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885-010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俨山外集卷十九
              明 陆深 撰
  豫章漫抄二
袁州万载县西北行百里有慈化寺为普庵道场周里
 馀甚为宏阔四围皆山面浸池水如半月有二十四
 寮僧众至二三千正殿深十八丈馀后园中有侧柏
 甚奇以三人围之少弱二尺高二三丈已上分为两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885-0107d.png
 岐至顶则秃而枝须如根相传以为普庵手植乃倒
 栽之此难尽信但木末枯枝坚如铁石风霜所不能
 摧折为少异尔然数百年物也又西过青溪喻氏有
 一柏柏植溪上绝似慈化但殊小而顶尤尖秃此树
 与江南垂丝桧是一类但柏身柏叶耳
国朝儒臣出翰林者类谥为文惟刘忠悯从其所重陈
 庄靖则避其名此李文正公序董文僖集语也按曾
 棨谥荣襄金忠谥文忠是翰林亦有不谥文而谥亦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885-0108a.png
 未尝避名者恨无从质證也
先圣之祥有麟书定世符流传怪异初不藉是以为轻
 重其实谶纬之始也若瓮书云后世修吾书董仲舒
 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钟离意璧有七张伯怀
 其一秘书云后有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踞我
 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端门书云趣作法孔氏
 没周姬立彗东出秦人灭胡亥术书既散孔子不灭
 皆叶韵可读特其文明白无隐语廋词如谶纬之艰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885-0108b.png
 涩者疑皆事后好奇者为之尔
嘉靖十二年予以八月廿六日江藩履任九月六日过
 各道相访入湖东道未时未尽于东方见月时郑大
 参时夫朱少参子纯共观而异之十一月二日予出
 巡湖西是日天气朗霁晚将至市汊于西方见新月
 前月乃小尽是月冬至在二十七日大尽所馀三日
 明年乃闰二月以月验之则是月该小尽若非推步
 之误则躔度之差必居一于此矣予庚寅岁在山西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885-0108c.png
 别记冬至与岁闰亦差一日云推闰歌括云欲知来
 岁闰先算至之馀更看大小尽决定不差殊谓二十
 日冬至则所馀十日来岁则闰十月小尽则九月如
 冬至在上旬则数足十二日除之更从一起数焉
庐山天池寺以周颠仙兴建我太祖高皇帝御制周颠
 仙传甚奇古中载颠仙以手画地成圈指谓太祖曰
 打破个桶做个桶盖隐语代革之事桶统也今人所
 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桶阎宪副尚友闳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885-0108d.png
 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杨维祯廉夫
 以方巾见太祖问其制廉夫对以四方平定巾太祖
 喜令庶人皆得戴之重佳名也商文毅公辂召用自
 编民亦以此巾见
洪武二年二月壬辰以翰林直学士詹同侍读学士秦
 裕伯为待制袁涣雎稼为翰林应奉裕伯大名人从
 父仕元都就学胄监登第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会
 世乱弃官寓扬州复避地松江之上海以养母时张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885-0109a.png
 士诚据姑苏遣人招之拒不纳吴元年上命中书檄
 下松江起之裕伯对使者曰裕伯受元爵禄二十馀
 年背之是不忠也母丧未终忘哀而出是不孝也不
 孝不忠之人何益于人国乃上书于中书固辞洪武
 元年省臣复檄起之裕伯称疾不起上乃手书谕之
 曰海滨之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苟坚守
 不起恐有后悔裕伯拜书遂入朝裕伯博辩善为辞
 说上欲命以官屡以故辞至是以为待制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885-0109b.png
洪武二年三月上与翰林待制秦裕伯等论学术上曰
 为学之道志不可满量不可狭意不可矜志满则盈
 量狭则骄意矜则小盈则损骄则惰小则陋故圣人
 之学以天为准贤人之学以圣为则苟局于狭小拘于
 凡近则岂能克广其学哉裕伯对曰诚如圣谕
洪武四年七月上因与侍臣论用将曰秦裕伯常言古
 者帝王之用武臣或使愚使贪其说本于孙武然其
 言非也夫武臣量敌制胜智勇兼尽岂可谓愚攻城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885-0109c.png
 战野捐躯殉国岂可谓贪若果贪愚之人不可使也
 右三则皆于国史录出又按洪武三年庚戌应天首
 科乡试召前御史中丞刘基今治书侍御史秦裕伯
 为考试官见宋景濂小录序吾乡新旧郡县志载裕
 伯事甚略止具录手敕故人得传之今海滨有二秦
 氏皆云裕伯后亡友秦文解先自䢴沟来而裕伯尝
 寓扬州或当近之秦监生钿家收有裕伯上中书书
 草云其闸港住宅即裕伯故居初有敕书楼被燬叩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885-0109d.png
 其始末两家子弟多不能详钿云裕伯竟不出而不
 知其尝为翰林侍读学士又为待制备顾问又为治
