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044-07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图明辨卷五
             德清胡渭撰
   启蒙图书
西山蔡氏(元定/)曰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
皆以为河图授羲洛书锡禹关子明邵康节皆以十为
河图九为洛书盖大传既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洪范
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
卷五 第 1b 页 WYG0044-0720b.png
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惟刘牧意
见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夷既与诸儒旧
说不合又引大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羲之世其易置
图书并无明验但谓伏羲兼取图书则易范之数诚相
表里为可疑耳其实天地之理一而已矣虽时有古今
先后之不同而其理则不容于有二也故伏羲但据河
图以作易则不必豫见洛书而已逆与之合矣大禹但
据洛书以作范则亦不必追考河图而已暗与之符矣
卷五 第 2a 页 WYG0044-0720c.png
其所以然者何哉诚以此理之外无复他理故也
  右见易学启蒙注季通为朱子起稿故不敢列已
  说为正文然朱子河图洛书之象数实由季通而
  定初刘牧以四十有五为河图五十有五为洛书
  实龙图之本象而季通以为牧之所易置至此乃
  复其旧且引关邵以相證今按关易明系伪书不
  可以为据而邵子圆星方土之论其意别有所在
  未尝以五十有五为河图也谨列其说如左明者
卷五 第 2b 页 WYG0044-0720d.png
  幸垂察焉
关子明易传曰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圣人观
之以画卦是故全七之三以为离奇以为巽全八之三
以为震奇以为艮全六之三以为坎奇以为乾全九之
三以为兑奇以为坤正者全其位隅者尽其画(此与钩/隐四象)
(生八/卦同)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
后左六后右后圣稽之为三象一四七为天生之数二
五八为地育之数三六九为人资之数
卷五 第 3a 页 WYG0044-0721a.png
 邯郸书目(宋皇祐中/李淑撰)关子明易传一卷唐赵蕤注魏
 孝文使并州刺史王虬与子明著疑筮论数十篇蕤
 云亡篇过半今无能诠次但随文解义庶学者触类
 而长阮逸诠次刋正洞极元经传五卷(逸字天隐宋/仁宗时人)
 关子明以生育资为传以释其蕴为经论十一篇(玉/海)
 (云子明易传卜百年义第一次以统言易义大衍乾/坤策盈虚阖辟理性时变动静神义终于杂义第十)
 (一/)又为图以序其象文中子录子明事太和末穆公
 与谈易言于孝文帝帝曰且与卿就成筮论子明曰
卷五 第 3b 页 WYG0044-0721b.png
 乾坤之策阴阳之数推而行之不过三百六十六引
 而伸之不过三百八十四天之道也象生有定数吉
 凶有前期变而能通故治乱有可易之理
 晁氏读书志曰关子明易传一卷魏关朗撰李邯郸
 始著之目王通赞易盖宗此也
 后山丛谈曰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关子明易传李
 卫公问对皆阮逸所著逸以草示苏明允而子瞻言
 之
卷五 第 4a 页 WYG0044-0721c.png
 朱子语类邹浩问李寿翁(椿/)最好关子明易先生曰
 是阮逸伪作陈无已集说得分明
 姚氏曰世所传关子明洞极经亦言河图洛书如刘氏
 说而两易之以五方者为图九宫者为书按唐李鼎祚
 易解尽备前世诸儒之说独无关氏至本朝阮逸始伪
 作洞极经见于后山丛谈则关亦不足为證矣(见周易/玩辞)
 雷氏易图通变曰杨次公自著洞极经托名于关子
 明(渭按杨杰字次公元丰中与范镇论乐洞/极经果为杰所撰则又出阮逸之后恐非)如其叙
卷五 第 4b 页 WYG0044-0721d.png
 本篇称子曰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圣人观
 之以画八卦是故全七之三以为离奇以为巽全八
 之三以为震奇以为艮全六之三以为坎奇以为乾
 全九之三以为兑奇以为坤正者全其位隅者尽其
 画而谓四象生八卦此谬之尤者乾坤相索而生六
 子今为男女者反能生父母之卦邪
  文中子中说三卷隋王通之门人共集其语为是
