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43-02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浅述卷七
         翰林院编修陈梦雷撰
 系辞上传
 上下经卦爻之下文王周公所作谓之系辞此传则
 孔子之言以𤼵明系辞中之大意也以其统论全经
 之大体凡例故不与彖传象传同附于经而自分上
 下云
卷七 第 1b 页 WYG0043-0247b.png
 第一章首节以造化之实明作易之原是故以下至
 坤以简能言易理之见于造化者易则易知以下则
 言人之当体易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变化见矣
 天地者阴阳形气之实体乾坤者易中纯阴纯阳之
 卦名也天尊地卑阴阳固有自然尊卑之象在易则
卷七 第 2a 页 WYG0043-0248a.png
 即太极之生两仪四象见之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
 阴阳已居先矣至阳仪之上生一阳一阴以阳为先
 而阴仪之上生一阳一阴亦以阳仪居先以至六画
 莫不先阳后阴故首乾终坤尊阳卑阴非圣人之私
 意乃画卦自然之象实造化自然之位也卑高者天
 地万物上下之位贵贱者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不
 言高卑而言卑高者高以下为基人先见卑而后见
 高画卦亦自下而始卦之六位上贵下贱如五为君
卷七 第 2b 页 WYG0043-0248b.png
 二为臣之类是也动者阳之常静者阴之常刚柔者
 易中卦爻阴阳之称断者自然分判不俟人力也天
 圆而动地方而静男外而动女内而静雄鸣而动雌
 伏而静皆有常者以卦爻言之初三五为刚二四六
 为柔以卦画言之奇为刚偶为柔天地之动静有常
 卦画爻位阳动阴静阳刚阴柔刚柔本自判然也方
 事情所向以类聚善与善聚恶与恶聚也善有善之
 群恶有恶之群各有群则善恶不得不分此天下事
卷七 第 3a 页 WYG0043-0248c.png
 物之情而易之吉凶即从此生善以致吉恶以召凶
 也象者形之精华发于上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象
 之体质留于下者山川动植之属变化者卦爻阴变
 为阳阳变为阴也有形象者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易之变化非因形象而后有即形象而易中之变化
 可见也此节即造化之所有以明易之原然非因有
 天地而始定乾坤非因卑高始定爻之贵贱盖卦爻
 未起之先观天尊地卑而易之乾坤已定观卑高之
卷七 第 3b 页 WYG0043-0248d.png
 陈而易中卦爻之贵贱已位馀皆仿此所谓画前之
 易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自此至坤以简能皆言易理之见于造化者此节言
 易卦之变化也画卦之初以一刚一柔与第二画之
 刚柔相摩而为四象又以二刚二柔与第三画之刚
 柔相摩而成八卦八卦已成又各以八悔卦荡于八
 贞卦之上而一卦为八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也摩荡
卷七 第 4a 页 WYG0043-0249a.png
 即上文所谓变化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六十四卦之中有雷霆风雨日月寒暑此变化之成
 象者易中有之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男女兼人物而言动物有牝牡雌雄即植物如竹亦
 有雌雄麻亦有牝牡六十四卦之中自有男女此变
 化之成形者易中又有之也此两节又明易之见
卷七 第 4b 页 WYG0043-0249b.png
 于造化者大抵易之未画卦爻之变化在天地中易
 之既画天地万物之变化又在卦爻中在天地者未
 画之易在易者已画之天地也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此承上文男女而言成男虽属乾道而男女所受之
 气皆乾以始之成女虽属坤道而男女所生之形皆
 坤以成之知知此也作能此也大始无所不始也大
 始未有形故曰知成物则流形而有为故曰作大抵
卷七 第 5a 页 WYG0043-0249c.png
 物不离乎阴阳阳先阴后阳施阴受阳之轻清未
 形而阴之重浊有质也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难故以为易
 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
 故以为简而能成物以草木之生观之天之阳气一
 到萌芽尽发何其易也坤不必别有作为承受而长
 养之即其能也何其简也此承上文而言易中乾坤
卷七 第 5b 页 WYG0043-0249d.png
 之德如此下文乃言人当体乾坤之德也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
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此节言人当法乾坤之道乃可以为贤也易简之易
 以简易言易知之易以难易言天地间凡物皆有乾
 坤而人心尤自具一乾坤人之所为如乾之易则其
 心明白而人易知如坤之简则其事要约而人易从
 易知则非深险而不可测与之同心者多故有亲易
卷七 第 6a 页 WYG0043-0250a.png
 从则事无艰阻与之协力者众故有功有亲自然可
 以长久有功自然可以广大德以所存主言得于己
 者业以所发见言成于事者可久者日新而不已贤
 人之德也可大者富有而无疆贤人之业也不言圣
 而言贤盖圣人者自然之事言贤人以见乾坤之德
 业人皆可勉而至也且可久可大仅曰可而已非其
 至也至成位乎中则圣矣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卷七 第 6b 页 WYG0043-0250b.png
 成位成人之位其中谓天地之中至此则体道之极
 功圣人之能事可以与天地参矣此章首言天地有
 自然之易中言易中有自然之天地末言天地与易
 不外乎自然之理理至易至简人能易简则人心有
 易人心有天地矣
  右第一章
 第二章自章首至三极之道也言圣人作易之事以
 下言君子学易之功
卷七 第 7a 页 WYG0043-0250c.png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圣人既作观卦爻之象而系之以辞非得已也恐后
 人知不足以及此而明示以吉凶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吉凶以辞而明辞因象而出卦爻阴阳迭相推荡而
 阴或变阳阳或变阴此圣人所以观象而系辞众人
 所以因蓍而求卦者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卷七 第 7b 页 WYG0043-0250d.png
 圣人观卦爻之中有得失因系之以吉凶有忧虞则
 系之以悔吝得则吉失则凶忧则悔虞则吝吉凶相
 对而悔者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趋凶盖忧在心虞
 在物在心方有端而无患为悔而已心每有之而不
 忘积之所以成吉在物则有形可虞非悔可及故成
 吝吝者口以为是文过不改积之遂以成凶矣此节
 明上文系辞焉而明吉凶之义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
卷七 第 8a 页 WYG0043-0251a.png
极之道也
 变化刚柔以卦画言进退昼夜以造化言进者息而
 盈退者消而虚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刚方变柔
 柔方变刚刚柔未成为变化者即造化或进或退之
 象也刚属阳明昼之象柔属阴暗夜之象变化已成
 而为刚柔即造化昼为阳夜为阴之象也极至也不
 极则不动三极即三才六爻之位初二为地三四为
 人五上为天三才之位阳极则动为阴阴极则动为
卷七 第 8b 页 WYG0043-0251b.png
 阳六爻所以变动三才极至之道也此节明上文刚
 柔相推而生变化之义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而变
 化之极复为刚柔以流行于一卦六爻之间占者遂
 各因所值以断吉凶也自此以上皆言圣人之作易
 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居就身之所处而言安者随分而安也序以卦言如
卷七 第 9a 页 WYG0043-0251c.png
 剥复否泰是也以爻言如潜见飞跃是也能循其序
 则居之安矣玩者观之详乐有契于心也玩味知其
 理之无穷则可乐愈可玩矣居而安君子之安分也
 乐而玩君子之穷理也安分则穷理愈精穷理则安
 分愈固此及下节皆言君子学易之功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
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居字与上文微分以静对动就平居学易言之也动
卷七 第 9b 页 WYG0043-0251d.png
 则揲蓍求卦就临事用易言之也未卜筮时易但有
 象与辞方卜筮时易乃有变与占八卦六爻皆有象
 辞则各因象而指其吉凶此就全经言之在理而未
 形于事者也变则揲筮得老阴老阳之变占则所值
 卦爻之吉凶此就揲筮所得卦爻言之以吾所问之
 事合所得之辞而断之者也言君子平居学易既观
 象矣又玩辞以考其所处之当否动而诹筮既观变
 矣又玩占以考其所值之吉凶吉则行凶则止动静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43-0252a.png
 之间无非易即无非天静与天俱动与天游冥冥之
 中若或助之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人在天地之
 中吉凶悔吝无一息之停然吉一而已凶悔吝有三
 焉故上文示人以吉凶悔吝以见圣人作易之事此
 独言吉而无凶悔吝则君子学易之功也
  右第二章
 第三章释卦爻辞之通例而后教人体卦爻辞之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43-0252b.png
 彖文王所作卦辞象指全体而言爻周公所作爻辞
 变指一节而言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
善补过也
 尽善为得不尽善为失小不善为疵不明于善而误
 为不善为过觉其不善而欲改为悔觉其不善而未
 能改或不肯改为吝悔未吉而犹有小疵吝未凶而
 已有小疵善补过嘉其能改也有过当有咎能补则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43-0252c.png
 无圣人不贵无过而贵改过望人自新之意切矣此
 皆卦爻辞之通例也彖爻中吉凶悔吝无咎之辞皆
 备吉凶者言卦爻中之得失悔吝者言卦爻中之小
 疵无咎者善卦爻中之能补过此释彖爻之名义又
 释吉凶悔吝无咎之名义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辞
 上文已释卦爻吉凶悔吝无咎之名义此则教人体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43-0252d.png
 卦爻吉凶悔吝无咎之功也六爻之位二四则四贵
 而二贱五三则五贵而三贱初上则上贵而初贱上
 虽无位然在所贵以君言为天子父天子师以世人
 言物外清高不与事者所以贵也小阴大阳小大不
 可齐犹辨别而定之也如泰大否小之类阴阳虽有
 小大必假卦象而后显也此承上节而言爻固言其
 变矣若列贵贱则存乎所变之位贵贱不可淆也彖
 固言其象矣若齐小大则存乎所象之卦小大不可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43-0253a.png
 乱也吉凶固言乎失得矣若辨吉凶则存乎其辞吉
 则趋凶则宜避之也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介谓辨别之端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也悔吝未至
 于吉凶乃初萌动可以向吉凶之微处介又悔吝之
 微处于此忧之不至于悔吝矣震动也不曰动而曰
 震有所震动以求其无咎者在乎深有所愧悔以坚
 其补过之心则不至于有咎矣此亦承上而言悔吝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43-0253b.png
 固言乎其小疵矣然当谨于其微不可以小疵而自
 恕也无咎固善其能补过矣然欲动其补过之心必
 自悔中来也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大卦辞易谦复之类小卦辞险睽剥之类所之所向
 也各字兼吉凶悔吝无咎五者读谦复之辞如行坦
