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36-04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玩辞困学记卷一
           海宁张次仲 撰
周易上篇
 周代名言周以别于夏商易从日从月庄子曰易以
 道阴阳系辞曰阴阳之义配日月变易交易之理悉
 举之矣
(乾下/乾上)
卷一 第 1b 页 WYG0036-0404d.png
乾元亨利贞(说文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从倝有光明意意兼声)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
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字书云曰/上阙象人)
 (开口而气出也成从戊丁声御从卸俗从卸误变从/攴攴作攴俗作夂误说文庶从光石经从□ 吴幼)
 (清以乾道变化四句在品物流/形下首出庶物二句在御天下)
 潘去华曰凡彖以易象与天道杂言见易之所象皆
 天道也以人事终之者见易以天道言人事也此六
卷一 第 2a 页 WYG0036-0405a.png
 十四卦之例
 奇是羲皇第一画乾是羲皇第一卦元亨利贞潜龙
 勿用大哉乾元是文王周公孔子第一句六十四卦
 根蒂三百八十四爻纲领俱提挈于此方节初曰六
 画纯阳惟天惟圣人足以当之本大本通本利本贞
 不用戒词非他卦之比故夫子以四德释之刘浚伯
 曰汉魏取乾之四德列为二物而曰大通而利于正
 由是亨与贞为实德而元与利为虚字矣在诸卦有
卷一 第 2b 页 WYG0036-0405b.png
 此例非乾之本旨也
 昔者伏羲氏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蓦地勘破根源信
 手作一奇一耦尔时天地万物之窟穴尽底掀翻机
 缄一泄住手不得相摩相荡俄顷而成六十四卦究
 竟止是一画为之胚胎夫子学易韦断摘折不是从
 语言删润今日改一字明日增一句只从一画落手
 处参详恍然见当日伏羲氏这点机关天地万物不
 离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不离一画信笔而书曰大哉
卷一 第 3a 页 WYG0036-0405c.png
 乾元万物资始想其落笔之际真是倾泻银汉嘘吸
 沧溟何者为元为亨何者为利为贞任他说天也得
 说圣也得说易也得说物也得总是大哉乾元而已
 盖羲皇六画万法皆备以一字名之曰乾以四字形
 容之曰元亨利贞夫子彖传止以乾元二字提纲而
 亨而利而贞错综点缀其间知元之为何物则亨利
 贞不过张弛阖辟之节候耳注疏家逐句分析非本
 旨也(私/记)
卷一 第 3b 页 WYG0036-0405d.png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既资以始则乾元非独天也乃
 统天矣试看行者为云施者为雨流形者为品物何
 等广大何等高明一乾方终一乾又始到此时遂成
 此位到此时遂乘此龙一片天机车旋毂转变者变
 化者化言乎性命则各正言乎太和则保合元亨者
 至此乃利贞矣岂不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也哉惟资
 始所以统天云行雨施正统天之作用惟御天所以
 变化各正保合乃御天之效验乃利贞与乃统天一
卷一 第 4a 页 WYG0036-0406a.png
 样句法若承上又若起下而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终之味其语意忽言天忽言人忽言易忽言物蛛丝
 马迹若断若续镜花水月若隐苦见说易者谓此是
 元此是亨此是利贞逐节界断意味索然矣(私/记)
 流如水之流有生生不息之意形如人之面有种种
 不同之处形对气言气胚胎于中形呈露于外
 易之大分阳大阴小阳明阴暗大明者乾之体终始
 者乾之运九三下乾之终九四上乾之始一乾终而
卷一 第 4b 页 WYG0036-0406b.png
 一乾始终始者时而六位成乎其中矣易作于圣人
 非圣人能作易也不过借圣人为输写耳易用于圣
 人亦非圣人能用易也不过借圣人为展拓耳系辞
 首章言天尊地卑即继以刚柔摩荡玩是故二字机
 势相逼而来有天地人物自然有易何曾有半点拟
 议下即继以雷霆风雨成男成女有易自然有天地
 人物何曾有半点做作造化人事总是一部易书天
 地圣人不得而主也
卷一 第 5a 页 WYG0036-0406c.png
 管登之曰圣人乘龙乘一乎乘六乎曰乘一即所以
 乘六也论圣学之大致则以潜为基而见以用潜惕
 以持见跃以行惕飞以终跃亢者飞之极而复反于
 潜六位之在人心如昼夜循环随时随地无不可乘
 若以时位而论则六龙亦无并乘之理虽道全德备
 之圣人所乘不过一龙尧舜飞孔子见伯夷亢太公
 跃道虽相通用不相夺而就其所乘一龙之中六龙
 亦森然具焉则所谓敦化而川流即一而成六者也
卷一 第 5b 页 WYG0036-0406d.png
 然龙德无成心时乘无定格故有始潜而终见始见
 而终飞始惕而终跃者又有见兼潜惕兼见飞兼跃
 且亢者千变万化不可胜穷要之亦各乘其时而已
 忽而潜忽而见忽而惕跃飞亢是谓乾道变化潜者
 自潜见者自见惕跃飞亢自惕跃飞亢是谓各正性
 命潜见惕跃飞亢浑浑沦沦一团元气不相乖戾是
 谓保合太和(私/记)
 纪闻曰统如身之统四体御如心之御五官六位言
卷一 第 6a 页 WYG0036-0407a.png
 六画之定分六龙言六爻之变象六位乃诸爻之所
 同六龙则纯乾之所独元亨利贞是乾之作用潜见
 惕跃飞亢是元亨利贞之作用
 何谓乾元非理非气不可言也其阴阳未形之初乎
 肇于一谓之元一而二谓之气运而无息谓之道莫
 之令而令者曰命莫之禀而禀者曰性未有天地以
 此而生天生地既有天地以此而生人生物苏君禹
 曰天一气耳而生长收藏各一其候则一气之中不
卷一 第 6b 页 WYG0036-0407b.png
 能不分为四序人一性耳而仁义礼智共成其功则
 一性之中不能不分为四德性者理之一定命者理
 之流行太和者性命之浑合而无间孔疏以渐移改
 谓之变一有一无忽然而异谓之化
 朱康流曰元亨不言性命至利贞始言之者造化之
 气盛而不敛则天有愆阳伏阴物多夭札瘥厉是不
 终有其性命也故物之各正不见于其发而见于其
 藏乾之变化不见于其通而见于其复圣人之首出
卷一 第 7a 页 WYG0036-0407c.png
 不见于其动而见于其静学问人品俱如此
 毛伯玉曰变化之馀各正性命收敛于冬也敛之不
 固则泄不以时凡雨雪不应水泉不收愆阳伏阴冬
 华春实皆天地之沴气也故收敛于冬者万物之所
 以正也
 刘子圭曰阳为万物之所始故曰首出庶物
 夫子传易专要阐发三圣之意所以羲皇之象得文
 周而始明文周之辞得夫子而发挥殆尽所谓先圣
卷一 第 7b 页 WYG0036-0407d.png
 后圣其揆一者也元晦止以卜筮论易谓元亨利贞
 为文王占辞夫子以四德释之非文王本意是两圣
 先自矛盾何以教天下后世哉(私/记)
 孔仲达曰圣人画卦因天象以教人事于物象言之
 则纯阳也天也于人事言之则君也父也故居诸卦
 之首为易理之初但圣人名卦体例不同有以天道
 而为卦名者否泰剥复之属是也有以物象而为卦
 名者颐鼎噬嗑之属是也盖物有万象人有万事若
卷一 第 8a 页 WYG0036-0408a.png
 执一事不可包万物之象若限一象不可总万有之
 事故名有隐显词有舛駮不可一例求不可一类取
 也
 彖曰象曰相传谓王辅嗣所加若夫子原无此名辅
 嗣岂敢诞妄至此缘夫子彖象与文周各自成书故
 于彖之前总题之以彖曰象之前总题之以象曰辅
 嗣传康成之学以彖与大象之词各附卦辞后小象
 之辞各附爻词后于是二传之上各加彖曰象曰以
卷一 第 8b 页 WYG0036-0408b.png
 别之非夫子之古本也
 古者经与翼传各自成书今按乾卦先彖辞次爻辞
 次彖传次大象次小象此康成本辅嗣因之而以文
 言附于乾坤之末坤以后诸卦辅嗣以彖传附彖以
 大象附彖传以小象附各爻郑王二本欧阳石经晦
 庵本义俱从之今则乾卦亦同坤卦序例淳于俊所
 谓合彖象于经欲学者寻省易了耳非有异同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从人俗/从彳非)
卷一 第 9a 页 WYG0036-0408c.png
 胡翼之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用天形苍然南极
 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状如倚杵其用
 则一昼一夜行九十馀万里人一呼一吸为一息一
 息之间天行八十馀里人一刻一百三十五息一昼
 夜有一万三千五百馀息天行九十馀万里(以数考/之此当)
 (有/误)天之行健可知君子法之以自强不息李氏曰学
 者未敢言无息且自不息入
 凡有所依附以强者失其依附则强息君子只是自
卷一 第 9b 页 WYG0036-0408d.png
 强师友其资耳诗书其寄说者耳如天行之健何所
 依附哉
 胡仲虎曰上经四卦乾曰天行坤曰地势坎曰水荐
 至离曰明两作先体而后用也下经四卦震曰荐雷
 艮曰兼山巽曰随风兑曰丽泽先用而后体也乾坤
 不言重异于六子也称健不称乾异于坤也
 胡庭芳曰六十四卦大象释一卦两象之体象皆夫
 子所自取文王周公所未尝有故与卦爻之词绝不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36-0409a.png
 相关六十四卦皆著一以字以者所以体易而用之
 也即一以字示万世学者用易之方不可不察
 象之取法不同孔疏言之甚悉至用易之人其称名
 亦殊大抵前时创制之典则称先王因时经世之道
 则称后或用之身心用之世务则称君子
初九潜龙勿用(初从衣潜石经从旡字书/从旡俗从夫误用上缺)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字书阳古文作昜从日从一/从勿日为太阳一者地也勿)
 (者日出地上阳气舒展之象后人加阝阝即阜字/乃山之南水之北也阴阳易中纲领故详述字义)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36-0409b.png
 卦辞总一卦之大义爻则探卦辞之所指因六爻析
 而明之所谓发挥旁通言乎变者也
 凡草木之生栋宇之建学问之成皆自下而上故画
 卦亦自下而上不言下而言初者一画初落如天地
 初辟人物初生学问初进皆自无而有从微而著故
 曰初也九者老阳之数潜者隐伏之称龙者变化之
 物潜见惕跃飞亢则初终之序而变化之迹也乾为
 六十四卦之首乾初爻又为三百八十四爻之首劈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36-0409c.png
 头说一潜字此有尧舜之德而不飞孔颜之学而不
 见者也人能如龙之潜藏寂然不动则与天为体不
