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86-01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少室山房笔丛卷三
            明 胡应麟 撰
  经籍会通三
古书历世兵革荐更间有残编裂简仅以空名寓于载
 籍缉录之家存而不论博雅之流论而不议钓奇之
 士顾有取焉编摩之暇辨驳诬谬联络遗亡与癖古
 者共之述遗轶第三
卷三 第 1b 页 WYG0886-0194b.png
甚矣秦火之烈也皇王帝霸之道圣神贤哲之谟荡为
 烟埃所存占卜术数而已汉兴六艺始出于屋壁冢
 墓之中刘向父子掇拾七略孔氏之外无复他编其
 馀儒墨兵农班史艺文所志大抵春秋战国之作夏
 商以前仅数十种率皆诞幻不经当时具悉其伪今
 俱摘录类列篇中即不耳目其书大都可槩见矣至
 于占卜术数动称黄农以上反阙秦汉之文盖以嬴
 焰所遗故盛相依托其为诬矫尤不可言世所洞晓
卷三 第 2a 页 WYG0886-0195a.png
 不复赘疣云
班艺文志所录次序颇淆今稍据时代列之汉以兵取
 天下故论兵书特盛杨仆任宏所辑一百八十二家
 固取不过数十家其目尚多依托自馀可知
神农二十篇(农/家)又兵法一篇(兵/家)黄帝十六篇(兵/家)又经四
 篇又铭六篇又君臣十篇又杂五十八篇(俱道/家)又说
 四十篇(小说/家)蚩尤二篇(兵形/势家)太乙兵法一篇天乙兵
 法三十五篇封胡五篇风后十三篇力牧十五篇鵊
卷三 第 2b 页 WYG0886-0195b.png
 治子一篇鬼容区三篇(俱兵/阴阳)大禹二十七篇(农/家)天乙
 三篇(谓即成汤非前/太乙也小说家)务成子十一篇(小/说)伊尹五十一
 篇(道/家)又二十七篇(小/说)辛甲二十九篇鬻熊二十二篇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俱道/家)尹佚二篇(墨/家)师旷八篇苌
 弘十五篇(俱兵阴/阳家)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杂/家)
凡依托不经之甚者莫如黄帝三王房中二十卷尧舜
 房中二十三卷汤盘庚房中二十卷皆极野俚亵诞
 可诛班氏自谓芟除猥杂猥杂孰加此者笔之正
卷三 第 3a 页 WYG0886-0195c.png
 史何也第刘氏亦不应收
医方等录虽亦称述黄岐然文字古奥语致玄眇盖周
 秦之际上士哲人之作其徒欲以惊世窃附黄岐耳
 今医方但知内经等考班志有黄帝外经十八卷又
 扁鹊有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或即难经也三皇惟
 伏羲差免诬蔑而亦有按摩一家大是笑资
王伯厚困学纪闻云汉初去古未远帝王遗书犹有存
 者贾谊书修政语引黄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无
卷三 第 3b 页 WYG0886-0195d.png
 已其行无止颛顼曰至道不可过也至义不可易也
 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故非
 吾善善而已也善缘善也非吾恶恶而已也恶缘恶
 也吾日慎一日帝喾曰缘巧者之事而学为巧行仁
 者之操而与为仁也故节仁之器以修其材而身专
 其美矣德莫高于博爱人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
 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吾慎此而已矣帝尧曰吾存心
