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725-003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语录卷三
            大学士李光地撰
  上论二
不迁怒不贰过若只当作颜子所养之粹便不是答应
 好学正面须知此正是颜子从事用力处也(自记/)
子游是已知澹台之为人而举二事不是才见二事而
 概其为人(自记/)
卷三 第 1b 页 WYG0725-0031d.png
反之有心在奔而殿一而字当众奔而独殿非无心居
 后者也反之无心在将入门一将字此时去敌已远
 可以先入反亦入矣惟居后之势不得遽入非为是
 欲入未入以自见其殿也此处看不细腻并后策马
 自明俱成巧伪(自记/)
不能敬远是见不透不能后获是心不纯不先之以务
 义先难却又无真见实功无所依据先难只宽说不
 必粘定为人(自记/)
卷三 第 2a 页 WYG0725-0032a.png
乐水章是分论知仁之德不是分论知仁之人世间固
 有气质偏知偏仁者然非此章所重之意即以所乐
 论之天下果有乐水而不乐山乐山而不乐水者乎
 又人皆偏重上截知仁字某意欲侧重下截乐水乐
 山动静乐寿字盖缘人多不得其性情之正而无以
 完其性命之理以所乐言之乐靡丽纷华者多矣以
 所存言之凝滞于物胶扰于物者多矣以所养言之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而以伐天真者多矣惟知
卷三 第 2b 页 WYG0725-0032b.png
 仁者则所乐在山水心之所存动静不失其时而养
 之所就有以顺其性命而无所亏丧焉此所以贵乎
 知仁也口气郑重在下截许多好处不是以下截为
 知仁两字形容注释(自记/)
问智属冬仁属春如何说知者动仁者静若云知者体
 静用动仁者体动用静朱子又谓动静以体言何耶
 曰动静二字拘不得如说形动心静可也说形静心
 动亦可也大抵知之为知神明不测其体动也发用
卷三 第 3a 页 WYG0725-0032c.png
 处却要收敛属静仁之为仁一团生理敦厚笃挚其
 体静也发用处却要周流畅遂属动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即文之切近处文于吾身
 必竟宽泛些须将切于日用伦常者体察之看之字
 礼即在文中虽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略不同然其
 理不二
立之斯立道之斯行圣人事也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
 而达人仁者事也立是跕得起达是行得去(清植以/上雍也)
卷三 第 3b 页 WYG0725-0032d.png
 (篇/)
信故述好古故不作下句是上句之根(清植/)
默而识之默字妙是点点滴滴实求真得无一毫向外
 意(清植/)
志于道章却重在上四字道德仁艺是现成语须去志
 他据他依他游他若如时解下三句便难说
志字兼知行说立志要与道合定下规模做去知行都
 有至知上行上各有所得皆是德要守而不失方能
卷三 第 4a 页 WYG0725-0033a.png
 涵养到不违仁田地艺是小学便学习但那时学得
 一件只一件到此见得件件都是天理洒扫应对便可
 精义入神盛德之至便动容周旋中礼习于外者皆
 是心之德由心出者皆合于物之矩
临事而惧对暴虎冯河好谋而成对死而无悔盖暴虎
 冯河是无惧也死而无悔不计其成也邵子云死天
 下事易成天下事难若只以断字下注脚恐未是子
 路对症(自记/)
卷三 第 4b 页 WYG0725-0033b.png
富而可求章说可不可指命不如说可不可指义若富
 为道理上可求之富如孔子之委吏乘田孟子之抱
 关击柝大舜之陶渔之类何必计名节之卑贱若义
 理上不可求的只得从吾所好下章所云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也委吏乘田孔子不妨为之至
 女乐既受虽司寇不可一朝居即此章之事迹也执
 鞭如古仆夫之类亦有官爵故谓之士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注云不图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
卷三 第 5a 页 WYG0725-0033c.png
 美觉语意未圆若为乐即指韶何不说不图韶乐不
 图舜乐而云为乐且为乐即韶斯字何所著落为乐
 只当指凡作乐者说言不料作乐一事妙至于韶也
 斯字方是指韶犹看人文字言不料文字一道做到
 此篇之妙若说不料君此文做到这样妙是轻忽其