  书而晁氏擿其三事以为可疑其一则关朗在太
卷五 第 5a 页 WYG0044-0722a.png
  和中见魏孝文自太和丁巳至通生之年甲辰盖
  一百七十年矣而其书有问礼于关子明是以知
  其妄也程子谓王通隐君子当时有些少言语后
  来为人傅会不可谓全书续经之类皆非其作朱
  子亦以为然王氏挥麈录直以为阮逸伪作今按
  中说宋有阮逸龚鼎臣二本其文多异关子明事
  盖逸所傅会与洞极经论总出一手彼此扶同以
  欺天下后世也
卷五 第 5b 页 WYG0044-0722b.png
  宋仁宗朝刘牧著易数钩隐以九宫为河图五合
  为洛书其学盛行于世同时有阮逸者阴欲排之
  乃撰关子明易传而两易其名季通不察以为真
  古书也遂引为图十书九之證季通无论已独怪
  朱子素斥龙图为假书又据后山丛谈深信关易
  为阮逸所造而于此则曲从季通之说何也盖自
  汉魏以来言河图者皆主乾凿度参同契而此独
  根柢大传五十有五之数其据地尊而取义正也
卷五 第 6a 页 WYG0044-0722c.png
  然河图久已无传不知其形象若何而强以五十
  五数当之大传既无明文古注亦无可考七前六
  后八左九右之位不见于经天生地成奇白偶黑
  之点非易所有至其所以则之者谓伏羲分四正
  之馀数以成四隅之卦画支离舛错全无义理藉
  令此书真出于古犹不可据以说经而况明明为
  阮逸之伪作乎且此数但可以生蓍而不可以画
  卦九与十何择焉
卷五 第 6b 页 WYG0044-0722d.png
  范谔昌大易源流言龙马负图出河羲皇穷天人
  之际重定五行生成之数地上八卦之体天一正
  北地二正南天三正东地四正西天五正中央地
  六配子天七配午地八配卯天九配酉地十配中
  寄于未乃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矣雷氏云正今图
  所传有四方而无四维者也关子明之河图实本
  诸此然谔昌但谓伏羲据龙图以重定五行之数
  八卦之体有如此者未尝直指此为河出之图也
卷五 第 7a 页 WYG0044-0723a.png
  故刘牧钩隐仍以九为图而十为书伪关易窃其
  义遂以七前六后八左九右为河图之文人皆知
  其书之出于阮逸而不知其数之本乎谔昌也
邵子观物外篇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易/学)
(启蒙注云历法合二始以定刚柔二中以定律历二终/以纪闰馀是所谓历纪也按此说出唐一行历本议)
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启蒙注云州有/九井九百亩是)
(所以画州/井地也)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
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启蒙引此段遗后/四句殊为疏谬)
卷五 第 7b 页 WYG0044-0723b.png
 朱子语类曰二始者一二也一奇故为刚二偶故为
 柔二中者五六也五者十干六者十二辰也二终者
 九与十也闰馀之法以十九岁为一章姑借其说以
 明十数之为河图耳又曰圆者星也圆者河图之数
 言无那四角底其形便圆又曰河图既无那四隅则
 比之洛书固亦为圆矣方者土也方者洛书之文言
 画州井地之所依仿而作者也书禹贡禹别九州冀
 北扬南青东梁西兖东北雍西北徐东南荆西南豫
卷五 第 8a 页 WYG0044-0723c.png
 中也孟子言周家井地之制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是皆法洛书之九数也
 鹤山魏氏(了翁/)题司马子已易图曰涑水司马叔原
 覃思易理之学著已易朱文公以十为河图九为洛
 书引邵子说辨析甚详叔原从之乃邵子不过曰圆
 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今戴九履一之图其象
 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而十方也安知邵
 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故朱子虽力攻刘氏而犹
卷五 第 8b 页 WYG0044-0723d.png
 曰易范之数诚相表里又曰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
 不为图则朱子尚有疑乎此也近世朱子发张文饶
 精通邵学而皆以九为图十为书朱以列子为證张
 以邵子为主予尝以乾凿度及张平子传所载太一
 下行九宫法考之即所谓戴九履一者则是图相传
 已久安知非河图也绍定四年书
 静修刘氏(因/)河图洛书辨曰邵子但言方圆之象而
 不指九十之数若以象观之则九又圆于十矣且其
