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042-00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俟卷六      翰林侍读乔莱撰
(震下/兑上)
 程傅随序卦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莱按随之成卦也取反对之义彖传曰刚来而下柔
 是也动以悦次及二体也兼山郭氏曰震东方之卦
 也万物随之以生兑西方之卦也万物随之以成
随元亨利贞无咎
卷六 第 1b 页 WYG0042-0094b.png
 莱按随何以全具四德也为天下所随其亨大矣不
 贞能免咎乎必四德全乃可受天下之随而无咎也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
 莱按随与蛊反对之卦也随下卦之震蛊上卦之艮
 也变震来居兑柔之下阳随乎阴也震动也兑说也
 人情不动不说则无所随动矣又说焉卦之所以名
 随也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卷六 第 2a 页 WYG0042-0095a.png
 莱按随必具四德而无咎者受天下之随也天下曷
 为乎随之也曰随以时也有其德无其时天下不随
 也时之所在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故曰随时之义
 大矣哉王肃本时作之非也向晦宴息非随时之义
 耶白云郭氏曰尧舜随于揖逊汤武随于征诛伊周
 随于致君孔孟随于设教皆随时之义也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平甫项氏曰震朝气也兑暮气也春入于秋岁之暮
卷六 第 2b 页 WYG0042-0095b.png
 也卯入于酉日之暮也木入金乡则绝雷入泽中则
 蛰人入晦时则息皆随时之义也 黄氏曰卦爻取
 随时而动大象取随时而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莱按刚来下柔之义蛊之上九下而为随之初九初
 主乎随者也程子曰官主守也渝变也既有所随其
 所主守有变易也曷为乎变也序卦曰豫必有随冥
 豫在上人心之和乐者变而为离叛矣杂卦曰随无
卷六 第 3a 页 WYG0042-0095c.png
 故也随乎新弃乎故矣初震之主也动也居下而动
 变之始也不戒其变者时当随也戒其贞者择所随
 也出门交慎所择也有功得所择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莱按从正吉者诸葛亮之从刘备正也荀彧之从曹
 操非正也不失有内不失已外不失人两义不出门
 不能择也不能择两失之矣讵有功乎择则正正乃
 有功若荀彧者罪之渠也何功之有
卷六 第 3b 页 WYG0042-0095d.png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程子之傅二爻也指五为丈夫初为小子傅三爻也
 指四为丈夫初为小子朱子从之平甫项氏曰凡言
 系者皆非正应以私意相牵系尔凡言失者正应也
 本有而今亡之故谓之失二与五为正应系初则失
 五矣三与上为正应系四则失上矣汴水赵氏曰在
 上曰系在下曰失以二言小子指三丈夫指初也以
 三言丈夫指四小子指二也莱按诸说皆未确也曷
卷六 第 4a 页 WYG0042-0096a.png
 言乎未确也随之义择所随也初始𤼵难者也五成
 帝业者也群雄竞逐成帝业者为丈夫不成帝业为
 小子丈夫谓五小子谓初他何与焉当成败未分之
 日而择所随焉非识时务者不能决也二应五而比
 初周公为之商所随曰若系小子则失丈夫矣三远
 于五亦不近于初周公为之商所随曰若系丈夫失
 小子而已虽两分说而诫其系丈夫不系小子之意
 已在言外如范增之随项羽系小子也韩信之去楚
卷六 第 4b 页 WYG0042-0096b.png
 归汉马援之去隗嚣而归光武秦叔宝之去王世充
 而归太宗皆系丈夫而失小子之證也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莱按二之系二之失也三之失三之得也云峰胡氏
 曰疮以溃为得疾以去为得失小子三之所以有得
 也随所求而有得得所随矣居贞之戒何哉曰惧其
 变所随也曷为惧其变也曰三不中不正也若吕布
卷六 第 5a 页 WYG0042-0096c.png
 之随董卓变所随也关羽不随曹操不变所随也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叶/浒)(舍音/舍)
 莱按志舍下明指初矣项先生谓四何哉曰志𤼵于
 心之诚也
九四随有𫉬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莱按初言不失二言失三言失故得四无失而有𫉬
 矣曷言乎有𫉬也津要之位阳刚之才当随之时随
 之者众矣虽然随之者众非臣道所宜也在上有专
卷六 第 5b 页 WYG0042-0096d.png
 擅之嫌在下有党附之咎虽正亦凶然则如之何周
 公曰无难也当斯任者患其存于中者有弗诚也施
 于事者有弗道也上下之分安危之机有弗明也苟
 非然也何咎之有
象曰随有𫉬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莱按大臣而受天下之随危道也其义凶者不必问
 其事也周公戒之以有孚在道以明孔子侧重明字
