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662-04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钱通卷四
            明 胡我琨 撰
  二之制
   王者尊八柄之法不征市而布作焉皆以质美
   恶为轻重之纪而颁之邦国戒民侵儥巡而考
   其犯禁者罚之凡五布之有徵也者均而入于
   泉府各循脩乃制故制曰二
卷四 第 1b 页 WYG0662-0415d.png
  代更
周景王二十一年将更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王弗听
卒铸之(国/语)
孙叔敖为楚相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
相言之王复如故王许之(史/记)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镒为名上币(上币者二等之/中黄金为上而)
(钱为/下也)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
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通/考)
卷四 第 2a 页 WYG0662-0416a.png
史记秦本纪云惠文王立二年初行钱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逐利之民蓄积
馀赢以致市物腾涌米至石万钱焉至匹百金(汉/史)
前汉高后纪曰二年行八铢钱
前汉高后纪曰六年行五分钱
顾烜曰高后时既患荚钱之轻又苦秦钱之重故更铸
八铢钱
前汉文帝纪曰五年夏四月除盗铸令更造四铢钱
卷四 第 2b 页 WYG0662-0416b.png
前汉武帝纪曰建元元年春二月行三铢钱
前汉武帝纪曰建元五年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前汉武帝纪曰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前汉食货志曰武帝又造银锡白钱又铸赤仄钱终废
不行
史记平准书曰武帝铸五铢钱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
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
不得行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
卷四 第 3a 页 WYG0662-0416c.png
是悉禁郡国无铸钱悉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
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皆废销之输其铜
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惟真工大奸
乃盗为之
食货志曰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
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馀
光武纪曰建武十六年始行五铢钱注曰武帝始为五
铢钱王莽时废今始行之
卷四 第 3b 页 WYG0662-0416d.png
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
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
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
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十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汉/史)
莽以为书刘字有金刀乃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而更
作金银龟贝钱帛之品名曰宝货小钱径六分重一铢
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铢曰么钱一十(么小/也)次八分
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
卷四 第 4a 页 WYG0662-0417a.png
铢曰壮钱四十同前大钱五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
其文黄金重一斤直钱万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
