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875-000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仕学规范卷一      宋 张镃 撰
  为学
司马温公光自成童凛然如成人七岁闻讲左氏春秋
 大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义自是手不释卷至
 不知饥渴寒暑年十五书无所不通文词醇深有西
 汉风
晏元献公殊留守南京范文正公仲淹遭母忧寓居城
卷一 第 1b 页 WYG0875-0009d.png
 中晏公请往府学仲淹尝宿学中其教学者皆有法
 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息皆有时
 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适
 疲倦暂就枕耳仲淹问未就寝时观何书其人亦妄
 对仲淹即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
 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
 学者准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其后宋人以
 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卷一 第 2a 页 WYG0875-0010a.png
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年二十七岁始大发愤谢其素
 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馀举进士再不中
 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
 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
 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
 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
 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
 横上下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
卷一 第 2b 页 WYG0875-0010b.png
 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
庆历中范希文以资政殿学士判邠州尝语客曰某修
 学时最为贫窭与刘某同上长白山僧舍惟煮粟米
 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
 断齑十数茎汁半盂入少盐煖而啖之如此者三
 年
朱昂侍郎甫弱冠辞亲游学其父给钱二千以为行资
 径入衡山书院服勤学问孜孜不怠夜则拾桐油子
卷一 第 3a 页 WYG0875-0010c.png
 然以诵书三年业成而归复以二千纳于父封识宛
 然
司封郎中孔延之幼孤自感厉昼耕读书垄上夜燃松
 明继之学艺大成乡举进士第一遂中其科
李待制行简家素贫能刻志自学坐石上读六经每至
 夜分虽寒暑不以少易又聚木叶学书其笔法遒劲
 聚书至万馀卷多手自抄写人谓之李书楼
石守道学士为举子时寓于南都其固穷苦学世无比
卷一 第 3b 页 WYG0875-0010d.png
 者王侍郎渎闻其勤约因会客以盘餐遗之石谢曰
 甘脆者亦某之愿也但日享之则可若止修一餐则
 明日何可继乎朝享膏粱暮厌粗粝人之常情也某
 所以不敢当赐便以食还王咨重之
祠部郎中强至字几圣少有志节力学问年二十举开
 封府进士黜于礼部退而叹曰非有司之罪吾术未
 善耳乃益自刻励读书属文忘昼夜寒暑吴俗喜游
 嬉请谒公闭门一切谢绝当食不扬七箸蚊虫噆肤
卷一 第 4a 页 WYG0875-0011a.png
 不一举手扑之曰是皆害吾学之功后果中上第
范忠宣公纯仁娶天章阁待制王质之女封魏国夫人
 公既娶为学益笃文正公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
 复石介李遇之徒与公从游昼夜肄业置灯帐中夜
 分不寝一举登皇祐元年进士乙科后公贵魏国犹
 收其帐顶如墨色时以示诸子孙曰尔父少时勤学
 灯烟迹也
盛文肃公度好学家居惟图书满前每归休未尝释手
卷一 第 4b 页 WYG0875-0011b.png
 或劝之少休则曰吾自乐此非以为劳也
卫尉寺丞向纶雅有奇节不妄交自念世禄子弟溺志
 膏粱之间乃昼夜刻苦于学日诵数千言一记辄不
 忘
虞部郎中李虚舟家贫无书假本于人必手自抄录夜
 则弦诵长为辞章颇出流辈(已上出皇朝名/臣四科事实)
崇政殿说书荥阳吕公希哲尝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
 气象气象好时百事是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
卷一 第 5a 页 WYG0875-0011c.png
 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
 夭之所由定也(宋景文/公杂志)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
 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
 文辉光施于世者果致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
学者不谋道久矣然道固不茀废而圣人之书如日月
 卓乎其可求苟不为刑祸禄利动其心者则勉之皆
 可至也(并出庐/陵文集)
卷一 第 5b 页 WYG0875-0011d.png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
 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
 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渊之所学过
 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出濂溪/通书)
安定胡先生侍讲布衣时与孙明复石守道同读书泰
 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得家问见上
 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
安定先生自庆历中教学于苏湖间二十馀年束脩弟
卷一 第 6a 页 WYG0875-0012a.png
 子前后以数千计是时方尚辞赋独湖学以经义及
 时务为先故学中有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择疏
 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
 如边防水利之类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其出而筮
 仕往往取高第及为政多适于世用若老于吏事者
 由讲习有素也(并出胡安/定言行录)
程先生曰治经实学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道之在经
 大小远近高下精粗森列于其中譬如日月在上有
卷一 第 6b 页 WYG0875-0012b.png
 人不见者一人指之不如众人指之自见也如中庸
 一卷书自至理便推之于事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
 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层之台自下而上者
 为是人患居常讲习空言无实者盖不自得也为学
 治经最好苟不自得则尽治五经亦是空言
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
李吁问每常遇事即能知操存之意无事时如何存养
