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0070-004.png
大易象数钩深图卷上阳四









卷一 第 1b 页 0070-005.png






 右太极图周敦实茂叔传二程先生茂叔
 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
 两仪立马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
 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
卷一 第 2a 页 0070-006.png
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名一
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
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卷一 第 2b 页 0070-007.png



   旧有此图
太极未有象数惟一气耳一气既分轻清
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太极生两仪也
两仪既分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两仪
生四象也水数六居坎而生乾金数九居
兑而生坤火数七居离而生巽木数八居
震而生艮四象生八卦也
卷一 第 3a 页 0070-008.png










卷一 第 3b 页 0070-009.png










卷一 第 4a 页 0070-010.png










卷一 第 4b 页 0070-011.png
乾三画而为天者以一含三也坤六画而
为地者耦三而为六也天一地二之本数
天奇地耦之本画不待较而可知然妙理
在乎一含三二含六耳乾一含三故索为
三男而皆奇坤二含六故索为三女而皆
耦此天地生成之理岂不妙哉震为雷雷
出于地下故一阳在下坎为水水畜于地
中故一阳在中艮为山山形于地上故一
阳在上然阳动阴静以动为基者故动震
是也以静为基者故止艮是也动者在中
卷一 第 5a 页 0070-012.png
 非内非外故或流或止或动或静焉此坎
 所以为水巽为木木发生于地下故一阴
 亦在下离为火火出于木中故一阴在中
 兑为泽泽钟于地上故一阴在上然阴柔
 而阳刚故木也始弱而终强阳在末也阳
 明而阴晦故火也外明而内晦阳在外也
 阳燥而阴润故泽也外润而内燥阳在内
 也或问泽内燥何也愚曰内燥则能生金
 外润则能钟水金所以能生水土所以能
 生金者即泽而知之也圣人岂苟之哉
卷一 第 5b 页 0070-013.png









 一阳生于子二阳在丑三阳在寅四阳在
卷一 第 6a 页 0070-014.png
 卯五阳在辰六阳在巳而乾位在西北居
 于之前故曰乾知太始言乾以父道始天
 地也







卷一 第 6b 页 0070-015.png
 一阴生于午二阴在未三阴在申四阴在
 酉五阴在戍六阴在亥而坤位在西南盖
 西南方申也物成于正秋酉也坤作于申
 成于酉故曰作成物







卷一 第 7a 页 0070-016.png
 自一至十天尊于上地卑于下尊者乾之
 位故乾为君为父为夫卑者坤之位故坤
 为臣为母为妇皆出于天尊地卑之义也
 故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卷一 第 7b 页 0070-017.png



 乾元用九参天也坤元用六两地也故曰
 参天两地而倚数九六者止用生数也

 取日月二字交配而成如箓文日下从月


卷一 第 8a 页 0070-018.png









 是日往月来之义故曰阴阳之义配日月
卷一 第 8b 页 0070-019.png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五为腹心总四十五纵横数之皆十五也
卷一 第 9a 页 0070-020.png

 天五居中央圣人观之遂定八卦之象








卷一 第 9b 页 0070-021.png
 河图之数四十五盖圣人损去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凡十数独天五居中而主乎土
 至洛书则有土十之成数故水火金木成
 形矣






卷一 第 10a 页 0070-022.png
 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其四象在乎天一地二天三
 地四天五天一居北方坎位为水地二居
 南方离位为火天三居东方震住为木地
 四居西方兑位为金此在四正之位而为
 生数也天五居中央则是五土数也土无
 宅位然往分王四正之方能生万物故北
 方水一得土五而成六南方火二得土五
 而成七东方木三得土五而成八西方金
 四得土五而成九此谓之四象也
卷一 第 10b 页 0070-023.png










