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象义 提要
易象义 提要 第 1a 页 WYG0021-04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周易象义      易𩔖
  提要
    (臣/)等谨案周易象义十六卷宋丁易东撰易
    东字汉臣武陵人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
    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教授乡里以终
    是编因易象以名义故曰象义其取义之例
    凡十有二曰本体即乾天坤地之𩔖曰互体
易象义 提要 第 1b 页 WYG0021-0473b.png
    即杂物撰德之旨曰卦变彖所谓大往小来
    傅所谓柔来文刚刚上文柔是也曰正应傅
    所谓刚柔内外之应是也曰动爻阳老则变
    为阴阴老则变为阳是也曰变卦左傅所载
    古人占筮之法曰乾之姤乾之同人是也曰
    伏卦乾则伏坤震则伏巽说卦所谓天地定
    位雷风相薄是也曰互对即汉儒之旁通卦
    义与伏通而有夲体全体之异曰反对损之
易象义 提要 第 2a 页 WYG0021-0474a.png
    与益五二之词同夬之与姤四三之辞同可
    以𩔖推者是也曰比爻初比二二比三是也
    曰原画阳皆属乾阴皆属坤是也曰纳甲蛊
    之先甲后甲巽之先庚后庚是也其于前人
    之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
    易傅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于巧故不
    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子朱子变卦之
    说则取沈该都洁筮占之说则取朱子蔡渊
易象义 提要 第 2b 页 WYG0021-0474b.png
    冯椅远绍旁搜要归于变动不居之旨亦言
    象者所当考也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
    㮮授经图作易傅十一卷焦竑经籍志作易
    傅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傅之名盖即
    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焦
    氏又并其大衍索𨼆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
    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仅存
    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
易象义 提要 第 3a 页 WYG0021-0474c.png
    典中者排比其文仅缺豫随无妄大壮暌蹇
    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馀皆完具与残本
    互相参补遂还茜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
    十六卷以便循览原本附有大衍策数诸图
    多已见大衍索𨼆中今不复录其论例一卷
    自述撰著之旨颇备今仍录以弁首焉乾隆
    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易象义 提要 第 3b 页 WYG0021-0474d.png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易象义 提要 第 4a 页 WYG0021-0475a.png
