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044-079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图明辨卷十
             德清胡渭撰
  象数流弊
本义图说曰右易之图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
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
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
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
卷十 第 1b 页 WYG0044-0796d.png
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也
 震川归氏易图论曰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为周易
 经别之卦其数皆同虽三代异名而伏羲之易即连
 山而在连山即归藏而在归藏即周易而在周易未
 尝别有所谓伏羲之易也后之求之者即其散见于
 周易之六十四卦者是已又曰以图说易自邵子始
 吾怪夫儒者不敢以文王之易为伏羲之易而乃以
 伏羲之易为邵子之易也
卷十 第 2a 页 WYG0044-0797a.png
  按本义卷首列九图于前而总为之说所谓天地
  自然之易河图洛书也伏羲之易先天八卦及六
  十四卦次序方位也文王之易后天八卦次序方
  位及六十四卦之卦变也(本义卦变图朱子为释/彖传而作非康节反对)
  (之旨故属/之后天)是皆著为图者伏羲有画而无辞文王
  击彖周公系爻孔子作十翼皆递相𤼵挥以尽其
  义故曰圣人之情见乎辞辞者所以明象数之难
  明者也而朱子顾以为三圣人之易专言义理而
卷十 第 2b 页 WYG0044-0797b.png
  象数阙焉是何说与且易之所谓象数蓍卦焉而
  已卦主象蓍主数二体六画刚柔杂居者象也大
  衍五十四营成易者数也经文粲然不待图而明
  若朱子所列九图乃希夷康节刘牧之象数非易
  之所谓象数也三圣人之言胡为而及此乎伏羲
  之世书契未兴故有画而无辞延及中古情伪渐
  启忧患滋多故文王系彖以𤼵明伏羲未尽之意
  周公又系爻以𤼵明文王未尽之辞一脉相承若
卷十 第 3a 页 WYG0044-0797c.png
  合符节至于孔子绍闻知之统集群圣之大成论
  者以为生民所未有使伏羲文王周公之意而孔
  子有所不知何以为孔子既已知之而别自为说
  以求异于伏羲文王周公非述而不作之指也然
  则伏羲之象得辞而益彰纵令深玩图画而得其
  精微亦不外乎文王周公孔子所言之理岂百家
  众技之说所得而窜入其中哉九图虽妙听其为
  易外别传勿以冠经首可也
卷十 第 3b 页 WYG0044-0797d.png
     右论四圣之易
宋史隐逸传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
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
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
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
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
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馀年但日饮
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
卷十 第 4a 页 WYG0044-0798a.png
馀日不起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
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馀从容问其术抟对曰
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
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
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太平兴国中来朝
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
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
山已四十馀年度其年经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
卷十 第 4b 页 WYG0044-0798b.png
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
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
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
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傅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
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
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
勤行修鍊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
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数月放
卷十 第 5a 页 WYG0044-0798c.png
还山端拱初忽谓弟子蒋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
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
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
日化形于莲华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
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抟好读易手不释
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
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能逆知人
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
卷十 第 5b 页 WYG0044-0798d.png
意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耳呼侍者取以与
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
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曰可勿归矣明日沆
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华阴隐十李
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已数百岁人罕见者关西逸人
吕洞宾有剑术百馀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
