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25-00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语录卷六
             大学士李光地撰
  下孟
以通章文势观之既竭目力一节对章首离娄之明一
 节是一反一正文体今有仁心仁闻三节对为高一
 节俱是见先王之道之当遵耳(自记/)
以父子兄弟对君臣朋友则父子兄弟为主恩君臣朋
卷六 第 1b 页 WYG0725-0080b.png
 友为主义以父子对兄弟则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仁义智礼者性也事亲从兄者道也性在内道在外性之理
 似乎虚而难见故指其实而可循者实对虚字不对华字
 只缘后段有乐字人遂不敢以之名性反以仁义智礼乐
 为道而以事亲从兄为性此倒说也岂知礼乐是一件礼
 可以名性乐独不可名性乎盖礼之和乐处即是乐也(自/记)
仁之实实字注中对华说如仁民爱物仁之华也而其
 实在事亲尊贤敬长义之华也而其实在从兄某却
卷六 第 2a 页 WYG0725-0081a.png
 要就理与事上说仁义是理只有爱敬其实事却在
 事亲从兄注特恐人将事亲从兄认作性故以仁义
 为道毕竟仁义礼智乐是天命之性事亲从兄是率
 性之道人因不敢以乐为性故说得支离不知吾性
 之中即礼吾性之和即乐中和可谓非性乎
所为所不为只是一事有两面耳当其不为便有一面
 为的在当其为又即有不为的一面在不是两事亦
 不是两时如人走路一脚跕得定便一脚动得有力
卷六 第 2b 页 WYG0725-0081b.png
 如坐在馆中读书屏却閒游杂好便分外读得有精
 神大要择之明则守之固守之固则发之果是此节
 正意人之分量有限材质不齐于理固有之然亦看
 所不为的分数何如果有天下不顾千驷不视夲领
 则功业亦何足云若云智识自此可进材猷自此可
 充则是以不为为但取硁硁之谅者耳却小了择守
 夲领也(自记/)
自得非独得之谓言其气候既足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卷六 第 3a 页 WYG0725-0081c.png
 自然而得之耳得是深造之功自得是以道之效(自/记)
夫子好观水正是心源与之一般至诚无息孟子窥见
 的实处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
 海有夲者如是必有事焉数句正是如此心中不放
 下这件事正又不好忘又不好助长又不好绵绵不
 断火候自到与夫子观水同意
庶物上文禽兽在其内人伦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也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便是将人与禽兽所以异所
卷六 第 3b 页 WYG0725-0081d.png
 以同处无不知之之明至于由仁义行则所谓一视
 同仁笃近举远而处之当也(自记/)
不泄曰敬泄生于玩易也不忘曰诚忘生于间断也(自/记)
文定谓邶鄘以下多春秋时诗也而曰诗亡盖自黍离
 降为国风天下无复有雅而王者之诗亡矣某谓畿
 内之地亦有风谣虽西周盛时岂能无风王朝卿士
 贤人闵时念乱虽既东之后岂尽无雅只可以正变
 分治乱不可以风雅为盛衰也观二雅体制不进于
卷六 第 4a 页 WYG0725-0082a.png
 颂东迁后犹有鲁颂况雅乎然西周不见所谓风东
 周亦复无雅者意畿内醇美之诗悉附于二南以为
 正风而衰乱之风则别为王风而为变至雅之无东
 则序诗者失之也今观所谓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赫
 赫宗周袖姒灭之周宗既灭今也日蹙国百里明是
 王畿有正风东迁有变雅之證而说诗者穿凿以就
 其例此正如成王不敢康噫嘻成王惟彼成康奄有
 四方明是成王康王缘说者谓皆周公制礼作乐时
卷六 第 4b 页 WYG0725-0082b.png
 诗遂以为非二王而别为解释耳其可信乎此三百
 一大义不敢附和先儒而不阙所疑也况风诗是王
 者命太师采陈而行赏罚之典于春秋所取之义尤
 切奈何专以无雅为诗亡(自记/)
上二句三史之所同下一句则裁自圣心故讲者多将
 上二句轻抹岂知夫子垂世立教不寓之他书而必
 修春秋盖他书为空言春秋则有二百四十馀年之
 行事因而著其是非褒贬则比之空言者尤为深切
卷六 第 5a 页 WYG0725-0082c.png
 著明不是说夫子实行王者之事也书仍旧是空言