易象义原序
易者未定之辞也其杂物取象尚可知也故三百八十
四爻者其例有深有浅间而出于人事焉以明物象者
皆人事也而实则主象也象无数也窃意其元吉永贞
无咎者其最下之占辞耳未成象也乃其象之云云犹
有物也凡占道皆如此也充𩔖有出于其辞之外者必
可见之象也谓三百八十四爻为三百八十四事而三
百八十四事为易止此足以尽天下后世之变者愚儒
易象义 提要 第 4b 页 WYG0021-0475b.png
之论也又有拟易而并拟其名拟其辞如重言重意者
尤愚儒之论也后有知来者其为物必非前世之所有
则其占其辞亦未必今世之所有也故易者常易也惟
易为无穷易故无穷也自伊川谈理而象之不可通者
通康节衍数而物之不能言者言不可通者通经义也
不能言者言声韵也不言理不言数而壹出于占筮占
筮是已然使执本义者坐帘肆日阅人而不知变其占
必穷何则未得其所以易也吾今日之易易昨日矣奈
易象义 提要 第 5a 页 WYG0021-0475c.png
何株而守之易者神明之道也随所感而生焉有若启
之者焉而象外有其象辞外有其辞矣庶几哉汉上为
识其辞之所由生象之所自出易故至是始极矣虽然
以互变飞伏求之不得于互必得于变不得于互变必
得于飞伏𩔖多方迁就以求其已成之辞使必通而不
知当日之可取象者尚多也何以不为彼而为此又何
以变而又变而各为其道而或出于飞伏而复返乎其
初何其舞法亡法而无定操以至此也岂作者意也此
易象义 提要 第 5b 页 WYG0021-0475d.png
则汉上之功而汉上之过也武陵丁石潭君为象义覈
汉上而博诸家其洁静也不杂得易之体其互变也不
泥得易之通疏而明渐而近其不可为典要也未尝不
出于典常而可以为训虽先儒复起其辩不与易矣而
又未尝有意于辩也自吾见近世成书若此者少至大
衍索𨼆横竖离合无不可考则自得深矣易肇于气成
于数象与辞虽其子而胎息远矣君能得之于大衍之
先又能衍之于大衍之后则声韵律吕将无不合而经
易象义 提要 第 6a 页 WYG0021-0476a.png
世之所以知来者具是象与辞如响矣君成书如屋年
如加我尚旦暮见之甲午春二十二日庐陵刘辰翁序
易之为道大而天地风雷细而鳖蟹蠃蚌之属无不寓
八卦之理亦犹庄子言道在瓦砾稊稗亦犹子恩言鸢
飞鱼跃上下察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
象其物宜故谓之象然不特为鼎为颐为飞鸟为虚舟
之𩔖而已触𩔖而通之若以巽为绳直遇坎为矫輮又
是一事坎为盗遇离为甲胄干戈又是一事坎为心病
易象义 提要 第 6b 页 WYG0021-0476b.png
为耳痛遇兑为巫又是一事也易无尽用即此可推庄
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自此以往巧历不
能得而况其凡乎知此语则知易取象之物𩔖同是一
机本无间隔惟昧者莫之知也噫是易也言理至于程
伊川极矣言象数至于朱汉上精矣倪兼山有云若二
书为一庶几理与象数兼得之诚笃论也石潭丁君汉
臣观象玩辞探赜索𨼆用功于易亦既有年谓伊川既
详于论理则略于论象自谓止说得七分正以是也真
易象义 提要 第 7a 页 WYG0021-0476c.png
足以窥见伊川言外之旨又谓朱汉上之说原于李鼎
祚然鼎祚或失于泥汉上微伤于巧不若博采兼收而
要其大归此象义一书所由作也观其序曰错之以三
体综之以正变则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就使诸老复生
不易斯言矣试举其大略以明之如坤纳乙故称帝乙
兑纳丁故取武丁巽为白故曰素履乾为衣故曰苞桑
燕为燕安之燕爵为爵禄之爵鸣谦以兑口而鸣熏心
以离火而熏巽为发加震之竹则有簪之象乾为玉用
易象义 提要 第 7b 页 WYG0021-0476d.png
玉于东方则有圭之象巽为绳则有系与维之象兑为
毁折则有禠与漏之象至于豚鱼不宜析为二物濡首