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三品元龟岠冉
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龟九寸直
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公贝十朋
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是为龟宝四品大贝
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
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么贝二寸四分以上二
卷四 第 4b 页 WYG0662-0417b.png
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
不盈寸二分满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
品大布次布第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么布小布
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
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以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
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布/亦)
(钱/)凡宝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
链锡(许慎曰链铜属也然则以链/及杂铜而为钱也链音连)文质周郭放汉五铢
卷四 第 5a 页 WYG0662-0417c.png
钱云其金银与他物杂色不纯好龟不盈五寸贝不盈
六分皆不得为宝货元龟为蔡非四民所得居有者入
太卜受直其后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
买莽患之下诏敢挟五铢钱者为惑众投诸四裔于是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抵罪者不可称数
莽知民怨乃但行小钱直一与大钱五十二品并行龟
贝布属遂废莽天凤元年复中下金钱龟贝之货颇增
减其价直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
卷四 第 5b 页 WYG0662-0417d.png
首长八分有奇其广八分其圆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
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钱
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
与货布二品并行又以大钱行久罢之恐民挟不止乃
令民且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尽六年毋
得复挟大钱矣每壹易钱民破业而陷刑莽以私铸钱
死及非沮宝货投四裔犯法者多不可胜行乃更轻其
法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
卷四 第 6a 页 WYG0662-0418a.png
不举告与同罪非沮宝货民罢作一岁吏免官犯者愈
众及五人相坐皆没入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
愁苦死者十六七(文献/通考)
汉钱旧用五铢自王莽改革百姓皆不便之至光武中
兴除莽货泉建武十六年马援又上书曰富国之本在
于食货可如旧铸五铢帝从之于是复铸天下以为便
(晋书食/货志)
宋书文帝纪曰元嘉七年冬立钱署铸四铢钱二十四
卷四 第 6b 页 WYG0662-0418b.png
年六月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明年五月罢
后汉灵帝纪曰中平三年铸四出文钱
灵帝作角钱钱犹五铢钱有四道连有边轮识者窃言
侈虐已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师乱钱
果流布四海(文献/通考)
献帝初平元年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长
安铜人钟簴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故货钱物贵谷石
数万又钱无伦理文章不便人用(汉/史)
卷四 第 7a 页 WYG0662-0418c.png
顾烜曰汉献帝建安十九年昭烈铸直百传形五铢
