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725-02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语录卷十四
            大学士李光地撰
  三礼
问周家制度是周公手定孔子却说文王之文何也曰
 想是文王已有成模所以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丕
 显哉文王谟周公守其家学而修之耳故孔子接文
 王周公算在见知里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725-0212b.png
周礼一书幸而存必有发用之时汉武帝直谓是战国
 黩乱不经之书其后尊信周礼数人皆败事所以人
 益不信北魏文帝周武帝唐太宗略彷佛行之如均
 田府兵之类皆有其意文中子之子福畤记唐太宗
 欲行周礼魏郑公曰非君不能行顾臣无素业耳此
 未必确纵不精熟如考起来何至全无头绪欲治天
 下断非此书不可
大学大应读为太小学小应读为少周礼小宗伯小司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725-0213a.png
 马之类人皆知读为少却不知读大宗伯大司马等
 为太冢宰一称太宰以冢即太也甚且有称为大冢
 宰者益可笑
周礼在朝效天如妃嫔世妇御妻公卿大夫元士皆用
 三九在野法地如井牧丘甸皆用八四至国中象人
 如比闾州党军伍师旅皆用伍
胡五峰以周礼为刘歆伪作说太宰岂有管米盐醯酱
 之事之理不知男女饮食自外言之即治国平天下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725-0213b.png
 之要自内言之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
 要日用间更有何事
天者君也官犹司也冢宰所司者君之事故曰天官宰
 者调和膳羞之名冢大也君德者万化之本而饮食
 尽道者又君德之本也冢宰掌王饮食男女之事使
 皆有节度此体信之道其为宰也大矣君正而推以
 均四海不过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
 必当年德而万物自育天地自位是调和膳羞其事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725-0213c.png
 至小而实大其义至近而实远以此名官非喻也深
 哉知孔子无閒于禹之心即得周公立冢宰之意(光/坡)
某意卷龙衮冕鷩冕毳冕亦当如今补子之类未必全
 衣绘之又絺冕或即葛为之大裘即黑羔裘也止可
 冬至祭天时著若五月大社如何著此郑康成云絺
 冕著祀社稷注疏以絺即虞书絺绣之絺言绣粉米
 于衣也未知是否
地者民也司徒所司者民之事故曰地官徒众也即民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725-0213d.png
 也司徒掌又民之食扰民之性所谓尽制度品节之
 详极裁成辅相之道也(光坡/)
至德以为道本道即艺也是存心以为致知之本敏德
 以为行本敏即敦敏勤敏之敏在知上说是格致以
 为诚正修齐之本孝德以知逆恶是修己以为治人
 之本逆恶注谓指在己者非是盖知人之逆恶由家
 以及国与天下也知仁圣义中和中未发之性也和
 中节之情也四德皆在其中矣故后言中和不复细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725-0214a.png
 举仁义等项小学先言德行而后及艺者如行有馀
 力则以学文所谓文不过是习其器数耳大学先艺
 而后德行者如博文约礼文行忠信所谓艺则穷理
 格物之事也
土圭之法一段郑注恐理之不可通夏至日道入赤道
 北二十四度北距嵩高弧背九度馀夏至日道下直
 衡岳晷无影从嵩高至衡岳夏至日道圜天之弧背
 以弧矢术求弦得衡岳距地中弦径约九度馀从阳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725-0214b.png
 城至衡岳地平鸟道相去约二千五百里夫止二千
 五百里而一则尺五寸一则无影是百六十馀里景
 已差一寸矣则郑注所云千里而差一寸恐未然也
 又郑注谓景短者中表之南千里景短一寸景长者
 中表之北千里景长一寸如此则日下无景当在极
 南万五千里之外而衡岳之远阳城不能万五千里
 昭昭矣又言景夕者东表日昳中表景乃中景朝者
 西表日未中而中表景已中如此则极东之地日出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725-0214c.png
 方及三五寻丈日景已中极西之地日入未及三五
 寻丈日景方中若果地体方平四际弥天则信如所
 云矣不然如鸡子裹黄之喻地在天中不过成形之
