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886-04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六
            明 胡应麟 撰
  玉壶遐览一
隋经籍志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
 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说天地沦坏劫数
 终尽略与佛经同而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
 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886-0453b.png
 之开劫度人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
 开皇是其年号其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皆诸
 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
 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之预也所说之经亦
 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非所造为亦与天尊常存不
 灭天地将坏则蕴而莫传劫运若开其文自见凡八
 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
 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天尊之开劫也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886-0453c.png
 乃命天真皇人改转天音而辨析之自天真以下至
 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
 元始天尊经历年载始一开劫受法之人得而宝秘
 亦有年限方始传授上品则年久下品则年近故今
 受道者经四十九年始得授人推其大旨盖亦归于
 仁爱清净积而修习渐致长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
 仙与道合体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
 箓次授洞玄箓次上清箓箓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886-0453d.png
 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
 所不识受者必先洁斋然后赍金环一并诸贽币以
 见于师师受其贽以箓授之仍剖金环各持其半云
 以为约弟子得箓缄而佩之其洁斋之法有黄箓玉
 箓金箓涂炭等斋为坛三成每成皆置绵蕝以为限
 域傍各开门皆有法象斋者亦有人数之限以次入
 于绵蕝之中鱼贯面縳陈说愆咎告白神祗昼夜不
 息或一二七日而止而斋数之外有人者并在绵蕝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886-0454a.png
 之外谓之斋客但拜谢而已不面縳焉而又有消灾
 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
 之仪并具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除厄谓
 之上章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
 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
 之为醮又能登刀入火及诸服饵辟谷金丹玉浆云
 英蠲除滓秽之法不可殚记云自上古黄帝帝喾夏
 禹之俦并遇神人咸受道箓年代既远经史无闻焉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886-0454b.png
 推详事迹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
 去健羡处冲虚而已无上天官符箓之事其黄帝四
 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陶弘景者隐于句容好阴阳
 五行风角星算修辟谷导引之法受道经符箓武帝
 素与之游及禅代之际弘景取图谶之文合成景梁
 字以献之由是恩遇甚厚又撰登真隐诀以證古有
 神仙之事帝以为然敬之尤甚然武帝弱年好事先
 受道法及即位犹数上章朝士受道者众三吴及边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886-0454c.png
 海之际信之踰甚陈武世居吴兴故亦奉焉后魏之
 世嵩山道士寇谦之自云尝遇真人成公兴后遇太
 上老君授谦之为天师而又赐之云中音诵科诫二
 十卷又使玉女授其服气𨗳引之法遂得辟谷气盛
 体轻颜色鲜丽弟子十有馀人皆得其术其后又遇
 神人李谱云是老君玄孙授其图箓真经劾召百神
 曰此书开辟以来不传于世今运数当出汝宜修之
 佐国扶命以化众生最后太上复降赐以新科符箓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886-0454d.png
 六十馀卷及销鍊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太武始
