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871-05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遵生八笺卷十
             明 高濂 撰
  延年却病笺下
 高子三知
 色欲当知所戒论
高子三知论曰人生孰不欲倚翠偎红沉酣曲蘖明眸
 皓齿溺快衾裯何知快乐之悦吾心而祸害因之接
卷十 第 1b 页 WYG0871-0582b.png
 踵矣故庄生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
 过也故养生之方首先节欲欲且当节况欲其欲而
 不知所以壮吾欲也宁无损哉夫肾为命门为坎水
 水热火寒则灵台之焰藉此以灭也使水先枯竭则
 木无以主而肝病矣木病则火无所制而心困矣火
 焰则上燥而脾败矣脾败则肺金无资五行受伤而
 大本以去欲求长生其可得乎嗟夫元气有限人欲
 无穷欲念一起炽若炎火人能于欲念初萌即便咬
卷十 第 2a 页 WYG0871-0583a.png
 钉嚼铁强制未然思淫逸之所虎豹之墟也幽冥之
 径也身投爪牙而形甘嚅啮无云智者勿为虽愚者
 亦知畏惧故人于欲起心热之际当思冰山在前深
 渊将溺即便他思他涉以遏其心或行走治事以避
 其险庶忍能戒心则欲亦可免此为达者言也平居
 当熟究养生之理守静之方秉慧剑截断尘缘举法
 眼看破幻影无为死可以夺吾生清静恬淡悉屏俗
 好勿令生反速就其死定性存诚务归正道俾仙不
卷十 第 2b 页 WYG0871-0583b.png
 误我而我不误身久住长年不为妄诞然余所论人
 孰不曰嚼过饭也余亦知为熟谈但人知为嚼过饭
 而不知饭所当食知此谈为熟奈何熟此谈而不行
 所以白日沉疴经年枕席芳华凋谢早岁泉扄皆由
 厌常谈而希平地可仙薄浅近而务谈说高远于尔
 身心果何益哉徒云自哄自己毕竟终无一成吾岂
 欲人人知予言有本耶聊自信耳因录诸经法言觉
 彼色欲知戒俾得天元之寿
卷十 第 3a 页 WYG0871-0583c.png
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疾谓阴阳不和
 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圣人不绝
 和合之道贵于闭密以守天真
素女曰人年六十当秘精勿泄若气力尚壮不可强忍
 久而不泄致生痈疾
老君曰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生也情欲出于胸臆
 精散神惑死也
全元起曰乐色不节则精耗贪妒不止则精散圣人爱
卷十 第 3b 页 WYG0871-0583d.png
 精重施则髓满骨坚
仙经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归心寂静可以长生又曰
 道以精为宝宝持宜闭密施人则生人留已则生已
 结婴尚未可何况空废弃弃损不竟多衰老命已矣
 故人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
 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固齿发衰白疾病随生死亡
 随至
书曰服丹石以快欲肾水枯燥心火如焚五脏乾烈大
卷十 第 4a 页 WYG0871-0584a.png
 祸立至勿大醉入房勿燃烛入房勿远行疲乏入房
 勿忍小便入房勿带疮毒疾病未瘥入房
孙真人曰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雾大雷日月薄蚀之
 下星辰神佛之前更忌元旦三元五腊每月朔望庚
 申本命春秋二分二社五月九毒日每月二十八日
 人神在阴四月十四纯阳用事皆不可犯否则损神
 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戒之戒之
高子曰寡欲者无伺时日之戒而自无欲多欲者虽律
卷十 第 4b 页 WYG0871-0584b.png
 以时日而一日不能无欲若尽如太上五百戒中犯
 者减算除年则人寿尽夭亡矣故立教太严使人反
 不知信然而立教之意戒人节欲借时日以惧之耳
 余于多戒中仅取已上数条此大不可犯者为戒善
 养生者当知所恐惧而无犯此数者
高子曰色欲知戒者延年之效有十
  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入房有术对景能忘可以延年
卷十 第 5a 页 WYG0871-0584c.png
  毋溺少艾毋困𤯝童可以延年
  妖艳莫贪市妆莫近可以延年
  惜精如金惜身如宝可以延年
  勤服药物补益下元可以延年
  外色莫贪自心莫乱可以延年
  勿作妄想勿致梦交可以延年
  少不贪欢老能知戒可以延年
  避色如仇对欲知禁可以延年
卷十 第 5b 页 WYG0871-0584d.png
 身心当知所损论
高子曰吾人一身所藉三宝具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
 故修养之道保全三者可以长年夫人一日之中一
 家之事应接无穷而形劳百拙起居不知节宣万感
 不令解脱乃恣意行为尽力动荡不知五脏六腑之
 精所当珍惜以养吾形六欲七情之伤所当远避以
 安吾体恃年力之壮乃任意不以为劳何知衰朽之
 因死亡之速由此而致令人发槁形枯蚕眠猬缩欲
卷十 第 6a 页 WYG0871-0585a.png
 求金石以起吾生草木以活吾命有是理哉故当日
 用起居喜怒哀乐行住坐卧视听笑谈逐一戒谨则
 身无所损元气日充精神日足彭铿比年嵩乔同寿
 敢曰迂妄以自欺哉当与同志者共守此道因录诸
 经法言觉彼身心知损俾得地元之寿
素问玄珠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脉络伤伤阳则衄
 伤阴则下
庄子曰人有畏影恶迹而走以避之举足愈数而迹愈
卷十 第 6b 页 WYG0871-0585b.png
 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
 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书云凡人于外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盖敢于
 有为即杀身不敢有为则活其身也久行伤筋劳于
 肝久立伤骨损于肾故行不疾走立不至疲大雾不
 宜远行宜饮酒一杯以出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坐勿
 背日勿当疏风卧间闭口使真元不失邪气不入
淮南子曰太喜坠阳故喜勿极极则伤魄魄伤则狂使
卷十 第 7a 页 WYG0871-0585c.png
 意不存而皮革焦忿怒则气逆大怒破阴悲哀动中
 则伤魂魂伤则狂妄而阴缩拘挛
庚桑曰全汝形抱汝生毋使汝思虑营营故外不劳形
 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则形体不弊精神不散可以延
 年
灵枢经曰内伤忧恐则气上逆六轮不通血凝不散津
 液渗漏恍惚不宁四肢不耐恐惧不解则精伤骨酸
 瘈疭五脏失守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故临危冒
卷十 第 7b 页 WYG0871-0585d.png
 险则魂飞戏狂禽逸兽则神怨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心有所憎勿深憎当运心
 于平等心有所爱勿溺爱不令偏颇而改正不然损
 性伤神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心之神发乎目
 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
书曰疑惑不已则心无所主正气不行外邪来干失寐
 忘寝昏昏默默渐成虚劳
卷十 第 8a 页 WYG0871-0586a.png
书曰谈笑以惜精气为本笑多则肾转腰疼行走勿语
 伤气语多则住而再语故老君曰塞其兑闭其门终
 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真人曰常习不唾地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常留面
 目光彩故曰远吐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又曰津
 液者吾身之宝宝聚则为富翁宝散则为贫客
閒览曰目疾切忌洗浴令人目盲饱食沐发冷水并热
