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42-07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观彖卷七
           大学士李光地撰
 下经二
(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内险外动以险故而动动而出乎险外解之义也解
 之本义是训解免然解免则消散而纾缓矣故又为
卷七 第 1b 页 WYG0042-0712b.png
 散与缓之义也云雷为屯未解散之象也云升雨降
 屯者散矣亦解之象 蹇利西南解亦利西南者安
 退处后以固根本当难行之时止于险中固当守其
 止及解散之时动而出险尤宜谨其动也然蹇之时
 必不可进故曰不利东北解之时则异矣无所往固
 当以安守为善有所往亦不可不往也但不可务外
 忘内而失其根本之图耳故不曰不利东此而其说
 往来之意与蹇爻殊者如此
卷七 第 2a 页 WYG0042-0713a.png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
往有功也
 难解而与人休息可以得众矣无所往而来复得中
 之道也度其有功而后往则夙矣久而无功则不可
 往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
大矣哉
卷七 第 2b 页 WYG0042-0713b.png
 天地解则物蒙其泽矣人事解则必使民遂其生也
 不能使民遂其生是虽解而不解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赦过如雨之润枯也宥罪如雷之启闭也
初九无咎
 处于最后而阴柔能静爻义至明故直言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比应皆刚初但以柔顺之而处其后于卦之义为无
卷七 第 3a 页 WYG0042-0713c.png
 咎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解以解散为事然卦爻之义所务解散者皆内难也
 故狐以象邪媚拇以象亲私五则直言小人也天下
 之难多矣而圣人未之及惟以解散小人为急此所
 以去难之本也卦之所以利西南而来复吉者此也
 二刚中固有黄矢之象与三相近为获三狐获三狐
 而得黄矢是合乎中道嫉恶而不伤者也中则无不
卷七 第 3b 页 WYG0042-0713d.png
 正矣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阴不中正居下之上无德窃位宜解之人也有如此
 之人则盗思夺之矣有国家者使有如此倖位之徒
 而不之去是之谓上慢下暴则盗思伐之矣夺犹可
 言也伐则害及于国家矣以此为常能无吝乎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卷七 第 4a 页 WYG0042-0714a.png
 自我之我非谓负乘者谓使负而乘者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四居大臣之位凡有所私者皆宜解也大臣能解其
 私则天下之难孰不解者拇取应初为象凡琐琐姻
 娅及依附之小人皆拇之类也所私去则同德之朋
 来矣自然之验故曰斯孚言可必也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言虽有刚德以处高位而未得正防其或有私情之
卷七 第 4b 页 WYG0042-0714b.png
 溺尔
六五君子惟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六五虽居尊得中然本阴柔也故为之占戒曰为君
 子计者维有能解则吉耳何以验之验之于小人之
 进退也四本刚德故曰朋至斯孚验之于君子之进
 也五柔质故曰有孚于小人验之于小人之退也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卷七 第 5a 页 WYG0042-0714c.png
 上以阴爻处卦外隼之象也内难既解则在外者攘
 除不难如登高以射隼出而有获无不利也诸爻皆
 治内之事所谓其来复吉者至此则外难亦无不解
 矣所谓有攸往夙吉者也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兑下/艮上)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阳实阴虚实者益物虚者受益故以三阴三阳之卦
卷七 第 5b 页 WYG0042-0714d.png
 裒其一阳以相与谓之损益然非损其近上者则不
 达于上不至于上之上亦未足以见其为益上也非
 损其近下者则不达于下不至于下之下亦未足以
 见其为益下也此卦损下卦之近上体者以益上卦
 之上是损下益上也益卦损上卦之近下体者以益
 下卦之下是损上益下也又泽益深则山益高亦损
 下益上之象风之宣散助雷发生之势也亦损上益
 下之象损下益上曰损损上益下则曰益者程子曰
卷七 第 6a 页 WYG0042-0715a.png
 譬如垒土损于上以培厚其基本则上下安固矣岂
 非益乎取于下以增上之高则危坠至矣岂非损乎
  损者节损也节损之道必有实心存于内又必其
 所处之理合于大善然后无咎可常而利有攸往也
 如二簋之薄可谓节损矣然而可以交于神明则以
 内有孚信而处之有顺时之善尔彖辞自以损字起
 义乃损所当损者不可泥损下益上说也益之义亦
 同
卷七 第 6b 页 WYG0042-0715b.png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言损下益上何以谓之损乎既损其下则上亦当深
 自挹损是其道上行也上下皆损所以名损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