 光之初奉其书而献之帝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祀嵩
 岳迎致其馀弟子于代都东南起坛宇给道士百二
 十人显扬其法宣布天下太武亲备法驾而受符箓
 焉自是道业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箓以为故事刻
 天尊及诸仙之象而供养焉迁洛已后置道场于南
 郊之旁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并有道士等
 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后齐武帝迁邺遂罢之文襄之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886-0455a.png
 世更置馆宇选其精志者使居焉后周承魏崇奉道
 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寻与佛法俱灭开皇初又兴
 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大业中道士以术进
 者甚众其所讲经论以老子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
 升玄之属其馀众经或言传之神人篇卷非一自云
 天尊姓乐名静信例皆浅俗故世甚疑之其术业优
 者行诸符禁往往神验而金丹玉液长生之事历代
 縻费不可胜纪竟无效焉右隋志叙道家源委废兴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886-0455b.png
 备悉因节录之所叙止于隋世其后复炽于唐之开元
 宋之宣和至金大定而全真教出又一变矣
马端临经籍考曰道家之术杂而多端盖清净一说也
 炼养一说也服食又一说也符箓又一说也经典科
 教又一说也黄帝老子列禦寇庄周之书所言者清
 净无为而已而略及炼养之事服食以下所不道也
 至赤松子魏伯阳之徒则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
 李少君栾大之徒则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寇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886-0455c.png
 谦之之徒则言符箓而俱不言炼养服食至杜光庭
 而下以及近世黄冠师之徒则专言经典科教所谓
 符箓者特其教中一事于是不惟清净无为之说略
 不能知其旨趣虽所谓炼养服食之书亦未尝过而
 问焉矣然俱欲冒以老氏为之宗主而行其教盖尝
 即是数说者而详其是非如清净无为之言曹相国
 李文靖师其意而不扰则足以致治何晏王衍乐其
 诞而自肆则足以致乱盖得失相半者也炼养之说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886-0455d.png
 欧阳文忠公尝删正黄庭朱文公尝称参同契二公
 大儒攘斥异端不遗馀力独不以其说为非山林独
 善之士以此养生全年固未尝得罪于名教也至于
 经典科教之说尽鄙浅之言盖黄冠以此逐食常欲
 与释子抗衡而其说较释氏不能三之一为世患蠹
 未为甚钜也独服食符箓二家其说本邪僻谬悠而
 惑之者罹祸不浅栾大李少君于吉张津之徒以此
 杀其身柳泌赵归真之徒以此祸人而卒自婴其戮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886-0456a.png
 张角孙恩吕用之之徒遂以此败人天下国家然则
 柱史五千言曷尝有异乎盖愈远而愈失其真矣右
 马端临论道家本支得失最为精当其唐以后术业
 之变足补隋志所未备因并录之南宋而后更采集
 诸说并详著其人于左方
青岩丛录云今炼养服食其术具在而全真之教兼而
 用之全真之名昉于金世有南北二宗之分南宗先
 性北宗先命近时又有真大道教有七祖康禅之教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886-0456b.png
 其说又自相乖异至于符箓科教具有其书正一之
 家实掌其业而今正一又有天师宗分掌南北教事
 而江南龙虎阁皂茅山三宗符箓又各不同先儒有
 云道家之说杂而多端其信然矣
按丛录以全真之教昉于金世有南北二宗之分似未
 详考盖南北二宗之分实自宋南渡后而皆始于吕
 岩岩得道钟离权权得之东华少阳君南宗自岩授
 刘海蟾操操授张紫阳伯端伯端授石翠玄泰泰授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886-0456c.png
 薛紫贤道光道光授陈泥丸楠楠授白海琼玉蟾玉
 蟾授彭鹤林耜此所谓南宗也北宗自岩传王重阳
 哲哲传马丹阳钰及妻孙不二钰传谭长真处端
 长生处玄丘长春处机此所谓北宗也全真之名始
 自王重阳今犹有祖其名号者然处机之后寂然矣
 紫阳下撰述多传于世近亦寥寥当国初显迹有铁
 冠周颠冷谦张三丰等大率非由学而致也
王司寇跋王重阳碑云重阳名哲初业儒不成去业武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886-0456d.png
 不就偶以遇异人得度遂为全真教祖张大其说而
 行之者皆其徒丘处机力也其说颇类禅而稍粗独
 可以破服金石事铅汞之误人与符箓之怪诞而其
 徒不尽尔也重阳所为说未尝引钟吕而元世以正
 阳纯阳追称之盖亦处机意所谓张大其说而行之
 者重阳得无师智似六祖其悬记似志公显迹又似
 万回异哉按长公说则北宗不重服食盖专主炼养
 而南宗则兼主二家者也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886-0457a.png