 大耳弹丸浮寄四际距天至远四际距天之远若一
 也则去日安能有远近之殊乎虽日之出也极东先
 见及其入也极西先昏然随其处各有晓午昏暮安
 知日东者不以吾为景朝乎日西者不以吾为景夕
 乎且此尺有五寸东西直比一带中日景皆如是也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725-0214d.png
 何以定其为东西之中乎吾谓日南则景短多暑谓
 从此中表而南之地则当景短之时盛暑不堪若今
 广州夏时炎赫倍于他州盖景短即夏至非短于尺
 有五寸之谓也日北则景长多寒者谓从此中表而
 北之地则当景长之时隆寒不堪若今塞外冬时凛
 栗亦倍盖景长即冬至非长于尺有五寸之谓也日
 东则景夕多风者谓从中表而东之地则景夕之时
 多风盖东地多水多水则多风若吾州午后即海风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725-0215a.png
 扬也风起于夕故以景夕言之日西则景朝多阴者
 谓从此中表而西之地则景朝之时多阴盖西地多
 山多山则云气盛若柳子厚所谓庸蜀之南恒雨少
 日是也阴霾于朝故以景朝言之如此则寒暑阴风
 偏而不和是未得其所求天地之所合者地中与天
 中气合也合则四时交而无多暑多寒之患合则风
 雨会而无多风合则阴阳和而无多阴何以定之以
 验寒暑阴风于五土而知惟此为不偏也然特就中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725-0215b.png
 国九州而奠其四方之中耳若论大地之中当在南
 戴赤道下之国则未知其何如也然则冲和所会无
 水旱昆虫之灾无凶饥妖孽之疾兆民之众含生之
 类莫不阜安是乃王者之都也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谓之地中者非谓必日景尺有五寸乃为地中是言
 地中之处其景尺有五寸盖用以为标识也(光坡/)
郑康成谓立八尺之表惟洛阳阳城影一尺五寸每千
 里差一寸阳城之北以渐而长南以渐而短短至广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725-0215c.png
 州一万五千里则表影全无矣今考洛阳出北极二
 十三度有奇广州出极三十五度以成数要之只差
 十一度以今所制营造尺量之每二百里差一度止
 得二千二百里即以古尺二百五十里差一度算之
 亦止得二千七百五十里安得一万五千里耶
陈君举好巧说谓孟子与周礼所说百里与五百里用
 方算可以约略扭合只是周礼说王畿千里中容得
 公侯之国多少此数必不能扭合奈何建都四面必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725-0215d.png
 不能匀朱子辨永嘉之说是矣但禹贡分明说甸侯
 绥要荒禹都冀州北面亦不能有如许地看来只好
 活动说若必要说得的确恐反伤凿
九章二象也数也量法象也算法数也方田少广商功
 勾股量法也粟布差分均输盈朒方程算法也六书
 二形也声也指事丨在一上为上丨在一下为下之
 类象形全圆中有奇为日半缺中有偶为月之类会
 意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之类三者皆形也谐声如水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725-0216a.png
 可为河水工为江之类转注如长本长短之长转为
 长幼之长恶本善恶之恶转为好恶之恶长本长于
 吾恶则自可恶之类假借如必乃弓带之谓因必然
 声同遂取为必然之用本非此字而借为此字三者
 皆声也
乡遂兵多隐然有强本之意圣人作事多少意思都包
 在内
乡遂车制盖一族出一两为一乘其三卒则卒长为甲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725-0216b.png
 士馀为步卒其一卒则似为辎重之车也(自记/)
朱子疑周礼中以国服为息一条以为此能几何而云
 凡国之财用取具焉此错会了经书之指取具莫重
 看即此能几何之意也不过是国之财用亦有取于
 此耳
友言荆公保甲非如今之五家相保而已盖五家出一
 甲兵也所以不能行尤甚均输亦断不可行如青苗
 法令程朱诸君子行之有何不可曰天下事大槩如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725-0216c.png
 此不得其人未有不弊之法如周官一书但立王畿
 千里一州之法他八州置之不问正是此意那时王
 畿之地有周召毕芮盈于朝宁恁甚详密之法无不
 可行至外诸侯若强之行有必不能者但立一榜样
 于此有能彷而行者天子未尝不嘉与之不然亦止
 五年之间察其土地人民风俗贞淫在位贤否而已
 这是圣人识大体处若使九州尽如周官虽圣人有
