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39-02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酌卷三
             祁州刁包撰
周易上经
(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上巽阴也下乾阳也阳大阴小以一阴畜五阳以小
 畜大也故曰小畜传曰畜止刚健莫如巽顺然巽阴
卷三 第 1b 页 WYG0039-0245b.png
 也其体柔顺唯能以巽顺柔其刚健非能力止之也
 畜道之小者也此义甚彻然大段是臣畜君但未可
 指定若云君畜臣则阳畜阴矣未是诸儒又云小人
 畜君子观彖开口便曰小畜亨彖传曰柔得位而上
 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若小人畜
 君子彖及传恐不如此说畜字传义皆训止止则聚
 聚则通不止不聚不塞不通小畜之亨阳亨也然阴
 有力焉密云不雨一阴之所布濩也云行雨宜施矣
卷三 第 2a 页 WYG0039-0246a.png
 而不雨者自我西郊故也东南阳方阳倡阴则雨西
 北阴方阴倡阳则不雨自我谓四也本义以为文王
 演易于羑里视岐州为西方故曰自我盖引咎责躬
 愧其不能和二气而布德泽于天下也极得文王心
 事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传曰以阴居四又处上位柔得位也上下五阳皆应
 之为所畜也以一阴而畜五阳能系而不能固是以
卷三 第 2b 页 WYG0039-0246b.png
 为小畜也成卦之义备矣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
 内健外巽健而能巽卦体亦卦德也刚中谓二五各
 以刚居中也故其志得行行其刚中之志故亨也
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密云不雨阳尚往而阴未能下降也自我西郊一阴
 之施未能畜五阳而成雨也志行未行两行字相应
 言阳之志行而阴之施未行也此畜之所以小而未
卷三 第 3a 页 WYG0039-0246c.png
 能成大也以彖言上句在下句释之密云所以不雨
 者自我西郊故也彖传言下句之义在上句该之唯
 其尚往所以施未行也文义不同各有当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风有气而无质能畜而不能久故为小畜之象窃意
 未是能畜而不能久是暂畜非小畜也传曰巽畜乾
 非能固制其刚健也但柔顺以扰系之耳故为小畜
 毕竟传义为确传又曰畜聚为蕴畜之义君子所蕴
卷三 第 3b 页 WYG0039-0246d.png
 畜者大则道德经纶之业小则文章技艺之事君子
 观小畜之象以懿美其文德文德方之道义为小也
 可见学者宜在道义上畜积若役役于文章技艺则
 其自处也小矣然大象之意则谓君子于小畜之象
 合当如此用未可便谓小畜君子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初阳爻乾体本在上之物进而上升其来本正路也
 故曰复自道自由也由乎道则非旁蹊曲径可拟故
卷三 第 4a 页 WYG0039-0247a.png
 无咎而吉也传曰诸爻言无咎者如是则无咎矣故
 云无咎者善补过也虽使爻义未善亦不害于不如
 是则有咎之义初九乃由其道而行无有过咎故云
 何其咎无咎之甚明也余谓不曰无咎而曰何其咎
 意同而辞则加切矣故不但无咎而又以吉许之初
 与四为正应今不应四而复自道所以无咎且吉也
 胡氏在下而畜于阴势也其不为阴所畜而复于上
 者理也爻与卦义各有取也
卷三 第 4b 页 WYG0039-0247b.png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以其路之当行者则曰道其行之合宜则曰义行乎
 道即合乎义故无咎不待言而直云吉也
九二牵复吉
 传以为二牵五本义以为二牵初然初曰复二即曰
 牵复本义更确二阳合力一道同升有连络推挽之
 象故曰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0039-0247c.png
 复而曰牵得无有徇情昵比之失乎然二刚而得中
 与初同复而不失其道者也故本义曰亦者承上爻
 义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本义曰九三刚而不中迫近于阴而非其正应但以
 阴阳相说而为所系畜不能自进故有舆说辐之象
 约传义更精又曰然以志刚故不能平而与之争又
 为夫妇反目之象较传更进一步矣传曰妇人为夫
卷三 第 5b 页 WYG0039-0247d.png
 宠惑既而遂反制其夫未有夫不失道而妻能制之
 者也如唐高宗之武后肃宗之张后宋光宗之李后
 是矣若曰四本有孚而三不中正遂至反目则如庄
 公于庄姜之类亦一说也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阳制于阴无可奈何而必曰不能正室者咎阳不咎
 阴端本澄源之意也故本义但云说辐反目三自为
 也不复赞一辞矣
卷三 第 6a 页 WYG0039-0248a.png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传以四处近君之位为畜君者故有孚谓孚五也末
 又云以人君之威严而细微之臣有能畜止其欲者
 盖有孚信以感之也前后统就君臣立义其间一段
 云卦独一阴畜众阳者也诸阳之志系于四四苟欲
 以力畜之则一柔敌众刚必见伤害惟尽其孚诚以
 应之则可以感之矣故其伤害远其危惧免也如此
 则可以无咎不然则不免乎害矣此以柔畜刚之道
卷三 第 6b 页 WYG0039-0248b.png
 也此却是浑说然传义谓先孚五而后得诸阳之助
 也自是正论本义居柔得正虚中巽体二阳助之只
 浑说亦精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传曰四既有孚则五信任之与之合志所以得惕出
 而无咎也惕出则血去可知举其轻者也血去须如
 此补出又曰五既合志众阳皆从之矣似此诸阳之
 从为馀意胡双湖曰三阳上进而六四独当其锋将
卷三 第 7a 页 WYG0039-0248c.png
 畜而止之必为所伤然以由中之信依附上之二阳
 与之合志而共畜之则可血去惕出而无咎矣较传
 尤为分晓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传义皆不及阳刚意只云居中处尊居中所以孚也
 处尊所以富也传曰五有孚信则其类皆应之矣故
 曰挛如谓牵连相从也五必援挽与之相济是富以
 其邻也五以居尊位之势如富推其财力与邻比共
卷三 第 7b 页 WYG0039-0248d.png
 之也如此浑说为是本义巽体三爻同力畜乾虽曰
 邻之象而有孚挛如之义在其中矣非有孚则不同
 心岂能同力而又何以畜乾也九五势能有为以兼
 乎上下虽有孚挛如之象而邻之义亦在其中矣非
 富以其邻则势不能有为而何以兼乎上下也合二
 句言盖九五至诚之道能合上一阳助四共畜三阳
 也以字仍作春秋以某师之以为是
 (谨按折中云六四者近君之位也所谓小畜者也九/五者君位也能畜其德以受臣下之畜者也四曰有)
卷三 第 8a 页 WYG0039-0249a.png
 (孚是积诚以格其君五亦曰有孚是推诚以待其下/上下有孚而后畜道成矣故四曰上合志者指五也)
 (五曰以其邻者指四也四与五相近故曰邻又邻即/臣也书曰臣哉邻哉是也富者积诚之满也积诚之)
 (满至于能用其邻则其邻亦以诚应之矣故象传曰/不独富也以诚感诚之谓也大抵上下之间不实心)
 (则不能相交故曰富以其邻不虚心则亦不能相交/故曰不富以其邻所取象者本于阳实阴虚而其义)
 (一也此爻之/义为之大快)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富而独则不以其邻矣故传曰有孚挛如盖其类皆
 牵挛而从之与众同欲不独有其富也数语自好下
卷三 第 8b 页 WYG0039-0249b.png
 难厄及爻传君子小人正人群邪等语俱不必用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上九巽之极而畜之终也彖曰密云不两今则既雨
 而和矣彖传曰尚往今则既处无所往而止矣既和
 而止畜道所由成也传曰大畜畜之大故极而散小
 畜畜之小故极而成尚德载四用柔巽之德积满而
 至于成也载积满也诗云厥声载路本义因之但加
 尊尚阴德一句备矣传根此即申戒义窃意既雨既
卷三 第 9a 页 WYG0039-0249c.png
 处尚德载二句无可戒者下三句才是戒辞传曰妇
 谓四以阴而畜阳以柔而制刚妇若贞固守此危厉
 之道也又曰妇制其夫臣制其君恐不必用月亦阴
 也月既望则盈盈则亏矣几望者将盈未盈宜有以
 待之此时若更有所征则凶矣凡行役在路者皆曰
 征本义以彖为文王演易之事则此爻指文王说极
 好盖周公曲体文王之遇之心而系辞也尚德载即
 文王之阴行善也月几望即文王之三分有二也如
卷三 第 9b 页 WYG0039-0249d.png
 此则戒意不必分阴分阳只就一人说但以分言则
 曰妇曰月以德言则曰君子若贞厉若几望若征凶
 皆状文王以服事殷之心也先儒云文王志在明夷
 道在小畜其谓此乎蒙引载朱子语类以为如伊尹
 之畜太甲周公之畜成王似矣又曰武后之畜高宗
 则非也武后如何说的尚德载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积即坤文言积善积不善之积言非一朝一夕之故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39-0250a.png
 也积久然后既雨既处而成畜道也疑即坤阴疑于
 阳之疑阴疑于阳君子畏惧之不暇而敢征乎
(兑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何以云礼也人非礼则手足无所措如何行的去
