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725-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语录卷一
            大学士李光地撰
  经书总论
孔子留下几部经部部精妙佛书一看便有佛气老书
 一看便有老气经却一槩正当无他声色臭味在圣
 人手中一过便纯粹无伦天下之道尽于六经六经
 之道尽于四书四书之道全在吾心
卷一 第 1b 页 WYG0725-0002d.png
孔子之书如日月经天但看尊之则天下太平废而不
 用天下便大乱
孔子六经字字可信博学多能一肚皮家当却又江汉
 以濯之秋阳以暴之只是细心到极处谨慎到极处
夫子所留下的书万理具足任人苦思力索得个好道
 理若是他不说的所见毕竟不确久便自见其弊如
 所见实在精当再向他书上细心寻求却原在里面
 包著虽圣人亦有所不知只是他不知的就不说如
卷一 第 2a 页 WYG0725-0003a.png
 夏礼吾能言之把不足徵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
 他原晓得因无徵便歇了有这本事又有这个道理
 何从寻得他个破绽出
尼山造化在其手易本卜筮之书春秋本记事底档书
 亦流传的数篇古文诗本风谣乐歌一经其手便都
 道理完备范围天地曲成万物是何等手段
朱子两眼实在明亮大学中庸其所服膺易中序杂等
 篇未尝有异词孝经虽疑之亦不敢决谓可废惟前
卷一 第 2b 页 WYG0725-0003b.png
 人以书传为孔子作诗序为子夏作直决然断其妄
 此乃确论
四书中公案有极难解处要想个透使了然于心自己
 临事方得力圣人在卫六七年受其公养当时既不
 脱冕而行君相未尝见招不便自归而老必还乡遂
 在近处栖止只得在卫父子称兵已是乱国孔子不
 做其官不与其事而不为卫君必也正名一丝不苟
 至些须馈养周之可受固不必矫之而饥饿也尝论
卷一 第 3a 页 WYG0725-0003c.png
 笃信好学章自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一直赶到邦无
 道富且贵焉耻也其义甚备有安邦自不入危邦有
 治邦自不居乱邦至天下无邦只得无道则隐隐只
 不做官便是当日孔子声名满天下无处避逼到归
 宿处只是甘贫贱而已孟子王由足用为善一段说
 话信是尽君臣之义当时作客卿不受禄便已为去
 地其出处进退亦毫无可议
人欲穷经毕竟以经圣手者为妙易书诗春秋周礼随
卷一 第 3b 页 WYG0725-0003d.png
 分精熟一部受用不尽仪礼虽亦圣作但在仪节上
 讲何尝不是道德性命所发见毕竟略隔一层礼记
 中圣人议论亦多但大半出自汉人不尽是圣人之
 笔
诗书皆圣人选定文字所自著者惟易周礼春秋而已
 学者岂可不尽心周礼是洪范衍义春秋义法大抵
 一出于周易圣人取法古人却又是自已一个规模
诸经多将首二篇包括全书之义乾坤两卦括尽易理
卷一 第 4a 页 WYG0725-0004a.png
 二典二南亦括尽诗书诗书中道理总未有不从修
 身齐家说起者冢宰管到宫闱琐细俗儒疑端以此
 为首不知此乃修齐之要正治天下之本春秋隐桓
 二公亦尽一部春秋道理隐无王桓无天无王者隐
 公终身未尝朝聘于周直似非其臣子者然无天者
 桓公弑君王不加讨又从而恩命稠叠焉惟此二义
 一部春秋岂复外此
文章随世运虽孟子不免杂战国之谈锋朱子不能脱
卷一 第 4b 页 WYG0725-0004b.png
 南宋之衰弱惟洙泗不随风气观左国等书可见风
 尚夸靡圣门却撰出一种雪白文字又各体不同论
 语是一种大学是一种系传与中庸又是一种乍看
 是黑洞洞的中间却分明一大世界道理根源都在
 此春秋更奇又是一种王荆公好古文独诋春秋其
 实春狄是作古文之根一字不苟称名切实不如此
 便错
立言最难伊川穷一生之力著一部易传多是自己的
卷一 第 5a 页 WYG0725-0004c.png
 易还不是周易的本义春秋只解到桓公十年已有
 缪误隐公不书即位谷梁义例甚明却废不用而曰
 外不受命于天子内不受命于先君然则书即位者
 皆受命于天子与先君者耶桓公又书即位何以解
 乎至春秋序却做得好其他议论好处甚多不可缘
 此等一二处便槩行攻驳也若句弹字议除是孔子
 方一字不可移易孟子便有可疑如臣视君如寇雠
 闻诛一夫纣之类皆似太险又如取之而民不悦则
卷一 第 5b 页 WYG0725-0004d.png
