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863-05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石林燕语卷七
           宋 叶梦得  撰
             宇文绍奕 考异
大中祥符五年玉清昭应宫成王魏公为首相始命充
使宫观置使自此始然每为见任宰相兼职天圣七年
吕申公为相时朝廷崇奉之意稍缓因上表请罢使名
自是宰相不复兼使康定元年李若谷罢参知政事留
卷七 第 1b 页 WYG0863-0593b.png
京师以资政殿大学士为提举会灵观事宫观置提举
自此始自是学士待制知制诰皆得为提举因以为优
闲不任事之职熙宁初先帝患四方士大夫年高者多
疲老不可寄委罢之则伤恩留之则玩政遂仍旧宫观
名而增杭州洞霄及五岳庙等并依西京崇福宫置管
勾或提举官以知州资序人充不复限以员数故人皆
得以自便
国朝馆伴契丹例用尚书学士元丰初高丽入贡以毕
卷七 第 2a 页 WYG0863-0594a.png
仲衍馆伴仲衍时为中书舍人后遂为故事盖以陪臣
处之下契丹一等也契丹馆于都亭驿使命往来称国
信使高丽馆于同文馆不称国信其恩数仪制皆杀于
契丹大观中余以中书舍人初差馆伴未至而迁学士
执政拟改差人上使仍以余为之自是王将明等皆以
学士馆伴仍升使为国信一切视契丹是时方经营朔
方赖以为援也建炎三年余在扬州复入为学士高丽
自海州来朝遂差余馆伴余因建言高丽用学士馆伴
卷七 第 2b 页 WYG0863-0594b.png
出于一时之命而升为国信使亦宣和有为为之今风
示四夷示以轨物当正前日适然之失尽循旧制因辞
疾请命他官于是张达明以中书舍人改差罢国信皆
用元丰旧仪自余请之也
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祎之元万顷之徒
时宣召草制其间因名北门学士今学士院在枢密之
后腹背相倚不可南向故以其西廊西向为院之正门
而后门北向与集英相直因榜曰北门两省枢密院皆
卷七 第 3a 页 WYG0863-0594c.png
无后门惟学士院有之学士朝退入院与禁中宣命往
来皆行此门而正门行者无几不特取其便事亦以存
故事也
唐翰林院本内供奉艺能技术杂居之所以词臣侍书
诏其间乃艺能之一尔开元以前犹未有学士之称或
曰翰林待诏或曰翰林供奉如李太白犹称供奉自张垍
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于翰林院之南则与翰林院分
而为二然犹冒翰林之名盖唐有弘文馆学士丽正殿
卷七 第 3b 页 WYG0863-0594d.png
学士故此特以翰林别之其后遂以名官讫不可改然
院名至今但云学士而不冠以翰林则亦自唐以来沿
袭之旧也
紫宸垂拱常朝从官于第一重隔门下马宰相即于第
二重隔门下马自主廊步入殿门人从皆不许随虽宰
相亦自抱笏而入幕次列于外殿门内两庑惟中丞以
交椅子一只坐于殿门后稍西北向盖独坐之意驾坐
閤门吏自下以次于幕次帘前报班到二史舍人而上
卷七 第 4a 页 WYG0863-0595a.png
相继进东西分立于内殿门之外南向閤门内诸司起
居毕閤门吏复从上自尚书侍郎以次揖入东西相向
对立于殿庭之下然后宰执自幕次径入就位立定閤