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损而有孚元吉则无咎可贞利有攸往且虽二簋可
 用享矣损刚益柔有时又以卦体明二簋之义凡诚
 意为质为刚仪物为文为柔仪物或不备者时也卦
卷七 第 7a 页 WYG0042-0715c.png
 之损阳实以益阴虚以诚意之有馀补仪物之不足
 是有孚诚之积而不失乎顺时之善矣又推言其理
 以为凡事物之损益盈虚无有不与时而偕行者以
 结二簋有时之意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以兑之说惩忿以艮之止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当损下之时分当速往以益上然处下居初则犹不
卷七 第 7b 页 WYG0042-0715d.png
 可不重已而度上也故当已其事而后遄往乃得无
 咎又当斟酌其浅深以为损也已事者谓毕我之事
 而后急彼之事如学而优则仕之类是也酌者谓如
 事之未可遽言之未可尽之类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尚合志者明所以遄往之故盖非有上之合志则虽
 止而不往亦分之宜矣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卷七 第 8a 页 WYG0042-0716a.png
 当益上之时有应于上宜速往者也然或因损已而
 失已则丧其所以益上之具故利于贞固而征行则
 凶又重曰弗损益之以申其义也或曰初处事始而
 曰遄往二当事任而曰征凶何也曰初不言遄往则
 在事外者或不知益上为所当然二不言征凶则当
 事任者或不知损已为所当慎况初言已事遄往而
 又曰酌损之则亦不嫌于自失矣征凶者往而不返
 则有凶盖征与往不同往近而征远也
卷七 第 8b 页 WYG0042-0716b.png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中则无不正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三一爻最近上体卦之所以为损者也故因成卦
 之象而极论损益之道盖三爻而损一爻是三人行
 损其一人也一爻损以益上是一人行而得其友也
 若多所牵系而不舍则其得友也必不专矣凡人国
 尔则忘其家公尔则失其党苟私家党与之是徇则
卷七 第 9a 页 WYG0042-0716c.png
 何诚信以事君乎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惟二则专一自三以上至于十百皆谓之三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四居上位受益者也然非自损则不能受益若居大
 臣之位则改过不吝从谏弗咈者损其疾之道也先
 君子曰下之益我者方遄往我不自损其疾无以劝
 彼之来矣故使遄者有喜受益之道也
卷七 第 9b 页 WYG0042-0716d.png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居上而虚中以受益益之盛者也有德而受益乃天
 之所祐非人力所致故曰或益之言不知其所自来
 也如此则鬼神其依龟筮协从故曰十朋之龟弗克
 违十朋言众多也累十朋而不违则其获神人之助
 可知矣吉孰大于是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42-0717a.png
 自上祐释或益之之意天且弗违况于鬼神乎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上九为卦之主受益之极也故极论受益之道而占
 辞与卦同盖必损下而后益上则损者至矣乌得益
 乎弗损于下而益于上然后谓之大益而无咎可贞
 且利有攸往也得臣则益我者大矣然非以之为私
 人也故曰无家王者奄有四海而非富天下得臣无
 家之谓也既言弗损益之而占辞外又言此者以见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42-0717b.png
 始无求益之心终亦无受益之意而王道始备也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名义见损卦  益者进益也求进益之道利有所往
 而又利涉大川自一身之长益以至济人利物之事
 未有不以为而得未有不以难而成者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42-0717c.png
 损上益下者必贵于自上而下下言泽必下䆒也民
 说无疆则王道大光矣所以名益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中正指九五六二木道谓震巽有中正之德则往而
 有庆矣又有济险之材则虽涉危难而有功矣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
时偕行
 为学之道志气奋发而有沉潜之功以济之则心与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42-0717d.png
 理互相发其进无疆矣地承天之施天资地以生则
 其益无方矣此皆气候之自然不待助长而自至故
 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雷发动其阳气故有迁善之义风消散其阴气故有
 改过之义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以益下名卦是初卦之主也居下受益必其才德有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42-0718a.png
 过人者故居上者利用之以为大作然居下而当厚
 责能致元吉乃可免咎耳二之王用四之利用文意