卷五 第 9a 页 WYG0044-0724a.png
 所谓方圆而前后乎此者不过指阴阳刚柔奇偶而
 已在此则星少阳而土少柔其偶者固当为方而为
 阴奇者固宜为圆而为阳矣
  邵子之于图书言方圆而不言九十蔡季通以圆
  星为十为图方土为九为书而朱子从之谓河图
  无四隅比洛书便圆魏华父则以为九圆而十方
  刘梦吉亦云九圆于十盖皆以九为图说者以为
  物有八隅必作圆形九宫是也物止四面必成方
卷五 第 9b 页 WYG0044-0724b.png
  形五合是也魏说较长以理言之诚有然者若摹
  写为奇白偶黑累累贯珠之状则九亦可觚棱之
  以为方十亦可弯环之以为圆安见九必圆而十
  必方乎方圆之或九或十终无定论而邵子埒之
  以星土固有所自来其数可考而知也友人徐敬
  可尝谓余曰观物外篇所谓圆星方土乃论积数
  自然之理非论图书也连上文读之即明朱子断
  章取义载之启蒙遂不可解而引一行二始二中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44-0724c.png
  二终之说以释历数肇于圆星之义殊为牵强今
  按此之上文曰天圆而地方圆之数起一而积六
  方之数起一而积八变之则起四而积十二也六
  者常以六变八者常以八变而十二者亦以八变
  自然之道也又曰圆者六变六六而进之故六十
  变而三百六十矣方者八变故八八而成六十四
  矣阳主进是以进之为六十矣然后继以圆星方
  土之说玩其辞旨盖积数自然之理凡以七圆物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44-0724d.png
  相聚必以一为心而环之以六□此形是起一而
  积六也凡以九方物相聚必以一为心而围之以
  八□此形是起一而积八也凡以十二方物相聚
  必以四为心而围之以十二□此形是起四而积
  十二也圆者聚七之形如众星之丽乎天以六变
  而为三十六进之极于三百六十当期之日得气
  朔盈虚之中而星于是乎一周是为治历之本故
  曰历纪之数肇于此二始二终曷与乎方者聚九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44-0725a.png
  之形象九州亦八家同井中为公田象也变之则
  为聚十六之形象四邑为丘丘容十六井又加两
  围共六十四乃四丘为甸之象甸容六十四井更
  进而四甸为县县容六十四邑更进而四县为都
  都容六十四丘皆所谓八八而成六十四也故曰
  画州井地之法放于此也更推而广之古有河图
  亦圆体也羲文因之以造易则圆星之类也古有
  洛书亦方体也禹箕叙之以作范则方土之类也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44-0725b.png
  此不过因论方圆之积数而牵缀及之不专为图
  书而发方九犹可言彼圆则何以知其为九与十
  也哉其下文则曰蓍数不以六而以七何也并其
  馀分也去其馀分则六故策数三十六也是以五
  十者六十四卦闰岁之策也其用四十有九六十
  四卦一岁之策也归奇挂一犹一岁之闰也卦直
  去四者何也天变而地效之是以蓍去一则卦去
  四也又曰蓍德圆以况天之数故七七四十九也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44-0725c.png
  五十者存一而言之也卦德方以况地之数故八
  八六十四也六十者去四而言之也然则天圆主
  蓍地方主卦蓍数以七相乘则为四十九以六相
  乘则为三十六无九位四十有五之数卦数以八
  相乘为六十四去其四则为六十亦无十位五十
  有五之数窃意邵子所指为河图者即希夷先天
  太极一圈之形故谓之圆与关朗之河图全无交
  涉其所指为洛书者即九宫之形中起一而外积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44-0725d.png
  八故谓之方此则与关朗闇合而其所以为方之
  意季通亦未之识也故漫引以为图十书九之證
  从来愦愦兹特为一阐明之
  朱子答刘君房书曰启蒙本欲学者且就大传所
  言卦画蓍数推寻不须过为浮说而自今观之如
  河图洛书亦未免有剩语观此言知季通代斲不
  中绳墨文公晚年亦深悔之但未及改削耳而近
  代诸儒奉启蒙为不刋之书不亦过乎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44-0726a.png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44-0726c.png
本义图说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
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