 但书中有许多行事在耳如此则事文两字固不可
 轻略况事是桓文王降而霸史是春秋周礼在鲁俱
 隐隐与王迹事相关乃义之所由起也(自记/)
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犹云天子之史也诸国皆自为史
 以记一国之事而夫子乃尊周故为天子之事问何
 言其事则齐桓晋文曰其事春秋之内事也天子之
 事作春秋之事也河阳之役晋文之事也天王狩于
卷六 第 5b 页 WYG0725-0082d.png
 河阳天子之事也所谓义也
其义其字亦非指诗亦非指春秋悬空对上两其字说
 出是谓春秋中所有之义也毕竟此义是何处取来
 夫子亦未说破隐然是正王道明大法从三代盛王
 得来的(自记/)
曰侵则掠境未深曰追则归师不遏故四矢禦乱而足
 以反命也使斯死党背公则又何足为端人乎(自记/)
起句天下之言性也便隐然有许多智者在其意中盖
卷六 第 6a 页 WYG0725-0083a.png
 敢于言性者皆其以智自命者也孟子言性说如此
 纷纷以我观之亦但以故言便是了而已矣言不必
 深求也为其凿也便是恶其以穿凿言性虽行水一
 转似是以行事言之然惟其见性之差是以行事之
 谬言行原非二物况禹之行水行所无事正言其深
 明水性非独以行说也下节苟求其故求字亦是就
 知见上说(自记/)
以恻隐验仁是以故言性也但恻隐必以孺子入井自
卷六 第 6b 页 WYG0725-0083b.png
 然生心者为据方得其真所谓利也若既参以人伪
 如纳交恶声之等则非利矣因有纳交而恻隐恶声
 而恻隐者遂据之以诋人性之仁非凿而何(清植/)
文问千岁之日至曰说者多指前边的历元某意却要
 指后边的日至苟求得前边已然便以后千岁之日
 至可坐而致此章不曰吾之言性而曰天下之言性
 盖谓告子荀子辈也天下人之言性也见不好人多
 便云性恶见有生来善生来不善者便曰有性善有
卷六 第 7a 页 WYG0725-0083c.png
 性不善见人可为善有改而不善者便曰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不知故者以自然出之者为夲今夫水
 顺流而下是故矣若过颡在山亦以为故则非矣所
 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凿字对利字说行所无事则利
 矣世远曰以此节言之语气则得矣论通章则末节
 有苟求其故句仍以朱子说为顺曰末节之故即包
 利字在内以第二节已说明也然难云苟求其利故
 仍曰故问日至自然是冬至曰不论冬至夏至总是
卷六 第 7b 页 WYG0725-0083d.png
 历法得日至便都定了
自反而忠矣而曰于禽兽又何难焉便微有责人之意
 故章末复引舜以为准则盖舜终身责已终无是我
 非人之见曰如舜而已矣则依然自反之初心也张
 子曰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便是此意(清植/)
齐人馈女乐孔子官亦不小不闻上一谏章出一诤语
 而借燔肉即行何太恝然却得孟子发挥出来蔡虚
 斋以为孔子以小故而去自己担著些不是正是他
卷六 第 8a 页 WYG0725-0084a.png
 不欲苟且而去以归过君上处说得甚有意味如父
 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虚斋解云我竭力耕田不过
 是供我子职之常夲无可以悦亲者不得乎亲不可
 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为子毕竟父母不爱我我将何
 以为人为子哉此方于而已矣三字有情说得怨慕
 意出大凡前辈解书虽不必尽当时有纡折处要是
 一团忠厚悱恻之心
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天字似以气数言天之所废天
卷六 第 8b 页 WYG0725-0084b.png
 字似以天心言然要之皆气数而天心存乎其中如
 尧舜之有败子仲尼之不遇其君气数之不幸也天
 心亦不得已而废之夏商周继世有人是气数之幸
 也天心亦因而不废之主宰之天与气化之天是一
 是二此处要看得活(自记/)
以天下为己任自耕野时便如此所谓志伊尹之所志
 也不可单就应聘上看出自任(自记/)
前一岂若后三岂若时讲说来竟似伊尹有两个舌头
卷六 第 9a 页 WYG0725-0084c.png
 伊尹一片心肠只是以尧舜之道为主初时犹未卜
 得汤之果可与为尧舜否也则毋宁畎亩而尧舜之
 道自在及见得确信得过则又何如亲见之为愈俱
 是实情(清植/)