 皆同也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居下而受上恩礼为厚下不厚事者言不可徒然受
 之而无所报称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有虚中之德当受益之时其辞与损五同然居下位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42-0718b.png
 故以永贞为戒有此之德王者用之以享于帝则其
 吉又非一人之私也盖因其为神所依知其为帝所
 眷亦与损象上祐之意同以在下故曰王用也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自外来以别于自上祐然皆以见非人力而自致之
 意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凶事之来所以增益于人三以多凶之位当之应其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42-0718c.png
 义矣故曰无咎内积孚诚外循中道所以处凶事而
 受益之道也又当致敬以禀命于上则诚无不格书
 曰禹锡元圭告厥成功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与无妄四爻同皆固守而安焉之意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卦之为益下者以四也然居人臣之位义无专主必
 凡事循于中道以禀命而见从则上孚而下信之虽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42-0718d.png
 迁国以益民其事甚大且依之以济矣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以益为志故能孚于上下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五居尊位益下之主也故言益下之道但能有信实
 惠下之心则下之应否不必问之乃得元吉然诚感
 诚应故下亦必有实心而惠我之德也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42-0719a.png
 爻辞勿问意若元吉之不待问者故释之曰勿问之
 矣与无妄勿药同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上九居上以益下者然过尊位而处高亢无益下之
 象但为受损之极之象而已立心勿恒言其亢也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42-0719b.png
 夬者决也决者如水之漂物其势盛大而不可禦以
 五阳去一阴势不可禦故曰决也又其象泽上于天
 巨浸浩瀚至于连天则必决之势矣皆夬之义也
 扬于王庭欲决之而名义之正也孚号者尽诚呼号
 有厉者言呼号之际心怀危厉方决之而戒备之密
 也既决之后又必勤于自治务为德化使根本固而
 疑贰消然后利有所往而正道日行正气日盛矣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42-0719c.png
 刚决柔释卦名健而说决而和者言卦之善以起释
 辞之意健故能决说故能和自扬庭孚号以下皆所
 谓决而和也
剔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
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柔乘五刚其迹著矣故当扬于王庭非未形之恶可
 以默消者比也尽诚孚号而存危厉之心则一于敬
 惧而其道益光明矣不自治而尚武则有时而穷刚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42-0719d.png
 长乃终言须至阳刚长极无复阴柔乃可终耳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位不期骄禄不期侈皆溃决之势也施禄及下所以
 发财敬忌居德所以持身皆防其溃决之道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去阴尚远未可决之时也一阳在下未能决之势也
 而初有壮趾之象故严为之戒前者前进也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42-0720a.png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二亦去阴尚远然有刚中之德能忧惕呼号以豫为
 戒备卦之所谓孚号有厉者也人之防寇戎者多懈
 于暮夜能惕号于暮夜则虽有戎亦可无忧矣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不用其壮不忘其备此所谓中道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三与上相应者也三以过刚当夬之时故与之为敌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42-0720b.png
 而用壮又因相应而有所濡也故益不胜其愤愤之
 心而至刚壮见于面目也决之道贵和壮于頄则有
 凶矣故圣人解之曰君子但能存其必决之志则虽
 踪迹若为所染如独行而遇雨见濡而可愠终必无
 咎也何必逞一决之气以避一日之嫌乎三应上五
 近上故皆重言夬夬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42-0720c.png
 四与阴同体而相背有臀之象焉相背则虽近而势
 尚隔也且可以坐待而不能安如臀之无肤不坐而
 行又不进也当此之际惟无急于前进而自制其刚
 壮则得所处之义矣牵制也羊刚壮之物也盖位近
