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a 页 WYG0785-06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医学源流论卷下 吴江徐大椿撰
司天运气论
邪说之外有欺人之学有耳食之学何谓欺人之学好
为高谈奇论以骇人听闻或剿袭前人之语以示渊博
彼亦自知其为全然不解但量他人亦莫之能深考也
此为欺人之学何谓耳食之学或窃听他人之说或偶
阅先古之书略记数语自信为已得其秘大言不惭以
医学源流论卷下 吴江徐大椿撰
司天运气论
邪说之外有欺人之学有耳食之学何谓欺人之学好
为高谈奇论以骇人听闻或剿袭前人之语以示渊博
彼亦自知其为全然不解但量他人亦莫之能深考也
此为欺人之学何谓耳食之学或窃听他人之说或偶
阅先古之书略记数语自信为已得其秘大言不惭以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b 页 WYG0785-0673b.png
此动众所谓道听涂说是也如近人所谈司天运气之
类是矣彼所谓司天运气者以为何气司天则是年民
当何病假如厥阴司天风气主之则是年之病皆当作
风治此等议论所谓耳食也盖司天运气之说黄帝不
过言天人相应之理如此其应验先候于脉凡遇少阴
司天则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寸不应太阴司
天则左寸不应若在泉则尺脉不应亦如之若脉不当
其位则病相反者死此诊脉之一法也至于病则必观
类是矣彼所谓司天运气者以为何气司天则是年民
当何病假如厥阴司天风气主之则是年之病皆当作
风治此等议论所谓耳食也盖司天运气之说黄帝不
过言天人相应之理如此其应验先候于脉凡遇少阴
司天则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寸不应太阴司
天则左寸不应若在泉则尺脉不应亦如之若脉不当
其位则病相反者死此诊脉之一法也至于病则必观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a 页 WYG0785-0674a.png
是年岁气胜与不胜如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心痛
胁满等症倘是年风淫虽胜而民另生他病则不得亦
指为风淫之病也若是年风淫不胜则又不当从风治
矣经又云相火之下水气乘之水位之下火气乘之五
气之胜皆然此乃亢则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胜亦有
相尅者乘之更与司天之气相反矣又云初气终三气
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
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则岁半以前属司天岁半以后又
胁满等症倘是年风淫虽胜而民另生他病则不得亦
指为风淫之病也若是年风淫不胜则又不当从风治
矣经又云相火之下水气乘之水位之下火气乘之五
气之胜皆然此乃亢则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胜亦有
相尅者乘之更与司天之气相反矣又云初气终三气
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
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则岁半以前属司天岁半以后又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b 页 WYG0785-0674b.png
属在泉其中又有胜不胜之殊其病更无定矣又云厥
阴司天左少阴右太阳谓之左间右间六气皆有左右
间每间主六十日是一岁之中复有六气循环作主矣
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岁会三合之不齐
太过不及之异气欲辨明分晰终年不能尽其蕴当时
圣人不过言天地之气运行旋转如此耳至于人之得
病则岂能一一与之尽合一岁之中不许有一人生他
病乎故内经治岁气胜复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总之
阴司天左少阴右太阳谓之左间右间六气皆有左右
间每间主六十日是一岁之中复有六气循环作主矣
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岁会三合之不齐
太过不及之异气欲辨明分晰终年不能尽其蕴当时
圣人不过言天地之气运行旋转如此耳至于人之得
病则岂能一一与之尽合一岁之中不许有一人生他
病乎故内经治岁气胜复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总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a 页 WYG0785-0674c.png
见病治病如风淫于内则治以辛凉六气皆有简便易
守之法又云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清者温之无问其数以平为期何等划一凡运气之道
言其深者圣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实用则平正通达
人人易晓但不若今之医者所云何气司天则生何病
正与内经圆机活法相背耳
病家论
天下之病误于医家者固多误于病家者尤多医家而
守之法又云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清者温之无问其数以平为期何等划一凡运气之道
言其深者圣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实用则平正通达
人人易晓但不若今之医者所云何气司天则生何病
正与内经圆机活法相背耳
病家论
天下之病误于医家者固多误于病家者尤多医家而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b 页 WYG0785-0674d.png
误易良医可也病家而误其弊不可胜穷有不问医之
高下即延以治病其误一也有以耳为目闻人誉某医
即信为真不考其实其误二也有平日相熟之人务取
其便又虑别延他人觉情面有亏其人又叨任不辞古
人所谓以性命当人情其误三也有远方邪人假称名
医高谈阔论不复详察信其欺妄其误四也有因至亲
密友或势位之人荐引一人情分难却勉强延请其误
五也更有病家戚友偶阅医书每见立方必妄生议论
高下即延以治病其误一也有以耳为目闻人誉某医
即信为真不考其实其误二也有平日相熟之人务取
其便又虑别延他人觉情面有亏其人又叨任不辞古
人所谓以性命当人情其误三也有远方邪人假称名
医高谈阔论不复详察信其欺妄其误四也有因至亲
密友或势位之人荐引一人情分难却勉强延请其误
五也更有病家戚友偶阅医书每见立方必妄生议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a 页 WYG0785-0675a.png
私改药味其误七也又或病势方转未收全功病家正
疑见效太迟忽而谗言蜂起中道变更又换他医遂至
危笃其误八也又有病变不常朝当桂附暮当芩连又
有纯虚之体其症反宜用硝黄大实之人其症反宜用
参术病家不知以为怪僻不从其说反信庸医其误九
也又有吝惜钱财惟贱是取况名医皆自作主张不肯
从我反不若某某等和易近人柔顺受商酬谢可略扁
鹊云轻身重财不治其误十也此犹其大端耳其中更
疑见效太迟忽而谗言蜂起中道变更又换他医遂至
危笃其误八也又有病变不常朝当桂附暮当芩连又
有纯虚之体其症反宜用硝黄大实之人其症反宜用
参术病家不知以为怪僻不从其说反信庸医其误九
也又有吝惜钱财惟贱是取况名医皆自作主张不肯
从我反不若某某等和易近人柔顺受商酬谢可略扁
鹊云轻身重财不治其误十也此犹其大端耳其中更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b 页 WYG0785-0675b.png
有用参附则喜用攻剂则惧服参附而死则委之命服
攻伐而死则咎在医使医者不敢对症用药更有制药
不如法煎药不合度服药非其时更或饮食起居寒暖
劳逸喜怒语言不时不节难以枚举小病无害若大病
则有一不合皆足以伤生然则为病家者当何如在谨
择名医而信任之如人君之用宰相择贤相而专用之
其理一也然则择贤之法若何曰必择其人品端方心
术纯正又复询其学有根柢术有渊源历考所治果能
攻伐而死则咎在医使医者不敢对症用药更有制药
不如法煎药不合度服药非其时更或饮食起居寒暖
劳逸喜怒语言不时不节难以枚举小病无害若大病
则有一不合皆足以伤生然则为病家者当何如在谨
择名医而信任之如人君之用宰相择贤相而专用之
其理一也然则择贤之法若何曰必择其人品端方心
术纯正又复询其学有根柢术有渊源历考所治果能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a 页 WYG0785-0675c.png
十全八九而后延请施治然医各有所长或今所患非
其所长则又有误必细听其所论切中病情和平正大
又用药必能命中然后托之所谓命中者其立方之时
先论定此方所以然之故服药之后如何效验或云必
得几剂而后有效其言无一不验此所谓命中也如此
试医思过半矣若其人本无足取而其说又怪僻不经
或游移恍惚用药之后与其所言全不相应则即当另
觅名家不得以性命轻试此则择医之法也
其所长则又有误必细听其所论切中病情和平正大
又用药必能命中然后托之所谓命中者其立方之时
先论定此方所以然之故服药之后如何效验或云必
得几剂而后有效其言无一不验此所谓命中也如此
试医思过半矣若其人本无足取而其说又怪僻不经
或游移恍惚用药之后与其所言全不相应则即当另
觅名家不得以性命轻试此则择医之法也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b 页 WYG0785-0675d.png
五方异治论
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
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
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
地寒当用温热之药然或有邪缊于中而内反甚热则
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随邪
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至交广之地则汗出
无度亡阳尤易附桂为常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湿山陜
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
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
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
地寒当用温热之药然或有邪缊于中而内反甚热则
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随邪
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至交广之地则汗出
无度亡阳尤易附桂为常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湿山陜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a 页 WYG0785-0676a.png
之高燥皆当随地制宜故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
调之不但各府各别即一县之中风气亦有迥殊者并
有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土人皆有极效之方
皆宜详审访察若恃己之能执己之见治竟无功反为
土人所笑矣
湖州长兴县有合溪小儿饮此水则腹中生痞土人
治法用线挂颈以两头按乳头上剪断即将此线挂
转将两头向背脊上一并拽齐线头尽处将墨点记
调之不但各府各别即一县之中风气亦有迥殊者并
有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土人皆有极效之方
皆宜详审访察若恃己之能执己之见治竟无功反为
土人所笑矣
湖州长兴县有合溪小儿饮此水则腹中生痞土人
治法用线挂颈以两头按乳头上剪断即将此线挂
转将两头向背脊上一并拽齐线头尽处将墨点记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b 页 WYG0785-0676b.png
脊上用艾灸之或三壮或七壮即消永不再发服药
无效
医者误人无罪论
人命所关亦大矣凡害人之命者无不立报乃为医者往
往寿考富厚子孙繁昌全无殃咎岂其间无误药害人者
欤抑杀人之罪医者不受欤盖尝与病者相周旋而知其
故也夫医之良否有一定之高下而病家于医之良者不
信劣者反信之或旁人互生议论或病人自改方药医者
无效
医者误人无罪论
人命所关亦大矣凡害人之命者无不立报乃为医者往
往寿考富厚子孙繁昌全无殃咎岂其间无误药害人者
欤抑杀人之罪医者不受欤盖尝与病者相周旋而知其
故也夫医之良否有一定之高下而病家于医之良者不
信劣者反信之或旁人互生议论或病人自改方药医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7a 页 WYG0785-0676c.png
欲行其术势必曲从病家之意偶然或愈医者自矜其功
如其或死闻者亦相傅以为某人之病误服某人之药而
死宜以为戒矣及至自已得病亦复如此若有鬼神使之
此乃所谓命也盖人生死有定数若必待人之老而自死
则命无权故必生疾病而使之死然疾病之轻重不齐或
其人善自保护则不能令其死而命又无权于是天生此
等之医布于天下凡当死者少得微疾医者令其轻者重
重者死而命之权于是独重则医之杀人乃隐然奉天之
如其或死闻者亦相傅以为某人之病误服某人之药而
死宜以为戒矣及至自已得病亦复如此若有鬼神使之
此乃所谓命也盖人生死有定数若必待人之老而自死
则命无权故必生疾病而使之死然疾病之轻重不齐或
其人善自保护则不能令其死而命又无权于是天生此
等之医布于天下凡当死者少得微疾医者令其轻者重
重者死而命之权于是独重则医之杀人乃隐然奉天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7b 页 WYG0785-0676d.png
令以行其罚不但无罪且有微功故无报也世又有立心
欺诈造捏假药以取人财者此乃有心之恶与前所论不
同其祸无不立至愿人细思之真凿凿可徵非狂谈也
针灸失传论
灵素两经其详论脏腑经穴疾病等说为针法言者十
之七八为方药言者十之二三上古之重针法如此然
针道难而方药易病者亦乐于服药而苦于针所以后
世方药盛行而针法不讲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
欺诈造捏假药以取人财者此乃有心之恶与前所论不
同其祸无不立至愿人细思之真凿凿可徵非狂谈也
针灸失传论
灵素两经其详论脏腑经穴疾病等说为针法言者十
之七八为方药言者十之二三上古之重针法如此然
针道难而方药易病者亦乐于服药而苦于针所以后
世方药盛行而针法不讲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8a 页 WYG0785-0677a.png
十而精微尚不与焉两经所言十二经之出入起止浅
深左右交错不齐其穴随经上下亦参差无定今人祇
执同身寸依左右一直竖量并不依经曲折则经非经
而穴非穴此一失也两经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
其馀则指经而不指穴如灵终始篇云人迎一盛泻足
少阳补足太阴厥病篇云厥头痛或取足阳明太阴或
取手少阳足少阴耳聋取手阳明嗌乾取足少阴皆不
言某穴其中又有泻子补母等义今则每病指定几穴
深左右交错不齐其穴随经上下亦参差无定今人祇
执同身寸依左右一直竖量并不依经曲折则经非经
而穴非穴此一失也两经治病云某病取某穴者固多
其馀则指经而不指穴如灵终始篇云人迎一盛泻足
少阳补足太阴厥病篇云厥头痛或取足阳明太阴或
取手少阳足少阴耳聋取手阳明嗌乾取足少阴皆不
言某穴其中又有泻子补母等义今则每病指定几穴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8b 页 WYG0785-0677b.png
此二失也两经论治井营输经合最重冬刺井春刺营
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凡只言某经而不言某穴者
大都皆指井营五者为言今则皆不讲矣此三失也补
泻之法内经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
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
出为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吸引针气