 平日做不到此矣语吻全别
再转怨乎一问盖恐夷齐之行虽高或出于矫情徇名
 而心未能免于几微悔恨是道理未能十分是当故
卷三 第 5b 页 WYG0725-0033d.png
 不无可悔恨处也不是以私心窥古人时讲以失国
 为悔恨毫釐千里(自记/)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亦非夫子提出为教当时学校本
 以四术教士夫子时时为人讲说耳礼即包乐在内
 三者亦有次序诗书在先礼在后博以文而后约以
 礼之意
诗书可以讲诵而礼必须习夫子于门弟子率之习礼
 而雅言于礼必曰执者以此朱子谓讲求数日不能
卷三 第 6a 页 WYG0725-0034a.png
 通晓记忆者如其法习之半日即熟是也
文行忠信即是信字难说说是实心恐与忠混说是实
 行又与行混大概是从言上说其言如此按著事理
 去考验他却一些不差所谓修辞立其诚也忠不是
 寂然不动与中和之中不同忠训尽已又训发已自
 尽既谓之发谓之尽可云不动乎如泉流一般润湿
 未形者中也其已有𤼵动但尚源而未流是忠也忠
 是此心之发一意肫切披肝露胆还论不到理上来
卷三 第 6b 页 WYG0725-0034b.png
 至信方循是理而无违文是实学行是实事忠是
 尽实心信是循实理
忠信乃为学之本而列于后可知四术造士三代之所
 共以文会友古之人皆然彼直指本心狂嘑众生者
 非夫子之教也(自记以上/述而篇)
泰伯逃后更王季文王又百年而商始亡商之必亡周
 之必王泰伯乌乎知之况王季文王未尝革命也泰
 伯如传序而行王季文王之事亦孰能禦之何以逃
卷三 第 7a 页 WYG0725-0034c.png
 为故知太王欲剪商而泰伯不从乃史者之诬夫子
 所谓三以天下让者美其让国之无迹由周后日受
 命而追论之故谓国为天下耳(自记/)
泰伯至德只宜就让国说天下与国字亦通用太王剪
 商是诗人推原兴隆之由实自太王始耳太史公遂
 云有剪商之志乃是乱说太王迁岐孟子谓非择而
 取之不得已也方自顾不暇岂得便有图度天命之
 心狄人尚不与争土地而反思伐商必无是理太王
卷三 第 7b 页 WYG0725-0034d.png
 不过是寻常爱少子泰伯窥见此意所以处之者却
 比夷齐尤善所以称为至德泰伯若明言要让太王
 偏爱之失已显且季历之受之也难安惟招呼仲雍
 托言采药而逃太王无偏爱之迹而季子有不得不
 立之势当时竟不知其去之故处得浑然无迹故曰
 至德若伯夷之让便使叔齐不能正其位孤竹君之
 偏爱复不能隐比泰伯不如远矣故夫子称夷齐曰
 古之贤人又曰民到于今称之可以对照大凡事处
卷三 第 8a 页 WYG0725-0035a.png
 得有声名就有弊
圣贤言语都两面夹出一个理来如所贵乎道者三辞
 气要求新奇必至背理恐怕背理又大凡俗容猊要
 戒急暴易至怠慢要戒怠慢又急暴了慢不是骄慢
 乃怠惰也颜色似无两层然正字便与信字对正字
 与出字动字不同人颜色要严正些便像装模作样
 是不信要老实直率些又觉得无肃然整齐之意曾
 子语皆平实周密如此
卷三 第 8b 页 WYG0725-0035b.png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不是见得我本能本多故
 意为此以示谦德如今且莫说是高明人即平常人
 听我们说话有他不懂处便是那句话有毛病做一
 篇文字与人看人有疑处便是那文字有毛病天聪
 明无人不有颜子实见得他虽不能有他所能而我
 不能处他虽寡有我所未有处有一件没有便是无
 有一毫不坚实便是虚都是实理尧舜孔子传派本
 是如此
卷三 第 9a 页 WYG0725-0035c.png
圣贤著语妙说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见非大节便可夺
 不特自己不是处当改以从人即是矣或与人情不
 便有可曲全处正不必固执若大节断不可夺夺便
 万事瓦裂矣
兴于诗章不是先读诗了始习礼习礼了始学乐四术
 原是自幼用功只是得力次第有此几层如夫子之志
 于学又云志于道即兴也到得三十而立据于德方
 是立至其终渣滓消融德器成就方是成溯其所由
卷三 第 9b 页 WYG0725-0035d.png
 兴是得之于诗立是得之于礼成是得之于乐
乐内即包诗礼声音以养其耳诗也采色以养其目舞
 蹈以养其血脉礼也兴诗止举其辞而已立礼只习
 其数而已至乐则融通浃洽到熟的地位故自古学
 校之内皆以乐名官唐虞时为典乐夏殷为乐正周
 为大司乐其歌永言等即诗也直温宽栗等即礼也
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曰民字重读其义自见(自/记)
若圣与仁章定然有人谓夫子竟是圣仁故夫子云云
卷三 第 10a 页 WYG0725-0036a.png
