当领
会先天之妙不宜设想搀越后天丝毫盖乾元之方亨
天之资始者于此人物之资始者亦于此是万物之大
原天人合一而不分者也其在人心寂然不动亦各有
太极存焉与天同与乾元同也故此四图遂为开天传
道之书而定为伏羲之易其时嗜欲未甚文字未开故
但寄其义于先天圆图之中寓其机于内外分合之际
卷首上 第 11b 页 WYG0048-0017d.png
而无穷道理尽归包括中矣后世圣人开而为卦极力
阐扬而图中之秘犹然未尽宣泄故欲明伏羲之易须
向未开未拆时体究先天之妙庶有以识其精蕴也
一宜向浑沦圆转活泼流通处看之盖此图既为先天
全在无倚无著之际但其中有阴阳相依之理有根阴
根阳之妙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旨有阳微则阴盛
阳盛则阴消之机故后补立循环太极图要皆先天八
卦与河图中自具之妙因彷佛其形像而图之非意为
卷首上 第 12a 页 WYG0048-0018a.png
之也
一宜向内外分合处看之其在内之东西两画必不可
作六十四断看以两仪之义具此爻也张子曰两不立
则一无可见是太极之妙原藉此两画而显故画虽有
两其妙在合乾元资始万物俱由阴阳既合而生由此
加至六爻始分六十四象夫六十四则其象分矣内合
者河图之妙外分者洛书之几孔子所由谓圣人则之
而必兼言图书者此也因此图内则河图之合外则洛
卷首上 第 12b 页 WYG0048-0018b.png
书之分故后补立联拆先天八卦图爻爻拆之以观两
仪四象东西南北之妙又复爻爻联之以存伏羲之本
图亦以见卦体虽分而阴阳之气本自流行圆转于中
活泼泼地与河图之奇与奇连耦与耦连者相似所以
谓为则图而画也若认为对待不移便属有体有形以
后之事犹得为先天乎
河图先天洛书后天伏羲则而画之既有先天之图亦
应有后天之图而今无之者盖在内有两仪之合便是
卷首上 第 13a 页 WYG0048-0018c.png
则图之合在外有八象与六十四象之分便是则书之
分今观洛书初未离河图之数而已一奇一耦相间散
布于四方四隅小圆大圆亦皆一阴一阳相间而分布
于外故有先天便已兼得后天也
文王有后天小圆而独鲜后天大圆者以文王未尝画
卦其用以作周易者皆本先天大圆开而为卦以表彰
圆图中所寓精蕴孔子彖中所以有内外往来上下终
始之说无非发明图中之旨非如后世所云卦变者也
卷首上 第 13b 页 WYG0048-0018d.png
卦爻既出先天则非如后天之卦可以形参而体拘矣
故不用更立后天大圆图也今观揲蓍求卦分二挂一
揲四归奇究其所得止有多寡之数四等而已圣人因
数有多寡而分别动静然后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之
目又本此四象拟为重交单拆之画岂有实象卓然植
立于此耶不过欲于太极两仪中探讨将动欲动之机
缄以观将来之吉凶得失所豫呈之朕兆焉尔必待事
体既成吉凶得失判然不爽此时方是后天此时始有
卷首上 第 14a 页 WYG0048-0019a.png
定体故曰全部周易卦爻皆是先天
由中之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以及重仪重象而至于
六十四卦无有一爻不涵有太极者是分之必由于合
达道之必原于大本也倘由此加至无穷皆未有离太
极者也然六十四卦各一其体一定不移以有六加之
上爻在也故曰其上易知各成一体则有定而易见所
以又谓为彰往至五则有两卦相同者矣四则有四卦
相同者矣三则有八卦相同者矣二则有十六卦相同
卷首上 第 14b 页 WYG0048-0019b.png
者矣初则有三十二卦相同者矣又当太极初生阴阳
肇端之始故曰其初难知于难知之处而求其所由以
成者所以有察来之说因六加之上爻为成卦之定体
居上而易知故此卦之性情遂由此爻而定火珠林所
由以八纯之世定于宗庙也卦各六爻除上为定体自
五至初五爻耳故上之一爻遂与太极相对是专精而
不分者也亦由一之与万对也凡数之成莫不与一相
对故凡爻之上莫不与太极相对太极在中上爻在外
卷首上 第 15a 页 WYG0048-0019c.png
太极隐而上爻显因太极无可名言两仪既判所有之
爻悉由此生而初则最居其先故以为其初难知其上
易知也自初至五顺论之初则两仪之肇分逆论之五
则两仪之未定者也顺二则四象之既明逆四则四象
之未定者也顺三则八卦之既成逆三则八卦之含蕴
者也所见所隐其象既均故圣人所定遂以三爻命为
一卦然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顺之逆之皆具此妙故圣
人所定遂以六爻命为重卦顺四则重仪之十六逆二
卷首上 第 15b 页 WYG0048-0019d.png
亦如重仪以有相同之十六卦也顺五则重象之三十
二逆初亦如重象以有相同之三十二卦也由太极初
生而顺论一卦分析既多其体亦愈清真故曰其上易
知由上爻之定体而逆溯一卦所由成牵连既多则愈
烦剖别故曰其初难知夫文王之卦既出先天图孔子
之传全是解说先天图此先天四图所以独成为伏羲
之易以开天明道而义蕴无穷者也自来解易者但知
解卦而不知解图皆误也
卷首上 第 16a 页 WYG0048-0020a.png
何由知文王开而为卦也下系第六章云其称名也杂
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耶既尝稽考义类知称
名为衰世之意因知卦之有名皆作易时所定其在伏
羲有图而未开为卦有象而未命以名亦断可识矣下
节彰往八字全是说先天图中道理彰往言图之在外
者显于有象则明白而易见所以谓为其上易知察来
言图之在内者根始太极则幽隐而难察所以谓为其
初难知此四字分内外而言微显则引外而入内阐幽