 故以礼为履程传解履曰践曰藉本义曰蹑而进之
 履步履也诗曰履我即兮又曰率履不越则藉与蹑
 亦无大异要是兑依乾行耳兑之德为说必和以泽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39-0250b.png
 兑之象为泽必虚以受奉乾作前导步亦步趋亦趋
 此所以蹈危地而无害也然则礼也者其化凶驯顽
 戢暴之善物乎譬如莱兵虎狼也而孔子却之只是
 个礼
彖曰履柔履刚也
 乾刚也兑柔也刚上而柔下刚先而柔后兑履乾柔
 履刚也以下奉上以后从先也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39-0250c.png
 兑说也不言而说诸心也说以应乾则事事合乎天
 则矣天之所佑物不能灾故有履虎尾而不见伤之
 象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九五刚而得中得正履至尊之位而无所疚病也内
 省不疚如青天白日则光明矣传云德盛而辉光是
 也吴氏以位之显著言恐未确此传于彖辞外又特
 发此段议论与周公之爻各有取尔也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39-0250d.png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乾天也高而在上兑泽也卑而在下所谓天高地下
 而礼制行也故其象为履君子观于履之象而知尊
 卑失序贵贱异位民志所由惶惑淆乱而莫知适从
 也是以创制立法凡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以至朋友
 之交莫不有尊卑贵贱之等焉上下辨矣辨则安其
 分而无非望之觊故其志定也曲礼曰礼所以定嫌
 疑决犹豫明是非也正此意也传曰古之时公卿大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39-0251a.png
 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称德
 则君举而进之士脩其学学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预
 于已也农工商贾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
 而天下之心可一后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
 荣农工商贾日志于富侈亿兆之心交骛于利天下
 纷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乱难矣此由上下无
 定志也然则治天下之道以定民志为先定民志非
 辨别上下之分不可也故本义但云程传备矣不能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39-0251b.png
 复赞一辞
初九素履往无咎
 一阳之初未缘染于世俗故有素履之象淡而不饰
 质而不华洁而不缁不犯所忌故往而无咎也传曰
 夫人不能自安于贫贱之素则其进也乃贪躁而动
 求去乎贫贱耳非欲有为也既得其进骄溢必矣故
 往而有咎贤者则安履其素其处也乐其进也将有
 为也故得其进则有为而无不善乃守其素履者也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39-0251c.png
 此可为进身者箴也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独行志愿言以素心为素履不随俗俯仰也传曰独
 专也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
 其素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二以刚居柔而得中故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之象
 道者平康正直者也不由其道而往则举足尽荆棘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39-0251d.png
 由其道则坦坦矣以履道二字为主履道故坦坦坦
 坦故幽幽故贞故吉皆相因而至者也传义却不然
 曰虽所履得坦易之道亦必幽静安恬之人处之则
 能贞固而吉也重在幽人上尤是不必深山穷谷之
 士也只不以岩廊损其山林之致便是盖九二臣位
 故也然则李泌白衣其廊庙之幽人乎种放终南其
 山林之显者乎是未可以出处论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39-0252a.png
 恬正自守不以富贵纷华动其心故曰中不自乱也
 传曰中若躁动岂能安其所履故必幽人则能坚固
 而吉盖其中心安静不以利欲自乱也利欲二字尤
 说出病根徐进斋曰初二皆阳刚而说体故有素履
 幽人之戒又皆无应于上故初九曰独行愿也二曰
 中不自乱也说的甚好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三以柔居刚不中不正而志在躁动如盲眇然却自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39-0252b.png
 以为能视如跛躄然却自以为能履不量力而妄为
 必履危地履危地则祸患必矣故有履虎尾咥人凶
 之象又如武人刚猛躁暴绝无人君之度者也以之
 南面立见其败矣本义秦政项籍之喻极确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
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不足以有明也而谓能视乎适见其眇而已不足以
 与行也而谓能履乎适见其跛而已柔居刚位所履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39-0252c.png
 不正咥人之凶自取之也才弱志刚妄动轻举徒速
 祸耳其何以为大君乎唐文宗昭宗志非不刚卒履
 虎尾而遭咥人之凶无他志有馀而才不足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四所乘者刚躁不中之人也所承者刚决自用之君
 也动辄得咎故有履虎尾之象然以刚居柔深怀畏
 惧故有愬愬之象愬愬者书所谓心之忧危若蹈虎
 尾是也若蹈虎尾思患而预防之故有不咥人之亨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39-0252d.png
 而终吉也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传曰志在于行不处也此处字即作安处之处故朱
 子曰志行也只是说进将去行而不处即乾德与志
 刚者异矣故有愬愬之吉
九五夬履贞厉
 九五中正无不吉者彖传之言善矣爻独以夬履贞
 厉为戒何也上乾下兑有刚明之君而无骨鲠之臣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39-0253a.png
 是以有此戒盖兼听并观君道也如书云朕志先定
 可谓夬矣而必云询谋佥同古人之不自用如此九
 五乾刚独揽而下以说顺承之故惟所欲为视臣下
 皆莫已若本义所谓凡事必行无所疑碍是也传曰
 古之圣人居天下之尊明足以照刚足以决势足以
 专然未尝不尽天下之议虽刍荛之微必取乃其所
 以为圣也履帝位而光明者也若自任高明决行不
 顾虽使得位亦危道也可固守乎有刚明之才苟专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39-0253b.png
 自任犹为危道况刚明不足者乎可作人君座右箴
 又曰易中云贞厉义各不同随卦可见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位正当者正当尊位也位不当也咎其不及位正当
 也咎其过过犹不及也本义伤于所恃四字宜玩盖
 才刚位尊皆所恃之具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考祥者恒委其权于鬼神假其灵于蓍龟而不视所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39-0253c.png
 履若何非考祥之道也上九履之终视履之终以为
 考祥之劵若其旋则善而吉也正蒙云周旋不舍为
 风旋者周回不舍之意谓完全周备无所亏欠也以
 当身之懿美卜造化之正祥其理固不诬也传曰人
 之吉凶系其所履善恶之多寡吉凶之大小也考者
 宜识此意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元吉在上令终有淑也大有庆福履成之也庆解吉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39-0253d.png
 大解元也传曰人之行贵乎有终在上正有终者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上坤下乾坤阴也阴小往而居外故曰小往乾阳也
 阳大来而居内故曰大来往所当往来所当来朝廷
 清明太和在宇宙间矣故曰吉而且亨也传曰阴阳
 和畅则万物生遂天地之泰也以人事言之大则君
 上小则臣下君推诚以任下臣尽诚以事君上下之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39-0254a.png
 志通朝廷之泰也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君子来处于
