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44-06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图明辨卷一
             德清胡渭撰
  河图洛书
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朱子曰俯仰远近所取不一然不过以验阴阳消息
卷一 第 1b 页 WYG0044-0643b.png
 两端而已
 草庐吴氏(澄/)曰气之有文者曰象形之有理者曰法
 天有雷风日月雷风气也日月象也言象可以兼气
 地有水火山泽水火质也山泽形也言形可以兼质
 鸟兽之文谓动物地之宜谓植物身就人而言物该
 服食器用而言神明天地之气象形质妙而可测显
 而可见者也德若健顺动入陷丽止说及鼓之散之
 润之晅之之属万物凡动植人器皆是情犹言其意
卷一 第 2a 页 WYG0044-0643c.png
 义也
  渭按易之为书八卦焉而已卦各具三画上画为
  天下画为地中画为人三才之道也羲皇仰观而
  得天道俯观而得地道中观于两间之万物而得
  人道三才之道默成于心故立八卦以象之因而
  重之遂为六十四所谓兼三才而两之也言八卦
  则六十四卦在其中矣观下文所举离益噬嗑等
  皆因重之卦可知也夫子言羲皇作易之由莫备
卷一 第 2b 页 WYG0044-0643d.png
  于此河图洛书乃仰观俯察中之一事后世专以
  图书为作易之由非也河图之象不传故周易古
  经及注疏未有列图书于其前者有之自朱子本
  义始易学启蒙属蔡季通起藁(见宋史/儒林传)则又首本
  图书次原卦画遂觉易之作全由图书而舍图书
  无以见易矣学者溺于所闻不务观象玩辞而唯
  汲汲于图书岂非易道之一厄乎
     右论伏羲作易之本不专在图书
卷一 第 3a 页 WYG0044-0644a.png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朱子曰此简本在第十章之首程子云宜在此今从
 之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即所谓河图者也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伊川先生曰变化言功鬼神言用白云郭氏/曰变化见于万物者也鬼神运于四时者也)
 朱子曰此简本在大衍之后今案宜在此
 平庵项氏(安世/)曰姚大老云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
卷一 第 3b 页 WYG0044-0644b.png
 班固律历志及卫元嵩元包运蓍篇皆在天数五地
 数五之上今按新安朱先生易传亦用此说与天数
 五至行鬼神也合为一节置在大衍之首今从之
  渭按卦者易之体所以立蓍者易之用所以行韩
  康伯云卦象也蓍数也蓍极数以定象卦备象以
  尽数四语划然分晓盖象中虽有数而终以象为
  主数中亦有象而终以数为主故夫子言数皆主
  蓍曰极数知来之谓占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曰
卷一 第 4a 页 WYG0044-0644c.png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曰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
  天两地而倚数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
  数也凡此类无一不以蓍言而此章尤为明白举
  天地之数正为大衍之数张本其曰五位者即五
  奇五偶非指天数之中五一三五七九同为奇二
  四六八十同为偶是谓五位相得一与二三与四
  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一奇一偶两两为配是谓
  各有合于五行五方曷与焉于天地生成曷与焉
卷一 第 4b 页 WYG0044-0644d.png
  于河图洛书又曷与焉
  又按章中言数者三一曰天地之数二曰大衍之
  数三曰万物之数盖天地之数为大衍之法所自
  出而万物之数乃二篇之策适相当耳于画卦全
  无交涉使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果为伏羲所则河
  图之象夫子何难一言以明之曰此河图也而顾
  廋辞隐语使天下后世之人百端推测邪至其后
  章虽言河图而与洛书并举且与神物变化垂象
卷一 第 5a 页 WYG0044-0645a.png
  比类而陈文势语脉遥遥隔绝又安见此河图者
  即前五十有五之数邪
  或问五位以蓍法言之其相得有合之实亦有可
  见者乎曰有一变所馀之策左一则右必三左二
  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非奇与
  奇相得偶与偶相得乎二变三变所馀之策左一
  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
  右必三非一奇一偶两两为配而各有合乎若夫
卷一 第 5b 页 WYG0044-0645b.png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相合而为天地生成
  之数水火木金之象此后世五行家言岂易之所
  有哉
     右论天地之数不得为河图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兼山郭氏曰凡数有母/有法有实蓍之母四十)
(九是也蓍之法四是也蓍之实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是也数有是母必有法以用之然后得是实三)
(者阙一则蓍道绝矣此圣人幽赞神明之道也白云郭/氏曰是三者之数莫知所立之后先谓四十九为先乎)
(则非法之四亦不用四十九矣谓法之四为先乎则非/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亦不用法之四矣故三)
卷一 第 6a 页 WYG0044-0645c.png
(者之数一有一无则蓍之道不立一先一后则蓍之用/不成惟同冇同立莫知先后故其数一本于自然如环)
(之无端虽圣人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
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
后挂(朱子曰两谓天地也挂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三三才也揲间而数之也奇所揲四数之馀也)
(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闰积月之馀日而成月/者也五岁之间再积日而再成月故五岁中凡有再闰)
(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冇再扐然后别起一挂也又曰挂一岁右揲)
(二岁扐三岁一闰也左/揲四岁扐五岁再闵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
百四十有四(韩氏曰阳爻六一爻三十六策六爻二百/一十六策阴爻六一爻二十四策六爻百)
卷一 第 6b 页 WYG0044-0645d.png