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两闻字亦是
 折之以理非据传记说也(自记/)
谓金玉为镈钟特磬将作乐而击钟以先之乐终则击
 磬以止之经中无此语惟注疏有之考虞书戛击鸣
卷六 第 9b 页 WYG0725-0084d.png
 球商颂依我磬声是磬亦所以始乐某思金玉恐即
 是编钟编磬钟磬有颂钟颂磬所以纲纪人声也有
 笙钟笙磬所以纲纪笙声也金石在八音中实为纲
 纪每一句以钟声领头众音皆随之如钟声是宫群
 音随之而宫钟声长有馀韵韵将歇而磬以止之是
 谓始终条理钟磬之鸣相去不远每字每句皆有始
 终之义如孔子一言一动皆有始条理终条理如射
 然每矢皆有中有力无四鍭未发用一巧而四鍭既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25-0085a.png
 舍用一力之理问如此说与集大成合否曰八音全
 用便是集大成注中一音独奏盖如取瑟而歌击磬
 于卫之类然非作乐乐则无一音独奏之时问或逐
 字逐句用编钟编磬起调毕曲用镈钟特磬亦未可
 知曰要有凭据方好钟鼓奏九夏始用镈钟朱子或
 沿古人成说而用之然不可解
大国地方百里积实得一万里也七十里者积实惟七
 七四十九得四千九百里是于大国杀十之五而强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25-0085b.png
 五十里者积实惟五五二十五得二千五百里是于
 次国又杀十之五而弱(自记/)
交际章前说交际后说行道似不相照应然却有关通
 之意圣贤之交际不嫌委曲通融者总是汲汲行道
 欲以济世也为之兆朱子说得是是圣人自示以道
 可行之兆即指猎较既示以兆而不行而后去是以
 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今人都说是见道有可行之
 兆为之二字都解不去朱子解见行可云见其道之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25-0085c.png
 可行解际可云接遇以礼如此是见可行不是见行
 可可际不是际可见行可是自见行道之可非累世
 不能殚道大不能容也际可是自见交际之可非绝
 人逃世不近人情也见行可或可谓之仕至际可公
 养亦谓之仕者总欲仕也皆是解为之兆公养乃是
 饥饿于我土地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然使出公
 委国以听夫子即为之正名定分而且为东周矣此
 二段皆与前交际相应凡文章未有不前后照应者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25-0085d.png
 孟子尤然如养气章是从行道说起后遂说知言养
 气不复顾前至末迤迤逦逦说到得百里之地而君
 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
 天下皆不为也却收缴起处
见行可三字近来都说错了见者示也示人以吾道之
 可行此之谓见行可即与上文为之兆是一意为之
 兆者示人以端使知吾道非迂远而难行也兆足以
 行而不行者小试其端吾道果非迂远难行者矣而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25-0086a.png
 人犹不行也(自记/)
为之兆为之二字𦂳粘孔子乃是孔子为之兆见行可
 见字即为之字
见行可明朝人都说是视其君可与有为视其臣可与
 共事因此连上节兆字亦说错鲁定公季桓子何尝
 比列国君臣好来为之兆是做出来使人知吾道之
 非迂阔不可行耳当时抱疑者多以孔子为当年莫
 能究其蕴累世莫能殚其业如晏子之云不知孔子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25-0086b.png
 为中都宰为司寇相夹谷之会那一处不见效
万章好论古而大抵博观杂取未能质之于理以得古
 人之用心故孟子告之以为须此等人才识得此等
 人今人论古大槩如矮人观场莫知其悲笑之所自
 故惟古人能知古人亦如前之取友云云也作寻常
 论友便不切(自记/)
万章是好古之人一切稗官野史都记许多却不知其
 人连大禹伊尹孔子都疑惑一番孟子就他长处引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25-0086c.png
 诱他前一节正是起下一节不知古人但观今人如
 善盖一乡始能友善盖一乡之士善盖一国始能友