 履高位者明哲为先也如淮阴侯之作假王羞绛灌
卷六 第 6a 页 WYG0042-0097a.png
 非孚也非道也而总由于不明若郭汾阳不愧斯义
九五孚于嘉吉
 莱按五受天下之随者也受天下之随未有无良臣
 之助者孚于嘉焉是以吉也易言君孚臣者四随之
 孚孚二也大有之孚亦孚二也君子也小畜之孚孚
 四也兑之孚孚上也小人也呜乎孚美德也或孚于
 君子或孚于小人各居其半焉以两朝言之如汉宣
 孚魏相丙吉则治汉元孚弘恭石显则乱以一朝言
卷六 第 6b 页 WYG0042-0097b.png
 之如唐明皇孚姚崇宋璟则治孚李林甫杨国忠则
 乱居九五之位者其亦慎所孚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进斋徐氏曰明五之于二皆得乎位之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亨音见大有/卦后升卦同)
 程子曰太王去豳来岐随之者如归市人心固结而
 不可解此其亨王业于西山也本义亨作享诚意之
 极可通神明也程朱不合平甫项氏曰拘系之乃从
卷六 第 7a 页 WYG0042-0097c.png
 维之明人心之变也倘人心不变何故拘系之且维
 之耶莱按项先生之言是也孔子曰拘系之上穷也
 穷则变也上居随之极有变之义焉说卦曰随无故
 也曷言乎无故也曰随乎新也初之渝变而从乎新
 也上之穷亦变而从乎新也乃商之人心已去周之
 王业方兴故曰王用亨于西山也亨作享从朱子即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之义或曰太王王业之始不
 应见于上爻见于上爻者周之始由于商之终也瞿
卷六 第 7b 页 WYG0042-0097d.png
 唐来氏曰兑西方也曰岐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巽下/艮上)
 程傅蛊序卦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承二
 卦之义以为次也 东坡苏氏曰器久不用则虫生
 之谓蛊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谓蛊天下久安无为而
 弊生之谓蛊
 莱按成卦之义取二体者如蒙之山下有险险而止
卷六 第 8a 页 WYG0042-0098a.png
 是也取一爻者如小畜之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是也
 取卦气者如临之刚浸而长是也取卦象者如噬嗑
 之颐中有物是也取反对者如随之刚来而下柔蛊
 之刚上而柔下是也观彖传第一句其义自见先儒
 不察成卦之由专𤼵二体失轻重之义不合于孔子
 而全卦之义晦矣
蛊元亨利涉大川
 程傅既蛊则有复治之理自古治必因乱乱则开治
卷六 第 8b 页 WYG0042-0098b.png
 理自然也如卦之才以治蛊则能致元亨也蛊之大
 者济时之艰难险阻也故曰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息荐反/后胡豆反)
 程子曰甲数之首事之始也先甲谓先于此究其所
 以然也后甲谓后于此虑其将然也一日二日至于
 三日言虑之深推之远也究其所以然则知救之之
 道虑其将然则知备之之方善救则前弊可革善备
 则后利可久此古之圣王所以新天下而垂后世也
卷六 第 9a 页 WYG0042-0098c.png
 朱子本郑康成之说谓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
 也前事过中而将坏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而不
 使至于大坏后事方始而尚新然更当致其丁宁之
 意以监其前事之失而不使至于速坏与程子不合
 莱按孔子彖传释先甲后甲之义曰终则有始天行
 也则程子之说是也若辛若丁皆不可言始也从程
 子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卷六 第 9b 页 WYG0042-0098d.png
 莱按卦之所以名蛊者随下卦之震刚也变艮而为
 蛊之上卦随上卦之兑柔也变巽而为蛊之下卦变
 为巽则在下者巽顺而无匡救之义变为艮则在上
 者苟止而无振作之功上下不交政令弛废此其所
 以蛊也童溪王氏曰夫蛊非事也以天下为无事而
 不事事则后有不胜事矣此蛊之所以为事也刚上
 艮也柔下巽也在上者有止息而无动作在下者有
 巽顺而无违忤则祸乱之萌乃在于己安己治之中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42-0099a.png
 遂至于败坏而不可胜矣此刚上而柔下巽而止所
 以成虫皿也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
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莱按蛊何以元亨也曰乱极当治也蛊元亨而天下
 治也非天下自治也乃往而有事故治也彖曰利涉
 大川此也诸卦言涉川者曰往有功蛊不言功而言
 事何哉序卦曰蛊者事也子治父蛊不敢言功也此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42-0099b.png
 其间有天焉蛊者乱之终亨者事之始前人之乱或
 在气数之中后人之亨实有循环之理天行也易之
