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039-03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酌卷六
              祁州刁包撰
周易下经
(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
 上经首乾坤天地一大夫妇也下经首咸恒夫妇一
 小天地也傅曰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交
卷六 第 1b 页 WYG0039-0352b.png
 相感也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复甚焉本义曰艮
 止则感之专兑说则应之至俱精甚天地以交感而
 泰不感则否人心以交感而通不感则暌傅曰凡君
 臣上下以及万物皆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则有亨
 通之理君臣能相感则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则
 上下之志通以至父子夫妇亲戚朋友皆情意相感
 则和顺而亨通事物皆然故咸有亨之理也利贞相
 感之道利在于正也不以正则入于恶矣如夫妇之
卷六 第 2a 页 WYG0039-0353a.png
 以淫姣君臣之以媚说上下之以邪僻皆相感之不
 以正也天下感应之大端悉此矣请自其正者言之
 如君以礼使臣臣以道事君而不为媚说君臣之利
 贞也父以义训子子以道谕亲而不为顺从父子之
 利贞也夫妇相敬如宾而不为狎亵夫妇之利贞也
 推之万物莫不皆然然于夫妇为犹切故曰取女吉
 传统承彖传说然所重只在贞字六礼不备贞女不
 行男以正感女以正应故吉也以尊卑言君尊臣卑
卷六 第 2b 页 WYG0039-0353b.png
 男尊女卑以先后言君先求于臣男先求于女观取
 女之吉则人臣守身之义可知矣自古未有炫玉求
 售而迪吉者
彖曰咸感也
 有心恐涉偏私非寂然不动之理故彖以咸代感无
 心恐涉寂灭非感而遂通之道故彖傅以感解咸先
 儒云互明其旨是也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
卷六 第 3a 页 WYG0039-0353c.png
利贞取女吉也
 兑女故曰柔上艮男故曰刚下傅曰柔上变刚而成
 兑刚下变柔而成艮指乾坤二体言也卦六画皆刚
 柔相应故曰二气感应以相与谓情意和合也又乾
 感坤而坤应之成兑坤与乾也坤感乾而乾应之成
 艮乾与坤也龟山曰夫妇之道止而不说则离说而
 不止则乱艮男居兑女之下故曰男下女所谓男先
 求于女也亲迎御轮前导皆此意也柔上刚上二气
卷六 第 3b 页 WYG0039-0353d.png
 感应以相与解亨卦体也止而说解利贞卦德也男
 下女解取女吉卦象也各有所指是以二字则总结
 之耳下又因男女交感而推之天地圣人无非此理
 也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
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所以感万物者气焉耳而傅曰天地之理圣人
 所以感人心者体焉耳而傅曰圣人之用于天地则
卷六 第 4a 页 WYG0039-0354a.png
 曰二气交感于圣人则至诚以感亿兆之心直从源
 头本领处说万物化生翕然丕变成形成色也人心
 和平徯志丕应无侮无拂也观其所感𦂳承上二句
 来极是蒙引非之过矣感者情也所以感者性也性
 微而情显盖就流行发见之真切笃挚处言也明乎
 感通之理天地万物岂有近情乎傅曰知道者默而
 观之可也此语尤为可思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卷六 第 4b 页 WYG0039-0354b.png
 朱子主傅说以为水润土躁二气感通有虚受之义
 其理甚确但未见山字义余谓山高泽下山上有泽
 高而能下虚受之象也朱子又云兑上缺有泽口之
 象下二阳画有泽底之象艮上一画阳有土之象下
 二阴画中虚便是渗水之象说象尤为显切君子观
 其象而以虚受人虚者实之反也实则有来必拒虚
 则无物不容傅曰虚中者无我也中无私主则无感
 不通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
卷六 第 5a 页 WYG0039-0354c.png
 道也最为简尽蒙引曰纳其言而酌其是非悉其事
 而裁其当否未免添足以虚受人只主善而当受者
言为是
初六咸其拇
 本义云此卦虽主于感然六爻皆宜静而不宜动也
 二句虽好宜细看感就人身取象而以心为主非独
 心不可动身亦不可动也初居最下宜安分内求而
 曰咸其拇则是未能不动也拇足大指也指动而足
卷六 第 5b 页 WYG0039-0354d.png
 不动其能有行乎傅曰以微处初其感未深岂能动
 于人故不言吉凶又曰人之相感有浅深轻重之异
 识其时势则所处不失其宜矣皆格言也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四在卦外而初与为正应咸其拇则是志也动于九
 四矣动者志置之弗问可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居下体之中故曰咸其腓腓在拇之上故曰二当其
卷六 第 6a 页 WYG0039-0355a.png
 处腓足肚也行则先动有躁进之象二与五为正应
 若不待五之感而轻身以先所谓无媒自嫁者也凶
 可知矣但二本中正所应又中正若安汝止而不轻
 动破凶为吉无难耳方戒之以躁妄自失随处之以
 安静自处圣人之诲人至矣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虽者抑扬之辞也既凶矣又能迪吉者岂必矫逆而
 为之哉阴性本静直顺其性而不改中正本色则无
卷六 第 6b 页 WYG0039-0355b.png
 失身之害而吉矣圣人非欲其绝所感也但当待时
 而动耳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三以刚居刚非随人之才也居艮体之上非随人之
 位也而曰咸其股股在身之中下犹三在卦之中下
 也故以为象执其随者一意以随人为主而胸中漫
 无操持也以是而往无面目对正人君子故可羞吝
 也傅以为三随上本义以为三随二与初盖股本随
卷六 第 7a 页 WYG0039-0355c.png
 足而动者也本义更确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不处犹言不居也初与二皆阴其不处也宜也三阳
 亦踵而从之不自爱甚矣曰亦者若曰二阴不足道
 如三亦尔尔乎盖深致怜惜之意也志在随人可谓
 甘居下流不自振拔者矣或曰阳在上而下随二阴
 故曰所执下也亦好后世若张禹孔光辈皆素行修
 谨身列上位而一阿王氏一媚董贤其九三之谓乎
卷六 第 7b 页 WYG0039-0355d.png
 蒙引以王莽之扬雄朱全忠之张文蔚薛贻矩为喻
 而又引高季迪鹤媒诗嗟尔高洁非凡禽胡为狗食
 移此心可谓生平夙负闻望而失节末路者之明鉴
 矣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四当心位咸之主也而不言咸其心欲其以无心感
 也以九居四非正又说体居阴而应初故以贞吉勉