 失其初矣象曰阳在下阳谓龙下谓潜经言龙而象
 言阳明经之称龙即阳气也周公称龙甚是奇特夫
 子恐人泥于迹象涉于奇怪而昧立言之旨故诠解
 若此凡看爻须玩小象
 卓去病曰谭经家谓潜不专以蛰藏言即至用之中
 有至潜者存此是深论潜道却非本旨论理有全体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36-0409d.png
 有当机不可过也此爻只以初阳在下未可施用为
 言勿者禁止之辞圣人当此时意念不生几微不露
 胡庭芳曰易卦爻辞无阴阳字夫子于乾初曰阳在
 下于坤初曰阴始凝阴阳之称始此盖以六十四卦
 之初爻即太极所生两仪之一以为诸卦通例阴阳
 之名一立而动静健顺刚柔奇耦小大尊卑变化进
 退往来亦由是而著矣
 王伯安曰乾六爻作一人看有显晦无优劣作六人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36-0410a.png
 看有贵贱无优劣惟龙而潜者可称勿用非龙而潜
 农商尽然安所称勿用哉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从月/从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说文普从并/石经作普)
 阳处二位故曰九二阳气发见故曰见龙以六画言
 初二地位二在地上有田象以三画言二五人位有
 人象阳大阴小二五皆阳大人象
 龙非渊则天何言在田田者耕稼之所谓其兴云布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36-0410b.png
 雨覃于农扈是德施之普非徒在田而已也其于人
 事则舜居历山尹耕莘野虽未飞未跃而云雨之气
 已瀰布域中矣人生一世不见斯人终身伥伥如在
 云雾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苦(句/)(句/)无咎(无音无王育/云天缺西北)
 (为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皆无字奈变篆为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独周礼尽用无字盖变隶)
 (时未改也易不在焚数故亦不改或作旡非旡音既/今考欧阳石经周礼皆无字不知王说何所据咎从)
 (人从各各者相违也/违则天下之事乖矣)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36-0410c.png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复音/覆)
 乾九三乃三百八十四爻人道之始学易之枢纽故
 圣人危言之王仲淹曰终日乾乾一句可蔽全易
 三四皆明人事故不言龙三有乾德而在人位君子
 之象阳为日居下乾之终有日终而夕之象居二乾
 之间有乾乾之象若语辞与发若纷若节若沱若嗟
 若一例自上而下为复自下而上为反上下皆乾故
 为反复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36-0410d.png
 王辅嗣曰九三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也下不在
 田未可以宁其居也纯修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修
 上道则处下之体旷因时而惕不失其几虽危而劳
 可以无咎张彦陵曰惕若二字可玩常人之儆戒形
 见势迫有实事可按便是有所恐惧君子本体常自
 惺惺老氏所谓惕兮若惊犹兮若畏四邻原非挂碍
 原无恐怖恰像有一节放不下的心事故曰惕若危
 者使平故无咎象曰反复道见不是保守富贵不是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36-0411a.png
 计算未来只是反反覆覆在道理上盘旋与小人之
 长戚戚者相去万里矣杜黄裳曰秦皇程书隋帝传
 餐非不勤且劳也所务非其道也
 卓去病曰六乾之义独以学问归之九三儒者以为
 三人位也此大不然圣人无地非学无时非学乾卦
 纯粹中正诸爻总是一人诸人总是一德第九二中
 和则表修身见世之德九五刚健则著飞龙善世之
 功因九三重刚不中居下之上有危惧之象则以学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36-0411b.png
 问归之圣人无危机兢业是其危机圣人无惧境兢
 业是其惧境因爻之危惧写圣心之危惧此化工之
 笔也
 冯奇之曰圣人作易立教夫妇之愚皆可与知与行
 故自二五大人之外止言君子使天下之为父子兄
 弟者皆可勉而至也 凡咎悔吝以理言凶灾无攸
 利以事言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渊石经/作渊)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36-0411c.png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四阳气渐进龙体欲飞之象或者疑而未定之辞
 跃者飞而欲起之状渊者空洞不测之所改革之际
 进退未定之时也已离下体故谓之跃犹在上体之
 下故谓之在渊郑申甫曰跃而曰或不可知之辞也
 不可知圣人行权之妙用不可以告人人亦不得而
 测也
 干令升曰此武王举兵孟津观衅而退之爻也守柔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36-0411d.png
 顺则逆天人之应通权变则违经常之教圣人不得
 已而为之故其辞疑之矣郝仲舆曰若就寻常论只
 是再思而行
 龙非欲跃气蒸时逼不得不跃既进而不可复反者
 也退则入于祸故圣人加进字以决其疑曰进无咎
 则退有咎矣凡言无咎者本皆有咎处得其道故无
 咎独于三四言之者三多凶四多惧也
 渊卑于田二言田而四曰渊者言其润泽之处则曰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36-0412a.png
 田言其腾跃之处则曰渊各随义取象不以上下拘
 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刚阳中正以居尊位飞龙在天之象飞者龙之本体
 天者龙之本位飞龙在天风云雷雨翕然交集大人
 在上礼乐刑政焕然聿新犹之造化陶铸成一个世
 界故曰造也自无而有谓之造皆尊仰之谓之见皆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36-0412b.png
 蒙其泽谓之利
 文言曰圣人作而万物睹睹者见之谓也举世混浊
 如盲如瞽圣人出世三纲五常整顿肃清如金针拨
 转瞳子人生此时心开目明有天有日其为利岂曰
 小补哉
 沈氏曰乾之六爻非圣人孰当之九五非尧舜孰当
 之尧舜非受禅而后倦勤而前垂衣端拱之日孰当
 之龙之在天也一岁一时圣人之在天下也万古一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36-0412c.png
 时故易之最尊者惟乾而乾之最尊者惟五
上九亢龙有悔(悔从/母)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盈从皿从夃徐铉曰夃古/乎切益多之义古以物多)
 (为盈故从夃/石经从夃)
 亢旱也龙之居杳冥而不能雨者曰有不必然不必
 不然之辞
 阳极盛而阴生龙既飞而思潜此自然之理故曰有
 悔亢者时之盈盈不可以久居悔者几之动几不可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36-0412d.png
 以少淹亢而后天者尽悔而后天者还也黄石斋曰
 亢者上九之遇悔者上九之德谓上九非圣不得云
 中正纯粹矣
 凡云悔者或指可悔之事或指能悔之心可悔之事
 不宜有能悔之心不宜无不言六而言上何也数极
 于五五者参两之合数五位最尊六又出而驾其上
 故不言六而言上其于人事或为涂穷数极之地或
 为功成名遂之乡有可挽回者有不可挽回者读易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36-0413a.png
 君子观初上二字而慎终虑始之道可知矣
 沈氏曰进极必退治极必乱故持盈保危道也辞荣
 就閒道也死忠死孝宁玉碎无瓦全道也徐衷明曰
 相因倚伏必然之理古来绝人才智岂不明此只是
 做到地位回头不得小人不做不休君子不做不得
 钱塞庵曰乾体人人皆具乾德人人宜体飞而九五
 从心所欲即龙之飞也亢而上九曳杖逍遥即亢之
 悔也故乾者生人日用饮食之事而高推势分劣视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36-0413b.png
 身心岂圣人作易之旨哉
 王汝中曰乾之为卦或潜见或惕跃或飞亢位虽有
 六不过出处两端而已潜处之极也亢出之穷也见
 与飞上下之正也惕与跃内外之际也六者君子终
 身经历之时也
 胡庭芳曰文王于乾无所取象周公始象以龙至孔
 子大象方有天之名说卦方有马之名而为首为君
 之类始大备矣后之讲象学者各据三圣而论庶无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36-0413c.png
 惑于纷纭之多端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吉从/士)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易不外乾坤乾坤不过九六圣人于六爻之外虚设
 此爻其义有二一者发明作易时阳爻称九阴爻称
 六之本旨一者令学易之人或时用九或时用六奉
 此为成法凡一百九十二阳爻皆须不露圭角一百
 九十二阴爻皆须始终坚固此易简之宗旨寡过之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36-0413d.png
 法门犹著述家之发凡起例也(私/记)
 苏君禹曰群龙未常无首只是用九之人能见到群
 龙无首才谓之用九而吉天德不可为首以天德本
 无首也天之气有首有尾故岁以春为首月以朔为
 首德则浑浑全全引之莫知其始要之莫知其终有
 何形迹而可为首乎儒者谓不可为物先此刚强之
 气非天德也夫不可以天德为首与天德不可为首
 相去固径庭矣卓去病曰阳纯则浑融故无首阴纯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36-0414a.png
 则凝固故永贞质卿曰如易牙调味只见可口不见
 酸咸苦辣若盐多则咸见辛多则辣见矣胡仲虎曰
 经言无首传言不可为首为人之用易者言也易主