符箓之说自寇谦之陶弘景后唐则明崇俨叶法善翟
 乾祐五代则谭紫霄宋则萨守坚王文卿等而林灵
 素最显科醮之说始自杜光庭宋世尤重其教朝廷
 以至闾巷所在盛行南渡白玉蟾辈亦尝为人奏章
 今二业皆无显著者独龙虎山张真人尚世袭封爵
 云道陵世次详见仙鉴中不备录录其入本朝者汉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继张鲁三国时据汉
 中其子盛魏封都亭侯复还龙虎山升坛授箓传及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886-0457b.png
 五季代称先生若贞静虚白葆真虚静之属而
 玄教日崇至宋有正应先生守真观妙等历宋
 而元赐以冲和真人之号传至正常为四十二
 代即国初天师也六觐京师世领教事高皇帝
 以至尊者天天岂有师遂易号称大真人秩正
 二品后又赐以六品铜印文曰龙虎山正一玄
 坛英宗易以金印孝庙易以玉印自汉迄今凡
 一千四百馀年相传五十代盖释门所未有也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886-0457c.png
 隆庆间坐论罢封今复旧高皇帝之易天师号为真
 人可谓一洗万古陋习矣
宋三朝国史志曰班志艺文道家之外复列神仙在方
 技中东汉后道教始著而真仙经诰别出焉唐开元
 中列其书为藏目曰三洞琼纲总三千七百四十四
 卷厥后乱离或至亡缺宋朝再遣官校定事具道释
 志尝求其书得七千馀卷命徐铉等雠校去其重复
 者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大中祥符中命王钦若依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886-0457d.png
 照旧目刋补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元部一千一十
 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真部一千四百七卷
 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
 部三百七十卷合为新录凡四千三百五十卷又
 撰篇目上献赐名曰宝文统录祥符中张君房所集
 道书凡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崇观间又增至五千三
 百八十七卷君房撮其精要为云笈七签百二十卷
 宋邓自和撰大藏书目大洞真部八十一帙灵宝洞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886-0458a.png
 玄部九十帙太上洞神部三十帙太真部九十六帙
 太平部一十六帙正一部三十九帙凡六部三百五
 十二帙右宋世道藏卷数帙数载文献通考中与今
 藏卷帙微异因并录之
马端临曰仁义礼法者圣贤之说也老氏以为不足为
 而主于清净清净无为者老氏之说也佛氏以为不
 足为而主于寂灭盖清净者求以超出乎仁义礼法
 而寂灭者又求以超出乎清净无为者也然曰寂灭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886-0458b.png
 而已则不足以垂世立教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
 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叠出宏远微妙
 然推其所自实本老子高虚玄妙之旨增而高之凿
 而深之遂自成一家之言而后来之道经反从而依
 仿之然较其词采则鄙劣弥甚者盖瞿昙设教最久
 嘱付其徒亦甚至又能鼓舞天下之文人才士以羽
 翼之推原其旨意之所从来而润色其辞语之所未
 备故其为书博大奇伟不可以浅窥若老子则其初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886-0458c.png
 固未尝欲以道德五千言设教也羽人方士借其名
 以自重而实不能知其说于是就佛经脚跟窃其绪
 馀作诸经忏而复无羽翼润色之者故无足观盖佛
 袭老之精微溯而上之其说愈精微道袭佛之粗浅
 沿而下之其说愈粗浅矣右说见文献通考评二家
 互相依袭得失之致允矣因录之
晁氏曰序九流者以谓皆出于先王之官各有所长及
 失其传故各有弊非道本然特学者之过也故并录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886-0458d.png
 之又有医卜技艺亦先王之所不废故附于九流之
 末夫儒墨名法先王之教医卜技艺先王之政其相
 附近也固宜昔刘歆既录神仙之书而王俭又录释
 氏今且亦循之者何哉自汉以后九流浸微隋唐之
 间又尚辞章不复闻义理之实虽以儒自名者亦不
 知何等为儒术矣况其次者哉百家壅底正涂之弊
 虽息而神仙服食之说盛释氏因果之教兴杂然与
 儒者抗衡而意常先之君子虽有取焉而学之者不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886-0459a.png
 为其所误者鲜矣则为患又甚于汉盖彼八家皆有
 补于时而此二教皆无意于世也八家本出于圣人
 有补于时特学者失之而庄老犹足以亡晋申商犹
 足以灭秦况二教无意于世不自附于圣人若学而
 又失之则其祸将如何故存之以为世戒云右宋晁
 公武之论载马端临经籍考仙释类末盖后世神仙
 之说虽原本道家实与道家异至于服食章醮而老
 子之道亡也久矣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886-0459b.png
 
 
 
 
 
 
 
 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