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为补
又必迎其经气疾内而徐出不按其痏为泻随其经气
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凡只言某经而不言某穴者
大都皆指井营五者为言今则皆不讲矣此三失也补
泻之法内经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
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
出为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吸引针气
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为补
又必迎其经气疾内而徐出不按其痏为泻随其经气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9a 页 WYG0785-0677c.png
徐内而疾出即按其痏为补其法多端今则转针之时
以大指推出为泻搓入为补此四失也纳针之后必候
其气刺实者阴气隆至乃去针刺虚者阳气隆至乃出
针气不至无问其数气至即去之勿复针难经云先以
左手压按所针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来如动
脉之状顺而刺之得气因而推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
是谓泻今则时时转动俟针下宽转而后出针不问气
之至与不至此五失也凡针之深浅随时不同春气在
以大指推出为泻搓入为补此四失也纳针之后必候
其气刺实者阴气隆至乃去针刺虚者阳气隆至乃出
针气不至无问其数气至即去之勿复针难经云先以
左手压按所针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来如动
脉之状顺而刺之得气因而推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
是谓泻今则时时转动俟针下宽转而后出针不问气
之至与不至此五失也凡针之深浅随时不同春气在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9b 页 WYG0785-0677d.png
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肌肉冬气在筋骨故春夏刺浅
秋冬刺深反此有害今则不论四时分寸各有定数此
六失也古之用针凡疟疾伤寒寒热咳𠻳一切脏腑七
窍等症无所不治今则止治经脉形体痿痹屈伸等病
而已此七失也古人刺法取血甚多灵枢血络论言之
最详而头痛腰痛尤必大泻其血凡血络有邪者必尽
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变色见赤血而止否则病不
除而反有害今人则偶尔见血病者医者已惶恐失据
秋冬刺深反此有害今则不论四时分寸各有定数此
六失也古之用针凡疟疾伤寒寒热咳𠻳一切脏腑七
窍等症无所不治今则止治经脉形体痿痹屈伸等病
而已此七失也古人刺法取血甚多灵枢血络论言之
最详而头痛腰痛尤必大泻其血凡血络有邪者必尽
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变色见赤血而止否则病不
除而反有害今人则偶尔见血病者医者已惶恐失据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0a 页 WYG0785-0678a.png
病何由除此八失也内经刺法有九变十二节九变者
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写刺毛刺巨刺淬刺十二
节者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
阴刺傍刺赞刺以上二十一法视病所宜不可更易一
法不备则一病不愈今则祇直刺一法此九失也古之
针制有九镵针员针鍉针錊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
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
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
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写刺毛刺巨刺淬刺十二
节者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
阴刺傍刺赞刺以上二十一法视病所宜不可更易一
法不备则一病不愈今则祇直刺一法此九失也古之
针制有九镵针员针鍉针錊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
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
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0b 页 WYG0785-0678b.png
其大端之失已如此而其尤要者更在神志专一手法
精严经云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又
云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
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又云伏如横努起如发机其
专精敏妙如此今之医者随手下针漫不经意即使针
法如古志不凝而机不达犹恐无效况乎全与古法相
背乎其外更有先后之序迎随之异贵贱之殊劳逸之
分肥瘦之度多少之数更仆难穷果能潜心体察以合
精严经云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又
云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
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又云伏如横努起如发机其
专精敏妙如此今之医者随手下针漫不经意即使针
法如古志不凝而机不达犹恐无效况乎全与古法相
背乎其外更有先后之序迎随之异贵贱之殊劳逸之
分肥瘦之度多少之数更仆难穷果能潜心体察以合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1a 页 WYG0785-0678c.png
圣度必有神功其如人之畏难就易尽违古法所以世
之视针甚轻而其术亦不甚行也若灸之一法则较之
针所治之病不过十之一二知针之理则灸又易易耳
水病针法论
凡刺之法不过补泻经络祛邪纳气而已其取穴甚少
惟水病风㽷肤胀必刺五十七穴又云皮肤之血尽取
之何也盖水旺必尅脾土脾土衰则遍身皮肉皆肿不
特一经之中有水气矣若仅刺一经则一经所过之地
之视针甚轻而其术亦不甚行也若灸之一法则较之
针所治之病不过十之一二知针之理则灸又易易耳
水病针法论
凡刺之法不过补泻经络祛邪纳气而已其取穴甚少
惟水病风㽷肤胀必刺五十七穴又云皮肤之血尽取
之何也盖水旺必尅脾土脾土衰则遍身皮肉皆肿不
特一经之中有水气矣若仅刺一经则一经所过之地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1b 页 WYG0785-0678d.png
水自渐消而他经之水不消则四面会聚并一经已泻
之水亦仍满矣故必周身肿满之处皆刺而泻之然后
其水不复聚耳此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
也此与大禹治洪水之法同盖洪水泛滥必有江淮河
济各引其所近之众流以入海必不能使天下之水祗
归一河以入海也又出水之后更必调其饮食经云方
饮无食方食无饮(欲使饮食异居则水不从食/以至于脾土受湿之处也)无食他
食百三十五日此症之难愈如此余往时治此病轻者
之水亦仍满矣故必周身肿满之处皆刺而泻之然后
其水不复聚耳此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
也此与大禹治洪水之法同盖洪水泛滥必有江淮河
济各引其所近之众流以入海必不能使天下之水祗
归一河以入海也又出水之后更必调其饮食经云方
饮无食方食无饮(欲使饮食异居则水不从食/以至于脾土受湿之处也)无食他
食百三十五日此症之难愈如此余往时治此病轻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2a 页 WYG0785-0679a.png
多愈重者必复肿盖由五十七穴未能全刺而病人亦
不能守戒一百三十五日也此等大症少违法度即无
愈理可不慎哉
出奇制病论
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正有反有整有乱
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历来无治法者而其病又实
可愈既无陈法可守是必熟寻内经难经等书审其经
络脏腑受病之处及七情六气相感之因与夫内外分
不能守戒一百三十五日也此等大症少违法度即无
愈理可不慎哉
出奇制病论
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正有反有整有乱
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历来无治法者而其病又实
可愈既无陈法可守是必熟寻内经难经等书审其经
络脏腑受病之处及七情六气相感之因与夫内外分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2b 页 WYG0785-0679b.png
合气血聚散之形必有凿凿可徵者而后立为治法或
先或后或并或分或上或下或前或后取药极当立方
极正而寓以巧思奇法深入病机不使捍格如庖丁之
解牛虽筋骨关节之间亦游刃有馀然后天下之病千
绪万端而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难极
险之处参悟通彻而后能临事不眩否则一遇疑难即
束手无措冒昧施治动辄得咎误人不少矣
治病缓急论
先或后或并或分或上或下或前或后取药极当立方
极正而寓以巧思奇法深入病机不使捍格如庖丁之
解牛虽筋骨关节之间亦游刃有馀然后天下之病千
绪万端而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难极
险之处参悟通彻而后能临事不眩否则一遇疑难即
束手无措冒昧施治动辄得咎误人不少矣
治病缓急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3a 页 WYG0785-0679c.png
病有当急治者有不当急治者外感之邪猛悍剽疾内
犯脏腑则元气受伤无以托疾于外必乘其方起之时
邪入尚浅与气血不相乱急驱而出之于外则易而且
速若俟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然后施治则元气大伤
此当急治者也若夫病机未定无所归著急用峻攻则
邪气益横如人之伤食方在胃中则必先用化食之药
使其食渐消由中焦而达下焦变成渣秽而出自然渐
愈若即以硝黄峻药下之则食尚在上焦即使随药而
犯脏腑则元气受伤无以托疾于外必乘其方起之时
邪入尚浅与气血不相乱急驱而出之于外则易而且
速若俟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然后施治则元气大伤
此当急治者也若夫病机未定无所归著急用峻攻则
邪气益横如人之伤食方在胃中则必先用化食之药
使其食渐消由中焦而达下焦变成渣秽而出自然渐
愈若即以硝黄峻药下之则食尚在上焦即使随药而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3b 页 WYG0785-0679d.png
下乃皆未化之物肠胃中脂膜与之同下而人已大疲
病必生变此不当急治者也以此类推馀病可知至于
虚人与老少之疾尤宜分别调护使其元气渐转则正
复而邪退医者不明此理而求速效则补其所不当补
攻其所不当攻所服之药不验又转求他法无非诛伐
无过至当愈之时其人已为药所伤而不能与天地之
生气相应矣故虽有良药用之非时反能致害缓急之
理可不讲哉
病必生变此不当急治者也以此类推馀病可知至于
虚人与老少之疾尤宜分别调护使其元气渐转则正
复而邪退医者不明此理而求速效则补其所不当补
攻其所不当攻所服之药不验又转求他法无非诛伐
无过至当愈之时其人已为药所伤而不能与天地之
生气相应矣故虽有良药用之非时反能致害缓急之
理可不讲哉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4a 页 WYG0785-0680a.png
治病分合论
一病而当分治者如痢疾腹痛胀满则或先治胀满或
先治腹痛即胀满之中亦不同或因食或因气或先治
食或先治气腹痛之中亦不同或因积或因寒或先去
积或先去寒种种不同皆当视其轻重而审察之以此
类推则分治之法可知矣有当合治者如寒热腹痛头
疼泄泻厥胃胸满内外上下无一不病则当求其因何
而起先于诸症中择最甚者为主而其馀症每症加专
一病而当分治者如痢疾腹痛胀满则或先治胀满或
先治腹痛即胀满之中亦不同或因食或因气或先治
食或先治气腹痛之中亦不同或因积或因寒或先去
积或先去寒种种不同皆当视其轻重而审察之以此
类推则分治之法可知矣有当合治者如寒热腹痛头
疼泄泻厥胃胸满内外上下无一不病则当求其因何
而起先于诸症中择最甚者为主而其馀症每症加专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4b 页 WYG0785-0680b.png
治之药一二味以成方则一剂而诸症皆备以此类推
则合治之法可知矣药亦有分合焉有一病而合数药
以治之者阅古圣人制方之法自知有数病而一药治
之者阅本草之主治自知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
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庶几可以自
信而不枉杀人矣
发汗不用燥药论
驱邪之法惟发表攻里二端而已发表所以开其毛孔
则合治之法可知矣药亦有分合焉有一病而合数药
以治之者阅古圣人制方之法自知有数病而一药治
之者阅本草之主治自知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
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庶几可以自
信而不枉杀人矣
发汗不用燥药论
驱邪之法惟发表攻里二端而已发表所以开其毛孔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5a 页 WYG0785-0680c.png
令邪从汗出也当用至轻至淡芳香清洌之品使邪气
缓缓从皮毛透出无犯中焦无伤津液仲景麻黄桂枝
等汤是也然犹恐其营中阴气为风火所煽而消耗于
内不能滋润和泽以托邪于外于是又啜薄粥以助胃
气以益津液此服桂枝汤之良法凡发汗之方皆可类
推汗之必资于津液如此后世不知凡用发汗之方每
专用厚朴葛根羌活白芷苍术豆蔻等温燥之药即使
其人津液不亏内既为风火所熬又复为燥药所烁则
缓缓从皮毛透出无犯中焦无伤津液仲景麻黄桂枝
等汤是也然犹恐其营中阴气为风火所煽而消耗于
内不能滋润和泽以托邪于外于是又啜薄粥以助胃
气以益津液此服桂枝汤之良法凡发汗之方皆可类
推汗之必资于津液如此后世不知凡用发汗之方每
专用厚朴葛根羌活白芷苍术豆蔻等温燥之药即使
其人津液不亏内既为风火所熬又复为燥药所烁则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5b 页 WYG0785-0680d.png
汗从何生汗不能生则邪无所附而出不但不出邪气
反为燥药鼓动益复横肆与正气相乱邪火四布津液
益伤而舌焦唇乾便闭目赤种种火象自生则身愈热
神渐昏恶症百出若再发汗则阳火盛极动其真阴肾
水来救元阳从之大汗上泄亡阳之危症生矣轻者亦
成痉症遂属坏病难治故用燥药发汗而杀人者不知
凡几也此其端开于李东垣其所著书立方皆治湿邪
之法与伤寒杂感无涉而后人宗其说以治一切外感
反为燥药鼓动益复横肆与正气相乱邪火四布津液
益伤而舌焦唇乾便闭目赤种种火象自生则身愈热
神渐昏恶症百出若再发汗则阳火盛极动其真阴肾
水来救元阳从之大汗上泄亡阳之危症生矣轻者亦
成痉症遂属坏病难治故用燥药发汗而杀人者不知
凡几也此其端开于李东垣其所著书立方皆治湿邪
之法与伤寒杂感无涉而后人宗其说以治一切外感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6a 页 WYG0785-0681a.png
之症其害至今益甚况治湿邪之法亦以淡渗为主如
猪苓五苓之类亦无以燥胜之者盖湿亦外感之邪总
宜驱之外出而兼以燥湿之品断不可专用胜湿之药
使之内攻致邪与正争而伤元气也至于中寒之症亦
先以发表为主无竟用热药以胜寒之理必其寒气乘
虚陷入而无出路然后以姜附回其阳此仲景用理中
之法也今乃以燥药发杂感之汗不但非古圣之法并
误用东垣之法医道失传只此浅近之理尚不知何况