 于先古(凡十馀语多录/与史记同不)帝舜曰吾尽吾敬而以事吾上
卷三 第 4a 页 WYG0886-0196a.png
 故见谓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谓信焉吾尽
 吾敬以使吾下故见谓仁焉吾取之以敬也得之以敬
 也大禹诸侯会则问于诸侯曰诸侯以寡人为骄乎
 朔日朝则问于士曰大夫以寡人为汰乎又曰民无
 食也则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民我弗能劝也
 汤曰学圣王之道者其辟如日静思而独居其譬若
 火舍学圣之道而静思独居其譬若去日之明于庭
 而就火之光于室也可以小见而不可以大知得贤
卷三 第 4b 页 WYG0886-0196b.png
 而举之得贤而与之其譬若登山乎得不肖而举之
 得不肖而与之其辟若下渊乎是以君子慎其与而圣
 主慎其举又曰药食尝于卑然后至于贵药言献于
 贵然后闻于卑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
 目而以耳致道者以言入道者以忠积道者以信树
 道者以人又引周文王武王问鬻子武王问王子旦
 师尚父淮南人间训引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人莫蹪于山而蹪于垤此帝王大训之存于汉者若
卷三 第 5a 页 WYG0886-0196c.png
 高帝能除挟书之律萧相能收博士之书则倚相所
 读者必不坠矣幸而绪言尚在知者鲜焉好古之士
 尚其尽心于斯按纪闻所载今见贾谊新书中意古
 必尚有其书纪录帝王格言者或散见杂家如鬻子
 之类今其名不可得矣
纪闻又云汉七略所录若齐论之问王知道孟子之外书四
 篇今皆亡传庄子逸篇十有九淮南鸿烈多袭其语唐世
 司马彪注犹存后汉书文选世说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卷三 第 5b 页 WYG0886-0196d.png
 间见之断圭碎璧足为匣椟之珍博识君子或有取焉
六经之后拟作者世但知扬王一二然不止是也书亡
 逸故后无述焉今稍类列于篇
拟易者扬雄太玄经关朗洞极真经卫元嵩元包张志
 和太易张弧素履子司马光潜虚又杨泉太玄经
拟书者孔衍汉尚书后汉尚书魏尚书王通续书陈正
 卿续尚书(汉至唐/十二世)崔良佐尚书演范宋韩氏续尚书
拟诗者束晰补亡王通续诗
卷三 第 6a 页 WYG0886-0197a.png
拟春秋者王通元经之类
拟论语者扬雄法言张融家语梁武帝孔子正言王通
 中说王勃次论语宋薛据孔子集语盖亦正言之类
拟孝经者马融忠经徐浩广孝经张上儒演孝经
兵书往往有拟六经者郭良辅有武孝经员半千有临
 戎孝经无名氏有兵春秋兵家论语农家又有贾充
 道大农孝经又刘炫酒孝经皆溷亵圣典可罪也
职官类又有宋百官春秋五卷王道秀百官春秋五十
卷三 第 6b 页 WYG0886-0197b.png
 卷无名氏百官春秋二十卷盖皆纪传之属又包谞
 河洛春秋李荃阃外春秋俱非编年体其他效编年
 者详见下条考其义例如王仲淹元经郑如几魏春
 秋皆以魏为统圣人诛叛臣攘夷狄之义安在哉
六经惟春秋缵述尤盛李槩战国春秋二十卷赵晔吴
 越春秋十二卷皇甫遵吴越春秋传十卷杨方吴越
 春秋削繁五卷孔衍春秋国语十卷春秋后国语十
 卷刘允济鲁后春秋十卷何承天春秋前传十卷春
卷三 第 7a 页 WYG0886-0197c.png
 秋后传三十卷春秋杂语十卷陆贾楚汉春秋九
 卷司马彪九州春秋十卷刘孝标九州春秋抄一卷
 胡旦汉春秋一百卷汉春秋问荅一卷袁晔汉献春
 秋十卷孔衍后汉春秋六卷孔舒元汉魏春秋九卷
 孙盛魏氏春秋二十五卷孙寿魏阳秋异同八卷习