 善盖一国之士善盖天下始能友善盖天下之士非
 自己身分与之一样焉能知其人然则尚友古人亦
 须是有古人身分两面夹出正意作求友说不是以
 上节为友尽乡国天下之士尤不是
告子便是佛学故孟子辨告子详于杨墨以其能推性
 命之说也讳氏仅知孟子之辟杨墨不知后世释氏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25-0086d.png
 之弊于告子辞而辟之无馀蕴矣(自记/)
问程子谓孟子言性是极夲穷源之性既是极夲穷源
 似不应以人物两两较量曰然易言继之者善乃明
 道所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者是极夲穷源之性
 也言成之者性乃明道所谓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
 者然后人物异而善不善分焉是则孟子言性正就
 形生神发以后言之(钟旺/)
孟子所谓性善者单指人性如是统论万物一原之性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25-0087a.png
 则不应云异于禽兽几希违于禽兽不远且云犬牛
 与人异性犬马与我不同类矣既是单指人性便是
 以其得气质之正而为万物之灵孟子论性又何尝
 丢了气质如以人性未必皆善为疑则正是好参寻
 孟子夲意处我与尧舜同类不与禽兽同类禽兽做
 不得我我却做得尧舜便是性善何必十成至善而
 后谓之善哉(自记/)
告子议论许多破绽处孟子不投间抵巇以穷其说而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25-0087b.png
 却似随其言下酬酢然者须知圣贤夲心是欲救拔
 其心术之失非以取胜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
 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辨哉便是其自道处
 (自记/)
把柳诸章要知孟子节节是开之悟之不是辞之辟之
 得此意然后诸章之详略浅深节节有味今人例作
 折辨口气反有许多罅漏处(自记/)
把柳之性水之性人之性只是一性犬之性牛之性却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25-0087c.png
 非人性此孟子善言夭命气质处(自记/)
此章告子言性之蔽在两决字亦犹前章之蔽在两为
 字既有所矫揉安排则非性矣故孟子以戕贼搏激
 之说晓之(自记/)
生之谓性章朱子云以气言之则知觉运动人与物若
 不异以理言之则仁义礼智之秉岂物之所得而全
 哉某看孟子意不如此孟子言你说生就叫作性如
 白就叫作白么告子曰然孟子又问凡生都叫做性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25-0087d.png
 如白羽犹白雪白雪犹白玉么告子又曰然孟子方
 说然则犬之性犹牛牛之性犹人与不分理气气亦
 不同犬之知觉运动亦不同于牛牛之知觉运动亦
 不同于人
程朱分理与气说性觉得孟子不是这样说孟子却是
 说气质而理自在其中若分理气倒像理自理气自
 气一般气中便有理气有偏全理即差矣如人是立
 生的禽兽是横生的草木是倒生的便大不同孟子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25-0088a.png
 只说人性故曰性善人形气与物不同性自与物不
 同不是说气同而理异白之谓白犹云凡生皆性与
 告子曰然羽雪之问恐其谓生与生还有不同也告
 子又曰然是凡生皆同矣故折之曰然则犬之性犹
 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两节只是一意不是上
 节言理气不同下节言气与气亦不同也孔子曰性
 相近也却与孟子说一样性无不善故曰相近远者
 习耳孟子亦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25-0088b.png
 其权在人也大约天地之气夲于天地之理何尝有
 不善鼓之以雷霆雷霆是好的润之以风雨风雨亦
 是好的只是人物如何禀得全似天地惟人也具体
 而微到底不能如天地但气质虽或偏驳而天地之
 性无不有如银子之成色虽不等然饶使极低毕竟
 陶鍊得银子出
告子以凡遇长者便长之见义之外及孟子喻之季子
 知有敬之说在吾意中也故发伯兄乡人之辨以见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25-0088c.png