 言天行者三剥复蛊是也皆盈虚消息之道也甲天
 干之首故曰天行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本义山下有风物坏而有事矣而事莫大于二者乃
 治己治人之道也
 莱按振民者振作其气俾无废惰自安之人育德者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42-0099c.png
 涵养其德俾无逸豫自止之意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莱按蛊事也贞固足以干事故治蛊者皆曰干也不
 言君臣言父子者前人已坏之绪也后人干前人之
 蛊故诸爻皆取父母之象也初阴柔在下非能干者
 称有子何哉曰成卦之主也初何以成卦之主也彖
 传曰刚上而柔下指初也故能干父蛊称有子也有
 子则考无咎矣然何以厉也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42-0099d.png
 礼也干则改矣厉道也恐因其厉而惮于改也又以
 终吉许之孔子曰意承考者不承其事承其意也善
 继善述者也谓之有子宜矣宋元祐时改熙宁新法
 章惇蔡京持三年无改之论倾害君子厉之一字周
 公见之早矣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叶/朽)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本义九二刚中上应六五子干母蛊而得中之象以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42-0100a.png
 刚承柔而治其坏故又戒以不可坚贞言当巽以入
 之也
 莱按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母之蛊也吕后之蛊惠帝
 不能干而陈平干之武后之蛊中宗不能干而狄仁
 杰干之不可贞者王陵褚遂良所以无济陈平狄仁
 杰所以有功也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叶/斗)
 莱按孔子恐人误认不可贞为诡遇之事指出得中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42-0100b.png
 道补足爻义犹睽之遇主于巷补出未失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本义过刚不中故有小悔巽体得正故无大咎
 莱按初意承考善干父蛊者二得中道善干母蛊者
 三四不言母专言父者蛊之由于父者多也三过刚
 故悔四过柔故吝三之悔自凶而趋吉也四之吝由
 吉而向凶也干蛊宁刚毋柔宁为三之悔毋为四之
 吝故孔子于三曰终无咎于四曰往未得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42-0100c.png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叶/九)
 王氏湘卿曰以九居三刚之至也以此为臣是诤君
 之臣以此为子是诤父之子诤则有不顺之名故始
 不免于小有悔然不陷君父于不义则终无大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本义以阴居阴不能有为宽裕以治蛊之象也如是
 则蛊将日深故往则见吝
 平甫项氏曰裕益也长其恶也如秦二世以就始皇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42-0100d.png
 之宫室为孝卫州吁以修先君之怨为孝皆裕蛊也
 莱按此固不止于吝矣若前汉平之继哀后汉灵之
 继桓此爻之义与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莱按五柔中居尊乃不足于才而优于德者令闻既
 彰前愆克盖矣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42-0101a.png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程傅上九居蛊之终无应于下处事之外是贤人君
 子不偶于时而高洁自守不累于世务者也故云不
 事王侯高尚其事士之高尚亦非一道有怀抱道德
 不偶于时而高洁自守者有知止足之道退而自保
 者有量能度分安于不求知者有清介自守不屑天
 下之事独洁其身者所处虽有得失小大之殊皆高
 尚其事者也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42-0101b.png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莱按居蛊之终在事之外在事中者以事为事在事
 外者以不事为事也渐之上曰其羽可仪蛊之上曰
 其志可则高蹈者流见重于圣人如此此盛世不可
 无巢由乱世不可无管幼安乱极而治之世不可无
 严子陵也
(兑下/坤上)
 程傅临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42-0101c.png
 韩康伯曰可大之业由事而生二阳方长而盛大故
 为临也
 莱按彖传曰临刚浸而长则成卦之义在二阳浸长
 也专𤼵二体者非 平甫项氏曰易之卦义不专取
 字训但因事立义耳人之所需者以饮食为急故需