 之而又戒以不贞之悔也传曰贞者虚中无我之谓
卷六 第 8a 页 WYG0039-0356a.png
 也本义云贞者正而固也非正而固亦安能虚中无
 我哉二说正互相发耳余谓贞则一一则静虚动直
 而吉吉则悔无不亡矣传曰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
 暑雨𤾉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贞一则所感
 无不通若往来憧憧然用其私心以感物则思之所
 及者有能感而动所不及者不能感也是其朋类则
 从其思也以有系之私心既主于一隅一事岂能廓
 然无所不通乎其理甚确朱子又云往来不是心中
卷六 第 8b 页 WYG0039-0356b.png
 憧憧然往来如所云往来于怀也这个只是对那日
 往则月来底说那个是自然之往来此憧憧是加私
 意不能顺自然之理犹言助长正心与计获相似其
 理益醒矣此爻是心学之要故孔子系辞极言之程
 傅又句句发明朱子又反覆数千言皆不可不熟读
 也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偏害正私害公贞吉悔亡只是廓然大公故未感于
卷六 第 9a 页 WYG0039-0356c.png
 偏私之害也憧憧往来则其志偏而私矣偏则不光
 大私则不光明故曰未光大也岂所以感天下乎傅
 曰以私感则其道狭言朋则从而非朋则不从也极
 好恐只说的未大
九五咸其脢无悔
 五爻皆戒动独此爻不动而静又无取焉何也能动
 而不能静则有用无体非感也能静而不能动则有
 体无用非感也九五居说体之中而得正宜如圣人
卷六 第 9b 页 WYG0039-0356d.png
 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也今在心之上口之下故曰咸
 其脢脢背肉也背心而动漠然无所感者也此所谓
 勿求于心若后世之禅学是也寂灭自甘岂曰无可
 悔哉无所悔耳傅解爻辞云与心相背而所不见也
 言能背其私心感非其所见而说者则得人君感天
 下之正而无悔也至象辞则云戒使背其心而咸脢
 者为其存心浅末系二而说上感于私知也却费一
 转朱子云武王不泄迩不忘远是其心量该遍故周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39-0357a.png
 流如此是此义也至本义又云志末谓不能感物则
 与武王之说矛盾矣二说俱似未确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心者身之本脢者身之末舍其本而末是志块然不
 灵故不能感物也又脢在背后故曰末
上六咸其辅颊舌
 辅颊舌用其一足矣而必三用者言其谆复不惮烦
 也上以阴柔为说之主居感之极又兑为口舌故有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39-0357b.png
 此象不言凶咎者不待言也胡傅云信在言先者不
 言而自喻诚在令外者不令而自行徒区区口舌间
 何为乎傅曰不能以至诚感物而发见于口舌之间
 小人女子之常态也岂能动于人乎不直云口而云
 辅颊舌亦犹今人谓口过曰唇吻曰颊舌也辅颊舌
 皆所用以言也说的详明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上焉者不务修德而徒恃诏令下焉者不务积诚而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39-0357c.png
 专凭文辞故曰滕口说无实事而有空谈三代后感
 人者多坐此病本义曰滕腾通用张中溪曰苏秦张
 仪之徒纵横其说即滕口说也引证亦确
(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以感通之情言之则取乎少男少女少者情之最挚
 者也以尊卑之分言之则取乎长男长女长者分之
 最肃者也然而不肃其分亦无以挚其情惧其和而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39-0357d.png
 流也此恒所以次咸也其与乾坤分主上下经何也
 乾坤之道非夫妇则万物何由化生中庸曰君子之
 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正此理也震上
 象男尊巽下象女卑男尊正位乎外女卑正位乎内
 此夫妇不易之常道所为终身如一日者也顺其常
 道而不变自然亨通而无过咎矣然所利者在贞贞
 者震上巽下之正理也一失其正或狎亵或乖离则
 不足以致亨而咎有所不免矣利有攸往自贞来一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39-0358a.png
 利无往不利矣或曰以成卦言之所以成卦者震巽
 也震巽者阴阳之始也阴自巽生至坤极矣一阳生
 于下而为震阳自震生至乾极矣一阴生于下而为
 巽阴阳嗣续如环无端惟其往而不息所以能恒也
 如使积而不往则两间之气化或几乎息矣此理甚
 好程云变而后能常朱云常而后能变两说正可恭
 看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39-0358b.png

 恒常也常则久矣故言久而不言常也古字作𢛢其
 说象一只船两头靠岸今作恒谓其立心如一日义
 各有取也傅合四者统名曰卦才本义则分体分象
 分德刚上柔下卦体也雷风相与卦象也巽而动刚
 柔皆应卦德也刚上而柔下以卦变言之傅主乾坤
 说谓乾之初上居于四坤之初下居于初刚爻上而
 柔爻下也本义则别有所引云恒自丰来刚上居二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39-0358c.png
 柔下居初也以傅为主本义亦宜参看若直以其体
 言之震上故曰刚上巽下故曰柔下此二体之常也
 雷动则风发二者相须交助其势故曰相与此二气
 之常也下巽上震顺而动也逆动非可久之道顺动
 乃可久也初柔与四刚相应二刚与五柔相应三刚
 与六柔相应六爻应的恰好刚柔皆应也刚柔一不
 相应非可久之道皆应乃可久也此四者所以成恒
 之义也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39-0358d.png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亨无咎而利在贞正者久于其道也道字即指贞
 字说贞正也道谓当然之正理久于其道谓当然之
 正理也天地亘古亘今只此当然之正理其道所以
 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天地且然况于人乎由始而终几无所往矣终则有
 始有始则无终是以往之久而无不利也易所谓贞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39-0359a.png
 下起元中庸所谓物之终始皆此义也或曰巽终于
 坤一阳生而震始矣震终于乾一阴生而巽始矣傅
 曰凡天地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
 也故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惟随时变
 易乃常道也故云利有攸往明理之如是惧人之泥
 于常也本义曰久于其道终也利有攸往始也动静
 相生循环之理然必静为主也二义皆不可不知傅