 内小人往处于外是君子得位小人在下天下之泰
 也如此说泰义始备尝试反而求之一身人欲者吾
 心之小人也天理者吾心之君子也人欲外往天理
 内来则心泰而身亦泰矣未有不吉亨者也传又曰
 不云元吉元亨者时有污隆治有小大虽泰岂一槩
 哉言吉亨则可包矣此意亦须识得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39-0254b.png
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气交
 感而万物䜣合无间也上效天之降而交乎下下效
 地之升而交乎上君臣道合同心一德也当是时阳
 明用事而阴闇退矣刚直吐气而柔媚屈矣众正盈
 朝而佥壬易志矣内不必其亲而近之也虽疏逖有
 腹心之寄外不必其黜而远之也虽咫尺有釜𩰿之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39-0254c.png
 形要是君子得志小人失势云尔君子小人不并立
 此长则彼消自然之理也如尧舜之世朝无倖位野
 无遗贤虽四凶何所售其奸哉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天地交而阴阳合和则清宁康阜所以为泰也后主
 泰运故观其象而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四时行百物生天地之道即天地之宜也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39-0254d.png
 以其理言故曰道以其理之当然言故曰宜四时自
 能行圣人为治历以明之春夏秋冬截然有限而不
 可爽所以裁而成之也百物自能生圣人为利用以
 享之作讹成易秩然有序而不可乱所以裁成之也
 若此者皆天地之道合当如此裁成其道正所以辅
 相其宜也辅相参赞化育之谓也裁成辅相其功在
 天地其德则在民也在天地为裁成辅相在民则为
 左右也左右民扶持保护而俾之安生也非然者斯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39-0255a.png
 民之颠仆也久矣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一阳在下当泰之时上进其志也然三阳同体进则
 相连传曰君子之进必与其同类相牵援如茅之根
 拔其一则牵连而起矣茹根之相连者故以为象汇
 类也说的甚分晓本义依郭璞洞林下卦俱读至汇
 字绝句极是自古正人在朝未有孤立无徒而能成
 天下之事者也故贤者进而有为必援引善良布列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39-0255b.png
 庶位声应气求以共济斯民故曰征吉征谓仕进非
 徒曰出行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以天下生民为念而无内顾之私故曰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阳刚中正治世之才王者之佐也上有六五为
 正应君明臣良咸有一德可以行其所学矣故治泰
 之道专属之传曰二虽居臣位主治泰者也所谓上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39-0255c.png
 下交而其志同也故治泰之道主二而言包荒用冯
 河不遐遗朋亡四者处泰之道也人情安肆则政舒
 缓而法度废弛庶事无节治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秽
 之量则其施为宽裕详密弊革事理而人安之若旡
 含弘之度有忿疾之心则无深远之虑有暴扰之患
 深弊未去而近患易生矣故在包荒也用冯河泰宁
 之世人情习于久安安于守常惰于因循惮于更变
 非有冯河之勇不能有为于斯时也冯河谓其刚果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39-0255d.png
 足以济深起险也自古泰治之世必渐至于衰替盖
 由狃习安逸因循而然自非刚断之君英烈之辅不
 能挺特奋发以革其弊也故曰用冯河或疑上云包
 荒则是包含宽容此云用冯河则是奋发改革似相
 反也不知以含容之量施刚果之用乃圣贤之为也
 不遐遗泰宁之时人心狃于泰则苟安逸而已恶能
 复深思远虑及于遐远之事哉治夫泰者当周及庶
 事虽遐远不可遗若事之隐微贤才之在僻陋皆遐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39-0256a.png
 远者也时泰则固遗之矣朋亡夫时之既泰则人习
 于安其情肆而失节将约而正之非绝去其朋与之
 私则不能也故云朋亡自古立法制事牵于人情卒
 不能行者多矣若夫禁奢侈则害于近戚限田产则
 妨于贵家如此之类既不能断以大公而必行则牵
 于朋比也治泰不能朋亡则为之难矣爻辞奇崛特
 甚传却说的如此显切凡治天下者皆不可不知此
 道也余又尝从其意推之包荒以言乎其量也川泽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39-0256b.png
 纳污山薮藏疾必如书所称有容德乃大尔毋忿疾
 于顽而后可以包含荒秽也荒者荒逖荒野之谓此
 而可包则无不包矣如吕蒙正不问参政之谤娄师
 德不较唾面之羞之类是也用冯河以言乎其胆也
 韩魏公生平未尝以胆许人盖自许也观其处英宗
 之变摄刺客之心何等镇定他若富郑公契丹之使
 寇莱公澶渊之后亦庶几矣或云恂恂长者而使之
 济深越险难矣哉非也薛文清云能忍人所不能忍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39-0256c.png
 之忤逆斯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功包荒冯河固非
 两截人也量与胆合而识不足以烛微算不足以周
 远未善也故云不遐遗时方安阜辄为忧圣危明之
 计近在目前便为百年必世之谋旁观者以为迂阔
 而远于事情耳不知明哲先见老成苦心固有不可
 少者若李文靖预料神仙土木之事狄梁公早荐柬
 之诸公之贤此道得也使非大公至正破情面而出
 之其可乎从来敉宁世界大半为情面二字坏尽士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39-0256d.png
 大夫相习成风宁丧名节欺君父诬国家而必不肯
 破其情面非徇私阿党则惧势畏威此朋亡之道所
 以不可不讲也先辈若吴复庵之弹座师赵鹤侪之
 黜姻亲抑亦不愧古人矣四者全才全德以此配合
 中行之义庶为得之故曰得尚于中行传以尚为配
 如尚主之尚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象举爻首句至末句以该中三句之义而溯所由来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39-0257a.png
 曰以光大也光明则无不烛之理广大则无不尽之
 道朱子曰易上如说以中正也皆是以其中正方能
 如此此处也只得做以其光大说若不是一个心胸
 明阔的如何做得如此才说的以字义出传曰四者
 能配合中行之德而其道光明显大也便不见以字
 义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39-0257b.png
 传曰三居泰之中在诸阳之上泰之盛也物理如循
 环在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久而必否故于泰之
 盛与阳之将进而为之戒曰无常安平而不险陂者
 谓无常泰也无常往而不反者谓阴当复也平者陂
 往者复则为否矣当知天理之必然二句须如此畅
 发始尽盖三所居者阳终而阴始之时也泰极则否
 正犹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一般若安享太平之福而
 无道以斡旋之可乎故曰艰贞无咎传艰危其思虑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39-0257c.png
 正固其施为二句极确盖泰之时人易狃于宴安故
 必以艰苦自处不敢自暇自逸也人易习于圆通故
 必以贞固自守不敢为浮为沉也如是则可以无咎
 矣勿恤其孚传云不劳忧恤得其所求也不失所期
 为孚本义因之其理自确胡氏云孚与复此天运之
 必至而有孚者也艰贞则无忧其必至矣丘氏云孚
 即不戒以孚之孚勿恤者不以三阴之复而动其虑
 也二说俱好宜并存之大抵屈伸往来之理虽然信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39-0257d.png
 其固然持盈保泰之道要当尽其在我故艰贞者不
 惟无咎而又有福也于食有福谓食泰之福也善处
 泰者其福可食也盖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德踰于
 禄则虽盛而非满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丧败者
 也凡有家有国而处隆盛者皆当服膺此理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或作无平不陂或作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今作无往
 不复从程传也天地际谓三正当阴阳交际之会也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39-0258a.png
 阳际阴将复于上阴际阳将复于下此天地常理宜
