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44-06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图明辨卷三
             德清胡渭撰
   周易参同契
旧唐书经籍志丙部五行类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
撰周易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
唐书艺文志五行类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五相
类一卷(古文参同契本云三相类/淳于叔通撰未知孰是)
卷三 第 1b 页 WYG0044-0677d.png
 真一子彭晓参同契解义序曰魏伯阳会稽上虞人
 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得古文龙
 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复作补塞
 遗脱一篇密授青州徐从事(名景/休)徐乃隐名而注之
 桓帝时复授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
 云笈七签神仙传曰魏伯阳作参同契似解释周易
 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
 事多作阴阳注之失其奥旨矣
卷三 第 2a 页 WYG0044-0678a.png
 晁氏(公武/)读书志曰周易参同契三卷汉魏伯阳撰
 彭晓为之解隋唐书皆不载(唐新旧二/史皆有)按陆德明解
 易字云虞翻作参同契言字从日下月今此书有日
 月为易之文其为古书明矣
 陈氏(振孙/)书录解题曰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明
 镜图诀一卷真一子彭晓秀川撰蜀永康人也参同
 契因易以言养生后世言修鍊者祖之序称广政丁
 未(蜀孟昶广政十年岁在丁未/汉高祖之天福十二年也)以参同契分十九章
卷三 第 2b 页 WYG0044-0678b.png
 而为之注且为图八环谓之明镜图
 升庵杨氏(慎/)古文参同契序曰参同契为丹经之祖
 然考隋唐经籍志皆不载(承晁氏/之误)惟神仙传云魏伯
 阳上虞人通贯诗律文词赡博修真养志约周易作
 参同契徐氏景休笺注桓帝时以授同郡淳于叔通
 因行于世五代之时蜀永康道士彭晓分为九十章
 以应火候之九转馀鼎歌一篇以应真铅之得一其
 说穿凿且非魏公之本意也其书散乱横决后之读
卷三 第 3a 页 WYG0044-0678c.png
 者不知孰为经孰为注亦不知孰为魏孰为徐与淳
 于自彭始矣朱子作考异及解亦据彭本元俞玉吾
 所注又据朱本
 复阳子蒋一彪古文参同契集解序曰昨偶检先大
 夫云龙公遗籍得古文参同契一帙魏伯阳所著上
 中下三篇序一篇徐景休笺注亦三篇序一篇淳于
 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
 惟白文无注是未经后人妄紊者为成都升庵杨慎
卷三 第 3b 页 WYG0044-0678d.png
 氏所序本览之始知往年所阅者乃以魏君序及景
 休叔通二家之注序窜入于魏君经文中大相混乱
 后人注者不知所自讹以因讹经注莫辨皆缘饰以
 成文则不无牵引附会之误又无怪乎最后之观者
 见其重文复义不达所指咸即成说而一切草草错
 会焉不知乱肇自何人而升庵谓于彭始予今釐正
 其讹一以古文为准别出魏君经文取彭晓陈显微
 陈致虚俞琰四子之注节集于各段之下以显明其
卷三 第 4a 页 WYG0044-0679a.png
 义(一彪馀姚人/万历甲寅序)
 朱子语类曰易只是个阴阳庄生曰易以道阴阳亦
 不为无见等而下之如医技养生家之说皆不离阴
 阳二者魏伯阳参同契恐希夷之学有些是其源流
 又曰先天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
 术用以修鍊参同契所言是也参杂也同通也契合
 也谓与周易理通而义合也其书假借君臣以彰内
 外叙其离坎直指汞铅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之父
卷三 第 4b 页 WYG0044-0679b.png
 母保以始终合以夫妻拘其交媾譬诸男女显以化
 生材以阴阳导之反复示之晦朔通以降腾配以卦
 爻形于变化随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诸刻
 漏莫不托易象而论之故名周易参同契云
 合沙郑氏(东卿/)曰伯阳之参同契意在锻鍊而入于
 术于圣人之道为异端
 黄氏(震/)日抄曰参同契者汉世魏伯阳所造其说出
 于神仙传不足凭为之注释者五代末彭晓则此书
卷三 第 5a 页 WYG0044-0679c.png
 必出于五代之前也此方士炼丹之书然必冒周易
 为称者鍊丹取子午时为火候是坎离因用乾坤坎
 离四正卦于橐籥之外其次言屯蒙六十卦以见一
 日用功之早晚又次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日用功之
 进退又次言十二辟卦以分纳甲六卦而两之要皆
 附会周易以张大粉饰之其实炼丹无藉于易易本
 无预于炼丹而今世言火候者因以三百八十四爻
 为一周天以一爻直一日而爻多日少终不相合其
卷三 第 5b 页 WYG0044-0679d.png
 妄可知近世蔡季通学博而不免于杂尝留意此书
 而晦庵与之游因为校正其书颇行然求其义则终
 无之
 河津薛氏(瑄/)曰参同契假易论长生之术若指诸掌
 然终是方技之书
 京山郝氏(敬/)学易枝言曰周易参同契作自魏伯阳
 大旨宗老氏道德经者老子之易也门户毂轴橐籥
 牝牡稽数探赜不一而足有无玄妙悉本其中故知
卷三 第 6a 页 WYG0044-0680a.png
 此书宗老氏于易则参同契云尔
 河右毛氏(奇龄/)曰参同契诸图自朱子注后则学者
 多删之徐氏注本已亡他本厖杂不足据惟彭本有
 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斗建子午图将指天罡图
 昏见图晨见图九宫八卦图八卦纳甲图含元播精
 三五归一图然或并至精归一图或并斗建将指图
 故或九或七今藏书家与道家多有之以其书本丹
 灶家抽坎填离之术故隋唐志以其书入道家类(渭/按)
卷三 第 6b 页 WYG0044-0680b.png
 (唐志入五行/类隋志无)相传汉桓帝时淳于叔通受其学始以
 行世故张平叔悟真诗云叔通受学魏伯阳留为万
 古丹经王也(见太极图/说遗议)
  书录解题言彭本明镜图有八环今其存者非九
  则七盖斗建将指不当并合而至精归一本系一
  图是为八环耳
卷三 第 7a 页 WYG0044-0680c.png
易外别传校正彭真一明镜图略加增损而成九环
 