 所不能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725-0216d.png
春者其气则天地温厚之气其时则阴阳适均之时中
 和之极也宗伯掌礼以教民中掌乐以教民和故曰
 春官(光坡/)
郊祀天地圣人说得如见维天其右之竟似天来享周
 礼大司乐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裸
 物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
 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
 致象物及天神七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八变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725-0217a.png
 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道理至此就到尽头处了问人鬼何以居后曰天神
 地示是现成的鬼者归也既去了又要追转来岂不
 难致天神地示如目见形耳闻声致人鬼如记念过
 的书已往的事自有难易
向以天神地祗人鬼三祀所用四声谓即上分祀六乐
 深得大乐必易之理可谓神合然不用商明见于经
 若无射分祀奏之于此去之未有它考窃意宗庙之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725-0217b.png
 大簇为徵似复上文天神之讹也请并改大簇为圜
 钟何如曰此说殊有理(光坡/)
龟象也筮数也求象于兆求数于变其法不同体有百
 二卦有六四其道亦异盖卜书之亡久矣学者因莫
 之见遂谓卜筮皆出于易而援易系卜筮蓍龟之言
 以證之考之春秋内外传先秦古书所举卜筮之繇
 其系于筮者皆今周易文也卜繇别为言语绝无只
 句与易相似者岂可溷乎愚则以为卜书五行也筮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725-0217c.png
 书阴阳也洪范曰卜五占用二此卜筮之大要也春
 秋传晋卜救郑遇水适火而史赵辈皆举五行尅胜
 之义占之卜之略例于此可见(光坡/)
三梦旧注亦分三代其说无据且下直云其经运十其
 别九十不言皆异于前文则知三梦一法致梦者有
 以致之也如昼所思为夜则成梦是致梦也觭杜读
 为奇奇梦亦思为所致而诡异不测乐广谓梦有想
 有因致梦觭梦之谓也咸感也陟升也精神感而上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725-0217d.png
 通与鬼神合其吉凶以其无心焉故谓之咸也此三者
 足以尽梦之变矣(光坡/)
世说乐广说梦曰想曰因想即日之所为因虽非日之
 所为而有所因不必正像其事而因此变幻而成仍
 应补其一曰兆盖有全无所因而吉凶祸福之先见
 者周礼三梦正如此致梦即想也觭梦即因也偏倚
 不正因其类而有旁曲变幻之状也曰咸陟咸感也
 陟通也精神上通而其端先见即兆也其后六梦亦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725-0218a.png
 当解归此三类正与噩咸陟之类也思与寤觭梦之
 类也喜与惧致梦之类也如镜然有正面照见者有
 侧旁照见者有我不见而门外之形影镜已照见者
卜师掌开龟之四兆旧注开出其占书而以占者下占
 人之事也卜师所掌在于作龟而不在于占龟所谓
 开龟者盖若凿龟之义云耳四兆者凿龟之四方上
 篇郑氏云春灼后左夏灼前左秋灼前右冬灼后右
 以正此四兆者为得其实(光坡/)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725-0218b.png
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墨者墨其将灼之处而灼之以致
 其兆也书曰惟洛食盖食墨之谓卜有龟焦者有不
 食墨者皆不待兆成而知其凶也夫墨水也燋契火
 也火过而阳则焦矣水过而阴则不食矣(光坡/)
龟卜之法不传今以周官书经注疏凑合想之粗可言
 者大槩龟之体犹筮之卦龟之兆犹筮之爻龟之颂
 犹筮之词卦有六卜仅三一五二廿五三一百廿五
 五五行也廿五五五也一百廿五五其廿五也内除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725-0218c.png
 三同如水水又水火火又火之类则去五行之纯者
 只得一百廿也其颂千有二百者如火珠林法每一
 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日起故有一千二百也
 此某臆度之说龟灼视其纹与其烟纹曲者水直者
 火左斜者木右斜者金横者土烟之蒙者为木直上