不当泥诸饮酒丘园实取义于艮山弓轮盖取义于坎
月事事皆有祖述而非傅会也字字皆有据依而非穿
凿也虽本之鼎祚汉上而兼摭虞翻干宝诸子之所长
故能萃聚而成一家之书伊川易传三分之未说者至
是补其阙而会其全是可为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惜
不令兼山见之予恐泄道之密漏神之机分张太和磔
易象义 提要 第 8a 页 WYG0021-0477a.png
裂元气不能不为负苓者窃议于松下矣而何言之敢
赘抑余尚记往年初入馆汤东涧为少蓬时有以易解
进者不之秘省看详东涧因谓余曰曾茶山有易释象
五卷凿凿精实发汉上所未发余深以未见其书为恨
今于石潭象义而有得虽不及见茶山之易亦可无憾
矣于是乎书至元二十八年寎月朔古甲李珏稚圭序
易之道其神乎以象数则象数不可穷以卜筮则占验
不可违以义理则义理之妙愈求而愈邃象义之作石
易象义 提要 第 8b 页 WYG0021-0477b.png
潭之得于易者深矣或曰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书
也近代河南氏之易学者宗焉以其根于理也今专以
象言得无蹈诸儒一偏之失乎噫天下无理外之物河
图未出此理在太极六爻既画此理在易象以象观象
则易无非象以理观象则象无非理舍象以求易不可
也舍理以求象可乎哉善乎石潭之言曰不得于象则
不得于理不得于理则亦不得于象是书也当合河南
氏之易互观之至元中秋朔杭山寓叟章鉴书
易象义 提要 第 9a 页 WYG0021-0477c.png
自序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象辞变占而已矣予少而学易得
王辅嗣之注焉得子程子之传焉得子朱子之本义焉
王氏程子明于辞者也子朱子明于变与占者也独于
象无所适从焉逮壮游四方旁搜传注殆且百家其间
言理者不可缕数若以象言则得李鼎祚所集汉魏诸
儒之说焉朱子发所集古今诸儒之说焉冯仪之所集
近世诸儒之说焉间言象者则有康节邵氏之说焉观
易象义 提要 第 9b 页 WYG0021-0477d.png
物张氏之说焉少梅郑氏之说焉吴兴沈氏之说焉京
口都氏之说焉长乐林氏之说焉恕斋赵氏之说焉平
庵项氏之说焉节斋蔡氏之说焉山斋易氏之说焉朴
卿吕氏之说焉古为徐氏之说焉是数家者非不可观
也而邵氏张氏则明易之数本自著书非专为卦爻设
也沈氏都氏则明卦之变赵氏项氏易氏冯氏徐氏则
明卦之情蔡氏徐氏祖述本义皆非专为观象设也林
氏之说则反覆八卦既为朱子所排郑氏之说又别成
易象义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21-0478a.png
一家无所本祖其专以说卦言象者不过李氏鼎祚与
朱氏子发耳朱氏之说原于李氏者也李氏之说原于
汉儒者也李氏所主者康成之学于虞翻荀爽所取为
多其源流有自来矣然汉儒之说于象虽详不能不流
于阴阳术数之陋朱氏虽兼明乎义而于象变纷然杂
出考之凡例不知其几焉良以统之无其宗会之无其
源也予病此久矣山林无事即众说而折衷之大扺易
之取象虽多不过三体所谓本体互体伏体是也然其
易象义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21-0478b.png
为体也有正有变故有正中之本体有正中之互体有
正中之伏体焉有变中之本体有变中之互体有变中
之伏体焉(正非中正之正但谓其卦中未变之体耳案/以上诸体皆本汉儒及唐李氏近世汉上朱)
(氏非子之臆说也但其中封爻先儒/取象有未尽者亦以其例推而补之)其馀凡例固非一
途要所从来皆由此三体推之耳盖以正体取象者不
待变而其象本具者也以变体取象者必待变而其象
始形者也故自其以正体示人者观之正而吉而无咎
者变则凶则悔吝也正而凶而悔吝者变则吉则无咎
易象义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21-0478c.png