 
 
 
 
 
 
卷三 第 7b 页 WYG0044-0680d.png
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参同契曰恒顺地理承天布宣
 石涧俞氏(琰/)曰人之元气藏于腹犹万物藏于坤神
 入气中犹天气降而至于地气与神合犹地道之承
 天天地以此而生物吾身以此而产药太玄经云藏
 心于渊美厥灵根与此同旨
卷三 第 8a 页 WYG0044-0681a.png
 
 
 
 
 
 
 
 
卷三 第 8b 页 WYG0044-0681b.png
 
邵子曰月体本黑受日之光而白
 俞氏曰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月本无光月之光乃日
 之光也阳明阴暗阳禀阴受故太阴受太阳之光以
 为明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心定则神凝神凝
 则气聚人能凝神入于气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
 太阳之光无异
卷三 第 9a 页 WYG0044-0681c.png
 
 
 
 
 
 
 
 
卷三 第 9b 页 WYG0044-0681d.png
邵子曰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
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俞氏曰人之一身首乾腹坤而心居其中其位犹三
 才也气统于肾形统于首一上一下本不相交所以
 使之交者神也神运乎中则上下浑融与天地同运
 此非三才之道欤夫神守于肾则静而藏伏坤之道
 也守于首则动而运行乾之道也藏伏则妙合而凝
 运行则周流不息妙合而凝者药也用流不息者火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44-0682a.png
 也
阴符经曰机在目
邵子曰天之神发乎日人之神发乎目
 俞氏曰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内鍊之法以目视鼻
 以鼻对脐降心火入于气海盖不过片饷工夫而已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44-0682c.png
易曰乾为天坤为地离为日坎为月又曰乾为首坤为

太玄经曰阳气潜萌于黄宫
黄庭经曰子欲不死修昆崙又曰出日入月呼吸存
 俞氏曰首居上而圆诸阳之所会乾天之象也故易
 以乾为首昆崙在西北乾位故黄庭经以乾为昆崙
 腹居下而中虚八脉之所归坤地之象也故易以坤
 为腹天玄而地黄故太玄以坤为黄宫日生于东月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44-0682d.png
 生于西故易以离为日坎为月呼吸出入升降上下
 往来无穷故黄庭以呼吸为日月或以两目为日月
 非也两目仅有日月之形无日月之用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44-0683a.png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44-0683b.png
 
参同契曰九还七返八归六居又曰七八数十五九六
亦相应又曰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浑沌列为龙虎
 俞氏曰六七八九乃水火木金之成数木数八属东
 火数七属南木自东而升则与火为侣于南矣金数
 九属西水数六属北金自西而降则与水合处于北
 矣丹家有所谓赤龙黑虎者东方苍龙七宿运而之
 南则为赤龙西方白虎七宿运而之北则为黑虎无
 非譬喻身中之呼吸究而言之何龙虎之有何金水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44-0683c.png
 木火之有何七八九六之有皆譬喻耳或疑九七八
 言还返归六独言居得无异乎曰六居北不动三方
 之还返归皆聚于北故言居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44-0684a.png
 俞氏曰乾上坤下吾身之天地也泰左否右吾身天
 地之升降也复非十一月亦非夜半子时乃身中之
 子也姤非五月亦非日中午时乃身中之午也张悟
 真云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盖谓身中之泰否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44-0684c.png
 俞氏曰坎北离南吾身之水火也既济东未济西吾
 身水火之升降也屯居寅蒙居戌吾身之火候也寅
 非平旦寅乃身中之寅戌非黄昏戌乃身中之戌张
 悟真云屯蒙作动静在朝在昏盖谓身中之屯蒙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44-0685a.png
参同契曰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
依次序既未至昧爽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度动静有
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