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
 钱希白洞微志曰上即位初邓州观察使钱太博若
卷十 第 6a 页 WYG0044-0799a.png
 水雍容文雅亦近世奇士坚乞罢枢务遂拜礼部贰
 卿充集贤院学士其日晚余往谒贺诸客退独相留
 后厅同坐因云某初应举欲求解遂往华阴谒陈先
 生通刺后蒙倒屣相迎临出执手约后十日却相访
 至期径往迎入山斋地炉中已先有一僧拥衲对坐
 某揖之寒暄之礼亦甚简傲少年壮气颇不平之良
 久僧熟视某而谓陈曰无此骨法二公皆微笑虽惊
 异其言而不敢询问更有他客至乃逡巡先退次日
卷十 第 6b 页 WYG0044-0799b.png
 某独往见陈且问僧名及言者何事陈曰此即白阁
 道者也道行高洁学通天人至于知人尤为有神仙
 之鉴欲劝留学道中心不决遂请道者质疑他云见
 足下非神仙骨法学道亦不能成但却得好官能于
 急流中勇退耳又云他本在太白山累岁方一到此
 某再求见终不可得人生万事知不可以力取(张端/义贵)
 (耳集云僧即/麻衣道者)
  按希夷老氏之徒也著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
卷十 第 7a 页 WYG0044-0799c.png
  则其能养生也可知矣观贾郭二事及预决亡日
  则其能知来也可知矣养生魏伯阳之学也知来
  管辂郭璞之术也至所与游者多异人化形之后
  有异徵则其为神仙者流又可知矣先天图于造
  化阴阳之妙不无所窥见要之为道家之易而非
  圣人之易其可以乱吾经邪
 朱子答蔡季通书曰阴君丹诀见濂溪有诗及之当
 是此书(云笈七签载阴真君传言阴长生者新野人/也师事马明生受太清金液神丹白日升天)
卷十 第 7b 页 WYG0044-0799d.png
 (临去著书九篇又阴真君自序曰惟汉延光元年新/野山之子受仙君神丹要诀道成去世副之名山盖)
 (即此所谓阴君丹诀也濂溪学/本希夷留心丹道此亦其一證)彼之行此而寿考乃
 吃猪肉而饱者吾人所知盖不止此乃不免于衰病
 岂坐谈龙肉而实未得尝之比邪魏书一哥已刻就
 前日寄来此必寄去矣校得颇精字义音韵皆颇有
 据依远胜世俗传本只欠教外别传一句耳
 书周易参同契考异后曰魏君后汉人篇题盖仿纬
 书之目词韵皆古与雅难通读者浅闻妄辄更改故
卷十 第 8a 页 WYG0044-0800a.png
 比他书尤多舛误今合诸本更相雠正其间尚多疑
 晦未能尽祛姑据所知写成定本其诸同异因悉存
 之以备参订云空同道士邹䜣(双湖胡氏曰邹䜣即/公姓名向解者以为)
 (邹者朱之转䜣者熹之转耳后据考异本原有注云/按邹本春秋邾子之国乐记云天地䜣合郑氏注䜣)
 (当作熹则邹䜣二字即/朱熹二字他人不解也)
 题袁机仲所校参同契后曰予顷年经行顺昌憩筼
 筜铺见有题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
 就之语于壁间者三复其词而悲之不知题者何人
卷十 第 8b 页 WYG0044-0800b.png
 适兴予意会也庆元丁巳八月七日(时朱子年/六十八)再过
 其处旧题固不复见而屈指岁月忽忽馀四十年此
 志真不就矣道间偶读此书并感前事戏题绝句鼎
 鼎百年能几时灵芝三秀欲何为金丹岁晚无消息
 重叹筼筜壁上诗晦翁
 调息箴曰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
 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如百虫蛰氤氲开辟
 其妙无穷孰其尸之不宰之功云卧天行非予敢议
卷十 第 9a 页 WYG0044-0800c.png
 守一处和千二百岁
 答王子耕书曰病中不宜思虑凡百可且一切放下
 专以存心养气为务但跏趺静坐目视鼻端注心脐
 腹之下久自温暖即渐见功效矣
  按养生知来皆希夷之能事而朱子独有取于养
  生者盖衰年病侵欲藉是以却之使德业更有所
  进耳观鼻端之白叹壁上之诗疑龙鲊之难尝羡
  猪肉之易饱所谓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也故
卷十 第 9b 页 WYG0044-0800d.png
  金丹之诀不惟知之而身欲试之撰参同契考异
  托名空同道士邹䜣而序启蒙则曰云台真逸跋
  道德经则曰云台子及其奉祠云台也又寄陆子
  静书云熹衰病幸叨祠禄遂为希夷直下诸孙良
  以自庆其向慕之诚如此此太极真图所以期于
  必得也坎离龙虎未必非易中之一义但不可谓
  易专为是而作耳
     右论陈希夷
卷十 第 10a 页 WYG0044-0801a.png
宋史道学傅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
徙共城雍年二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
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
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踰河汾涉
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
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
卷十 第 10b 页 WYG0044-0801b.png
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傅远
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
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学益老德益劭玩心高明以观天
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
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而非依仿象类亿则
屡中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然
世之知其道者鲜矣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
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
卷十 第 11a 页 WYG0044-0801c.png
夷浑厚不见圭印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
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议论终日退而叹
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雍知虑绝人遇事能前知程
颐尝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当时学者因雍超诣之识
务高雍所为至谓雍有玩世之意又因雍之前知谓雍
于凡物声气之所感触辄以其动而推其变焉于是摭
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雍盖未必然也所著书
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
卷十 第 11b 页 WYG0044-0801d.png
邵子无名公传曰朝廷授之官虽不强免亦不强起晚
有二子教之以仁义授之以六经举世尚虚谈未尝挂
一言举世尚奇事未尝立异行故其诗曰不佞禅伯不
谀方士不出户庭直游天地家素业儒口未尝不道儒
言身未尝不行儒行故其诗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
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
其右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当中和