 凡长者未必敬及以为皆敬而又以为敬如此转移
 无定可见敬原是在外也转移无定意在弟与乡人
 夲不当敬处看出即告子吾长楚长之说而加一层
 驳难也(自记/)
季子初是外长既乃外敬答问间是两层推究时讲总
 以因时制宜一语混过觉辨者解者都没把鼻(自记/)
告子之学径似后来达磨直證无上菩提不立语言文
 字故孟子于仪衍辈不置一词于杨墨亦不过以无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25-0088d.png
 父无君辟之而已至告子则委曲接引娓娓不倦非
 徒争胜好辨也把柳章告子以性原无仁义而可以
 做出仁义来若然则把柳还可做成棍棒杀人将亦
 以喻性乎孟子恐如此驳他他竟以为可是反助其
 说而开其放诞之端所以只将戕贼二字破他为字
 他亦觉得为须戕贼说不去因变为湍水之说决东
 则东决西则西未尝戕贼夫水也不知为恶可以言
 决为善不可以言决但若与他辨决字他便硬说为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25-0089a.png
 善亦须决所以孟子只顺他东西二字跌出上下二
 字使他自觉得使东西方在上亦不能决之即流也
 告子因取譬不切遂直指性体以为生之为性孟子
 不遽斥其非者仁义礼智亦赖知觉运动而行但是
 生中有性不可谓即生即性耳故问之云生之谓性
 犹白之谓白与曰然是告子以为即生即性矣孟子
 又未知其以为生有异类即性亦有异品耶抑凡有
 生皆即生是性耶故问之云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25-0089b.png
 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是凡有生皆即生是
 性矣于是以人与犬牛折之而彼乃无辞告子既穷
 又复变为仁内义外之说者彼以孟子之学总是用
 外面之义袭取之学以致错认为性故谓人性虽不
 同于犬牛以人而论食色可谓非性乎但爱生于心
 而宜由乎物学者但当求仁不必求义仍是当耑力
 于内不必分心于外之意盖佛氏不以仁为非惟不
 肯认义为内故至今尚有慈悲修善之说孟子折之
卷六 第 19a 页 WYG0725-0089c.png
 若直以子今言仁内何以前言以人性为仁义犹以
 把柳为杯棬彼将何辞以对孟子却不截断以为彼
 既以仁为内已属可喜姑且留下此句只问他何以
 谓义外也及得他彼长而我长之犹彼白而我白之
 之说却当指出敬字来提醒他矣孟子恐怕说出敬
 字他便以长与敬混作一团索性破除槩以为外便
 铲绝根源所以又藏过敬字只就长字诘问他长马
 不用敬长人用敬意已隐跃在内又就他彼长而我
卷六 第 19b 页 WYG0725-0089d.png
 长之句摘出长之字曰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告子
 乃以爱与长为有不同而强分内外夫吾弟固当爱
 何至秦人之弟便不爱假令吾弟饱食无病而秦人
 之弟饥饿滨死则必辍吾弟之食以食之矣岂有不
 爱之理孟子亦姑不与理论只就长之一面驳他炙
 之在外犹长之在外也耆之之心在内犹长之之心
 在内也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犹长楚人之
 长亦长吾之长也然则耆炙之心亦从外而得与告
卷六 第 20a 页 WYG0725-0090a.png
 子言长楚人之长孟子破之却言耆秦人之炙者因
 彼有不爱秦人之弟之语故用秦人以影切之不但
 长之非外之理明即秦人之弟之亦当爱其理已隐
 跃于言中矣孟季子一章尤为要𦂳行吾敬故谓之
 内公都子之言极是但因此季子遂㧓住敬字一并
 破除孟子之驳告子不肯轻易提出敬字正以此耳
 然季子之意以为所敬在兄而所长在乡人即将所
 敬之人放在一边而别长一人是敬虽可以云内而
卷六 第 20b 页 WYG0725-0090b.png
 不能不掩于乡人之长长之起于乡人之长而所长
 者又非所敬则是由外转移非内可知其病在不以
 长为敬故孟子复为两问逼出彼将曰敬弟彼将曰
 敬叔父跌明两敬字然后曰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
 乡人斯须之敬在乡人犹斯须之敬在弟也乡人斯
 须之敬敬也为在内则长乡人之长亦敬也恶得谓
 在外乎季子至此尚蛮执前见更欲兜底破除以为
 敬因位而在则敬亦在外公都子乃以饮食亦在外
卷六 第 21a 页 WYG0725-0090c.png