 俞氏曰参同契以乾坤为鼎坎离为药物因以其馀
 六十卦为火候一日有十二时两卦计十二爻故日
 用两卦朝屯则暮蒙朝需则暮讼以至于既济未济
 一也屯倒转则为蒙有一升一降之象屯自内而升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44-0685b.png
 为朝为昼为春夏蒙自外而降为暮为夜为秋冬诸
 卦皆然夫以六十卦分布为三十日以象一月然遇
 小尽则当如之何盖比喻耳非真谓三十日也或以
 此为闭目数息之法则不胜其烦且劳矣岂至简至
 易之道哉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44-0685c.png
 周易参同契金丹鼎器药物火候万殊一本之图
  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世后兮昭然
  而可考焕若星经汉兮炳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
  兮反覆视上下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44-0685d.png
 
 
 
 
  千秋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
  忽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
  兮当传与贤者
     右论参同契指要       (十七/)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44-0686a.png
参同契曰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朱/子)
(考异作匡郭云其/象如垣郭之形)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空同/道士)
(邹䜣曰以宇内言之则乾天在上坤地在下而阴阳变/化在其间以人身言之则乾阳在上坤阴在下而一身)
(之阴阳变化在其间此乾坤所以为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也凡言易皆指阴阳变化而言在人身则所谓金)
(丹大药者也然则乾坤其炉鼎欤乾坤位乎上下而坎/离升降于其间如车轴之贯毂以运轮下而上也)
(牝牡谓配合之四卦震艮巽兑是也橐鞴囊籥其管也/上阳子陈致虚曰何谓坎离匡廓盖阳乘阴则乾中虚)
(而为离阴乘阳则坤腹实而为坎故坎离继乾坤之体/而为阴阳之匡廓比乾坤之于坎离犹车辐之于毂轴)
(乾坤正坎离之辐坎离辏乾坤之毂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此大小徐君之旨同也)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44-0686b.png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
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
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
沦匿升降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全阳子俞琰曰乾/天坤地吾身之鼎)
(器也离日坎月吾身之药物也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列/天地配合之位离东坎西分日月出入之门反求吾身)
(其致也乾坤为体坎离为用坎离二者周流升降于/六虚往来上下木无爻位吾身坎离运行乎鼎器之内)
(潜天潜地岂/有爻位哉)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44-0686c.png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44-0686d.png
 河右毛氏曰水火匡廓图者以章首有坎离匡廓运
 毂正轴二语所云水火即坎离也丹家以坎离为用
 故轮而象之又名水火二用图则又取天地者乾坤
 之象坎离者乾坤之用二语盖其图正作坎离二卦
 而运为一轴非所谓两仪也亦非所谓阳动生阴阴
 静复生阳也其中一○则坎离之胎也左 为离白
 黑白即□□也右 为坎黑白黑即(见/太)
 (极图说/遗议)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44-0687a.png
参同契曰物无阴阳违天背元牝鸡自卵其雏不全夫
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陈显微曰张紫/阳诗云莫把孤)
(阴谓有阳独修一物转羸尪钟离先生诗云莫谓此身/亡是道独修一物是孤阴须知一阴一阳之谓遒男女)
(构精万物化生而后可语还丹矣苟二物不合三五不/交水火未济刚柔离分则阴阳隔绝天地闭塞所谓偏)
(阴偏阳谓/之疾也)又曰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
传子当右转午乃东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金水合处
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肝
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心赤为女脾黄为祖子五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44-0687b.png
行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巳(彭晓曰子水数一为五行始/金火木三物同功首尾造化)
(俱归戊巳者是故/脾黄为药之祖也)刚柔迭兴更历分布龙西虎东建纬
卯酉刑德并会相见欢喜刑主伏杀德主生起(陈致虚/曰青龙)
(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更历分布者青龙建纬于酉/白虎建纬于卯是刑德并会而龙虎欢喜颠倒相见)
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播
精于子(陈致虚曰子南午北者颠倒五行也仙圣云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所以水)
(火互为纲纪方能既济也阳生于一成于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复于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
(播精于子者丹之神功在此两句盖虚危之次日月合/璧之地一阳初生之方龟蛇蟠结之所故太一所含先)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44-0687c.png
(天之元气其真精遇子则播施此复应前文子五行始/之义也俞琰曰子午即南北水火卯酉即东西金木右)
(转左旋一伏一起则水火相交金木自然不间隔矣然/东西卯酉皆金木异名非天地方位亦非人身左右)