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百年升平不为不偶
卷十 第 12a 页 WYG0044-0802a.png
七十康彊不为不寿此其无名公之行乎
 明道先生志康节之墓曰昔七十子学于仲尼其传
 可见者惟曾子告子思所以授孟子者耳其馀门人
 各以其材之所宜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
 户则众矣况后此千馀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其从
 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
 得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
 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醇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
卷十 第 12b 页 WYG0044-0802b.png
 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门户之众各有
 所因而入者欤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
 其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
 程氏遗书曰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
 下之理须出于四者推到理处曰我得此大者则万
 事由我无有不定然未必有术要之亦难以治天下
 国家其为人则直是无礼不恭惟是侮玩虽天地亦
 为之侮玩如无名公传言问诸天地天地不对弄丸
卷十 第 13a 页 WYG0044-0802c.png
 馀暇时往时来之类
 君实笃厚晦叔谨严尧夫放旷又曰尧夫道虽偏駮
 然卷舒作用极熟又能谨细行又曰尧夫襟怀放旷
 如空中楼阁四通八达也伯淳言邵尧夫病革且言
 试与观化一遭子厚言观化他人便观得自家又如
 何观得化尝观尧夫诗意才做得识道理却于儒术
 未见所得
 世人之学博闻彊识者岂少其终无有不入禅学者
卷十 第 13b 页 WYG0044-0802d.png
 就其间特立不惑无如子厚尧夫然其说之流恐未
 免此弊
 邵尧夫数法出于李挺之至尧夫推数方及理
 邵尧夫临终时只是谐谑须臾而去以圣人观之则
 亦未是盖犹有意也比之常人甚悬绝矣他疾甚革
 某往视之因警之曰尧夫平生所学今日无事否他
 气微不能答次日见之却有声如丝发来大答云你
 道生姜树上生我亦只得依你说
卷十 第 14a 页 WYG0044-0803a.png
 尹子曰邵尧夫家以墓志属明道太中伊川不欲因
 步月于庭明道曰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
 谓安且成太中乃许
 上蔡语录曰尧夫易数甚精自来推长历者至久必
 差惟尧夫不然指一二近事当面可验明道云待要
 傅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功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功
 夫明道闻说甚熟一日因监试无事以其说推算之
 皆合出谓尧夫曰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
卷十 第 14b 页 WYG0044-0803b.png
 太玄都不济事尧夫惊抚其背曰大哥你恁聪明伊
 川谓尧夫知易数为知天知易理为知人尧夫云还
 须知易理为知天因说今年雷起甚处伊川云尧夫
 怎知某便知又问某处起伊川云起处起尧夫愕然
 他日伊川问明道曰加倍之数何如曰都忘之矣因
 叹其心无偏系如此
 朱子语类问康节学到不惑处否曰康节又别是一
 般圣人知天命以理它只是以术然到得术之精处
卷十 第 15a 页 WYG0044-0803c.png
 亦非术之所能尽然其初只术耳又曰想它看见天
 下之事才上手来便成四截了其先后缓急莫不有
 定动中机会事到面前便处置得下矣只是用时须
 差异须有些机权术数也
 老子窥见天下之事却讨便宜置身于安閒之地云
 清静自治邵康节亦有些小似他问渊源录中何故
 有康节传曰书坊自增耳(见孟子杨子/取为我章下)
 答汪尚书书曰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先生所以推
卷十 第 15b 页 WYG0044-0803d.png
 尊康节者至矣盖以其信道不惑不杂异端班于温
 公横渠之间则亦未可以其道不同而遽贬之也和
 靖之言恐如孟子言伯夷伊尹之于孔子为不同道
 之比妄意其然不识台意以为然否抑康节之学抉
 摘窈微与佛老之言岂无一二相似而卓然自信无
 所污染此其所见必有端的处比之温公欲护名教
 而不言者又有间矣
 厚斋王氏曰张文饶云处心不可著(直略切/下同)著则偏
卷十 第 16a 页 WYG0044-0804a.png
 作事不可尽尽则穷先天之学止是此二语天之道
 也愚谓邵子诗夏去休言暑冬来始讲寒则心不著
 矣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则事不尽矣
  按邵子之学源出希夷实老庄之宗派但希夷一
  言一动无非神仙面目而邵子则不尚虚谈不立
  异行不落禅机不溺丹道粹然儒者气象故二程
  乐与之游然观其平日所论微有不满于邵子者
  曰放旷曰偏駮曰无礼不恭曰空中楼阁曰儒术
卷十 第 16b 页 WYG0044-0804b.png
  未见所得曰其说之流有弊瑕瑜不相掩亦未可
  谓推尊之至也及其为墓志则谓得之穆李者特
  因其材之所宜以为入道之门户则固以象数为
  一家之学矣虽云自得者多不止穆李之所传然
  终不离乎象数易道之大无所不包执一家之
  学而以为伏羲之精意全在于此岂理也哉朱子
  于先天方位得养生之要于加一倍法见数学之
  精笃信季通意固有在吾何敢轻议但不当列诸
卷十 第 17a 页 WYG0044-0804c.png
  经首以为伏羲之易耳明道适僧舍见其方食而
  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此偶然语也设有人焉掇浮
  屠之戒律冠于礼经之首则荒矣胡文定于内典
  独称楞严圆觉亦谓彼教中有可取者耳设有人
  焉举二书于中庸论语合为一编则悖矣故吾以
  为邵子之易与圣人之易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
  伤学者不可以不审也
     右论邵康节
卷十 第 17b 页 WYG0044-0804d.png
宋史隐逸传谯定字天授涪陵人少喜学佛折其礼归
于儒后学易于郭曩氏自见乃谓之象一语以入郭曩
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世传易学盖
象数之学也定一日至汴闻伊川程颐讲道于洛洁衣
往见弃其学而学焉遂得闻精义造诣愈至浩然而归
其后颐贬涪实定之乡也北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
人名之曰读易洞靖康初吕好问荐之钦宗召为崇政
殿说书以论弗合辞不就高宗即位定犹在汴右丞许
卷十 第 18a 页 WYG0044-0805a.png
翰又荐之诏宗泽津遣诣行在至维扬寓邸舍窭甚一
中贵人偶与邻馈之食不受与之衣亦不受委金而去
定袖而归之其自立之操类此上将用之会金兵至失
定所在复归蜀爱青城大酉之胜栖遁其中蜀人指其
地曰谯岩敬定而不敢名称之曰谯夫子有绘像祀之
者久而不衰定易学得之程颐授之胡宪刘勉之而冯
时行张行成则得定之馀意者也定后不知所终樵夫
牧童往往有见之者世传其为仙云初程颐之父珦尝
卷十 第 18b 页 WYG0044-0805b.png
守广汉颐与兄颢皆随侍游成都见治篾箍桶者挟册
就视之则易也欲拟议致诘而蔑者先曰若尝学此乎
因指未济男之穷以𤼵问二程逊而问之则曰三阳皆
失位兄弟涣然有所省翌日再过之则去矣其后袁滋