 则义所当为势隔则几所当审而又恐当此时位者
 闻言之不信也或曰易之卦爻皆占戒者之辞也独
 于此爻恐其不信何也曰当夬之时名义正事势顺
 鲜能审已从容以合于所处之道者故闻言不信莫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42-0720d.png
 此为甚也此占外之馀意盖丁宁深切之至而反若
 缓其辞者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未当决阴之位而又不能自止所以其行次且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五近于上而同说体感于阴者也近阴而受其感虽
 以刚健之质亦不能不消蚀也故其象为苋陆其占
 必能夬之又夬而又以中道自治乃无咎也盖决小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42-0721a.png
 人于外者必反而自修于身苟治已不严失乎中道
 虽夬之又夬而其终岂可保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言所以必中行乃无咎者由其感于阴邪而中未光
 故必反身脩德尚乎中行正其本之要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
 阳虽盛而阴虽衰然警戒之心不可忘也故卦辞曰
 孚号二之爻辞曰惕号此处决之道也至于上六阴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42-0721b.png
 既穷矣然当此之时犹未可忘戒惧苟以为阴既尽
 而无呼号之备则其终必有凶盖虑怠于所安而患
 生于所忽故乱本犹在则能复萌害气虽䆒而能复
 生古之人有去小人而不尽者王允五王是也有以
 外宁致内忧者唐宪宗庄宗是也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巽下/乾上)
姤女壮勿用取女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42-0721c.png
 阴阳相遇理之常也然必阳先于阴乃得倡和之义
 此卦以一阴为主而遇五阳则非刚之遇柔而柔之
 遇刚也又其象天下有风凡阴聚之阳必散之天下
 有风阴始遇也故为姤 以阴先倡而与阳遇其女
 壮矣以顺为正者妇道也女而壮岂可取乎故其占
 勿用取女也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
 先儒说一阴始生便是女壮似失卦意盖主于阴先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42-0721d.png
 倡阳以为女壮故不曰刚遇柔而曰柔遇刚也柔遇
 刚乃女之壮故女壮不复释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
义大矣哉
 独阳不生独天不生阳必有阴理之常也故天气与
 地气相接然后品物章阳刚之类际会中正之君然
 后天下治是遇之不可无也然如此卦之以柔遇刚
 则始不正而终有敝矣此遇之时义所以为大而朱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42-0722a.png
 子谓几微之际圣人所谨也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风非阴气散阴气者也以其所散者阴气故亦以风
 为阴气而因风可以验阴气之至也施命与巽之申
 命相类皆取风之号令又微阴潜伏则贵有以振动
 发散之也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程子曰止之以金柅而又系之固止之使不得进则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42-0722b.png
 吉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谓柔道有所牵制而不敢进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卦之诸爻每言包者包容也制也容之故能制之其
 义一也二以刚中而遇初阴能制而伏之故曰包有
 鱼不利宾者阴之义不可显于众牝鸡司晨小人预
 政皆及宾之谓也制阴者不可不知斯义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42-0722c.png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三与初同体而相背又居巽股之上正臀之象不与
 阴遇又不能自止故亦为臀无肤其行次且当遇之
 时独行无遇则亦危矣然无阴之遇则亦不受阴之
 害所以无大咎也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未牵者病其次且欲进而不能自牵制与夬四牵羊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42-0722d.png
 之戒相发
九四包无鱼起凶
 四与初应卦之所谓取女者也初为卦主而四应之
 乃女壮而先阳者四又乌能制之乎故曰包无鱼言
 不能制之也初曰见凶四曰起凶谓非显然之凶也
 凶由此见而由此起耳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民亦阴类其不能包而制之者由其不能亲而安之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42-0723a.png
 也书曰民可近不可下此之谓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五为群阳之主虽不与阴遇而有制阴之责故其象