 早用为戒而从中维挽之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四过中阴得位而用事也阴主利其所以急疾而
 不能待者不富故也如象辞不富绝句以五以上以
 其邻也三阴不待告戒而同心欲去不富之位以求
 富也欧阳云小人所同者利禄此之谓也传云不富
 非为利本义云不待富与此全别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39-0258b.png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小人之心在显名尤在厚实翩翩不富三阴皆失实
 也失实则求得实矣故不戒以孚盖其心所深愿不
 言而喻者也三阴皆虚贫之象故爻曰不富象曰失
 实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传引帝乙皆历历有据观多士曰自成汤至于帝乙
 罔不明德恤祀则以为微子之父帝乙犹确传曰以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39-0258c.png
 爻义观之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礼法者也自古帝女
 虽皆下嫁至帝乙然后制为礼法使降其尊贵以顺
 从其夫也六五以阴柔居君位下应于九二刚明之
 贤五能倚任其贤臣而顺从之如帝乙之归妹然降
 其尊而顺从于阳则以之受祉且元吉也元吉大吉
 而尽善者也谓成治泰之功也自注疏皆作此解但
 传尤为详明耳本义云帝乙归妹之时亦尝占得此
 爻余未敢信如传说煞有关系君臣之礼夫妇之礼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39-0258d.png
 胥于是乎见之按春秋书王姬归于齐胡传云阳倡
 而阴和夫先而妇从天理也述天理训后世则虽以
 王姬之贵其当执妇道与公侯大夫士庶人之女何
 以异哉故舜为匹夫妻帝二女而其书曰嫔于虞西
 周王姬嫁于齐侯亦执妇道成肃雍之德后世尊君
 抑臣至谓列侯尚公主使男事女夫屈于妇阴阳之
 位逆矣无他不讲于帝乙归妹之义故也古者优礼
 大臣宾之师之坐而论道往往成泰交焉自秦而后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39-0259a.png
 君日尊臣日卑礼猊益衰情志益隔欲望天下之泰
 难矣无他不讲于帝乙归妹之义故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以祉元吉由五与二中德相合而行其心所乐为非
 出于勉强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上六泰之终而阴之极小人据尊位社稷将覆故为
 城复于隍之象传曰掘隍土积累以成城如治道积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39-0259b.png
 累以成泰及泰之终将及于否如城土颓圮复反于
 隍也其义甚明勿用师向来根城复于隍说言不可
 劳民动众也每见时势孔亟当局者筑城凿池无虚
 日徒长怨咨而无救于败亡犯此戒也本义云不可
 力争似就行师说传曰君之所以能用其众者上下
 之情通而心从也今泰之将终失泰之道上下之情
 不通民心离散不从其上岂可用也用之则乱如此
 说更妥又曰众既不可用方自其亲近而告命之虽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39-0259c.png
 使所告命得其正亦可羞吝邑所居谓亲近大率告
 命必自近始尤为显切盖人心未去则辰告定命必
 获贞吉泰之上非其时矣虽责以大义其如众不用
 命何哉故可羞吝也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本义曰命乱故复否告命所以治之此因爻辞不全
 故特赘之也按象传例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三句
 皆该在城复于隍内而以其命乱也一句总结之命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39-0259d.png
 即告命或以命为政令恐未是传曰虽其命之乱不
 可止也还是作告命说命乱谓政命错乱无序故名
 义虽正而人不信为可羞也如唐明皇之幸蜀德宗
 之幸奉天颇类此爻然自邑告命卒完旧物天下事
 岂果不可为哉爻言吝而不言凶或亦不绝人兴复
 之路也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39-0260a.png
 天在上不能下降地在下不能上升故为否传曰天
 地交而万物生于中然后三才备人为最灵故为万
 物之首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天地不交则不
 生万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本义因之
 余意否之时宵小出而用事故曰否之匪人不利君
 子贞二句一气读言匪人为正人之患害也君子得
 志则以秉正嫉邪为事不利小人小人得志则以党
 同伐异为事不利君子正如冰炭之不相容也从来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39-0260b.png
 君子待小人只是一个公心即有时处置小人只是
 一个恕心小人则不然棘心毒手必欲置之死地而
 后已必欲一网打尽而后快象辞辟难之说正为此
 也阳往而居外阴来而居内凶不待言矣
象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
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
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则是天地之气不交而万物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39-0260c.png
 无由发育滞塞不通也上下之情不交离心离德而
 天下无邦也无邦者诗所云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也阴闇盛而阳明衰矣谄谀者得计而直方者无色
 矣骄人好好而劳人草草矣小人之道在朝廷君子
 之道在山林此长则彼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泰言后否不言后天下无君也时势不可为矣天地
 闭贤人隐安得不见几而作乎俭德本义作敛左传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39-0260d.png
 云俭者德之共书云慎乃俭德依古作俭德为是大
 抵高尚之心人皆有之只为耐不的贫贱甘不得淡
 薄失节末路者多矣故辟难须用俭德看自古隐逸
 一流人那个不是咬菜根的即或家当丰厚亦有一
 种清苦意思在不然更可荣以禄矣君子之受禄行
 其义也天地不交君臣之义安在所谓禄者岂真禄
 所谓荣者岂真荣哉是故高爵厚糈人之所荣而君
 子之所辱也欲举以相浼得乎三代而后管幼安陶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39-0261a.png
 渊明陈希夷刘静修郑思肖其表表者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传曰泰之时则以同征为吉否之时则以同贞为亨
 始以内小人外君子为否之象复以初六否而在下
 为君子之道易随时取义变动无常否之时在下者
 君子也与泰初俱作君子说本义独指小人说曰三
 阴在下当否之时小人连类而进之象而初之恶则
 未形也故戒其贞则吉而亨盖能如是则变而为君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39-0261b.png
 子矣盖阳之进行则正故曰征吉勉之也阴之进正
 乃可行故曰贞吉戒之也圣人一字之权衡如此丘
 氏曰彖辞以贞字属君子而初六以贞字属小人所
 以为小人谋即所以为君子谋也说的甚好
 (谨按折中亦以/作君子说为是)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拔茅贞吉以其志在君而无复身家之念也志在君
 则贞志在身家则不贞故进身之始宜辨志蒙引曰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39-0261c.png
 味贞吉志在君之辞方知自古小人败人家国者都
 是志不在君也只知有其身之富贵而已最中病痛
 (玩志在君也一语愈觉/作君子说其理甚长)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阴柔中正而能包含承受君子之象或阳慕其名而
 假以为重或阴利其实而借以盖非此亦小人秉彝
 之良不可埋没处故曰吉大人若以包承之故曲徇
 情面毁方瓦合则与时俱否矣惟安守穷阨矢志靡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39-0261d.png
 他身之否正道之亨也蒙引曰蔡邕之于董卓张浚
 初年之于汪黄亦为其所包承也若薛文清不谒王
 振斯否亨之大人矣故从政名言有曰不可以小人
 包承而易其心盖自道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小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多方攀援到底介介自
 守不因之而改节易操故曰不乱群本义曰不乱于