 途如逢春阳气象和乐其辞平易示人以所之之得
 且吉也读睽剥之辞如涉风涛如履雪霜气象凛慄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43-0253c.png
 其辞艰险示人以所之之失且凶也本凶而悔所之
 则吉本吉而吝所之则凶无咎本有过而能补过则
 所之之于得不之于失之于吉不之于凶矣合前二
 章论之第一章论伏羲画卦望贤人之体易第二章
 论文王周公所系辞望君子之用易此则专论彖爻
 辞之例示众人之用易也
  右第三章
 第四章言易道之大圣人用之而穷理尽性以至于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43-0253d.png
 命易与天地准作易圣人亦与天地准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此节言易道之大也易指易之书而言易书卦爻具
 有天地之道与之齐准故于天地之道能弥之弥者
 弥缝合万为一使浑然而无欠又能纶之纶者丝纶
 一中有万使灿然而有条弥而不纶则空疏无物纶
 而不弥则判然不属弥如大德之敦化纶如小德之
 川流也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43-0254a.png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
之情状
 此穷理之事也以者圣人以易之书也易者阴阳而
 已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之道也天文地
 理本义谓天文有昼夜上下地理有南北高深大全
 谓昼明夜幽上明下幽观此见天文幽明之所以然
 南明北幽高明深幽察此见地理幽明之所以然此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43-0254b.png
 亦不过粗举大凡亦不尽此也天文显而在上观之
 可见地理隐而在下必察其详又天文远而成象难
 于细察地理近而有形又非观之所可尽也就天文
 地理分言之似天文明而地理幽而天文地理中又
 各有幽明如日月雷风见于象者为明其藏而不见
 处即为幽山泽水火之隐藏未见者为幽其有形可
 见即为明以易之阴阳知天文地理之有幽明以易
 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知天文地理中之幽中有明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43-0254c.png
 明中有幽阳极阴生则渐幽阴极阳生则渐明终古
 天地皆如此知其所以然之理所谓知幽明之故也
 原者推之于前反者要之于后天地之化虽生生不
 穷然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以易中阴阳二气之
 聚推其所以始则可以知生之说以易中阴阳二气
 之散推其所以终则可以知死之说说谓言其理也
 耳目之聪明为精口鼻之嘘吸为气人之生也精与
 气合而有物故为神精灭则魄堕于地气绝则魂游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43-0254d.png
 于天人之死也魂与魄离而为变故为鬼盖在生谓
 之精气在死谓之魂魄离合聚散屈伸往来于天地
 之间谓之鬼神然要不出于易之阴阳可知也盖精
 也魄也皆阴之属也气也魂也皆阳之属也精气为
 物阴阳二气聚而为神也而神又阳之属则精气者
 阳中之阴阳也游魂为变阴阳二气散而为鬼而鬼
 又阴之属则魂魄者阴中之阴阳也人生谓之气死
 谓之魂乃梦中不谓之气而谓之魂者盖当其睡梦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43-0255a.png
 生而有死之形气虽未绝而精不用事故魂与魄离
 而有梦此又阳中之阴也人生谓之神死谓之鬼乃
 正人君子死不谓之鬼又谓之神者盖浩然之气死
 而全生之理精虽已灭而气犹不散故魂能举魄而
 为神此又阴中之阳也正人君子之死游魂之变而
 为神伯有为厉之属游魂之变而为鬼鬼者归也亦
 渐归于澌灭而已神者伸也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
 岳正气常伸此又圣人之所以贵阳贱阴扶阳抑阴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43-0255b.png
 之意乎而要其聚散久近则阴阳之变化而不可穷
 诘而其自无之有自有之无则无极太极而生阴阳
 阴阳仍归于无极此鬼神之情状可以易知之者也
 大全杨氏曰祸盈福谦鬼神之情如在其上如在左
 右鬼神之状于义亦通但未尽其所以然之故耳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上文言易与天地准故可即易以穷天下之理此言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43-0255c.png
 圣人之道似天地而所以似天地者用易道以尽其
 性而已天地之功大矣准之者易似之者圣人易本
 无体故言准如平准之准均一无间圣涉有为故言
 似如形似之似顺适乎自然天地圣人本无二道列之
 为三则相似而已唯相似故先天后天而不违也此
 句统言之以下不过不忧能爱皆不违之事天地之
 道知仁而已知周万物者知同乎天也道济天下者
 仁同乎地也后以知仁分天地以动静言之此以清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43-0255d.png
 浊言之知之所及犹虚故以属天道之所济则实故
 以属地不过与下文不同不过言天下莫能过即不
 违也旁行而不流本义谓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
 者守正之仁也大全朱子又云细分之有知仁其实
 皆知之事对下安土敦乎仁一句盖朱子因两故字
 而改之也今从之知之旁行而流则不能乐天知命
 而不忧故此句详言之天以理言仁义忠信是也命
 以气言吉凶祸福是也虽有旁行行权之知而不流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43-0256a.png
 于邪曲之为盖所乐者天理之正无一念之杂又知
 天命之有定不以利害祸福夭寿贰其心所以能不
 忧也如是而其知益深似乎天矣安土随处而安也
 所处不安则何暇及于人随处皆安无不息之不仁
 私欲尽净天理充满愈加敦厚不忘其济物之心所
 以能爱也如是则其仁益笃似乎地矣此圣人体易
 以尽性之事而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又按来注知
 仁不分不过不忧能爱皆指天地言天地至大无外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43-0256b.png
 不过者也圣人知周万物道济天下故同其不过天
 地鼓万物不与圣人同忧者也圣人乐天知命故同
 其不忧天地以生物为心能爱者也圣人安土敦仁
 同其能爱此说更浑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此圣人体易而至于命之事范如铸金之有模范围
 匡郭也天地之化无穷圣人范围之不使过于中道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43-0256c.png
 以天道言如一岁分四时生长收藏以人身言如欲
 动情胜为之礼义检制皆是也曲成不遗又随万物
 之分量形质使大小方圆各有成就也范围即大德
 之敦化上文之所谓弥曲成即小德之川流上文之
 所谓纶也幽明死生鬼神即一昼一夜之理通达之
 也知有昼即有夜之理则古今一昼夜也幽明死生
 鬼神无不可知矣以此见至神之妙无有方所易之
 变化无有形体也使范围有过曲成有遗通昼不通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43-0256d.png
 夜通夜不通昼则神有方易有体矣盖天地之化阴
 阳之气万物阴阳之形昼夜阴阳之理此三者不外
 乎阴阳者也神则阴阳不测在阴忽而在阳在阳忽
 而在阴本无方所可定易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亦
 无体质可定圣人尽乎易即合乎神所以能范围曲
 成而通知之也上文言圣人之知不过此则能使天
 地之化不过上言知周乎万物此则曲成之而不遗
 上言仰观俯察原始要终而知幽明死生鬼神此则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43-0257a.png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盖穷理尽性之极至于命之事
 圣人即易也即神也即天地也而已矣按来注不言
 穷理尽性至命但谓易与天地准圣人亦与天地准
 此节承上文易能弥天地之道圣人范围不过亦能
 弥之易能纶天地之道圣人曲成不遗亦能纶之易
 所具不过幽明死生鬼神之理圣人通乎昼夜亦有
 以知之其说虽与注小异而意更浑可参
  右第四章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43-0257b.png
 第五章言道不外乎阴阳继之者善以下二节言其
 在人者显仁藏用二节言其在造化者自生生之谓
 易以下言其在易书者而总以阴阳不测结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迭运者气也所以阴阳之理则道也按来注理
 乘气机以出入一阴一阳气之散殊即太极之理各
 足而富有者也气之迭运即太极之理流行而日新
 者也故谓之道此解亦精中庸率性之谓道就道之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43-0257c.png
 在人者言此则就道之在天者言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继善就斯道之发育赋予者言之以其天命之本体
 不杂于形气之私所谓元者善之长故曰善也成性
 就人物所禀受而言之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物物各
 得一太极无妄之理不相假借故曰性也继善阳之
 事成性阴之事也盖道即所谓太极继善则动而生
 阳成性则静而生阴也此节就天人赋受之界言之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43-0257d.png
 也孟子之言性善盖出于此夫子之言性相近也盖
 自成性之后兼于气质者言之孟子之言性善则自
 成性之先纯乎继善者而言之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曰善曰性具于人身浑然一理不可名状唯仁者发
 见于恻隐则谓之仁知者发见于是非则谓之知而
 后所谓善与性方有名状百姓同此善性而气禀所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43-0258a.png
 拘物欲所蔽故知之者鲜上章言圣人之知仁合而
 为一者也此言仁者知者分而为二者也自天命之
 流行于人物者言之则继善为阳成性为阴此就所
 成之德言之则仁属阳知属阴上章以知属天仁属
 地此则仁属阳知属阴者彼以清浊言此以动静言也
 夫子言仁静知动而此又以动属仁静属知者论语
 就成德之后言此从其禀性所近言仁者得阳之发
 生流动以为仁而德成能安于理则见其静知者得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43-0258b.png
 阴之凝定不易以为知而德成周通于理则见其动
 此又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不可拘也仁知各得道之
 一隅随其所见而目为全体百姓则日用之间习而
 不察此君子之道所以鲜也君子之道即一阴一阳
 之道系之君子者君子有体道之功也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
矣哉
 显自内而外也运行之迹生育之功显诸仁也德之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43-0258c.png
 发也藏自外而内也神妙无方变化无迹藏诸用也
 业之本也圣人之与天地可同者显仁藏用之德业
 也不可同者天地无心圣人有心也圣人仁万物而
 独任其忧天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其忧盖天地
 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富有者大而无外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是也日新者
 久而无穷阴阳升降变化不穷是也此虽言天地然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43-0258d.png
 圣人亦然生物无穷天地之大业功及万世圣人之