 张氏(伯端/)悟真篇曰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
 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巳自居
 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
 圆入圣机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44-0688a.png
 毛氏曰三五至精图者取三五与一天地至精语而
 分五行为三五中央土一五也天五生土也左火与
 木共一五也地二生火天三生木也二三五也右水
 与金又共一五也天一生水地四生金也一四亦五
 也故其为生序则水承坎下火承离下其为行序则
 金盛为水木盛为火而合而复归于一元也(合三五/而皆钩)
 (连于下/之一)则此一○者三五之合非二五之合三五之
 精非二五之精盖丹家水火必还一元故其后复有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44-0688b.png
 含元播精三五归一之语(见太极图/说遗议)
  按三轮肖坎离二卦五行即天地之生数然伯阳
  专心修鍊特借此以明作丹之意初非为易而设
  盖三轮不可以为两仪五行不可以为四象其所
  谓易专指坎离水火非圣人生生之易也唐真元
  妙经品有太极先天图合三轮五行为一而以三
  轮中一○五行下一○为太极又加以阴静阳动
  男女万物之象凡四大○阴静在三轮之上阳动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44-0688c.png
  在三轮之下(三轮左离右坎者水火既济之象二/○上阴下阳者天地交泰之象鼎器)
  (歌云阴在上阳/下奔即此义也)男女万物皆在五行之下与宋绍
  兴甲寅朱震在经筵所进周子太极图正同今性
  理大全所载者以三轮之左为阳动右为阴静而
  虚其上下之二○以为太极乃后人所改非其旧
  也此不在本义九图之列或曰陈抟传穆修穆修
  传周子或曰周子所自作而道家窃之以入藏疑
  不能明存而弗论云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44-0688d.png
     右论二用三五
参同契曰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
类结字原理为徵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
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
宫戊己之功(彭晓曰坎戊月精者月阴也戊阳也乃阴/中有阳象水中生金虎也离己日先者日)
(阳也己阴也乃阳中有阴象虎中生柔龙也陈显微曰/易卦纳甲法坎纳六戊离纳六己坎为月离为日故曰)
(坎戊月精离已日光日月二字合为易字故曰推类结/字是皆原理为證而非虚造言论也易既不外乎日月)
(丹岂不本乎坎离然坎之与离皆存戊巳古人云都绿/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况土旺四季罗络始终)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44-0689a.png
(水火木金虽各居一方而皆禀中宫土德也张紫阳诗/云四象五行全藉土土德之功大矣哉盖土者金母也)
(知五行之俱归于土则知五行之俱变为金/然后能会造化于中宫种黄芽于后土矣)晦朔之间
合符行中混沌鸿濛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天
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东北箕斗
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清光昴毕之
上震出为徵(陈显微曰晦朔之间当合符行中如混沌/鸿濛不可度量盖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
(化流通之时也岂可用功乎故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却/自箕斗之乡呕轮吐萌发散辉光可也寒山子诗云不)
(得露其根根虚则子坠盖/体用不同施功亦异故也)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44-0689b.png
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诎伸以应时故
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丌(音其/荐物)
(之/具)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
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
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
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
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44-0689c.png
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陈显微曰魏君/以一月之间月)
(形圆缺喻卦象进退自初三日为一阳初八日为二阳/十五则三阳全而乾体就十六则一阴生二十三则二)
(阴生三十日则三阴全而坤体成昴毕在西方庚位每/月初三日月现微明于西方庚位应震之一阳初生而)
(周易纳甲法震卦纳六庚其造化之理参合如此初八/日月现上弦于南方丁位应兑卦二阳生而纳甲法则)
(兑纳六丁以至十五日月满于东方甲位则乾卦又纳/六甲其时卦备三阳三五之道已终则满者亏而伸者)
(屈高者低而升者降至十六日一阴生而当阴用事月/于平旦现在西方辛位以应巽卦纳辛至二十三日月)
(于平旦现南方丙位应艮卦纳丙至三十日月没东方/乙位应坤卦纳乙节尽则又相禅与阳复用事俞琰曰)
(火候之妙有未易明言者于是古之至人观天之道设/为法象以示人以天地喻鼎器以日月喻药物以日月)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44-0689d.png
(往来喻火候月行于天一月一度与日交合故谓天符/应时者十二时也月自初一以后光渐进魂长魄消阴)
(屈阳伸象一日之子至已十六日以后光渐退魄长魂/消阴伸阳屈象一日之午至亥火候进退屈伸犹是也)
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象(谓七八/九六)以晓后
生盲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元精眇难睹推度效符
徵上观天河(今本作/河图非)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合
考三才(陈显微曰上察天文下察潮候中稽人心俞琰/曰古之修丹者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稽人心)