(四十四策白云郭氏曰九六天地之数也乾坤之策也/七八出于九六者也六子之策也乾坤相索而成者也)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朱子曰少阴退而未极乎虚/少阳进而未极乎盈故此独)
(以老阳老阴计乾坤六爻之策数馀可推而知也期周/一岁也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特举成数而)
(槩言/之耳)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二/篇)
(谓上下经凡阳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得此数)是故
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谓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易变易也谓一)
(变也三变成爻十/八变则成六爻也)八卦而小成(谓九变而成三/画得内卦也)引而伸
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引伸触类谓已成六/爻而视其爻之变与)
卷一 第 7a 页 WYG0044-0646a.png
(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
 朱子曰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
 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有九盖皆出于理
 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
  按大衍之解康节云五者蓍之小衍也故五十为
  大衍汉上云小衍之五参两也大衍之五十则小
  衍在其中矣此说近是五十非以河图中宫天五
  乘地十而得之盖古之立数者凡畸零不用故于
卷一 第 7b 页 WYG0044-0646b.png
  五十五数去其五亦犹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
  之一而去其畸零以为三百有六十也且蓍草之
  生一本百茎中分之得五十彼此参会皆由自然
  及其用也则又止四十有九王弼云一不用以象
  太极妄也诸家穿凿附会尤无理唯郑康成云以
  五十之数不可以为七八九六卜筮之占更减其
  一故四十有九是为正义而李泰伯郭子和宗之
  (子和曰世俗皆以三多三少定卦象如是则不必/四十九数以四十五四十一皆初揲非五则九再)
卷一 第 8a 页 WYG0044-0646c.png
  (揲三揲非四则八矣岂独四十五四十一为然哉/自三十以上论之则三十三三十七五十三五十)
  (七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七十三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八十九九十三九十七皆可得五九四八)
  (多少之象与四十九数为母者无以异独不可得/三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之策数故蓍数四)
  (十九为不可易之道可/易者非圣人之法也)此正所谓出于理势之自
  然而非人之智力所能损益者又何必以河图太
  极之五一为蓍法之所自出乎
 萧山毛太史(奇龄/)河洛原舛编曰间尝学易淮西见
 郑康成所注太衍之数起而曰此非河图乎则又思
卷一 第 8b 页 WYG0044-0646d.png
 曰焉有康成所注图而汉代迄今不一引之为据者
 则又思大衍所注见于李民易解者干宝崔憬言人
 人殊何以皆并无河图之言则又思康成所注大传
 其于河出图句既有成注何以翻引入春秋纬文(河/图)
 (九篇洛/书六篇)而不实指之为大衍之数于是恍然曰图哉
 图哉吾今而知图之所来矣抟之所为图即大衍之
 所为注也然而大衍之注之断非河图者则以河图
 之注之别有在也大衍之注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卷一 第 9a 页 WYG0044-0647a.png
 天一生水在北地二生火在南天三生木在东地四
 生金在西天五生土在中然而阳无耦阴无妃未相
 成也于是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一六/在北)天七成火
 于南与地二并(二七/在南)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三八/在东)
 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四九/在西)地十成土于中与天
 五并(五十/在中)而大衍之数成焉则此所为注非即抟之
 所为图乎康成但有注而无图而抟窃之以为图康
 成之注即可图亦非河图而抟窃之以为河图其根
卷一 第 9b 页 WYG0044-0647b.png
 其柢其曲其里明白显著可谓极快然而赵宋元明
 千年长夜而及今而始得之其说有二一则世之言
 河图者亦皆知大衍之数然第以为河图之阳二十
 五点河图之阴三十点与大衍之数一三五七九二
 四六八十共成五十有五者其数相合已耳而其天
 生地成地生天成或北或南为水为火能方能圆有
 单有复按之可为形指之可为象则河图有之大衍
 不得而有之也而孰知大衍之数其为形为象原自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44-0647c.png
 如此而人初不知其长夜一一则魏晋以后俗尚王
 学(谓王/弼)而郑学稍废其所遗注第散见于易诗书三
 礼春秋疏义及释文汉书文选诸所引注而迄无成
 书故唐惟李鼎祚略采其注于易解中而其在他书
 则惟王氏应麟复为汇辑而补于其后此在刘邵言
 易时皆未之见今抟得其说而不言所自或亦转得
 之他人而并其所自而亦不之知皆未可定则冥冥
 矣其长夜二乃幸而得白显有从来但当名之为大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44-0647d.png
 衍图非然则名天地生成图非然则名五行生成图
 而断断不得名之为河图浸假河图即此图则此图
 固康成所注者也其于大传河出图下何难直注之
 曰所谓河图即揲蓍所称大衍之数天一地二天三
 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者而乃又曰河
 龙图发其书九篇则岂非衍数河图截然两分数不
 得为图衍不得为画乎
  原舛云数不得为图衍不得为画二句真千古格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44-0648a.png
  言顾其说犹有不尽然者余不可以无辨谨案大
  衍者揲蓍求卦之法也大衍之数出于天地之数
  而非即天地之数盖天地之数易与范共之凡天
  下之言数者未有外于此者也大衍之数则唯易
  有之范不得而有之也康成注大衍与四象皆本
  汉书五行志志据刘向父子洪范五行传以推灾
  异其所引左氏陈灾传说盖刘歆取大传之六七
  八九十以续洪范之一二三四五而为生成妃牡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44-0648b.png
  之数意主洪范初不为易而设即其末举坎离二
  卦亦以證水为火牡火为水妃云尔终于大衍无
  涉也唯律历志言备数则引易大衍之数五十言
  钟律则引参天两地而倚数言历法则引大衍之