 折之理甚精当直驳到食色性也若以此为在外则
 食色性也亦在外矣
才字当依程子作气质说孟子非不知有气质顾以为
 天性在人非气质所得而拘其以不善罪气质者实
 非气质之罪何则就其气质之所至尽其力而果不
 足焉然后可以归之罪耳今人原未尝竭才而曰未
 尝有才故曰非才之罪也如近讲说才字太影响(自/记)
读书字字挑剔是孔子正派孔子小象与春秋翻来覆
卷六 第 21b 页 WYG0725-0090d.png
 去不过几个字然无穷道理俱在里面读诗亦是此
 法如说蒸民之诗只添两个故字一个必字一个也
 字而语气已极醒露平常说有物必有则故人秉为
 常性自然好是懿德是将民之秉彝连下句说却是
 错了夫子言有物必有则是乃人之秉彝也所以好
 是懿德故字颠在下面可知民之秉彝是连有物有
 则说来语意甚妙天生蒸民二句是命民之秉彝是
 性好是懿德是情问上故字作何解曰承天生蒸民
卷六 第 22a 页 WYG0725-0091a.png
 来言不受命而为人则己既有物必有则是如此口
 气
犬马之与我不同类自其耳目口体而分故其心性亦
 异礼运董子皆察言之故牛山章所云不可以喻言
 看过(自记/)
牛山章于尚书人心道心中庸已发末发大易消长剥
 复靡不显阐却只就人心当下指点变前文之雅奥
 跻行路于圣域先儒所谓亚圣之才是也(自记/)
卷六 第 22b 页 WYG0725-0091b.png
张程补出气质之性其实熟看孟子亦不必补孟子曰
 非才之罪也不能尽其才者也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才即气质之性人之才质不同有偏于仁者有偏于
 义礼智者有不足于仁者有不足于义礼智者要未
 有全无仁义礼智及仁义礼智之阙一者也如五味
 调和不咸是所入之盐少非全无盐也不酸是所入
 之梅少非全无梅也人虽才质稍逊奋励扩充自不
 可限故曰非才之罪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
卷六 第 23a 页 WYG0725-0091c.png
 千之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所谓能尽其才者也舍
 而不求以至相去之远何尝自尽其才而乃以罪才
 乎孟子所说皆是人性不合物性言故曰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人之有是四端也人皆有
 之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是岂人之情也哉天
 以一理化生万物物与无妄虽人物所同然人得五
 行之秀受天地之中所禀之性独全与天地一般故
 曰三才如虎狼则但知父子而不知有君臣蜂蚁则
卷六 第 23b 页 WYG0725-0091d.png
 但知君臣而不知有父子惟人虽才质不同皆可反
 求扩充而得其全故曰圣人与我同类者若犬马则
 不与我同类也人性皆善非曰性皆善也人未必尽
 尧舜然人皆可以为尧舜何也以类同也未有犬马
 亦可以为尧舜者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谓之
 人则理义之心所同然者无不可为尧舜是才质全
 无权柄何足为累此与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之旨融
 洽无间特孔子补出上知下愚为更密耳
卷六 第 24a 页 WYG0725-0092a.png
所息者非气也仁义之心也平旦又是日夜中气最清
 明之顷故所息者至此遂发见耳一念恻隐便是好
 与人近而为仁之心一念羞恶便是恶与人近而为
 义之心(自记/)
操存舍亡神明不测似乎赞心之神妙而夲意则是发
 其危微(自记/)
既云心之官则思则先立两字似并思字在内盖必心
 得其职乃称立也然注云若能有以立之则事无不
卷六 第 24b 页 WYG0725-0092b.png
 思而耳目之欲不能夺之则又似思前更有一段立
 之功夫盖思是穷理以上便是操持操持者穷理之
 根惟其此心常存是以事至而常能思况心箴有君
 子存诚克念克敬之语则此说是也(自记/)
无有封而不告系在交邻之后盖存亡继绝如城楚丘
 之类注所谓专封国邑是也非指夲国臣下(自记/)
养气章是说理告子篇是说性尽心篇是说命合之则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
卷六 第 25a 页 WYG0725-0092c.png
论语不说出根来大学撮总说中庸㨮底便说出至孟
 子尽其心者一章说得透彻精到发挥无馀矣周子