 凿齿汉晋阳秋五十四卷孙盛晋阳秋三十卷檀道
 鸾续晋阳秋二十卷杜延寿晋春秋略二十卷崔鸿
 十六国春秋一百二十卷十六国春秋略二卷萧方
卷三 第 7b 页 WYG0886-0197d.png
 三十国春秋三十卷三十国春秋钞二卷武敏之三
 十国春秋一百卷皇甫谧玄晏春秋三卷王琰宋春
 秋二十卷魏衡卿宋春秋二十卷吴均齐春秋三十
 卷臧严栖凤春秋五卷蔡允恭后梁春秋十卷吴竞
 唐春秋三十卷韦述唐春秋二十卷陆长源唐春秋
 六十卷尹洙五代春秋一卷总之皆汉纪唐历之类
 今传者百无一二而偏记小史若越绝阳说等书辄
 十传六七圣神经典即其名不易当如此况其实哉
卷三 第 8a 页 WYG0886-0198a.png
又如晏子春秋虞氏春秋吕氏春秋李氏春秋之类今
 惟晏吕氏传盖子书杂家非纪载褒贬也虞李二书
 当亦此类至如杜嵩有任子春秋辛邕之有博杨春
 秋俱俳谐文葛立方韵语阳秋是诗话明崔氏文苑
 春秋是文选并取义而已(六朝人栖凤春秋盖以配/获麟可笑宋史无玄晏春)
 (秋而有皇甫/帝王世纪)
曹大家有女孝经宋尚宫有女论语今传女孝经乃唐
 人借名大家然前志并有曹书今亡逸矣
卷三 第 8b 页 WYG0886-0198b.png
孔鲋有小尔雅刘伯庄有续尔雅张楫有广雅曹宪有
 博雅李商隐有蜀尔雅羌尔雅陆佃有埤雅罗愿有
 尔雅翼林慎思有续孟冯休有删孟刘轲陆筠并有
 翼孟司马光有疑孟余允文有尊孟辨陈方之有削
 荀吴申有非荀(刘李二尔雅今不传盖宋末已亡疑/孟尊孟二书见朱文公集馀并未睹)
 (二荀亦亡又宋/人有蕃尔雅)
陆贾有新语顾谭亦有新语贾谊有新书虞喜亦有新
 书桓谭有新论夏侯湛华谭刘昼各有新论崔寔有
卷三 第 9a 页 WYG0886-0198c.png
 政论王肃亦有政论仲长统有昌言王滂亦有昌言
 贾山有至言崔灵亦有至言六朝好学汉类如此
仲尼诸弟子著述传于汉者漆雕子十三篇(漆雕开之/后七略至)
 (通志皆仝元龟/以即开著误也)王史氏二十一篇(六国/时人)芈子十八篇
 (名婴齐人/芈姓音弥)皆七十子之后也
世子十六篇(名硕/陈人)李克七篇(子夏/弟子)景子十三(篇宓子/ 弟子)
 孙尼子二十八篇皆七十子之徒也
受业仲尼者曾子外宓子十六篇宋景濂诸子辨有言
卷三 第 9b 页 WYG0886-0198d.png
 子二卷宋以前目录皆无元王爚裒集遗言为此书
 然犹胜伪撰者余近得颜子三卷亦国朝人裒集虽
 谓有功圣门可也(孟子史称七篇明甚而汉志/十一篇盖七字误分为二也)
吾夫子世以文事显而汉高世蓼侯聚特以军功封世
 以经术传而汉武世太常臧特以词赋著(太常有儒/家十篇赋)
 (二十/篇)
先孔氏而著书者黄帝史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汉志居
 杂家首非陈孔甲也陈博士鲋亦名甲故孔丛子后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86-0199a.png
 出宋人以即黄帝孔甲而又谓一名盘盂盖盘盂宋
 世已亡而编目者误记汉书有此因附会也唐志无
 孔丛子景濂太史以注者宋咸所篹大槩得之
吾夫子裔传尚书者安国注尚书者颖达然梁孔衍有
 汉尚书魏尚书则续书不始文中子也(衍所著又有/春秋数种夫)
 (子二十四/世孙也)
战国诸子往往有姓存名缺者西京诸子又往往有名
 在姓亡者今皆不可考因录左方该洽之士或旁参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86-0199b.png
 曲证得其姓名以慰作者则不啻遇之旦暮矣
景子三篇(儒家兵家/又十三篇)   羊子四篇(儒/家)
 侔子一篇(仝/上)     宫孙子二篇(道/家)