卷一 第 11a 页 0070-024.png
 河图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为象之始至
 于天五则居中而主乎土变化但未能成
 形谓之四象矣至于洛书有土十之成数
 故水火金木皆相奇耦而成形矣故河图
 合四象之数可以定八方之位洛书有五
 行之数可以备八卦之象也是象生其卦
 必俟天之变而备于洛书土十之成数而
 后成八卦矣二者相胥方能成卦


卷一 第 11b 页 0070-025.png





 此八象者始由四象所生也伏义氏先按
 河图有八方将以八卦位焉次取洛书土
 十之成数将以八卦象焉乃观阴阳而设
 奇偶二画观天地人而设上中下三位以
 三画纯阳则为乾以六画纯阴则为坤次
卷一 第 12a 页 0070-026.png
 一阳处二阴之下下能屈于柔以动出而
 为震以一阴处二阳之下不能犯于刚乃
 复入为巽以一阳处二阴之间上下皆弱
 冈能相济以险难而为坎以一险处二阳
 之中上下皆强足以自记乃丽而为离以
 一阳处二阴之上刚以驰下则止为艮以
 一阴处二阳之上桑能抚下则说而兑



卷一 第 12b 页 0070-027.png





 乾阳之位共十二画谓乾三爻震坎艮各
 一爻巽离兑各二爻共十二画也坤阴之
 位其二十四画谓坤六画巽离兑各一画
 震坎艮各二画计二十四画也阳爻君道
 也故得兼之计有三十六画所以四九三
卷一 第 13a 页 0070-028.png
 十六画阳爻则称九也坤臣道也不得僣
 上故四六二十四画所以阴爻则称六也
 故乾三画兼坤之六画成阳之九也阳进
 而乾元用九矣阴退而坤元用六矣合此
 馀九六者盖天地刚柔之性也




     天数二十五
卷一 第 13b 页 0070-029.png
     地数三十








     乾策三十六
卷一 第 14a 页 0070-030.png
     坤策二十四









卷一 第 14b 页 0070-031.png
此天地之数十有五也或统而取之其旨
有六盖合自然之数也且其一者始就河
图纵横之皆十五数也其二者盖天一地
二天三地四天五凡十五数也其三者以
其太极分混而为一即是一也一气判而
为仪见三也二仪分而为象见七也四象
言而生八卦见十五数也其四者谓五行
之生数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见十
五数也其五者将五行之数中分为之以
象阴阳则匕为少阳八为少阴亦见其十
卷一 第 15a 页 0070-032.png
 五数也其六者以少阴少阳不动则不能
 变亦且入为少阴阴动而退故此少阴而
 为盛阴所以称六也七为少阳阳动而进
 故少阳动而为盛阳所以进称九也六与
 九合亦见其十五也斯盖一三五阳位为
 二四问而五居中然配王四方也如六七
 八九合而周以为四象也



卷一 第 15b 页 0070-033.png






 天一下降与地六合而生水于北地二上
 驾与天七合而生火于南天三左旋与地
 八合生木于东地四右转与天九合而生
 金于西天五冥运与地十合而生土于中
卷一 第 16a 页 0070-034.png
 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天阳
 也故其数奇地险也故其数耦奇偶相合
 而五十有五之数备火衍之数减其五者
 五行之用也虚其一者元气之本也盖天
 五为变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无定
 象天始生一肇其有数也而后生四象五
 行之数今焉虚而不用是明元气为造化
 之宗居尊不动也


卷一 第 16b 页 0070-035.png










卷一 第 17a 页 0070-036.png










卷一 第 17b 页 0070-037.png










卷一 第 18a 页 0070-038.png






 右准天象
 六位以二三四五为经七八九六为纬者
 象天文也天以龙虎鸟龟为经镇岁荧惑
 太白为纬六位之经无玄武之数者北望
卷一 第 18b 页 0070-039.png
 惟见斗枢辰极也故斗谓之北斗辰谓之

