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021-012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说卷十三
            宋 俞琰 撰
 象辞三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高莫高于天卑莫卑于泽泽安得上于天而夬之象
 辞乃云泽上于天何也曰泽上于天谓泽之气上腾
 于天也夬与需下卦皆乾也坎则乾上则为需之待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021-0124d.png
 兑在乾上则为夬之决又何也曰乾阳卦也坎亦阳
 卦也以坎遇乾彼此皆阳故坎水之气上腾于天则
 油然作云未能成雨是为需之待兑阴卦也以兑遇
 乾阴阳和洽故兑泽之气上腾于天则成雨而下降
 是为夬之决也且夫需之为卦下乾天上坎水中互
 兑泽离日初二三四亦有夬之象而其义不为决而
 为待者天上犹有日而为雨未成夬之为卦则乾天
 之上纯是兑泽其决也沛然下雨故其义不为待而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021-0125a.png
 为决也施去声与谦象称物平施之施同禄食禄也
 君子之施禄须当果决不果决则不能及下也古之
 人与贤者共治天职共食天禄未尝以德自居若以
 德自居而犹豫弗施则非夬决之义君子之所深戒
 也施禄取兑泽在上之象居德取乾天在内之象南
 轩张氏曰居德则忌言不居其德节斋蔡氏曰居德
 而不施则与象反矣故忌盖祖南轩之说王弼以则
 字作明字非也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021-0125b.png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天下有风与风行地上不同行者在地而行各以其
 方故观之象曰省方观民设教有者自天而下无往
 不遇故姤之象曰施命诰四方省方必亲临而观之
 先王之事也诰四方则施命而已后王之事也先王
 既设教矣后王不过遵先王之命施于四方而诰戒
 之不亲临也至尊者王至卑者民一尊一卑岂能相
 遇而况四方万里之远又安能一一与之遇哉今也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021-0125c.png
 施命诰于四方则犹风之降自天而无不遇矣风之
 在天下水遇之则波谷遇之则鸣草遇之则偃木遇
 之则撼凡天下之物与之相遇盖无有不感动者是
 故天之鼓舞万物而万物皆感动者风也后王之所
 以鼓舞万民而万民皆感动者命也命自后王而出
 犹风自天而降也四方东西南北乾天之下皆是也
 巽为风而有声命与诰之象也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021-0125d.png
 泽上于天则决而为雨夬之象也泽上于地则聚而
 为湖萃之象也川壅为泽泽乃众水之所聚如彭蠡
 震泽之类是也聚之众者莫若戎器君子以简治戎
 器之敝坏者易而新之所以戒备不虞之变庶几有
 备而无患也虞度也戒不虞谓戒谨虞度之所不及也
 大雅抑诗云用戒不虞笺云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兑西方杀气属金故言戎器互巽体故言除坤藏而
 不露故言不虞兑为口故言戒王肃曰除犹修治也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021-0126a.png
 伊川程子曰除谓简治去敝恶也紫阳朱子曰除如
 诗天保何福不除之除秀岩李氏曰除本文亦作储
 又作治深居冯氏曰除旧置新曰除亦犹治乱曰乱
 驯扰曰扰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木生于地中自下而上升之象也书太甲云若升高
 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君子以顺修其德岂一旦遽
 能高大盖自其微细积累然后至于高大也今夫木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021-0126b.png
 芽蘖始生之时毫末耳积累以至岁月之深则寻丈
 之高可以干云合抱之大可以蔽日君子之于德岂
 异是哉顺德犹言率性循理顺则可进凡物之进长
 皆以顺观地中生木之象则得之矣王肃顺作慎非
 也释文云以高大本或作以成高大嵩山晁氏曰王
 昭素云成字诸本或有或无愚谓有成字者是平庵
 项氏曰顺坤德也积小以高大巽也坤为顺巽为高
 物之高必以积其所积必以顺非顺不可积非积不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021-0126c.png
 能高也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坎水在上而兑泽在下则泽上有水节之象也兑泽