 勿取文王是也文王由方百里起是以难语意皆微
 欠圆成文王服事终身何尝是要取殷见民不悦而
 止又何尝有意图王迫于国小以致事业不成至不
 动心章依然说得妙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
 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
 何等纯正精到
诗不必篇篇皆美刺春秋不必言言皆褒贬诗贞淫并
 著而其教归于正人心春秋善恶并书而其教主于
卷一 第 6a 页 WYG0725-0005a.png
 存天理(自记/)
易春秋在五经中最奇其中条分缕析又皆是自然之
 理日用眼前之事所以为妙易虚而实空空洞洞无
 所指定而天下事事物物形象变态无一不备春秋
 实而虚有名有事各不相假然引而伸之触类而长
 之天下万世皆于是取则人情物理皆禀律令幽隐
 微暧神明鉴诸信造化之精髓性命之模范也
凡修一书必立意推戴何人做主诗经自当以朱传为
卷一 第 6b 页 WYG0725-0005b.png
 主纲领内便不应入诗传序周易折中纲领采程传
 序者不敢主程传也朱子说易之取象不可尽以道
 理求盖谓随人随事皆可以生解耳虽象皆有根根
 即是道理却要知他原可以随人随事求之也朱子
 此说毕竟是讲易的定盘星尚书注亦未有彊于蔡
 传者但多敷衍帮衬不能字字著实其解天聪明二
 句云天之聪明非有视听天之明威非有好恶即以
 本书作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何以见得
卷一 第 7a 页 WYG0725-0005c.png
 天无视听帝乃震怒皇天震怒何以见得天无好恶
 其说之弊直使人把天作糊涂物事全凭人以为聪
 明好恶者然蔡氏此等处都似还未见到根源所以
 未觉熨贴朱子说春秋据事直书为多未必尽有褒
 贬或不以为然不知朱子不是说全无褒贬谓未必
 如今人说一字不放空都有褒贬耳道理却是宽宽
 的说好宽些包得道理多宁可失出不妨若过密万
 一失入其弊甚大胡传多不是圣人意你看朱子传
卷一 第 7b 页 WYG0725-0005d.png
 注文义或有未当至大道理一丝不错他人便大处
 错朱子议论人物规陈时事容有太刚过严处要无
 不可见之行事者若胡传说来一步不可行修此三
 经诗当全用朱传惟斟酌几篇书半用蔡传春秋则
 当不用胡传合者数条而已
五经六艺今止四经四艺而已经止易诗书春秋礼即
 在六艺中艺止礼乐书数射御已不讲易将注疏程
 传朱义看过略通大意一年可了诗将注疏与朱传
卷一 第 8a 页 WYG0725-0006a.png
 看书经亦然春秋三传注疏每种一年兼之礼乐书
 数不过十馀年无不通矣聪明人用十馀年功亦不
 难便是许多年代无此人岂不可叹
易与春秋多言天人之际学者治之易入于漂忽夫道
 在唐虞皋陶为帝者师其陈谟也以秩叙命讨归之于
 天则春秋之旨也以视听明威考之于民则易之要也(光/坡)
今年夏秋间庶几将易解可改完一遍然改完恐仍非
 定本也凡著书须要将那部书字字精神都灌注得
卷一 第 8b 页 WYG0725-0006b.png
 到以前看十翼似还可多说几句近才觉得全无欠
 阙经书实难看即如中庸到如今看得还有不惬心
 处惟洪范似再搜寻不出甚么意思来至大学则不
 解问不解处在格物无传文否曰段落难分格致之
 义朱子说一件格到十分便是格十件各格到九分
 九釐亦算不得格此最说得好那一釐不到处便是
 本知得本处方是十分本就是明明德学问固以存
 心为本却又不是只守著这个本就无事了物有本
卷一 第 9a 页 WYG0725-0006c.png
 末须是从本至末无不理会事有终始须是从始至
 终无不讲究方能知所先后若只守著一个心便落
 陆象山王阳明一路学问问象山与朱子不同处安
 在曰朱子为学先立志主敬以为学问之地而又加
 以学问之功象山只先立乎其大者把心养定便无
 欠阙读书亦只检切于身心者读之只要借书将治
 心功夫鞭策的更𦂳些不是要于书中求道理所谓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也他看朱子不拘何书都不放
卷一 第 9b 页 WYG0725-0006d.png
 过于文义细碎处皆搜爬一番便道是务外逐末都
 是閒账耽阁工夫问他竟将事物之理全不理会不
 成曰他是要心定则灵明无不贯彻不消零碎补凑
 不知天地间无一非道理只守一心则理有未穷性
 便不尽中庸所以说至诚了又说圣人之道礼仪三
 百威仪三千略差便不是故君子既要尊德性又要
