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034-05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像象述卷八
            明 吴桂森 撰
兑亨利贞(刚中故说而亨柔外故利于贞盖说/有亨道而其妄说不可以不戒)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
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
民劝矣哉
 巽柔在初所以配震而成始物之事兑柔在上所以
卷八 第 1b 页 WYG0034-0585b.png
 配艮而成终物之事故兑于时为秋正得秋而万宝
 成万物告成于秋兑成之也由此言之巽初一柔是
 造化所以发舒阳气之妙用故曰风以散之兑上一
 柔是造化所以收敛阳气之妙用故曰兑以说之此
 在上之柔为天之泽秋至而露降兑泽也露降而华
 者实颖者栗泽之说万物也其所以为说者不是说
 此一柔只为这阳气完足在内得柔来相感相和阳
 气愈加充实凝结所以说是兑之为兑全以刚主柔
卷八 第 2a 页 WYG0034-0586a.png
 柔为刚用也只是这柔不如巽之顺阳却乘而在上
 若没有阳刚在内作主一柔来都是阴消气肃杀气
 如何得成物此为毁为折皆兑也兑有亨道而非利
 贞则不亨所以最可喜是兑说最可畏亦是兑说
 兑利贞乾曰利贞者性情也情之最难贞莫如说如
 何方得贞情而归性方得贞得贞之说说皆生意不
 贞之说说皆消机如何方得性其情刚为主而已故
 彖首提刚中而柔外刚中天理主之于内而柔顺之
卷八 第 2b 页 WYG0034-0586b.png
 于外则其说也都是天理内自然妙趣安有所谓非道
 之说何贞如之是以说而利贞则顺乎天而应乎人
 因为这说从天理至当人心真好处流出也所以说
 之妙直到劳民而忘劳犯难而忘死人情所恶莫如
 劳与死到劳与死都是说这不是得乎天理之当合
 乎人心之安如何有此这样情真是至公至正通乎
 天下的情故曰说之大民劝矣哉如此之说谓之性
 情彖中不释亨顺天应人其亨大矣 巽柔在下从
卷八 第 3a 页 WYG0034-0586c.png
 初要他顺刚故曰小亨曰见大人从头就小顺大兑
 柔在上到底要他从刚故曰柔外曰民劝到头是大
 得小其义一般处得上下两柔则女道尽归乾道八
 卦之事始毕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两泽相丽/互相滋益)
 泽说万物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要前后相丽犹风
 之言随也君子人资己巳资人朋友相丽也既讲之
 又习之讲习相丽也丽方得流通方得浃洽便自然
卷八 第 3b 页 WYG0034-0586d.png
 说 乐莫乐于朋友朋友之乐莫过于讲习故丽泽
 为说然说以利贞讲习而不以贞何说之有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刚中/为孚)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上承/九五)
(之中正下比六三之柔邪故不能决而商度所说未/能有定然质本阳刚故能介然守正而疾恶柔邪也)
九五孚于剥(阴能/剥阳)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卷八 第 4a 页 WYG0034-0587a.png
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兑六爻两卦相对看方清和与商相应二五以孚应
 来与引相应所难贞者两柔能贞之者有孚而已
 初曰和兑说莫妙于和利物足以和义必其说以义
 为说才得和人说意初动多是天理所以初为和兑
 更无第二念夹杂曰行未疑也四应初虽亦外卦始
 爻却涉应用于说是第二个念头人情易在此处差
 所以商兑未宁商者何五音有宫后有商第二音也
卷八 第 4b 页 WYG0034-0587b.png
 声莫和于宫(是/初)次而有商商以协宫也必商音和宫
 音方益和然商毕竟不易和(以商乃宫/之一变也)人情初念和
 第二念未必和商兑也必得商兑和则初为真和然
 再念毕竟不易和所以未宁谓不定也正要在此处
 介得分明盖商者伤也于行属金极易伤和所以商
 便是疾于此分别得清只做和宫之商不为乖宫之
 商所以有喜也(本义云商度只为有两/样所以要商其义亦同)介与初之疑
 相应大扺人说意从外感来者多是商兑兑卦之言
卷八 第 5a 页 WYG0034-0587c.png
 宫商犹巽卦之言甲庚所包者广 古祭天地宗庙
 不用商音 二五相孚二信得可说者只有这中正
 道理故孚兑之吉信志也二之孚孚五而已五居位
 必合一卦无不孚方见中正之极故于孚于剥何为
 剥凡说以情动人见为至可说者皆消灭中正之理
 者也这不是说中有病皆缘刚中之理未足若真是
 理之至可说即是情之至可说所谓孚于剥也此其
 得失间不容发所以有厉只看天地间万汇或遇兑
卷八 第 5b 页 WYG0034-0587d.png
 泽而结实或遇兑泽而摧落何也其摧落者必春夏
 之生长阳气先不足故也此受剥者也其结实者则阳
 气充实故也此孚于剥者也硕果经霜露则愈甘松
 柏当凋落则独秀如五之刚中正位真是愈剥而孚
 如劳民犯难似乎大妨说意而卒之民劝成天下大
 说所以利贞之说如此(剥或指上六或兼/三上俱不必泥)三来兑与
 上引兑相应柔欲其在外三则居于内此内藏之说
 意也只怕有以来之来者以此说意来作主也如此
卷八 第 6a 页 WYG0034-0588a.png
 便有浸淫之势不灭正不止所以凶不当在内而来
 之曰位不当也上乃在外之说引者谓其所引动也
 引动则逐而必流之势盖说意难防到底易于滋蔓
 引之则日长终于失正所以曰未光见得非贞到底
 终不得光大也来与引非说中本有皆人自生之病
 利贞者贞此而已
 总 初和全无染著之本心四商当机慎择之决断
 皆得于中者也三来根心当拔之私情上引末路难
卷八 第 6b 页 WYG0034-0588b.png
 祛之牵系皆剥中正者也以此辨说贞不贞了然矣
  巽发育生长无巽学入手无变化之门兑收敛结
 实无兑学到头无归完之局然生长中有裁成方是
 真变化此先庚后庚巽之全功也收敛中转生成方
 是真归完此孚于剥兑之全功也六庚完震孚剥完
 艮成六子全功 大有曰元亨兑曰利贞大有大明