 居上流坎水居下流水流下则泽中无水困之象也
 或谓卦互离日离又为乾卦盖离日以熯之则坎水
 乾涸犹人之精疲神乏而惟悴也是之谓困遂志犹
 言从吾所好困而致命遂志非君子则不能小人处
 此则凡可以幸免者无不为也卒亦不得免焉徒丧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021-0126d.png
 其所守而已君子则不然君子所志将以身救天下
 之困穷见危则委致其命死则含笑入地无憾也诸
 说多有以致命为推致于天付穷达于天而遂吾之
 志而已岂易之教哉紫阳朱子曰致命犹言授命致
 者持以与人而不之有也又曰论语中致命都是委
 致之致事君能致其身与士见危致命见危授命皆
 是此意深居冯氏曰体坎陷以致命体兑说以遂志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021-0127a.png
 井卦下巽木上坎水而曰木上有水井何以见其为
 井之象也先儒皆因彖辞言瓶遂以象辞之木为辘
 轳为桔槔为汲水桶然彖辞取象自是一义象辞取
 象又自是一义岂可以彖辞之瓶为象辞之木哉准
 斋吴氏曰象辞不言木上于水而明言木上有水是
 谓水之下有木明矣盖井之为井水下无木为底则
 泥随汲水而动其水必浊故周回甃砌虽砖累而底
 则用木而不用砖底若用砖则泥实而泉眼不通唯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021-0127b.png
 用木则泥有所护汲不至浊而水木之性相宜泉眼
 且无窒塞之患此木上有水所以为井之象也或谓
 六十四卦之取象皆据自然无用人为者木上有水
 乃自然之理如木根入地而津液上行达于木杪有
 井水自下而上之象古人凿井盖取诸此今欲知木
 上有水之说当求之未有井之先若谓木为辘轳为
 桔槔为汲水桶为井底干此皆有井以后之说出于
 人为非理之自然也愚谓井卦之名命于文王非伏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021-0127c.png
 羲也伏羲画卦之时盖未有井而文王名卦之时则
 有井矣文王以伏羲所画坎上巽下之卦有井象而
 名之曰井是故象辞因以为木上有水井实取象于
 有井之后如鼎卦之象亦若是而已矣然鼎用烹饪
 井用汲亦皆自然之道也君子观此井象而以为井
 田之法于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使民服田力穑勤劳于下以奉
 养其上又劝其相助而不敢惰农自安亦犹井中之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021-0127d.png
 水养人济物而以上出为功也坎劳卦也故言劳民
 互兑为口故言劝巽顺故言相相悉亮反秀岩李氏
 曰此言亦为井地设劝相即相友相助相扶持之意
 亨仲郑氏曰先儒劳作力报反非也准斋吴氏曰以
 卦义详之劳字当为勤劳之劳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泽中有火谓有非其地不当有而有也泽中当有水
 今乃有火焉是变革之象也古者黄帝迎日推策始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021-0128a.png
 造历法历所以象日月星辰所会之次而授民以分
 至启闭之时也积久闰差而四时不明则历又不能
 不治故君子观此变之象以治历明时庶几历不差
 而四时明也治修也当修则修盖不待改岁而后修
 也兑为史巫故言治历离为明故言明时扬庭郑氏
 曰泽中有火烬故根也深居冯氏曰大泽之中水落
 而有火革故之象益烈山泽而焚之泽中之火也如
 云梦跨江南北霜降水落半为平陆火时有之泽者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021-0128b.png
 水之所也而火在其中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泽将革
 矣时运之变有数存焉历所以步其数也治其历法
 而天时可明矣三代而下汉之太初唐之大衍其始
 未尝不精且密行之岁久未有不差差则复革之以
 求合自古逮今历不知几革也是非术之罪也天动
 物也历定法也天无时不动而欲以一定之历步之
 宜其久而必差差而必革也洪容斋曰大衍之用四
 十有九一行以之起历而革卦之序在周易正当四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021-0128c.png
 十九诸儒赞易皆不及此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伊川程子曰以木从火为然之象火之用惟燔与烹
 燔不假器故取烹象而为鼎以木巽火烹饪之象也
 制器取其象也乃象器以为卦乎曰制器取于象也
 象存乎卦不必先器圣人制器不待见卦而后知象
 以众人之不知象也故设卦以示之卦器之先后不