魏志曰文帝黄初二年春初复五铢钱冬以榖贵罢
明帝太和元年夏行五铢钱
吴志曰孙权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
孙权赤乌元年铸当千大钱故吕蒙定荆州赐钱一亿
钱既大贵但有空名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
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小者谓之四文(晋书食/货志)
三月晋禁民作铜器初唐世天下铸钱有三十六冶乱
卷四 第 7b 页 WYG0662-0418d.png
丧以来皆废绝钱日益耗民有销钱为铜器故禁之(通/考)
孝武孝建初铸四铢文曰孝建一边为四铢其后稍去
四铢专为孝建孝建则薤叶四铢则大篆其后稍去四
铢专为孝建渐至薄小文字夷漫至明帝泰始三年罢
(旧/谱)
宋书前废帝纪曰大明七年冬诸郡大旱米一升数百
孝建已来又立钱署铸钱百姓因此盗铸转伪小商货
不行永光元年春二年庚寅铸二铢钱三月甲辰罢九
卷四 第 8a 页 WYG0662-0419a.png
月戊午开百姓铸钱
宋书颜竣传曰前废帝即位铸二铢钱形或转细官钱
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郭不
磨铝如今之剪凿者谓之耒子
颜竣传曰世祖即位铸孝建四铢
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铸五铢女钱二品并行百姓或
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
顾烜曰天监元年铸公式女钱径一寸文曰五铢称两
卷四 第 8b 页 WYG0662-0419b.png
如新铸五铢但边无轮郭未行用又听民间私铸以一
万二千易取上库古钱一万以此为率普通三年始兴
新铸五铢并行用断民间私铸
十二月梁铸铁钱梁初惟扬荆郢江湘梁益用钱交广
用金银馀州杂以榖帛交易后铸五铢钱而民间私用
古钱禁不能止乃议铸铜钱铁钱(隋书食/货志)
顾烜曰普通四年铸大吉铁钱又铸大通铁钱梁元帝
时初铸钱一当十赐僧垣十万贯实百万也
卷四 第 9a 页 WYG0662-0419c.png
梁书敬帝纪曰太平二年夏铸四铢钱一准二十壬辰
改一准十丙申复开细钱
陈书宣帝纪曰宣帝大建十一年又铸大货六铢以一
当五铢之十与五铢并行后还当一人皆不便乃相与
讹言曰六铢钱有不利县官之象未几而帝崩遂废六
铢而行五铢竟至陈亡其岭南诸州多以米布交易俱
不用钱(食货/志)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四十馀年从建元以来用少
卷四 第 9b 页 WYG0662-0419d.png
县官往往多即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钱益
多而轻有司言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
而取鋊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食货/志)
后魏食货志曰孝庄永安二年秋诏改铸文曰永安五
铢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官欲贵钱乃
出藏绢分遣使人于二市卖之绢匹止钱二百而私市
者犹三百利之所在盗铸称众巧伪既多轻重非一四
方州镇用各不同杨侃傅曰时所用钱人多私铸稍
卷四 第 10a 页 WYG0662-0420a.png
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侃奏听人与官并铸使人乐为
而俗弊得改旨下尚书八座不许后再奏孝庄从之乃

北史西魏文帝大统六年二月铸五铢钱十二年三月
铸五铢钱
后魏食货志曰孝庄永安二年铸永安五铢钱迁邺之
后轻滥尤多武定初齐文襄王奏革其弊于是诏遣使
人诣诸州镇收铜及钱悉更改铸其文仍旧然奸侥之
卷四 第 10b 页 WYG0662-0420b.png
徒越法趋利未几之间渐复细薄六年文襄王以钱文
五铢名须称实当秤钱一文重五铢者听入市百钱重
一斤四两自馀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
县之市各置二秤悬于市间民所私用之秤皆准市秤
以定轻重凡有私铸悉不禁断但五铢然后听用若入
市之钱重不五铢或虽五铢而多杂铅锡并不听用若
有辄以小薄杂钱入有人纠获其钱悉入告者其小薄
之钱若即禁断恐人交乏绝畿内五十日外州百日为
卷四 第 11a 页 WYG0662-0420c.png
限群官参议咸以时榖颇贵请待有年王从之乃止
北齐神武霸政之初犹用永安五铢迁邺已后百姓私
铸体制渐别遂各以为名有雍州青赤梁州生厚𦂳钱
吉钱河阳生涩天柱赤牵之称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
贸者皆以绢布神武乃收境内之铜及钱仍依旧文更
铸流之四境未几之间渐复细薄奸伪竞起(食货/志)
后周之初尚用魏钱及武帝保定元年乃更铸布泉之
钱以一当五与五铢并行时梁益之境又杂用古钱交
