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872-01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砚山斋杂记卷一
             北平孙承泽编
  六书
古文者苍颉旧体周世取用之文字案班固汉志及许
氏说文书本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二曰象形日月三
曰形声江河四曰会意武信五曰转注考老六曰假借
令长此造字之本也自苍颉以至今字体虽变此本皆
卷一 第 1b 页 WYG0872-0130d.png
同古今不易也自苍颉以至周宣皆苍颉之体未闻其
异宣王纪其史籀始有大篆十五篇号曰篆籀惟篆与
苍颉二体而已卫恒曰苍颉造书观于鸟迹因而遂滋
则谓之字字有六义其文至于三代不改及秦用篆书
焚烧先代典籍古文绝矣许慎说文言自秦有八体一
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
署书七曰殳书八曰𨽻书亡新居摄以应制作改定古
文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内书也二
卷一 第 2a 页 WYG0872-0131a.png
曰奇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小篆下杜人程邈
所作也四曰佐书秦𨽻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
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由此而论即秦罢古文而有
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六书并八体亦用书之六体
以造其字其亡新六书以秦八体用其小篆虫书摹印
𨽻书去其大篆刻符殳书署书而加以古文与奇字其
刻符及署书盖同摹印殳书同于缪篆大篆正古文之
别以摹古故乃用古文与奇字而不用大篆也是孔子
卷一 第 2b 页 WYG0872-0131b.png
壁内古文即苍颉之体故郑玄云书初出屋壁皆周时
象形文字今所谓蝌蚪书以形言之为蝌蚪指体即周
之古文郑玄知者若于周时秦世所有至汉犹当识之
不得云无能知者又亡新古文亦云即孔氏壁内古文
是其證也或以古文即大篆非也何者八体六书自大
篆与古文不同又秦有大篆若大篆是古文不得云古
文遂绝以此知大篆非古文也
  吾衍论字有七变
卷一 第 3a 页 WYG0872-0131c.png
古今字有七变一曰蝌蚪书苍颉观天地之文以意度
为之文字之祖今之偏旁是也以漆点木故其文多似
水虫故曰蝌蚪二曰籀文大篆史籀取苍颉形意配合
为之大篆是也史籀所作故曰籀文三曰小篆李斯省
籀文之法同天下书者也以籀书为大篆故此曰小篆
四曰秦𨽻程邈以文牍繁多难于用篆因减小篆为便
用之法故不为体势非今之𨽻书也便于佐𨽻故曰𨽻
书世传秦权秦量刻文即秦𨽻字人不能别亦谓之篆
卷一 第 3b 页 WYG0872-0131d.png
误矣或谓秦未有𨽻且疑程邈之说故详及之五曰汉
篆汉器款识及诸印文是也即秦之𨽻书也六曰汉𨽻
蔡邕石经及诸汉碑之字是也此体最为后出皆有波
法与秦𨽻同名其实则异又谓之八分书七曰款式诸
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不同文故形体各异秦有
小篆始一其法近之学者取款识字为用一纸之上齐
楚不分人亦莫晓其谬
  论钟鼎文之谬
卷一 第 4a 页 WYG0872-0132a.png
近世戴衕以钟鼎文编六书故不知者以其字便于用
无说文聱牙之患多取之形古字今杂乱无法钟鼎偏
旁不能全有即以小篆足之或一字两法人多不知凸
本音睘加宀即为寰字乃音作官府之官村字本作村
从邑从屯今乃书为村字从木从寸又引杜诗无村眺
望赊为證谬误甚矣况说文无此村字许慎引经为證
汉时文皆篆𨽻乃得其宜今衕引经而不能精究经典
古文反以近世嗟误俗字引以为證镑铲锹锯尿屎等
卷一 第 4b 页 WYG0872-0132b.png
