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酌 提要
易酌 提要 第 1a 页 WYG0039-01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易酌       易𩔖
  提要
    (臣/)等谨案易酌十四卷
   国朝刁包撰包字蒙吉祁州人前明天启辛卯
    举人是书用注疏本以程传本义为主虽亦
    偶言𧰼数然皆陈抟李之才之学非汉以来
    相传之法也原序称陆陇其官灵寿时欲为
易酌 提要 第 1b 页 WYG0039-0165b.png
    刋板不果雍正初其孙显祖又以已意附益
    之卷首凡例杂卦诸图及卷中细字称谨案
    者皆显祖笔原序又称此书为经学之津梁
    亦举业之准的考包在
   国初与诸儒往来讲学其著书一本于义理惟
    以明道为主绝不为程试之计是书推阐易
    理亦大抵明白正大足以羽翼程朱于宋学
    之中实深有所得以为科举之书则失包之
易酌 提要 第 2a 页 WYG0039-0166a.png
    本意多矣乾隆四十五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易酌 提要 第 3a 页 WYG0039-0166c.png
易酌原序
易何昉乎自庖羲一画始也而康莭教学者直溯诸未
画以前夫画前之易生天生地生人者也举天地不能
出其范围而易于是乎见矣学画前之易即心见易学
画后之易即易见心故曰易心画也由一画而加之至
三百八十有四交易变易妙有权衡故用酌或仰酌诸
天或俯酌诸地或中酌诸人变化生心万理具备聊以
待夫神而明之者而未𫉬一遇也越数千载文王作于
易酌 提要 第 3b 页 WYG0039-0166d.png
前周公继于后一则酌羲之画合而为彖有彖下之辞
一则酌羲之画分而为爻有爻下之辞读其辞离奇奥
衍非上智茫不得其解洁净精微之教难言矣越数百
载天纵孔子而假之年画酌羲彖酌文爻酌周公用成
十翼易由此为古今完书开五经之祖标四书之宗神
灵呵护虽秦火不能焚也已嗣是而后言易者无虑数
十家若焦延寿若京房若郭璞其表表者然皆相傅为
卜筮之书以自神其术数云尔唯韩康伯之注王辅嗣
易酌 提要 第 4a 页 WYG0039-0167a.png
之疏粗知义理惜其旁酌老庄未免影响支离揣摩其
皮肤而无由洞见其腠理也洁净精微之教难言矣越
千四百载得伊川程子其人以周元公为师太极图通
书既有以酌其源流以明道为兄家庭间讲习讨论又
有以酌其体用行年七十有三尚冀少进不轻以其书
示人竭终身之力破除术数小技归乎纲常名教洗涤
注疏陋说徵乎日用行习原夲孔翼发挥之圣之蕴以
教天下来世于无穷一人而已虽然作者固难知者亦
易酌 提要 第 4b 页 WYG0039-0167b.png
未易孔子而后唯伊川为能作是书唯考亭为能明是
书本义翼程为二傅功臣正犹程傅翼孔为十翼功臣
也读者不察判然视为两书可谓知言乎国家以制科
取士考其始程之傅朱之本义盖尝并列学宫其既也
厌慱而就约避难而趋易于是专主本义程傅不得而
与焉业易者童而习之白首而不知为何书其所为举
业家言则又彷佛于不可知之象驰骛于无所用之辞
程之奥旨宏纲弃置有如隔世朱之微言约义奉行又
易酌 提要 第 5a 页 WYG0039-0167c.png
徒具文易所可见者画焉耳易所可读者辞焉耳若夫
义理之存盖寥寥也义理亡而简编存天下岂复有易
哉洁净精微之教难言矣包也有忧之窃以为学易者
学画学彖学爻功夫固有次第使非肆力于孔子之翼
以求作易者之心于忧患之中则羲之画文之彖周公
之爻懵如也学画学彖学爻者学十翼功夫乃有着落
使非肆力于程子之传以求赞易者之心于韦编之外
则孔子之翼懵如也夫是以矻矻穷年纂辑成书大都
易酌 提要 第 5b 页 WYG0039-0167d.png
以孔子十翼为三圣之阶梯以程子二傅为孔子之阶
梯或录其辞而表章之或述其志而推广之而亦间以
朱义补程傅所未备而亦间以诸儒及已意补程朱所
未备总之酌朱以合于程酌程以合于孔酌孔以合于
羲文周公统四圣二贤之易为一心之易内省吾心一
易之注存也外观吾身一易之𤼵见也极而至于家于
国于天下何莫非一易之洋溢也哉夫然后学画后之
易可学画前之易亦无不可矣顺治庚子孟夏吉伊祁
易酌 提要 第 6a 页 WYG0039-0168a.png
用六居士刁包蒙吉氏序
先生父乡荐后屏除帖括业究心性命之学以著述为
已任其学以四书五经为经以诸史纲目为纬以诸先
儒名贤文集语录为之组纴而缫织慱洽淹贯四十馀