 得熟曰古之人耳之于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盘盂
卷一 第 7a 页 WYG0875-0012c.png
 几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废此独有理义
 之养心耳但存此涵养意久则自熟矣敬以直内是
 涵养意言不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矣猊不庄不敬
 则怠慢之心生矣
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曰此正如破室中禦
 寇东面一人来未逐得西面又一人至矣左右前后
 驱逐不暇盖其四面空疏盗固易入无缘作得主定
 又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
卷一 第 7b 页 WYG0875-0012d.png
 水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
 自然无事
志道恳切固是诚意若迫切不中理则反为不诚盖实
 理中自有缓急不容如是之迫观天地之化乃可知
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涵泳于其间
 然后可以自得但急迫求之只是私己终不足以达
 道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卷一 第 8a 页 WYG0875-0013a.png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
 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
 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
 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
 为矣
大学乃孔子遗书须从此学则不差
孟子才高学之无可依据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
 有用力处
卷一 第 8b 页 WYG0875-0013b.png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
今之学者唯有义理以养其心若威仪辞逊以养其体
 文章物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舞蹈以养其血
 脉皆所未备
以书傅道与口相傅㬠不相干相见而言因事发明则
 并意思一时傅了书虽言多其实不尽
今语道则须待要寂灭湛静形使如槁木心使为死灰
 岂有直做墙壁木石而谓之道所贵乎智周天地万
卷一 第 9a 页 WYG0875-0013c.png
 物而不遗又几时要如槁木论心术无如孟子也只
 谓必有事焉(一本有而/勿正三字)今既如槁木死灰则却于何
 处有事
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为九层之台须大做根脚始
 得
孟子论四端处则欲扩而充之说约处则博学详说而
 反说约此内外交相养之道也
今志于义理而心不安乐者何也此则正是剩一个助
卷一 第 9b 页 WYG0875-0013d.png
 之长虽则心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然而持之太甚便
 是必有事焉而正之也亦须且恁去如此者只是德
 孤德不孤必有邻到德盛后自无窒碍左右逢其原
 也
所务于穷理者非道须尽穷了天下万物之理又不道
 是穷得一理便到只是要积累多后自然见去
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个翻车流转动摇无须臾停所
 感万端又如置镜空中无物不入其中有甚定形不
卷一 第 10a 页 WYG0875-0014a.png
 学则却都不察及有所学便觉察得
伯淳在澶州日修桥少一长梁曾博求之民间后因出
 入见林木之佳者必起计度之心因语以戒学者心
 不可有一事
人心常要活则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
经所以载道也器所以适用也学经而不知道治器而
 不适用奚益哉
大抵学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
卷一 第 10b 页 WYG0875-0014b.png
 自得也
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
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次序今之学者却只做一
 场话说务高而已常爱杜元凯语若江海之浸膏泽
 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今之学者往
 往以游夏为小不足学然游夏一言一事却总是实
 如子路公西赤言志如此圣人许之亦以此自是实
卷一 第 11a 页 WYG0875-0014c.png
 事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于千里之外然自身却
 只在此
古人为学易自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舞勺舞象有
 弦歌以养其耳舞干羽以养其气血有礼义以养其
 心又且急则佩韦缓则佩弦出入闾巷耳目视听及
 政事之施如此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入今之学者只
 有义理以养其心
问学何以至有觉悟处曰莫先致知能致知则思一日
卷一 第 11b 页 WYG0875-0014d.png
 愈明一日久而后有觉也学而无觉则何益矣又奚
 学为思曰睿睿作圣才思便睿以至作圣亦是一个
 思故曰强勉学问则闻见慱而智益明
士之于学也犹农夫之耕农夫不耕则无所食无所食
 则不得生士之于学也其可一日舍哉
学者言入乎耳必须著乎心见乎行事如只听他人言
 却似说他人事已无所与也
问圣人之经旨如何能穷得曰以理义去推索可也学
卷一 第 12a 页 WYG0875-0015a.png
 者先须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个要约处以此观他
 经甚省力论孟如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
 自然见得长短轻重某尝语学者必先看论语孟子
 今人虽善问未必如当时人借使问如当时人圣人
 所答不过如此今人看论孟之书亦如见孔孟何异
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
 理且如读高帝一纪便须识得汉家四百年终始治
 乱当如何是亦学也
卷一 第 12b 页 WYG0875-0015b.png
先生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
 有不合处又更精思其间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今
 人只见成者便以为是败者便以为非不知成者煞
 有不是败者煞有是底
今人多不会读书如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
 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须是未读诗时授以政
 不达使四方不能专对既读诗后便达于政能专对
 四方始是读诗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
卷一 第 13a 页 WYG0875-0015c.png
 立须是未读周南召南一似面墙到读了后便不面
 墙方是有验大抵读书只此便是法如读论语旧时
 未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曾
 读也
唐棣初见先生问学如何曰入德之门无如大学今之
 学者赖有此一篇书存其他莫如论孟(已上出程/氏遗书)
 
 
卷一 第 13b 页 WYG0875-0015d.png
 
 
 
 
 
 
 
 仕学规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