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72-01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砚山斋杂记卷三
             北平孙承泽编
  砚说前篇
苏易简研谱曰柳公权论研以青州石为第一绛州者
次之殊不言端溪自汉晋及唐皆称研瓦所用者未央
宫瓦铜雀台瓦长沙王吴芮庙瓦即称佳品但瓦以陶
成终属泥质泥随磨而下故研面渐凹而墨亦减色自
卷三 第 1b 页 WYG0872-0165b.png
石研出而瓦研遂稀必然之势也当唐之季端溪之灵
尚閟而未泄故青州绛州躐处其上如水晶未生玻璃
遂居第一耳
山堂肆考曰端溪水中石其色青山半石其色紫顶石
尤为光润如猪肝色者佳其贮水处有白赤黄色点者
谓之鸲鹆眼脉理黄者谓之金线纹其山号曰斧柯昔
人采石为研必以中牢祭之不尔则雷电失石所在端
溪以水坑为贵而水坑之中有所谓老坑者尤贵焉果
卷三 第 2a 页 WYG0872-0166a.png
系老坑石色在所不论如相马者之不以骊黄也青紫
猪肝色余皆得见之求所谓磨而能发留而不耗者则
空谷足音也眼之有无本不关研之声价但有眼者方
为端石则一定不移之理也至于有眼而又必辨其美
恶高下则精而益精之论矣
东坡笔录曰端石所出岩石为甲石屋次之西坑又次
之然岩石又分上下有活眼泪眼死眼之别圆晕相重
黄黑相间黳睛在内晶莹可爱谓之活眼四旁浸渍不
卷三 第 2b 页 WYG0872-0166b.png
甚莹明谓之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彩谓之
死眼活胜死死胜无如坡翁论则无眼为下品矣以余
所见有蕉叶青花莹然明净如一段玉璞者玩之令人
不忍释手岂以眼之有无为高下哉
唐彦猷曰端石有上下岩西坑后磨惟上岩有眼眼之
美者青黄黑三色相重多者自外至心凡九重其大者
尤为希有或布研中为下比星房之形其生于墨池之
外者谓之高眼生于墨池之内者谓之低眼世多重下
卷三 第 3a 页 WYG0872-0166c.png
岩真下岩无眼亦贵者也
邵氏闻见后录曰端石如德人每过于厚而或廉于才
不能砥滞歙石如俊人遇辄倾倒失之轻而遇事风生
无不一一厌足人意按端石之生水坑者肌理融腻而
研磨之际若吸若粘虽数十年不改歙石至坚其新制
也诚有如邵氏所云而锋铓既尽则与墨相拒非再为
磨砻不可邵氏之言盖徒知两者之新而不知其旧也
稗海曰小湖石在端州之西四十里石色紫而稍燥间
卷三 第 3b 页 WYG0872-0166d.png
有有眼者类雀儿眼但无瞳子耳后沥石在端州之北
十里其色赤紫质亦极细但不甚润耳性又极软间有
有眼者但一两晕不能多也蚌坑在下岩穴之下一小
溪今已岁久中多崩塞其石久为风日雨雪所侵性甚
坚顽极不发墨其石色正紫而莹净间亦有眼色殊驳
杂无层晕也大抵诸石在穴中正如石榴子隔楪磈礧
各有石井笼络之其中皆有砚材大小不等既施斧凿
十分之中可得三四许耳又有一种圆如瓜瓠晕眼甚
卷三 第 4a 页 WYG0872-0167a.png
佳者极鲜得之大抵下岩之价二十倍于上岩下穴之价
十倍于半边山及诸穴半边山之价十倍于小湘小湘
之价十倍于蚌坑蚌坑之价十倍于后沥后沥绝品亦
不过数十倍也
此论甚详且备水坑真君子也诸石非君子而冒为君
子者也精而察之百不失一矣
又曰端州𨽻肇庆府石出斧柯山距州四十里所谓灵
羊峡对山也元有四种一曰岩石二曰小湘石三曰后
卷三 第 4b 页 WYG0872-0167b.png
沥石四曰蚌坑石而岩石者最精以舟入一小溪即蚌
坑也水陆行八百馀步至下岩自下岩行十许步至上
岩自下岩转而南凡百馀步至龙岩合计上岩凡三穴
下岩止一穴半边山岩凡十馀穴然必以下岩为胜焉
龙岩乃唐初取研处其石色正紫而不及下岩后得下
岩遂置龙岩不复取今下岩石已取尽遂取诸半边岩
近亦塞矣可取者惟上岩耳至下岩止一穴泉水浸溢
岁久石屑崩塞虽千夫终岁掘浚亦不可得也北壁岁
卷三 第 5a 页 WYG0872-0167c.png
亦在水底石色乾则灰青紫石色湿则深紫其眼正圆
有瞳子晕数十重绿碧与黑白相间如画其青绿处颇
如翡翠色也南壁石者水半石也上岩三穴则土地之
岩其中穴即梅珠岩其下穴今俗呼为中岩者是也上
穴中穴今已崩塞下穴中亦有开路采石之处下无积
水上有泉滴如飞雨其石色乾湿与下岩相同但稍多
紫色耳北壁者与下岩南壁相类但下岩与南壁石色
微带黄眼有瞳子晕七八重青黄黑白绿相间不及北
卷三 第 5b 页 WYG0872-0167d.png
壁眼之无晕也上穴中穴石色益黄其眼亦带黄色半
边山诸岩曰大秋风曰小秋风曰兽头曰狮子曰桃红