(于是虚吾心运吾神回天关转地轴上应河汉昭回下/应海潮升降天地虽大而其日月星辰五行八卦皆掇)
(入于吾身或为炉鼎或为药物或为火候一/反观而三才皆备于我未尝外身而他求也)动则观卦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44-0690a.png
节静则因彖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治
 邹䜣曰参同之说见一日之间有晦朔弦望上弦者
 气之方息自上而下也下弦者气之方消自下而上
 也望者气之盈日沈于下而月圆于上也晦朔之间
 者日月之合乎上下所谓举水以灭火金来归性初
 之类是也又曰参同本不为明易借纳甲之法以寓
 行持进退之候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
 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44-0690b.png
 朱子答袁机仲书曰参同契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
 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说此虽非为明
 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说可推而
 通则亦无害于易恐不必轻肆诋排也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44-0690c.png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44-0691a.png
 汉上朱氏周易卦图说曰纳甲何也曰举甲以该十
 日也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巽纳庚辛坎离纳戊巳
 艮兑纳丙丁皆自下生圣人仰观日月之运配之以
 坎离之象而八卦十日之义著矣
 系辞传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虞(翻/)曰谓日月悬天
 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日兑象月见丁十
 五日乾象月盈甲壬十六日旦巽象月退辛二十三
 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月灭乙晦夕朔旦则坎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44-0691b.png
 坎象水流戊日中则离离象火就己戊巳土位象见
 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坤彖西南得朋虞曰阳丧
 灭坤坤终复生此指说易道阴阳之大要也又曰消
 乙入坤灭藏于癸
  按邹䜣注本图悉删去唯存纳甲一环盖以彭本
  之昏见晨见合而为一图也甲乙丙丁庚辛指月
  昏旦出没之方而图移六卦于月体之下悖矣汉
  上图较胜然坎离寄纳戊巳乾坤兼纳壬癸之义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44-0691c.png
  皆不能有所发挥因更定附列于左而为之说焉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44-0692a.png
  按纳甲者始于京房之积算以甲为十干之首举
  一干以该其馀故谓之纳甲魏伯阳以月象附会
  之以寓丹家行持进退之候盖以月之明魄多少
  取象于卦画而以所见之方为所纳之甲震一阳
  始生于月为生明□三日夕出于庚故曰震纳庚
  谓一阳之气纳于西方之庚也兑二阳为上弦□
  八日夕见于丁故曰兑纳丁谓二阳之气纳于南
  方之丁也乾纯阳为望○十五夕盈于甲故曰乾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44-0692b.png
  纳甲谓三阳之气纳于东方之甲也此望前三候
  阳息阴消之月象也(月分六候每/五日为一候)巽一阴始生于
  月为生魄□十六旦明初退于辛故曰巽纳辛渭
  以一阴之气纳于西方之辛也退二阴为下弦□
  二十三旦明半消于丙故曰艮纳丙谓二阴之气
  纳于南方之丙也坤纯阴为晦●三十旦明尽灭
  于乙故曰坤纳乙谓三阴之气纳于东方之乙也
  此望后三候阳消阴息之月象也离为日日生于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44-0692c.png
  东故离位乎东坎为月月生于西故坎位乎西至
  望夕则日西月东坎离易位其离中一阴即是月
  魄坎中一阳即是日光东西正对交注于中此二
  用之气所以纳戊巳也故曰坎戊月精离己日光
  日月为易刚柔相当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也
  乾纳甲而又纳壬坤纳乙而又纳癸者何也谓乾
  之中画即太阴之精望夕夜半月当乾纳其气于
  壬方地中对月之日坤之中画即太阳之精晦朔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44-0692d.png
  之间日在坤纳其气于癸方地中合日之月也徐
  敬可云望夕之阳既盈于甲矣其夜半日行至壬
  而月与为衡日中原有阴魄所谓离中一阴者平
  时含蕴而不出至是则盛阳将革又感正对之阴
  乃充溢流滋而为生阴之本故其象为
即望夕
  夜半壬方之日也晦旦之阳既尽于乙矣其夜半
  日行至癸而月与同躔月中原有阳精所谓坎中
  一阳者平时胚浑而不分至是则盛阴将革又感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44-0693a.png
  摩戛之阳乃剖发迸泄而为生阳之本故其象为
  □即晦朔间癸方之月也故曰壬癸配甲乙乾坤
  括始终此尤易象之要枢也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
  藏盖即明堂九室纵横十五之数虽不言九宫而
  九宫在其中矣横言之二四为六之与九也三五
  为八之与七也一八为九之与六也七八九六皆
  十五也纵言之三四为七之与八也一五为六之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44-0693b.png
  与九也二六为八之与七也七八九六皆十五也
  四维斜对言之二五为七之与八也四五为九之
  与六也七八九六皆十五也七八数十五九六数
  亦十五合之为三十当一月之日数阳气谓目光
  也月本无光感日之明以为光明阳也魄阴也三
  日生明十五而望十六生魄三十而晦故曰四者
  合三十阳气索灭藏索者尽也谓月所感日之光
  至是尽灭全体皆魄也此虽言月体之消长而未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44-0693c.png
  尝不合于九宫之数然其卦则以子午为纲卯酉
  为纬所谓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者
  是也与明堂九室之卦位不同观汉上纳甲图用
  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之位则可知矣彭本有九宫
  八卦图举二者合而为一殊觉龃龉