猪苓五苓之类亦无以燥胜之者盖湿亦外感之邪总
宜驱之外出而兼以燥湿之品断不可专用胜湿之药
使之内攻致邪与正争而伤元气也至于中寒之症亦
先以发表为主无竟用热药以胜寒之理必其寒气乘
虚陷入而无出路然后以姜附回其阳此仲景用理中
之法也今乃以燥药发杂感之汗不但非古圣之法并
误用东垣之法医道失传只此浅近之理尚不知何况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6b 页 WYG0785-0681b.png
深微者乎
病不可轻汗论
治病之法不外汗下二端而已下之害人其危立见故
医者病者皆不敢轻投至于汗多亡阳而死者十有二
三虽死而人不觉也何则凡人患风寒之疾必相戒以
为宁暖无凉病者亦重加覆护医者亦云服药必须汗
出而解故病人之求得汗人人以为当然也秋冬之时
过暖尚无大害至于盛夏初秋天时暑燥卫气开而易
病不可轻汗论
治病之法不外汗下二端而已下之害人其危立见故
医者病者皆不敢轻投至于汗多亡阳而死者十有二
三虽死而人不觉也何则凡人患风寒之疾必相戒以
为宁暖无凉病者亦重加覆护医者亦云服药必须汗
出而解故病人之求得汗人人以为当然也秋冬之时
过暖尚无大害至于盛夏初秋天时暑燥卫气开而易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7a 页 WYG0785-0681c.png
泄更加闭户重衾复投发散之剂必至大汗不止而阳
亡矣又外感之疾汗未出之时必烦闷恶热及汗大出
之后卫气尽泄必阳衰而畏寒始之暖覆犹属勉强至
此时虽欲不覆而不能愈覆愈汗愈汗愈寒直至汗出
如油手足厥冷而病不可为矣其死也神气甚清亦无
痛苦病者医者及旁观之人皆不解其何故而忽死惟
有相顾噩然而已我见甚多不可不察也总之有病之
人不可过凉亦不宜太暖无事不可令汗出惟服药之
亡矣又外感之疾汗未出之时必烦闷恶热及汗大出
之后卫气尽泄必阳衰而畏寒始之暖覆犹属勉强至
此时虽欲不覆而不能愈覆愈汗愈汗愈寒直至汗出
如油手足厥冷而病不可为矣其死也神气甚清亦无
痛苦病者医者及旁观之人皆不解其何故而忽死惟
有相顾噩然而已我见甚多不可不察也总之有病之
人不可过凉亦不宜太暖无事不可令汗出惟服药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7b 页 WYG0785-0681d.png
后止令小汗仲景服桂枝汤法云服汤已温覆令微似
汗不可如水淋漓此其法也至于亡阳未剧尤可挽回
伤寒论中真武理中四逆等法可考若已脱尽无可补
救矣又盛暑之时病者或居楼上或卧近灶之所无病
之人一立其处汗出如雨患病者必至时时出汗即不
亡阳亦必阴竭而死虽无移徙之处必择一席稍凉之
地而处之否则神丹不救也
伤风难治论
汗不可如水淋漓此其法也至于亡阳未剧尤可挽回
伤寒论中真武理中四逆等法可考若已脱尽无可补
救矣又盛暑之时病者或居楼上或卧近灶之所无病
之人一立其处汗出如雨患病者必至时时出汗即不
亡阳亦必阴竭而死虽无移徙之处必择一席稍凉之
地而处之否则神丹不救也
伤风难治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8a 页 WYG0785-0682a.png
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非
伤寒论中所云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人皆忽之不
知此乃至难治之疾生死之所关也盖伤风之疾由皮
毛以入于肺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
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
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涩则气闭而邪结并有
视为微疾不避风寒不慎饮食经年累月病机日深或
成血症或成肺痿或成哮喘或成怯弱比比皆然误治之
伤寒论中所云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人皆忽之不
知此乃至难治之疾生死之所关也盖伤风之疾由皮
毛以入于肺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
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
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涩则气闭而邪结并有
视为微疾不避风寒不慎饮食经年累月病机日深或
成血症或成肺痿或成哮喘或成怯弱比比皆然误治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8b 页 WYG0785-0682b.png
害不可胜数谚云伤风不醒变成劳至言也然则治之
何如一驱风苏叶荆芥之类二消痰半夏象贝之类三
降气苏子前胡之类四和营卫桂枝白芍之类五润津
液娄仁元参之类六养血当归阿胶之类七清火黄岑
山支之类八理肺桑皮大力子之类八者随其病之轻
重而加减之更加以避风寒戒辛酸则庶几渐愈否则
必成大病医者又加以升提辛燥之品如桔梗乾姜之
类不效即加以酸收如五味子之类则必见血既见血
何如一驱风苏叶荆芥之类二消痰半夏象贝之类三
降气苏子前胡之类四和营卫桂枝白芍之类五润津
液娄仁元参之类六养血当归阿胶之类七清火黄岑
山支之类八理肺桑皮大力子之类八者随其病之轻
重而加减之更加以避风寒戒辛酸则庶几渐愈否则
必成大病医者又加以升提辛燥之品如桔梗乾姜之
类不效即加以酸收如五味子之类则必见血既见血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9a 页 WYG0785-0682c.png
随用熟地麦冬以实其肺即成劳而死四十年以来我
见以千计矣伤哉
攻补寒热同用论
虚症宜补实症宜泻尽人而知之者然或人虚而症实
如弱体之人冒风伤食之类或人实而症虚如强壮之
人劳倦亡阳之类或有人本不虚而邪深难出又有人
已极虚而外邪尚伏种种不同若纯用补则邪气益固
纯用攻则正气随脱此病未愈彼病益深古方所以有
见以千计矣伤哉
攻补寒热同用论
虚症宜补实症宜泻尽人而知之者然或人虚而症实
如弱体之人冒风伤食之类或人实而症虚如强壮之
人劳倦亡阳之类或有人本不虚而邪深难出又有人
已极虚而外邪尚伏种种不同若纯用补则邪气益固
纯用攻则正气随脱此病未愈彼病益深古方所以有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19b 页 WYG0785-0682d.png
攻补同用之法疑之者曰两药异性一水同煎使其相
制则攻者不攻补者不补不如勿服若或两药不相制
分途而往则或反补其所当攻攻其所当补则不惟无
益而反有害是不可不虑也此正不然盖药之性各尽
其能攻者必攻强补者必补弱犹掘坎于地水从高处
流下必先盈坎而后进必不反向高处流也如大黄与
人参同用大黄自能逐去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人参自
能充益正气决不反补邪气盖古人制方之法分经别
制则攻者不攻补者不补不如勿服若或两药不相制
分途而往则或反补其所当攻攻其所当补则不惟无
益而反有害是不可不虑也此正不然盖药之性各尽
其能攻者必攻强补者必补弱犹掘坎于地水从高处
流下必先盈坎而后进必不反向高处流也如大黄与
人参同用大黄自能逐去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人参自
能充益正气决不反补邪气盖古人制方之法分经别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0a 页 WYG0785-0683a.png
脏有神明之道焉如疟疾之小柴胡汤疟之寒热往来
乃邪在少阳木邪侮土中宫无主故寒热无定于是用
柴胡以驱少阳之邪柴胡必不犯脾胃用人参以健中
宫之气人参必不入肝胆则少阳之邪自去而中土之
气自旺二药各归本经也如桂枝汤桂枝走卫以祛风
白芍走营以止汗亦各归本经也以是而推无不尽然
试以神农本草诸药主治说细求之自无不得矣凡寒
热兼用之法亦同此义故天下无难治之症后世医者
乃邪在少阳木邪侮土中宫无主故寒热无定于是用
柴胡以驱少阳之邪柴胡必不犯脾胃用人参以健中
宫之气人参必不入肝胆则少阳之邪自去而中土之
气自旺二药各归本经也如桂枝汤桂枝走卫以祛风
白芍走营以止汗亦各归本经也以是而推无不尽然
试以神农本草诸药主治说细求之自无不得矣凡寒
热兼用之法亦同此义故天下无难治之症后世医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0b 页 WYG0785-0683b.png
不明此理药惟一途若遇病情稍异非顾此失彼即游
移浮泛无往而非棘手之病矣但此必本于古人制方
成法而神明之若竟私心自用攻补寒热杂乱不伦是
又杀人之术也
临病人问所便论
病者之爱恶苦乐即病情虚实寒热之徵医者望色切
脉而知之不如其自言之为尤真也惟病者不能言之
处即言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故则赖医者推求其理耳
移浮泛无往而非棘手之病矣但此必本于古人制方
成法而神明之若竟私心自用攻补寒热杂乱不伦是
又杀人之术也
临病人问所便论
病者之爱恶苦乐即病情虚实寒热之徵医者望色切
脉而知之不如其自言之为尤真也惟病者不能言之
处即言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故则赖医者推求其理耳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1a 页 WYG0785-0683c.png
今乃病者所自知之病明明为医者言之则医者正可
因其言而知其病之所在以治之乃不以病人自知之
真对症施治反执己之偏见强制病人未有不误人者
如伤寒论中云能食者为中风不能食者为中寒则伤
寒内中风之症未尝禁其食也乃医者见为伤寒之症
断不许食凡属感症皆不许其食甚有病已半愈胃虚
求食而亦禁之以至因饿而死者又伤寒论云欲饮水
者稍稍与之盖实火烦渴得水则解未尝禁冷水也乃
因其言而知其病之所在以治之乃不以病人自知之
真对症施治反执己之偏见强制病人未有不误人者
如伤寒论中云能食者为中风不能食者为中寒则伤
寒内中风之症未尝禁其食也乃医者见为伤寒之症
断不许食凡属感症皆不许其食甚有病已半愈胃虚
求食而亦禁之以至因饿而死者又伤寒论云欲饮水
者稍稍与之盖实火烦渴得水则解未尝禁冷水也乃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1b 页 WYG0785-0683d.png
医家凡遇欲冷饮之人一概禁止并有伏暑之病得西
瓜而即愈者病人哀求欲食亦断绝不与至烦渴而死
如此之类不可枚举盖病者之性情气体有能受温热
者有能受寒凉者有不受补者有不禁攻者各有不同
乃必强而从我意见况医者之意见亦各人不同于是
治病之法无一中肯者矣内经云临病人问所便盖病
人之所便即病情真实之所在如身大热而反欲热饮
则假热而真寒也身寒战而反欲寒饮是假寒而真热
瓜而即愈者病人哀求欲食亦断绝不与至烦渴而死
如此之类不可枚举盖病者之性情气体有能受温热
者有能受寒凉者有不受补者有不禁攻者各有不同
乃必强而从我意见况医者之意见亦各人不同于是
治病之法无一中肯者矣内经云临病人问所便盖病
人之所便即病情真实之所在如身大热而反欲热饮
则假热而真寒也身寒战而反欲寒饮是假寒而真热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2a 页 WYG0785-0684a.png
也以此类推百不失一而世之医者偏欲与病人相背
何也惟病人有所嗜好而与病相害者则医者宜开导
之如其人本喜酸或得𠻳症则酸宜忌如病人本喜酒
得湿病则酒宜忌之类此则不可纵欲以益其疾若与
病症无碍而病人之所喜则从病人之便即所以治其
病也此内经辨症之精义也
治病不必顾忌论
凡病人或体虚而患实邪或旧有他病与新病相反或
何也惟病人有所嗜好而与病相害者则医者宜开导
之如其人本喜酸或得𠻳症则酸宜忌如病人本喜酒
得湿病则酒宜忌之类此则不可纵欲以益其疾若与
病症无碍而病人之所喜则从病人之便即所以治其
病也此内经辨症之精义也
治病不必顾忌论
凡病人或体虚而患实邪或旧有他病与新病相反或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2b 页 WYG0785-0684b.png
一人兼患二病其因又相反或内外上下各有所病医
者踌躇束手不敢下药此乃不知古人制方之道者也
古人用药惟病是求药所以制病有一病则有一药以
制之其人有是病则其药耑至于病所而驱其邪决不
反至无病之处以为祸也若留其病不使去虽强壮之
人迁延日久亦必精神耗竭而死此理甚易明也如怯
弱之人本无攻伐之理若或伤寒而邪入阳明则仍用
硝黄下药邪去而精气自复如或怀妊之妇忽患症瘕
者踌躇束手不敢下药此乃不知古人制方之道者也
古人用药惟病是求药所以制病有一病则有一药以
制之其人有是病则其药耑至于病所而驱其邪决不
反至无病之处以为祸也若留其病不使去虽强壮之
人迁延日久亦必精神耗竭而死此理甚易明也如怯
弱之人本无攻伐之理若或伤寒而邪入阳明则仍用
硝黄下药邪去而精气自复如或怀妊之妇忽患症瘕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3a 页 WYG0785-0684c.png
必用桃仁大黄以下其瘕瘀去而胎自安或老年及久
病之人或宜发散或宜攻伐皆不可因其血气之衰而
兼用补益如伤寒之后食复女劳复仲景皆治其食清
其火并不因病后而用温补惟视病之所在而攻之中
病即止不复有所顾虑故天下无棘手之病惟不能中
病或偏或误或太过则不病之处亦伤而人危矣俗所
谓有病病当之此历古相传之法也故医者当疑难之
际多所顾忌不敢对症用药者皆视病不明辨症不的
病之人或宜发散或宜攻伐皆不可因其血气之衰而
兼用补益如伤寒之后食复女劳复仲景皆治其食清
其火并不因病后而用温补惟视病之所在而攻之中
病即止不复有所顾虑故天下无棘手之病惟不能中
病或偏或误或太过则不病之处亦伤而人危矣俗所
谓有病病当之此历古相传之法也故医者当疑难之
际多所顾忌不敢对症用药者皆视病不明辨症不的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3b 页 WYG0785-0684d.png
审方不真不知古圣之精义者也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天下有治法不误而始终无效者此乃病气深痼非泛
然之方药所能愈也凡病在皮毛营卫之间即使病势
极重而所感之位甚浅邪气易出至于脏腑筋骨之痼
疾如劳怯痞隔风痹痿厥之类其感非一日其邪在脏
腑筋骨如油之入面与正气相并病家不知屡易医家
医者见其不效杂药乱投病日深而元气日败遂至不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天下有治法不误而始终无效者此乃病气深痼非泛
然之方药所能愈也凡病在皮毛营卫之间即使病势
极重而所感之位甚浅邪气易出至于脏腑筋骨之痼
疾如劳怯痞隔风痹痿厥之类其感非一日其邪在脏
腑筋骨如油之入面与正气相并病家不知屡易医家
医者见其不效杂药乱投病日深而元气日败遂至不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4a 页 WYG0785-0685a.png
救不知此病非一二寻常之方所能愈也今之集方书
者如风痹大症之类前录古方数首后附以通治之方
数首如此而已此等治法岂有愈期必当遍考此病之
种类与夫致病之根源及变迁之情状并询其历来服
药之误否然后广求古今以来治此症之方选择其内
外种种治法次第施之又时时消息其效否而神明变
通之则痼疾或有可愈之理若徒执数首通治之方屡
试不效其计遂穷未有不误者也故治大症必学问深
者如风痹大症之类前录古方数首后附以通治之方
数首如此而已此等治法岂有愈期必当遍考此病之
种类与夫致病之根源及变迁之情状并询其历来服
药之误否然后广求古今以来治此症之方选择其内
外种种治法次第施之又时时消息其效否而神明变
通之则痼疾或有可愈之理若徒执数首通治之方屡
试不效其计遂穷未有不误者也故治大症必学问深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4b 页 WYG0785-0685b.png
博心思精敏又专心久治乃能奏效世又有极重极久
之病诸药罔效忽服极轻淡之方而愈此乃其病本有
专治之方从前皆系误治忽遇对症之药自然应手而
痊也
愈病有日期论
治病之法自当欲其速愈世之论者皆以为治早而药
中病则愈速治缓而药不中病则愈迟此常理也然亦
有不论治之迟早而愈期有一定者内经藏气法时论
之病诸药罔效忽服极轻淡之方而愈此乃其病本有
专治之方从前皆系误治忽遇对症之药自然应手而
痊也
愈病有日期论
治病之法自当欲其速愈世之论者皆以为治早而药
中病则愈速治缓而药不中病则愈迟此常理也然亦
有不论治之迟早而愈期有一定者内经藏气法时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5a 页 WYG0785-0685c.png
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
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其他言病
愈之期不一伤寒论云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