字皆系世俗字为钟鼎篆体各有详注卯字所解尤为
不雅编首字源分门类为次第苍颉之法到此书为一
厄矣学者先观古人学书方知其谬
  字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周礼外史达书名于四方注云
古曰名今曰字仪礼䀻礼注云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蝌蚪文
陆深书辑曰蝌蚪今之虾蟆子也古未有笔墨以竹梃
卷一 第 5a 页 WYG0872-0132c.png
点漆书竹简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首粗尾细自然
成象后人巧拟形状失本意矣
  识文之异
汤允谟云识文夏用鸟迹篆商用虫鱼篆周虫鱼大篆
秦大小篆汉小篆𨽻书三国𨽻书晋宋以来楷书唐用
楷𨽻三代同阴识谓之偃囊其字凹汉以来或用阳识
其字凸间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镌碑凡阳识决非三代

卷一 第 5b 页 WYG0872-0132d.png
  篆𨽻
袁桷云大篆不得入小篆𨽻书最忌入八分今世俗乃
以八分为𨽻何其不察耶
东皋杂录云汉碑额多篆身多𨽻𨽻多凹篆多凸惟张
平子碑则额与身皆篆也刘禹锡宜城歌云花台侧生
树石碣阳镌额不见汉碑不知此句为何说
  分𨽻正书不同
秦之𨽻书乃篆之捷也与今正书不同然非分书也盖
卷一 第 6a 页 WYG0872-0133a.png
𨽻书本如此后渐变为今正书耳欧公以此似今八分
遂呼汉人分书为𨽻既知其不同且疑薛尚功摹之失
体误也今人作正书是钟王法然钟王古字亦多与今
不同世传六朝唐初碑上字分𨽻相杂疑当时正书如
此至唐中叶已后始变如今法后人纯学钟王也(钝吟/杂录)
  草书
褚先生补史记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绝文字之上
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谨论次其真草
卷一 第 6b 页 WYG0872-0133b.png
诏书编于左方是则褚先生亲见简策之文而孝武时
诏即已用草书也魏志刘廙传转五官将文学文帝器
之令廙通草书则汉魏之间笺启之文有用草书者矣
(晋书郤鉴传帝以鉴有器望万几动静/辄问之乃诏时草上表疏以从简易)故草书之可通
于章奏者谓之章草
  章草
黄鲁直跋章草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
帝书也按张怀瓘书断曰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
卷一 第 7a 页 WYG0872-0133c.png
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𨽻体汉俗简
惰渐以行之是也然虽曰草而𨽻笔仍在缘去𨽻未远
故也
赵子昂绢书草书字诀歌跋云世有草书诀本非善草
书者所作故多谬然初学便于诵习兼其间亦有可取
者戏书一过以子久好此因以遗之
  载酒问奇
载酒问奇字今人常用之然汉书第言刘棻从扬雄学
卷一 第 7b 页 WYG0872-0133d.png
作奇字而雄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
肴从游学则载酒学奇字盖二事尔今人又以字之新
僻者为奇字至以名斋名书皆谬也此所谓奇字乃大
篆耳王莽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
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
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
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𨽻书五曰