 如吾有知乎哉亦然大约论语多是记录文字多剪
 头去尾张横渠解吾有知乎哉如洪钟无声扣之辄
 应惟其一无所知始无所不知朱子恐其说有弊因
 改从平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帝王立许多法
 制学校师儒无非欲民知道理得令大家皆知有何
 不可错解便可到老庄田地故朱子把可字当能字
 说盖上面必有人欲凡民都使之知的说话故夫子
 云尔民字当重读民自有秀者将为士大夫如何不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25-0036b.png
 可使知此谓愚民耳且教他由由得熟自然也知道
 些非不许他知
三年学不至于谷是言三年之久实下工夫不分心于
 名利而今闱牍皆云学至三年便可明体达用用世
 有馀而尚不至于谷为不易得学问岂有住时虽以
 孔子之圣自志学至立尚须十五年如何三年间学
 便勾了问是说学至三年心不分不是说学至三年
 学大成曰此是毫釐之差千里之谬
卷三 第 11a 页 WYG0725-0036c.png
四书最难讲至平常的字面讲起来便有许多意思如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二句注云不笃信则不能好学
 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
 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
 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回环解来其
 义无尽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尚有可入可居之邦也
 倘天下无邦则若之何只得销光匿影而隐倘欲隐
 不得奈何如当日世家子弟生长公族将往那里去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25-0036d.png
 隐只是不做官受穷受苦便了这便是守死不是死了
 方是死有道都是陪说重在下截危邦乱邦恰好该
 说邦字到天下是统言就换天下字至于隐之不得
 只不出仕不消说到天下应只说邦便又换邦字
夫子不单赞尧而言尧之为君则首句不可略过惟天
 为大单主形体言者亦非(自记/)
大哉尧之为君章上节注云以德言说德字已包业在
 内盖兼体用言也无能名者非渊微神妙不可窥测之
卷三 第 12a 页 WYG0725-0037a.png
 谓谓其不可以一善言不可以一端举荡荡乎无所
 不包如天之广大无不涵覆形容不足尽其蕴悉数
 不能终其物耳末节是就中举其可见者来赞叹盖
 成功文章极其巍焕虽有可见之迹然亦如乾坤之
 容日月之光之不可绘画则亦卒归于无能名而已
 下节即申上意非谓德不可名业则可见作两截话
 头又非谓业虽可见德仍不可名抹杀末节也注中
 尧之德不可名所可见者此耳犹言尧难名之德此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25-0037b.png
 其可见者也(自记/)
问舜有臣五人章忽然说才难忽然说文王语意何甚
 不伦曰此即尽美未尽善之注脚也夫子论人多不
 肯直断于本朝事尤抑扬婉转然其意固显然也明
 说周之治可比唐虞但舜揖让而武征诛其为治根
 本有不同者然文王之世三分有二犹以服事殷周
 之德亦可谓至德也已矣见得若使文王为之必不
 止于此也问文王当日伐崇伐密作都于丰竟自灭
卷三 第 13a 页 WYG0725-0037c.png
 其国而取其地尚为守臣节乎曰文王从羑里归凡
 可以救民者竟救了倘再迟几年天命人心皆归文
 王自然亦有不能避武王言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
 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若文
 王无此事武王断不造作以诬其父但是文王做来
 毕竟不同不露声色处得不觉其胸中原无私利之
 意不须暴白人自谅之武王便有英气那些话觉得
 发露已尽孔子不肯轻以圣人许人惟称尧曰同天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25-0037d.png
 称舜曰德为圣人周公虽未尝明说是圣人但观其
 梦见自然许他是圣人了至论武王尊为天子数句
 与舜俱同但删去德为圣人一句于汤亦不曾说是
 圣人与武并举大约圣人与大贤做事不同得狠周
 公圣人也伊尹大贤也伊尹便觉得诧异下手甚重