 于用用易在人离人而谭有首无首总属虚诞
 乾主知故言见坤主行故言利
 龙以潜为用以惕为体龙而不潜则终日见终日飞
 狂风怪雨不成世界潜而不惕非死鳅死鳝则为虺
 为蛇安望其霖雨天下哉君子学易先问其是龙非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36-0414b.png
 龙然后论其有首无首若以刚变为柔为无首则是
 弃狂狷而取乡愿好画龙而不好真龙者也(私/记)
 苏子瞻曰九六为老七八为少之说未之闻也或曰
 阳极于九其次则七极者为老其次为少则阴当老
 于十而少于八曰阴不可加于阳故十不用十不用
 犹当老于八而少于六也则又曰阳顺而上其成数
 极于九阴逆而下其成数极于六自下而上阴阳均
 也稚于子午而壮于己亥始于复姤而终乾坤者阴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36-0414c.png
 犹阳也曷常有进阳而退阴与逆顺之别乎且此自
 然者天地且不能知圣人岂得与于其间而制其与
 夺哉
 郭立之曰三百八十四爻不论老少皆称九六何也
 曰九六有象七八无象所谓七八无象者以卦则六
 子之卦七八隐于其中而无象也以画则虽六子亦
 皆乾坤之画无六子之画也如震之初乾画也乾策
 也震之二三坤画也坤策也别无震之画震之策也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36-0414d.png
 乾坤用九六而诸卦之得奇画者皆用乾之九得耦
 画者皆用坤之六故止称九六不称七八
 郭子和曰学者相传谓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
 阴八为少阴及观乾爻称九坤爻称六则九六为阴
 阳盖无疑也而六子皆称九六不言七八则少阴少
 阳未有所据及考乾坤之策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
 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乾一爻得三十六策坤一爻
 得二十四策是则老阴老阳之数也又考二篇之策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36-0415a.png
 阳爻百九十有二以三十六乘之积六千九百十有
 二阴爻百九十有二以二十四乘之积四千六百八
 合之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则二篇之策亦皆老阴
 老阳之数也而少阴少阳之数又无所见再置阳爻
 百九十有二以少阳二十八乘之积五千三百七十
 六再置阴爻百九十有二以少阴三十二乘之积六
 千一百四十四合之亦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以是
 知少阴少阳之数隐于老阴老阳之中如是则七九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36-0415b.png
 皆为阳六八皆为阴其画为奇为耦皆同圣人画卦
 初未必以阴阳老少为异然卜史之家欲取动爻之
 后卦故分别老少之象与圣人画卦之道已不同矣
 附左传国语二则见周代用易异于夏商
 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筮之遇艮之八
   (周礼太卜掌三易杂用连山归藏/二易皆以七八占故言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
 之随䷐(史疑古易遇八为不利故更以/周易占变爻得随卦而论之)随其出也
 (史谓随非/闭固之卦)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36-0415c.png
 贞无咎(易筮皆以变者占遇一爻变义异则论彖故/姜亦以彖占也史据周易故指言周易以折)
 (之按史言周易/以见别于夏商)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
 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
 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
 无咎(言不诬四德/乃遇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卑/于)
 (丈/夫)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
 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淫之/别名)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
 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36-0415d.png
 死于此弗得出矣(按晦庵筮法五爻变则占/之卦不变爻与左传异)
 晋语秦伯(穆/公)召公子(晋重/耳)于楚楚子(成/王)厚币以送公
 子于秦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命筮/之词)得贞屯
 悔豫䷏皆八也(震在屯为贞在豫为悔八为震两/阴爻在贞悔皆不动故曰皆八)
 筮史占之皆曰不吉(筮人掌三易以连山归藏占此/二卦皆言不吉胡庭芳曰言皆)
 (八可见用/夏商二易)闭而不通爻无为也(闭壅也震动遇坎险/壅闭不通则爻无所)
 (为/)司空季子曰吉是在易(以周易占之/□卦皆吉也)皆利建侯(按/二)
 (卦彖词皆/利建侯)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36-0416a.png
 尚有晋国告我曰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孰大焉震
 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内外顺以
 训之(班遍也屯内豫外皆/震坤顺屯豫皆有坤)泉源以资之(资财屯豫皆/有艮坎水在)
 (山为泉源/流而不竭)土厚而乐其实(屯豫皆有坤/故厚豫为乐)不有晋国何
 以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内/为)
 (主/)而尚水与众车有震武也(车声隆/有威武)众而顺文也文
 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
 往利建侯主震雷长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内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36-0416b.png
 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车动而上威也水/动而下顺也有威)
 (众从/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
 (一夫一人也震一索得男/故曰一夫又震作足行象)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
 侯(复述/上事)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彊故曰豫其繇曰
 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居乐母内出威震外/居乐故利建侯出威)
 (故利/行师)得国之卦也
 按周礼筮人掌三易三易谓连山归藏周易也周人
 用周易而以连山归藏备参考连山归藏用七八七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36-0416c.png
 八不动周易用九六九六主动动者变也周易尚变
 故三百八十四爻不论老少皆称九六而周公于乾
 坤二卦发明其例杜元凯曰凡筮者用周易则其象
 可推(私/记)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
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
元亨利贞(十翼次第文言在/系辞下传之后)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36-0416d.png
 陆德明释文载梁武帝云文言是文王所作陈友文
 曰其意谓文言者文王之言也独不见文言之辞一
 则称子曰再则称子曰所谓子者非孔子而何刘子
 圭曰作文而言其理故曰文言
 于令升曰纯阳天之精气四行君子懿德是故乾冠
 卦首辞表篇目道义之门在于此矣犹春秋之备五
 始也故夫子留意焉
 刘元炳曰乾卦六爻虽未尝不兼言人事而象占浑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36-0417a.png
 奥彖传闳深小象简劲其辞皆即天即人未尝专言
 人也至文言首挈乾元亨利贞以归之君子之四德
 而因潜见惕跃飞亢以发挥六位之情则即人即天
 盛德大业皆从此出矣
 孔仲达曰天本无心岂造元亨利贞之德天本无名
 岂造元亨利贞之名但圣人以人事托之谓此自然
 之功为天之四德垂教于下使后代圣人法天之所
 为故立四德以设教也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36-0417b.png
 孟子论四端以不忍为提纲子贡问终身可行夫子
 以恕为要领可见慈祥一念是万善之原百行之主
 故曰元者善之长体仁足以长人玉帛鼎俎人道嘉
 美之事但三千三百纷然散乱无团聚会合之处总
 属虚文易所谓亨者是爱敬之心未将之诚三千三
 百从此而出乃众美之会所谓人情王道之田所谓
 忠信可以学礼故曰亨者嘉之会嘉会足以合礼(私/记)
 人之相与惟见其不利也则相怨相陵惟见其利也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36-0417c.png
 则相安相悦如下侵上则不利于上上猜乎下而不
 和矣上侵下则不利于下下猜乎上而不和矣惟下
 不侵上则利在上上得其分愿而与下和上不侵下
 则利在下下得其分愿而与上和和从义生本是区
 处截然不相陵犯而人各见为利不见为苦则此利
 乃义之利而利之为和者乃义之和也
 贞者坚忍凝定不可动摇之意苏君禹曰行其所当