 害于义也或疑鼎非自然之象乃人为也曰固人为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021-0128d.png
 也然烹饪可以成物形制如是则可用此非人为自
 然也在井亦然器虽在卦先而所取者乃卦之象卦
 复用器以为义也愚谓鼎卦下巽木上离火中互乾
 金兑泽有鼎釜烹饪之象位君位也命天命也君子
 之正位也如鼎之不欹倾则其命之凝也亦如鼎之
 不动摇盖君位至尊天命靡常非正则不凝也水结
 为凝凝则不动与坤初六爻传阴始凝之凝同鼎乃
 金液凝聚而成者也君子体离之明端拱南面俨然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021-0129a.png
 人望而畏之则如鼎之端正体巽之顺协于上下以
 承天休而天亦不庸释之则如鼎之凝固或曰禹之
 兴也聚九州所贡之金以铸九鼎夏亡而鼎迁于殷
 殷亡而鼎迁于周周衰而楚强大遂觊而问焉周大
 夫王孙满对曰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
 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
 也盖三代之鼎犹秦汉以后之玺皆以为传国之宝
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021-0129b.png
 荐之义与坎卦水荐之荐同震为雷上下卦皆震故
 曰荐雷震古之人闻迅雷风烈必变况荐雷之震乎
 君子以恐惧而又修省体此两震之象也恐惧者心
 之敬畏也修者修敕其善而进之也省者省察其不
 善而改之也恐惧取内震之象修省取重震之象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为山以艮遇艮则上下皆山而两山之势相连有
 兼并之象然其大小高下则各有其分其发育之功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021-0129c.png
 亦各随其分而止君子观此以思不出其位则亦安
 其所止而已矣位不特爵位凡人之安分如尸祝不
 越樽俎而代庖即不出其位之谓其义与论语同大
 抵人之所为或至于出位者不思耳思则知其所止
 而不犯分安得出位思象互坎之心出象互震之出
 在上之山止于上在下之山止于下上下各止其所
 故言不出其位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021-0129d.png
 山上有木与平地之木不同地气温厚则木之生也
 易山枯骨燥则木之生也难易则长茂速难则长茂
 迟此升渐二卦之木所以不同也若山下未有木而
 遽尔栽木于山上则空阔而无所依不为山风摇落
 者鲜矣今夫山上之有木盖自山下以渐培然后延
 亘长茂相因而至于山之巅是积渐之象也君子观
 此象以居贤德善风俗亦必以其渐书毕命云既历
 三纪世变风移是岂一朝一夕所能使之善哉君子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021-0130a.png
 之居贤德亦须以渐而进皆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居
 训积与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之居同释文云善俗
 王肃本作善风俗郭京亦云脱风字紫阳朱子曰二
 者皆当以渐而进疑贤字衍或善下有脱字平庵项
 氏曰居贤德象艮之止善俗象巽之入德不积则其
 入人也不深不足以善俗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震为长男兄也兑为少女妹也泽上有雷犹兑妹之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021-0130b.png
 上有震兄也妇人在家从父兄父死则兄嫁之泽之
 从雷犹兑妹之从震兄也是故泽上有雷为归妹之
 象卦名归妹则当从兄嫁妹之义推之说者皆以为
 娶妇唯杨诚斋冯深居以为兄嫁妹今从之嫁妹盖
 与嫁女不同女乃已之所出妹与己同父者也不幸
 父亡而以孤女遗我则吾为之兄也当任其责以早
 嫁之使身有所托得以偕老而永终则亦庶乎其可
 也若过时不嫁华落色衰而身无所托则怨旷兴焉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021-0130c.png
 盖其敝必至于此也君子以永终知敝岂特嫁妹为
 然凡事事物物皆然有始则有终有新则有敝将欲
 永久其终盖不可不先知其敝早为之谋则不至于
 敝永终之道也若待其敝而后救之则晚矣是岂永
 终之道哉书蔡仲之命曰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
 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此之谓也归妹女之终也兑为
 毁折敝也互离为明所以知其敝而永其终也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021-0130d.png