 曰极言常道本义曰极言恒久之道非有异也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39-0359b.png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
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傅又云日月阴阳之精气耳惟其顺天之道往来盈
 缩故能久照而不已得天顺天理也四时阴阳之气
 耳往来变化生成万物亦以得天故常久而不已此
 本义所不容赞一辞者蒙引云日月只是附丽于天
 不必说到往来盈缩处且以天与日月行度参差不
 齐证之误矣行度虽有不齐而究未始不同归从古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39-0359c.png
 岂有不顺天时之日月哉若只就附丽说则日月只
 是个块然的物事恐亦不能久照矣又云四时变化
 不必说得天岂寒往暑来暑往寒来能外天理而自
 成一变化乎言阴阳五行而不及太极变化如何成
 的是皆不详程傅之过也日月四时以得天而久圣
 人则以久而得天久于其道者与日月合其照与四
 时合其变化也天下化成则得天而赞其化育矣天
 地万物见于所感又见于所恒何也感以见其情之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39-0359d.png
 真也恒以见其情之正也正则久矣自天地贞观日
 月贞明以及飞潜动植之类都是常常如此稍变异
 则为反常矣故曰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
 知道者孰能识之此可与子在川上章参看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傅自立于大中常久之道不变易其方所二语最确
 故本义不着解再详诸儒或引杂卦传震起巽伏及
 象傅刚上柔下而为之说曰阳震动而起则宜上阴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39-0360a.png
 巽伏而入则宜下二物各居其方而不易其在人事
 长男常震动于外而无所牵于内长女常巽顺于内
 而无所与于外是皆立不易方之象故君子观其象
 以立不易方其说甚显余谓方与圆对确不可易之
 理也立不易方树起两脊跕定两脚不因人推移也
 所谓岳峙中天八风不动者与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初与四为正应故曰贞初巽性善入而居最下之地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39-0360b.png
 故曰浚恒浚即浚井之浚深之也四震体而阳性以
 刚居高志上而不下又为二三所隔应初之志异乎
 常乃初不度势之从违奢望而过求之故凶而无所
 利也本义辞意全用傅但解贞字不同傅谓坚执常
 理本义谓虽正亦凶本义更妥傅曰世之责望故素
 而致悔咎者皆浚恒者也志既上求之深是不能恒
 安其处者也柔微而不恒安其处亦致凶之道凡卦
 之初终浅与深微与盛之地也在下而求深亦不知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39-0360c.png
 时矣皆名言也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居恒之始而所求于四者太深嫌疑所由生祸患所
 由起也能无凶乎程子以刘蕡当之余谓贾谊亦然
 或曰京房亦其类也
 (谨按贾谊洛阳少年耳开口便痛哭/流涕就要更张改革非浚恒而何)
九二悔亡
 二以阳居阴非正也宜有悔矣然所处者中而五之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39-0360d.png
 应中咸有一德悔所以亡也易有不费一辞但数其
 画而定吉凶者此类是也传曰中重于正中则正矣
 正不必中也人能识重轻之势则可以言易矣朱子
 解之曰如君子而时中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
 乎不中即正未必中盖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作事未
 有恰好处故未必中也又曰一件物事自以为正却
 有不中在且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些子便非中节
 中节处乃中也责善正也父子之间不责善非伊川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39-0361a.png
 不能发明中正二字如此分晓非晦翁不能发明伊
 川之意如此分晓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居中而应未必中应中而居未必中皆非可久之道
 也居中应中故曰能久中也传曰人能恒久于中岂
 止亡其悔德之善也又进一步说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三以阳居阳其位正矣然过刚失中志从上六不能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39-0361b.png
 久处其位是躁动不恒之人也所谓士也罔极二三
 其德者与傅云或承之谓有时而至也本义云或者
 不知其何人之辞承奉也言人皆得奉而进之不知
 所自来也贞吝傅云固守不恒以为恒本义云正而
 不恒为可羞吝本义尤醒说卦云巽为进退为不果
 其究为躁卦正九三之谓也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无容身之地即孔子所谓不可作巫医是也傅曰当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39-0361c.png
 处之地既不能恒处非其据岂能恒哉言三以阳爻
 居阳位当处之地也乃不能恒处而从上六处非其
 据矣故不能恒也蒙引引华歆诸人皆始负重名而
 末节贻臭千古可谓确论
九四田无禽
 四以阳居阴不中不正用力于其所不当为之事徒
 劳而无功也故为田无禽之象或以禽为初曰初伏
 而下四亢而上故不能相有也亦通傅曰人之所为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39-0361d.png
 得其道则久而成功不得其道虽久何益如田猎而
 无禽兽之获无为贵恒矣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傅解爻辞既曰以田为喻矣至解象辞又泛言处非
 其位虽久无所得然后申言之曰以田为喻故曰安
 得禽也可见九四爻辞只是喻意不是正意未可执
 定说冯厚斋曰久非其位处不当位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39-0362a.png
 五应二以柔中应刚中也其德可久正而固矣故有
 恒其德贞之象但不为倡而为随妇人之吉非夫子
 之道也妇人无才便是德所谓以顺从为正者也故
 吉若夫子而唯唯听命则失其须眉本色矣故凶傅
 曰五君位而不以君道言者如六五之义在丈夫犹
 凶况人君之道乎在他卦六居君位而应刚未为失