门吏复引而北向起居毕宰执升殿尚书以次各随其
班次第相踵从上卷转而出谓之卷班遇雨则旋传旨
拜于殿下谓之笼门崇政殿则拜于东廊下
太宗时张宏自枢密副使真宗时李惟清自同知枢密
院为御史中丞盖重言责也仁宗时亦多命前执政如
卷七 第 4b 页 WYG0863-0595b.png
晏元献公王安简公皆是自嘉祐后迄今无为之者
故事在京职事官绝少用选人者熙宁初稍欲革去资
格之弊于是始诏选举到可试用人并令崇文院校书
以备询访差使候二年取旨或除馆职或升资任或只
与合入差遣盖欲以观人材也时邢尚书恕以河南府
永安县主簿首为崇文院校书胡右丞愈知谏院犹以
为太遽因请虽选人而未历外官虽历任而不满者皆
不得选举乃特诏恕与堂除近地试衔知县近岁不复
卷七 第 5a 页 WYG0863-0595c.png
用此例自始登第直为禁从无害也
宰相除授虽兼职故事亦须用麻乾德二年赵韩王以
门下相兼修国史有司失于讨论遂止降敇至今不能

 考异仁宗实录云唐制宰相监修国史馆殿大学士
 皆降制本朝自赵普后或止以敇除非故事也此云
 虽兼职亦用麻泛言兼职非也又若拜相带监修国
 史则自降制矣故云或止以敇除言其不皆如此也
卷七 第 5b 页 WYG0863-0595d.png
京城士人旧通用青凉伞祥符五年始诏惟亲王得用
之馀悉禁六年中书枢密院亦许用然每车驾行幸扈
从皆撤去既张伞而席帽仍旧故谓之重戴馀从官遇
出京城门如上池赐宴之类门外皆张伞然须却帽
寇莱公王武恭公皆宋偓婿其夫人明德皇后亲妺也
当国主兵皆不以为嫌
故事太皇太后伞皆用黄太妃用红国朝久虚太妃宫
元祐间仁宗临御上元出幸寺观钦圣太后钦成太妃
卷七 第 6a 页 WYG0863-0596a.png
始皆从行都人谓之三殿苏子容太妃阁春帖云新春
游豫祈民福红伞雕舆从两宫
慈圣太后在女家时尝因寒食与家人戏掷钱一钱盘
旋久之遂侧立不仆未几被选
故事南郊车驾服通天冠绛纱袍赴青城祀日服靴袍
至大次临祭始更服衮冕元丰中诏定奉祀仪有司建
言周官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礼记郊祭之日王
被衮以象天王肃援家语临燔祭脱衮冕盖先衮而后
卷七 第 6b 页 WYG0863-0596b.png
裘因请更制大裘以衮用于祀日大裘用于临祭议者
颇疑家语不可据黜之则周官礼记所载相牴牾时陆
右丞佃知礼院乃言古者衣必有裘故缁衣羔裘素衣
麑裘黄衣狐裘所谓大裘不裼者止言不裼宜应有袭
袭者里也盖中裘而表衮乃请服大裘被以衮遂为定
制大裘黑羔皮为之而缘以黑缯乃唐制也
邵兴宗初自布衣试茂材异等中选除建康军节度推
官会言者论与宰相张邓公妻党连姻报罢后因元昊
卷七 第 7a 页 WYG0863-0596c.png
叛诏求方略之士复献康定兵说十篇召试秘阁始得
权邠州观察推官祖宗取人之慎盖如是也
 考异时有密言邵与张邓公连姻者实非也其后邵
 进兵说召试授颍州团练推官此云权邠州观察推
 官非也
卢相多逊素与赵韩王不协韩王为枢密使卢为翰林
学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言此号从古未
有韩王从旁称赞卢曰此伪蜀时号也帝大惊遽令检
卷七 第 7b 页 WYG0863-0596d.png
史视之果然遂怒以笔抹韩王面言曰女争得如他多