 北辰虽名四北而实天中是一六太极之
 数潜宿于五也河图六一居亥子之北五
 居中央是中央与北皆得太极之数也六
 位之纬无镇星之数者镇星二十八载一
 周天岁荧惑太白辰皆历镇星所镇之宿
 而行如阴阳家所谓土居中宫王四季之
 说也故易爻凡三百八十四上契上象之
 数而吉凶之变占于七八九六如五星之
 变焉

卷一 第 19a 页 0070-040.png










卷一 第 19b 页 0070-041.png
 右伏义八卦图王豫传于邵康节而郑夫
 得之归藏初经者伏义初画八卦因而重
 之者也其经初乾初爽(坤)初艮初兑初荦
 (坎)初离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
 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






卷一 第 20a 页 0070-042.png






郑氏云古先天图杨雄太玄经关子明洞
极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而巳
惜乎雄之太玄子明之洞极仿易为书泥
于文字后世忽之以为屋上架屋头上安
卷一 第 20b 页 0070-043.png
头也伯阳之参同契意在于锻鍊而入于
术于圣人之道又为异端也尧夫摆去文
字小术而著书天下又不愿之但以为律
历之用难矣哉四家之学皆先于古先天
图先天图其易之源乎复无文字解注而
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圆图注
脚比之四家为最简易而四家之意不出
于吾图之中于易之学为最要
卷一 第 21a 页 0070-044.png










卷一 第 21b 页 0070-045.png
 伏羲仰观天文以画八卦故日月星辰之
 行度运数十日四时之属凡丽于天之文
 者入卦无不统之








卷一 第 22a 页 0070-046.png



 伏羲俯察地理以画八卦故四方九州鸟
 兽草木十二支之属凡丽于地之理者八
 卦无不统之




卷一 第 22b 页 0070-047.png










卷一 第 23a 页 0070-048.png










卷一 第 23b 页 0070-049.png










卷一 第 24a 页 0070-050.png










卷一 第 24b 页 0070-051.png










卷一 第 25a 页 0070-052.png








 乾阳居上坤阴居下乾自震而左行坤自
 巽而右行天左地右故曰刚柔相摩
卷一 第 25b 页 0070-053.png







 震荡艮兑荡坤离荡巽坎荡乾八卦往来
 迭相推荡京房曰荡阴入阳荡阳入阴
卷一 第 26a 页 0070-054.png










卷一 第 26b 页 0070-055.png










卷一 第 27a 页 0070-056.png










卷一 第 27b 页 0070-057.png










卷一 第 28a 页 0070-058.png
 著之数七也七而七之其用四十九故其
 德圆卦之数八也八而八之为别六十四
 故其德方圆者运而不穷可以逆知来物
 方者其体有定可以识乎既往故圆象神
 方象知





卷一 第 28b 页 0070-059.png





 本乾九二爻变成同人次变无妄次变益
 次变颐终其变至离而止本坤六二爻变
 成师次变升次变恒次变大过终其变至
 坎而止故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焉
 本咸六二爻变成大过次变困次变坎次
卷一 第 29a 页 0070-060.png
 变师次变蒙而终于未济本恒初六爻变
 成大壮次变丰次变震次变复次变屯而
 入既济故下经始于咸恒终于既济焉

大易象数钩深图卷上





卷一 第 29b 页 0070-061.png










卷一 第 30a 页 0070-062.png

大易象数钩深图卷中阳五








卷一 第 30b 页 0070-063.png











卷一 第 31a 页 0070-064.png










卷一 第 31b 页 0070-065.png










卷一 第 32a 页 0070-066.png








 十一月复一阳生黄钟气应至四月六阳
 为乾故辟户谓之乾五月姤一阴生蕤宾
卷一 第 32b 页 0070-067.png
 气应至十月六阴为坤故阖户谓之坤









卷一 第 33a 页 0070-068.png
 复十一一世临二十四世泰三十六世大壮
 四十八世夬六十世乾七十二世姤八十
 四世遁九十六世否一百八世观一百二
 十世剥一百三十二世坤一百四十四世