 太极图说张子西铭皆不过详细说一番非至周张
 始发此论也
尽心知性则知天存心养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
 以俟所以立命说得极平实极精透锡曰此孔子下
 学而上达义疏也曰然
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的故须存性是无为的故须
卷六 第 25b 页 WYG0725-0092d.png
 养敬以直内倒是存心义以方外倒是养性养性不
 是空空守静之谓大槩寡欲是存心充无穿窬充无
 欲害人扩充四端却是养性
尽心数章是孟子传曾思之学之丹头万物皆备于我
 句曾思不曾说出注中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
 微其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所谓性分即
 仁也故结出仁字曰求仁莫近焉仁者生理君臣父
 子事物细微何者非此诚是个虚字只是实实有此
卷六 第 26a 页 WYG0725-0093a.png
 即五常信字仁是一个生意周流滚热的甚么道理
 都离这个不得注将反身而诚两节分安勉亦好但
 以孟子之意求之似不须如此说反之于身不自欺
 而自慊仰不愧俯不怍乐莫大焉以心而言也强恕
 而行求仁莫近焉以事而言也恕夲不容易子贡曰
 吾亦欲无加诸人程子说无字太自然无字亦与毋
 通况有欲字子贡原未尝说他已能非尔所及就是
 说此强恕之事何容易言故及其问一言即告之以
卷六 第 26b 页 WYG0725-0093b.png
 恕若恕是子贡所已能夫子曷为告之克伐怨欲不
 行朱子谓不行到底有在那里只是不肯形显出来
 所以不是仁仁是根株皆尽固是然只就大分上论
 之亦得仁之体却是生意周流克伐怨欲固然不行
 其生意流行安在冷冰冰的不见有仁也夫子不肯
 与人言仁体只教人用心于内苟心内存便自见得
 生意周流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何以不说他人文王终日以
卷六 第 27a 页 WYG0725-0093c.png
 作人为事者也清庙之诗说文王之德最明济济多
 士皆秉文王之德所对越者文王在天之神也所骏
 奔走者文王在庙之主也
德慧术知术字是所作的事所谓以四术造士孟子亦
 说术不可不慎也德字在内边说术字在外边说内
 之德有灵慧外之术有智思如以德业对举一般
安社稷臣只知社稷为重天民却见得百姓要𦂳要匹
 夫匹妇无不与被尧舜之泽实实见到天之生斯民
卷六 第 27b 页 WYG0725-0093d.png
 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一段道理问大人
 亦不过是天民见解不能更高了曰其根夲见识天
 民与大人一样只是正己而物正是尽其性则能尽
 人物之性赞化育参天地天民者正己而正物者也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问社稷臣功岂不及于百
 姓曰如霍子孟与民休息天下富庶岂无恩泽及民
 只是起念为安社稷耳即事君人者岂无有益社稷
 之处只起意为容悦耳问容悦不过是鄙夫孟子为
卷六 第 28a 页 WYG0725-0094a.png
 何与后三项人并举曰容悦之臣不是鄙夫如张安
 世一辈人他亦有他的德行学问但止知事是君则
 为容悦耳
登东山泰山即孔子登之也截断孔子二字不得将孔
 子连下作譬喻亦不得是在借喻作正意断续其文
 意观之耳(自记/)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凡人亦是如此因孔
 子有此事而借之以立言耳注中所处者愈高则视
卷六 第 28b 页 WYG0725-0094b.png
 下愈小是说登山不是说孔子
郑重孔子两字固是然毕竟东山泰山是何人登孔子
 字逗断而下方作喻言则文意不顺矣以澜字照字
 便当夲固非直以为流末而由此以观夲者亦非也
 二字乃水与日月之所以不息处必有夲者乃能不
 息不息乃能放乎四海经乎八纮故观于湍澜继照
 而其源夲可知而为学者之不可以舍乎昼夜明矣
 (自记/)
卷六 第 29a 页 WYG0725-0094c.png
观水有术节注云此言道之有夲也王肯堂曲思成解
 谓圣人之道之夲不可见观言足以知道水与日月
 之夲不可见观澜与容光则知其夲是非言道之有
 夲乃是言道有末始足以见夲也某向来以为观水
 其术不一观其澜澜即夲也日月有明是其夲故容
 光必照焉如此看是观水之术对容光必照必观其
