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869-03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居易录卷七       刑部尚书王士祯撰
村歌聒耳乌盐角社酒柔情白练槌宋末月泉吟社中
佳句也山居杂志载杭人徐炬酒谱乃引作少陵诗不
辨格调之类否而妄称子美则虢国夫人杜鹃行(黄鹤/陈浩)
(然二/本)狂歌行(裴煜/所收)诸篇妄人皆杂入杜集又何怪乎
古名酒皆以春名如竹叶春梨花春松醪春石冻春之
类今关中之俗尚如此西安酒以渼波春为第一
卷七 第 1b 页 WYG0869-0385b.png
今大臣
赐谥京朝官惟阁臣尚书总宪得请侍郎副宪已下多无之侍
郎如叶文敏方蔼沈文恪荃以久在侍从宋端悫文运以廉介受
知加太子少保
特予谥
扪虱新话云琴有古人之雅琴颂琴盖古之为琴皆以歌乎
诗古之雅颂即今之琴操耳舜南风歌楚白雪辞本合歌舞
汉高帝大风歌项王垓下歌亦入琴曲今琴家遂有大风起
卷七 第 2a 页 WYG0869-0386a.png
力拔山操文中子与杨素苏琼李德林语归而援琴鼓荡
之什乃知其声至隋末犹存予尝不解雅琴颂琴之义见此
了然然不知何以独不言风耳
扪虱新话云柳子厚寿州安丰县孝门铭云云以表为序
而徐铉所编文粹乃录铭于前而于题下注云并寿州刺史表
此铉之陋也云云按文粹吴兴姚铉所撰陈善以为鼎臣谬
予游庐山唯白鹿洞开先寺古碑刻最多万杉寺乃宋
仁宗所建而碑刻绝少相传有仁宗御书亦不复存唯
卷七 第 2b 页 WYG0869-0386b.png
石上有龙虎岚庆四大字云是宋人槐京书殊无文义
适读桯史见张孝祥与王阮同游万杉赋诗张云老干
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著浮图秖因买断山中景破费
神龙百斛珠王云昭陵龙去奎文在万岁灵杉守百神
四十二年真雨露山川草木至今春阮诗号义丰集
桑御史乔作庐山纪事极简洁而不收此予匆匆题
五言一篇云晨过玉京山缅想陶公里溪回得寺门
曲折松杉里雨中念佛鸟交语清人耳风吹修竹林
卷七 第 3a 页 WYG0869-0386c.png
下有寒泉水尔时未睹二公诗又不详仁宗建寺始末
故略之殊以为憾
元祐中舒州有李亮工以文鸣与苏黄游又有李元中
字画之工追踪钟王与李伯时号龙眠三李同年登进
士出处相若今人但知伯时而已
章惇之父俞郇公族子早岁无行妻之母杨氏早寡俞
与之通已而生子以一合置水缄置其内持以还俞俞
得之云此子五行甚佳将大吾门既长登第即惇也东
卷七 第 3b 页 WYG0869-0386d.png
坡先生送其出守湖州诗云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
爱水云乡惇以为讥已怨之绍圣中为相坡渡海盖修
报也所谓燕国夫人独处而无祔者即杨氏也挥麈馀
话载之甚晰一恶少通妻之母乂生子而育之遂至流
毒天下祸及人国噫妖孽哉又惇举进士在京师馆郇
公第私族父之妾包希仁尹开封罚赎铜见温公所
记云
刻书咸云始于后唐明宗予池北偶谈已备考群说适
卷七 第 4a 页 WYG0869-0387a.png
读挥麈馀话云毌邱俭贫贱时借文选于交游间有难
色发愤异日若贵当板镂之遗学者后仕蜀为宰相遂
践其言刋之印行书籍创见于此事载陶岳五代史补
唐平蜀明宗命太学博士李谔书五经仿其制作刋板
于国子监监中印书之始今盛行于天下蜀中为最明
清家有谔书印本五经后题长兴二年予考常熟毛氏
刻五代史补无此条吴太史(任/臣)十国春秋蜀毋昭裔传
请后主镂板印九经又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
卷七 第 4b 页 WYG0869-0387b.png
初学记白氏六帖刻板行之录误昭裔为母邱俭耳
唐诗人人多慕而写之传于画图如王右丞画孟浩然
吟诗图之类故白太傅诗云兼闻好事者画我作屏
风前蜀房从真尝画常建冒雪入京图见图绘宝鉴
王仲言挥麈前后四录著宋贤前言往行最悉又尝疵
碧云𩤣江南野录二书不可信而其书极述曾布相业