年其时又有北平孙少宰北海先生蔚州魏司寇环极
先生江南高学宪汇旃先生书札往来反覆论辨虽千
里不啻同堂又馆徵君孙先生五公山人王先生于家
质疑䉸难无间晨夕于是所着有四书翊注斯文正统
易酌 提要 第 6b 页 WYG0039-0168b.png
用六集潜室劄记诸书业已前后刋行矣久贮箧中者
尚有易酌一编是书也昔年稼书陆先生尹灵寿时谋
付梓而不果子未孙先生课士保阳时谋付梓而又不
果余向官上元坊人梓匠辐辏之所梨枣称便焉而以
囊羞宧拙蹉跎至今每念先君子终岁编誊不遗馀力
未尝不耐然欲泚也夫制科取士周易定为首经岂非
以其洁净精微成于四大圣人之手故欤先是程傅朱
义并列学宫今则祧程而宗朱矣返慱归约就易去难
易酌 提要 第 7a 页 WYG0039-0168c.png
非不至善但其有简括非好学深思之士不能得其说
于意言之贵也此酌之所由起也酌于程之傅酌于朱
之义又酌于大全蒙引注疏暨诸先儒之说亦或问出
已意以酌于至当总以发明四圣人之微言奥义俾不
至影响于占筮支离于庄老而止故言理不遗乎数言
数必归于理引经㨿史凡一字一句莫不明白晓畅使
学者洞若观旨则经学之津梁亦举业之准的也家季
绍武取而校雠之六年以来三卒业矣今又取而重订
易酌 提要 第 7b 页 WYG0039-0168d.png
之兼取周易折中暨诸讲义之畅达者附于简末以备
参考间有一得之见为群书所未及者亦缀焉俟余公
务馀暇每以疑义相商质见其用意刻苦夙夜不遑或
亦两先人在天之灵有以默牖其衷也欤今余又官江
南未必非天假之缘也亟付剞劂以质海内雍正十年
岁次壬子正月上浣之吉孙男承祖步武氏识于姑苏
之臬署
易酌 提要 第 8a 页 WYG0039-01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酌卷首
             祁州刁包撰
  读易法(计十三则/)
陈希夷曰伏羲画卦不立文字使人观其𧰼而已按史
制字自伏羲始则六十四卦之名已具矣文王观其画
之吉凶而系以辞如元亨利贞之𩔖所谓彖也六爻之
作班固扬雄皆以为文王笔焦氏宗之谓系辞傅累举
易酌 提要 第 8b 页 WYG0039-0169b.png
庖羲文王而不及周公此其證也但六爻中如王用享
于岐山箕子之明夷皆文王后事则伊川晦庵诸公皆
以为周公系爻无疑耳爻者效其六画之时位而为之
辞者也孔子十翼上彖傅一下彖傅二上象传三下象
傅四上系辞傅五下系辞傅六文言傅七说卦傅八序
卦傅九杂卦傅十皆所以翊助三圣也
大象者合六画而共为一象也小象者分六爻而各为
一象也程傅主理本义主卜筮因秦焚书易以卜筮得
易酌 提要 第 9a 页 WYG0039-0169c.png
不焚故也但本义于每爻之下辄云占者筮得此爻则
宜云云恐一爻只作一事用朱子尝谓程子不能尽其
言者得无躬自蹈之乎窃意㨿理解释俟占时随人随
事而变通以取义焉斯学易之善者也
学易者博以程傅约以本义亦可以弗畔矣夫
程傅其至矣乎说易者固有深于程傅者矣或失则凿
固有浅于程傅者矣或失则支深而不凿浅而不支舍
本义其谁与归
易酌 提要 第 9b 页 WYG0039-0169d.png
陈惕龙曰朱子本义太浅略非也程傅深矣故本义以
浅出之若又加深焉则涉于晦程傅详矣故本义以略
出之若又加详焉则涉于烦浅以翼深略以翼详正善
用易者也
伏羲之易画也文王彖之彖者断羲之画也然而进乎
画之义矣文王之易彖也周公爻之爻者效文王之彖
也然而进乎彖之义矣至孔子十翼所以翼画也所以
翼彖也所以翼爻也然而三圣之义于是乎始有着解
易酌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39-0170a.png
处矣高子曰非孔子而吾乌知易之所语何语哉五经
注于诸儒易注于孔子学易者明孔子之易而易明矣
至哉言乎此周易孔义之所以作也余以程傅视孔义
规模气𧰼固有大圣大贤之分要之程之义无一非孔
之义也高子曰学易者明孔子之易而易明愚谓学易
者明程子之义而孔义其庶乎庶乎孔义则庶乎可与
言易矣
朱子曰太极图一圈便是一画只是撒开了引教长一
易酌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39-0170b.png
画窃意伏羲一画原是直的直则无回曲古若今万物
万事都贯彻的去未有遗乎其外者也撒开了教长一
画便是圆的圆则无剩漏古若今万物万事都包括的
来未有遗乎其内者也直的也是这一画圆的也是这
一画非有两画也学易者明乎此庶乎可与言易矣
此心凝聚处即是太极此凝聚之心无有形象依倚即
无极无极而太极正于反观内照得之易有太极心有