 者为火交互者为水断续者为金成片者为土荆乃
 灼龟之木爰契我龟契应从锲竟是铁钻用明火未
 开视卜词而即以为袭吉者盖方灼而龟即火起谓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725-0218d.png
 之焦龟版上有墨涂之墨乾谓之食墨若不乾钻火
 而灭谓之不食墨皆阴阳不合大凶也即不卜若三
 卜总无焦不食墨之状即谓之袭吉夫易论奇偶阴
 阳卜论五行生尅至京房则以卜搀入筮而以甲乙
 等日占之以青龙为木白虎为金朱雀为火元武为
 水而以勾陈螣蛇为土以合六画是谓火珠林则古
 法淆乱矣古人最重筮所谓筮短龟长者筮分阴阳
 尚浑沦些至卜分五行则细微极矣然五行一阴阳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725-0219a.png
 也未可遽分优劣龟卜至汉文帝时尚用之其后遂
 不见用亦由孔子赞周易后而龟遂诎
古者占梦必参以天地阴阳谓人感天地阴阳之气于
 是乎有动于机而形于梦夫天地之会阴阳之气变
 化于四时不可睹也故察之乎日月星辰而象见矣
 如春秋传所载赵简子事又史记宋元王梦一丈夫
 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曰我为江使于河
 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王有德义故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725-0219b.png
 来告诉召博士卫平问之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视
 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四维已定八卦相望视
 其吉凶介虫先见乃对元王曰今时壬子宿在牵牛
 河水大会鬼神相谋汉正南北江河固期南风新至
 江使先来白云壅汉万物尽留斗柄指日使者当囚
 玄服辎车其名为龟王急使人问而求之此皆以日
 月星辰占梦之法也噩谓所梦可惊愕此六梦者致
 梦奇梦咸陟皆有焉问王之梦而献其吉者则凶者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725-0219c.png
 在所修省可知(光坡/)
周礼墓人为墓祭之尸恐是祭土神非祭墓中之人(自/记)
屋诛者所谓纤剸于甸人也盖公族不刑之于市耳谓
 是门诛大非
尚书伯禹作司空而后契为司徒是唐虞之官也王制
 司空度地居民而后司徒修礼明教是夏殷之官也
 洪范四曰司空五曰司徒殷官又其著者帝王皆首
 司空而周公独后之何盖与易以艮成终成始义合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725-0219d.png
 也是故冢宰掌天司徒掌地兼总条贯是二官者包
 乎上下其外春夏秋冬各司一事宗伯以礼乐教而
 实由司空之富邦国生万民而后教化行则自冬而
 春贞下起元之义也礼以节之乐以和之政以行之
 刑以防之极其效不过欲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黎民
 不饥不寒矜寡孤独废疾者有养而已则春生夏长
 秋收以至冬藏之义也以此为终而实王道之始以
 此为始而要其成何以加兹深哉周公之意岂有异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725-0220a.png
 于尧舜禹汤之心乎(光坡/)
考工记文字最妙岂刘歆所能到人不信周礼遂将此
 书推与刘歆近如阎百诗黄梨洲辈并将周礼亦推
 与刘歆卑周礼失其平不觉尊刘歆过其分矣
古者做车有舆人有轮人各耑其事轮最重古轮最圆
 外边皆圆脊行地不滞今不圆而外廓著地之木皆
 平方又用铁皆岨峿不平故不稳贴古一车四马然
 既云脱骖则三马亦可又良马五之则五马亦可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725-0220b.png
西洋人不可谓之奇技淫巧盖皆有用之物如仪器佩
 觿自鸣钟之类易经自庖牺没神农作神农没尧舜
 作张大其词却说及作舟车耒耜杵臼弧矢之类可
 见工之利用极大周官一本考工记全说车辅人一
 篇尤要𦂳定九先生云中庸说九经必言来百工而
 车尤难工车中唯轮最妙其行地者无多而轻利(以/上)
 (周/礼)
周乐是四节一升歌三终堂上人歌鹿鸣四牡皇皇者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725-0220c.png
 华用琴瑟和之无他声二笙入三终堂下笙南陔白
 华华黍亦无他声三间歌三终堂上歌鱼丽毕堂下
 笙由庚又堂上歌嘉鱼毕堂下笙崇丘又堂上歌有
 台毕堂下笙由仪四合乐三终堂上歌关雎葛覃卷