  数四营之象而以天地之数终焉大抵五行主洪
  范则附以春秋而不及大衍律历主大衍则附以
  春秋而不及洪范考厥源流区以别矣故刘说虽
  未尝有图而图实在其中藉令绘以为图亦但可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44-0648c.png
  名天地生成图或五行生成图而断断不得名之
  曰大衍图何也蓍无五行无方位无生成无配耦
  也今试就筮法而按之自四营成易以至十八变
  而成卦格中之所陈版上之所画孰为天生而地
  成地生而天成邪孰居北而为水居南而为火邪
  方者圆者单者复者皆安在邪而原舛云大衍之
  数其形其象原自如此吾所不解若乃窃之为河
  图则固有其形其象矣生成南北方圆单复一一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44-0648d.png
  不爽如宋人之所说矣幸彼不见郑注苟见之则
  援以相證更增一重金汤之固矣然而天地之数
  终不得为河图者则以大传无明文而五十有五
  但可以生蓍不可以画卦也毛公惟知数不得为
  图而不知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不可混而为一
  惟知衍不得为画而不知郑注乃刘氏洪范五行
  之数非伏羲大衍四营之数也长夜始旦明尚未
  融此余之所以不能无辨也总之康成以九篇为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44-0649a.png
  河图久已认贼作子而复据生成配耦之数以注
  易遂为伪关易之嚆矢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于抟乎何尤毛公恶宋太过故其立言往往
  刻于宋而宽于汉夫岂平心之论与
     右论五行生成之数非河图并非大衍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
吉凶吉凶生大业
 刘氏(禹锡/)辨易九六论曰一行大衍论云三变皆刚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44-0649b.png
 太阳之象三变皆柔太阴之象一刚二柔少阳之象
 一柔二刚少阴之象
 东坡苏氏易论曰老者阴阳之纯也少者阴阳之杂
 而不纯者也阳数皆奇而阴数皆偶故乾以一为之
 爻而坤以二天下之物以少(上/声)为主故乾之男皆二
 阴而坤之女皆二阳老阳老阴者乾坤是也少阴少
 阳者乾坤之子是也
 汉上朱氏曰乾老阳也震坎艮少阳也坤老阴也巽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44-0649c.png
 离兑少阴也故四象生八卦
 平庵项氏曰凡系辞之称八卦者即六十四卦也八
 卦更相上下变为六十四卦故例以八卦称之
 虚斋蔡氏(清/)曰四象生八卦此八卦该六十四卦者
 也故继之以八卦定吉凶
 仲氏易(萧山毛锡龄字天与善言易早/卒其季奇龄述之为仲氏易)曰此为揲蓍
 三致意也夫秖一揲蓍而本乾坤而前民用至于如
 是是故未揲之先合五十之数聚而不分有大中之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44-0649d.png
 道焉说文极中也屋极谓之中言不分于一隅也崔
 憬云舍一蓍为太极是也而于是分之为二以象两
 则是太极生两仪也李氏易解秖四十九数而未分
 为太极分之为阴阳是也而于是揲之以四以象四
 时则是两仪生四象也虞翻谓四象即四时是也而
 于是一扐再扐再变三变而八卦成焉则是四象生
 八卦也荀爽云四时通变为八卦之所由始是也夫
 如是而所生止八卦已哉吉凶定则大业即于是生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44-0650a.png
 而况其他乎所谓生生之谓易如是矣其不及挂一
 象三归奇象闰者略言之也犹后文秖言象四时也
 旧以太极两仪汎指天地则于易有太极易有四象
 两易有不合一谓是伏羲画卦时则画卦是作卦不
 是生卦系辞凡言生如生变化生吉凶生情伪生利
 害皆是筮卦非画卦也二伏羲画卦是由乾而坤而
 六子而因重以至六十四夫子本辞自言之并无由
 一而二而四之法三太极秪中而不分之义而为图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44-0650b.png
 为说聚讼不决此必不可为训者四四象从来无解
 五且后文明云易有四象所以示也与下所以告所
 以断同若指画卦言则阴阳老少但画时取资之象
 谓可以示世告世断吉凶乎
 蠡吾李刚主(塨/)与毛太史(奇龄/)讯易书曰易有太极
 一节先儒旧说反覆思之不解以两仪为天地然八
 卦之乾坤天地也岂天地生天地乎若以两仪为阴
 阳则乾坤阴阳也亦阴阳生阴阳矣一不解也四象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44-0650c.png
 为木火金水等说先生辟之详矣况乾坤之上先儒
 以太极为主宰尚有理若又有两仪四象则乾坤之
 上不容有许多物件也二不解也系辞曰天地设位
 而易行乎其中则易者从乾坤六子而名之者也乃
 言易有太极以生天地三不解也先生直以太极为
 乾两仪为乾坤各三而成八卦塨亦未了然今忽从
 先生解夫易何为句谓阐大衍五十之数生一妄解
 谓太极者大衍之舍一不用者也(唐崔憬/有此说)两仪者分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44-0650d.png
 而为二以象两也四象者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也(先/儒)
 (以四象为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然亦揲之以四中事也)八卦统六十四卦而言
 四揲十有八变而成之者也言易大衍之数递生以
 成八卦而吉凶以定趋吉避凶而大业以生仍阐明
 揲蓍之故也不言挂一归奇者即在两四之内也观
 前文有兴神物以前民用后文有定吉凶莫大乎蓍
 龟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
 吉凶所以断也似仍阐大衍之数者惟先生教之(仲/氏)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44-0651a.png
 (易旧主卦后改主蓍李未见故有/此讯毛惊其闇合答书大称赏)
  四象余旧主东坡汉上之说乾坤为老阳老阴三
  男三女为少阳少阴盖以四象即八卦八卦即六
  十四卦也岁庚辰客京师因金素公得交于李君
  晨夕过从间以此说就正李君曰八卦原该六十
  四卦但经明曰四象生八卦今乃以四象即八卦
  是八卦生八卦矣似难通也因出讯易书并仲氏
  易以示余余参酌其说而为之解谨按天一地二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44-0651b.png
  至存乎德行四章大抵言揲蓍求卦之事此节上
  文曰蓍之德圆而神而继之曰卦之德方以知六
  爻之义易以贡是卦爻即揲蓍之所得非易书已
  然之画也故又曰神以知来曰是兴神物以前民
  用曰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皆指蓍言也故
  唐一行以三变皆刚为太阳三变皆柔为太阴而
  朱子释此节亦兼主揲蓍讯易之解良是但以分
  而为二为两仪揲之以四为四象则其义犹未惬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44-0651c.png