 为饮食需不训食也人之所行以礼为重故履为礼
 履不训礼也治蛊者必有事故曰蛊者事也蛊自训
 坏不训事也能临物者必大故曰临者大也临自训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42-0101d.png
 涖不训大也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莱按临取二阳浸长为义盖一阳之复虽亨而阳尚
 微至二阳其亨大矣天下无事不利于正而君子临
 小人尤不可不正虽四阳之壮尚有利贞之戒况二
 阳乎当是时方共幸阳之浸长矣圣人已垂浸消之
 象曰至于八月有凶提醒君子俾当盛虑衰早为之
 防也否无及已平甫项氏曰元亨利贞六阳之卦辞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42-0102a.png
 也八月有凶二阴之卦气也二阳方长虽未成乾而
 已具乾之德亦未成遁而已伏遁之祸圣人岂好为
 豫言哉二阳之长必至于乾者天道之当然也其长
 如此其消亦如此者亦天道之当然也抚消息盈虚
 之运者可不勉其所必至而防其所将及哉
彖曰临刚浸而长(长于/大反)
 汴水赵氏曰浸渐也犹水之浸其长有渐也
说而顺刚中而应(说音/悦)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42-0102b.png
 莱按二阳何以能临四阴也以卦德言之说而顺也
 无乖拂也以爻义言之刚中而应也际明良也有其
 德有其遇此其所以为临也
大亨以正天之道(叶/斗)
 莱按元亨利贞乾之四德也乾天也曰天之德二阳
 之长天实为之临故具乾四德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莱按八月有凶其说有三何氏主建子之说从子至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42-0102c.png
 未八月为遁也孔氏主建丑之说自丑至申八月为
 否也褚氏主建寅之说自寅至酉八月为观也汴水
 赵氏曰否自与泰为消长不必临也云峰胡氏虽主
 八月为观之说然以观消临不若以遁消临也长民
 刘氏曰以遁之六二消临之九二何氏之说是也程
 子主何氏说从程子赵氏曰临之时刚方浸长圣人
 已垂浸消之戒如唐五王反正未几败于三思当知
 圣人不为过计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42-0102d.png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莱按泽上有地临之象也临民之政无大于教养者
 或曰容保民无疆地也教思无穷属泽何哉兑之象
 曰君子以朋友讲习序卦曰入而后说之皆教之义
 也
初九咸临贞吉
 隆山李氏曰山泽通气故山上有泽卦名为咸而泽
 上有地初二爻亦谓之咸阴阳之气相感也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42-0103a.png
 莱按咸感也二阳虽长四阴未消感之而后临则不
 忌君子之进无心以为感庶几服小人之心如是则
 贞如是则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莱按初之志行正者阳在下位求其志而已未施于
 事也二吉无不利见诸事矣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莱按初曰咸临二亦曰咸临何哉位虽不同而君子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42-0103b.png
 临小人之道则一也感之而后临无心以为感善用
 其临者也二阳浸长时已利矣又善用其临吉无不
 利宜矣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东坡苏氏曰二阳在下方长而未盛也四阴在上虽
 危而尚强也九二以方长之阳而临众阴阴负其强
 而未顺命从而攻之阴则危矣阳不能无损以咸临
 之而后吉阳得其志阴免于害故无不利莱按圣人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42-0103c.png
 于蛊于剥于复曰天行于无妄曰天命于泰曰命乱
 于否曰有命盖消长之机天实为之也临彖传曰天
 之道也小象曰未顺命也命天命也二阳浸长天意
 已回四阴尚负其强盛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唯咸以
 临之乃吉无不利否则起衅召争胜败未可知也此
 临小人大道理大作用为君子者不可不知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莱按三何以称甘临也曰兑体也以甘言美意笼络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42-0103d.png
 君子此小人情态李林甫之口甜如蜜也小人为此
 凡以为例也君子守正不入牢笼亦何所利乎无所
 利有所忧矣能悔而忧之则无咎矣平庵项氏曰六
 三甘临而无攸利见君子之难悦也既忧之无咎又
 见君子之易事也处已严故不受不正之媚与人恕
 故不治既忧之人爻辞虽为六三言之亦可以见二
 阳之用心矣
象曰甘临位不当(平/声)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42-0104a.png