曰荷头曰新坑曰黄坑其石亦类下岩但眼晕只三四
重色亦青碧可爱惟重层叠晕稍驳杂耳凡岩石俱有
两壁各石三层上为覆石其质燥甚下为底石其色颇
杂虽润而不发墨三层石之后其上第一层谓之顶石
其二层谓之腰石或有眼或无眼第三层谓之脚石无
眼大抵有眼之石在本岩中尤为细润者也下岩之石
卷三 第 6a 页 WYG0872-0168a.png
谓之鸲鹆眼上岩下穴谓之鹦哥眼上岩中穴谓之鸡
翁眼猫儿眼半边山谓之雀儿眼鹩哥眼土人以此别
之此说叙述如指掌斧柯山如在目前矣
又曰广东肇庆府高要县羚羊峡对山出研三种岩石
为上西坑次之后磨又次之其色深紫莹润其声扣之
清远有青绿黄重晕圆点者谓之鸲鹆眼此岩石也其
色赤呵之乃润亦有鸲鹆眼但色紫纹漫而大者此西
坑石也其色青紫向明侧视有碎星光点如沙中云母
卷三 第 6b 页 WYG0872-0168b.png
乾而少润者此后磨石也又有子石在大石中匠者识
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者琢以为研可
值千金也石分三种分别详明而指示简切蓄研者熟
之瞭若指掌矣
又曰潘生为余言端研近无佳者成化中羚羊峡出奇
石嫩软如肪以刀剜之方圆随制迎风乃坚有文成花
卉禽鱼之状䌽色烂然土人争掘取之往往为崩崖所
压守臣封闲之今不可得矣按研谱以子石为上子石
卷三 第 7a 页 WYG0872-0168c.png
者生大石中色理莹润盖石之精者也未闻有嫩软如
肪者岂精粹之极殆石髓欤研以注水不耗而发墨者
为佳鸲鹆眼为真今之有眼者多矣而不耗发墨者难
得也截肪石子之说如交梨火枣存其说可也不耗发
墨乃研中确论收藏家千百中不能得一也
吴道思曰端研因端州而得名也有曰屏风背有曰宣
德岩有曰梅花坑名亦比比而最佳者则曰老坑盖老
坑者自宋以来取石凿山成坑坑深里许广数里许天
卷三 第 7b 页 WYG0872-0168d.png
雨水无所泄则水汇于坑故欲取老坑石者必戽尽水
乃可而戽水之费必千金焉且下坑采石从旁而入广
则数里而高仅三尺许也盖上下皆砂砾祇此三尺之
石又分三层为界乃有火焰青花鸲鹆眼黄龙尾种种
耳采石者坐一木板伛偻而入凿之日或止得一二或
砂或皮即得佳者又损者多而全者少故老坑之石以
方且大者为贵焉若岩嘴石则在老坑之口朝天岩则
在老坑之背如得水气而温润者可赝为老坑盖此三
卷三 第 8a 页 WYG0872-0169a.png
地与老坑同一山故相类也老坑之不可得自前代已
然然则今之端砚皆岩嘴石朝天岩耳
又曰石色不同有马肝紫者有凤咮赤者有龙尾纹者
有蕉叶白者大约骨欲坚理欲腻其上有细花浮出自
然青白色者尤佳皆由水石互相涵养经千百年孕成
太阴之精此真下岩之产也此吴君端砚歌约其诗以
为言者也
朱平涵曰端溪旧石久不可得万历间采珠内臣至其
卷三 第 8b 页 WYG0872-0169b.png
地测旧坎水深数丈用皮囊汲至百日水尽人缒而下
拾取凿零块颇多水忽大至缒者亟上得免时憨山和
尚在彼觅得致王损庵五六方大者长尺馀高半之召
匠依古式琢成董思白题识细洁莹净宛如碧玉天然
奇珍可爱细洁莹净评端石最当但云宛如碧玉从未
见有碧色之端石也
王损庵曰端州砚石中唐以后已渐知名柳公权云端
溪石为砚至妙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诗云洞丁多
卷三 第 9a 页 WYG0872-0169c.png
凿石蛮女半淘金自注云端州凿石李贺歌曰端州匠
者巧如神则此时采者已极盛矣蔡绦曰太上留心文
雅大观中命广东漕臣督采端溪石砚上焉时未尝动
经费乃括二广头子钱千万日役五十夫久之得九千
枚皆珍材也时以三千枚馀二千枚分赐大臣侍从而
诸王内侍咸愿得之诏更上千枚馀三千枚藏之大观
库于是俾有司封禁端溪之下岩穴盖欲后世独贵是
砚也按下岩石在深溪中所谓千夫挽绠百人运斤岂
卷三 第 9b 页 WYG0872-0169d.png
虚语哉岂五十夫所能办又安得如许珍材盖徽宗非
精鉴人只誇多耳而绦之言又未足信也
新语曰羚羊峡口之东有一溪溪长一里许广不盈丈
其名端溪自溪口北行三十步一穴在山下高三尺许
乃水岩口也匍匐而入至五六丈为正坑从正右转数
丈为西坑二门最小从其旁入为中坑从正坑坑左转
十馀丈为东坑东坑外即大江矣坑中水渊渟不竭以
罂瓮传水注槽笕中水稍竭乃可下凿石有三层上层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72-0170a.png
者稍粗中层多鸲鹆眼下层在水底多破碎不受斧凿
凡西中东三洞皆然三洞皆有蕉叶白火捺而东尤美