  当盖分而为二不过分四十九策为左右即不舍
  一为太极其将不可分乎安见此两为一之所生
  乎揲之以四不过以左右手四四而数其策即不
  分而为二其将不可数乎安见此四为两之所生
  乎且太极形而上者也两仪四象八卦皆形而下
  者也八卦粲然成列则两仪四象亦必粲然成列
  当分二揲四时正在手中般运其所谓天地三才
  四时再闰者特取譬之假象耳若夫两仪四象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44-0651d.png
  则参伍错综之馀通变而成文者也四营未毕格
  中无奇耦之数三变未终版上无老少之爻又安
  见为两仪四象哉展转寻绎终未豁然窃意所谓
  太极者一而已矣命筮之初奇偶未形即是太极
  迨夫四营而成易合挂扐之策置之于格或五或
  四则为奇或九或八则为偶是谓太极生两仪至
  于三变而成爻画之于版三奇为□曰老阳三偶
  为㐅曰老阴一奇二偶为一曰少阳一偶二奇为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44-0652a.png
  曰少阴是谓两仪生四象至于九变而为三画
  之小成十八变而得二体之贞悔是谓四象生八
  卦由是各占其所值之卦爻是谓八卦定吉凶由
  是吉者趋而凶者避是谓吉凶生大业故下文结
  言之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
  蓍龟脉络分明辞旨融彻其为揲蓍之序也何疑
  总之四象二字苦无定说今既主一行之刚柔太
  少而更推得其所以然始知四象与单称象者不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44-0652b.png
  同单称象者即易书已然之画八卦成列象在其
  中是也四象则蓍策过揲之数爻所用之九六及
  不用之七八是也故下文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
  谓示人以所值之卦爻也章中两言四象朱子以
  前四象为圣人画卦自然之次第以后四象为揲
  蓍所得阴阳老少之爻夫均此四象且同在一章
  之中岂容有二解哉太极两仪四象之递生其为
  揲蓍之序益洞然而无疑矣解成以复于李君李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44-0652c.png
  君答书曰拙解虽成然清夜思之尚未自信以舍
  一分二揲四是相连之事非相生之物也今得妙
  解豁然真是相生之序矣真是生生之易矣何快
  如之
  此节于图书之义似乎差缓然钩隐启蒙以太极
  两仪四象八卦悉附会于图书传习已久世莫敢
  违故详著其说以明此节与图书无涉且与画卦
  亦无涉而先天八卦次序之谬因以见云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44-0652d.png
     右论太极两仪四象非图书之所有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秀岩李氏曰龟筴传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生每百茎汉)
(儒之说如此今犍为郡田野间生此蓍草一本百茎绝/无馀支愚亲观之但长可二尺馀不尽如先儒之说问)
(诸土人云其生亦如常草/但一本百茎此为异也)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汉上朱/氏曰天)
(地变化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故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日月五/星天象)
(也天不言示之以象吉/凶见矣故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
四象所以示也(朱子曰四象谓阴阳老少/示谓示人以所值之卦爻)系辞焉所以
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44-0653a.png
 程氏遗书入关录曰孔子感麟而作春秋然麟不出
 春秋岂不作大抵须有发端处如画卦因见河图洛
 书果无河图洛书八卦亦须作
 紫岩张氏(浚/)曰天生神物谓蓍龟之探赜索隐钩深
 致远者是也圣人则之以明易之象数天地变化谓
 阴阳之消息盈虚往来进退者是也圣人效之而为
 六十四卦天垂象谓天之经纬错杂纵横昭著者是
 也圣人象之而为三百八十四爻夫易之象数卦爻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44-0653b.png
 圣人皆得于心而必参之天地者盖圣人与天地之
 心相似其爱人之心未尝不同也然天欲雨山川必
 先云气况易之兴也岂无先至之祥乎是以圣人必
 终之以河出图洛出书而又则之者其则皇天以兴
 其易者乎又况河图不出吾已矣夫孔子尝有是叹
 九洛之事治成德备庄周尝有是言圣人则之度其
 时以卜其道之将以兴也而郑康成溺于纬书乃云
 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又以河图为八卦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44-0653c.png
 洛书为九畴此皆芜秽圣经者矣甚至以神物变化
 垂象图书为四象此尤不经学者不可以不辨
  按此言圣人作易准天地万物之理而未尝自用
  其私智蓍草一本百茎中分为五十而大衍之数
  以定四营之法以立是谓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在
  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地之变化也刚柔相摩八卦
  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
  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则圣人效之之事也日月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44-0653d.png
  五星天之垂象也顺序而行则示人以吉薄蚀陵
  斗则告人以凶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使占者知所趋避所以象之也河洛者地之中也
  圣人兴必出图书伏羲则之以画卦文王周公则
  之以系彖爻而开物成务之道备矣上三者无时
  不有图书则旷世而一出故末言之观下文系辞
  与四象并举则此实该三圣之事不必专主伏羲
  亦不必谓洛书禹时所出于易无与也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44-0654a.png
  易有筮无卜而卜筮蓍龟并言伏羲所则者河图
  也而并及洛书学者疑之蔡季通云易岂有龟卜
  之法乎亦言其理无二而已愚窃谓上文虽蓍龟
  并言而此但云神物即专指蓍亦无不可图书原
  不止羲禹时出汉五行志刘向曰昔三代居三河
  河洛出图书武帝纪元光元年诏曰昔在唐虞画
  象而民不犯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麟凤