 其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词气何等严
 厉何如使成王自泣曰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
 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亲逆其
卷三 第 14a 页 WYG0725-0038a.png
 气象大不侔矣伯夷之让与泰伯不同亦是如此
以衣食二字照来则沟洫须与宫室相关况禹是平水
 土定民居者稼穑乃后稷事今人讲来是农师矣注
 正经界备旱涝不过是解沟洫字义(自记以上/泰伯篇)
纯而从众是易小过之义拜下违众是易大过之义(清/植)
闲邪是要存诚绝四后毕竟非无物者(自记/)
毋意则无所喜毋必则无所乐毋固则无所怒毋我则
 无所忧故曰复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也(自记/)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25-0038b.png
太宰者与是疑辞子贡固字是决辞太宰何其是耑辞
 子贡又字是兼辞太宰以多能为圣合而为一子贡
 分开隐然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意天纵本不甚重
 天字说得太张皇又字便转不醒
固字对与字言夫子是圣无疑也又字对何其字言夫
 子是圣兼多能不可专以多能为圣也因子贡之言
 虽高而又未能泯乎多能之见故夫子索性破除曰
 多乎哉不多也(自记/)
卷三 第 15a 页 WYG0725-0038c.png
时讲都将天纵狠说便不得口气又说圣是天纵的多
 能是夫子添上的岂有此理固天一断纵之将圣又
 多能也一气读皆天纵也将圣是破夫子圣者与太
 宰问夫子竟是圣人了么子贡说圣何消说乃天
 纵之将圣又多能是破何其多能也太宰以为不是
 圣如何这样多能子贡说圣又加之多能耳朱子举
 太宰子贡夫子三说问谁道著门人皆举夫子朱子
 云其实子贡说得著夫子又是收𦂳教人意观孟子
卷三 第 15b 页 WYG0725-0038d.png
 由可欲之为善一善字直到美大圣神零碎事物就
 不知些何碍为圣而孔子却兼之太宰知我乎不是
 说子贡不知我乃是虚语言太宰知道我多能的缘
 故么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耳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圣人何尝尽要多能来其意原与子贡同却将子贡
 抛开所以为化工
吾有知乎哉不是自谦若上面说一无所知下面又说
 精粗本末尽其底里而告之上下不相应其词不近
卷三 第 16a 页 WYG0725-0039a.png
 情理此节知字就不同盖指点人语记曰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人说我有一副当知解应付人问非
 也凡有一事各有一理即鄙夫空空其来问必有他
 所疑之两端我即剖析其两端而告之尽语气如是
 两端不是本末精粗之类凡问必有两端若是归一
 则无所疑矣观其字可见即问之两端也空空即指
 鄙夫圣人重切己之学好古敏求多闻多见都要归到
 身心上所谓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
卷三 第 16b 页 WYG0725-0039b.png
 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有此源头活水则取给不
 穷与那一知半解者不同圣人一面不欲人落于虚
 空一面不欲人滞于口耳要人步步蹈实地滴滴归
 到源头上来故屡屡指点人此章求其实便是女以
 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浅言即君
 子多乎哉不多也精粗本末意倒在竭字里叩是击
 破意不是反叩问者
高坚前后单说圣道之妙不得乃自己身上光景是未
卷三 第 17a 页 WYG0725-0039c.png
 到的卓尔之立卓尔是已到的在前之瞻也颜子云
 夫子步亦步趋亦趋夫子绝尘而奔而回也瞠乎其
 后数语便是注脚(自记/)
仰之弥高四句某有一解高谓不可攀坚谓不可入瞻
 前忽后谓不可及即步亦步趋亦趋之意如此说须
 将高坚说是知瞻忽说是行博文便照高坚说约礼
 便照瞻忽说
博约两字自前辈多说错博说是万殊约说是一本不
卷三 第 17b 页 WYG0725-0039d.png
 知文中亦有万殊一本礼中亦有万殊一本如何分