 郑公九篇(名/家)     吴子一篇(杂/家)
 尹都尉十四篇(农/家)   王氏六篇(仝/上)
 李子十篇      丁子一篇
 鲍子十篇      苗子五篇
 魏氏六篇(以上俱/兵家)   白氏三十八篇(医/家)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86-0199c.png
 臣彭四篇(儒/家)     郎中婴齐十二篇
 秦零陵令信一篇   伯象先生一篇
 臣说三篇(又赋/九篇)    臣贤一篇(以上/杂家)
 臣饶二十五篇    臣安成一篇
 臣寿七篇(以上小/说家)   倕一篇(兵/家)
 臣吾十八篇     孺子冰四篇
 臣昌市六篇     臣义二篇(俱词/赋家)
 臣瓒(见汉/书注)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86-0199d.png
先秦两汉间子书名仝者甚众盖皆以姓为称故尔然
 其书传者甚希又非文义所急故往往知其一不知
 其二虽博雅之士或知其二未必知其三四也今据
 刘氏七略郑氏通志及御览元龟等类书条载十数
 类于左自备忘忽云尔非示诸大方也
两孟子 一邹人孟轲(七/篇)一阴阳家(一/篇)又易孟氏(十一/篇)
两荀子 一赵人荀况(三十/三篇)一荀悦申鉴亦号荀子
两董子 一战国董无心(一/篇)一汉董仲舒(百二/十篇)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86-0200a.png
三贾子 一贾谊(五十/八篇)一贾山(八/篇)(唐蓝田尉贾某/撰见通志一志)
两庄子 一庄周(五十/二篇)一庄助(四/篇)又庄安(一/篇)
两景子 一宓子弟子(三/篇)一兵家(十三/篇)
五孙子 一道家(十六/篇)一孙武(八十/二篇)一孙膑(八十/九篇)一孙
 轸(九/篇)又晋孙绰(十/卷)
二吴子 一吴起(四十/八篇)一杂家(一/篇)
四李子 一李克(七/篇)一李恢(三十/三篇)一李良(三/篇)一兵家(十/篇)
二商子 一商鞅(二十/九篇)一商子逸书亦号商子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86-0200b.png
四邹子 一邹衍(四十九篇/五十六篇)一邹奭(十二/篇)一邹阳(七/篇)
二田子 一田骈(二十/五篇)一田俅(三/篇)
二鬻子 一道家(二十/二篇)一小说(十九篇俱称熊/未必一人也)
两儿子 一儿宽(九篇/儒家)一儿良(一篇/兵家)
两刘子 一刘敬(三篇/儒家)一梁刘协(三/卷)
二桓子 一桓宽(六十篇/盐铁论)一桓谭新论(十七/卷)
二苏子 一苏秦(纵横三十一篇/兵家十一篇)一苏彦(晋参军见/通志道家)
二张子 一张仪(十篇/纵横)一张苍(十六篇/阴阳家)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86-0200c.png
二韩子 一韩非(五十/五篇)一韩信(三篇兵/权谋家)
二徐子 一儒家(匹十二/篇宋人)一徐乐(一/篇)
二墨子 一墨家(十五/卷翟)一兵家(班志所省/卷数未详)
二毛公 一毛苌(诗训故/三十卷)一道家(九篇即赵/隐博徒者)
七公孙子一公孙尼一公孙固一公孙弘一公孙龙一
 公孙发一公孙浑邪又汲冢有公孙段
二王孙子一王孙巧心(一篇/儒家)一兵形势家(十六/篇)
二容成子一阴阳家(十四/篇)一房中(二十/六卷)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86-0200d.png
二鹖冠子一道家(一/篇)一兵家(任宏所录/班氏省之)