  上观天河文下察地形流注家皆以天河文为云
  汉地形流为海潮今本云上观河图文盖后人妄
  改以应九为河图之说河图非天象安得云上观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44-0693d.png
  其为俗子点窜可知且淳于叔通五相类曰法象
  莫大乎天地兮玄沟数万里河鼓临星纪兮人民
  皆惊骇俞琰注云玄沟者天河也自箕尾之间至
  柳星之分介断天盘不知几万里修丹者法天象
  地反身而求则身中自有一壶天也河鼓星位在
  天河边斗牛之间星纪天盘之丑位也丹法火临
  于丑则驱回尾穴连云燄赶入天衢直上奔(其气/自尾)
  (闾升于/泥丸也)正当斩关出路之时一身之人民岂不竦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44-0694a.png
  然惊骇乎观此文及注则天河正有精义不得作
  河图以是知七八九六伯阳特以为晦朔弦望之
  候虽有别序斯四象句而实于河图之四象绝无
  交涉也
     右论月体纳甲
吕纯阳沁园春丹词(按宋史陈抟传关西逸人吕洞宾/世以为神仙数来抟齐中希夷丹)
(道岂即纯阳所授邪词云不因师指此事争知盖虽有/希夷之风骨不遇神仙终难成就金丹岁晚无消息能)
(不重/叹乎)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已待时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44-0694b.png
 石涧俞氏曰七火数也炼丹之法其先以红投黑而
 生药既有药然后进火炼黑入红而成丹故曰七返
 还丹即非自寅至申之七时也张紫阳悟真篇云金
 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
 配将姹女作亲情是此义也
 离骚远游篇云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一气孔神兮
 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即炼已待时之谓
 也要在收视返听寂然不动凝神于太虚无一毫杂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44-0694c.png
 想少焉神入气中气与神合则真息自定神明自来
 不过片晌间耳邵康节先天吟云若问先天一字无
 后天方要著工夫丹法亦然采药于先天则无为进
 火于后天则有为不可以一律齐也
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
 俞氏曰白紫清珠玉集丹髓歌云炼丹不用寻冬至
 身中自有一阳生然吾何以知身中之一阳生也盖
 弹指声中巽门豁开而心觉恍忽之时是也吾于此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44-0694d.png
 时鼓之以橐籥煅之以猛火则真铅出坎而河车不
 敢暂停直运入昆崙峰顶乃可以为还丹邵康节恍
 忽吟云恍忽阴阳初变化絪缊天地乍回旋中间些
 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非洞晓阴阳造化畴克
 知此
 中宵即半夜子时也参同契云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是也又云晦朔之间合符行中谓三十日半夜子时
 之前介乎晦朔之间也若蹙之于一日则每夜子时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44-0695a.png
 之前即晦朔之间初不拘于三十日之半夜也悟真
 篇云日月三旬一遍逢以时易日法神功其说明矣
 铅即药也鼎谓下丹田也子时将至而阳气潜萌于
 其下所以温温也帘帷者眼也垂眼下视有垂帘之
 象故曰帘帷惟丹田有药而阳气上升透于两眉之
 间是以有光也
造化争驰虎龙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
 俞氏曰造化争驰谓坤之末复之初也参同契云龙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44-0695b.png
 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吞并作丹之时要
 在心息相依然后神凝气聚交媾而为药陈朝元玉
 芝书云玄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故必阴
 阳交媾丹田有药乃可以进火也
 牛斗危乃身中火候之方位谓进火工夫至寅而般
 运如天之生物胚胎于子至寅而出也参同契云始
 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翠虚篇云有
 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与此同旨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44-0695c.png
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
 俞氏曰翠虚篇云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
 生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古仙本以小
 肠有九盘十二曲是为曲江而翠虚又以西南路上
 发明其说可谓深切著明矣盖西南属坤坤为腹药
 生于丹田之时阳气上达丽于目而有光故自目至
 脐一路皆虚白晃耀如月华之明也
 有个乌飞者身中之天地交坎离合二气絪缊结成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44-0695d.png
 一滴露珠而飞落丹田中也陈希夷指玄篇云有个
 乌飞入桂宫翠虚篇云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
 池滴滴
当时自饮刀圭(谓但以服/食为事)又谁信无中养就儿(即所谓/三家相)
(见结婴/儿也)
 俞氏曰金丹大道至简至易于无中生有养就婴儿
 如涕唾精津气血液之类止可按助以为阶梯非丹
 质也学者局于管见往往以先入之说为主更不肯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44-0696a.png
 参究丹书虽有道者欲与开发孰为之信翠虚篇云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
 结身里夫妻是妙哉盖夫妇即阴阳之异名非真有
 所谓夫妇也或者偏执竹破竹补之说遂谓以人补
 人而专意于三峰邪术又安信金丹乃清净无为之
 道而专于无中生有哉
辨水源清浊木金间隔不因师指此事争知
 俞氏曰人身有一物分而为二其浮者为木沈者为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44-0696b.png
 金一东一西故谓之间隔若得斗柄之机斡运使之
 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则木性爱金金情恋木而
 刑德并会不间隔矣(按人身之水有清有浊东坡天/庆观乳泉赋谓若汗血涕洟涎)