 终始也兑各正性命也却好乾道完成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卷八 第 7a 页 WYG0034-0588c.png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
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序卦说而后散之人心体以巽风来鼓动何等发越
 畅快所以散而成涣人心体从兑说流行自然条理
 准绳所以止而成节二卦坎了手工夫也 首局乾
 坤既辟六坎为始中局蹇解居后震艮合坎也末局
 涣莭居后巽兑合坎也一部易始终完此心学 坎
 是心体何以为险只为一点乾刚落在形气中一时透
卷八 第 7b 页 WYG0034-0588d.png
 不出所以有险若通得这一刚透险而出此心便是乾坤
 全体(华认庵曰坎中画/透出便是全乾)何以通之能通之者巽风也巽东
 南生气天地一团仁德和风所以生养万物都是巽风坎
 本北方易于寒冱凝结心体一凝滞都是险陷惟有东
 南和气一到凝者自化结者自解故东风至则冻开开
 则散散则离(谓不/结聚)涣然融释所以为涣人心到冻解冰释
 通身生气流行何等融洽泮涣故涣天下第一乐趣
 涣曰散险者开散也又曰涣离也险者脱离也都是
卷八 第 8a 页 WYG0034-0589a.png
 形容心体流通妙境所以涣自然亨以坎中之刚来
 而居内为刚而不穷盖不通则穷便成了险通则不
 穷便出了险坎刚得巽五通之来而不穷也巽柔在
 上四既得位五得刚中上又与五同德能以刚通坎
 中之刚故曰上同(二句𦂳承/一气贯下)刚中通得上下所以成
 涣所以亨也得位者五能以五之中通二者在四故
 特提柔字大概巽之下行力多在四 巽之通坎其
 默感默通有不期然而自然妙处故举王假有庙以
卷八 第 8b 页 WYG0034-0589b.png
 象之盖天下感格人心不疾而速者无过假庙之事
 故王者一行假庙之礼则人自兴起孝亲之思举世
 风动只为这一点尊祖敬宗之心原是人心本有中
 正之王以此风之于上自然默通于下故曰王乃在
 中其感其应皆在中之感也坎险不通便有险坎险
 一通便是利济天下大用坎而遇巽何所不通如大
 川而济之以木乘木济川无所不利故曰乘木有功
 (舟楫之利/取诸涣)巽乃生木故其利无穷如此曰在中曰有
卷八 第 9a 页 WYG0034-0589c.png
 功何利贞如之 假庙之事天下人心不期同而自
 同所以为萃天下人心不期通而自通所以为涣
 坎在艮山之下(蒙/)为初出之泉在震雷之下(解/)为大
 注之雨遇兑肃以收敛之则成困遇巽风以开通之
 则成涣到涣而险者尽化心得其为心矣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东风解冻涣象风行地上无为而民自服所以为观
 风行水上无为而下自通所以成涣郊社以享帝立
卷八 第 9b 页 WYG0034-0589d.png
 庙以事亲正风动人心妙用也 木本水源之思人
 人所自有故享帝立庙取诸涣木本水源之感人人
 所自喻故先王于涣以之享帝立庙知其义者治国
 如视诸掌乎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风水相涣坎要承受得风故内三爻以向五为义巽
卷八 第 10a 页 WYG0034-0590a.png
 要通彻得坎故外三爻以风下为义 坎之通于巽
 在九二刚中通之者在五之刚中初在下去五远无
 由得通必藉二以通所以用拯马二刚马壮之象用
 拯之法只有顺二故曰顺也 二刚来得中坎为舆
 则二有机象机即軏(音兀在车中心/钩衡以驾马者)軏奔则舆行二
 奔则险出(撰震/能奔)所以悔亡亡险之悔所以得愿得通
 之愿也(初马二机/语脉相因)三坎柔近巽身承巽风通身凝滞之
 私一经巽风尽从消释涣躬之象又曰无悔悔而无
卷八 第 10b 页 WYG0034-0590b.png
 则险意尽化不特悔亡巳象云志在外人多内见一
 身所以难得外通志在外方是浑身生气流通所以
 成涣躬涣躬方是心体真通透故初与二不言涣到
 三方言涣(凡不有其身而上从者皆/曰志在外否初咸初是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能散其小群以成/大群使所散者聚)
(而若丘则非常人/思虑之所及也)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卷八 第 11a 页 WYG0034-0590c.png
 四巽柔主爻行五之令于二者全在四能通上下成
 涣涣群之象应初则能通初近三则能通三两柔爻
 通则全卦俱通所谓涣小群成大群(阴小/阳大)故元吉而
 云光大也然四所以风下者全以五之中正合天下
 之人聚而归五之中正涣有丘也丘高原之象(撰艮/为丘)
 涣有丘则坎出无复平昔之险而匪夷所思矣(坎心/为思)
 夷指初也(丰曰/夷主)四初同柔等夷也初在下则又夷而
 下者也坎流易下惟从刚则登而上矣出乎坎登乎
卷八 第 11b 页 WYG0034-0590d.png
 五谓之有丘有丘则不独二奔三涣初亦得其拯向
 下心思尽从解释而成涣矣匪夷所思也莫难通如
 初柔以夷而在上之故初涣方成其涣群故爻中申
 明此语 五为在中之王所以风天下者皆是五之
 命令故王之涣在汗其大号汗者心之液汗其大号
 则皆从心中流洽周遍天下更无不与人心流通(反/汗)
 (意不/相切)又曰涣王居王者通天下为一身一家有一处
 一人未归风动终不成广居惟汗其大号到人人通
卷八 第 12a 页 WYG0034-0591a.png
 彻无一毫阻碍方是王居无外气象八荒我闼之意
 也如此方正得在中之位曰正位也 涣群之义人
 只为形骸之见未通便以同乎已者为群不同乎已
 者为非群这群何胜其小以此身为天下大公之身
 何同何异这群何等样大所以小群涣便是大群(无/两)
 (层/意)涣群以一已通天下也行命者之事涣汗通天下
 为一已也出命者之事两爻通于一 上九与五同
 德巽到上巽之极致则涣到此涣之极致涣其血对
卷八 第 12b 页 WYG0034-0591b.png
 躬言也人一身有凝滞其私易解这病易见身中之
 血气有凝滞其私难解这病不易见巽入到上九入
 之愈深方才这血气之私亦一扫都尽这些身中之害方
 才得去而远远而出故曰远害也去逖出三字一步远一步
 害尽去方是涣之成功故以要终焉 大凡上爻要另一法看
 总有四样有进一步为义有出一格为义有反言以尽其
 变为义有究言以诣其极为义此爻究言其极者也
 总 工夫说到涣心学无馀事矣心不通不活用拯