入洛问易于颐颐曰易学在蜀耳盍往求之滋入蜀访
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酱薛翁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
得不知所得何语也宪勉之滋皆闽人时行行成蜀人郭
曩氏及篾叟酱翁皆蜀之隐君子也
卷十 第 19a 页 WYG0044-0805c.png
 朱子籍溪先生胡公行状曰先生学易于涪陵处士
 谯公天授久未有得天授曰是固当然盖心为物渍
 故不能有见唯学乃可明耳先生于是喟然叹曰所
 谓学者非克己工夫也邪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
 一旦揖诸生归隐于故山
 与汪尚书书曰郭子和云谯天授亦伊川党事后门
 人熹见胡刘二丈说亲见谯公自言识伊川于涪陵
 约以同居洛中及其至洛则伊川已下世矣问以伊
卷十 第 19b 页 WYG0044-0805d.png
 川易学意似不以为然至考其他言行又颇杂于佛
 老子之学者恐未得以门人称也以此一事及其所
 著象学文字推之则恐其于程门亦有未纯师者不
 知其所谓卒业者果何事邪
  按朱子此言则谯定仅识伊川于涪陵而入洛则
  不及见史称先受易于洛后复从游于其乡者妄
  也徽宗朝蔡京用事禁毋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
  之学不行时胡刘二公皆在太学而定适至闻其
卷十 第 20a 页 WYG0044-0806a.png
  尝与伊川游故慨然师事之所欲闻者义理也而
  定本象数之学不能有所益定于伊川不纯师二
  公于定亦未纯师也故朱子虽游二公之门而不
  得见希夷之真图晚使蔡季通入峡乃购得之易
  学在蜀亦必非伊川语盖其徒知象数非儒者所
  尚故自附伊川之易以张其学修史者不能裁择
  因而书之以为传实不然也昔严君平著老子指
  归而郭曩氏始祖为其师然则定所受者乃老子
卷十 第 20b 页 WYG0044-0806b.png
  之易其于圣人之道犹爝火之于日月也何足选
  哉何足选哉
     右论蜀隐者
李潜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序曰此书顷得之庐山一异
(或云/许坚)或有疑而问者余应之云何疑之有顾其议论
可也昔黄帝素问孔子易大传世尚有疑之尝曰世固
有能作素问者乎固有能作易大传者乎虽非本真是
亦黄帝孔子之徒也余于正易心法亦曰世固有能作
卷十 第 21a 页 WYG0044-0806c.png
之者乎虽非麻衣是乃麻衣之徒也胡不观其文辞议
论乎一滴真金源流天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翩然于
羲皇心地上驰骋实物外真仙之书也读来十年方悟
浸渍触类以知易道之大如是也得其人当与共之
正易心法曰卦象示人本无文字使人消息吉凶嘿会
易道不傅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又曰易道弥
满九流可入当知活法要须自悟又曰世俗学解浸渍
旧闻失其本始易道浅狭(卷首题云希夷/先生受并消息)
卷十 第 21b 页 WYG0044-0806d.png
跋曰五代李守正叛河中周太祖亲征麻衣语赵韩王
曰李侍中安得久其城中有三天子气未几城陷时周
世宗与本朝太祖侍行钱文僖公若水陈希夷每见以
其神观清粹谓可学仙有升举之分见之未精使麻衣
决之麻衣云无仙骨但可作贵公卿耳夫以神仙与帝
王之相岂易识哉麻衣一见决之则其识为何如也即
其识神仙识帝王眼目以论易则其出于寻常万万也
固不容于其言矣乾道元年冬十有一月初七日玉溪
卷十 第 22a 页 WYG0044-0807a.png
戴师愈孔文撰
 南轩张氏曰呜呼此真麻衣道者之书也其说独本
 于羲皇之画推乾坤之自然考卦脉之流动论反对
 变复之际深矣其自得者欤希夷隐君实傅其学二
 公高视尘外皆有长往不来之愿抑列禦寇庄周之
 徒欤虽然概以吾圣门之法则未也形而下者谓之
 器或者有未察欤其说曰六十四卦惟乾与坤本之
 自然是名真体又曰六子重卦乾坤杂气悉是假合
卷十 第 22b 页 WYG0044-0807b.png
 无有定实余则以为六子重卦皆乾坤杂气之妙用
 真实自然非假合也希夷述其说曰学者当于羲皇
 心地上驰骋无于周孔脚迹下盘旋予则以为学易
 者须于周孔脚迹下寻求然后羲皇心地上可得而
 识推此可概见矣然其书之传固非牵于文义凿于
 私意者所可同年而语也
 朱子书麻衣心易后曰此书词意凡近不类一二百
 年前文字如所谓雷自天下而𤼵山自天上而坠皆
卷十 第 23a 页 WYG0044-0807c.png
 无理之妄谈所谓一阳生于子月而应在卯月乃术
 家之小数所谓由破体炼之乃成全体则炉火之末
 技所谓人间万事悉是假合又佛者之幻语耳其他
 此比非一不容悉举要必近年术数末流道听涂说
 掇拾老佛医卜诸说之陋者以成其书而其所以托
 名于此人则以近世言象数者必宗邵氏而邵氏之
 学出于希夷于是又求希夷之所敬得所谓麻衣而
 托之以为若是则凡出于邵氏之流者莫敢议已而
卷十 第 23b 页 WYG0044-0807d.png
 不自知其说之陋不足以自附于陈邵之间也
 再跋麻衣易说后曰予既为此说后二年假守南康
 始至有前湘阴主簿戴师愈者来谒老且蹩使其婿
 自掖而前坐语未久即及麻衣易说问其师傅所自
 则曰得之隐者问隐者谁氏则曰彼不欲世人知其
 姓名不敢言也既复问之邦人则皆曰书独出戴氏
 莫有知其所自来者予后至其家见几间有所著杂
 书一编取而读之则其词语气象宛然麻衣易也予
卷十 第 24a 页 WYG0044-0808a.png
 以是始疑前时所料三五十年以来人者即是此老
 既归即取观之则最后跋语固其所为而一书四人
 之文体制规模乃出一手然后深信所疑之不妄是
 时戴病已昏不久即死遂不复可穷诘独得其易图
 数卷阅之又皆鄙陋琐碎穿穴无稽如小儿嬉戏之
 为者欲以其事驰报敬夫则敬夫亦已下世因以书
 语吕伯恭曰吾病废有年乃复为吏然不为他郡而
 独来此岂天固疾此书之妄而欲使我亲究其实邪
卷十 第 24b 页 WYG0044-0808b.png
 时当涂守李寿翁侍郎雅好此书伯恭因以余言告
 之李亟以书来曰即如君言斯人而能为此言亦吾
 所愿见也幸为津致使其一来予适以所见闻报之
 而李已得谢西归遂不复出不知竟以余言为何如
 也
 陈氏书录解题曰旧傅麻衣道者授希夷先生崇宁
 间庐山隐者李潜得之凡四十二章盖依托也朱侍
 讲云南康主簿戴师愈撰乃不唧𠺕底禅不唧𠺕底
卷十 第 25a 页 WYG0044-0808c.png
 修养法不唧𠺕底时日法王炎曰洛水李寿翁侍郎
 喜论易炎尝问曰侍郎在当涂板行麻衣新说如何
 李曰程沙随见属炎曰恐托名麻衣耳以扑钱背面
 喻八卦阴阳纯駮此鄙说也以泉云雨为阳水以泽
 为阴水与夫子不合李曰然然亦有两语佳炎曰岂
 非学者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不当于周孔脚迹下
 盘旋邪然此二语亦非也无周孔之辞则羲皇心地
 学者何从探之李无语
卷十 第 25b 页 WYG0044-0808d.png
  按是书托名麻衣序跋与书及注同出一手其他
  舛駮之说无论独李寿翁所赏二语贻误学者不
  浅然其言实出希夷观物外篇曰先天学心法也
  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亦即所谓羲
  皇心地上驰骋不于周孔脚迹下盘旋也麻衣小
  说家以为即白阁僧相钱若水者其人盖孙君仿
  獐皮处士之流纵令是书真出麻衣吾亦深恶而
  痛绝之况戴师愈乎
卷十 第 26a 页 WYG0044-0809a.png
     右论麻衣道者
潜溪宋氏溟涬生赞序曰溟涬生者旴江廖应淮海学
也抱负奇气好研摩运世推移及方技诸家学年三十
游杭上疏言丁大全误国状大全怒中以法配汉阳军
生荷校行歌出都门道旁观者啧啧壮之抵汉江滨遇
蜀道士杜可大揖曰子非廖应淮邪生愕然曰道士何
自知之可大曰宇宙太虚一尘耳人生其间为尘几何
是茫茫者尚了然心目间矧吾子邪然自邵尧夫以先
卷十 第 26b 页 WYG0044-0809b.png
天学授王豫天悦天悦死无所授同葬玉枕中未百年
而吴曦叛盗𤼵其冢得皇极经世体要一篇内外观象
数十篇余贿盗得之今馀五十年数当授子吾俟子亦
久矣乃言于上官脱其籍尽教以冢中书其算由声音
起生神鉴颖利可大指画未到者生已先意逆悟可大