三务成子一小说(十/篇)一一五行(十四/卷)一房中(三十/六卷)
二尉缭子一杂家(三十/九篇)一兵家(三十/一篇)
二淮南子一杂家(五十/四篇)一兵家(班氏芟自容成/至此疑皆一人)
二平原君一儒家(七篇汉/朱建撰)一战国(赵公/子胜)
二太玄经一扬雄(十九/篇)一杨泉撰(见唐书及通志略隋/艺文志作太元经)
先秦子书之名有甚奇怪者其书什九不传因录此为
 好事谈柄后世以奇怪称者间附焉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86-0201a.png
我子一篇(墨/家)     处子九篇(赵人/法家)
世子二十二篇(儒/家)   儿子一篇(名良/兵家)
蜎子十三篇(名渊楚/人道家)   尸子二十篇(名佼商鞅/师杂家)
阙子一篇(纵横家梁武有/补阙子当补此) 捷子二篇(齐人/道家)
楚子三篇(道/家)     宋子十八篇(小说/家)
芉子十八篇(儒/家)    发子(见杨用/修集)
朝子(见御览又缠/子见意林)    蹇子(道家见/艺文略)
少子(齐张融/道家)      臣君子二篇(蜀人/道家)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86-0201b.png
将讵子五篇(阴阳家/六国)  国筮子十七篇(兵阴/阳家)
乘丘子五篇(阴阳家/六国人)  宫孙子二篇(道/家)
长卢子九篇(道家/楚人)   鵊治子一篇(兵阴/阳家)
游棣子一篇(法/家)    郑长者一篇(道家六国/时郑人)
卫侯官十二篇(阴阳/家)  杜文公五篇(阴阳/家)
魁纪公三十卷(唐樊/宗师)  猗玕子三卷(杂家元/结撰)
炙毂子五卷(唐王/睿)   墨希子(唐徐灵/府道家)
甘𦠆子(唐温庭筠/小说家)   幽求子二十卷(杜夷/道家)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86-0201c.png
赘隅子(宋王/晞)
史记处子作剧子捷子作接子弭子作吁子蜎渊作环
 渊并识
庾仲容子钞今世不传仅马总意林行世按宋晁氏读
 书志凡百七家三卷余所得本卷五而所引仅六十
 馀家盖又亡其半矣其书多裁割前人言语洪景卢
 据所引疑古孟子与今不仝非也按景卢称世不传
 书三十馀家今意林亦仅存半其书名则诸史艺文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86-0201d.png
 诸家目录往往可徵因录景卢语而考列其下作者
 大都亦因槩见云
容斋随笔云唐世未知尊孟子故意林亦列其书而有
 差不同者如伊尹不以一介与人亦不取一介于人
 之类其他所引书如胡非子随巢子缠子王孙子公
 孙尼子阮子正部姚信士纬殷兴通语牟子周生烈
 子秦菁子梅子任奕子魏朗子唐滂子邹子孙氏成
 败志蒋子谯子钟子张俨默记裴氏新书袁准正书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86-0202a.png
 袁子正论苏子陆子张显析言干子顾子诸葛子陈
 子要言苻子诸书今皆不传于世亦有不知其名者
 矣(考见/下条)
随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并见汉艺文志注皆云墨翟
 弟子也缠子不载汉志而意林引用二条皆与董无
 心论难语无心战国人著书辟墨子缠子盖亦战国
 墨之徒也王孙子一篇见汉志儒家注名巧心刘协
 雕龙末所称王孙巧心即此公孙尼七十子门人其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86-0202b.png