 行止其所当止一时之利害有所弗顾众口之毁誉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36-0417d.png
 有所弗徇必如是而后为事之干必如是而后可以
 干事吕伯恭曰世人但知疏通可以干事谓贞固者
 不能此盖误认朴拙为贞固耳不知疏通者但能取
 办目前不贞不固终必败事
 夫子赞易其亲切为人之处见于文言观乾元亨利
 贞五字浑沦深奥不可窥测不得已以天道明其一
 二究竟镜花水月如何法天如何学易无从下手夫
 子于此不别下注脚只以穆姜相传之语点窜数字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36-0418a.png
 称述一番而结之曰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
 利贞见所谓元亨利贞更无奇特只是行此四德便
 叫做元亨利贞易知简能洁静精微之旨如是而已
 读易者不从此体认而高谈玄妙子瞻所谓龙肉但
 可耳食不能入口者也(私/记) (穆姜之筮在成公十六/年襄公二十一年孔子)
 (生又数十年/而始作易)
 元亨利贞四德散见于诸卦或分或合体例不一孔
 疏言之甚详其纯粹以精者独乾而已故夫子再四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36-0418b.png
 阐发以尽其蕴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
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拔从犮俗/从叐非)
 本义乾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明之有隐显而无浅
 深
 来矣鲜曰何谓也三字是文章问荅之祖屈原渔父
 扬雄法言皆出于此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36-0418c.png
 贡受轩曰人在世上都被世界转移大易言不易乎
 世这是出风尘的汉子然才是特立便要成名既不
 易乎世又无所成名才潜得不凡吾人学问劈初无
 遁世无闷一段根基安望其根深而末茂也郑申甫
 曰人虽遁世犹有是之者一二知己可以自慰至于
 不见是而无闷抑又难矣
 遁世接不易乎世遁则甚于不易矣不见是接不成
 乎名不见是则甚于无名矣而皆无闷者彼有所独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36-0418d.png
 得也乐则行之从其所好也忧则违之不从其所不
 好也学问到此固蒂深根孰得而拔之故曰确乎其
 不可拔
 孔疏目中所见都是邪辟无一是处却不以为闷(附/录)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
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龙德一也在初则言其隐在二则言其正中徐衷明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36-0419a.png
 曰德而曰龙似神奇不测不知即在平常日用之间
 故曰正中据爻例九二中而不正今曰正中见中之
 兼乎正也邪与正中相反庸言一不信庸行一不谨
 悉邪也于庸处稍加分毫亦邪也念念无不信念念
 无不谨便是闲邪正叔谓闲邪工夫只在言语饮食
 与人交接时做闲邪便是存诚邪自外入故曰闲诚
 自我有故曰存圣人之学正心诚意便是治国平天
 下作用诚存则不徒善其身而且兼善一世矣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36-0419b.png
 苏子瞻曰尧舜之所不能加桀纣之所不能亡是之
 谓诚凡可以闲而去者无非邪也邪者尽去则其不
 可去者自存矣是谓闲邪存其诚不然则言行之信
 谨盖未足以化也
 管登之曰移风易俗于庸言庸行之中而无智名无
 勇功故曰善世而不伐老者安少者怀若鸿钧之造
 物而我无与焉故曰德博而化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36-0419c.png
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
无咎矣(说文几从音幽微细也从戍兵守也六书正/讹戍守者当察于物色幽微之间也俗作几非)
 九三一爻是学问源头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立诚
 才有可居之处有可居之处则可修业大学之诚意
 中庸之诚身俱不出此
 终日乾乾必有事焉进德修业是已进修必有地德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36-0419d.png
 业必有物忠信立诚指其地实其物也然知德业所
 至而不至其至非造微之极知德业所终而不终其
 终非存义之固知至能至知终能终而圣智之学全
 矣
 杨敬仲曰德之见于应物行事者谓之业应酬交错
 万变相縻君子居其间顺物徇情造次发语往往随
 世不无文饰不无失信世俗习以为常以为不如此
 将取祸此等情伪古今同情不知蠹坏忠信莫此为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36-0420a.png
 甚君子于是有修辞工夫使不至于忤物又不至于
 失信交错应酬扰扰万变之中而忠信纯一无间无
 杂则德业不至于隳败矣故曰居业居有安居不动
 之义若言语之间一毫诈伪岂能保其不败也此万
 世通患不可不讲
 钱国端曰今人德不进只是不忠信业不修只是言
 词诞妄君子阙疑慎馀才动口更无一语不忠不信
 把真实不妄道理尽从口上立根基即口即心即辞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36-0420b.png
 即事日修日诚德之进在此日积日富业之修在此
 富有大业尽从修辞立诚上藏顿更无走作之处是
 以谓之居业
 凡人才向学问便思著书立言欺罔天下其最上者
 不过博一虚名于本分功行毫无安顿处此是千古
 大病所以夫子教人修辞立诚夫修辞与立诚绝不
 相蒙而合言之何也出口为言居平酬对无大关系
 载笔为辞辞之为物最易浮华一毫虚假将杀天下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36-0420c.png
 后世所以要修修如修身之修切磋琢磨淫词邪说
 芟削无馀惟以身之所行心之所得朴朴实实留此
 数语于天下以俟是非之自定读其书一片真诚卓
 然在语言文字之际考前王俟后圣任你世界翻覆
 这几句说话摇夺他不得修辞便是修身立言便是
 立诚岂非不朽事业居之而安者乎诗三百篇劳人
 怨士何尝有意立言精诚所激其歌也有思其泣也
 有怀千古文人皆让他出一头地(私/记)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36-0420d.png
 有开必先之谓几圣人不动念而动几惟变所适之
 谓义圣人不存几而存义
 王辅嗣曰处一体之极是至也居一卦之尽是终也
 处事之至而不犯咎知至者也处终而能全其终知
 终者也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
 及义夫可存义其惟知终者乎疏云利随几而发见
 利则行故进物速疾义不若利也义者依分而动不
 妄求进故存物之终利不及义也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36-0421a.png
 何闽儒曰审其进退知时当进而至乎上则奋而至
 之罔敢后也夫然后不失事几之会知时当退而终
 乎下则坚而终之罔敢越也夫然后不拂分义之正
 下体之上故曰居上上体之下故曰在下知至而至
 非为位也故居上而不骄知终而终不出位也故在
 下而不忧 与许也即可与共学之与
 张子厚曰求致用者几不可缓将进德者涉义必精
 杨敬仲曰三犹臣体四则有君体方其在三知其可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36-0421b.png
 至而至之名曰知几知其可终而终之名曰存义至
 则舜禹终则伊周
 吕叔简曰君子进德修业业刻木如锯齿古无文字
 用以纪日行之事数也一事毕则去一刻事俱毕则
 尽去之谓之修业古人未有一日不修业者
 龙之为物以神变为用者也学者无安身立命之处
 而侈言龙德希踪无首于是为乱德之乡愿无忌惮
 之中庸易简之学流而为险阻此学易之大病也故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36-0421c.png
 文言于乾卦内三爻深切著明其说使学者有所持
 循盖其学以遁世无闷为风骨庸言庸行为工夫忠
 信立诚为本领循循造诣大而化化而神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飞为跃举而措之与时宜之
 而已矣不然身非龙种又无蛰存之力而欲嘘气成
 云画虎不成反类狗学龙不成则不知其为何物矣
 (私/记)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36-0421d.png
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

 朱元晦曰内卦以德学言外卦以时位言
 来矣鲜曰在田者安于下在天者安于上有常者也
 进而为飞退而为见有恒者也九四之位逼九五矣
 以上进为常则觊觎而心邪今或跃或处上下无常
 而非为邪也以下退为常则离群而德孤今去就从
 宜进退无常而非离群也(此与常/解稍异)惟及时以进脩而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36-0422a.png
 不干时以行险此其所以无咎上进释跃字义下退
 释渊字义无常无恒释或字义非为邪非离群释无
 咎义徐衷明曰非字与欲字应欲字正发四所以或
 之之心不敢苟且以赴功名之会也无常无恒正曰
 或曰渊变化之神处吕伯恭曰九四一章须看故无
 咎三字凡人规行矩步自然无失若进退无常岂能
 无咎
 管登之曰南巢牧野之事人谓圣人行权在圣人则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36-0422b.png
 亦日用进修事耳天德原无作辍进修岂问平险当
 跃而跃正德业之日新处天与不取亦是进修失时
 故曰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汤有后世口实之惭
 而武有上帝临女之戒可见二圣及时进修之处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
