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75-00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仕学规范卷三      宋 张镃 撰
  为学
语罗仲素云今之学者只为不知为学之方又不知学
 成要何用此事体大须是曾着力来方知不易夫学
 者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贤之所为须是闻圣贤
 所得之道若只要博通古今为文章作忠信愿悫不
 为非义之士而已则古来如此等人不少然以为闻
卷三 第 1b 页 WYG0875-0021b.png
 道则不可且如东汉之衰处士逸人与夫名节之士
 有闻当世者多矣观其作处责之以古圣贤之道则
 略无毫发髣髴相似何也以彼于道初无所闻故也
 今时学者平居则曰吾当为古人之所为才有事到
 手便措置不得盖其所学以博通古今为文章或志
 于忠信愿悫不为非义而不知须是闻道故应如此
 由是观之学而不闻道犹不学也
语仲素云某常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
卷三 第 2a 页 WYG0875-0021c.png
 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
 书言象意之表此盖其所为者如此(已上出龟/山语录)
康节先公少日游学先祖母李夫人思之恍惚至倒诵
 佛书康节亟归不复出夫人捐馆康节特毁甚躬自
 㸑以养祖父置家苏门山下康节独筑室于百源之
 上时李丞之子挺之东方大儒也权共城县令一见
 康节心相契授以大学康节益自克励三年不设榻
 昼夜危坐以思写周易一部贴屋壁间日诵数十遍
卷三 第 2b 页 WYG0875-0021d.png
 闻汾州任先生者有易学又往质之挺之去为河阳
 司户曹康节亦从之寓州学贫甚以饮食之油贮灯
 读书一日有将校自京师出戍者见康节曰谁苦学
 如秀才者以纸百幅笔十枝为献康节辞而后受每
 举此语先夫人吾少日艰难如此当为子孙言之
伯温少时因读文中子至使诸葛武侯无死礼乐其有
 兴乎因著论以谓武侯霸者之佐恐于礼乐未能兴
 也康节先公见之怒曰汝如武侯犹不可妄论况万
卷三 第 3a 页 WYG0875-0022a.png
 万相远乎以武侯之贤安知不能兴礼乐也后生辄
 议先贤亦不韪矣伯温自此于先达不敢妄论(已上/出邵)
 (氏闻/见录)
读书须是看圣人用心处自家临事时一一要使
学问虽是要从师然赖朋友相成处甚多师只是开其
 大端又体貌严重若于从容闲暇之际委曲论难须
 是朋友便发明得子细(已上出涪/陵记善录)
吕居仁云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
卷三 第 3b 页 WYG0875-0022b.png
 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
 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
荥阳吕公尝说杨学士应之乐善少比闻一善言必书
 而记之荥阳公尝书于壁云惟天子为能备物惟圣
 人为能备德应之遽取笔录记之
荥阳公入学时二十一岁矣胡先生实主学与黄右丞
 安中履邢尚书和叔恕同斋舍时安中二十六岁为
 斋长和叔十九岁安中方精专读书早辰经书每授
卷三 第 4a 页 WYG0875-0022c.png
 五百遍饭后史书可诵者百遍夜读子书每授三百
 遍每读书危坐不动句句分明
荥阳公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仍每句最下一字
 尤要声重则记牢
张横渠诗云若知居仁宅先须入礼门温公作横渠哀
 辞曰教人学虽慱要以礼为先伊川先生云子厚以
 礼教学者最善先有所据守然则横渠之教以礼为
 本也
卷三 第 4b 页 WYG0875-0022d.png
顾公子敦内翰尝语东莱公云学者须习不动心事绪
 之来每每自试久久之间果能不动则必自知曰我
 不动矣由此观之前辈所以自立非徒然也
陈莹中尝云学者须常自试以观己之力量进否易曰
 或跃在渊自试也此圣学也
杨应之学士言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
 究者为可畏耳
荥阳公尝言所在有乡先生处则一方人自别盖渐染
卷三 第 5a 页 WYG0875-0023a.png
 使之然也人岂可以不择乡就士哉
李君行先生尝言学者当以经书论语孟子如秤相似
 以秤量众说其轻重等者正也其不等者不正也
后生学问且须理会曲礼少仪礼仪等学洒扫应对进
 退之事及先理会尔雅训诂等文字然后可以语上
 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自然度越诸子也不如
 此则是躐等犯分陵节终不能成孰先传焉孰后倦
 焉不可不察也
卷三 第 5b 页 WYG0875-0023b.png
正献公每时节必问诸生有进益否(已上出吕/氏童蒙训)
士大夫学术须正一或不正往往操履皆邪其为利害
 不止及其一身吁可畏也然士夫孰不自以为正柰