 耳堂下笙鹊巢采蘩采蘋众乐器齐作舞亦在此时
 而乐终矣书戛击鸣球一节恰是如此以咏是升歌
 下管是笙入笙镛以间是间歌笙笙钟笙磬也与笙
 相合者镛镛钟镛磬也与人声相合者箫韶九成是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725-0220d.png
 合乐箫乃舞者所执与箾同问王方麓尚书日记亦
 如此说曰正赖此心此理之同某节分原道以为独
 见张长史与某同解离骚求女为求贤以为独见而
 方灵皋与某同
问古乐舞在何时曰其在合乐时乎问合乐时鹊巢采
 蘩采蘋皆有词亦可入笙耶曰可但看如今之琴无
 词者固多然有词者何尝不可弹问作乐时用律否
 曰不用律以制乐器者所谓王府则有也律和声亦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725-0221a.png
 是推本言之如制钟要中黄钟之律即取黄钟之管
 以验其声十二律皆然问八音要合十二律每音皆
 有十二器乎抑一音一器即可备十二律之声乎曰
 革木二者如何合十二律惟钟磬备十二律之声故
 乐以金石为宗丝即一器中可备十二律竹匏一器
 中亦略备土便不能革木不过用以节之止之耳问
 堂上升歌固用金石矣不知亦用鼓否曰用如今之
 唱曲板也如何不用问升歌之瞽者是几人曰二人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725-0221b.png
升歌笙入间歌合乐四节皆三终是卿大夫乐不知天
 子诸侯如何只是以鹿鸣四牡皇华文王大明绵清
 庙维天维清皆三诗观之恐亦三终也大都卿大夫
 笙入用笙天子诸侯则用管故诗曰嘒嘒管声书曰
 下管鼗鼓而享礼曰下管象舞燕礼曰下管新宫也
 升歌只有人声琴瑟以钟磬节之而他音皆止笙入
 只有笙音以钟磬节之而他音亦止天子诸侯于笙
 入时用管至间歌合乐则仍用笙不用管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725-0221c.png
问升歌笙入间歌都有诗章名目至合乐时舞不知所
 舞何诗曰经无明文既云合乐关雎葛覃卷耳鹊巢
 采蘋采蘩想舞亦应舞此
伯叔自期而下便至小功无大功朱子以为开元礼之
 误非也丧以期断父斩衰三年祖期年皆加隆之服
 惟祖加隆为期故同祖之伯叔亦期若同曾祖之伯
 叔则本服原止宜五月自祖至高祖皆直上直上者
 皆齐衰但月数不同不得称为缌功伯叔皆旁列旁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725-0221d.png
 列者依大功小功缌麻而为服平常人服十五升布
 次而缌麻次而小功次而大功次而齐斩八十缕为
 一升以经言也
古人衣服吉凶不分颜色而分粗细缌麻与锡衰与常
 服一样皆十五升锡衰缌麻练麻(沤洗也/)而不练布
 常人所用未织布之先练麻既织布之后又练布总
 欲其熟而白也
北首南首死者称首不称面若称面是脚对人故不可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725-0222a.png
 也(自记/)
揖即肃拜春秋传敢肃使者(自记以/上仪礼)
圣人说疑思问如何礼记又说疑事毋质盖谓必不能
 知之事如四海之外存而不论者耳举之以质是有
 意穷人也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
 窭若主人如是为辞岂不是羞客意此二句是解上
 文恐主人愧不能亨及窭也古人文字简辞字是解
 作避字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725-0222b.png
子夏子游以文学称其为文简练琢磨调法俱备子夏
 仪礼传高似公榖有力量公榖皆其门人子游文虽
 不可考以子夏度之亦可想见又檀弓篇中多有推
 尊子游处以为子游之徒理或然也檀弓文有姿致
 子夏比之又觉简质而劲此便是南北文字分派之
 始
古人尚左兵事丧事始尚右东向西向以南方为上南
 向北向以西方为上此二句难说古人先祭于室则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725-0222c.png
 拜者西向自以南方为上及祭于堂则拜者北向自
 以西方为上皆尚左也东向南向并无此行礼之处
 或者太祖在室东向矣而行礼者西向则以南方为
 上太祖在堂南向矣而行礼者北向则以西方为上
 或问古人若尽尚左则楚人尚左襟皆左又似单为
 楚人所尚曰是言军事应尚右而楚人仍尚左也夫
 子有姊之丧拱而尚右可见丧事亦尚右
朱子谓申生当辨而走申生所处虽未必合于中庸但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725-0222d.png
 不害其为孝子此不须论
曾子易箦此本小事不过人送一席等间铺著有人说
 此是大夫之席曾子即易之临死时如此可见圣贤
 学问精密如平时有人说自然亦如此朱子所谓不