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
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字书/虎从)
 (虍从人俗从几误人在旁作亻在下作几/类从米从犬种类相似惟犬最多故从犬)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36-0422c.png
 此圣人居天位具天德故不复言德业进修而一以
 圣神功化澹涣炊累之妙言之
 杨敬仲曰衰世之主往往求诸人多方以治人而人
 不服孔子深察斯情故谆谆设喻所以明圣人作则
 物无不应人君必反求诸已不可罪民之顽而不可
 化也不可叹当世之乏才以共理也
 钱国端曰本乎天者睹圣人之作而亲于上本乎地
 者睹圣人之作而亲于下以圣人上有天道故本天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36-0422d.png
 之类亲圣人如天圣人下有地道故本地之类亲圣
 人如地
 程正叔曰日月星辰本乎天者与天相附草木虫兽
 本乎地者与地相附
 颜应雷曰汉高奋迹佐命多产于丰沛光武中兴诸
 将半出于南阳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
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36-0423a.png
 杨廷秀曰六龙之首故曰贵曰高非君非臣故曰无
 位阳刚无阴故曰无民自四而下皆从九五故曰无
 辅按高贵以品格言无位无民以时地言高而且贵
 非徒愚夫愚妇不敢攀跻即下位之贤人亦无从效
 其匡弼语曰松柏不栖蝉虎豹之皮不上蚁上立身
 于孤峻之地视天下人无一当意天下亦无一人敢
 与之为伍盖巢许孤竹之辈但有感慨而已故曰动
 而有悔(私/记)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36-0423b.png
 九五云龙风虎相求相应上九无位无民无辅天下
 止有此两种登峰造极之人一治世一出世不可无
 一不可有二(私/记)
 沈氏曰人岂有不动之时曰动而有悔难乎其免矣
 故富当使其可复贫贵当使其可复贱岁老运移理
 当退谢必有以处之惟神龙能变能化而退藏于密
 尧老舜摄不以权去已为患也
 登之曰龙有亢乎六位时乘亢亦龙之一位也位在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36-0423c.png
 则道在若虑亢之有悔而先处于不亢之地此智士
 之为耳岂曰龙德潘去华曰情有喜怒哀乐圣人必
 不择乐而避哀事有吉凶悔吝圣人必不趋吉而避
 凶
 邵氏曰潜而不龙沮溺以耦耕而讥圣见而不龙杨
 墨以仁义而贼民惕而不龙蠡种以艰辛而霸越跃
 而不龙偃王以懦弱而抗周贵而无位伊尹辞阿衡
 之日高而无民甘盘遁荒野之时贤人在下位而无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36-0423d.png
 辅者孤竹之卧首阳也
 文言第一节不释用九第二第三节加乾元二字末
 节又不释用九坤文言不释用六不晓何意(私/记)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
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读/)
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舍式夜切屋也字书从舌石经/从吉灾篆文川中加一画川与)
 (川同川壅为灾后变作灾/宀屋也以火其屋为灾矣)
 前阳在下也七节以理言此七节以人言后七节以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36-0424a.png
 时言
 冯奇之曰舍与出舍于郊之舍同适止于此非久安
 也
 来矣鲜曰终日乾乾非空忧惕乃行所当行之事即
 进德修业
 郑申甫曰试者斟酌之谓如人和羹酌而尝之以适
 五味之和盖德进业修之后与几存义之妙用也小
 人中无衡尺而侥倖尝试为模棱为首鼠则无忌惮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36-0424b.png
 矣洪觉山曰上下进退之宜存乎吾心非他人所能
 喻故曰自试
 苏君禹曰不徒曰治而曰上治五帝以道三王以功
 皆治之上者也下此则霸而已
 穷之灾也穷之也者穷之也惟穷故灾不穷则何灾
 之有
 此释用九而两称乾元者何也一百九十二阳爻皆
 用九皆各有所指此之用九与他卦不同其治乱关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36-0424c.png
 天下非一身一家之事其法则合天道非自用自专
 之智故一则曰天下治一则曰见天则而以乾元冠
 之见非乾元不能用也(私/记)
 来矣鲜曰人君体乾之元用乾之九至诚恻怛之爱
 当流行于刚果严肃之中则张弛有则宽猛得宜不
 刚不柔敷政优优而天下治矣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
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36-0424d.png
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来矣鲜曰阳在下也以爻言下也以位言此则以气
 言此以下圣人歌咏乾道之意观其句皆四字有音
 韵可知矣
 苏君禹曰阳气之所潜藏生身立命之根天一在下
 不可轻泄
 曰自试犹是斟酌语曰革则言其去下体入上体翻
 然一变不胶故辙行权之妙也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36-0425a.png
 潘去华曰龙潜龙见龙跃皆非其本位惟在天乃还
 其本位乃字有味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过位乎天
 位而已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郑申甫曰时极当变有悔者顺时极当变之理而与
 之偕极也非不知反之谓
 唐凝庵曰龙之变化孰不谓其无定形亦无定用而
 不知无定之中有一定不易之天则在焉则者理之
 有节限而无过不及者也君子之时中小人之无忌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36-0425b.png
 惮辨之不精学术天渊矣
 郭季公曰乾元者人之心也天之命也故二段于用
 九之上两以乾元冠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
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美从大不从火/从火即羔字)
 前论人事以元亨利贞为四德而分言之此论天道
 以元统亨利贞而合言之彖所谓乾元者即乾气化
 之由始而亨非别有乾元也彖所谓利贞者即乾元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36-0425c.png
 之性情非别有利贞也由此观之乾始能以美利利
 天下矣而不言所利岂不大矣哉四德本一理或分
 言以尽其用或合言以著其体太极分而为阴阳则
 乾为之始乾有元亨利贞则元为之始
 邱行可曰乾以一元之气运转于六虚之中始而终
 终而始其生出者元也其归宿者贞也亨利者其间
 之功用也析而四之则为四时合而两之则为阴阳
 贯而一之则浑然一元之气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36-0425d.png
 胡仲虎曰释彖曰性命此曰性情言性不言命非知
 性之本言性不言情非知性之用
 苏子瞻曰情者性之动也溯而上至于命沿而下至
 于情无非性者性之与情非有善恶之别也方其散
 而有为则谓之情耳命之与性非有天人之辨也至
 其一而无我则谓之命耳
 孔疏坤卦利牝马之贞他卦利建侯利行师利涉大
 川皆言所利之事此止云所利非止一事而已故云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36-0426a.png
 不言所利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
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子瞻曰卦以言其性爻以言其情方其无画之前隐
 而未泄及有三画之后泄而未尽至二体兼备六爻
 陈列然后曲尽其情而无遗也
 胡仲虎曰彖言元亨利贞属之乾文言属之君子乾
 之德在君子躬行中矣彖传言云行雨施属之乾文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36-0426b.png
 言属之圣人乾之功在圣人发用内矣
 张希献曰彖言云行雨施而以品物流形继之则云
 雨为乾之云雨此言云行雨施而以天下平继之则
 圣人即天而云雨乃圣人之德泽也圣人文字亦如
 云如雨不可得而方物矣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第四段圣人见易中有无穷之蕴故反覆以尽其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36-0426c.png
 义
 行而未成以时位言非以学问言也若学问未成原
 无可用这是藏拙圣人恐藏拙托之于潜故特如此
 洗发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郑申甫曰理散故学以聚之理原聚在心问以證之
 而后知其非在外也宽者从容优泳无急迫助长之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36-0426d.png
 意此宽居贯乎学聚问辨仁行之中所谓𦂳著功程
 宽著意思大凡急咬则难入徐嚼则有味也仁以行
 之一条生意贯彻连络而无间也人身血气之周流
 其行无迹其至不知随所靡著遍体皆是仁之行亦
 若是而已
 杨廷秀云学以取善故万善集问以择善故一不善
 不入洪觉山曰学者觉也心觉则聚不觉则散潘去
 华曰学者著察于庸言庸行之间日觉与我凑泊所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36-0427a.png
 谓聚也
 宽以居之有二说有宽大之宽即张氏所云心大则
 百物皆通之说有宽裕之宽乃优游涵泳无急迫助
 长之谓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36-0427b.png
 此二节推原所以忧疑之故