 大业也运行不息天地之盛德终始日新圣人之盛
 德也继善成性二节言阴阳之道在天人赋受之界
 者显仁藏用二节言阴阳之道在天地造化者
生生之谓易
 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易之理如是故其书亦如
 是此以下就阴阳之在易书者言之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43-0259a.png
 象者法之未定法者象之已形乾主气故曰成象坤
 主形故曰效法乾本阳而名为乾以其健而成象也
 坤本阴而名为坤以其顺而效法也此一阳一阴之
 道在卦者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数蓍数也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极天地之数而
 吉凶可以前知此之谓占通变即所占之卦变而通
 之事行事通其变而行之也极数知来所以通事之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43-0259b.png
 变曰占则事之未定者属乎阳曰事则占之已决者
 又属乎阴也按来注云极数者方卜筮之时究极其
 阴阳七八九六之数观其所值何卦所值何爻以断
 天下之疑故曰占通变既卜筮之后详通其阴阳老
 少之变吉则趋之凶则避之以定天下之业故曰事
 此一阴一阳之道在卜筮者也
阴阳不测之谓神
 此句总结上文三百八十四爻阴中阳在阳中阴在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43-0259c.png
 故不测也上章言易无体此言生生之谓易唯其生
 生所以无体也上章言神无方此言不测之谓神唯
 其不测所以无方也言易继以乾坤乾坤毁则无以
 见易也言神先以占事占事则神所托而显者也此
 章大抵以道不外乎阴阳而阴阳终不可测以其在
 人者言之则继善成性仁者知者皆阴阳之所为也
 就其中而分之则继善阳成性阴仁阳知阴而究之
 继成之妙阴阳之在人者不可测也以其在天地者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43-0259d.png
 言之则盛德大业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
 则显仁阳藏用阴而要之盛德大业之妙阴阳之在
 天地者不可测也以其在易者言之为乾为坤为占
 为事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则乾阳坤阴
 占阳事阴而究之生生之妙阴阳之在易者不可测
 也不可测者神也以其理之当然而言谓之道以其
 道之不测而言谓之神非道外有神也圣人假易书
 以明道假卜筮以显其神使人体易即以法乎天地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43-0260a.png
 易也天地也圣人也一而已矣
  右第五章
 第六章赞易之广大而原于乾坤之二卦也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上章言易与天地准赞易之书此言广大赞易之理
 也广言其中之所含大言其外之所包下三句皆言
 广大不禦言其无远不到莫之能止即所谓天下莫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43-0260b.png
 能载也静而正言未动之先即物而理存无安排布
 置之扰即所谓天下莫能破也盈天地之间惟万物
 而易之理无不备其广大如此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乾坤各有动静静体而动用静别而动交也直专翕
 辟其德性功用如是以卦画观之亦然乾性健其画
 奇不变则其静专一不他变则其动直遂不挠以其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43-0260c.png
 一而实故以质言曰大言无所不包也坤性顺其画
 偶不变故其静翕受无遗变则其动开辟无壅以其
 二而虚故以量言曰广言无所不容也盖天虽包于
 地之外而其气常行于地之中易不过写乾坤之理
 乾坤之德性如是易之所以广大者以此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
配至德
 配相似之意广大配天地承上文言之非配合也易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43-0260d.png
 之广大得于乾坤则其广大亦如天地矣变通者阳
 变而通乎阴阴变而通乎阳老阳老阴变化往来配
 四时之流行不息也义者名义也卦爻中刚者称阳
 柔者称阴故曰义阴阳对待配乎日月也易简即顺
 健至德即仁义礼智天所赋于人之理而人得之者
 也仁礼属健义智属顺是易所言易简之善与圣人
 之至德相似也天地之间至大者天地至变者四时
 至精者日月至善者至德易之书具此四者岂不谓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43-0261a.png
 之备乎
  右第六章
 第七章赞易道之至圣人所以崇德广业而参天地
 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德业以圣人为至而圣人之德所以崇业所以广者
 易也德由于知知识贵其高明圣人以易穷理则知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43-0261b.png
 之崇如天而德崇矣业由于礼践履贵其着实圣人
 以易践履则礼之卑如地而业广矣所见高于上所
 行实于下则道义从此生生不穷犹天地设位而易
 行乎其中矣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承上天地言之言圣人非勉强效法乎天地也盖天
 地设位而易行所以成性之存而道义出也易不外
 阴阳阴阳升降所谓易行乎其中也成性与成之者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43-0261c.png
 性稍异彼乃成就之意此则已成之性浑然天成非
 有所造作也性同唯圣人能存之存存者存而又存
 知崇礼卑则成性存存矣在造化谓之易易在人谓
 之道义性者所得于天道义世所共由能知崇礼卑
 则成性存而不失道义从此而出道义之得于心为
 德见于事为业自然日新月盛不期崇而自崇不期
 广而自广矣圣人作易固教人存性以由道义之门
 而德之崇业之广皆以此此易之所以至也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43-0261d.png
  右第七章
 第八章言卦爻之用自中孚初爻以下夫子拟议其
 辞示人以学易之变化以为三百八十四爻之例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谓之象
 赜繁多也拟诸形容如乾为圜坤为大舆之类象其
 物宜如乾称龙坤称牝马之类象卦爻中之象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43-0262a.png
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会以物之所聚言通以事之所宜言观其会不观其
 通或窒塞而不可行观其通而不观其会则不知其
 中之条件曲折典礼犹常礼常法尧舜揖让汤武征
 诛是也全卦中自有会通一爻中又各有一爻之会
 通系辞以明其吉凶使人皆由于典礼也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43-0262b.png
 繁多者使人易厌然皆理中所有则不可恶也动则
 纷纷致乱然其中各自有理则不可乱矣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圣人之于象拟之而后成学易者亦拟其所立之象
 以出言则言之浅深详略必各当其理圣人之于爻
 必观其会通以行典礼学易者亦必议其所合之爻
 以制动则动之行止久速必各当于时易之变化无
 穷学易者能拟议之如此而易之变化成于吾身矣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43-0262c.png
 故下文皆言拟议以成变化之事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
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
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释中孚九二爻义爻言感通之理夫子专以言行论
 之盖诚信感通莫大于言行也居室在阴之象出言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43-0262d.png
 鹤鸣之象千里应之子和之象出身加民发迩见远
 好爵尔靡之象枢动而户之开有大小机动而弩之
 发有中否犹言行之出有荣辱应在人而感之在我
 故曰荣辱之主也言行和则致祥乖则致异所谓动
 天地也学易必拟议至此乃不为爻象所拘也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同人九五爻义爻言君子之道始虽岐而终实无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43-0263a.png
 间孔子释之言始异而终同者由于迹异而心同也
 断金物莫能间如兰其言有味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释大过初六爻义置物者不过求其安错诸地可以
 安矣又承之以茅则益有所藉又安有倾覆之咎茅
 为物至薄用之以得无咎则其用重矣此慎之至也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43-0263b.png
 天下事过则有失唯过慎则无咎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
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
存其位者也
 释谦九三爻义德言盛礼言恭言德欲其盛礼欲其
 恭也人之谦与傲视其德之厚与薄德厚者无盈色
 德薄者无卑词如钟磬焉愈厚者声愈缓薄则反是
 故有劳有功而不伐不德唯至厚者能之德盛礼恭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43-0263c.png
 本君子修身之事非有心以保禄位然天下莫与争
 劳争功自永保斯位矣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
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释乾上九已入文言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
慎密而不出也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43-0263d.png
 释节初九爻义爻义就出处言夫子推及言语之节
 盖兑有口舌象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
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
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代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释解六三爻义按上慢下暴大全作慢其上而暴其
 下恐未的窃意小人而乘君子句以德言上下以位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43-0264a.png
 言小人在上骄慢不戒小人在下暴窃非据皆盗所
 伐也作易者不归罪于盗而咎招盗之人所以为知
 盗也自中孚二爻至此皆夫子拟议示人以变化者
 盖爻义非辞不明而天下事之变化非辞可尽故即
 诸爻以示三百八十四爻之例盖学者当触类以及
 其馀也
  右第八章
 第九章论天地大衍之数揲筮求卦之法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43-0264b.png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耦即所谓河图也人知河图
 之数不知天地之数故孔子分属之其位一六居下
 为水二七居上为火三八居左为木四九居右为金
 五十居中为土五行本五而有十五行中又各有阴
 阳如木有甲乙火有丙丁土有戊己金有庚辛水有
 壬癸故十也数十而卦八者十五行之数卦但取阴
 阳之象也即一二三四得卦画老少阴阳之象即六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43-0264c.png