自以为不及学既成去隐宣歙间遇余安裕弋阳将教
之安裕劝生业中庸生瞠目厉声曰俗儒几辱吾康节
于地下矣复去之杭客贺外史家昼市大衍数夜沽酒
卷十 第 27a 页 WYG0044-0809c.png
痛饮饮即吐吐即饮不醉如泥不休醉中尝大叫曰天
非宋天地非宋地奈何奈何语闻贾似道遣客叩之生
曰毋多言浙水西地发白时是其祥也似道未解复召
至屏人与语生曰明公宜自爱不久宋鼎移矣似道恶
其言掩耳走生亦径出过曾渊子家索酒轰饮酒酣作
婴儿啼曰大厦将焚燕犹呢喃未已邪复赋歌以见意
都人士闻之竞指以为怪民不与接独太学生熊睎圣
犹时造其庐生私执熊手谓曰吾端居层楼闻空中戎
卷十 第 27b 页 WYG0044-0809d.png
马百万来人鬼作哭泣声壬申襄樊陷甲戌宫车晏驾
乙亥长江飞渡似道亦殛死临漳丙子三宫播迁诸王
大臣皆南北乱走嘘吸事耳子不去欲何为居亡何宋
事日非沿江州郡望风奔溃生大恸曰杀气又入闽广
中吾不知死所矣遂遁去其言无一不验后四年病死
处州学中年五十二无子一义女从之生宗尧夫先天
之学颇自谓知易每见诸易师传疏不问浅深辄讪駮
以为乐及论后天则尊羲画为经彖爻系辞为传黜文
卷十 第 28a 页 WYG0044-0810a.png
言彖象二传为九师之言且谓说卦非圣笔不能作上
下系乃门人所述序卦直汉儒记耳盖生聪明绝人未
闻道而骤语数故其论经多失中然性使酒难近又好
讦人阴私人面颈𤼵赤不顾罕有从其学者唯国子簿
吴浚进士彭复乐师之浚不卒业复屡受唾斥不怨生
将遁时召复至口𤼵例手布筹虽平昔所靳若终身不
示人者一举授复复后又授鄱阳傅立云或曰生濒死
语女曰吾死后一月朝中命山姓鸟名使者来徵吾及
卷十 第 28b 页 WYG0044-0810b.png
傅立立当过吾门汝可出藏书示之立当以此致大官
后皆如其言所谓山姓鸟名崔鹏飞也生所著书有玄
玄集历髓星野指南象滋统会声谱画前妙旨数十万
言今犹间传于世(赞不/录)
 余自幼即见长老谈溟涬生事近见李淦性学及戚
 光子实所造文又知生为详以生之精艺如此而修
 宋史者不列之方技传中殊可恨也故予悯之特序
 之又伤易道之微激而赞之惜乎予文芜陋不能永
卷十 第 29a 页 WYG0044-0810c.png
 生也然余情亦至矣濂志
  按程可久云易以道义配祸福得正而毙则吉诡
  遇获禽则凶此千古格言也严君平精于卜筮与
  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犹不失开物成
  务之意管辂善言易亦尝以谦壮讽何晏请上追
  文王六爻之旨下思尼父彖象之义未尝近舍周
  孔远宗羲画也自先天之学兴而易道之蓁芜甚
  矣廖应淮自谓得康节真传而其所谈者唯祸福
卷十 第 29b 页 WYG0044-0810d.png
  无一字及于道义罔知忌讳屡触危机其不为京
  房郭璞特幸而免耳验之最大者莫如宋亡而究
  竟分毫无补亦安用前知为也余安裕劝读中庸
  盖以索隐行怪圣人之所不为而无道不默亦非
  明哲保身之事故微辞以规之而应淮不自觉寤
  诋为俗儒其于易也讪侮程张卑视周孔二篇独
  尊羲画十翼专取说卦鄙倍之论全无忌惮岂仅
  失中而已邪世俗溺于所闻争言象数黄口小儿
卷十 第 30a 页 WYG0044-0811a.png
  人人欲为邵子而二篇十翼束之高阁邪说横行
  圣真灭息矣虽曰末流之极弊抑先天心法之传
  有以导之使然也其后刘秉忠李俊民等专治皇
  极经世数而顾以易鸣唯资中黄泽楚望谓当因
  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公之意可谓粹然一出于
  正然非屏弃九图则黄雾不披青天白日终不可
  得而见也
     右论溟涬生
卷十 第 30b 页 WYG0044-0811b.png
王氏(弼/)周易略例明象篇曰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
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主于象故可寻
言以观象象主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
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
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
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兔之蹄也象者鱼之筌也
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
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所存者/在意)言生于象
卷十 第 31a 页 WYG0044-0811c.png
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所存者/在象)然则忘象者
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
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
(尽和同之意忘其天火之象/得同志之心拔茅之画可弃)是故触类可为其象合
义可为其徵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
(大壮九三有乾亦云羝羊/坤卦无乾彖亦云牝马)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
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遁无坤六三亦称牛明/夷无乾六二亦称马)而或者
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
卷十 第 31b 页 WYG0044-0811d.png
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
愈弥甚纵复或值而义无所取盖存象忘意之由也(失/鱼)
(兔则空守筌蹄遗/健顺则空说龙马)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
 陵阳李氏(心传/)丙子学易编曰自周之衰言易者寖
 失羲文之意而牵合破碎或反资以为乱故夫子作
 十翼专以义理明之其后谶纬之学兴而飞伏互体
 之文壬遁九宫之说纷纷然并出皆托易以行世至
 王辅嗣乃独辞而辟之其视两汉诸儒可谓贤矣惜
卷十 第 32a 页 WYG0044-0812a.png
 其溺于时好乃取庄老之妄以乱周孔之实故易之
 道终不明于世
  按王氏筌蹄之喻虽出于庄子而其义不同其所
  谓忘言忘象者亦谓学易者观象玩辞期于自得
  久之当有所融释脱落耳非若为先天之学者欲
  尽弃周孔之言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也即其卦
  爻之解间有涉于虚无者亦皆庄老之微旨与坎
  离龙虎之说精觕相去远矣故伊川教人且看王
卷十 第 32b 页 WYG0044-0812b.png
  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家易以其所主在义理不
  为百家众技所惑也宋人奉陈邵为伏羲而顾斥
  辅嗣为庄老吾不知其何说矣
程子易传序曰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
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
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
去古虽远遗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
而忘味自秦而下盖无传矣予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
卷十 第 33a 页 WYG0044-0812c.png