其美也以有青花微细如尘隐隐浮出或如虮虱脚者
为上粗点成片者次之盖石细极乃有青花青花者石
之精华也外则有若黄龙文者朱砂点者麻鹊斑者水
气萦折如一道川流者圆文如水花珠涌有层数者拖
绿纤长如玉带者黄若丝缕名金线者斑蚀如虫啮名
虫蛀者两旁色赭名鳣鱼边者凡十馀种其火捺以紫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72-0170b.png
气奔而回礴又如血晕散开有若云雾之气或小而圆
轮若金钱者蕉叶白以纯白成大片者黄龙文以黄气
散布鸿鸿濛濛者麻鹊斑以点黄如粟者朱砂翡翠以
红绿分明者为上眼大者如五铢钱小者如芥子以活
而清朗有黑睛非肉非泪非死者为上眼又贵碧不贵
黄贵圆不贵长贵阳不贵阴黄明为阳绿暗为阴贵多
晕晕有至十馀重者大率晕有奇无偶然与黄龙金线
等纹皆石之病也火捺蕉叶白亦乃石皮而青花之粗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72-0170c.png
者又岩底最下一层不足贵也大抵上下四旁者皆不
精上层为天花板粗燥最下层为沙板过细又不精惟
中层者纯深秀嫩一片真气如新泉欲流又如云霞氤
氲温柔长煖斯乃石之髓也得之可以尽废诸岩石矣
余尝得其一名曰水肪其序云端石有五质水质为上
者水之质也水之精华所结虚而为云实而为石人见
以为石吾见以为水故以水肪称之肪者水之膏腴也
铭曰水为石命火为石性斯水之精以玄而圣其质尚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72-0170d.png
柔温然可敬
又曰唐宋古砚大率老坑新坑等十馀种落墨而不发
墨虽有墨痕绣蚀古色可爱然不费水不费笔墨未有
水岩之美者他若黄坑锦云梅花坑屏风背宣德岩朝
天岩诸石率燥湿渴笔饮墨久用辄成镜面惟水岩石
停墨不乾墨著笔端即起积痕细薄披之尽脱以姜及
浮炭片磨洗宿墨复坚细浮润如故墨如云气蒸涌少
研辄满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磨之寂寂无纤响按之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72-0171a.png
若小儿肌肤温润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
水滋盖笔陈图所谓浮津耀墨无价之奇者也水岩在
老坑之内宋治平中于此采砚东坡所谓千夫堰水挽
绠汲深篝火下缒百夫运斤而得之者初从头洞至水
坑自高而卑凡二里许鱼贯而入不得昂首直腰中有
轩有窦或盘或援乃得而至以猪脂渍布燃照沿洄曲
水而行行皆向东初至者为西洞其石无眼又入为下
岩宋所开坑名曰康子岩者也此岩最寒能伤人又入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72-0171b.png
为东洞康子岩之前为南洞多蕉叶白其后为北洞口
石弥纯粹水弥深缘外近江水久必有穿漏之患者昔
人取石留数柱支之以防倾圯名为东留柱西留柱今
亦并取之以木柱代矣凡石之外皆有粗石粗石内连
臕剖臕乃得石火捺者石之坚处血之所凝故其色红
紫或黑也蕉叶白者石之嫩处膏之所成故其色白也
其一片纯洁无斑颣真紫碧青微有青花如秋云锦密
或如水波微尘视之不见浸于水中乃见必须心如毫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72-0171c.png
发乃知其妙此石乃在穷渊水之所凝云之所成玉而
非玉冰而非冰水为其气云为其神其石之质欲化而
冰之体已坚此真端溪之精英其价过于瑶琼者也凡
香有结石亦然香木之结者为香端石之结者为砚其
石大至数尺去其不结者取其结者仅得掌许故砚之
大而佳者最难得通计水岩中石之结者无几非片片
皆精好也
又曰端溪之南第一峰第一条坑为水岩第三条为文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72-0171d.png
殊坑当中一条为虎坑水岩之上为屏风背为朝天岩
为新坑为岩仔为宣德岩宣德岩久已无石西洞今亦
凿穿江水入焉不可以复凿即凿亦仅容二斧四人而
已中洞尚可容六斧十二人东洞可容四斧八人此岩
自宋治平四年重开者内官魏封勒名其上封与江西
石匠数十人被岩裂压死洞中今岩中有魏太监坟葬
其客魂而已石匠常为怪叫呼掷砾以吓人入洞者毛
发凛然忧鬼魅之为害或亦山灵不欲精华尽出于人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72-0172a.png