 为以杞包瓜盖其高大既足以容而其坚实又足以
 久使瓜虽延蔓而不可干虽甘美而不可入则包之
 之道尽矣虽然阴道方壮未可以力争也故必含晦
 章美不自发露则天时之至彼自陨落此制阴之道
 也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42-0723b.png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言我虽含章而其脩德俟命无时不以回天为至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与阴绝远姤角之象也无所遇故吝亦无阴之害故
 无咎与九三之义同然辞杀于三者上在事外三则
 与阴同体相近故犹危其辞也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坤下/兑上)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42-0723c.png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与比相近然水流而泽止流必有所归归必会于
 一比之象也止而满者其势则聚萃之象也又比惟
 九五一阳亦统于一之象萃则四五二阳亦转相聚
 之象 凡物畜聚则必通是萃有亨之义也王者之
 聚莫大乎感格于神明故曰王假有庙凡人之聚莫
 大乎亲比于君子故曰利见大人亨利贞者承利见
 大人为义盖见大人固有亨道然其聚也尤当以正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42-0723d.png
 乃无失已之嫌而不为德位君子之所弃也用大牲
 亦所以求聚于神有攸往亦所以求聚于人此两句
 又广言之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
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止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
命也
 名义在大象其德体非正释则以故字别之顺天命
 者致其隆敬则神明聚往而求之则人物聚皆天理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42-0724a.png
 之自然而我顺之尔
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苟与其情相违则必离而去之故观其所聚则情可
 见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建万国亲诸侯者比而有以联属之也除戎器戒不
 虞者聚而有以防制之也非联属则不能以终合无
 防制则不可以终聚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42-0724b.png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爻义与比之初六相似比萃之初居下处微其情未
 能上达故必积其孚诚致其专一若有孚而不能终
 则必至于乱所萃矣上乃字虚字也下乃字犹汝也
 文意与而康而色同凡易中号笑两字每相对同人
 之五旅之上是也握者所以转移之机也言惟积诚
 之极至于号咷则一转移之间将变而为笑乐即同
 人所谓先号咷而后笑也凡上下亲疏至于离异不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42-0724c.png
 能相同相萃者惟哀诚恳切庶几有所感动故此卦
 之爻尤多言孚号嗟如及赍咨涕洟之类往者往而
 求其所当萃者也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有孚不终则是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
 九五萃之主而二应之是上有引援者也二者中正
 之德当萃之时有利见大人之义故不以引援为嫌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42-0724d.png
 而吉且无咎又戒以孚乃利用礿者盖下之萃于上
 如人之萃于神内有孚诚则可以质素自荐矣或曰
 卦用大牲而爻利用礿何也曰用大牲敬之盛也用
 礿诚之专也二居下位贵以素诚获上萃升之义同
 也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以嫌于援引故言其中之不变与比二不自失同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42-0725a.png
 卦惟二阳为萃之主而初二应之三无所应故萃如
 而嗟如无所利也然承比之间有相从之义其以异
 体相从者随之三四是也三与四比则可以往而求
 萃矣盖当萃之时利有攸往故其往为无咎与初六
 同然非正应也故不免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上巽者明为巽入于四
九四大吉无咎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42-0725b.png
 九五萃之主而四辅之以大臣当天下之萃危疑之
 地也故必大吉然后无咎其义与益之初九同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惟当尊位者宜萃天下四不当其位而又有萃天下
 之责非处之尽善能无咎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若尊萃下当萃之时可以无咎然徒以位萃天下非
 所以孚信天下也必大能永其贞固之德则上以诚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42-0725c.png