 七八九得揲筮老少阴阳之象即中五为衍母次十
 为衍子而得揲筮求卦之原至于因图而画卦与先
 后天配合河图之位于河洛图说详之此节所举天
 地自然之数以见大衍用五十之由耳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
 天数五者一三五七九皆奇也地数五者二四六八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43-0264d.png
 十皆偶也相得本义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
 八九与十各以奇偶为类而自相得有合谓一与六
 二与七三与八四兴九五与十皆两相合今就五位
 二字思之此句颇有疑窃意五位者五行之位也五
 行之位北水南火东木西金而中土一与六皆水而
 居北二与七皆火而居南木金土亦然水得水之位
 火得火之位所谓五位相得也若一与二三与四彼
 此相对非五位之相得者矣所谓有合者固以一六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43-0265a.png
 二七为合而各字所包者广窃意皆与五数又有合
 也盖一二三四五者生数也六七八九十者成数也
 然行止五大衍之数亦取五一与五合而得六二与
 五合而得七以至八九十皆然又十干之中甲与己
 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皆隔五
 位所谓各有合也二十有五五奇之积然亦五其五
 也三十五偶之积然亦六其五也河图画卦意义所
 取非一此节叙大衍之数所以独取五十之原故独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43-0265b.png
 于此详之耳变化本义谓一变生水而六化成之二
 化生火而七变成之三变生木而八化成之四化生
 金而九变成之五变生土而十化成之此处亦觉未
 合盖五行之生成在变化之前此所谓变化疑在五
 行生成之后又以变字化字分属亦未得其解窃意
 水体阳而用阴而质最清故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
 之火体阴而用阳而质次清故地以二生火天以七
 成之木为少阳而质渐浊故天以三生木地以八成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43-0265c.png
 之金为太阴而质更浊故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
 之土中宫而质最浊故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
 五行各位其方而四方即为四象盖自有天地而即
 有之此五行之生成在未有变化之先也及五行既
 具二气运行错综不一所谓四象变化而庶类繁圣
 人画卦则由此而定先后天之位而揲筮以求阴阳
 之数不外此自一至十之数千变万化皆从此出故
 此所谓变化宜在五行生成之后不必复以五行之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43-0265d.png
 生成分配变化也鬼神本义谓凡奇偶生成之屈伸
 往来者盖鬼神流行之妙要不外于阴阳而已此节
 未详言本河图以画卦之原不过言天地之数之原
 以起下文大衍用五十之意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扐而后卦
 河图五十有五者天地自然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43-0266a.png
 圣人又即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者也河图
 洛书皆五居中而为数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行
 在人为五常五者数之祖也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
 之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五十数之成也成则不动
 故虚天一不用而取四十有九此皆理数之自然非
 人力所能损益也两两仪天地也挂县其一于左手
 小指之间也三三才也揲数之也奇所扐四数之馀
 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闰积月之馀日而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43-0266b.png
 成月者也象闰者以其所归之馀策而象日之馀也
 五岁再闰者一年十二月气盈六日朔虚六日共馀
 十二日三年则馀三十六日分三十日为一月又以
 六日为后闰之积其第四第五年又各馀十二日以
 此二十四日凑前六日又成一闰此是五岁再闰也
 挂一当一岁揲左当二岁扐左则三岁一闰矣又揲
 右当四岁扐右则五岁再闰矣再扐而后挂者再扐
 之后复以所馀之蓍合而为一为第二变再分再挂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43-0266c.png
 再揲也独言挂者分二揲四皆在其中矣此则象再
 闰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十当期之日
 凡此策数生于四象盖河图四面太阳居一而连九
 少阴居二而连八少阳居三而连七太阴居四而连
 六揲筮之法则通计三变之馀去其初挂之一凡四
 为奇凡八为偶奇圆围三偶方为四三用其全则三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43-0266d.png
 奇为九四用其半则三偶为六如三揲挂扐通十三
 策去初挂之一为十二是三奇为九矣而其揲亦九
 策亦四九三十六是为居一之太阳三揲挂扐通十
 七策去初挂之一为十六是二奇一偶则为八矣而
 其揲亦八策亦四八三十二是为居二之少阴三揲
 挂扐二十一策去初挂之一为二十是二偶一奇则
 为七矣而其揲亦七策亦四七二十八是为居三之
 少阳三揲挂扐二十五策去初挂之一为二十四是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43-0267a.png
 三偶为六矣而其揲亦六策亦四六二十四是为居
 四之老阴此言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
 十有四者专以乾坤之六爻老阴老阳言之盖少阴
 退而未极乎虚少阳进而未极乎盈故独以老阴老
 阳为言也然得乾者未必皆老阳得坤者亦未必皆
 老阴但以乾坤有老阴老阳之象六子有少阴少阳
 之象故以老阴老阳计乾坤六爻之策数而其馀可
 推也至于三百六十则阴阳之合其数必齐若乾坤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43-0267b.png
 之爻皆得于少阴少阳则乾之策六其二十八而为
 百六十八坤之策六其三十二而为百九十二其合
 亦为三百六十也期周一岁也一岁凡三百六十五
 日四分日之一此特举成数言之耳当者适相当非
 以彼准此也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二篇上下经也老阳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
 二策老阴爻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得万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43-0267c.png
 有一千五百二十以当万物之数非谓物止此数亦
 极言其多耳若两篇皆少阴少阳之数合之亦为万
 一千五百二十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四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易谓一变也三变成爻
 十有八变成六爻也
八卦而小成
 谓九变成三画得内卦也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43-0267d.png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此又就六爻大成之后视其变与否则一卦可变为
 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能事即下
 文显道神德行酬酢佑神也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道隐而无形者也因辞而显其吉凶以示乎人德行
 人之所为者也因数而决其行止则皆神之所为矣
 隐者显之以示人显者神之以合天则明可以酬酢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43-0268a.png
 事物之宜而幽可以辅助鬼神之功矣受命如向如
 宾主之应对故曰酬酢神不能言吉凶以示人蓍卦
 有辞代鬼神言之是佑助鬼神所不及也此又极言
 因筮求卦之妙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此复加子曰以别上文也变化即上文大衍之数与
 揲筮求卦之法也阳变为阴阴变为阳皆非人之所
 能为故曰神道者本然之妙神者所以然之故也全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43-0268b.png
 章首论天地之数次论蓍策之数末论卦画之数而
 终赞因筮求卦之妙也
  右第九章
 第十章承上章而言易中之用有四者皆神之所为
 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以用之也尚取也指其所之者易之辞也以言者尚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43-0268c.png
 之则言无不当矣化而裁之者易之变也以动者尚
 之则动无不时矣象其物宜者易之象也制器者尚
 之则可以尽创物之智矣极数知来者易之占也卜
 筮者尚之则可以穷先知之神矣辞与占为类观其
 辞乃可知其占故下文至精合辞与占言之变与象
 为类变者事之方始象者事之已成故下文至变合
 变与象言之四者唯变难知变虽在辞象占之外实
 不出乎辞象占之间也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43-0268d.png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与于此
 此节言尚辞尚占之事问焉而以言按本义谓以言
 与以言者尚其辞之以言同谓以之发言处事也今
 按经文上已有有为有行此又补以言语气未顺又
 按大全朱子又云言是命龟受命是龟受命此说较
 顺今从之至精穷理于精微也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43-0269a.png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按本义谓尚象之事变谓事之未定者也要之此节
 总承上尚变尚象言之参伍以变交互参考之意然
 按筮法每爻三揲为三变而每揲之中象两象三象
 四时象闰象再闰虽曰四营实五小变所谓参伍以
 变也错谓分而配之三奇为老阳三偶为老阴两奇
 一偶为少阴两偶一奇为少阳是也综谓合而总之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43-0269b.png
 总记左右手之正策得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之数是
 也此二语止论一爻之法也通其变谓通六爻十有
 八变而成初二三四五上刚柔相杂之文也极其数
 谓极六爻七八九六而得内外两卦天地雷风水火
 山泽之象也此二句论成卦之法也三变而成爻十
 有八变而成卦易之有象天下之至变者无以加之
 矣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43-0269c.png
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此四者易之体所以立而用之所以行者也易指蓍
 卦无思无为蓍策本无心者也寂然者其体感通者
 其用此专就蓍卦而言然而人心动静之妙亦如此
 唯圣人能之耳
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极深承至精研几承至变如幽明之故死生之说易
 中之至精者本深也圣人即此以极其深如吉凶悔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43-0269d.png
 吝之萌人不自觉易中之至变者其几也圣人即此