  在郊薮河洛出图书李寻传对灾异曰天下有道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44-0654b.png
  则河出图洛出书沟洫志谷永上言河中国之经
  渎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由是观之历
  代有道之君皆受图书非独羲禹时出也河图象
  也故则之以画卦洛书文字也故则之以系辞河
  图非必八卦洛书不尽九畴也墨子言周文王时
  河出录图故易纬乾凿度有入戊午蔀二十九年
  受录应河图之说沈约宋书符瑞志云周公摄政
  七年制礼作乐凤凰见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44-0654c.png
  礼毕荣光幕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
  礼于洛亦如之玄龟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
  其言自周公至于秦汉盛衰之符此皆本诸纬候
  殊不足信然汉书言之凿凿夫子亦有叹徯之思
  是图书必非不再出之物安知文王周公不有所
  则以系彖爻乎紫岩以图书为易兴先至之祥正
  与夫子凤鸟河图并举之意相合大传曰易之兴
  也其于中古乎又曰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然则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44-0654d.png
  二圣系辞亦当有先至之祥易兴于中古岂徒以
  羑里东山忧患之故哉
  易将兴而图书出所谓先天而天弗违也图书出
  而易遂作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记曰清明在躬
  志气如神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
  云圣人一天而已时至事起何容心焉
 郑氏(玄/)易注曰春秋纬曰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
 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44-0655a.png
 六篇(隋经籍志纬书河图二十卷河图龙文一卷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自黄帝至)
 (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又有七经纬三十六篇)
 (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一篇)
  邢炳论语疏云郑玄以为河图洛书龟龙衔负而
  出如中候所说龙马衔甲赤文绿字甲似龟背袤
  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
  是也今案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奏录
  图书曰亡秦者胡也此即所谓录纪兴亡之数盖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44-0655b.png
  图谶之术自战国时已有之汉武表章圣籍诸不
  在六艺之科者皆不得进及其衰也哀平之际纬
  候繁兴显附于六艺而无所忌惮王莽矫用符命
  光武尤信谶言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桓谭尹敏
  以乖忤沦败自是习为内学(其事秘密/故称内)康成号一
  代儒宗不能违众而独立乃据此以注易信如所
  言则伏羲画卦之本变为录纪兴亡之数而河图
  亦是文字洛书且非九畴矣妖妄不经莫甚于此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44-0655c.png
  故参同契之流得乘隙而起以九宫之数纵横十
  五者冒河图之名而稍近于理世莫能辨向使东
  汉诸儒不为纬候所惑绍先正之传而更为之发
  明彼方技家言安得窜入于吾易而乱圣真欺来
  学也哉噫是康成之过也
  河洛九六之说至今犹有为彼所惑而迁就其间
  者黄氏象数论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者仰
  观于天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俯察于地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44-0655d.png
  也谓之图者山川险易南北高深如后世之图经
  是也谓之书者风土刚柔户口阨塞如夏之禹贡
  周之职方是也谓之河洛者河洛为天下之中凡
  四方所上图书皆以河洛系其名也愚窃谓伏羲
  之世风俗淳厚岂有山川险易之图结绳而治岂
  有户口阨塞之书且举河洛以该四方未免曲说
  改出为上尤觉难通矣毛氏原舛编曰大抵图为
  规画书为简册无非典籍之类郑康成注大传引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44-0656a.png
  春秋纬云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则直指为简
  册之物此汉代近古似乎可案者夫纬书六经之
  稂莠也康成引以释经侮圣已甚后儒不能锄而
  去之而反为之灌溉滋长焉其何以息邪而闲道
  乎
 扬雄覈灵赋曰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洛贡龟书(见李善/文选注)
 礼纬含文嘉曰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
 应以河图洛书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44-0656b.png
  按此谓图书并出伏羲之世扬雄与刘歆同时而
  其说之互异如此盖伏羲受河图经无明文即无
  以验洛书之果不出也故诸儒各据所见以为言
  然夫子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上古谓包牺神农后世圣人则黄帝也许慎说文
  序曰神农氏结绳而治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
  迒之迹乃造书契又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南巡
  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44-0656c.png
  青文以授之孝经援神契曰奎主文章仓颉效象
  洛龟曜书垂萌画字则书契兴于黄帝之世仓颉
  感洛书而作明矣(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显背大传不可)
  (从/)伏羲时未有书名洛之所出安得称书子云亦
  未深考耳
 汉书五行志刘歆曰虙牺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
 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
