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39-02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酌卷二
             祁州刁包撰
周易上经
(震下/坎上)
 君道以济世安民为事屯建侯作之君也师道以辅
 世长民为事蒙求我作之师也君道立而生养遂师
 道立而教化行此屯蒙之义所以继乾坤而起也
卷二 第 1b 页 WYG0039-0213b.png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传曰天下屯难未亨泰以其时言也本义曰如屮穿
 地始出而未申以其象言也盖乾坤之后继之以屯
 是就混沌初开时说乾坤四德屯亦云云何也屯者
 人道之始也上天下地而人鼎立乎其中故其始原
 与乾坤合德也震具有为之才可以济世安民故大
 亨然前遇坎故利贞也时方屯而在险中非坚守正
 道鲜克有济也勿用有攸往非不往也不轻往耳震
卷二 第 2a 页 WYG0039-0214a.png
 好动故戒之欲其安详审顾也利建侯本义直作立
 君说甚是伊川序春秋曰天生万民必有出类之才
 起而君长之须是立起君来为乾坤主然后可以济
 屯而收出险之功也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传以云雷之象为始交不如本义始交谓震难生谓
 坎为是盖震屯下体也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曰刚
 柔始交坎屯上体也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曰难生
卷二 第 2b 页 WYG0039-0214b.png
动乎险中大亨贞
 震动也坎陷而险也震坎合而为屯是动乎险中也
 在险能动便有济屯的本领故大亨然非贞则陷亦
 何以亨且大哉故大亨之道必在于贞固也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雷震象雨坎象雷雨之动满盈疏连上句为义曰覆
 释亨也本义独连下句为义曰阴阳交而雷雨作杂
 乱晦冥塞乎两间此解雷雨满盈即天造草昧之象
卷二 第 3a 页 WYG0039-0214c.png
 也天造解天运未尽造者刱辟之意书曰草窃是乱
 意故传曰草乱无伦序冥昧不明本义因之建侯不
 宁进一步说为是盖草昧易而文明非建侯不为功
 然非曰侯一建而遂弛其担也未建侯之先天心人
 望迫之矣故须正其位号以凝命既建侯之后天经
 地义属之矣故须竭其股肱以效忠不宁者卧薪尝
 胆之义也传曰虽建侯又当忧勤兢畏不遑宁处圣
 人之深戒也本义曰天下未定名分未明宜立君以
卷二 第 3b 页 WYG0039-0214d.png
 统治而未可遽谓安宁之时也俱是进一步说蒙引
 发明本义曰如更始诸将一立了更始便即日夜纵
 情于声色识者知其不终矣引证极好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云气四合变化之象也雷震百里鼓动之象也造化
 之功用从此著矣君子法其象以经纶所以变化鼓
 动一世而为君子之功用也按经纶者治丝之义经
 引之即今之治牵丝也纶理之即今之治刷丝也牵
卷二 第 4a 页 WYG0039-0215a.png
 而引之使不断纶而理之使不乱也蒙引曰此与经
 纶天下之大经解不同经纶天下之大经以五伦言
 此只就济屯上说所谓治乱民犹乱绳也柝理精矣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初以刚居刚易于动故说者多以磐桓为戒辞吕东
 莱曰不然盖初以刚明之才乃能与时消息自制其
 刚磐桓而不敢骋此正所谓自胜之强也此正所谓
 刚也惟刚然后能磐桓孰谓以刚为戒乎此说甚确
卷二 第 4b 页 WYG0039-0215b.png
 传曰初以阳在下未能便往济屯故磐桓本义曰初
 以阳在下又居动体而上应阴柔陷险之爻故磐桓
 皆以象言也传曰方屯之初不磐桓而遽进则犯难
 矣故宜居正而固其志凡人处屯难则鲜能守正苟
 无贞固之守则将失义安能济时之屯乎此处屯者
 守身格言也如扬雄际王莽之屯而不能守正荀彧
 际曹操之屯而不能守正传所谓失其义者夫刚明
 既足有为居贞又复有守有为有守人君之度故利
卷二 第 5a 页 WYG0039-0215c.png
 建以为侯也初为成卦之主爻之磐桓即卦之勿用
 有攸往也爻之利居贞即卦之居贞也爻之利建侯
 即卦所利建之侯也但卦言利建侯指已建人爻言
 利建侯指人建已辞同而意异不可不知也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初虽盘桓非曰独善其身而已也盖将以兼善天下
 大行其济世安民之正志传曰有济屯之志释正意
 又曰有济屯之用释行正意也此二句释磐桓利居
卷二 第 5b 页 WYG0039-0215d.png
 贞阳贵阴贱一阳处二阴之下以贵下贱也下贱则
 谦谦君子万民服也民心所服即天命所归此二句
 释利建侯又曰或疑方屯于下何有贵乎夫以刚明
 之才而下于阴柔以能济屯之才而下于不能乃以
 贵下贱也贵指才德出类说若以位言便于立君有
 碍故传又特申此一转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
卷二 第 6a 页 WYG0039-0216a.png
 柔顺中正上与五为正应乃为二阴所隔下与初比
 受其逼胁是以屯难邅回传曰如助辞也乘马欲从
 正应而又班如不能进有所掣肘故也疏引子夏传
 云班如谓相牵不进也较传义分布更显亮传曰二
 逼近于初阴乃阳所求柔者刚所陵柔当屯时固难
 自济又为刚阳所逼故为难也设非逼于寇难则往
 求于婚媾矣婚媾正应也寇非理而至者正应谓五
 寇谓初注疏原如此解朱子以为费力但云匪寇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039-0216b.png
 乃求与已为婚媾耳观此卦两言婚媾一在四以与
 初为正应也一在二以与五为正应也女子谓二也
 中正故贞待五之婚媾而以初为寇故不字伊川所
 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迟之又久乃至十年获正
 应而始字矣传曰初为贤明刚正之人而为寇以侵
 逼于人何也曰此自据二以柔近刚而为义更不计
 初之德如何也易之取义如此正须晓的
 (谨按易言匪寇婚媾者三屯二贲四暌上也本义程/传说各不同故折中欲学者择而取之窃尝细味传)
卷二 第 7a 页 WYG0039-0216c.png
 (义未尝不合但其说不甚畅耳盖此卦之义当屯难/之时二为初刚所逼故有邅回不进之象然阴者阳)
 (所求也故在初以为求婚媾而匪寇初非二之应也/故二以为寇而不与为婚媾爻辞自明象传亦显若)
 (贲之六四则谓其往应初九与此卦之六四同暌之/上九则与六三始离而终合谓其张弧欲射者匪寇)
 (也乃因其为已之婚媾故耳遇雨则合矣取象于马/说见明夷二爻下班如者凡马按班排对皆按旆徐)
 (行故/也)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受制于寇愆期不行六二之患难也揆厥所由以其
 居初之上乘刚故耳传曰十年数之终也本义曰数
卷二 第 7b 页 WYG0039-0216d.png
 穷理极数穷则变理极则通尝读春秋传曰天道十
 年一周人事十年一变所谓屯极而通之时也反其
 常道斯免于难而与五为婚媾矣难于初者其变也
 反于五者其常也有变必有常此天道之不易者也
 甄济正应在唐而不以安寇之刚失不字之贞管宁
 正应在汉而不以曹寇之刚失不字之贞其善处屯
 者乎厥后唐反常而甄字之汉不反常管卒于魏亦
 所遇有幸有不幸焉耳
卷二 第 8a 页 WYG0039-0217a.png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三其体本柔其位不中不正又上无正应无一足
 恃徒以居刚妄动希图非分祇取败耳故为即鹿无
 虞陷入林中之象传曰入山林者必有虞人以导之
 无导之者则惟陷入于林莽中朱子曰鹿阳物也指
 五言昔人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然则三之逐鹿
 明以九五自拟而不能得贤人相助为理其有幸乎
 徒劳罔功如项羽更始刘盆子之类是也传曰君子
卷二 第 8b 页 WYG0039-0217b.png
 见事之几微盖秉几先之哲权衡其间惟有舍而勿
 即一着庶免于难不然或承之羞耳如范增知竖子
 不足与谋未能见几而作卒以忧危其亦可咎哉
 (谨按朱子语类谓沙随盛称唐人郭京以为鹿当作/麓云得之王辅嗣与韩康伯易注近见来注亦以作)
 (麓为是窃意此卦中爻上体为是三乃其初画正当/艮山之足所谓麓也易之取象或者以此若以为逐)
 (鹿则象传从禽一句成复/语矣学易者檡取之可也)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从禽谓心贪乎禽也蒙引所谓禽荒所谓以身殉物
卷二 第 9a 页 WYG0039-0217c.png
 是也诡遇获禽君子不为故决然舍去安肯冒昧而
 往以致羞吝且蹈穷困之灾也按初九宜建侯而不
 宜舍也六三宜舍而不宜建侯也建侯之不可不慎
 也如此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六四居近君之位无济屯之才故亦有乘马班如之