太极也故高子曰天下有非易之心而无非心之易
易酌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39-0170c.png
易有太极心有太极不见吾心之太极则无以见易也
薛文清曰人之动静语默寤寐皆易也尝试反躬而求
之一动一静一语一默一寤一寐其对待之易乎所谓
交易为体也动而静静而动语而默默而语寤而寐寐
而寤循环无端其流行之易乎所谓变易为用也动静
必以礼语默必以义寤寐必以敬则太极之理真实在
我而浑身于是乎见易矣
高忠宪曰吾平生不以三公为荣而以洁净二字为愿
易酌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39-0170d.png
然则愿学先生者学先生之所愿而已先生愿洁净二
字岂非合心与身而为言乎心挂一丝则其心不洁不
净矣身染一尘则其身不洁不净矣一丝不挂一尘不
染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举在吾心身中夫然后
可与言洁净矣即洁净即精微内观吾心一易之秘藏
也外观吾身一易之流行也心也身也易也一而已矣
此之谓真学易此之谓善学高子
浑身是性刻刻要复他满目是易件件要用他不见易
易酌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39-0171a.png
不可与言性不见性不可与言易故曰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
兴于书立于春秋成于易
善言伏羲之易者莫如文王善言文王之易者莫如周
公善言伏羲文王周公之易者莫如孔子善言孔子之
易者莫如伊川善言伊川之易者莫如晦翁晦翁本义
妙在程子所已言者只还他程傅备矣四字更不著解
也其他则举业之易浅陋而支离其他则儒流之易穿
易酌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39-0171b.png
凿而诡僻是奚足与之言易哉前有四圣后有两贤易
于是乎为完书虽有作者其弗可及也已
  凡例
一朱子集诸儒之大成故当今
功令周易以本义为主尊朱子也但朱子以圣人作易
所以教人卜筮而开物成务之意故其言简括而其说
理不如程傅之详又每有程傅备矣而不复著解者在
博洽之士自能怡然以喻若未见程传者不亦茫然而
易酌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39-0171c.png
无所得乎是编酌于程朱之间反覆推敲以求至当又
多录程傅全文盖欲使学者展卷了然也
一朱子之学本于程子而义之与傅多有异同者则以
朱子主占程子主理其旨趣不同故也但程子所言之
理皆修齐治平之道平易精实有补于学者身心故是
编多所援引至于宋元诸儒或说经虽无全书而其言
之精透易理可以𤼵明傅义所未及者槩为收入以备
览焉
易酌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39-0171d.png
一汉晋以来谈易者无虑数十百家其淫于象数者既
诡僻穿凿不可为训而掇拾绪馀者又粗浅鄙陋亦不
足观夫易之作原起于象数故羲之画文之彖周公之
爻孔子之翼皆本乎此今若一槩删除毋乃逐盗而并
从人之不留乎唯是勉彊牵合者删之除之或本卦所
有或十翼所及者似未可槩以象数斥也互卦之说原
于系辞故是编间一及之
一六十四卦每卦上下二体凡六爻其中盈虚消息之
易酌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39-0172a.png
理进退存亡之道吉凶悔吝之机无不备焉学者不得
于爻则求之辞不得于辞则求之象是故全经之文烂
熟于胸中然后融会贯通溯流穷源见其一句一字莫
不各有至理灿然流露得其意而神明之其于四圣人
之精微思过半矣
一解易者有其说绝不相同而不妨并存者盖羲画以
后文王有文王之易周公有周公之易孔子有孔子之
易其说不必尽同而其理无不大同也故无妄曰不利
易酌 提要 第 14b 页 WYG0039-0172b.png
有攸往爻则曰往吉归妹曰征凶无攸利傅则曰天地
之大义是也然则本义其朱子之易乎程传其程子之
易乎大过上六一爻一谓杀身成仁之君子一谓行险
侥倖之小人可谓不同之极致矣虽按之大象似乎朱
子之理长然而不妨并存者非骑墙也盖动于理而过
者君子也如明之身罹珰祸诸人是已动于欲而过者
小人也如明之南宫夺门诸人是已易不可为典要故