 孔疏九三位卑近下向上为难故曰危其忧深也九
 四去五弥近前进稍易故曰疑其忧浅也按或者据
 其迹疑者指其心疑是详审非狐疑之谓
 虞仲翔曰以乾接乾故重刚位非二五故不中何晏
 曰上不及五故云不在天下已过二故云不在人
 易徵曰以下体言三为上位凡人进一步则增一分
 傲慢三则不骄以二体言三又为下位凡人降□等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36-0427c.png
 则添一分忧闷三则不忧
 胡仲虎曰下乾之刚以二为中三则重刚而过乎中
 上乾之刚以五为中四则重刚而不及乎中过则忧
 不及则疑然忧所当忧卒于无忧疑所当疑卒于无
 疑二爻所以无咎
 管登之曰绎重刚不中之义而知圣人处世之艰难
 也凡易之道刚能下柔柔能从刚两刚不相下亦不
 相从而又无并尊之理则以居中为尊二体之中至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36-0427d.png
 尊又在上体故五独得行道之时而二亦得明道之
 时焉以其为群阳所宗也所宗在二五则所不宗在
 三四与初上矣初潜人所遗也上亢人所外也三四
 介在两乾之间而俱未得中位音容已露威德未孚
 岐于相形相轧之冲而立于多凶多惧之地正君子
 难于自见之日三乘二难于为见又不能进而为五
 之飞也四承五难乎为飞又不能退而为二之见也
 人之所宗者在彼既不能挽之以就此吾之所守者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36-0428a.png
 在此亦岂能舍此以徇彼道在我我不以先人而人
 能挟其贤知以侮我位不在我我无以驭人而人能
 逞其威力以陵我与贤豪居学不相师而相等又不
 能孑然而离其群也与凶人居势不相容而相制又
 不能沛然而决其藩也言则人或嘲之动则人或挠
 之将潜则以立异訾之将见则以干时议之天道或
 阴有所予而故夺人心或默有所移而故惊信于下
 或疑于上誉于远或毁于迩弗援弗推而犹忌其以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36-0428b.png
 立德名世不怨不尤而犹虞其以得志加人此皆重
 刚不中之变态也当斯际也遁世不可易世不可媚
 世不可愤世不可执经而捍格于世不可离经而自
 废于世不可虽以大圣人处之亦难乎其为道矣然
 而进德脩业之外无他法也故夫子于两言独谆谆
 焉或疑六爻皆龙德龙德相与有何低昂而三四多
 危疑之词也曰易道甚圆统六爻而论则取其纯阳
 析三四爻而论又嫌其重刚也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36-0428c.png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
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况从水俗/从冫非)
 同声节释利见此释大人
 程氏曰大人心通天地之先而用必后天事起天地
 之后而智必先天先天者后天之体后天者先天之
 用归熙甫曰自圣人而言皆从其心之所欲初非有
 所因袭故曰先天自天而言则皆有自然之理而圣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36-0428d.png
 人奉之也故曰后天吴因之曰先天二句总说他横
 行直撞与天为一故分个先后形容之
 合德合明先天后天都是人心本体大人特保全之
 耳非有加于赤子也(私/记)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
人乎(字书丧从哭从亡六书正讹俗/作丧非今又从二人益非矣)
 冯奇之曰进退者身也存亡者位也得丧者物也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36-0429a.png
 胡仲虎曰潜之为言也三句释一潜字而言君子者
 再必君子而后能潜也亢之为言也四句释一亢字
 而言圣人者再必圣人而后能亢也
 管登之曰五龙皆立于知进知退知存知亡之地而
 亢独不然以进为正则不顾其退以存为正则不虑
 其亡其进不思退存不思亡乃其所以知进退存亡
 而不失其正也非亢不足以见圣人非圣人不能亢
 谓亢为非龙而圣人必无死地者此阉然媚世之学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36-0429b.png
 非龙德也
 卓去病曰亢是势在艰危非由身特高峻圣人当死
 之时必不求生当辱之时必不求荣当入山蹈海之
 时必不婆娑人世前头止有一路绝无旁曲榛蔚之
 地可以藏掩所谓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也
 然古来大臣死国隐士苦节岂无其人岂皆神圣所
 为得正少耳得正者质理而顺问心而安不动意气
 不抗名节既非智巧亦非孤愤平平常常循循默默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36-0429c.png
 视义如归求仁何怨所谓正也
 进必退存必亡得必丧便不是圣人亦有知之者只
 为将进退存亡得丧看做了利害两字利害愈明胸
 中愈成障蔽圣人只据理所当为时所得为分所宜
 为的事猛力向前未常先留一著以为退步至于后
 来或功成名遂而身退或功大不赏而身危圣人亦
 顺其自然未常用一毫机巧此所谓知进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此所谓知进退存亡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36-0429d.png
 而不失其正其惟圣人乎其惟圣人乎(私/记)
 家语鳞虫三百六十龙为长玄览龙鹿角牛耳驼首
 鬼目蛇项蜃腹鱼鳞虎掌鹰爪说文龙鳞八十一具
 九九之数能幽能明能大能小瑞应图龙不众行不
 群处待风雨而行于清气之中韩非子龙喉下有逆
 鳞径尺撄之者辄死酉阳杂俎龙首有一物状如博
 山炉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补/遗)
 按大象李温陵载于六爻之末谓义味与卦爻不相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36-0430a.png
 属也自有所见然沿袭已久仍遵旧本(补/遗)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句/)后得主(读/)
(句/)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说文坤从土从申土位/在申阴起于午至申而)
 (三坤三画皆阴故从申也古文作川象坤画六断刘/念台曰阴画耦者左畔一画即阳也其右乃仿而成)
 (之故阴即阳之馀气而坤道即乾道之成者也往从/彳从□□古封字谓之其所封之地故古往字作往)
 (□隶作主俗作生误北从爿从匕说文从二人相背/俗从土非朋本作□象凤飞之形凤飞群鸟从以万)
 (数故借为朋党字隶变作朋/非月非月非月故斜书之)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36-0430b.png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
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
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厚从曰不从白/含从今不从令)
 元即乾之元非坤又有元也乾主施坤主受交接之
 间一气而已始者气之始生者形之始万物之形皆
 生于地而其气实出于天坤所生之物即乾所始之
 物同此元亨利贞乾始之而坤承之也繁露云地出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36-0430c.png
 云为雨起气为风不敢有其功名必上之于天曰天
 风天雨臣道妻道于此可见
 卦辞元亨二句就地道说君子攸往一句总起下文
 就人道说利字不联牝马为义如云利牝马之贞则
 坤止有三德矣所以加牝马字者马象乾而坤言牝
 马明其为乾之配也先迷为一句后得主利为一句
 坤道从乾臣道从君乾为坤之主君为臣之主故先
 则迷而失道后顺则得所主而不失其常不失其常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36-0430d.png
 则利矣西方坤兑南方巽离二方皆阴与坤同类故
 曰得朋东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阳与坤非类故
 曰丧朋孔子恐人误认得丧二字故释之曰阴当从
 阳所谓得朋者不过同类为朋耳亦有何益惟丧其
 朋党而一心从阳则有得主之庆可以有终矣王辅
 嗣曰阴之为物必离其党之于反类方可获吉孔仲
 达云以人事言之象人臣离其党而入君之朝女子
 离其家而入夫之室
卷一 第 54a 页 WYG0036-0431a.png
 一卦之义总是以阴从阳四字参同契言雄不独处
 雌不孤居以明牝牡竟当相须假使二女同室颜色
 甚姝苏秦通言张仪合媒推心调谐合为夫妻敝发
 腐齿终不相知郑申甫曰无成代终坤之道也东方
 乃贞元之交岁功于此而终故曰乃终有庆贞即牝
 马之贞安者恬然守之毫无勉强毫无躁妄得丧不
 以动念所谓安也如此则坤道全在君子矣故曰应
 地无疆无疆有二义一是广博无疆一是悠久无疆
卷一 第 54b 页 WYG0036-0431b.png
 总一天之无疆耳君子法地地法天天言御统御之
 意地言应效法之意
 曰大广言之曰至深言之也黄元公曰乾元称大坤
 元称至儒者以刚为用故称大人道者以柔为用故
 称至人 乾是孔子之学坤是老子之学
 吴因之曰一切好胜客气终始一毫不起如这事未
 该我做凭他满眼风波按定不动若论自家分量便
 会趋时如赴决不错过了机会除纯阳至健之外旋
卷一 第 55a 页 WYG0036-0431c.png
 乾转坤手段就是他了天地间只有此两种异人
 李宏甫曰乾坤定质一健一顺此天地之恒性儒者
 画蛇添足谓健而不顺则刚躁无成顺而不健则委
 靡不振是责顺以健责健以顺也是马欲其为龙龙
 欲其为马也龙马尚失其本质又何以语乾坤哉或
 云健之资顺顺之资健天地定理谓男子欲其为阴
 女子欲其为阳不可谓男子无阴女子无阳不可宏
 甫之说偏矣予谓阴阳之说不同有对待者有流行
卷一 第 55b 页 WYG0036-0431d.png
 者有互藏者有相济者天地日月男女此对待之阴
 阳也春秋寒暑昼夜此流行之阴阳也坎中有火离
 中有水此互藏之阴阳也急则佩韦缓则佩弦沈潜
 刚克高明柔克此相济之阴阳也至于乾坤不与诸
 缘为偶一为天下之至健一为天下之至顺各造其
 极此阴阳之至性不可以道理窥测儒者所言健而