 象然已之才不足而求贤以自助亦济屯之善道也
 传曰初阳刚之贤乃是正应已之婚媾也若求此刚
卷二 第 9b 页 WYG0039-0217d.png
 阳之婚媾往与共辅阳刚中正之君济时之屯则吉
 而无所不利也此说又为居公卿之位而短于才者
 开一法门如毕士安之于寇准卢怀慎之于姚崇宋
 璟以至李吉甫使裴垍疏三十人荐于朝数月之间
 选用略尽皆可谓求婚媾而往者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求贤而往共济国事不护已之短不没人之长非有
 过人之识不能也故曰明居得济之地已不能而遂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39-0218a.png
 已至暗者也象正言之许其明传反言之戒其闇皆
 所以为六四之良剂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九五阳刚中正居尊位可以济屯矣乃上下为二阴
 所蔽陷于险中虽有六二正应而阴柔才弱不足以
 济屯有君无臣故为屯其膏之象本义曰五坎体有
 膏润而不得施此以象言也传曰施为有所不行德
 泽有所不下此以理言也大贞凶传以鲁昭公高贵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39-0218b.png
 乡公之事证之谓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求凶之道
 也小贞吉传以盘庚周宣证之谓以道驯致为之不
 暴也胡传曰哀公欲去三桓张公室问社于宰我宰
 我对以使民战栗盖劝之断也仲尼曰成事不说既
 往不咎盖在圣人则能处变而不失其常在贤者必
 有小贞吉大贞凶之戒矣至昭公逊齐一传又全引
 九五爻象明之此说正用程传盖春秋与易互相发
 明其理不可易也 按鲁昭公欲伐季氏子家子曰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39-0218c.png
 季氏得民久君无多辱公不从意如登台请罪弗许
 子家子曰君其许之政自之出久矣日入慝作弗可
 知也弗听于是叔孙氏孟氏遂伐公徒公与臧孙如
 谋出奔齐卒以客死 高贵乡公魏主曹髦也见威
 权日去不胜其忿谓群臣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王经
 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
 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顺逆之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39-0218d.png
 理非一日也且宿卫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
 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耶髦曰行之决矣遂拔剑
 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鼓噪而出太子舍人成
 济以贾充命抽戈前刺髦殒于车下以上二君所谓
 不忍一朝之忿求逞其私欲而以群小谋之其及也
 宜矣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者是也大贞凶之谓也
 按盘庚承商九世之乱诸侯莫朝乃脩先王之法则
 以成德自勉读盘庚三篇虽其民怨诽逆命终不之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39-0219a.png
 怒惟引咎自责益开众信此商之不亡而复兴也
 周宣承厉王之乱天下不复宗周乃更失理布德教
 举遗士早朝宴罢卒成中兴之名以上二君传所谓
 明乎消息盈虚之理正身率德择任忠贤待时以道
 驯致为之不暴者是也小贞吉之谓也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膏所以施也施所以光也屯则有施之具无施之实
 所以未光张中溪曰光阳德也五阳体本明以陷于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39-0219b.png
 坎中为二阴所掩故曰施未光也最切象意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上六以阴柔处屯之终险之极又下无正应退旡所
 依进无所往故为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之象盖言其
 屯极而莫可谁何也窃意此爻唐之文宗颇为似之
 援周赧汉献以自比泣下沾襟正是此象又尝因是
 而有感于苏武李陵也武在沙漠卫律等多方降之
 不少屈所谓女子贞不字也越十九年归汉以为典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39-0219c.png
 属国所谓十年乃字也陵降则字于沙漠矣屡思归
 汉而未能也所谓乘马班如也每对武泣数行下所
 谓泣血涟如也二子皆济屯之才一为六二流芳百
 代一为上六贻臭万年何可不慎所字也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圣人无弃人曰何可长也者慨叹之辞教之自寻出
 路不可徒为无益之泣也东莱屯极而通之说当矣
 传曰夫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分三而又两之足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39-0219d.png
 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
 矣梁溪所谓无之而不可见易者正谓是也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山上水下则下为上所蔽内险外止则内为外所遏
 蒙之象也混沌未凿情识未开尽自充拓得去故有
 亨道焉屯言元蒙不言元何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始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39-0220a.png
 生而稚为蒙蒙次屯故言亨而不言元也蒙亨就卦
 之全体言以下则指九二也二怀德以中正自守故
 无求于五五才德未成下与二为正应故俯躬求之
 传云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上苟自求之必无
 能信用之理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
 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
 有为也伊川于易言如是行亦如是故被朝命为讲
 官三辞而后就职既就职不请俸不求封唯力争坐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39-0220b.png
 论之礼举朝以为迂阔以为倨傲而不知匪我求童
 蒙先生善用易也传曰筮占决也本乎初心纯一无
 他故告之再三则非其初矣渎慢不敬彼无以受之
 而此何以施之故不告也利贞者养蒙之道利在则
 贞正固蒙者本色也发蒙之道即以蒙发之岂有他
 哉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艮在上为山坎在下为险此卦象也坎险而艮止此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39-0220c.png
 卦德也蒙则其名晦昧不明则其义也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
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
功也
 传云蒙之能亨以亨道行也所谓亨道时中也时谓
 得君之时中谓处得其中也本义云二以可亨之道
 发人之蒙而又得其时之中谓如下文所指之事也
 二说俱确宜参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五之志应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39-0220d.png
 于二也五求二非二求五何以言应见二显未有以
 招之然实有以感之也吕东莱曰说者多谓发蒙者
 不可自屈必待先来求我志与我相应然后可教苟
 急于教人不待学者有志而强告之必不能入也此
 固是正理然人或不善会此说亢然不复与学者相
 接学者亦望风不敢近寡徒少与道卒不明要须详
 玩志应二字此无以感之彼安得而应之应生于感
 也古之教人虽不区区先求学者然就不求之中自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39-0221a.png
 有感应之理不然学者之志何自而应乎此说最得