 以研其几极深大学之所谓知止研几大学之所谓
 能虑上文至精至变至神易之体也下文惟深惟几
 惟神易之用也此句承上起下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
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唯易之能极深也故以辞为占则可以前知而开通
 天下人之心志唯易之能研几也故以变得象则可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43-0270a.png
 以制作而完成天下人之事务然辞占变象所以能
 如此者皆妙不可测之神为之唯其妙不可测故不
 待疾之而自速不待行之而自至谓自然而然非人
 所能为也天下之理唯疾故速唯行故至未有不疾
 而速不行而至者盖不如是不足以为神也神莫神
 于心此所谓神亦就易书言之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观变玩占可见其精观象玩辞可知其变然非有疾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43-0270b.png
 然感通之神何以为精何以为变哉变化之道皆神
 所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无非变化之道而已矣
  右第十章
 第十一章专言卜筮之事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
断天下之疑
 开物谓人所未知者开发之成务谓人所欲为者成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43-0270c.png
 全之冒天下之道谓卦爻既设而天下之道皆包括
 于其中也易之道本如此而圣人以之教人卜筮以
 知吉凶易能开物则于人所未知者开发之而通天
 下之志矣能成务则于人所欲为者成全之而定天
 下之业矣能冒天下之道则于万事万物之得失莫
 遁其情有以断天下之疑矣卜筮之妙如此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43-0270d.png
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
者夫
 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贡谓变易
 以告人盖蓍以七为数七七四十九而属阳分挂揲
 扐阴阳老少变化无方圆而神也卦以八为数八八
 六十四而属阴吉凶得失一定不易方以知也贡犹
 告也三百八十四爻刚柔迭用九六相推其理变易
 以告人易以贡也此以上皆承上节言易之妙也圣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43-0271a.png
 人以下就画前之易易理在圣人之心者言之洗心
 者心纯乎理别无所累非有私而洗之也退藏于密
 者寂然未动人莫能窥非有意藏之也吉凶与民同
 患者既得吉矣又患其凶凶固民之所患吉亦民之
 所患圣人之心与民同之也神以知来承上圆而神
 知以藏往承上方以知蓍未有定数故曰知来卦已
 有定体故能藏往圣心之神知亦然也言圣人之心
 体具三者之德故当无事之时心之体虚灵寂静人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43-0271b.png
 莫能窥所谓洗心退藏于密也及其有事之时心之
 用随感辄应终始毕照所谓吉凶同患知来藏往也
 此节即上章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而此特就
 易之在圣心者言之也神武不杀按本义谓得其理
 而不假其物之谓谓无卜筮而知吉凶也据此则神
 武不杀作取譬之词以文义求之有疑按王注言服
 万物不以威刑也窃按王注近是盖此二句设为问
 答赞叹之辞以起下文兴神物前民用之意盖指伏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43-0271c.png
 羲氏也神足以开物知足以成务聪明睿知也吉凶
 之断神武之决也与民同患不杀之仁也故下文遂
 言圣人建立卜筮之事盖惟圣人体备全易之理乃
 有易之书也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天之道阴阳寒暑之运行皆是也民之故伦常日用
 之云为皆是也明天之道则知神物之可兴察民之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43-0271d.png
 故则知民用之不可无以开其先神物即蓍龟也湛
 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圣人明于天人之
 故而作为卜筮以教人而于此斋戒以考其占使其
 心神明不测如鬼神之知来故曰神明其德上言圣
 人以此洗心者此心至静而易之体具也此言以此
 斋戒者此心至敬而易之用行也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43-0272a.png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此节言揲卦布爻之事阖户谓之坤言画偶爻也凡
 偶皆属阴为坤阖户谓之乾言画奇爻也凡奇皆属
 阳为乾先言坤者由静而动犹言阴阳也一阖一辟
 谓之变者六画既成刚柔相杂言成卦也往来不穷
 谓之通者九六之动爻相往来谓之通也见于蓍策
 有阴阳老少谓之象也形于卦爻有刚柔动静谓之
 器也制揲蓍以教人使知分挂揲扐谓之法也一出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43-0272b.png
 一入审其吉凶以为趋避谓之神也按此节本义谓
 乾坤变通者化育之功也见象形器者生物之序也
 法者圣人修道之所为而神者百姓自然之日用也
 此似泛论天下之事理大全平庵项氏专就卜筮解
 之今从项氏为切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此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画卦揲蓍其序皆然自此
 以下皆言圣人制作之本
卷七 第 51a 页 WYG0043-0272c.png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吉凶既定以之建功立事则天业自此生矣此二节
 言爻象之所由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
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素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富贵谓有天下亹亹犹勉勉也疑则怠次则勉此六
卷七 第 51b 页 WYG0043-0272d.png
 者之功用皆大圣人即五者之天以形蓍龟功用之
 大易占用蓍不用龟然龟亦具此理故每并言之此
 节言成器之所由立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此节言易书之所由作神物谓蓍则之而四十九之
 数以行变化谓阴阳天变化寒暑昼夜之类地变化
 山川动植之类效之而卦爻之动静以出象谓日月
卷七 第 52a 页 WYG0043-0273a.png
 星辰循度失度而吉凶见象之而卦爻有以断吉凶
 图书则金木水火土生成克制之数则之而卦画方
 位以定皆作易之本也河图洛书别详于图说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
以断也
 四象谓阴阳老少示示以所值之卦爻示使人有所
 见告使人有所知断使人无所疑此又总卜筮之大
 意而言之也
卷七 第 52b 页 WYG0043-0273b.png
  右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言圣人作易之意其散在六十四卦之爻
 象其聚在乾坤之二卦圣人用易之道其散在天下
 之事业其聚在一身之德行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释大有上九爻义大有惟六五一阴而上下五阳应
卷七 第 53a 页 WYG0043-0273c.png
 之上九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是能履信思顺而
 尚贤也五之交孚信也而上能履之五得位而上从
 之谦退不居思顺也志从于五尚贤也此节疑在第
 八章之末错简在此耳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言之所传有尽象之所示无穷立象尽意指伏羲所
卷七 第 53b 页 WYG0043-0273d.png
 画之卦爻包含变化无有穷尽虽无言而吉凶同患
 之意悉具于中所谓尽意也设卦谓文王所设六十
 四卦之名义也本乎性而善者为情拂乎性而不善
 者为伪六十四卦之中善恶真妄无所不具所谓以
 尽情伪也系辞则文王周公彖爻之辞吉凶悔吝之
 言尽矣此三句皆言作易之事答书不尽言言不尽
 意之语而设卦在立象之后系辞之前盖竟尽意之
 绪启尽言之端也尽意尽情伪尽言皆所以为天下
卷七 第 54a 页 WYG0043-0274a.png
 利也又恐其利有所未尽于是作揲蓍十有八变之
 法使往来相通一卦可为六十四则其用愈广足以
 尽利矣因变得占吉凶知所趋避心无所疑如以鼓
 声作舞容鼓声愈疾舞容亦愈疾鼓声不息舞容亦
 不息成天下之亹亹而不自知其所以然所谓尽神
 也此二者言用易之事立象设卦即上章所谓象也
 系辞辞也变通变也鼓舞占也
乾坤其易之缊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卷七 第 54b 页 WYG0043-0274b.png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缊即包蓄也易之所有不外阴阳凡阳奇皆乾阴偶
 皆坤画卦定位则二者成列而易之体立矣成列举
 乾坤而诸卦皆在其中乾坤毁无以见易谓卦爻不
 列则易道无由而著也易不可见则乾坤息谓易道
 不显则卦画之变化不能自行也易未尝无乾坤亦
 未尝息特以画卦不立无以见其变易之理而乾坤
 之功用并不可得而见也
卷七 第 55a 页 WYG0043-0274c.png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卦爻阴阳皆形而下者其理则道也道超乎形而非
 离乎形故不曰有形无形而曰形上形下也所变所
 通所指者皆道然皆宜就揲蓍言之本义谓变通二
 字上章以天言此章以人言盖上章言阖辟往来蓍
 策中所本有之理此言化裁推行则圣人筮卦用易
 之事也易道无穷圣人化而裁之为六画为上下为
卷七 第 55b 页 WYG0043-0274d.png
 内外故谓之变推而行推其变而行之也如乾初变
 宜潜则潜为通乾二变宜见则见为通故谓之通也
 事者业之未成业者事之已就定天下之吉凶以成
 天下之亹亹则天下从此立矣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重出以起下文
卷七 第 56a 页 WYG0043-0275a.png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按本义卦即象也辞即爻也此解颇有可疑窃意天
 地万物之形象至多六十四卦之中阴阳奇偶无所
 不备是能极天下之赜也辞则有象辞有爻辞皆示
 人以吉凶悔吝使人晓然知所趋避是能鼓天下之
 动也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卷七 第 56b 页 WYG0043-0275b.png
 上文变通就揲筮而言此就用易以行事而言化卦
 爻所示之理而得其裁制存乎人之能变不可拘也
 推卦爻所决之事而善于施行存乎人之旁通不可
 执也变与通所谓神明之也存乎其人而辞变象占
 皆不可泥也此皆因筮得卦之后用易而见于事者
 也至于平居尤贵体易道于心身不在书与言之迹
 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也成者我自成
 信者他人信之得于心为德履于身为行前言变通
卷七 第 57a 页 WYG0043-0275c.png
 而措之事业推易道于民此言变通而归之德行存
 易道于已也上文五谓者圣人作易之用此六存者
 圣人之用夫易也自章首至乾坤或几乎息言圣人
 作易散为六十四卦之爻象而缊于乾坤之二卦自
 形而上者谓之道以下言圣人用易散为天下之事
 业而要归于人之德行也
 系辞下传
 第一章言卦爻吉凶造化功业
卷七 第 57b 页 WYG0043-0275d.png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成列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及
 先后天之方位皆是也象即卦之形体大全谓乾兑