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萧子良
卷一 第 8a 页 WYG0872-0134a.png
云籀书即大篆新臣甄丰谓之奇字史籀增古文为之
故与古文异也今乃以𨽻书之异者而冒其名皆不读
书之过也
  字数
中域字数汉许慎说文九千五百九十三宋沈约四声
谱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隋陆法言广韵二万六千一百
九十四洪武正韵依毛晃所定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六
今陆溱范斗韵谱一万四千五百二十二经生韵士所
卷一 第 8b 页 WYG0872-0134b.png
知曾不及半唐孙愐所收唐韵至四万五千五百有奇
  署字
集古录有五代时帝王将相等署字一卷所谓署字者
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不知始于何代程史谓晋
已有之然不可考南史齐高帝在领军府令纪僧真学
手迹下名报答书疏皆付僧真上观之笑曰我亦不复
能别何敬容署名敬字则大作苟小为文容字大为父
陆倕戏曰公家苟既奇大父亦不小北史斛律金不识
卷一 第 9a 页 WYG0872-0134c.png
文字初名敦苦其难署改名为金从其便易犹以为难
神武乃指屋角令识之北齐书厍狄干不知书署名乃
干字逆上画之时人谓之穿椎又有武将王周署名先
为吉而后成其外世说萧引书法遒逸陈宣帝尝指其
署名语诸人曰此字笔势翩翩似鸟之欲飞唐书董昌
僭位下制诏皆自署名或曰帝王无押诏昌曰不亲署
何由知我为天子今人亦谓之花字北齐书后主纪领
军一时二十连判文书各作花字不具姓名莫知谁也
卷一 第 9b 页 WYG0872-0134d.png
东观馀论云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牍或只用押字
与名用之无异上表章亦或尔近世遂施押字于檄移
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
  押字
法书题名首尾纸缝间曰押缝又曰押尾后人以草记
自书曰押字孙公谈圃先朝书状简尺多用押字非自
尊从简省代名也刘莘老苏子容得张安道书但著押
字不称名毕文简与莱公帖尾用押字下加拜咨皆以
卷一 第 10a 页 WYG0872-0135a.png
押字代名按东观馀论唐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
惟名不得草遂以草名为花押
  装池
海岳书史藏书金题玉躞锦贉绣褫押头为金题轴心
为玉躞贉为卷首绫一名玉池标外加竹界打擪其覆
首为标褫法帖谱系云大观帖用皂鸾鹊锦标褫
  帙
群碎录云书曰帙者古人书卷外必用帙藏之如今裹
卷一 第 10b 页 WYG0872-0135b.png
袱之类宋真宗取庐山东林寺白居易集命崇文院写
校包以斑竹帙送寺尝于秀水项氏见王右丞画一卷
外以斑竹帙裹之云是宋物帙如细帘其内袭以薄缯
故帙字从巾
  𢎥缚
道书谓一卷为一𢎥音樛与轴同佛书谓之一缚禅学
曰多罗树叶书二百四十缚缚与卷同砚北杂志徐季
海题佛经云上第几隔隔如梵夹也
卷一 第 11a 页 WYG0872-0135c.png
  题签
都元敬铁网珊瑚载逢泽汤允谟云宣和天水双龙印
有方圆二样法书用圆名画用方又宣和明昌二帝题
签法书用墨名画则用泥金
  装潢
唐六典有装潢匠注音光上声谓装成而以蜡光纸也
今多读作平声
  传国玺
卷一 第 11b 页 WYG0872-0135d.png
秦玺至汉已亡后之僣窃多伪为之其不足重明矣弘
治中秦中所进上令礼部察验谓与辍耕录所载秦玺
规制不合仅赏军人毛志学银五两天启时河南抚臣
所报上令赍进天子亲御文华殿玺贮御前逆阉魏忠
贤手捧之凭轩颁示群臣皆呼万岁传制受贺而罢然
巡抚程公绍一疏烺烺千古程公德州人崇祯初起为
工部侍郎
宋绍圣三年十二月长安村民段义掘地得玉玺正绿
卷一 第 12a 页 WYG0872-0136a.png
色以献于朝蹇序辰安惇等皆言此秦玺汉以为传国
宝自五代失之今为时而出寻诏礼部御史台学士院
秘书省太常寺议于是蔡京等奏考之玺文皇帝寿昌