 圣人与人为善之心九二刚中以刚中者以全体开
 示之所谓无隐也再三渎蒙之渎也若不问其诚否
 而告之非惟不能信受益滋烦聒我又渎蒙矣蒙不
 可渎故不告也贞者正也罔念作狂只是不正克念
 作圣只是正利贞者利以正作圣也然非蒙则无以
 养之传曰未发之谓蒙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
 乃作圣之功也发而后禁则捍格而难胜养正于蒙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39-0221b.png
 学之至善也大抵孩心未丧是学者大基本从此培
 植起来自会长进有志圣人之学者不可不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其所渊源者深矣盈科放海之𫝑具足于
 此而不能自达故为蒙君子观其象而以之刚果其
 行勇往直前更无回避如水之动昼夜不舍也涵育
 其德薰陶镕铸更无躁急如山之静艮止不迁也源
 流合而体用兼该矣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39-0221c.png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以阴暗居下民之蒙而待发者也或开发或启发
 皆所以正蒙也发蒙之道云何利用刑人即书扑作
 教刑之刑记所谓夏楚二物是也传曰自古圣王为
 治设刑罚以齐其众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罚立而后
 教化行虽圣人尚德而不尚刑未尝偏废也故为政
 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初威之以刑者所以说去其
 昏蒙之桎梏桎梏谓拘束也不去其昏蒙之桎梏则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39-0221d.png
 善教无由而入既以刑禁率之虽使心未能喻亦当
 畏威以从不敢肆其昏蒙之欲然后渐能知善道而
 革其非心则可以移风易俗矣此理极好盖心为斧
 斤所伐则身为桎梏所缚昏蒙之极自囚自束如桎
 之在足梏之在手惟刑罚得中然后斯民有所措手
 足矣本义不然但云发之之道当痛惩而暂舍之以
 观其后盖明刑敕法又就中放宽一步刑威中具有
 德威也此理亦好当与传并行不可偏废以往吝言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39-0222a.png
 一意用刑则革面不革心非发蒙之道为可羞吝也
 (谨按此爻之义传与义虽俱有理而各不同若王氏/介甫与王氏宗传则谓此节只是一反一正口气如)
 (师出以律失律凶之比折中若有取焉窃谓以上诸/说理虽长而俱欠顺适若以用说为句桎梏连下文)
 (读则顺矣盖初之蒙所谓氓之蚩蚩者也故用发以/开𨗳之𨗳之而有不从者则利用刑人所谓扑作教)
 (刑是也盖刑以弼教凡以使人说其旧染之愚蒙也/用说者谓其人能改即止不治亦敬敷在宽之意也)
 (不然而束缚之拘迫之如加桎梏以往则民无所措/手足或革面不革心或苟免而无耻吝道也故象传)
 (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盖谓发蒙之所以利用刑人/者以正其法使人知畏而已不必过于严急也鄙俚)
 (之见存之/以质高明)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39-0222b.png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传曰治蒙之始立其防限明其罪罚正其法也使之
 由之渐至于化也数语发蒙意尽矣又恐人误认正
 法二字曰或疑发蒙之初遽用刑人无乃不教而诛
 乎不知立法制刑乃所以教也盖后之论刑者不复
 知教化在其中矣得此一转其理益明又为末世用
 法者下一针砭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39-0222c.png
 九二刚中上下五爻不分阴与阳皆在含盖之中有
 包蒙象发蒙养蒙犹与蒙为二包则直合群蒙为一
 体而发之养之易易矣故吉也四爻皆阴有妇象二
 以阳受阴有纳妇象妇人阴柔昏暗蒙之极也纳妇
 者采及刍荛工瞽之意纳与包当有别包者量足以
 容物也在宥之德大纳者谦足以受益也好善之德
 优德懋懋功臣克国犹子克家也五居尊有父象二
 承五有子象下任上事而刚中之德时措咸宜有子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39-0222d.png
 克家象钟鼎之勋直视为箕裘之业者言是家常本
 分事不敢自有其功也传曰尧舜之圣天下所莫及
 也尚曰清问下民以君道释纳妇之义也二臣位宜
 以臣道之发蒙者言之孔明集众思广忠益亦庶乎
 包蒙纳妇之吉矣鞠躬尽瘁成鼎足之业则子克家
 也昭烈顺巽其六五之童蒙乎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以二五之分言之上刚也下柔也以二五之德言之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39-0223a.png
 下刚也上柔也又五求二故柔二匪求五故刚刚柔
 接言情也情发乎志志相应故情相接自古未有上
 下之情否隔不通而能成治蒙之功者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去上九正应尚远而下比
 九二见其得时为群阴所归遂舍正应从之勿用取
 女拒之而不纳也金夫传作多金之夫是也见金夫
 不有躬只是见富贵人动了心遂不自爱惜亏体而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39-0223b.png
 失身也以身徇金夫唯利是从而不知其无所利也
 视屯二女子守不字之贞当愧死矣五爻皆言蒙此
 独不言蒙者以其蒙心尽丧也按蔡子英元进士也
 太祖授之官固辞曰臣事君犹女适人一与之醮终
 身不改可谓见躬而不见金夫者也危素授官未几
 即以余阙愧之其勿用取女之明鉴乎冯道以五朝
 为金夫范质以宋为金夫皆不有其躬者也尝试譬
 之有二女于此其一善以礼自防日切感帨吠尨之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39-0223c.png
 惧其一钻穴隙相窥取女者宜何从焉吾知必取其
 守身者而舍其失身者勿用取女人有同心而当局
 则迷谓之何哉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不顺当如传作邪僻之行说若依本义作慎则五曰
 顺以巽上曰上下顺皆言顺曷独于此遂通用古字
 也
六四困蒙吝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39-0223d.png
 以阴居阴上下又皆阴又无正应蒙而困者也困蒙
 者正如桎梏在身而不能说故可羞张中溪曰隆师
 亲友则困知与学知生知一也抑思上远上九下远
 九二虽欲隆而亲之得乎夫亦寻师访友焉可矣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阴虚阳实远实者远于阳刚之贤而无所资也四之
 上为五五阴也而近上九四之下为三三阴也而近
 九二四与五三阴所同也远于阳所独也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39-0224a.png
六五童蒙吉
 五以柔中居尊下求刚明之贤付以天下之蒙而已
 不与吉可知也传与本义俱以童为纯一未发而资
 于人盖元初面目未或彫丧所谓赤子之心不失而
 可以为大人者也太甲成王及汉昭帝殆其选乎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顺谓从善弗咈巽谓卑以自牧也传曰舍已从人顺
 从也降志下求卑巽也能如是优于天下矣何等确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39-0224b.png
 妥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上九居高过刚不中故不能包蒙而其象为击蒙也
 击者抟击之意恐涉亢暴故戒之云不利为寇利禦
 寇也传曰治人之蒙乃禦寇也若舜之征有苗周公
 之诛三监是也肆为贪暴乃为寇也若秦皇汉武穷
 兵诛伐是也明其道则朝廷之待叛臣中国之待四
 译君子之待小人皆可以𩔖推矣朱子云作用兵说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39-0224c.png
 恐只当得一事用窃意未然按纲目书法曰某入寇
 曰遣某将兵击之读爻辞自当作用兵说但用时不
 妨随事变通耳本义别立说以为击蒙之道攻治太
 深取必太过则反为之害惟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
 则虽过于严密乃为得宜试从其意推之外诱者声
 色货利之私也捍之使不入也真纯者粹然至善之
 性也全之使不亏也是以外诱为寇以捍为禦以全
 为真纯为正蒙也又曰凡事皆然不止为诲人也此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39-0224d.png