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
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易学启蒙曰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
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44-0726d.png
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
一阴一阳一奇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所谓天者阳之
轻清而位乎上者也所谓地者阴之重浊而位乎下者
也阳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谓天数五也阴
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属乎地所谓地数五也天数地
数各以类而相求所谓五位之相得者然也天以一生
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
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
卷五 第 15a 页 WYG0044-0727a.png
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此又其所谓各有合焉者也积
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
十有五此河图之全数皆夫子之意而诸儒之说也至
于洛书则虽夫子之所未言然其象其说已具于前有
以通之则刘歆所谓经纬表里者可见矣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专为大衍之数五十张本此
  蓍策之原非画卦之法易雅云九六七八为揲蓍
  策数乃先有卦而后揲蓍非先得数而后画卦夫
卷五 第 15b 页 WYG0044-0727b.png
  子未尝以是明河图也李泰伯云天一至地十乃
  天地之气降出之次第而曰五十有五者盖圣人
  假其积数以起算法非实数也譬如兄弟行第一
  至第十者乃十人耳今钩隐河图有白黑四十五
  点是九人而化为四十五人也启蒙河图有白黑
  五十五点是十人而化为五十五人也以积数为
  实数以算法为卦原而写之以成象九图十书十
  图九书总无是处然九宫犹存八卦之位而五合
卷五 第 16a 页 WYG0044-0727c.png
  缺其四隅则与八卦一毫不相似矣易有八卦而
  无五行以洪范五行附会于翼传自汉儒始五行
  志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
  五生土又曰水之大数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大
  数即成数此以天地之数配五行也坎水离火巽
  木见于夫子之大象而坤艮不言土乾为金惟见
  于说卦据左传庄二十二年周史曰坤土也周语
  太子晋曰山土之聚也是坤艮亦可言土矣而震
卷五 第 16b 页 WYG0044-0727d.png
  木兑金无闻焉五行志曰震在东方为木兑在西
  方为金震木兑金始见于此汉上易传云京房以
  乾兑为金然则震巽同为木盖亦始于房此以八
  卦方位配五行也皆非夫子之意刘牧云洛书之
  数五十有五演五行而不述四象谓禹则之以陈
  范故专主五行也今既以五十有五为河图而羲
  则之以画卦即与五行全无交涉奚为拾汉儒之
  馀沈而以五行生成之数附会于其间乎刘歆言
卷五 第 17a 页 WYG0044-0728a.png
  羲则图禹则书而继之曰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
  卦九章相为表里此真所谓画蛇添足者而启蒙
  欲有以通之吾未见其有可通之理也
然则圣人之则之也奈何曰则河图者虚其中则洛书者
总其实也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
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
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
也洛书之实其一为五行其二为五事其三为八政其四
卷五 第 17b 页 WYG0044-0728b.png
(阙/)
卷五 第 18a 页 WYG0044-0728c.png
 