 泔洗头冷水濯足皆令人头病炊汤隔宿洗体成癣
卷十 第 8b 页 WYG0871-0586b.png
 洗面无光作甑哇疮
真人曰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宜
 常炼五者修昆崙之法
书曰大小二便勿强闭忍忍小便成淋忍大便成痔或
 涩或滑又勿过度皆伤气害生为祸甚速
书曰罗绮成于天蚕制造出自人力勿轻剪裁以为华
 美以折福寿春冰未泮当下厚上薄养阳收阴大暑
 宜脱汗衣勿冒风触热冬日之衣急脱急着绵衣不可
卷十 第 9a 页 WYG0871-0586c.png
 顿加稍煖又宜暂脱北方语曰若要安乐不脱不着
 南方语曰若要安乐频脱频着
高子曰身心知损者延年之效二十
  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
  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
  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
  谦光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卷十 第 9b 页 WYG0871-0586d.png
  人我两忘勿竞炎热可以延年
  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
  勿为无益尝慎有损可以延年
  行住量力勿谓形劳可以延年
  坐卧顺时勿令身怠可以延年
  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
  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
  寒温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
卷十 第 10a 页 WYG0871-0587a.png
  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可以延年
  呼吸精和安神闺房可以延年
  静习莲宗敬礼经训可以延年
  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
  身心安逸四大閒散可以延年
  积有善功尝存阴德可以延年
 饮食当知所损论
卷十 第 10b 页 WYG0871-0587b.png
高子曰饮食所以养生而贪嚼无忌则生我亦能害我
 况无补于生而欲贪异味以悦吾口者往往隐祸不
 小意谓一菜一鱼一肉一饭在士人则为丰具矣然
 不足以充清歌举觞金匏盈席之燕但丰五鼎而罗
 八珍天厨之供亦隆矣又何俟搜奇致远为口腹快
 哉吾意玉瓒琼酥与壶浆瓦缶同一醉也鸡蹠熊蹯
 与粝饭藜蒸同一饱也醉饱既同何以侈俭各别人
 可不知福所当惜况物理论曰谷气胜元气其人肥
卷十 第 11a 页 WYG0871-0587c.png
 而不寿养性之术尝使榖气少则病不生矣榖气且
 然矧五味餍饫为五内害哉吾考禽兽榖食者宜人
 此世之尝品是也若远方珍品绝壑野味恐其所食
 多毒一时尚珍其于人之脏腑宜忌又未可晓悦口
 充肠何贵于此故西方圣人使我戒杀茹素岂果异
 道者哉人能不杀则性慈而善念举茹素则心清而
 肠胃厚无嗔无贪罔不由此即宣尼恶衣恶食之戒
 食无求饱之言谓非同一道耶余录诸经法言觉彼
卷十 第 11b 页 WYG0871-0587d.png
 饮食知忌俾得人元之寿
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
 天命酸多伤脾肉䐢而唇揭咸多伤心血凝而色变
 甘多伤肾骨病而齿败苦多伤肺皮稿而毛落辛多
 伤肝筋急而瓜枯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
 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
 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凡食欲得先微
 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真人言热食伤骨冷
卷十 第 12a 页 WYG0871-0588a.png
 食伤脏热物灼唇冷物痛齿食讫踟蹰长生饱食勿
 大语大饮则血脉闭大醉则神散春宜食辛夏宜食
 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脏益血气辟诸病
 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
 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尤顺
 天理燕不可食入水为蛟蛇所吞亦不宜杀之饱食
 讫即卧病成背疼
饮酒不宜多多即吐不住醉卧不可当凉风亦不可用
卷十 第 12b 页 WYG0871-0588b.png
 扇皆损人白蜜勿合李子同食伤五内醉不可强食
 令人发痈疽生疮醉饱交接小者令人面皯咳𠻳大
 则不幸伤绝藏脉损命
凡食欲得恒温暖宜入易销胜于习冷
凡食皆熟胜于生少胜于多饱食走马成心痴饮水勿
 急咽之成气病及人癖水食酪勿食酢变为血痰及
 尿血食热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如虫行食
 热食讫勿以醋浆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齿马汗息及
卷十 第 13a 页 WYG0871-0588c.png
 马尾毛入食中亦能害人鸡兔犬肉不可合食烂茆
 屋上水滴浸宿脯名曰郁脯食之损人
孙真人曰久饥不得饱食饱食成癖病饱食夜卧失覆
 多霍乱死时病新瘥勿食生鱼成痢不止食生鱼勿
 食乳酪变成虫食兔肉勿食乾姜成霍乱人食肉不
 用取上头最肥者必众人先目之食食者变成结气
 及疰疠凡食皆然
参赞书云凡空腹勿食生果令上膈上热骨蒸作痈疖
卷十 第 13b 页 WYG0871-0588d.png
 铜器盖食汗出落食中食之发疮肉疽触寒未解食
 热食亦作刺风饮酒热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
 发疮饱食勿沐发沐发令人作头风荞麦和猪肉食
 不过三顿成热风乾脯勿置秫米瓮中食之闭气乾
 脯火烧不动出火始动擘之筋缕相交者食之患人
 或杀人羊脾中有肉如珠子者其羊恋筋食之患痫
 诸湿食不见形影者食之成痤腹胀暴疾后不用饮
 酒膈上变热
卷十 第 14a 页 WYG0871-0589a.png
忌食云凡新病瘥不可食生枣羊肉生菜损颜色终身
 不复多致膈上热蒸凡食热死脂饼物不用饮冷醋
 浆水善失声若咽生葱白合蜜食害人切忌乾脯得
 水自动杀人曝肉作脯不肯燥勿食羊肝勿合椒食
 伤人心胡菰合羊肉食之发热
延命录曰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食宜尝少亦勿令虚不
 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冬则朝勿令虚夏
 则夜勿令饱饱食勿仰卧成气痞食后勿就寝生百
卷十 第 14b 页 WYG0871-0589b.png
 疾凡食色恶者勿食味恶者勿食失饪不食不时不
 食父母并自己生肖犯者勿食露食勿食藏物不密
 者勿食物色异尝者勿食三厌勿食鱼无肠胆勿食
 异形勿食菌有毛背无文者勿食闭口椒勿食饮馔
 上有细白末子并黑细末子者勿食炙煿承热勿食
 藏物作气勿食铜器盖物勿食旋作生鲊勿食兽禽
 脑子勿食六畜自死勿食果实双仁勿食肉块自动
 者勿食鸡心勿食蹄爪带毛者勿食凡禽六指三足
卷十 第 15a 页 WYG0871-0589c.png
 四距者勿食凡卵上有八字痕者勿食种种生物或
 月令当忌或五藏相反或宜或忌者坐右当置食鉴
 本草以为日用口食考证无伺琐缀饮食肉名曰痴
 脂忧狂无恒食酒良药五谷充悦者名曰中士犹虑
 疾苦食气保精存神名曰上士与天同年
高子曰饮食知忌者延年之效有十之八
  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
  随食随缘无起谋念可以延年
卷十 第 15b 页 WYG0871-0589d.png
  毋好屠宰冤结生灵可以延年
  活烹生割心惨不忍可以延年
  闻声知苦见杀思痛可以延年
  禽羞兽品毋过远求可以延年
  勿食耕牛勿食三义可以延年(三义者狗/雁黑鱼也)
  勿尚生醢勿饱宿脯可以延年
  勿耽曲蘖致乱天性可以延年
  惧动刀砧痛燔鼎镬可以延年
卷十 第 16a 页 WYG0871-0590a.png