 道问学存心致知一面少不得象山不可谓不高明
 只是少道中庸一边耳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25-0007a.png
某欲选诗解春秋都有一见解须体圣人意思可以兴
 观群怨事父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不为二南便
 正墙面不学诗便无以言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思无邪皆是删诗凡例管仲器小八佾雍
 彻旅泰山林放问礼之本季氏伐颛臾天下有道礼
 乐征伐自天子出佛肸召阳货欲见诸章便是春秋
 凡列以此推之思过半矣
 大学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25-0007b.png
大学者大人之学或以问朱子朱子曰成人之学也今
 人多讲得如孟子所谓养其大者为大人之大人非
 也其实大学者太学也今人于周官小司马小司空
 等皆知读小为少却不知大司马大司空等亦当读
 大为太也如大宰之为太宰小宰之为少宰其显然
 者则大学之为太学小学之为少学明矣
朱子谓古者八岁而入小学遍检经书无此语惟白虎通
 中有之据礼记所言入小学年数参差不等恐少小就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25-0007c.png
 学须就各人姿禀以为迟早白虎通之说未足为据(清/植)
今人动言小学只习礼乐射御书数到入大学便专讲
 心性从来无此说不想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
 御书数之文节文二字作何解节是童子不知登降
 周旋所以然之故但习其节目文是童子不知礼乐
 射御书数所以然之理但诵其文词到后来成人时
 便已熟惯而知其用日用而益明精义入神下学上
 达不离乎此非大学后便不提起六艺之事也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25-0007d.png
明德指性不指心明明德合知性养性而言(钟旺/)
朱子云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是德乃得于心之理
 非心也大学章句解明德乃云人之所得乎天而虚
 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却似以心为明德若明
 德是心则明明德不疑为异氏明心之说乎故观彖
 中于晋卦大象注改云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之理
 具于心而昭明不昧者也(清植/)
事物上之止止有两义必至其极一也不复迁移二也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25-0008a.png
 然二者止一意必至其极则不复迁移矣凡一事一
 物断置尽情尽分便快然无憾截然而止(自记/)
大学或问中提出敬字以补古人小学工夫盖养育德
 性之功小学已豫故大学直截说起其实定静等字
 即跟小学说来只应于定静节提明此意不须添补
大学首节只言教人之法在此三者知以三者为归宿
 便是知止如知终身有正业他事不能摇动岂非定
 乎到得定旁边虽有许多扰攘我却一意在此并不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25-0008b.png
 知有别人别事岂非静乎静后虽置我扰攘中我自
 安于我之事岂非安乎此是立志以端其本居敬以
 持其志乃格致以前工夫不然论语首篇即言忠信
 中庸开头便言戒惧岂大学独始于格致乎至能虑
 则格致之事能得则诚意以下之事
知止节朱子说得周折些因以知止为在物格知至之
 后所以虑字说作处事精详不云察理精详以察理
 是格致工夫故也古人先有小学一段工夫聪明已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25-0008c.png
 开趋向已正故大学直从明新说起然毕竟有个头
 有个根基立志是个头从心上打叠是个根基此节
 便是此意知止者知道要做何等事何等人如此然
 后志有定向志既定虽旁边有人戏闹都似不闻不
 见一般非静而何既能静虽走到戏闹场上自然不