之贤盖仲言父铚乃布孙婿也布与京惇辈同列奸臣
传录之云云又可信哉
卷七 第 5a 页 WYG0869-0387c.png
稗官小说不尽凿空必有所本如施耐庵水浒传微独
三十六人姓名见于龚圣予赞而首篇叙高俅出身与
挥麈后录所载一一吻合俅本东坡先生小史工笔札
坡出帅中山留以予曾子宣辞之以属王晋卿晋卿一
日遣俅送篦刀子于端王邸值王在园中蹴鞠俅睥睨
之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耶曰能之令对蹴大喜呼
𨽻云往传语都尉谢篦刀之贶并送人皆辍留矣踰月
王登大宝眷渥日厚不次迁拜数年间持节至使相父
卷七 第 5b 页 WYG0869-0387d.png
敦复复为节度使兄伸亦登八座子侄皆为郎传所云
小苏学士即东坡而稍变其文耳都尉即诜也俅富贵
不忘苏氏每子弟入都问恤甚厚亦有可取时梁师成
自诡东坡之子二人皆嬖倖擅权势而叔党卒终于小
官可以知其贤矣或谓二苏党禁方严李公麟遇苏氏
子弟至以扇障面而过之坡族孙元老上时相启乃至
云念与党人偶同高祖此辈愧俅师成不亦多乎(邹浩/道乡)
(集有高俅/转官制)
卷七 第 6a 页 WYG0869-0388a.png
李肇国史补云御史故事大明朝则监察押班常参则
殿中知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
其次宣政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五花砖
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监察院长与同院礼隔
语曰事长如事端凡上堂绝言笑杂端笑则合座皆笑
谓之烘堂杂端视今之河南道御史所谓南床也
又云每大朝会监察御史押班不足则使下御史因朝
奏者摄之谏院以章疏之故忧患略同台中则务苛礼
卷七 第 6b 页 WYG0869-0388b.png
省中多事旨趣不一故言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
轻今六科每考选或庶吉士散馆之后前辈必先谒后
辈意气较台铨为洽尚有古意
元世祖至元五年置御史台秩从二品二十一年升正
二品大德十一年升从一品大夫(即左都/御史)一人后增一
人中丞(即左副/都御史)二人后增二人随复故侍御史二人治
书侍御史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治朝著之事监察御
史十二人后增至十六人皆汉人又增蒙古色目人如
卷七 第 7a 页 WYG0869-0388c.png
汉人之数今三十二人至元十四年既取送置南行台
专莅江南之地号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秩如内台监察
御史二十四人西行台初治云南大德元年移治陜西
号陜西诸道行御史台莅陜西甘肃四川云南之地秩
如南台监察御史二十人详载虞道园题名记陶南村
著于辍耕录有殿中司有察院
国朝始置都察院满洲汉人掌院事左都御史各一人
汉人或以内阁大学士出掌院事协理院事左副都御
卷七 第 7b 页 WYG0869-0388d.png
史各二人左佥都御史一人先用汉军后汉军汉人参
用监察御史四十人皆汉人满洲则曰理事官副理事
官后改监察御史康熙初裁台省官满洲监察御史二
十三人汉监察御史二十四人又置汉军御史八人(部/郎)
(迁/补)每年二八月御史内升外转汉军亦与汉人并列内
升京卿或升内阁侍读学士
六月以礼部尚书张玉书为文华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以工部尚书张英为礼部尚书仍兼掌翰林院詹事府事
卷七 第 8a 页 WYG0869-0389a.png
右军黄庭经真迹今藏
内府康熙某年曾
赐阁臣学士同观乐毅论真迹原藏涿州冯氏后归衍
圣公孔翊宸毓圻康熙二十四年进入
内府孔冯氏甥也
七月初九日以左都御史陈廷敬为工部尚书以顺天