 欲为己甚而黾勉以受其赐至死生之际则又有异
 者乃因问者支离朱子随所问必辨到是处耳看书
 似此类不必多著语言
王制当是殷制故其通篇次叙恰与洪范八政相符想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725-0223a.png
 禹当年锡洛叙畴之后一切规模制度都从此出所
 以禹贡中山川田赋数皆用九殷人承之因于夏礼
 所谓缵禹旧服者也则夏制疑亦仿此直至文王演
 易画出后天图来其后周家六官遂从天地四时起
 义非复八政四司空五司徒六司寇之序矣然宾师
 二者洪范次于后而王制居前王制所以定立国规
 模非洪范立教垂训之比宾师乃国事之尤大者故
 先之(清植/)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725-0223b.png
每尝以为古人四术之教比之今人经史之学工夫较
 省今思之不然礼乐二者条件正多不学操缦不能
 安弦先要将正乐学会了又要将九夷八蛮琵琶箜
 篌之类无所不学然后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先要将正诗学会了又要将秦楚赵代之歌民谣巷
 讴无所不晓然后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要先
 将正礼学过又要将一言一动猥杂琐碎节目之详
 无所不习然后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学固要志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725-0223c.png
 道据德依仁能是矣又要游艺如此条目节次终身
 固有不能尽者所谓安者不曾经过未免疑惑如人
 走路已知正道若不将旁路岐径皆曾走过有人言
 从某路走又比大路好些心里未免疑惑唯走过了
 才知他或险僻或迂曲不若正路之坦易如在道上
 赶贼正路赶不上就知道他从那一条小路上去了
 不然不知也
日星从天而属阳四时日星所经也山川从地而属阴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725-0223d.png
 五行山川所主也然五行之气实上播乎四时之间
 如雷风云雨霜露之感遇聚散无非山川所风雨蔡
 传皆作比喻言其实此数句班孟坚说得好班云日
 为寒温月为风雨人事变于下天道应于上故云日月
 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星有好风好
 雨亦有好燠好寒者日永星火非燠乎日短星昴非
 寒乎下文冬夏即燠寒也蔡传以四有字相配而以
 月之从星二句另说故差班孟坚以星好风好雨另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725-0224a.png
 说而以下文两则字相配便明白的确寒温皆日主
 之风雨从地起故月主之但看潮汐全应月蛤蚌之
 类皆以月之盈亏为肥瘦海中飓风起定在六月十
 二却不应节气只是孟坚尚不细腻有冬有夏如何
 嵌一月字在内盖寒燠虽因日之远近而月亦有分
 月去人最近如冰轮在头顶上故日北陆则杀其暑
 南陆则益其寒所以不单言日行至风雨则全是月
 主之问人事变于下天道应于上二句何所指曰此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725-0224b.png
 本言庶徵也日月之行经历星之好寒者则为冬倘
 当寒而燠是必人事之变日月之行经历星之好燠
 者则为夏倘当燠而寒又必人事之变月从星郁五
 行之精地所载之神气然皆应天之时与之同流故
 天虽有春夏秋冬之四时而所以化生万物者亦不
 离乎风雨霜露而已夫五行播于四时是天地阴阳
 之和合也和合故月生焉阴精阳气会于太虚而成
 象生之谓也古今说者皆谓月在天星日之下而居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725-0224c.png
 地之上其去地也最近是月在天地之中而所以调
 和斟酌乎阴阳者故曰月以为量也其盈也三五以
 受阳之施其阙也三五以毓阴之孕(光坡/)
天秉阳一段是圣人极至之论朱子以和而后月生句
 为疑谓难道阴阳不和月便不生然考尧典四仲亦
 只说日星不说月后面谗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便
 是将月另说历法至近来西洋人愈讲得精密但他
 只讲得历法不知历理如何比得天地以为本四时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725-0224d.png
 以为柄日星以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几句说