 小人之群也传曰不云君子而云大人能如是则其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39-0262a.png
 道大也此意正须补出
六三包羞
 阴柔不居正而当否时志在害正其中怀有不可告
 人者故为包羞之象传谓邪滥极小人之情恐太重
 本义但云志于伤善而未能又云以其未发故无凶
 咎之戒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以阴柔居下卦之上无德以堪之故曰位不当也位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39-0262b.png
 不当故仰愧俯怍而包羞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否过中而阳用事矣以济否之才而在高位不患其
 无为患其过于有为而来专擅之嫌也故传曰当君
 道方否之时处逼近之地所恶在居功取忌而已若
 能使动必出于君命威柄一归于上则无咎而其志
 行矣能使事皆出于君命则可以济时之否其畴类
 皆附离其福祉离丽也君子道行则与其类同进以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39-0262c.png
 济天下之否畴离祉也此善则归君尽人事以挽回
 造化大道理须如此发挥始尽本义作天命之命便
 不见尽人事意了试尝考之春秋毛伯奉命天子而
 不称使所以示后世当国大臣当国秉政不可擅权
 之法戒也宋华元楚子反平而春秋贬之谓其以情
 实私相告语而其君不预知非人臣之义也皆可以
 证有命无咎之义杨龟山曰东汉之衰嬖倖持权内
 小人而外君子至是而否极矣窦武何进倚元舅之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39-0262d.png
 亲诏集天下名儒硕德共起而图之宜若可为也然
 命不出于君而下不应故与畴类皆陷于祸也正从
 传义得来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有君命而无咎则兴衰拨乱莫或尼之者故曰志得
 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以阳刚中正之德居尊位转否为泰此其人矣大人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39-0263a.png
 即否亨之大人昔以否而亨者今以休否而吉时不
 同也休者休息即诗可小休之休然又有其亡之戒
 何也传曰否既休息渐将反泰不可便为安肆当深
 虑远戒常虞否之复来曰其亡矣其亡矣其系于苞
 桑谓为安固之道如维系于苞桑也桑之为物其根
 深固苞谓丛生者其固尤甚圣人之戒深矣在系辞
 发挥曲尽似添不得在传解释详明又似减不得细
 玩自见昔成汤胜夏抚有万方乃曰兹朕未知获戾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39-0263b.png
 于上下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所谓其亡其亡者
 乎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则系于苞
 桑矣又曰汉王允唐李德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祸败
 也余谓此为人臣言也若以人君言之晋武帝志怠
 于平吴唐庄宗情肆于灭梁皆缘不知此戒耳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大人之所以休否而吉者以刚中之德居至尊之位
 正相当也传曰无其位则虽有其道将何为乎故圣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39-0263c.png
 人之位谓之大宝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否之终三阴退听三阳得权故有倾否之象倾如水
 之倾于地言不复留遗也否则忧泰则喜否极泰来
 故忧极喜至天地循环之理则然也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终则倾否倾则不长矣否自不长居否者何可使
 之长也所以示人转否为泰不宜付之无可奈何也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39-0263d.png
 传曰反危为安易乱为治必有阳刚之才而后能也
 故否之上九则能倾否屯之上六则不能变屯也否
 泰相生虽云天运大抵泰则安肆逸豫之心生而万
 事废矣安得不否否则艰苦奋励之心生而万事理
 矣安得不泰若徒言天运而不言人事岂圣人作易
 之意乎立国立身莫不皆然
(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39-0264a.png
 同人之义与比类比一阳而五阴从之有仰而附之
 象故曰比同人一阴而五阳与之有俯而就之象故
 曰同人亦见尊阳卑阴之意又二五俱居人位二五
 相应上下相同故曰同人乾天也天之所覆广以大
 离火也火之所烛高以远故有同人于野之象廊然
 大同无远弗届亨可知也传曰野谓旷野取远与外
 之义不系所私也人心不同如面故动辄龃龉大同
 者以天下为一体天下莫不同之又何险阻之不可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39-0264b.png
 济乎渒彼泾舟烝徒楫之故利涉大川也然非以大
 公至正之道处之虽人人向应亦党与之私而非胞
 与之公矣故曰利君子贞贞则所同者道义而非比
 昵之私情矣传曰小人唯用私意所比者虽非亦同
 所恶者虽是亦异盖其心不正也此等语皆当书绅
 自警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以六居二得柔之正位也以一阴丽二阳之间得中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39-0264c.png
 也上应九五应乎乾也同此中正之德故曰同人此
 成卦之义也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
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卦虽成于二其所以致亨利涉者实刚健之德为之
 乾行也内文明则所见者正而无以眩之外刚健则
 所守者正而无以夺之以中正之道相应则所感者
 正而无以岐之故曰君子正也惟正故能通天下之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39-0264d.png
 志天下之志本无不同也只为偏以私故滞碍不能
 相通耳君子大居正以天下之志为志而无所偏私
 何不通之有曰天下则尽乎人矣曰通天下之志则
 尽乎人而同之矣传曰圣人视亿兆之心犹一心者
 通于理而已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刚健
 则能克己故能尽大同之道皆至语宜朱子甚善而
 亟称之也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39-0265a.png
 传曰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与火者天在
 上火性炎上火与天同故为同人之义君子观同人
 之象而以类族辨物类族辨物程朱说大异试从程
 说推之盖统人物而言也以人之类言之士有士类
 农有农类以物之类言之牛有牛类马有马类此之
 谓类辨以人之族言之张为张族王为王族以物之
 族言之毛为毛族羽为羽族此之谓族辨各以其族
 类辨物之异同也又尝从朱说推之类族属人辨物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39-0265b.png
 属物类其族之源流以正名分秩然其不可乱也辨
 其物之差等以别名器凛然其不可假也二说意不
 同而理亦相通总之万物分殊若一切以浑厚处之
 则纷纭而不可穷诘矣其何以同之哉故精明然后
 能浑厚也是君子大同之道也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九居同人之初未有私主又上无系应故为同人于
 门之象门者内外之限也于门则在外与斯人为徒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39-0265c.png
 传所谓博而公也故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按又谁咎也与节卦不同加一出字其义益明传曰
 人之同也有厚薄亲疏之异过咎所由生也既无所
 偏党谁其咎之节卦之又谁咎也已不得咎人同人
 之又谁咎也人不得咎已固未可以一例而读之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二柔五刚中正相应岂不甚善但二当同人之时五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39-0265d.png
 阳皆与焉今独系于五而应之故为同人于宗之象
 传曰宗党也同人于宗是同乎门以内而不能同乎
 门以外故可咎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加一道字言二同五其道原自中正但狭小而不广
 大故于道为吝传曰诸卦以中正相应为善而在同
 人则为可吝故五不取君义盖私比非人君之道相
 同以私为可吝也此易之随时取义亦须说破然吝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39-0266a.png