识韩王经宿不敢洗面翌日奏对帝方命洗去自此隙
益深以及于祸多逊朱崖谢表末云班超生入玉门非
敢望也子牟心存魏阙何日忘之天下闻而哀焉
京师省寺皆南向惟御史台北向盖自唐以来如此说
者以为隋建御史台取其与尚书省便道相近故唐因
之或云御史弹治不法北向取肃杀之义莫知孰是然
今台门上独设鸱吻亦非他官局所有也
卷七 第 8a 页 WYG0863-0597a.png
国初西蜀初定成都帅例不许将家行蜀土轻剽易为
乱中朝士大夫尤以险远不测为惮张乖崖出守还王
元之以诗赠云先皇忧蜀辍枢臣独冒干戈出剑门万
里辞家堪下泪四年归阙似还魂弟兄齿序元投分儿
女亲情又结婚且喜相逢开口笑甘陈功业不须论自
庆历以来天下乂安成都雄富既甲诸帅府复得与家
俱行无复曩时之患矣而故事例未有待制为帅者故
近岁自侍郎出守或他帅自待制移帅皆加直学士尤
卷七 第 8b 页 WYG0863-0597b.png
为优除也
 考异至和元年张安道知益州仁宗特令奉亲行竟
 不敢嘉祐五年吴长文除知成都以亲辞改知郓州
 云庆历以来复得与家偕行非也绍圣四年郑雍以
 大中大夫知成都盖前执政也政和六年周焘以宝
 文阁待制知成都此云未有以待制为帅者亦非也
神宗初即位犹未见群臣王乐道韩持国维等以宫僚
先入慰于殿西廊既退独留维问王安石今在甚处维
卷七 第 9a 页 WYG0863-0597c.png
对在金陵上曰朕召之肯来乎维言安石盖有志经世
非甘老于山林者若陛下以礼致之安得不来上曰卿
可先作书与安石道朕此意行即召矣维曰若是则安
石必不来上问何故曰安石平日每欲以道进退若陛
下始欲用之而先使人以私书道意安肯遽就然安石
子雱见在京师数来臣家臣当自以陛下意语之彼必
能达上曰善于是荆公始知上待遇眷属之意
寇莱公初入相王沂公时登第后为济州通判满岁当
卷七 第 9b 页 WYG0863-0597d.png
召试馆职莱公犹未识之以问杨文公曰王君何如人
文公曰与之亦无素但见其两赋志业实宏远因为莱
公诵之不遗一字莱公大惊曰有此人乎即召之故事
馆𥋏皆试于学士院或舍人院是岁沂公特试于中书
 考异钱易制科中书试六论谢泌李仲容皆召试中
 书除直史馆李宗谔试相府除校理王禹偁罗处约
 召试相府除直史馆王钦若试学士院除知制诰此
 云故事皆试于学士院或舍人院非也
卷七 第 10a 页 WYG0863-0598a.png
太祖与符彦卿有旧常推其善用兵知大名十馀年有
告谋叛者亟徙之凤翔而以王晋公祐为代且委以密
访其事戒曰得实吾当以赵普所居命汝面授旨径使
上道祐到察知其妄数月无所闻驿召面问因力为辩
曰臣请以百口保之太祖不乐徙祐知襄州彦卿竟亦
无他祐后创居第于曹门外手植三槐于庭曰吾虽不
为赵普后世子孙必有登三公者已而魏公果为太保
欧阳文忠作王魏公神道碑略载此语而国史本传不
卷七 第 10b 页 WYG0863-0598b.png
书余尝亲见其家子弟言之
范侍郎纯粹元丰末为陜西转运判官当五路大举后
财用匮乏屡请于朝吴枢密居厚时为京东都转运使
方以冶铁鼓铸有宠即上羡馀三百万缗以佐关辅神
宗遂以赐范范得报愀然谓其属曰吾部虽窘岂忍取
此膏血之馀耶力辞讫弗纳
太平兴国五年契丹戎主亲领兵数万犯雄州乘虚遂
至高阳关太宗下诏亲征行次大名戎主闻上至亟遁
卷七 第 11a 页 WYG0863-0598c.png
归未尝交锋车驾即凯旋上作诗示行在群臣有一箭