卷四 第 11b 页 WYG0662-0420d.png
易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建德三年
又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大收商贾之利与布泉
钱并行四年又边境之上人多盗铸又禁五行大布不
得出入四关布泉之钱听入而不听出五年以布泉渐贱
而人不用遂废之(隋食/货志)
隋文帝开皇元年以天下钱货轻重不一乃更铸新钱
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
重四斤二两是时钱既杂出百姓或私有镕铸三年四
卷四 第 12a 页 WYG0662-0421a.png
月诏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
后得过样不同者则坏以为铜入官诏行新钱以后前
代旧钱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及齐常平所在勿用以
其贸易不止四年诏依旧不禁者县令夺半年禄然百
姓习用既久犹不能绝五年诏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
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是时见用之钱皆须和以锡镴
锡镴既贱求利者多私铸之钱不可禁约其年诏乃禁
出锡镴之处并不得私有采取十年诏晋王广听于扬
卷四 第 12b 页 WYG0662-0421b.png
州立五炉铸钱其后奸猾稍多渐磨铝钱郭取铜私铸
又杂以铅锡递相仿效钱遂轻薄乃下恶钱之禁京师
及诸州邸肆之上皆令立榜置样为准不中样者不入
于市十八年诏汉王谅听于并州立五炉铸钱又江南
人间钱少晋王广又请于鄂州白纻山有铜矿处铸钱
于是诏听置十炉铸钱又诏蜀王秀于益州立五炉铸
钱是时钱益滥恶乃令有司捡天下邸肆见钱非官铸
者皆毁之其铜入官而京师以恶钱贸易为吏所执有
卷四 第 13a 页 WYG0662-0421c.png
死者数年之间私铸颇息大业以后王纲弛紊巨奸大
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每千直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
或剪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货贱物贵以至
于亡(食货/志)
北史齐文宣帝纪曰天保四年春正月己丑铸新钱文
曰常平五铢 隋书食货志曰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
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
后周书宣帝纪曰大象元年十一月丁巳初铸永通万
卷四 第 13b 页 WYG0662-0421d.png
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并行
新唐书食货志曰高祖初入关民间用线环钱其制轻
小凡八九万才满半斛乃铸开元通宝郑虔会粹云询
初进蜡样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钱上有掐文每两
二十四铢则一钱重二铢半以下古秤比今秤三之一
也则今钱为古秤之七铢以上古五铢则加重二铢以
(新唐书/食货志)
显庆五年以盗铸恶钱多官为市之以一善钱售五恶
卷四 第 14a 页 WYG0662-0422a.png
钱民间藏恶钱以待禁弛(唐/史)
新唐书食货志曰乾封元年改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
旧钱之十踰年而旧钱多废明年以商贾不通米帛踊
贵复行开元通宝钱二年正月诏乾封新铸之钱令所
司贮纳更不须铸
初唐宪宗令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富家以轻装趋四
方合劵乃取号曰飞钱太祖因其制许民入钱京师于
诸道更换(宋/史)
卷四 第 14b 页 WYG0662-0422b.png
元和四年京师用钱缗少二十及有铅锡钱者捕之非
交易而钱行衢路者不问复诏采五岭银坑禁钱出岭
六年贸易钱十缗以上者参用布帛蔚州三河冶距飞
狐故监二十里而近河东节度使王锷置炉疏拒马河
水铸钱工费尤省以刺史李听为使以五炉铸月铸钱
三十万自是河东锡钱皆废自京师禁飞钱家有滞藏
物价顿轻判度支卢坦兵部尚书判户部事王绍盐铁
使王播请许商人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每千缗
卷四 第 15a 页 WYG0662-0422c.png
增给百钱然商人无至者复许与商人敌贯而易之然
钱重币轻如故宪宗为之出内库钱五十万缗市布帛
每匹加旧估十之一会吴元济王承宗连衡拒命以七
道兵讨之经费屈竭皇甫镈建议内外用钱每缗垫二
十外复抽五十送度支以赡军(唐/史)