 感下以诚应而悔亡矣比萃之义相似故元永贞之
 辞同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徒以位为萃未必其心之光明见信于天下也故必
 有元永贞之德而后其志光矣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居卦外而无应无萃者也然萃有利见大人之义而
 上近九五与蹇之上六同苟能不安于上而赍咨涕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42-0725d.png
 洟以致其诚则亦可以得所萃而无咎不如蹇上之
 吉亦不如比上之凶者无蹇往来之义亦无比后夫
 之象也 易象言见大人者五除升卦外馀则皆以
 九五当之也二应而四承之皆吉若上虽比近而与
 二四异矣或以时义相从然惟阴能从阳阳则不能
 也故蹇萃皆有从五之义而讼巽则否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巽下/坤上)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42-0726a.png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地中生木气之方至日夜而长升之义也故名升
 升则贤人君子得时登进之象也故其占为元亨而
 用以见大人则无忧南征则吉也案卦下直言元亨
 而无利贞之辞者三大有升鼎也皆自贤人取义圣
 人之情见乎辞矣然大有鼎皆无他辞升则申以吉
 利之占盖大有者能有贤也鼎者能养贤也皆主于
 在上者而言则亨莫大焉故言元亨其辞已足升之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42-0726b.png
 义兼乎在下者故言元亨又言其见大人之喜南征
 之吉也 讼蹇萃巽之彖皆曰利见大人此曰用见
 大人者四卦之大人皆以九五当之故曰利者有大
 人于此而利见之也升则卦无九五其六五之升阶
 与晋之六五同皆谓升进之人耳故不曰利而曰用
 言用此人以见大人也随之上益之二卦之四爻所
 谓王用者皆此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42-0726c.png
 柔以时升㨿卦柔得上位而言与巽顺刚应俱释元
 亨之义他卦亦有如此者必起以卦名而连亨字此
 则上以时升为文而下结以大亨又一例也或疑二
 阳居下势必上进彖传不取阳升而取阴升何也曰
 凡升晋之道皆以柔静顺正为善故两卦皆取柔进
 为义而柔爻皆吉渐之义亦然
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42-0726d.png
 慎德则积小而高大矣
初六允升大吉
 柔以时升虽主坤之三阴然巽一阴始生于下则升
 之始也象以地中生木则初木之根也其义最善故
 其辞独于诸爻为大吉允升者为上所信而升也晋
 至三而后众允且仅曰悔亡此则方初而曰允升大
 吉者晋三之允在下三阴升初之允在上三阴也故
 晋三之传曰志上行而此爻之传曰上合志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42-0727a.png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
 有应于上与萃二同故其辞亦同然此不言引者刚
 柔之义也二五之应甚多独于两卦言之者升聚之
 际必尽其诚信也升之阳爻非时物也以其刚中而
 应故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42-0727b.png
 过刚居下之上当升之时直进而无所疑升虚邑之
 象也然则其义善乎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进而无
 所疑其可乎比之升山升阶之渐而顺其义不同明
 矣故诸爻皆有吉利之辞而三独否以当升之时也
 故亦不言凶咎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以柔正居上体之初升之最顺而善者人有此德乃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42-0727c.png
 神明所登进所谓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者故王者
 当用之以亨于岐山乃为顺事鬼神之道也不曰西
 山者卦有南征之义不欲错其文也不曰亨于帝者
 言亨干岐山则为神明所亨可知矣彼因上有朋龟
 弗违之辞龟亦神也故复推之于帝不欲以山川与
 龟筮相复也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六五贞吉升阶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42-0727d.png
 五位升之极高者也非中顺之德莫能致此故言但
 当守其贞固则吉而又当于升进之极不忘退让如
 升阶然则善也阶者一蹴而升堂升之易者也然雍
 容揖逊三让而登君子当升之际始终于礼义固如
 此也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以柔居升之极故为冥升凡升晋之道不可极也极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42-0728a.png
 则知进而不知退悔厉难免矣晋之上刚故亢而有
 角之象升之上柔故溺而有冥之象然时位有适当
 者岂可无处之之道故当晋极者惟自治其私而已
 当升极者惟固守其正而已自治守正则高而不危
 满而不覆保终之道莫过于此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消不富言上六以柔居柔故虽冥升在上而能自消