间也他若亚婆坑在峡北从第一条坑而入黄坑在峡
南从龙华寺后而入石皆有眼而色紫质粗梅花坑在
峡口东从沙步曲水村而入石亦多眼眼大而晕重不
甚分明质青亦粗则山灵之所不甚吝惜者也当宋时
水岩未开取石者皆于七星岩北将军岭之下名为将
军坑其石色黑无眼质亦粗至今黄冈砚贾尚取之然
诸坑皆易取惟水岩积水渊渟非具大力者不能取取
必于冬始于春终天寒江落峡水稍浅乃可列炬而入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72-0172b.png
杓泉而出金钱之费甚不赀然得佳石无几盖天地之
精华有尽一卷之多与蛟螭争于水府崖壁一坼性命
齐捐可不畏哉大抵佳石之得良有命焉不可以人力
强求余少颇蓄砚以熊制府所开石为最次则某藩王
所开石今时石皆不如昔盖端溪之精华亦已尽矣能
勿贵哉
又曰磨砚先以水岩口之前亚婆井粗石磨之须以灵
山寺前细沙和粗石磨之次以蚺蛇坑之石细磨之又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72-0172c.png
以飞鼠岩之石细细磨之然后上蜡使颜色增润或伪
为佳眼于其上而蜡以沃之亦可观大抵石以纯粹无
诸瑕疵色如羊肝淡紫生气蒸蒸者为上眼非所贵也
水岩率无眼眼者石之筋络亦石类耳然石美亦不妨
有眼相传下岩旧坑卵石色黑如漆细润有眼眼中有
晕或六七眼相连叩之清越研之无声著墨不热无泡
良久微浸若油艳美此种至庆历间已少矣中岩在
山半名半边岩其卵石紫嫩肝色细润有眼小如菉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72-0172d.png
豆有条纹或白或绿扣之及研皆无声外有黄臕包
络久用锋铓不退宋时此坑取之亦竭矣中岩新坑
石色淡紫眼如鸲鹆有晕其嫩者扣无甚声磨墨有
微声久用锋铓退乏此不及下岩远甚上坑旧坑有
青紫新坑石皆灰色紫亦粗燥眼如鸡眼大扣之磨
墨皆无声有松板纹久用光如镜而比中岩又远不
及总之水岩石佳者有穷自宋至今英华日消金矿
银坑砂窟且已告尽而况于九渊神髓之美踰琼瑶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72-0173a.png
者乎
侯官高兆固斋曰端州分野值星纪僧一行曰天
地两界山河与天之云汉始末谓星纪得云汉降
气为百川下流云羚羊峡距郡东三十里束三江
之水其山产石类瑊玏唐宋以来才人文士采作砚
材苏文忠称为宝石盖东西粤扶舆之气所蕴閟
也未至峡十里为大荛山皆牛毛细皴宛如画境
峡山青苍对峙江流泓净颇似严濑峡石之矿凡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72-0173b.png
十有一北岸坑曰附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
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可乱水岩朝天岩惟青花
中黄星密洒如尘眼大于螺若人张目湛湛无神真
赏家以此辨定碧点长斜似眼无瞳每石一片可得
十二三点十数点者梅花坑在峡外三水境中峡将
尽岸南山坳有洞书宋治平四年差太监魏某重开
土人名曰岩仔坑其石叩之声泠泠久磨能滑旁有
冢相传其时开凿中虚崩闭数百十人太监死焉守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72-0173c.png
者葬其冠服于此坑下度小山曰新坑其石细润微青
蕉叶白亦青西上越水涧隔里曰朝天岩隔里者土人
名坑为隔里也其石坚实不能滑腻火捺纹成结不运
若蜡炬著垩壁斜焰及烧损几案处蕉叶白色晦气黄
纯洁无痕者亦可贵古塔岩之石比朝天岩无火捺纹
蕉叶白古塔岩后为屏风背具石木如譬猪肝曝于风
日宣德岩在屏风背下去水岩二里许其石彷佛水岩
今不可得岩仔坑东有洞广如屋曰栖安洞旧时开坑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72-0173d.png
石工所栖之处又东有小山圆阜下为小坑折上数十
武有万历二十八年差督理珠池市舶内官监太监李
凤开坑封坑月日立石洞临江口小于圭窦石工裸身
盘盛豨膏燃火腰缒螺旋而进入洞西转有渊不测先
投以石闻水声急转西折不则投深渊矣正洞容工一
二十人由正洞入西洞渐宽东洞旧纳四人二人运凿
二人仰卧膝前置磁盘灯于胸以烛之不能坐立以捧