 也在恒故不可耳君道岂可以柔顺为恒也此易所
 以贵于知时识变也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39-0362b.png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傅曰如五之从二在妇人则为正而吉妇人以从为
 正以顺为德当终守于从一此即一与之醮终身不
 改之义也夫子以制义为事则裁决由心断制自我
 若惟妇是从所谓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矣安得不凶
 后世若晋惠帝唐高宗光宗隋文帝及肃宗皆以从
 妇而凶可谓前车已
上六振恒凶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39-0362c.png
 本义曰振者动之速也上六居恒之极处震之终恒
 极则不常震终则过动又阴柔不能固守居上非其
 所安此全用傅也傅又曰振恒以震为恒也如振衣
 振书抖擞运动之意在上而其动无节此义亦不可
 少备录之盖纷更变乱靡有已极立见其败也故凶
 (谨按有明方正学之辅/建文殆此爻之谓矣)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爻言凶象复言大无功者盖振恒在上喜功生事欲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39-0362d.png
 以冀倖非常而不知其究竟一无成立也所以灰躁
 动者之心也若王安石之新法是已
(艮下/乾上)
遁亨小利贞
 二阴方长四阳向消此君子见几而作之时也故其
 卦为遁以退避为遁遁其迹也以晦藏为遁遁其用
 也傅曰君子退藏以伸其道道不屈则为亨又曰在
 事亦有由遁避而亨者虽小人道长之时君子知几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39-0363a.png
 退避固善也或曰身之屈道之亨也余意全身远害
 不惟道亨身亦亨矣小利贞朱子不主程说谓阴柔
 小人勉之以正也其说甚辨细看来当以程傅为是
 傅云阴柔方长而未至于甚盛君子尚有迟迟致力
 之道不可大贞而尚利小贞也易中小利有攸往小
 贞吉小过小畜都如此看且临遁之对大壮遁之反
 皆曰利贞遁加小字其非为小人谋也明矣又三阴
 进而为否则曰不利君子贞二阴未至于否则小小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39-0363b.png
 利贞以此互推其义自明盖伊川之说本注疏不可
 易也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遁亨不着解只用而字转下言遁不期亨而自亨也
 圣人解经之简易如是傅曰小人道长之时君子遁
 退乃其道之亨也尚未着解二阴长于下固当退避
 四阳未消于上独不可致力乎五以刚阳之德当中
 正之位而下应六二之中正有君有臣何遂不可有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39-0363c.png
 为也傅曰虽阴长之时如卦之才尚当随时消息苟
 可以致其力无不至诚自尽以扶持其道未必于遁
 藏而不为故曰与时行也极是朱子以知时而遁为
 与时行恐与刚当位而应句不侔矣
小利贞浸而长也
 其断然以小为小人者全用彖傅浸而长一句窃意
 浸而长故小利贞以小人卜君子也若群阴暴长则
 天下事不可为矣惟积渐而来故尚可堤防而挽回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39-0363d.png
 之就中抟捖微权斡旋妙用莫可名言故极言之而
 赞其大曰时曰义言因时制宜不得拘拘一辙也傅
 曰遁者阴之始长君子知微故当深戒而圣人之意
 未便遽已也故有与时行小利贞之教圣贤之于天
 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其乱而不救必区区致
 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艰彼之进图其暂安苟得
 为之孔孟之所屑为也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此
 理甚好朱子已引入近思录至于解经独不用何也
卷六 第 24a 页 WYG0039-0364a.png
遁之时义大矣哉
 本义但云处之为难孔子不云乎果哉末之难矣如
 何见的时义之大且上句戒小人之长而下句忽赞
 君子之遁于文义恐亦未协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山下起而止天上进而遥故为遁避之象君子观其
 象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盖嫉恶太甚激成水火之形
 故不恶持身稍疏便来众多之口故严无悻悻不能
卷六 第 24b 页 WYG0039-0364b.png
 容之意有凛凛不可犯之节君子之待小人类如斯
 也观孔子之于阳货孟子之于王驩则可见矣傅曰
 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
 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则自然远矣此理正从平日
 主敬得来蒙引又进一步岂传所谓矜庄威严专为
 小人设乎多事矣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傅以为遁而不往本义以为不往而遁其说不同从
卷六 第 25a 页 WYG0039-0364c.png
 傅为是初阴柔而居遁最后之地尾之象也在上者
 先遁矣虽踵其后亦将无及故有遁尾之厉然处乱
 世者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往既有厉则亦何
 必以远去鸣高勿往可耳勿往非甘心乱世也朱子
 晦处静俟四字极好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厉似不免于灾矣不往则不厉何灾之有古之人身
 处微贱不立异不苟同敛德以自善者是或一道也
卷六 第 25b 页 WYG0039-0364d.png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二不言遁本义云以中顺自守人莫能解必遁之志
 非也初不必遁二不可遁三不能遁圣人皆以小利
 贞之道望之傅曰二与五为正应虽在相违遁之时
 二以中正顺应于五五以中正亲合于二其交自固
 黄中色牛顺物革坚固之物二五以中正顺道相与
 其固如执系之以牛革也莫之胜说谓其交之固不
 可胜言也此与本义注疏全别余谓莫之胜说即遐
卷六 第 26a 页 WYG0039-0365a.png
 不谓矣不啻若自其口出之意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固志者固其上下相应之志而不可解也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三阳下比二阴系恋之而不能脱迹远去腹心之患
 也故曰疾善良之忧也故曰厉然岂付之无可奈何
 已乎若以臣妾之道畜之犹可获吉而免于疾厉也
 不以公义放置其身姑以私恩结纳其心正所谓小