卷首上 第 16b 页 WYG0048-0020b.png
则推内而出外此四字合内外而言其既分释之而又
合释之者所以明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之妙故先天四
图遂为伏羲所传之道而不必逐逐以卦爻论也下曰
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八字方在作易时说因下文
方说到作易而中用开字一转便知是开伏羲之图因
此处作易方始开图方始说到当名则三易未作以前
伏羲既有四图未开为卦未命以名亦断可识矣圣人
之言明白显易如此不识从前皆未深究何耶羲图文
卷首上 第 17a 页 WYG0048-0020c.png
卦交界处辨别下真则不知伏羲止有四图全未开拆
则不知图开于三易其名称亦各各不同亦并不知文
王所开即伏羲之图亦并不知全部周易悉属先天亦
并不知孔子之内外往来上下终始全是解说先天而
卦变卦综由兹起矣岂知伏羲居四圣之先实始开天
而创为图象后来三圣作成周易极力阐扬而四图之
精蕴犹不易殚则此四图安得不定为伏羲之易而以
为开天明道之鼻祖也
卷首上 第 17b 页 WYG0048-0020d.png
衰世而命之为意岂谓作易时为衰世乎盖深惧乎世
衰道微无易以维之将民行无由以济故以为圣人之
意云尔才有类之可稽便是说在作易之时方始作易
而以为寓意如此便是直指后世而言可知衰世非谓
文王作易时矣
稽类而以为衰世谓考其命名之义类知非伏羲中古
人情浑噩时遂便有如此之名义也名之所起非象其
形则指其事即如黄帝时蚩尤乱于涿鹿乃始有师伏
卷首上 第 18a 页 WYG0048-0021a.png
羲时未之有也安得取后世数千百年意计不能到目
中不创见之事豫拟其象而名之于卦乎以类推之其
馀诸卦尽可稽也
连山归藏实始有卦顾以开图始自文王者盖三易皆
易也名则不必同矣今连山已无考矣世传归藏谓坤
为奭谓坎为荦谓震为釐则是归藏之名与周易异连
山之名当亦必与归藏异矣盖伏羲之图三易皆得而
师之连山开之归藏开之周易固亦得而开之矣但文
卷首上 第 18b 页 WYG0048-0021b.png
王命名或亦有依古而更定者矣孔子论三代之礼既
以为有所因矣又以为损之益之此之类也
因先天图中原具内外分合之妙故立为联拆先天八
卦图使知此图非但著八卦之象也其中太极两仪四
象八卦每画一层皆有无穷之精意存焉

卷首上 第 19a 页 WYG0048-0021c.png
阳连阴断周易之法也据八象而拆之为卦不以连断
为文则无以别阴阳阳白阴黑伏羲画图之法也据两
仪四象而连之为图不以黑白为文则亦无以别阴阳

卷首上 第 19b 页 WYG0048-0021d.png
伏羲先天大圆则一百二十六画者也文王先天大圆
则五百七十六画者也二图见前其联拆之法皆宜如
小圆图然后内外分合之妙与则图作易之旨始可得
卷首上 第 20a 页 WYG0048-0022a.png
而见也
入方图于圆图之中者所以明大小圆图乾坤虽定位
于上下其中全是流行之气原自具有相交之妙所以
谓为先天伏羲惧人将上乾下坤认作一定不移而不
知浑沦圆转上下交通之故因作方图颠倒乾坤纳之
于中以明天之体位上而其气未尝不可以下交地之
体位下而其气未尝不可以上交故以相交之义寓于
方图而以下乾上坤示之象今观天地自开辟迄今何
卷首上 第 20b 页 WYG0048-0022b.png
尝不各安其位孔子系传所由曰天地定位也此便是
外面圆图所示之象然天地虽安其位而其化育流行
何尝不两相交通故乾之分而坤至之坤之分而乾至
之而资始资生变化各正者悉无能出乎其外此所以
纳诸天地定位图中而不于外面别立一图者职是故
也孔子系传于天地定位之下山泽曰通气矣雷风曰
相薄矣非从流通处看出立图精意安得有通气相薄
之说乎对待不移又何能相为流通乎水火虽曰不相
卷首上 第 21a 页 WYG0048-0022c.png
射矣正是从相通合体之时言其性情本可相制而仍
自各得其理也亦如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其不相
害之故正从并育中分疏出来如使一育于此一育于
彼若秦之与越不相照会何至有害不害之可言哉水
之与火如不相通其相射不相射当亦无由辨别矣由
此看来则是天地交泰便具于天地定位一语之中自
来认为对待不移者皆误也夫天地之化育流行圆转
阖辟聚散于中究未能出乎其外此相交之方图所由
卷首上 第 21b 页 WYG0048-0022d.png
纳于圆图之中而无能出乎其外者伏羲早有以窥造
化之精而深识其由然之故也夫天地既已相交则万
物之体将可成矣故方之以明有形之朕兆于此而始
然犹在方交之时非万物资生之候故入于圆图之中
而亦命为先天此伏羲立图本意也今观方图乾坤之
位虽倒而六子仍然在中犹是乾坤包六子之义第初
生之阴阳以气用者皆在中最后之阴阳以形成者皆
在外则又交中之妙而性命之各正于此而定然则伏
卷首上 第 22a 页 WYG0048-0023a.png
羲之图讵略观大意所能测识哉
先天图中乾坤正位于南北坎离正位于东西皆有妙
旨今作二方图以明之然看图之法不如此详细考究
其中精蕴终不可得而尽也

卷首上 第 22b 页 WYG0048-0023b.png
先天既有圆图而此二图复方之者正所以察圆图之
妙也盖圆图中内外分别观之则有以知太极两仪四
象之秘并有以识则图则书之旨若于纠缪圆转处观
之则有以识流行不息之机而并有以解循环联贯之
卷首上 第 23a 页 WYG0048-0023c.png
义然圆图所蕴犹未易殚故又从而方之乾坤既已正
位则东西各三卦其阴阳之微盛可辨也坎离既已正
位则上下各三卦其阴阳之始终可辨也则是此图之