 书两见汉志一儒家二十八篇一杂家一篇今意林
 所引但有公孙文子而无公孙尼不知其儒家杂家
 也阮子正部政论魏清河太守阮武撰姚信书名士
 纬梁人信又有新书二卷并见郑氏通志艺文略阮
 法家姚名家也通语十卷晋尚书左丞殷兴撰正部
 论八卷后汉侍中王逸撰并见隋志儒家注中(凡注/皆梁)
 (时目录有者隋世/已亡故囚类附之)牟子二卷后汉太尉牟融撰郑志
 仝列儒家今载弘明集者非也周生烈魏人三国志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86-0202c.png
 有传隋志作周生子要论亦见儒家(潜夫论/注中)秦子三
 卷吴秦菁撰见隋志杂家(傅子/注中)梅子一卷中言阮步
 兵意林以为晋人或近之隋志作梅子新论(附桓/谭下)
 朗三卷后汉会稽人见隋志儒家唐子十卷吴唐滂
 撰见隋志道家邹子汉志有三战国衍奭汉邹阳据
 意林所引百馀言不类战国或当是阳书也孙氏成
 败志三卷吴孙毓撰见隋志(儒家正/论下)蒋子者魏蒋济
 万机论八卷见杂家谯子者蜀谯周法训八卷见儒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86-0202d.png
 家钟会刍荛论五卷(附蒋济万/机论下)默记三卷吴大鸿胪
 张俨撰新言五卷吴大鸿胪裴元撰析言论三十卷
 晋议郎张显撰并见隋志杂家(傅子/注下)显又有古今训十
 二卷亦见杂家正论十九卷正书二十五卷并袁准
 撰见儒家苏子者七卷晋征北参军苏彦撰陆子者
 十卷晋清河守陆云撰并附道家(唐滂/子下)然杂家又有
 苏道立言六卷陆澄政论十三卷不知意林所引果
 道家杂家也干子十八卷晋干宝撰顾子十卷晋扬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86-0203a.png
 州主簿顾夷撰并附见儒家(志林/下)然吴太常顾谭有
 新语十二卷亦称顾子诸葛子五卷吴太傅诸葛恪
 撰见杂家然儒家又有武侯集诫二卷亦诸葛也陈
 子要言十二卷吴豫章太守陈融撰见法家苻子二
 十卷东晋员外郎苻朗撰见道家惟任奕子未得考
 而道家有魏河东太守任嘏撰道论十二卷或字之讹
 也(汉志外并见隋志/唐史郑志俱仝)
按景卢谓诸书今皆不传于世此殊失考诸书非至宋始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86-0203b.png
 不传自隋世已湮没考隋经籍志洪所列三十馀家
 存者惟魏朗唐滂蒋济谯周袁准苻朗顾谭任嘏十
 馀家隋巢一卷胡非公孙尼亦各一卷盖不过十之
 三自馀皆梁世所有隋一不存修史者附见其目列
 注自明郑渔仲一槩钞入不复辨其有亡大误后学
 若马氏意林所录自是从仲容子钞篹出诸子本书
 虽亡其引用干子钞者唐世故在洪雅名博洽然于
 诸史艺文志不甚究心故有此误政与论太平御览
卷三 第 19a 页 WYG0886-0203c.png
 书目同科
今意林六十家洪所列外尚有一二僻者化清经十卷
 蔡洪撰笃论四卷杜恕撰物理论十六卷杨泉撰并
 隋世已亡附见诸子注中又体论四卷亦杜恕撰傅
 子百二十卷傅玄撰并隋世尚存者此外有湘东王
 鸿烈十卷杨伟桑丘先生书二卷陆澄缺文十三卷
 张显古今训十一卷卢辩称谓五卷桓子一卷何子
 五卷郭子三卷隋世或存或亡今率湮没无考大抵
卷三 第 19b 页 WYG0886-0203d.png
 唐以前子书僻者略尽此矣
艺文志儒家有董无心一卷注称难墨子历朝诸志咸
 有其目宋吴秘尝为注释见通考晁氏所纪盖南渡
 尚存而今不甚传其言行亦不少槩睹独马总意林
 引缠子云缠子修墨子之业以教于世儒有董无心
 者其言修而谬其行(缺一/字)而庸言谬则难通行庸则
 无主欲事缠子缠子曰文言华世不中利民倾危缴