卷八 第 13a 页 WYG0034-0591c.png
 马借资于人以通之也奔其机用力于已以通之也
 这要身亲实受谓之涣其躬又要得所向往谓之涣
 有丘夫然则心广而体胖亦四通而八达一己之私不
 期远而自远不期去而自去矣此涣血也心而非血
 气之心何妙如之 看来所谓涣者只是去一己形
 骸之见而为天下大公之见便是冻解冰释爻中所
 云不同不出此两项从一己起见谓之小群谓之血
 气之私谓之害这都是下流一路所当拯与远者也
卷八 第 13b 页 WYG0034-0591d.png
 从大公起见谓之大群谓之王居谓之有丘这都是
 上达一路所谓光与大者也随爻象命名其实一理
 在观者会通之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
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
度不伤财不害民
 天地之气出而发育为震为离入而收敛为兑为坎
卷八 第 14a 页 WYG0034-0592a.png
 此天地之节也所以水泽为节涣自坎而巽心之出
 机流行发越所以达心之用节自兑而坎心之入机
 节制谨凛所以还心之体故涣后受之以节节者天
 地自然之节奏即人心自然之品则惟节然后知一
 规一矩皆吾心中故物循规蹈矩都是心体中自然
 之说夫子之从心所欲不踰矩节也 节坎刚上兑
 柔下上下两分而得其均平则刚不凌柔柔不蚀刚
 有截然不相紊者矣而刚得中又正位则截然有辨
卷八 第 14b 页 WYG0034-0592b.png
 中有一定之极以为之主宰者此所以为天然之节
 而其道自亨盖分而辨则莭之界限了然辨而得中
 则节之至理确然原无一毫勉强节所以为贞若不
 是天然之中就是节所当节亦未免过而苦矣苦则
 难贞何以能久节之穷也说以行险下则提明莭之
 妙妙于通惟通也然后成节见节原无穷通(坎为/通)
 说在内卦人心最易纵而难防易流而难制者此一
 点说意惟说以行险时时见得险在前则一步不敢
卷八 第 15a 页 WYG0034-0592c.png
 肆自成堤防谨凛是节之成成于坎中九五也盖以
 此刚中正当位惟其当位分明一个天理极至之则
 惟其中正这天理极则即是人心自然所以节处正
 是通处千感万应界限森严却自天机适当则险处
 仍是至可说处所以节而通也以通字对节说才见
 得节中正之妙故天地节而四时成不有秋冬收敛
 必无春夏发生天地之气以节而通也圣人制度不
 有名分等级之节必不免伤财害民是圣人之制节
卷八 第 15b 页 WYG0034-0592d.png
 以节而通也向非中正如何得节而通则节之所贵
 一中而已矣说以行险所谓和而节以礼之节也中
 正以通所谓发而中节之和也 坎在震上为盈满
 之屯云在艮上为得止之蹇水在巽上为养而不穷
 之井泉在兑上为通而不溢之莭水到节之通而水
 亦无险可言矣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泽上有水则水非横溢之水(泽气/敛水)泽为通行之泽莭
卷八 第 16a 页 WYG0034-0593a.png
 象多寡有数长短有度此有定则而可循者也德行
 从心而行此不可以定则寻者也惟制数度以议
 德行此为有节之德行而不穷之数度也 制数度
 坎法之象议德行兑和之象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居节之初未可以/行能节而止者也)象曰不出户庭
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当可行之时知/节而不知通)象曰不出门庭凶失
时极也
卷八 第 16b 页 WYG0034-0593b.png
六三不莭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本/义)
(作无所归咎/当变通其说)
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莭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六爻每爻中有个自然之节初在下不出初之节也
 得其节不出就是通故象谓之知通塞二有位能出
 二之节也不出就失了时极极即中至当处也二之
卷八 第 17a 页 WYG0034-0593c.png
 刚中宜不至失以切近三柔又坎在前所以有不出
 之象六三虽不节知嗟就是知节所以人不得而咎
 之四安节只是安心顺五之中正故曰承上道也九
 五中正以通所以独称甘甘正是中心可说处中节
 之和也又要尚往盖往方是不穷而通(即坎之/行冇尚)到甘
 节全是天理流行无所往不是天理用事入夷狄患
 难俱自得所谓往有尚也上则过中而苦然时当其
 过不得不苦故苦亦节也所以虽凶而悔亡苦字
卷八 第 17b 页 WYG0034-0593d.png
 正与甘字相较勘(苦节贞凶悔亡与过/涉灭项凶无咎同例)户在门内所
 以居身于此不出是谨密其身之道故无咎门在户
 外所以通行于此不出是闭塞其身之道故凶兑口
 风波莭之最难须从起处谨慎当不出而不出塞所
 以为通也兑泽说物流通为贵须要人已流行当出
 而不出宜通而塞失时行之极矣三正是兑口极易
 不节一失便嗟犹是失中有节可以补过之法也则
 字来得𦂳 一甘一苦事若相反其道相成位不同
卷八 第 18a 页 WYG0034-0594a.png
 也甘则通苦则穷君子不贵穷亦不讳穷故甘可以
 律已亦可以律人苦不可以律人而犹可以律己人
 苦其苦我甘其苦虽苦亦甘也所以悔可亡是以时
 通则通不可无甘节之正时穷则穷亦不可无苦莭
 之贞古之人如西山之饿朝鲜之行皆苦也即皆甘
 也即至穷而不食嗟来苦而苦矣然与乞墦垄断不
 大相径庭乎此之为悔亡
 总 六爻界限分明可以观数度随时处中则君子
卷八 第 18b 页 WYG0034-0594b.png
 之德行也 心体到涣百脉皆通心量之广大无不
 遍满得巽风开荡之力故涣离也心体到节周身矩
 度心极之自然无不妙合得兑说安止之则故节止
 也此为心学全功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二阴在内四阳在外而二/五之阳皆得其中以一卦)
(言之为中虚以二体言之为中实皆孚信之/象也又下说以应上工巽以顺下亦为孚义)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