 理极好与传亦不相悖 按书有苗弗率帝命禹徂
 征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
 苗格此舜之禦寇也 按书三叔监纣子武庚故曰
 三监管叔蔡叔霍叔也当时或致辟或囚或降不一
 其罚传统曰诛者如舜流放殛杀不一其刑孟子统
 曰诛不仁是也大义灭亲周公之禦寇也 按秦始
 皇听卢生之谶命蒙恬将兵三十万北伐生事边陲
 所谓为寇也 按汉武帝穷兵黩武海内虚耗所谓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39-0225a.png
 为寇也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上不苛其下上顺下也下不逆其上下顺上也上下
 交顺击蒙者亦庶乎可以包蒙矣 乾父也坤母也
 震长子也故为一卦之主而建侯坎次子也故为一
 卦之主而克家艮少子也故称童蒙以家事付之次
 子而安享其成焉至于乾之言君坤之言臣屯蒙之
 言婚媾妇女则又旡不详且尽也生人之道于是乎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39-0225b.png
 尽矣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下乾三阳其𫝑自足以进上遇坎险故停待不前需
 之象也五居尊位为需之主以阳刚中正之德信其
 民故有孚孚者至诚之积于中者也中不孚则形之
 外者更暗昧暗昧将到处成碍矣惟有孚然后由光
 明以至于亨通也孚而光子思所谓诚则明也光而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39-0225c.png
 亨濂溪所谓明则通也至此则得正而吉可知得正
 则涉大川若履平地无不利矣时方险人恒迁就以
 求济不知正者济险之具也只是一个正恁地陷他
 不得盖需以孚为主孚字贯到底有则俱有也传曰
 凡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得正则吉者当辨也需其
 得正则吉者乎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不进非不进也有所需而不轻进也须即诗邛须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39-0225d.png
 我友之须坎在前故险险在前故须也柔而不刚顺
 而不健则陷于险矣乾三阳坎一阳皆刚健而卓有
 树立故不陷也陷则困穷不陷何困穷之有夫子赞
 之必云其义者刚健之德原从集义也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
功也
 需有孚光亨贞吉者以其位又以其德也九五天位
 代天出治而以正中行之故坐收有孚之效也大川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39-0226a.png
 坎也利涉乾也往有功乾往而有出坎之功也或出
 险而能不随波或入险而能不濡足所谓一任中流
 自在行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气蒸而上升于天雨泽将降之时也所待者阴阳
 和洽耳故其象为需君子才德既成待时而出正与
 云行而两未施一般故饮食宴乐以需之见其宽裕
 自得不驰心于功名也传曰怀抱道德安以待时饮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39-0226b.png
 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洽其心志所谓居易以俟命
 也此理甚确本义云无所复为恐沦閒旷一流矣高
 子曰夫饮食者道腴也宴乐者道真也足于已而施
 及于天下故曰需于酒食天下将醉饱之矣从大象
 说到五爻极亲切有味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一阳在下去险尚远故为需于郊之象郊者旷远之
 地也传曰处于旷远利在安守其常则无咎也不能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39-0226c.png
 安常则躁动犯难岂能需于远而无过也此是戒辞
 本义曰初九阳刚又有能恒于其所之象则初自能
 恒无庸戒矣或谓此爻如太公居东海之滨以待天
 下之清者亦近似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郊者平坦易行之地需于郊故不犯所难行也利用
 恒无咎者未失其安守之常道也传曰虽不进而志
 动者不能安其常也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39-0226d.png
 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此又守身者
 所当知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传曰坎为水水近则有沙二去险渐近故为需于沙
 视需于郊者异矣小有言传义俱以为言语之伤灾
 害之小者余意未然小字𦂳贴言字说谓二以刚阳
 之才居柔守中虽有小疵而不能以大恶相告也然
 究不能累其中正之体故终吉或谓此爻如郭有道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39-0227a.png
 不为危言激论以取祸是也余谓陈太丘送张让之
 丧亦似之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衍者宽平自如不以人言动心也虽小有言终当自
 愧而消释矣传曰虽小有言语及之终得其吉善处
 者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三逼近坎水故为泥需于泥视需于沙者又异矣故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39-0227b.png
 不特受言语之伤而致寇难之至也盖三刚而不中
 又处二阳之上有进而逼险之象故如此或谓此爻
 为陈蕃窦武及范滂等之互相标榜皆以不敬慎而
 败也亦近似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传曰灾者患难之总称对𤯝而言则分也以其险故
 曰灾以其在卦之外故曰灾在外灾在外而致之者
 原在内爻不曰寇至而曰致寇至责有攸归矣故象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39-0227c.png
 断之曰自我也春秋书齐国书帅师伐我胡传曰欲
 省致师之由而躬自厚也三言自我岂非欲省致寇
 之由而躬自治哉敬慎者择地而蹈不敢失足于外
 也以此禦寇得致胜之策矣又何败乾之三言惕需
 亦三乾故三言敬慎诗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者乎不败谓不败于泥涂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坎为血卦故四称血本义云血者杀伤之地穴者险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39-0227d.png
 陷之所四交坎体入乎险矣故为需于血之象然柔
 得其正需不进故又为出自穴之象此说极确传曰
 四以阴柔之质处于险而下当三阳之进伤于险难
 者也故云需于血既伤于险难则不能安处必失其
 居故云出自穴穴物之所安也注曰凡称血者阴阳
 相伤者也阴阳相近而不相得阳欲进而阴塞之则
 相害也穴者阴之路也处坎之始居穴者也九三刚
 进四不能拒见侵则避顺以听命者也故曰需于血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39-0228a.png
 出自穴也传注正同亦皆有理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或曰顺五命以听三阳之进也盖四以柔居柔惟不
 刚暴与物无竞是以顺而听之不敢生事召祸也凡
 险难之来若以平心和气处之亦可保无虞矣余尝
 有说云血者杀伤之地四近君此君父之险所当安
 意以需之也若规避逃匿为穴中之藏则非臣子矣
 出自穴者挺身以赴临难无苟免也四阴虽柔然上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39-0228b.png
 怀人君醉酒饱德之思下有三阳为友夙以名节相
 砥砺是以尔尔夫子赞之曰顺以听也即顺受其正
 之意盖上不负中正之君而下不愧阳明之友也如
 此则此爻当是方孝孺景清铁铉一流人其说特异
 然亦有理姑存之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五以一阳位天位而不陷于二阴又下三阳渐次上
 进为同德之援治成而人人乐其乐矣故为需于酒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39-0228c.png