 也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44-0656d.png
 张衡东京赋曰龙图授羲龟书畀姒
  按禹受洛书不可谓无其事然不自禹始也据河
  图玉版挺辅佐黄帝尧舜时洛已出龟书矣亦不
  自禹止也据沈约宋书符瑞志成王周公时洛又
  出龟书矣河图不止羲受洛书亦不止禹受故夫
  子并举以赞易
  吴草庐云大抵周后汉初儒家专门之学率是口
  耳授受故凡有文辞可记诵者有传无文辞不可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44-0657a.png
  记诵者无传五经皆存而独乐之一经亡三百五
  篇诗皆存而独笙诗六篇亡盖以无文辞可记诵
  故也若先天古易止有卦画河图洛书止有图象
  则儒家亦不传是以魏晋唐宋初之儒不见图书
  渭按自秦禁学口说流行汉初挟书之律未除凡
  无文字可记诵者儒家或逸而不传亦未可知然
  易又与它经不同秦以为卜筮之书独不在禁中
  使果有先天古易河图洛书不妨公行于世何竟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44-0657b.png
  无一人知之且草庐谓儒家无传其意以为独养
  生家传之耳汉蓺文志道家之外又有房中神仙
  方技诸家皆不以记诵为事能传河图洛书者也
  彼纵私为养生之术岂遂不知为包牺作易之由
  也者孝文好黄老而创置博士孝武慕神仙而表
  章六经儒道二流皆其所尚真千载一时也苟出
  所藏以为人主长生久视之助且明指为河图洛
  书以附四圣人之易而立于学官其道将由是大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44-0657c.png
  光奚为终秘而不出乎宋世之所传其非古之河
  图洛书也明矣昔张平子言纬候虚妄譬犹画工
  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彼谓龙衔一片之甲龟负
  一卷之书者固不足信而宋以后图书之说亦复
  与画鬼魅无异盖东序之河图天锡之洛书世无
  其器任意写之无所不可故或云九图而十书或
  云十图而九书或刓方而使之圆或引圆而使之
  方或作阴阳相含之象(罗愿以一圈为河图阴阳/相含言出于青城山隐者)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44-0657d.png
  (见宋文宪集蒋公顺云当/以先天图为河图即此)或为白黑相间之形(郝/经)
  (尽废先儒之说自画一图为白圈黑圈与五相间/而为十以白为天奇以黑为地偶取三奇为乾三)
  (偶为坤其馀卦取之/亦然见刘因河图辨)或言蜀隐者之秘授(赵撝谦/六书本)
  (义云天地自然之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毛氏原舛编云蜀山隐者青城隐者及)
  (篾叟酱翁之徒总暗昧不可考从来无名氏皆是/寓言不必有人者君平季主皆蜀隐君子亦皆言)
  (易何必/无名也)或称武夷君之真传(谢枋得有一图髣髴/八卦作坎离中画交)
  (流谓之真河图袁清容曰谢先生遁于建安得图/书于彭翁彭得之武夷君原舛编云此即魏伯阳)
  (诸家抽坎/填离之术)而其所载之以出者则曰马之旋毛如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44-0658a.png
  星点龟之甲坼如字画或又云马毛似连钱之文
  龟甲有玳瑁之点至近世丰坊谓龙骃之革烬于
  武库其象传于石经(坊伪撰石经正音有一圈为/河图其说云包羲之世龙骃)
  (出于荣河背上旋毛有此图象历世相传至晋元/康五年武库火骃革烬焉其象传于石经宋藏之)
  (秘府而清敏公手摹之清敏坊远祖稷也晋书五/行志元康五年武库火王莽头孔子履汉高祖断)
  (白蛇剑一时荡尽坊因而附会/以为骃革之烬亦在此年也)朱谋㙔谓河图世
  藏秘府宋徽宗始出示中外传写(谋㙔著易象通/有衍河图一太)
  (极二两仪三四象四八卦俱作圆圈盖解剥希夷/古太极体而为之其说曰三代以来厥图世藏秘)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44-0658b.png
  (府学者莫得而窥逮宋徽宗考古搜奇始出示中/外传写迄今寖失其旧以故学者舍河图而造太)
  (极昧四象而赘五行/位置颠冥方物舛谬)而诞谩斯极矣夫画工之写
  鬼神虽天容道貌吾犹不敢信以为真而况夔魖
  罔象变相迭出者乎易道至此亦阳九之阸百六
  之会也迂谈僻论愈出愈奇矫诬上天芜秽圣经
  何怪乎欧阳永叔司马君实姚小彭项平甫袁机
  仲林德久赵汝梅王子充归熙甫郝仲舆诸人之
  欲屏绝图书也哉虽然河图洛书古实有其事后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44-0658c.png
  之君子不信河洛五九之篇方圆九十之数可也
  并夫子所谓河出图洛出书者而疑之则过矣
     右论图书不过为易兴先至之祥
书顾命曰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
河图在东序
 孔氏(安国/)曰大训虞书典谟河图八卦伏牺王天下
 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及典谟皆
 历代传宝之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44-0658d.png
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何晏集解孔曰圣人受命则河出图今无此瑞河图
 八卦
礼记礼运曰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
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
 郑氏(玄/)曰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
 孔氏(颖达/)曰按中候握河纪注云龙马龙而形象马
 故云马图(或云周礼马八尺以上曰龙出于/河犹汉武时天马出渥洼水也)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44-0659a.png
 东坡苏氏曰夫河图洛书其详不可得而闻矣然著
 于易见于论语不可诬也而今学者或疑焉山川之
 出图书有时而然也魏晋之间张掖出石图文字粲
 然时无圣人莫识其义耳河图洛书岂足怪哉(魏志/管宁)
 (传青龙四年辛亥诏书张掖玄川涌溢激波奋荡宝/石负图状象灵龟宅于川西嶷然盘峙仓质素章麟)
 (凤龙马焕炳成形文字告命粲然著明太史令高堂/隆上言古王圣帝所未尝蒙实有魏之祯命东序之)
 (世宝盖隆亦以此/石为河图之类也)
 厚斋王氏(应麟/)曰欧阳公以河图洛书为怪妄东坡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44-0659b.png
 曰见于易著于论语不可诬也南丰曰以非所习见
 则果于以为不然是以天地万物之变为可尽于耳
 目之所及亦可谓过矣苏曾皆欧阳公门人而论议
 不苟同如此
  一卷之书亦必有师尊所闻行所知者弟子之职
  也然自非圣人不能无过故语云智者千虑必有
  一失夫入室操戈固非师之所望于弟子而义苟
  未安则为弟子者虚心平气以待公论之自定未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44-0659c.png