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
卷八 第 19a 页 WYG0034-0594c.png
应乎天也
 中孚巽兑了手工夫中孚二体皆柔其孚也以刚中
 刚主柔也小过二体皆刚其过也以小有大者以用
 小而过所当过也亦刚主柔也先天图巽兑与乾并
 在上盖坤上交乾成巽兑故女道所以经天巽者何
 也即天理中自然一段巽顺也兑者何也即天理中
 自然一段和说也故所巽者巽此天所说者说此天
 卦有两体所为天者无两体刚中一画天体也巽兑
卷八 第 19b 页 WYG0034-0594d.png
 合为孚孚之以刚中故命为中孚中孚者一天之自
 然相孚所以彖传中特明应天二字 卦以二五得
 中为孚则孚者刚也然惟两柔在内但有顺从并无
 间隔所以二五得成其孚柔虽在内所以孚乎两柔
 者则得中之刚也故先提柔在内而即曰刚得中文
 势重在刚中中者人心之天是也巽以中说以中则
 全是一团天理用事岂不成孚孚则何所不感通盖
 说在内根于中心者也巽在外露于形现者也根心
卷八 第 20a 页 WYG0034-0595a.png
 与形外者一中相孚真是自身而家家而国措之天
 下无不通故曰孚乃化邦也(孚字根/巽说来)孚之所感信在
 感先孚之所应信在应先岂惟通于有知有觉直通
 于不知不觉故曰信及豚鱼也豚鱼江豚无知而有
 信生于泽而动于风故取以象中孚或谓吉在豚鱼
 或谓吉在信及豚鱼者皆非也谓孚之感人如风之
 感豚鱼不速而自信故吉耳利涉大川川兑象乘木
 巽象舟虚中二柔也巽兑相通全以中虚所以成
卷八 第 20b 页 WYG0034-0595b.png
 利济之功中虚之义甚妙巽而主一巽之见说而主
 一说之见皆实而非虚惟巽以中说以中则仍无巽
 说虚了这两见所以利涉也 如此看来巽与说都
 是天理中性情何有不孚其有未孚只为一巽便有
 偏于巽而不中失了巽之贞一说便有偏于说而不
 中失了说之贞中孚而利贞一以刚中孚则孚皆天
 矣所谓应乎天也以天字明中正是直指人心之天
 中孚诚也诚者天之道也杜诗江豚吹浪夜还风其
卷八 第 21a 页 WYG0034-0595c.png
 出也常在风前风未起豚先出若有以招之然豚何
 知风则有以感之其感应之际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最可观相孚微理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缓宽/也)
 山泽通气雷风相薄皆以爻位相当而成相与(山泽/二少)
 (震巽二长六爻刚柔皆应爻相当也艮兑西北/与东南相对震巽西南与东北相对位相当也)风与
 泽不相当然风以动泽泽以应风有默默自然孚者
 中孚之象君子以巽生之心行其兑肃所以议狱以
卷八 第 21b 页 WYG0034-0595d.png
 兑说之心行其巽风故缓死其议与缓也君子之心
 孚于下民其狱与死也小民之心必信于君子信及
 豚鱼此也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能度其可信而信之则吉复冇他/焉则失其所以度之之正而不得)
(其所/度矣)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与縻/同)
(鹤在阴谓九居/二好爵谓得中)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中孚之义说不必有意去孚巽得乎二之中则自然
卷八 第 22a 页 WYG0034-0596a.png
 孚巽故初与三欲归二巽不必有意来孚说得乎巽
 之中则自然孚说故四与上欲归五吉凶之情于此
 而分初刚而非中当信从二之中者也曰虞吉虞掌山
 泽之官有专守者也(山有山虞泽有泽虞鸟守/泽中名虞故古以之命官)初说
 之始要守其中正之说则得吉然守甚不易说之初
 易于贞其后最难贞有他不燕之可夺焉不燕不安
 也惟有他不燕而其守不变方得虞之吉曰志未变
 也说体易变不燕之端颇多到底要虞故申明以防
卷八 第 22b 页 WYG0034-0596b.png
 之(与大过四爻/有他吝同文)二五虽同为中孚之主二在内卦为
 中心尤一卦之主鹤鸣子和亦是全卦之象巽为禽
 五尊贵禽中之鹤也兑在下(少/柔)无异鹤之子也鹤鸣
 则子和兑岂可以不孚巽五(二句只说当孚/下二句申明之)鹤不能
 不和则我有好爵岂可不同心以縻之縻者相为縻
 系谓好之无己也其曰尔则二诰初与三之词以巽
 五中正之美合卦皆当孚孚之自二始故云吾与尔
 也好爵如云天爵中德人心同好之贵德孚巽德人
卷八 第 23a 页 WYG0034-0596c.png
 人中心之同愿故曰中心愿也(巽长兑少全/兑皆子象)在阴者
 鹤八月露降则鸣以阴气鸣巽得兑在阴之象(本义/以子)
 (属五稍未安鹤子之象不必泥玩中心愿句惟鹤子/之和根于中心故声自孚人之慕好德如子之于鹤)
 (则何有不孚系词发挥言行/在迩而应在远正是此意)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匹谓初与已为匹四乃绝之/而上以信于五故为马匹亡)
(之/彖)象日马匹亡绝类上也
卷八 第 23b 页 WYG0034-0596d.png
 三四两柔切近相比似为易孚不知柔不能自孚三
 而说以中四而巽以中则自然孚若不以刚中只把
 这些说意巽意求孚如何孚得故以三视四则所得
 者敌也(艮曰上下敌应/得敌当得者也)既谓之敌三自有三当得道
 理四自有四当得道理各不相与却各自相得若以
 三去孚四则无主之说岂有定情所以或动于巽而
 鼓又或自敛于兑而罢或以忧而泣或以喜而歌(泣/兑)
 (泽象歌/巽风象)总无常主何以成孚皆以三既非中又不当
卷八 第 24a 页 WYG0034-0597a.png
 相应之位也四则为望月望月者何月初生出于西
 兑月也兑月魄多于光月将望出于东巽月也巽月
 光多于魄要月之光以得日而光非月能自光则巽
 之几望以刚中而望非四能自望所以只宜上而从
 五不宜下而比兑(比兑月就/亏之象)故又曰马匹亡三为四
 之匹(指初不若指三/于阴类更亲切)必绝去三之匹专一从五如此
 方无咎人之巽也以其可说而巽巽何得光绝去说
 意一味巽所当巽则巽皆中矣 同一柔爻三不如
卷八 第 24b 页 WYG0034-0597b.png
 四则以三乘刚四顺刚不同也(三以四为敌/四以三为匹)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鸡/非)
(登天物而欲登天信非/所信不知变犹是也)