设固有以明内外之候别盛衰之等定乾坤之位列东
西之径察初末之形辨终始之序也
有初生在内之阴阳由微而趋盛有既盛出外之阴阳
由盛而就衰是盛衰之等由内外之殊而别而乾坤之
位遂由盛衰之等而定矣上下之位既正又可识居中
卷首上 第 23b 页 WYG0048-0023d.png
而运行者皆六子之化也卦之初爻言微二五言中末
上言亢是即初微中盛末衰之旨然非置乾坤于上下
则六子之微盛不可得而辨矣
有震艮之一始一终而纯坤之体定有巽兑之一始一
终而纯乾之体定是乾坤之位由终始之序而定而终
始之序实由东西之径而分但置坎离于东西而各以
附乾坤之二卦比而并之其妙自见盖日月运行即天
地之大用所自出乾坤天地坎离日月也坎离当阴阳
卷首上 第 24a 页 WYG0048-0024a.png
升降之径正乾坤交接之际虽未至于化生万物而絪
缊搆精之妙于此二象亦已昭然盖万物俱由天地既
交而生坎离实具天地中交之象此正天地之大用所
由始者坎卦所以独言时用也文王后天图坎离正位
南北亦是此旨读周易者但知周易所有卦爻皆由天
地相交而出则中交之坎离安得不代乾坤而居其位
乎又知周易所有卦爻出于伏羲圆图皆是先天则纷
纷异议当亦自息矣
卷首上 第 24b 页 WYG0048-0024b.png
先天止有八卦一图今复减去坎离而为六卦图者盖
因月窟六候岁令十二辟卦其见于周易所可按候而
稽者皆止六象故也今观日月交光其朔日之震为一
阳上弦之兑为二阳望日之乾为三阳是升阳之候止
卷首上 第 25a 页 WYG0048-0024c.png
有震兑乾三象也其十六之巽为一阴下弦之艮为二
阴晦日之坤为三阴是降阴之候止有巽艮坤三象也
又观岁令其为复为临为泰升阳之内三候止有震兑
乾也其为壮为夬为乾升阳之外三候止有震兑乾也
其为姤为遁为否降阴之内三候止有巽艮坤也其为
观为剥为坤降阴之外三候止有巽艮坤也比诸先天
八卦其先后之次不殊而均少坎离以坎离非坎离也
止是天地中交之象而已缘圣人画图作易无非发明
卷首上 第 25b 页 WYG0048-0024d.png
天地间化育之所自起与化育流行之妙耳图非实有
是图皆内外体用之象也卦非实有是卦皆万物化生
之象也第乾资始而坤资生故谓乾坤为大父母六位
时成而别为八卦皆乾坤之既交圣人因象而假设者
也震特乾之交于坤初者耳坎特乾之交于坤中者耳
以类推之六子之体莫非乾坤之体即莫非乾坤之大
用所由行特其交多交少交上交下有不同耳天地化
生万物莫不从天地既交而出则是乾上坤下纯而不
卷首上 第 26a 页 WYG0048-0025a.png
杂者天地未交之象也坎本坤象而有在中之阳离本
乾象而有在中之阴是天地中交之象也其馀六象或
阳下阴上或阴下阳上或阳多阴少或阴多阳少莫非
天地既交之象即莫非坎离之大用所衍盖坎离二象
止以明天地之交也云耳是六象既具而坎离之义已
存故有六象可无坎离也
图称先天必有先天之妙今爻爻拆之以观其内外分
合之秘则两仪四象既明而则图之义著矣又复爻爻
卷首上 第 26b 页 WYG0048-0025b.png
联之以观其左右上下圆转流通则阴阳相依根阴根
阳之妙既著而循环不息之机寓矣又复立乾坤六子
图以别阴阳之上下微盛又复立坎离终始图以别阴
阳之纯杂始终又复立有六卦图减去坎离以观一阳
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一气流转循环不息之妙而
八卦一图庶有以发其秘矣下复本先天图中浑沦圆
转活泼流通之妙新订为循环太极图其象与六卦图
相似而要皆先天河图与先天八卦二图其中自具之
卷首上 第 27a 页 WYG0048-0025c.png

卷首上 第 27b 页 WYG0048-0025d.png
此与河图及先天八卦相似然非联为此图则其中循
环不息之机与名为先天之义皆不可得而见也
河图之象一奇生于北内三奇长于东内然后七奇出
于南外九奇尽于西外二耦生于南内四耦长于西内
然后六耦出于北外八耦尽于东外是河图中原其此
循环之义也
先天八卦图则河图而画之除坎离当交接之际为乾
坤中交之象其震之一阳生于坤内即一奇之生于北
卷首上 第 28a 页 WYG0048-0026a.png
内也兑之二阳盛于东内即三奇之长于东内也乾之
三阳极盛而外出即七奇之极盛而外出也其巽之二
阳消于外艮之一阳尽于外即九奇之尽于外也其巽
之一阴生于乾内即二耦之生于南内也艮之二阴盛
于西内即四耦之长于西内也坤之三阴极盛而外出
即六耦之极盛而外出也其震之二阴消于外兑之一
阴尽于外即八耦之尽于外也其上下微盛之定分内
外始终之方位无一不与河图相肖所由谓为则图所
卷首上 第 28b 页 WYG0048-0026b.png
画者也是伏羲所画先天亦本河图而具此循环之义
也后人止见文王作易之图俱各向卦上留心未见伏
羲初画本图阴阳之画连而不断本具气机联贯之妙
则其中浑沦圆转活泼流通循环不息之旨渺无可见
今本此二图作为循环太极图则八卦之与河图其中
精蕴不断可识乎
此图阳之初生必在子中及返而就消即在子初阴之
初生必在午中及返而就消即在午初既分位不移以
卷首上 第 29a 页 WYG0048-0026c.png
定其上下之体又阴阳之生皆必在内及盛而就消乃
始外出以合诸横图方图震巽居中兑艮居外与易彖
自内为来从外为往之义又乾虽位上而始终必交至
于坤坤虽位下而始终必交至于乾以定其下交上跻
之理又阴虽极盛必不离阳阳虽极盛必不离阴以阴
终阴始即在纯阳极盛之时阳终阳始即在纯阴极盛
之时以定其两相依附根阴根阳之理又阴阳皆旋始
而旋终莫非流行不息之用又纯乾纯坤分位所得止
卷首上 第 29b 页 WYG0048-0026d.png