 离震之象未及天地雷风也重之谓八卦之上各加
 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爻六爻既重卦则六爻皆在
 其中矣然八卦所以成列乃从太极两仪四象渐次
 而生画成之后方见有三才之象非圣人因见三才
 遂以己意连画三爻以象之也六十四卦每卦六爻
卷七 第 58a 页 WYG0043-0276a.png
 亦以下卦为太极生两仪则十有六生四象则三十
 有二生八卦则六十四画成之后然后见其可尽天
 下之变非圣人见下三画不足以尽天下之变又增
 三爻以益之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而往来交错卦爻之变见矣圣人因其有
 变随爻皆系之辞占者一二爻变则一二爻动四五
 爻变则不变者为动三爻变则二彖皆动纯变则之
卷七 第 58b 页 WYG0043-0276b.png
 卦为动皆观其所系之辞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吉凶悔吝在辞因变动而占乃见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一刚一柔各有定位自此而彼变以从时立本者天
 地之常经趣时者古今之通义上系曰刚柔者昼夜
 之象即此所谓立本变化者进退之象即此所谓趣
 时
卷七 第 59a 页 WYG0043-0276c.png
吉凶者贞胜者也
 贞正也常也天下事非吉则凶非凶则吉常相胜而
 不已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
夫一者也
 观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日月常明而
 不息故曰贞明天下之动无穷然顺理则吉逆理则
 凶其正而常者亦一而已矣
卷七 第 59b 页 WYG0043-0276d.png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确然健貌隤然顺貌所谓贞观者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效此者效健顺之理像此者像奇耦之画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

 内谓分蓍揲卦之时外成卦之后吉凶悔吝生乎动
 不变则功业无自而成故曰功业见乎变辞则彖辞
卷七 第 60a 页 WYG0043-0277a.png
 象辞圣人示人以吉凶者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
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此以上言作易之圣人以忧世之心发明卦爻之辞
 此节则言用易之圣人有御世之位而行仁义之道
 也天地以生物为心德之大莫过乎此圣人有德无
 位亦不能相天地而遂人物之生故以位为大宝非
 圣人自宝之盖天下赖圣人之有位得蒙其泽故天
卷七 第 60b 页 WYG0043-0277b.png
 下以为宝也曰仁之仁仍作人人君能得天下之心
 位乃可守财可养万人之生故人可聚理财使各得
 其分养之也正辞则分别是非教之也禁民为非明
 宪敕法以齐其不率刑之也养之教之而后齐之以
 刑圣人不忍人之政尽此三者皆出于理之当然而
 不可易所谓义也其在易则理财即易之备物致用
 也正辞即易之辨物正言也禁民为非易之断吉凶
 明失得内外使知惧也此章论卦爻吉凶推之造化
卷七 第 61a 页 WYG0043-0277c.png
 功业而以有德有位之圣人能体易而参赞天地者
 终之盖天地之德在乎生作易之圣人情见乎辞用
 易之圣人仁守其位无非以为斯人而已矣
  右第一章
 第二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卷七 第 61b 页 WYG0043-0277d.png
 象以气言属阳法以形言属阴鸟兽之文谓天产之
 物飞阳而走阴也土地所宜谓地产之物草阳而木
 阴也神明之德不外乎健顺动止陷入丽说之德万
 物之情则不止天地雷风山泽水火之情本义云俯
 仰远近所取不一然不过以验阴阳消息两端而已
 盖万物不外于八卦八卦不外乎阴阳阴阳虽二而
 实一气之消息也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卷七 第 62a 页 WYG0043-0278a.png
 离有二义曰象曰理理谓丽也禽兽鱼鳖丽乎网罟
 也象谓虚中网罟之目虚也取之离者言为网罟有
 离之象非睹离乃有此也他卦仿此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二体皆木中互坤土木入土中上入下动风雷之象
 也粒食之利自此而始益之义也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卷七 第 62b 页 WYG0043-0278b.png
所盖取诸噬嗑
 日中为市上明下动火雷之象中爻坎水艮山群珍
 所出聚货之象艮止退而得所之象货不同皆合于
 市借噬为市嗑为合噬嗑之义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阳极变阴阴极变阳变也阳变阴不至于亢阴变阳
卷七 第 63a 页 WYG0043-0278c.png
 不至于伏通也阴阳循环无端久也上衣色玄象天
 下裳色黄象地食货既足礼义当兴变草昧而文明
 又取乾坤变化而无为之义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
下盖取诸涣
 刳木使中虚剡木使末锐木在水上故涣有利涉大
 川之占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卷七 第 63b 页 WYG0043-0278d.png
 下动上说泽雷之象各因其性动止随人有随之义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雷震乎外有声之木又互艮为门阙以取其象先事
 警戒又豫备之意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下止上动雷山之象民既粒食又治使精小过之义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睽乖然后服之以威取睽之义又离为戈兵兑金为
卷七 第 64a 页 WYG0043-0279a.png
 矢为毁折互坎为弓轮亦有其象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栋屋眷承而上者宇椽也垂而下者故曰上栋下宇
 风雨动于上栋宇覆于下雷天之象又取壮固之意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送死大事而过于厚大过之义又大过全卦象坎为
卷七 第 64b 页 WYG0043-0279b.png
 隐伏殡葬之象中爻乾为衣内巽为木入土之象养
 生不足以当大事故杵臼小过送死可以当大事故
 取诸大过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以察盖取诸夬
 言有不能记者书识之事有不能信者契验之取明
 决之义盖夬乃君子决小人之卦造书契亦所以决
 小人之伪而防其欺也此章十三卦取象见上古未
卷七 第 65a 页 WYG0043-0279c.png
 有易之书而先有易之理人见圣人备物致用立成
 器以利天下以为此出圣人之心思不知皆因乎理
 所固有也
  右第二章
 第三章言卦象彖爻之用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圣人立象以尽意由八卦以及六十四卦内外互变
 皆象也知此则易书所有不独天地雷风为象即其
卷七 第 65b 页 WYG0043-0279d.png
 言君臣政教无非象也占者因象而变通以相观则
 于其辞有所不必泥矣
彖者材也
 言一卦刚柔之材即卦德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天下之动甚微有同德同事而所当之位各有不同
 而吉凶生爻则仿所动之吉凶以示人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卷七 第 66a 页 WYG0043-0280a.png
 吉凶在事本显故曰生悔吝在心尚微故曰著悔有
 改过之意至于吉则悔之著也吝有文过之意至于
 凶则吝之著也原其始而言吉凶生于悔吝要其终
 而言则悔吝著而为吉凶也此章言卦象彖爻之设
 无非明得失以示人使观象玩辞观变玩占者知有
 悔心而不吝于改过庶几有吉而无凶耳
  右第三章
 第四章专以阴阳卦画分君子小人之道
卷七 第 66b 页 WYG0043-0280b.png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震坎艮为阳卦皆一阳二阴巽离兑为阴卦皆一阴
 二阳
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阳卦虽一奇二偶而以奇为主阴卦虽一偶二奇而
 以偶为主也阴二画止当阳一画不必云阳卦五画
 阴卦四画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
卷七 第 67a 页 WYG0043-0280c.png
民小人之道也
 德行以善恶言君为阳民为阴一阳二阴则一君二
 民尊无二上道大而公君子之道二阳一阴则二君
 一民政出多门道小而私小人之道然凡阳卦未少
 皆言君子阴卦未必皆言小人特借阴阳卦体以明
 有君子小人之不同耳阳奇阴偶卦画固有一定而
 即此推之则阳为君阴为民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易
 之扶阳抑阴又如此
卷七 第 67b 页 WYG0043-0280d.png
  右第四章
 第五章错举九卦十一爻发明其义与上系之七卦
 皆象传之文言欲学易者触类以及其馀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
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此引咸九四爻辞而释之思者心之用虑者谋度其
 事也事之未来寂然不动何思之有既与物接各有
 定理何虑之有同归殊途天下无二理也一致百虑
卷七 第 68a 页 WYG0043-0281a.png
 天下无二心也若憧憧往来而仅其朋类从之所从
 者亦狭矣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
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
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此承上文憧憧往来而言往来屈信皆天道自然感
 应之常理憧憧然则入于私矣日月往来而明生寒
 暑相代而岁成往者之屈感来者之信来者之信又
卷七 第 68b 页 WYG0043-0281b.png
 感往者之屈而有明生岁成之利此天道往来自然
 之感也若九四之憧憧岂如是乎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
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按此节本义云因言屈信往来之理而又推以言学
 亦有自然之机也精研其义至于入神屈之至也然
 乃所以为出而致用之本利其施用无适不安信之
 极也然乃所以为入而崇德之资内外交相养互相
卷七 第 69a 页 WYG0043-0281c.png
 发也今时解皆从之盖本义以屈信交互言之以明
 学问内外相资之功未为不可然细按上文之意似
 以屈信相感发明何思何虑之一言大抵人情但知
 信之为利不知屈之为利所以思虑愈多卒求信而
 不得故此节发明屈即为信之理而教人以素位而
 行之学不出其位之思也尺蠖之行不屈则不能伸
 伸而再行则又屈是屈乃以求伸也龙蛇至冬不蛰
 则来岁不能奋故蛇冬见者多死是龙蛇之蛰正所
卷七 第 69b 页 WYG0043-0281d.png
 以藏身也此四句犹诗之兴体精义四句即应上言
 物理如此人之学问亦宜然精义二句以知言利用
 二句以行言人惟不安于屈妄意求伸是以思虑百
 出究皆无当不知天下之理屈即为伸随时随地有
 我之所宜知宜行者如精义至于入神吾方屈以求
 其所宜知也而可以致用则伸矣利用祗求安身吾
 方屈以求其所宜行也而德之崇则伸矣况乎知尽
 行至过此以往穷神知化不可得而知屈而伸至于
卷七 第 70a 页 WYG0043-0282a.png
 如此人又何以思虑为乎窃思如此解此方与上文
 何思句相应义者宜而已精义者精密其宜与不宜
 皆得其分定而不可易至于入神则经权常变惟我
 所为以此致用用无不利矣致用由知而行利用则
 专言行事矣人身不安德何由崇故无论处常处变
 处顺处逆凡所施用且自安其身似未尝大有所作
 为然此身既安则一切事业皆由此起是虽不过自
 安其身实德所由崇也精义入神利用安身岂必尽
卷七 第 70b 页 WYG0043-0282b.png