 
 
 
 
 
 
 
卷五 第 18b 页 WYG0044-0728d.png
 
 
 
 
 
 
 九合五十合易之所无也天地之数易之所有也水
 火木金土之生成易之所无也试尽去后人之添入
卷五 第 19a 页 WYG0044-0729a.png
 依经为说则此数仍于易无与而况名之为河图乎
 天一至地十之数儒者必欲言圣人则之以画卦崔
 憬曰参天者谓从三始顺数而至五七九不取于一两地
 者谓从二起逆数而至十八六不取于四艮为少阳其
 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
 数九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
 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刘长民水六金九火七木八而
 生八卦(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六居坎而生乾谓三为坎三为乾也
卷五 第 19b 页 WYG0044-0729b.png
 九居兑而生坤谓三为兑六为坤也七居离而生巽谓
 三为离四为巽也八居震而生艮谓三为震五为艮也
 朱子曰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
 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
 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
 巽艮者八卦也同此一数而三家所指不同如此配
 卦之论始于崔憬憬但言其数不言其位乾坤震巽
 数有可据其附会者坎离艮兑耳长民兼位数而言
卷五 第 20a 页 WYG0044-0729c.png
 六为水而坎属之七为火而离属之八为木而震属
 之九为金而兑属之以四卦之五行迁就其位数未
 为不可至于乾坤艮巽则不可通矣朱子祖先天之
 说以乾南坤北者宓羲之卦位也离南坎北者文王
 之卦位也河图出于宓羲其时尚无离南坎北之位
 硬以乾南坤北配之则更无一合者矣天下之物一
 人以为然千万人以为然其为物也不远矣一人可
 指之为此又一人可指之为彼其为物也无定名矣
卷五 第 20b 页 WYG0044-0729d.png
 故以天地之数配八卦者皆非定名也
 毛氏原舛编曰夫图书非他神圣之事也岂有神圣
 之事而一人授之一二人受之哉授者无凭受之者
 无据而或四或五或方或圆或羲或禹或卦或范彼
 此可以争先后可以易一室两家茫无定准其为不
 足道亦可见矣
  按季通据先天八卦之方位而附会以太极两仪
  四象之名曰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
卷五 第 21a 页 WYG0044-0730a.png
  之空以为兑震巽艮(即关易所云正者全其位隅/者尽其画然彼用后天卦位)
  (此用先/天卦位)噫伏羲上圣其则河图以画卦乃烦割裂
  补缀费如许经营邪虽至愚者亦知其无是理矣
  刘歆所云相为经纬表里者不过以五行生成言
  之耳季通发明其义以为易之太极两仪四象皆
  通于洛书而洪范之五行九畴之子目则又通于
  河图任意牵合无所不可然十图九书本无定理
  故结之曰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终归于
卷五 第 21b 页 WYG0044-0730b.png
  鹘突无据而已矣
朱子书河图洛书后曰世传一至九数者为河图一至
十数者为洛书考之于古正是反而置之予于启蒙辨
之详矣近读大戴礼又得一證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
五三六一八之语而郑氏注云法龟文也然则汉人固
以此九数者为洛书矣
  大戴礼明堂篇注云记用九室谓法龟文故取此
  数以明其制也朱子以为郑氏语馀姚黄先生云
卷五 第 22a 页 WYG0044-0730c.png
  郑玄注小戴礼未尝注大戴礼在艺文志可考今
  之所传亦后人假托为之也甚疏略不出于郑氏
  明矣况郑氏明言河图九篇洛书六篇岂又以九
  宫为洛书自背其说哉今按后汉书郑玄传康成
  无大戴礼注而周书卢辩传云辩字景宣以大戴
  礼未有训诂乃注之儒林传云魏永熙三年敕中
  书舍人卢景宣解大载礼夏小正篇然则九室法
  龟文乃景宣语非康成语也今之所传盖出景宣
卷五 第 22b 页 WYG0044-0730d.png
  亦非假托以洛书为龟文有数至于九实始于晚
  出孔安国书传而景宣袭之扬雄张衡但言龟书
  无九数之说
  西山两易图书援孔刘关邵以證已之说其实唯
  孔安国以洛书为九数而关朗之图书与所反悉