 五以刚中当正位二自然以中孚二孚则一卦成孚
 曰挛如挛有胶结不解之象又有并凑联合之象中则
 又何咎上为过中之巽五可贵为鹤上非鹤也则巽
 鸡而已五以中故子自下和上无下为和则翰音登
卷八 第 25a 页 WYG0034-0597c.png
 天之鸣而巳登天高而不下之象以此为贞其凶可
 知司晨报晓翰音报午司晨一鸣群鸣翰音不群鸣
 声之不相孚者故凶 上九过躁之巽如翰音过时
 之鸣何以成孚登天之义正与在阴字相反(易中一/字不虚)
 (下类/如此)鹤可以登天而鸣在阴故下必孚鸡不能登天
 而上鸣故下不孚也
 总 孚人者主心不定以或来或去之说求孚于人
 必不孚皆或鼓或罢者也中无实德以声音笑貌之
卷八 第 25b 页 WYG0034-0597d.png
 巽求人之孚亦必不孚皆翰音登天者也翰音身不
 能高而声高似人之的然炫外者
 小畜言挛如言几望中孚再见小畜巽之始事中孚
 巽之终事故同履曰应乾五曰位正当中孚曰应天
 五亦曰位正当履兑之始事中孚兑之终事故亦同
 易中脉络一线不差可见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
下大吉
卷八 第 26a 页 WYG0034-0598a.png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
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
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小过震艮了手工夫小过柔用也所以用之者刚也
 知柔之用皆刚则震艮二南之变化尽矣 过只是
 有馀二字非以偏胜而谓之过兑巽合四刚两柔刚
 大有馀做得大事(大/过)震艮合四柔两刚柔小有馀做
 得小事故大者有时当过小者亦有时当过其过也
卷八 第 26b 页 WYG0034-0598b.png
 如过于谦小过于逊下皆是柔道当然所以小过而
 亨如何得亨过而贞则当乎时而亨如何则时虽柔
 过仍以刚为主便得中而时若只管柔去便不中而
 非时此所谓贞也然柔不利远究竟只是小事吉大
 事非刚不济不可大事也 四柔爻在上两柔与在
 下两柔其情绝不同过而在下以柔居卑犹可言也
 过而在上以柔乘刚其不可明矣又以卦德言之艮
 柔止于下止则不过震柔动于上则过而过矣象以
卷八 第 27a 页 WYG0034-0598c.png
 飞鸟者鸟质柔而上飞(实无/大用)艮为黔喙震为善鸣故
 有遗音之象鸟何为宜下不宜上凡上于刚大为上
 下于刚大为下只以中孚看便见如翰音之登天身
 在下而声在上此不宜上而过上也凡声至而实不
 至扬诩务外皆上音也不宜孰甚焉如鸣鹤之在阴
 身可上而鸣于下此宜于下而宁下非过也凡务内
 不务名实大声宏者皆下音也宜孰甚焉故大吉宜
 不宜之分因乘刚不乘刚之分故上则逆下则顺也
卷八 第 27b 页 WYG0034-0598d.png
  柔而有馀其过未为病也有贞可利有时可行有
 中可得何害于柔惟夫柔本小也而欲大用之柔宜
 下也而欲上乘之其有馀者皆病过而过矣此彖分
 明设可不可宜不宜两路以待人之决择 细看飞
 鸟遗之音句不必牵属上下文宜另看是圣人特拟
 一象以尽卦意与离之畜牝牛同例盖凡是柔小之
 品未有不以声音笑貌动人赫然炫耀为事者如飞
 鸟遗之音然若夫大德君子闇然务实声色不露何
卷八 第 28a 页 WYG0034-0599a.png
 遗音之有不宜一句自直阐本卦正义不必粘鸟音
 如何为不宜上等语而意自在其中(看易辞俱/要圆脱)味爻
 中两飞鸟自见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
乎俭
 雷必发于重阴之下今艮山之上而有雷阴气过盛
 之故所以雷山为小过然亦有当动之时动而不失
 止之道则虽动不为过君子过恭过哀过俭皆不嫌
卷八 第 28b 页 WYG0034-0599b.png
 于过则合动止之时者也
初六飞鸟以凶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
其君臣不可过也(本义进则过三四而遇六五是过阳/而反遇阴也如此则不及六五而自)
(得其分是不及君而适遇其臣也皆过而不过/守正得中之意 中用如此二字似觉牵缠)
 小过只彖辞可小不可大不宜上宜下其义尽之矣
 六爻总是一意惟二在下得中为得其道馀爻皆不
 能尽善可见用小未易言非能用大必不能用小必
卷八 第 29a 页 WYG0034-0599c.png
 能用小方完得用大小过之时义未尝不大也 四
 柔爻既有上下之分又有中不中之分初上俱不中
 其必不能贞可知故直以飞鸟归之二得中在下尽
 善在二故小过之义尽发于此爻过其祖九四刚爻
 上卦祖也二不应四而应五过其祖之象谓过而不
 得相遇也然祖虽不得遇妣之位在二则正所遇也
 遇妣之道当何如一意以从刚则妣道得矣此二句
 教二当从四也二五相应五君位也君道在刚大而
卷八 第 29b 页 WYG0034-0599d.png
 六五以柔居之不及其君之象谓不及遇刚中之君
 也然君虽不及遇臣位在二则正所遇也遇臣之道
 当何如一意以顺从则臣道得矣若遇臣而不得遇
 之道是过在臣也臣可过乎盖有过有不及者刚大
 失位之故然刚大虽不遇而只以柔小之道自尽此
 小之贞也则何咎之有不及二句教二以与五之道
 坤曰妻道也臣道也故此爻并举二项以尽柔小之
 义(四为祖三为/父二为母)
卷八 第 30a 页 WYG0034-0600a.png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句/)永贞象曰弗过
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三四两刚则主四柔者也以刚而用柔柔何患于有
 馀所以皆为弗过然三之应在上所当防者也若不
 知防而上从之则必为所戕矣戕自外来曰或(春秋/传自)
 (外曰/戕)盖上本逆而上乘之柔以失位之刚从之不自
 止而以妄动其害可胜言乎惟其尚可防也曰凶如
卷八 第 30b 页 WYG0034-0600b.png
 何初曰不可如何无得而救治也三曰凶如何正在
 救治时也若当防而不防终亦末如之何而巳四则
 震主也以刚动柔有合时行所以无咎柔虽弗过在
 四则当有遇之道无心相值为遇(即姤卦/遇字义)以刚为主
 而听柔之应则遇也若不以刚主而动于柔则非以
 我遇而因彼往也(往即/从也)往则必厉所当戒而勿用也
 勿用谓勿往勿往则可以永贞此柔矣有馀之柔终