 绕之辞者并不为墨子所修劝善兼爱子重之右皆
卷三 第 20a 页 WYG0886-0204a.png
 缠子中语盖二人同时缠墨者蔑董自尊其教固不
 足凭余独慨夫战国之世釐翟之教大行声称积渐
 至与儒并以庄周之恣横其叙道术特冠墨于诸家
 之首而三致意焉自馀咸可例见无心生战国世独
 奋然起辟之计其度越当时讵在汉世仲舒之下盖
 孟子舆氏后一人而已而后之儒者绝口不道其功
 郑渔仲精覈艺文至谓无心为墨氏弟子冤哉余曷
 能弗详为辩也
卷三 第 20b 页 WYG0886-0204b.png
班氏艺文于战国诸子亦有不能尽录者如墨家无缠
 子而见于意林盖或出于后世而实战国之书非伪
 撰也第今亦亡从考矣
原夫艺文之为志也虽义例仍乎前史实纪述咸本当
 时往代之书存没非此无以考今代之蓄多寡非此
 无以徵故魏晋迭兴盛衰迥绝齐梁接踵贮积悬殊
 且前人制作世日以寡后人著述世日以增遍读历
 朝诸志卷轴简编靡有同者粤自晋唐而下懿君贤
卷三 第 21a 页 WYG0886-0204c.png
 弼亡弗究心考文大典意在斯乎刘知几史通以为
 附赘悬疣雷同一律而大讥隋史之非此疏卤之谭
 匪综核之论即后汉一书艺文无志而东京一代典
 籍茫然他可槩矣(刘史通论史诸体甚覈独论表/志甚疏郑渔仲所以讥范晔也)
甚矣前代之留神典籍也华峤汉书轶矣然隋得一十
 七卷存焉唐得三十一卷存焉即残阙僻缓之书弗
 忍弃也隋十七卷盖重购所致唐顾倍之则承平日
 久屋壁之下岩石之中有时而出也萧子云晋书一
卷三 第 21b 页 WYG0886-0204d.png
 百二卷至唐仅得九卷王智深宋书六十一卷至唐
 仅三十卷干宝晋书止二十卷朱凤晋书止十四卷
 皆不知原数宝则散逸亡绪凤则编缉未成亦录之
 弗忍弃也前代于典籍如此后世非直残缺者不可
 得见即全帙以饱蠹鱼可胜叹哉
陆子渊云宋王景文有诗总闻尝借钞于李伯华家其
 说诗颇与文公异按景文名质苏子瞻仝时人而此
 书端临通考亦载第卷数不同恐赝作也
卷三 第 22a 页 WYG0886-0205a.png
一友人云嘉靖中籍没分宜有晏元献集一部二十馀
 帙钞本也主其事者亦博雅之士当时深欲借钞虑
 生谤议遂止余闻深为惜之因记里中有元人育婴
 图摹本载元献跋语几七百言其文甚庄雅而书法
 殊有晋唐风世但名元献诗词罕知其文翰者
张文潜柯山集一百卷余所得卷仅十三盖钞合类书
 以刻非其旧也余尝于临安僻巷中见钞本书一十
 六帙阅之乃文潜集卷数正仝书纸半已漶灭而印
卷三 第 22b 页 WYG0886-0205b.png
 记奇古装饰都雅盖必名流所藏子孙以鬻市人余
 目之惊喜时方报谒臬长不持一钱顾奚囊有绿罗
 二匹代羔雁者私计不足偿并解所衣乌丝直缀青
 蜀锦半臂罄归之其人亦苦于书之不售得直慨然
 适官中以他事勾唤因约明旦余返寓通夕不寐黎
 明不巾栉访之则夜来邻火延烧此书倏煨烬矣余
 大怅惋弥月因识此冀博雅君子共访或更遇云
南渡以还书多端临通考所未载者余所见小说家如
卷三 第 23a 页 WYG0886-0205c.png
 西溪丛语癸辛杂识等不下数十种盖马氏所据大
 率本晁陈二家自馀宋末诸人所著或末及行世通
 考虽成于元世其时兵革劻劝无缘掇拾今承平日
 久故渐出人间不得以为伪也
永乐中命胡广王洪等辑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
 卷一万一千九十五册目录六十卷其表文载蟫精
 集中盖古今创见书也惜卷帙繁重未传云(见七脩/类稿)
 
卷三 第 23b 页 WYG0886-0205d.png
 
 
 
 
 
 
 
 少室山房笔丛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