未施戎马遁六军空恨阵云高之句
赵清献为御史力攻陈恭公范蜀公知谏院独救之清
献遂并劾蜀公党宰相怀其私恩蜀公复论御史以阴
事诬人是妄加人以死罪请下诏斩之以示天下熙宁
初蜀公以时论不合求致仕或欲遂谪之清献不从或
曰彼不尝欲斩公者耶清献曰吾方论国事何暇恤私
怨方蜀公辩恭公时世固不以为过至清献之言闻者
卷七 第 11b 页 WYG0863-0598d.png
尤叹服云
王武恭公德用貌奇伟色如深墨当时谓之黑王相公
宅在都城西北隅善抚士卒得军情以其貌异所过闾
里皆聚观苏仪甫为翰林学士尝密疏之有宅枕乾岗
貌类艺祖之语仁宗为留中不出孔道辅为中丞继以
为言遂罢枢密使知随州谢宾客虽郡官不与之接在
家亦不与家人语如是踰年起知曹州始复语人以为
善处谤也
卷七 第 12a 页 WYG0863-0599a.png
狄武襄起行伍位近臣不肯出其黥文时特以酒濯面
使其文显士卒亦多誉之或云其家数有光怪且姓合
谶书欧阳文忠刘原甫皆屡为之言独范景仁为谏官
人有讽之者景仁谢曰此唐太宗所以杀李君羡上安
忍为也然武襄亦竟出知陈州
天圣宝元间范讽与石曼卿皆喜旷达酣饮自肆不复
守礼法谓之山东逸党一时多慕效之庞颍公为开封
府判官独奏讽以为苟不惩治则败乱风俗将如西晋
卷七 第 12b 页 WYG0863-0599b.png
之季时讽尝历御史中丞为龙图阁学士颍公言之不
已遂诏置狱劾之讽坐贬鄂州行军司马曼卿时为馆
阁校勘亦落职通判海州仍下诏戒励士大夫于是其
风遂革
丁文简公度为学士累年以元昊叛仁宗因问用人守
资格与擢材能孰先丁言承平无事则守资格缓急有
大事大疑则先材能盖自视久次且时方用兵故不以
为嫌孙甫知谏院遽论以为自媒杜祁公时为相孙其
卷七 第 13a 页 WYG0863-0599c.png
客也丁意杜公为辩直而不甚力及杜公罢丁适当制
辞云颇彰朋比之风有为而言之也丁自是亦相继擢
枢密副使
吕侍读溱性豪侈简倨所临镇虽监司亦不少降屈知
真定李参为都转运使不相能摭其回易库事会有不
乐吕者因论以赃欧阳文忠公为翰林学士因率同列
上疏论救韩康公时为中丞因言从官有罪从官救之
则法无复行矣文忠之言虽不行然士论终以为近厚也
卷七 第 13b 页 WYG0863-0599d.png
国朝亲王皆服金带元丰中官制行上欲宠嘉岐二王
乃诏赐方团玉带著为朝仪先是乘舆玉带皆排方故
以方团别之二王力辞乞宝藏于家而不服用不许乃
请加佩金鱼遂诏以玉鱼赐之亲王玉带佩玉鱼自此
始故事玉带皆不许施于公服然熙宁中收复熙河百
官班贺神宗特解所系带赐王荆公且使服以入贺荆
公力辞久之不从上待服而后进班不得已受诏次日
即释去大观中收复青唐以熙河故事复赐蔡鲁公而
卷七 第 14a 页 WYG0863-0600a.png
用排方时公已进太师上以为三师礼当异特许施于
公服辞乃乞琢为方团既又以为未安或诵韩退之诗
有玉带悬金鱼之语告公请因加佩金鱼自是何伯通
郑达夫王将明蔡居安童贯非三师而以恩特赐者又
五人云
学士院正厅曰玉堂盖道家之名初李肇翰林志末言
居翰苑者皆谓凌玉清溯紫霄岂止于登瀛洲哉亦曰
登玉堂焉自是遂以玉堂为学士院之称而不为榜太
卷七 第 14b 页 WYG0863-0600b.png
宗时苏易简为学士上尝语曰玉堂之设但虚传其说
终未有正名乃以红罗飞白玉堂之署四字赐之易简
即扃鐍置堂上每学士上事始得一开视最为翰林盛