卷六 第 26b 页 WYG0039-0365b.png
 利贞也或曰艮为阍寺臣妾象臣妾即指二阴傅曰
 然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三与二非正应以昵
 比相亲非待君子之道若以正则虽系不得为有疾
 蜀先主之不忍弃士民是也虽危为无咎矣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惫者一阳为二阴所困也按左傅华元对子反曰惫
 矣病困之意肥之反也不可大事程朱俱云当不得
 大事余意云只可畜以臣妾不可任以大事也厚其
卷六 第 27a 页 WYG0039-0365c.png
 禄赐终不假之事权则小人无所肆其毒而君子获
 安矣昔朱子劝赵汝愚处置韩困胄一事正是此义
 惜乎不能听任以大事遂使疾入膏肓不可救药惜
 哉若九三者可谓忧之深而处之当矣冯厚斋曰作
 易者以阴阳消长之会寄之九三忧之治之其所以
 为君子虑者不其周乎正得此意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四应初六式相好也情爱绸缪而能断之以义克之
卷六 第 27b 页 WYG0039-0365d.png
 以礼飘然远遁惟阳刚之君子为然若小人者贪恋
 而不能割濡忍而不能决昔人所谓驽马恋栈豆也
 否只作不字看不必说到不善处言君子能之而小
 人则不能也傅曰君子虽有所好爱义苟当遁则去
 而不凝所谓克己复礼以道制欲是以吉也又曰四
 乾体能刚断者圣人以其处阴而有系故设小人之
 戒恐其失于正也俱精甚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卷六 第 28a 页 WYG0039-0366a.png
 象不赘一语就本文咏叹一番若曰彼小人者何苦
 而不为君子乎盖所以怜惜之亦所以属望之也
九五嘉遁贞吉
 当遁之时虽九五不以君位言然则当位而应与时
 行正非以藏形匿影为遁也或廊庙而饶山林之致
 或丘园而系朝野之望此其遁诚可嘉美得正而吉
 也若张子房之从游赤松李邺侯之白衣宰相其近
 之矣傅曰九五中正遁之嘉美者也处得中正之道
卷六 第 28b 页 WYG0039-0366b.png
 时止时行乃所谓嘉美也故为贞正而吉九五非无
 系应然与二皆以中正自处是其心志及乎动止莫
 非中正而无私系之失所以为嘉也在彖则概言遁
 时故云与时行小利贞尚有济遁之意于爻至五遁
 将极矣故唯以中正处遁言之遁非人君之事故不
 主君位言然人君之所避远乃遁也亦在中正而已
 须如此发明其义始备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卷六 第 29a 页 WYG0039-0366c.png
 傅曰志正则动必由正所以为遁之嘉也此推本言
 之也胡氏曰二以阴应阳其志当固五以阳应阴其
 志当正此分别言之也二说皆当知
上九肥遁无不利
 三阳不与阴系则于阴应独上居乾之终遁之极在
 卦外而去阴最远者也故可以超然自得称肥遁焉
 傅以肥为充大宽裕本义但加自得二字余谓肥者
 优游泮涣之意睟面盎背疾惫之反也安往而不利
卷六 第 29b 页 WYG0039-0366d.png
 哉傅曰遁者唯飘然远逝无所系滞之为善又曰遁
 者穷困之时也善处则肥矣俱精甚
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大凡出处之际一有所疑则徘徊观望而不果故无
 所疑而后肥遁无不利也无所疑者胸中洞达了彻
 毫不芥带于人情世故也若严子陵加足帝腹殆其
 人与四皓两生亦庶几矣
(乾下/震上)
卷六 第 30a 页 WYG0039-0367a.png
大壮利贞
 按三画卦初为少二为壮三为究六画则初二为少
 三四为壮五六为究此卦阳长至四自下升上自内
 达外如人之血气方刚故为大壮郑康成曰大壮者
 气力浸强之名也大壮而不出于正则强项好胜者
 之为血气之壮非义理之壮也故其道利在贞正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曰大壮似归重壮字而大字意轻曰大者壮也则知
卷六 第 30b 页 WYG0039-0367b.png
 阴为小阳为大阳道盛长乃为大壮所以表众阳之
 汇征此以卦体言也乾刚也震动也刚以动有莫禦
 莫遏之势故壮此以卦德言也皆所以释卦之名义
 也以下释利贞末言天地则本义所谓极言之也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大壮所以利贞者以大者要壮还要正也非正则虽
 大无所用之矣岂特人情为然哉即天地之情亦然
 无私覆无私载天地之正也无不覆无不载天地之
卷六 第 31a 页 WYG0039-0367c.png
 大也天地以生物为心故曰情傅曰天地之道常久
 而不己者至大至正也正大之理学者默识心通可
 也不云大正而云正大恐疑为一事也分析最明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雷在天上威灵赫弈大壮之象也君子观其象以自
 强有动容周旋中礼者焉礼者天理之节文也非礼
 弗履原是恂恂儒雅事如何看的惊天动地屏绝人
 欲浑全天理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学者一念警
卷六 第 31b 页 WYG0039-0367d.png
 策转念便放松了一时振拔踰时便放倒了到底是
 个柔懦人须是发起愤来如雷轰中天一般才说的
 非礼弗履才说的大壮舍此而言壮纵使力拔山气
 盖世藐乎小矣然则大壮者其惟颜子乎夫子告颜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则非礼弗履仁者之事也而象
 辞却以为勇者之事传引自胜之谓强及中庸强哉
 矫两段解之而曰君子之大壮者莫若克己复礼其
 义精矣
卷六 第 32a 页 WYG0039-0368a.png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初以阳刚乾体而在下壮于趾之象也藏锋敛锷在
 下之道况三刚在前尤宜退避畜养以俟时者乃贸
 贸然用壮而进不审时度势轻试其锋凶也必矣傅
 曰以刚处壮强居上犹不可行况在下乎故征则其
 凶有孚孚信也谓以壮往则得凶可必也此解甚当
 或以孚为四未免矫强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卷六 第 32b 页 WYG0039-0368b.png
 其孚穷信其必穷困而不爽也
九二贞吉
 傅曰二虽以阳刚当大壮之时然居柔而处中是其
 刚柔得中不过于壮得贞正而吉也与九四辞同而
 意异一许之一戒之傅曰易取所胜为义以阳刚健
 体当大壮之时处得中道无不正也在四则有不正
 之戒人能识时义之轻重则可以学易矣本义俱作
 戒辞与九四一例看盖就占者言
卷六 第 33a 页 WYG0039-0368c.png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得中道则无过动无冒进所以贞正而吉也傅曰中
 则不失正况阳刚而乾体乎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羝羊触藩羸其角
 三以刚居刚过刚不中者也当大壮之时小人卑而
 在下则恃其强阳暴戾以陵轹物类君子尊而在上
 则任其骄倨慢易篾视天下事无足以当其盼经其
 心者傅曰小人尚力故用其壮勇君子志刚故用罔
卷六 第 33b 页 WYG0039-0368d.png