晋玺也受命于天后魏玺也有德者昌石晋玺也今云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为秦玺无疑哲宗遂以五月朔
御殿受贺改绍圣五年为元符元年此事与天启朝事
极似
少司空齐穑公言察哈尔国元之滴派也世雄长西北
卷一 第 12b 页 WYG0872-0136b.png
诸部传至琳丹汗在位日久忽欲往西域皈佛教其台
吉纳延等苦谏不听国中无主
太宗皇帝因发兵追降之其尚玺近侍以传国玉玺仓
卒坎地而霾之兵既退有童竖牧羊其地一羊屡至坎
所蹄之不已驱之复来牧觉有异试发土则玺见焉闻
于官遂进上时天聪某年也今藏
御府予按何文肃乔新集云五代后唐从珂时秦玺燬
石敬塘入洛更以玉为之重贵献之辽兴宗试进士遂
卷一 第 13a 页 WYG0872-0136c.png
以有传国玺者为正统命题金灭辽延禧遗传国玺于
桑乾河元世祖时有札拉尔氏者渔于桑乾之滨得之
夜有光监察御史杨桓辨其文以为历代传国玺上之
至正末中山大兵至燕顺帝携之北遁沙漠其本末如
此以文肃言考之自五代之乱玺归于辽辽归于金金
归于元在察哈尔国者又二百馀年而归于
本朝讵偶然哉又按王冕诗青象不将传国玺紫驼空
引旧毡房盖未详矣
卷一 第 13b 页 WYG0872-0136d.png
  印
孔琳之建言传国之玺历代递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
今世惟尉一职独用一印至于内外群官每悉迁改寻
讨其意私所未达愚请众官即用一印无烦改作按汉
书朱买臣还郡邸中稍见其印绶则知自汉以来一官
辄易一印矣琳之但言其终年刻铸丧功消实若今日
官府文移案牍唯凭印信使一官一印则伪章日告奸
弊百出矣大抵古时文案比今犹省版牍之制此时尚
卷一 第 14a 页 WYG0872-0137a.png
存非若后世关防之多故其习得相沿久而不革也
按明初王彝印说古者一官一印居则佩之罢则解之
至晋始惜金银铜炭之费自是众官皆一印观琳之此
疏恐未然考宋史舆服志熙宁诏自今臣僚所授印亡
殁并赐随葬不即随葬因而行用者论如律此或其特
恩或因事而赐者又宋制凡官府印皆有铜牌刻文云
牌出印入印出牌入
  告身
卷一 第 14b 页 WYG0872-0137b.png
中书所书告身皆佐史体无佳笔隆庆中司马王崇古
以泥金书轴请宝为言者所纠然唐制皆名手书如颜
鲁公自书告身朱巨川一人而颜鲁公徐季海俱为之
书巨川赖此以传至宋即当制者书字兼真行幸得欧
苏便奉为瑰宝
  紫泥
青溪暇笔云晋朝为诏以青纸紫泥紫泥犹今泥金之
类盖泥紫色以书字也予按汉旧仪天子信玺六皆以
卷一 第 15a 页 WYG0872-0137c.png
武都紫泥封之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西京杂记云汉
以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非以书字也萟林伐
山云今之紫泥古谓之芝泥皆濡印染籀之具也姚说

  印章
古人如颜鲁公辈自书碑间自镌之故神采不失今之
能为书多不能自镌自书自镌者独印章一道耳然其
人皆不善书落墨已缪安望其佳其人能行楷能篆籀
卷一 第 15b 页 WYG0872-0137d.png
者所为印多妙不能者类不可观执此求之百不一爽

蝌蚪大篆今绝矣古钟鼎上字杂用不得梁千秋刻印
章名重一时用字愦愦古篆杂不得𨽻书今人不知也
秦人𨽻书今不知者亦以为篆(钝吟/杂录)
宋人间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变态其式有用古钟鼎
琴样花叶之类今人皆不行瓢印颇有用者亦随时可
耳唐人名印有学汉法者皆圆润工致宋人多劲古元
卷一 第 16a 页 WYG0872-0138a.png
人或失之野今皆以为汉失之矣(钝吟/杂录)
篆法贵古不贵巧汉印白文皆铸成者但记爵名而已
无为字者其篆体亦方正无多转折至唐用朱文刀刻
如有字及道号而印玺之法从此日趋于巧矣然自唐
及明隆万以前书翰家亦不多用印章用者只是铜牙
章及黄杨木故讲此者颇少今地不爱宝文石肆出好
奇之士镌凿争工各以其意相配换无复知有方正体