 不顺则刚躁顺而不健则委靡乃寻常学问之语非
 所论于乾坤也(私/记)
卷一 第 56a 页 WYG0036-0432a.png
 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乾为马坤为牝马言
 其为乾之配也物之牝者皆能顺阳而行求其从一
 而不变者莫牝马若也北地马群每十牝随一牡而
 行不入他群又闻之牧者云牝马既从牡马孳尾他
 牡欲犯之辄蹄齧不可近故物之贞者莫如马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势从坴/从幸非)
 天以气运曰行地以形载曰势
 凡以上临下以高临卑者曰势地居卑处下践履蹂
卷一 第 56b 页 WYG0036-0432b.png
 躏污浊靡所不至而曰势者主持载之气力言也张
 西农曰大象表一势字势岂高下之形哉君子以厚
 德载物载非胜受之谓言乎其负运也力不半而功
 倍者势也其载弥厚其运弥捷其激弥逆其势弥顺
 诸子相曰驺虞虎兕并育芝兰荆棘并生封山浚川
 不以为德堑山堙谷不以为怨地之厚也不屑屑于
 贤愚贵贱之间不缌缌于取舍异同之辨君子之厚
 也
卷一 第 57a 页 WYG0036-0432c.png
初六履霜坚冰至(六爻有全不露卦名者凡七卦坤小/畜泰大有大畜大过既济有偶露一)
 (字者乾卦惟九/三有乾乾二字)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字书古/文冰作)
 (□凝作冰后人以冰代□以凝代冰欧阳氏曰俗作/冰止一点非阴古文作阴从今声云阴气之象也后)
 (人加阝阝即阜字水之南山之北也致从夂不从攴/洪迈云郭京举正三卷云是王辅嗣韩康伯手写真)
 (本与世本多有不同凡二十处在福州道藏中今附/载于下象曰履霜下无坚冰二字魏文帝纪注太史)
 (许芝引此句履霜上加/初六二字亦无坚冰字)
 朱元晦曰阴阳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长有常
卷一 第 57b 页 WYG0036-0432d.png
 亦非人所能损益也然阳主生阴主杀则其类有淑
 慝之分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相无者既以健顺仁
 义之属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长之际淑慝之分
 未常不致其扶阳抑阴之意盖所以赞化育而参天
 地者其旨深矣
 王辅嗣曰始于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
 干令升曰藏器于身贵其俟时故阳在潜龙戒以勿
 用防祸之源欲其先几故阴在三泉显以履霜王伯
卷一 第 58a 页 WYG0036-0433a.png
 厚曰乾初九复也潜龙勿用即闭关之义坤初六姤
 也履霜坚冰即女壮之义
 坤本资生而霜则肃杀之徵坤始何以象履霜有阳
 不可无阴有雨露不可无霜雪故陨霜不杀春秋必
 书桃李冬花史册纪异阳气发陈全赖一番寒彻只
 在顺阳与不顺阳耳若履霜而坚冰不至便是不顺
 顺则肃杀即是阳生不顺则阳生变为肃杀象曰驯
 致其道马调良曰驯驯者顺也驯致其从阳之道自
卷一 第 58b 页 WYG0036-0433b.png
 履霜至于坚冰而无不顺所谓得主有常也初六一
 爻总括六爻与乾初同义(私/记)
 阴以凝为道凝又要坚第如薄冰犹未凝也不凝便
 不唤做顺乾初曰阳在下坤初曰阴始凝阳惟下然
 后能发生阴惟凝然后能收敛乾初潜藏坤初坚凝
 此两爻乃三百八十四爻之根蒂
 胡仲虎曰初曰其道上曰道穷由初顺习其道以至
 于穷也两其道具载始末经曰坚冰至要其终传曰
卷一 第 59a 页 WYG0036-0433c.png
 至坚冰原其始
 吕子木曰屋漏之或愧市朝可得而肆也宫壸之不
 肃敌国可得而致也履霜坚冰言以渐而著也
 凡卦初取象于履如履如噬嗑如离是也钱启新曰
 坤之履不从春生处起脚惟从秋霜处起脚滴水滴
 冻无分毫泮涣气力自然坚固滋味自然深厚
 孙闻斯曰直从脚底著实践履从霜上更加凛烈寒
 至骨彻冻至腹坚原始坚冰直是霜雪无非教要终
卷一 第 59b 页 WYG0036-0433d.png
 血战虽于嫌疑亦不处是为臣子忠孝之极致又曰
 脚根无霜不秋而凋面孔无血见敌辄走
 孔仲达曰易以物象明人事犹诗人之比喻或取诸
 天地或取诸万物或直以人事明义圣人之意可以
 取象则取象可以取人事则人事也
 朱康流曰坤之与乾阴阳大反乾取象于冰坤亦取
 象于冰者乾以时令坤以气质也以此知说卦取象
 第举一隅则刚柔健顺虽各有依据而义可相通惟
卷一 第 60a 页 WYG0036-0434a.png
 变所适康成令升之徒既失之胶固即辅嗣谓马取
 其健牛取其顺者亦得其一说而不得其又一说也
 屯贲明夷诸卦以阴爻而称马何取于健革既济以
 阳爻而称牛何取于顺乎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习字书从白石经从日/论字义从日为当)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柔则曲六二独直柔则刓六二独方柔则小六二独
 大以六居二得坤道之正则无私曲故直居坤位之
卷一 第 60b 页 WYG0036-0434b.png
 中则无偏党故方无所不直无所不方便是大塞庵
 曰自其承天之气有施即生更无曲挠曰直自其因
 物赋形整齐画一曰方自其厚德载物配合无疆曰
 大荣枯万品乾委成于坤坤以直方大之德上承乎
 天而毫无造作所谓坤以简能也故曰不习无不利
 罗近溪曰葭灰候气时至辄飞所谓直即此灰飞之
 候大地率土无分寸缺陷所谓方也大也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不习无不利也
卷一 第 61a 页 WYG0036-0434c.png
 凡人恻隐等心须从动处见得如石中之火千年水
 底一击便发其发也天机自动遏抑不住岂不是直
 直是方的原委何以故人只为私欲阻挠把自家只
 点念头屈抑隐忍不得自遂所以做出事来不方正
 的确若顺其自然如草木之怒生江河之初决孟子
 所云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有何不循规蹈
 矩之有故曰直以方以字与而字有别直便是不习
 方便是无不利不习无不利而谓之地道光者光之
卷一 第 61b 页 WYG0036-0434d.png
 为象大则日月小则灯烛无踪迹可寻无方隅可限
 诚中形外自然而然人但见日月星辰为天道之光
 不知地之为道一块顽土毫无精彩却万卉于此争
 妍百谷于此告成与日月光华不相上下故曰地道
 光(私/记)
 郝仲舆曰人之性体全在动处见得枯寂之士索居
 离处省事寡营谓之习静及遇盘错一步不可行其
 究昏瞆无聊乃以私智求济愈暧昧而失利矣是未
卷一 第 62a 页 WYG0036-0435a.png
 达于六二之动者也
 胡仲虎曰乾五爻皆取象惟九三指其性体刚健者
 言之坤五爻各取象惟六二指其性体柔顺者言之
 初三五柔顺而不正四上柔顺而不中六二柔顺中
 正得坤道之纯者也潘去华曰乾六爻莫盛于五坤
 六爻莫盛于二又乾五在上坤二在下各得天地之
 本位 说文习鸟数飞也增韵习者服行所传之业
 熟复不已也
卷一 第 62b 页 WYG0036-0435b.png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凡爻象居上则艰处刚则厉事终则劳六三兼而有
 之三之多凶可知矣故圣人独详言之阳德为美阴
 德为含三位阳而质阴内含章美之象或者疑含章
 非正故教之曰可贞或从王事即可贞之义而指事
 以告之或者不敢自决之词从者不敢造始之意看
 他恂恂不能言断断无他技何曾有半点专成到底
卷一 第 63a 页 WYG0036-0435c.png
 有个结果国家大事都靠著他无成有终多少作用
 在天始地终君始臣终无成则有终有成则无终矣
 无成者无智名勇功之谓作传圣人惧人之误认可
 贞而一意株守也故申之曰以时发发则如矢在弦
 一往破的不可复禦时则相机而动或先或后不差
 瞬息非含章圣人其孰能之识得透曰光见得远曰
 大含章之人其于王事必有远大识见决不沾沾然
 露才扬色败国家大事光大是无成有终本领
卷一 第 63b 页 WYG0036-0435d.png
 吕伯恭曰程传谓惟光大故能含晦此极有意味寻
 常人欲含晦者只去锄治骄矜深匿名迹然愈锄愈
 生愈匿愈露盖不曾根本上理会才有一功一善便
 无安顿处譬如瓶小水多虽抑遏闭固终必泛溢
 下卦犹未竟也曰无成居下卦之终曰有终
 胡仲虎曰乾九四阳居阴坤六三阴居阳故皆曰或
 三多凶圣人于乾坤第三爻其辞独详焉
 罗中庵曰贾谊于汉文时痛哭流涕则非含章非以
卷一 第 64a 页 WYG0036-0436a.png
 时发者矣如信越未王张良以期会不至而后言诸
 侯谋反以沙中偶语而后言西都关中以娄敬先发
 而后言此所谓以时发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害字书从丰石经/从俗从王非)
 咎与誉人之所不能免也出乎咎必入乎誉脱乎誉
 必罹乎咎然无咎难无誉尤难人不欲与草木同腐
 岂无一时一事之誉卒之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
卷一 第 64b 页 WYG0036-0436b.png
 皆誉所致也四在重阴之中多惧之地才智锋锷稍
 稍颖出皆足以招尤而贾祸故言慎不害非慎则害
 必随之矣潜龙以不见成德管宁所以箴邴原也全
 身以待时杜袭所以戒繁钦也
 钱启新曰若以三柔居刚而谓之含则初与五亦可
 称含若以四柔居柔而谓之括则二与上亦可称括
 颜应雷曰三四两爻体在重阴乃天地闭塞之会位
 居卦中又深藏不见之地含章括囊以此取义
卷一 第 65a 页 WYG0036-0436c.png
 苏子瞻曰夫处于上下之交者皆非安地也乾安于
 上以未至于上为危故九三有夕惕之忧坤安于下
 以始至于上为难故六四有括囊之慎
 朱康流曰乾初九曰勿用坤六四曰无咎无誉总以
 淡泊宁静为安身立命之本无然畔援无然欣羡而
 御天应地之德业不外此矣一部易经此义为主故
 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六五黄裳元吉
卷一 第 65b 页 WYG0036-0436d.png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卓去病曰此爻取象甚广以圣人言文王之徽柔以
 人君言周成之守成以人臣言夔契之中和以母后
 言太姒之贞静
 乾刚坤柔天开地辟之卦各一世界各一性体各一
 作用乾九五飞龙在天坤六五黄裳元吉谓坤无君
 位者非也谓黄裳为戒词者非也乾为玄坤为黄乾
 为衣坤为裳坤之与乾绝无低昂黄中色裳下饰六
卷一 第 66a 页 WYG0036-0437a.png
 五以阴居尊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故其词如