 何其始辨之不明讲之不详得其形似执而不化遂
 为终身之害只如教小儿自其发蒙时教之以正如
 曲礼言幼子常视母诳亦此理也汉景帝晁错教用
 术数宜其亦不免也
或问独学无友当如何曰读古人书不可作死法看如
卷三 第 6a 页 WYG0875-0023c.png
 此则便是益友
善画者于一枝一叶意象思索仅得其似而化工一陶
 千枝竞发万叶争秀浓纤小大不失毫发其劳逸不
 同而真伪自分人之所得于心与得于人者万万相
 远此可与知者道
或问学者欲正心如何下工曰须明乎善不然又恐错
 认(已上出横/浦语录)
书犹曲糵学者犹秫稻秫稻必得曲糵则酒醴可成不
卷三 第 6b 页 WYG0875-0023d.png
 然虽有秫稻无所用之今所读之书有其文雄深者
 有其文典雅者有富丽者有俊逸者合是数者杂然
 列于胸中而咀嚼之犹以曲糵和秫稻也酝酿既久
 则凡发于文章形于议论必自然秀绝过人矣故经
 史之外百家文集不可不观也
学者苟专意时文不知研穷经史则举业之外叩之空
 空亦可耻矣盖学经所以正吾心观史所以行吾决
 安可视为不急之务故前辈谓久不以古今灌溉胸
卷三 第 7a 页 WYG0875-0024a.png
 次试引镜自观面目必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正谓
 此也
己以为是众以为非己以为非众以为是吾将何从曰
 学而已矣学而明乎善则是非不愧于圣人矣否则
 是非皆私心尔奚择焉
孔门学问非徒载之空言必期见于行事故子贡问孔
 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告之以其恕
 乎子贡行此一语平生铨品之心一旦消殒至谓纣
卷三 第 7b 页 WYG0875-0024b.png
 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仲弓问仁孔子告之以出门如
 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仲弓行此二句至于可使南
 面学云学云空言云乎哉
朋友讲习固天下乐事不幸独学则当尚友古人可也
 故读论语如对孔门圣贤读孟子如对孟子读杜子
 美诗苏文则又凝神静虑如目击二公如此用心虽
 生千载之下可以见千载之人矣
君子之学岂志在取一第效一官而已饮食起居皆宰
卷三 第 8a 页 WYG0875-0024c.png
 相事业也
文字有眼目处当涵泳之使书味存于胸中则益矣韩
 子曰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正谓此也
六经之书浩博而难穷故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
 无诗学者莫若精意语孟语孟中得趣则六经皆可
 触类而知矣
山谷荅王观复书云所示诗文皆兴寄高远但语生硬
 不谐律吕或词气不逮初造意时此病亦只是读书
卷三 第 8b 页 WYG0875-0024d.png
 未精博尔以此知读书虽贵博然博而不精亦无益
 也
如看唐朝事则若身预其中人主情性如何所命相如
 何当时在朝士大夫孰为君子孰为小人其处事孰
 为当孰为否皆令胸次晓然可以口讲而指画则机
 会圆熟他日临事必过人矣
凡前古可喜可愕之事皆当蓄之于心以此发之笔下
 则文章不为空言矣(已上出张/横浦日新)
卷三 第 9a 页 WYG0875-0025a.png
夫理不穷则物情不尽物情不尽则择义不精义不精
 则用不妙用不妙则不能所居而安居不安则不能
 乐天不能乐天则不能成其身矣故学必以穷极物
 理为先也然非身亲之则不能知味
大体既是正好用工近察诸身远察诸物穷竟万理一
 以贯之直造寂然不动之地然后能吉凶与民同患
 为天之所为矣此圣门事业也
尧授舜舜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微言微妙也危
卷三 第 9b 页 WYG0875-0025b.png
 言无常也故孔圣自十五志于学积十五年工夫然
 后敢以立自许自是而后每积十年工夫而后一进
 未至纵心所欲不踰矩则犹有人心消磨未莹彻也
 及至纵心所欲不踰矩方才纯是道心与天无二故
 中庸称孔圣之德终以天地之所以为大结之更不
 称仲尼也今之学道者少有所得则忻然以天地之
 美为尽在己自以为至足矣就世俗而言之亦可谓
 之君子论于圣人之门乃是自弃自暴者耳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75-0025c.png
学者所以学为治也讲之熟则义理明义理明则心志
 定心志定则当其职而行其事无不中节可以济人
 利物矣反是则其害岂可胜言(已上出五/峰遗文)
伊川之学无虚头只要实堛堛地用功践履一节节行
 到
伊川云敬以直内凡人修学当先以敬为主此盖颜氏
 克己复礼之说其门庭大率先要躬行耳(已上出蒲/氏漫斋录)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75-0025d.png
 
 
 
 
 
 
 
 仕学规范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