 书侍御史岂皆非世嫡耶无亦沦落于齐民而忘其
 先耶按裕伯在元时已有盛名北方文章多出其手
 今间见于元文类中当时必有成集以传俟访之若吾
 邑志宜题曰流寓今闸港有裕伯题桥讹而呼为俞
 伯奇桥云
甲午二月三日宿痾初起春阴欲开拥肩舆度石梁掩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885-0110a.png
 映重湖之间徐孺子苏云卿之遗迹历历在目波光
 云影与胸次相推荡洒然自得
赵善鸣字元默与同年湛元明俱出陈白沙之门三十
 年前因元明识其人甲午春以南京户部员外公差
 过豫章出许司徒函谷所刻论辩为惠始得尽见一
 时贤俊论学之说予向尝疑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
 为有语病今诸公并与性即理也一言为不通之论
 大抵义理之学要在悦心处如登山然高一步则所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885-0110b.png
 见自别若未至其地而议之何益之有函谷至以太
 极图为周子之真赃实犯此何言与
河源出吐蕃朵甘思之西鄙有泉百馀泓水沮洳涣散
 方可七八十里淖弱不胜物从高视之灿若列星是
 之谓星宿海云夷言鄂敦诺尔鄂敦星诺尔海也群
 流奔凑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夷言阿喇勒诺尔也自西
 来连属吞噬迤逦而东行一日程始成川名齐瑸河
 又二三日程有水西南来名伊哷珠与齐瑸合又三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885-0110c.png
 四日程有水南来名呼兰又有水东南来名伊哷珠
 合流会于齐瑸其流寖大始曰黄河云然水清人尚
 可涉又一二日程乃为九度河九度者水八九股可
 度也广六七里乂四五日程始连浊土人抱革囊或乘
 马过之亦有象舟傅革以济仅容二人继是束以两
 山广可一里二里或半里深叵测矣
 朵甘思之东北鄙有大雪山自腹至顶积雪常不消
 山最高即所谓昆崙也自八九股水至昆崙约计二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885-0110d.png
 十日程河行昆崙南半日程又四五日程至阔即及
 阔提二地相属又三日程始至四达之衢是谓哈喇
 伯勒齐尔昆崙之西人迹简少多处山南其东山益
 高地益下岸亦益狭有狐可一跃过也又行五六日
 程有水西南来名细黄河又两日程有水南来名奇
 尔满出二水合流入河河北行转西至昆崙北二日
 程水过之北流少东又北流约行半月程至贵德州
 州隶河州元所置吐蕃宣慰司也又四五日程始至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885-0111a.png
 积石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其地也又五日程至河
 州安乡关又一日程至打罗坑东北行又一日程洮
 河水南来入河又一日程至兰州过北卜渡至鸣河
 州过应吉里州正东行至宁夏南又东行即东胜州
 也世言黄河九折彼地有二折盖奇尔满出及贵德
 州巴济拉也
 言河源者惟此二说为近因删次元臣潘昂霄所志
 如此而并记异同之说于左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885-0111b.png
 按史称河有两源一出于阗一出葱岭于阗水北
 行出葱岭河注蒲类海不流洑至临洮出焉今洮水
 自南来非蒲类明矣询之土人言于阗葱岭水下流
 散之沙碛云
 唐吐蕃传河上流由河洪济梁南二千里水益狭春
 可涉秋夏乃胜舟
 山经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崙之东北陬
 实维河源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885-0111c.png
 又曰阳圩之山河出其中
 又曰淩门之山河出其中
 水经河出昆崙经十馀国乃至泑泽
 穆天子传阳纡之山河曰冯夷所居是惟河宗
 汉张骞使西域以为能穷河源盖出于传闻所云织
 女支机石者妄也
 其言昆崙最妄者云去嵩高五万里阆风玄圃瑶池
 华盖为仙人所居云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885-0111d.png
 西域记称阿耨达大山即昆崙山
 地理志称昆崙山在临羌西
 吐蕃传亦称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崙
 者其言颇是宋人比之馒头撚尖者或合元柯九思
 以为昆崙行一月始穷河源所谓星宿海者更在昆
 崙之西数千里之外唐史所载河源在紫山之间者
 亦未尽事实也
 凡言程以日记者广邈之野难以步测讣一日之力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885-0112a.png
 约可百里而潘志准以广轮马行广轮之义未详谚
 云推车步岂是与马之蹄跨开阔停匀驰稳而步疾
 者犹车行然又谓之答罕步若此马所行恐不止日
 百里也潘志又云行四阅月约四五千里则日又不
 能百里矣盖地有险易行有缓急百里者大较也宋
 景濂治河议亦以日准百里云盖自星宿海至积石
 总计六千七百馀里自九渡河抵昆崙南可三千里
 而柯九思记云昆崙行一月始穷河源似亦以百里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885-0112b.png
 程日也
 余既删次河源为图记复仿经修词曰河源于星宿
 海汇为二泽流合三水岐为九度行二千馀里经昆
 崙山由山南又合二水北流折而西复过昆崙之北
 又转而东又北行二千馀里至于积石
 
 
 俨山外集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