易酌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39-0172c.png
一邵子尝谓画前有易向固茫如也而今乃知未画以
前易在天地万物既画以后易在三百八十四爻既演
既系而后易又在彖爻十传矣而其实无日不在天地
万物也试观天地间上自朝廷下至里巷与夫人之一
身日用饮食何所往而非易乎学者读纸上之易而忘
吾身之易与天地万物之易非能学易者也唯即以纸
上之易推而极之天地万物之易近而验之日用饮食
之易融会贯通夫而后吾身之动静语默无所往而非
易酌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39-0172d.png
易可以无大过矣
一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故苞蕴宏深含蓄靡尽举古
今来世道人心上自朝廷下至街衢里巷愚夫妇至纤
至亵之事皆总括于其中故逐卦逐爻求之无不得其
髣髴者向尝疑于暌之六三既云髡且劓矣断者不可
复属何以有终乎每读此爻辄凝思者踰晷说者纷纷
于心未有当也偶焉平明背诵于心若有感者思维再
四忽忆昔年所见其人其事并尔日情形按之此爻无
易酌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39-0173a.png
不吻合如绘夫乃心旷神怡叹易之精妙一至此也用
敢笔于本条之下以质海内高明且凡以鄙意附入者
俱加谨按二字以别之
一洁净精微之教难言矣况以余之固陋又非专经谓
敢轻一置喙哉独是心慕是书六年以来心维口诵不
啻数十百遍窃谓圣人韦编三绝以后既有彖传象传
与系辞矣而又说之又序之又杂之其故何哉且杂卦
一篇正当易之结穴意圣人必有说以处此于是终日
易酌 提要 第 16b 页 WYG0039-0173b.png
终夜思得其解几废寝食夫然后乃叹圣人之教天下
后世者何其深以挚也夫序卦者有序而不紊也始盖
惧人之躐等而无节也故教之以循序渐进杂卦者虽
杂而不乱也终又惧人之执滞而不化也故教之以变
化从心试取而读之虽前三十卦后三十四卦合上下
经之数而其中交互分合却有头有尾段落分明故既
详注本讲之后又为横直二图及考订诸图以附于末