 (沬之类皆水之外骛者一出而不复返唯华池之真/液下涌于舌底而上流于牙颊甘而不坏白而不浊)
 (宜古之仙者以是为金丹之祖长生不死之药也故/水源之清浊不可以不辨木金间隔即东家西邻之)
 (谓/)
 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盖丹
 经所陈或假物以明理或设象以寓意名义不同学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44-0696c.png
 者卒然读之莫不有望洋之叹且以五行言之或曰
 金木或曰水土或曰水火或曰金火或曰金水或曰
 木火或曰水土使人心目俱眩诚不易知也
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迟
 俞氏曰丹道之要有二曰交媾曰进火虽有先后次
 序要皆一片功夫天机谓半夜子阳初动之时也天
 机将至人能动吾之机以应之则天人合发内外相
 符结而为丹矣虽曰一日十二时凡相交处亦皆可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44-0696d.png
 为而古仙必用半夜子阳初动之时者其时太阳正
 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盖与天时相应所谓盗
 天地夺造化惟此时为然乃若丑时则太阳已偏人
 身之气已过尾闾矣寅时则太阳已出地人身之气
 已过肾堂矣皆不可用也玉芝书云凡炼丹随子时
 阳气而起火其火方全馀外别时起火其火不全斯
 言尽之矣
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尸解则能轻举然只成/地仙故归名山洞府也)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44-0697a.png
 俞氏曰三千行满谓九年三千日也三千日内务要
 积功累行十二时中不可须臾离道刘虚谷还丹篇
 云大功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是也丹法片
 晌结胎百日而功灵周年而胎圆九年而行满皆有
 程度决无今日遇师明日便能成仙之理当知一年
 而小成九年而大变始而易气次而易血次而易脉
 次而易肉次而易髓次而易筋次而易骨次而易发
 次而易形积九年而阅九变炼尽纯阴变成纯阳然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44-0697b.png
 后可以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
  渭按丹家之炼已一曰交媾亦曰生药采药又曰
  作丹此其事在亥子之交参同契云晦朔之间合
  符行中混沌洪濛牝牡相从是也进火一曰起火
  此其事在子丑之会参同契云始于东北箕斗之
  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是也陈致虚云人先须养
  性乃可修命临炉一差百错总由炼已无功言生
  药不可不早也俞琰云丹法火临于丑则驱回尾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44-0697c.png
  穴连云焰赶入天衢直上奔言进火不可不力也
  其于天地之撰阴阳之义水火之情日月之运亦
  可谓探其微而抉其奥矣惜乎其以圣人之大道
  而小试之也惜乎其以圣人之公心而私用之也
  圣人能尽其性则能尽人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
  何其大也丹家之功效止于一身小之至矣孔子
  曰死生有命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曰夭寿
  不贰修身以俟之张子曰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圣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44-0697d.png
  人于死生之际如是而已何其公也丹家日孳孳
  唯以长生久视为念私亦甚矣故谓丹道出于易
  则可谓圣人之作易意在明丹道则不可也
     右论炼已进火
   先天太极
清容袁氏(桷/)谢仲直易三图序曰上饶谢先生遁于建
安番昜吴生蟾往受易而后出其图焉建安之学为彭
翁彭翁之传为武夷君而莫知所受或曰托以隐秘故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44-0698a.png
谓之武夷君焉始晁以道纪传易统绪截立疆理俾后
无以伪至荆州袁溉道洁始受于薛翁而易复传袁乃
以授永嘉薛季宣士龙始薛授袁时尝言河洛遗学多
在蜀汉间故士大夫闻是说者争阴购之后有二张曰
行成精象数曰演通于玄最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
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或言洛书之传文公不
得而见今蔡氏所传书讫不著图藏其孙抗秘不复出
临邛魏了翁氏尝疑之欲经纬而卒不可得季通宋武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44-0698b.png
夷今彭翁所图疑出蔡氏惜彭不具本始谢先生名字
今不著其终也世能道之
  渭按清容博雅君子也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首
  著之季通所得三图一为先天太极图无疑矣其
  二盖九宫图与五行生成图而希夷未尝名之曰
  洛书故或言洛书朱子不得见也(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宋)
  (末以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事国亡变姓名遁入建/阳其后人稍识之被徵不就福建行省参政魏天)
  (祐送至大都遂不食而死事具宋史本传仲直即/君直也清容以谢拒元命为时所忌故隐其名复)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44-0698c.png
  (更其/字)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44-0699a.png
赵氏(撝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虙戏氏龙马负
图出于荣河八卦所由以画也易曰河出图圣人则之
书曰河图在东序是也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
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尝熟
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撝谦字古则馀/姚人宋宗室别)
(号老古先生名山藏作赵/谦云洪武初聘修正韵)
 杨氏(时乔/)周易全书曰赵氏图书世竞传之为真图
 书灵宝许公(诰/)郴阳何公(孟春/)尤笃信之独季彭山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44-0699b.png