唐书食货志曰肃宗乾元元年经费不给铸钱使第五
琦铸乾元重宝钱与开元通宝参用以一当十亦号乾
元十当钱元载肃宗实录曰乾元九年秋七月铸
卷四 第 15b 页 WYG0662-0422d.png
金光袭曰乾元二年新铸小钱一当一
唐书食货志曰建中初户部侍郎韩洄以商州红崖冶
铜多请复洛源废监起十炉铸钱十万二千缗每千钱
费九百德宗从之江淮多铅锡钱以铜荡外不盈斤两
帛价益贵销千钱为铜六斤铸器则斤得钱六百故销
铸者多而钱益耗判度支赵赞采莲州白铜铸大钱一
当千以权轻重
唐书食货志曰武宗废浮屠法永平监官李郁彦谓以
卷四 第 16a 页 WYG0662-0423a.png
铜像钟磬炉铎皆归巡院州县铜益多矣盐铁使以工
有常力不足以加铸许诸道皆得置钱坊淮南节度使
李绅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京钱大小径寸如开
元通宝
旧谱曰唐咸通十一年桂阳监铸钱官王彤进新铸钱
文曰咸通玄宝寻有敇停废不行
宋白续通典曰天成元年十二月敇中外所使铜钱内
铁镴钱即宜毁弃不得行使二年八月禁销铜钱四年
卷四 第 16b 页 WYG0662-0423b.png
禁铁镴钱
宋白续通典曰晋天福三年十一月诏三京邺都诸道
州府无问公私应有铜者并许铸钱仍以天福元宝为
文左环读之委盐铁司铸样颁下诸道
宋白续通典曰汉乾祐元年四月膳部郎中罗周裔上
言请在京置钱监俾铜尽为钱以济军用
苏耆开谭录汉乾祐中以晋室鼓铸钱币伪滥非一乃
禁铜货悉归公帑
卷四 第 17a 页 WYG0662-0423c.png
周显德二年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
皿及佛像钱益少乃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
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
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
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其铜镜官中铸于东京置坊货
卖许人户收买兴贩朝廷及诸州见管法物军器旧用
铜制及装饰者候经使用破坏即仰改造不得更使铜
内有合使铜者奏取进止(五季/史)
卷四 第 17b 页 WYG0662-0423d.png
五代史周纪论曰世宗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
三百三十六是时国中乏钱乃诏毁天下铜佛以铸钱
太祖皇帝建隆二年禁诸铁镴钱民间有者悉送官(宋/史)
太祖建隆六年将议改元语宰相勿用前世旧号于是
改元乾德其后因于禁中见内人镜背有乾德之号以
问学士陶榖榖曰此伪蜀时年号也因问内人乃是故
蜀王时人太祖繇是益重儒士而叹宰相之寡闻也(归/田)
(录/)
卷四 第 18a 页 WYG0662-0424a.png
乾德五年禁轻小恶钱限一月送官
先是许商人入钱左藏库以诸州钱给之而商旅先经
三司投牒乃输于库所繇司计一缗私刻钱二十开宝
三年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致左
藏库给以劵仍敇诸州凡商人赍劵至当日给付不得
住滞违者科罚自是毋复停滞至道末商人便钱一百
七十馀万贯天僖末增一百二十三万贯(宋/史)
宋初钱文曰宋元通宝太平兴国后又铸太平通宝钱
卷四 第 18b 页 WYG0662-0424b.png
太宗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
铸以年号元宝为文
仁宗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称制议者
谓撰号者取天字于文为二人以为二人圣者悦太后
尔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为明字于文日月并也与二
人旨同无何以犯契丹讳明年遽(下作/遂)改曰景祐是时
连岁天下大旱改元诏意冀以迎和气也五年因郊又
改元曰宝元自景祐初群臣慕唐玄宗以开元加尊号
卷四 第 19a 页 WYG0662-0424c.png
遂请加景祐于尊号之上至宝元亦然是岁赵元昊以
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改元曰康定而不复加
于尊号而好事者又曰康定乃谥尔明年又改曰庆历
至九年大旱河北犹甚民死者十八九于是又改元曰
皇祐犹景祐也六年日蚀四月朔以谓正阳之月自古
所忌又改元曰至和三年仁宗不豫久之康复又改元
曰嘉祐自天圣至此凡年号九皆有谓也(归田/录)
国朝钱文皆用元宝而冠以年号及改号宝元文当曰
卷四 第 19b 页 WYG0662-0424d.png
宝元元宝诏学士议因请改曰丰济元宝仁宗特命以
皇宋通宝为文庆历以后复冠以年号
宋断新钱专用古钱(会/编)
高宗绍兴元年因婺州之屯驻有司请桩办合用钱而
舟楫不通钱重难致乃诏户部造见钱关子付婺州召
客人入中执关赴𣙜货务请钱有愿得茶盐香货钞引
者听于是州县以关子充籴本未免抑配而𣙜货务又