于六爻以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为六十卦所得前三后
三之数又阳进则阴退阴进则阳退以别其更迭著代
之体又阳多则阴少阴多则阳少以辨其分位各得之
宜又阳有进退阴无进退以别其行止动静之节又虚
其中间以为天心使人知卦爻所起以象其肆应不穷
之妙总要知河图与伏羲八卦均是先天全是圆转活
泼之机断不可逐逐卦爻不向相连处一究心也
此图内外三分之则可以配三画之卦内外六分之则
卷首上 第 30a 页 WYG0048-0027a.png
可以配六画之卦
以此一图分注七图莫不各具此图之妙有比象河图
之图则内外三分之者也以奇耦之在内外者与阴阳
之在内外者其微盛始终皆相准也
有比象先天八卦之图亦内外三分之以阴阳之内外
消息微盛始终纠缪回环相依互根之妙全与此图准

有比象先天六十四卦之图则内外六分之亦如先天
卷首上 第 30b 页 WYG0048-0027b.png
八卦然而两仪四象以及六十四卦无非内合而外分
而此之循环图亦止是内合而外分与之相准也
有卦象之图亦内外三分之谓圣人立卦之法以三爻
为一卦六爻为重卦由此图出也其阴阳之始而终也
固有三候三位其阴阳之生而盛也有在内之三候三
位其阴阳之盛而消也有在外之三候三位与此图准

有岁令之图即十二辟卦则内外六分之者也由复而
卷首上 第 31a 页 WYG0048-0027c.png
泰为在内之三候故复曰见心由壮而乾为在外之三
候故壮曰见情此为在东升阳之六候又有姤遁否观
剥坤为在西降阴之六候皆与此图准也
有月窟之图亦内外三分之除坎离为日月由震而兑
而乾此升阳之三候也由巽而艮而坤此降阴之三候
也与此图准也如不论时而论位则上中下三者止耳
乃不达其原者但记甲乙字样而目之为纳甲矣
有天根之图亦内外六分之如大圆图者也其所发明
卷首上 第 31b 页 WYG0048-0027d.png
则皆虚中之妙太极之蕴含而圣学之大原在此图矣
从前无所谓太极者也孔子系传乃始有太极生两仪
之说极之为言即谓此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极动极
生静静极复动之极也若使太极中原未有阴阳之极
亦何凭而指此为阴极之极阳极之极动极之极静极
之极而生此阴阳两仪哉因阴阳俱由极处而生今既
已生出阴阳则方生之始必先有极至之道理存焉故
因其后之所生而命先焉者之为极耳太者尊辞也阴
卷首上 第 32a 页 WYG0048-0028a.png
之所生必由阳极逮其既生不得不奉阳以为尊尊之
故太之也阳之所生必由阴极逮其既生不得不奉阴
以为尊尊之故太之也亦犹太初太古太上太素指其
最初无加者言耳然执此以为确然有是阴阳两象先
立其中则又不可盖无形而有理不可思议不可意测
者也故谓之为太也
周子何忽有无极之设也方阳之极也本未始有阴逮
于阴之既生而回视乎生阴之阳极已夐乎其不可睹
卷首上 第 32b 页 WYG0048-0028b.png
也方阴之极也本未始有阳逮于阳之既生而回视乎
生阳之阴极已夐乎其不可睹也故既以为太而又以
为无也此即乾元本为首出到得既亨以后已隔过乾
元一层便以为无首是也
看先天图既有如上诸法知其浑沦无著本属先天原
不可以对待论之又知其圆转流通本具循环不息之
妙今观邵子天根月窟一诗亦莫非联络无间之旨也
其诗曰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说者全以
卷首上 第 33a 页 WYG0048-0028c.png
复姤二卦当之不知此非槩论六画之卦也是于先天
八卦图中看出流行不息之妙知其前进必有所遇原
非截然谓此地为坤而遂不复与一阳之震相为流通
也此皆八卦圆图气机周流之妙虽指阴阳始生之两
卦为言其实八卦圆转流通皆是如此因于两卦缝中
前已欲离于坤后已将交于震其中疑前疑后之际乃
合先后二卦而会为一卦所以有遇巽逢雷之说(煦)
推广邵子之意作为缝卦图
卷首上 第 33b 页 WYG0048-0028d.png
惟此两卦近而相亲若比邻然气之流行本相连属故
或前进而顺或后退而逆若得会成一卦其在周易爻
中每每言遇如或隔一隔二流行之气不相连属则无
言遇者矣此如人在他乡虽日遇秦越不相接近之人
卷首上 第 34a 页 WYG0048-0029a.png
究不得言遇惟与同乡同井之人倏尔相值然后为遇
何也以素相亲习故也总缘先天图中气之流行有渐
而不骤其初终微盛又各有分位而不可乱也周易开
先天图而为卦其所发明皆先天图中之奥于此相遇
之缝卦亦可以识其槩矣
易爻言遇者六卦噬嗑丰暌夬同人小过是也噬嗑离
遇震也六四由震变离又遇夬乾遇兑也九三由乾变
兑又遇丰之震离遇也九四由震变坤又遇暌之离兑
卷首上 第 34b 页 WYG0048-0029b.png
遇也九二由兑变震则震与离遇九四由离变震则离
与震遇同人虽非缝卦九五大师克相遇者此卦未变
中爻巽乾与巽遇既变中爻兑离与兑遇小过虽非缝
卦然六二中爻巽变乾则巽与乾遇九四震变坤则震
与坤遇上六震变离则震与离遇复之与姤本未言遇
而邵子补言之然孔子固亦曰姤遇矣非缝而不言遇
者本无相遇之理也是缝而不言遇者非不可以遇言
也亦如诸卦俱由交来俱宜言交今但于屯之一卦称
卷首上 第 35a 页 WYG0048-0029c.png
曰始交举其端而已知缝卦言遇全说图中流行之气
此又看图之一法也
得如上诸法看先天图而图中精蕴概可识矣然文王
后天一图比于先天各一其象宜若各一其旨而要皆
发明先天之妙也今略释之

卷首上 第 35b 页 WYG0048-0029d.png
文王未尝画卦何忽有后天一图不知后天者先天一
交而变易者也乾坤中正之位故中交而变为坎离离
左而坎右离上而坎下故上下交而变为震兑此皆一
爻相交者也四隅之卦则各以两爻相交而亦各易其