 损不至盈满晋上之伐邑亦以其有刚德故也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42-0728b.png
(坎下/兑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以二体言坎刚为兑柔所掩以六爻言四五为上六
 所掩九二为六三所掩刚掩于柔困之义也惟随卦
 与此相似然此卦初爻亦阴则见阳居其中而上下
 俱为阴掩之象故为困又泽上水下水不能出泽是
 水之涸也亦困之义 君子因困而心能通则终必
 通矣故困有亨义要在守其正固而惟大人处之则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42-0728c.png
 吉而无咎也默者处困之道故又戒以有言不信
象曰困刚掩也
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
 险以说者非险而说也因习险而有得于心故曰险
 以说凡困极固有致亨之道然惟习险有得乃不失
 其所以亨也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刚中谓二五尚口乃穷谓兑体居上刚中则守固而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42-0728d.png
 处顺尚口则失处之之道而所守夺矣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致命者委之于命不以夷险贰其心体习坎之象也
 遂志者必心安而理得体兑说之象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卦以刚掩为义则惟刚者为能处困柔者不能也又
 惟君子之困为时之穷小人则往往自取之而已此
 爻阴柔居下当困之时故有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之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42-0729a.png
 象盖塞而不知其所以通昏而不求其所以明有日
 就于昏塞而已矣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三阳卦之所为困也而皆取饮食车服之象者贫贱
 患难不足以困君子进退牵系道闭行塞乃君子之
 困也二居下体困之初也故其象为困于酒食而朱
 绂且方来当此之时辞避不能惟有用此饮食朱绂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42-0729b.png
 以承亨祀如人臣既受爵禄乃不以自奉而以之竭
 其精诚感格于上则虽当困之时征行必凶而于义
 为无咎矣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以其有中德故无咎而有庆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不中不正以处险极而乘二刚进退皆困至于无所
 归宿凡皆自取之耳卦之三阴皆困此爻又所谓行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42-0729c.png
 险以徼幸者故其困独甚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进困于石者取险极之象也义明故不释退㨿于蒺
 藜则取乘刚之象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四以阳在上位当困之时是虽无意于来而已被招
 致来徐徐困于金车之象也古者车服以庸四位愈
 高而居坎体车输之上故取此象困而居位故吝上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42-0729d.png
 与九五合德故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志在下者当困之时贤人君子皆思隐于下位不得
 已而来故徐徐也不当位谓当困而在上位有与谓
 承五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五为阳困之极至于遭受伤害而羁束愈深劓刖困
 于赤绂之象也然致命遂志不可以不宽裕其心故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42-0730a.png
 惟徐则有说而且积其精诚以求感格则处之之道
 尽矣用亦谓用此赤绂二曰朱绂曰亨祀五曰赤绂
 曰祭祀尊卑之词其义一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
福也
 有中德故中直中直则自反而缩困而心亨矣祭祀
 诚则受福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42-0730b.png
 阴柔居困之极缴绕而不自止危动而不自安其困
 也亦自取之也苟能自思曰吾动皆悔矣由是惕然
 而有悔焉离而去之勿复牵系以自困则吉之道也
 此爻所以有葛藟之象者为兑之主尚口者也所以
 开其吉之门者处困莫善于说也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未当者处困之道未当也动悔有悔所以吉者以其
 行而不居也释征字之义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42-0730c.png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42-0730d.png
 
 
 
 
 
 
 
 周易观彖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