湮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易有圣人
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
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
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象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
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
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
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
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
卷十 第 33b 页 WYG0044-0812d.png
非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

 遗书张闳中以书问易之义本起于数程子答曰谓
 义起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
 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隐
 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所尚非儒者之务
 也管辂郭璞之学是已又曰理无形也故因象以明
 理理见乎辞者也则可由辞以观象故曰得其义则
卷十 第 34a 页 WYG0044-0813a.png
 象数在其中矣朱子曰自秦汉以来考象辞者泥于
 术数而不得其弘通简易之法谈义理者沦于空寂
 而不适乎仁义中正之归求其因时立教以承三圣
 不同于法而同于道者则惟伊川先生程氏之书而
 已后之君子诚能日取其一卦若一爻者熟复而深
 玩之如已有疑将决于筮而得之者虚心端意推之
 于事而反之于身以求其所以处此之实则于吉凶
 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将无所求而不得迩之事
卷十 第 34b 页 WYG0044-0813b.png
 父远之事君亦无处而不当矣
 鄱阳马氏(端临/)曰按伊川之易精于义理而略于卜
 筮象数此固先儒之说然愚尝以为易之象数卜筮
 岂出于义理之外盖有此理则有此象有此数而卜
 筮之说其所谓趋吉避凶惠迪从逆云者又未尝不
 一出于义理平时本诸践履则观象玩辞此义理也
 一旦谋及卜筮则观变玩占亦此义理也初不必岐
 而二之
卷十 第 35a 页 WYG0044-0813c.png
项氏周易玩辞自序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
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读易之法尽于此矣易之道四其
实则二象与辞是也变则象之进退也占则辞之吉凶
也不识其象何以知其变不通其辞何以决其占然而
圣人因象以措辞后学因辞而测象则今之读易所当
反覆䌷绎精思而深味者莫辞若也于是作周易玩辞
又曰程子平生所著独易传为全书安世受而读之三
十年矣今以其所得于易传者述为此书而其文无与
卷十 第 35b 页 WYG0044-0813d.png
易传合者合则无用述此书矣世之友朋以易传之理
观吾书本末条贯无一不本于易传者以易传之文观
吾书则未免有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之怒知我者
此书也罪我者此书也
鄱阳马氏周易玩辞序曰易有圣人之道四变与象居
其二焉自义理之学大明而变象之说几晦先儒欲救
其弊则曰圣人当时自可别作一书明言义理以诏后
世何用假托卦爻为此艰深隐晦之辞乎愚尝以为变
卷十 第 36a 页 WYG0044-0814a.png
之说不一有随时之变如彖象小象文言系辞各自一
义是也有逐爻之变如九六七八阴阳老少是也有逐
卦之变如刚柔往来互体飞伏是也象之说亦不一有
卦画之象阴阳奇耦三连六断是也有大象之象天地
风雷山泽水火是也有说卦之象乾为马坤为牛乾为
首坤为腹之类是也至简要者随时之变也至支离者
逐卦之变也至精微者卦画之象也至琐碎者说卦之
象也必研究其简要精微者而不拘泥其支离琐碎者
卷十 第 36b 页 WYG0044-0814b.png
则曰象曰变固无非精义至理之所寄也岂有二哉
  按象辞变占四者说易之纲领也伊川归重于辞
  平庵因之愚则谓辞本乎象象尤不可忽故夫子
  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又曰八卦
  以象告爻彖以情言象者二体六爻之画是也而
  王辅嗣以乾牛坤马之类当之朱子谓如初九潜
  龙勿用一辞中四者俱备初九变也潜龙象也勿
  用占也愚则谓潜龙牝马等语若诗之比兴总谓
卷十 第 37a 页 WYG0044-0814c.png
  之辞非夫子之所谓象平庵云凡卦辞皆曰彖凡
  卦画皆曰象未画则其象隐已画则其象著故指
  画为象非谓物象也大象总论六画之义小象各
  论一画之义故皆谓之象其曰天曰龙者自因有
  象之后推引物类以明之耳本称易象非此之谓
  也斯言可以正诸儒之失未筮谓之辞筮得其辞
  谓之占亦非但勿用二字为占也
京山郝氏(敬/)谈经曰羲画始呈玄旨苞络如夜半子阳
卷十 第 37b 页 WYG0044-0814d.png
初动晨光未熹夏商之易不可睹矣然使其无憾文王
必不更演易至文王周公抽厥玄绪但其辞旨深约如
平旦昧爽曲房晏起尚未知曙迨夫子十翼赞扬幽隐
毕达揭日月而行康庄大明中天矣旋罹秦火六籍散
越而易独存后生捧完璧诚斯文大幸奈何更生异端
稂莠其真苗磔裂其同体妄谓羲圣有不传之秘使纬
稗蜂起诋夫子十翼为一家言离经叛道莫此为甚
近时博士家承邵朱之说谓三圣不同易病分经合传
卷十 第 38a 页 WYG0044-0815a.png
之非古归咎王弼此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也
夫谓经传不可合者以书同而道异言同而人异如春
秋诸传于经则诚未可合也羲文周孔奚不合之有由
孔子视三圣为古自视为传由今视四圣则皆古也皆
经也孔子何遂不如左公谷传春秋世儒不病左公谷
合春秋而病十翼合易以伸四圣不同易之说谬也
邵尧夫造为先天方圆等图好事诧为新奇修鍊羽流
缘饰龙虎铅汞姹女婴儿为参同悟真等书乍见奇僻
卷十 第 38b 页 WYG0044-0815b.png
叩之不过存神驭气以求长生而珍秘自喜援易为口
实圣人作易易简开物患人不知而小说诬世唯恐人
知心术已冰炭矣礼云假鬼神时日卜筮疑众者杀学
者反尊崇其说甚矣人之好怪也
学易枝言曰羲圣世无文字三才义理无凭𤼵挥爰始
画卦设象不得已也设有文字便敷演成辞岂好为隐
乎扬雄识字既多而索隐钩藏别搆方州部家为玄儗
易则心劳而日拙矣
卷十 第 39a 页 WYG0044-0815c.png
易爻辞象义诚有不可尽解者前人不传后人何述要
之精微中之易简愚不肖可知易简中之精微聪明才
辩者未悉如管公明郭景纯卜筮焉可谓之非易然亦
四道之一端耳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才之
要人所当知者王辅嗣程正叔诸君子所言不可胜用

圣人作易立人之道而已学易者亦学为立人之道而
已又曰朱元晦谓孔子之易非文王周公之易愚谓孔
卷十 第 39b 页 WYG0044-0815d.png
子赞易秖为立人之道学者日用切要而言诚有之但
圣人说理𤼵挥人道即函盖三才万象无不吻合与羲
文周公无二
  按庄生曰易以道阴阳此非周之言而古之言也
  盖古者三易之法掌于太卜一曰连山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非但彖
  爻之辞自为一书即如春秋内外传所载诸繇辞
  亦不得与焉其所见者唯二体六画刚柔杂居之
卷十 第 40a 页 WYG0044-0816a.png
  象以为道阴阳宜也至于文王系彖周公系爻则
  固以阴阳推之于人事而所言无非仁义中正之