  椒馨五味勿毒五官可以延年
  鸟衔鼠盗勿食其遗可以延年
  为杀勿食家杀勿食可以延年
  闻杀勿食见杀勿食可以延年
  勿以口食巧设网阱可以延年
  勿以味失笞责烹调可以延年
  一粥一菜惜所从来可以延年
  一颗一粒不忍狼藉可以延年
卷十 第 16b 页 WYG0871-0590b.png
  最上一乘妙道
最上一乘无上至真妙道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
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
忿为水火交情性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
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
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
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
至士可以行之功满德隆直超圆顿形神俱妙与道合
卷十 第 17a 页 WYG0871-0590c.png

  八段锦导引法
闭目冥心坐(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
昆崙(乂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左右鸣天鼓二
十四度闻(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摆撼天
(摇头左右顾肩膊转随/动二十四先须握固)赤龙搅水津(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
(右颊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
(所漱津液分作三口/作汩汩声而咽之)龙行虎自奔(液为龙/气为虎)闭气搓手热
卷十 第 17b 页 WYG0871-0590d.png
(以鼻引清气闭之少顿搓手急/数令热极鼻中徐徐乃放气出)背摩后精门(精门者腰/后外肾也)
(合手心摩毕/收手握固)尽此一口气(再闭/气也)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想用心)
(火下烧丹田觉/热极即用后法)左右辘轳转(俯首摆撼两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
(鼻引精气/闭少顷间)两脚放舒伸(放直/两脚)乂手双虚托(乂手相交向/上托空或三)
(次九/次)低头攀脚频(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候/口)
(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急搅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
次吞(谓再漱三十六如前/口分三咽乃为九也)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
车搬运讫(摆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转辘轳二十四次)发火遍烧身(想丹田火/自下而上)
卷十 第 18a 页 WYG0871-0591a.png
(遍烧身体想时口/鼻皆闭气少顷)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
入灾病不能迍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
八卦是良因
 诀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时起首行时口中不得
 出气唯鼻中微放清气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
 昼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病渐觉身轻能勤
 苦不怠则仙道不远矣
高子曰已上名八段锦法乃古圣相传故为图有八握
卷十 第 18b 页 WYG0871-0591b.png
 固二字人多不考岂特闭目见自己之目冥心见自
 己之心哉趺坐时当以左脚后跟曲顶肾茎根下动
 处不令精窍漏泄云耳行功何必拘以子午但一日
 之中得有身閒心静处便是下手所在多寡随行若
 认定二时忙迫当如之何入道者不可不知
卷十 第 19a 页 WYG0871-0591c.png

卷十 第 20a 页 WYG0871-0592a.png

卷十 第 21a 页 WYG0871-0592c.png

卷十 第 22a 页 WYG0871-0593a.png

卷十 第 23a 页 WYG0871-0593c.png

卷十 第 24a 页 WYG0871-0594a.png
去病延年六字法(其法以口吐鼻取/)
 总诀(此行六字功夫秘要诀也非此六法行不/到于本以此导之若引经耳经不可不知)
  肝若嘘时目睁精  肺知呬气手双擎
  心呵顶上连乂手  肾吹抱取膝头平
  脾病呼时须撮口  三焦客热卧嘻宁
 吹肾气诀
  肾为水病主生门  有疾尪羸气色昏
  眉蹙耳鸣兼黑瘦  吹之邪妄立逃奔
卷十 第 24b 页 WYG0871-0594b.png
 呵心气诀
  心源燥烦急须呵  此法通神更莫过
  喉内口疮并热痛  依之目下便安和
 嘘肝气诀
  肝主龙涂位号心  病来还觉好酸辛
  眼中赤色兼多泪  嘘之立去病好神
 呬肺气诀
  呬呬数多作生涎  脑膈烦满上焦痰
卷十 第 25a 页 WYG0871-0594c.png
  若有肝病急须呬  用之目下自安然
 呼脾气诀
  脾宫属土号太仓  痰病行之胜药方
  泻痢肠鸣并吐水  急调呼字免成殃
 嘻三焦诀
  三焦有病急须嘻  古圣留言最上医
  若或通行去壅塞  不因此法又何知
 四季却病歌
卷十 第 25b 页 WYG0871-0594d.png
  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政金肺润  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保神丹
 养心坐功法
时正坐以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相虚筑各六度又以
一手按腕上一手向上拓空如重石又以两手相乂以
脚踏手中各五六度能去心胸间风邪诸疾关气为之
卷十 第 26a 页 WYG0871-0595a.png
良久闭目三咽三叩齿而止
 养肝坐功法
时正坐以手两相重按䏶下徐捩身左右各三五度又
以两手拽相乂翻覆向胸三五度此能去肝家积聚风
邪毒气馀如上
 养胆坐功法
时平坐令两脚掌昂头以两手挽脚腕起摇动为之三
五度以两手拓地举身努腰脊三五度能去肾家之风
卷十 第 26b 页 WYG0871-0595b.png
毒邪气馀如上止下同
 养脾坐功法
时大坐伸一脚屈一脚以两手向后反掣各三五度又
行跪坐以两手㨿地回头用力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
藏积聚风邪喜食
 养肺坐功法
时正坐以两手㨿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去肺家风邪
积劳又行反拳搥脊上左右各三五度此法去胸臆间
卷十 第 27a 页 WYG0871-0595c.png
风毒闭气为之良久闭目咽液三叩齿为止
 养肾功坐法
时正坐以两手止从耳左右引胁三五度可挽臂向空
抛射左右同缓身三五度更以足前后踰左右各十数
度能去腰肾膀胱间风邪积聚馀如上法
  凡欲修养须净室焚香顺温凉之宜明燥湿之候
  每夜半后生气时或五更睡觉先呵出腹内浊气
  或一九止或五六止定心闭目叩齿至十六通以
卷十 第 27b 页 WYG0871-0595d.png
  集心神然后手拇指背拭目大小眦九过兼按鼻
  左右七过以两手摩令极热闭口鼻气然后摩面
  不计遍数为真人起居法次以舌拄上腭漱口中
  内外津液满口作三咽下令入胃中存胃神承之
  如此作为是三度九咽庶得灌溉五脏光泽面目
  极有效验不可轻忽余意六字之法某藏有病当
  以某字治之否则不必俱行恐伤无病之藏当酌
  量以行可也然呵字一法心藏热者秋冬睡醒当
卷十 第 28a 页 WYG0871-0596a.png