日愈又云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皆宜静
养调摄以待之不可乱投药石若以其不愈或多方以
取效或更用重剂以希功即使不误药力胜而元气反
伤更或有不对症之药不惟无益反有大害此所宜知
也况本原之病必待其精神渐复精神岂有骤长之理
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其他言病
愈之期不一伤寒论云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
日愈又云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皆宜静
养调摄以待之不可乱投药石若以其不愈或多方以
取效或更用重剂以希功即使不误药力胜而元气反
伤更或有不对症之药不惟无益反有大害此所宜知
也况本原之病必待其精神渐复精神岂有骤长之理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5b 页 WYG0785-0685d.png
至于外科则起发成脓生肌收口亦如痘症有一定之
日期治之而误固有迁延生变者若欲强之有速效则
如揠苗助长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乃病家医家皆不知
之医者投药不效自疑为未当又以别方试之不知前
方实无所害特时未至耳乃反误试诸药愈换而病愈
重病家以医者久而不效更换他医他医遍阅前方知
其不效亦复更换他药愈治愈远由是断断不死之病
亦不救矣此皆由不知病愈有日期之故也夫病家不
日期治之而误固有迁延生变者若欲强之有速效则
如揠苗助长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乃病家医家皆不知
之医者投药不效自疑为未当又以别方试之不知前
方实无所害特时未至耳乃反误试诸药愈换而病愈
重病家以医者久而不效更换他医他医遍阅前方知
其不效亦复更换他药愈治愈远由是断断不死之病
亦不救矣此皆由不知病愈有日期之故也夫病家不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6a 页 WYG0785-0686a.png
足责为医者岂可不知而轻以人尝试乎若医者审知
之而病家必责我以近效则当明告之故决定所愈之
期倘或不信必欲医者另立良方则以和平轻淡之药
姑以应病者之求待其自愈如更不信则力辞之断不
可徇人情而至于误人如此则病家一时或反怨谤以
后其言果验则亦知我识高而品崇矣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争而无从考其信否者则是非难
之而病家必责我以近效则当明告之故决定所愈之
期倘或不信必欲医者另立良方则以和平轻淡之药
姑以应病者之求待其自愈如更不信则力辞之断不
可徇人情而至于误人如此则病家一时或反怨谤以
后其言果验则亦知我识高而品崇矣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
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争而无从考其信否者则是非难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6b 页 WYG0785-0686b.png
定若夫医则有效验之可徵知之最易而为医者自审
其工拙亦最易然而世之择医者与为医者皆愦愦而
莫之辨何也古人用药苟非宿病痼疾其效甚速内经
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覆杯而卧伤寒论云一服愈者
不必尽剂可见古人审病精而用药当未有不一二剂
而效者故治病之法必宜先立医案指为何病所本何
方方中用某药专治某症其论说本之何书服此药后
于何时减去所患之何症倘或不验必求所以不验之
其工拙亦最易然而世之择医者与为医者皆愦愦而
莫之辨何也古人用药苟非宿病痼疾其效甚速内经
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覆杯而卧伤寒论云一服愈者
不必尽剂可见古人审病精而用药当未有不一二剂
而效者故治病之法必宜先立医案指为何病所本何
方方中用某药专治某症其论说本之何书服此药后
于何时减去所患之何症倘或不验必求所以不验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7a 页 WYG0785-0686c.png
故而更思必效之法或所期之效不应反有他效必求
其所以致他效之故又或及增他症或病反重则必求
所以致害之故而自痛惩焉更复博考医书期于必愈
而止若其病本不能速效或其病止可小效或竟不可
治亦必豫立医案明著其说然后立方不得冒昧施治
如此自考自然有过必知加以潜心好学其道日进矣
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
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偶尔得效自以为功其或无
其所以致他效之故又或及增他症或病反重则必求
所以致害之故而自痛惩焉更复博考医书期于必愈
而止若其病本不能速效或其病止可小效或竟不可
治亦必豫立医案明著其说然后立方不得冒昧施治
如此自考自然有过必知加以潜心好学其道日进矣
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
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偶尔得效自以为功其或无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7b 页 WYG0785-0686d.png
效或至于死亦诿于病势之常病家亦相循为固然全
不一怪间有病家于未服药之前问医者服此药之后
效验若何医者答云且看服后何如岂有预期之理病
家亦唯唯自以为失言何其愚也若医者能以此法自
考必成良医病家以此法考医者必不为庸医之所误
两有所益也
防微论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内经云圣人不
不一怪间有病家于未服药之前问医者服此药之后
效验若何医者答云且看服后何如岂有预期之理病
家亦唯唯自以为失言何其愚也若医者能以此法自
考必成良医病家以此法考医者必不为庸医之所误
两有所益也
防微论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内经云圣人不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8a 页 WYG0785-0687a.png
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
铸兵不亦晚乎伤寒论序云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
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患人忍之数日乃
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昔扁鹊见齐桓公云病在腠理
三见之后则已入脏不可治疗而逃矣历圣相传如同
一辙盖病之始入风寒既浅气血脏腑未伤自然治之
甚易至于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欲攻邪则碍
正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已不支矣若夫
铸兵不亦晚乎伤寒论序云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
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患人忍之数日乃
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昔扁鹊见齐桓公云病在腠理
三见之后则已入脏不可治疗而逃矣历圣相传如同
一辙盖病之始入风寒既浅气血脏腑未伤自然治之
甚易至于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欲攻邪则碍
正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已不支矣若夫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8b 页 WYG0785-0687b.png
得病之后更或劳动感风伤气伤食谓之病后加病尤
极危殆所以人之患病在客馆道途得者往往难治非
所得之病独重也乃既病之后不能如在家之安适而
及早治之又复劳动感冒致病深入而难治也故凡人
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
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此则凡人
所当深省而医者亦必询明其得病之故更加意体察
也
极危殆所以人之患病在客馆道途得者往往难治非
所得之病独重也乃既病之后不能如在家之安适而
及早治之又复劳动感冒致病深入而难治也故凡人
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
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此则凡人
所当深省而医者亦必询明其得病之故更加意体察
也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9a 页 WYG0785-0687c.png
知病必先知症论
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病同症异者有症同病异者有症
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
则曰症古方以一药治一症合数症而成病即合数药
而成方其中亦有以一药治几症者有合几药而治一
症者又有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其浅
近易知者如吐逆用黄连半夏不寐用枣仁茯神之类
人皆知之至于零杂之症如内经所载喘惋噫语吞欠
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病同症异者有症同病异者有症
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
则曰症古方以一药治一症合数症而成病即合数药
而成方其中亦有以一药治几症者有合几药而治一
症者又有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其浅
近易知者如吐逆用黄连半夏不寐用枣仁茯神之类
人皆知之至于零杂之症如内经所载喘惋噫语吞欠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29b 页 WYG0785-0687d.png
嚏呕笑泣目瞑嗌乾心悬善恐涎下涕出齧唇齧舌善
忘善怒喜握多梦呕酸魄汗等症不可胜计或由司天
运气或由脏腑生尅或由邪气传变内经言之最详后
之医者病之总名亦不能知安能于一病之中辨明众
症之源流即使病者身受其苦备细言之而彼实茫然
不知古人以何药为治仍以泛常不切之品应命并有
用相反之药以益其疾者此病者之所以无门可告也
学医者当熟读内经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状辨其异
忘善怒喜握多梦呕酸魄汗等症不可胜计或由司天
运气或由脏腑生尅或由邪气传变内经言之最详后
之医者病之总名亦不能知安能于一病之中辨明众
症之源流即使病者身受其苦备细言之而彼实茫然
不知古人以何药为治仍以泛常不切之品应命并有
用相反之药以益其疾者此病者之所以无门可告也
学医者当熟读内经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状辨其异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0a 页 WYG0785-0688a.png
同审其真伪然后遍考方书本草详求古人治法一遇
其症应手辄愈不知者以为神奇其实古圣皆有成法
也
补药可通融论
古人病愈之后即令食五谷以养之则元气自复无所
谓补药也黄农仲景之书岂有补益之方哉间有别载
他书者皆托名也自唐千金翼等方出始以养性补益
等各立一门遂开后世补养服食之法以后医家凡属
其症应手辄愈不知者以为神奇其实古圣皆有成法
也
补药可通融论
古人病愈之后即令食五谷以养之则元气自复无所
谓补药也黄农仲景之书岂有补益之方哉间有别载
他书者皆托名也自唐千金翼等方出始以养性补益
等各立一门遂开后世补养服食之法以后医家凡属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0b 页 WYG0785-0688b.png
体虚病后之人必立补方以为调理善后之计若富贵
之人则必常服补药以供劳心纵欲之资而医家必百
计取媚以顺其意其药专取贵重辛热为主无非参术
地黄桂附鹿茸之类托名秘方异传其气体合宜者一
时取效久之必得风痹阴涸等疾隐受其害虽死不悔
此等害人之说固不足论至体虚病后补药之方自当
因人而施视脏腑之所偏而损益之其药亦不外阴阳
气血择和平之药数十种相为出入不必如治病之法
之人则必常服补药以供劳心纵欲之资而医家必百
计取媚以顺其意其药专取贵重辛热为主无非参术
地黄桂附鹿茸之类托名秘方异传其气体合宜者一
时取效久之必得风痹阴涸等疾隐受其害虽死不悔
此等害人之说固不足论至体虚病后补药之方自当
因人而施视脏腑之所偏而损益之其药亦不外阴阳
气血择和平之药数十种相为出入不必如治病之法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1a 页 WYG0785-0688c.png
一味不可移易也故立方只问其阴阳脏腑何者专重
而已况膏丸合就必经月经时而后服完若必每日视
脉察色而后服药则必须一日换一丸方矣故凡服补
药皆可通融者也其有神其说过为艰难慎重取贵僻
之药以为可以却病长生者非其人本愚昧即欲以之
欺人耳
轻药愈病论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之盖因医
而已况膏丸合就必经月经时而后服完若必每日视
脉察色而后服药则必须一日换一丸方矣故凡服补
药皆可通融者也其有神其说过为艰难慎重取贵僻
之药以为可以却病长生者非其人本愚昧即欲以之
欺人耳
轻药愈病论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之盖因医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1b 页 WYG0785-0688d.png
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
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
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此过于小心之法也
而我以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难愈者有
不治竟不愈而死者其自愈之疾诚不必服药若难愈
及不愈之疾固当服药乃不能知医之高下药之当否
不敢以身尝试则莫若择平易轻浅有益无损之方以
备酌用小误亦无害对病有奇功此则不止于中医矣
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
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此过于小心之法也
而我以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难愈者有
不治竟不愈而死者其自愈之疾诚不必服药若难愈
及不愈之疾固当服药乃不能知医之高下药之当否
不敢以身尝试则莫若择平易轻浅有益无损之方以
备酌用小误亦无害对病有奇功此则不止于中医矣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2a 页 WYG0785-0689a.png
如偶感风寒则用葱白苏叶汤取微汗偶伤饮食则用
山查麦芽等汤消食偶感暑气则用六一散广藿汤清
暑偶伤风热则用灯心竹叶汤清火偶患腹泻则用陈
茶佛手汤和肠胃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即使少误必无
大害又有其药似平常而竟有大误者不可不知如腹
痛呕逆之症寒亦有之热亦有之暑气触秽亦有之或
见此症而饮以生姜汤如果属寒不散寒而用生姜热
性之药与寒气相斗已非正治然犹有得效之理其馀
山查麦芽等汤消食偶感暑气则用六一散广藿汤清
暑偶伤风热则用灯心竹叶汤清火偶患腹泻则用陈
茶佛手汤和肠胃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即使少误必无