巡抚佥都御史于成龙为左都御史自顺治已来乌金
超哈为部院之长者自于始
卷七 第 8b 页 WYG0869-0389b.png
挥麈录载宋有三李定其一济南人嘉祐治平已来以
风裁闻尝遍历天下诸路计度转运使官制未行老于
正卿乃敦老如冈之祖其一洪州人字仲求晏元献公
之甥即兴苏子美赛神会之狱者其一扬州人字资深
元丰御史中丞即与舒亶媒孽坡公者同姓名者三世
或指而为一故明辨之然其二陷二苏皆小人吾郡先
哲则独以功名著乡后学所当知也
权敬中高丽人初学神仙辟谷之术累官尚书礼部侍
卷七 第 9a 页 WYG0869-0389c.png
郎知制诰与同官李奎报俞升旦等撰伪明宗实录分
年秉笔敬中议曰臣所编四年之间记灾异者凡若干
事谨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记天变者多矣只书日有
食之而不书月食岂以日实也无待而明君象也月阙
也有待而明臣象也取诗所谓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
日而食于何不臧之说忌阳之亏而不忌月阙故欤丁
未七月之日食者即是日而应见矣曹元正石邻之党
夜犯宫闱而作乱岂非阴侵阳臣犯君之效欤鲁昭公
卷七 第 9b 页 WYG0869-0389d.png
二十四年五月日食梓慎曰水也昭子曰旱也其言曰
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阳不克莫若积
聚也是岁果旱说者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
月之行也春秋分日夜等故同道而食轻不为灾水旱
而已己酉二月之日食在于春分是以至闰五月而旱
此其应也日赤薄无光日旁有背气外赤内黄日有东
西珥者各一按前汉书注云日旁气在旁直对曰珥向
日为抱向外为背背者背象也气往迫之为薄晋志曰
卷七 第 10a 页 WYG0869-0390a.png
其君无德其臣乱国则日赤无光天之谴告岂不丁宁
乎虽云曹石之辈复有东南之贼纵横煽乱者故谴告
如此当此时而觉悟岂非令终之兆乎月犯昴者五月
食昴者三月犯心者二月食心者二月犯心前星者一
食心后星者二月贯心而行者一按星传昴旄头胡星
也为白衣会又天之珥也主狱事心三星天王正位也
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中星为明堂大辰主天下赏
罚天下变动心星见祥据此而言上国当有因刑罚失
卷七 第 10b 页 WYG0869-0390b.png
中之事胡兵残蹂天街波及于外又且天王失位而嫡
庶子孙荡析不振者故罚之所示者如此其多也有国
家者宜鉴省焉月犯角左星者三月入羽林者二月犯
五车者二月犯箕星者四月入太微者二月入南斗魁
者三月食房者一月犯房南星者一月赤如血者一角
为天田亦为理主刑则恐有刑法失理而不平者羽林
为天军亦主翼王恐天军多非其人翼王不谨者乎五
车五帝军舍也恐主军非人不能严毅武勇致挠败故
卷七 第 11a 页 WYG0869-0390c.png
欤太微天子庭也月五星入太微轨道吉不识月果轨
道否乎南斗天庙也丞相太宰之位得非丞相太宰不
能褒进贤士禀授爵禄之罚欤房为天府又为天驷而
月掩食者天闲之驷散于非人故罚之所示者如此月
者太阴之精白而明者也今变赤如血者岂非星传所
谓月变色将有殃者乎岁犯执法者二岁与太白同舍
者一岁犯房上相者二太白与辰星合者一太白入犯
太微者一太白犯南斗者一太白入氐行者一太白经
卷七 第 11b 页 WYG0869-0390d.png
天者二太白在北荧惑在南犯镇者一太白在东荧惑
在西相犯者一太白在东荧惑在西犯胃者一火入东
井者一荧惑入舆鬼者四火犯司怪者一火入轩辕者
一填犯岁者一填犯亢者一填入氐者一填犯太微东
上相者一辰现房之东北者一按志曰仁亏貌失逆春
令伤木气则罚见岁星义亏言失逆秋令伤金气则罚
见太白星礼亏视失逆夏令伤火气则罚见荧惑星智
亏听失逆冬令伤水气则罚见辰星仁义礼智以信为
卷七 第 12a 页 WYG0869-0391a.png