 (本/)云朱子与蔡氏无书不讲明岂有秘不与言之理
  渭按蔡氏所得之三图清容不言其形象未知何
  如据古则所传以为蔡氏之所得盖三图之中此
  居其一名曰先天图亦曰太极图取参同契之月
  体纳甲二用三五与九宫八卦混而一之者也朱
  子发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
  康节之学实出于希夷其所演以为先天古易者
  悉本此图可知也后人谓之天地自然之图又谓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44-0699c.png
  之太极真图其环中为太极两边白黑回互白为
  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薄之故邵子曰震始
  交阴而阳生自震而离而兑以至于乾而阳斯盛
  焉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
  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
  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
  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故
  邵子曰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而坎而艮以至于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44-0699d.png
  坤而阴斯盛焉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
  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
  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
  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
  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纳甲寄中宫之戊巳
  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八方三画之奇偶与白
  黑之质次第相应天工乎人巧乎其自然而然之
  妙非窃窥造化阴阳之秘者亦不能为也但不可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44-0700a.png
  指以为伏羲之河图耳
  或问朱子谓希夷之学源出参同契何以知其然
  乎曰即其阴阳盛衰之数以推晦朔弦望之气而
  知其理有若合符节者矣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
  正南震离兑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阳息阴消之月
  象也阴气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
  即望后三候阳消阴息之月象也阴极于北而阳
  起薄之阴避阳故回入中宫而黑中复有一点之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44-0700b.png
  白阳极于南而阴来迎之阳避阴故回入中宫而
  白中复有一点之黑盖望夕月东日西坎离易位
  其黑中白点即是阳光白中黑点即是阴魄东西
  正对交注于中此二用之气所以纳戊巳也举参
  同千言万语之玄妙而括之以一图微而著约而
  赅丹家安得不私之为秘宝而肯轻出示人耶
  自种放之后儒者受此图皆有所变通恢廓而非
  复希夷之旧唯蜀之隐者得其本真私相授受以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44-0700c.png
  为丹家之要诀篾叟酱翁之徒是也故虽朱子之
  博洽亦不得见而必属季通入峡求之盖即酷爱
  参同契之意以为坐谈龙肉不如吃猪肉而饱也
  其终不以为河图而列诸经首者盖以图出希夷
  源自伯阳不若根柢大传五十有五之数为得其
  正耳非季通秘之而不与言也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44-0701a.png
赵氏(仲全/)道学正宗曰古太极图阳生于东而盛于南
阴生于西而盛于北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而两仪而四
象而八卦皆自然而然者也
  按潜溪宋氏(濂/)曰新安罗端良愿(罗愿字/端良)作阴阳
  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用
  井文界分九宫谓之洛书言出于青城山隐者然
  不写为象今观赵氏此图正所谓阴阳相含就中
  八分之以为八卦者青城隐者之所授当亦如此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44-0701b.png
  然不著阴阳分数视古则为疏略其不曰河图而
  谓之古太极图何也盖其时既从启蒙以五十五
  数为河图而濂溪又自有所为太极图者故不名
  河图曰太极图而加古以别之
  先天图虽丹家修炼之诀然亦必得其人而传之
  非其人则不传也故宋初唯种放穆修受希夷之
  学而他无闻焉其后穆修授李之才之才授邵雍
  而天下始知有象数之学即上所列二图是也亦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44-0701c.png
  曰太极图或谓之河图(有蒋公顺字得之者魏鹤/山之门人也著论以先天)
  (图为河图五行生成数为洛书戴九履一/为太一下行九宫图鹤山云此亦是一说)希夷之
  所授受尽于此矣而说者谓此外别有河图洛书
  种放得之以传李溉及许坚不亦谩乎溉惟有卦
  气图(见汉上周易卦图云其/说源于易纬类是谋)而坚无所著不知其
  说云何今观范谔昌刘牧之言则皆祖述伪龙图
  者也与希夷之学相去径庭矣盖自种放既没天
  禧以后龙图托名希夷当世翕然宗之邵子之书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44-0701d.png
  虽得真传而变通恢廓多所自得良工不示人以
  朴人莫测其所从来其流传蜀汉间者又不过二
  三隐沦私为养生之诀儒者无过而问焉非若刘
  牧之徒造作文字更相标榜以簧鼓天下也故朱
  子虽力辨刘牧之非而终不能脱龙图之窠臼逮
  乎晚年始觉其妄遂令季通入峡购得三图耳蔡
  氏秘不肯出及元末明初复见于世虽无当于圣
  人之易而源出参同犹胜龙图之怪诞彼疑清容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44-0702a.png
  二赵之言为不足信者得吾说而思之夫亦可涣
  然释矣
     右论希夷先天图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44-0702b.png
 
 
 
 
 
 
 
 易图明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