卷一 第 33b 页 0070-069.png



 乾一变姤二变遁三变否至五变为剥而
 止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
 复坤一变复二变临三变泰至五变为夬
 而止夬必有遇故受之以垢

卷一 第 34a 页 0070-070.png










卷一 第 34b 页 0070-071.png
 一阳来复变临为二阳变至泰为四阳变
 至大壮为八阳变至夬为十四阳终其变
 于归妹成十六阳一阴始姤变遁为二
 阴变至否为四险变至观为八阴变至剥
 为十四阴终其变于随成十六阴






卷一 第 35a 页 0070-072.png










卷一 第 35b 页 0070-073.png










卷一 第 36a 页 0070-074.png










卷一 第 36b 页 0070-075.png










卷一 第 37a 页 0070-076.png




 一升而合九归五为君十降而合六归二
 为臣此之谓阳卦顺生也




卷一 第 37b 页 0070-077.png




 一降而合九归五为君十升而合六归二
 为臣此之谓阴卦逆生也




卷一 第 38a 页 0070-078.png










卷一 第 38b 页 0070-079.png










卷一 第 39a 页 0070-080.png





  一阴五阳反对变六卦




卷一 第 39b 页 0070-081.png

  一阳五阴反对变六卦
  二阴四阳反对变十二卦




卷一 第 40a 页 0070-082.png






  二阳四阴反对变十二卦
   反对不


卷一 第 40b 页 0070-083.png





   变八卦
   三阴三阳反对





卷一 第 41a 页 0070-084.png





  变二十四卦




卷一 第 41b 页 0070-085.png










卷一 第 42a 页 0070-086.png





 乾坤者数之一二也形之方圆也气之清
 浊也理之动静也故乾具两仪之意而分
 上下坤包四象之体而分南北东西两仪
 四象共数有六并其乾坤之本体则八卦
 之数周备矣此乾坤所以去太极未远内
卷一 第 42b 页 0070-087.png
 贞外悔两仪之理也元亨利贞四象之道
 也二三四五以为经七八九六以为纬八
 卦之方也所以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
 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
 十二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天道备矣岁功
 成矣人事周矣此易故六十四卦而乾坤
 居首也学者能由六十四以归一由一以
 悟太极则伏义文王孔子皆备于我成变
 化行鬼神亦是道也
 屯
卷一 第 43a 页 0070-088.png










卷一 第 43b 页 0070-089.png
 童蒙在五击之在上是外学也耳目所入
 虽足以资吾适足以贼吾之真性故不利
 为寇也包蒙在二发之在初是内学也心
 之所造贵于几先一著于心便成机械所
 以脱桎梏吝也利者吾心之桎捁乎






卷一 第 44a 页 0070-090.png
 坎中之阳以为助乾卦之阳求待上一阳
 而为之援一阴避之而兴进一阴祖之而
 彼退此所以为需之吉凶也然圣人之意
 不责于二阴而贵于三阳不责于三阳而
 责于坎中之阳利所在也故责之重也遂
 系之以酒食之象焉酒食者养人之具也
 人之所求待也为酒食之所困而为害者
 亦有之也始贪其利终罹其害者小人之
 常也必有道以处之所贵乎贞吉也贞者
 中正之义内中正则外固外固则不陷矣
卷一 第 44b 页 0070-091.png




 乾居亥位坎起子方亥子皆北皆属于水
 始无所争也一离于形则天西倾水东注
 天上蟠水下润于是而讼矣



卷一 第 45a 页 0070-092.png








 坤为众而师亦为众者师统众之义也统
 众者非德也则不可故以乾之九二入于
卷一 第 45b 页 0070-093.png
 坤为师以乾德在二也律因数起数自中
 出黄钟之律起为度量衡差之毫釐则不
 可也北方之坎黄钟之本也故繇言丈人
 爻言律丈与律法度之出非有德者乎
 北主幽阴杀伐之象南主向明朝会之象
 六爻分二三四五之数二居南方离明之
 地也故以比为南面五居中央非北也天
 北望惟见斗枢辰极辰曰北辰斗曰北斗
 虽名曰北实中天也师北向故有五人为
 伍之意比南面故有五等分爵之象上居
卷一 第 46a 页 0070-094.png
 五位后其君者也故曰后夫凶