也自其以变体示人者观之变而吉而无咎者不变则
凶则悔吝也变而凶而悔吝者不变则吉则无咎也兼
正变而取象者可以变可以无变惟时义所在也是可
但论其正不论其变乎夫易变易也先儒言理者皆知
之矣至于言象乃止许以正体言不许以变体言凡以
变言象率疑其凿是以易为不易之易不知其为变易
之易也既不通之以变易之易则毋怪以象为可忘之
筌蹄也既以象为可忘之筌蹄毋怪以象变之说率归
易象义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21-0478d.png
于凿也故善言易者必错之以三体而综之以正变则
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易之象可得而观矣予于是窃有
志焉是编之述因象以推义即义以明象固错之以三
体综之以正变而必以正中之本体为先而其馀诸体
则标子其后又以示主宾之分也至于言数虽非专主
而间亦及之焉盖将拾先儒之遗补先儒之阙云耳虽
因辞明理不如程子之详言变与占不如朱子之约至
尚论其象自谓颇不失汉儒之旧于李氏鼎祚朱氏子
易象义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21-0479a.png
发未敢多逊焉后之言象者不易吾言矣于是而玩索
焉上可以溯汉儒之传亦可以免汉儒之凿庶几君子
居观之一助云作周易象义柔兆阉茂蕤宾甲午武陵
丁易东序
易之为书自王辅嗣以前汉儒专以象变明辞固失之
泥及辅嗣以后又止以清谈解义于象变绝无取焉伊
川纯以义理发明固为百世不刊之书然于象变则亦
引而不发康节虽言象数然不专于彖象发明朱子归
易象义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21-0479b.png
之卜筮谓邵传羲经程演周易得之矣其于象数也虽
于易学启蒙述其大槩而本义一书尚多阙疑仆用功
于此有年矣窃谓泥象变而言易固不可舍象变而论
易亦不可于是历览先儒之说依本义体分经与彖象
各为一编大率以理为之经象变为之纬使理与象变
并行不悖庶几不失前圣命辞之本旨以示初学使知
其大意云易东又序
易象义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21-0479c.png
   易统论上
易之为书由汉以来解者甚众各是其是为说纷然以
其所主不同故也余尝𩔖而别之大抵其义例十有二
一曰以理论易二曰以象论易三曰以变论易四曰以
占论易五曰以数论易六曰以律论易七曰以历论易
八曰以术论易九曰以事论易十曰以心论易十一曰
以老论易十二曰以释论易以理论易者若胡安定程
伊川张横渠是也然皆莫如程子之精且详但既详于
易象义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21-0479d.png
论理则略于论象焉故伊川自谓止说得七分正以是
也以象论易者若李鼎祚朱子发郑少梅是也然鼎祚
集解则失于泥子发集传则伤于巧郑少梅则又别成
一家而失之杂以三家言之子发为最胜但于卦变止
用三爻既有未通且牵合子云太玄并阴阳家之术数
不免失之冗焉以变论易者若沈氏该都氏洁是也其
说本左氏筮易如乾初爻变则为姤之𩔖沈氏既用变
卦又用变爻若乾变卦为姤则变爻为巽都洁但论变
易象义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21-0480a.png
卦则多以之卦取义于本卦反略焉夫变卦诚不可少
然爻爻以之卦言则不通矣以占论易者若朱子蔡伯
静冯仪之是也然朱子蔡氏专主于占而于象之难明
者尚多阙疑焉虽彖言变而有所未尽焉以数论易者
若邵康节张文饶刘志行是也夫易之生数止于加一
倍法其蓍数止于大衍五十若康节之说则四四而变
归于皇极经世别成一家文饶虽本康节而又取太玄
及司马氏潜虚卫元嵩元包之数而失之杂志行则又
易象义 提要 第 14b 页 WYG0021-0480b.png