  呵出三五口以去五脏壅气此又不可废者
 心书九章(此至真妙道人能熟玩精思仙阶可步矧/延年却病云乎此下三录皆紫府南宫极)
     (玄秘/语)
   赵古蟾曰三教之道同一心地法门有三学儒
   者学此而已修仙者修此而已参禅者参此而
   已舍此心而他求所谓旁蹊曲径耳苦已劳形
   终无所成学者傥即是书反复玩味其理自明
   其理既明当继之以力行力行不倦则三教圣
卷十 第 28b 页 WYG0871-0596b.png
   贤之阃域可造进而无疑矣然是书也岂但为
   初学之士发哉
  原心章第一
   八万四千法门同归方寸故首题原心章
夫心先天地而独存历事变而不朽先际无始后际无
终廓彻圆通灵明虚湛所谓体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所谓用也造物无方灵变莫测所谓神也五常百行之
所由始万物万事之所由终所谓道也夫人未生之初
卷十 第 29a 页 WYG0871-0596c.png
体用混融万殊一致虽不可得名状心非无也既生之
后如月当空随水现形各各禀受无欠无馀圣智非增
凡愚非损心非始有心之静性也动情也动而不止欲
也性情欲三者同出而异名也性固善情欲一萌而有
恶焉情动欲萌智诱物化物化不已心存无几溺于染
缘移于习气染习既深昧其本真矣圣智善返则为圣
智凡愚忘返则为凡愚圣智凡愚之分返与不返耳返
固善也不返忘也悲夫
卷十 第 29b 页 WYG0871-0596d.png
  究竟章第二
   既知道心便当究竟故次之以究竟章
道也者心也日用常行之谓也于眼曰视于耳曰听于
鼻曰嗅于口曰言于手曰举于足曰履饥则思食渴则
思饮冬则思裘夏则思葛行住坐卧苦乐逆顺无往而
非道之所寓特昧性而不知耳凡是数端日用常行之
大者当究竟体认果何为哉苟知其所以然则与道思
过半矣
卷十 第 30a 页 WYG0871-0597a.png
  实證章第三
   究竟此理以悟为期故次之以实證章
学贵实證道贵实悟学非实證口耳文字之谓也道非
实悟情识意解之谓也夫欲实證实悟当坚其信心确
其素志既坚且确无难焉盖大道虚无不可名状无声
色接于耳目可以见闻无法度授与学者可以造进贵
在自證自悟耳非坚其信心确其素志而能坐进是道
者未之有也所谓实證实悟者非枯坐灰心以待其悟
卷十 第 30b 页 WYG0871-0597b.png
当于日用常行之间常常体认常常提撕力到功深自
有所得自得之妙如获拱璧如归大家如大梦之初醒
如积冰之以泮其乐不可云喻矣儒家所谓寻仲尼颜
子乐处者乐此者也禅宗所谓禅悦法喜者悦此者也
道教所谓当此之时喜极难言者喜此者也学道参禅
不得其真而自谓实證实悟者是自诬也自诬可乎既
得实證实悟见得亲切认得的当通身手眼全体金刚
一切处所皆知下落才到此地位便得实證实悟的道
卷十 第 31a 页 WYG0871-0597c.png
理尽情贬向无生国里切不可执为奇特如此方有门
分相应所以古人道认着依前还不足若也认着执着
依前只在妄想情识中未免又被识神搬弄引入走阴
界中去展转轮回无所休息学者切宜慎之
  破幻章第四
   既得实證实悟当识破万幻庶不为万事所累
   故次之以破幻章
一切世间皆同幻化以有形故不能长久草木禽兽之
卷十 第 31b 页 WYG0871-0597d.png
脆蜎飞蠕动之微固其宜也至大者天地至坚者金石
成住坏空皆不能免况于人乎若不明此身是幻以五
尺有限之躯于天地间无涯事物相酬应加以功名利
禄富贵为声色互相煎迫精神气血阴消阳耗而不知
觉毋怪乎渥然如丹也为枯槁黟然如黑者星星矣一
旦忘形弃质同于臭腐虽亲于妻子亦掩鼻而不敢近
睥睨而不敢视禽兽不若也当此之时试审平生所好
所尚果能与生死敌乎夫惟不敢敌随业流转轮于诸
卷十 第 32a 页 WYG0871-0598a.png
趣生已复死死已复生生死相继备受诸苦如循环然
无有休息是以至人知一切物为幻一切物如梦一切
物如空花阳燄一切有为如镜中像如水中月以是故
尘视珠玉铢视轩冕以声色如粪壤等生死如浮沤其
应物也如鉴空衡平妍蚩轻重来则应之不来勿求过
则化之既化勿留能转于物不为物所转能应于事不
为事所应以其生也由太虚而来故同太虚无滞碍及
其死也复归太虚噫彼圣人者果何为而然哉识破万
卷十 第 32b 页 WYG0871-0598b.png
幻不染诸缘君子以是知其然也
  安分章第五
   能识万幻当知一切皆有数定则不生希求之
   心故次之以安分章
富贵贫贱寿夭分也死生祸福荣辱数也一饮一啄之
微莫不皆然从生至死一定而不可易也安其分则不
为富贵贫贱寿夭之所累知其数则不为生死祸福荣
辱之所怵然虚无所累静无所怵故静极而虚可以入
卷十 第 33a 页 WYG0871-0598c.png
道也欤人之荣生也以有幻体故不得不为也苟达不
为亦达不达多为亦奚以为然则奈何曰无为无不为
斯可矣
  神气章第六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故次之以
   神气章
神者性也首章言之详矣然性之说有二有天地之性
有气质之性父母未生以前即天地之性万殊一本者
卷十 第 33b 页 WYG0871-0598d.png
也父母既生之后即气质之性一本万殊者也天地之
性善气质之性恶善恶混同以其禀二五之气有刚柔
缓急之不同所以然也非性之咎善反之则天地之性
焉为气之说亦有二有天地之气有父母之气天地之
气真气也父母之气凡气也盖人生母腹中受父精母
血而成其朕兆所谓凡气也混合空洞帝真九气而全
其体段所谓真气也自一气胞二气生胎第三禀长灵
明仙之气而生魂性始来寄以体段未具而能灵迨夫
卷十 第 34a 页 WYG0871-0599a.png
四气生魄五气生五脏第六禀高真冲和之气而生灵
体段始具具则能动动则初生初生性灵至九月气足
十月始圆然后降生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白
玉蟾真人曰人生在母腹中其脐蒂与母脐蒂相连母
呼亦呼母吸亦吸及乎降诞剪去脐蒂然后各自呼吸
而受父母一点凡气则栖于下丹田中而寄体于肾下
丹田者又名玄关前对脐后对肾居脐肾中间其连如
环广一寸三分周围有八窍前后二窍以应乾坤上通
卷十 第 34b 页 WYG0871-0599b.png
泥丸下彻涌泉旁六窍以应坎离震巽兑艮六卦以通
六腑一身之气皆萃于此如水之朝东辐之辏毂也故
下丹田为命之基其性即泥丸而寄体于心泥丸者在
人之首明堂之间六合之内是谓顶门故世称顶门为
囟门也囟即性也囟开皆知夙世姻等事合则忘之
矣故泥丸谓之性根能知性根命蒂始可言修炼也天
地之气亦有二人未生之前谓之先天又谓之母气其
为气也至大至刚充塞天地周流六虚昼夜不息人才
卷十 第 35a 页 WYG0871-0599c.png
受胎便禀此气谓之后天又谓之子气谓之日月发生
之气即前所谓混合空洞帝真九气是也其实一气耳
其气充塞人之腔子里每日遇子时斗柄指地先天之
气随斗柄从九地之下发生周流六虚造化万物子时
非人间之子时也二六时中尝尝收视返听顿觉身中
煖气冲然即其候也丹经云精生有时时至神知百刻
之中切忌昏迷天地之气既生则人身之子气以类感
类亦由涌泉上升丹田点化凡气以成人身之造化故
卷十 第 35b 页 WYG0871-0599d.png
曰形者神气之舍神者形气之主形气非神块然一物
呜呼神非形气茫然无归呜呼寄神性也寄性命也二
者不可偏废修性而不修命紫阳所谓精神属阴宅舍
难固未免尝用迁徙之法修命而不修性释氏所谓炼
气精粹寿可千岁若不明正觉三昧报尽还来复入诸
趣所以先儒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要
知性为主气次之是书也予故以原心章首之混合神
气仙家谓之炼金丹形喻之鼎器气喻之药物神喻之
卷十 第 36a 页 WYG0871-0600a.png
火候忘机绝念收视返听使精神魂魄意五者不漏固
鼎气也昼牝夜玄摄心一处终日默默如愚如痴采药
物也惺惺不昧了了常知神不外驰其气自定调火功
也是以圣人忘形养气忘气养神忘神养虚形神俱妙
与道合真彼所谓忘者非若槁木死灰墙壁瓦砾懵然
无知之谓也若必口诀动而复静静而复动必有事焉
而勿正心勿忘不游于外老氏之忘也胸次间常灵豁
豁地不忘怀不管带释氏之忘也夫是谓之真忘若夫
卷十 第 36b 页 WYG0871-0600b.png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死矣是谓众人
  修幻章第七
   神气真也形气幻也假幻以修真真乃坚固故
   次之以修幻章
世之学佛者率以形同幻化而不顾且鄙学仙者为有
为自甘一向沉滞空寂流为顽空世缘既尽坐脱立亡
遂指为奇特耳殊不知此理乃先圣之所哂从上祖师
之所不取如九峰虔侍者语一第座曰汝若会先师意
卷十 第 37a 页 WYG0871-0600c.png
吾一一依先师礼待之问荅凡数反皆不契座曰汝妆
香来炉烟起处若不脱去是不知先师意侍者抚其背
曰坐忘立忘即不无若论先师意未梦见在昔有一僧