止以日纳三分之一偿之人皆嗟怨
卷四 第 20a 页 WYG0662-0425a.png
三年春正月铸当十大钱自太祖以来诸路置监铸钱
有折二折三当五随时立制未尝铸当十也至是蔡京
将以利惑人主始请铸于诸路与小平钱通行于时
四年尚书省言东南诸路盗铸当十钱者多乃诏广南
福建路更不行使当十钱有者兑换于别路行使其本
路别铸小平钱以闽广系出铜处故也
又诏荆湖江浙当十钱并改作当五钱
六年二月诏置行在交子务臣僚言朝廷措置见钱关
卷四 第 20b 页 WYG0662-0425b.png
子有司浸失本意改为交子官本无钱民何以信极论
其不可于是罢交子务令𣙜货务所储见钱印造关子
二十九年印给公据关子赴三路总领所淮西湖广各
关子八十万缗淮东公据四十万缗皆自十千至百千凡
五等内关子作三年行使公据二年许钱银中半入纳
三十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
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赴左藏库送纳明年
二月诏会子务𨽻都茶场正以客旅算请茶盐香矾等
卷四 第 21a 页 WYG0662-0425c.png
岁以一千万贯可以阴助称提不独恃见钱以为本又
非全仰会子以佐国用也三十二年十二月诏定伪造
会子之罚(犯人处斩赏钱一千贯如不愿支赏与补进/义校尉若徒中及窝藏之家能自告首时与)
(免罪亦支上件赏钱/或愿补前名目者听)日造会子监官分押每一万道解
赴户部覆印当时会纸取于徽池州续造于成都府又
造于临安府会子初止行于两浙后又诏通行于淮浙
湖北京西除亭户盐本并用见钱外其不通水路去处
上供等钱许尽用会子解发其沿流州军钱会中半民
卷四 第 21b 页 WYG0662-0425d.png
间典卖田宅畜车船等如之或全用会子者听(俱宋/史)
自太祖以来闽蜀陜西多用铁钱每十文当铜钱一文
至是河东转运判官洪中孚言辽夏以铁钱为兵器若
杂以铅锡则脆而不可用请改铸之乃诏置陜西河东
北京西十八监铸当二夹锡铁钱用之
绍兴十五年置利州绍兴监铸钱十万缗以救钱引地
多山林宜炭铁仍增铸十五万缗未行卒减铸十万
二十二年嘉州守臣王知道乞复嘉之丰远邛之惠民
卷四 第 22a 页 WYG0662-0426a.png
二监铸小钱
二十九年立为限制命官之家存留见钱二万贯民庶
半之馀限二年听变转金银算请茶盐香矾钞引之类
越数隐寄许人告
孝宗隆兴元年诏铸当二小平钱如绍兴之初自乾淳
迄嘉泰开禧皆如之
乾道六年并铸钱司归发运司七年复置八年于饶赣
各置提点官
卷四 第 22b 页 WYG0662-0426b.png
开宝五年禁民铸钱为佛像浮屠及人物之无用者上
虑农民多毁农器以徼福故禁之(俱会/编)
自大中祥符及崇宁以来钱皆精好高宗尝谕近臣欲
尽如旧制不较工料之费乾道八年孝宗以新铸钱淆
杂诏提点铸钱及永平监官左藏西库监官户工部长
贰议罚有差
熙宁末年旱诏议改元执政初拟大成神宗曰不可成
字于文一人负戈继又拟丰亨复曰不可亨字为子不
卷四 第 23a 页 WYG0662-0426c.png
成惟丰字可用改元丰(石林/宴语)
大中祥符七年凌策又请铸大钱以一当十嘉州丰远
监邛州惠民监置炉鼓铸嘉熙四年赵抃乞罢十年以
宽民力熙宁间转运司复言罢累年民间见钱关少乞
减半铸与交子相权诏从之(宋/史)
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庚午初令陜西铸折十铜钱并夹
锡钱
宁宗嘉定元年即利州铸当五大钱
卷四 第 23b 页 WYG0662-0426d.png
嘉定三年春制总司收换九十一界二千九百馀万缗
其千二百万缗以茶马司羡馀钱及制司空名官告总
所桩管金银度牒对凿馀以九十三界钱引收兑又造
九十四界钱引五百馀万缗以收前宣抚程松所增之
数凡民间输纳者每引百帖八千其金银品搭率用新
引七分金银三分其金银品色官称不无少亏每旧引
百帖纳二十引盖自元年三年两收旧引而引直遂复
如故昔高宗因论四川交子最善沈该称提之说谓官
卷四 第 24a 页 WYG0662-0427a.png
中尝有钱百万缗如交子价减即官用钱自买方得无
(宋/史)
七年二月川陜副帅吴玠请置银会于河北五月中书
省言引数已多虑害成法诏止之盖祖宗时蜀交书放
两界每界止一百二十馀万令三界通行为三千七百
八十馀万以至于绍兴末年积至四千一百四十七万
馀贯所有铁钱仅及七十万贯又以盐酒等阴为称提
是以饷臣王之望亦请添印钱引以救目前不得不为
卷四 第 24b 页 WYG0662-0427b.png
朝廷久远之虑当时诏添印三百万委之望约度给用
即止后之望只添印一百万
先是宁宗之世会子拥滞物价涌甚民不胜其苦朝廷
无如之何至是更造金银见钱关子以一准十八界会
子三出奉宸库珍货收币会于官废十七界会子不用
其关子之制上一黑印如西字中三红印相连如目字
下两傍各一小长黑印宛然一贾字也银关行物益贵
李咨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二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
卷四 第 25a 页 WYG0662-0427c.png
而商人失厚利怨谤蜂起上疑变法之弊下诏责计置