 被他引去只安然在此非安而何心至此于事理方
 能入才可用格致工夫所谓能虑也理明然后可实
 体于身实措于事所谓能得也得之于己即天下之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25-0008d.png
 理得矣意诚以下之事也注中志有定向心不妄动
 所处而安皆无可易只处事精详难说五峰所云立
 志以端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
 乎事物之中而义乃可精都全包在此节内程朱不
 将此节作头竟像工夫只从格致做起故陆王乘此
 以售其说问知止亦在立志内乎曰知止即立志的
 头毕竟知道这个好心方向著这个如夫子志于学
 亦是知道学好志于道亦是知道道好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25-0009a.png
子静阳明辈攻驳格物就是知止节头路未清知止若
 如章句说何须又用定静安虑许多字面来赞他圣
 贤等閒不轻说出定静等字定静是为学根基只是
 有此根基却又要件件理会尊德性是道问学之基
 只是尊德性又不可不道问学
陆象山答赵咏道书引大学从物有本末起至格物止
 引得极精两物字便是一个把物之本末事之终始
 讲究明白便知所先后未有知本末终始而尚倒置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25-0009b.png
 从事者知所先后便有下手处岂不近道故下便接
 先后说去心身家国天下是物也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是事也本即修身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始即齐家书曰始于家邦终于
 四海故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知
 所先后即知本知本便是知之至章句云物犹事也
 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极如皇极太极
 之极是中间透顶处不是四旁到边处极字亦有作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25-0009c.png
 边际训者如四极八极之类但非此注极字之义
格物之说至程朱而精然物有本末一节即是引起此
 意物事即物也本末终始即物中之理也格之则知
 所先后而自诚意以下一以贯之矣象山陆子看得
 融洽未可以同异忽之(自记/)
朱子解物字亦言事物之理可见物字兼事也章句表
 里精粗四字似不如本末终始之为亲切然精即本
 粗即末表即终里即始也大学除此处别无物字而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25-0009d.png
 道理又极完全以此诠格物之义则程朱之意益明
 而古注涑水姚江之说皆绌矣(自记/)
自天子句时文建极归极之语固失之必曰君卿大夫
 之元子适子与凡民之选造将来皆有天下国家之
 责亦曲说也天子有天下下至庶人亦有家便使终
 身无位行于妻子亦须是以修身为本此句是泛论
 话头不必学校中人才用著(自记/)
学问全要知本知本之学所学皆归于一本格物之说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25-0010a.png
 郑康成是一说司马温公是一说程朱是一说王阳
 明又是一说自然是程朱说得确实但细思之亦有
 未尽如云格物也不是物物都要格尽也不是格一
 物便知天下之物积累多时自有贯通处这个说话
 便似子夏之答子游子游讥门人小子本之则无子
 夏只应答以洒扫应对进退正是培养他根本处人
 之初生天性未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使之入
 孝出弟一切谨愿后来盛德大业都从此出故曰蒙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25-0010b.png
 以养正圣功也子夏却说成君子之道毕竟先末而
 后本子游子夏都将本字看得太高妙即如一贯章
 都说零碎工夫尽做到了只不晓得本源故经夫子
 点化便洞然无疑若其初不晓得本源日用之间如