今容七锤且十四人矣三洞正洞之石上上次东洞西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72-0174a.png
洞又次之土人皆名曰老坑石凡三层上层近山沙远
漏如蠹蚀曰虫蛀其质微逊中层常有翡翠杂拉火捺
纹蕉叶白其绝品也东瓜穰青花及眼生蕉叶白之下
石工所名下层石也又下麻鹊斑纹成鱼冻或如唾涎
亦有眼眼中瞳含沙多脱去此中石时有蔚蓝者秀色
可餐不一见下此底板石云中层下层火捺纹如朝霞
蔚起散若马尾若刷丝萦绕绚采熊熊大当钱有芒曰
金火捺品上上黝然黑色曰铁捺如蚓曰凤涎皆石疵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72-0174b.png
蕉叶白上下四旁必有火捺纹掩映旧坑皎洁比纨素
近坑白中杂出青花也青花上品若涧沚细藻朱碧莹
然濡缕又如鱼儿队行青花明显如石花菜者石工称
为芋纹品中中三洞眼各异正洞眼赤圜如珊瑚鸟目
石嫩眼侵土气者若象牙其瞳分明亦足赏东洞眼碧
色数晕对之奕奕射人曰鸲鹆眼圆正明媚者不易得
他洞偶一有之西洞眼黑圜瞳一黍如豉三洞石正洞
下层第一入手温润柔腻有生气鲜洁茜丽磨之与墨
卷三 第 19a 页 WYG0872-0174c.png
相亲摩挲心动东洞西则深处曰飞鼠岩其石有纹曰
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正洞亦有黄龙纹游扬如云
气如薄罗足移人情三洞俱在水中冬日引水尽乃可
取正洞北潭底水深不可引时有鬼神东洞经倾仄水
工列小童长跪举杯勺扬水水乃涸以故开坑必先引
水阅月费金钱至累千金旧制把总一员专辖守坑律
令盗坑石者比窃盗论其厉禁如此永乐宣德间两开
坑未几俱罢去崇祯末蜀人熊文灿总督两广日指挥
卷三 第 19b 页 WYG0872-0174d.png
苏万邦致石工于江西缊火中夜开坑不敢在日中也
丁亥后守禁罢至今凡六开坑工受官役计日有程不
择肤理凿伐坼裂宋元明五百馀年未闻也大抵石理
日剥精华日尽气韵颜色不能一执成说要以老坑具
妍姿者为定余至端州正值开坑所见三十年前石与
今异访之石工其言殊别徵其说各护所偏余既喜身
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复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
出天地真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不数十年此山便成
卷三 第 20a 页 WYG0872-0175a.png
陵谷无复问津之处爰述于编陈元孝跋曰砚之用发
墨不损毫二者尽之矣不损毫常砚皆能之惟发墨之
妙非亲试水岩不知也他砚粗则挫墨细则拒墨水岩
不然玉肌腻理拊不留手著水研墨则油油然若与墨
相恋不舍墨愈坚者其恋石也弥甚以他砚并之水之
分数同墨同手同而为研之数水岩常少于他十之三
四每春夏间积雨时墨竟日用之则必有棱角软腐反
张之患惟水岩可免此病骤以他砚易之顷刻不胜其
卷三 第 20b 页 WYG0872-0175b.png
苦矣砚槽之水隆冬极寒他砚常冰而水岩独否具此
数妙虽使椎朴无文犹将拂拭用之况其体质之美千
奇百变不可殚穷岂南离文明之德独萃于端溪耶固
斋所考剖析辨證已无遗义然近岁往往有一二所新
出之石气韵颜色几足乱真不深心识别鲜不为所眩
惑亦有出自水岩如固斋所云精华日见不能一执成
说者又不可不辨也
张世南游宦纪闻曰砚品中端石人皆贵重之载于谱
卷三 第 21a 页 WYG0872-0175c.png
记凡数家取予各异或佳其有眼为端或以无眼为贵
然石之青脉者必有眼嫩则多眼坚则少眼石嫩则细
润而发墨所以贵有眼不特为石之验也眼之品类不
一曰鹦哥眼曰鸲鹆眼曰了哥眼曰雀眼曰鸡翁眼曰
猫眼曰菉豆眼各以形似名之翠绿为上黄赤为下谚
谓火黯为佳然亦石之病也高庙尝书翰墨数则以赐
曹勋其一云端璞出下岩色紫如猪肝密理坚致潴水
发墨呵之即泽研试则如磨玉而无声此上品也中下
卷三 第 21b 页 WYG0872-0175d.png
品则皆砂壤相杂不惟肌理既粗且复燥而色赤如后
历新背俱不可用制作既俗又滑不留墨且石之有眼
余亦不取大抵瑕翳于石有嫌况病眼假眼韵致尤不
足观故所藏皆一段紫玉略无点缀已上皆圣语石眼
少而色正者方为佳物
王损斋笔麈曰烂柯山在高要县东三十六里峰顶常
有紫霞盖宝石之气也石之佳者紫气鲜润如胭脂中
有青纹谓之青绦其文如云霞如锦绮李长吉集中所
卷三 第 22a 页 WYG0872-0176a.png
谓青花紫花砚者是也长吉诗云踏天磨刀割紫云佣