易酌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39-0173c.png
  诸图附考
  按系辞有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图书者
  圣人作易之源头也周时河图与天球之属藏于
  王府秦汉以后虽流傅人间然有象数而无文字
  儒流不知宝惜故见者犹少至于晋魏诸儒遂有
  谓龙负一片之图龟负一卷之书者无惑乎后人
  之纷纭聚讼也不知未画卦以前龙马出于河其
  背之旋毛成文其数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
易酌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39-0173d.png
  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皆奇偶相配对待之形也
  神龟出于洛其背之甲坼成文其数戴九履一左
  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五为腹皆奇偶相
  间流行之意也圣人见而有契焉于是画一奇以
  象阳画一偶以象阴又加之而成四象又加之而
  成八卦又重之而成六十四卦皆天地自然之象
  与天地自然之理也以其旋毛之文有如星点故
  曰图后世图绘形象于是乎出焉以其甲坼之文
易酌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39-0174a.png
  有如字画故曰书后世六书文字于是乎出焉
易酌 提要 第 19a 页 WYG0039-0174c.png

易酌 提要 第 20a 页 WYG0039-0175a.png
 
 
 
 
 
 
 
 
易酌 提要 第 20b 页 WYG0039-0175b.png
 按伏羲卦图升乾降坤左顺右逆规而圆之其卦画
 之对待法象之配合皆自然而然阳画多于上阴画
 多于下故乾坤相对于南北坎离相对于东西兑震
 相对于东南东北艮巽相对于西南西北邵子曰乾
 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是也此造化之体
 也文王卦图则因其定位之体以著其交易之用焉
 阳降而下阴升而上故震兑相对于东西离坎相对
 于南北巽艮相对于东南东北坤乾相对于西南西
易酌 提要 第 21a 页 WYG0039-0175c.png
 北邵子曰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是也夫
 震兑始交者也故当朝夕之位坎离交之极者也故
 当子午之位艮巽不交而阴阳犹杂也故居用中之
 偏乾坤纯阳纯阴也故居不用之位此造化之用也
易酌 提要 第 22a 页 WYG0039-0176a.png