 何用功果然如此多学而识正是用功处夫子何以
 截断曰非也特其初要将一去贯终乃贯于一耳以
 此起头以此煞尾圣贤学问都是如此离了本便无
 末但不可云只要本不须末耳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25-0010c.png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古本即在其本乱一节之下
 极有理大学说诚正格致中庸说诚明总是要修身
 身即是本举而措之则修已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
 平矣但看三代以后一物失所引咎归已实见得正
 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道
 理确凿此等人能得几个或云知得此意有何难处
 如何便为知之至不知要知得到非见得天性之本
 者不能惟吾之性即天地之性故自尽其性则能尽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25-0010d.png
 人物之性参赞位育都不外此
问古本大学遽及知本知至难道朱子所云即凡天下
 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此段工夫竟无耶曰此工夫即在知所先后内事物
 皆格至本末始终俱透方为格物之全功大学恐人
 疑惑知至至字为当穷尽天下之物始谓之至故又
 曰以修身为本本乱末未有治者厚者薄未有薄者
 厚者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朱子说极字即是本字
卷一 第 18a 页 WYG0725-0011a.png
 一物皆有一物之极即此一物之原本今人说极字
 像四面都到的一般非也缘格物致知之义首章已
 说明故下面直接诚意说去首章亦非致知之传大
 学如中庸只是一篇文字一片说去问穷理是极𦂳
 要事大学言之不太略邪曰经文安能条缕讲尽如
 正心亦有现在既往未来许多境界大学亦只轻轻
 指点而意自足
大学一书二程朱子皆有改订若见之果确一子定论
卷一 第 18b 页 WYG0725-0011b.png
 便可千古何明道订之伊川订之朱子又订之朱子
 竟补格物传尤启后人之疑若格物应补则所谓诚
 意在致其知正心在诚其意皆当补传矣所谓诚其
 意者经中文法原一变非无缘故且以诚意为八条
 目之一亦欠轻重不过节次只得如此说耳如明善
 诚身中庸虽与治民获上信友等一例说然岂可一
 例看明善即格致是诚意中事到得诚意则正心修
 身功夫皆到只随时加检点耳古本原明明白白特
卷一 第 19a 页 WYG0725-0011c.png
 提诚意诚意总言即是诚身故章末便及心体可见
语类中穷理只就自家身上求之一段说格物其精王
 阳明因格竹子致病遂疑朱子之说岂知朱子原未
 尝教人于没要𦂳处枉用心思也人与物本同一性
 禽兽真心发现处与人一样或止一节比人更专笃
 这个是万物一源的所谓本也子思孟子不说格物
 而曰明善曰知性正是大学知本之意说到性与善
 则程朱之说愈显然明白而包括无馀矣
卷一 第 19b 页 WYG0725-0011d.png
圣人说出格字物字已包尽各条件但其归必以知本
 为知至朱子之说与此颇异然不照著他说终不能
 知本其言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
 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论之际又谓如身心性情之
 德人伦日用之常天地鬼神芝变禽兽草木之宜实
 尽格物乏义阳明攻之非也朱子原以身心性情居
 首并非教人于没要𦂳处用心其实身心性情之德
 果能穷本极源人伦日用能外是乎天地鬼神禽兽
卷一 第 20a 页 WYG0725-0012a.png
 草木能外是乎只是经文巳备不消补傅耳
伯安以格竹子为格物原非朱子本意今人讲格物便
 如此说反为姚江所笑只以择善明善知性等观之
 便自了然天下之理皆是吾性所谓择善者如申生
 之孝可谓非善乎但不能中庸不可谓至善于善之
 中择其尤善者即中庸也故又云择乎中庸择善而
 后能明善见得此理内外无间天地万物与我同一
 仁义礼知便是格物致知便是明善知性佛氏亦知
卷一 第 20b 页 WYG0725-0012b.png
 于本体上求但其所谓性者乃灵明知觉而非理也