  为不可彼一闻异议辄疾之如雠欲执兵而掊其
  后者亦非君子之道也苏曾不阿所好其与世之
  党同门妒道真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
  之公心者相去远矣
 山阳阎徵君(若璩/)曰凤鸟河图皆为帝王盛世之应
 故礼以天之膏露地之醴泉山之器车与马图并言
 书与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一时而并陈原不必
 定伏羲时出秖缘集注如是加以世多欧公之徒不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44-0659d.png
 信祥异一似夫子思此不再见之物也者不知河图
 黄帝时亦出尧舜禹时叠出成王周公时又出载诸
 史志即下至晚宋朱子表章四书有龙驹生于九峰
 山下龙首马身状若负河图者父老来致贺于元晦
 以为与麟至同符谁谓天人相与之际不有冥通者
 邪
  魏志博士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
  高贵乡公折之曰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孔子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44-0660a.png
  何以不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作乎俊不能荅此妄
  谈不足深辨玉海姚信曰连山氏得河图夏人因
  之曰连山归藏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伏义
  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姚信三国吴太常卿/也周礼疏云案世谱)
  (等书神农一曰连山氏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并是代号)王洙曰山海经云
  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
  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
  易(洙字原叔著/易传十卷)二说互异汉上朱氏曰斯乃杜子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44-0660b.png
  春之所凭姚信之言非口自出但所从传者异耳
  梁武攻之涉于率肆仲尼曰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盖圣人受命必有符瑞若图不再出无劳叹徯此
  言良是然历代所受河图岂必皆为卦画之象而
  则之以作易蒙有猜焉未敢尽从也
  按顾命东西序之所陈类皆玩好唯大训河图为
  载道之器周官天府总谓之大宝器祭祀陈之示
  能守丧纪陈之示能传也河图非必伏羲时出犹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44-0660c.png
  凤鸟不独舜时来仪然孔安国注论语云河图八
  卦而书顾命传则直指为伏羲之河图姚信亦云
  伏羲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朱子固有所本非
  杜撰也但河图不知载在何物历数千年至周而
  尚存据礼运为马图则中候云龙马衔甲甲似龟
  背袤广九尺庶几近之而其所谓甲者终不知为
  何物据曹魏时张掖出石图有八卦之状高堂隆
  以比东序之世宝则河图当为石类俞玉吾(琰/)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44-0660d.png
  天球玉也河图而与天球并列盖玉之有文者然
  则赤刀金也大训而与赤刀并列亦将为金之有
  文者乎又有据大训为简策以證河图之亦为简
  册者则纬书九篇之说不为诞妄矣纷纷推测终
  无定论然河图藏诸天府不知何时遂亡初意秦
  昭襄王取周九鼎宝器时河图并入于秦及项羽
  烧秦宫室与府库俱为灰烬此其所以不传也今
  年客京师与四明万君季野(斯同/)论及此事万君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44-0661a.png
  曰幽王被犬戎之难周室东迁诸大宝器必亡于
  此时河图无论后人恐夫子亦不及见余闻而韪
  之顷检周本纪云犬戎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
  取周赂而去赂即珍宝货财也可见河图实亡于
  此时故自平桓以下凡顾命所陈诸宝器无一复
  见于传记而王子朝之乱其所挟以出者周之宝
  圭与典籍而已天府之藏无有也(宝圭典瑞所掌/典籍太史掌之)
  (并非大/宝器)河图亡已久虽老聃苌弘之徒亦未经目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44-0661b.png
  睹故夫子适周无从访问赞易有其名而无其义
  所谓疑者丘盖不言也若夫天地之数夫子未尝
  指为河图故自汉魏以迄隋唐言河图者或以为
  九宫或以为九篇未有指五十五数为河图者乾
  凿度参同契虽皆以九宫为河图而终不敢摹一
  象名之曰河图以附于其书陈抟生于五季去古
  弥远何从得其本真而绘图以授人乎汉景帝云
  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今言易而不言河图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44-0661c.png
  亦未为不知道也
     右论古河图之器
书洪范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
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
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
建用皇极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
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44-0661d.png
 孔氏(安国/)曰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
 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
 叙
 孔氏(颖达/)曰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九
 类各有文字即是书也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
 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先达共为此说龟
 负洛书经无其事中候及诸纬多说黄帝尧舜禹汤
 文武受图书之事皆云龙负图龟负书纬候不知谁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44-0662a.png
 作通人讨覈谓伪起哀平虽复前汉之末始有此书