 巽居东南之方乾气自子至于巳入于巽
卷一 第 46b 页 0070-095.png
 方为巽所畜名曰小畜以阴生于巽巽阴
 之微也故曰小艮居东北方乾气自子至
 寅入于艮方为艮所畜名曰大畜者阳终
 于艮艮阳之究也故曰大自子至寅三画
 之乾也自子至巳六画之乾也是艮畜乾
 贞巽畜乾悔也大畜之所以得权者变小
 畜之九五而六五耳谦虚下人所以得权
 而畜人也小畜之所以失权者变大畜之
 六五而九五耳满假自大所以失权而为
 人所畜也
卷一 第 47a 页 0070-096.png





 乾亥位初爻本室壁二爻方起奎奎系之
 者见其履虎尾也坤居申住参本坤之初
 爻以参系兑者见虎尾之咥人也乾居兑
 下则无履虎咥与不咥之象矣以乾乘兑
 所以履虎之象明也履卦自兑入乾由戍
卷一 第 47b 页 0070-097.png
 达亥以人鹰夭之道乎










卷一 第 48a 页 0070-098.png
 观泰之象则见否之所生观否之象则见
 泰之所起是阴阳之气上上升降以成象
 也故否泰之卦皆曰往来







卷一 第 48b 页 0070-099.png
 乾居上三十六策变其中爻则同乎离离
 居下二十四策变其中爻则同乎乾是谓
 二人同心言外貌不同而心同也







卷一 第 49a 页 0070-100.png
 大有之卦众阳盛时而五以六居之人君
 体元以居正可不知守位之仁乎推而明
 之四为侍从则曰匪其旁三为三公则曰
 公用亨于天子二为侯牧则曰大车以载
 初远于君位有要荒蛮夷之象则曰无交
 害皆发政施仁之道也如是则福及宗庙
 而永有万世之业矣



卷一 第 49b 页 0070-101.png

 艮居寅属木仁也坤居申属金义也故五
 上有杀伐之象谦者以至诚为本也言心
 声也不情之言则不出于诚非心之本也
 是为伪也故鸣谦居中者为至诚居外者
 为不情是以谦而内好胜也




卷一 第 50a 页 0070-102.png



 震居坤下是谓一阳之复天地之心也今
 出于坤上是谓出治之豫亦天地之心也
 坤中之爻静中之静也故曰介于石震中
 之爻动中之静也故曰贞疾恒不死



卷一 第 50b 页 0070-103.png

 自震达兑由东徂西春作秋成之义也夫
 是之谓随阳自阴中而起阴随阳动也阴
 来迎阳而说之阳随阴聚也故兑之上爻
 有羁縻之象






卷一 第 51a 页 0070-104.png
 巽居巳位金之所生也至酉金王而巽之
 功成矣故巽五爻言庚今在艮下尤居寅
 位木之乡也故言甲甲庚分子午之位循
 环无穷行权之道也金剋于未今居于木
 下是蠹生于木中也有蛊自然之象上九
 居山之高有高上之志足以振蛊坏之风
 使懦夫有立焉



卷一 第 51b 页 0070-105.png


 临卦之象本指为人主者以临乎下也临
 下之术在施德于下而存心于上施德于
 下则二阳在下如天气感地焉存心于上
 则行中以智而敦朴为先如高明柔克焉
 彼兑口之甘是区区能言而不能行如王
 者空降诏谕丁宁而仁泽实不行也何足
 以论施德存心之道哉

卷一 第 52a 页 0070-106.png





 四阴生阴侵阳之卦也比之于阳侵阴乃
 大壮之理也不曰小壮而曰观者阴顺巽
 而无侵阳之意也下既顺巽上必以中正
 然后足以使下观而化焉下观而化矣则
 安有侵阳之事乎
卷一 第 52b 页 0070-107.png