 不可长所以遇之有道方得永贞以四刚不当尊位
卷八 第 31a 页 WYG0034-0600c.png
 之故遇不但遇五也柔在下有遇初柔之道柔在上
 有遇上六之道总之两刚贵以大用小不可为小所
 用此为弗过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在穴阴/物也)象曰
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𤯝象曰弗遇过之
已亢也
 五之位则尊位也然柔而乘刚不能与刚相感应则
卷八 第 31b 页 WYG0034-0600d.png
 不可用之柔有密云不雨之象自我西郊者震艮皆
 东今过而西矣(撰兑/之象)所以不成雨其病皆已上之故
 必如何则雨得在下之柔则阴阳应而雨矣公弋取
 彼在穴正教以取在下之柔也震为公上为飞鸟初
 为在穴之鸟公之所取不弋在上之飞鸟而弋在穴
 之鸟则柔不上亢而下顺过而弗过矣则不雨者可
 雨矣五何以弋初四初之应也然则五非从四为主
 不能得在下之柔矣曰弋曰取有用力烦难之意在
卷八 第 32a 页 WYG0034-0601a.png
 (中孚四一爻两象小过五亦一爻两象要知两象原/一意相承惟马匹亡然后月真望月惟弋在穴然后)
 (云为雨云细玩/之方得其旨) 上六愈上则愈逆虽有正应在三
 已亢而上所以弗遇过之过而过矣直上飞之鸟也
 初鸟本在下只是应四而动志在上飞是自家求凶
 曰以凶(自以之凶即大象/君子以等以字)上鸟则但有上而不知下
 其身已丽于凶境曰离之凶离者丽也这所丽之凶
 虽是天灾其实飞之自取故谓之灾𤯝凶亦甚矣
 爻中三言遇要分明四之遇以刚遇柔之道也上之
卷八 第 32b 页 WYG0034-0601b.png
 遇柔当遇之刚也二之遇则位不得与刚遇而就所
 处之时位为遇也俱有精义 小畜密云密则必雨
 曰尚往小过密云密而不雨曰已上取义各别 中
 孚小过相通中孚阳鸟而大故鸣则和可以高飞小
 过阴鸟而小故鸣不过遗音高飞则凶
 总 柔道无过一下初在下矣才以向于动便凶人
 不能下止一念飞扬即凶之端也五得中矣尤必下
 弋人所处虽高不知自下终不成云雨也三四两刚
卷八 第 33a 页 WYG0034-0601c.png
 弗过矣必防必戒防且戒者因柔之上与亢也至于
 飞鸟之凶不必言矣然则小过之亨岂易言㦲非兢
 兢乎执妇道执臣道如二未可言亨矣 坤上六龙
 战之义尽于小过一卦 大小二过俱柔原始柔要
 终惟当本末俱柔而大者常出用事则无时非大矣
 惟当小者方过而大者不使之过则无用非大矣此
 两过同一义也盖时有当大当小道无大小故圣人
 大成其大小亦成其大唐虞之地平天成大也茅茨土
卷八 第 33b 页 WYG0034-0601d.png
 阶小也仲尼之祖述宪章大也学礼问官小也主张
 世道宜于大克勤细行宜于小然一篑之积即丘山
 之基涓涓不已即江河之脉安见小之不归于大㦲
 故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小大一致崇而效卑而法
 参两能事也易义于此至矣故上下经以二卦终焉
  畜以积累为成功故先小后大过以变通为妙用
 故先大后小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卷八 第 34a 页 WYG0034-0602a.png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
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既济未济坎离互交坎离即后天乾坤也故易终焉
 乾坤之用惟坎离坎离之用惟交交则济矣 济水
 火相济也水湿火燥水寒火热两体不同而其实相
 济者莫如水火水非火不行故真水必生于火火非水
 不养故真火必藏于水(真阴在离宫/龙火在坎宫)水火原自相济因
 何而不济只为一成水性便润下一成火性便炎上上
卷八 第 34b 页 WYG0034-0602b.png
 下不相交所以要济必须交以炎上者返而处下则
 润下者蒸而行上自交而成济矣人心亦然坎之险
 心体也离之明心用也原非二物但一落心体其势
 下流渐染沉溺愈下而不得上达一发为心明其势
 上骛炫耀骄亢愈上而不肯下照如何得交所以要
 济必使离之外见也下而返照坎之内伏也出而上
 行则交而济矣此为既济(既尽/也)水火济则阴阳和坎
 离济则性情方得中和所以济有亨道然济之所以
卷八 第 35a 页 WYG0034-0602c.png
 成全在离明一来是济之亨亨于离中柔小故曰小
 者亨也盖惟明常内朗则心体自正心体得正则刚
 柔之用皆得其正何利如之何贞如之故曰利贞刚
 柔正而位当也由此言之可见济处全是人心自下
 自小自以明破暗若一息不明便不成济即使暂明
 而不时时明亦终不成济所以初易吉终易乱盖惟常济
 则常贞而不乱若一或不济便是乱故曰终止则乱
 乱则穷矣然则欲其无乱必先无止人非有惺惺不
卷八 第 35b 页 WYG0034-0602d.png
 息之明体乌能无止乎 以亨小言济其义至微人
 皆知心体广大不知惟心小乃成广大盖小至虚至
 明之体也九五大也六二小也小得其小则大得其
 大如此刚柔自相济所以得正得当位这心体何尝
 有始易终难只怕人自家有始无终故彖傅发明终
 止则乱不止何乱止与不止顾人之自力何如耳
 水灭火甚易以火济水甚难险灭明甚易以明济险
 甚难故设终乱之戒虽然明暗无常体也才见以为
卷八 第 36a 页 WYG0034-0603a.png
 明则即明成险矣才知其难明则即险成明矣故既
 济之功必不可无既济之见必不可有惟常知有初
 吉终乱者在此一念也即真明之体而既所以常济
 者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则水为升腾变化之水火为抑制降伏之
 火既济之象然则使非既济水火上下违行矣皆患
 也故君子思患而豫防之既济之患无形思而后知
卷八 第 36b 页 WYG0034-0603b.png
 可患既济之防未然豫而后为善防故思患则无患
 豫防则无防不然患至而不可防思亦无如何矣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既济/之初)
(谨戒如是/无咎之道)
 坎离相济然惟以离济坎也坎济而离亦济故爻中
 取济水为象用力在内三爻外三爻言济之候而已
 初济之始曳轮涉水之轮也曳者控制之义车之行
 以轮然非有人力以制驭之则未免有覆辙之虞况
卷八 第 37a 页 WYG0034-0603c.png