易酌 提要 第 23a 页 WYG0039-0176c.png
淳安夏氏述何氏潜斋云圆图见天地之顺方图见天
地之逆天地之运不顺不行天地之交不逆不生顺而
行所以生物逆而生所以自生也盖谓循其数而数其
已往是因其故迹故曰顺凡推测以求其将来是迎于
未形故曰逆易卦之画皆推测而迎之于未形者所以
为逆数也圆图自乾一至震四自巽五至坤八皆自南
而北自上而下为顺方图自乾一之八卦至坤八之八
卦皆自北而南自下而上为逆画卦亦然故曰易逆数
易酌 提要 第 23b 页 WYG0039-0176d.png
也 前村程先生曰邵子云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
从中起万化万事生于心也其诗曰天向一中分造化
人于心上起经纶圆图之从中起固不待言矣说卦之
第四章正所以明方图之从中起也雷以动之风以散
之震巽恒益之生物也故其象最在内雨以润之日以
暄之坎离既济未济之长物也故次之艮以止之兑以
说之山泽咸损之收物也故又次之乾以君之坤以藏
之天地否泰之覆载包罗也故最在外也
易酌 提要 第 24a 页 WYG0039-0177a.png

易酌 提要 第 25a 页 WYG0039-0177c.png
邵子曰有意象有言象有象象有数象数象者七日八
月三年十年之𩔖是也一数属艮乾二数属离兑三数
属坎震四数属巽离五数属乾六数属巽七数属震乾
八数属兑坤九数属艮十数属坤○吴先生曰此以一
数析为四分十数凡四十分均为八卦每卦占五分乾
统三男占五阳数于左三女从坤占五阴数于右阳数
中于五阴数中于六故在上阳数究于九阴数究于十
故在下一附九合十数于左下四附六合十数于右上
易酌 提要 第 25b 页 WYG0039-0177d.png
三与七合十数而左升二与八合十数而右降皆自然
而然若以乾占天五正位于上坤占地十正位于下则
雷风以气附天山泽以形附地水火以质居于天地之
间又父上母下三男三女各顺其长幼之序列于左右
法象尤著
易酌 提要 第 26a 页 WYG0039-0178a.png
周易杂卦图
  昔我孔子假年学易韦编三绝然后作为十翼以
  教天下后世而精神之所结聚意匠之所经营无
  法不备无义不该尤在杂卦一篇盖举修己治人
  之理内圣外王之学悉贯彻流露于字句之间其
  中首尾相应前后相通分合交互段落井然为万
  古文章鼻祖学者熟读而有得焉以之修己以之
  治人以之经理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信乎周
易酌 提要 第 26b 页 WYG0039-0178b.png
  易为六经之祖而此篇乃其吃𦂳教人处也予也
  管窥蠡测何敢谓为知易然而眇能视亦不废其
  明也既以鄙见所及详注本讲之下又为横直二
  图于左以便省览焉
乾刚坤柔(自坤至困唯坤自为一卦其馀皆两卦为一/卦凡十五卦为小段落后同 乾为头天无)
 (不包故也后八卦/不反对者为尾)
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
而著(以上上经/起首八卦)
易酌 提要 第 27a 页 WYG0039-0178c.png
震起也艮止也(此两卦与大过颐/前后错综相对)
损益盛衰之始也(自比卦至此凡十卦/以下经两卦为枢纽)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
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上经/四卦)
兑见而巽伏也(此两卦与离坎两卦句法相对合晋/以下凡下经六卦与后段错综相对)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上经/四卦)
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下经四卦○自乾/坤至此凡三十卦)
易酌 提要 第 27b 页 WYG0039-0178d.png
 (合上经之数内/有下经十二卦)
咸速也恒久也(自咸至讼唯小过中孚离坎各为一卦/其馀皆两卦为一卦亦十五卦与前段)
 (同○终之以夬夬/亦变而为乾也)
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暌外也家人内也(以上/下经)
 (起首/八卦)
否泰反其𩔖也(自咸卦至此凡十卦/以上经两卦为枢纽)
大壮则止遁则退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
易酌 提要 第 28a 页 WYG0039-0179a.png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亲寡
旅也(下经/六卦)
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
(上经/六卦)
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
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
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自咸恒至此凡三十四/卦合下经之数内有上)
 (经十二卦○合而观之乾坤首也大过以下尾也其/中分合变化照应起伏率皆井然不紊学者详之)
易酌 提要 第 28b 页 WYG0039-0179b.png
 