主貌言视听以心为正故四星皆失填乃为之动五星
之应大抵如此但仁义礼智之亏与貌言视听之失果
谁之为欤将为君天下者之应乎擅一国者之应乎不
可不知也星传月食五星其国皆亡注云其国者分野
之国也则当以分野论今不书分野则不可以论其应
也又曰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则凡五星之变多是
上国之事非本国之变不足惧也气之变者西方赤气
如火又东南竟天自坤竟天者各一坤方赤气如火者
卷七 第 12b 页 WYG0869-0391b.png
一按周礼有视祲氏之官掌十煇之法以观其妖祥辨
其吉凶而赤祲乃忧气之所应则当时必有忧恚而谋
乱者乎五色虹南北相衡者一乾坤二方虹蜺垂地者
一白虹见西北方者一太庙蜺见垂地者二按晋志白
虹百殃之本众乱所基又云白虹雾奸臣谋君擅权立
威夜雾白虹臣有忧昼雾白虹君有忧虹头尾垂地流
血之象以此鉴戒可也雨土大雾者各二志曰雨不沾
衣而有土名曰霾君臣乖君臣道合廓然成泰霾何有
卷七 第 13a 页 WYG0869-0391c.png
焉雾者众邪之气阴来冒阳若白日中天幽枉毕照众
邪之气安得冒乎流星出入者二十有五星传曰流星
天使也自上而下曰流自下而上曰飞其大者曰奔奔
亦流星也汉书注云飞绝迹而去也流光迹相连也其
吉凶之应以所出入论大雨雹者八按鲁僖二十九年
昭公四年皆书大雨雹左氏记季武子问申丰曰雹可
禦乎申丰对以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而以藏冰
用冰之事演之是故冬则阳入于地阴行于外于是有
卷七 第 13b 页 WYG0869-0391d.png
愆阳故凿冰而取之泄阳杜阴至春则阳不暴发而无
凄风夏则阴入地中阳发于外将有伏阴故出冰而颁
之助阴抑阳至秋则阴不暴作而无苦雨今我朝藏冰
用冰之法窃恐未尽合于古先请议黑牡秬黍之奠桃
弧棘矢之禳藏之周用之遍则雹之灾庶可禦矣物之
怪神像头亡者一宫门鸱尾自颓者一神者民之主也
况智异山南纪之巨镇其神尤为灵异今示其像无头
者岂非内外人民咸怀无上之意故示以如此欲其省
卷七 第 14a 页 WYG0869-0392a.png
悟而革心也门者人所出入莫不由之者也今鸱尾自
颓尚宜修省木之变则木介者二虫食栗叶者二震殿
柱者一传曰妄兴徭役以夺民时则木失其性而为变
怪鲁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而刘向以谓冰者阴之
盛而水滞者也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之象也此人将
有害则阴气胁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或以木冰为
木介介者甲也甲兵象则忧其兵乱栗北方之果虫食
其叶则北方之臣当忧谗贼震柱亦楝挠之凶可不戒
卷七 第 14b 页 WYG0869-0392b.png
哉火之变则枢院火者一太仓灾者一平壤祠堂灾者
一传曰弃法律逐功臣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说曰火
南方扬光辉为明者也其于王者南面向明而理或耀
虚伪谗夫昌邪胜正则火失其性而为灾矣明宗早失
配偶中无内主七嬖争宠五孽招权是以火枢密为示
谴牝鸡女谒失于枢机之密也太仓之火示不复畜养
人也平壤祠堂灾者示无神也水之变则井水沸流者
一大水者三雪消如血者一传曰简宗庙下祷祀废祭
卷七 第 15a 页 WYG0869-0392c.png
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而失其性说曰水北方终藏万
物者也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望秩山川怀柔百神此
所以顺阴阳和神人也明宗四时之享不躬行者有年
宜水之为沴也京房易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