 雷光晔晔而满目雷声轰轰而盈耳无歉于心者亦
 掩耳蔽目之不暇何况获罪于天而其心有歉者乎
 今夫雷声与电光二者皆至则丰盛可畏之甚矣以
 此之丰照临其歉则凡有歉于心者莫不震慑而知
 服又何所逃罪哉君子观此象以折狱致刑亦犹是
 也是故折狱则狱得其情而无有敢隐致刑则刑当
 其罪而无有不服盖其威明并行如雷电声光之皆
 至也折狱即断狱也致刑致之于刑也伊川程子曰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021-0131a.png
 噬嗑言先王敕法丰言君子折狱以明在上而丽于威震王
 者之事故为致刑立法以明在下而丽于威震君子之用故
 为折狱致刑旅明在上而云君子者旅取慎用刑与不留狱
 君子皆当然也平庵项氏曰折狱用明象电致威用刑象雷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贲互坎水火在山下而又有坎水照映于其间故其
 火光归聚而为贲旅互巽风火在山上而又有巽风
 吹乎其中故其分散而为旅兹盖野烧延缘而过者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021-0131b.png
 耳犹旅寓而不久留也君子观此象以明慎用刑而
 不留有罪者于狱盖旅与狱皆非久处之地也王制
 云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
 焉夫用刑之道不明则冤固唯明者能用之然过于
 明则又伤于察是必谨慎而后可然过于谨慎则又
 恐优柔不决而失之滞故又戒之曰不留狱或曰以
 六十四卦反覆观之狱盖起于讼终于中孚贲当听
 讼之初故虽守噬嗑先王之法犹哀矜而无敢折者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021-0131c.png
 惧乘快之滥也旅犹在中孚议狱之前是当将断之
 时故虽得丰卦折狱之情犹明慎而不敢留者惧淹
 禁之瘦也深居冯氏曰噬嗑与丰以之明罚敕法以
 之折狱致刑象离之明震之威也若贲与旅离明不
 易而震易为艮止矣故以之无敢折狱以之明慎用
 刑而不留狱曰无敢曰慎曰不留震变为艮之象紫
 阳朱子曰止在外明在内故不敢折狱止在内明在
 外故不敢留狱平庵项氏曰明象火慎象山不留狱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021-0131d.png
 象火之过山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为风上下卦皆巽如风之阵阵相继故曰随风巽
 申重也君子以申命行事者重复申明其命令如风
 阵相继而至也既告戒之又丁宁之使人听信其说
 然后见之行事则民之从之也亦如风之迅速也大
 抵命令之出务在必行不行则徒为虚文耳今夫上
 顺下下顺上上下皆顺而所行者皆顺理之事是以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021-0132a.png
 命出则无敢或违与停滞也申命行事取两巽之象
 深居冯氏曰巽以顺为体以入为用故取象为风诗
 以风言教化犹易以巽言教命用观以设教用姤以
 施命而用重巽以申命皆巽也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兑为泽上下皆兑则两泽相附丽有交相滋益之象
 君子以朋友讲习盖朋友相与切磋琢磨则彼此皆
 有滋益也讲者讲其所未明讲多则义理明矣习者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021-0132b.png
 习其所未熟习久则践履熟矣此朋友讲习所以为
 有滋益而如两泽之相丽也若独学无友则孤陋而
 寡闻故论语以学之不讲为忧以学而时习为说以
 有朋自远方来为乐盖极天下之至乐未有如朋友
 讲习之为乐也兑为口讲也习重习也卦叠两口讲
 而又讲也节斋蔡氏曰讲兑说象习重兑象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涣者水之融液而泮涣也字从水从奂太玄以文准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021-0132c.png
 涣范望注云奂有文章故谓之文说文云矣文采明
 见也奂之旁加以火则奂乃火焰之光加以水则涣
 乃水波之文涣卦上巽风下坎水风来水面而水有
 文故曰风行水上涣夫风者无形之物也无所寓则
 无以见之今行于水上而水动成文然后见其为风
 之至鬼神亦无形者非设坛于郊立庙于宫则其享
 上帝祭祖考也亦何所寓哉先王观此象以享于帝
 立庙于是郊焉而天神格庙焉而人鬼飨有所寓故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021-0132d.png
 也深居冯氏曰享帝以坎坎为酒立庙以巽巽为木
 愚谓古者立庙必于国之东南祭享必以血故易中
 凡言庙与祭享之事皆取巽坎二卦巽居东南而坎