 此元吉与大吉不同元吉者大善之吉也盖吉有大
 而未必善者
 爻言黄裳似致饰于声名文物之间者故循本以论
 而云文在中五曰在中为君者固非贵于铺张之饰
 三曰含章为臣者亦无乐乎华藻之工闇然意味溢
 于言表
 此象传言中之始道莫妙于中故圣人就位之中而
卷一 第 66b 页 WYG0036-0437b.png
 发明之或言刚中或言柔中或言得中或言中行或
 言中正此皆据理论事而质言之者也如坤之文在
 中需之衍在中小畜之牵复在中泰之中心愿大有
 之积中不败谦之中心得困之中有庆此皆双关二
 义镜花水月难以刻舟求也(私/记)
 郝仲舆曰程正叔以坤六五为尊位不可以人臣当
 之夫五之为尊位也象耳非五本名君也君有五臣
 亦有五夫有五妻亦有五无人无五无物无五无事
卷一 第 67a 页 WYG0036-0437c.png
 无五未可拘拘论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干令升曰阴在上六十月之时也爻终于酉而卦成
 于乾乾体纯刚不堪阴盛故曰龙战郭外曰郊郊外
 曰野坤位未申之维而气溢酉戌之间故曰于野
 胡仲虎曰不言阴与阳战而曰龙战于野与春秋王
 师败绩于茅戎天王狩于河阳同一书法初曰冰至
卷一 第 67b 页 WYG0036-0437d.png
 防龙战之祸于其始上曰龙战戒坚冰之祸于其终
 王介甫曰阴盛于阳故与阳俱称龙阳衰于阴故与
 阴俱称血
 苏君禹曰阳为理阴为欲天理人欲交战于中必力
 战以胜之所谓战胜则肥也其血玄黄直是血战血
 战斯无不克人惟甘自屈于物欲而不战战而不力
 宜乎败亡其血玄黄犹言血流漂杵武王未尝有伤
 可知管登之曰吾人德性有小疵气质有微滓便是
卷一 第 68a 页 WYG0036-0438a.png
 血涵养德性陶鍊气质便是战
 蔡子木曰坤六爻初言坤之几二言坤之德三言坤
 之分四言坤之时上言坤之极而五为君道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王注用六之利利永贞也注盖为用六者言也晦庵
 谓阴柔不能固守变而为阳则能永贞夫永贞者永
 此牝马之贞谓其不变也变而为阳则牝马变为飞
卷一 第 68b 页 WYG0036-0438b.png
 龙即是不能固守不能固守即是不能永贞乃既曰
 不能固守又曰变而为阳则能永贞者何也文言明
 言至柔动刚至静德方而反谓阴柔不能固守乎不
 能固守此血气之偏人欲之私非坤之柔也六者坤
 之柔也用坤之柔当法坤之贞坤之贞即牝马之贞
 牝马之贞行地无疆者也长永贞固随他大疑大难
 只是含章只是括囊只是黄裳到底不变颜氏所谓
 国有理乱而臣怀不二之心家有废兴而子竭无方
卷一 第 69a 页 WYG0036-0438c.png
 之力夫有顺逆而妇坚从一之节也象曰以大终大
 谓阳能左右之曰以辅助乾刚使万物各正保合所
 谓以大终也终即乃终有庆无成有终之终乾统坤
 主元故曰资始坤承乾主贞故曰大终(私/记)
 邹艮斋曰易始于乾坤亦尽于乾坤人都说乾为天
 坤为地不知此持其影象之大者耳又说乾健坤顺
 乾易坤简毕竟健顺易简是何物莫随俗单认造化
 上去也造化总在人心大抵一念不起万化托根即
卷一 第 69b 页 WYG0036-0438d.png
 为乾一念才动天机顺处即为坤乾是把柄在我先
 天而天弗违自诚明之学问坤是率由惟天后天而
 奉天时自明诚之学问总之乾始坤成乾统坤而坤
 顺乾故后天妙用全在先天中具先天灵机全在后
 天中见分之有二合之惟一本体在此工夫在此是
 谓尽性至命之学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
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石经至静而/德下旁注一)
卷一 第 70a 页 WYG0036-0439a.png
 (也/字)
 天一昼夜行九十馀万里日往月来风云雷雨杂然
 交作至于地之为道居卑处下何其柔寂然不动何
 其静时至气到万物怒生何其刚因物赋物桃红李
 白亘古不变何其方总之只是一顺只是一承天时
 行而已(私/记)
 程传动刚故应乾不违德方故生物有常
 邓潜谷曰彖先迷后得主利语本自相足彖传言先
卷一 第 70b 页 WYG0036-0439b.png
 迷不言主利又不正言后得独以后顺得常一语括
 之盖以顺表利以后顺表后得也文言不言先迷不
 正言后得主利独言后得主明居后主利则主得其
 主而主利为得主得主为后得之义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
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辨石经/作辩)
 郭相奎曰善贵积积善于一人止于其身积善于一
卷一 第 71a 页 WYG0036-0439c.png
 家善不止一人亦不止一世不善忌积积不善于一
 人亦止于其身积不善于一家不善不止一人亦不
 止一世故庆曰馀庆殃曰馀殃又曰积善之家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无一小人厕其间即有亦能辨之积
 不善之家举家都是小人不识善为何物不善为何
 物大奸似忠大诈似信谁能辨之辨之在积善
 张彦陵曰积善积不善特发于坤初者善莫大于阴
 不善亦莫大于阴也
卷一 第 71b 页 WYG0036-0439d.png
 吕伯恭曰善如何得积恶如何得不积肉膻则蚁聚
 醯酸则蚋聚若胸中有容著善处善自然积无容著
 恶处恶自然不积
 彖曰乃顺承天文言曰坤道其顺坤之至善莫善于
 顺初六一爻独恶其顺何也积善之家子顺其父妻
 顺其夫此顺之善者也积不善之家父顺其子夫顺
 其妻此顺之不善者也同一顺也而善不善若此是
 不可以不辨辨之早则父慈子孝必有馀庆辨之不
卷一 第 72a 页 WYG0036-0440a.png
 早则弑父弑君必有馀殃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
 也欲其辨之早也(私/记)
 郝仲舆曰天下之事逆者易防顺者难知阴之侵阳
 也顺其消以自长也顺其虚以自盈也阳日消日虚
 而不知夫非以其顺之故与乱臣贼子篡位窃国其
 术靡不由此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卷一 第 72b 页 WYG0036-0440b.png
 李子思曰乾九三言诚坤六二言敬诚敬者乾坤之
 别也先儒诚敬之学起于此乾九二言仁坤六二言
 义仁义者阴阳之辨也先儒论仁义之用取诸此
 爻词论本体以成德言文言论工夫以入德言
 沈氏曰乾之九二从谨信始坤之六二从直方始检
 身于矩矱之中不尚圆通此立诚之法主敬之实也
 杨敬仲曰爻词曰直曰方本无亏欠本自明白圣人
 虑学者误认故申解之非直之外又有正方之外又
卷一 第 73a 页 WYG0036-0440c.png
 有义也曰内曰外不过随众言之道何内外之有所
 行不疑者如天地之变化雷霆交作风雨散施天地
 何疑之有吾亦何疑之有
 圣人恐人以率意径行为直而无所顾忌也故释之
 曰经所谓直乃心无邪曲非率意径行之谓也又恐
 人以拘挛固执为方而多所枘凿也故释之曰经所
 谓方乃处置合宜非拘挛固执之谓也真似异同之
 (原缺/)
卷一 第 74a 页 WYG0036-0441a.png
 
 
 
 
 
 
 
 
卷一 第 74b 页 WYG0036-0441b.png
 
 时横说竖说工夫总是一般若泥文逐句不识本领
 即支离决裂工夫都无下落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何氏曰阴虽有美绝/句含之二字属下句)
 宋衷曰臣子虽有才美含藏以从其上不敢有所成
 名也地代终天功臣代终君事妇代终夫业故曰代
 有终
卷一 第 75a 页 WYG0036-0441c.png
 杨用修曰不言子道者子有时为父地无时为天妻
 无时为夫臣无时为君也
 爻言有终文言释之曰代有终则并其终亦非坤之
 所自有矣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郑申甫曰阴遇阳则为天地交阴遇阴则为天地闭
 吕伯恭曰人与天地万物同是一气泰则见否则隐
卷一 第 75b 页 WYG0036-0441d.png
 犹春生秋落气至则应间不容发初不待思虑计较
 也若谓相时而动则已作两事看所以独称贤人者
 气至而觉独贤人而已
 黄葵峰曰天地变化非春夏发生之谓也仲舒所谓
 阴阳调风雨时者也天地闭非秋冬肃杀之谓也仲
 舒所谓政多纰缪阴阳不调者也吴幼清曰草木蕃
 者召南序谓朝廷既治庶类蕃殖是也贤人隐者洪
 范所谓百榖用不成俊民用微是也项平庵曰草木
卷一 第 76a 页 WYG0036-0442a.png
 且蕃况于人乎言盛者要其终也贤人隐则物从之
 矣言衰者记其始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𤼵于
事业美之至也
 朱康流曰正位居体位谓五之位体谓六之体也以
 阴居阳以卑居尊或形静而好躁质弱而爱刚则不
 能以自安矣六五顺德守中故能正其尊位而无愧
 居其柔体而不迁也
卷一 第 76b 页 WYG0036-0442b.png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郑申甫曰阴疑于阳必战是阴与阳交战也交战而
 独曰龙战者是时阴处其盛目中已无阳矣为其嫌
 于无阳也故独称龙为战若曰阴犯顺而龙战之以
 讨阴之义与阳不许阴为敌也于阳气衰微陵替之
 际尊而号之曰龙犹春秋书天王狩河阳公在乾侯
 之意
卷一 第 77a 页 WYG0036-0442c.png
 张雨若曰为字嫌字故称字皆阐发周公之意称龙
 则存阳之名以扶其衰称血则彰阴之类以抑其盛
 玄黄杂明阴之无利于抗阳玄黄分见阴阳定分终
 不可得而易
 张彦陵曰称名不是存空名之说世界不可一日无
 阳虽当重阴固结之时若无一点真阳如何收敛得
 住若谓止存空名以扶其衰则与之战者当是何物
 又曰阴而敢与阳战忘却自家本等矣故以未离其
卷一 第 77b 页 WYG0036-0442d.png
 类点醒他谓之曰血则受伤者反在阴矣天玄地黄
 即在杂字看出当其杂也玄黄似乎莫辨而不知即
 杂之中定分原自如此所以欲无阳而阳卒不可无
 欲离类而类卒不可离阳得声其罪而伐之也
 钱启新曰天地解而雷雨作天地之正也不解为雨
 而流为血杂玄杂黄或为忠义剖肝毕命之血或为
 庸竖骈首就戮之血或为生灵肝脑涂地之血
 爻词不过八字文言释之一句一字俱有无穷义味
卷一 第 78a 页 WYG0036-0443a.png
 所以学易者但向词中会文切理逐字还他下落便
 觉羲皇去人不远
 
 
 
 
 
 
卷一 第 78b 页 WYG0036-0443b.png
 
 
 
 
 
 
 
 周易玩辞困学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