事绍圣间蔡鲁公为承旨始奏乞摹就杭州刻榜揭之
以避英庙讳去下二字止曰玉堂云
梁庄肃公景祐中监在京仓南郊赦录朱全忠之后庄
肃上疏罢之曰全忠叛臣也何以为劝仁宗善之擢审
刑院详议官记其姓名禁中自是遂见进用
卷七 第 15a 页 WYG0863-0600c.png
 考异梁庄肃公以太子中舍监在京广衍仓景祐中
 进士及第换中允知淮阳军论朱全忠事此云监在
 京仓时疏罢之非也
天圣三年钱思公除中书门下平章事钱希白为学士
当制希白于思公从父兄也兄草弟麻当时以为盛事
建中靖国元年曾子宣自枢府入相子开适草制本朝
惟此二人而已
 考异子宣元符三年十月拜相韩绛相弟维草制此
卷七 第 15b 页 WYG0863-0600d.png
 云本朝惟此二人非也
祖宗用人多以两省为要而翰林学士尤号清切由是
登二府者十尝六七杜正献公以清节名天下然一生
多历外职五为使者遍典诸名藩在内惟为三司户部
副使御史中丞知开封府遂至为枢密副使范文正公
自谏官被责召还以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迁知开封
府复责晚乃自庆州亦入为枢密副使二公皆未尝历
两省而文正之文学不更文字之职世尤以为歉也
卷七 第 16a 页 WYG0863-0601a.png
吴龙图中复性谨约详于吏治自潭州通判代还孙文
懿公为中丞闻其名初不之识即荐为监察御史里行
或问文懿何以不相识而荐之文懿笑曰昔人耻为呈
身御史吾岂荐识面台官耶当时服其公
苏相子容为南京察推时杜祁公尚无恙极器重之每
曰子他日名位当与老夫略同不知以何知之也杜公
以六十八岁入相八十薨苏公以七十二岁入相八十
二岁薨不惟爵齿略相似杜公在位百馀日后以太子
卷七 第 16b 页 WYG0863-0601b.png
少师致仕末乃为太子太师而苏公在位甫一年后亦
以太子少师致仕太上皇即位方进太子太保初杜公
告老执政有不悦者故特以东宫三少抑之当时以为
非故事而苏公告老在绍圣初亦坐章申公不悦令具
杜公例进呈苏公闻之喜曰乃吾志也
王审琦微时与太祖相善后以佐命功尤为亲近性不
能饮太祖每燕近臣常尽欢而审琦但持空杯太祖意
不满一日酒酣举杯祝曰审琦布衣之旧方共享富贵
卷七 第 17a 页 WYG0863-0601c.png
酒者天之美禄可惜不令饮之祝毕顾审琦曰大必赐
汝酒量可试饮审琦受诏不得已饮辄连数大杯无苦
自是每侍燕辄能与众同饮退还私第则如初
杨文公既佯狂逃归阳翟时祥符六年也中朝士大夫
自王魏公而下书问常不辍皆自为文而用其弟倚士
曹名奏牍则托之母氏其答王魏公一书末云介推母
子绝希绵上之田伯夷弟兄甘守西山之饿当时服其
微而婉云
卷七 第 17b 页 WYG0863-0601d.png
 考异倚往见魏公既归以书叙感非答其书也
王元之初自掖垣谪商州团练副使未几入为学士至
道中复自学士谪守滁州真宗即位以刑部郎中召为
知制诰凡再贬还朝不能无怏怏时张丞相齐贤李文
定沆当国乃以诗投之曰早有虚名达九重宦途流落
渐龙钟散为郎吏同元稹羞见都人看李邕旧日谬吟
红药树新朝曾献皂囊封犹祈少报君恩了归卧山林
作老农然亦竟坐张齐贤不悦继有黄州之迁盖虽困
卷七 第 18a 页 WYG0863-0602a.png
而不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