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021-03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说卷三十五
             宋 俞琰 撰
 系辞下传四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质谓卦体初爻原其事之始上爻要其事之终所以
 为一卦之体质也时谓所占之卦遇乾为乾之时遇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021-0340b.png
 坤为坤之时物谓所值之爻阳爻为阳物阴爻为阴
 物六爻之刚柔虽相杂而不一然占者其物则不杂
 也易之为书盖如此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况易乎初爻乃一卦之本事未
 成之始故隐而难知上爻乃一卦之末事已成之终
 故显而易知惟其难知故其辞但拟之而巳惟其易
 知故卒其辞以成之于终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021-0340c.png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中爻谓初上之间四爻卦之互体是也物谓爻之阴
 阳德谓卦之德内外二卦固各有其德而杂物撰德
 则自其中四爻之阴阳杂而互之又自撰成两卦之
 德于其间也爻有中有不中有正有不正有应有不
 应有与有无与故有是与非是者何当于理也非者
 何悖于理也初上为事之始终初则是非未见上则
 是非已定辨其是非则在中间四爻非此则不备也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021-0340d.png
 崔景曰孔疏扶王弼义以此中爻为二五必不然矣
 洪容斋曰中爻者谓二三四与三四五也如坤坎为
 师而六五之爻曰长子帅师以正应九二而言盖指
 二至四为震也坤艮为谦而初六之爻曰用涉大川
 盖自二而上则六二九三六四为坎也紫阳朱子曰
 先儒解此多以为互体又曰互体说汉儒多用之左
 传中占得观卦处亦举得分明看来此说不可废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021-0341a.png
半矣
 噫叹辞要约也存谓得位亡谓失位得位则多吉失
 位则多凶约之以此则若是若非瞭然在目而吉凶
 居可知矣马融曰彖辞卦辞也正义云彖辞谓文王
 卦下之辞聪明知达之士观此卦下彖辞则能思虑有
 益以过半矣何谓文王卦下之辞曰乾元亨利贞之
 类是也彖辞盖统论一卦六爻之体知者观之则巳
 得其大要虽未十分详尽而亦思过半矣今诸解者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021-0341b.png
 往往指彖传为彖辞误矣大哉乾元之类乃孔子之
 所述是彖传也岂可以为彖辞哉思过半者省半思
 索也思字当依正义作平声括苍龚氏曰居可知矣
 言无待于动也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言无待于爻
 也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
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
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021-0341c.png
 以中爻之互体言则二四同是一体故其功同以上
 下二体之远近言则二居下而远于君四居上而近
 于君故其位异若论其善则二中而四不中故其善
 不同二应五远于君而其势伸故多誉四逼五近于
 君而其势屈故多惧柔之为道不利远而利中故以
 柔居下而远则不利居下而中则亦无咎人之为人
 无咎最难今既无咎矣则不必问其利也故其要在
 乎无咎也三与五互为一体故其功同三居下而贱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021-0341d.png
 五居上而贵故其位异三多凶贱故也五多功贵故
 也三五虽有君臣上下贵贱之殊然以柔居之则其
 位不正而危以刚居之则其位正而胜也胜与前章
 贞胜之胜同或音平声非也夫二与四三与五皆同
 功异位而二四言其善不同三五不言其善不同何
 也曰二四皆臣也可以比量其善五君也三臣也臣
 不可与君比量其善也郭京曰近也二字本王氏注
 今误为正文陆乘曰位有得中违中之间故五得中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021-0342a.png
 而多功三违中而多凶二得中而多誉四违中而多
 惧紫阳朱子曰其要无咎若作平声则是要约之义
 若作去声则是要其归之意又曰其要只欲无咎
  右第九章指示学者观六爻之法兼明中爻互体
  之用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易之为书至广至大天道人道地道靡所不有是为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021-0342b.png
 悉备道非二不立故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爻画言之三画有
 上中下之别以象天人地之三才六画则初二为地
 三四为人五上为天此所谓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也
 六者何即阴阳刚柔仁义是也故曰六者非他也三
 才之道也平庵项氏曰言其道之至谓之三极言其质
 之定谓之三才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021-0342c.png
当故吉凶生焉
 道即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有变动爻亦有变动爻
 者效三才之变动者也故曰爻物谓阴阳二物也阳
 为贵阴为贱爻有贵贱之等殊与物之贵贱等殊无
 异故曰物物相杂谓文谓阴阳相杂犹青黄之相间