位阴之始与阳之终交故巽以上二爻交于艮之下二
爻而乾坤成矣阳之始与阴之终交故震以上一爻交
于兑之下一爻兑以下一爻交于震之上一爻而巽艮
成矣此皆以两爻相交者也盖谓阴始阳终阳始阴终
卷首上 第 36a 页 WYG0048-0030a.png
原自具有交接之义故也若阴始阴终则必间以阳阳
始阳终则必间以阴岂复能有相交之义乎后天在人
则已发之和在天则资生之化育出焉其以坎离代乾
坤者明坎离为乾坤相交之象主坎离者只如言乾坤
之交云耳坎离之外所有六象皆坎离所统只如言资
生万物其阴阳微盛不同者皆由交后出也由无形生
有形由无象生有象非此一图则先天之蕴曷由而宣
因在既交之后上下左右相感而互易是以比诸先天
卷首上 第 36b 页 WYG0048-0030b.png
另成一象此图书分合之故先后天不同之由也要其顺
交逆交中交上下交皆各有妙义存焉此不可不察也
纳甲之法上古圣人仰以观于天文因设之以明易非术
数家所能作也见于卦辞曰先甲后甲是文王之前已有
纳甲矣见于爻辞曰先庚后庚是周公之前已有纳甲矣
夫文王周公之时固未闻有所谓术数也术数之可考者
始见于越绝书与吴越春秋或亦战国术数之士袭日月
交光之说因吉凶祸福之言盗其灵机推广义例因纪其
卷首上 第 37a 页 WYG0048-0030c.png
光交之位目为纳甲以惑愚蒙欺当世耳然所重在交而
不在位甲乙丙丁皆其象之寄焉者耳今但目为纳甲则
是袭其皮肤而忘其神理矣术数之传惟火珠林以钱代
蓍犹与易数相符试之占卜每有徵验至于禄马贵人乖
于易理绝无可验斯其伪作不近道理亦已明甚即其有
取于纳甲亦绝无纳甲可用之处亦绝无纳甲可验之时
而考诸日月交光实与易理绝有关系其妙皆出于先天
八卦图与文王后天图先天图中震艮夹坤于北一为阳
卷首上 第 37b 页 WYG0048-0030d.png
始一为阳终乾与坤交遂有大明终始之说而西南东北
拟于坤卦遂有一得一丧之分得其始也丧其终也盖由
先天图出也后天之象震见西南艮见东北者也因先天
图阳之始终于坤者有一得一丧之象因有震艮两分而
震艮两象见于后天者实在西南东北之位则是西南东
北又由日月交光出也然由生明之始以及明之终其中
所见止有六象此正所谓大明终始六位时成也可知易
卦所阐全是图中之旨而纳甲所关非细故也又如蛊
卷首上 第 38a 页 WYG0048-0031a.png
虽无乾而阴终阴始所以言甲巽虽无震而取义于伏
所以言庚又如革之已日为离而言此皆圣人借日月
交光以明易者也阴阳之气升降于天地之间非可耳
闻目睹而日月错形则有形可见有方可指故寓其义
于日月交光以明六位时成之象后儒不知成象各有
其时各有其位而又未博以观书精以求理但即所见
之方命为纳甲则是纳甲之言是后儒之妄称非先圣
借以明易之本意也易冒天下之道巨细精粗何所不
卷首上 第 38b 页 WYG0048-0031b.png
有岂以其精也巨也而存之粗也细也而略焉不讲乎
负涂之豕载鬼之车濡尾之狐斯其鄙亵亦已甚矣然
皆收入易中圣人之不择言固如此乎乃以理数合一
不分之书而顾内理而外数则圣人亦何取于庚甲而
著为经也庚甲既所不取则火珠林之所传虽有不易
之理即数而存者尽在所弃是得其半而失其半也宜
乎易理之未易言也
日月交光具此六位时成之象自开天而已然矣伏羲
卷首上 第 39a 页 WYG0048-0031c.png
仰观而得之因画出八卦圆图其中阴阳之微盛始终
莫不与日月交光六位时成之象相合乾彖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盖言日也坤卦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盖言月
也是日月交光见于周易者已如此也支干之设黄帝
时大挠实始造之伏羲中古未有支干何得遂有纳甲
之名哉然而后世相传名为纳甲者当由伏羲初画时
因日月交光之故而画成此图则羲图之与天行合也
因借日月交光之旨以发明此图则天行之与羲图合
卷首上 第 39b 页 WYG0048-0031d.png
也迨于支干既造后人传授羲图因见日月交光各有
其位而不相乱也则遂以六象所在之位十干所配之
方指而證之以便传习是则日月交光乃伏羲明图之
具而纳甲之名则后人之借资而便习者也安得不考
其实而辨之
大挠之造甲子亦由先天四图始也草昩初开何能截
然指此为甲为乙为子为丑乎又何能截然指某岁为
甲某岁为乙某日为子某日为丑乎然以周易考之则
卷首上 第 40a 页 WYG0048-0032a.png
阴阳之始终微盛固可得而辨也万物莫不由水而始
而水则生木木则生火火则生土土则生金此验诸物
理而不爽者也一岁之中由冬而春而夏而秋何勿相
配耶顾此五行之中又莫不各有阴阳各有微盛则甲
乙亥子之必重又断可识也此十干十二支之设固又
所以纪阴阳之微盛者也然以此支干布之于年月日
时而皆一一有其不爽者何也曰是由易卦出也卦分
上下两象而初中末之三候上中下之三位固各有不
卷首上 第 40b 页 WYG0048-0032b.png
易者也察支干中阴阳之微盛拟诸六爻之时位各分
其类而纳之然后徵诸人事合诸天时某爻之动变也
而验诸某岁矣其为阴阳之微盛何如而支干之相配
固亦可得而定也于是而又验之于月于是而又验之
于日其支干之相配亦莫不皆可得而定也然后知某
岁确乎其为甲子某岁确乎其为乙丑也故曰大挠之
造甲子由周易始也匪特此也即后世流而为术别为
生克制化分而为数别为太乙六壬奇门要皆由周易
卷首上 第 41a 页 WYG0048-0032c.png
中阴阳太少之机始终微盛之旨与当位不当位之妙
出也安得习而忘之而不察由然之故哉
纳爻之法用诸卦爻每有奇验而天干独无所徵安得
指定某岁为甲某岁为乙乎曰此由空亡而定之者也