 噬嗑本以口为象而趾鼻耳目亦系之者
 盖一身赖口以为养也养之有道噬嗑之
 福养不以道噬嗑之祸祸多福少小人贪
 嗜者多也噬嗑先电而后雷也电扬而雷
 震舌动而齿咀此自然之理也噬嗑与贯
 皆颐中有物一为贵一为噬嗑者噬嗑得
卷一 第 53a 页 0070-108.png
 顺之下动贲得颐之上止帷下动则噬嗑
 矣





 柔文刚以成离离为日日运于天其亨之
 意也刚文柔以成艮艮山也山不动而云
 出为雨木伐以为用其小利有攸往乎然
卷一 第 53b 页 0070-109.png
 孔皆谓之天文而不及地者盖观象以作
 彖也象有日月溯明之象也日月因溯明
 而合朔朔晦相循而四时成矣此所以察
 时变也离有继明之意而贲变离之四爻
 日月相拖持也此所以为天文之要道焉





卷一 第 54a 页 0070-110.png
 复卦之下阳即剥之上阳落于地也故有
 硕果不实之象其阳气之种乎所以乾为
 木果而生木于亥也亥者乾之位也木有
 生而未芽芽则生子者孽也末芽之果本
 于剥上之阳如果在木末焉





卷一 第 54b 页 0070-111.png
 爻位者实数之六也太极者虚数之六也
 虚数之六本于含三之积算舍三之积算
 本于圜物之径一故天下之数十百千万
 莫不出乎六六数进则为七退则为五是
 五为六之未盈六为五之巳满过则为七
 矣六为极矣一阳生则七日来复也二阳
 生则八月有凶也七为少阳八为少阴日
 为震月为兑临虽阳长而实得八兑之数
 也故曰有凶于八月也复卦一阳来复曰
 七日者盖坤阴极于亥六数尽于一复出
卷一 第 55a 页 0070-112.png

 于坎并而得七也数周六甲运周三统而
 复为元亦七日来复之义云耳





 中孚信也而无妄亦信也中孚之信其自
 然之诚乎无妄之信是或使之也故曰刚
卷一 第 55b 页 0070-113.png
 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诚信之道本自中出
 而中者亦中之为主也今反自外来而为
 内主安得自然哉此所以异乎中孚也







卷一 第 56a 页 0070-114.png
 颐中虚虚则灵龟之象君子见之以灵龟
 自警小人见之以孕顺垂涎三为下齿噬
 之动者也故凶甚于二五三之所以动者
 因初有震象耳






卷一 第 56b 页 0070-115.png
 大过一卦吉凶在初与上也栋之隆以应
 藉地之茅慎之至也栋之桡以应灭木之
 水乃大过也故大过之繇辞见于九三也
 阳气骄为大者过九二配以少阴故能发
 生枯杨之梯者杨之茅蘖耳九五配以老
 阴发生之理穷矣遂有枯杨生华象象杨
 不能结实为萌芽也




卷一 第 57a 页 0070-116.png


 坎之彖曰维心亨是心无善恶之思无喜
 怒哀乐之动一入于习则同者变为异也
 故坎卦始终象小人习险以自陷其身戒
 人用心之恶也且阴阳者善恶之端也动
 静之分也心之动则恶萌矣阳动而阴静
 阳善而阴恶六三以阴居阳所以为恶之
 大也又陷于二阴之中是染习皆恶也六
 四以阴居阴静之至也是复性而反诚也
卷一 第 57b 页 0070-117.png
 又居于二阳之间是染习皆善也故樽酒
 簋贰用缶有简率敦朴之象二五虽以阳
 中然未免陷二阴之党染习之气不能免
 也孔子所以指之以未出中中未大之象
 也