者且专讲刀法而汉铸之体几亡
卷一 第 16b 页 WYG0872-0138b.png
印章旧尚青田石以灯光为贵三十年来闽寿山石出
质温栗宜镌刻而五色相映光采四射红如靺鞨黄如
蒸栗白如珂雪时竞尚之价与灯光石相埒近斧凿日
久山脉枯竭或以芙蓉山石充之无复宝色其实不及
寿山五之一矣二山皆在福州
内外各衙门印除武职柳叶篆文馀俱九叠文钦天监
历日则七叠文监察御史八叠文纽上有眼
汉官仪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银印龟纽其文曰章刻曰
卷一 第 17a 页 WYG0872-0138c.png
某官之章二百石以上铜印鼻纽其文曰印刻曰某官
之印今士大夫私用图记曰某章某印全无区别矣
  刻书
刻书咸云始于后唐明宗挥麈馀话云毌丘俭贫贱时
借文选于交游间有难色发愤异日若贵当板镂之遗
学者后仕蜀为宰相遂践其言刋之印行书籍创见于
此事载陶岳五代史补唐平蜀明宗命太学博士李谔
书五经仿其制作刋板于国子监监中印书之始今盛
卷一 第 17b 页 WYG0872-0138d.png
行于天下蜀中为最明清家有谔书印本五经后题长
兴二年予考常熟毛氏刻五代史补无此条吴太史任
臣十国春秋蜀毋昭裔传请后主镂板印九经又令门
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刻板行之
录误昭裔为毌丘俭耳
刻书始于五代昔人率以为然予按司空表圣一鸣集
有为东都敬爱寺募雕刻律疏印本疏云自洛城乃焚
印本渐虞散失欲更雕锼云云则唐已刻书此其昭昭
卷一 第 18a 页 WYG0872-0139a.png
可据者顾前无引之者何也
沈存中云庆历中有毕升为活字板用胶泥烧成今用
木刻字铜板合之
  表文忌讳
元时进贺表文触忌讳者凡一百六十七字著之典章
使人不犯其法良善一百六十七字者极尽归化亡播
晏徂哀奄昧驾遐仙死病苦没泯灭凶祸倾颓毁偃仆
坏破晦刑伤孤坠隳服布孝短夭折灾困危乱暴虐昏
卷一 第 18b 页 WYG0872-0139b.png
迷愚老迈改替败废寝杀绝忌忧切患衰囚枉弃丧戾
空陷厄艰忽除扫摈缺落典宪法奔崩摧殄陨墓槁出
祭奠飨享鬼狂藏怪渐愁梦幻弊疾迁尘亢蒙隔离去
辞追考板荡荒古屯师剥革暌违尸叛散惨怨尅反逆
害戕残偏枯眇灵幽沈埋挽升退换移暗了休罢覆吊
断收诛厌讳恤罪辜愆土别逝泉陵此延祐元年十一
月取定拟至三年八月宽其禁矣其字样虽难悉避然
亦玉堂视草者所宜知也
卷一 第 19a 页 WYG0872-0139c.png
  十七帖述(王弘/撰)
此帖前人谓皆与周益州者周名抚字道和永和三年
桓温攻成都李势降以抚代毌丘奥为益州刺史进爵
建成公征西都护进镇西将军在官三十馀年有惠政
卒蜀人庙祀之帖中多言蜀事又按淳化帖有一帖云
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卿尊长或须此今送则此帖谓是
与周者可信而中有数帖非与周语来禽帖宋僧邦诗
谓与桓宣武杨用修四川志只载八帖是与周则谓此
卷一 第 19b 页 WYG0872-0139d.png
帖皆是与周者亦不然也帖凡二十有七以第一帖首
字名篇故曰十七帖张彦远法书要录云十七帖长一
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
赫著名帖也黄长睿东观馀论云十七帖多临本永禅
师虞世南褚庭诲临字皆不甚远故书有数本皆不同
南唐李后主勒石澄心堂者乃贺知章临本宋魏秦家
有硬黄本淳熙秘阁续帖亦有刻淳化帖刻多残缺今
世所传虽非皆右军真迹然皆出于右军要皆不及唐
卷一 第 20a 页 WYG0872-0140a.png
人摹刻帖尾有敕字及虞褚勒定者为佳也
山史工书尝刻华州郭宗昌金石史家藏汉唐以来金
石文字甚富古文辞亦娴雅在关中盖张芸叟一流人
  肃府淳化帖
肃府淳化阁本自庄王受封太祖赐之宋刻宪王时洮
岷道颍川张鹤鸣得李子崇本于白下材官本于皋兰
请肃王赐帖校雠见古法帖数段久缺而兹独全知为
马房光怪以前物也姑苏如玉南唐张应台为之双钩
卷一 第 20b 页 WYG0872-0140b.png
鹤鸣携之岑阳宪王乃镌石于兰未竟而薨世子识鋐
卒镌于万历辛酉先后七年其初榻用太史纸程君房