大害又有其药似平常而竟有大误者不可不知如腹
痛呕逆之症寒亦有之热亦有之暑气触秽亦有之或
见此症而饮以生姜汤如果属寒不散寒而用生姜热
性之药与寒气相斗已非正治然犹有得效之理其馀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2b 页 WYG0785-0689b.png
三症饮之必危曾见有人中暑而服浓姜汤一碗覆杯
即死若服紫苏汤寒即立散暑热亦无害盖紫苏性发散
不拘何症皆能散也故虽极浅之药而亦有深义存焉
此又所宜慎也凡人偶有小疾能择药性之最轻淡者
随症饮之则服药而无服药之误不服药而有服药之
功亦养生者所当深考也
腹内痈论
古之医者无分内外又学有根柢故能无病不识后世
即死若服紫苏汤寒即立散暑热亦无害盖紫苏性发散
不拘何症皆能散也故虽极浅之药而亦有深义存焉
此又所宜慎也凡人偶有小疾能择药性之最轻淡者
随症饮之则服药而无服药之误不服药而有服药之
功亦养生者所当深考也
腹内痈论
古之医者无分内外又学有根柢故能无病不识后世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3a 页 WYG0785-0689c.png
内外科既分则显然为内症者内科治之显然为外症
者外科治之其有病在腹中内外未显然者则各执一
说各拟一方历试诸药皆无效验轻者变重重者即殒
矣此等症不特外科当知之即内科亦不可不辨明真
确知非己责即勿施治毋至临危束手而后委他人也
腹内之痈有数症有肺痈有肝痈有胃脘痈有小肠痈
有大肠痈有膀胱痈惟肺痈咳吐腥痰人犹易辨馀者
或以为痞结或以为瘀血或以为寒痰或以为食积医
者外科治之其有病在腹中内外未显然者则各执一
说各拟一方历试诸药皆无效验轻者变重重者即殒
矣此等症不特外科当知之即内科亦不可不辨明真
确知非己责即勿施治毋至临危束手而后委他人也
腹内之痈有数症有肺痈有肝痈有胃脘痈有小肠痈
有大肠痈有膀胱痈惟肺痈咳吐腥痰人犹易辨馀者
或以为痞结或以为瘀血或以为寒痰或以为食积医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3b 页 WYG0785-0689d.png
药杂投及至成脓治已无及并有不及成脓而死者病
者医者始终不知何以致死比比然也今先辨明痞结
瘀血寒痰食积之状凡痞结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渐而
成寒痰则痛止无定又必另现痰症食积则必有受伤
之日且三五日后大便通即散惟外症则痛有常所而
迁延益甚金匮云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淅淅恶寒
若有痛处当发其痈以手按肿上热者有脓不热者无
脓此数句乃内痈真谛也又云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
者医者始终不知何以致死比比然也今先辨明痞结
瘀血寒痰食积之状凡痞结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渐而
成寒痰则痛止无定又必另现痰症食积则必有受伤
之日且三五日后大便通即散惟外症则痛有常所而
迁延益甚金匮云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淅淅恶寒
若有痛处当发其痈以手按肿上热者有脓不热者无
脓此数句乃内痈真谛也又云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4a 页 WYG0785-0690a.png
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是也若肝痈则
胁内隐隐痛日久亦吐脓血小肠痈与大肠痈相似而
位略高膀胱痈则痛在小腹之下近毛际著皮即痛小
便亦艰而痛胃脘痈则有虚实二种其实者易消若成
脓必大吐脓血而愈惟虚症则多不治先胃中痛胀久
而心下渐高其坚如石或有寒热饮食不进按之尤痛
形体枯瘦此乃思虑伤脾之症不待痈成即死故凡腹
中有一定痛处恶寒倦卧不能食者皆当审察防成内
胁内隐隐痛日久亦吐脓血小肠痈与大肠痈相似而
位略高膀胱痈则痛在小腹之下近毛际著皮即痛小
便亦艰而痛胃脘痈则有虚实二种其实者易消若成
脓必大吐脓血而愈惟虚症则多不治先胃中痛胀久
而心下渐高其坚如石或有寒热饮食不进按之尤痛
形体枯瘦此乃思虑伤脾之症不待痈成即死故凡腹
中有一定痛处恶寒倦卧不能食者皆当审察防成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4b 页 WYG0785-0690b.png
痈甚毋因循求治于不明之人以至久而脓溃自伤其
生也
围药论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凡毒之所
最忌者散大而顶不高盖人之一身岂能无七情六欲
之伏火风寒暑湿之留邪饮食痰涎之积毒身无所病
皆散处退藏气血一聚而成痈肿则诸邪四面皆会惟
围药能截之使不并合则周身之火毒不至矣其已聚
生也
围药论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凡毒之所
最忌者散大而顶不高盖人之一身岂能无七情六欲
之伏火风寒暑湿之留邪饮食痰涎之积毒身无所病
皆散处退藏气血一聚而成痈肿则诸邪四面皆会惟
围药能截之使不并合则周身之火毒不至矣其已聚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5a 页 WYG0785-0690c.png
之毒不能透出皮肤势必四布为害惟围药能束之使
不散漫则气聚而外泄矣如此则形小顶高易脓易溃
矣故外治中之围药较之他药为特重不但初起为然
即成脓收口始终赖之一日不可缺若世医之围药不
过三黄散之类每试不效所以皆云围药无用如有既
破之后而仍用围药者则群然笑之故极轻之毒往往
至于散越而不可收拾者皆不用围药之故也至于围
药之方亦甚广博大段以消痰拔毒束肌收火为主而
不散漫则气聚而外泄矣如此则形小顶高易脓易溃
矣故外治中之围药较之他药为特重不但初起为然
即成脓收口始终赖之一日不可缺若世医之围药不
过三黄散之类每试不效所以皆云围药无用如有既
破之后而仍用围药者则群然笑之故极轻之毒往往
至于散越而不可收拾者皆不用围药之故也至于围
药之方亦甚广博大段以消痰拔毒束肌收火为主而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5b 页 WYG0785-0690d.png
寒热攻提和平猛厉则当随症去取世人不深求至理
而反轻议围药之非安望其术之能工也
难经论
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
难经言以经文为难而释之也是书之旨盖欲推本经
旨发挥至道剖晰疑义垂示后学真读内经之津梁也
但其中亦有未尽善者其问答之词有即引经文以释
之者经文本自明显引之或反遗其要以至经语反晦
而反轻议围药之非安望其术之能工也
难经论
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
难经言以经文为难而释之也是书之旨盖欲推本经
旨发挥至道剖晰疑义垂示后学真读内经之津梁也
但其中亦有未尽善者其问答之词有即引经文以释
之者经文本自明显引之或反遗其要以至经语反晦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6a 页 WYG0785-0691a.png
或则无所发明或则与两经相背或则以此误彼此其
所短也其中有自出机杼发挥妙道未尝见于内经而
实能显内经之奥义补内经之所未发此盖别有师承
足与内经并垂千古不知创自越人乎抑上古亦有此
书而越人引以为证乎自隋唐以来其书盛著尊崇之
者固多而无能驳正之者盖业医之辈读难经而识其
大义已为医道中杰出之流安能更深考内经求其异
同得失乎古今流传之载籍凡有舛误后人无敢议者
所短也其中有自出机杼发挥妙道未尝见于内经而
实能显内经之奥义补内经之所未发此盖别有师承
足与内经并垂千古不知创自越人乎抑上古亦有此
书而越人引以为证乎自隋唐以来其书盛著尊崇之
者固多而无能驳正之者盖业医之辈读难经而识其
大义已为医道中杰出之流安能更深考内经求其异
同得失乎古今流传之载籍凡有舛误后人无敢议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6b 页 WYG0785-0691b.png
比比然也独难经乎哉馀详余所著难经经释中
伤寒论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
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
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馀皆救误之
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读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
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
以此条在前或以此条在后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
伤寒论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
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
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馀皆救误之
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读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
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
以此条在前或以此条在后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7a 页 WYG0785-0691c.png
以此经因彼经而变互相诟厉孰知病变万端传经无
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
散亡庶几叔和所定为可信何则叔和序例云今搜采
仲景旧论录其症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
防世急则此书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辄加辨驳以为
原本不如此抑思苟无叔和安有此书且诸人所编果
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经现症有异有同后人见阳
经一症杂于阴经之中以为宜改入阳经之内不知阴
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
散亡庶几叔和所定为可信何则叔和序例云今搜采
仲景旧论录其症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
防世急则此书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辄加辨驳以为
原本不如此抑思苟无叔和安有此书且诸人所编果
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经现症有异有同后人见阳
经一症杂于阴经之中以为宜改入阳经之内不知阴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7b 页 WYG0785-0691d.png
经亦有此症也人各是其私反致古人圆机活法泯没
不可问矣凡读书能得书中之精义要诀历历分明则
任其颠倒错乱而我心自能融会贯通否则徒以古书
纷更互异愈改愈晦矣
金匮论
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病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
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
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
不可问矣凡读书能得书中之精义要诀历历分明则
任其颠倒错乱而我心自能融会贯通否则徒以古书
纷更互异愈改愈晦矣
金匮论
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病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
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
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8a 页 WYG0785-0692a.png
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
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症加减之法其脉法亦皆内
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其治病无不精切周到无一毫
游移参错之处实能洞见本源审察毫末故所投必效
如桴鼓之相应真乃医方之经也惜其所载诸病未能
全备未知有残缺与否然诸大症之纲领亦已粗备后
之学者以此为经而参考推广之已思过半矣自此以
后之书皆非古圣相传之真诀仅自成一家不可与金
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症加减之法其脉法亦皆内
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其治病无不精切周到无一毫
游移参错之处实能洞见本源审察毫末故所投必效
如桴鼓之相应真乃医方之经也惜其所载诸病未能
全备未知有残缺与否然诸大症之纲领亦已粗备后
之学者以此为经而参考推广之已思过半矣自此以
后之书皆非古圣相传之真诀仅自成一家不可与金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8b 页 WYG0785-0692b.png
匮并列也
脉经论
王叔和著脉经分门别类条分缕晰其原亦本内经而
汉以后之说一无所遗其中旨趣亦不能画一使人有
所执持然其汇集群言使后世有所考见亦不可少之
作也愚按脉之为道不过验其血气之盛衰寒热及邪
气之流在何经何脏与所现之症参观互考以究其生
尅顺逆之理而后吉凶可凭所以内经难经及仲景之
脉经论
王叔和著脉经分门别类条分缕晰其原亦本内经而
汉以后之说一无所遗其中旨趣亦不能画一使人有
所执持然其汇集群言使后世有所考见亦不可少之
作也愚按脉之为道不过验其血气之盛衰寒热及邪
气之流在何经何脏与所现之症参观互考以究其生
尅顺逆之理而后吉凶可凭所以内经难经及仲景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9a 页 WYG0785-0692c.png
论脉其立论反若甚疏而应验如神若执脉经之说以
为某病当见某脉某脉当得某病虽内经亦间有之不
如是之拘泥繁琐也试而不验于是或咎脉之不准或
咎病之非真或咎方药之不对症而不知皆非也盖病
有与脉相合者有与脉不相合者兼有与脉相反者同
一脉也见于此症为宜见于彼症为不宜同一症也见
某脉为宜见某脉为不宜一病可见数十脉一脉可现
数百症变动不拘若泥定一说则从脉而症不合从症
为某病当见某脉某脉当得某病虽内经亦间有之不
如是之拘泥繁琐也试而不验于是或咎脉之不准或
咎病之非真或咎方药之不对症而不知皆非也盖病
有与脉相合者有与脉不相合者兼有与脉相反者同
一脉也见于此症为宜见于彼症为不宜同一症也见
某脉为宜见某脉为不宜一病可见数十脉一脉可现
数百症变动不拘若泥定一说则从脉而症不合从症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39b 页 WYG0785-0692d.png
而脉又不合反令人徬徨无所适从所以古今论脉之
家彼此互异是非各别人持一论得失相半总由不知
变通之精义所以愈密而愈疏也读脉经者知古来谈
脉之详密如此因以考其异同辨其得失审其真伪穷
其变通则自有心得若欲泥脉以治病必至全无把握
学者必当先参于内经难经及仲景之说而贯通之则
胸中先有定见后人之论皆足以广我之见闻而识力
愈真此读脉经之法也
家彼此互异是非各别人持一论得失相半总由不知
变通之精义所以愈密而愈疏也读脉经者知古来谈
脉之详密如此因以考其异同辨其得失审其真伪穷
其变通则自有心得若欲泥脉以治病必至全无把握
学者必当先参于内经难经及仲景之说而贯通之则
胸中先有定见后人之论皆足以广我之见闻而识力
愈真此读脉经之法也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0a 页 WYG0785-0693a.png
千金方外台论