 无思虑然思其所宜思所谓同归殊途一致百虑者
 非憧憧之思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此指上精义利用下学之事至此过此以往则无所
 用其力未之或知则不止于致用崇德而已穷神之
 神即入神之神唯有入神之功乃有穷神之效德盛
 之德即崇德之德唯积而日崇则德自愈盛也由致
 用崇德而至于穷神知化乃德盛仁熟而自致非人
卷七 第 71a 页 WYG0043-0282c.png
 力之所能为至此则信之极矣按本义不知者往而
 屈也自致者来而伸也窃意此节不必又分屈伸宜
 承上节而言屈之必伸非特致用崇德而已过此以
 往乃有不可知之妙即至于穷神知化盛德之极而
 其始不过精义入神利用安身而已又何必以憧憧
 之思虑为哉窃意此节之解与本义不合然于经文
 较为明顺以待高明参酌
易曰困于石㨿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
卷七 第 71b 页 WYG0043-0282d.png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㨿而㨿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非所困而困不可为而强为之也非所㨿而㨿宜去
 而不去之也君子有不幸之困而我无致困之道则
 不辱陈蔡匡人是已君子无非㨿之㨿而所㨿必正
 则不危不立岩墙之下是已此释困六三爻义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
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卷七 第 72a 页 WYG0043-0283a.png
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

 此释解上六爻义夫子又推言外之意也括结碍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
谓也
 此释噬嗑初九爻义小惩大诫犹为小人之福况真
 知义者乎
卷七 第 72b 页 WYG0043-0283b.png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
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
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此释噬嗑上九爻义言惩恶在初改过在小也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
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此释否九五爻义能常存危乱与亡之意则可以安
卷七 第 73a 页 WYG0043-0283c.png
 其位保其存有其亡也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此释鼎九四爻义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
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卷七 第 73b 页 WYG0043-0283d.png
 此释豫六二爻义上交宜恭而近謟下交宜和而近
 渎所分甚微所谓几也介于石则至静而无欲至重
 而难动所以能见几而不溺于豫故知微又知彰知
 柔又知刚也知几则有吉而无凶故曰吉之先见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无吉
 此释复初九爻义庶几言近于道也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
卷七 第 74a 页 WYG0043-0284a.png
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此释损六三爻义天地气化男女形化皆以两故专
 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
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
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无恒凶
 此释益上九爻义易平易也易其心而后语心平气
卷七 第 74b 页 WYG0043-0284b.png
 和故能言也危以动则民不与党与之与也无交而
 求则民不与取与之与也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皆
 非立心有恒者不能动而与语而应求而与者物我
 一心而无间之者也益之上九专利自益故不徒无
 益而反有伤之者也上传七卦下传九卦十一爻皆
 夫子随其意之所欲言发明其义以为学易者之法
 学者触类以及其馀则易之道思过半矣
  右第五章
卷七 第 75a 页 WYG0043-0284c.png
 第六章言乾坤为六十四卦之所从出其究无非断
 吉凶以决民疑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六十四卦不外阴阳阖辟而成故乾坤为易之门有
 形质曰物有奇有偶则有形质矣以二物之德言则
 阳与阴合阴与阳合而其情相得以二体言则刚自
 刚柔自柔而其质不同撰犹事也雷风山泽之类也
卷七 第 75b 页 WYG0043-0284d.png
 可得见者也可见者以此二物体之德顺健动止之
 类也不可测者也不可测者以此二物通之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耶
 万物虽多无不出于阴阳之变故卦爻之义虽杂出
 而无差谬衰世本义谓指文王与纣之时盖伏羲画
 卦之时理虽无所不具然人心淳质未有历其事者
 世衰道微情伪滋多至文王与纣之时则经历崎岖
 险阻故其言曲尽情伪艰险盖圣人忧世之心有不
卷七 第 76a 页 WYG0043-0285a.png
 得已焉者也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
辞则备矣
 而微显当作微显而开而之而亦有误彰往谓阴阳
 消长卦画已具也察来谓事之未来吉凶因卦爻以
 断也微显谓即人事推之天道显者微之使求其原
 也阐幽谓本天道验之人事幽者阐之使求其端也
 当名谓父子君臣之分上下贵贱之等各当其位也
卷七 第 76b 页 WYG0043-0285b.png
 辨物如乾马坤牛离火坎水悉辨其类也正言如元
 亨利贞直方大之言正其言以晓人也断辞如利涉
 大川不利涉大川可小事不可大事以决人之疑也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此节上六句抑扬其辞而总以因贰以济民行二语
 结之负乘往来事之小茅棘鸡豕物之小然取类皆
 本于阴阳则大矣其节皆阴阳道德性命之秘远而
卷七 第 77a 页 WYG0043-0285c.png
 难窥其辞则经纬错综有文灿然可见矣委曲其辞
 者未必皆中乎理易则委曲而无不合理敷陈其事
 者无有隐而不彰易则事虽毕陈而理之所以然未
 尝不隐也贰疑也报应也承上言凡若此者无非因
 民之疑贰而决之以济其所行而明得失吉凶之应
 也大全吴氏谓专指彖辞其实彖爻皆然宜兼言之
  右第六章
 第七章三陈九卦以明处忧患之道
卷七 第 77b 页 WYG0043-0285d.png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指文王所系之辞伏羲画卦夏商虽以占卜未有
 其辞自文王拘于羑里身经患难而系彖辞教人以
 反身修德故曰其有忧患乎下文举九卦之名以见
 其忧患之意因即此示人以处忧患之道也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
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
巽德之制也
卷七 第 78a 页 WYG0043-0286a.png
 九卦皆反身修德以处忧患之事也基所以立履礼
 也上天下泽定分不易必谨乎此然后其德以有基
 而立也柄所以持谦者自卑以尊人为礼者之所当
 执持而不可失者也复为反善之义人性本善蔽于
 物欲则流于恶能于念虑之萌人所不知己所独知
 之处审其几而复于善则火然泉达万善从此推广
 是德有其本也所守游移则德不固恒则守不变而
 常且久矣损者惩忿窒欲所以修其身也益者迁善
卷七 第 78b 页 WYG0043-0286b.png
 改过使善日长而充裕也人处困穷出处语默取予
 辞受可以观德明辨于此以自验其学问之力又困
 而能通则可辨其是困而不通则可辨其非矣井有
 本故泽及于物而井未尝动如人之有德而所施及
 人德性初未尝动故曰德之地也巽为资斧有断制
 之象盖巽不止于顺以一阴入二阳之下顺而能入
 故曰德之制也此皆修德之具不必言功夫次第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
卷七 第 79a 页 WYG0043-0286c.png
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
称而隐
 此如书之言九德也礼本人情和也和则或疑非其
 至然各得其所而不乱则至极无以加矣自尊者虽
 尊而不光唯谦则已虽卑而人尊之且益光也复一
 阳之微而不乱于群阴犹善端之萌非众恶所能遏
 也恒既历久岂能无杂然其德有常虽历烦杂而不
 厌也损如惩忿窒欲其始虽难纯熟之后乃易矣益
卷七 第 79b 页 WYG0043-0286d.png
 但充长其本然而初无所造作困者身困道亨故通
 井不动而及物所施不穷所谓迁也巽能顺理因时
 称物之宜而性入而伏形迹不露犹风之动物不见
 其形所谓隐也此正言九卦才德之善以见能为修
 德之具如履和而至所以为修德之基若和而不至
 则不可为基矣馀仿此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
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卷七 第 80a 页 WYG0043-0287a.png
 人之所行不由礼则乖故履所以和其行也谦主卑
 下礼以谦为主所以制乎礼也复则良知不为欲蔽
 以自知也恒则有始有终所以一德也损以远忿欲
 之害益以兴迁改之利知守其困处之有道则少有
 所怨尤迁徙于义非辨安能迁而井静而生明故于
 义能辨之巽则义精仁熟精微委曲无所不入所谓
 可与权也始于守礼终于达权先后亦有其序也此
 章凡三陈九卦首言九卦为修德之具次言九卦之
卷七 第 80b 页 WYG0043-0287b.png
 善所以可为修德之具终乃言用九卦以处忧患之
 道然九卦非专以处忧患易言处忧患者亦不止于
 九卦夫子偶举其近似者言之以为学者之法而已
  右第七章
 第八章言易之不可离而深有望于率辞揆方之人
 也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卷七 第 81a 页 WYG0043-0287c.png
 按本义远犹忘大全林氏谓人生日用不可须臾离
 者道即一阴一阳之道变动卦爻之变动也屡迁不
 居非一定也六虚即六爻六爻刚柔往来如寄非实
 有也故曰虚典常也要约也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所贵变易以从时而已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此句疑有脱误大要谓易虽不可为典要然或出或
 入在内在外皆有一定之法度无非使人知戒惧而
卷七 第 81b 页 WYG0043-0287d.png
 巳
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所以然曰故明于忧患且知其所以然之故忧患之
 来苟不明其故则人有苟免之心易明忧患而明其
 所以致之之故故人知自反也盖易本圣人吉凶与
 民同患之书虽无师保而常若父母临之则不徒教
 之诲之且使人有所怙恃有所瞻依此极言易之切
 于人而戒惧之不可以已此易所以不可远也
卷七 第 82a 页 WYG0043-0288a.png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方向也初对既言初始也既终也始由其辞以度其
 意之所向则其书虽不可为典要而其辞终则有典
 可循有常可则也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视其率辞
 揆方何如耳苟非其人道又何以行哉此章总论易
 书之不可远变动不拘而终有典常而后以非其人
 不行结之深有望于学易者也
  右第八章
卷七 第 82b 页 WYG0043-0288b.png
 第九章专论爻画以示人也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质谓卦体时谓六位之时物谓阴阳二物凡八卦及
 六十四卦所取龙马豕鸡之类皆物也卦有定体故