 亦有二义或曰羞吝耻辱之义或曰鄙啬之义此则
 言私非言羞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二与五正应三以与二比邻之故恃其刚暴欲强同
 之而畏为五所攻伏戎于林莽之中将出其不意攘
 而有之也升其高陵徘徊顾望畏首畏尾之意三在
 下卦之上故曰高陵三岁不兴兴与伏对言终于伏
 而不敢兴也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39-0266b.png
象曰戎伏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伏戎于莽以五固劲敌也三岁不兴行将安之乎三
 盖屈于势力而罢兵与四以义退者异矣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传以为攻五本义以为攻二看来四与二为三所隔
 如一墙矣故为乘墉以攻之象乘三攻二也其所以
 弗克则是以五之故弗克五与二为正应陵下则犯
 上故曰弗克攻以上下之分故弗克攻而吉也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39-0266c.png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乘其墉则目中不见有五矣揆之于义为未安故曰
 义弗克也弗克而吉者非困于力困于义也困于义
 而反之为则则者义之准则不可踰越者也胡传引
 此爻解赵盾纳捷菑之事与其改过也文过以遂非
 则凶改过以迁善则吉由九四以刚居柔故耳若九
 三以刚居刚则迷而不反矣三四不言同人以其有
 战争之象非同人之道也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39-0266d.png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九五刚健中正同人者也若能以兼容并包为度三
 四虽强皆可扰而驯之矣乃昵而同之致三伏戎四
 乘墉兵端兆矣是以至于用师也先为三四所隔而
 未遇则号咷后克其相隔者而相遇则笑啼笑皆以
 二发非中节之喜怒也传曰五自以义直理胜故不
 胜愤抑至于号咷然邪不胜正虽为所隔终必得合
 故后笑也最得先后情状二五相遇亦岂易者盖大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39-0267a.png
 师以胜之而然也甲胄从事异乎玉帛相先者矣传
 曰九五君位而爻不取人君同人之义者盖五专以
 私昵应于二而失其中正之德人君当与天下同而
 独私一人非君道也二之在下尚以同于宗为吝况
 人君乎五既于君道无取故更不言君道而明二人
 同心不可间隔之义系辞云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
 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至中诚所同出处语默
 无不同天下莫能间也同者一也一不可分二也一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39-0267b.png
 可以贯金石冒水火无所不能入故云其利断金其
 理至微故圣人赞之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谓其言
 意味深长也系辞备矣非传合周公孔子之旨如此
 两两解释恐读者亦不解其义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五刚中下同二之柔中其理直也理直而不获伸故
 号咷也克者力胜之辞所谓强弗友刚克也遇者相
 遇克者亦相克也曰相克者以敌国之礼待之也五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39-0267c.png
 私二而失大同之道故其辞如此春秋周王以诸侯
 伐郑王不称天正此意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上九居卦之外下无应与故为同人于郊之象郊与
 野似相类然于野者取旷远意无一不可同之人于
 郊者取荒僻意无一可同之人也义之相去远矣凡
 人始同而终不同有末路之悔无所同故无所悔也
 或曰荷蒉一流人是也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39-0267d.png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爻言无悔者以其无可同之势而谅之象言志未得
 者以其有可同之理而惜之也象有不专解爻辞而
 别发一义者此类是也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五阳大矣皆为一阴所有故曰大有五阳所有亦大
 矣皆以其有为一阴之有故曰大有传曰大有盛大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39-0268a.png
 丰有也凡卦德有卦名自有其义者如比吉谦亨是
 也有因其卦义便为训戒者如师贞丈人吉同人于
 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言者大有元亨是也传所
 谓才即彖传所谓德也以用言故曰才以体言故曰
 德有体有用大有之义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大有与同人俱五阳一阴之卦同人一阴在下卦之
 中大有一阴在上卦之中故同人云得位大有则云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39-0268b.png
 得尊位同人云得中大有则云得大中同人云应乎
 乾一阴胜五阳也大有云上下应五阳同应一阴也
 其位异则成卦之义亦异矣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刚健而不文明或以冥行决事文明而不刚健或以
 狐疑失事健以致其决明以晰其几此言卦内外之
 德也以下则指六五传曰六五之君应乎乾之九二
 五之性柔顺而明能应乎二二乾之主也是应乎乾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39-0268c.png
 也顺应乾行顺乎天时也故曰应乎天而时行其德
 如此是以元亨也开口既曰卦之德至此又曰其德
 如此两德字正须分别又曰王弼云不大通何由得
 大有乎大有则必元亨矣此不识卦义离乾成大有
 之义非大有之义便有元亨由其才故得元亨大有
 而不善者与不能亨者有矣说的如此斟酌恐人误
 认大有之义恒致骄肆也又曰诸卦具元亨利贞则
 彖皆释为大亨恐疑与乾坤同也不兼利贞则释为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39-0268d.png
 元亨尽元义也元有大善之义有元亨者四卦大有
 蛊升鼎也唯升之彖误随他卦作大亨曰诸卦之元
 与乾不同何也曰元之在乾为元始之义他卦则不
 能有此义又为首出庶物之义他卦但为善为大而
 已曰元之为大可矣为善何也曰元者物之先也物
 之先岂有不善者乎事成而后有败败非先于成也
 兴而后有衰衰固后于兴也得而后有失非得则何
 以有失也至于善恶治乱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39-0269a.png
 必善为先故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须如此剖晰才
 尽元亨之义本义一槩作大亨恐未是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离火乾天离在乾上火在天上也合万物在光照之
 中故为大有君子观大有之象以遏恶扬善顺天休
 命有善而无恶者性也有善而有恶者习也上焉者
 无以端其习而复其性则大有之盛不可得而保矣
 是故离以辨之乾以治之恶者逆天者也天讨有罪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39-0269b.png
 利用遏遏者抑而止之也善者奉天者也天命有德
 利用扬扬者表而章之也此二者皆所以代天工而
 奉若天道也故曰顺天休命休解美即绍我周王见
 休之休古之人旌别淑慝表宅里殊井疆其斯之谓
 与本义云所有既大无以治之则衅孽萌于其间矣
 天命有善而无恶故遏恶扬善所以顺天精绝又云
 反之于身亦若是而已矣添此一转最有益于身心
 薛文清曰遏恶扬善非内刚外明者不能故大有象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39-0269c.png
 之又发明朱子之义曰如去人欲存天理即遏恶扬
 善也其理益明矣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注疏以无交害为无上下之交所以有害传独云处
 卑无应与未涉于害甚确之说也本义从之余意九
 居大有之初上无系应在已无骄盈之失在人无猜
 忌之嫌故有无交害之象言不相为害也已于人无
 患人于已无争夫何咎使视为匪咎而以易心处之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39-0269d.png
 则匪咎者又有咎也故须克艰其心而后可艰者无
 害而时如交害书所谓其难其慎也戒谨恐惧庶乎
 可以保其匪咎之初矣传曰大凡富有鲜不有害以
 子贡之贤未能尽免况其下者乎匪咎艰则无咎富
 有本非有咎也人因富有自为咎耳若能享富有而
 知难处则自无咎也处富而不能思艰兢畏则骄侈