依一长者安禅坐定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悉以资给如
是数年密遣一婢往试之挑戏之馀凝然不动顾谓婢
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煖气婢持此语归告长者长者
乃呵其僧曰养汝数年犹作这般见解斥而去之正坐
沉空滞寂之病也达摩只履西归普化摇铃升天此岂
卷十 第 37b 页 WYG0871-0600d.png
沉空滞寂者所能为也又如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于是跏趺坐身心寂不动遍
历十小劫方得成佛道所以释迦称赞诸佛世尊一大
事因缘甚深难解不可妄传与人惟佛与佛乃能证知
舍利佛等诸大弟子闻佛所说深自尅责自谓空法得
证已得寂灭之乐不复妄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日那知寂灭非真寂灭也说使不闻佛法最上一乘
秘密之藏终止于空法而已故圭堂曰世尊末年说法
卷十 第 38a 页 WYG0871-0601a.png
华所以再发重关之秘五千退席者乃重关前事八法
华者乃重关后事也如如居士曰饶伊大通大彻担板
只见一边直须大法明了方晓教外别传圭堂如如此
理岂无深意焉盖佛法季运世皆以存神运气揠苗助
长之说指为教外别传簧鼓后学疑团不破遂以修仙
法为有为而不为甘心于沉空滞寂之域不知侬家自
有修仙显诀特为寻常而不究竟者耳从上祖禅师立
坐禅一法以授徒众至今丛林行焉可谓暗合妙道不
卷十 第 38b 页 WYG0871-0601b.png
然何以使之厚铺坐褥宽解衣带端身直脊唇齿相着
舌柱上腭微开其目常视鼻端盖厚铺坐褥者使形体
不倦也宽解衣带者使气常在也端身直脊者使理通
达气不窒塞也唇齿相着舌拄上腭者使重楼无浩浩
而去之患也微开其目者使不坐在黑土之下也又以
去昏病也祖师为人可为指出修仙之法不过如是盖
佛家之说隐而不露使学者默而会之忽然契合一拨
便转所以续佛慧者常多道家之说虽显易晓未免以
卷十 第 39a 页 WYG0871-0601c.png
文字传之反涉支离适以启学者疑所以了性命者常
不多见也佛则谓之慧命仙则谓之性命其实一也特
所从言之异耳安得圆机之士与语仙佛之道耶
  静通章第八
   工夫次第于此章静则动动则通通则久久则
   变化无穷焉故次之以静通章
天地之外曰太虚又曰太无总谓之虚无又谓之虚空
以其无心故也故虚则能容无则变化是以物各付物
卷十 第 39b 页 WYG0871-0601d.png
事各付事形各付形气各付气使天地自相覆载日月
自相运行阴阳自升降寒暑自往来四时自推迁五气
自顺布飞潜动植自形自包虚空一何容心焉此虚空
所以长且久也天地大虚空人身小虚空人身不能与
天地同其长久者以有心故不能虚无若能虚无其心
神自来归气自来复始可言修持之法当先谨言语其
次节饮食再次省睡眠此三者修仙修佛之关键也何
为而然哉老子曰玄牝之门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
卷十 第 40a 页 WYG0871-0602a.png
不勤玄牝者神气之根蒂也口鼻者神气之门户也出
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归根复命以养神气故先
之以谨言语紫阳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
阳人日用发生之气每凭虚而生人才虚腹便思饮食
所以养其气也其气既生不能归源则随色声香味喜
怒哀乐耗散之矣故次以节饮食简庵德禅师曰学道
之士如鸡抱卵使煖气相续才有间断赚他性命人若
贪睡则神离于气气无所主奔溃四逸欲望凝结其可
卷十 第 40b 页 WYG0871-0602b.png
得乎故次之以省睡眠然后固鼎采药之方坐禅修幻
之法次第而行之则外之先天母气下降而内之后天
子气上升俱会于中田点化凡气日久月深凡气炼尽
真气充实其气油然而生莫之能禦自双关深入泥丸
与神交姤所谓追二气于黄道会三姓于玄宫交姤之
后仍化为甘露自玄膺而下复入中宫一升一降成其
造化也但要此一动一静然后相应不然则药物耗散
火候差失所谓毫发差殊不作丹也此皆出于自然不
卷十 第 41a 页 WYG0871-0602c.png
可以存神运气揠苗助长之说同日而语以要言之动
极生静静极生动一动一静互为其用而已如天地之
妙其动也辟其静也翕不辟则不翕不翕则不辟辟兮
翕焉造化之无穷焉若静定工夫既极则元阳之气自
生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法
华经云身心寂不动为求无上道古德云直须大死一
回绝后再生斯言尽之矣气之生也乾坤震动山岳撼
摇龙虎争驰火风相击往来三宫自升自降盖气之始
卷十 第 41b 页 WYG0871-0602d.png
升则为冬至一阳生于六阴之下其卦为复䷗阳气渐
长阴气渐消故为丑其卦为临䷒于寅其卦为泰䷊于
卯其卦为大壮䷡节属春分木旺在卯真气薰蒸是沐
浴于辰其卦为夬䷪于已其卦为纯乾䷀六阳既极一
阴生于六阳之下其卦为姤䷫阴气渐长阳气渐消故
为未其卦为遁䷠于申其卦为否䷋于酉其卦为观䷓
节属秋分金旺在酉真气薰蒸是为沐浴于戍其卦为
剥䷖于亥其卦为坤䷁六阴既极复变为一阴一升一
卷十 第 42a 页 WYG0871-0603a.png
降无暂休息二分二至晦朔弦望五行四时二十四气
三百六十五度攒簇于一刻之中一刻之工夫故有一
年之节候一年三万六千刻刻刻要调和卯酉外可以
夺三万年之数此与天地造化默相符命亦非执图泥
象之比当此之时气脉调和精神爽快俨如浴之方起
睡之正酣夫妇之欢会子母之留恋神抱其气气抱其
神日积月累打成一片阴尽阳纯遂成真人逮夫脱胎
神化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风去来无碍隐显莫
卷十 第 42b 页 WYG0871-0603b.png
测造化不能留阴阳不能拘鬼神莫能测蓍龟莫能知
逍遥无何有之乡而与太虚同体矣
   已上三章专论性命
  戒行章第九
   形乃宅舍心乃主人若戒行缺则藩篱破矣故
   次之以戒行章
欲了向上事须先持戒次修功行持戒者目无妄视耳
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以卑自居以谦自持彼以
卷十 第 43a 页 WYG0871-0603c.png
恶来我以善受贪嗔痴爱人我是非一切放下此其大
略修功行者见人饥寒思拯济之见人疾病思救疗之
见人忿争思解释之凡可以为人方便者皆随力而为
之力有不及常劝人为此其大略苟持戒而不修功行
是厚于待己薄于待人则有外魔修功行而不持戒是
优于利人劣于利己则有内魔内魔外魔皆道之障所
以古者学道之士初发道心便持戒行日用二六时中
未尝枉用其心朝炼夕磨不记岁月成与不成亦无取
卷十 第 43b 页 WYG0871-0603d.png
必及其功圆行满神气亦壮自然感召巨眼宗匠以点
化之一言半句便跻寿域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今之学
者不思体质凡陋根器浅劣且无寸功片行以及于人
又无涵养工夫贪嗔痴爱人我是非勃不可遏见古人
之成如是之易我成如是之难遂萌妄想侥倖点化欲
以积年耗散之气累岁昏乱之神成就于片饷之间以
求出世之道愚亦甚矣正谓点石成金蒸砂作饭之理
也及其无成反生谤黩噫可悲也夫紫阳曰若非积行
卷十 第 44a 页 WYG0871-0604a.png
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斯言尽矣
  天隐子曰神仙人也在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沉
  沦遂我自然勿为邪见凝滞则功成矣旨哉言乎
 至道至微七论要诀
  丹鼎第一
丘真人曰大包天地小不容针乃先天之物性命之根
蒂也在脐肾之间(一曰/前)大肠之左有一玄谷○性命始
于此呼吸出焉受胎之所
卷十 第 44b 页 WYG0871-0604b.png
  铅汞第二
精气中含灵谓之铅元神一念感通有情谓之汞应物
之神
  真铅真汞第三(至此铅汞一矣/)
气无升降息定谓之真铅念无生灭神凝谓之真汞息
有一毫之未定形非我有散而归阴非真铅也念有一
毫之散乱神不纯阳散入鬼趣非真汞也非夙有灵骨
岂能至此
卷十 第 45a 页 WYG0871-0604c.png
  作用成丹第四
铅汞相投合而成丹铅汞二物同生于一金生水铅生
银也水生木银生砂也木生火砂生汞也火不自生则
归之于木木不自生则归之于水水不自生则归之于
金运汞投铅之秘旨在于忘情情忘则性复性复则归
虚○呼吸皆在于此呼之根吸之蒂是谓元牝之门人
能虚心定息任其自然守固此处久而纯熟十月数足
而成丹即所谓婴儿也即是我一灵真性纯阳而不离