 澜对日月有明两必字语气全不相应近思之方得
 其说盖澜与容光是水与日月中间一段论水之夲
卷六 第 29b 页 WYG0725-0094d.png
 为山泽之气日月之夲为阳阴之精水之极放乎四
 海日月之极普照万方今但观其湍急不已处看其
 但可受光无不照入处知非有夲不能如是夲字意
 在观水有明内澜与容光乃对成章意成章非道之
 夲亦非道之极但非有夲必不能成章不盈科不行
 正是此意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
 海有夲者如是可知盈科后行之因有夲矣
澜与照不是大处亦未是夲处盖所由以观夲者但观
卷六 第 30a 页 WYG0725-0095a.png
 断港绝潢之水必无潆回急湍而雷电烛影之光不
 能几微毕照则知澜与照之可以观夲矣盖有原泉
 必有混混不舍者有积精必有光景常新者此是有
 夲之验从此盈科而进便放四海然则光澜正对成
 章(自记/)
无源之水必无澜澜者源头活水来也(自记/)
圣人之应变无穷处即水之澜也圣人之无微不入处
 即容光之照也观此非有夲者能如是乎
卷六 第 30b 页 WYG0725-0095b.png
鸡鸣而起说到平旦之气上去便不是犹言五更头起
 来做此事便是舜之徒做彼事便是蹠之徒不单是
 鸡鸣时如此从此时做到晚为善为利直是去做不
 独是念头鸡鸣而起孳孳为七个字都同只善利一
 个字不同明人若以为利之精神才力去为善就是
 舜并无难处乃是孟子𦂳醒唤人回头语
丑不是欲孟子贬其高美欲孟子使已几及其高美耳
 又非以其立教之高而谓如天不可几及正谓其立
卷六 第 31a 页 WYG0725-0095c.png
 教之循循有序而苦于高美者速至之无期如天之
 不可几及耳盖有好高躐等之病故孟子告之云云
 (自记/)
爱字仁字亲字须见得圣贤字眼的实处爱与亲夲由
 仁出此三字如何分别一视而同仁仁亦可说在物
 上仁亲以为宝仁亦可说在亲上如何谓爱之弗仁
 仁之弗亲爱是在一节上说仁是全体说孟子说个
 物字禽兽草木皆在内无论犬羊鸡豚不忍轻杀布
卷六 第 31b 页 WYG0725-0095d.png
 帛菽粟不敢妄费就是鱼虾之细以至草木瓦石当
 其用时亦有不忍糟蹋他的念头至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有人已之分而老幼总
 是一般竟与我同类所以下个仁字仁字已极亲切
 亲又是仁之发用最初极醇厚处如有子孝弟为行
 仁之夲之说三字不可说得大相悬远如时文云爱
 之而已而仁弗存焉便说不去君子于物非不欲仁
 也竟待物如民有何不好势有所不能于民非不欲
卷六 第 32a 页 WYG0725-0096a.png
 亲也竟待民如亲有何不好势有所不能尽天下之
 老者而皆为之昏定而晨省冬温而夏清岂非至愿
 其势能乎不能所恶乎墨氏者为其创为势不能行
 之教及不能待天下之老者尽如其亲反薄其亲以
 就之此为可恶耳
天生民而立之君若不为民立君何为孟子一言道尽
 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窥见此意觉得汤武之应天
 顺人方有把鼻
卷六 第 32b 页 WYG0725-0096b.png
口之于味章是辨性命之说而所以顺性命之理者在
 其中矣只看两不谓字可见性也命也之性命是世
 之所谓性命以气言者有命焉有性焉之性命是君
 子所谓性命以理言者有命焉非但贫贱者有定分
 不可强求即富贵者亦有定分不可踰越此之谓理
 也性之不与命二命之不与性二是性命之真也以
 穷其欲者托之性而已非命矣以尽其理者归之命
 宁有异性乎要须看得性命合一则不至惑于嗜欲
卷六 第 33a 页 WYG0725-0096c.png
 气质之说而性命之理明矣(自记/)
养心心字是义理之心非但虚灵之心也寡欲是就现
 成说其所以寡欲则自持敬克己中来(自记/)
汝楫问养心莫善于寡欲曰心性情一一分析是宋儒
 因异端邪说混为一区牵缠支离学术大乱不得不
 如此分析明白孔孟时无此也大槩孟子说心即是
 说性如良心仁义之心求放心仁人心也恻隐羞恶
 辞让是非之心都是如此说人心得其正便是道心
卷六 第 33b 页 WYG0725-0096d.png
明言自尧舜至汤自汤至文王自文王至孔子中间却
 添出许多见知来则其致意在见知可知矣侧重自
 是语势非逆志而为之辞也(自记/)
由尧舜至于汤章是说道在天地间无有歇时只宽宽
 说伊尹在莘野便乐尧舜之道太公一出来便与文
 王为师友何尝学于汤文且闻知亦不消借重见知
 也
 榕村语录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