 食之象酒食宴乐之具徐氏曰优游宴乐与天下相
 安于太平醉饱之福也向来如此说固好近又仔细
 看来宜重讲贞吉二字若二字只于上句𢃄言之便
 无关系胡氏曰开辟以来生民有欲莫大于饮食男
 女屯蒙卦爻既于婚娶之正三致意焉此复以饮食
 之正言之五有刚中之德时乎当需且宜需于酒食
 以待之况在下者乎五需于酒食惟正乃吉况在下
 而可宴酣无度乎极得圣人立言之旨依前说则宋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39-0228d.png
 太宗赐天下大酺三日庶几此爻之义依后说则禹
 恶旨酒宋仁宗夜半思食烧羊肉既传命而亟止之
 曰恐后遂以为例也可谓需于酒食贞吉矣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象不曰需于酒食而直曰酒食贞吉益见圣人意在
 得酒食之正矣传曰以五得中正而尽其道酒食之
 需必有道焉而可不正乎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39-0229a.png
 上六居险之终无所复需矣故不曰需于穴而曰入
 于穴穴者阴闇不明之象也其何以出之上与九三
 为正应三合下二阳需极必进可不召致而来若曰
 能敬之尚可资其力以出穴也故终吉传曰阴止于
 六乃安其处故为入于穴得所安也上六既需得其
 安处群刚之来苟不起忌疾忿竞之心至诚尽敬以
 待之虽甚刚暴岂有侵陵之理故终吉也胡氏炳文
 曰入于穴险极而陷之象速者主召客之辞三人乾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39-0229b.png
 三阳之象下三阳非皆与上应也有不速之象上柔
 顺有敬之之象上独不言需险之极无复有需也外
 卦险体二阴皆有穴象四出自穴而上则入于穴何
 哉六四柔正能需犹可出于险故曰出者许其将然
 也上六柔而当险之终无复能需惟入于险而已故
 入者言其已然也然虽已入于险非意之来敬之终
 吉君子未尝旡处险之道也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39-0229c.png
 传曰不当位谓以阴而在上也注曰处无位之地不
 当位者也未大失者大扺天下事虽当极险时若能
 小心谨慎尊礼好人亦自救济得一半故即有失而
 未至于大也
 (谨按小象言不当位者极多然皆以阴居阳或以阳/居阴上六以阴居阴而亦云不当位者盖上当需极)
 (而进之时乃阴柔不能自进而反入于穴故云云也/然虽不当位而犹能谨慎故未至大失观于此爻可)
 (以知处横逆/之有道矣)
(坎下/乾上)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39-0229d.png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古人制字从言从公便是垂戒无情之意故徐氏曰
 不公则为诬为诈非讼也卦中六爻虽讼而终必以
 不讼为吉讼则凶矣此圣人所以无讼为上理也坎
 一阳中实有孚象上下二阴夹之有窒象又为加忧
 有惕象信在中而窒塞不通故讼讼而忧惧不安则
 得中而吉也此卦变之象也终极其事悍然无所忌
 惮非惕也盖窒而丧其孚故凶此上九过刚之象也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39-0230a.png
 利见大人以其孚而免于窒惕此九五刚健中正居
 尊之象也不利涉大川者不向安稳路上走变幻叵
 测行险以求胜也此乾乘坎之象也本义云以刚乘
 险以实履陷故不利精甚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乾在上则为刚不能容乎其下坎在下为险不肯安
 乎其上传曰若健而不险不生讼也险而不健不能
 讼也险而又健是以讼也说得甚是分晓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39-0230b.png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
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刚来得中稽之卦变之说程朱互异窃思卦变之说
 于易理既无所发明质之圣人画卦之初恐亦未必
 及此不如勿泥其说为是盖彖传之意谓文王所谓
 讼有孚窒惕中吉者以其刚来而得中其彖云云也
 终则成其讼矣讼成则有害身累名亡国残家之凶
 可乎哉传曰成谓穷尽其事也此戒辞也大人中正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39-0230c.png
 故可尚而利见之此勉辞也虞芮质成其尚文王之
 中正乎鼠牙雀角其尚召伯之中正乎入于渊者其
 何能淑载胥及溺之意盖冒险兴讼与陷身深渊者
 无异此危辞也所以开其窒意而动其惕心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一生水本不相违也缘天道上行亢而不能下水
 𫝑下行溺而不能上二体背戾讼所由兴也君子观
 于讼之象而欲绝其端故凡所作事必谋其始天下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39-0230d.png
 事初间慎重后来省多少气力初间分明后来省多
 少葛藤此始之所以不可不谋也傅曰谋始之义广
 矣若慎交结明契劵之𩔖是也夫亦尽其大较矣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初以阴柔居下位才弱则不能讼位下则不敢讼故
 不永所事者才开手便求罢休也胡氏炳文曰不曰
 不永讼而曰不永所事事之初犹冀其不成讼也小
 有言虽形于口而不尽其辞也此与需之小有言不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39-0231a.png
 同需之有言近坎也人不能不小有言也讼之有言
 坎也我不得已而小有言也分别最是蒙引以为无
 异同过矣终吉者以其不终讼也若终讼则终凶矣
 初与上之分也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
 讼永则长矣讼长则成矣故不可也不可长即不可
 成但不可成者诲其终也不可长者戒其始也虽小
 有言一辨而明岂真有不可解之仇怨哉盖上有刚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39-0231b.png
 阳之正应故事甫起而旋解终得吉耳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𤯝
 二与五两刚相敌讼所不免然居柔得中故未几逃
 避不敢遂非其情固有可恕者矣不克讼即春秋所
 谓弗克纳善之之辞也二与四不克讼同但刚柔异
 地故去就异宜耳不克讼归而逋者明于尊卑之义
 归而逋逃以自全也蔡氏曰隐两柔之中有逋象是
 矣三百户邑之小者其邑人三百户无𤯝以寡约自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39-0231c.png
 处视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者异矣传曰若处强
 大是犹竞也能无𤯝乎𤯝过也处不当也传义有所
 谓卦辞善爻辞不善者亦自有说盖二自外来以刚
 处险为讼之主是主讼者也听讼首罪主谋故本义
 曰本欲讼胡氏曰诛其心而言之九二刚中未有不
 善者独讼则不善以其所处之时异耳又学易者不
 可不知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39-0231d.png
 窜字正释归逋意项氏曰上二句俱是爻辞诬矣下
 二句又原其所以归逋之故也若曰窜其身者嫌于
 以下讼上而汲汲避患也若不问上下恃刚妄动则
 患之至也如拾掇而从之又安能无𤯝哉此二之所
 以不为也春秋元咺搆讼上下之分亡矣此又九二
 之罪人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传曰三虽居刚而应上然质本阴柔处险而介二刚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39-0232a.png
 之间危惧非为讼者也数语尽六三之情状矣本义
 守旧居正四字宜玩盖守旧则无所觊于人居正则
 无敢肆于已讼何由兴故虽处危地而终吉也或从
 王事无成本义以为或以出而从上之事则亦必无
 成功是戒人不可从王事也殊与象传不合程传谓
 从上而成不在已也颇似有理学者酌之
 (谨按二三或以刚居柔或以柔居刚皆不当位而爻/辞皆善何也盖圣人贵无讼二不克讼三不为讼故)
 (善之也然二为成卦之主又以刚应刚宜其健讼矣/乃以刚来得中故不克盖刚者孚之象陷于二阴之)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39-0232b.png
 (中窒之象居柔故惕不克讼故吉也至邑人三百户/无𤯝句谓处约可以免灾说本王弼虽传义皆用之)
 (而终不敢信其然者盖二为士位安得有邑藉曰有/之且不免武仲之要君矣况谓三百户为小邑彼十)
 (室之邑又何称焉窃意刚来而得中谓刚来推柔而/得中为主即今之讼师谋主也夫邑有此人皆相习)
 (于告讦之风故多眚今既逋窜则是惕于九五之刚/明而逃遁远去矣邑无此等人则无唆讼健讼者矣)