每十二支必有二支不可得验以其虚也乃出十旬之
外至甲乙之地而验矣于是乎定为某岁为甲某岁为
乙也不察岁时日月甲乙支干之所自始然则易冒天
下之道孔子讵无稽之语哉
卷首上 第 41b 页 WYG0048-0032d.png
始造甲子
易冒天下之道精粗巨细何理不具故大挠之造甲子
实由周易始也甲子乙丑名也而义具焉阴阳五行之
义蕴于图书而卦爻遂资以托始有昼有夜有刚有柔
有微有盛有始有终无出阴阳二者更迭变换而已然
而非五不遍者河图之生数至五而始备也故阴阳之
义该于二备于五止矣该于二者奇耦之所分备于五
者生成之所合也二气之流衍以次相循无截然更换
卷首上 第 42a 页 WYG0048-0033a.png
之理故大寒不即交大暑大夏不即转大冬莫不有中
气存焉此二太之必循为二少四象之所以相因而见
也是生生不息之原也四行之德平列四位分主四时
而不能不反而归中是化原之所自起也于是乎四而
五矣若使缺一则滞而不灵而不可以行故圣人察其
迁流转动之义于是乎命为五行别其性导其机本其
实也既周五行而又两其候于是乎五干六支之数由
以起矣干数出于生支数出于成干乾阳之健运支坤
卷首上 第 42b 页 WYG0048-0033b.png
阴之静镇也故干必五而支必六者是奇耦之定数所
由以建中立极者也干五而其用十支六而其用十二
一阴一阳之谓道重卦之义也干动而支静干阳而支
阴故天干六周而地支始能五遍干五而行六支六而
行五体阳用阴体阴用阳因以见天行之健踰于地也
二气五行出于河图固已支何为乎十二也因圣人仰
观于天见夫四气之运合而成岁而日月之交会者必
十二周知非十二支不足以相配矣乃此十二支不能
卷首上 第 43a 页 WYG0048-0033c.png
无阴阳之分则犹之乎六也四气之中无以间之则混
而无别故本五十归中之义命之为土附于各行之后
则四而犹之乎五也播五行于四时无出阴阳太少五
行除土四而已矣非土则无以善藏其用故四而五之
河图建中之象也河图之序始水火而终金土先气而
后形生物之理胥如是也木火土金水者相生之序一
气之流行循环而不已者也然有阳不能无阴故因其
中数而重之而干支之数备矣最重浊者莫如土天干
卷首上 第 43b 页 WYG0048-0033d.png
之土建中而运阳动而从天也地支之土各随一隅而
分布焉阴静而从地也干支皆五行也干之土二支之
土四者河图无隅洛书有隅故也洛书非隅则四方无
所定五行非隅则四行无所别也凡皆阳动阴静之义
也五行者一气之流行耳曷为乎首之以水也万物之
生资水以始天以一生地以六成一生之始六成之始
皆始也乾资始者也初九九四又内外卦之始也圣人
之论爻也潜龙跃渊为何象乎则乾初之与天合德亦
卷首上 第 44a 页 WYG0048-0034a.png
明甚矣于是乎有子支之纳子其名水其义也得始之
之义而五行之原定矣于是乎衍之以生生之理于是
乎定之以各得之数而支干之大义举矣水之所生继
水而起木之所生继木而起序也爻之成也由一而二
由二而三亦序也与初同德纳于初与二同德纳于二
与三同德纳于三理也然就五行而论则谓为与爻同
德就卦爻而论仍是爻中自具之德非外有物焉能与
诸爻比而同之也故卦爻中自具之五行皆卦爻中阴
卷首上 第 44b 页 WYG0048-0034b.png
阳微盛之理所辨别而分计者也不知其义不察其原
则以为纳而已矣其甲乙子丑十干十二支之名则假
立而寄其义焉者也纳之为言又支干既名之后因其
义之可寄于爻而强以予之之说也知五行之理即爻
而具则浑而一之可耳安所事纳哉乾资始又阳德也
阳德故纳阳支阳顺故支亦顺也子寅辰内三象皆阳
而顺午申戌外三象皆阳而顺也火外明而内暗故不
见于内而见于外卦之初以序而论三不为火而为土
卷首上 第 45a 页 WYG0048-0034c.png
内卦之终也亦犹水有阴阳而终之以土木有阴阳而
终之以土者然也是洛书四隅之义河图五十归中之
义也以生序而论五宜为土而兹为金金实资火以生
故五行之长生独以金生于巳以相尅为生不以相生
为生是图书易位之秘也上之终也与三同德故复为
土焉乾资万物以始而所纳如此则为乾所生者亦视
其所得于乾之初中末而遂并初中末所具之理而皆
能各得之矣坤与乾配不与乾爻同德而与乾对取者
卷首上 第 45b 页 WYG0048-0034d.png
交泰之义也坤阴故逆势使然也三女配夫三男故三
男纳其阳而三女遂纳其阴凡皆阴阳五行初末微盛
之奥义也而不知其义不察其原则以为纳而已矣合
诸岁月而历历其不爽者取验于时位者也时有三候
位有三等徵之于爻实有妙义存焉而圣人设之以支
干别之以五行證之以阴阳均所以发爻之义也天干
之序不首水而首木建寅之义也然水无质而木有形
亦体阳用阴体阴用阳之义耳干纳于卦支纳于爻支
卷首上 第 46a 页 WYG0048-0035a.png
可以位定干不可以位定也阳之为德过乎阴阴之为
德止乎其位阳常饶而阴常乏天能包地天参地两之
义也圣人仰观察日月之交会每一卦象以一干纪之
故干之所纳不于爻分而独于卦统者天行也纳支验
而纳干不验者干阳善动者也动则非位之所可拘阴
静而止始终微盛之理一定而不移故察其初末之形
皆昭然而易辨也然非考之于火珠林则亦茫然莫得
其解矣
卷首上 第 46b 页 WYG0048-0035b.png
支干之始与爻同德故能与爻同建于位而莫之或移
与爻同徵于时而莫之或差圣人论爻以三候徵时以
三等徵位即纳支纳干义也夫然则爻非爻也皆支干
之流衍者也故子寅辰者爻之内三候也午申戌者爻
之外三候也而要非子寅辰也爻之内三候而已而要
非午中戌也爻之外三候而已
曷由知岁月日时确乎其为某甲某子也乾阳卦也则
阳德之所衍干必阳干支必阳支也故于干则纳六阳
卷首上 第 47a 页 WYG0048-0035c.png
干于支则纳六阳支也乾又大明终始美利天下者也