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㾗刘禹锡诗云玉蜍吐
水霞光净䌽扇摇风绛锦鲜非目睹斯石不知是诗状
物之工也
又曰砚谱云下岩北壁石背为泉水所浸㳽漫涌溢下
流为溪岩之中岁久崩摧石屑翳塞积水屈曲浅深莫
测以是石工不复能采矣今世所传下岩砚皆唐五季
国初时物观此则今世所传宋贡砚非下岩石彰彰矣
卷三 第 22b 页 WYG0872-0176b.png
至万历廿七年采珠内史奉诏开采使蛋人泅而取之
则块生其中有黄臕如玉璞然凿去始见砚材然百不
得一焉于是下岩石始复出世
又曰欧阳永叔云端石以子石为上在大石中生盖精
石也而米元章非之谓尝遍询石工云子石未尝有其
在岩实于大石板上凿岂有中包一子者余意其说必
确今乃知下岩石品贵重邻于宝玉皆有粗臕裹之如
子之在胎胞故名之曰子石耳米氏又云下岩既深工
卷三 第 23a 页 WYG0872-0176c.png
人所费实多砚直不补故力无能取近年无复有闻则
知所询石工所见乃半边石岩及蚌坑石耳岂复知有
下岩子石者哉
又曰端石坚润如玉而著墨如泥盖天生砚材也宋时
下岩既不可得而蚌坑等皆山中常石故宋高宗翰墨
志与苏东坡范石湖辈皆谓端石不发墨而新歙之龙
尾方城之葛仙公岩山温州之华严寺岩石品出其上
岂定论哉新歙砚绝无佳者而宋砚光滑拒墨特甚盖
卷三 第 23b 页 WYG0872-0176d.png
用久则锋铓顿尽遂成弃 而方城温州两石今绝不
闻可砚者惟下岩端石万古如新今日所得直追中唐
远出宋砚之上何啻千百倍亦一时之盛也
又曰闻之自岭南来者云彼中良砚材多石璞解去粗
臕乃得之有重十馀斤者
姚宽西溪丛语曰端砚下岩色紫如猪肝密理坚至温
润而泽储水发墨叩之有声但性质坚矿断裂尤多瑕
疵秋枫岩石色微淡可亚下岩而坚润不及梅根岩一
卷三 第 24a 页 WYG0872-0177a.png
名上岩二岩俱沙壤相杂无水泉之润故色淡而燥肌
理稍粗然中岩犹胜上岩新坑石色带红紫其文细密
材质厚大无瑕然止是崖石颇乏坚润后崖石与新坑
略相似又处其次西坑六崖石色青微黑佳者如歙石
粗罗纹而发墨过之石眼圆晕数重青白黄黑相间极
大者为最胜土人以晶莹圆明中无瑕翳者为活眼形
模相类不甚鲜明者为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
光彩者为枯眼
卷三 第 24b 页 WYG0872-0177b.png
魏泰东轩笔录曰余为儿童时见端溪砚有三种曰岩
石曰西坑曰后沥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几于有水叩之
其声清远石上有点青绿间晕圆小而𦂳者谓之鸲鹆
眼此乃岩石也采于水底最为土人贵重又其次则石
色亦赤呵之乃润叩之有声但不甚清远亦有鸲鹆眼
色紫绿慢而大此乃西坑石也土人不甚贵重又其下
者青紫色向朗侧视有碎星光照如沙中云母石理极
慢乾而少润叩之声颇重浊亦有鸲鹆眼极大而偏邪
卷三 第 25a 页 WYG0872-0177c.png
不𦂳谓之后沥石土人贱之西坑砚三当岩石之一后
沥砚三当西坑之一则其品价相悬可知矣自三十年
前见士大夫言有得端岩石者予观之皆西坑石也迩
来士大夫所收者又皆后沥石也岂惟世无岩石虽西
坑者亦不可得而见矣
本朝宋弇山(顺天/人)端砚说曰端溪距肇庆三十馀里在
羚羊峡中江之南拗一小河入入即达溪溪绕众山之
足盘回颇远所谓旧坑者已湮没百馀年矣坑采石久
卷三 第 25b 页 WYG0872-0177d.png
深踰数丈地中流泉滮发与溪流汇竟成巨潭不可入
也石工乃采之新坑坑亦近百馀年石亦竭水复如之
比乃采之朝天岩岩石具青紫二色中有筋膜作黄绿
纹质微粗燥初用亦利墨用之年馀则石亦渐腻墨亦
不发但叩之则其声清越且久润可作几案供尔间有
新坑石藏久者冒为旧坑悬价甚昂非数镮不能得新
坑色如紫玉莹润无肤理纤瑕不生墨所经易发置之
匣中馀渍亦能经宿不消日常易摧毫不如旧坑之细
卷三 第 26a 页 WYG0872-0178a.png
腻也辨砚者不在声之有无而在相其质质有二有有
眼者有无眼者眼亦有二青红绿别白在外黄晕在中
居心有墨子一粒俨鸲鹆目突起者谓之活眼其他自
一以至双或蛾眉或三星或斗文或星宿海文或高下
玉笋斑文皆可贵也独死眼则称劣焉死眼者外无青
赤绵痕黯然一斑若豆子中作黑晕虽亦隆起但周
石不过一二眼质最居下也至于石之良劣则不在眼
之有无其称有眼为佳者物好异耳使紫玉莹然亦自
卷三 第 26b 页 WYG0872-0178b.png
可贵何必弃瑜而取瑕耶顺治中靖藩镇粤移闽闻旧