 (所以无𤯝也至于三虽居卿大夫之位而守旧居正/非为讼者特与上之终讼者为正应未免为所株连)
 (故厉然而终吉者以其为从上之事非成之于已也/故象传曰食旧德从上吉也若曰以其食旧德而从)
 (上故终/得吉也)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39-0232c.png
 三本心祇是食旧德或从王事则非其旧矣无成者
 仍无改于其德也盖一切听命于上而不敢有所违
 悖故终得其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本义曰九四刚而不中故有讼象以其居柔故又为
 不克而复就正理渝变其心安处于正之象义何约
 也传曰四以阳刚而健体不得中正本为讼者也承
 五履三而应初五君也义不克讼三居下而柔不与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39-0232d.png
 之讼初正应而顺从非与讼者也四虽刚健欲讼无
 与对敌其讼无由而兴故不克讼也又居柔以应柔
 亦为能止之义既义不克讼若能克其刚忿欲讼之
 心复即就于命革其心平其气变而为安贞则吉矣
 命谓正理失正理为方命故以即命为复也方不顺
 也书云方命圯族孟子曰方命虐民夫刚健而不中
 正则躁动故不安处非中正故不贞不安贞所以好
 讼也若义不克讼而不讼反就正理变其不安贞为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39-0233a.png
 安贞则吉矣传之曲折周至又如此此传之博本义
 之约所以不可偏废也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刚而不中能无失乎复即命渝安贞则改过迁善以
 柔济之又何失之有焉
九五讼元吉
 传义俱以元为听讼得平亦是近见高子说此爻独
 以为使民无讼此不易之论也初不永三不讼二四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39-0233b.png
 不克讼凡在九五宇下者皆无讼故以元吉归之盖
 人君之职莫大于体元体元之事莫大于无讼故惟
 无讼而后可称元吉也传曰元吉大吉而尽善也吉
 大而不尽善者有矣愚谓吉大而尽善者使民无讼
 之谓也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本义中则听不偏正则断合理二语精甚然未说到
 无讼处无讼之中正则所谓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39-0233c.png
 大畏民志也
上九或锡之鞶𢃄终朝三褫之
 上九过刚处讼之终健讼之凶人也穷极其讼不胜
 不已三在其下又柔不能自明其强力可以取胜故
 有锡命受服之象罔上受服公论所不容也故又有
 终朝三褫之象旋得旋失曾何足恃所谓枉做小人
 也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39-0233d.png
 服者章身者也以讼受服适足彰其身之凶悍耳贱
 恶殊甚而况敬之乎不褫尚不足敬而况终朝三褫
 乎蒙引以此爻为不义侯之𩔖盖谓苍头子密函彭
 宠夫妇之首以献光武而锡命受服也
 (谨按苍头子密以奴而贼其主虽则受服不𩔖此爻/尝阅欧阳文忠全集见彼时色孝肃弹劾某官去其)
 (人而补其缺文忠劄奏云包某素性刚直故时人以/其笑比黄河清今日之于某官本无利其美缺之心)
 (然劾去其人而承接其任受之不辞无以服朝野之/心伏乞收回成命以全其直云云颇与此爻相似故)
 (及/之)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39-0234a.png
(坎下/坤上)
师贞丈人吉无咎
 讼卦司刑者之事师卦司兵者之事皆治天下之大
 经大法也本义曰九二一阳居下卦之中为将之象
 上下五阴顺而从之为众之象九二以刚居下而用
 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为人君命将出师之象故
 其卦之名曰师全用传义而统括之精甚师独言贞
 何也不得已而用非先务说不得元死生存亡系焉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39-0234b.png
 说不得亨贪功兵家大忌说不得利只是要贞孟子
 曰征之为言正也即师贞之说也传曰丈人尊严之
 称本义曰长老之称盖老成持重之人也传以司马
 穰苴淮阴侯当之谓才猷谋为众所尊信畏服便是
 丈人不必夙居崇高也余意尚父之暮年兴周方叔
 之元老壮猷赵充国之无踰老臣尤为近之传曰有
 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尽善也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39-0234c.png
 万二千五百人为师故曰众兵家有不厌诈之说故
 用奇用间往往以诡道行之圣人谈兵只用正故贞
 之一字古今兵法要略也然此言行兵之道耳若夫
 出兵之义则必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弗为
 然后可以言贞也以字朱子取春秋能左右之曰以
 解之极确谓五阴俱为一阳所以也五众也阴不正
 也统归一阳则众正矣可以王谓为天下所归往也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39-0234d.png
 刚中而不应李岳所以无成功九二刚而得中道六
 五应之上下同心所谓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外将
 军制之也行险而不顺春秋所以无义战兵凶战危
 坎之险也以济世安民为主坤之顺也所谓奉天讨
 罪为匹夫匹妇复仇也在王者如伤之心视民如毒
 然谓锋镝之苦供亿之烦骚扰之难堪也然上以为
 毒下以为云霓民共翕然向往之矣其民从其众正
 故吉且无咎也传曰吉谓必克无咎谓合义又何咎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39-0235a.png
 矣其义故无咎也说的甚分晓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水由地中行兵自民间出其道不可易也后世兵农
 分而为二于师之义何居君子观其象而一意抚循
 喔咻吾民在无事为比闾族党在有事为伍两卒徒
 容保其民正所以蓄聚其众也如地中之水平时安
 澜自若一旦盛长波涛汹涌便有沛然莫可遏之势
 此古寓兵于农之法有不战战必胜也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39-0235b.png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二为师主初受其节制故有师出以律之象耑指行
 师言也律字指号令节制说如甘誓之攻左攻右牧
 誓之步伐止齐周公司马法之坐作进退皆师出以
 律之明验也三代而后周亚夫细柳之军亦庶几矣
 若棘门霸上之儿戏何律之有不特此也淮阴称善
 将汉高祖直入卧内夺其印符可谓以律乎故否臧
 凶传谓制师无法虽幸而不败亦是凶道正指此𩔖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39-0235c.png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爻曰师出以律不言吉而吉在其中矣故象只还他
 本文爻曰否臧凶言失律者虽臧亦凶矣象则直言
 其凶更不问其臧否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传曰师卦唯九二一阳为众阴所归五居君位是其
 正应二乃师之主专制其事者也居下而专制其事
 唯在师则可自古命将阃外之事得专制之在师专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39-0235d.png
 制而得中道故吉而无咎盖恃专则失为下之道不
 专则无成功之理故得中为吉凡师之道威和并至
 则吉也然则人臣而兵柄在握夫亦可以审所处矣
 盖处之尽其善则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锡宠命至
 于三也盖礼不称则威不重而下不信也然则人君
 而以兵权授其臣夫亦可以审所处矣又曰他卦九
 二为六五所任者有矣唯师专主其事而为众阴所
 归故其义最大人臣之道于事无所敢专唯阃外之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39-0236a.png
 事则专制之虽制之在已然因师之力而能制胜者
 皆君所与而职当为也如此道理凡事君者皆当知
 之能明其义则韩信当以功名终李光弼不以惭愤
 死下至李怀光仆固怀恩之徒皆免于赤族之祸矣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在师中吉从君之宠任得来假以事权隆以异等故
 有所凭藉以成功不然虽刚中为德无专征之权岂
 其有成功之吉乎爻言王象称天春秋系王于天之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39-0236b.png