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脏腑经络病
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
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
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处非
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精微深妙不可
思议药味不过五六品而功用无不周此乃天地之化
机圣人之妙用与天地同不朽者也千金方则不然其
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脏腑经络病
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
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
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处非
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精微深妙不可
思议药味不过五六品而功用无不周此乃天地之化
机圣人之妙用与天地同不朽者也千金方则不然其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0b 页 WYG0785-0693b.png
所论病未尝不依内经而不无杂以后世臆度之说其
所用方亦皆采择古方不无兼取后世偏杂之法其所
用药未必全本于神农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故
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其药品有多至
数十味者其中对症者固多不对症者亦不少故治病
亦有效有不效大抵所重专在于药而古圣制方之法
不传矣此医道之一大变也然其用意之奇用药之巧
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至唐王焘所集外台一
所用方亦皆采择古方不无兼取后世偏杂之法其所
用药未必全本于神农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故
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其药品有多至
数十味者其中对症者固多不对症者亦不少故治病
亦有效有不效大抵所重专在于药而古圣制方之法
不传矣此医道之一大变也然其用意之奇用药之巧
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至唐王焘所集外台一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1a 页 WYG0785-0693c.png
书则纂集自汉以来诸方汇萃成书而历代之方于焉
大备但其人本非专家之学故无所审择以为指归乃
医方之类书也然唐以前之方赖此书以存其功亦不
可泯但读之者苟胸中无成竹则众说纷纭群方淆杂
反茫然失其所据故读千金外台者必精通于内经仲
景本草等书胸中先有成见而后取其长而舍其短则
可资我博采之益否则反乱人意而无所适从嗟乎千
金外台且然况后世偏驳杂乱之书能不惑人之心志
大备但其人本非专家之学故无所审择以为指归乃
医方之类书也然唐以前之方赖此书以存其功亦不
可泯但读之者苟胸中无成竹则众说纷纭群方淆杂
反茫然失其所据故读千金外台者必精通于内经仲
景本草等书胸中先有成见而后取其长而舍其短则
可资我博采之益否则反乱人意而无所适从嗟乎千
金外台且然况后世偏驳杂乱之书能不惑人之心志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1b 页 WYG0785-0693d.png
哉等而下之更有无稽杜撰之邪书尤不足道矣
活人书论
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
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盖伤寒论不过随举六经
所现之症以施治有一症而六经皆现者并有一症而
治法迥别者则读者茫无把握矣此书以经络病因传
变疑似条分缕晰而后附以诸方治法使人一览了然
岂非后学之津梁乎其书独出机杼又能全本经文
活人书论
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
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盖伤寒论不过随举六经
所现之症以施治有一症而六经皆现者并有一症而
治法迥别者则读者茫无把握矣此书以经络病因传
变疑似条分缕晰而后附以诸方治法使人一览了然
岂非后学之津梁乎其书独出机杼又能全本经文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2a 页 WYG0785-0694a.png
无一字混入己意岂非好学深思述而不作足以继往
开来者乎后世之述伤寒论者唐宋以来已有将经文
删改移易不明不贯至近代前条辨尚论编等书又复
颠倒错乱各逞意见互相辨驳总由分症不清欲其强
合所以日就支离若能参究此书则任病情之错综反
覆而治法仍归一定何必聚讼纷纭致古人之书愈讲
而愈晦也
太素脉论
开来者乎后世之述伤寒论者唐宋以来已有将经文
删改移易不明不贯至近代前条辨尚论编等书又复
颠倒错乱各逞意见互相辨驳总由分症不清欲其强
合所以日就支离若能参究此书则任病情之错综反
覆而治法仍归一定何必聚讼纷纭致古人之书愈讲
而愈晦也
太素脉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2b 页 WYG0785-0694b.png
诊脉以之治病其血气之盛衰及风寒暑湿之中人可
验而知也乃相传有太素脉之说以候人之寿夭穷通
智愚善恶纤悉皆备夫脉乃气血之见端其长而坚厚
者为寿之徵其短小而薄弱者为夭之徵清而有神为
智之徵浊而无神为愚之徵理或宜然若善恶已不可
知穷通则与脉何与然或得寿之脉而其人或不谨于
风寒劳倦患病而死得夭之脉而其人爱护调摄得以
永年又有血气甚清而神志昏浊者形质甚浊而神志
验而知也乃相传有太素脉之说以候人之寿夭穷通
智愚善恶纤悉皆备夫脉乃气血之见端其长而坚厚
者为寿之徵其短小而薄弱者为夭之徵清而有神为
智之徵浊而无神为愚之徵理或宜然若善恶已不可
知穷通则与脉何与然或得寿之脉而其人或不谨于
风寒劳倦患病而死得夭之脉而其人爱护调摄得以
永年又有血气甚清而神志昏浊者形质甚浊而神志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3a 页 WYG0785-0694c.png
清明者即寿夭智愚亦不能皆验况其他乎又书中更
神其说以为能知某年得某官某年得财若干父母何
人子孙何若则更荒唐矣天下或有习此术而言多验
者此必别有他术以推测而倖中借此以神其说耳若
尽于脉见之断断无是理也
妇科论
妇人之疾与男子无异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且多症
瘕之疾其所以多症瘕之故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
神其说以为能知某年得某官某年得财若干父母何
人子孙何若则更荒唐矣天下或有习此术而言多验
者此必别有他术以推测而倖中借此以神其说耳若
尽于脉见之断断无是理也
妇科论
妇人之疾与男子无异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且多症
瘕之疾其所以多症瘕之故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3b 页 WYG0785-0694d.png
凝滞故较之男子为多故古人名妇科谓之带下医以
其病总属于带下也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冲脉
起于气街(在毛际/两旁)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脐旁/四寸)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又
云冲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此皆血
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
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从起更参合
古人所用之方而神明变化之则每症必有传受不概
其病总属于带下也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冲脉
起于气街(在毛际/两旁)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脐旁/四寸)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又
云冲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此皆血
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
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从起更参合
古人所用之方而神明变化之则每症必有传受不概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4a 页 WYG0785-0695a.png
治以男子泛用之药自能所治辄效矣至如世俗相传
之邪说如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等论夫胎前宜凉理或
有之若产后宜温则脱血之后阴气大伤孤阳独炽又
瘀血未净结为蕴热乃反用姜桂等药我见时医以此
杀人无数观仲景先生于产后之疾以石羔白薇竹庄
等药治之无不神效或云产后瘀血得寒则凝得热则
行此大谬也凡瘀血凝结因热而凝者得寒降而解因
寒而凝者得热降而解如桃仁承气汤非寒散而何未
之邪说如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等论夫胎前宜凉理或
有之若产后宜温则脱血之后阴气大伤孤阳独炽又
瘀血未净结为蕴热乃反用姜桂等药我见时医以此
杀人无数观仲景先生于产后之疾以石羔白薇竹庄
等药治之无不神效或云产后瘀血得寒则凝得热则
行此大谬也凡瘀血凝结因热而凝者得寒降而解因
寒而凝者得热降而解如桃仁承气汤非寒散而何未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4b 页 WYG0785-0695b.png
闻此汤能凝血也盖产后瘀血热结为多热瘀成块更
益以热则炼成乾血永无解散之日其重者阴涸而即
死轻者成坚痞褥劳等疾惟实见其真属寒气所结之
瘀则宜用温散故凡治病之法不本于古圣而反宗后
人之邪说皆足以害人诸科皆然不独妇科也
痘科论
今天下之医法失传者莫如痘疹痘之源藏于脏腑骨
脉而发于天时所谓本于脏腑骨脉者凡人受生之初
益以热则炼成乾血永无解散之日其重者阴涸而即
死轻者成坚痞褥劳等疾惟实见其真属寒气所结之
瘀则宜用温散故凡治病之法不本于古圣而反宗后
人之邪说皆足以害人诸科皆然不独妇科也
痘科论
今天下之医法失传者莫如痘疹痘之源藏于脏腑骨
脉而发于天时所谓本于脏腑骨脉者凡人受生之初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5a 页 WYG0785-0695c.png
阴阳二气交感成形其始因火而动则必有渣滓未融
之处伏于脏腑骨脉之中此痘之本源也然外无感召
则伏而不出及天地寒暑阴阳之气沴戾日积与人身
之脏腑气血相应则其毒随之而越此发于天时者也
而天时有五运六气之殊标本胜复之异气体既禀受
不同感发又随时各别则治法必能通乎造化之理而
补救之此至精至微之术也柰何以寒凉伐之毒药劫
之哉夫痘之源不外乎火固也然内经云火郁则发之
之处伏于脏腑骨脉之中此痘之本源也然外无感召
则伏而不出及天地寒暑阴阳之气沴戾日积与人身
之脏腑气血相应则其毒随之而越此发于天时者也
而天时有五运六气之殊标本胜复之异气体既禀受
不同感发又随时各别则治法必能通乎造化之理而
补救之此至精至微之术也柰何以寒凉伐之毒药劫
之哉夫痘之源不外乎火固也然内经云火郁则发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5b 页 WYG0785-0695d.png
其遇天时炎热火甚易发者清解固宜若冬春之际气
为寒束则不起发发而精血不充则无浆浆而精血不
继即不靥则温散提托补养之法缺一不可岂得概用
寒凉至其用蚯蚓桑虫全蝎等毒药为祸尤烈夫以毒
攻毒者谓毒气内陷一时不能托出则借其力以透发
之此皆危笃之症千百中不得一者乃视为常用之药
则无毒者反益其毒矣病家因其能知死期故死而不
怨孰知服彼之药无有不死非其识见之高乃其用药
为寒束则不起发发而精血不充则无浆浆而精血不
继即不靥则温散提托补养之法缺一不可岂得概用
寒凉至其用蚯蚓桑虫全蝎等毒药为祸尤烈夫以毒
攻毒者谓毒气内陷一时不能托出则借其力以透发
之此皆危笃之症千百中不得一者乃视为常用之药
则无毒者反益其毒矣病家因其能知死期故死而不
怨孰知服彼之药无有不死非其识见之高乃其用药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6a 页 WYG0785-0696a.png
之灵也故症之生死全赖气血当清火解毒者则清火
解毒当培养气血者则温托滋补百不失一矣呜呼谬
说流传起于明季至今尤甚惟以寒药数品按日定方
不效则继以毒药如此而已夫以至变至微之病而立
至定至粗之法于是群以为痘科最易不知杀人亦最
多也
附种痘说
种痘之法此仙传也有九善焉凡物欲其聚惟痘不
解毒当培养气血者则温托滋补百不失一矣呜呼谬
说流传起于明季至今尤甚惟以寒药数品按日定方
不效则继以毒药如此而已夫以至变至微之病而立
至定至粗之法于是群以为痘科最易不知杀人亦最
多也
附种痘说
种痘之法此仙传也有九善焉凡物欲其聚惟痘不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6b 页 WYG0785-0696b.png
欲其聚痘未出而强之出则毒不聚一也凡物欲其
多痘欲其少强之出必少二也凡物欲其大痘欲其
小强之出必小三也不感时痘之戾气四也择天地
温和之日五也择小儿无他病之时六也其痘苗皆
取种出无毒之善种七也凡痘必浆成十分而后毒
不陷种痘之浆五分以上即无害八也凡痘必十二
朝成靥并有延至一月者种痘则九朝已回九也其
有种而死者深用悔恨不知种而死者则自出断无
多痘欲其少强之出必少二也凡物欲其大痘欲其
小强之出必小三也不感时痘之戾气四也择天地
温和之日五也择小儿无他病之时六也其痘苗皆
取种出无毒之善种七也凡痘必浆成十分而后毒
不陷种痘之浆五分以上即无害八也凡痘必十二
朝成靥并有延至一月者种痘则九朝已回九也其
有种而死者深用悔恨不知种而死者则自出断无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7a 页 WYG0785-0696c.png
不死之理不必悔也至于种出危险之痘或生痘毒
此则医家不能用药之故种痘之人更能略知治痘
之法则尤为十全矣
幼科论
幼科古人谓之哑科以其不能言而不知病之所在也
此特其一端耳幼科之病如变蒸胎惊之类与成人异
者不可胜举非若妇人之与男子异者止经产数端耳
古人所以另立专科其说精详明备自初生以至成童
此则医家不能用药之故种痘之人更能略知治痘
之法则尤为十全矣
幼科论
幼科古人谓之哑科以其不能言而不知病之所在也
此特其一端耳幼科之病如变蒸胎惊之类与成人异
者不可胜举非若妇人之与男子异者止经产数端耳
古人所以另立专科其说精详明备自初生以至成童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7b 页 WYG0785-0696d.png
其病名不啻以百计其治法立方种种各别又妇人之
与男子病相同者治亦相同若小儿之与成人即病相
同者治亦迥异如伤食之症反有用巴豆硼砂其馀诸
症多用金石峻厉之药特分两极少耳此古人真传也
后世不敢用而以草木和平之药治之往往迁延而死
此医者失传之故至于调摄之法病家能知之者千不
得一盖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今人非太煖即太饱
而其尤害者则在于有病之后而数与之乳乳之为物
与男子病相同者治亦相同若小儿之与成人即病相
同者治亦迥异如伤食之症反有用巴豆硼砂其馀诸
症多用金石峻厉之药特分两极少耳此古人真传也
后世不敢用而以草木和平之药治之往往迁延而死
此医者失传之故至于调摄之法病家能知之者千不
得一盖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今人非太煖即太饱