坑名思得之乃出多金募水工车水水尽见坑遂采佳
石以出于是诸司亦捐俸钱各采一二役既竣仍导水
归坑而旧坑之石乃得再见人间矣近来粤地亦间有
售者一砚之价至索数千金诚鸿宝也余两见友人所
蓄旧坑色具紫黑质微滑稍加抚摩则湿润应指而生
呵之研墨可以作字磨墨按纳不待用力而滃然蓬勃
少注水粒许可以竟日津津而绝不病颖与新石迥殊
卷三 第 27a 页 WYG0872-0178c.png
案头获此差足乐也东坡谓一钱可以买担水供数月
何用择石为此矫癖语耳岂通论哉
  砚说后篇
新安志龙尾山在婺源县东南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
入山见叠石莹洁携归刋成砚南唐元宗时歙守献砚
荐工李少微擢砚官高似孙砚笺云龙尾石在水中极
温润性坚密声清如玉欧阳公砚谱天下之砚四十馀
品歙砚龙尾石品居第三歙州砚谱云罗纹山亦曰芙
卷三 第 27b 页 WYG0872-0178d.png
蓉溪砚坑十馀处砚坑访于彼俗虽有龙尾山实无石
好事者相传多云水中石
续博物志曰砚谱载天下之砚四十馀品以青州红丝
石砚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
三 江南省志歙砚出龙尾山以青色绿晕多金星者
为上郡志又称有刷丝石枣心石小斑纹粗罗纹细罗
纹瓜子纹总出深溪者始可珍重自南唐置歙砚务搜
取殆尽矣
卷三 第 28a 页 WYG0872-0179a.png
范石湖婺源砚谱龙尾砚石秀润玉质天下砚石第一
今其穴塞已数年大木生之不复可取或因洪水漂薄
砂砾间得异时斧凿之馀至琐碎者亦制为砚纵横不
二三寸稍大者即是故家所藏旧物士大夫既罕得见
故能察识者少遂以端石为贵端石绝品犹不能大胜
刷丝东坡凤咮砚铭云生金龙尾羞牛后此乃武夷滩
石耳那得度龙尾前一时谑语非确语也
欧阳文忠曰歙石出龙尾溪以金星者为贵龙尾砚在
卷三 第 28b 页 WYG0872-0179b.png
端溪上而端溪以后出见贵耳夏晓堂曰龙尾之新也
质粗而伤笔龙尾之旧也质坚而拒墨未可以驾端溪
而上之
东坡赠龙尾砚诗曰君看龙尾岂砚材玉德金声寓于
石坡公文忠门人亦一时风气如此
稗海曰徽州婺源石产水中皆可为砚材品色颇多一
种石理有星点者谓之龙尾石盖出于龙尾溪其质坚
劲最能发墨前世多用之以有金星者为贵其石理微
卷三 第 29a 页 WYG0872-0179c.png
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锋铓者尤妙以深溪为上或如刷
丝罗纹枣心或如瓜子两两相对又有一种色青而无
文大抵砚质以精润发墨者为佳又有祁门县文溪所
产石色青紫石理温润发墨较后沥石差坚近时出处
价倍于常土人以石材厚大者为贵薄小者次之又徽
州歙县名小沟出石亦青润可作砚但石理颇坚不甚
发墨其纹亦有刷丝者缘土人不知贵重故不用耳今
之名龙尾而不能发墨者必小沟产也即文溪亦不可
卷三 第 29b 页 WYG0872-0179d.png
得多而况真龙尾哉
稗海曰歙砚石出龙尾溪坚硬发墨远胜端溪此即欧
公之论
唐彦猷曰红丝石砚出青州石外有皮须磨砻去之其
里红黄相参里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须饮水使
足然后可用不然则燥渴矣用之不减端石也此论与
欧公龙尾说相枝拄然欲以抗端溪更愚矣饮水不足
则燥渴尚得为佳品耶
卷三 第 30a 页 WYG0872-0180a.png
稗海曰鼍矶石出登州鼍矶岛中岛距蓬莱百馀里有
石之可砚者金星雪浪颇为世重故取之者不惮于没
溺焉此又砚石之别种也
山堂肆考曰宋张仲机有龙尾紫石东坡以铜剑易之
据此则龙尾亦有紫色者矣
东坡杂记云建州北苑凤凰山有石声如铜铁作砚至
美有如肤筠又云仆好用凤咮砚论者多异同盖少得
真者多为黯淡滩石所乱耳子由砚录序云北苑凤凰
卷三 第 30b 页 WYG0872-0180b.png
山咮潭中石苍黑坚致如玉以为砚与笔墨宜熙宁中
太原王颐始发其妙然石性厚薄者不及寸
按胡仔溪渔隐丛话云凤山石顽燥非砚材土人未以
为砚若剑浦黯淡滩有一种石黑眉黄眼人以为砚凤
咮必此滩石也又云凤凰山之后有一泉广三四尺石
甃其底特一小井子由所云咮潭其地初无之又安得
潭中石以为砚乎苏氏兄弟为王颐所绐耳
欧公砚谱子石在大石中生盖精石也而俗讹传遂以
卷三 第 31a 页 WYG0872-0180c.png
紫石为上唐彦谦砚录云山有自然圆石刻其璞得焉
谓之子石
叶少蕴曰东坡作凤咮石砚铭云出北苑凤城山余至
建州求之无有盖南剑黯淡滩石也此石有二种其一