 罔无也犹云篾也以其至刚篾视于事而无所忌惮
 也本义视有如无只是傅意贞厉傅曰贞固守此则
 危道也本义虽正亦危较傅尤醒盖此句兼承君子
 小人说君子小人皆非正者特反言以见意耳羝羊
 喜触藩篱当其前则必触之未有不羸困其角者君
 子小人之用罔用壮何以异于是傅曰凡物莫不用
 其壮齿者齧角者触蹄者踶羊壮于首羝为喜触故
 取为象又曰三壮甚如此而不至凶何也曰如三之
卷六 第 34a 页 WYG0039-0369a.png
 为其往足以致凶而方言其危故未及于凶也凡可
 以致凶而未至者则曰厉也学易者亦知此义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全用上句下句去用字而以也字结之盖嗟叹之辞
 也若曰小人不足责君子亦冒昧尔尔乎傅从本文
 解去亦是本义直加败困字恐不必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四以阳居阴不中不正宜有悔也然当大壮之时不
卷六 第 34b 页 WYG0039-0369b.png
 极其刚若能如九二之贞吉则可以亡其悔矣盖君
 子道长之时何可以不正也三以四为藩四刚故羸
 角四以二阴为藩阴柔故藩决不复羸困也舆恃輹
 以行輹壮则舆利任重道远无不可者故曰壮于大
 舆之輹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尚往者前无阻碍可以上进不己也朱子曰九二贞
 吉只是自守而不进前遇三四二阳隔之也九四却
卷六 第 35a 页 WYG0039-0369c.png
 有可进之象前遇二阴开之也因念自古有才胜于
 德学不中正而遭时遇主绩著旂常者九四之类也
 赵普吕夷简是也亦有才德兼美居中得正而扼于
 时势不获大行其志者九二之类也李纲宗泽是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傅以羊为下四阳为其群行而喜触故取象也五以
 位言则正以德言则中能用和易之道使群阳无所
 用其刚故曰丧羊于易柔胜刚故无悔本义独指五
卷六 第 35b 页 WYG0039-0369d.png
 言谓以柔居中不能羝触似非本色注疏尤晦总不
 如程说为长盖以刚御刚则有摧折之势以柔御刚
 则有降伏之理况羊性柔而刚强在角不善用之则
 角足以为害善用之其性可驯也然则和易乐易其
 禦群阳之善道乎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以阴柔居尊位位不当也焦弱侯曰在他卦为不宜
 在大壮之时以阳居阳则凶祸立至故九二九四皆
卷六 第 36a 页 WYG0039-0370a.png
 曰贞吉盖不以当位为正而以刚柔相济为正也此
 说正得傅意傅曰所以必用柔和者以阴柔居尊位
 故也大率治壮不可用刚夫君臣上下之势不相侔
 也苟君之权足以制乎下则虽有强壮跋扈之人不
 足谓之壮也必人君之势有所不足然后谓之治壮
 故治壮之道不可以刚也析理微矣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羝羊但取其用壮故阴爻亦称之上以阴柔处震之
卷六 第 36b 页 WYG0039-0370b.png
 极壮之终不能安处而用壮如羝羊之角挂于藩上
 退则势有所不可进则力有所不能束缚困顿莫可
 如何无所往而利矣傅曰才本阴柔故不能胜已以
 就义是不能退也阴柔之人虽极用壮之心然不必
 能终其壮有摧必缩是不能遂也直从源本说出艰
 则吉傅作艰困朱子作艰难其义一也始恃其壮必
 有轻率慢易之心及历身进退然后知行之惟艰而
 静以待之过而能改是以吉也
卷六 第 37a 页 WYG0039-0370c.png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大凡进退之际须从容详审乃可无半途之悔不详
 虽未至于用罔然疏略而短于计何以善后无怪乎
 其进退维谷也艰则必详吉则无咎故曰不长可以
 退可以进利有攸往矣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当壮极之时而进光明盛大不可掩抑故晋者明盛
卷六 第 37b 页 WYG0039-0370d.png
 之义也为卦坤下离上坤臣道日君象下坤进而上
 瞻离日有诸侯朝见天子之象离日进丽天中下照
 坤土有天子礼接诸侯之象康侯安民之侯犹考工
 记所称宁侯也屯豫言侯以震晋言侯以坤坤有土
 有民故有侯象民功曰康书所谓康功是也朱子以
 用锡马之用为虚字蒙引历引王用出征等用字为
 一例且曰用字下可贴个得字细看未当不如徐氏
 曰言诸侯有安民之功故用此以受君之锡予而被
卷六 第 38a 页 WYG0039-0371a.png
 其亲礼诗曰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路车乘马曰锡马
 统言也书文侯之命曰马四匹曰蕃庶则不止四匹
 也昼日三接言宠遇之隆接见无时也或引周官三
 享三问三劳及觐礼三升为证却不必
彖曰晋进也
 晋进也日进于明盛也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
马蕃庶昼日二接也
卷六 第 38b 页 WYG0039-0371b.png
 明出地上离乘坤也此卦象也顺而丽乎大明坤附
 离也此卦德也柔进而上行指六五上进而居尊位
 也本义云自观而来为六四之柔进而上行以至于
 五此卦变也君明而以柔居之其离之中虚乎臣顺
 而丽于君其地道之无成而代有终乎君臣道合相
 得益章是以康侯膺此殊常之宠异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方升而未巳晋之象也君子观晋之象以
卷六 第 39a 页 WYG0039-0371c.png
 自昭明德光莹如日有不容纤翳之或留者焉傅曰
 去蔽致知昭明德于已也明明德于天下昭明德于
 外也兼人己说愚谓昭明德于己非自不能诣其极
 昭明德于人非自不能满其量明德由己而由人乎
 哉大学皆自明也本此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焦氏初柔体自抑而如摧傅云于始进而言遂其进
 不遂其进惟得正则吉也二说不同俱有理然不如
卷六 第 39b 页 WYG0039-0371d.png
 本义以阴居下应不中正有欲进见摧之象为确得
 正而吉宜见信矣若犹未也则宽裕以处无觊倖之
 心无怨尤之意可无咎也傅曰罔孚者在下而始进
 岂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见信则当安分自守雍
 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
 以失其守则悻悻以伤于义矣皆有咎也故裕则无
 咎君子处进退之道也名言宜服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卷六 第 40a 页 WYG0039-0372a.png
 进而见摧以独行正道不能降志从俗也若俛仰取
 容岂至见摧乎裕无咎为未受官守之命者言也若
 己受命一日立乎位则一日业乎其官苟不见信而
 优游閒旷以废厥职咎孰大焉圣人恐后之人不达
 宽裕之义故为初六特宽一步正所以专其责于受
 命者耳此全用傅意至于末云事非一概久速惟时
 亦容有为之兆者一段尤宜补出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卷六 第 40b 页 WYG0039-0372b.png