 意所以尊王也王三锡命虽云功懋懋赏然其意实
 从万邦起见盖国有若臣而后奏敉宁之绩钖命者
 怀九二正所以怀万邦也怀即父母怀抱之怀惟其
 置万邦于怀中而不释去是以优礼功臣如此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本义师徒挠败舆尸而归固自见成然不如传义为
 长传曰师旅之事任当专一二既以刚中之才为上
 信倚必专其事乃有成功若更使众人主之凶之道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39-0236c.png
 也舆尸众主也盖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发此义
 军旅之事任不专一覆败必矣按舆字如舆论舆情
 舆人等皆作众字尸字如诗谁其尸之春秋传子尸
 之皆取主义益信众主之说确不可易也按唐命御
 史监军自武后革去可以为后世法迨明皇肃代德
 宪皆蹈此弊甚至以中人监之裴度奏罢监军使然
 后能成淮西之功舆尸之凶可无戒与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39-0236d.png
 权不归一无所统属故无功订诂云无功释凶若如
 舆尸血刃之说则大有罪矣岂止无功已哉
六四师左次无咎
 春秋纪兵次者数矣惟次于陉为善左次无咎善之
 也传曰师之进以强勇也四以柔居阴非能进而克
 捷者也知不能胜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进
 退乃所当也故无咎此足尽六四之义矣又曰度不
 能胜而完师以退愈于覆败远矣可进而退乃为咎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39-0237a.png
 也易之发此义以示后世其仁深矣易义精妙不曰
 圣人之知而曰圣人之仁厥旨微矣不可不深长思
 也魏司马懿善于用兵其与武侯对垒乃甘受巾帼
 而不辞亦庶几左次无咎矣城濮之役楚众欲止子
 玉不可遂致败绩以杀其身使明于六四之义岂至
 是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师之常也二句本左传上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39-0237b.png
 句是客下句是主本义解象传用下句是用主不用
 客也传博而义约如此𩔖者多矣愚谓进能观变则
 有得也退能守常则无失也不求有得只求无失兵
 法所谓知彼知己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本义曰六五用师之主柔顺而中不为兵端者也敌
 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故为田有禽之象其义精矣
 传曰五君位兴师之主也故言兴师任将之道田有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39-0237c.png
 禽利执言无咎兴师之道也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
 凶任将之道也师之道必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为
 生民之害不可怀来然后奉辞以诛之盖不轨之徒
 骚扰我土地吞噬我人民正如封豕长蛇之逼处乎
 此也声罪致讨安得有咎执言奉辞也如尚书甘誓
 胤征之𩔖胡传曰彼有罪可声此有言可执盖本诸
 此三代而后如项羽放弑义帝汉高祖有言可执矣
 而数其十罪不能用此为首可谓执言乎隋炀帝子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39-0237d.png
 弑父臣弑君唐高祖有言可执矣而狃于习见不能
 明正其罪可谓执言乎吾独有取于汉诸葛武侯出
 师二表唐骆宾王讨武氏一檄也辞严义正凛凛与
 日月争光事虽有成否而均之无咎也长子即彖所
 谓丈人也胡氏曰自众尊之则曰丈人自君称之则
 曰长子妙甚帅师古所谓仗钺临戎专制阃外虽君
 命有所不受者也弟子少年新进之徒如赵括辈是
 也二句言任将授师之道当专其权于长子而不可
卷二 第 50a 页 WYG0039-0238a.png
 令弟子从旁挠制之也众主贞亦凶如失律臧亦凶
 也按注释此爻有云处师之时柔得尊位阴不先倡
 柔不犯物犯而后应往必得直故田有禽也物先犯
 己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柔非军师阴非刚武故不
 躬行必以授也授不得正则众不从故长子帅师可
 也弟子之凶固其宜也精甚
 (谨按田有禽当与田旡禽田𫉬三品例看作田猎之/田为是盖田有禽者谓兵不轻动师出有功也利执)
 (言者谓兵以义动师出有名也若作禽兽入田害稼/而后猎取之不唯其义琐细且西伯之戡黎成汤之)
卷二 第 50b 页 WYG0039-0238b.png
 (伐葛岂有兵先来/犯己而后应之乎)
象曰长子师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长子帅师谓二也以中行以刚中之德行也弟子舆
 尸谓三也付托匪人故曰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上六师之终所谓论功行赏之时也故曰大君有命
 命之为诸侯则开国也命之为卿大夫则承家也承
 受也本义曰坤为土故为开国承家之象然小人则
卷二 第 51a 页 WYG0039-0238c.png
 虽有功亦不可使之得有爵土但优以金帛可也此
 说与传正同即使贪使诈之谓也传又曰小人平日
 易致骄盈况挟其功乎汉之英彭所以亡也此圣人
 之深戒远虑也然亦可为用小人之明鉴矣但英彭
 之败实则高祖寡恩今责其乱邦未为至论愚谓后
 世犯是戒者如韩侂胄定策之功可命也而不可用
 也赵汝愚知其为小人而用之卒致反噬以基宋室
 之乱李绩佐命之功可命也而不可用也唐太宗不
卷二 第 51b 页 WYG0039-0238d.png
 知其为小人而用之卒媚武后以基唐室之乱皆不
 明于上六之义故耳传曰此专言师终之义不取爻
 义盖以其大者若以爻言则六以柔居顺之极师既
 终而在无位之地善处而无咎者也此又补爻义之
 所未备矣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大君有命以功之大小为赏之厚薄爵之崇卑也功
 而曰正次第军功无所偏私小人而用之开国承家
卷二 第 52a 页 WYG0039-0239a.png
 将有非分之图酿乱必矣怀万邦者戒之哉 按六
 爻中凡出师驻师将兵将将与夫奉辞伐罪旋师班
 赏无所不备故读武七书者不如读师一卦也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地中有水畜聚之象故其卦名师地上有水附丽之
 象故其卦名比师以一阳统五阴而在上卦之下故
 为将帅象比以一阳统五阴而在下卦之上故为君
卷二 第 52b 页 WYG0039-0239b.png
 象传曰人相亲比必有其道苟非其道则有悔吝故
 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筮谓占决卜度非谓
 以蓍龟也如此解原字筮字甚当元谓德之克长克
 君也永谓德之有始有卒也贞谓德之勿二勿三也
 上之所以为人比者以此人之所以求上而比之者
 亦以此故无咎传曰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宁方且来
 求亲比本义曰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将皆来归
 之方字皆作虚字看独疏以为不宁之方亦可不必
卷二 第 53a 页 WYG0039-0239c.png
 五具元永贞之德四方于是借庇荫焉盖阴不得阳
 则不宁求五所以求宁也若复迟回观望不汲汲求
 比而自外大同凶之道也如公孙述隗嚣张士诚之
 𩔖是也传以夫为刚立之称而引左传子南夫也以
 证之曰虽夫犹凶况柔弱者乎朱子云阳便是夫阴
 便是妇后夫凶言九五既为众阴所归若后来更添
 出一个阳来则必凶而引古人袁绍刘馥刘繇诸人
 以见两雄不并栖之义均有至理
卷二 第 53b 页 WYG0039-0239d.png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朱子以比吉也三字为衍文又用王昭素之说以为
 也字羡唯传着解曰比者吉之道也余向来谓彖再
 言比吉而加也字是咏叹意近见订诂正合以与渐
 之进也同例甚是比辅也下顺从也俱进一步说辅
 者赞勷之意辅所以比也下顺从者使臂使指之意
 下顺从所以辅也辅释比下顺释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
卷二 第 54a 页 WYG0039-0240a.png
凶其道穷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唯九五足以当之以其阳刚而得
 中道也传曰以阳刚居尊位为君德元也居中得正
 能永而贞也所谓尽比道之善者也又曰民不能自
 保故戴君以求宁君不能独立故保民以为安是以