祖述列子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变为一之说至于太
易太初太始太素与太极列而为五杂又甚焉以律论
易者若郑康成注周礼六律六吕是也其说以黄钟为
乾初九以大吕为坤上六以阳爻配六律以阴爻配六
吕可也然而泰卦不得为寅月而为辰否卦不得为申
月而为卯则又与辟卦不同焉以历论易者若京房卦
气以乾初九为子月辟卦以坤初六为午月辟卦是也
夫十二月卦始复终坤论其大体可也至若始于中孚
易象义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21-0480c.png
而终于颐每以六日七分应一候仅合七日来复一语
而于他卦无所发明至一行之说则又以起历二始二
中二终之数附会大衍不但于易义无所取于易数亦
未尝合焉以术论易者若易林轨革是也易林之繇既
自别成一家而不合于易至于轨革则以直年直事归
之一定之数而人事无与可乎以人事论易者若干宝
晁子止杨廷秀是也夫以人事言若帝乙归妹箕子明
夷之𩔖易固有之干宝专以三代事爻爻證之多失之
易象义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21-0480d.png
凿近世晁子止又以后世事證之亦矣之拘至诚斋虽
能融化史事为已用又不免近于举子之程文先儒谓
三百八十四爻岂止可用于三百八十四事哉以心论
易者若杨敬仲钱子是黄景元之说是也其学本于象
山故以本心为主凡易之爻象大率皆归于心夫易固
圣人所以洗心若爻爻牵合俱以心言则非易之本旨
矣以老庄论易者若王辅嗣韩康伯程泰之之说是也
其于易不可谓无所得但辅嗣以形为累韩康伯以一
易象义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21-0481a.png
为无泰之以易为通于老则非圣门之学矣至若魏伯
阳作参同契又以是而为内丹之火候虽空同道士尝
取之盖假易以论丹非易之有待于彼也以释氏论易
者若孔颖达所引江左义疏所谓住内住外之空就能
就所之说斯乃义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是也若唐
李通玄作华严论至以文殊表艮少男而近世语录亦
有华严可当艮卦之论盖借是以明各止其所之义非
真谓其无异旨也借此以明彼可也以彼即此不可也
易象义 提要 第 16b 页 WYG0021-0481b.png
易论人事岂彼所谓出世法哉夫以诸家之说论之莫
先于理然至微者理至著者象言理而遗象不可也言
象而遗理不可也故予之说易专以因理明象为主而
参以变与数焉象本鼎祚而兼汉上卦变本彖辞变卦
本左氏筮占本朱子月卦本京房数本大衍而不敢徇
邵张焉虽博采兼收而要其大归则一揆以理至于以
事论易以心论易则诸家之解详矣不待更赘也若夫
用老释之义论周孔之经则非儒者之学故有所不敢焉
易象义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21-0481c.png
   易统论中
易者圣人穷理尽性以至命之书然非若他经之言理也
每即象以明理焉不得于象则不得于理不得于理则
亦不得于象故尤不可不以象求也夫圣人立象所以
尽意先儒之求象亦未尝以一例拘大率论之其义例亦
十有二一曰本体二曰互体三曰卦变四曰应爻五曰
动爻六曰变卦七曰伏卦八曰互对九曰反对十曰比
爻十一曰原画十二曰纳甲何谓本体如乾为天坤为
易象义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21-0481d.png
地凡说卦所取之象各以其本卦上下二体得之者是
也何谓互体系辞曰若其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
中爻不备先儒于上下二体之外以二至四为一卦三
至五又为一卦是也然互体亦有二有自本体而互者
有因爻变而互者此又不可一例拘也何谓卦变如随
自否来贲自泰来之𩔖然亦有二有自一爻变者如随
贲之𩔖是也有自两爻变者如睽升之𩔖是也朱子发