  归矣孔子作十翼则又𤼵彖爻之蕴竭尽而无馀
  焉圣人之所以穷理而尽性君子之所以反身而
  寡过皆在此书奚止道阴阳哉微三圣之辞则伏
  羲作易之旨郁而不明万古如长夜矣而顾谓三
  圣不如伏羲何欤且夫三才之道在天曰阴阳在
  地曰刚柔在人曰仁义其为性命之理则一也洪
卷十 第 40b 页 WYG0044-0816b.png
  范由天道以推之人道中庸由人道以合之天道
  盖天人之理未有不归于一致者也三圣所重在
  人道而天地之道亦无不备焉伏羲时未有文字
  不得已而画奇耦以垂教阴阳可以画见而仁义
  不可以画见故说者但以为道阴阳而不知伏羲
  之旨专在立人之道也苟其有文字则亦必言及
  仁义矣伏羲而无言也伏羲而有言安知不与三
  圣同辞乎老庄之徒掊击仁义故厌薄周孔之辞
卷十 第 41a 页 WYG0044-0816c.png
  以为不足道儒者不能辞而辟之反为之推波助
  澜尊伏羲不言之教抑三圣阐幽之辞岂不悖哉
  仲舆解经多所创获而尤不喜宋儒愚未敢深信
  独论易数则最为精确其曰圣人作易立人之道
  而已此语大有裨于来学故特表而出之且为之
  畅其指趣焉
东涯陈氏(言/)易疑自序曰易非圣人卜筮之书也卜筮
以圣人之书尔伏羲画卦原神于太乙起数于阴阳类
卷十 第 41b 页 WYG0044-0816d.png
象于万物通幽于神明和顺于道德性命无乎弗括文
王于卦为之辞以明其象类周公于爻为之辞以尽其
变化孔子于卦爻为之彖象文言系辞说序杂卦以阐
羲文周公之义理使学者修此而吉悖此而凶渊乎广
矣而非作之以卜筮也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辞象
变占是也孔子见卦爻之有辞象变占言焉而广大动
焉而吉凶制器焉而网罟舟楫之用卜筮焉而神物大
衍之策斯遍举之矣而未尝专于卜筮也夫易何止五
卷十 第 42a 页 WYG0044-0817a.png
经之原天地神化之奥而于卜筮之技精之则末矣秦
汉诸儒考象辞则泥术数论义理则沦空寂而不知孔
子之易先义理而托象数者也盖体其卦爻之蕴察乎
辞象变占之理通乎言动制器卜筮之用用之所向即
理也理之所协即占也占之所利即用也是孔子之易
也而非专于卜筮明矣是故学者索卜筮于卦爻之外
参程传于本义之中斯孔子之易备矣作易疑
朱氏(绶/)易经精蕴自序曰周子曰圣人之精画卦以示
卷十 第 42b 页 WYG0044-0817b.png
圣人之蕴因卦以𤼵其蕴维何凡彖象文言系辞说卦
皆是宋儒以周礼言大卜掌三易故专作卜筮之书历
诋大圣理义之言不少假借愚于此大惧深求其病只
在太卜掌三易之一言耳不知易有理有象有数理即
蕴之𤼵象即精之寓数因一以积画卦示象之吉凶系
辞论理之吉凶数之吉凶未之明故立筮人掌三易以
辨九筮之吉凶也观象玩辞圣人体易君子学易以成
盛德大业至矣庸人不能故立占人筮人七八九六揲
卷十 第 43a 页 WYG0044-0817c.png
蓍求卦不过筮更筮咸尤细事耳易无不该天地有此
数不立筮法以成变化则天地间缺此一艺非谓易道
易象举在此筮专作卜筮之书也夫子欲加年学易期
无大过岂在占筮乎况占筮专于动而不主于静一于
用而不求于体求诸神而不求诸已失无算矣使一委
之卜筮而平日无玩易之功遇吉行之而已遇凶避之
而已君子将何以自彊不息将何以厚德载物学者无
用辨悔吝之介无用震无咎之悔六十四卦训戒之言
卷十 第 43b 页 WYG0044-0817d.png
皆作虚文矣洪惟圣朝用易为首经取士而只在占筮
授受岂不误甚无由挽之回车就道徒抱愤耳自知得
罪于先儒取讥当世独赖圣人为之依归用以自解云
二泉邵氏(宝/)序精蕴曰易为性命道德之原而开物成
务仲尼赞之详矣惟其道无不备故百氏宗之卜筮者
技之至微者也自朱子本义一出学者翕然从之夫方
术谈于庸医听者不能什一惟夫和扁一言虽或尽变
轩𡵨之书人将谓其有据也朱子名冠诸儒道行今古
卷十 第 44a 页 WYG0044-0818a.png
诚吾儒之和扁矣专主卜筮之说畴不谓其有据乎哉
庠序以之而教人科目因之而取士习尚成风安固而
不摇矣呜呼此文佩朱公所以深惧而精蕴之书不容
于不作也书凡二十四卷一以孔子义理之言为主按
卦推辞随爻悉义一览之间而四圣之心昭然在目其
有功于斯道也大矣虽然本义无心于晦道精蕴岂有
心于矫弊哉一念所主而得失因之紫阳有知必将感
其救正之功也君曰有罪夫岂然哉
卷十 第 44b 页 WYG0044-0818b.png
都氏(穆/)序精蕴曰客有问穆者曰易有卜筮之道乎穆
曰然主卜筮而作乎曰否请以水喻昆崙上源𤼵而为
江汉河淮以迨沟涧溪渠皆水也居溪者曰水以溪而
生也滨涧者曰水以涧而出也举一废百知水不亦浅
乎孔子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夫以大
成之圣欲学易以免过易之道可知矣岂卜筮所可尽

顾氏日知录舜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诗云爰
卷十 第 45a 页 WYG0044-0818c.png
始爰谋爰契我龟洪范曰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
人谋及卜筮孔子之赞易也亦曰人谋鬼谋(祖伊告纣/言格人元)
(龟亦先/人后龟)夫庶人至贱也而犹在蓍龟之前故尽人之明
而不能决然后谋之鬼焉故古人之于人事信而有功
于鬼也严而不渎
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虽
凶而不可避也故曰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
疑又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善哉
卷十 第 45b 页 WYG0044-0818d.png
屈子之言其圣人之徒欤
卜居屈原自作设为问答以见此心非鬼神吉凶之所
得而移耳王逸序乃曰心迷意惑不知所为往之太卜
之家决之蓍龟冀闻异策以定嫌疑则与屈子之旨大
相背戾矣洪兴祖补注曰此篇上句皆原所从下句皆
原所去时之人去其所当从从其所当去其所谓吉乃
原所谓凶也可谓得屈子之心者矣
礼记少仪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子孝
卷十 第 46a 页 WYG0044-0819a.png
臣忠义也违害就利志也卜筮者先王所以教人去利
怀仁义也
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
佩玉则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
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卫人以龟
为有知也南蒯将叛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子
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彊内温忠也和
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
卷十 第 46b 页 WYG0044-0819b.png
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
善不得其极且夫易不可以占险犹有阙也筮虽吉未
也南蒯果败是以严君平之卜筮也与人子言依于孝
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而高允亦有筮者
当依附爻象劝以忠孝之论其知卜筮之旨矣
申鉴(后汉荀/悦撰)或问卜筮曰德斯益否斯损曰何谓也吉
而济凶而救之谓德吉而恃凶而怠之谓损
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
卷十 第 47a 页 WYG0044-0819c.png
告其为也告其行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若是则无可
为也无可行也不当问问亦不告也易以前民用也非
以为人前知也求前知非圣人之道也是以少仪之训
曰毋测未至
郭璞尝过颜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已而