 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此正可为富有者作箴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39-0270a.png
 当大有之时居初九之位而能艰其心以处之故无
 交害也此爻卑而在下立是非毁誉之外或以为逸
 民是也意邵康节足以当之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二刚而得中上有六五之君推诚委任而才德足以
 胜之故有大车以载之象阳志上进可以任重而行
 远故有攸往之象无咎而不言吉者人臣之义不居
 功唯求寡过云尔三四亦然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39-0270b.png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积者重叠层累之意载虽重而无损败之患大车之
 能胜厥任也九二能胜大有之任正复如是此宰相
 之位也伊尹自任以天下之重者当之厥后则孔明
 其人也昔刘诚意论相曰胡惟庸小犊足以覆辕而
 破犁矣正从此爻反言之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三下体而高居人上公侯之象也公用亨于天子传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39-0270c.png
 作享本义作亨谓古亨享烹三字并作亨字通用又
 云三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故为享于
 天子之象此理甚确盖公侯懋德而亲膺天子之宠
 命也须合朝享宴享二礼而其义始尽小人才弱力
 薄无德以堪之故弗克也本义解经不用传却于近
 思录引之盖其义固有不可废者传曰公侯上承天
 子天子居天下之尊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下者何
 敢专其有凡土地之富人民之众皆王者之有也此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39-0270d.png
 理之正也故三当大有之时居诸侯之位有其富之
 必用亨通于天子谓以其有为天子之有也乃人臣
 之常义也若小人处之则专其富有以为私不知公
 已奉上之道故曰小人弗克也凡为公侯者曷可不
 知此义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亨于天子在君子为利在小人为害或大有为小人
 之害或小人大有为国家之害象特出此一字以示
卷三 第 52a 页 WYG0039-0271a.png
 戒欲小人度德量力不邀非分之福也此藩封之位也
 太公封于齐及彤弓诸侯可以当之傅曰自古诸侯皆
 守臣节忠顺奉上者则蕃养其众以为王之屏翰丰殖
 其财以待上之徵赋若小人处之则不知为臣奉上之
 道以其为己之私民众财丰则反擅其富强为不顺是
 小人害也爻傅备矣象传又如此发挥其理益畅
九四匪其彭无咎
 九四过中上近柔中之君有僣逼之嫌而能以刚居柔
卷三 第 52b 页 WYG0039-0271b.png
 不居其大盛故为匪其彭之象彭字考之诗凡四见皆
 取盛之义故程傅本义因之郑氏云四居四阳之首而
 率诸阳与之偕进其盛多盖彭彭矣匪其彭则深自贬
 损不以盛多自处所以免于咎也其说甚明无烦别解
象曰匪其彭明辨晰也
 物理盛衰相为倚伏非明炳几先岂能处大有为之世
 而不有其大耶傅曰有明辨之智本义曰晰明猊皆以
 离之初而言也此大臣之立功于外者周公避东土逊
卷三 第 53a 页 WYG0039-0271c.png
 硕肤而赤舄几几可以当之厥后则郭子仪其人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六五刚顺虚中推赤心置人腹中有孚象下应九二之
 贤而二以刚中载之有交孚象且非特九二也三用亨
 四匪彭上履信皆交孚于一人者也交孚者上下相亲
 爱之意然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仁而不武
 非迪吉之道也故须用威德威惟畏其吉盖可知矣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卷三 第 53b 页 WYG0039-0271d.png
 交孚者上下之志也无以发之孚何自而交乎惟一
 人以不欺为主而上下各喻其志其所以感发激发
 者至矣威不立而以刚立则慢易而无戒备之心偷
 安苟且岂足与有为哉此威如之所以吉也孚者五
 所有故正言以解之威者五所少故反言以释之圣
 人文义固有当也此爻周成康汉文帝足以当之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九处大有之极而无位是功成身退超然于富贵
卷三 第 54a 页 WYG0039-0272a.png
 功名之外者故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之象造物忌
 盈而欿然不居则为所眷注可知已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此与初爻俱不另作解但以卦名加爻辞之上而重
 言之其义自见在系辞固详言之矣天之所助者顺
 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周公言天孔子兼言人非人
 心固无以卜天意也传曰履信谓履五五虚中信也
卷三 第 54b 页 WYG0039-0272b.png
 思顺谓谦退不居尚贤谓志从于五朱子曰若无系
 辞此数句此爻遂无收煞愚谓系辞发周公之意程
 傅发明孔子之意皆缺一不可者此耆旧之谓也张
 良为帝者师而托为辟谷从赤松子游足以当之
(艮下/坤上)
谦亨君子有终
 上坤地下艮山也山高大而居地之下卑屈之义故
 其象为谦举其名不待释其义而即以亨许之谦与
卷三 第 55a 页 WYG0039-0272c.png
 比一例也傅曰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凡人之情始
 未尝不勉为谦巽久则把持不住渐至于高所以鲜
 终也君子指九三以孤阳处五阴之中小心退抑惟
 恐失之终其身如一日故曰有终傅曰君子达理故
 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让而不矜安履乎谦终身不
 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显此所以谓君
 子有终也在小人则有欲必竞有德必伐虽使勉慕
 于谦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终也傅言君子并
卷三 第 55b 页 WYG0039-0272d.png
 及小人反言以足其义也昔谢上蔡别伊川一年问其
 功课曰只降伏的一个矜字曰何谓也曰仔细简点起
 来病痛尽在这里王阳明曰傲者众恶之魁也知傲为
 恶之魁则知谦为善之首矣知傲为凶德则知谦为亨
 道矣学者时时佩服上蔡阳明之言然后可以语谦德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谦之所以亨者何也天以下济为道天之谦也傅曰
 济当为际谓下交也窃意济以天施言不必作际发
卷三 第 56a 页 WYG0039-0273a.png
 育万物光显著明则亨矣地以卑为道地之谦也卑
 以顺承天施言其气上行而交于天则亨矣天本高
 故以下济为谦其亨于光明见之光明固艮体也地
 以卑为谦其亨于上行见之非卑固不能上行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天道以气言如日月寒暑盈者减损之谦者增加之
 亏盈而益谦也地道以形言如山川浚谷盈者倾坏
卷三 第 56b 页 WYG0039-0273b.png
 之谦者流注之变盈而流谦也鬼神以理言盈者降
 之殃谦者降之祥害盈而福谦也傅曰鬼神谓造化
 之迹以理之不掩言朱子曰鬼神言害福是有些造化
 之柄以理之不爽言也人道以情言盈者憎而疾之谦
 者爱而敬之恶盈而好谦也傅曰谦者人之至德故
 圣人详言所以戒盈而劝谦也谦尊而光卑而不可
 踰傅曰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自处虽卑
 屈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尊卑以德言本义曰人能谦
卷三 第 57a 页 WYG0039-0273c.png
 则其居尊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人亦莫能过尊卑
 以位言傅以德言是与系辞一例看极是义以位言
 则尊而光即天道下济而光明卑而不可踰即地道
 卑而上行其理固确君子有终正所以合德于天地
 也如禹之谦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
 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其尊而光乎如颜子之谦曰愿
 无伐善无施劳克己而天下归仁其卑而不可踰乎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卷三 第 57b 页 WYG0039-0273d.png
 傅曰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中有山言卑下之中蕴
 其崇高也若言崇高蕴于卑下之中则文理不顺诸
 象皆然观文可见本义因之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二
 句余尝有答友人说颇详今录之其说曰谦之大象