止以一爻取义故于小过中孚有所不通若知其或自
易象义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21-0482a.png
一爻变或自两爻变各随其彖辞而消息之则无疑矣
何谓正应如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之𩔖是也
以阴应阳以阳应阴谓之正应以阴应阴以阳应阳谓
之无应或亦谓之敌应故各卦取象或有自所应之爻
而得之者但求于本爻则不见其象矣此应爻不可不
求也至若晁氏以道但欲以世应论爻而谓他爻不可
以言应者则是京房卜筮之学也何谓动爻夫爻象动
乎内功业见乎外又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故此爻
易象义 提要 第 18b 页 WYG0021-0482b.png
本阳也以老阳而变为阴此爻本阴也以老阴而变为
阳则又自其动者取象焉然有以本爻之动取象者有
以与应爻相易取象者此又不可以例拘也何谓变卦
如左氏传筮易所谓乾之姤乾之同人之𩔖是也然有
以三画卦变取义者如乾变为巽之𩔖有以六画卦变
取义者如乾变为姤之𩔖是也至若蒙之有困需之有
恒则又以诸爻迭变而取焉此又不可一例拘也何谓
伏卦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此
易象义 提要 第 19a 页 WYG0021-0482c.png
伏卦例也谓乾伏坤坤伏乾艮伏兑兑伏艮震伏巽巽
伏震坎伏离离伏坎是也然有就本卦伏者乾之伏坤
是也有就动爻伏者若乾之初九变巽而伏震之𩔖是
也若晁氏以道每卦专以一爻飞伏取纳甲者则又惑
于火珠林矣何谓互对汉儒谓之旁通易曰六爻发挥
旁通情也以旁通论象即前所谓伏卦但伏卦止以本
爻论旁通则以全体论如复有姤泰有否之𩔖是也此
在先天图中互对是也何谓反对即损与益夬与姤既
易象义 提要 第 19b 页 WYG0021-0482d.png
济与未济之𩔖反而观之则此之初即彼之上此之二
即彼之五此之三即彼之四卦中亦有其辞同者故损
之五益之二皆言十朋之龟夬之四姤之三皆言臀无
肤既济之三未济之四皆言伐鬼方是也然特间有之
不可拘泥林黄中以一卦包八卦正取反对正体互体
兼言之必欲卦卦如此推求则泥矣何谓比爻谓初与
二比二与三比三与四比四与五比五与上比之𩔖是
也故或此爻动而连彼爻之动以取象或彼爻动而连
易象义 提要 第 20a 页 WYG0021-0483a.png
此爻之动以取象焉如乾之初九连九二之动而取诸
遁离之上九与六五相易而四为乾首是也何谓原画
谓推原此画本属何卦也若阳画属乾阴画属坤初九
九四属震初六六四属巽九二九五属坎六二六五属
离九三上九属艮六三上六属兑是皆推原卦画所自
来也如讼之六三以坤取象观之六二以离取象颐之
初九以乾取象之𩔖是也何谓纳甲如乾纳甲壬坤纳
乙癸之𩔖亦有两说有本卦纳者有因卦变伏卦而纳
易象义 提要 第 20b 页 WYG0021-0483b.png
者今卜筮家乾初爻纳甲子坤初爻纳乙未之𩔖是也
卦变伏卦纳者如蛊之先甲后甲巽之先庚后庚又自
卦变及伏卦而纳也若用占筮家之说推之则不通矣
以上十有二例取象不同先儒或得其一即以例凡故
不失之拘则失之凿若以诸例通则无不合矣或曰同
此一爻也或取互体而遗本体或取应爻而遗本爻或
取伏卦则遗本卦之𩔖又何也曰圣人作易先因卦画
而得其义然后因义而求其象焉当取本体则遗互体
易象义 提要 第 21a 页 WYG0021-0483c.png
当取互体则遗本体当取卦变则取卦变当取应爻则
取应爻当取动爻则取动爻当取变卦则取变卦当取
伏卦则取伏卦当取旁通则取旁通当取反对则取反
对以至当取纳甲则取纳甲初不可以一例拘也孔子所
谓惟变所适不可以为典要欤曰若是则圣人所取无
定象矣又何必以象求哉曰圣人之心不出于一理大
易之象不出于八卦随时变易将以从道而已所谓如
珠走盘而不出于盘者其圣人作易之谓欤故善观象
易象义 提要 第 21b 页 WYG0021-0483d.png