 善乎先儒之说曰佛所谓性吾儒所谓心佛所谓心
 吾儒所谓意盖彼所谓性指知觉所谓心指动处耳
诚意章历来讲者不明其根便是失于以意为善恶之
 念岂知是念也非意也意便是有个张主之名故须
 贴好恶说不可贴善恶说好善恶恶人之秉彝致其
 知者固有即未致其知者亦岂全无但其好恶有实
 与不实耳不必一片伪妄而后谓之不实即心中有
卷一 第 21a 页 WYG0725-0012c.png
 不好不恶者与好恶杂发便不算是彻底实心矣既
 无彻底实心便无彻底实事如此则其好善恶恶之
 发便虚而不实矣虚而不实是自欺其好善恶恶之
 初心不能快其好善恶恶之初心也此实字且对虚
 字看不必就对伪字看才虚而不实便是自欺其初
 心矣至于虚便生伪自欺便至欺人如下文小人之
 厌然掩著是也总是一个苟且徇外为人之根自微
 而盛耳凡人言而不践行而不终是言行之不实也
卷一 第 21b 页 WYG0725-0012d.png
 言行之不实者人得而点检之若发动之意人所不
 知而巳所独知其实与不实惟有自已点检得到于
 此慎之而禁止其自欺则所发者无非实心无非实
 事此之谓诚其意也从来讲解谬误多端朱子于此
 节注亦数更其本至易箦而后定(自记/)
诚意章从朱子后总说不明白守溪亦只随常说却是
 鹤滩说得瞭亮诚意之意即是好善恶恶之意非善
 恶之念也好善恶恶自途人至于圣人皆有之只是
卷一 第 22a 页 WYG0725-0013a.png
 人不能诚已好善矣却不能如好好色则好之中犹
 有不好者存而不能求必得之矣已恶恶矣却不能
 如恶恶臭则恶之中犹有不恶者存而不能务决去
 之矣夫好善恶不善是自己明知其当好当恶却不
 肯好之恶之以至十分真实非自欺而何果能真实
 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乃为实用其力此处诚字且莫
 对伪妄说只对虚字说自欺只是不结结实实的好
 恶到十分尚未到如下面掩著欺人以至伪妄也钟
卷一 第 22b 页 WYG0725-0013b.png
 侨云如此则好恶非意之第二层乎曰就是第一层
 善恶属念不属意志意念思等字要分得明白志字
 属好一边最是光明的说到志大约是志于贤圣功
 名道德意亦近好一边人心灵明有主意便要好至
 念则纷然其扰起灭无时思则于念加功诣其极穷
 其变矣念是起头思是深入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也不必定由致知来亦有不读书
 人其好恶真挚不可谓不诚者只是由致知来更较
卷一 第 23a 页 WYG0725-0013c.png
 亲切独知知字即致知知字实与不实实到几分与
 不实有几分自己未有不知者若致知的人其独知
 处更自不同万历庚戌科此题文亦有见及此者但
 即以谨独为致知又不是致知只是穷理谨字却兼
 省察克治在内朱子语类中有一处言慎独为诚意
 之助助字或系讹误而陆稼书与四舍弟皆坚执以
 为诚意有正面工夫谨独所以帮诚意如此则两谨
 独皆帮助的工夫惟末节诚意为正面岂有此理
卷一 第 23b 页 WYG0725-0013d.png
汝楫问心正己到至处如何又说先诚其意曰要晓得
 此条目都是搜根语国者天下之主家者国之主身
 者家之主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主故曰主意如船
 是心意是舵工一般意与念字思字不同念有善恶
 思有邪正意是立意要这样所以朱子说意字从性
 善说来意虽有为不善者乃是辗转归到不善去其
 初所发未有立意要做恶事者故意只好说好善恶
 恶而已但是既发好善之意少闻又觉得善亦可不
卷一 第 24a 页 WYG0725-0014a.png
 好渐渐淡来而初发好善之意虚矣既发恶恶之意
 少间又觉得恶亦可不恶渐渐轻了而初发恶恶之
 意虚矣是不诚是自欺必狠用力务决去而求必得
 之有所好必好到十分满足而初发好善之意始实
 有所恶必恶到十分满足而初发恶恶之意始实人
 君名为敬贤而实未尝敬到十分其敬贤之意未诚
 也欲去不肖而实未尝去到十分其去不肖之意未
 诚也故曰王道本乎诚意
卷一 第 24b 页 WYG0725-0014b.png
读书最怕是无疑道理本平常看去不过如此其实进
 一步又一层向曾问某人诚意章有疑否曰无疑问
 其解曰意即是动念处诚即是无妄无妄其念便是
 诚意如此解似乎明白其实不然念头是无主的意
 却比念有主志又狠些故曰有主意意惟好恶可言
 人性皆善好善恶恶不必致知的人都有此意诚未