 曰质爻无定用故曰时言圣人之画卦必原其事之
 始要其事之终以为一卦之体质六爻则刚柔错杂
 随其时而辨其物占者吉凶各因其所值无一定也
卷七 第 83a 页 WYG0043-0288c.png
 此节总言圣人作易立卦生爻之义下文乃因分诸
 爻之为用而详言之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此承上文原始要终而言初上二爻也原其始则初
 爻为本本质未明故难知要其终则上爻为末末质
 已著故易知难知者所系之辞必拟议之而后得易
 知者但卒其卦之辞以成其卦之终而已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卷七 第 83b 页 WYG0043-0288d.png
 按本义此谓卦中四爻按大全吴氏谓论正体则二
 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论互体则三为内卦之
 中四为外卦之中故皆谓之中爻今按中爻之义宜
 从本义以全卦之中言之而经文备字宜兼正互体
 为言物者爻之阴阳德即健顺动止之德爻有中不
 中正不正有应无应则皆有是与非矣有内外卦之
 物与德有互卦之物与德故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
卷七 第 84a 页 WYG0043-0289a.png
半矣
 上文既分言初上二爻及中四爻此又总六爻言之
 而归重于彖以结章首原始要终之意也存亡者阴
 阳之消息吉凶者事情之得失一卦所言不一要其
 存亡吉凶之所归则六爻之义居然见矣然知者见
 事于未形虽不观六爻之义但观其彖辞已得十之
 五六矣盖彖者原始要终以为质或论二体或论主
 爻或论综卦相易之爻大意已该知者观之无待于
卷七 第 84b 页 WYG0043-0289b.png
 爻也观此则爻辞有疑义宜求之彖可知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
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此以下论中爻同功谓皆阴位异位谓远近不同四
 近君有僣偪之嫌虽在上而多惧二远君阴柔远则
 难援虽若不利而归于无咎者以二居下体之中也
 爻尚中正而中可兼正四虽得正犹有不中之累况
 不得正者乎二虽不正犹有得中之美况兼得正者
卷七 第 85a 页 WYG0043-0289c.png
 乎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
危其刚胜耶
 三五同阳位而贵贱不同三以臣之贱而居下卦之
 上故多凶五以君之贵而居上卦之中故多功柔危
 刚胜宜兼五三两爻言之五君位也柔居之则危刚
 能胜之故六居五多危九居五多吉也九居四不言
 其刚危六居三则曰柔危者盖九居四犹为刚而能
卷七 第 85b 页 WYG0043-0289d.png
 柔六居三则才柔志刚所以危也耶字疑词盖卦爻
 之大凡如此若乾之九三履之九五则刚亦间有危
 者矣
  右第九章
 第十章论六爻备天地人之道而不外阴阳二物错
 杂成文以为得失吉凶之象总以见易书之广大悉
 备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卷七 第 86a 页 WYG0043-0290a.png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才者能也天能覆地能载人能参天地故曰才三画
 已具三才重之以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
 为地盖一而不两则专而无对天独阳无阴地独阴
 无阳人之阴阳亦孤而无偶不生不成必皆兼而两
 之天地人各有阴阳然后其道全而不偏若各以所
 近而析其名则在天为阴阳五阳而上阴在地为刚
 柔初刚而二柔在人为仁义三仁而四义皆两之道
卷七 第 86b 页 WYG0043-0290b.png
 本如是非圣人强安排之也易之为书所以广大悉
 备也至其位之上下取义又有不可拘者一卦中阴
 或居上则地或为天阳或居下则天或为地五为君
 位则天道为人道二为臣道则地道为人道是又变
 通取义不可为典要者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
当故吉凶生焉
 道有变动指卦之全体自初至上各有不同如乾之
卷七 第 87a 页 WYG0043-0290c.png
 初潜二见三惕四跃始终先后不同非阴阳老少之
 变也爻有等谓高下远近贵贱之差物即阴阳二物
 有刚柔小大之分即物也物相杂指阴爻阳爻之相
 间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则无所杂而文不见自乾坤
 二卦之外皆阴阳错杂以成文者也文有当否阳居
 阳位当居阴则不当阴居阴位当也居阳则不当当
 者多吉不当者多凶然阳居二或以刚中而吉居四
 居上或以刚而能柔为吉阴居初或以在下而吉在
卷七 第 87b 页 WYG0043-0290d.png
 五或以柔中而吉阳居初三五或以过刚而凶阴居
 二四上又或以过柔而凶则又因卦义所取间有不
 同未可执一为论也此章上节言全卦兼三才之道
 以见易道之大此节则即六爻而言吉凶之所由著
 亦以见广大之悉备也
  右第十章
 第十一章明文王所以作易之意欲人惧以终始归
 于无咎而已
卷七 第 88a 页 WYG0043-0291a.png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
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前章已言易兴于中古作于忧患此则明以属之文
 王盖非末世则情伪不如是之炽非盛德则易道无
 自而傅以纣之末世遇文王之盛德易之所由演也
 危者有忧患之心故辞多危惧也其辞危惧故凡人
 之知危惧者使之安平慢易者使之倾覆非易有意
卷七 第 88b 页 WYG0043-0291b.png
 使之盖殖有礼覆昏暴天道之自然也百物不废本
 义作万物之理无不具与上文不相接来注废字即
 倾字也谓此道甚大近而一身远而天下国家若常
 以危惧为心皆不至于倾废也此说较胜惧即忧危
 之意忧惧于始者易终而犹始者难忧惧以终始其
 要不过欲无咎而已易之为道如此学易者可以悟
 矣
  右第十一章
卷七 第 89a 页 WYG0043-0291c.png
 第十二章首论乾坤二卦之德因及全卦之功用自
 八卦以象告以下又总作易系辞之大略而末以人
 情立言之不同以明系辞之不同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至健则所行无难故易至顺则所行不烦故简然皆
 本于忧患之心皆知其难而不敢易以处之之意下
 危曰险乾体在上自高临下知下之险而不敢进健
卷七 第 89b 页 WYG0043-0291d.png
 而知险则不陷于险矣上难曰阻坤体在下自下趋
 上知上之阻而不敢越顺而知阻则不困于阻矣全
 易皆由乾坤二卦而生乾坤二卦之德如此则全易
 之贵于危惧可知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
亹者
 侯之二字衍文说诸心本义属乾之事盖心与理会
 有自然之妙故以属阳也研诸虑本义属坤之事盖
卷七 第 90a 页 WYG0043-0292a.png
 理因虑审涉于作为故以属阴也又事之未定者属
 乎阳故本义谓说诸心有以定吉凶事之已定者属
 乎阴故本义谓研诸虑有以成亹亹分属亦是亦不
 必过拘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变化者阴阳之所为云为者人事之所作人事与天
 道相符则吉事有祥如见乎蓍龟之类言吉事则凶
 事在其中矣变化云为明也吉事有祥幽也于变化
卷七 第 90b 页 WYG0043-0292b.png
 云为则象之而有以知器凡有形之实事皆器也于
 吉事有祥则占之而有以知来凡未形之吉凶悔吝
 皆来也此节言易之为书具天道之变化人事之云
 为又吉凶皆有休祥之应所以象事于此而知器占
 事于此而知来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天地设位而变化云为吉事之祥已具然此理不能
 以告人圣人作易以成其功使明则谋诸人幽则谋
卷七 第 91a 页 WYG0043-0292c.png
 诸鬼而至愚之百姓亦因卜筮知所趋避是百姓亦
 与其能也盖健顺易简知险知阻天地之能也说心
 研虑定吉凶成亹亹圣人成天地所不及成之能也
 云为之祥象占之知则百姓之能得与于圣人已成
 之能也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象谓卦画八卦成列象在其中以象告也至错综为
 六十四卦爻彖所趋各异则曲尽其情实而言之上
卷七 第 91b 页 WYG0043-0292d.png
 古观象已告后世情伪既多非以情言不可也爻彖
 之辞因刚柔杂居有得有失故吉凶于此见焉此后
 乃详言圣人爻彖所系之辞吉凶悔吝之所由著以
 示学易者也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
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
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此承上文刚柔杂居吉凶可见而详言系辞吉凶悔
卷七 第 92a 页 WYG0043-0293a.png
 吝之凡例也易道变动开物成务以利言也而卦爻
 之辞有吉有凶则其情之有所迁耳以下皆详言吉
 凶以情迁之说而以吉凶悔吝利害之三辞由于相
 攻相取相感之三情末复总以相近不相得之一情
 使人推观之也命辞之法必各象其爻之情易之系
 辞不止言吉凶盖吉凶者事之已成者也吉凶之尚
 微而未成者则曰悔吝而其事之始商度其可否则
 曰利不利不利则害是易之辞有吉凶悔吝利害三
卷七 第 92b 页 WYG0043-0293b.png
 者也而其故由于爻之情有相取相攻相感三者相
 感者情之始交故以利害言之相取则有事矣故以
 悔吝言之相攻则其事极矣故以吉凶言之爱恶远
 近情伪姑就浅深言之若错综言之则相攻相取相
 感之情其居皆有远近其行皆有情伪其情皆有爱
 恶也故总以相近一条明之近而不相得则以恶相
 攻而凶生矣以伪相感而害生矣不以近相取而悔
 吝生矣是一近之中备此三条然不相得则恶相攻
卷七 第 93a 页 WYG0043-0293c.png
 伪相感近不相取则相得为爱相攻情相感近相取
 可知不相得为凶害悔吝则相得为吉利悔亡无悔
 无咎可知夫子已言者三其未言者三其条例有六
 也然凡爻有比爻有应爻有一卦之主爻皆情之欲
 相得者今称近者但即比爻言之反以三隅则主爻
 及应爻亦备此六条以此十八条合之爻辞则吉凶
 悔吝之大凡可知如颐上九之于六五蹇上六之于
 九五比爻之以爱相攻而吉者也离之九三九四比
卷七 第 93b 页 WYG0043-0293d.png
 爻之以恶相攻而凶者也渐六四之于九三贲上九
 之于六五皆比爻之近相取而无咎悔者也咸九三
 之于初二小畜九三之于六四皆比爻之近不相取
 而悔吝者也贲六二之于九三震六三之于六二皆
 比爻之以情相感而有利者也蒙六三之于九二艮
 六二之于九三皆比爻之以伪相感而有害者也蒙
 九二之于六五临六五之于九二皆应爻之以爱相
 攻而吉者也大过九三之于上六恒九三之于上六
卷七 第 94a 页 WYG0043-0294a.png
 皆应爻之以恶相攻而凶者也损初九之于六四睽
 九二之于六五皆应爻之相取而无咎悔者也屯六
 三之于上六蒙六四之于初六皆应爻之不相取而
 悔吝者也蛊九二之于六五贲六四之于初九皆应
 爻之以情相感而有利者也萃六三之于上六归妹
 六三之于上六皆应爻之以伪相感而无利者也比
 九五之于六二六四主爻之以爱相攻而吉者也其
 于六三上六则以恶相攻而凶者也大有六五之于
卷七 第 94b 页 WYG0043-0294b.png
 九二九四主爻之以相取而无咎悔者也蒙六四之
 于九二豫六三之于九四主爻之不相取而悔吝者
 也复六四之于初九剥六三之于上九主爻之以情
 相感而有利者也随六三之于九五观六二之于九
 五主爻之以伪相感而无利者也易卦就主爻应爻
 论吉凶者多就比爻论吉凶者不数故夫子独举比
 爻以例其馀又按六爻有比有承有乘先儒谓初与
 二比三与四比五与上比而二三与四五则以承与
卷七 第 95a 页 WYG0043-0294c.png
 乘言之今曰近而不相得则承与乘皆在其中分之
 则比中又有承与乘合之统谓比亦可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此又即人情之情伪其见于辞者不同如比以见易
 之系辞不同亦犹是也叛非叛逆背实失信皆是言
 与实背故惭心疑则可否难决如木之有枝分为两
 岐诬善为恶则言语不实如物在水上浮游不定失
卷七 第 95b 页 WYG0043-0294d.png
 守者见理不真操持不固故辞多屈而不伸六者皆
 反对叛者无信疑者不自信吉者静躁者动诬者败
 人失守者自败然吉一而已叛疑躁诬失居其五人
 情之变尽于此矣犹卦爻之情有相攻相取相感而
 吉凶悔吝利害由此而生也自八卦以象告至此又
 发卦爻系辞之凡例以示学易者也
  右第十二章
 周易浅述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