 为血也帝出乎震互震故言帝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困卦上兑泽下坎水则泽在上流水自下流而去故
 泽无水为困以其不能节也节卦下兑泽上坎水则
 泽在下流水自上流而来故泽上有水为节以其能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021-0133a.png
 节也节者限止之谓书禹贡云大野既猪彭蠡既猪
 是也马融云水所停止深者曰猪愚谓泽所以止水
 也水流至此而止故谓之节君子制度数所以为节
 也议德行求其中节也数者一十百千万也以算数
 事物之多寡故谓之数度者分寸尺丈引也以量度
 事物之长短故谓之度德存于中者行发于外者裁
 制之评议之非君子不行也虚斋赵氏曰上坎互艮
 制度数也下兑互震议德行也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021-0133b.png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泽体中虚而善受泽上有风则泽中之水随动天下
 之孚盖无有速于此者伊川程子曰泽体虚故风能
 入之人心虚故物能感之风之动乎泽犹物之感于
 中故为中孚之象愚谓中孚之道近乎诚诚则物至
 而善应议狱特其一端耳狱成而又议之以狱乃人
 命所系也罪至此而又缓之以死者不可以复生也
 君子盖知古人立法用刑之初意故不敢不尽其诚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021-0133c.png
 不然则严刑峻法常以刑法存于胸中唯恐不能致
 其罪况望其有哀矜之心而思所以缓其死哉或曰
 旅之象云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中孚之象乃云议狱
 缓死何也曰狱不可留岂可缓所可缓者惟重囚之
 死罪尔若并轻系缓之则留狱日久瘐死者不少矣
 隆山李氏曰议狱如周官之八议秀岩李氏曰缓死
 即三宥之意平庵项氏曰兑为口舌为附决有议狱
 之象巽为进退不果有缓死之象深居冯氏曰皋陶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021-0133d.png
 典刑帝命之曰惟明克允易象于噬嗑贲丰旅四卦
 言刑罚狱法者皆离也中孚为兑巽之重何取于狱
 欤中孚肖离也叠六爻为三爻即离也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雷出地奋为豫雷在天上为大壮今山上有雷较之
 出地之豫则过矣然未至如天上之大壮则其所过
 亦小也君子修身谨行行惟恐不恭过乎恭何害丧
 致乎哀而止丧唯恐不哀过乎哀何害礼与其奢也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021-0134a.png
 宁俭用唯恐不俭过乎俭亦何害此三者虽有所过
 乃小过耳圣人不以为过也故特于小过言之平庵
 项氏曰行丧用皆见于动以象震恭哀俭皆当止之节
 以象艮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之性常润下火之性常炎上水既在火上火既在
 水下则水无胜火之滥火无胜水之燥二者相资以
 为用既济之象也中庸云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事至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021-0134b.png
 而旋为之计则晚矣书说命云惟事事乃其有备有
 备无患天下之患常生于不备有备然后无患苟不
 思所以豫防之则他日患生于肘腋虽悔无及矣今
 夫水在火上虽能烹饪之用然水覆则能灭火此君
 子所以思患豫为之防也或者以为储水以防火其
 说不为无理易以坎险为患不以离明为患也离明
 所以防患岂有患者哉节斋蔡氏曰思患坎难象豫
 防离明象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021-0134c.png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辩物居方
 坎水润下之物也其位在下其方属北离火炎上之
 物也其位在上其方属南卦为既济则坎上离下而
 水火各易其方位卦为未济则离上坎下而水火各
 正其方位君子以慎辩物居方者物以群分则有高
 下之殊等方以类聚则有君子小人之异类辩而居
 之所以使高下不乱而君子小人各得其所盖不可
 不慎也慎谨慎也辩明辩也物谓阴阳二物君子属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021-0134d.png
 阳小人属阴也同人亦言辩物皆取离明之象居方
 火居南方水居北方君子小人两不相干也
 
 
 
 
 
 周易集说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