 对妄说且对虚说平常人起一意思渐渐的虚软了
 如草木不结实一般有个好意又起个亦不必然的
卷一 第 25a 页 WYG0725-0014c.png
 意来搀了他漫漫的淡淡到与无此意一般后来遂
 流为妄又流为伪为诈惟实有此意才实有此事曾
 子追究其无是事之根只是其意不曾亲切苟如恶
 恶臭如好好色实实务决去而求必得此之谓自慊
 慎独即诚意独乃意之处所如言人得而闻行人得
 而见意惟独知而已慎者诚之下手丹头也问正心
 工夫如何曰朱子谓更精细如好所当好而过于好
 恶所当恶而过于恶毕竟是涵养不到有走作某意
卷一 第 25b 页 WYG0725-0014d.png
 以为诚意如戒慎正心如致中和诚意工夫精熟即
 是正心
诚字有对妄说者有对伪说者有对虚说者自己不好
 的念头常起以为不见之事何妨此便不是真心为
 善是妄也本来不实在为善却遮遮掩掩借以欺人
 是伪也起意本善中间夹入亦可不必然的意思则
 不能满其初心之量矣这是虚章句却用虚之一说
 至下节掩著方说到伪妄有人问王阳明白日不想
卷一 第 26a 页 WYG0725-0015a.png
 做的事夜间又尝入梦何也曰毕竟是念头未断其
 未见之事者不逄其会耳你可曾梦见携锹锸往人
 家钻孔偷盗否曰不曾曰可见必不做的事便不入
 梦矣此是妄念不除也朱子用虚之说可以包此初
 是妄念不曾断中间虽有好意亦夹杂而不能自慊
 以自欺既自欺便卒至于欺人作伪使此意满足如
 恶恶臭如好好色则妄与伪皆无矣朱子此章及中
 庸天命章尊德性节论语一贯章点尔何如节周子
卷一 第 26b 页 WYG0725-0015b.png
 太极图说诸注皆孔孟传心之要
诚于中形于外某意不必说小人亦诚中形外竟是反
 找语气根上何益来言如此可见诚于中方形于外
 不能诚于中虽外面假著其善终不能使善形于外
 也则何益之有哉
自明自字且不必对新民说因有明命峻德之云疑若
 有加于性分者故言不过皆自明己德耳非有外于
 我非有加于我也(自记/)
卷一 第 27a 页 WYG0725-0015c.png
邦畿千里三段是释知止一节之义首段释止字次段
 释知字三段释静安(自记/)
止字本在事上说然必本体无有不尽故能立事理当
 然之极则止至善自须兼体用乃是易艮卦有不见
 之止体也又有止所之止用也况所引穆穆之诗以
 穆穆发其端而终以敬止即周子主静立人极之意
 (自记/)
与国人交止于信说来却与为君止仁相似前人因此
卷一 第 27b 页 WYG0725-0015d.png
 乃谓是他国邦交如虞芮质成看此数句文意却是
 泛说君当止仁臣当止敬父当止慈子当止孝与国
 人交当止信交字泛就朋友说不必著在文王身上
 (清植/)
骨角有条理讲学者必条理分明故曰道学玉石皮面
 上有一层粗厉修身者必变化气质使归于纯故曰
 自修(清植/)
问先生谓诚意之与正心似戒惧慎独之与致中和其
卷一 第 28a 页 WYG0725-0016a.png
 说嫌于史伯璿分戒谨与致中和为四项之弊曰这
 不同诚意者实意为善去恶正心则工夫纯熟了诚
 意有似于不自私而用智正心有似于廓然而大公
 物来而顺应戒谨工夫到得无少偏倚无少差谬方
 是致字说与戒谨不同也不是说得全无进步也不
 是史氏之病在分境地有个不睹不闻又有个无思
 无虑有个念虑之微又有个应物之际便大差矣有
 说正心无正面工夫者亦不是就如修身正衣冠尊
卷一 第 28b 页 WYG0725-0016b.png
 瞻视三千细行八万威仪何一可以不备齐家亦有
 齐家之事治国平天下更有许多礼乐兵刑之事只
 是意一诚都以此为根如昆崙一源凡九州之水千
 支万派放乎四海总是此贯注
时讲于有所二字便说作心病有所与下章之其所一
 例此处未有大病痛但人心才发便易至于失正要
 看此心字与下章人字皆指常人之心言也注中人
 所不能无及或不能不失其正语甚虚活又用之所
卷一 第 29a 页 WYG0725-0016c.png
 行不能不失其正是言心之体本无不正到有用心
 便或有不得其正者非谓不得其正专是用而不累
 于本体也(自记/)
因在常人身上说故著忿懥等粗字面圣人则只说得
 喜怒哀乐此节是要无欲故虚下节是要有主则实
 其实则一而已(自记/)
先忿懥者怒最易发而难制也次恐惧则以祸患卒至
 易失其常次好乐便从容忧患不过虑及子孙之类
卷一 第 29b 页 WYG0725-0016d.png
 益宽缓矣
忿懥亲爱等弊一曰蔽于理一曰累于私知至则理明
 意诚则私袪正心修身根源皆从致知诚意而来但
 加涵养省察之力耳(自记/)
时说指定治国为为君者故于事君事长使众须说是