而其尤害者则在于有病之后而数与之乳乳之为物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8a 页 WYG0785-0697a.png
得热则坚纫如棉絮况儿有病则食乳甚稀乳久不食
则愈充满一与之吮则迅疾涌出较平日之下咽更多
前乳未消新乳复充填积胃口化为顽痰痰火相结诸
脉皆闭而死矣譬如常人平日食饭几何当病危之时
其食与平时不减安有不死者哉然嘱病家云乳不可
食则群相诟曰乳犹水也食之何害况儿虚如此全赖
乳养若复禁乳则饿死矣不但不肯信反将医家诟骂
其馀之不当食而食与当食而反不与之食种种失宜
则愈充满一与之吮则迅疾涌出较平日之下咽更多
前乳未消新乳复充填积胃口化为顽痰痰火相结诸
脉皆闭而死矣譬如常人平日食饭几何当病危之时
其食与平时不减安有不死者哉然嘱病家云乳不可
食则群相诟曰乳犹水也食之何害况儿虚如此全赖
乳养若复禁乳则饿死矣不但不肯信反将医家诟骂
其馀之不当食而食与当食而反不与之食种种失宜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8b 页 WYG0785-0697b.png
不可枚举医者岂能坐守之使事事合节耶况明理之
医能知调养之法者亦百不得一故小儿之所以难治
者非尽不能言之故也
疡科论
疡科之法全在外治其手法必有传授凡辨形察色以
知吉凶及先后施治皆有成法必读书临症二者皆到
然后无误其升降围点去腐生肌呼脓止血膏涂洗熨
等方皆必纯正和平屡试屡验者乃能应手而愈至于
医能知调养之法者亦百不得一故小儿之所以难治
者非尽不能言之故也
疡科论
疡科之法全在外治其手法必有传授凡辨形察色以
知吉凶及先后施治皆有成法必读书临症二者皆到
然后无误其升降围点去腐生肌呼脓止血膏涂洗熨
等方皆必纯正和平屡试屡验者乃能应手而愈至于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9a 页 WYG0785-0697c.png
内服之方护心托毒化脓长肉亦有真传非寻常经方
所能奏效也惟煎方则必视其人之强弱阴阳而为加
减此则必通于内科之理全在学问根柢然又与内科
不同盖煎方之道相同而其药则有某毒主某药某症
主某方非此不效亦另有传授焉故外科总以传授为
主徒恃学问之宏博无益也有传授则较之内科为尤
易惟外科而兼内科之症或其人本有宿疾或患外症
之时复感他气或因外症重极内伤脏腑则不得不兼
所能奏效也惟煎方则必视其人之强弱阴阳而为加
减此则必通于内科之理全在学问根柢然又与内科
不同盖煎方之道相同而其药则有某毒主某药某症
主某方非此不效亦另有传授焉故外科总以传授为
主徒恃学问之宏博无益也有传授则较之内科为尤
易惟外科而兼内科之症或其人本有宿疾或患外症
之时复感他气或因外症重极内伤脏腑则不得不兼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49b 页 WYG0785-0697d.png
内科之法治之此必平日讲于内科之道而通其理然
后能两全而无失若不能治其内症则并外症亦不可
救此则全在学问深博矣若为外科者不能兼则当另
请名理内科为之定方而为外科者参议于其间使其
药与外症无害而后斟酌施治则庶几两有所益若其
所现内症本因外症而生如痛极而昏晕脓欲成而生
寒热毒内陷而胀满此则内症皆由外症而生只治其
外症而内症已愈此又不必商之内科也但其道甚微
后能两全而无失若不能治其内症则并外症亦不可
救此则全在学问深博矣若为外科者不能兼则当另
请名理内科为之定方而为外科者参议于其间使其
药与外症无害而后斟酌施治则庶几两有所益若其
所现内症本因外症而生如痛极而昏晕脓欲成而生
寒热毒内陷而胀满此则内症皆由外症而生只治其
外症而内症已愈此又不必商之内科也但其道甚微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0a 页 WYG0785-0698a.png
其方甚众亦非浅学者所能知也故外科之道浅言之
则惟记煎方数首合膏围药几料已可以自名一家若深
言之则经络脏腑气血骨脉之理及奇病怪疾千态万
状无不尽识其方亦无病不全其珍奇贵重难得之药
亦无所不备虽遇极奇极险之症亦了然无疑此则较
之内科为更难故外科之等级高下悬殊而人之能识
其高下者亦不易也
祝由科论
则惟记煎方数首合膏围药几料已可以自名一家若深
言之则经络脏腑气血骨脉之理及奇病怪疾千态万
状无不尽识其方亦无病不全其珍奇贵重难得之药
亦无所不备虽遇极奇极险之症亦了然无疑此则较
之内科为更难故外科之等级高下悬殊而人之能识
其高下者亦不易也
祝由科论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0b 页 WYG0785-0698b.png
祝由之法内经贼风篇岐伯曰先巫知百病之胜先知
其病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又移精变气论岐伯云古
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今人虚邪
贼风内著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
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由此观之则祝由之法亦不
过因其病情之所由而宣意导气以释疑而解惑此亦
必病之轻者或有感应之理若果病机深重亦不能有
效也古法今已不传近所传符咒之术间有小效而病
其病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又移精变气论岐伯云古
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今人虚邪
贼风内著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
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由此观之则祝由之法亦不
过因其病情之所由而宣意导气以释疑而解惑此亦
必病之轻者或有感应之理若果病机深重亦不能有
效也古法今已不传近所传符咒之术间有小效而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1a 页 WYG0785-0698c.png
之大者全不见功盖岐伯之时已然况后世哉存而不
论可也
兽医论
禽兽之病由于七情者少由于风寒饮食者多故治法
较之人为犹易夫禽兽之脏腑经络虽与人殊其受天
地之血气不甚相远故其用药亦与人大略相同但其
气粗血浊其所饮食非人之饮食则药亦当别有主治
不得尽以治人者治之矣如牛马之食则当用消草之
论可也
兽医论
禽兽之病由于七情者少由于风寒饮食者多故治法
较之人为犹易夫禽兽之脏腑经络虽与人殊其受天
地之血气不甚相远故其用药亦与人大略相同但其
气粗血浊其所饮食非人之饮食则药亦当别有主治
不得尽以治人者治之矣如牛马之食则当用消草之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1b 页 WYG0785-0698d.png
药犬豕之食则当用消糠豆之药是也又有专属之品
如猫宜乌药马宜黄药之类而其病亦一兽有一兽独
患之病此则另有专方主治馀则与人大段相同但必
剂大而力厚之方取效为易其中又有天运时气之不
同变化多端亦必随症加减此理亦广博深奥与治人
之术不相上下今则医人之医尚绝传况兽医乎
四大家论
医道之晦久矣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
如猫宜乌药马宜黄药之类而其病亦一兽有一兽独
患之病此则另有专方主治馀则与人大段相同但必
剂大而力厚之方取效为易其中又有天运时气之不
同变化多端亦必随症加减此理亦广博深奥与治人
之术不相上下今则医人之医尚绝传况兽医乎
四大家论
医道之晦久矣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2a 页 WYG0785-0699a.png
李东垣朱丹溪四人谓为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
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犹儒宗之孔子河
间东垣乃一偏之学丹溪不过斟酌诸家之言而调停
去取以开学者便易之门此乃世俗之所谓名医也三
子之于仲景未能望见万一乃跻而与之并称岂非绝
倒如扁鹊仓公王叔和孙思邈辈则实有师承各操绝
技然亦仅成一家之言如儒家汉唐诸子之流亦断断
不可孔子并列况三人哉至三人之高下刘则专崇内
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犹儒宗之孔子河
间东垣乃一偏之学丹溪不过斟酌诸家之言而调停
去取以开学者便易之门此乃世俗之所谓名医也三
子之于仲景未能望见万一乃跻而与之并称岂非绝
倒如扁鹊仓公王叔和孙思邈辈则实有师承各操绝
技然亦仅成一家之言如儒家汉唐诸子之流亦断断
不可孔子并列况三人哉至三人之高下刘则专崇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2b 页 WYG0785-0699b.png
经而实不能得其精义朱则平易浅近未睹本原至于
东垣执耑理脾胃之说纯用升提香燥意见偏而方法
乱贻误后人与仲景正相反后世颇宗其说皆由世人
之于医理全未梦见所以为所惑也更可骇者以仲景
有伤寒论一书则以为专明伤寒金匮要略则以为不
可依以治病其说荒唐更甚吾非故欲轻三子也盖此
说行则天下惟知窃三子之绪馀而不深求仲景之学
则仲景延续先圣之法从此日衰而天下万世夭扎载
东垣执耑理脾胃之说纯用升提香燥意见偏而方法
乱贻误后人与仲景正相反后世颇宗其说皆由世人
之于医理全未梦见所以为所惑也更可骇者以仲景
有伤寒论一书则以为专明伤寒金匮要略则以为不
可依以治病其说荒唐更甚吾非故欲轻三子也盖此
说行则天下惟知窃三子之绪馀而不深求仲景之学
则仲景延续先圣之法从此日衰而天下万世夭扎载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3a 页 WYG0785-0699c.png
途其害不小故当亟正之也
医家论
医之高下不齐此不可勉强者也然果能尽智竭谋小
心谨慎犹不至于杀人更加以诈伪万端其害不可穷
矣或立奇方以取异或用僻药以惑众或用参茸补热
之药以媚富贵之人或假托仙佛之方以欺愚鲁之辈
或立高谈怪论惊世盗名或造假经伪说瞒人骇俗或
明知此病易晓伪说彼病以示奇如冬月伤寒强加香
医家论
医之高下不齐此不可勉强者也然果能尽智竭谋小
心谨慎犹不至于杀人更加以诈伪万端其害不可穷
矣或立奇方以取异或用僻药以惑众或用参茸补热
之药以媚富贵之人或假托仙佛之方以欺愚鲁之辈
或立高谈怪论惊世盗名或造假经伪说瞒人骇俗或
明知此病易晓伪说彼病以示奇如冬月伤寒强加香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3b 页 WYG0785-0699d.png
薷于伤寒方内而愈以为此暑病也不知香薷乃其惑
人之法也如本系热症强加乾姜于凉药之内而愈以
为此真寒也不知彼之乾姜乃泡过百次而无味者也
于外科则多用现成之药尤不可辨其立心尤险先使
其疮极大令人惊惶而后治之并有能发不能收以至
毙者又有偶得一方如五灰膏三品一条鎗之类不顾
人之极痛一概用之哀号欲死全无怜悯之心此等之
人不过欲欺人图利即使能知一二亦为私欲所汨没
人之法也如本系热症强加乾姜于凉药之内而愈以
为此真寒也不知彼之乾姜乃泡过百次而无味者也
于外科则多用现成之药尤不可辨其立心尤险先使
其疮极大令人惊惶而后治之并有能发不能收以至
毙者又有偶得一方如五灰膏三品一条鎗之类不顾
人之极痛一概用之哀号欲死全无怜悯之心此等之
人不过欲欺人图利即使能知一二亦为私欲所汨没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4a 页 WYG0785-0700a.png
安能奏功故医者能正其心术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
人况果能虚心笃学则学日进学日进则每治必愈而
声名日起自然求之者众而利亦随之若专于求利则
名利必两失医者何苦舍此而蹈彼也
医学渊源论
医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
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
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
人况果能虚心笃学则学日进学日进则每治必愈而
声名日起自然求之者众而利亦随之若专于求利则
名利必两失医者何苦舍此而蹈彼也
医学渊源论
医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
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
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4b 页 WYG0785-0700b.png
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
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针灸杂法为
多而制方尚少至伊尹有汤液治病之法然亦得之传
闻无成书可考至扁鹊仓公而汤药之用渐广张仲景
先生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遂为千古用方之
祖而其方亦俱原本神农黄帝之精义皆从古相传之
方仲景不过集其成耳自是之后医者以方药为重其
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
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针灸杂法为
多而制方尚少至伊尹有汤液治病之法然亦得之传
闻无成书可考至扁鹊仓公而汤药之用渐广张仲景
先生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遂为千古用方之
祖而其方亦俱原本神农黄帝之精义皆从古相传之
方仲景不过集其成耳自是之后医者以方药为重其
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5a 页 WYG0785-0700c.png
求而治病之法从此一变唐宋以后相寻弥甚至元之
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论病必先
叙经文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
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经义而于仲景制方之义
又不能深考其源故其说非影响即支杂各任其偏而
不归于中道其尤偏驳者李东垣为甚惟以温燥脾胃
为主其方亦毫无法度因当时无真实之学盗窃虚名
故其教至今不绝至明之薛立斋尤浮泛荒谬犹圣贤
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论病必先
叙经文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
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经义而于仲景制方之义
又不能深考其源故其说非影响即支杂各任其偏而
不归于中道其尤偏驳者李东垣为甚惟以温燥脾胃
为主其方亦毫无法度因当时无真实之学盗窃虚名
故其教至今不绝至明之薛立斋尤浮泛荒谬犹圣贤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5b 页 WYG0785-0700d.png
之学变而为腐烂时文何尝不曰我明经学古者也然
以施之治天下果能如唐虞三代者乎既不知神农黄
帝之精义则药性及脏腑经络之源不明也又不知仲
景制方之法度则病变及施治之法不审也惟曰某病
则用某方如不效改用某方更有一方服至二三十剂
令病者迁延自愈者胸中毫无把握惟以简易为主自
此以降流弊日甚而枉死载途矣安得有参本草穷内
经熟金匮伤寒者出而挽救其弊以全民命乎其害总
以施之治天下果能如唐虞三代者乎既不知神农黄
帝之精义则药性及脏腑经络之源不明也又不知仲
景制方之法度则病变及施治之法不审也惟曰某病
则用某方如不效改用某方更有一方服至二三十剂
令病者迁延自愈者胸中毫无把握惟以简易为主自
此以降流弊日甚而枉死载途矣安得有参本草穷内
经熟金匮伤寒者出而挽救其弊以全民命乎其害总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6a 页 WYG0785-0701a.png
由于习医者皆贫苦不学之人专以此求衣食故祇记
数方遂以之治天下之病不复更求他法故其祸遂至
于此也
考试医学论
医为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
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
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彷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