 当涉险之际惟有曳轮之妙则虽有濡尾之险亦可
 以济矣兽之渡必揭尾水远则濡尾以初视上坎险
 远水大故至于濡尾然从初能曳虽远可济故濡而
 无咎文势一直下(味小象/文可见)离之所贵虽在柔中非丽
 两刚亦不能济初刚故曳轮能事系于初 曳轮之
 象其旨最微程子曰人心如翻车轮之义也又曰人
 须是以心使心方得曳轮之义也心机辗转无晷刻之
 停非控制有道驰之骛之惟其所之险何由出所以
卷八 第 37b 页 WYG0034-0603d.png
 不可不曳也何以曳之曰天理而已操于当机惟此
 法持于未然亦惟此法故既未二卦同曰曳轮焉知曳
 轮方可几御天妙用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茀妇车之蔽言失其所以/行也然中正之道不可终)
(废时过则行矣故又/有勿逐而自得之戒)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
之惫也
 二柔中当位与五正应有君夫人之象茀夫人车饰
卷八 第 38a 页 WYG0034-0604a.png
 诗曰翟茀以朝最可贵者也(九三在二/前茀象)只因坎四在
 上离明一时未易通故有丧茀之象然中顺在二九
 五自来相通通则丧者得矣故不必逐也七日离七
 数夫明与暗相通不易刚明亦有时难用象丧茀以
 中自守将自通以明求通未必通所以勿逐乃得也
 小亨之道尽于六二 三则全以刚用且近坎险以
 明祛暗三当其任故以高宗伐鬼方象之鬼方至幽
 至险之地克之甚不易故曰三年克之惫也正应上
卷八 第 38b 页 WYG0034-0604b.png
 六乃濡首小人必不可泥故又戒以勿用盖暗非到
 底明彻之尽终不成济所以必不可用初与三当刚
 而用刚二当柔而用柔皆得刚柔之正故也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
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四坎柔未能出险繻衣襟湿衣曰袽(以繻作濡衣袽/所以塞舟似凿)
卷八 第 39a 页 WYG0034-0604c.png
 济险而至于袽其衣可无戒乎终日戒无一息可忘
 戒也象曰有所疑坎体多疑既疑上险之难出又疑
 下明之难于济也惟能戒则何不济矣 五刚中一
 卦之主至五而水火济则柔中之用尽归刚中只以
 刚中用而已此所谓时也东邻西邻离位东以坎视
 之则东邻坎位西以离视之则西邻离以文胜二以
 柔丽刚无异杀牛(离中/牝牛)以举盛礼坎以实胜五居中
 无异礿祭而诚有馀夫祭与其诚不足而礼有馀不
卷八 第 39b 页 WYG0034-0604d.png
 若礼不足而诚有馀此东邻不如西邻之受福也以
 刚中受福刚大之吉故曰吉大来先有二之柔中可
 以济坎故彖云柔得中然必有五之刚中济之刚柔
 才永贞故曰吉大来至于刚大来则不惟初吉而终
 亦无乱矣以坎五即乾五之天德也(本义九五居尊/而时已过不如)
 (六二之在下而始得时也以六二为/时不合大来字且谓五过时亦无据)上险之极终不
 易济故有濡首之厉濡尾犹可济濡首则必不能济
 矣以既济之终宜若险可出矣犹有濡首之危者可
卷八 第 40a 页 WYG0034-0605a.png
 见险有一步未脱则全身之陷溺无难不曰将济矣
 而无妨濡首也故末路难防善后可畏君子戒谨没
 身无止法彖曰终止则乱正此之谓也 东邻不如
 西邻之时何以谓之时盖离二以明破险是火候未
 到之时时未到用力烦难虽费力多而未必能感通
 故未见其受益坎五刚中得明以济是火候既到之
 时时既到不烦费力而自能感无不通故虽举一念
 可以享神可以受福然不有用明之难而不能得诚
卷八 第 40b 页 WYG0034-0605b.png
 之易东邻杀牛博学详说工夫西邻礿祭反约之妙
 境也 乾上坤下以交而成泰离上坎下以交而成
 济济即泰体也泰二一爻上而九五则为济矣故泰
 曰大来既济之五曰吉大来以此一刚为主
 总 内爻用曳用丧用伐以明去险不遗馀力非百
 倍之功不济也外爻用戒用诚返险为明无过敬谨
 非始终如一不济也然濡首之厉尤严于终爻盖险
 无终穷济后之险无异济前之险故又继之以未济
卷八 第 41a 页 WYG0034-0605c.png
 焉 中庸自明诚谓教既济自明而诚之学故至五
 方得实受其福明至此而诚也全从人力干旋造化
 由教以复性也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汔几/也)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
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离上坎下一南一北此不易之定体水火交而济济
 则水上火下离北坎南通身翻转俱成变化然离下
卷八 第 41b 页 WYG0034-0605d.png
 交矣下者能常在下乎其炎上之体自若也坎上行
 矣上者能常在上乎其润下之性自若也是变化之
 中有不可变者在也则济之中其未济者仍在也故
 既济之后受之以未济惟济之后犹然未济则所以
 济之之道到底无止法明可以照险矣而明之难下
 降自若险可以明破矣而险之难上出自若易不于
 未济之后言济惟于既济之后言未然后知心体中
 变变化化还是不变不化虽不变不化却必要变变
卷八 第 42a 页 WYG0034-0606a.png
 化化循环相禅曾无终穷故序卦曰物不可穷也受
 之以未济终焉非观未济乌知道理无穷工夫亦无
 穷必常未也然后可以常济常济则庶几乎乾之不
 息矣此六十四卦终于一未文王不已心法也 未
 济坎一在下离九在上天地始终之运备于此卦阴
 阳互藏之妙见于此卦所以名之为未者只是坎一
 才有始离九方有终坎险未历到离明终未成济所
 以人生眼界光明易开心体伏根难换终身只在未
卷八 第 42b 页 WYG0034-0606b.png
 字局中然虽未济而天明天诚此体具足故原有亨
 道盖就离在上言六五一柔是人心虚中之明本无
 可加亦无可损得中之柔也岂因既济而通因未济
 而暗所以亨但就坎在下言坎中一刚却陷于下不
 容易便透得出象小狐然汔几也可以济却不敢济
 中可以出却未能出这都是起疑端自生畏缩所以
 濡其尾而无攸利也盖济之难难在有终如小狐之
 不敢前安望有终于后必不能继之道故曰不续终
卷八 第 43a 页 WYG0034-0606c.png
 也非坎之出中真有终之难续也刚而能奋何险不
 出就是浑身陷入正好透底上出何畏于濡尾特人
