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75-00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仕学规范卷二      宋 张镃 撰
  为学
学在知其所有又养其所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也
学始于不欺闇室
学者有所得不必在谈经论道间当于行事动容周旋
 中礼得之
卷二 第 1b 页 WYG0875-0016b.png
学者不学圣人则已欲学之须是熟玩圣人气象不可
 止于名上理会如是只是讲论文字
张思叔请问其论或太高伊川不答良久曰累高必自
 下
谢子与伊川别一年往见之伊川曰相别又一年做得
 甚工夫谢曰也只去个矜字曰何故曰子细检点得
 来病痛尽在这里若按伏得这个罪过方有向进处
 伊川点头因语在坐同志者曰此人为学切问近思
卷二 第 2a 页 WYG0875-0016c.png
 者也
谢显道云学者先学文鲜有能至道至如博观泛览亦
 自为害故明道先生教余尝曰贤读书谨不要寻行
 数墨
谢显道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明道先生受学志甚
 笃明道一日谓之曰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
 故其学心口不相应盍若行之请问焉曰且静坐伊
 川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已上出程/氏外书)
卷二 第 2b 页 WYG0875-0016d.png
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
 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自古有多
 少要如仲尼者然未有如仲尼者颜渊学仲尼不幸
 短命孟子志仲尼亦不如仲尼
要见圣人无如论孟为要论孟二书于学者大足只是
 须涵泳
闻见之善者谓之学则可谓之道则不可须是自求于
 已能寻见义理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之安矣
卷二 第 3a 页 WYG0875-0017a.png
义理之学亦须深沈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盖
 惟深则能通天下之志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不尔卒无所发明不得见
 圣人之奥故学者先须变化气质
心解则求义自明不必字字相校譬之目明者万物纷
 错于前不足为害若目昏者虽枯木朽株皆足为梗
观书且不宜急迫了意思则都不见须是大体上求之
 言则指也指则所视者远矣若只泥文而不求大体
卷二 第 3b 页 WYG0875-0017b.png
 则失之是小儿视指之类也常引小儿以手指物示
 之而不能求物以视焉只视于手及无物则加怒耳
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理未精耳理精则须记了无去
 处也仲尼一以贯之盖只著一义理都贯却学者但
 养心识明静自然可见死生存亡皆知所从来胸中
 莹然无疑止此理尔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盖略言
 之死之事只生是也更无别理
学者不可谓少年自缓便是四十五十二程从十四岁
卷二 第 4a 页 WYG0875-0017c.png
 时便锐然欲学圣人今尽及四十未能及颜闵之徒
 小程可如颜子然恐未如颜子之无我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逦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
 到峭峻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学之不勤者正犹七年之病不蓄三年之艾今之于学
 加工数年自是享之无穷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
 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如是则孔子问于
 老聃苌弘郯子宾牟贾有甚不得聚天下众人之善
卷二 第 4b 页 WYG0875-0017d.png
 者是圣人也岂有得其一端而便胜于圣人也
学不长者无他术惟是与朋友讲治多识前言往行以
 育其德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开明便
 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一日间朋
 友论著则一日间意思差别须日日如此讲论久则
 自觉进也
学者只是于义理中求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
卷二 第 5a 页 WYG0875-0018a.png
 必有丰年盖求之则须有所得(已上出横/渠理窟)
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有志于学者都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
 可夺志也惟患学者不能坚勇(已上出横/渠语录)
子路无宿诺人告以有过则喜有闻而未能有行惟恐
 有闻此可谓有勇矣学者之病常在于无勇使之勇
 焉中庸之极可坐而臻也(出临川集/讲说录)
予幼时先君日课令诵文选甚苦其词与字难通也先
卷二 第 5b 页 WYG0875-0018b.png
 君因曰我见小宋(即景/文公)说手抄文选三过方见佳处
 汝等安得不诵由是知前辈名公为学大率如此(出/麈)
 (史/)