出卤水去黯淡四十里细润而不甚发墨黯淡滩石宜
墨而肤理不逮
稗海曰南剑州黯淡溪水中出石质深青黑而光润扣
之有声作砚发墨宜笔土人琢治为香垆诸器极精致
卷三 第 31b 页 WYG0872-0180d.png
东坡所谓凤咮砚者是也
柳子厚柳州山水记曰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为砚
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丈
许石色青堪为书砚
四谱曰绛县人善制澄泥砚缝绢袋盛泥置水中踰年
而后取则泥已实囊中矣陶为砚水自不涸
稗史曰归州大沱山石出江水中其色青黑有纹斑如
鹧鸪质颇粗可为砚土人互相贵重甚发墨峡人谓江
卷三 第 32a 页 WYG0872-0181a.png
水为沱故名大沱石
宋朱辅溪蛮丛笑曰金带系砚石出黎溪今大溪深溪
竹寨溪木林冈石皆可乱真紫石胜揭石熟猺亦能砺
砥黎溪为最盖于淘金井中取之近亦难得有紫绿二
色围黄线者名金带系
洮石砚乃砚之佳品余所深赏以为在端溪之上而古
今论者绝少惟冯内翰延登雷御史渊二诗颇尽洮砚
之妙冯诗云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有清辉芸窗
卷三 第 32b 页 WYG0872-0181b.png
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雷诗云缇囊深复有沧
洲文石春融翠欲流退笔成丘竟何益乘时直欲砺吴
钩观二诗则洮砚之足珍信夫
四谱曰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砚甚工贮水
数日不燥世传昔人造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
滤过加胡桃油埏埴之故与他瓦异
  铜雀砚辨
崔后渠彰德府志辨砚云世传邺城古瓦砚皆曰曹魏
卷三 第 33a 页 WYG0872-0181c.png
铜雀塼砚皆曰冰井盖徇名而未审其实魏之宫室焚
荡于汲桑之乱赵燕而后迭兴代毁何有于瓦砾乎邺
中记云北齐起邺南城屋瓦皆以胡桃油油之光明不
藓筒瓦用在覆故油其背版瓦用在仰故油其面筒瓦
长二尺阔一尺版瓦之长如之而其阔倍今或得其真
者当油处必有细纹俗曰琴纹有花曰锡花传言当时
以黄丹铅锡和泥积岁久而锡花乃见古塼大者方四
尺上有盘花鸟兽纹千秋万岁字其纪年非天保则兴
卷三 第 33b 页 WYG0872-0181d.png
和盖东魏北齐也又有塼筒者花纹年号如砖内圆外
方用承檐溜亦可为砚宋刺史李琮元丰中于丹阳邵
不疑家得唐元次山家藏邺城古塼砚背有花纹及万
岁字与邺中记合又曰大魏兴和二年造则唐贤所珍
已出于南城矣
  飞廉馆瓦
元王文定恽秋涧集有飞廉馆瓦砚歌略云刘郎杳杳
秋风客神鸟冥飞忆初格豹章爵首尾蟠蛇建章千门
卷三 第 34a 页 WYG0872-0182a.png
风冽冽云云此亦在铜雀之前知汉瓦无不可为砚也
吴震方青坛曰端石出肇庆府羚羊峡有上岩中岩下
岩之别有水坑旱坑之分有旧坑新坑之目其宋时旧
坑包公所谓不持一砚者今亦无所得石矣其石之精
粗美恶人人聚讼皆由身不至端溪以耳为目此倡彼
和究莫能得真石也彼地惟一僧及二三武弁识之盖
以前当事者开坑令其监督日与土人石工及好事收
藏者讲究故能略识其梗概也大约不论石之大小眼
卷三 第 34b 页 WYG0872-0182b.png
之有无以细润光嫩者为上其发墨与否久而后贵初
出未有不发墨者也造为种种异名以炫远近古无此
也其眼不论大小以层次分明色泽圆活者为佳藏砚
之人故自矜许掌大旧坑非数千金不可致至于城外
庙前肆中所卖者皆屏风岩旱坑之石其价极贱即新
坑亦不可得矣端溪龙尾俱见其佳者鼍矶岛亦曾见
之不甚佳也读杨月湖忆砚诗云常山砚多青紫色不
徒发墨仍润泽则常山亦有砚材矣诗中云获之如得
卷三 第 35a 页 WYG0872-0182c.png
琮璧失之如丧珍奇则推许未免过情亦人各有好不
可强乎但云上品更多有紫袍玉带者何其与楚中浰
溪石相类也先生名廉字方震江西丁酉解元
砚一名墨海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篆曰帝鸿氏之
砚然则砚墨之来久矣
 
 
 
卷三 第 35b 页 WYG0872-0182d.png
 
 
 
 
 
 
 
 砚山斋杂记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