者兼此十有二例而推之则无不通矣或曰子于序文
既以象为不过三体而分正变今乃以十二例言之何
也曰十有二例其目也三体其纲也其纲举而后其目
张得其三体之正变则十二例在其中矣
   易统论下
易一太极而已矣太极一理之极至而已矣易变易也
以其变易而无穷故谓之易然其所以变易者孰主张
是有理焉以其至极无以复加故尊之曰太极双峰饶
易象义 提要 第 22a 页 WYG0021-0484a.png
氏所谓太极者天理之尊号是也然周子则曰无极而
太极朱子则曰万物体统一太极又曰一物各具一太
极何也盖是理之至无声无臭不可以形迹求故曰无
极而太极是理也虽不可以形迹求而上下四方之宇
古往今来之宙万形之生化万变之推移莫不于焉而
总摄故曰万物体统一太极也然太极生两仪有两仪
则太极便在两仪之中而两仪各一太极也两仪生四
象有四象则太极便在四象之中而四象各一太极也
易象义 提要 第 22b 页 WYG0021-0484b.png
四象生八卦有八卦则太极便在八卦之中而八卦各
一太极也八卦之上复生八卦为六十四卦有六十四
卦则太极便在六十四卦之中而六十四卦各一太极
也分为三百八十四爻太极便在三百八十四爻之中
而三百八十四爻各一太极也六十四卦变而各具六
十四卦为四千九十六太极便在四千九十六卦之中
而四千九十六卦各一太极焉故曰一物各具一太极
也然而统体之一太极全具于一物之中而一物之太
易象义 提要 第 23a 页 WYG0021-0484c.png
极即统体之太极故全易之太极具于一卦之中而一
卦之太极即全易之太极也统体之太极全具于物物
之中而物物之太极即统体之太极故全易之太极具
于六十四卦之中而六十四卦各一太极即全易之太
极也然而一物之理遍在万物之中而万物之理具在
一物之中是故一物各具一太极即物物各具一太极
故一卦遍在六十四卦之中而一卦所具之太极即六
十四卦各具之太极也物物各具之太极即一物各具
易象义 提要 第 23b 页 WYG0021-0484d.png
之太极故六十四卦具在一卦之中而六十四卦各具
之太极即一卦所具之太极也盖自其不变而言之一
卦止为一卦六十四卦止为六十四卦自其变通而言
之会万于一则六十四卦具在一卦焉散一于万则一
卦遍在六十四卦焉夫惟六十四卦具于一卦而一卦
遍在六十四卦则六十四卦各具六十四卦而六十四
卦各遍六十四卦为四千九十六卦焉四千九十六虽
各一太极而未尝不同一统体之太极也所谓推之于
易象义 提要 第 24a 页 WYG0021-0485a.png
前不见其始之合而引之于后不见其终之离欤曰若
然则一卦之与六十四卦混融而无间矣何必以某象
属之某卦某象属之某爻哉曰前不云乎自其变通而
言之则一卦有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各有六十四卦
自其不变而言之一卦止为一卦而六十四卦亦各为
六十四卦焉故自其合者言之则万象森然而不必分
自其分者言之则卦各有象而不可乱自其分者言之
有正中之本体正中之互体正中之伏体自其合者言
易象义 提要 第 24b 页 WYG0021-0485b.png
之有变中之本体变中之互体变中之伏体随时变易
以从道焉非假借非牵合而太极之理无不在也六十
四卦尚可旁通况八体乎此易道所以变易不穷而夫
子一言以蔽之曰易有太极欤或曰易以变易言曰有
变中之本体变中之互体变中之伏体可也今有所谓
正中之本体正中之互体正中之伏体焉是三者皆不
变之体也然则先儒谓易有不易之义者然乎曰若以
变言则变固变也不变亦变也而易之一字正以变易
易象义 提要 第 25a 页 WYG0021-0485c.png
为言耳盖能变而不能不变未足以为变惟能不变益
所以见其变也况夫太极流行有动有静不变其静而
变其动也阴而变静中之动阳而变动中之动也阳而
不变动中之静阴而不变静中之静也或动或静或变
或不变一太极之流行耳虽然太极之理著于事物者
然耳夫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无思无为无极而太极之本体也寂然不动太极之