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以为学(出涑/水迂)
 (书/)
先生谓马永年曰吾友后生未可遽立议论以褒贬古
 今盖见闻未广而涉世浅故也且如孔子万世师也
 方孟僖子且死戒其嗣懿子师孔子时孔子年尚少
卷二 第 6a 页 WYG0875-0018c.png
 也又齐景公晏子适鲁问礼时孔子方年三十其后
 孔子年五十馀方历聘诸国十四年而归鲁时孔子
 年六十三岁乃始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只数年
 间了却一生著述盖是时学问成矣涉世深矣故其
 著述始可为后世法譬如积水于千仞之源一日决
 之滔滔汩汩直至于海其源深也若夫潢潦之水乍
 流乍涸终不能有所至其源浅也古人著书多在暮
 年盖为此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875-0018d.png
先生曰某之北归与东坡同途两舟相衔未尝三日不
 相见尝记东坡自言少年时与其父并弟同读富郑
 公使北语录至于说大辽国主云用兵则士马物故
 国家受其害爵赏日加人臣享其利故凡北朝之臣
 劝用兵者乃自为计非为北朝计也辽主明知利害
 所在故不用兵三人皆叹其言以为明白而切中事
 机时老苏谓二子曰古人有此意否东坡对曰严安
 亦有此意但不如此明白老苏笑以为然先生又云
卷二 第 7a 页 WYG0875-0019a.png
 前辈读书例皆如此故谓之学问必见于用乃可贵
 不然即腐儒尔武帝时严安上书谏用兵其略云今
 徇南夷朝夜即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人
 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郑公之言其源出于此(已/上)
 (出元城/语录)
司马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
 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公又云司马文正对宾客无问贤愚长幼悉以疑事问
卷二 第 7b 页 WYG0875-0019b.png
 之有草簿数枚常致坐间苟有可取随手记录或对
 客即书率以为常其书事皆真谨公见时已有三十
 馀簿(出元城/谭录)
胡珵问学者所守要道毕竟如何公曰寻常未尝与人
 言既蒙下问不敢不对学者所守要道亦只是一字
 更无两字只一勤字尽矣学者能勤则邪僻无自而
 生中立门人有黄锾者亦见问尝以是告之珵曰甚
 善甚善只为至诚无息学者诚以为主勤以行之不
卷二 第 8a 页 WYG0875-0019c.png
 亦善乎公曰诚是本勤是末求之不已谓之勤才有
 间断便不可谓勤也(出南都/道护录)
范文正在雎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
 一千明年孙生复道雎阳谒文正又赠十千因问何
 为汲汲于道路孙生戚然动色曰母老无以养若日
 得百钱则甘旨足矣文正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也
 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吾今补子为学职
 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学乎孙生大喜于是
卷二 第 8b 页 WYG0875-0019d.png
 授以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脩谨文正甚
 爱之明年文正去雎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
 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
 至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出东轩/笔录)
王荆公教元泽求门宾须博学善士或谓发蒙恐不必
 然公曰先入者为之主
杨中立云人要为善须先明善始得
陈并巨中劝学文云凡不可与父兄师友道者不可为
卷二 第 9a 页 WYG0875-0020a.png
 也凡不可与父兄师友为者不可道也
吕原明谓六经药方也史傅是人之服药之效也
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明则有功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
 有不进而不退者唯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
 者极也(已上出晁/氏客语)
忠宪公少年家贫学书无纸庄门前有大石就上学书
 至晚洗去遇烈日及小雨即张敝伞以自蔽时世间
卷二 第 9b 页 WYG0875-0020b.png
 印板书绝少多是手写文字每借人书多得脱落旧
 书必即录甚详以备检阅盖难再假故也仍必如法
 缝粘方继得一观其艰苦如此今子弟饱食放逸印
 书足备尚不能观良可愧耻(出韩庄敏/公遗事)
学者才有些所得便住人多易住唯颜子善学故孔子
 有见其进未见其止之叹须是百尺竿头更进步始
 得
今之学须是如饥之须食寒之须衣始得若只欲彼善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75-0020c.png
 于此则不得
或问或曰我初学问事必不当人必笑然我未有所得
 须直情言之若掩藏畏人笑徒自欺耳此言如何曰
 是也谓同坐诸子曰亦须切记此语(已上出上/蔡语录)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75-0020d.png
 
 
 
 
 
 
 
 仕学规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