水流杀人又曰辟遏有德厥灾水水流杀人已水地生
虫往年关东饥而有司莫以告不举荒政故今兹之水
漂屋者一百流杀人者一千馀岂非泰之罚欤戊申之
水水已而生黄虫黄鼠岂非辟遏有德之罚欤石之变
卷七 第 15b 页 WYG0869-0392d.png
自移者一裂陨者三金石同类其自移与裂陨金失其
性也故或说石山之骨也骨已裂陨山亦将崩国主山
川而山崩则国将危亡可不戒哉鸟之变鸡鸣不鼓翅
者一按易说卦巽为大鸡酉为小鸡又巽主风风主号
令故鸡号知时巽木含火火生风火炎上故雄鸡有冠
乃鸣巽者离之再变兑者离之变而巽为股离为羽翰
故鸡将号动股击羽翰而后有声今鸡鸣不鼓翅得非
知时者非其人隳官旷职之罚乎兽之怪虎入宫者一
卷七 第 16a 页 WYG0869-0393a.png
豹入城者一犊有两头者一虎豹山野之恶兽也今见
于宫中与朝路得非将为恶兽之所窟穴乎犊生两头
者下民不一之兆也大抵世治则天变略世乱则天变
繁道胜之君以人理天德衰然后天亦谴告王者布德
行政以顺人心则灾何不消福何不至哉此奏有董仲
舒刘向之风中国士大夫所难备录之
鸟曰雄雌兽曰牝牡然牝鸡司晨雉鸣求其牡见于经
文者亦可互用高丽史辛祦传遣密直副使张方平献
卷七 第 16b 页 WYG0869-0393b.png
岁贡雄马十五匹雌马三十五匹马亦得称雄雌也古
诗云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诗曰雄狐绥绥
观李中丞奉倩家周文矩画五王饮酪图按宣和画谱
有文矩五王避暑图四又图画见闻志玉堂故事有南
唐周文矩五王饮酪图二元人王恽有五王避暑图一
绝云翠幄留香郁棣华红云萦暖鹡鸰沙豆萁不免陈
思叹朱李寒泉是浪誇见秋涧集
梦溪笔谈载寇莱公好柘枝舞每宴客必舞柘枝舞辄
卷七 第 17a 页 WYG0869-0393c.png
竟日时人号为柘枝颠朱凌溪诗遥忆风流王柱史西
台银烛柘枝颠正用此事陈大樽乃改颠字作前风趣
奇减岂未睹出处耶
古书固有晦于前而显于后者闻见后录云神宗恶范
晔之名欲更修后汉书求东观汉纪久之不得后高丽
以其本付医官某来上神宗已厌代矣元祐中高丽使
人言状访于书省无知者医已死于其家得之藏于中
秘予尝写本于吕汲公家亦弃之兵火中矣又予官长
卷七 第 17b 页 WYG0869-0393d.png
安时或云鄠杜民家有江表志英雄传因为外台言之
委官以取民惊惧遽焚之世今无此三书矣今荀悦汉
纪与袁宏后汉纪嘉靖间吴郡雕板甚精流传于世当
是有神物护持之耳
世言苏黄相訾毁予尝辨之于池北偶谈又见王明清
所记李邯郸孙亨仲言家有梅圣俞诗善本世所传多
为欧阳公去其尤者忌能名之压已也明清辨其非实
以欧公在谏路颇诋邯郸云尔以欧梅苏黄四公深相
卷七 第 18a 页 WYG0869-0394a.png
知而世俗之论尚如此则谓子美赠李诗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太白赠杜诗饭颗山头云云皆为讥诮者又
何足怪乎
世说有看煞卫玠之语东坡自海外归毗陵病暑著小
冠披半臂坐船中夹岸万人随观之先生顾坐客曰莫
看煞轼否盖用世说语为谑也予昔过毗陵借用其语
为绝句云买得蜻蛉小如叶推篷看煞九龙山
周益公玉堂杂记故事交趾其王初立封交趾郡王久
卷七 第 18b 页 WYG0869-0394b.png
之进南平王死则赠侍中南越王至李天祚又自南平
王特封安南国王上欲厚其礼予请仍赠侍中追封南
越国王(安南志天祚在/位三十九年)又云安南为国盖曾丞相之失其
奏章行移旧止称安南道加封之后浸自尊大文书称
国不复可改沈存中梦溪笔谈云交趾乃汉唐交州故
地五代离乱吴文昌始据安南后为丁琏所杀开宝六
年归附授静海军节度使八年封交趾郡王此安南封
王之始按安南在明初置布政使司嘉靖中又降为都统使
卷七 第 19a 页 WYG0869-0394c.png
本朝顺治中黎维禔莫敬耀俱求内附未授爵后册封
维禔子维禧为安南国王(宋孝宗隆兴二年交/趾入贡赐安南国名)敬耀子
元清为都统使云详予池北偶谈
七月十四日
驾幸古北口外寅刻百官跪送于东华门和硕简亲王
从先是厄鲁特与喀尔喀交恶厄鲁特兴兵侵喀尔喀