六四至临无咎
 汴水赵氏曰四高位也下三爻皆其所治也至者至
 乎此也进至于此当临人之位也位当临人故得无
 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平/声)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知音/智)
 莱按五何以称知临也为君之道在知人而已当临
 之时二阳虽长四阴未衰五居尊位应乃在二是在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42-0104b.png
 朝不少小人而五之所孚独君子也旧说以不自用
 而用人为知余以不用三四而用二为知也大君之
 宜莫过于此吉之道也乾坤之外复姤临遁泰否壮
 观夬剥十卦皆主阴阳消长而言君子小人之消长
 在臣道而主乎消长之机者君也临与遁相消长之
 卦遁阴之长在二临阳之长亦在二遁之五不应二
 君子何必避小人临之五不应二小人何能顺君子
 遁彖传曰刚当位而应惜之也临彖传曰刚中而应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42-0104c.png
 幸之也故知临重知人不重任人否则失卦义矣(明/庄)
 (烈帝之二年魏党诛夷窜逐殆尽起用东林君子满/朝矣乃君子戆直奏对多不称旨独王永光周延儒)
 (温体仁善逢帝意帝疑诸君子而信三小人未几韩/爌曹于汴乔允升辈尽去而国事日非矣大君之宜)
 (岂不以知/人为重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莱按舜之大知曰用中故知临曰行中五有中德二
 亦有中德宜其应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42-0104d.png
 隆山李氏曰以厚接物未有不安者故易之爻辞敦
 复无悔敦艮吉敦临吉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莱按非小象之志在内不知敦临之为二阳𤼵也至
 临之终敦厚以临二阳则君子之道长矣此其由临
 而泰也
(坤下/巽上)
 程傅观序卦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42-0105a.png
 凡观视于物则为观(平/声)为观于下则为观(去/声)如楼观
 谓之观者为观于下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本义观者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
 阴仰之又内顺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为
 观盥将祭而洁手也荐奉酒食以祭也颙然尊敬之
 貌言孚信在中而颙然可仰也此卦四阴长而二阳
 消名卦系辞更取他义亦扶阳抑阴之意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42-0105b.png
 莱按四阴盛长乃小人凌逼君子之卦唯九五中正
 居尊非小人所敢犯者圣人不取凌逼君子之义别
 取观仰君子之义而名卦曰观虽卦中本有此象此
 义而扶阳抑阴之义见矣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象也
 借致祭时诚敬之象以形恭已南面之盛而过化存
 神之妙在其中矣论语曰使民如承大祭亦其證也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莱按卦不取消长之义者以阳爻居尊位也故孔子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42-0105c.png
 彖传大书特书以揭斯义曰大观在上正其位也尊
 之也曰顺以巽藏其用也予之也曰中正备其德也
 美之也曰以观天下大一统也庆之也当位之阳如
 此彼四阴者敢萌异志耶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莱按下之四阴本非善者五德盛化神革其面且革
 其心故曰下观而化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42-0105d.png

 本义极言观之道也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也神
 道设教圣人之所以为观也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省悉/井反)
 风行地上周及庶物先王体之为省方之礼观视民
 俗设为政教如齐之末业教以农桑卫之淫风教以
 礼别奢如曹则示之以俭俭如魏则示之以礼之𩔖
 是也(集程子三/山刘氏)
卷六 第 24a 页 WYG0042-0106a.png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卦以观示为义指九五也爻以观瞻为义观九五也
 初在下民之象其观也如童子之无所知识也百姓
 日用不知可矣君子而不著不察良可羞已无咎不
 足咎也(集朱子项/氏赵氏)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叶/斗)
六二窥观利女贞