 自怯自懦自成其小狐所以不续终谓之不续可见
 人自不续也若论坎离二德有何不可济刚居二柔
 居五虽不当尊卑之位而却两相应(应则/交)应则柔来
 从刚便明得其明刚上应明便险出于险上下交而
 成济只在一念展转间又岂有不续终之患哉圣人
 于亨中指其续终之难则济之甚不易于难中又指
卷八 第 43b 页 WYG0034-0606d.png
 出刚柔应则济之原无难分明示人一条善济之路
  既济坎在上曰终止则乱未济坎在下又曰不续
 终盖前路明末路暗终是未明故既济防其终也若
 前路暗后来安得明到底是暗故未济先虑其终于
 始如何方得有终坎一尽归离九则全身摩荡一过
 自始至终透体通明才是有终此之谓大明终始以
 离明终则乾道之变化有终(坎刚上交离/却好完乾象)故彖传不
 续终非难于续未济之终要续三百八十四之终也
卷八 第 44a 页 WYG0034-0607a.png
 未济男之穷因坎在下未交于离穷而未通谓之穷
 三阳失位于义未尽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水火异物各/居其所故君)
(子观象而/审辨之)
 水火不交未济象慎辨物辨其性也水下火上之性
 慎居方止其所也离南坎北之方惟辨物知水火之
 性必不同惟居方知水火之居必不可以不济挽回
 未济全在一慎辨其物性然后得其所以居之方乾
卷八 第 44b 页 WYG0034-0607b.png
 坤亦物也天尊地卑亦居方也惟地必上而从天惟
 水必上而交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由此而生
 乌可以不慎一不慎而未济者终无以济矣故君子
 于未济知终身戒慎无止法 思患豫防君子不以
 既为既慎辨物居方君子不以未为未二五在中环
 应无穷尤圣人立象以示人之妙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卷八 第 45a 页 WYG0034-0607c.png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既济未济原是一体初在下皆尾也既济之初刚虽
 濡犹可以济故无咎未济之初柔即彖中小狐濡则
 不能济故吝盖既初明体即始可以见终则可以济
 未初坎疑从初狐疑将何以济象曰不知极即极至
 之极天下事有个至极之理知其极则可以造其域
 而终济初之柔暗不足以语此故云不知极也
 二刚中所以能曳轮既初曳轮将济而曳已可以不
卷八 第 45b 页 WYG0034-0607d.png
 濡未二曳轮则当险中能曳其必出险无疑矣所以
 贞吉坎以上行为正二曳足以行故曰中以行正(曳/而)
 (不进之说与/行正似不合)
 三乘刚之柔险之难出皆在于三故独言未济此极
 不相得之爻曰位未当未济而征征安得不凶既要
 济如何又不可征盖济有济之道不求其道漫然而
 征所以凶也济之道何在三之险在内内险未涉如
 何外征故利涉大川先涉得自家险关自然通行
卷八 第 46a 页 WYG0034-0608a.png
 得天下此未济之济法也凡易中涉大川皆有涉之
 具在非空为责难之词未济之贵慎正于此爻初以
 济二为极而濡则不知极三以涉二为利而征则失
 其利盖心德在坎中济不济皆在此耳故济险之道无
 过曳轮妙法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贞
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晖
卷八 第 46b 页 WYG0034-0608b.png
吉也(晖者光/之散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
首亦不知莭也
 四即既济之三也柔中所丽用明去暗得力在此爻
 且居上卦尤得其位故贞吉又悔亡成伐鬼方之功
 谓之震用者既济之险在上为暗之首故曰克曰惫
 见能胜之难未济之险在初为暗之底非从兜根震动
 不能彻底光明故曰震用曰三年有赏见成功之难
卷八 第 47a 页 WYG0034-0608c.png
 如有虞之格三苗格其心震用也如此险方济坎中
 上行故曰志行
 五得位得中明至此为大明贞吉又无悔无悔则不
 但悔可亡而已文明之德在上曰君子之光合天下
 皆在光被中曰有孚象中晖字正释有孚光之所及
 为晖君子明其德而天下尽明其德更无一幽险不
 照彻所谓有孚吉也贞吉吉在君子孚吉吉在一卦
 上九要终之明明至此有终矣心体中有一丝一线
卷八 第 47b 页 WYG0034-0608d.png
 险意未尽不能有此彻首彻尾之明到此所谓诚
 明合一心之险非险也日用饮食式饮庶几者也有
 孚饮酒之象盖心体光明圆满已是正性命保太和
 境界然非曰到此便可以无防也倘一念自生得意
 自起逸豫即此便是暗端仍复是不续终也如饮酒
 者至和乐中却有醉可虞一醉濡首之病仍在向之
 有孚者尽失其是矣故曰饮酒濡首有孚失是明暗
 原无定体是便明不是便非明到底有一著失其是
卷八 第 48a 页 WYG0034-0609a.png
 便到底暗根未拔圣人看来还是没头未出此险也
 危矣象曰不知节以节字阐明是字更觉分明道理
 至当处天然有节限在略过此便为失是失是则终
 于未济而已
 饮酒濡首其义最可味人未醉时胸中本自了了才
 一分过量不觉昏瞀莫能自主人心明与暗之界无
 不皆然才一毫过其当然之度便渐入眩惑无所不至
 皆由不知节也圣人以此示人何等儆切 是之一
卷八 第 48b 页 WYG0034-0609b.png
 字时也节之一字中也常知是不可失节不可昧这
 便是真明所以君子要终只见个未乃所以要终成
 其济也微矣
 总 未济彖辞颇危爻辞颇善仅于初爻有吝二曰
 贞吉三曰利涉四曰贞吉悔亡五曰贞吉无悔上曰
 有孚无咎皆从一未字中得力来
 乾坤既列首经六坎未济还以坎终盖乾易以知险
 不知险非乾学故未济之轮不曳乘龙御天虚谈也
卷八 第 49a 页 WYG0034-0609c.png
 未济之光辉不孚大明终始虚谈也未济之饮酒不
 孚云行雨施虚谈也而末防濡首尤为𦂳严人终身
 不免濡首一局首出庶物岂可望乎盖惟坎险无终
 穷故乾健无止法惕乎其惕惧以终始此为易旨也
 易首乾象以龙终未济象以狐人而不能云行雨施虽
 幻化神奇狐而非龙也次坤象以马小过象以鸟人而
 不能行地无疆虽高飞远翔鸟而非马也天用莫如
 龙地用莫如马皆人参天两地之用变而为妖狐獝而为
卷八 第 49b 页 WYG0034-0609d.png
 飞鸟则人之自取焉耳
 
 
 
 
 
 
 周易像象𫐠卷八