 
 
 
 
 谨按杂卦一篇乃十翼之结穴实圣人全副精神所
 注大过以下八卦不反对是乃以分为合之法自本
 义以为未详蔡氏以为宜改学者习而不察遂使圣
易酌 提要 第 29a 页 WYG0039-0179c.png
 人吃𦂳教人处二千年来如在尘雾夫言易者众矣
 非凿之使深则强之使合不知圣人作易以前民用
 不过本天地之理象阴阳动静而为八卦内之外之
 纵之横之顺之逆之莫非变化推迁之用不假安排
 自然而然故文王之彖周公之爻亦皆无所安排天
 然吻合所谓伏羲有伏羲之易文王有文王之易周
 公有周公之易是也至我孔子假年学之实有所得
 于是作为十翼示后世以学易之准则焉亦非有所
易酌 提要 第 29b 页 WYG0039-0179d.png
 安排也盖惧人不知文王周公之易因以不知伏羲
 之易也于是有彖傅有象传又惧人不知易之所由
 作与易之所由系也于是有上系十二章下系十二
 章又惧人不知伏羲之卦图与文王之卦图皆本于
 象数之自然而非圣人之安排也于是又有说卦十
 二章若夫序卦者有序而不杂也学之始也盖惧人
 之躐等而无节也杂卦者虽杂而有序也学之成也
 盖惧人之执滞而不化也故杂卦一篇无法不备无
易酌 提要 第 30a 页 WYG0039-0180a.png
 义不该盖篇中专言人事而亦首乾坤者则吉凶消
 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无一不在天地间也自比卦
 以下凡八卦而以下经之损益为枢其中如忧乐求
 与皆人情之大凡也终之以困者谓刚掩也见阳之
 不可不扶也自咸卦以下亦八卦而以上经之否泰
 为枢其中如久速新故皆人事之大常也终之以夬
 者谓决柔也见阴之不可不抑也予又分其中为二
 小段者非臆说也亦非安排也遵上经十八卦下经
易酌 提要 第 30b 页 WYG0039-0180b.png
 十八卦之说而分之也况乎上下两经六十四卦中
 唯乾卦先经而后传自为一例不与馀卦同盖以其
 尊无对而天无所不包故也余又谓乾自为首者资
 始之乾健行不息之理也终之以夬者决柔之乾尽
 人合天之学也其中卦皆反对所谓以合为分也末
 后八卦不反对所谓以分为合也故此八卦可以结
 全经亦可以结此篇亦可自为一篇内外人已天德
 王道一以贯之学者熟味而有得焉当知其不诬也
易酌 提要 第 31a 页 WYG0039-0180c.png
 然则余虽不敢妄附于知易也而牵强穿凿窃所不
 敢也已
易酌 提要 第 32a 页 WYG0039-0181a.png
 按三十六宫说者谓阳奇一宫阴偶二宫余意不然
 伏羲之画卦也先画一奇以象阳又画一偶以象阴
 及其既成八卦也每卦三画重而为六十四卦也每
 卦六爻合之共三百八十四爻且系辞传曰阳卦奇
 阴卦偶又曰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
 一民小人之道也若以为阳一阴二则是阴倍于阳
 而阴阳不能均矣不当曰三百八十四爻而曰五百
 七十六爻可也不当曰一君而二民二君而一民而
易酌 提要 第 32b 页 WYG0039-0181b.png
 曰一君而四民二君而二民可也盖阴之二止抵阳
 之一故曰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一百九十二且乾
 与坤对则乾一坤八而成九震与巽对则震四巽五
 而成九坎与离对则坎六离三而成九艮与兑对则
 艮七兑二而成九凡四九三十六阴阳各十八而多
 寡亦均三十六宫或是之谓也高明者辨之
易酌 提要 第 33a 页 WYG0039-0181c.png
周易上下经分卦考义
  按上下篇义作于程子谓卦之分以阴阳阳盛者
  居上而卦之有乾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而卦之
  有坤者居下篇乃考之上篇有乾者凡十一卦有
  坤者亦十一卦下篇有乾者四卦有坤者亦四卦
  且剥有坤又阴盛乃居上篇大壮有乾又阳盛乃
  居下篇其说曰剥虽阴盛而爻则阳极故居上篇
  大壮虽阳壮而爻则阴盛故居下篇又谓五阴一
易酌 提要 第 33b 页 WYG0039-0181d.png
  阳之卦则一阳为主故皆在上篇至五阳一阴之
  卦如大有之彖传明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
  之矣乃谓王弼一阴为主之说非是咸卦之男下
  女传有明文乃以女居男上为阴盛谓凡女居上
  者皆在下篇至于噬嗑又谓男下女非女胜男也
  诸如此𩔖未免逐卦委曲以求合阴盛阳盛之说
  未见谛当故朱子作本义首言卷帙重大故分上
  下两篇盖不取程子之说也然而文王所作卦辞
易酌 提要 第 34a 页 WYG0039-0182a.png
  通计六十四卦凡七百一十五字连爻辞尚不满
  五千止四千九百二十三字谓之卷帙重大可乎
  分而为二各三十二卦可也上经三十卦下经三
  十四卦何为而然哉窃意上下篇之分在圣人必
  有指归乃反覆求之不得其说庚戌之冬于长沙
  书肆得来注读之无间昼夜时时有所触𤼵然其
  上下篇义虽亦本于天道人道以为言乃以上经
  为易之数下经为易之气多言综卦而较量于阴
易酌 提要 第 34b 页 WYG0039-0182b.png
  爻阳爻之多寡其于卦之所以分与夫上经之所
  以三十卦下经之所以三十四卦者俱未深析明
  年春又得豫章萧氏读易考原抄本于民间其书
  不过落落数纸而闳奥粹精贯通理数其考据之
  精核指陈之周密有深当于心者其言卦必先分
  而后序上经者取阳升而上之义故乾坤坎离为
  上经之主卦以其居四正之位而阴画阳画皆纯
  正也下经者取阴降而下之义故震巽艮兑为下
易酌 提要 第 35a 页 WYG0039-0182c.png
  经之主卦以其居四隅之位而阴爻阳爻皆偏
  杂也上经言天道故乾坤交而六子不交乾坤
  交而万物化生矣下经言人事故六子皆交六
  子交而万事毕举矣又上经主卦乾为主而坤
  从之坎用事而离从之故交泰以前乾南坤北
  有坎无离由是而阳渐衰阴渐长矣故交泰以
  后乾北坤南坤为主而离用事矣盈虚消长之
  理然也下经主卦兑最贵而巽次之盖下经贵
易酌 提要 第 35b 页 WYG0039-0182d.png
  阴又画卦之始加一阳于太阳之上而成乾加
  一阴于太阳之上而成兑兑次乾而成故贵也
  至于上经六子不交故但以主卦之体始之终
  之而得卦三十下经六子皆交故遂以所交之
  卦始之中之终之而得卦三十有四似皆确不
  可易者谨节缩为上下二经卦图于左以质海
  内高明焉
周易上经序卦图
易酌 提要 第 36a 页 WYG0039-0183a.png