地近在边境七月
命镇国公苏努彭春等帅师出张家口和硕康亲王信
卷七 第 19b 页 WYG0869-0394d.png
郡王帅师继之屯归化城初六日
命和硕裕亲王为抚远大将军与皇长子统大军出古
北口至是
驾行十六日安北大将军和硕恭亲王继行
沈存中笔谈内诸司舍屋唯秘阁最宏壮阁下穹窿高
敞谓之木天今以翰林署为木天盖起于宋代
明时翰林官初上或奉使回例以书籍送署中书库后
无复此制矣又如御史巡盐茶学政部郎㩁关等差率
卷七 第 20a 页 WYG0869-0395a.png
出俸钱刋书今亦罕见宋王琪守苏州假库钱数千缗
大修设厅既成漕司不肯破除琪家有杜集善本即俾
公使库镂板印万本每部直千钱士人争买之既偿省
库羡馀以给公厨此又大裨帑费不但文雅也
康熙二十三年
上南巡江南提督昭武将军杨捷迎
驾慰劳甚至

卷七 第 20b 页 WYG0869-0395b.png
御书丹诚二大字额揭
御笔二字钤以
御玺纸尾题康熙甲子冬至前赐老将军杨捷十三字

御书
御制五言一首岐阳方较猎騕袅尽龙媒仗下黄金勒
横秋号逸材纸尾题咏马二字皆用
御玺董御史文骥为记
卷七 第 21a 页 WYG0869-0395c.png
偶于故书肆买得书法源流一帙乃元人傅与砺若金
述范德机语也后附杜诗律格(有接项纤腰/充股连珠等)有元至治
壬戌杨仲弘序略云少从叔文圭游成都过浣花求工
部之祠而观焉有主祠者子美九世孙杜举居祠之后
造而问之举之言曰甫不传诸子而独干门人吴成邹
遂王恭传其法予传之三子者子从远方来敢不以三
子所传者与子言之按举之名不见于书传吴邹王三
子亦不见于诸家志序中且子美全家避乱下峡不应
卷七 第 21b 页 WYG0869-0395d.png
复有裔孙留居成都又所拈秋兴燕子来舟中等篇载
三子之说大扺如村学究语如仙侣同舟晚更移一句
解为明王与贵妃诸臣汎舟渼陂可笑至此馀可例推
第不知仲弘之序何人伪造如醉人梦呓可恨也
舒城县南有璇源馆相传李伯时别业予过舒行李匆
匆未及访其遗迹若龙眠山庄则舒城桐城争之而问
其所在土人皆不能详偶读栾城集题李公麟山庄图
二十绝句聊识其亭馆之名于左曰建德馆墨禅堂华
卷七 第 22a 页 WYG0869-0396a.png
岩堂云芗发真䲧芗茅馆璎珞岩栖云室秘全庵延华
洞澄元谷雨花谷泠泠谷玉龙峡观音岩垂云沜胜金
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陆友仁云李伯时尝读书龙眠
山故有龙眠书院在舒城县治东飞霞岭之北
(靖/)敉宁说长洲徐(枋/)昭法隐居灵岩不入城市汤潜
庵尚书抚吴日屏驺从往访之避不见潜庵登其堂坚
坐移晷周览太息而去亦不报谢川湖总督蔡尚书仁
庵自荆州专价致书以兼金为寿求其画答书而返币
卷七 第 22b 页 WYG0869-0396b.png
竟不为作予谓返蔡币可也汤大儒又有恩德于吴人
不往见可也避之则矫矣然予昔在广陵时年甚少与
徐初无介绍特画灵芝于缣素见寄且题款其上似非
泛然者予何以得此于昭法哉予尝有斋中三咏其一
曰天池白云里写此商山姿感君黄绮意胜食斋房芝
又金俊明孝章画梅云邓尉花时雪幽人日往还生绡
才半树忽忆渔洋山王光承玠右草书云逃名东海上
时复带经锄自是高人笔非关饿𨽻书三君皆吴中高
卷七 第 23a 页 WYG0869-0396c.png
士也孝章于辛亥岁曾亲写陶诗见寄画梅则壬子寄
予兄弟比至西樵已殁闻孝章旋亦捐宾客矣故予有
诗云维摩丈室几黄昏春草閒房日闭门成佛生天两
何处暗香疏影为招魂当年五字写柴桑又寄孤山世
外香一幅生绡千载意也应配食水仙王孝章所居曰
春草閒房十笏草堂先兄读书处也
吴门有夏忠靖周文襄二公合祠盖忠靖尝以治水至
与文襄皆有恩德于吴者也沧桑之后久堙废有胥吏
卷七 第 23b 页 WYG0869-0396d.png
陶姓者自诡为靖节后裔遂即其地改祀渊明渊明之
祀应在豫章或在彭泽东流今祀于吴不典甚矣且攘
夏周之祀尤为不可汤潜庵抚吴日力毁淫祠乃未及
釐正修复可惜也
 
 
 
 居易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