司而遣官行视咨具言新法之便令孙奭等论其烦扰
遂罢其法官仍给本钱市茶商人入钱售之茶法复坏
解盐亦复𣙜之(宋/史)
广惠食田本绝户业以赈济者也王安石请鬻之以为
河北东西陜西京东四路青苗本钱诏从之(俱同/上)
本朝历凡十变在建隆则曰应天在太平兴国则曰乾
元在咸平则曰议天在天圣曰崇天在治平曰明天在
卷四 第 25b 页 WYG0662-0427d.png
熙宁曰奉天在元祐曰观天在崇宁曰占天未几又改
曰纪元在绍兴曰统元(枫匆/小牍)
川陜旧皆行铁钱祖宗时益利夔三州皆有铁冶故即
山铸钱邛州旧铸岁十万缗建炎初转运判官靳博文
以为岁费本钱二十一万得不偿费乃罢之绍兴十五
年郑重为四川宣抚使始即利铸钱岁十万缗以救钱
引之弊率费二千而得千钱置官六人兵匠五百人岁
用盐官钱七万缗四路称提钱十四万缗为铸本具后
卷四 第 26a 页 WYG0662-0428a.png
增至十五万二十三年嘉守王知道请复嘉邛铸钱监
事下计司于是复置监于邛州明年诏州岁铸三万缗
利州九万缗共费本钱引十七万五千缗每千费本四
百二十五年又诏利州铸大小钱各二万凡大钱千重
十二斤小钱千重七斤有奇于是岁省鼓铸所钱三万
三十一年再减利州钱为六万缗大小各半云施州旧
亦铸钱万缗南平军数千缗绍兴末皆减今蜀中岁铸
钱十万
卷四 第 26b 页 WYG0662-0428b.png
淮上旧铸铜钱兵火后舒州不复铸钱但行饶建等钱
而已乾道初林枢密安宅为右谏议大夫议以铜钱多
入北境请禁之而即蜀中取铁钱行之淮上事既行洪
景伯参政言其不可上问之景伯曰今每州不得千缗
一州以万户计之每家才得数百恐民间无以贸易且
客旅无回货盐场大有利害上以为然乃不行但于蜀
中取十五万缗行之卢和二州而已五年秋王公明使
蜀复伸前议六年夏遂令司农寺丞许子中往淮西措
卷四 第 27a 页 WYG0662-0428c.png
置即舒蕲二州铸夹锡铁钱舒州同安监岁二十五万
缗蕲州蕲春监十五万缗淳熙七年春舒守赵子濛蕲
守施温舒皆以铸羡迁官然淮民大以为扰八年秋王
谦仲知舒州入见为上言之遂减舒州钱额十万缗与
蕲州通为三十万后踰月又诏权罢鼓铸一年二州既
复铸钱因命淮西漕兼提举江淮湖北铁冶铸钱公事
岁增额至六十万缗然淮钱日夥而又著令不许过江
人甚贱之乃复减为四十万
卷四 第 27b 页 WYG0662-0428d.png
国朝初平江南岁铸钱七万贯自后稍增广至天圣中
岁铸一百馀万贯庆历间至三百万贯熙宁六年以后
岁铸铜铁钱六百馀万贯(梦溪/笔谈)
冬十月女真初铸铜钱先是止用前代旧钱也(金/史)
金以铜少循宋交子法造钞引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
贯五等谓之大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谓之
小钞与钱并用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诸路置官库受
之每贯取工墨钱十五文公私便焉
卷四 第 28a 页 WYG0662-0429a.png
女真造承安宝货时银每锭以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
或有截凿之者价随以低昂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
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二贯公私同见钱用未几
宝货多夹杂铜锡浸不能行乃罢之
二月女真造真祐通宝自百至三千等之为十凡一贯
当宝劵千贯听各路转运司印造与旧劵参用而钞愈
(同/上)
元行钞法虽皆以钱为文而废钱弗铸至是始设大都
卷四 第 28b 页 WYG0662-0429b.png
立资国院山东河东辽阳江淮湖广四川立泉货监六
产铜之地设提举司十九铸曰至大通宝者每一文准
银钞一釐曰大元通宝者准至大钱十文与历代钱通
用其当五当三折二并以旧数用之既而御史言至大
银钞始行品目繁多民犹未悟而又兼行铜钱虑有相
妨今民间拘收银器甚急民殊不便乞与省臣详议不
(元/史)
大秦国以金银为钱十银钱当一金钱(司马彪/续汉书)
卷四 第 29a 页 WYG0662-0429c.png
仪凤四年以天下恶钱转多令东都出远年糙米及粟
于市粜斗别纳恶钱百文其恶钱令少府司农相讫即
令铸破其厚重合斤两者任将行用(唐/史)
二十四年罢铸钱司归之漕司(宋/史)
前汉书食货志曰王莽铸大布次布第布壮布中布差
布厚布幼布么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
小布直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
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
卷四 第 29b 页 WYG0662-0429d.png
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钱通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