易酌 提要 第 37a 页 WYG0039-0183c.png
  按中一节凡十卦共六十爻阳爻三十阴爻三十
  阴阳平也自乾坤一交而坤遂南来为主而离用
  事矣观此可以识盛衰消长之几也
易酌 提要 第 38a 页 WYG0039-0184a.png
 
 
 
 
 
下经之中主 夬䷪姤䷫ 兑巽包乾
受客来故乾 萃䷬升䷭ 兑巽包坤
坤坎离在兑 困䷮井䷯ 兑巽包坎
易酌 提要 第 38b 页 WYG0039-0184b.png
巽包括之中 革䷰鼎䷱ 兑巽包离
  按下经主卦兑最贵巽次之艮震不得拟焉亦犹
  坎离之与乾坤也盖由卦图乾居南之正中兑巽
  居南之两旁三体相比皆在上方故也况在下经
  又坤南乾北而亦与联于上方乎
下经之终阴 震䷲艮䷳ 阳前
中之阴至是 渐䷴(归/妹)䷵ 巽艮震兑之体
遂不复有乾 丰䷶旅䷷ 震艮包离
易酌 提要 第 39a 页 WYG0039-0184c.png
 
 
 
 
 
  按易之卦凡六十有四乾坤坎离四正卦为上经
  之用兑巽艮震四隅卦为下经之用所用之卦各
  三十有二也而正卦所用者三十卦居上经二卦
易酌 提要 第 39b 页 WYG0039-0184d.png
  居下经隅卦所用之三十二卦尽居下经者则上
  得以兼下下不得以兼上故也又考诸卦之体乾
  坤二卦体全而用也中故否泰之交居上经之中
  是也坎离二卦体中而用也全故坎离之体居六
  十四卦之中既未济之用当六十四卦之全也体
  全而用中生知安行不思不勉圣人之事也体中
  而用亦可全则学知利行择善固执贤人之事也
  若夫四隅之卦其阴阳之体或偏于上或偏于下
易酌 提要 第 40a 页 WYG0039-0185a.png
  犹夫致曲之士得圣人之一体不全不中然不懈
  其功而已千已百则不中者亦可进于中不全者
  亦可几于全矣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而易者变
  易也
周易上下经分卦合卦考
  按豫章萧氏谓卦必先分而后序故于上下经分
  阴阳主客非臆说也盖六画之卦皆三画之八卦
  两体相合而成者故六十四卦凡一百二十八体
易酌 提要 第 40b 页 WYG0039-0185b.png
  三画之八卦每卦皆十六体今考上经之卦以乾
  坤坎离为主故乾坤之体见于上经者各十二最
  尊故也坎之体八嫡子用事得其中正故也离之
  体六阴视阳为进退减其二者偶数也震艮之体
  各七客让主故视坎减一体奇数也巽兑之体各
  四视离减二体亦以偶数让主也此上经之分卦
  也下经之卦以兑巽震艮为主又属阴故兑巽最
  贵见下经者各十二体震艮各九体离十体让主
易酌 提要 第 41a 页 WYG0039-0185c.png
  之阴卦者二坎八体让主之阳卦者一乾坤各四
  体此下经之分卦也至于上经之合卦乾体十二
  除本卦二体合主卦者六体(否泰需讼同/人大有是也)合客卦
  者四体(无妄履小畜/大畜是也)坤体十二除本卦二体合主
  卦者四体(否泰师/比是也)合客卦者六体(豫复谦剥/临观是也)然所
  合客卦阳多而阴少又不合离上经属阳故贵阳
  也坎八体除本卦二体合主卦者四体(需讼师/比是也)
  客卦者二体(屯蒙/是也)离六体除本卦二体合主卦者
易酌 提要 第 41b 页 WYG0039-0185d.png
  二体(同人大/有是也)合客卦者二体(噬嗑贲/是也)上经六子不
  交故不合坎上经贵阳故不合坤与兑巽也其客
  卦则震有七体合主卦者五体(无妄复屯噬/嗑豫是也)合客
  卦者二体(颐随/是也)艮有七体合主卦者五体(大畜剥/蒙贲谦)
  (是/也)合客卦者二体(颐蛊/是也)巽有四体以二体合主卦
  (小畜观/是也)以二体合客卦(蛊大过/是也)兑有四体以二体
  合主卦(履临/是也)以二体合客卦(随大过/是也)然上经贵阳
  震阳爻在下故其合卦也除合坤外皆居下卦艮
易酌 提要 第 42a 页 WYG0039-0186a.png
  阳爻在上故其合卦也除合坤外皆居上卦巽兑
  亦然此上经之合卦也下经兑十二体除本卦二
  体合主卦者四体(咸损中孚/归妹是也)合客卦者六体(夬萃/困节)
  (革暌/是也)客多于主者盖四隅之卦得体之偏故除正
  配(艮/也)交合外止以二体合主卦其馀皆依四正之
  体以成卦也巽卦亦然同为阴卦故也巽十二体
  除本卦二体以二体交合正配(恒益/是也)以二体合主
  卦(中孚渐/是也)以六体合客卦(姤升涣井家/人鼎是也)震九体除
易酌 提要 第 42b 页 WYG0039-0186b.png
  本卦二体正配交合二体(恒益/是也)以二体合主卦(归/妹)
  (小过/是也)以三体合客卦(大壮解/丰是也)其与艮之依正体成
  卦犹之巽兑也艮九体除本卦二体正配交合二
  体(损咸/是也)以二体合主卦(渐小过/是也)以三体合客卦(遁/蹇)
  (旅是/也)其客卦乾四体合主不合客(夬姤大壮/遁是也)坤四
  体合阴不合阳(晋明夷萃/升是也)下经贵阴故也坎八体
  除正配交合二体(既济未/济是也)其馀皆合主不合客(困/节)
  (涣井蹇/解是也)离十体正配交合与坎同除二体合坤(晋/明)
易酌 提要 第 43a 页 WYG0039-0186c.png
  (夷是/也)其馀亦合主不合客(暌革家人鼎/丰旅是也)坎离所合
  之卦除正配外不唯离之合坤属阴其所合之主
  卦皆阴多于阳此下经之合卦也学者按册求之
  当有信其不诬者矣
 
 
 
 
易酌 提要 第 43b 页 WYG0039-0186d.png
 
 
 
 
 
 
 
 易酌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