 得如书中所载之事物名象万殊也其理则一本也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万殊也使人庄敬其身心则一
 本也博者恢廓其闻见约者收束其身心博是开广
 不是繁多约是绳检不是约少两我字方著实即博
 学于文约之以礼亦是如此惟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
 说约也约字是少字不与此同
欲罢不能一条𦂳应前文欲罢不能从善诱来既竭吾才
卷三 第 18a 页 WYG0725-0040a.png
 从博约来如有卓立对高坚前后说至于欲从末由
 则又是一层高坚前后虽有博约之方善诱之教而
 亦无所与其力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也(自记/)
颜子学问正在两欲字虽欲从之仍是欲罢不能末由
 也已仍是既竭吾才虽是大可为化不可为然却于
 此处见他不惰处好学处拳拳服膺处文王望道未
 见孔子何有于我我无能焉亦是此等意思某因看
 这一章书悟得从心所欲从字亦不当如平常说所
卷三 第 18b 页 WYG0725-0040b.png
 欲即首节志于学之所欲也本来要如此如今可以
 从吾所欲而不过乎矩也问不过亦有分寸刚能不过
 不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的话说曰然如此看就是
 孔子八十九十还可以有进境圣人若断了工夫便
 不是圣人此是脚踏实地话大凡读经书须知此意
 高一层看圣人便不是只要低将下来低一层正是
 高一层颜子仰钻瞻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
 立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不著实地看竟落禅家机锋
卷三 第 19a 页 WYG0725-0040c.png
问自卫反鲁章是雅颂得所而后乐正乎抑乐正而后
 雅颂得所乎曰这都是不明白乐故有此疑难道归重
 一边去说不成乐正岂独诗一切声容器数皆在所正
 方可云乐正然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则诗
 乃乐之本若雅颂不得其所便有奏肆夏歌雍彻之事
 如何得乐正夫子使之得其所是正乐之大者故提出说
乐之声容器数自然一一都要正但乐中一件最大事
 无如雅颂所谓不得其所者亦有二篇章残阙失次
卷三 第 19b 页 WYG0725-0040d.png
 一也所歌之地与时乖乱二也如今亦不知未正时
 是如何已正后又是如何都无考据只是据理说不
 过如此
某阆山赋中说水源一滴处是心源不断若记问剿袭
 如沟浍皆盈涸可立待问天一生水惟水似天命正
 脉夫子取水正是此意曰然不舍昼夜夫子元自有
 不舍处
后彫二字须说得意思大些方好如礼坏乐崩一人独
卷三 第 20a 页 WYG0725-0041a.png
 守著礼乐举世皆尚功利一人独守著仁义孔孟即
 所谓后彫者重知字作感慨语便是乱说圣人语言
 没有不著实事而作空语者且此章本极和平非激
 烈语问不言不彫而云后彫何也曰松柏几曾不彫
 却是新叶生时旧叶始落人都不觉故云后彫圣人
 下字如此斟酌问以喻君子却于后彫何取曰后彫
 字自因松柏而下以喻君子如三军败时一人殿后
 是云后败岂必问其终败乎诗所云虽无老成人尚
卷三 第 20b 页 WYG0725-0041b.png
 有典型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近之矣如云非岁寒不
 见得松柏本领难道孔孟得行其道反不见得孔孟本
 领耶
岁寒章说成杀身成仁百折不回恐不是圣人之意松
 柏非不彫也新叶已生旧叶徐落特后彫而人不觉
 耳浅而言之如人家门贵盛忽而贵盛者死子孙尚
 小便觉彫败使子孙都已𤼵达彬彬济济老者化去
 门庭如故便都不觉所谓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卷三 第 21a 页 WYG0725-0041c.png
 也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何尝不是不当说成死
 难如此是必死不是后彫矣谢氏云欲学者必周于
 德便说得好后彫竟是生意不断的意思(以上子/罕篇)
亵裘长狐貉之厚长字厚字不可略过要𦂳对亵居字
 看若礼服则趋跄升降俯仰进退须稍从轻短耳(自/记)
 (以上乡/党篇)
 
 
卷三 第 21b 页 WYG0725-0041d.png
 
 
 
 
 
 
 
 榕村语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