 教国人方通得去遂令孝弟慈一层属君事君事长
 使众一层属国人几不成文理矣不知有治国之责
 者岂惟天子诸侯凡大夫士皆是也三句便与孝经
卷一 第 30a 页 WYG0725-0017a.png
 君子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只是一样口气不获乎上民
 不可得而治矣不能事君事长又将何以治其国乎
 (自记/)
老老长长恤孤字义与孝弟慈自别盖皆指施于国者
 言也言一国感应之效见平天下不外乎此为国与
 天下所争只是远近大小如以矩度物得其一角则
 四面准是矣(自记/)
卷一 第 30b 页 WYG0725-0017b.png
平天下在治其国节某说似较直截明切老老长长恤
 孤不是孝弟慈絜矩亦不是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
 之谓孝弟慈是家里事上言治国在齐其家故就家
 上说此是平天下在治其国自然该就国上说老老
 长长恤孤正是治国之事老老如养耆老以致孝秋
 食耆老养国老庶老及异粻贰膳月告存日有秩八
 十者一子不从政之类长长即入学以齿将君我而与
 我齿让之类恤孤即恤孤独以逮不足春飨孤子孤
卷一 第 31a 页 WYG0725-0017c.png
 独者皆有常饩之类上所老者即国之老所长者即
 国之长所恤者即国之孤国之老上为老之民有不
 兴孝者乎国之长上为长之民有不兴弟者乎国之
 孤上为恤之民反有倍上者乎矩者曲尺是四方之
 一角国乃天下之一角也平天下无二道只絜此角
 而四方之耳天子在王畿之内不过是治国至巡狩
 述职亦止据其所以治国者以行赏罚非治国之外
 别有平天下之道也下文有国者不可以不慎道得
卷一 第 31b 页 WYG0725-0017d.png
 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结末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
 义为利仍结到国上身之在家国天下如算法之言
 圆心故曰其机如此又曰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
 者未之有也曰机曰藏皆以心之运乎中也絜矩如
 算法之言方角举一隅以三隅反有一角便可以知
 四角也
时说以民之父母作颂祝讴歌极难得之美名立论岂
 知平天下者原有父母斯民之责必如是而后称耳
卷一 第 32a 页 WYG0725-0018a.png
 民爱之如父母则其自然之符也(自记/)
忠信恕三字须看得分晓如尽吾孝慈之心忠也老老
 幼幼实见之事信也老老以及人之老幼幼以及人
 之幼恕也信与恕亦可就一事上看如所求乎子以
 事父其本实心以事父处是信其推实心以事父处
 即是恕(自记/)
岩问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大道即絜矩之道否
 曰即是絜矩之道问信如何是循物无违曰如这个
卷一 第 32b 页 WYG0725-0018b.png
 盘子既是盘子便道他是个盘子岂不是循物无违
 若说他是个杯子便不是循物无违
问忠信曰发已自尽为忠以实心言循物无违为信以
 实事言忠如要东不肯西要西不肯东以实如说东
 即往东说西即往西问有忠有恕又有信莫是信居
 忠恕之间曰不说恕信即实事说恕信即实理忠信
 所以进德文行忠信信皆指实理说忠信有在文行
 之先者如忠信之人可以学礼非此无以为文行之
卷一 第 33a 页 WYG0725-0018c.png
 基有在于文行之后者如五达道所以行之者一也
前辈多以恒足为足国以上文有财有用下文府库财
 观之或然也张太岳程文划然分足国足民义理尤
 备(自记/)
大学一书纯是说道理就是平天下章讲到生财仍说
 仁义义利全不及制度若周官周礼各自成书正不
 必牵混而自为表里
德字仁字忠信字仁义字俱在絜矩之前一层所谓王
卷一 第 33b 页 WYG0725-0018d.png
 道本于诚意(自记/)
问平天下章以理财作柱恐启流弊据皋陶谟曰在知
 人在安民人君所统臣民二者尽之矣欲安民者其
 要必由知人欲知人者其意只为安民凡章内所言
 人土财用以及生财大道等语无非所以为安民计
 也若以皋谟二语作此章柱意似尤浑成曰亦说得
 去(清植/)
 榕村语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