 故曰文文有当不当初三五阳位也九居之则当六
 居之则不当二四上阴位也六居之则当九居之则
 不当当则吉不当则凶吉凶盖生于文之当不当也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021-0342d.png
 童溪王氏曰此圣人因故六之辞而有及于故曰爻
 故曰物故曰文故曰吉凶生焉以详明夫六爻之所
 以然也其可忽诸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
 纣末无道文王未囚易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耳未有辞也殷德既衰周德既盛易道遂兴故曰易
 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021-0343a.png
 事邪以世言故先殷而后周以德言故先文王而后
 纣文王遭羑里之难其心危而不安故其辞亦危而
 不安辞谓彖辞爻辞彖辞凡六十四爻辞凡三百八
 十四皆文王之辞也或谓文王止作彖辞不作爻辞
 谬矣今以彖辞观之未见其所谓危辞也其危辞则
 于爻辞见之谓爻辞非文王之辞可乎占法不变者
 断以彖变者断以爻谓文王不作爻辞不知占法者
 之妄论云尔李隆山李西溪辨之甚明兹不复赘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021-0343b.png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
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乾之九三重刚而不中而以警惕自处则曰厉无咎
 者危惧而使之平安也如豫之阴柔处下而以豫自
 鸣则曰鸣豫凶者慢易而使之倾覆也易道甚大取
 喻则甚详细而百物不废其要不过使人知惧欲其
 慎终如始而无咎焉耳此之谓易之道而圣人作易
 之本意也百物不废如否之苞桑坎之丛棘大过之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021-0343c.png
 枯杨困之蒺藜葛藟盖取诸草木井之鲋渐之鸿中
 孚之豚鱼晋之鼫鼠坤之牝马离之牝牛盖取诸虫
 鱼鸟兽艮之背咸之颊舌噬嗑之耳鼻明夷之心腹
 盖取诸身坤之囊讼之带鼎之铉震之七坎之樽簋
 井之瓶瓮旅之斧解之矢巽之床涣之机大有之大
 车既济之茀盖取之车服器用他如泥沙龟贝膏血
 酒食丘园陵庙之类苟可以为吉凶得失之象者即
 取以言之是为百物不废也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021-0343d.png
  右第十一章言文王所以作彖辞之本意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乾六画纯刚是为天下之至健坤六画纯柔是为天
 下之至顺得诸心为德见诸事为行不难苦为易不
 烦冗为简自上视下所见为险自下升上所向为阻
 天下之至健莫如乾天下之至顺莫如坤乾惟健之
 至故其德行恒易而不艰苦坤惟顺之至故其德行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021-0344a.png
 恒简而不烦冗夫乾至健而德行恒易何为而知险
 也夫坤至顺而德行恒简何为而知阻也曰乾道自
 上而临下故知险也坤道自下而承上故知阻也人
 之处忧患者体乾之健而德行恒易则知险而不陷
 于险矣体坤之顺而德行恒简则知阻而不困于阻
 矣平庵项氏曰易与险相反惟中心易直者为能照
 天下巇险之情即所谓通天下之志也简与阻相反
 惟行事简静者为能察天下烦壅之机即所谓成天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021-0344b.png
 下之务也阻者填壅隘塞之状与险恶不同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
亹者
 能谓易之能也天下之吉凶层见叠出何以定之易
 能使人说诸心则天下之吉凶定矣天下之亹亹者
 成矣侯之二字横渠张子紫阳朱子皆以为衍文愚
 谓王弼略例举此亦无此二字横渠张子曰易简故
 能说诸心知险阻故能研诸虑平庵项氏曰能道占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021-0344c.png
 者之心而使之说故能定其吉凶之期能因占者之
 虑而为之研故能成其亹亹之事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变化谓易之阴阳云为谓人之言动易道之变化人
 事之云为初无二理凡吾所云所为吉事则必有上
 天之祯祥盖可以理推也至于象事则知制器之法
 占事则知方来之兆此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
 平庵项氏曰云为即尚其辞尚其变也象事占事即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021-0344d.png
 尚其象尚其占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天地设位于上下圣人中立乎其间赞天地之化育
 所以成天地之功能也而百姓亦与能焉何也曰圣
 人作易明则谋之于人幽则谋之于鬼幽明两尽而
 其谋悉见之于易故虽百姓之愚亦得以观象玩辞
 观变玩占而有以定吉凶成亹亹此之谓与能也与
 去声如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之与同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021-0345a.png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
 易之象以八卦之画而著故曰八卦以象告易之情
 以爻辞彖辞而见故曰爻彖以情言
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刚谓爻之九柔谓爻之六九六相错则吉凶之理判