 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是就君子身上说而其谦德
 则已施而人受之也朱子曰人多见在己者高在人
 者卑谦者抑己之高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此亦不
 是兼人己说人多见在己者高在人者卑此泛就众
卷三 第 58a 页 WYG0039-0274a.png
 人言也抑己之高而卑以下人才就君子说然抑己
 之高自然卑以下人卑以下人正是抑己之高处这
 是一律话非谓抑己之高属已卑以下人属人也来
 谕裒多属己益寡属人诸家亦会有说但多寡分属
 人已则是在已实实的高了却要用力制这高的念
 头在人实实的卑了却要用力制这卑的念头此所
 谓𨗳其源而塞其流也颜子以能问于不能毕竟是
 见能者在人而不能者在己故也以多问于寡竟是
卷三 第 58b 页 WYG0039-0274b.png
 见多者在人而寡者在己故也若实实见己之能而
 见人之不能却故意向不能者开口实实见己之多
 而见人之寡却故意向寡者开口则是伪也则是安
 排作弄也其何以为颜子哉然则君子之谦从可知
 矣毕竟在己者常见寡在人者常见多而后可以言
 谦德也来谕云在己则有其德而不居其德有其功
 而不居其功以名裒多是也在人则德而目以为德
 功而目以为功如此只是还他本分何名为益寡乎
卷三 第 59a 页 WYG0039-0274c.png
 此言甚当与程传高者下之卑者上之抑高举下损
 有馀益不足之义正同但其意未甚显耳窃意推而
 明之卦体上坤下艮外顺内止也内止而外不顺则
 有傲志有矜色外顺而内不止则为象恭为色庄非
 所语于君子之道也君子裒多裒已之多也损其有
 馀如山高而降之使下益寡益己之寡也增其不足
 如地卑而升之使上皆所以法地中有山之象也至
 于称物平施却就人说言称人而施得其平也平者
卷三 第 59b 页 WYG0039-0274d.png
 多寡适中之谓凡吾人尊卑上下亲疏远近那一个
 不该我谦然就中都有恰好道理在如孔子与上大
 夫言便訚訚如与下大夫言便侃侃如岂不是称物
 的样子可见君子裒多益寡只是要恭近于礼的意
 思不失之骄不失之谄谦到恰好处便了尝徵之春
 秋春秋书鲁隐公盟莒人于浮来胡传曰屈千乘之
 尊下与小国之大夫盟岂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谓
 乎太卑而可踰非谦德矣然则康侯非特善春秋又
卷三 第 60a 页 WYG0039-0275a.png
 善易即此可以识其大段矣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以六之谦体居初之卑位但曰谦未足以尽其盛德
 也故曰谦谦谦谦君子犹云温温恭人也此卑而不
 可踰之君子也凡事处后而莫敢争先则有馀地故
 虽冒险难而无失也险难无失则平易之地可无所
 往而不吉矣或谓用涉与利涉不同盖利近自然用
 者尚费气力也
卷三 第 60b 页 WYG0039-0275b.png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字传作处以诗云自牧归荑也张丘二公本注疏
 作养亦好盖谦德不夙养于平日则矜高好胜之心
 未能自持谦而又谦君子之所养可知己故曰卑以
 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或以鸣谦为自鸣其谦恐于谦德有碍本义以谦有
 闻自好传曰二以柔顺居中是为谦德积于中谦德
卷三 第 61a 页 WYG0039-0275c.png
 充积于中故发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故曰鸣谦此理
 似更确又曰居中得正有中正之德也故曰贞吉凡
 贞吉有为贞且吉者有为得贞则吉者六二之贞吉
 所自有也朱子作戒辞又为妩媚一流人下箴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鸣谦贞吉盖得其中心之诚然者非勉强而为之也
 得于中者故鸣于外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卷三 第 61b 页 WYG0039-0275d.png
 三为成卦之主故爻但用卦辞以吉代亨而加劳字
 注疏作勤劳之劳程朱本系辞作功劳为是传曰三
 以阳刚之德而居下体为众阴所宗履得其位为下
 之上是上为君所任下为众所从有功劳而持谦德
 者也故曰劳谦古之人有当之者周公是也窃意周
 公之先尤有禹抑洪水而平天下禹之劳也辅幼主
 而宁王室周公之劳也一不矜伐一逊硕肤劳谦君
 子有终吉舍二圣其谁与归传又曰既能劳谦又须
卷三 第 62a 页 WYG0039-0276a.png
 君子行之有终则吉窃意此爻当以劳谦君子为句
 观象传可见正与初六谦谦君子例同无用复加一
 转也故传又曰九三以刚居正能终者也此爻之德
 最盛故象辞特重如此一直说才是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万民谓五阴服者服其功高天下而不有也系辞云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
 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传曰
卷三 第 62b 页 WYG0039-0276b.png
 有劳而不自矜伐有功而不自以为德是其德宏厚
 之至也言以其功劳而自谦以下于人也德言盛礼
 言恭以其德言之则至盛以其自处之礼言之则至
 恭此所谓谦也夫谦也者谓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存
 守也致其恭巽以守其位故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是
 以能终吉也夫君子履谦乃其常行非为保其位而
 为之也而言存其位者盖能致恭所以能存其位言
 谦之道如此如言为善有令名君子岂为令名而为
卷三 第 63a 页 WYG0039-0276c.png
 善也哉亦言其令名者为善之故也系辞曲尽周公
 之义传又曲尽孔子之义学易者不须另作解矣
六四无不利撝谦
 无不利撝谦传作一句读本义作两句读尤精其曰
 柔而得正上而能下既尽六四之义又曰居九三之
 上故戒以更当发挥其谦以示不敢自安之意尤为
 确妥传曰四居上体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谦柔
 自处九三又有大功德为上所任众所尊而已居其
卷三 第 63b 页 WYG0039-0276d.png
 上当恭畏以奉谦德之君卑巽以让劳谦之臣撝施
 布之象如人手之撝也动息进退必施其谦盖居多
 惧之地又在贤臣之上故也余尝有说云上承六五
 之柔谦则无猜无嫌近君之利也下乘九三之劳谦
 则不骄不伐近臣之利也故曰无不利然又恐其谦
 之过中而流于拘葸曲谨也则谦之义未尽故须发
 挥散布之曰撝谦上有谦德之君则以责难陈善为
 恭敬下有劳谦之臣则以推贤让能为事功此理亦
卷三 第 64a 页 WYG0039-0277a.png
 通姑存之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之则也不违则者施得其平
 无过不及之谓也传曰中于法则又曰谓得其宜言
 合于天理之当然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五六虚中不富之象居尊位而执谦德不富以其邻
 之象传曰富者众之所归惟财为能聚人五以居位
卷三 第 64b 页 WYG0039-0277b.png
 之尊而执谦顺以接于下天下所归心故不富而能
 有其邻也邻近也不富而得人之亲也然专用文德
 而无武功则负固不服者何以待之故利用侵伐胡
 氏春秋传云声罪致讨曰伐潜师掠境曰侵侵伐利
 则无不利矣传曰威德并著然后尽君道之宜而无
 所不利也盖五之谦柔当防于过故发此义最为详
 尽胡云峰曰谦之一字自舜征有苗而伯益发之可
 见五用侵伐谦之益非满之损也然则周公之意盖
卷三 第 65a 页 WYG0039-0277c.png
 与益同矣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周公虑人君以姑息养奸也故曰利用侵伐孔子虑
 人君以贪功生事也故曰征不服不服而后征之岂
 得已哉二圣之意盖交相足也昔汉文帝谦德未遑
 四海归心岂非不富以其邻者乎及匈奴犯边则出
 而劳军欲亲征之可谓利用侵伐征不服矣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卷三 第 65b 页 WYG0039-0277d.png
 传云欲谦之志未得故不胜其切至发于声音见于
 颜色似自鸣其谦矣本义仍如二之谦德有闻而加
 极字其说自妥盖上六处顺之极居谦之终下与九
 三同德相应谦无以加矣故亦有闻也利用行师征
 邑国传以为刚武自治其私本义云阴柔无位才力
 不足故可以征已之邑国而已无位无才力如何可
 征邑国故蒙引解云位指君位似矣亦未显也订诂
 云上于六位为最高比于九五君位有上公象坤为
卷三 第 66a 页 WYG0039-0278a.png
 邑国曰邑即邑之在国中者古诸侯各自为国其大
 夫各有采邑采邑不顺者伐之如堕费堕郈之类是
 上公所征止于国邑毋敢侵伐亦谦之象邹汝光云
 舞干格苗六五以之因垒降崇上六以之如此说其
 义始明不可易矣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均一鸣谦也在二则曰中心得以其自然而无所勉
 强者言之也在上则曰志未得以其欿然而不自满
卷三 第 66b 页 WYG0039-0278b.png
 足者言之也总以释其谦德也如是而犹有傲然以
 我为谦而不与较也遂敢于不顺则行师以征之爻
 曰利象曰可可正所以许其利也
 
 
 
 
 易酌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