程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
数方遂以之治天下之病不复更求他法故其祸遂至
于此也
考试医学论
医为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
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
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彷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
程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6b 页 WYG0785-0701b.png
也故当时立方治病犹有法度后世医者大概皆读书
不就商贾无资不得已而为衣食之计或偶涉猎肆中
剿袭医书或托名近地时医门下始则欲以欺人久之
亦自以为医术不过如此其误相仍其害无尽岐黄之
精义几绝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试之法必访求世之实
有师承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之医如宋之教授令其严
考诸医取则许挂牌行道既行之后亦复每月严课或
有学问荒疏治法谬误者小则撤牌读书大则饬使改
不就商贾无资不得已而为衣食之计或偶涉猎肆中
剿袭医书或托名近地时医门下始则欲以欺人久之
亦自以为医术不过如此其误相仍其害无尽岐黄之
精义几绝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试之法必访求世之实
有师承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之医如宋之教授令其严
考诸医取则许挂牌行道既行之后亦复每月严课或
有学问荒疏治法谬误者小则撤牌读书大则饬使改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7a 页 WYG0785-0701c.png
业教授以上亦如周礼医师之有等其有学问出众治
效神妙者侯补教授其考试之法分为六科曰针灸曰
大方曰妇科曰幼科兼痘科曰眼科曰外科其能诸科
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专科
其试题之体有三一曰论题出灵枢素问发明经络脏
腑五运六气寒热虚实补泻逆从之理二曰解题出神
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考订药性病变制方之法三
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
效神妙者侯补教授其考试之法分为六科曰针灸曰
大方曰妇科曰幼科兼痘科曰眼科曰外科其能诸科
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专科
其试题之体有三一曰论题出灵枢素问发明经络脏
腑五运六气寒热虚实补泻逆从之理二曰解题出神
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考订药性病变制方之法三
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7b 页 WYG0785-0701d.png
之意如此考察自然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学
有渊源而师承不绝矣岂可听涉猎杜撰全无根柢之
人以人命为儿戏乎
医非人人可学论
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之计耳孰
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
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
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
有渊源而师承不绝矣岂可听涉猎杜撰全无根柢之
人以人命为儿戏乎
医非人人可学论
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之计耳孰
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
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
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8a 页 WYG0785-0702a.png
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顷刻真伪
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
学也病名以千计病症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
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
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
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
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
之资通人之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
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
学也病名以千计病症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
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
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
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
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
之资通人之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8b 页 WYG0785-0702b.png
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若今之学医者与前
数端事事相反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无文
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
天下也
名医不可为论
为医固难而为名医尤难何则名医者声价甚高敦请
不易即使有力可延又恐往而不遇即或可遇其居必
非近地不能旦夕可至故病家凡属轻小之疾不即延
数端事事相反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无文
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
天下也
名医不可为论
为医固难而为名医尤难何则名医者声价甚高敦请
不易即使有力可延又恐往而不遇即或可遇其居必
非近地不能旦夕可至故病家凡属轻小之疾不即延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9a 页 WYG0785-0702c.png
治必病势危笃近医束手举家以为危然后求之夫病
势而人人以为危则真危矣又其病必迁延日久屡易
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症为名医
者岂真有起死回生之术哉病家不明此理以为如此
大名必有回天之力若亦如他医之束手亦何以异于人
哉于是望之甚切责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权者
则当之者难为情矣若此病断然必死则明示以不治
之故定之死期飘然而去犹可免责倘此症万死之中
势而人人以为危则真危矣又其病必迁延日久屡易
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症为名医
者岂真有起死回生之术哉病家不明此理以为如此
大名必有回天之力若亦如他医之束手亦何以异于人
哉于是望之甚切责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权者
则当之者难为情矣若此病断然必死则明示以不治
之故定之死期飘然而去犹可免责倘此症万死之中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59b 页 WYG0785-0702d.png
犹有生机一线若用轻剂以塞责致病人万无生理则
于心不安若用重剂以背城一战万一有变则谤议蜂
起前人误治之责尽归一人虽当定方之时未尝不明
白言之然人情总以成败为是非既含我之药而死其
咎不容诿矣又或大病差后元气虚而馀邪尚伏善后
之图尤宜深讲病家不知失于调理愈后复发仍有归
咎于医之未善者此类甚多故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
倍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而病家及旁观
于心不安若用重剂以背城一战万一有变则谤议蜂
起前人误治之责尽归一人虽当定方之时未尝不明
白言之然人情总以成败为是非既含我之药而死其
咎不容诿矣又或大病差后元气虚而馀邪尚伏善后
之图尤宜深讲病家不知失于调理愈后复发仍有归
咎于医之未善者此类甚多故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
倍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而病家及旁观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0a 页 WYG0785-0703a.png
之人亦宜曲谅也然世又有获虚名之时医到处误人
而病家反云此人治之而不愈是亦命也有杀人之实
无杀人之名此必其人别有巧术以致之不在常情之
内矣
邪说陷溺论
古圣相传之说揆之于情有至理验之于疾有奇效然
天下之人反甚疑焉而独于无稽之谈义所难通害又
立见者人人奉以为典训守之不敢失者何也其所由
而病家反云此人治之而不愈是亦命也有杀人之实
无杀人之名此必其人别有巧术以致之不在常情之
内矣
邪说陷溺论
古圣相传之说揆之于情有至理验之于疾有奇效然
天下之人反甚疑焉而独于无稽之谈义所难通害又
立见者人人奉以为典训守之不敢失者何也其所由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0b 页 WYG0785-0703b.png
来久矣时医之言曰古方不可以治今病嗟乎天地之
风寒暑湿燥火犹是也生人七情六欲犹是也而何以
古人用之则生今人用之则死不知古人之以某方治
某病者先审其病之确然然后以其方治之若今人之
所谓某病非古人之所谓某病也如风火杂感症类伤
寒实非伤寒也乃亦以大剂桂枝汤汗之重者吐血狂
躁轻者身热闷乱于是罪及仲景以为桂枝汤不可用
不自咎其辨病之不的而咎古方之误人岂不谬乎所
风寒暑湿燥火犹是也生人七情六欲犹是也而何以
古人用之则生今人用之则死不知古人之以某方治
某病者先审其病之确然然后以其方治之若今人之
所谓某病非古人之所谓某病也如风火杂感症类伤
寒实非伤寒也乃亦以大剂桂枝汤汗之重者吐血狂
躁轻者身热闷乱于是罪及仲景以为桂枝汤不可用
不自咎其辨病之不的而咎古方之误人岂不谬乎所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1a 页 WYG0785-0703c.png
谓无稽之邪说如深秋不可用白虎白虎乃伤寒阳明
之药伤寒皆在冬至以后尚且用之何以深秋已不可
用又谓痢疾血症皆无止法夫痢血之病属实邪有瘀
者诚不可以遽止至于滑脱空竭非止不为功但不可
塞其火邪耳又谓饿不死之伤寒吃不死之痢疾夫伤
寒论中以能食不能食验中寒中风之别其中以食不
食辨症之法不一而足况邪方退非扶其胃气则病变
必多宿食欲行非新谷入胃则肠中之气必不下达但
之药伤寒皆在冬至以后尚且用之何以深秋已不可
用又谓痢疾血症皆无止法夫痢血之病属实邪有瘀
者诚不可以遽止至于滑脱空竭非止不为功但不可
塞其火邪耳又谓饿不死之伤寒吃不死之痢疾夫伤
寒论中以能食不能食验中寒中风之别其中以食不
食辨症之法不一而足况邪方退非扶其胃气则病变
必多宿食欲行非新谷入胃则肠中之气必不下达但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1b 页 WYG0785-0703d.png
不可过用耳执饿不死之说而伤寒之禁其食而饿死
者多矣谓痢疾为吃不杀者乃指人之患痢非噤口而
能食者则其胃气尚强其病不死故云然非谓痢疾之
人无物不可食执吃不杀之说而痢疾之过食而死者
多矣此皆无稽之谈不可枚举又有近理之说而谬解
之者亦足为害故凡读书议论必审其所以然之故而
更精思历试方不为邪说所误故圣人深恶夫道听涂
说之人也
者多矣谓痢疾为吃不杀者乃指人之患痢非噤口而
能食者则其胃气尚强其病不死故云然非谓痢疾之
人无物不可食执吃不杀之说而痢疾之过食而死者
多矣此皆无稽之谈不可枚举又有近理之说而谬解
之者亦足为害故凡读书议论必审其所以然之故而
更精思历试方不为邪说所误故圣人深恶夫道听涂
说之人也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2a 页 WYG0785-0704a.png
涉猎医书误人论
人之死误于医家者十之三误于病家者十之三误于
旁人涉猎医书者亦十之三盖医之为道乃通天彻地
之学必全体明而后可以治一病若全体不明而偶得
一知半解举以试人轻浅之病或能得效至于重大疑
难之症亦以一偏之见妄议用药一或有误生死立判
矣间或偶然倖中自以为如此大病犹能见功益复自
信以后不拘何病辄妄加议论至杀人之后犹以为病
人之死误于医家者十之三误于病家者十之三误于
旁人涉猎医书者亦十之三盖医之为道乃通天彻地
之学必全体明而后可以治一病若全体不明而偶得
一知半解举以试人轻浅之病或能得效至于重大疑
难之症亦以一偏之见妄议用药一或有误生死立判
矣间或偶然倖中自以为如此大病犹能见功益复自
信以后不拘何病辄妄加议论至杀人之后犹以为病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2b 页 WYG0785-0704b.png
自不治非我之过于是终身害人而不悔矣然病家往
往多信之者则有故焉盖病皆不知医之人而医者写
方即去见有稍知医理者议论凿凿又关切异常情面
甚重自然听信谁知彼乃偶然翻阅及道听涂说之谈
彼亦未尝审度从我之说病者如何究竟而病家已从
之矣又有文人墨客及富贵之人文理本优偶尔检点
医书自以为己有心得旁人因其平日稍有学问品望
倍加信从而世之医人因自已全无根柢辨难反出其
往多信之者则有故焉盖病皆不知医之人而医者写
方即去见有稍知医理者议论凿凿又关切异常情面
甚重自然听信谁知彼乃偶然翻阅及道听涂说之谈
彼亦未尝审度从我之说病者如何究竟而病家已从
之矣又有文人墨客及富贵之人文理本优偶尔检点
医书自以为己有心得旁人因其平日稍有学问品望
倍加信从而世之医人因自已全无根柢辨难反出其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3a 页 WYG0785-0704c.png
下于是深加佩服彼以为某乃名医尚不如我遂肆然
为人治病愈则为功死则无罪更有执一偏之见恃其
文理之长更著书立说贻害后世此等之人不可胜数
嗟乎古之为医者皆有师承而又无病不讲无方不通
一有邪说异论则引经据典以折之又能实有把持所
治必中故馀人不得而参其末议今之医者皆全无本
领一书不读故涉猎医书之人反出而临乎其上致病
家亦鄙薄医者而反信夫涉猎之人以致害人如此此
为人治病愈则为功死则无罪更有执一偏之见恃其
文理之长更著书立说贻害后世此等之人不可胜数
嗟乎古之为医者皆有师承而又无病不讲无方不通
一有邪说异论则引经据典以折之又能实有把持所
治必中故馀人不得而参其末议今之医者皆全无本
领一书不读故涉猎医书之人反出而临乎其上致病
家亦鄙薄医者而反信夫涉猎之人以致害人如此此
医学源流论 卷下 第 63b 页 WYG0785-0704d.png
其咎全在医中之无人故人人得而操其长短也然涉
猎之人久而自信益真始误他人继误骨肉终则自误
其身我见甚多不可不深省也
医学源流论卷下
猎之人久而自信益真始误他人继误骨肉终则自误
其身我见甚多不可不深省也
医学源流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