卷十 第 45b 页 WYG0871-0604d.png
非是果有一婴儿只是一灵无杂念如婴儿之无外想
是太乙含真气也数足之后灵验异常
  火候第五
人心之动昼则心窍皆开阳也辟一户而谓之乾人心
之定夜则心窍皆合阴也辟一户而谓之坤阳动阴静
阴静阳生阳动则精神舒畅阴静则昏睡僵伏此人间
尝情也古人以交媾神气为进火十二时中只一时言
一日之间行住坐卧自然而然凝神入气穴便是进火
卷十 第 46a 页 WYG0871-0605a.png
便是子时一坐定阳气生即身中子时所谓冬至不在
子夏至不在午言下手时便是冬至一阳生即火候也
只如子时定息不出不入神凝不生不灭打成一片非
动非静非阴非阳以此工夫治鍊空气全胎集天地之
造化亦如冬至之时万物皆凋外若可伤然生意归根
而胚胎万物无穷之生意蕴于此矣
  造化第六
忘五官之用息内外之机忘中不忘自然而然不动中
卷十 第 46b 页 WYG0871-0605b.png
间默默守聚杳冥之际恍惚之中打成一片只在脐肾
之间十二时中用工不断十月工夫夺天地之大数古
仙妙用在乎抽添念动而散出乎卯门法当抽回使念
静息定或昏而睡入乎酉门法当添起调息奋迅太极
真人有曰散时行坤道土虚晦其光(收聚/光)昏时起巽风
调息任自然试问如何见得纯阳而成丹曰念念更无
念对境自相忘不睡安有梦神灵觉异常神凝者想梦
自消
卷十 第 47a 页 WYG0871-0605c.png
  坎离之旨第七(二灵只是一灵魂出则/魄入魂入则魄出也)
人之道首者乾之体也腹者坤之体也昼行乾道内之
一灵升而为乾宫之用一阴入乎二阳之中离也夜行
坤道外之一灵降而为坤宫之用一阳入乎二阴之中
坎也故圣人以神气归空○合而为一使坎离既济于
中宫为之交媾曰坎离与乾坤四象分体用坎离既交
媾乾坤体不动体全阴阳纯太极气氤氲戊巳本属土
土位据中尊至中守正位虚无道所寄性情复归虚丹
卷十 第 47b 页 WYG0871-0605d.png
成仙诏至
 □坤以一为乾宫生三女离居中阴数六
 □乾以一为坤宫生三男坎居中阳数九
 □坎宫之阳升而流戊   阳土五
 □离宫之阴降而就已   阴土十
  右坎离交媾之图鹤林子受
 内丹三要论
  玄牝
卷十 第 48a 页 WYG0871-0606a.png
悟真篇云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
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受
气以生实为府神三元所聚更无分别精神魂魄会于
此穴乃金丹还返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古人谓
之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系造化之源混沌之根
太虚之谷归根窍复命关戊巳门庚辛室甲乙户西南
乡真一处中黄宫丹元府寺一坛偃月炉朱砂鼎龙虎
穴黄婆舍铅垆土釜神水华池帝乙神室灵台绛宫皆
卷十 第 48b 页 WYG0871-0606b.png
一处也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肝非
肺非脾非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榖道非两肾中
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
则果何处也曰我得妙诀名曰规中一意不散结成胎
仙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所也老子
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正存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
之东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之一身天地之正中八
九窍丝络联接虚閒一穴空悬黍米不依形而立惟体
卷十 第 49a 页 WYG0871-0606c.png
道而生似有似无若亡若存无内无外中有乾坤易曰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度人经
曰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崔公入药镜曰贯尾闾通泥丸
纯阳曰穷取生身受气初平叔曰劝君穷取生身处元
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白玉蟾又谓之念头动处
修丹之士真息(一作/气)不住则神化无基矣且此一窍先
天而生后天相接先后二气总为混沌沓沓冥冥其中
有精非常精也恍恍惚惚其中有物非常物也天得之
卷十 第 49b 页 WYG0871-0606d.png
以清地得之以宁人得之以灵
谭真人曰开(一作/辟)灏气之门所以收其根知元神之囊
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若石内藏所以为珠玉之房皆
直指也然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若以形体色相
求之则又大成错谬故曰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
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着于持守圣人法象见诸丹经
或谓之圆高中起状如蓬壶关闭致密神运其中或谓
之状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弥历十月
卷十 第 50a 页 WYG0871-0607a.png
脱出其胞或谓之其白如绵其连如环中广一寸
包一身之精粹此固明示玄关之要显露造化之机学
者苟不探其玄不顺其奥用功之时便守之以为蓬壶
存之以为鸡子想之以为连环模样若此形状执着(一/作)
(有/)为有(一作/无)存无入妄岂不大可笑邪要之玄关一窍
玄牝之门乃神仙聊指造化之机耳
玉溪子曰似是而非除却自身安顿着落何处去然其
中体用权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坎离配日月
卷十 第 50b 页 WYG0871-0607b.png
是也参同契曰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
凝神以成躯则神气有所收藏魂魄不致散乱回光返
照便归来造次不离常在此其诗曰经营鄞鄂体虚无
便握元神里面居息往息来无间断圣胎成就合元初
玄牝之旨备于斯矣抑又论之杏林曰一空玄关窍三
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周流又云心下肾上处
肝西肺左中非肠非胃府一气自流通今曰玄关一窍
玄牝之门在人一身天地之中正造化固吻合乎此然
卷十 第 51a 页 WYG0871-0607c.png
愚常审思其说大略初明犹未得为直指天不秘道流
传人间太上慈悲必不肯靳愚敢漏泄天机指出玄关
一窍的的大意冒禁相付使骨相合仙之士一见豁然
心领神会密而行之句句相应是书在处神物护持若
孽重福薄于是无缘自不邂逅斯诀虽及见之忽而不
敬亦不过瞽之文章聋之钟鼓耳玄之又玄彼安知其
然密语曰径寸之质以混三才在脐之上约以三指彷
佛其内谓之玄关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以有
卷十 第 51b 页 WYG0871-0607d.png
心守之终莫之有以无心求之愈见其无若何可也盖
用志不分乃可凝神但澄心绝虑调息令匀寂然常照
勿使昏散候气安和凝神入定于此定中观照内景才
若意到其兆即萌便觉一息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
腾腾存之以诚听之以心六根安定胎息凝凝不闭不
数任其自然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反如百虫蛰
氤氲开阖其妙无穷如此少时便须忘气合神一归混
沌致虚之极守静之笃心不动念无去无来不出不入
卷十 第 52a 页 WYG0871-0608a.png
湛然常住是谓真人之息以踵踵者其息深深之义神
气交感此其候也前所谓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
起此意到处便见造化此息起处便见玄关非高非下
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人一身天地之中正此