 一阳为上五阴为下上下交相应也本义曰上下谓
 五阴则是以五阴共应一阳本义尤确后夫凶指上
 六一阴言以其居崇高之地故也徒知上六不可以
卷二 第 54b 页 WYG0039-0240b.png
 下应五不知六阴不可以不顺应阳易道穷则变故
 曰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坎水坤地地上有水亲比而无间之象也先王观其
 象以建万国亲诸侯何氏曰天下不可以一人统不
 可以一人治民方比我而我无以比之则疏必躬比
 之亦疏于是众建万国以属诸侯而又制朝觐会同
 之礼以亲之俾各承流宣化以亲其民如是视天下
卷二 第 55a 页 WYG0039-0240c.png
 犹一家视万民犹一身而天下比于一矣正是蒙引
 六字一串说之意余意两平说亦无妨如分茅胙土
 以诸侯分统之建万国所以建诸侯也推心置腹以
 万国分理之亲诸侯所以亲万国也二句之义正相
 比也本义曰彖意人来比我此取我往比人如此互
 说比义始尽胡氏曰师之容民畜众井田法也比之
 建国亲侯封建法也如此义方得圣人经世大用封
 建之法始于羲皇成于尧舜而三代因之故不言君
卷二 第 55b 页 WYG0039-0240d.png
 子而言先王也柳子厚封建论不免以私心窥圣人
 惟胡氏一篇最得圣人公天下之心然欲施诸后世
 实难措手朱子本纪云不必封建而后可为治也但
 论治体则必如是然后能公天下以为心而达君臣
 之义于天下使其恩礼足以相及情意足以相通此
 则至当之论矣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传曰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诚信为本中心不
卷二 第 56a 页 WYG0039-0241a.png
 信而亲人人谁与之此言可为始比者之鉴又曰故
 比之始必有孚诚乃无咎也中心较然不欺乃无咎
 六阴也阴虚有缶象初阳也阳实有盈象诚意充满
 于中而外无一毫文饰则不止于无咎矣有他吉指
 五也五与初非正应且尊卑悬绝故曰他他吉而曰
 终来者言目前之吉未可期固当操劵于异日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不复加一辞只点出初六字以见吉其终者当孚其
卷二 第 56b 页 WYG0039-0241b.png
 始也蒙引曰比之初六则有孚及有孚盈缶皆初六
 也曰有他吉则无咎不待言矣圣笔简而不漏如此
 寇准十七举进士或劝其增年准曰吾始进身其可
 欺耶此比之初六之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二在卦之内故曰比之自内传曰自内谓由己也择
 才而用虽在乎上而以身许国必由于已盖学修务
 尽其在我求为可知而不患莫已知故得正而吉也
卷二 第 57a 页 WYG0039-0241c.png
 二与五为正应以中正之道相比故其象如此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身心间漫无感召之理而希世取宠则自失矣比之
 自内者修身待聘故曰不自失也传曰士之修已乃
 求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
 天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礼至然后出也士之居家者
 可以自审矣
六三比之匪人
卷二 第 57b 页 WYG0039-0241d.png
 三阴柔不中正与上六为应上无首而三比之故曰
 比之匪人不言悔吝者不待言也
 (谨按三与上为正应皆阴柔邪曲相为比昵虽上有/显比之君冥然不顾所以有比匪之伤也若谓承乘)
 (皆阴而以二四为匪易总随时取/义恐亦无此义例也故槩不敢录)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伤字向来俱作悲伤之伤余意作损伤之伤为是比
 者所以求益而远损也昵狎非𩔖所损多矣曰不亦
 伤乎寓多少咨嗟慨叹之意然则悲伤亦在其中矣
卷二 第 58a 页 WYG0039-0242a.png
 荀彧之比曹操蔡邕之比董卓柳宗元之比王伾王
 安石之比吕惠卿皆其鉴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
 四在卦之外故曰外比之四不应初而比五胡氏所
 谓义之与比而无适莫是也以其柔而得正者比其
 刚而得中者其相切劘为何如也故得正而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五阳刚中正贤也居尊位上也贤君在上顺从而辅
卷二 第 58b 页 WYG0039-0242b.png
 之故比有外与内而贞吉同也马伏波遇光武而效
 荩刘诚意见明太祖而推诚其六四之义乎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传曰五居君位处中得正尽比道之善者也人君比
 天下之道当显明其比道而已如诚意以待物恕己
 以及人发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泽是人君亲比天
 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亲比于上若乃暴其小仁
 违道干誉欲以求天下之比其道亦狭矣其能得天
卷二 第 59a 页 WYG0039-0242c.png
 下之比乎凡人君亲比天下大道理统括略尽又曰
 先王以四时之畋不可废也故推其仁心为三驱之
 礼乃礼所谓天子不合围也成汤祝网是其义也天
 子之畋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之可去不忍尽物
 好生之仁也只取其不用命不出而反入者也禽兽
 前去者皆免矣故曰失前禽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
 民皞皞而莫知为之者也以三驱喻九五比道之正
 何等分晓本义来者不拒数语祇是从传意约之非
卷二 第 59b 页 WYG0039-0242d.png
 有加也邑人不诫吉程朱互有异同窃意诗云商邑
 翼翼则邑为都邑之邑语云千室之邑则邑为里邑
 之邑邑之人盖不诫而朝夕相比者也王者开诚布
 公与天下相忘原无心与之比然天下沐显比之德
 而仰其光正如同邑之人无烦告诫有留无去自然
 亲比而吉也如此亦可通姑存之
 (谨按折中以本义系朱子未修改之书故其讲论多/有与语𩔖不同者大抵此爻之意是以田猎喻王者)
 (皞皞之气象前禽失而不追邑人居而不诫远去者/若不知有王者之亲乃所以为亲之至也近附者若)
卷二 第 60a 页 WYG0039-0243a.png
 (不知有王者之尊乃所以为尊之至也显比之世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而所谓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者又)
 (如此此义/独为晓畅)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
诫上使中也
 传曰显比所以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得正中也处正
 中之地乃由正中之道也比以不偏为善故云正中
 从位说到道上见正中者以其位实以其德也凡言
 正中者其处正得中也比与随是也言中正者得中
卷二 第 60b 页 WYG0039-0243b.png
 与正也讼与需是也二字一上一下便如此分别礼
 取不用命者乃是舍顺取逆也顺命而去者皆免矣
 此以向背而言谓去者为逆来者为顺也故所失者
 前去之禽也顺逆二字如此说才明又上一阴乘阳
 而背之故曰逆逆者舍之下四阴承阳而比之故曰
 顺顺者取之失前禽祇舍逆而取顺在其中矣
上六比之无首凶
 六爻自下而上下为足上为首居最上之地不能首
卷二 第 61a 页 WYG0039-0243c.png
 倡以从阳故为比之无首之象所谓后夫凶也乾上
 九无首吉戒高亢也比上六无首凶戒孤睽也无首
 同而吉凶异因时取义也传曰首谓始也凡比之道
 其始善则其终善矣始比不以道隙于终者天下多
 矣可作取友箴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有初鲜终恒情也况无首乎吾不知其所终矣本义
 曰以上下之象言之则为无首以终始之象言之则
卷二 第 61b 页 WYG0039-0243d.png
 为无终无首则无终矣精甚蒙引云元永贞皆自君
 道言之有元而不永者有元永而不贞者如唐之明
 皇其始也励精为治非不元善也而不善其终开元
 之未遂恣情极欲以稔无涯之祸此是元善而不能
 长永者又如汉之文帝恭默德化二十馀年如一日
 宋之仁宗勤俭正身四十馀年如一日亦可谓元善
 而长永矣然一则有黄老之杂而不能力追三代之
 治化一则刚毅不足时为小人所迁惑则是能元善
卷二 第 62a 页 WYG0039-0244a.png
 长永而未能正固者也是皆未免有咎也有咎者德
 道未能称人之比也此说甚为得当
 
 
 
 
 
 
卷二 第 62b 页 WYG0039-0244b.png
 
 
 
 
 
 
 
 易酌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