 以前学者必相传此说故孔以九类是神龟负文而
 出列于背有数从一而至于九也言禹第之者以天
 神言语必当简要不应曲有次第丁宁若此故以为
 禹次第之又曰初一已下至六极传言此禹所第叙
 不知洛书本有几字五行志悉载此一章乃云凡此
 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计天言简要必无次第之数
 故孔以第是禹之所为初一曰等二十七字必是禹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44-0662b.png
 加之也其敬用农用等二十八字大刘及顾氏以为
 龟背先有总三十八字小刘以为敬用等亦禹所第
 叙其龟文惟有二十字并无明据未知孰是故两
 存焉(顾氏名彪大刘名焯/小刘名炫皆隋人)
  按隋志云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著五行
  传是其本法歆以洛书为文字盖亦本伏生伏生
  尝为秦博士习闻古训洛书即九畴必三代以来
  相传之学非臆说也天地之文理当简要刘炫谓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44-0662c.png
  本文惟有二十字是为得之但孔疏云天神言语
  世或疑焉以为如此则颇似崔浩称寇谦之所受
  录图真经人神接对手笔粲然者事涉妖妄不可
  以说经故林之奇书传云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
  畴犹言天夺之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犹言天诱
  其衷而赵汝梅易雅谓不过如天锡王勇智天锡
  公纯嘏之类非真有物负之以锡诸人也王袆祖
  述其意极论禹无受洛书之事而据系辞传以为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44-0662d.png
  河图洛书皆伏羲所则以作易总由天神言语四
  字有以滋其疑而莫之释耳孔子曰天何言哉四
  时行焉百物生焉孟子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
  而已矣禹治水得其道天锡之洛书以昭瑞应此
  即时行物生以行与事示之之理洛书文也非言
  也而颖达以为天神之言语则诬矣
  说文序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44-0663a.png
  然则文与字不同文之点画少字之点画多洛书
  之文盖与苍颉初制相类左传仲子有文在手曰
  为鲁夫人成季唐叔有文在手曰友曰虞正义曰
  石经古文虞作□鲁作表手文容或似之朱子亦
  云古字画少恐或有模样观于此言可以悟洛书
  成文之理矣
  马图见于礼运人不以为怪龟书见于纬候世或
  疑其妄然天地间耳目之所不及未可断以为必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44-0663b.png
  无魏志明帝青龙四年张掖有宝石负图状像灵
  龟文字告命粲然著明水经注引车频秦书苻坚
  建元十二年高陆县民穿井得龟大二尺六寸背
  文负八卦古字物固有然无足怪者然世风衰薄
  间有作伪之事如三国吴孙皓时鄱阳历陵山石
  文理成字凡二十乃人以朱书石作之言天下当
  太平(吴志孙皓天玺元年鄱阳言历陵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曰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
  (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注江表传曰历陵长上言/石印发皓遣使以太牢祭之巫言石印三郎说天)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44-0663c.png
  (下方太平使者作高梯上看印文诈以/朱书石作二十字还以启皓皓大喜)唐武太后
  临朝武承嗣使凿白石为文凡八字以献称获之
  于洛水太后命其石曰宝图(通鉴唐垂拱元年武/承嗣使凿白石为文)
  (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末紫石杂药物填之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以献称获之于洛水太后喜命)
  (其石曰宝图寻更命为天授圣/图十二月己酉太后拜洛受图)林少颖赵汝梅王
  子充有见于此类故深斥洛书然以末世之伪而
  疑上古之真不可也东都事略杜镐传王钦若劝
  真宗为祥瑞以镇服四夷真宗疑焉因问镐河出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44-0663d.png
  图洛出书果何事镐遽对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
  耳真宗意遂决是犹曹丕篡汉而以为舜禹之事
  当亦如此也镐之言不惟成君之恶且大得罪于
  圣人矣
 仲氏易曰考禹治河所得名为洪范九畴不名洛书
 观书云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并不及洛书可验也若
 云天所锡者洛书禹因而衍之始名洪范九畴则书
 又云天不畀鲧洪范九畴是以禹所更定之名而天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44-0664a.png
 反豫窃之也可乎
  渭按洪范者尚书之篇名也书序云武王胜殷以
  箕子归作洪范是洪范乃箕子之所命以其为治
  天下之大法故谓之洪范其九畴则大禹所命亦
  犹包牺之八卦耳羲皇受河图而始作八卦文王
  演之其书名易不名河图大禹第洛书为九畴箕
  子演之其书名洪范不名洛书其义一也盖河图
  洛书乃易洪范所由作非即易洪范也以彖爻无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44-0664b.png
  河图之文而疑八卦非感河图而作以洪范无洛
  书之文而疑九畴非法洛书而陈然则夫子所谓
  圣人则之者果何所则而何所作邪至于天不畀
  鲧洪范九畴而锡禹洪范九畴此箕子追序之辞
  谓鲧失治水之道天不锡之以洛书禹得治水之
  道天乃锡之以洛书耳而顾以辞害意谓禹所更
  定之名而天反豫窃之也不已戏乎总之河图洛
  书特推原当时易范所由作今欲明易八卦具在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44-0664c.png
  焉用河图欲明范九章具在焉用洛书宋人崇尚
  图书自以为补苴罅漏张皇幽渺若非此则无以
  明易范遂成千古笑柄然河图洛书三语实出于
  夫子又不可如欧公辈斥之以妖妄故不得不一
  覈其源流侏儒问天高于修人修人曰不知侏儒
  曰子虽不知犹近于我孔安国刘歆修人也陈抟
  刘牧侏儒也天高几许岂修人所能知然必无修
  人不知而侏儒反知之理况修人所言略有端倪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44-0664d.png
  而侏儒所言无非梦呓又安得不舍侏儒而从修
  人邪
     右论古洛书之文
 
 
 
 
 易图明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