 焦氏曰仕进之日无识者恒志得意满以取败二柔
 体中正自敛而如愁胡氏曰五下互坎为加忧二欲
 进而前有坎险又为艮止所沮故有忧愁之象二说
 俱好凡入官者以不克胜任为忧此小心畏慎之道
 也必能拮据王事得正而吉矣傅曰二中正之德久
 而必彰上有大明之君必当以同德相求加之宠禄
 故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母祖母也谓阴之至尊者
 指六五也祖母二字难解本义以为享先妣之吉占
卷六 第 41a 页 WYG0039-0372c.png
 亦未必然且依傅解去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居中得正令德也令德天必相之介福之锡岂偶然
 哉
六三众允悔亡
 以阴居阳位不中正宜有悔也然当坤之终顺之极
 罔孚者罔不孚矣焦氏曰初极下二犹在地皆欲进
 而未能至三始出地上率众柔与之俱进故莫不率
卷六 第 41b 页 WYG0039-0372d.png
 从也欲获上而不能信友则动辄龃龉今二阴晓然
 共信询谋佥同是以有进而无悔也傅曰或曰不由
 中正而与众同得为善乎曰众所允者必至当也况
 顺上之大明岂有不善也是以悔亡盖亡其不中之
 失矣古人曰谋从众则合天心得此一难六三之义
 始尽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上行正所谓顺而丽乎大明也本其志言之以见三
卷六 第 42a 页 WYG0039-0373a.png
 阴有同心耳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以九居四不中不正窃据高位故为鼫鼠之象能鼠
 即诗所谓硕鼠也贪冒无厌畏首畏尾虽正亦厉况
 不正乎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德不乘位非所据而据焉欲不危得乎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卷六 第 42b 页 WYG0039-0373b.png
 以柔居尊位宜有悔也然大明在上而下皆刚德顺
 附故其悔可亡失得勿恤傅诚太深宜如本义一切
 去其计功谋利之心为醒当晋之时而志柔易为功
 利所累惟尽其在我一切置之度外而无容心焉则
 往吉而无不利矣五柔进而上行故其吉如此
 (谨按折中云彖辞言康侯之被遇而傅以柔进上行/释之则圣人之意以此爻当康侯而为卦主明矣盖)
 (凡卦皆有主其合于彖辞者是也九四高位而爻辞/不善如此则彖辞之义诚非六五不足以当之晋如)
 (鼫鼠者患得患失鄙夫之行也失得勿恤/者竭诚尽忠君子之志也说理极为透亮)
卷六 第 43a 页 WYG0039-0373c.png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失得勿恤者究之有得无失故曰有庆非特悔亡而
 已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以九居上于刚为极于进为终前无馀地穷于所之
 矣故有晋其角之象角刚而在上之物也维用伐邑
 向来从傅作自治说仔细看来经明言伐邑而云自
 治非也还当如朱子堕费堕郈之类为是盖伐大国
卷六 第 43b 页 WYG0039-0373d.png
 则不可若伐私邑尚可进而用其刚以制胜也但厉
 吉无咎不当如程朱虽危而吉且无咎说宜云必怀
 惕厉危惧之心乃可以吉而无咎也须此一转其义
 乃通夫以上治下以大治小亦未为失正但用极刚
 治小邑终非理势所宜故虽贞而吝也始许之既鄙
 之圣人固不以过刚为善耳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维用伐邑未免于强凌弱众暴寡故于晋之道为未
卷六 第 44a 页 WYG0039-0374a.png
 光也以离日照四方宜乎无思不服奈何仅用诸一
 邑也哉
(离下/坤上)
明夷利艰贞
 晋者以其明进也进而不已则其明伤矣故为明夷
 明夷与晋反傅曰晋者明盛之卦明君在上群贤并
 进之时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在上明者见伤之时
 也时不同而君子所以处之亦必有道矣傅曰当明
卷六 第 44b 页 WYG0039-0374b.png
 夷之时利在知艰难而不失其贞正也艰字只就时
 说非是他卦皆曰利贞此独曰利艰贞利以艰为贞
 也艰者辛苦备尝之谓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离为日明也在坤之下故曰明入地中此卦象也出
 乎地则明入乎地则晦晦则夷矣此卦所由名也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内卦离离有文明之德外卦坤坤有柔顺之德此以
卷六 第 45a 页 WYG0039-0374c.png
 卦德释卦辞也囚于羑里大难也若有所覆蔽然故
 曰蒙文王得全卦之义以脱纣之祸故曰文王以之
 文王缉熙敬止内文明也徽柔懿恭外柔顺也如阴
 行善之类皆是柔顺处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利艰贞晦藏其明而不露也傅曰箕子当纣之时身
 处其国内切近其难非也内难谓骨月至亲也本义
 云谓为纣近亲如六五之近上六是也正其志正其
卷六 第 45b 页 WYG0039-0374d.png
 自靖自献之志也箕子得六五一爻之义以免纣之
 祸故曰箕子以之文王箕子皆晦其明者也而艰贞
 之利在箕子为尤甚故传有独归焉胡氏曰此一时
 也文王因而发伏羲河图之易箕子因而发大禹洛
 书之畴虽非象傅本义不可不一及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明入地中晦于外而明于内也君子观明夷之象以
 临莅大众不用明而用晦用晦者不以苛察炫耀为
卷六 第 46a 页 WYG0039-0375a.png
 明而以沈静韬戢为明所谓若愚之大智不亿不逆
 之先觉也三代而后明君以综覈为能循吏以钩距
 为智其于明夷之象何居傅曰君子不极其明察而
 用晦然后能容物和众众亲而安是用晦乃所以为
 明也若自任其明无所不察则已不胜其忿嫉而无
 宽厚含容之德人情睽疑而不安失莅众之道适所
 以为不明也古之圣人设前旒屏树者不欲明之尽
 乎隐也何等详尽
卷六 第 46b 页 WYG0039-0375b.png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
 明夷断句三爻亦然居明夷之初去上虽远而伤从
 此始矣离为飞鸟九阳明上升故有飞象避矰缴者
 高飞而此下飞昏暗在上飞者宜下不宜上也振翼
 不敢戢翼不能故有垂其翼之象君子于行见几而
 作也三日不食甘心穷饿也夫事有其几矣未有其
 形也有其兆矣未有其象也而已望望然去之个中
卷六 第 47a 页 WYG0039-0375c.png
 情寔有难以告语者故有所适则主人惊讶而议论
 之是以有言也傅曰明夷之始其见伤未显而去之
 则世俗孰不疑怪然君子不以世俗之见怪而迟疑
 其行也若俟众人尽识则伤已及而不能去矣此薛
 方所以为明而扬雄所以不获其去也或曰伤至于
 垂翼伤已明矣何得众人犹未识也曰初伤之始也
 云垂其翼谓伤其所以飞尔其事则未显也君子见
 几故急去之世俗之人未能见也故异而非之如穆
卷六 第 47b 页 WYG0039-0375d.png