静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太极之动也冲漠无朕之中万
易象义 提要 第 25b 页 WYG0021-0485d.png
象森然已具物物之太极固已具于吾心一太极之中
矣夫是之谓易有太极夫是之谓心为太极是故圣人
以此洗心退藏于密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哉
吁至矣
易象义 提要 第 26a 页 WYG0021-0486a.png
   凡例
一取象之例虽多然不过三体一曰本体二曰互体三
曰伏体然皆有正有变故有正中之本体正中之互体
正中之伏体有变中之本体变中之互体变中之伏体
其馀诸体皆自此三体来也
一文王彖辞固多取象若夫子释彖先论卦变次明其
义虽间以象取然非专泥于象但先儒亦有以象言者
不敢全废其或可以象取而几于泥者以或曰标之
易象义 提要 第 26b 页 WYG0021-0486b.png
一大象本以两体取若有用互体伏体之𩔖取者亦以
或曰标之
一爻辞用象取者著之若夫子小象文言释爻本以义
取或可以象取者以或曰标之
一凡卦爻之义有两三说者以或曰标之
一凡卦象去取或本虞仲翔或本荀慈明或本九家或
本李鼎祚或本朱子发或本郑东卿或本林黄中或本
项平甫或本冯仪之或本徐古为或本吕朴卿缘皆参
易象义 提要 第 27a 页 WYG0021-0486c.png
错其中难于尽标其名非敢掠前人为已美至于先儒
所未发者时亦以已见参之
一朱子发取象但言其有某卦某卦多不述其所自故
学者乍见多以为疑今此书则每爻或互或变或伏必
言其所以取象之因则不难求矣
一取象有与朱子发相似而实不同者如乾九五文言
前一段均以二五取其同声相应火就燥云从龙风从
虎之𩔖固与汉上合若同气相求水流湿本乎天者亲
易象义 提要 第 27b 页 WYG0021-0486d.png
上本乎地者亲下之𩔖实与汉上异缘汉上取象失之
偏枯而今则必求停当盖是者从之不是者则不苟从
如此之𩔖不一而足今姑以此一例别之观者能以汉
上之书相参方见其异
一朱子发卦变止于三爻朱子则用五爻今从朱子但
朱子卦变虽用五爻其间多用变中之变如泰自归妹
来无妄自讼来之𩔖今溯其源一以复姤等十二卦为

易象义 提要 第 28a 页 WYG0021-0487a.png
一按某卦自某卦来之𩔖皆以阴阳多寡为𩔖相易此
卦变也彖辞言其本体所自来也如九六之变此变卦
也一卦可变六十三卦也占筮之事也朱子发非不知
之及其论屯临之变而引春秋某卦之某卦为言是以
卦变为变卦也今正之
一易中互体谓二至四三至五又成两卦指三画而言
也颐中有物曰噬此乃以六画之卦比并而论非所
论互体也若以噬互体言则二以上又互艮三以上
易象义 提要 第 28b 页 WYG0021-0487b.png
则互坎非互颐也朱子发非不知之乃以颐为互体误
矣今正之
一伏卦谓乾坤相伏震巽相伏皆以其对待言如乾初
九伏震乃因变巽而伏震朱子发非不知之至其释乾
乃曰初九变坤下有伏震误矣若三画变可为坤又无
伏震矣九二之变则为离于坤亦无与子发乃云九二
坤变为离三画变可为坤又无离矣坤变为离乃是坤
之初与三变也于乾九二何与焉今正之
易象义 提要 第 29a 页 WYG0021-0487c.png
一揲蓍之法共有六家惟河南杨氏为当今以为据详
见大衍之数
按晁子止曰象数之学用互体卦变之𩔖解易明辞之
所生可以见作易之本原义理之学用位应承乘之𩔖
解易明辞之所施可以见易之显效两者不可偏废然
易之作既成矣就不识其所从生庸何伤而易之致用
不可不察故详于义理而略于象数其说当矣及观张
文饶之作变通则曰学易而不学先天知用不知体譬
易象义 提要 第 29b 页 WYG0021-0487d.png
如贵公子之论味其贤者不过谓从席中来也然则学
易而不知象数毋乃蹈张文饶之讥乎今兹象义详于
象变而略于义理诚输先儒一著然究象之所生以求
作易之初意则于学者不为无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