处也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
此结胎在此脱体在此今若不分明说破学者必妄意
猜度非太过则不及矣紫阳曰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
真师莫强猜纵有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然此
卷十 第 52b 页 WYG0871-0608b.png
窍阳舒阴惨本无正形意到即开开阖有时百日立基
养成气母虚室生白自然见之黄帝三月内视盖此道
也自脐下肠胃之间则谓之酆都地狱九幽都司阴境
积结真阳不居故灵宝炼度诸法存想此为幽关岂修
炼之所哉学者试思之
  药物
古歌曰借问因何有我身不离精气与元神我今说破
生身理一粒玄珠是嫡亲夫神与气精三品上药炼精
卷十 第 53a 页 WYG0871-0608c.png
成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此七返九还之要道也红铅
墨汞木液金精朱朱水银白金黑锡金公姹女离女坎
男苍龟赤蛇火龙水虎白雪黄芽交梨火枣金乌玉兔
乾马坤牛日精月华天魂地魄水乡铅金鼎汞水中金
火中木阴中阳阳中阴黑中白雄中雌异名多象皆譬
喻也然则果何谓之药物曰修丹之要在乎玄牝欲立
玄牝先固本根本根之本元精是也精即元气所化也
故精气一也以元神居之则三者聚为一也杏林石道
卷十 第 53b 页 WYG0871-0608d.png
人曰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居气内丹道自然
成施肩吾先生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
主便是得仙人若精虚则气竭气竭则神逝易曰精气
为物游魂为变欲复命归根不亦难乎玉溪子曰以元
精未化之元气而点化至神则神有光明而变化莫测
矣名曰神仙是皆明身中之药物非假外物而为之也
然而产药有川源采药有时节制药有法度入药有造
化炼药有火功昔闻之师曰西南之乡土名黄庭恍惚
卷十 第 54a 页 WYG0871-0609a.png
有物杳冥有精分明一味水中金但向华池仔细寻此
产药之川源也垂帘塞兑窒欲调息离形去智几于坐
忘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颗如意珠此采药之时节
也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制度产成至宝大道不离
方寸地功夫细密要行持此制药之法度也心中无心
念中无念注意规中一气还祖息息绵绵无间断行行
坐坐转分明此入药之造化也清净药材密意为元十
二时中气炼火煎金鼎常令汤用煖玉炉不要火教寒
卷十 第 54b 页 WYG0871-0609b.png
此炼药之火功也大抵玄牝为阴阳之源神气之宅神
气为性命之药胎息之根胎息为呼吸之祖深根固蒂
之道胎者乃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
胎住胎不得息胎不成息不得胎神无主原夫人之未
生漠然太虚父母媾精其端始见一点初凝一念是也
纯是性命混沌三月玄牝立焉玄牝既立系如瓜蒂婴
儿在胎暗注母气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凡百动荡内外
相感何识何知何明何晓天之气混之地之气混之人
卷十 第 55a 页 WYG0871-0609c.png
之气混之但有一息焉及期而育天翻地覆人惊胞破
如行大巅失足之状头悬足撑而出之大叫一声其息
即忘故随性随情不可拘也况乳以沃其心巧以玩其
目爱以牵其情欲以化其性浑然天真散之物者皆是
矣胎之一息无复再守也神仙教人修炼必欲返其本
而复其初重生五藏再立形骸无质生质结成圣胎其
诀曰专气致柔能知婴儿除垢止念静心守一外想不
入内想不出终日混沌如在母腹神定以会乎气气和
卷十 第 55b 页 WYG0871-0609d.png
以合神神即气而凝气炼神而住于寂然大休歇之场
恍惚无何有之乡灰心冥冥注意一窍如鸡抱卵似鱼
在渊呼至于根吸至于蒂绵绵若存再守胎中之一息
也守无所守其息自住得此息住泯然若无离心于心
无所存注杳冥之内但觉虚空之中灵为造化之主宰
时节若至妙理自彰药既生矣火斯出焉故采药之时
谓之坎离合火出之际谓之乾坤交其坎离之合也则
万象内攒于丹鼎在乎立基百日之间见之其乾坤之
卷十 第 56a 页 WYG0871-0610a.png
交也则一点下降于黄庭在乎立基百日之后见之当
此之时身心混融与虚空等亦不知神之为气亦不知
气之为神亦不知天地何如亦不知我为甚物如太虚
之未分如三才之未露浑沦凝结之未凿动静阴阳之
未形忽然一点灵光朗如虚室生白之状似此奇妙非
存想非作为自然而然吾亦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经云
一物含五采永作仙人禄(一作/药)此金液大还丹也岂凡
朱凡汞五金八石所可同日而语哉还返之理至矣尽
卷十 第 56b 页 WYG0871-0610b.png
矣若不悟信舍玄牝而立根基外神气而求药物不结
自然之胎息而妄行火候弃本趋末逐妄迷真天弗之
鉴吾末如之何也已
  火候
古歌曰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夫所谓不
传者非秘而不传也盖采时为之药药之中有火焉炼
时为之火火之中有药焉能知药而收火则定里见丹
成自有不待传而知者矣诗曰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
卷十 第 57a 页 WYG0871-0610c.png
阳会得阴阳理火药一处详此其义也后人惑于丹经
不能顿悟闻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
卦分野日月合璧海潮升降长生三昧阳文阴武等说
毕欲穷究何者为火何者为候疑心一生种种作相虽
得药物之真懵然不敢烹炼殊不知真火本无候大药
不计斤玉蟾云火本南方离卦离属心心者神也神即
火也气即药也神不乱气归神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
是以神驭气而成道也其说如此分明直截夙无仙骨
卷十 第 57b 页 WYG0871-0610d.png
诵为空言当面错过深可叹息然火候口诀之要尤当
于真息中求之盖息从心起心静息调息息归根金丹
之母玉帝心印经所谓回风混合百日功灵者此也入
药镜所谓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者此也海蟾
翁所谓开阖乾坤造化枢煅炼一炉真日月者此也丹
阳子所谓神火夜煮铅汞髓老龙吞尽祝融魂者此也
何则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必以神驭气以气定息
橐籥之开阖阴阳之升降呼吸出入任其自然专气致
卷十 第 58a 页 WYG0871-0611a.png
柔含光默默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妇人之怀孕如小
龙之养珠渐采渐炼渐凝渐结工夫纯料打成一片动
静之间更宜消息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炎意不可散意
散则火冷但使其无过不及操舍得中神气相抱一意
冲和包裹混沌斯谓之火种种相续丹鼎常温无一息
之间断无毫发之差殊如是炼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
也如是炼之百日谓之立基如是炼之十月谓之胎仙
以至元海阳生水中火起天地循环造化反覆皆不离
卷十 第 58b 页 WYG0871-0611b.png
乎一息也况所谓沐浴温养进退抽添其中皆密合天
机潜符造化初不容吾力焉无子午卯酉之法无晦朔
弦望之节无冬至夏至之分无阴火阳符之别若言其
时则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若言其妙则一刻
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候一年之工夫可夺天地三万
六千年之气数要知慢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
然此平叔之的言也昼夜屯蒙法自然何用孜孜看火
候此高象仙之确论也噫圣人传药不传火之旨尽于
卷十 第 59a 页 WYG0871-0611c.png
斯矣若谓之药自药火自火则吾不知也
 神无方易无体夫所谓玄关一窍者不过使神识气