卷一 第 58a 页 0070-118.png
 下卦离之贞也上卦离之悔也是下卦为
 贞明而上卦为继明也月者溯日以明也
 合朔之时月包于日而后溯其明也此上
 卦所以包下卦有日月溯明之象也离为
 日而不为为在重离则月象生焉故曰明
 两也又曰日月丽乎天也六二黄离是自
 中而明也所谓诚明之性也六五有哀悲
 之象者是既望之月而将远于日也亦明
 极而晦生也

卷一 第 58b 页 0070-119.png





 一气居中故泽之云蒸于山而山之泉入
 于泽是山泽之相感也卦有三阳而九四
 居中中心象也惜乎朋于二阳未免有意
 有必有固有我故憧憧而往来也九五上

卷一 第 59a 页 0070-120.png
 连于上六是用在上六也故上六为颊舌
 而五为晦九三下连于六二是用在六二
 也故六二为腓而三为股股随腓而动脢
 则不随颊舌以发言此吉凶所以异也






卷一 第 59b 页 0070-121.png
 六爻惟取九一一爻得一刚一桑之道而
 居中孔子与之以能久中之象六五虽一
 刚一柔而居中然与共天位者亦柔也故
 有妇人之贞从一之象所以异于二矣九
 三以刚居刚动而过中不恒之象固不符
 言也初上爻二爻一浚以趣下一振而向
 上皆迷涂之甚者不得其中故凶




卷一 第 60a 页 0070-122.png


 二以中顺之德而取象于黄牛牛之所以
 能负重者革之坚也牛无革则机上肉耳
 何能为哉九三以刚居外有革之象三苟
 随乾以遁则二遇祸矣此所以劝其执之
 也四阴以九居下应于初六故曰好好者
 交好也是阴位下交于阴爻也五阳以九
 居之下应于六二故曰嘉嘉妃也是阳位
 之阳爻下妃于阴位之阴爻也阴妃于我
卷一 第 60b 页 0070-123.png
 交于我小人不可交则与之绝北所以吉
 矣妃则吾正偶耳是不能绝也故但正其
 志焉吾之志正则淫邪非僻不能入矣此
 所以为贞吉云






卷一 第 61a 页 0070-124.png
 大壮之卦下累四阳有栋宇基北之象故
 云壮也其卦上震下乾震为苍筤竹故有
 藩象乾之九三变则入兑故有羊象兑西
 而震东卯酉正𢖍故有羊触藩之象初者
 羊之足趾也羊以角触而趾用其力角羸
 则趾困矣九四实吾之同类苟决其藩以
 开大涂容羊进而羸之则下三阳反为壮
 舆之輹矣此九二九四所以有贞吉之繇
 矣

卷一 第 61b 页 0070-125.png





 八卦之象乾实为马晋以坤之贞而阴爻
 居五位岂有马象哉盖乾锡之马耳因锡
 马以致蕃庶诸侯之象明矣易以明出地
 上象诸侯者以火在天上为大有象天子
 故耳天子与诸侯皆南面之君也必有明
卷一 第 62a 页 0070-126.png
 德以安民民安则位安矣故曰康侯也





 明夷之卦圣人赞之以彖象最显最著于
 人事最明五为箕子则上为纣矣九三有
 南狩而得大首之辞岂非武王乎拯马壮
 者又岂非武王之辅相乱臣乎六四本坤
卷一 第 62b 页 0070-127.png
 画而下与三同居人位又岂非微子太公
 之归周乎初九与上六同乎坎水将飞而
 翼垂将行而糇粮不继岂欲拯之而力不
 能如伯夷叔齐之徒乎






卷一 第 63a 页 0070-128.png
 或问文中子家人之象子曰明内而齐外
 盖离巽之卦也然象在一阴一阳相妃于
 中有父母夫妇之象意本于矣子之彖焦
 延寿以上爻为宗庙五为君今用之于家
 人则君位为父矣孔子曰家人有严君焉
 父母之谓也