故内则纳甲而外则纳壬甲壬者十干之终始也坤与
乾配阴木阴水与坤合德乙癸所由纳于坤也支行五
而支数六又必重为十二者何也卦立三爻有内不可
无外有阴不可无阳故也内外重之则六阴阳重之则
十二矣然阳卦得阳阴卦得阴虽十二也而犹之乎六
也以六支而分配于内外卦仍然是三候三等之义也
即在河图其生而长长而盛亦三候也其下而中中而
卷首上 第 47b 页 WYG0048-0035d.png
上亦三位也夫坤既与乾配乾纳阳支之子则坤宜纳
阴支之丑而乃以对丑之未纳之者因坤必与乾配始
有化育而又必一内一外然后始可相配非同内同外
所能相配也天下之理不异不可以为同故乃与类行
之言说八坤卦盖以乾为类也若水之与水火之与火
合体而不分安能相资而用以为类乎暌本乖离之卦
而爻爻言合盖不同不知其为乖不乖亦不知其为同
其理固如是耳因坤必与乾配故必纳未于内卦之初
卷首上 第 48a 页 WYG0048-0036a.png
而始克与外乾之午火相合纳丑于外卦之初而始克
与内乾之子水相合此乾上坤下坤上乾下阴阳合德
化育无穷之义也其子之必与丑合午之必与未合者
此即左阳右阴两相配合之义也然乾之阳支顺坤之
阴支逆何也天地之理一往一来一顺一逆然后生生
不息之妙出焉若使一概皆顺则阴阳皆不能以相配
亦恐其易尽而易穷矣至于六子各得乾坤之一体故
遂各纳乾坤之一支得初者纳初于初得中者纳中于
卷首上 第 48b 页 WYG0048-0036b.png
初得末者纳末亦于初也乾坤所纳之支既各有定然
后即其所占所动之爻合诸岁月日时而考之其为乾
初之动乎而徵验于某岁某日矣则知其日月之必为
子也其为坤二之动乎而徵验于某岁某日矣则知其
日月之必为已也于是乎累积而累验之而于甲子乙
丑之序绝不相紊也然后即其岁月日时而序次之此
所以有六十甲子之设是则大挠之造甲子盖由易象
始也然非于火珠林中纳干纳支之法因其占而得验
卷首上 第 49a 页 WYG0048-0036c.png
者考之莫由知其故也故凡道理之附易以传者皆不
可目为粗浅而弃之不讲也
支干之设总不越河图中奇偶之与五行而已阴阳之
义出于奇耦四象之义定于五行支干之中各有五行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其或五或六者犹之乎或四或五
而已知阳奇而阴偶则十合之而奇十二合之而偶矣
奇者天偶者地奇者生偶者成奇者阳偶者阴也纳支
之法固出于易固取验于卦爻纳干之说详于日月交
卷首上 第 49b 页 WYG0048-0036d.png
会然亦特指其所在之方位而證之耳及纳之于卦原
无可验何由知此岁月确乎其为某甲某乙也曰此亦
易辨耳盖干十而支十二以干合支十旬之内必有二
支非干之所能及而此干所不及之支如在十旬之中
见于爻象其于爻也必无所验以此旬无此爻象故也
迨及前旬已过后旬复来而此爻验矣故此一爻如在
十旬之内古人遂目为旬空以万事万物莫不由虚中
起也迨及其干已换而其爻已应则即其所换之旬知
卷首上 第 50a 页 WYG0048-0037a.png
其初由虚中而出则遂定为旬首而目之为甲然甲阳
木也有阳不可无阴故遂以乙继之而定为阴木如是
因木之生火火之生土土之生金金之生水而丙丁戊
已十干之名由此而分十干之位亦由此而定矣故能
确知乎岁月日时为某甲某乙也凡皆由周易始也今
人率议火珠林而不察支干初造之始得为知周易者

五行
卷首上 第 50b 页 WYG0048-0037b.png
伏羲之卦图所以开天而明道者也其内合者大本之
所由寓其外分者大用之所由行也缘其灵妙实与大
造同运由其后而逆溯诸资始之元千变万化由之以
出故圣人体之可以作圣而天地与之合德凡民用之
可以趋避而鬼神莫测其机顾达天之道非圣不传而
圣神天纵又问世不一出故寄其说于吉凶隐其义于
占卜以俟诸来祀耳夫伏羲之至文王盖亦不知几何
年矣周易未起非有占卜藉以传其卦图则伏羲之图
卷首上 第 51a 页 WYG0048-0037c.png
当不至文王而早已绝矣藉令传之非于吉凶确有明
验则亦当不至文王而早已绝矣文王何据而有周易
之作乎乃文王周易固已有先甲先庚帝乙巳日之辞
则是干支之说文王之前已如是也夫伏羲之至黄帝
亦不知几何年矣顾黄帝时大挠始作甲子若使妄意
作之漫无證据则其纳诸卦爻当亦必无可验乃既已
纳之既巳验之藉非其前原有五行生尅之理大挠何
据而有干支之设乎不知干支之设始于生生尅尅之
卷首上 第 51b 页 WYG0048-0037d.png
几生生尅尅之几始于五行五行之辨始于图书皆自
开卦以后历历验之有以确證其所由然也河图之左
旋而顺者相生之几也洛书之右旋而逆者相尅之几
也生尅既定而五行具焉而六亲分焉而六十四卦之
列为八宫别为升降循为归游亦由此定焉盖六十四
卦莫不各有一行之所属而升之与降归之与游胥有
以徵其至一之性而彼宫此宫各不相干是五行之理
由图书之五象而定也然河图之象除中五与十四而
卷首上 第 52a 页 WYG0048-0038a.png
已矣洛书则四正四隅而五亦居中犹之乎四也故五
行之在卦中者二生二尅亦莫不各有本行存焉于是
乎逐爻察之有与卦之本行同德者则命为兄弟其生
生者与卦德同其尅尅者亦与卦德同也有能生此爻
者则命为父母有为此爻之所生者则命为子孙有尅
此爻而为此爻之所畏惧者则命为官鬼有此爻所尅
而为此爻之所驱使者则命为妻才是六亲之设固寓
乎生生尅尅之几而实由五行而定也夫五行之在八
卷首上 第 52b 页 WYG0048-0038b.png
卦既各有生尅之几而六爻之在八卦又各有阴阳微
盛初末上下之别于是乎干支之设由以起矣是则定
各卦之本行者图书之方位也定生生尅尅之几者各
卦之本行也定五行之目者生生尅尅之几也别支干
之次者五行生尅之理也十干十二支则河图中奇偶
微盛之秘洛书中四正四隅之妙也非有吉凶同患之