 使气归根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法耳玉溪子曰以
 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者是也夫所谓药物火候者
 亦皆譬喻耳盖大道之要自然而然不假造作凡属
 心思意为者皆非也但要知人身中自有个主张造
 化底且道只今何者为王若能知此以静为本以定
 为机一斡旋顷天机自动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胎息
卷十 第 59b 页 WYG0871-0611d.png
 而自胎息药不求生而自生火不求出而自出莫非
 自然之妙用岂待吾存想持守苦已劳形心知之意
 为之然后为道哉究竟到此可以忘言矣明眼者以
 为何如谨再识于篇末
导引却病歌诀
  水潮除后患
平明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舐上腭舌口调息
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久行之则五
卷十 第 60a 页 WYG0871-0612a.png
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永除后患
老而不衰
  诀曰
 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嗽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凝
 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起火得长安
子午二时存想真火自涌泉穴起先从左足行上玉枕
过泥丸降入丹田三遍次从右足亦行三遍复从尾闾
卷十 第 60b 页 WYG0871-0612b.png
起又行三遍久久纯熟则百脉流通五脏无滞四肢健
而百骸理也
  诀曰
 阳火须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周流不息精神
 固此是真人大鍊形
  梦失封金匮
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
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复以两手搓
卷十 第 61a 页 WYG0871-0612c.png
胁摆摇七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正屈足侧卧
永无走失
  诀曰
 精滑神疲欲火攻梦中遗失致伤生搓摩有诀君须
 记绝欲除贪是上乘
  形衰守玉关
百虑感中万事劳形所以衰也返老还童非金丹不可
然金丹岂易得哉善摄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
卷十 第 61b 页 WYG0871-0612d.png
丹田默运神气冲透三关自然生精生气则形可以壮
老可以耐矣
  诀曰
 却老扶衰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玉关谨守常渊
 默气足神全寿更康
  鼓呵消积聚
有因食而积者有因气而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
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聚为妙患者当以身
卷十 第 62a 页 WYG0871-0613a.png
闭息鼓动胸腹俟其气满缓缓呵出如此行五七次便
得通快即止
  诀曰
 气滞脾虚食不消胸中膨闷最难调徐徐呵鼓潜通
 泰疾退身安莫久劳
  兜礼治伤寒
元气亏弱腠理不密则风寒伤感患者端坐盘足以两
手𦂳兜外肾闭口缄息存想真气自尾闾升过夹脊透
卷十 第 62b 页 WYG0871-0613b.png
泥丸逐其邪气低头屈抑如礼拜状不拘数以汗出为
度其疾即愈
  诀曰
 跏趺端坐向蒲团手握阴囊意要专运气叩头三五
 遍顿令寒疾立时安
  叩齿牙无疾
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每侵晨睡醒时叩齿三十
六遍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
卷十 第 63a 页 WYG0871-0613c.png
每作三次乃止及凡小解之时闭口咬牙解毕方开永
无齿疾
  诀曰
 热极风生齿不宁侵晨叩𠻳自惺惺若教运用常无
 隔还许他年老复钉
  升观鬓不斑
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虚血败而斑矣要以子午时握固
端坐凝神绝念两眼令光上视泥丸存想追摄二气自
卷十 第 63b 页 WYG0871-0613d.png
尾闾间上升下降返还元海每行九遍久则神全气血
充足发可返黑也
  诀曰
 神气冲和精自全存无守有养胎仙心中念虑皆消
 灭要学神仙也不难
  运睛除眼翳
伤热伤气肝虚肾虚则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
每日睡起时跌坐凝息塞兑垂帘将双目轮转十四次
卷十 第 64a 页 WYG0871-0614a.png
𦂳闭少时忽然大睁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切忌色
欲并书细字
  诀曰
 喜怒伤神目不明垂帘塞兑养元精精生气化神来
 复五内阴魔自失惊
  掩耳去头旋
邪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旋偏作正痛久则中风
不语半身不遂亦繇此致治之须静坐升身闭息以两
卷十 第 64b 页 WYG0871-0614b.png
手掩耳折头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
然风邪散去
  诀曰
 视听无闻意在心神从髓海逐邪氛更兼精气无虚
 耗可学蓬莱境上人
  托踏应轻骨
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熊鸟演法吐纳导
引皆养生之术也平时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
卷十 第 65a 页 WYG0871-0614c.png
如履平地存想神气依按四时嘘呵二七次则身轻体
健足耐寒暑
  诀曰
 精气冲和五脏安四肢完固骨强坚虽然未得刀圭
 饵且住人间作地仙
  搓涂自美颜
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
神存养神气冲澹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
卷十 第 65b 页 WYG0871-0614d.png
以𠻳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悦泽
大过寻常矣
  诀曰
 寡欲心虚气血盈自然五脏得和平衰颜仗此增光
 泽不羡人间五等荣
  闭摩通滞气
气滞则痛血滞则肿滞之为患不可不慎治之须澄心
闭息以左手摩滞七七遍右手亦然复以津涂之勤行
卷十 第 66a 页 WYG0871-0615a.png
七日则气血通畅永无凝滞之患修养家所谓乾沐浴
者即此义也
  诀曰
 荣卫流行不暂休一才凝滞便堪忧谁知闭息能通
 畅此外何须别讨求
  凝抱固丹田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
自然赤子产真胎此凝抱之功也平时静坐存想元神
卷十 第 66b 页 WYG0871-0615b.png
入于丹田随意呼吸旬日丹田完固百日灵明渐通不
可或作或辍也
  诀曰
 丹田完固气根归气聚神凝道合真久视定须从此
 始莫教虚度过光阴
  淡食能多篇
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孰若
食淡谨节之为愈也然此淡亦非弃绝五味特言欲五
卷十 第 67a 页 WYG0871-0615c.png
味之冲淡耳仙翁有云断盐不是道饮食无滋味可见
其不绝五味淡对浓而言若膏梁过度之类如吃素是

 
 
 
 
 
卷十 第 67b 页 WYG0871-0615d.png
 
 
 
 
 
 
 
 遵生八笺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