卷一 第 63b 页 0070-129.png

 睽之为卦六爻相疑者阴阳相疑也阳居
 阴位是以位相疑二应五而五连于上上
 应三而三连于二是以应相疑疑则睽而
 不合矣故圣人于六爻之辞巽不解其疑
 也而使阴离各安其位焉所以睽卦物象
 比之他卦最盛盖欲尽意而巳




卷一 第 64a 页 0070-130.png


 蹇之二阳皆陷于阴中故曰蹇蹇之象往
 来者四而不系往来之象者二四者皆失
 中而二者皆得中也圣人得中道以自养
 故虽处蹇中而素患难行乎患难也何往
 来之有五在上位之中是得中而居上者
 也善处蹇而不淩下使人乐归之此所以
 致朋来而不终孤立于险中矣二在下位
 之中是得中而居下者也善处蹇而不授
卷一 第 64b 页 0070-131.png
 上匪其躬而自任其责此所以致终无尤
 过而获应于上矣三阳之失中也故劝之
 反身脩德也四阴之失中也故劝其连接
 乎二阳也初在下故勉之以养其声誉而
 无苟往上近五故勖之以就于充实而从
 大人如四之连耳




卷一 第 65a 页 0070-132.png


 坎中之一阳即震下之一阳始包于坎中
 既而出于坎上动而震下也若果核之仁
 变而为芽也故曰得黄矢者中直也中直
 则芽达矣解之为卦阴阳悖乱而不当其
 位上爻故有解悖之象震之在坎也君子
 屈蛰于下混迹于小人之时而发生敷布
 之心不忘也一旦脱迹而去遂伸其志此
 九四之与六三所以有拇象
卷一 第 65b 页 0070-133.png





 二卦之彖皆言与时偕行二卦之爻皆言
 十朋之龟言时者谓时当损而损天下不
 以为险啬当益而益天下不以为骄奢也
 言龟者谓龟筮恊从臣民无逆也


卷一 第 66a 页 0070-134.png





 五阳而决一阴五君子而去一小人不为
 难矣然阴附五位五与四皆属之是谓兑
 卦所谓包阳之阴挟君子之小人所以难
 决难去耳大壮之羊施壮子震震同类也
 夬之羊施于兑兑非类也变我则与同此
卷一 第 66b 页 0070-135.png
 四爻所以有牵羊之象此三爻变有羊象





 初于本爻观之则有豕象而九三突其医
 初二四观之则有鱼象言阳包阴也于九
 五观之则有瓜葛滋长之象姤本乾也一
 阴变其初有龙反化鱼象龙化鱼而角无
 用矣此姤之角所以上穷也乾之一阳起
卷一 第 67a 页 0070-136.png
 子而终于巳巳实居巽方是乾之六阳与
 巽相遇于巳位而巽之一阴遂萌矣此一
 阴之生故名曰姤也






 萃之成卦则物合以类聚而阳据南面之
卷一 第 67b 页 0070-137.png
 位一为天子一为诸侯下统三公二十七
 大夫八十一元士上奉宗庙之严防众乱
 之道寄于初爻惩失众之象寓于上画萃
 者物之秋成而后萃也秋本主于兑兑卦
 未于上爻为主今西南之坤气运至西方
 而阴画众矣故二阳统之而上爻失众焉




卷一 第 68a 页 0070-138.png

 巽下之一阴与坤之三阴一体也阴沉滞
 而阳升腾升腾者二阳也初附二阳而升
 三阳又与之一体故有允升之象允者见
 信于人坤用事于亥而亥亦木之生而未
 成形者也至于子位则震居坤下震亦木
 也是木之始芽根耳若巽居坤下则有二
 阳非震一阳之比故曰升也升居丑位及
 乎卯则木王矣外卦以位言也而五天位
 是不可以阶升也然贞者正也尧舜禹汤
卷一 第 68b 页 0070-139.png
 升天位以正如升阶焉不以贞者宁免于
 颠跻乎


大易象数钩深图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