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
蓍龟文中子子谓北山黄公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汾
阴侯生善筮先人事而后说卦
卷十 第 47b 页 WYG0044-0819d.png
金史方伎传序曰古之为术以吉凶导人而为善后世
术者以休咎导人而为不善
  易为卜筮之书与医药种树并称秦人之见也然
  其说亦有所自来古者太卜所掌唯夏商以来相
  传之繇辞如左氏之所载者而文王周公易象之
  书则藏于周鲁之太史氏故陈厉公时周史始有
  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而有观六四之占
  及昭公二年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始见易
卷十 第 48a 页 WYG0044-0820a.png
  象与鲁春秋可见易象之书他国不皆有孔子十
  翼则作于晚年而传之商瞿子木尚未流行于世
  (杜预曰汲县有𤼵旧冢者得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
  (未播之于/远国也)秦僻在西垂何由得见李斯未必知即
  知之亦必不信其以易为卜筮之书无足怪者而
  儒者遂谓易专为卜筮而作夫伏羲既画八卦而
  即制蓍为筮法孔子赞易亦以蓍龟为神物而深
  明其用谓易为卜筮之书无甚碍但谓伏羲作易
卷十 第 48b 页 WYG0044-0820b.png
  专为卜筮而文王周公孔子却说出许多义理非
  伏羲之本义是则大可疑耳夫义理必藉文字以
  传伏羲时书契未兴故立象以尽意卦画有形而
  义理无形有形者可见而无形者不可见然其意
  实在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也三圣递相祖述𤼵挥
  仁义之旨而伏羲之意乃大白于天下安得谓孔
  子之易非文王周公之易文王周公之易非伏羲
  之易乎伏羲之易有画无辞农夫红女百工商贾
卷十 第 49a 页 WYG0044-0820c.png
  皆得而用之者也(如后世楚巫打瓦越人鸡/卜虽无辞亦自有占法)若夫
  夏商以来之繇辞及文王周公之彖爻唯卜史能
  用之至于孔子之十翼则卜史亦不能知唯士大
  夫好学深思者能知之耳盖易至孔子而其道始
  为处忧患无大过之具与诗书礼乐同其切要人
  伦日用所不可斯须去者而非徒卜筮之书矣幸
  而秦火不及学者得见完书上之可以穷理而尽
  性下之可以反身而寡过顾徒以农夫红女百工
卷十 第 49b 页 WYG0044-0820d.png
  商贾不能用而欲崇不言之教视系辞如糟粕毋
  乃过为高论堕老庄之环中而不觉也乎且夫卜
  筮之事非君子所常有也善当为恶不可为乃心
  自明何必筮死生富贵非人之所能为亦焉用筮
  惟天下大事人但能料其可否而气数推移有非
  鬼神不能知者是之谓大疑于是乎谋及乃心谋
  及卿士庶人而复谋及卜筮焉故曰人谋鬼谋百
  姓与能然必其居也有观象玩辞之学而后其动
卷十 第 50a 页 WYG0044-0821a.png
  也有观变玩占之明(动谓将有为将有行洪范曰/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
  (凶静即此所谓居/作即此所谓动也)计一岁之中居之时多动之时
  少及其动也不疑之事什九可疑之事什一其大
  疑者又加少焉君子之于卜筮亦未尝数数也圣
  人岂专为卜筮而著一书使天下后世之人日日
  端策拂龟听命于鬼神而不务民义也哉亭林论
  卜筮十则可以箴宋人之膏肓余故备录之而缀
  以管见如此
卷十 第 50b 页 WYG0044-0821b.png
日知录曰孔子论易见于论语者二章而已曰假我数
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
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
而已矣是则圣人之所以学易者不过庸言庸行之间
而不在乎图书象数也今之穿凿图象以自为能者畔

记者于夫子学易之言而即继之曰子所雅言诗书执
礼皆雅言也是知夫子平日不言易而其言诗书执礼
卷十 第 51a 页 WYG0044-0821c.png
者皆言易也人苟循乎诗书执礼之常而不越焉则自
天祐之吉无不到矣故其作系辞传于悔吝无咎之旨
特谆谆焉而大象所言凡其体之于身施之于政者无
非用易之事然辞本乎象故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
其辞观之者浅玩之者深矣其所以与民同患者必于
辞焉著之故曰圣人之情见乎辞若天一地二易有太
极二章皆言数之所起亦赞易之所不可遗而未尝专
以象数教人为学也是故出入以度无有师保如临父
卷十 第 51b 页 WYG0044-0821d.png
母文王周公孔子之易也希夷之图康节之书道家之
易也自二子之学兴而空疏之人迂怪之士举窜迹于
其中以为易而其易为方术之书于圣人寡过反身之
学去之远矣
黄氏象数论序曰夫易者范围天地之书也广大无所
不备故九流百家之学俱可窜入焉自九流百家借之
以行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晦矣汉儒林传孔子六传
至菑川田何易道大兴吾不知田何之说何如也降而
卷十 第 52a 页 WYG0044-0822a.png
焦京世应飞伏动爻互体五行纳甲之变无不具者吾
读李鼎祚易解一时诸儒之说芜秽康庄使观象玩占
之理尽入于淫瞽方技之流可不悲夫有魏王辅嗣出
而注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时岁月五气相推悉皆
摈落多所不关庶几潦水尽而寒潭清矣顾论者谓其
以老庄解易试读其注简当而无浮义何曾笼落玄旨
故能远历于唐𤼵为正义其廓清之功不可泯也然而
魏伯阳之参同契陈希夷之图书远有端绪世之好奇
卷十 第 52b 页 WYG0044-0822b.png
者卑王注之淡薄未尝不以别传私之逮伊川作易传
收其昆仑旁薄者散之于六十四卦中理到语精易道
于是而大定矣其时康节上接种放穆修李之才之传
而创为河图先天之说是亦不过一家之学耳晦庵作
本义加之于开卷读易者从之后世颁之学官初犹兼
易传并行久而止行本义于是经生学士信以为羲文
周孔其道不同所谓象数者又语焉而不详将夫子之
韦编三绝者须求之卖酱箍桶之徒而易学之榛芜盖
卷十 第 53a 页 WYG0044-0822c.png
仍如京焦之时矣自科举之学一定世不敢复议稍有
出入其说者即以穿凿诬之夫所谓穿凿者必其与圣
经不合者也摘𤼵传注之讹复还经文之旧不可谓之
穿凿也河图洛书欧阳子言其怪妄之尤甚者且与汉
儒异趣不特不见于经亦是不见于传先天之方位明
与出震齐巽之文相背而晦翁反致疑于经文之卦位
生十六生三十二卦不成卦爻不成爻一切非经文所
有顾可谓之不穿凿乎晦翁曰谈易者譬之烛笼添得
卷十 第 53b 页 WYG0044-0822d.png
一条骨子则障了一路光明若能尽去其障使之统体
光明岂不更好斯言是也奈何添入康节之学使之统
体皆障乎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绝学故为所欺余一一
疏通之知其于易本了无干涉而后反求之程传或亦
廓清之一端也
  按史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好老庄书祖尚虚无
  以六经为圣人之糟粕天下士大夫慕效成风迄
  江左而未艾故范宁谓王何之罪深于桀纣今观
卷十 第 54a 页 WYG0044-0823a.png
  弼所注易各依彖爻以立解间有涉于老庄者亦
  千百之一二未尝以文王周公孔子之辞为不足
  贵而糟粕视之也独为先天学者欲尽废周孔之
  言而专从羲皇心地上寻求是其罪更浮于王何
  矣儒者不之辟而反助其狂澜以为三圣人之易
  非即伏羲之易何邪亭林梨洲之论大有造于易
  学故殿之篇末以告天下之习非而不悟者
     右论学易正宗
卷十 第 54b 页 WYG0044-0823b.png
 
 
 
 
 
 
 
 易图明辨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