 得精月字亦不与日星同说此皆圣贤实实知道故
 如此的确说出洪范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
 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之好风者当风而不风
 与不当风而风从星之好雨者当雨而不雨与不当
 雨而雨亦皆人事之变上言雨𤾉寒燠风此言冬即
 寒夏即燠风雨即上风雨不言旸者不风雨则皆旸
 不必说也月在天地阴阳之间所以说和而后月生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725-0225a.png
 说他在天他去地极近全管地下的事说他在地他
 又与日星为类而名三光说他是阳他却体质全是
 魄说他是阴他却受日之光亦能久照三五而盈从
 阳也三五而阙从阴也问如何是月以为量曰以闰
 月定四时成岁以此为度量日大暑热他以冷气节
 宣之夜至幽他受阳光照临之亦为之剂量也问如
 何是鬼神以为徒曰如易中水火山泽雷风皆是天
 之材料各有职掌然使各各不相照顾岂复成天地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725-0225b.png
 惟中间有帝为之主宰便都联成一个所以水火相
 济山泽通气屈伸往来变化流行皆鬼神也如国家
 六曹各有经管总是替人主办事如耳目鼻口手足
 都是人之材料然有心在众皆禀令便联成一个去
 此便不成物事故曰鬼神以为徒
天秉阳一段极精以阳属天日星从之阴属地曰窍于
 山川则风雨从之故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雷千里
 不同风地之为也金木水火土虽皆从地然质具于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725-0225c.png
 地而气行于天故曰播于四时问和而后月生不似
 先有日星而后有月乎曰却不可如此说特语势自
 然如此耳
乐记人生而静一段真是千圣传心之要典与虞廷十
 六字同人心道心四字浑含精微天理人欲四字刻
 画透露(自记/)
七情不如言喜怒哀乐分属四时整齐细思之亦有理
 喜木怒金爱火恶水各配一行土有两欲在季夏惧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725-0225d.png
 在季冬水亦有两恶与哀也(自记/)
惟不忍其忽然而散也故祭之明日有绎今人甫祭毕
 而诚意怠散不知此理故也(自记/)
自汉以来相沿说诸侯不得祭始祖大夫不得祭高祖
 至程子毅然反之以为此古礼之散失也圣人却不
 如此走兽知母而不知父飞鸟知父母而不知祖人
 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此也丧祭一也服制五服而祭
 不得及四代于情理不顺所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大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725-0226a.png
 夫三适士二官师一者庙数不同耳自大夫以下合
 并祖考之位于三庙二庙一庙而祭之非一主占一
 庙而不及祖曾高及始祖也其等级隆杀以庙制品
 物分尊卑贵贱耳卑贱亦人也独禁之不得亲其祖
 此岂所以令民德归厚之道此语大有识见所以司
 马温公称其有制礼乐之才不诬也朱子亦如此说
 若谓大夫便无太祖诗经何以有南仲太祖之称朱
 子先依程子行礼后复心歉又止祭四代然细思程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725-0226b.png
 子之说可从若庶民之家即茅屋祭其始祖固自无
 害于礼法也
深衣之制上衣下连裳邪幅杀缝盖省裳也古时衣短
 不掩裳故朝衣与裳相接处有芾以蔽而联之朱子
 曰祭服谓黻朝服谓鞸至明武宗时蔡虚斋为江右
 提学朝宁王他官皆著芾虚斋独不芾曰不可与朝
 天子同也芾即黻与鞸也古人内著衷衣甚长外裳
 外黼外朝衣甚短显芾与裳也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725-0226c.png
上己非上已或谓近代有称地支者不知上丁上辛上
 已皆是天干取柔日惟为天干故一月之内各有上
 中下若地支则上中下间有不备者矣
礼记陈浩注不如郑康成远甚郑是将全部书读熟前
 后有照应陈注后忘前前忘后都相碍礼记注疏最
 好(以上/礼记)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725-0226d.png
 
 
 
 
 
 
 
 榕村语录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