墨人间难得拓工间有私购者直五十千刻用富平石
一百四十四叶二百五十三藏府东书园殿鼎革时石
几沦缺顺治甲午洮岷道扬州陈卓补刻复成全璧然
神明不备视初拓径庭矣乙卯平凉逆焰及兰靖逆奋
威二将军自河西来军于龙尾皋兰之间攻城不下贼
欲破石为炮伪知州徐某力救得免今移置州学有张
卷一 第 21a 页 WYG0872-0140c.png
尚书鹤鸣王尚书铎宪王父子四跋云
  定武兰亭
唐太宗留心右军之迹因魏徵言兰亭叙真迹在僧辨
才处特遣御史萧翼赚得武德四年叙入秦府贞观十
年始命汤普彻冯承素诸葛贞欧阳询褚遂良各有临本
而欧褚流传最著后之所谓定武本欧阳临是也所谓
唐绢本褚临是也定武本当时石刻禁中每纸已值钱
数万迨后石晋之乱契丹辇之而北路弃杀虎林庆历
卷一 第 21b 页 WYG0872-0140d.png
中李学究得之其子负官缗无偿时宋景文守定武乃
以帑金代偿纳石于库熙宁间薛师正出牧刋一别本
以应求者此郡真迹已有二刻矣其子绍彭字道祖又
模之他石潜易古刻又剔损古刻湍流带右天五字为
识大观中诏向其子嗣昌取龛宣和殿后靖康之乱金
人取石鼓及兰亭叙重毡辇至于燕见宋人姜白石兰
亭考中石鼓在国学而兰亭不知所在矣今存国学者
疑是定州薛师正翻刻本或薛绍彭所刻本虽非古刻
卷一 第 22a 页 WYG0872-0141a.png
然元人不能也此石一云明初出天师庵土中一云元
顺帝北还重毡裹载弃之于路徐中山取置国学
刘餗传记云兰亭叙因梁乱流落人间陈天嘉中为僧
智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又献之晋王广
即炀帝也帝不之宝后僧智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不
从果索果死弟子辨才获焉文皇为秦王日见拓本惊
喜乃贵价市羲之书兰亭叙终不至及知在辨才处使
欧阳询求得之以武德二年入秦王府由此而观辨才
卷一 第 22b 页 WYG0872-0141b.png
之师乃智果非智永求兰亭叙者乃欧阳询非萧翼也
汝阴王铚性之谓餗父子世为史官是正文字尤精其
言当不妄萧翼之事鄙妄狭陋仅同儿戏文皇始定天
下威震万国尪残老僧亦何敢靳一纸书或者云辨才
所居云门寺有翼留题二诗秦晁黄三公皆信而不疑
此固不足取以为据至若阎立本绘辨才萧翼图则出
于何延之等傅会谓为立本当时之所亲见尤非也
  退翁跋国学兰亭
卷一 第 23a 页 WYG0872-0141c.png
国学兰亭为诸家刻本之冠然不知何时入国学或云
元顺帝北遁弃之中途明太宗取之置太学中又云出
天师庵草厂土中国子师取置太学庑下观其所刻非
宋人不能疑为薛道祖所刻换旧石本又云为李学究
曾刻一本献韩忠献定州去京师不远元人移至于此

禊帖以定武本为最其真者已如天吴紫凤不可得见
即宋人翻刻诸本在世亦少惟国学一石称鲁灵光此
卷一 第 23b 页 WYG0872-0141d.png
册乃万历以前所拓尤不易得也
  云麾将军碑
李北海有两云麾碑一为李思训在陜西一为李秀范
阳人唐明皇以功拜云麾将军封辽西郡公葬范阳福
禄乡碑刻于天宝元载此碑久贮良乡库中不知何时
入都城明宛平令李荫掘地得六础洗视乃云麾碑建
古墨斋以覆后移少京兆署中止二础其四础传为万
历末王京兆惟俭移去汴中
卷一 第 24a 页 WYG0872-0142a.png
  阁帖(石林/燕语)
淳化中尝出内府及士大夫家所藏汉晋以下古帖集
为十卷刻石于秘阁世传为阁帖是也中间晋宋帖多
出王贻永家贻永祁公之子藏名书画最多真迹今犹
有为李驸马公炤家所得者实为奇迹而当时摹勒出
待诏手笔多疑滞间亦有伪本如李斯书乃李阳冰王
密德政碑石本也石后禁中被火焚绛人潘师旦取阁
本再摹藏于家为绛本庆历间刘丞相沆知潭州亦令
卷一 第 24b 页 WYG0872-0142b.png
僧希白摹刻于州廨为潭本绛本杂以五代近世人事
微出绛希白自善潭本差能得其行笔意元祐间徐王
府又取阁本刻于木板无甚精彩建中靖国初曾丞相
布又命刘焘为馆职取淳化所遗与近时出者别为续
法帖十卷字多作焘体又每下矣
 
 
 砚山斋杂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