 生之去楚申公白公且非之况世俗之人乎但讥其
 责小礼而不知穆生之去避胥靡之祸也当其言曰
 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虽二儒者亦以为过甚之言
 也又袁闲于党事未起之前名德之士方蜂起而独
 潜身土室故人以为狂生卒免党锢之祸所往而人
 有言胡足怪也远引曲譬明快之极余意梅福逄萌
 徐稚龚胜亦其表表者矣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卷六 第 48a 页 WYG0039-0376a.png
 象傅点出义字即贲二义弗乘之义盖义之所在虽
 得生失死弗恤也夷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太公曰
 义士也诚然哉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二体明而中虚故虽有所伤而终赖救济以免也傅
 及诸家之辨甚悉俱以为夷于左股幸伤之末甚切
 也余谓经意不如是足者所以行股既在胫足之上
 夷之则害于行矣害于行故须用马拯之又须用壮
卷六 第 48b 页 WYG0039-0376b.png
 马拯之马不壮则左股既夷亦安能以有行哉若夫
 言左者只是前右后左阳右阴左之意非谓伤之不
 甚切也伤不甚切而拯之又安用壮马哉如此说似
 上下一意
 (谨按人恃足以行股在足之上夷其股则不能行矣/文王囚羑里之象也左者离居东为左六四为左腹)
 (亦然观伏义卦图自见用拯马壮者散宜生等以珍/玩美女赎之不惟释其囚且使得专征伐故云吉也)
 (又按卦象乾为马震与坎亦为马故爻之取象于马/者如屯也贲也大畜也明夷也睽也涣也中孚也其)
 (中惟屯之三爻与大畜之九三涣之初六皆本卦有/乾或震或坎故也若贲之六四则以中爻自三至五)
卷六 第 49a 页 WYG0039-0376c.png
 (为震震为馵足白蹄也为的颡白颠也故云白马明/夷二至四为坎中孚二至四为震睽之初九变而为)
 (坎上应九四亦为中爻之坎非其正应故云丧马若/夫屯之六二上六皆乘刚者也故云乘马明夷之六)
 (二涣之初六皆比刚者也故云拯马屯之六四应乎/初故亦云乘马中孚之六四绝乎初故云马匹亡周)
 (公之取象皆本卦所自/具学易者不可不知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以柔居柔顺也中正则也顺乎中正之法则故能虚
 心以听于人而人多助之虽暗君在上无所施其暴
 而吉也傅既明则本义不着解诸如此类甚多蒙引
卷六 第 49b 页 WYG0039-0376d.png
 以其未之及也又以顺则扭合到用拯马壮上去甚
 不切矣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三应上六一至明之极一至暗之极不并立者也又
 以刚居刚故有南狩得其大首之象南向明之方于
 南以明除暗也狩田猎之事曹操曰与将军会猎于
 吴古人以征伐为狩此其证也得其大首歼厥渠魁
 也指上六言不可疾贞傅曰诛其元恶旧染污俗未
卷六 第 50a 页 WYG0039-0377a.png
 能遽革必有其渐革之遽则骇惧而不安故酒诰云
 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
 至于既久尚曰馀风未殄是渐渍之俗不可以遽革
 也故曰不可疾贞正之不可急也本义即指南狩说
 谓不可以亟而引成汤起于夏台文王兴于羑里为
 戒辞如此则作遵养时晦意看如武王十三年之前
 无非冀纣一悟盖迟之又久不得已而后为之故曰
 不可疾贞二理宜并存之
卷六 第 50b 页 WYG0039-0377b.png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南狩非富天下志在顺天应人耳天与人归故曰志
 大得也不言功而言志若曰非希绝世之功只慰救
 民之志耳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傅以为阴邪小人诚过矣朱子非之其说甚详而以
 左腹为幽隐之处以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为得意
 于远之义其义更确此本义所以有功于程傅也其
卷六 第 51a 页 WYG0039-0377c.png
 曰离体为至明之德坤体为至闇之地下三爻明在
 闇外故随其远近高下而处之不同六四以柔正居
 闇地而尚浅故犹可得意于远去五以柔中居闇地
 而已迫故为内难正志以晦其明之象上则极乎闇
 矣故为自伤其明以至于闇而又足以伤人之明盖
 下五爻皆为君子独上一爻为闇君也此发傅所未
 发皆一字不可易者胡氏曰坤有腹象入于左腹自
 离而入于坤也坤偶有门象于出门庭犹可去而出
卷六 第 51b 页 WYG0039-0377d.png
 乎坤也丘氏曰伤人之明者上也六四深入其腹而
 得其伤明之心故曰获明夷之心与上同体知上之
 闇不可辅舍而去之以就九三之明此微子去纣而
 归武王书所谓吾家髦逊于荒我不顾行遁者也合
 二说而后本义之义始尽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获心意者获明夷之心意而知其终不可悟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卷六 第 52a 页 WYG0039-0378a.png
 五以中正居至闇之地故不作君位说而以上六阴
 闇伤明之极者当之五切近上六所谓内难也傅曰
 若显其明则见伤害必矣故当如箕子之自晦藏则
 可以免于难故曰箕子之明夷也言当以箕子处明
 夷之道为法也箕子处明夷之道能正其志所谓贞
 也五阴柔故利在箕子之贞也言利贞而不言利艰
 贞朱子曰言箕子则其艰可见故不必更言是也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卷六 第 52b 页 WYG0039-0378b.png
 箕子虽在坤之中而不失离之体是以晦其明而明
 益著如之何其可息也不可息兹其所以贞也与观
 周孔之言箕子所为者视微子比干犹难矣后世文
 人至以朝鲜之封为迸诸四夷何谬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上以阴居坤之极卦之终五爻之明尽为所夷矣本
 义加德字恐不必其曰始则处高位以伤人之明终
 必至于自伤而坠厥命故曰不明晦二句独精胡氏
卷六 第 53a 页 WYG0039-0378c.png
 又益之曰爻设为此象以为后世人主之大戒人之
 明未必伤也卒乃自伤而遂陨绝厥命则亦何益之
 有哉如纣者亦可鉴矣可谓能畅本义之说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初登于天威加一世何赫赫也此本义以位言之说
 也傅曰居高而明则当照及四方尤切后入于地求
 为匹夫而不可得矣惟失则故也傅谓失明之道窃
 意则即有物有则之则秉彝之性也顺之则为文王
卷六 第 53b 页 WYG0039-0378d.png
 失之则为纣可不慎与胡氏曰以商周之事概论之
 上一爻极闇为纣之昏弃五近晦为箕子之囚奴四
 与止同体避闇就明为微子之遁去三与上应以明
 尅暗为武王之伐纣二在大臣之位藏明于暗为文
 王之羑里初暗稍远见伤即避其伯夷太公居海滨
 之事乎细阅六爻果有此象非臆说也
 
 易酌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