 窥观从门中观如妇人之观所见者狭也妇无公事
卷六 第 24b 页 WYG0042-0106b.png
 知蚕织而已女无是非议酒食而已在女不失为贞
 非所论于男子也(集赵氏/项氏)
 莱按观之二中正应五亦爻之最善者周公不取此
 义但以窥观丑之可见爻之吉凶悔吝皆从卦义看
 出中正不中正正应不正应未可一例拘也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汴水赵氏曰观水者必于海观都邑者必之洛师观
 天下者必登泰山观言者必游圣门门窥壁听观之
卷六 第 25a 页 WYG0042-0106c.png
 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莱按五曰观我生三亦曰观我生尊卑之殊邪正之
 别岂三之辞可同于五乎曰非也称我者指成卦之
 主而言也蒙之二小畜之四是已观以五为主我指
 五也三不中不正之小人在下卦之上其志欲进而
 逼阳五居尊位未敢遽进观五之得失以为进退小
 人之伺君子亦密已三方观五五可不自观乎故亦
卷六 第 25b 页 WYG0042-0106d.png
 曰观我生项氏曰凡论全卦之义皆以主爻为我蒙
 主九二彖辞称我者二也小畜主六四彖辞称我者
 四也观以九五为主三所称之我即五也小过以六
 五为我中孚以九二为我皆统言一卦之义者需三
 解三鼎二旅四以本爻之吉凶称我不在此例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叶/斗)
 平甫项氏曰临二阳逼四阴九二咸以临之不敢遽
 进者以阴方强盛未顺命也观四阴逼二阳六三观
卷六 第 26a 页 WYG0042-0107a.png
 以伺之不敢必进者以阳方中正未失道也此两象
 辞指所敌而言诸儒但求之本爻所以未得其说也
 称未者临终当为泰观终当为剥当斯时也特未而
 已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莱按王辅嗣曰辟险尚远趋时贵近四之谓矣大观
 在上国之光也而四近之观国之光也既观国之制
 度典章光华盛美宜宾于王朝效其智力致主泽氓
卷六 第 26b 页 WYG0042-0107b.png
 此怀才抱德者得志于时之所为也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莱按尚宾美五也五不尚宾四何以观焉(顾炎武曰/真谆臻不)
 (与耕清青相通然古人于耕清青韵中字往往读入/真谆臻韵者当由方音之不同未可以为据也诗三)
 (百五篇并无此音孔子传易于屯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于观曰观国之光尚宾也观)
 (我生观民也观其生志未平也是平正皆从民字读/矣于革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
 (乎人于兑曰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于节/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于系)
 (辞传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成贞皆从人民臣字读矣至屈宋亦多此音)
卷六 第 27a 页 WYG0042-0107c.png
 (离骚以名从均读卜居以耕名生清楹从身读九辩/以清平生声鸣征成从人读而秦汉之书亦时有之)
 (又如天渊二字古与真谆同韵者也而乾彖传形成/贞宁皆从天读文言正精情平皆从天读讼彖传成)
 (正皆从渊读大畜彖传正从贤天读又萃彖传临晋/姤三象传正从命读今吴人读耕清青皆作真音以)
 (此知五方之音虽/圣人有不能改者)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莱按五中正以观天下者也曰观我生何哉我天下
 之所观也四阴在下窥伺朝廷但有过举衅蘖萌焉
 可不慎乎反躬内省乃无咎也五曰君子上亦曰君
卷六 第 27b 页 WYG0042-0107d.png
 子卦唯二阳称君子者对小人而言也 平甫项氏
 曰观本小人逐君子之卦以九五中正在上群阴仰
 而视之圣人取小人观君子之象象虽如此势实渐
 危五上二爻皆曰君子无咎言君子方危能如九五
 之居中履正上九之谨身在外仅可免咎不然九五
 中正以观天下虽元吉大亨可也岂无咎已哉明二
 阳向消道大而福小也如唐武宗之时内之宦者外
 之牛党皆欲攻李德裕以武宗刚明在位仰视而不
卷六 第 28a 页 WYG0042-0108a.png
 敢动一日事变万事去矣此观之变为剥也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莱按观民之义本诸身徵诸庶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平甫项氏曰上在卦外无名无位小人之进退下民
 之向背皆不由己但谨视其身思自免咎而已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莱按上之君子与五同也当圣明在御之时独处无
卷六 第 28b 页 WYG0042-0108b.png
 位之地而群小浸长于下其志岂能平乎故周公曰
 无咎而孔子曰志未平也
 
 
 
 
 
 易俟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