圣人历历占之历历验之五行何自而有其名支干何
自而别其序周易何自而有其经乎观于精粗不遗小
卷首上 第 53a 页 WYG0048-0038c.png
大必备则所云其道甚大百物不废者亦可见矣今之
学易者莫不奉周易以为准绳而特未详于三易之所
始则索诸精深而遗其浅显又视五行生尅为易外之
事而尝不之察至其为学恒若大本大用至神至变至
精所存可以旦夕卒解一岁半岁不难遽达者宜乎易
学之难也
五行非五行也即刚柔太少之所别也今之占卜习说
五行便觉实有五行在其爻中矣夫五行亦何象之可
卷首上 第 53b 页 WYG0048-0038d.png
执乎既不可以象执则取精绘神当自别有至理存焉
夫先天八卦南太阳而北太阴东少阴而西少阳先儒
解说皆是如此而洛书所分南火北水东木西金非不
隐与之合也金火刚而水木柔刚者太阳少阳之所别
柔者太阴少阴之所分也今但执爻中之五行而以为
实有五行之象在其爻中则亦未达刚柔阴阳之旨矣
坎出于坤故为太柔离出于乾故为太刚兑之乾体多
故为少刚震之坤体多故为少柔水趋下而无质金刚
卷首上 第 54a 页 WYG0048-0039a.png
矣而火犹尅之木柔于金而中含水故太少殊也土之
性火成则刚而水成则柔故总四象而中处焉如陶埴
之坯成于水陶埴之砖成于火则刚柔断矣
水火木金皆生于土水火土之气也木金土之形也唯
气为能入形故木金亦含水火之化也木之汁水也而
渐长渐大者气也是火之用也铅汞合而成金是亦水
火之化也
河图生成之序水火以气用故居先金土以形成故居
卷首上 第 54b 页 WYG0048-0039b.png
后木之半气半形者故中处而其数为三
水得乾之元火得乾之亨金得乾之利土得乾之贞水
者天一所生万物之初莫不资水而始故以为元火者
地二所生可以热水可以焚木可以镕金可以合土无
有一行而不能与具故以为亨金者地四所生断制之
性无有屈挠故以为利土者天五所生其体静正安其
所而不动故以为贞木乃天三所生其数居生数之中
其性在刚柔之间其质在形气之间其德在亨利之间
卷首上 第 55a 页 WYG0048-0039c.png
故以为少柔五行之德皆乾德五行之性皆乾性也故
谓为大明终始也
五行之中旬空六合最符易理万事万物莫不由虚中
而起伏羲圆图中不可画者是也孔子所由谓为藏诸
用也大本立而达道行圆图之一加再加是也孔子所
由谓为显诸仁也顾阳动而善迁包含遍覆常见其有
馀阴静而镇定收敛凝聚常见其不及故天干已足十
旬而地支之数常不能充乎其量故虚之于十旬之中
卷首上 第 55b 页 WYG0048-0039d.png
者藏用之妙实之于十旬之外者显仁之机也其旋虚
而旋实则阴阳流转虚实相依初末相循微显相伏之
秘也由虚而出必于干首亦如卦爻之有初者然也以
渐而往次及于丙丁次及于戊已次及于庚辛次及于
壬癸亦如卦爻相循自内而外自初而末自下而上莫
非阴阳流转虚实相循之妙也卦爻之占最重日月以
卦爻为万物则日月两建皆其悬象著明照临于上焉
者也无有一事一物不照临于日月则卦爻之迁转支
卷首上 第 56a 页 WYG0048-0040a.png
神之虚实何有不管摄于天干者哉故无之而知其虚
有之而知其实也然前此之伏藏者及其既出以渐而
进必及六旬乃克五周天干而与天干之五行相合是
其不及天干者殆五倍矣故以为阳饶而阴乏阳动而
阴静也伏羲之图文王之卦周公之爻皆此义也圣人
之设立干支乌有一焉不冒于易之道乎
万物之数无逾于十十者数之备也及之者谓之适足
不及则不足者也河图数十适足者也洛书数九不足
卷首上 第 56b 页 WYG0048-0040b.png
者也圣人准之而有阳饶阴乏之制日月之丽乎天也
日则常盈而月有盈亏莫非阳饶阴乏之理也月之亏
盈由日之常盈者相形而见地支之有虚实由天干之
适足者相形而出也
天干每旬皆实地支每旬皆虚阴阳之义也虚者五周
而遍历乎天干阴从阳也实者六周而遍历乎地支阳
从阴也体阴用阳体阳用阴阴阳交感之义也
五实而复归于中者一行之周流五虚而各效其能者
卷首上 第 57a 页 WYG0048-0040c.png
五行之迭运也
一无而四有者四正四维之大用四动而一静者五十
归中之大体也
天之气自上而下顺也干之运乎支也先甲乙次丙丁
从阳而顺也地之气自下而上逆也支之见于干也先
戌亥后申酉从阴而逆也
上古之五行蕴其义于图书中古之五行寄其义于卦
爻后世之五行乃别其义于支干及夫支干之义既著
卷首上 第 57b 页 WYG0048-0040d.png
而壬乙禽遁星命之说纷然各出然皆推本于日月故
日月者阴阳之迹象太极亨动之真机依之则验离之
则未有能验者也
天干五合地支六合阴阳相配之义也河图生成之数
一与六配二与七配三与八配四与九配五与十配此
生成相配者也天干五行准于河图故甲与巳合一六
之聚也乙与庚合二七之聚也丙与辛合三八之聚也
丁与壬合四九之聚也戊与癸合五十之聚也一三五
卷首上 第 58a 页 WYG0048-0041a.png
七九阳也故甲丙戊庚壬为阳二四六八十阴也故乙
丁巳辛癸为阴
后天方位图甲乙东丙丁南戊巳中庚辛西壬癸北准
于洛书者也东南之阳与西北之阴相配者也故东南
之阳干与西北之阴干亦相合者也
先天图东阳西阴之两仪原具相资相得之义地支之
六合准此者也环列十二支自丑至午列于东阳之分
也自未至子列于西阴之分也阴必与阳配东必与西
卷首上 第 58b 页 WYG0048-0041b.png
配故子与丑午与未以次而分列者莫不以次而各有
合也
四时之序前者引而后者续此相生而无间者也故唯
相因之三时前取其生中取其旺后取其墓爰得以三
合称焉与旺冲者必其剋绝者也若寒之与暑水之与
火是也于是乎止于三合
周易函书约存卷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