 然可见也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变动谓爻之变动以利言者爻之变动本教占者趋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021-0345b.png
 吉避凶而无不利焉耳然或变动而吉或变动而凶
 何也曰以其情而迁也情有善有不善善则转凶而
 为吉不善则转吉而为凶也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
感而利害生
 是故两字承上文而言上文曰吉凶以情迁故下文
 又详言之也曰相攻曰相取曰相感即所谓情也其
 情有以爱而相攻者有以恶而相攻者有以远而相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021-0345c.png
 取者有以近而相取者有以情实而相感者有以虚
 伪而相感者此吉凶悔吝利害之所由生也或曰爱
 恶相攻因于远近相取远近相取因于情伪相感盖
 相感而后相取相取而后相攻也感者情之始动利
 害之开端也取则情巳露而悔吝著矣攻则情至横
 极而吉凶分也横渠张子曰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此
 则是以人事言故有情伪利害也屈信相感而利生
 此则是理也惟以利言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021-0345d.png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上文曰远近相取而利害生兼远近利害并言下文
 独举其近与害而曰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
 吝必其相感之初不以情实而以虚伪也感以情实
 则利生感以虚伪则害生今乃伪焉则其不相得也
 终必至于恶而相攻盖不但有害又有凶与悔且吝
 紫阳朱子曰此疑是指占法而言盖远而不相得安
 能为害惟切近则凶害便能相及也一个凶人在五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021-0346a.png
 湖四海之内安能害自家若与之为邻近则有害矣
 平庵项氏曰相感者情之始交故以利害言之相取
 则有事矣故以悔吝言之相攻则其事极矣故以吉
 凶言之远近爱恶情伪其居皆有远近其行皆有情
 伪其情皆有爱恶也故末句总以相近一条明之近
 而不相得则以恶相攻而凶生矣以伪相感而害生
 矣以近相取而悔吝生矣是则一近之中备此三条
 也凡爻有比爻有应爻有一卦之主爻皆情之当相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021-0346b.png
 得者也今称近者止据比爻言之反以三隅则远而
 为应为主者亦必备此三条矣但居之近者其吉凶
 尤多故圣人概以近者明之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厚斋冯氏曰六辞与易全不相关恐断简错见于此
 王介甫郭子和盖尝疑之或曰此指尚占命筮之辞
 上传曰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021-0346c.png
 命也如响此六辞恐是占者所问之言盖言者心声
 也有诸中则必形诸外也孟子所谓诐淫邪遁之四
 辞其意亦如此虞翻曰将叛者其辞惭坎人之辞也
 中心疑者其辞枝离人之辞也吉人之辞寡艮人之
 辞也躁人之辞多震人之辞也诬善之人其辞游兑
 人之辞也失其守者其辞屈巽人之辞也平庵项氏
 曰六辞之中吉一而巳躁叛疑诬失居其五犹吉凶
 悔吝之分吉居其一凶悔吝居其三也叛非叛逆之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021-0346d.png
 叛但背实弃信者皆是也言与实相叛故惭吉者静
 躁者动叛者无信疑者自信诬者败人失守者自败
 皆相反对也以类推之艮吉也震躁也兑叛也巽疑
 也坎喜陷为诬善离喜丽而失守大约不出于六仁
 者默勇者哗能言者寡信善巽者少决智人多险文
 士罕守刚柔之变尽于此矣又曰上系铺叙易道之
 广大而至于德行之成自博而约也下系指示爻象之
 精要而极于辞情之辨自本而末也诚斋杨氏曰此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021-0347a.png
 言学易而有得者可以知言矣孟子曰我知言盖得
 乎此大抵歉于中者必愧于外秦舞阳色变而荆轲
 为之辞谢是也故曰将叛者其辞惭将有言于人而
 逆疑其不售也必左右其说以尝之此不有售焉则
 彼必售矣商鞅之说孝公是也故曰中心疑者其辞
 枝直情无所烦言至正无所揣摩申公之对武帝是
 也故曰吉人之辞寡人惟无躁竞也人而躁竞则卮
 言以眩世而无所忌强聒以撼人而不能巳能令人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021-0347b.png
 厌亦能令人喜厌者察其空空而喜者意其有挟也
 淳于髡之见梁惠王连语三日三夜是也故曰躁人
 之辞多小人之疾君子而欲毁君子也必深匿其毁
 之之迹疾之愈甚则毁之愈缓或显誉其人而阴寓
 其忮或泛为之说以旁见其意故毁行而人不悟公
 孙弘之谮仲舒汲黯是也故曰诬善之人其辞游人
 之心未有无所主者所主者义乎攻之者愈众而主
 之者愈坚所主者不义乎外必周为之防而内必深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021-0347c.png
 窒其隙幸而遇庸人虽欲攻之莫知所以攻之者不
 幸而遇智者先得其隙而入之逆夺其防而据之则
 一语而折夷之之见孟子是也故曰失其守者其辞
 屈西山真氏曰缄默不言者有似乎寡敷陈无隐者
 亦近乎多听言者苟不察焉则怀奸者得吉士之名
 尽忠者入躁人之目岂不误哉
  右第十二章言得乾坤易简之理则辞变象占之
  理无不知也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021-0347d.png
 
 
 
 
 
 
 
 周易集说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