  同刘不言其数邵亦但以九为书而未尝以十为
  图也本义虽列此二图终不能厌服天下之心故
  吕伯恭与朱子友善而信刘牧龙图之学魏华父
卷五 第 23a 页 WYG0044-0731a.png
  私淑朱子亦以戴九履一者为河图他如朱元升
  葛同叟李简胡一中皆生于朱子之后而不从启
  蒙宋末元初朱学盛行始有从启蒙者而郝经刘
  因雷思齐犹以为非迨明之中叶士子舍程传而
  专宗本义天下于是惟知有卷首之图书而不复
  问其所从来矣
震川归氏(有光/)易图论曰或曰子以易图为非伏羲之
旧固已明矣若夫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出地符
卷五 第 23b 页 WYG0044-0731b.png
所谓河图洛书可废耶盖宋儒朱子之说甚详揭中五
之要明主客君臣之位顺五行生尅之序辨体用常变
之殊合卦范兼通之妙纵横曲直无不相值可谓精矣
曰此愚所以恐其说之过于精也夫事有出于圣人而
在学者有不必精求者河图洛书是也圣人聪明睿智
德通于天符瑞之生出于世之所创见而奇偶法象之
妙足以为作易之本理亦有然者然曰河图洛书圣人
则之者此大传之所有也通乾流坤天苞地符之文五
卷五 第 24a 页 WYG0044-0731c.png
行生成戴九履一之数非大传之所有也以彼之名合
此之迹以此之迹符彼之名不与大易同行不藏于博
士学官而千载之下山人野士持盈尺之书而曰古之
图书者如是此其付受固已沈沦诡秘而为学者之所
疑矣虽其说自以为无所不通然此理在人仁者知者
皆能见之龙虎之经金石草木之卜轨占算之术随
其所自为说而亦无不合岂必皆圣人之为之乎大传
曰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卷五 第 24b 页 WYG0044-0731d.png
夫天地之间何往非图而何物非书也哉揭其图而示
之曰孰为上下孰为左右孰为乾兑离震孰为巽坎艮
坤天之告人也何其渎因其上下以为上下因其左右
以为左右因其乾兑离震以为乾兑离震因其巽坎艮
坤以为巽坎艮坤圣人之效天也何其拘且彼所谓效
变化则垂象者毫而析之又何所当也使二图者果在
如今所传然其所谓精蕴者圣人固已取而归之易矣
求图书之说于易可也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天者圣
卷五 第 25a 页 WYG0044-0732a.png
人之所独得而人者圣人之所以告人者也告人以天
人则骇而惑告人以人人则乐而从故圣人之作易凡
所谓深微悠忽之理举皆推之于庸言庸行之间而卦
爻之象吉凶悔吝之辞不亦深切而著明也哉圣人见
转蓬而造车观鸟迹而制字世之人求为车之说与夫
书之义则有矣而必转蓬鸟迹之求愚未见其然也孔
子赞易删连山归藏而取周易始于乾而终于未济则
图书之列粲然者莫是过矣今夫冶之所贵者范而用
卷五 第 25b 页 WYG0044-0732b.png
者不求范而求器也耕之所资者耒而食者不求耒而
求粟也有图书而后有易有易无图书可也故论语河
不出图与凤鸟同瑞而已顾命河图在东序与兑弓和
矢同宝而已是故图书不可以精精于易者精于图书
者也惟其不知其不可精而欲精之是以测度摹拟无
所不至故有九宫之法有八分井文之画有坎离交流
之卦与夫孔安国向歆扬雄班固刘牧魏华父朱子发
张文饶诸儒之论或九或十或合或分纷纷不定亦何
卷五 第 26a 页 WYG0044-0732c.png
足辨也
  自本义之图书盛行学者卷舌而不敢议震川先
  生独能昌言以正之引绳批根不遗馀力真三百
  年来有数文字
  秀水徐善敬可博览精思无所不通而尤深于易
  晚著书以发其蕴有天易羲易商易周易天易者
  河图洛书也羲易者先天古易也商易者归藏首
  坤也周易者文王所演也连山无传故不著夏易
卷五 第 26b 页 WYG0044-0732d.png
  同县朱太史(彝尊/)名其书曰徐氏四易而为之序
  敬可与余厚向在京师出以示余其言河图洛书
  以刘牧得希夷之传而西山两易殊可疑余深以
  为然僭作题辞要不出此意既而思之河图洛书
  自秦汉以来未有能言其状者至五季而始出何
  可遽信学者不能痛绝图书之谬种而徒辨刘蔡
  之是非无为也岁庚午与敬可读书莫釐峰下方
  且效一得之虑相与更定是书而敬可寻以病归
卷五 第 27a 页 WYG0044-0733a.png
  卒于家吾欲言之无以为质矣因复穷究其义知
  图书之形象自古无传当姑从汉孔刘之言而阙
  其疑至于宋人之所传一槩难信越七岁为今丁
  丑始成此五卷追念旧好歔欷者久之嗟乎郢人
  逝矣谁与尽言此嵇生所以致慨也
     右论启蒙图书
 
 
卷五 第 27b 页 WYG0044-0733b.png
 
 
 
 
 
 
 
 易图明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